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汽车发动机新技术

合集下载

汽车发动机原理第十章 新型汽车动力装置

汽车发动机原理第十章  新型汽车动力装置

(2)电池的能量,指在一定标准所规定的放电 条件下,电池所能输出的电能,单位为W· h(瓦时)
或kW· h(千瓦时)。它分为实际能量和标称能量,
实际能量等于电池的实际容量与平均工作电压的 乘积,标称能量等于电池的额定容量与其额定电 压的乘积。
(3)能量密度,它分为质量能量密度和体积能 量密度。质量能量密度指电池单位质量所能输出 的电能,单位为W· h/kg(瓦时/ 千克)。体积能量
电动汽车用电池的主要性能指标有比能量(E)、 能量密度(Ed )、比功率(P)、循环寿命(L)和成本(C) 等。电动汽车具有足够竞争力的关键就是要开发出 比能量高、比功率大、使用寿命长的高效电池。车
用动力电池的常用评价指标如下:
(1)电池的容量,指电池在一定放电条件下所能放
出的电量。它分为实际容量和额定容量,用C表示, 单位为A· h(安时)。实际容量指电池在一定条件下所能 输出的电量,它等于放电电流和放电时间的乘积。额 定容量也称公称容量,指在一定标准所规定的放电条 件下电池应该放出的最低限度的电量。
密度指电池单位体积所能输出的电能,单位为
W· h/L (瓦时/ 升)。
(4)循环使用寿命,指在规定条件下,电池的有
效寿命。由于电池的内部短路或容量达不到额定要
求而造成电池使用实效,称为寿命终止。电池充电 和放电一次称为一个循环,按一定的测试标准,电 池容量降到某一规定值之前,电池所能承受的充放 电循环次数,称为电池的循环使用寿命。
量回收。控制转换单元包括控制器、DC/DC 变换器和
DC/ AC逆变器。
以上为传统驱动式电动汽车的工作原理,对于简化传
统式电动汽车,根据需要情况,去掉了变速机构,有的甚 至去掉了传动轴。因此,在动力和能量的传递路线上,也 去掉相应的变速机构和传动轴。对于电动轮驱动式电动汽 车,动力和能量的传递路线变化较大,它去掉了变速机构、 传动轴和驱动桥,电动轮安装在车轮上,省去了所有的传 动机构。

汽车发动机新技术浅析

汽车发动机新技术浅析

汽车发动机新技术浅析摘要:发动机的作用在于为汽车提供动力,汽车的整体质量和性能均取决于发动机。

然而,传统汽车发动机油耗量大,对空气、环境等产生了严重污染,与当前倡导的节能减排理念符合,亟待改进。

文章主要从机械系统和电子控制系统两个方面对汽车发动机新技术加以论述,并分析我国汽车发动机新技术未来三大发展趋势,为汽车行业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关键词:汽车发动机;电子控制;自动启停发动机通过燃烧汽油或柴油,将热能转化为机械能,为汽车提供动力。

虽说发动机取得了快速发展,但其工作原理依然未变,仍以能量转化为主。

近年,节能减排理念逐渐被应用到发动机研究及生产过程中,对汽车尾气排放进行有效控制,减少环境污染,取得了相应的环保效果。

1机械系统1.1缸盖集成排气歧管技术现如今,高度集成化缸体和缸盖在汽车发动机中应用日益普遍,除了控制体积,节省用料之外,功能也更加强大。

例如,气缸盖集成排气管技术。

该技术通过在气缸盖侧面对原有排气歧管进行集成,充分发挥排气歧管中高温尾气价值,用来预热气缸体中的冷却液,缩短发动机增温时间,并冷却燃烧室出口部位尾气,不仅能够减少燃油使用量,而且排放效果好。

