《小学一年级数学读题起步训练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合集下载

一年级一班数学课题研究阶段性总结

一年级一班数学课题研究阶段性总结

一年级一班数学课题研究阶段性总结——如何创设情境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达拉特旗第三小学邱桂林2011年7月一、学情分析本班共有学生61人.虽然学生的年龄偏小,来自不同的家庭,家长的文化水平、道德素质等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由于这些学生都刚入小学,不懂得学习,在加上数学本身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所以本学年将“如何创设情境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定为研究课题。

希望在一年的探索和实践中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本学期研究目标1、通过研究,培养教师认真备课、钻研教材的能力。

2、通过研究,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通过研究,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4、通过研究,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习惯。

5、通过研究,培养学生理解能力。

6、通过研究,培养学生互助合作的能力。

7、通过研究,使数学更好的服务于学生的生活。

三、具体实施情况1、创设有效情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在每节课的导入新课时,我都创设学生喜欢的动画、故事、图片等导入新课,有效地激发学生听课的兴趣。

2、创设游戏活动,利用数学游戏学习数学知识。

一年级学生年龄小,注意力集中不了多久,所以在上课时采用游戏活动,学生的积极性都很高。

3、联系生活经验,扩大情境创设的空间。

将所学数学知识和学生生活经验联系起来,让学生通过列举生活中的实例,便于学生理解。

4、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创设情景多媒体是数学教学中最好的辅助工具,在每节课前我都精心制作课件,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5、让学生动手操作,在操作中探究数学知识。

好动是孩子的天性,所以在计算教学时我都让学生动手操作,自己寻找计算方法,大部分学生都做得很好。

总之,在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全面转轨的今天,那种通过反复灌输,强化作业,以外在的压力推动学生的学习进程,使学生只知道呆读死记,只对结果目标感兴趣,而对探求真理的过程缺乏热忱向往的教学方法已经没有了生存的市场,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认为:在课堂教学中,根据数学学科和学生的特点,合理恰当地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让他们更积极、更主动地参与到对知识的发生、发展的探究中去,才能真正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全面培养学生能力的课改精神。

《小学一年级数学读题起步训练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小学一年级数学读题起步训练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小学一年级数学读题起步训练研究》课题结题报告一、课题提出新课程背景下解决实际问题的题目和传统算术应用题相比,一改传统应用题单一的、套路性的呈现形式,变为以多种形式(如表格、图形、漫画、对话、文字)提供信息、呈现问题,这些信息的呈现方式是接近生活本来面貌的杂乱无章的,需要学生重新组织的,经常是多余和不足的,需要学生对信息进行选择、判断和补充。

皮亚杰的认知心理学发现,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是:知觉笼统、不精确,知觉事物时往往只限于对事物外表的认知和呼出其名称,不能深入全面的对事物进行观察,因此,低年级学生的作业和测试的错误中,应用题有60%以上的错误是因为学生读题产生的错误,家长和老师往往都认为是学生马虎造成的,实际原因是低年级学生的应用题读题能力低造成的。

因此发展学生应用题的读题能力,是低年级学生学习应用题的关键。

而这种能力的获得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有一个学习、积累、反思、巩固、发展的长期过程。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学生的应用意识应表现在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面对新的数学知识时,能主动地寻找其实际背景,并探索其应用价值。

那么在新课程倡导下的数学问题,就蕴含着大量现实生活中的数学信息和实际问题,那么在面对这些灵活和现实的数学问题中,能正确读题,提高读题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古人云:“授人一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生受益。

”读题能力的培养要从低年级开始,采取切实有效的方法帮助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读题习惯。

另外,由于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及数学认知结构水平的限制,无法全面的观察题目,有限的识字量加上非认知因素的影响,学生过于依赖老师的帮助,不善于自己看图读题,一碰到花花绿绿的图画和文字多的题目,就不能正确判断和耐心读题,更不善于找出要求、条件和问题。

因此,我决定开展探索低段数学培养学生读题能力的策略研究。

如何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数学读题能力

如何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数学读题能力

如何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数学读题能力》课题研究报告一年级数学课题组一、问题的提出在常人眼中,语文课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实为教学目的之一。

语言表达能力真的与数学课无关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笔者从随堂听课中注意到,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讲得多、学生议论少的现象较普遍,这严重阻碍了学生思维的发展,以至于出现“问而不答”或“答非所问”的现象。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语言是思维的外壳。

”学生只有在想清楚的前提下才能说清楚,“说”本身就是思维进一步加工,提炼使之准确、条理化的过程,也是理论体系形成的一个步骤。

因此,老师认为,要提高学生各种数学能力,离不开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万丈高楼平地起,培养儿童数学语言表达能力,须从一、二年级抓起。

这是因为低年级学生年龄小,且知识面窄,平日口头言语不合语法、辞不达意现象有之,更何况抽象简炼的数学语言?根据低年级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老师结合教学实践,从07年9月开始,以所任教的一年级为研究对象,致力于“培养低年级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研究。

