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喻与其它修辞方法的综合运用
比喻、 比拟 、借代 、夸张、对偶 、排比 、反问 、设问八种修辞格的综合运用
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问、设问八种修辞格的综合运用比喻(一)概念:比喻就是“打比方”。
即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彼此有相似点,使用一事物来比方另一事物的一种修辞格。
(二)结构:比喻的结构,一般由三部分组成,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喻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性词语)组成。
(三)构成比喻必须具备的条件:1、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否则不能构成比喻。
一个句于是不是比喻,不能单看有没有喻词,下列几处情况,虽有喻词,但不是比喻。
①同类相比。
例如:她的性格很像母亲。
②表示猜度。
例如:这天黑沉沉的,好像要下雨了。
③表示想象。
例如:每当看到这条红领中,我就仿砖置身于天真灿漫的少年时儿。
④表示举例的引词。
例如:社会主义的中国,在党的阳光照耀下,涌现出许多英雄人物,像雷锋、焦裕禄等。
2、甲乙之间必须有恰似点。
(四)比喻的种类1、明喻。
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等联结,有时后面还有“似的”、“一样”等词配合。
明喻的典型形式是:甲像乙。
例如:叶子出水限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2、暗喻。
本体喻征都出现,中间用喻词·,”是、成了、变成”等联结,有时暗喻不用喻词。
暗喻的典型形式为:甲是乙。
例如:更多的时候,乌云四合,层峦叠蟑。
除此暗喻还有许多变体值得注意:①本体和喻体是并歹、关系。
例如:从喷泉里喷出来洋,(“花”修饰“海洋”)②本体和喻体是注释关系。
例如:我爱北京——祖国的心脏。
3、借喻。
不出现本体,直接叙述喻体。
借喻的典型形式为甲代乙。
例如:独有英雄驱虎豹,更元豪杰怕熊婴~傅喻。
连用几个比喻共说明一个本体。
例如:这种下笔以前的修改是最要紧不过的了,正如盖房子首先要打好图样,作战首先要订好计划一样。
(五)比喻的作用1、化平淡为生动;2、化深奥为浅显;3、化抽象为具体;4、化冗长为简洁。
比拟(一)概念:比拟是把甲事物模拟作乙事物来写的修辞方式。
包括把物当作人来写(拟人);把人当作物来写(拟物)和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拟物)几种形式。
运用比喻与夸张的修辞手法
运用比喻与夸张的修辞手法语文教学课件引言:语文是一门美妙的艺术,它不仅仅是为了传递信息,更是为了表达感情和思想。
在语文的学习过程中,修辞手法是一把锦上添花的利器。
本课件将重点介绍比喻与夸张的修辞手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些手法,提升自己的语文表达能力。
一、比喻的修辞手法1. 概念解释比喻是一种通过将两个事物进行类比来表达思想和情感的修辞手法。
它可以使语言更形象、更生动,增强表达的效果。
2. 例子解析比喻常常运用在描述人、物、景象等方面,下面通过几个例子来说明:- "他的笑容如阳光般温暖":这句话通过将笑容与阳光进行类比,形象地表达了笑容的温暖和明亮。
- "她的眼睛像一汪清泉":这句话通过将眼睛与清泉进行类比,生动地描绘了眼睛的明亮和清澈。
3. 比喻的作用比喻的作用是使语言更具感染力和表现力。
它能够激发读者的联想和想象力,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
二、夸张的修辞手法1. 概念解释夸张是一种通过对事物进行夸大处理来表达情感和思想的修辞手法。
它可以使语言更夸张、更夺人注意,引起读者的共鸣。
2. 例子解析夸张常常运用在描述人、物、情感等方面,下面通过几个例子来说明:- "他跑得飞快,像一道闪电":这句话通过夸大形容他的速度,使读者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他的快速奔跑。
- "这个苹果大得能填满整个屋子":这句话通过夸大苹果的大小,使读者更加形象地感受到苹果的巨大。
3. 夸张的作用夸张的修辞手法能够增强表达的效果,使语言更加生动有趣。
它能够吸引读者的注意力,使文章更加引人入胜。
三、比喻与夸张的运用技巧1. 灵活运用比喻与夸张的修辞手法并非刻板的应用,而是需要根据具体情境和表达目的进行灵活运用。
在写作时,我们可以根据需要选择适合的修辞手法。
2. 注意形象感受比喻与夸张的修辞手法的关键在于形象感受。
我们在运用这些手法时,要注重描述的具体形象,让读者能够感受到其中的细节和情感。
修辞手法的运用比喻与拟人的创造力
修辞手法的运用比喻与拟人的创造力修辞手法的运用:比喻与拟人的创造力修辞手法是文学创作中极为重要的元素,能够丰富作品的表达方式,增加作品的艺术性。
其中,比喻和拟人两种修辞手法被广泛运用于文学作品中,为读者带来独特的阅读体验。
本文将探讨比喻和拟人的创造力,并分析其在文学创作中的运用。
一、比喻的创造力比喻是通过对两个或多个事物之间的相似性进行对比,以形成生动、形象的表达方式。
比喻是文学作品中常用的修辞手法之一,它能够将一个抽象的概念或事物与一个具体的形象相联系,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感受。
比如,我们常说:“他像一只蜜蜂一样忙碌”,用蜜蜂来比喻一个人的勤奋与忙碌,通过这个比喻,我们能够更加清晰地体会到他的努力。
比喻的创造力在于其能够突破实际的描述,将读者带入一个更加丰富、想象力丰沛的世界。
通过比喻,作家能够创造出独特而生动的形象,激发读者的联想和想象力。
比如,杜甫在《月夜忆舍弟》中写道:“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通过将雁声和故乡的月亮联系起来,杜甫创造了一种寂寥与思乡的情感氛围,使得读者能够更加深入地感受到他的离乡之痛。
二、拟人的创造力拟人是一种将非人事物赋予人类特征和行为的修辞手法。
通过拟人,作家能够使非人事物拥有情感、意愿和行为,以期向读者传递更加生动的信息和情感。
例如,我们常说:“花朵向太阳微笑”,通过赋予花朵“微笑”的行为,使得花朵拥有了人类的情感和表情,读者也因此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花朵的美丽和亲近。
拟人的创造力在于其能够给予事物一种更加生动、有灵性的气质,使得作品能够更加具有感染力和吸引力。
通过拟人,作家能够引发读者的共鸣和情感共振,加深读者对作品的理解和沉浸感。
例如,鲁迅在《狂人日记》中通过“墙”的拟人描写,将被剥夺了主观能动性的人物置于“墙”的束缚中,表达了对当时社会现象的讽刺和批评。
三、比喻与拟人的结合运用比喻和拟人作为修辞手法的一部分,往往会在文学作品中相互结合,以达到更加丰富和鲜明的表达效果。