1.2双阻尼减震飞轮因缸内直喷技术和增压发动机技术使用广泛,故而发动机扭矩波动和升功率增强。

一些发动机借助双阻尼减震飞轮,消除这一过程中产生的波动。

当汽车发动机处于起动状态时,飞轮依托能量贮存和释放,使发动机运转更加均匀,并将发动机动力传给离合器。

其应用原理是通过划分原有单一飞轮,使其同时与发动机曲轴和离合器压盘进行连接,前者的作用在于转动扭矩起动、传递,后者则能够使变速器转动惯量提升。

环型油腔处于这两个飞轮之间,将弹簧减振器安装在油腔内部,用于连接两部分飞轮。

该技术价值在于空挡齿轮噪音控制,使手动变速更加平顺,提升换挡效果[1]。

2电子控制系统2.1废气涡轮增压技术这一技术的应用原理是充分借助发动机排气能量,对废气涡轮增压器进行驱动,达到良好的内燃机增压效果。

汽车概论论文-汽车发动机新技术

汽车概论论文-汽车发动机新技术

汽车发动机新技术河北工业大学/内燃机/韩超【内容提要】汽车的诞生发展已经经历的一个多世纪,汽车技术的发展已成为带动整个社会科技进步的重要标志,对人类文明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而汽车的心脏——发动机的科学技术水平起着重中之重的作用,随着信息、机械和电子等技术的快速发展,发动机电子控制、多气门、可变气门正时、可变气门升程、双涡轮增压、高压共轨等先进技术也已经深入人心,此外,为适应汽车的多变工况运行,还有一些特别的新技术——可变压缩比、缸内直喷、自动启停等应运而生。

【关键字】汽车发动机、可变压缩比、缸内直喷、自动启停伴随汽车工业近百年的连续进步,汽车发动机技术也综合了大量的高新技术使其具有更高的功率密度、更好的燃油经济性、更低的排放污染,如发动机电子控制、多气门、可变气门正时、可变气门升程、双涡轮增压、高压共轨、可变压缩比、BlueDIRECT、缸内直喷、自动启停等等。

下面我们就后四种作详细介绍。

一、可变压缩比(Variable Compression Ratio)可变压缩比(VCR)的目的在于提高增压发动机的燃油经济性。

在增压发动机中为了防止爆震其压缩比低于自然吸气式发动机。

在增压压力低时热效率降低使燃油经济性下降。

特别在涡轮增压发动机中由于增压度上升缓慢在低压缩比条件下扭矩上升也很缓慢形成增压滞后现象。

即发动机在低速时,增压作用滞后,要等到发动机加速至一定转速后增压系统才起到作用。

解决这个问题,可变压缩比是重要方法。

即在增压压力低的低负荷工况使压缩比提高到与自然吸气式发动机压缩比相同或超过,在高增压的高负荷工况下适当降低压缩比。

换言随着负荷的变化连续调节压缩比以便能够从低负荷到高的整个工况范围内有提高热效率。

多连杆VCR系统VCR系统使用一种新的活塞-曲轴系统并入一个多连杆机制来改变活塞在上止点的移动并因此获得了与工况相匹配的最佳的压缩比。

这一多连杆可变压缩比机构可以在不提高发动机尺寸和重量的情况下安装。

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新技术分析

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新技术分析

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新技术分析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汽车工业的迅速发展,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也在不断创新和完善。

下面将对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的新技术进行分析。

1. 直喷技术:传统的汽油发动机是通过喷油器将燃油喷入进气道中,然后与空气混合后进入燃烧室进行燃烧。

而直喷技术则是将燃油直接喷射到燃烧室中,使得燃油更加充分燃烧,提高了燃烧效率和动力输出,同时降低了燃油消耗和尾气排放。

2. 涡轮增压技术:涡轮增压技术利用废气通过涡轮叶片的转动来压缩进气,增加进气密度,从而提高了发动机的输出功率和扭矩。

涡轮增压技术可以实现小排量发动机的高功率输出,既能满足消费者对高性能车的需求,又能降低燃油消耗和排放。

4. 可变气门正时技术:传统发动机的气门正时是固定的,无法根据不同工况进行调整。

而可变气门正时技术则可以根据发动机的转速、负荷等条件调整气门的开启和关闭时间,使得气门正时更加适应不同的工况。

这样可以提高发动机的燃烧效率和动力输出,降低燃油消耗和排放。

5. 停启技术:停启技术是将发动机在临时停车或红绿灯停车时自动熄火,并在需要时自动启动。

这样可以节省燃油,降低停车时的环境污染。

停启技术的实现需要发动机电控系统能够快速准确地感知到车辆的停车状态和驾驶者的意图,并能够在一瞬间启动发动机。

6. 混合动力技术:混合动力技术将发动机和电动机结合起来,实现汽车在不同工况下的动力输出。

发动机负责提供主要的动力输出,而电动机则负责辅助动力输出和能量回收。

通过合理调节发动机和电动机的工作模式,可以提高汽车的燃油经济性和减少排放。

混合动力技术是未来汽车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的新技术不断涌现,不仅提高了发动机的性能和效率,降低了燃油消耗和尾气排放,还满足了消费者对车辆性能和环保要求的不断提高。

