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如何解忧百姓看病难?
厦门以区域卫生信息化破解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厦门以区域卫生信息化破解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来自“走转改”一线的报告记者那非丁医药卫生信息化是对传统看病就医模式的深刻变革,是我国深化医改、解决看病难看病贵诸多深层次问题的重要技术支撑。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强调,要大力推进医药卫生信息化建设。
目前,医药卫生信息化已经成为世界潮流,美英等发达国家和许多发展中国家都致力于通过卫生信息化改革医药卫生体系。
阳春三月,正值全国新闻宣传战线“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如火如荼开展的时候,我随求是杂志社科教编辑部调研组来到厦门,带着问题,带着期许,就厦门市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情况进行专题调研。
一、多方受益的基础工程走进厦门,蓝天、碧海的海滨城市风光让人流连忘返,但更打动人的是它先行先试的特区精神和民生优先的发展理念。
我们之所以将“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确定为调研主题,是因为这既是厦门市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生动写照和可喜成果,也是我国医改试验区一抹明媚的春色。
以厦门市民健康信息系统为基础的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首次在我国一个城市范围内建立了覆盖全体市民的居民健康信息系统,实现了全城医疗卫生信息资源的高度共享,以及政府对全体市民的健康管理和对医疗卫生资源的集中规划和管理,推动了患者就医模式、医院服务模式和政府监管模式的深刻变化,初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厦门模式”,对缓解看病难、看病贵以及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具有重大意义。
温家宝总理、李克强副总理等领导同志作出重要批示,充分肯定厦门的先进经验和成功做法。
一路走来,我们深切感受到这里的人民生活越来越好,看病也越来越方便了。
近年来,厦门市委、市政府敏锐地认识到卫生信息化建设对破解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重要战略意义,明确提出全面建设和推广市民健康信息系统,实现医药卫生信息资源的快速、有效和准确共享。
该系统2005年开始建设。
幸运的是,厦门的战略构想与解放军总医院承担的“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要课题“军民协同共建医疗服务示范工程”一拍即合,实现了项目融合,大大加快了市民健康信息系统的建设步伐,2007年即投入运行,连续几年都被列为厦门市为民办实事的重要项目。
以信息化手段助医院就医环境改善
以信息化手段助医院就医环境改善在信息化社会的今天,我院本着“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大力发展医院信息化建设,不仅有效地加强了医院管理、工作效率及其质量,更重要的是极大的改善了患者的就医环境。
让患者体验到更高效和便捷的就医服务。
一、“银医通”自助系统的大面积推广和使用“银医通”银医通”自助系统具有自助挂号、自助缴费、现金充值和检验单据打印、显示检验检查收费项目等自助操作功能,患者通过医保卡、银联卡,以及现金、微信、支付宝等方式就能实现医疗费用在银行、医院与社保部门间的一次性实时结算。
目前,我院已经引进60台自助设备,全面覆盖了所有的门诊科室。
改善了群众就医体验,缩短就医流程,提升医疗服务水平。
二、大力推行“诊间结算”。
患者就医体验差的一部分原因是排队时间较长,除了挂号需要排队外,医生开完检查单子前要排队缴费。
等检验结果出来后医生复诊开药又需要排队缴费。
现在,这些流程已经可以整合到“诊间结算”平台中,让患者在诊间让医生看完病情后,结算直接可以通过诊间完成,不需要再去医院收费处缴费。
同时,针对“诊间结算”平台的收费安全问题,我院通过和相关单位合作,患者除了可以提前往医保卡充值这一方式外,支付宝和微信扫码也能够完成支付。
如果碰到需要预约的检查项目,我院可以在诊间完成预约,目前,内窥镜预约检查已经开始,其他的正在程序完善中。
“诊间结算”加快了患者在各科室、检查室、药房之间的流转速度,节约患者就诊时间,提高医院的诊治效率。
三、挂号形式的多样化因为我市人口众多,挂号难问题一直困扰着患者,针对这一问题,我院除了开展窗口挂号、电话挂号、网上挂号等常规挂号渠道外,利用信息化手段,还增加了“银医通”平台自助挂号,支付宝挂号和微信公众号挂号。
患者的检查结果,同样也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号查询,方便患者及时了解自己的病情。
挂号形式的多样化,大大方便了患者挂号难的问题,使患者能够更加合理的安排就医时间。
我院的信息化建设明显缩短了患者平均就诊时间,提升了患者对医院服务的满意度,从整体上改善了患者的就医体验,以形成良好的医护关系。
人们如何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医疗难题