修辞手法解析—如何教学生运用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手法
修辞手法解析—如何教学生运用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手法修辞手法是文学创作中常用的一种表达方式,通过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可以使作品更加生动、形象,增强表达的力度和感染力。
其中,比喻和拟人是两种常见的修辞手法,它们在教学中的运用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从教学方法、案例分析和实践建议三个方面,探讨如何教学生运用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手法。
一、教学方法在教学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手法时,我们可以采用以下方法:1. 解释概念:首先,我们需要向学生解释比喻和拟人的概念。
比喻是通过对两个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进行类比,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描述某个事物。
拟人则是将无生命的事物赋予人的特征和行为,使其具有人的形象和性格。
通过清晰地解释这两个概念,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修辞手法的含义和作用。
2. 分析例句:接下来,我们可以选取一些经典的例句,对其进行分析和解读。
通过分析例句,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感受到比喻和拟人的运用效果,理解修辞手法对于表达的重要性。
同时,我们还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作者选择使用比喻和拟人,以及这些修辞手法给读者带来了怎样的感受和体验。
3. 创作实践:最后,我们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创作实践,让他们亲自尝试运用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手法。
可以给学生一些主题或素材,让他们根据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进行创作。
在创作过程中,我们可以提供一些指导和建议,帮助学生更好地运用修辞手法,使作品更加生动有趣。
二、案例分析下面我们通过几个案例来分析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1. 比喻的案例:在《红楼梦》中,曹雪芹用“黛玉如水”来形容黛玉的美丽。
这个比喻将黛玉的美貌与水的清澈、柔美相联系,使读者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了黛玉的美丽和纯洁。
2. 拟人的案例:在《西游记》中,孙悟空被描写为“神通广大,腾云驾雾”。
这个拟人的描写将孙悟空赋予了神仙般的能力,使他更加英勇、神秘和不可思议。
通过以上案例的分析,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比喻和拟人的运用方式和效果,从而在自己的写作中灵活运用这些修辞手法。
七年级语文写作教案:如何运用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手法
【导言】修辞手法是我们在写作中经常使用的一种方法,它可以让我们的文章更具有感染力和吸引力。
在所有的修辞手法中,比喻和拟人是最为常用的两种,也是最具有表现力的两种手法。
在本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如何在七年级语文写作中运用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手法。
【正文】一、什么是比喻?比喻是一种运用隐喻的修辞手法,它通过将两个不同的事物进行类比,使读者看到被比喻的事物或概念具有的某些属性。
在比喻中,被比喻的对象就是比喻体,而比喻的功用则在于揭示比喻体所具有的特性。
举个例子,当我们说“跑得飞快”这句话时,我们就是在运用比喻。
因为跑步是一个动作,它和飞快这个形容词没有关系。
然而,在这里,我们把“跑”和“飞快”联想在一起,把跑步的速度比作鸟儿飞行的速度,从而让读者感受到跑步的快速和轻盈。
在文学中,比喻可以被用来创造一些非常富有想象力的意象,比如诗歌、小说等。
比喻也可以用于说理、说明等论述型语言中,使复杂的概念更加易于理解。
二、什么是拟人?拟人是一种语言形式,它将人的性格、神态、行动等人性特征赋予非人或非活物,用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并使人物或情景更加鲜活。
拟人是一种有很高表现力的修辞手法,它可以赋予叙事的事物更为生动的人格特征,从使文本更加生动鲜活。
拟人可以用于文学作品和日常用语中。
举个例子,当我们表达“一阵阴风吹来”时,我们可以通过使用拟人的方法,将阴风赋予人的特点,使语言更具表现力,如“一股无声的鬼魅般的微风呼啸而过”。
在文学作品中,拟人可以创造出更具说服力和感染力的形象和情境,从而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感受故事中的人物和事件。
三、如何运用比喻和拟人?1.理解隐喻比喻的成功并不是依靠我们会用什么“花里胡哨”的新颖手法,而是取决于我们是否理解了要表达的信息。
当你要使用比喻时,首先需要的是理解隐喻的意义和思想内涵。
比喻一般是针对某种特定的情境而使用的,所以在理解隐喻的时候,需要注意上下文的情况,语境的特点,以及要表达的情感和意图。
修辞手法解析比喻和排比的艺术运用与修辞效果
修辞手法解析比喻和排比的艺术运用与修辞效果修辞手法是作文中常用的一种修辞技巧,通过巧妙地运用修辞手法可以增强文章的表达力和感染力。
其中,比喻和排比是两种常见且常用的修辞手法,它们通过对事物的形象描述和对比衬托,能够让读者更加深刻地理解和感受到作者要表达的意思。
本文将对比喻和排比的艺术运用和修辞效果进行解析。
一、比喻的艺术运用比喻是一种修辞手法,通过将两个或多个事物进行相互类比,以达到形象生动、形容准确的效果。
比喻的艺术运用十分广泛,适用于各种文学作品、散文随笔以及商务文书等多种写作场景。
比喻的艺术运用主要有以下几种:1. 借物比喻。
将某个事物的特点比作另外一个事物,以凸显其特点或者达到说明的效果。
例如,把婉约的春水比作女子的柔情,以表达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的情感。
2. 借景比喻。
通过描绘自然景观或者具体场景,把事物的特点与这些景物进行类比,以展现事物的形象和表达作者的情感。
比如,写到夏日的大海,可以比喻成一个湛蓝无垠的宝石,以突显其广阔和神秘。
3. 借人比喻。
通过对人的外貌、行为、性格等特点进行类比,来形象地描绘事物的特点和表达观点。
比如,将一个人的笑容比喻成温暖的阳光,以表达他善良的内心和友善的态度。