二、课题的界定数学语言对于数学学科非常重要。

数学中的概念、法则、定理和性质都需要通过语言来表达,其用词的准确性、结构的严密性、语言的逻辑性比起语文来毫不逊色。

数学语言应当准确、清晰、精炼,不能模棱两可。

因此,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是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其次,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是学生进行数学思维的物质载体。

学好数学语言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发展逻辑思维,从而达到发展思维的目的。

再次,低年级学生年龄小,生活经验少,语言区域狭窄,教学中存在会做不会说,想说说不好的现象。

如果不重视语言训练,学生的思维将难以外化,语言不仅会成为思维的障碍,还会影响思维的发展。

低年级学生正处于语言发展的最佳时期,在这个特殊的时期更需要老师对学生进行数学语言的强化训练。

鉴于以上认识,我认为在数学教学中从小学低年级起就必须重视学生数学语言的培养和训练,以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一年级学生数学读题习惯培养的实践研究》结题报告

《一年级学生数学读题习惯培养的实践研究》结题报告

一、背景意义(一)选题的背景从事小学工作以来,经常会听到家长抱怨孩子不仔细、题目意思不明白就开始做题。

究其原因是学生读题的习惯问题。

读题习惯的养成需要从学生学习数学开始培养。

我们低年级老师也经常发现:低年级学生识字量少,而阅读理解能力和生活经验又有限,再加上在思维方式上也很不成熟,所以读题及对题意的理解就成为了部分孩子学习上的拦路虎,在完成作业时都是教师读题,乃至分析完题目意思、做答题示范之后再解题。

长此下去,学生就会养成惰性,不会主动读题,看到图画与文字不能耐心地去理解题意,凭着主观判断去答题。

这样的数学学习习惯直接会影响学生后续的数学学习。

新课程提出:数学教学活动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教育就是养成习惯。

新课程标准下数学是生活中的数学,低年级教材是以图形、表格、漫画、对话、文字等多样性提供信息,呈现问题。

要想做对题,必先读懂题意,培养学生的读题习惯势在必行。

同时为学生后续的数学学习打下基础,让学生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根据低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年龄特征与过于依赖老师读题的现状,培养学生良好的读题习惯势在必行。

因此,我提出了“一年级学生数学读题习惯培养的实践研究”这一微课题的研究。

(二)研究价值(1)本课题的研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为小学数学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有利于打造具有特色内涵、高效能动的数学课堂。

(2)本课题的研究拓展了数学课堂的研究空间,丰富了数学课堂的内涵。

同时积累了一些教学素材与经典案例。

(3)本课题的研究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4)本课题的研究,有助于教师拓宽专业研究的维度,有助于教师把握课堂的主体,有利于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能力与科研水平。

(三)概念界定习惯:是指在学习过程中经过反复练习形成并发展,成为一种个体需要的自动化学习行为方式。

数学读题习惯:是指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经过师生互动、结合不同学习情境反复练习形成的有利于学生终身学习的一种学习行为方式。

《培养小学生数学阅读兴趣的研究》结题报告

《培养小学生数学阅读兴趣的研究》结题报告

《培养小学生数学阅读兴趣的研究》结题报告一、问题的提出和家长闲聊时,一家长说:“说我孩子笨,我真的有点不服气,题目只要我读两遍,她就能做正确,但让她独立做,错得会让你心寒。

”原来这孩子不是不会解题,而是不会读题,是因为对数学语言信息的敏感性差,思维转换慢,从而造成解决问题的方法发生偏移。

因此,我们数学老师,要重视学生的数学阅读,要培养学生数学阅读的兴趣,自觉养成数学阅读的习惯,让学生在自主阅读中,获取数学信息,理解数学语言,掌握解题方法。

基于以上认识,我提出了《培养小学生数学阅读兴趣的研究》这项微型课题。

二、研究对象与步骤研究对象:循环教学时所教班的学生研究步骤: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09.3~2010.4)学习相关理论,申报课题,制定研究方案。

第二阶段(实施研究探索阶段2009.4~2011.12)以课堂为阵地,以学生为载体、边研究、分析,及时上传个人心得及困惑。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2.1~2012.2)对前期的研究资料进行整理,总结研究成果。

三、研究方法与过程研究方法:1.文献研究法加强理论学习,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特别是关于数学阅读方面的理论文章或研究成果。

收集文献资源,不断充实本课题的研究。

2.调查法开始实验时,调查学生读过哪些书目,喜欢读什么样的书,读过哪些有关数学的书籍。

3.案例研究法在教学实践中,开展实验研究。

在实践中收集相关数据,记录相关的案例,不断反思教学实践,努力提高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