人们如何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医疗难题在当今数字化、信息化的时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已经成为各个领域发展的基石之一,医疗行业也不例外。
人们的生命健康是最重要的,然而医疗方面仍面临不少挑战和困难。
在这种情况下,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强有力的手段,可以为人们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和解决医疗难题,例如卫生信息系统、远程医疗、移动医疗等等。
一、卫生信息系统卫生信息系统是医疗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指由计算机等信息技术设备和软件构成的医疗信息系统。
它可以协调医院内部的各个部门、流程,并依托互联网构建医院与之外的人、事、物的信息共享服务平台,帮助医院提供更好、更快、更准确、更安全的医疗服务。
卫生信息系统可以帮助医院实现数字化管理、数据汇总、医疗服务评估等多种功能,从而提高医疗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卫生信息系统的一个重要应用是电子病历(Electronic Medical Record,简称EMR)。
它是指利用信息技术将病历数据数字化,并通过计算机网络实现医患之间病历的共享和交流。
这种方式不仅可以减少纸质病历的使用,降低医疗事故风险,还可以让医生更轻松地查找以往病历记录,提高医疗服务的效率和精准性。
此外,电子病历还可以允许患者在线咨询医生或预约就诊,实现医患互动,减少看病难的问题。
二、远程医疗远程医疗是指利用通信技术将医生与患者隔离的情况下,通过实时视频、音频等手段进行医疗诊断和治疗。
远程医疗可以有效地解决一些医疗资源匮乏、地理位置偏远等问题,让医生更便捷地为病患提供医疗服务,同时降低医疗服务的成本。
远程医疗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家庭健康服务、远程会诊、远程影像诊断、远程手术等,成为医疗行业的重要发展趋势。
远程医疗也可以扩大医疗资源的裂缝,让患者无需到医院就可以得到及时的医疗诊断和治疗。
比如,在偏远地区的患者可以通过远程医疗系统的平台向城市中心医院请救,避免因交通不便或医疗资源紧缺而导致疾病无法得到及时治疗。
对于老年人、残障人士等特殊群体,远程医疗还可以提供便捷的家庭护理服务,减轻家人的负担。
信息化解决看病难的有效措施
信息化解决看病难的有效措施近年来,看病难问题的凸现,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城乡医疗资源的不平衡。
80%的医疗资源集中在城市,而城市中又有80%的资源集中在大医院,特别是优良资源都在县、市级以上的大医院。
与之相反,在广大农村和边远地区缺医少药现象十分突出,农民甚至无法享受到最基本的医疗服务。
我省某县一农民曾亲历这样的事:右下腹疼痛这样一个并不太严重的病,他却一治就是15年,除了家里贫穷之外,另一个拖延了治疗时间的重要原因就是现代医疗离他们太远。
当地乡镇卫生院由于离家最近、花钱最少,成了这位农民治病的唯一选择。
多年来,他多次出入当地乡镇卫生院,其设备的简陋、条件之差让他心酸——一个3人组成的卫生院,一半是危房,一半是接诊和住人两用的卫生院,卫生院中唯一能用的诊疗设备是一个旧得发黄的听诊器,落满灰尘的药架上是一些并不值钱的药品。
据调查显示,我省农村由于地方财政困难,对农村医疗卫生事业投入不足,导致乡镇卫生机构设备简陋,功能低下。
在所有乡镇卫生院中,仍有50%以上的单位无住院设施设备,无手术室,无X光机和检验仪器,有的仅凭血压器、听诊器、体温计这样的“老三件”进行诊疗。
但当我们把视线移至成都的那些大型医院时,情况截然相反:医疗设备和技术都是一流的,专家众多,知名度高,医院内几乎每天都是人满为患,初诊、交费、检查化验、复诊的每一个环节几乎都会排队,据统计其中50%以上却是成都市以外的患者。
针对城乡医疗资源不平衡的现状,民盟四川省委进行了专题调研,形成了《用信息化促进城乡医疗资源共享》的提案。
提案指出:城市人口在医院设备、床位、医生拥有量上远远超过农村,一些城市医院的大型设备配置数量甚至超过发达国家水平。
相比之下,偏远贫困地区和广大农村卫生基础条件却非常薄弱,缺少必要的看病就医条件,不少人不得不长途跋涉、异地就医,既增加了就医困难,又加大经济负担。
要解决这一问题,改善老百姓“看病难”的现状,搭建城乡医疗一体化的平台无疑是有效的措施和技术手段。
“互联网+医疗”要瞄准百姓就医痛点
“互联网+医疗”要瞄准百姓就医痛点
作者:暂无
来源:《国企管理·石油经理人》 2019年第4期
事件:4 月1 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就“互联网+ 医疗健康”发展及便民惠民服务工作情况举
行发布会,有关负责人介绍了促进“互联网+ 医疗健康”发展情况。
据初步统计,目前全国有6376 家二级以上公立医院接入区域全民健康信息平台,1273 家三级医院初步实现院内医疗服务信息互通共享。
评论:互联网与医疗健康深度融合的主要目的,就是推动我国卫生健康领域信息化发展。
只
有不断利用信息化手段,积极解决老百姓看病就医的“痛点”和“堵点”问题,才能让“互联网+ 医疗健康”走在正确的道路上,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互联网+ 医疗健康”要成为解决“关键小事”的突破口,也要成为解决“老大难”问题的新突破口,破解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看病难”问题。