1. 增强形象感染力。
比喻能够通过生动形象的描绘,让读者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事物的特点和情感,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和表达力。
2. 增加文采和艺术性。
比喻的修辞手法常常在文学作品和散文随笔中使用,通过形象生动的比喻描写,增加了作品的文采和艺术性。
3. 扩展思维空间。
比喻可以让读者通过对不同事物的类比,拓宽思维的边界,让人感受到世界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二、排比的艺术运用排比是一种修辞手法,通过列举相同结构的词语、短语或句子,以增强修辞效果,表达作者的观点或情感。
排比的艺术运用常见于议论文、演讲稿和广告宣传等场合。
排比的艺术运用主要有以下几种:1. 同结构排比。
通过将相同结构的词语或短语进行排列,以突出修辞的效果和思想的递进。
写作中的比喻与象征总结运用修辞手法丰富表达的方法
写作中的比喻与象征总结运用修辞手法丰富表达的方法修辞手法是写作中常用的一种技巧,通过运用各种修辞手法能够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丰富多样。
其中,比喻与象征作为修辞手法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为文章添加深度和内涵。
本文将重点总结比喻与象征的运用方法,帮助读者更好地运用修辞手法。
一、比喻的运用比喻是通过把一个事物与另一个事物进行类比,以形成对比或者突出某种特点或含义的修辞手法。
在写作中,比喻的运用可以使描述更加形象生动,增强读者的阅读体验。
下面是几种常见的比喻运用方法。
1. 拟人比喻:将无生命的事物拟人化,可以使文章形象生动。
比如,"大海张开了宽阔的怀抱",使得读者可以更加直观地感受到大海的广阔和辽阔。
2.明喻比喻:通过直接明确的比喻方式,将一个事物与另一个事物进行类比。
比如,"他的笑声如同银铃般清脆",使读者更容易理解到这个人的笑声是清脆而美妙的。
3.暗喻比喻:通过一种或多种隐喻手法,将一个事物与另一个事物进行类比。
比如,"月亮撒满了银光,犹如一面巨大的银盘悬挂在夜空中",通过描绘月亮的亮度和形状,使读者感受到月亮宽广辽阔的美景。
二、象征的运用象征是借助一个事物来表示另一个更加抽象的意义的修辞手法。
在写作中,通过巧妙地运用象征可以使文章意义更加深远。
下面是几种常见的象征运用方法。
1. 动物象征:通过动物的特征和形象代表某种抽象的含义。
比如,"老虎象征着力量和勇气",通过老虎的特征和行为来象征强大的力量。
2.物品象征:通过一种特定的物品来表示某种含义。
比如,"红色玫瑰象征着爱情和浪漫的情怀",通过玫瑰花的颜色和内涵,来象征爱情和浪漫。
3.自然象征:通过自然界的一些事物来表示某种抽象的意义。
比如,"春天如同大地的脸庞露出了微笑",通过春天的特点和景象,来象征大地的喜悦和美好。
通过运用比喻和象征,可以使文章更加丰富多样,并使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到文章的内涵和情感。
修辞手法学习修辞手法的运用与效果
修辞手法学习修辞手法的运用与效果修辞手法是文学创作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运用各种修辞方法和手段,让作品在表达上更具艺术性和感染力。
本文将探讨修辞手法的学习以及其运用带来的效果。
文章分为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修辞手法的学习意义修辞手法的学习对于文学创作和语言表达非常重要。
首先,它能够丰富作品的表达形式,提升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通过合理运用比喻、拟人等手法,作品能够更具形象化和感性化的表达,让读者更容易产生共鸣。
其次,修辞手法的学习能够提升写作水平和思维能力。
学习和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可以让人对语言的运用更加敏感,思维更加灵活,进而提高文学创作的质量。
二、修辞手法的分类及运用1.比喻:比喻是修辞手法中最常用的一种形式。
它通过将两个事物进行类比,以便更生动形象地表达。
比如,李白的 "黄鹤一去不复返"中的 "黄鹤" 比喻指代的是人的青春岁月,通过这个比喻可以更好地传达时间的无情和逝去的哀伤。
2.拟人:拟人是将非人事物赋予人的特征和行为,使其更具生命力和形象性。
例如,在周作人的《春》中,"风儿吹过,花儿笑了" 中的 "花儿笑了" 就是一种拟人的运用,使花儿具有了人的情感。
3.夸张:夸张是为了渲染某种情感或形象,故意夸大事物或某个细节。
比如,在鲁迅的《药》中,描述药店里 "四面墙都是药" ,通过夸张的手法,使得整个场景更加生动、夸张,增强读者对于主人公的苦涩感。
4.排比:排比是通过照应或呼应的方式,使得句子之间的结构一致,达到修辞的效果。
例如,在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中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这一系列排比句,形成了一种韵律感,让整个作品更具节奏感和感染力。
三、修辞手法的运用效果修辞手法的运用能够给作品带来独特的效果和感染力。
运用各种修辞格常见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反复对偶排比设问反问
五 排比
概念:
排比是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 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用 来加强语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的修辞方式。
排比的种类:
(1)成分排比
即一个句子中的一些成分组成排比。 例如:延安的歌声是黑夜的火把,雪天的煤炭,大 旱的甘霖。
(2)分句排比
即一个复句的各个分句构成排比。 例如: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伟大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 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 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符合要求即可)
六、反复
为了表达的需要,有意重复某些词语或 句子,这种辞格叫反复。
分类:
1、连续反复:连续重复相同的词语或句子,当 中没有其他词语或句子间隔。
①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
②沉默啊!沉默啊!不在沉默中爆发, 就在沉默中灭亡。
2.间隔反复:
反复的词语或句子,不是连续出现的,其 间有别的词语或句子使其间隔开来。
“中国不再需要孟姜女”用的是什么修辞手法? 其含义是什么?