4.经验总结法针对实践活动中的具体情况,进行归纳与分析,使之系统化、理论化,力争上升为可操作的策略。

研究过程1.旁搜博采,让学生要读我校是典型的农村学校,大多数的学生是留守儿童,是爷爷奶奶的心肝,成天围着电视,没有良好的阅读的兴趣和习惯。

要改变这一现象,首先需要我们用心去唤醒学生对课外阅读的渴望。

为了激发学生读书的热情,我采用了旁搜博采的方法,开始时,我没有让学生读数学类的书籍,而是让学生读《淘气包马小跳》、看《小口袋大世界》等,让这些有趣的、奇特的、学生自己喜爱的故事,成为诱发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催化剂。

“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探究”结题报告

“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探究”结题报告

“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探究”结题报告“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探究”结题报告靖江市生祠中心小学刘月红一、课题的提出“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探究” 并非是一个全新的教学课题,它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并直接涉及到我国的教学传统。

从网上查阅的资料可以看出,目前已有一部分学校开始这方面的课题研究,也有少数相关的理论文章出现。

但在当前我们学习到的数学课堂上,却很少能有教师将这个问题有效地体现出来。

实际上,与其他学习方式相比,数学阅读具有“有助于规范数学语言、加深其对数学思想方法的理解,养成其独立思考的习惯,培养其自学能力”等特点,应该说,是数学教与学的重要环节,也是数学教学改革应该认真研究的问题。

语言的学习是离不开阅读的,数学阅读过程同一般阅读过程一样,也是一个完整的心理活动过程,包含语言符号(文字、数学符号、术语、公式、图表等)的感知和认读、新概念的同化和顺应、阅读材料的理解和记忆等各种心理活动因素。

同时,它还是一个不断假设、证明、想象、推理的积极能动的认知过程。

数学阅读不只包括对数学教材的阅读,还包括对与数学有关的科普知识及课外材料的阅读,提高数学阅读能力,可以读一些数学史、数学科普、数学教辅等方面的书籍杂志。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明确指出:“谁掌握了二十一世纪的教育,谁就在未来发展中处于主动地位。

”这就给我们的基础教育提出了一个严峻的课题:学校教育到底要教给学生什么知识,才能有利于他们今后的终身学习。

报告认为:学校教育既要使学生形成广泛的知识基础,又要使学生有对一个问题进行深入研究的可能性,这种认知能力是接受教育的许可证,它给人的终身教育奠定了基础。

在小学数学教育中,我们多注重的是运算的研究,而对于数学阅读、数学表达能力的研究大多是个人的、零散的。

因此我们认为,在新课改的今天,应该看到素质整体发展,才能培养出具有主体性人格和能自觉主动发展优良素质人才。

我们开展“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探究”,意味着学生个人与社会关系的转变,意味着学生作为一个生命个体其主体力量的增强和生命价值的彰显。

小学一年级学生数学读题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

小学一年级学生数学读题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与目的意义(一)研究背景一年级的小朋友从幼儿园进入小学在环境上是一大转折,而在学习方式上更是一大飞跃。

与一年级接触不多的人很难想象,刚入学的小朋友的已有知识经验在哪一水平,已有的学习经验又在哪一水平。

有这么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小朋友不知道怎样是一道完整的题目,也就是上一题与下一题在哪里分界,有的在做题时把第一题与毫不相关的第二题用线连起来,看起来很好笑,而实际上却隐藏着极为严重的问题,那就是审题不清,也就是不会读题。

另一种现象:做题时要从左往右做,一行做完了再做下一行,在刚入学的小朋友看来,这些都是学习的起点,在他们会解题的前提下,知道了答案,却不知道答案应该怎样写才是正确的不是很清楚,而往往出现答案顺序混乱,可见读题也是解题的必要条件。

因此培养一年级小朋友的读题能力的研究势在必行。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同样“题读百遍,其义自见。

”在平时的教学中发现,叙述一件事,向学生提出问题时,多数学生往往很快就会得到问题的答案,而让他自己做作业时,却有些困难。

这是为什么呢?原因很简单孩子们不会读题。

读题是审题的前提,是解题的基础。

因此,从一年级开始培养学生数学读题能力和读题习惯的很有必要。

(二)研究的目的意义1、通过调查研究,了解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能正确读题的现象及主客观原因。

为以后提供借鉴,少走弯路,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找出小学低年级学生解题时莫名出错的原因,针对小学低年级学生数学读题能力差的现象,找出主观及客观因素,探讨出最有效最积极的对策,在具体的研究与实践中逐步提高学生的读题审题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2、探索低年级学生数学读题能力的训练目标、内容和步骤。

根据调查研究的结果,探索出最有效的对策,提高低年级学生的数学读题能力。

3、建立相对完整的提高读题、解题能力的一年级校本学习资源,为以后同年级教师教学提供信息,相对提高教学效率。

4、初步达到学生自己能独立读题、解题。

《培养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实践与研究》总报告

《培养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实践与研究》总报告

《培养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实践与研究》总报告一、引言数学是一门需要深入思考和理解的学科,而数字不仅是数学的基础,也是生活的基础。