互联网医疗代表了医疗行业新的发展方向,有助实现让信息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更方
便人们看病就医,可望有效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
医保信息化建设如何破解就医难题
医保信息化建设如何破解就医难题在当今社会,医疗保障对于每个人来说都至关重要。
然而,在就医过程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难题,如挂号难、缴费繁琐、报销流程复杂等。
这些问题不仅给患者带来了不便,也影响了医疗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为了解决这些难题,医保信息化建设成为了关键的突破口。
医保信息化建设为破解就医难题带来了诸多可能性。
首先,它极大地优化了挂号流程。
过去,患者为了挂上专家号,往往需要提前几天甚至几周去医院排队,不仅浪费时间,还可能因为挂不上号而耽误病情。
而现在,通过医保信息化系统,患者可以在家中通过手机或电脑轻松预约挂号,选择自己心仪的医生和就诊时间。
这不仅方便了患者,也使得医疗资源的分配更加合理,提高了医院的服务效率。
其次,医保信息化建设简化了缴费环节。
以往,患者在就医过程中需要多次排队缴费,有时还需要在不同的窗口之间奔波,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如今,借助信息化手段,患者可以在就诊结束后通过线上支付一次性完成所有费用的缴纳,包括医保报销部分和自费部分。
这不仅减少了患者的等待时间,还降低了医院的人力成本,提高了财务管理的效率。
再者,医保信息化建设让报销变得更加便捷。
过去,患者需要收集大量的纸质票据和证明材料,然后到医保部门进行报销,整个过程繁琐且漫长。
而现在,通过信息化系统,患者的就医信息可以实时传输到医保部门,实现了即时结算。
患者只需要支付自己应承担的费用,医保报销部分由医院和医保部门直接结算,大大缩短了报销周期,减轻了患者的经济压力。
另外,医保信息化建设还有助于实现医疗信息的共享。
在传统的医疗模式下,患者在不同医院就诊时,医生往往难以获取患者完整的病历和治疗记录,这可能导致重复检查和治疗,增加了患者的负担。
而通过医保信息化平台,患者的医疗信息可以在不同的医疗机构之间实现共享,医生能够更全面地了解患者的病情,制定更精准的治疗方案,避免了不必要的医疗资源浪费。
然而,医保信息化建设在推进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阳江区域卫生信息化缓解群众看病贵看病难
阳江区域卫生信息化缓解群众看病贵看病难凭借着一张“居民健康卡”,患者即可便捷地完成一系列从挂号、检查、缴费、取药到医保实时结算等各个诊疗过程。
而医生可通过刷卡调出患者健康档案,了解其曾患病情、曾检报告等相关健康信息做出更精确的病情诊断。
这便是广东省阳江市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应用的“一景”。
卫生信息化,让这个身处粤西南的阳江市270万老百姓提早享受了信息化所带来的成果。
未来,当地居民还有望通过区域卫生信息共享平台,全面了解自身身体状况,做到疾病的早预防、早治疗、早康复。
更引人注目的是,作为欠发达地区,阳江市所打造的“四方合作、多方共赢”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模式开创了国内医疗改革探索的先河,已成为广东省乃至全国的亮点。
紧抓医改契机创“阳江模式”随着新一轮医改的不断深入,医保城乡一体化改革、居民健康档案建立、基层卫生服务、数字医院管理服务面临着“信息化”的迫切需求。
在这样的背景下,一个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的建立显得尤为重要。
为切实提高本地医疗卫生行业信息化整体水平,阳江市卫生局与中国电信阳江分公司联合规划和建设了阳江市区域卫生信息平台。
该信息化平台不但就近涵盖了所有的医疗卫生机构,同时将触角延伸到了卫生院及卫生站。
该系统以人的生命周期为主线,推行了统一的强制标准,从而实现了全市居民就诊“一卡通”,实现了新农合、居民医保、医疗信息网“三网合一”。
据了解,阳江在平台建设与运营方式上进行了全新的尝试,创造了“四方合作,多方共赢”的“阳江模式”。
下一步,阳江市卫生局将联合中国电信阳江分公司持续对平台进行升级改造和完善功能,推出基于平台的面向各类用户的创新信息化应用,让平台建设发挥更大的效益和作用。
数字医院惠及民生缓解看病贵看病难据统计,阳江市区域卫生信息平台自2010年6月份正式上线至今,全市已有41个镇级以上医疗机构完成了业务管理系统建设并接入平台,建立居民健康档案约35万份,居民建档率为13.6%,全市发行居民健康卡19万张,健康卡普及率为7.3%。
加快医院信息化建设缓解群众看病难
23
措施3:宏观调控缓解住院难 院内宏观调控,启航上下联动
有效开放床位;周转率、使用率 医务处实时监管,全院疏导调控 畅通急危重绿色通道 与基层医院上下联动、双向转诊机制
24
措施3:宏观调控缓解住院难
医生跟着病人走
医院统一调控病床 医生跟着病人走 护士责任制
25
信息化精细管理
严控漏洞缝隙、应用HRP系统规范耗材管理
建立高值植入性材料使用管理制度 设立植入材料二级库,条形码管理及时记录 在保证材料及时供应的同时,实现了材料供应部
门和临床科室同时验收和入出库管理
26
措施4:注重环节管理缓解手术难 重建效率型手术管理模式
全天开放择期手术:弹性排班、轮班、加班 三方核查:8:30前完成手术安全核查
增加麻醉复苏间,缩短接台间歇期