随着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相信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将会在未来发展出更多的新技术,为汽车行业带来更多的创新和突破。

汽车发动机所采用的新技术

汽车发动机所采用的新技术

汽车发动机所采用的新技术Document number【AA80KGB-AA98YT-AAT8CB-2A6UT-A18GG】汽车发动机所采用的新技术技术VTEC是本田开发的先进发动机技术,也是世界上第一个能同时控制气门开闭时间及升程两种不同情况的气门控制系统。

VTEC(Variable Valve Timing and Valve Life Electronic Control System)的意思“可变气门配气相位和气门升程电子控制系统”。

与普通发动机相比,VTEC发动机所不同的是凸轮与摇臂的数目及控制方法,它有中低速用和高速用两组不同的气门驱动凸轮,并可通过电子控制系统的调节进行自动转换。

通过VTEC系统装置,发动机可以根据行驶工况自动改变气门的开启时间和提升程度,即改变进气量和排气量,从而达到增大功率、降低油耗及减少污染的目的。

目前本田车型都使用i-VTEC(智能可变气门配气相位和气门升程电子控制系统),i-VTEC技术作为本田公司VTEC 技术的升级技术,其不仅完全保留VTEC技术的优点,而且加入了当今世界流行的智能化控制理念。

2.可变进气歧管技术09款City装载的发动机采用了VIM(Variable-length Intake Manifold)可变进气歧管技术,该技术可以使发动机在不同转速下具有不同进气路径,从而满足发动机在不同工况下对进气量的不同需求。

在发动机低转速时,为了提高发动机的功率输出,此时采用较短的进气路径。

采用可变进气歧管技术的目的是优化发动机整个转速范围内的扭矩曲线的同时改善加速性能和响应性,从而使发动机在不同工况的动力性、燃油经济性和排放水平达到和谐、统一。

技术VVT-i是Variable Valve Timing-intelligent的缩写,它代表的含义就是智能正时可变气门控制系统。

这一装置提高了进气效率,实现了低、中转速范围内扭矩的充分输出,保证了各个工况下都能得到足够的动力表现。

汽车发动机新技术

汽车发动机新技术

汽车发动机新技术缸内直喷技术是一种新型进气燃烧技术,它采用一种类似于柴油发动机的供油/气原理,通过一个活塞泵提供约100bar以上的压力,将汽油供给位于气缸内的电磁喷射器。

然后通过电脑控制喷射器将燃料在最恰当时间直接注入气缸内燃烧,其控制的精确度接近毫秒,所以能最有效的将油气混合比调整至最佳状态,保证了汽油的充分燃烧,动力损失降到最低。