为了提高小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我们开展了一系列的实践活动并进行了相关研究。

本报告将对实践和研究进行总结和分析,并提出进一步的改进和发展方向。

二、实践活动1.阅读数学题目我们组织了一系列的数学阅读活动,让小学生通过阅读数学题目来理解和解决问题。

活动中,我们采用了可视化的方法,通过图片和图表等方式呈现题目,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图片来理解问题的内容,并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这样的活动不仅提高了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还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2.数学故事阅读我们还设置了数学故事阅读时间,让学生通过阅读故事来了解数学知识。

故事中的情节和角色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也让他们在故事中学习到数学的应用和意义。

这样的活动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学习机会和灵感,并且能够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

三、研究成果我们对实践活动的效果进行了评估和研究,以下是一些研究结果的总结:1.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得到显著提高。

通过实践活动,学生的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明显增强,他们能够更准确地理解和解决数学问题。

2.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大大提高。

通过有趣的实践活动和故事阅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得到了激发,他们愿意主动参与到数学学习中,并乐于发现数学的魅力。

3.数学阅读能力的提升对其他学科学习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得到了明显提升,这对其他学科学习也有很大的帮助。

四、改进和发展方向1.进一步丰富阅读材料和活动形式。

通过不同形式和题材的数学阅读材料,如数学童话、数学谜题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数学的理解。

2.加强数学与语文的整合。

数学阅读与语文阅读是相辅相成的,通过将数学阅读与语文阅读融合在一起,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并提升对数学的理解。

3.结合实际生活和实践应用。

通过将数学阅读与实际生活和实践应用相结合,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的实际应用和意义,增加学习的乐趣和实用性。

一年级学生读题方法研究

一年级学生读题方法研究

一年级学生读题方法研究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一年级学生读题方法的研究
一、读题是审题的前提,是解题的基础。

通过读题,可以帮助学生理解题意,理清条件与问题,明确条件与问题的种种联系,使要解决的问题在头脑中有一个清晰的印象,为解题作良好的铺垫。

一年级学生由于识字不多,独立读题有困难,要由教师范读或领读,同时要求学生边读边思考题目中的关键词语、重要数据、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等。

另一方面,在弄清题意后可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题意,能说什么就说什么,要求不宜过高,另外,要指导学生读题时注意语序,通过反复读题理解题意。

比如,我在教学完减法应用题时,我设计了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的一道练习题:姐姐有15元钱,买衣服用去10元
钱,姐姐还剩多少钱?我先引导学生读,让学生在读的同时一边体会学生熟悉的生活创设情境,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有趣和实用,对数学学习产生亲切感和实用感,又于解决。

二、养成认真读题的习惯
在以往教学中,经常发现有些学生对题目只粗略地看看,然后想当然地做起来,答案自然不正确。

所以,我要求学生做到解题要首先读题,学会读题。

读“题”百遍,其义自现。

读题先从一句话题目开始,由易到难,逐步发展到较复杂的题目;其次,读题后,让学生找出题目结构的规律;再次,学会读题方法,养成良好的读题习惯。

例如,教学应用题时,我先让学生自己先读,然后,再指名读,这样,对一年级学生中个别不认识字的学生和不会读题的学生也达到了示范作用。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小学数学阅读的实践研究》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数学阅读的实践研究》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数学阅读的实践研究》课题研究结题报告一、研究背景1.从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来看,我们的课堂内外普遍存在着一种偏见,认为阅读是语文教学的事情。

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只注意算式的演算步骤,只注重逻辑的严密推理,而忽略了学生对数学语言的理解。

在小学阶段,老师总认为学生年龄小,理解能力弱,自主学习能力差,不敢放手让学生通过阅读来获得新知,该阅读的时候不是被教师代替就是电脑课件代替,忽略了对学生阅读数学课本的能力和习惯的培养,把课本当成了习题集。

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常常是教师反复讲解、学生被动接受,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苦,不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不利于学生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目前小学生使用的教材,是专家依据新的课程标准,结合小学生知识结构和年龄特征来组织编写的。

所以,利用现行教材开展阅读教学,完全是可能的。

2.从目前学生数学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来看,学生往往缺乏阅读数学的能力和习惯,学习数学仅仅限于解题,对于较大信息量的的数学材料,往往读不出要点,理解不了题意。

如果再不改变这种状况,数学教学就不能适应形势的发展和时代的需要。

因此,小学数学教学需要寻求新的改革思路,才能真正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数学阅读也应该成为助推学生数学素养提高一种方式,通过数学阅读,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取信息的能力,感受数学文化,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选题意义和研究价值1.理论价值(1)数学阅读是对数学语言的具体化和形象化的介绍。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龙菲尔德说“数学不过是语言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

更有前苏联数学教育家斯托利亚尔说“数学教学也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

而语言的学习是离不开阅读的,所以,数学的学习不能离开阅读,数学阅读作为学生学习数学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兴趣投入到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