借代。中国不需要对长城的意义和作用否定的观点。
所用修辞手法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
√A. 寄言纨绔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
B.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C. 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迤逦背着北风而行。 D. 远处的山巅,近处的断崖,都笼罩在一片雪 帘雾障里。
②不管怎样,且把这矛盾重重的诗篇埋在坝下,它 也许不合你秋天的季节,但到明春准会生根发芽……
表达效果:
例1:沙果笑得红了脸,西瓜笑得比蜜甜,花儿笑得分了瓣,豌豆笑得 鼓鼓圆。(《红旗歌谣》)
将植物“沙果”“西瓜”“花儿”“豌豆”等都人格化了,形象生 动地描绘出了丰收的景象。
效果1:使表达形象生动。比拟可以让静的变成动的,让死硬呆板 的变成活泼和有生气的,让无性格的变成有性格的,让抽象的变 成具体形象,活灵活现的。
修辞手法夸张与比喻的巧妙运用
修辞手法夸张与比喻的巧妙运用修辞手法是文学创作中常用的艺术手段,它能够丰富作品的表达,增加文学作品的感染力和艺术性。
在修辞手法中,夸张和比喻是非常常见和常用的两种手法。
本文将重点探讨夸张和比喻的巧妙运用。
一、夸张的巧妙运用夸张是一种过分强调、夸大事物的手法,常用于夸张表达某种情感或形象的特点,以引发读者的共鸣和注意。
夸张的巧妙运用可以使作品生动形象,增强作品的感染力。
1. 夸张的情感表达夸张在情感表达方面有着独特的功效。
通过夸张手法,作家可以放大情感的强烈程度,进而引起读者的共鸣。
例如,当作者要表达主人公的喜悦时,可以使用夸张手法描述主人公欢呼雀跃得像个孩子,这种夸张的描写方式能够让读者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主人公的喜悦之情。
2. 夸张的形象描写在描写形象方面,夸张是一种常见而有效的手法。
通过夸张手法,作家可以将形象的特点放大,使其更加鲜明和生动。
例如,当作者要描述一个人的身高时,可以使用夸张手法将其形容为高得像山一样,这样的描写方式不仅丰富了形象的表达,还能够更好地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3. 夸张的修辞效果夸张还可以用于修辞上的效果。
通过夸张手法,作家可以使作品更具生动性和鲜明性。
例如,在叙述一个景物时,作者可以使用夸张手法,如将阳光形容为刺眼的火焰,从而使读者对景物有更深的感触和印象。
二、比喻的巧妙运用比喻是一种通过类比的方式来说明事物的手法,常用于对抽象事物进行具象化的描述,以增强读者的感知和理解能力。
比喻的巧妙运用可以使作品更具有形象性和生动性。
1. 感官比喻的运用比喻常常通过对感官的描绘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抽象事物,使其变得更具体和形象。
例如,当作者要表达一种心情时,可以使用比喻将其比作烈日下的干土地,这样的比喻能够使读者更加真切地感受到作者的心情。
2. 自然比喻的妙用自然界中的景象往往更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和理解。
通过运用自然界的比喻,作家可以将抽象的事物变得更加形象化和易于理解。
例如,当作者要描述一个人思考时,可以将思绪比喻为漫天飞舞的雪花,这样的比喻能够使读者更加清晰地感受到作者想要表达的意境和思绪。
七年级语文理解并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和修辞方法
七年级语文理解并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和修辞方法修辞是语言运用中的一种艺术手法,它通过巧妙地运用词语、句式和语言结构,增强作品的表达力和感染力。
在语文学习中,学会理解并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和修辞方法对于提升写作表达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非常重要。
本文将就七年级语文的修辞手法和修辞方法进行介绍和分析。
一、比喻比喻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它通过运用形象生动的比喻词语,将两者之间的相似性进行隐喻,使表达更具艺术效果。
比如:“他就像一只孤独的狼,独来独往,无人能让他靠近。
”中的“孤独的狼”就是一个比喻,将一个人与狼相类比,强调他的孤独和独立性。
二、拟人拟人是将无生命的事物赋予人的性格和行为特征,以增强表达的效果。
例如:“树木倾听着大自然的呼唤,摇曳着绿叶,似乎在诉说着它们的故事。
”中的“树木倾听”和“摇曳着绿叶”就是对树木拟人化的描述。
三、夸张夸张是一种通过夸大手法来使语言更加生动有趣的修辞方法。
例如:“他跑得飞快,几乎像一只闪电般划过天际。
”中的“像一只闪电般划过天际”就是对他跑得很快的夸张描述。
四、排比排比是通过重复运用相同的词语结构或句式,表达事物的并列或相似关系,增强修辞效果。
例如:“他攀登高山,穿越沼泽,跋涉荆棘,冲破险阻,始终不离不弃,一直向前。
”中的“攀登高山”、“穿越沼泽”、“跋涉荆棘”、“冲破险阻”就是排比的修辞手法。
五、比较比较是通过将两个事物进行对比,突出其中一个事物的特点或优势,加深读者对该事物的理解。
例如:“他的笑容如同阳光般灿烂,让人感到温暖和宽慰。
”中的“如同阳光般灿烂”就是通过与阳光对比,突出了笑容的亮丽。
六、反问反问是一种修辞方法,通过提出问题,却不要求得到回答,从而达到强调或质疑的效果。
例如:“你认为一个人的成绩只与天赋有关吗?难道努力和勤奋不重要吗?”中的“你认为一个人的成绩只与天赋有关吗?”和“难道努力和勤奋不重要吗?”就是反问的表达方式。
七、夸张比较法夸张比较法是通过夸张手法将事物与另外一事物进行相比较,使得表达更加生动有趣。
修辞手法比喻拟人与夸张的区别与运用
修辞手法比喻拟人与夸张的区别与运用修辞手法比喻、拟人与夸张的区别与运用修辞手法是文学创作中常见的表达工具,通过运用不同的修辞手法,可以使作品更加生动有趣。
在这其中,比喻、拟人与夸张是常用的修辞手法。
本文将围绕着这三种修辞手法展开讨论,解析它们的区别以及在文学作品中的运用。
一、比喻的定义与特点比喻是一种将两个事物进行类比从而进行形象化描述的修辞手法。