1.缸内直喷技术的发展历程汽油机经历了100多年的漫长历史,经历油气混合方式和机理的变迁。

上世纪50年代,德国的二冲程直喷汽油机,因机械制造技术和电控水平较低,性能和排放不理想。

90年代后,缸内直喷汽油机的研究有较大的进展。

缸内直喷汽油机改变了预混合汽油机的混合机理,采用稀薄分层燃烧技术,降低HC等有害排放。

直喷方式的油滴蒸发主要依靠空气吸热而非壁面吸热,降低了混合气温度和体积,降低爆燃倾向,提高发动机压缩比。

GDI汽油机具有瞬态响应好,易实现精确的空燃比控制,具有快速的冷起动和减速快速断油能力等特点,GDI汽油机明显优于进气道喷射汽油机。

为此,许多外国汽车公司成功开发出了GDI发动机机型。

1996年,三菱公司率先采用立式进气道与弯曲顶面活塞。

在进气行程中吸入的空气通过立式进气道被吸入气缸,形成强烈的滚流。

喷射的燃油经曲面形的燃烧室壁面引导被送到位于气缸中央的火花塞附近,形成稳定的燃烧。

汽油直喷发动机用在运动型轿车Galant上,其油耗和排放比传统汽油车降低了30%。

2000年,大众公司研发了稀燃直喷式汽油机Lupo PSI,其高行驶功率下的百公里燃油消耗仅4. 9L,是世界上第一辆5L汽油机汽车。

Lupo PSI的燃油消耗与同输出功率的进气道喷射汽油机相比,降低了34%。

2004年,奥迪公司研发了2. 0T-FSI燃油分层直接喷射增压汽油机。

2005年被权威杂志评为全球十大发动机第一名,代表了世界汽车发动机技术的顶尖水平。

丰田公司的GDI发动机使用了可变涡流技术,通过缸内气流运动的组织,在火花塞周围形成可点燃的混合气。

发动机新技术

发动机新技术

发动机新技术近年来,当代汽车发动机飞速发展,新技术不断涌现和应用,带动汽车性能得到极大改善,现在此介绍一下三种新技术,其中以缸内直喷技术为主要介绍,其余作简要介绍。

(一)缸内直喷技术缸内直喷式汽油机简称GDI系统,又因为燃油是分层燃烧,故又称PSI系统。

缸内直喷式汽油机乘用车,已经投入市场,实现了“低油耗、低污染、高功率”的梦想。

压缩比12~13:1;A/F=30—40:1;超稀薄分层燃烧;动力性+10%;经济性一40%;对燃油无质量要求;“三个涡流”实现超稀薄分层燃烧。

中小负荷工况时的喷油特点:轿车在市内行驶占有的时间为75%~85%,多在中、小负荷工况下工作,应在压缩行程后期喷油,以经济超稀薄混合气成分为主,为分层燃烧方式。

大负荷工况时的喷油特点:为了获得大功率值,应加浓可燃混合气,以动力性为主,采用“两次喷油方式”。

第一次是在进气行程,喷人适量燃油,形成均质燃烧混合气,此为“补救功能”;第二次是在压缩行程的后期喷油,形成浓稀不均的层状混合气,再点火燃烧。

因此,在大负荷工况时,一个工作循环中,喷油器发生两次脉冲信。

“两次喷射”也可在起动工况、急加速工况出现,以调节空燃比A/F的大小,改善使用性能。

其燃油以细微滴状的薄雾方式进入汽缸,而不是以蒸汽的方式。

这也就意味着当燃油雾滴吸收热量变为可燃蒸汽时,实际上对发动机的汽缸起到了冷却的作用。

这种冷却作用降低了发动机对辛烷的需要,所以其压缩比可以有所增加。

而且正如柴油一样,采用较高的压缩比可以提高燃料的效率。

采用GDI技术的另一个优点是它能够加快油气混合气体的燃烧速度,这使得GDI发动机和传统的化油器喷射发动机相比,可以很好地适应废气再循环工艺。

采用计算机来模拟进出燃烧室的燃料和空气流的情况是一项突破性的技术。

燃烧室和活塞的形状、喷油脉冲的能量和方向、活塞和发动机热量的运动情况都会影响油气混合物雾滴的位置。

这项技术采用了指燃油分层喷射。

燃油分层喷射技术是发动机稀燃技术的一种。

自考《汽车发动机原理与汽车理论》复习题(汽车发动机原理部分)(含答案)

自考《汽车发动机原理与汽车理论》复习题(汽车发动机原理部分)(含答案)

第二章发动机工作循环及性能指标一、选择题:1、在机械损失中,占比例最大的的是_____D__。

A.驱动附属机构的损失B.排气损失C.进气损失D.摩擦损失2、单位气缸工作容积的循环有效功称之为____A_____。

A.升功率B.有效热效率C.有效扭矩D.平均有效压力3、当发动机油门位置固定,转速增加时____A______。

A.平均机械损失压力增加,机械效率减小B.平均机械损失压力减小,机械效率增加C.平均机械损失压力减小,机械效率减小D.平均机械损失压力增加,机械效率增加4、发动机的有效功We与所消耗的燃油发出的热量Q1的比值称之为_____B_____。