(2)数学阅读帮助更深刻的理解数学的意义。

数学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生活经验。

《小学一年级数学读题起步训练研究》课题研究反思

《小学一年级数学读题起步训练研究》课题研究反思

《小学一年级数学读题起步训练研究》课题研究反思毕业后,我一直担任小学数学教学,通过近几年的课堂教学经历,越来越深地感到,数学语言对于数学学科非常重要。

同样的数学课堂,为什么不同的老师执教,孩子们的反应,尤其是课堂上孩子们通过语言来表达数学中的概念、法则、定理、意义,其语言的准确性、完整性、逻辑性截然不同。

很久,我一直在思考。

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是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语言是思维的外壳。

”试想,如果我们的课堂,少了孩子们精彩的展示,我们的课堂就是空洞的、无意义的,也是失败的。

要提高学生各种数学能力,离不开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数学语言表达对低段尤其一年级学生来说处于启蒙阶段,这一阶段是培养和发展儿童数学语言的最好时期。

所以,我决定从2015年9月开始,以所任教的一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致力于“培养低年级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研究。

在我的课堂中,尝试培养孩子们数学语言表达能力,让孩子们逐步学会用准确的、通顺完整的数学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逐步提高孩子们参与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

数学本身是一种语言,一种简约的科学语言。

新课标指出,数学是对客观现象抽象概括而逐渐形成的一种科学语言。

课标明确提出,在参与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综合实践等数学活动中,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能力,使学生能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

第一学段课程目标指出,使学生会思考问题,能表达自己的想法;第二学段指出,使学生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能清楚地表达思考的过程与结果;在与他人交流过程中,能够进行简单的辩论,勇于发表自己的观点,质疑他人的观点,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事实上,不少学生的学习困难是产生于对数学语言的理解和使用方面。

如果不重视语言训练,学生的思维难以外化,语言不仅成为思维的障碍,还为影响思维的发展。

所以,在低年级开始就要重视学生数学语言的培养和训练,以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小学一年级数学读题起步训练研究》课题研究开题报告

《小学一年级数学读题起步训练研究》课题研究开题报告

《小学一年级数学读题起步训练研究》课题研究开题报告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和意义:读题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最多的技能,也是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要素和重要内容。

小学数学读题教学贯穿于小学数学的始终,良好的读题习惯更是学生今后生活、学习和参加社会活动所必备的基本素养之一,所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也将为学生今后更好地学习数学奠定扎实的基础。

数学教学时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

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以及必要的读题技能。

“必要”一词清晰地体现了读题教学的基础性和重要性。

一方面从小学数学教材的编排来看,与读题相关的内容占有很大的比重。

例如解决实际问题的解题思路、步骤、结果要通过读题去落实;另一方面从我校的实际情况出发:我校生源复杂,外来务工子女和留守儿童比较多,家长疏于对孩子平时的学习管理。

客观反思我校的数学教学,尤其是读题教学还有许多不尽人意之处:读题能力比较薄弱、基础不够扎实、阅读能力参差不齐。

而随着年级的增高,知识的不断加深,学生读题越发暴露出问题。

这有悖于素质教育的精神,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

而且势必会让学生失去学习数学的兴趣,失去以后进一步学习数学的动力和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带来了不利因素。

为了改变现状,更好地贯彻课标精神,更好地发展学生的思维,迅速有效地提高学生读题能力,实现知识、技能向能力的转化,我提出《小学低年级数学读题训练研究》的课题研究。

二、国内外关于同类课题研究综述。

1、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育的任务在于设法发展和巩固儿童对克服困难,特别是智力性质的困难的乐观主义信念,为了完成这个任务,必须在集体中创造一种能够进行创造性思维竞赛的环境。

”因而创设一种学生熟悉的、喜欢的环境或氛围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促进学生读题能力的提高。

2、著名数学家弗赖登塔尔认为:数学的核心是学生的“再造”。

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在数学学习的再创造过程中逐步得到发展的。

小学数学结题报告(5篇)

小学数学结题报告(5篇)

小学数学结题报告(5篇)小学数学结题报告1一、课题的提出及意义数学活动课是小学数学课程体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以数学学科课一样以社会发展需要为依据,以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为核心。

它以学生发展为基点,考虑到数学学科知识基础的要求,充分发挥学生个性特长,强调学生的个性发展。

通过数学活动,手脑并用,获得直接经验,扩大视野,增长才干,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特长,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但长期以来,小学数学课程基本上是学科本位主义课程,以致于给人一种错觉,认为唯有数学学科课程才是最科学的趋向,不少教师对数学活动课感到茫然,存在着认识上的“盲区”,实践中感到棘手的问题很多。

为此,我们选择了“小学数学活动课的实施”这一课题,试图通过不断地实践、探索,上好数学活动课,提高学生素质。

二、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课题组把小学数学活动课的内容划分五个方面:⑴生活中的数学;⑵生产中的数学;⑶科学技术中的数学;⑷与各学科相关的数学;⑸智力活动中的数学。

课题组在确定小学数学活动课内容时,除了围绕目标考虑知识性、科学性、教育性和可接受性以外,还着重注意以下三个“性”:1、趣味性。

小学生好奇、好动、好问,求知欲强,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尽可能使活动题材新、奇、趣,为学生所喜闻乐见。