通过比喻,我们可以将一个事物的特点或形态,用另外一个事物进行类比,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抒发感情。
比喻的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1. 比喻是一种近似的类比:通过将两个事物相互联系,可以更好地描绘出某个特征或情感,使读者获得更具体、生动的感受。
2. 比喻注重形象与感情:比喻通常采用具体的形象,使读者能够形象化地感受到作者想要传达的情感或形象。
3. 比喻具有触动情感的力量:由于比喻能够通过语义的转换达到情感的触动,因此在文学作品中经常被用来表达作者的情感、态度和思想。
二、拟人的定义与特点拟人是一种将无生命事物赋予人类的特征与行为的修辞手法。
通过拟人,我们可以使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到事物的意义和感情。
拟人的特点如下:1. 拟人是将无生命的事物形容得像有生命的人类一样,赋予其思考、感受、行动的能力。
从而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更能产生共鸣和情感上的体验。
2. 拟人通常通过运用动词和形容词等手法,以及通过对事物的行为和表情描述,来赋予事物人性化的特征。
3. 拟人强调情感共鸣:通过将事物拟化成人类的形象和行为,读者容易与之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更容易理解和接受作者的观点和意图。
三、夸张的定义与特点夸张是一种通过夸大事物的特点或程度来强调表达的修辞手法。
通过夸张,可以使写作更加生动、夸张和有趣。
夸张的特点如下:1. 夸张凸显事物的特点:夸张会将事物的某个特征或程度进行夸大,从而使读者能够更加鲜明地感受到其中的含义和意味。
2. 夸张注重效果与感受:夸张手法通常用于使文本更加生动有趣,并通过强烈的表达来引起读者的注意与共鸣。
修辞手法的运用方法有哪些
修辞手法的运用方法有哪些小学常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引用、对比、借代、反语、顶真、互文、比拟等。
1 、比喻1)、定义比喻就是“打比方”。
是根据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用一种事物来比方另一种事物的修辞手法。
2)、结构比喻一般由三个部分组成,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或情景)、喻体(被拿来用作比喻的事物或情景)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性词语)。
3)、构成条件——注意事项构成比喻的关键:①甲(本体)和乙(喻体)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②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之处。
①②两条必须同时成立,否则比喻不能成立。
注:一个句子是不是比喻,不能单看比喻词。
下面几例不是比喻句:①他的性格像母亲。
——同类事物做比较②这天黑沉沉的好像要下雨。
——表示猜测③不要带着思想包袱去工作。
——词的比喻义4)、比喻的目的比喻旨在于用形象的语言阐明思想。
即通过比喻的手法,让人对不明白、不理解、不清楚、不认识的事物得到认识和理解。
比喻的具体目的主要有下面几种:【第一种】说明本体的可能性。
本体被一件令人诧异的事物所修饰,须运用比喻消除这种诧异性。
例如:残酷的战争起于片言之语,君不见熊熊烈火大多来自些微火星。
某人少时劳累老时休息,恰如一只蚂蚁,夏天努力收集食物,以便冬天坐享。
【第二种】阐明本体的情况。
本体的特性原先不为人知,用比喻加以形容,大家便一目了然。
地球圆圆的,象只橙子。
她体段柔软,仿佛生就一身藤骨。
【第三种】阐明本体情况的程度。
原先对本体的特性只有概括性的了解,经过比喻,指明了这种特性的程度。
这常常是可以感觉得到的事物。
例如:病人服用了一种苦药,它仿佛就是苦瓜。
房子着了火,我仿佛觉得地狱移到了人间。
【第四种】肯定本体的情况。
叙述本体的事物须用比喻来肯定和阐明。
这种情况下是用可以感知的事物来比喻理性的事物。
例如: 学者的长处即使不让发挥,它也像麝香那样,被遮盖住,却不能阻止它香气四溢。
轻浮的人正在不知不觉中走向毁灭,就像飞蛾扑火那样。
修辞手法比喻拟人与夸张的运用
修辞手法比喻拟人与夸张的运用修辞手法——比喻、拟人与夸张的运用修辞手法在文学创作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巧妙运用各种修辞手法,能够使作品更加丰富多彩、生动有趣,给读者带来独特的阅读体验。
在众多的修辞手法中,比喻、拟人和夸张是常见且重要的手法。
本文将探讨这三种修辞手法的运用,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它们。
一、比喻的运用比喻是通过对两个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进行了巧妙而有趣的类比,以突出所要表达的意义。
比喻使得抽象的概念具象化,增强读者对于作品的感知和理解。
比如,在《红楼梦》中,曹雪芹通过对林黛玉的比喻描绘了她的美丽与纯洁:“黛玉怨因宝钗巧,时人不识草木春”。
这里,黛玉被比喻为春天中的花草,突出了她的美丽和清高。
而在现代诗歌中,比喻的运用同样常见且精彩。
如“你是我人生中的明月,照亮着我黑夜里的孤单”中,明月成功被比喻为心爱的人,使得抽象的描述更加生动具象。
二、拟人的运用拟人是一种将非人的事物或者抽象的事物赋予人的思维、行为等特征的手法,通过赋予事物人性化的形象,可以让读者更加容易理解和感受到作者所要表达的意义。
例如,李白的《静夜思》中,他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开头,将月亮拟人,让月亮具有照亮大地的功能,使得读者更容易产生共鸣和情感。
此外,在童话故事中拟人手法的运用也非常普遍,通过将动物或其他事物赋予人类的行为和思维,使故事更加有趣和生动。
比如《三只小猪》中的小猪有不同的个性和行为,以及《红帽子》中的大灰狼等。
三、夸张的运用夸张是通过对事物进行夸大或缩小的叙述,以产生强烈的艺术效果。
夸张手法常用于幽默或夸张描述的场景中,可以增强作品的喜剧效果或夸张的表现力。
例如,在《西游记》中,孙悟空的身手敏捷被描绘为“十万八千里一跃”,这种夸张的描写突显了他的非凡能力,使得角色形象更加鲜明且引人注目。