加快医院信息化建设 缓解群众看病难
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王昆华
1
内容提要
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简介 看病难
多措并举,缓解挂号难、就诊难多措并举,缓解挂号难、就诊难看病难客观存在
如何缓解看病难
一、昆医一附院简介
始建于1941年,职工3295人,高职526人,博士255人,
硕士603人;临床、医技科室56个,22个教研室 1个国家级创新团队 1个国家重点研究室 5个国家重点专科 13个省级重点专科 11个省级质控中心
避免手工错误,减少患者等待时间 提升质量,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医疗风险 提高了患者满意度
13
三、破解看病难
以满足患者需求为导向的全面改革
强化综合管理 创新服务模式 改进服务流程 提升服务质量 提高工作效率
14
措施1:多措并举,缓解挂号难、就诊难 增设窗口,多渠道,多途径、多楼层多形式服务
医疗信息化如何缓解医疗资源短缺问题
医疗信息化如何缓解医疗资源短缺问题在当今社会,医疗资源短缺是一个全球性的挑战,给人们的健康和医疗服务带来了诸多困扰。
然而,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医疗信息化正逐渐成为缓解这一问题的有力手段。
医疗资源短缺主要体现在医疗专业人员的不足、医疗设备的分布不均以及医疗服务的可及性受限等方面。
在一些偏远地区,患者常常面临着看病难、看病贵的困境,因为那里缺乏优秀的医生和先进的医疗设备。
而在城市的大型医院,患者又常常需要长时间排队等待就诊,医疗资源的紧张状况可见一斑。
医疗信息化首先在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通过建立医疗信息共享平台,不同地区、不同层级的医疗机构能够实现医疗数据的互联互通。
这意味着基层医疗机构可以及时获取上级医院的专家意见和诊断结果,从而提高自身的医疗服务水平。
患者的病历、检查报告等信息能够在各个医疗机构之间顺畅流转,避免了重复检查和诊断,节省了时间和医疗资源。
例如,一位患者在基层医院进行了初步检查,医生可以通过信息平台将检查结果上传,并与上级医院的专家进行远程会诊,专家给出治疗建议后,患者可以在基层医院接受治疗。
这样一来,不仅患者节省了往返上级医院的时间和费用,也减轻了上级医院的就诊压力,使得医疗资源得到更合理的利用。
远程医疗服务是医疗信息化的另一个重要成果。
借助互联网技术,患者可以在家中就能接受医生的远程诊断和治疗建议。
对于行动不便的患者或者地处偏远地区的居民来说,这无疑是一大福音。
医生通过视频通话、上传病历等方式了解患者的病情,为患者提供及时的医疗服务。
这种模式极大地拓展了医疗服务的覆盖范围,提高了医疗资源的可及性。
比如,一位患有慢性病的老人,无需频繁前往医院复诊,只需在家中通过远程医疗与医生沟通病情,医生根据其上传的监测数据调整治疗方案,既方便了患者,又节约了医疗资源。
医疗信息化还有助于提高医疗效率。
电子病历系统的广泛应用,使得医生能够更快速、准确地记录和查询患者的病史和治疗情况。
精细化管理:信息化搞定看病难
4 8 - 中田医院院长 l C HI N AH OS P I T AL CE O
封面 十 } 曼 遁
Co v e rS t o r y
任何一 张银行卡都无法再挂取解放军
总 医 院 的专 家 号 ( 急诊 除 外 ) 等 管理 办 法, 压缩“ 黄牛” 倒卖号源盈利空间。 数 据 显示 , “ 黄牛 ” 侵 占 号 源 率 由 传统 模 式的3 5 %左 右 下 降 至 5 %以 下 , 3 0 %左
如 何方 便患 者
从2 0 1 1 年8 月1 日起 , 全 国各 地 的 老 百 姓持 本 人 工 商 银 行 、 农业银行、 中 国银行 、 建设银 行 ( 以下简称 “ 四 大 银 行” ) 任意 一 张银 行 卡 ( 包 括借 记 卡 、 贷 记卡) , 直 接作为就 医卡 , 通过 在家 中
就几分钟 。 加上各 科室问反复缴 费、 排
队, 看 病 难成 了老 百 姓 的心 头 病 。
禁 暗 自惊喜 。 根据 “ 6 月9日9 点4 0 分 在
门诊楼三层 2 0 诊室 专家候诊 ” 的短 信 提示, 赖 先 生 就 诊 前 一 天 乘 坐 夕 发 朝 至 的火车前 往北京 , 如 约 来 到 张主 任
登陆相应银行 网银 或银行手机客户端
平台、 拨 打 其 银 行 客 服 电话 、 到 居 住 地 银行 网 点使 用银 行 自助 终 端 等 多 种 渠 道均可 , 预约挂取解放军总医院7 日内 的 专 家号 源 。 挂 号 费 直 接 从 银 行 卡 中
费, 打印发票 后取到 了药。 当晚 , 赖 先
有 或没带 本人 “ 四大 银 行 ” 卡 的 患者 ,
质量 , 解 决 了患 者就 医“ 一短 ” 问题 。 针 对很 多患者 因病情 复杂 , 需 多 次诊 疗 , 在首诊时挂到专家号 , 复 诊 时 较 难 再 挂 到 同一 个 专 家号 的 问题 , 解 放 军 总 医 院 在 医 生 工 作 站 实 施 了诊 问
让信息化破题“看病难”
让信息化破题“看病难”文/刘宝钦编者按:五年前的八一建军节,本报采写了一篇题为《驻守心底的梦想——记老军医王望生》一文,文中老军医王望生对病人的大爱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关注,感动了无数的读者。
从医生到武警医院的院长,从武警医院院长到长城医疗科技的高级顾问,作为医院信息化倡导者和推动者之一的王望生,从来没有停止过自己追求的脚步……“看病难”背后最根本的问题是医疗资源分配不均衡,医疗资源利用率低。