在活动过程中做到“五个化”:⑴活动形式游戏化;⑵列举范例生活化;⑶化解疑难故事化;⑷数的演算奇妙化;⑸介绍人物传奇化。

例如,根据街头现象设计的“转转糖游戏”和“一元钱摸球中大奖”为题材的数学活动课,就是取材于生活,以模拟的转糖,摸球开始,引导学生用数学知识去揭密,明白了这些都是骗局,使学生不仅学习和运用了数学知识,还受到了深刻的教育。

2、思考性。

思维是智力的核心。

数学活动的开展,必须让学生通过活动,明白一个道理,悟出一种思想,掌握一种方法,以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例如,在五年级“测量的学问”一节数学活动课上,教师启发学生如何利用普通的度量工具,去比较准确、简单地量出一张纸的厚度,一个呼啦圈的周长和一捆乱铁丝的长度等。

小学数学结题报告

小学数学结题报告

小学数学结题报告一、引言本报告旨在总结我在小学数学学习中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并分享我在数学学习中遇到的难题及解决方法。

通过此次报告,我希望能够展现我在数学领域的成长和进步。

二、整体情况在小学阶段,我通过学习数学,培养了逻辑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数学学习,我也养成了耐心和毅力,因为在解决问题时,我会多次尝试并不断调整方法,直到找到正确的答案。

三、数学学习的收获1. 算术运算能力的提升在小学一年级,我通过学习算术基础知识,如加法、减法和乘法等,逐步提升了自己的计算能力。

掌握了快速计算的方法,使我在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时更加得心应手。

2. 培养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在小学二年级,我开始学习逻辑思维和推理。

通过解决一些趣味数学问题,我培养了自己的思维灵活性和推理能力。

通过推理问题中的条件和规律,我能够找到隐藏的规律并得出正确的结论。

3. 几何形状与空间思维在小学三年级,我开始接触几何学习。

通过学习和实践,我逐渐认识到几何形状对我们日常生活的重要性。

我可以通过观察和描述物体的形状、大小、位置和方向等特征来增强我的空间思维能力。

4. 数据和统计在小学四年级,我开始学习数据和统计。

通过收集和整理数据,我能够制作简单的表格和图表,并从中分析和推断出一些规律和结论。

5. 问题解决能力的提升通过小学数学学习,我逐渐培养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当遇到一个问题时,我会思考它的解决方案,并采取相应的步骤和方法解决问题。

这种思维习惯有助于我在其他学科和实际生活中应用数学思维解决问题。

四、数学学习中的困难与解决方法在学习过程中,我也遇到了一些困难,但通过努力和探索,我成功地克服了许多困难。

以下是我在数学学习中遇到的一些常见难题和解决方法的总结:1. 难题:对于复杂的数学公式和运算符号感到困惑,无法理解其含义和应用。

解决方法:我会积极向老师请教,并寻找相关的练习题进行巩固和实践。

通过多次练习和演算,我逐渐理解了这些公式和符号的含义,使其更易于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小学生数学读题能力培养的研究课题中期小结

小学生数学读题能力培养的研究课题中期小结

《小学生数学读题能力培养的研究》实施阶段小结数学阅读具有“有助末规范学生语言,加深其对数学思想方法的理解,养成其独立思考的习惯,培养其自学能力”等特点。

如何激发学生的数学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提高学生数学阅读水平是我们研究的课题。

本课题于2013年4月正式开题,到2014年4月结题,历时一年时间,现将前一阶段的研究工作整理汇报如下:1、课题研究的目的:(1)通过前阶段课题的研究,使我们的数学教师能进一步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不再认为阅读是语文老师的事,阅读与数学关系不大,而是充分吃透新课标理念,充分挖掘教科书的阅读资源,充分发挥教科书的教育功能。

(2)提高一个实效,即校本研究的实效。

真正完善“以校为本”的现代教研制度,通过课题研究,把学校建设成为学习化组织,深入了解并及时解决学校课堂教学中的困难和问题,总结教学经验,探索“提高教学阅读能力”的方法,并及时总结优秀研究成果。

(3)深入开展如何培养学生数学阅读兴趣,从而提高数学阅读能力的研究。

2、课题研究的内容在研究的准备阶段,我们发现学生阅读例题时不会运用自学符号,在思考解题时不会进行旁注,甚至在考试时还要问老师,思考题要不要做,答案要不要写出来。

缺乏数学阅读能力,这个问题的根源归根到底还是我们教师在阅读时机、阅读时间、阅读方法指导等方面缺乏认识。

因此,本阶段要通过研究,使我们的教师逐步把课题思想贯穿到平时的教学中去,深刻钻研教材,根据教材内容,确定哪些内容需要读,在什么时间读,读什么,怎样读才能使学生爱读、会读、读出效果,培养学生的教学语言,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3、课题研究实施策略前阶段,课题组全体成员紧紧围绕课题方案中所确定的研究内容、研究目标、研究方法开展了一系列的理论学习和实践探索,在课题论证、课题分解、研讨交流、课题实施、经验总结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达到了初步阶段的目的。