夸张手法同样适用于现代的故事创作。
例如,在一些幽默故事中,通过夸张描写人物的形象或者行为,从而产生滑稽的效果。
综上所述,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和夸张的运用在文学创作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修辞手法的运用和效果
修辞手法的运用和效果修辞手法的运用和效果修辞手法是文学创作中常用的表达方法,通过运用丰富多样的修辞手法,作家可以更加生动、形象地展现主题,增强文章的感染力与艺术效果。
本文将从比喻、拟人、夸张和排比四个方面来探讨修辞手法的运用及其效果。
一、比喻的运用和效果比喻是通过将事物进行类比,以增强其形象感和表达力。
比喻常用于描写和抒发情感、表达抽象概念或使描述更加鲜活、生动。
例如,“他如同一只孤狼,独自徘徊在荒原上。
”通过将人与孤狼进行比喻,强调了他的孤独和无助。
二、拟人的运用和效果拟人是将非人物事物赋予人的特征和行为,以增强描述的生动性和形象感。
拟人常用于揭示事物的真实内涵、活跃气氛和营造意境。
例如,“春天踏进大地,带来了温暖和希望。
”通过将春天拟人化为一个带来温暖和希望的人,使得读者更容易感受到春天的美好。
三、夸张的运用和效果夸张是一种有意识地对事物进行过分描述的手法,用于强调某种感受、刻画特征或产生夸张效果。
夸张常用于幽默文学或夸张夸大的叙事中,能够引起读者的注意和共鸣。
例如,“他在饭后吃了一个巨大的蛋糕,结果胃都快撑爆了。
”通过夸张描写,展现出他对美食的极度喜爱和欲望。
四、排比的运用和效果排比是通过列举一系列事物或概念,以增强修辞效果和表达力。
排比常用于修辞强调等,能够使文章更加直观、有力。
例如,“爱情如同火焰,燃烧着我们的心灵;友情如同阳光,温暖着我们的日子;亲情如同雨露,滋润着我们的心田。
”通过排比列举,强调了不同情感的作用和意义。
总结:修辞手法作为一种文学艺术表达技巧,能够通过比喻、拟人、夸张和排比等手段,增强文章的生动性和感染力。
比喻能够使抽象事物更加具体形象;拟人可以使非人事物更加生动有趣;夸张则强调某种感受或特征,产生夸张效果;排比则通过列举的方式增强修辞效果。
这些修辞手法的运用,使得文学作品充满艺术张力,更加深入人心。
在我们的写作中,也可以借鉴和运用这些修辞手法,使得文字更具感染力和表达力。
修辞手法夸张和比喻的表达技巧
修辞手法夸张和比喻的表达技巧修辞手法是作为一种文学艺术手段的技巧,可以丰富文字表达的内涵,使作品更具感染力和艺术性。
其中夸张和比喻是常用于修辞手法中的两种重要表达方式。
本文将为您介绍夸张和比喻的表达技巧,并探讨其在不同文体和语境中的应用。
一、夸张的表达技巧夸张是以夸大的手法来描述事物,以此达到强烈的表现效果。
它可以充分调动读者的感官和想象力,使作品更具有感染力和生动性。
1.夸张的程度夸张手法的表达程度可以根据作品的需要进行灵活运用。
在描述一种情感时,可以适度夸张以达到强烈的感染力;而在描述一种景物或人物特征时,可以适时加强夸张的程度,以突出其独特之处。
例如:他简直是个行走的百科全书,无所不知。
这句话运用了夸张手法,将“行走的百科全书”形容了他的广博知识,给人以强烈的印象。
2.夸张的形象夸张语言的运用还可通过夸张形象的描绘来增强作品的表现力。
这种形象可以是对事物外貌、性格、能力等方面的夸张描绘,也可以是通过夸张描述来渲染情感的高潮。
例如:大海的波涛如山倒,惊涛骇浪向船只袭来。
通过比喻式的夸张,使得描述的海的状况更为激烈,给人以震撼的视觉感受。
二、比喻的表达技巧比喻是通过寓意相近的事物或概念来揭示被表达对象的特点、品质或意境。
比喻的使用能够使文字更具生动性,让读者更容易理解和接受作者的表达。
1.比喻的选择比喻的选择要根据被描述对象的特点和表达目的来决定。
比喻可以选取与对象相似或相连的事物作为比较,也可以选取与对象相反或对比的事物。
例如:他的笑声如同一串银铃,清脆悦耳。
这句话通过将他的笑声比作银铃,使读者能够更直观地感受到他高亢的笑声带来的愉悦感。
2.比喻的运用比喻可以灵活运用在不同的语境和文体中。
在诗歌中,可以通过比喻来烘托意境和营造氛围;在小说中,可以通过比喻来描绘人物形象和展现情节发展。
例如:夜幕如黑色的巨幕,悄然降临在城市上空。
这句话通过将夜幕比作黑色的巨幕,形象地描述了夜幕的降临,营造了一种神秘而寂静的氛围。
三年级学习基本的修辞手法学习使用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手法
三年级学习基本的修辞手法学习使用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手法三年级学习基本的修辞手法-学习使用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手法修辞手法是一种在文学创作和修辞学中经常使用的技巧和方法,用于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在三年级的学习中,学习基本的修辞手法将帮助孩子们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素养。
本文将重点介绍学习使用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手法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正确运用它们。
一、比喻的学习和运用比喻是一种通过将两种不同的事物进行类比,用一个物体、事物或场景来描绘另一个物体、事物或场景的修辞手法。
它可以使文本更形象、生动,并产生更强烈的感受。
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并正确运用比喻是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重要一步。
比如,当我们要形容一朵花时,可以使用比喻来使描述更加有趣。
如“她的笑容如同绽放的花朵,使整个教室都变得明亮起来。
”通过比喻,我们将笑容和花朵进行了联系,增强了描述的美感。
二、拟人的学习和运用拟人是指将无生命的事物或抽象概念赋予人的行为、形象或特征的修辞手法。
它能够使读者更容易理解和产生共鸣,增加作品的感情色彩。
三年级学生学习和使用拟人修辞手法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表达情感和思想。
比如,在描述自然风景时,可以使用拟人的手法使描写更加生动。