要实现新医改提出的:使人民群众“看得上病、看得起病、看得好病”,努力实现“少得病”,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从根本上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终极目标,就必须通过信息化手段构建数字化医疗机构并在区域内建设医疗共享服务系统。
一见面,年近古稀的湖南省武警总医院原院长、长城医疗科技高级顾问王望生如是说。
“看病难、看病贵”由来已久,国家对此也进行了多次医疗体制改革,似乎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老百姓为此抱怨不止。
近年来,随着医院信息化的发展,“看病难、看病贵”得到了一定的缓解。
王望生认为,大力推进医疗卫生信息化将是破解由此引发的一系列“看病难”表象的最有效手段之一。
优秀军医的信息化梦想上世纪四十年代,一个小男孩出生在祁东县一个偏远的小山村,当亲眼目睹儿时的伙伴被病魔夺去生命的那一刻,这个小男孩暗暗地下定了决心:济世扶贫。
1985年,这个在医学界赫赫有名的当年的小男孩成为了湖南省武警总医院的院长,他就是王望生,30年的河东与河西,唯一不变的是儿时的愿望。
从医30多年来,他在骨科、显微外科、医院管理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国内外杂志发表论文50余篇,取得国家级、省部级科技成果15项。
为先进的显微外科技术在湖南省和全国武警部队各医院推广应用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曾20多次被武警总部、广州军区、湖南省军区评为“优秀党员”、“先进个人”、“模范军医”。
荣立一等功一次、二等功一次、三等功五次、嘉奖十余次。
1990年晋升为大校军衔、主任医师,1983年开始连续20年当选湖南省第五届、第六届、第七届、第八届人大代表,湖南省第六届、第七届党代表。
信息化背景下老年人的就医现状及优化途径
信息化背景下老年人的就医现状及优化途径老年人就医现状及优化途径信息化背景下,老年人的就医现状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随着科技的发展,医疗信息化已经成为了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现代医疗技术的快速进步也为老年人的健康保障提供了更多高效可靠的手段,然而老年人的个体特征、医疗需求和接受程度等因素使得他们在信息化时代的就医过程中存在一系列问题和困难。
一、就医现状:1. 缺乏医疗信息和知识:老年人中存在信息获取渠道不畅、对医疗知识了解有限的情况,导致他们在选择合适的医疗服务、了解疾病和治疗方法等方面存在困难。
2. 就医流程繁琐:现代医疗体系中,就医流程需要通过预约挂号、排队等步骤,老年人往往因为身体和认知能力的限制而难以完成这些步骤,导致就医时间和成本的增加。
3. 医院就医环境不友好:老年人因为身体机能和免疫力下降,对医院环境更为敏感,并且容易感到孤独和无助,医院就医环境的不友好对他们的就医体验造成了负面影响。
4. 用药困难:老年人因为对药物副作用的担心以及药物使用的复杂性,常常存在用药不规范或者忘记服药的问题,这对药物疗效的发挥产生负面影响。
二、优化途径:1. 加强医疗信息的普及:通过开展医疗健康教育活动,向老年人普及医疗知识和健康信息,提升他们对医疗服务的认知水平,帮助他们更好地利用现有的医疗资源。
2. 建立医疗信息平台:通过建立老年人专属的医疗信息平台,提供医生在线问诊、远程会诊、预约挂号等服务,方便老年人进行疾病咨询和就医预约,减少因为就医流程繁琐而造成的时间和成本的浪费。
3. 提供就医辅助服务:在医院设置专门的老年人接待和陪护区域,提供舒适、安静、有人陪伴的就医环境,同时加强对老年人的心理疏导和支持,帮助他们减轻因就医而产生的负面情绪。
4. 使用智能用药辅助设备:推广智能用药盒、手机APP等辅助设备,通过提醒老年人按时服药、记录药物的使用情况等方式,帮助他们更好地管理用药,提高药物疗效的发挥。
信息化背景下,老年人的就医现状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互联网医疗如何破解看病难问题
互联网医疗如何破解看病难问题在当今社会,看病难一直是困扰人们的一个重大问题。
排队挂号时间长、看病等候时间久、专家号一号难求、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等等,这些都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和痛苦。
然而,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医疗应运而生,为破解看病难问题带来了新的希望和可能性。
互联网医疗的出现,首先改变了人们挂号的方式。
以往,患者为了挂一个专家号,可能需要提前几天甚至几周去医院排队,有时候还不一定能挂上。
而现在,通过互联网医疗平台,患者可以在家中轻松预约挂号,选择自己心仪的医生和就诊时间。
这不仅节省了患者的时间和精力,也提高了挂号的效率和公平性。
除了挂号,互联网医疗还为患者提供了在线问诊的服务。
对于一些常见疾病或者慢性病患者,不需要每次都去医院面诊。
他们可以通过互联网医疗平台向医生描述自己的症状,上传相关的检查报告,医生则根据这些信息给出诊断和治疗建议。
这种方式不仅方便了患者,也减轻了医院的就诊压力,让医疗资源能够得到更合理的分配。
另外,互联网医疗打破了地域限制,让优质医疗资源能够惠及更多的人群。
在一些偏远地区或者医疗资源相对匮乏的地方,患者往往很难享受到高水平的医疗服务。