在实验研究的过程中,我们主要须知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探究”结题报告

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探究”结题报告

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探究”结题报告提出课题本报告旨在探究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问题。

虽然这个问题已经有一定的研究历史和相关理论文章,但是在当前的数学课堂中,教师很少有效地体现出这个问题的重要性。

然而,数学阅读具有许多特点,如有助于规范数学语言、加深对数学思想方法的理解、养成独立思考的惯、培养自学能力等,是数学教与学的重要环节,也是数学教学改革应该认真研究的问题。

2.数学阅读的心理活动过程数学阅读过程与一般阅读过程类似,是一个完整的心理活动过程,包含语言符号(文字、数学符号、术语、公式、图表等)的感知和认读、新概念的同化和顺应、阅读材料的理解和记忆等各种心理活动因素。

同时,它还是一个不断假设、证明、想象、推理的积极能动的认知过程。

数学阅读不只包括对数学教材的阅读,还包括对与数学有关的科普知识及课外材料的阅读,提高数学阅读能力,可以读一些数学史、数学科普、数学教辅等方面的书籍杂志。

3.学校教育的目标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明确指出:“谁掌握了二十一世纪的教育,谁就在未来发展中处于主动地位。

”这就给我们的基础教育提出了一个严峻的课题:学校教育到底要教给学生什么知识,才能有利于他们今后的终身研究。

在小学数学教育中,我们多注重的是运算的研究,而对于数学阅读、数学表达能力的研究大多是个人的、零散的。

因此我们认为,在新课改的今天,应该看到素质整体发展,才能培养出具有主体性人格和能自觉主动发展优良素质人才。

我们开展“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探究”,意味着学生个人与社会关系的转变,意味着学生作为一个生命个体其主体力量的增强和生命价值的彰显。

4.边缘发展区理论边缘发展区理论认为,研究先于发展。

学生的实际发展水平和潜在发展水平之间存在差距,研究应该在这个差距的边缘发展区进行。

对于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我们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发展水平,帮助他们逐步提高阅读能力,使其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

同时,我们也应该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主研究能力,让他们在边缘发展区中不断探索和发展。

小学数学读题能力的培养研究(成果报告)

小学数学读题能力的培养研究(成果报告)

小学数学读题能力的培养研究(成果报告)四川师范大学附属第七实验中学课题组本课题组在县教科所和校教科室的领导下,于2017年5月—2018年5月,对“小学数学读题能力的培养研究”这一课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索,已取得了较好的成果,现总结研究的过程和结果报告如下:一、研究背景(一)经本课题组统计发现,我校小学生作业和测试中有60%以上的错误都是因为小学生读题偏差而产生的,但不少家长和老师却往往都认为是小学生粗心马虎导致的,这种不够全面的认知急需纠正,这种读题错误的现象也值得深入研究。

(二)皮亚杰的认知心理学发现,小学生的认知特点是:知觉笼统、不精确,知觉事物时往往只限于对事物外表的认知和呼出其名称,不能深入全面的对事物进行观察。

由于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及其数学认知结构水平的限制,他们往往过于依赖老师或家长的帮助,不善于自己读题。

(三)《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小学生的应用意识应表现在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面对新的数学知识时,能主动地寻找其实际背景,并探索其应用价值。

新课程背景下解决实际问题的题目一改传统单一的、套路性的呈现形式,变为以多种形式(如表格、图形、漫画、对话、文字等)提供信息、呈现问题,这些信息的呈现方式是接近生活本来面貌的、杂乱无章的,且经常是多余或不足的,需要小学生重新组织,也需要小学生对信息进行选择、判断和补充,在面对这些灵活和现实的数学问题时,能正确读题,提高读题能力非常重要。

二、研究内容(一)数学读题方法的研究小学生随着识字量的增加、读题经验的积累,读题理解的能力也在不断提高,不仅如此,到了中、高年级,一般还能自发地掌握一些读题方法,但是他们往往不能自觉地使用这些方法来提高读题学习的效果,更不能针对数学教材的特点,选择合适的、符合其认知发展水平的读题方法。

因此,科学清晰地指导学生选择适当的数学读题方法,正是本课题需要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一年级数学读题起步训练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一、课题提出
新课程背景下解决实际问题的题目和传统算术应用题相比,一改传统应用题单一的、套路性的呈现形式,变为以多种形式(如表格、图形、漫画、对话、文字)提供信息、呈现问题,这些信息的呈现方式是接近生活本来面貌的杂乱无章的,需要学生重新组织的,经常是多余和不足的,需要学生对信息进行选择、判断和补充。