如“大海咆哮着把浪花拍打到岸边,仿佛在向我们展示它的力量与雄壮。
”通过将海洋拟人化,使得描写更加生动有力。
三、其他常见的修辞手法除了比喻和拟人,还有很多其他常见的修辞手法,如排比、夸张、反问等。
三年级的学生可以逐渐学习和运用这些修辞手法,使他们的作文更加丰富多样。
排比是指用相同或类似的语法结构来表达相同的思想或情感,增强表现力。
如“我看到了春天的花朵,我闻到了夏天的花香,我听到了秋天的蝉鸣,我感受到了冬天的寒冷。
”通过排比的手法,使得描述更加生动。
夸张是指用夸张的言辞来表达事物的特征或情感的修辞手法。
如“他吃了一个巨大的苹果,简直像吃了一个小山丘。
”通过夸张,强调了苹果的巨大和对它的喜爱。
反问是指用一个问题来表示自己的观点,增强说服力或表达独白感的修辞手法。
修辞手法教学设计比喻与拟人的运用与效果
修辞手法教学设计比喻与拟人的运用与效果修辞手法教学设计比喻与拟人的运用与效果导语:修辞手法是文学创作中常用的一种表达方式,可以使作品更加生动、形象,并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感受文章的主题和情感。
比喻和拟人是修辞手法中常见且重要的两种方式,本文将探讨它们在教学设计中的运用与效果。
一、比喻手法的运用比喻是通过将一个事物与另一个事物进行类比,形成一种隐喻或比拟关系的修辞手法。
在教学设计中,合理运用比喻手法可以使抽象概念更加具体明确,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1. 比喻手法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比喻手法在语文教学中广泛运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教学内容。
比如在教授诗歌鉴赏时,通过比喻手法来描绘诗中的意象,使学生更加深入地感受到诗歌的美。
此外,在讲解语文知识点时,也可以利用比喻手法将抽象概念转化为具体形象,让学生更易于理解。
2. 比喻手法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尽管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但是运用比喻手法可以使数学概念更加形象化。
例如,在讲解平行线时,可以比喻为两条蜿蜒的小溪,永远不会相交;在教授几何图形时,可以通过比喻来描绘形状的特征,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记忆。
二、拟人手法的运用拟人是指将无生命的事物赋予生灵一样的行为、感情或特征的修辞手法。
在教学设计中,恰当地运用拟人手法可以使学生产生共鸣,增强学习的兴趣和情感投入。
1. 拟人手法在自然科学教学中的应用自然科学涉及到大量的抽象概念和实验规律,运用拟人手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例如,在讲解水循环时,可以将水等比喻为一个旅行家,通过描述它经历的过程和感受来引导学生理解水的循环路径和特点。
2. 拟人手法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历史人物的塑造常常借助于拟人手法,使他们栩栩如生地走进学生的视野。
通过描述历史人物的行为、思想和情感,可以使学生更加贴近历史,产生共鸣,并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的背后深层含义。
三、比喻与拟人的效果比喻和拟人作为修辞手法在教学设计中的运用不仅可以使抽象概念更具体、更易理解,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感投入。
提高作文水平的绝佳方法运用恰当的修辞与比喻
提高作文水平的绝佳方法运用恰当的修辞与比喻作文是培养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逻辑的重要方式,而恰当运用修辞与比喻则是提升作文水平的绝佳方法。
修辞与比喻是语言的艺术,能够给作文增色不少,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
本文将介绍什么是修辞与比喻,以及如何运用它们来提高作文水平。
一、修辞和比喻的概念和作用1. 修辞的概念和作用修辞是指通过巧妙的言辞来达到一种修饰、夸张、排比等效果,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
修辞在作文中有以下几个作用:(1)增强感染力:恰当的修辞可以使作文更有感染力,引起读者的共鸣。
(2)生动形象:通过修辞,可以用简单的语言描绘出丰富多彩的形象,使文章更具生动性。
(3)增强语言的艺术性:运用修辞可以使文章更富有艺术性,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2. 比喻的概念和作用比喻是指用某一事物来暗示另一事物的方法,通过类比和隐喻的方式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
比喻在作文中有以下几个作用:使读者更容易理解。
(2)加深印象:恰如其分的比喻可以给人深刻的印象,使作文更加出彩。
(3)增强说服力:通过比喻将不容易接受的观点转化为容易接受的形式,增强说服力。
二、如何运用修辞与比喻提高作文水平1. 巧妙运用修辞手法(1)夸张手法:通过夸张手法,可以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
例如:“我的书包里装满了整个世界”,这句话通过夸张的修辞手法,将书包里的物品比喻成整个世界,生动形象地描述了自己爱读书的情景。
(2)排比手法:适当使用排比手法可以使句子更具表现力和节奏感,增强语言的艺术性。
例如:“她是美丽的、聪明的、善良的”,通过排比手法,将多个形容词并列在一起,突出了所描述的人的优点。
(3)反问手法:巧妙使用反问手法可以引起读者思考,并加深对内容的理解。
例如:“你知道世界有多大吗?”,通过反问手法,使读者在思考世界的大小时,更容易进入作文的内容。
2. 灵活运用比喻文更加生动形象。
例如:“时间是金钱”,这个比喻将时间比喻成金钱,直观地告诉我们时间的珍贵和重要性。
初中语文教案:修辞手法的运用——比喻与拟人