而通过互联网医疗,患者可以远程咨询大城市的专家,获得权威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这对于提高医疗服务的公平性,减少地区之间的医疗差距具有重要意义。
互联网医疗还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患者的就医体验。
在传统的就医模式中,患者需要在医院的各个科室之间奔波,进行各种检查和缴费,过程繁琐且容易出错。
而互联网医疗平台通过整合医疗资源,实现了一站式服务。
患者可以在平台上完成预约、挂号、缴费、查看检查报告等一系列操作,大大简化了就医流程,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然而,要让互联网医疗真正破解看病难问题,还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是医疗质量和安全问题。
虽然互联网医疗为患者提供了便捷的服务,但如何保证在线诊断的准确性和治疗的有效性是一个关键问题。
医生在进行在线问诊时,无法直接对患者进行体格检查,只能依靠患者的描述和上传的资料,这可能会导致误诊或漏诊。
看病难看病贵被“治”好信息化是良药
看病难看病贵被“治”好信息化是良药分页标题在民生问题中,“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始终排在前几位。
在“大病进医院,小病怎么办”的客观现实之下,社区卫生服务正在成为破解这一难题的有效途径。
《卫生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中,将社区卫生服务确立为发展重点之一。
由于“大医院情结”导致的医疗卫生资源不平衡的状况,在社区卫生服务迅速发展的形势下得到了有效缓解。
目前,在部分大中城市,已初步建立了比较完善的社区卫生服务网络;社区卫生人才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队伍迅速发展,服务能力和水平得到提高;服务功能得到完善,公共卫生和常见病、多发病的基本医疗服务在社区得到广泛开展。
这种方便快捷的卫生服务模式受到了越来越多群众的支持和认可。
社区卫生服务破解就医难问题住在北京市西城区月坛社区的退休干部张大爷患有冠心病和高血压,每月都要定期进行检查。
说起看病,张大爷一点都不犯愁。
“从家走到月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只要几分钟,也不用排队,方便得很。
”在IT公司工作的李小姐,平时工作很忙,生病对她来说是种“奢侈”。
“有个头疼脑热的,也不敢去医院,排队挂号那么麻烦,一折腾就是一天。
”一次李小姐发高烧,房东阿姨带她去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有了医生的指导,病很快就好了。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公众认可。
调查显示,有70.2%的城市居民听说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44%受访者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过,其中56岁以上老年人占了55.2%,年轻人就诊的比率最低。
公众普遍对社区卫生服务的便捷性表示认可。
其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不仅开展基本医疗服务,而是提供包括预防、保健、医疗、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指导的“六位一体”的业务。
公众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期望也不局限于基本的医疗服务,他们希望从这里获得更多的服务。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作为公共卫生服务网络的网底,也是卫生相关信息的重要采集源头。
因此,建立健全社区卫生信息系统不仅有助于完善和规范社区卫生服务的功能、提高社区卫生服务质量、推动社区卫生服务体系的深入发展,而且有助于促进卫生信息系统的整体进展、加快卫生信息化建设步伐。
医院利用信息化技术提高病患就诊体验
在当今信息化时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各个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变革和突破。
而医疗行业作为重要的社会组织,也逐渐开始利用信息化技术提升病患就诊体验,以满足不断增长的医疗需求。
本文将探讨医院利用信息化技术提高病患就诊体验的几个关键方面。
首先,医院可以通过信息化技术改善病患的预约和挂号流程。
传统的医院挂号常常需要患者亲自前往医院排队挂号,耗费时间和精力。
然而,通过引入电子预约系统和在线挂号平台,患者可以在家中或办公室通过手机或电脑进行预约和挂号。
这种方式不仅避免了排队等候的繁琐过程,还可以有效减少人员聚集,降低交叉感染的风险,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
其次,医院可以通过信息化技术提供远程诊疗服务,改善患者看病难的问题。
对于一些居住在偏远地区或行动不便的患者来说,前往医院就诊十分困难。
而借助远程诊疗技术,患者可以通过视频通话的方式与医生进行沟通和诊断,医生可以根据患者的情况给出有效的医疗建议。
这种方式不仅节省了患者的交通费用和时间,还可以解决医疗资源不均衡的问题,提高了患者就诊的便利性和舒适度。