皮亚杰的认知心理学发现,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是:知觉笼统、不精确,知觉事物时往往只限于对事物外表的认知和呼出其名称,不能深入全面的对事物进行观察,因此,低年级学生的作业和测试的错误中,应用题有60%以上的错误是因为学生读题产生的错误,家长和老师往往都认为是学生马虎造成的,实际原因是低年级学生的应用题读题能力低造成的。

因此发展学生应用题的读题能力,是低年级学生学习应用题的关键。

而这种能力的获得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有一个学习、积累、反思、巩固、发展的长期过程。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学生的应用意识应表现在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面对新的数
学知识时,能主动地寻找其实际背景,并探索其应用价值。

那么在新课程倡导下的数学问题,就蕴含着大量现实生活中的数学信息和实际问题,那么在面对这些灵活和现实的数学问题中,能正确读题,提高读题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古人云:“授人一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生受益。

”读题能力的培养要从低年级开始,采取切实有效的方法帮助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读题习惯。

另外,由于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及数学认知结构水平的限制,无法全面的观察题目,有限的识字量加上非认知因素的影响,学生过于依赖老师的帮助,不善于自己看图读题,一碰到花花绿绿的图画和文字多的题目,就不能正确判断和耐心读题,更不善于找出要求、条件和问题。

因此,我决定开展探索低段数学培养学生读题能力的策略研究。

二、课题界定
读题能力是观察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读题能力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能力,它包括阅读、理解、分析和综合等多种能力,也包括严肃、认真、细致的态度等非智力因素。

数学学科的读题就是为了正确解题而进行仔细的阅读,观察、理解题目所涉及的数学知识,明确题目中所给的条件和要求,并试图找出条件和结论之间的关系而进行的思维活动。

读题的具体任务,就是通过对题目的思考和分析,了解意图,弄清对象、范围和重点。

三、研究目标
1、通过研究,使学生初步学会自我读题的过程,让学生变得更有步骤、更有层次性的思考问题,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2、通过研究,引导学生分析、挖掘、弄清题目中显露和隐含的条件,了解解题思路,逐渐成为具有探究能力的学习者,促进学生持续发展。

3、通过研究,初步探索出培养学生自我读题的行为方法和途径,促使学生品质和行为的形成,从实践纬度丰富学习理论。

四、研究步骤
第一阶段:
2017年3月——2017年5月底建立课题组,设计课题研究方案。

收集有关文献资料、报刊杂志作为课题实施的参考资料,确立课题的研究框架构想。

第二阶段:
2017年6月——2017年10月课题实施阶段,组织课题组成员集中备课、上课、并探索在读题课中实施“读题能力培养”教学模式的基本步骤。

在实施阶段边开发,边教研,边总结即时整理研究数据和资料。

组内成员经常交流研究情况及时调查方案。

第三阶段:
2017年11月-——2017年12月课题总结阶段,认真撰写研究报告,总结研究情况。

五、实践的成效与分析
(一)学生变化
1、通过本次研究,大部分学生初步掌握自我读题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更有步骤、更有层次性的思考问题,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2、通过本次研究,大部分学生能够分析、挖掘、弄清题目中显露和隐含的条件,并且了解解题思路,用语言正确叙述题意,逐渐成为具有探究能力的学习者,促进了学生的持续发展。

3、通过本次研究,已经初步探索出培养学生自我读题的行为方法和途径,更加促使学生品质和行为的形成,从实践纬度丰富学习理论。

(二)教师变化
此次课题研究为教师提供了互相交流、学习的平台,不仅在平时的练习课中强调读题,更是在新授课中也时时注意培养孩子的读题读题和看题习惯。

在提高了低段学生读题能力同时也更加充实了教师的备课内容,在教学语言,联系设计等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步。

(三)家长变化
在这次的课题研究的过程中家长的作用不能忽视,家长和孩子共同读题做题,既是监督更是家庭教师,用家长的话说,我与孩子一起做题,就像重新上了小学,挺有意思,既增进了父子亲情又了解了我孩子的学习进程,成了我孩子学习道路上的好伙伴!
六、课题研究反思
1、培养学生会思考、会读题的习惯,不是一蹴而就的,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要坚持和追求。

课题研究结束但因培养学生会思考、会读题的习惯是不能中断的,如何才能在课堂教学和作业中坚持,这是我们每一位数学教师必须要思考的。

2、我的研究只是在较小范围内积累了一些经验,怎样才能进行深层次和大范围的研究,仍需进一步探索。

3、在以班级授课为基本形式的条件下,班级学生人数过多,加上学生的能力层次不同对培养学生“会思考、会读题”习惯带来一定的困难,集体教学与个别辅导如何更好落实的问题,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多一个好习惯,孩子的心中就多一份自信;多一个好习惯,人生中就多一份成功的机会和机遇;多一个好习惯,我们生命里就多了一份享受美好生活的能力。

鉴于习惯形成的
长期性的和反复性的特点,作为教育者,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每一个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能够重视读题能力的培养,在教学实践中倡导注重细节,加强读题方法的指导和训练,持之以恒,必将大大提高学习效率,成为学生学会学习的重要保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