初中语文教案:修辞手法的运用——比喻与拟人修辞手法是语文学习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初中语文教案中的本节课主题为“修辞手法的运用——比喻与拟人”,通过学习比喻和拟人两种修辞手法的运用方法,旨在提高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本教案将从比喻和拟人的定义、特点、运用方法和例子等方面展开讲解,以便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两种修辞手法。
一、比喻的定义、特点和运用方法1. 比喻的定义比喻是通过建立事物之间的相似关系,用一个事物来描绘另一个事物的修辞手法。
通过比喻,可以使描述更加形象生动,增强表达的感染力和艺术性。
2. 比喻的特点比喻具有形象、具体、感染力强的特点。
它可以为抽象概念赋予具体的形象,使之更容易被理解和接受。
3. 比喻的运用方法比喻的运用方法主要包括:(1) 直接比喻:直接通过“像”、“如”等词语进行比较,明确地指出相似之处;(2) 隐喻比喻:通过暗示和间接的方式进行比较,需要读者自己去揣摩。
例如,在一篇作文中,我们可以用“他像一只骄傲的孔雀”来描写一个自信且引人注目的人,这样的比喻能够使读者更加直观地感受到该人的特点。
二、拟人的定义、特点和运用方法1. 拟人的定义拟人是把无生命的事物赋予生命特征和人类情感,使之具有人类的行为和形象的修辞手法。
通过拟人,可以增加作品的艺术感和感染力。
2. 拟人的特点拟人的特点主要有逼真、感人和艺术化。
它可以让事物具有生命和情感,使之更贴近人类的感受。
3. 拟人的运用方法拟人的运用方法主要包括:(1) 对物体进行赋予人的特征和行为;(2) 描述物体时使用人类的情感和感受。
比如,我们可以说“山水倾听着大自然的声音,静静地站在那里”,用拟人的方式将山水赋予人性化的特征,使读者对山水有了更加直观深刻的感受。
三、比喻和拟人的区别与联系1. 区别(1) 比喻是通过建立事物之间的相似关系进行表达,而拟人是把无生命的事物赋予生命特征和人类情感进行表达;(2) 比喻主要是通过比较描写来进行修辞,而拟人则是通过赋予生命特征和情感来进行修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比喻与其它修辞方法的综合运用
作者:张兆华
来源:《文学教育》2012年第10期
内容摘要:写作文章,人们最常用的修辞方法是比喻。
恰当地运用比喻,能够增强文章的生动性、形象性。
如果把比喻与其它的修辞方法结合起来运用,会产生怎样的艺术效果呢?本文试做分析。
关键词:比喻排比对比拟人
写作文章,人们最常用的修辞方法是比喻。
恰当地运用比喻,能够增强文章的生动性、形象性。
如果把比喻与其它的修辞方法结合起来运用,会产生怎样的艺术效果呢?我们看下面的例子分析。
一.比喻与排比相结合
文章中运用排比,其表达效果是加强表达的气势。
文章中运用比喻,其表达效果是增强形象性。
写作时,如果能够把比喻与排比结合起来,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
朱自清的《绿》从来深受人们喜爱,原因是它不仅是一篇写景散文,同时又是一篇抒情散文。
文章作者极尽心力,调动多种艺术手段写景抒情,盛赞美梅雨潭的“绿”。
在这多种艺术手段中,比喻运用是最为突出的。
谓其“最突出”,一是说文中比喻运用得多。
二是说文中比喻运用得好。
在这诸多的比喻中,最值得称道的是一处排比用喻:“这平铺着、厚积着的绿,着实可爱。
她松松地皱缬着,像少妇拖着的裙幅;她滑滑地明亮着,像涂了…明油‟一般,有鸡蛋清那样软,那样嫰;她又不杂些儿尘滓,宛然一块温润的碧玉,只清清的一色——但你却看不透她!”
这里作者一喻之不足而二喻,二喻之不足而三喻,构成排比。
如此排比用喻,作者心中对梅雨潭的“绿”的无比喜爱之情得到尽情宣泄,酣畅淋漓。
再如舒婷著名的抒情诗《致橡树》。
诗的开首,作者用长青藤的攀附、鸟鸣的颂扬、春雨和阳光的一味奉献来比喻一些人的爱情观念。
四个比喻句排比运用,达到了从“攀附”、“颂扬”、“一味奉献”多个方面彻底批判不正确爱情观的目的。
之后,再赞美橡树像木棉一样平等、坚定地站在一起,不动不摇,从而突出表现了作者平等、独立、互助、坚贞的崭新的爱情观。
由此可见,文章中比喻与排比相结合,能够使抒情更充分,使抒情更有气势。
二.比喻与对比相结合
在修辞方法中,人们最常用的就是比喻。
正因为如此,运用比喻也就最容易落于俗套。
所以,比喻讲究新颖。
那些名家名篇中的运用得好的比喻,无不是新颖的比喻。
对比修辞方法是把所描写的事物与其它事物相提并论,通过比较,突出所描写事物的特点。
如果在运用对比方法的过程中进行比喻,就可以使比喻新颖,不落俗套。
郁达夫《故都的秋》中,先对故都的秋天景物进行细腻地描绘,接着又把“北国之秋”与代表“南国之秋”的“二十四桥的明月”、“钱塘江的秋潮”、“普陀山的凉雾”、“荔枝湾的残荷”等等进行比较议论,从而得出南国之秋“色彩不浓,回味不永”的结论。
然而,这“色彩不浓,回味不永”毕竟是一种比较抽象的说法。
为了使人获得具体而深刻的印象,作者对比设喻,说南国之秋比起北国的秋来,“正像是黄酒之于白干,稀饭之于馍馍,鲈鱼之于大蟹,黄犬之于骆驼”。
这里四个比喻句中,包含着八个比喻。
这八个比喻,把“南国之秋”比喻为黄酒、稀饭、鲈鱼、黄犬;把“北国之秋”比喻为白干、馍馍、大蟹、骆驼。
作者把这八个比喻巧妙地用四个句子组合起来,一一进行对举。
这样的比喻,构成对比,又构成排比,不仅把南国之秋“色彩不浓,回味不永”具体化、形象化,而且把北国之秋“色彩浓”、“回味永”的特点突现出来,真可谓是别出心裁,新颖巧妙。
三.比喻与拟人相结合
文章中运用拟人化手法,可以赋予事物以人的思想情感、动作行为,使所描写的事物生动形象,富于情趣,有韵味。
如果比喻与拟人相结合,就能够使描写情趣更强,韵味更浓。
《绿》的第二段中,作者在描绘梅雨潭“飞花碎玉般乱溅着”的水花时,先用一个比喻:“远望去,像一朵朵小小的白梅,微雨似的纷纷落着。
据说,这就是梅雨潭之所以得名了。
”继而,又用一个比喻:“但我觉得像杨花,格外确切些。
轻风起来时,点点随风飘散,那更是杨花了。
”紧接着,由比喻转而拟人:“——这时偶然有几点送入我们温暖的怀里,便倏地钻了进去,再也寻它不着。
”这里,朱自清以“梅花”、“杨花”喻“水花”之后,灵活运用修辞手法,把那飞溅着的水花比拟为一个活泼可爱而又调皮的娃娃,情趣盎然,韵味无穷。
一篇好的抒情文章,作者的感情是不断发展着的。
感情发展有高潮,高潮有顶峰。
怎样使高潮上升达到顶峰呢?需要借助一定的技巧和方法。
这里,就是《绿》中抒情的顶峰。
此时,作者把绿比作姑娘、比作“带”、比作“眼”,既是喻,又是拟,真可谓是别具匠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