此外,医院还可以利用信息化技术改善患者的病历管理和诊疗过程。
传统的纸质病历管理方式存在易丢失、不方便查找、信息无法共享等问题。
而采用电子病历系统,可以实现患者病历的电子化存储和管理,提高了病历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医生在使用电子病历时可以更加方便地查找和分析患者的病历信息,提高诊疗效率。
同时,电子病历系统可以实现与其他科室和医院的信息共享,方便医生之间的协作和医疗资源的优化配置。
最后,医院还可以利用信息化技术提供个性化的健康管理服务,改善患者的健康状况。
通过采集患者的健康数据和生活习惯,医院可以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健康建议和预防措施。
例如,根据患者的健康数据和习惯,系统可以智能地提醒患者进行定期体检、药物服用、运动锻炼等。
这种个性化的健康管理服务不仅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还可以减轻医疗系统的负担,降低疾病的发生和复发率。
信息化解忧看病难
信息化解忧看病难“看病难”是当今社会民生问题中的一大“顽症”,而其重要”病因“之一即为医疗资源分布的不均衡并且难以共享。
而基于SOA技术的信息系统正是打破医疗资源共享壁垒的有效手段,北京市西城区推出的“医疗卫生服务共同体”正是利用信息技术实现医疗资源共享的一次有益尝试。
75岁的欧阳颖学是北京市西城区一名普通的居民,2007年12月6日,欧阳大妈却上了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节目。
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欧阳大妈尝到了“西城区医疗卫生服务共同体”的甜头,电视台请她老人家现身说法。
欧阳大妈患高血压病多年,这一天,她去西城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找社区医生看病。
欧阳大妈希望查一下是不是得了冠心病。
社区医生说: “像您这种情况,我们可以把您转到人民医院心内科。
”于是,社区医生通过网络为欧阳大妈挂上了免费专家号。
由于社区医院和人民医院共享患者的健康档案,欧阳大妈本人还没到人民医院,人民医院的心内科专家就已经看到了欧阳大妈的健康资料。
做完检查后,检查结果还可以回社区拿,极大地方便了患者。
优化医疗服务资源配置造成医疗服务资源浪费的最主要原因是,社区居民不信任社区全科医生的医疗水平。
而只有把三甲医院的优势资源融入到社区中,才能把患者吸引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看病,从而在根本上解决医疗服务资源浪费的问题。
作为北京市的普通居民,我们都有过去大医院看病的痛苦经历。
譬如说,如果想去协和医院、人民医院这样的三级甲等医院挂专家号,通常都得凌晨5点钟去医院排队挂号。
上午8点钟,医生开始出诊,病人往往要等到上午10点或11点左右才能看上病,再加上排队交费、取药的时间,不到中午12点都回不来。
有调查显示: 85.3%的人认为看病是件非常麻烦的事,73.3%的人担心花钱太多。
一方面,大医院看病难、住院难、手术难; 另一方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却少人问津。
即便是患了普通感冒,很多患者也愿意选择去大医院看病,大家往往认为去大医院看病心里才踏实。
这就造成了“大医生看小病”,不仅难以体现专家的价值,而且浪费了医疗服务资源,也给患者带来诸多不便。
长宁区医疗服务信息化解决市民看病难
长宁区医疗服务信息化解决市民看病难看病难、看病烦,长期来,一直是上海市民反映比较集中的问题。
所谓难,难在什么地方,那就是三长一短:挂号时间长、付费时间长、拿药时间长,看病时间短。
不过,如今正随着上海各医院信息化建设的推进,这种现象正在悄悄发生变化。
程先生患有慢性病,今天来瑞金医院复诊。
在二楼挂号时,工作人员将医保卡信息输入电脑,等他来到四楼候诊处时,电子屏幕上已经显示出他的候诊号码。
看病后医生把药方输入电脑,所有的付费、配药信息又再次通过系统比程先生先行一步。
在付费窗口,程先生看见电脑屏幕上已经显示医药费金额;走到发药窗口,药房人员已按照电脑处方配好药,只等病人来取。
由于整个就医流程实行电脑联网,程先生说现在看病比过去快多了。
(患者程克海:今天看病可能只有半小时以前要三个小时现在改革后用电子信息化从挂号开始一直到拿药速度非常快都是为病人着想特别是病看好了药也配好了这对我们病人来说等候的时间省多了)利用信息化技术,改善病人就医环境,这是近年来上海卫生系统着力推进的一项民心工程。
目前,上海有40%以上的医院开始在门诊使用电子信息化管理系统,大大改善了病人就医碰到的挂号时间长、付费时间长、拿药时间长的问题。
医疗服务信息化,也有效提高了医院的管理效率。
在长宁区中心医院,院方通过信息化系统,不仅实时掌握门诊流量,调配医务力量,还对各科医生所开的处方进行监管。
一旦发现医生有扩大检查、过度用药现象,就会在网上发出警告,并作出相应处分。
(长宁区中心医院党委副书记俞佩莉:这样就可以避免重复检查重复开药现象现在门急诊(人均支出)费用是明显下降)据市卫生局介绍,象瑞金、长宁区中心医院这样实现门诊信息化管理的数字医院,全市已经达到了100多家。
卫生部门表示,将继续加快卫生信息化建设,在方便市民就医的基础上,扩大医疗信息的共享,减轻病人负担。
(市卫生局信息中心副主任范启勇:我们准备在区域性医院信息共享方面做进一步努力(信息)共享以后病人可以避免重复检查降低医疗费用)记者霍云报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信息化如何解忧百姓看病难?
作者:谭啸邓健
75岁的欧阳颖学是北京市西城区一名普通的居民,2007年12月6日,欧阳大妈却上了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节目。
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欧阳大妈尝到了“西城区医疗卫生服务共同体”的甜头,电视台请她老人家现身说法。
欧阳大妈患高血压病多年,这一天,她去西城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找社区医生看病。
欧阳大妈希望查一下是不是得了冠心病。
社区医生说: “像您这种情况,我们可以把您转到人民医院心内科。
”于是,社区医生通过网络为欧阳大妈挂上了免费专家号。
由于社区医院和人民医院共享患者的健康档案,欧阳大妈本人还没到人民医院,人民医院的心内科专家就已经看到了欧阳大妈的健康资料。
做完检查后,检查结果还可以回社区拿,极大地方便了患者。
优化医疗服务资源配置
造成医疗服务资源浪费的最主要原因是,社区居民不信任社区全科医生的医疗水平。
而只有把三甲医院的优势资源融入到社区中,才能把患者吸引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看病,从而在根本上解决医疗服务资源浪费的问题。
作为北京市的普通居民,我们都有过去大医院看病的痛苦经历。
譬如说,如果想去协和医院、人民医院这样的三级甲等医院挂专家号,通常都得凌晨5点钟去医院排队挂号。
上午8点钟,医生开始出诊,病人往往要等到上午10点或11点左右才能看上病,再加上排队交费、取药的时间,不到中午12点都回不来。
有调查显示: 85.3%的人认为看病是件非常麻烦的事,73.3%的人担心花钱太多。
一方面,大医院看病难、住院难、手术难; 另一方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却少人问津。
即便是患了普通感冒,很多患者也愿意选择去大医院看病,大家往往认为去大医院看病心里才踏实。
这就造成了“大医生看小病”,不仅难以体现专家的价值,而且浪费了医疗服务资源,也给患者带来诸多不便。
“造成这一现象的最主要原因是,社区居民不信任社区全科医生的医疗水平。
”北京市西城区德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韩王争说: “当务之急是提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疗水平,只有把三甲医院的优势资源融入到社区中,才能把患者吸引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看病,从而在根本上解决医疗服务资源浪费的问题。
”
据人民医院信息中心主任刘帆介绍,应该在功能和服务上,明确各类医疗机构的专业定位,譬如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核心功能是“六位一体”的医疗保健服务,包括基本医疗、慢病干预、健康管理、康复、计划生育和健康教育,由此实现“全人群、全生命周期、全方位”的健康服务; 区属医院则定位在小综合、小专科,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常(常见病)、多(多发病)、普(普通病)、慢(慢病)、康(院内康复)”; 而三甲医院是国家重点投入的对象,拥有优势的医疗资源,其工作重点在于疑、难、急、重症的诊治与研究,以及应对突发的公共卫生事件。
只有各类医疗机构定位明确,做到功能互补,才能解决医疗资源浪费的问题。
尝试医疗服务共同体
医疗服务共同体主要解决了两大问题: 首先是提升社区全科医生的医疗水平; 第二个问题是,实现了绿色、快捷、安全、方便的双向转诊。
在探索如何解决医疗资源浪费的道路上,北京市西城区进行了大胆的创新尝试。
“医疗卫生服务共同体”(以下简称“共同体”)应运而生,该项目是在北京市西城区政府、北京市卫生局的推动下,在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的支撑下,由人民医院主持设计完成的。
2007年9月25日,共同体项目正式启动。
北京市西城区的展览路社区和德胜社区的23万居民享受到了转诊的便利。
居民如果想在人民医院看病,那么只要符合转诊条件,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可以预约人民医院的专家进行挂号、检查。
“在共同体中,将统一接诊程序、
统一检验质控、统一诊断标准、统一治疗原则、统一康复计划。
”刘帆说。
站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角度,韩王争认为,共同体主要解决了两大问题,首先是提升社区全科医生的医疗水平。
社区医院的医疗水平往往得不到老百姓的认同,提升医疗水平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为此,共同体成立了13种慢性病管理团队,每个工作团队由1位学科代表或者专家牵头,由人民医院的工作人员来负责,再加上区属医院和社区医院的医生。
在这个工作团队里,他们定期组织多种形式的培训,包括教学查房、继续教育课程学习、远程的视频会诊、病历讨论等。
“如今,每周三下午,通过远程视频会议系统,36个全科医生都可以与专家或老师进行会诊讨论。
在每次培训和交流前,培训主题和病历都通过系统提前做好了准备。
”韩王争介绍说: “共同体的培训体系形式多样,不仅有被动接受式的讲课,还有双向互动式的讨论,对于提升社区全科医生的专业素养、业务水准和技术水平效果非常明显,而且这一培训体系是可持续发展的。
”
共同体解决的第二个问题是,实现了绿色、快捷、安全、方便的双向转诊。
两级卫生服务体系合作的核心问题就是: 既转不上去、又转不下来。
社区医院希望能够把他们的病人转诊到大医院; 病人在大医院完成治疗后,大医院希望能把病人马上转回社区医院,让病人在社区医院接受康复治疗。
以往,上下转诊非常不方便,只能通过电话等传统手段进行联系。
而现在,转诊的过程简单、快捷,能够实现门诊、急诊、住院和检查共四种形式的转诊,只要是符合转诊标准的,都可以进行转诊。
社区医生在网上为病人填写预约单,预约信息传至人民医院,人民医院协管中心按照转诊要求帮助病人安排,很快预约确认信息就传回德胜社区,社区医生将预约检查单和挂号单打印出来,交给患者。
同时,社区医生还把病人的电子健康档案传送至人民医院,人未到信息先到。
病人在人民医院做完检查后,检查结果也将直接传到社区卫生服务站,患者可以在社区拿到检查结果。
同时,在病人回到社区康复的时候,病人在大医院的所有资料都完全到达社区。
“畅通的双向转诊通道帮助实现了‘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康复回社区’的目标。
”刘帆说: “展望未来,共同体的发展方向是X+X模式,即多家中心医院对应多个社区,社区医院的病人可以选择转到不同的大医院。
这样才能引入竞争机制,让多家中心医院比拼医疗水平、服务水平,由此最大程度保护患者的利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