A.有效燃油消耗率B.有效热效率C.有效扭矩D.平均有效压力5、关于发动机性能指标的描述不正确的是______B____。

A.指示指标是以工质在气缸内对活塞做功为基础的性能指标。

B.指示指标是考虑到机械损失的指标。

C.有效指标它是以曲轴对外输出的功为基础的性能指标。

D.有效指标用来评定发动机性能的好坏。

6、发动机单位气缸工作容积每循环做的指示功称为______A____。

A.平均指示压力B.循环指示功C.有效功率D.平均有效压力7、评价发动机经济性的指标是_____D_____。

A.平均有效压力B.有效扭矩C.有效功率D.有效热效率8、评价发动机动力性的指标是____D______。

A.有效燃油消耗率B.有效热效率C.每小时的油耗量D.平均有效压力9、发动机负荷一定,当转速增加时,则______A____。

A.机械效率下降B.平均机械损失压力下降C.指示功率增加D.平均指示压力增加第三章发动机的换气过程一、选择题:1、发动机的整个换气过程约占曲轴转角的______D______CA。

A.180~270 B.300~360 C.340~400 D.410~4802、关于发动机换气过程的描述不正确的是_______A______。

A.强制排气阶段排出的废气量大于自由排气阶段排出的废气量。

发动机新技术实训报告

发动机新技术实训报告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汽车发动机技术也在不断创新。

为了适应节能减排和环保要求,发动机新技术层出不穷。

本实训报告以发动机新技术为主题,通过实践操作,了解和掌握发动机新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二、实训内容1. 发动机新技术概述发动机新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缸内直喷技术(FSI):通过将燃油直接喷射到燃烧室内,提高燃烧效率,降低排放。

(2)涡轮增压技术:通过增加进气压力,提高发动机功率,同时降低油耗。

(3)VVT可变气门正时技术:通过调整气门开启和关闭的时间,优化进气和排气效率,提高发动机性能。

(4)EGR废气再循环技术:将部分废气重新引入燃烧室,降低氮氧化物排放。

(5)混合动力技术:结合内燃机和电动机,实现节能减排。

2. 实训项目(1)缸内直喷技术实训实训目的:了解缸内直喷技术的原理,掌握缸内直喷系统的结构和维修方法。

实训步骤:1)观察缸内直喷系统的结构,了解燃油喷射器、高压油泵、燃油喷射控制单元等部件。

2)学习燃油喷射器的工作原理和维修方法。

3)学习高压油泵的工作原理和维修方法。

4)学习燃油喷射控制单元的检测和维修方法。

(2)涡轮增压技术实训实训目的:了解涡轮增压技术的原理,掌握涡轮增压系统的结构和维修方法。

1)观察涡轮增压系统的结构,了解涡轮增压器、中冷器、进气管、排气管等部件。

2)学习涡轮增压器的工作原理和维修方法。

3)学习中冷器的工作原理和维修方法。

4)学习进气管和排气管的检测和维修方法。

(3)VVT可变气门正时技术实训实训目的:了解VVT可变气门正时技术的原理,掌握VVT系统的结构和维修方法。

实训步骤:1)观察VVT系统的结构,了解VVT执行器、VVT控制单元等部件。

2)学习VVT执行器的工作原理和维修方法。

3)学习VVT控制单元的检测和维修方法。

(4)EGR废气再循环技术实训实训目的:了解EGR废气再循环技术的原理,掌握EGR系统的结构和维修方法。

实训步骤:1)观察EGR系统的结构,了解EGR阀、EGR冷却器、EGR控制单元等部件。

现代汽车新技术课件:汽车发动机新技术

现代汽车新技术课件:汽车发动机新技术

1.汽車發動機歷史回顧
電噴發動機系統組成 最大優點就是燃油供給控制十分精確,讓引擎在任何狀態下都能有正確的空燃 比,不僅讓引擎保持運轉順暢,其廢氣也能合乎環保法規的規範。
2.發動機進排氣控制新技術
1.可變氣門正時技術 1)VTEC技術 2)VVT-i技術 3)Valvetronic技術
2.可變長度進氣歧管 3.電子節氣門技術
裝備有
Valvetronic 系統的發動 機系統機構
可變長度進氣歧管
發動機的進氣道是連接進氣門和進氣 總管的,進氣歧管設計的形狀也能直 接影響發動機的性能。
1-細長進氣歧管;2-控制閥;3-粗短進氣歧管; 4-噴油器;5-進氣道;6-進氣門 圖1-14 可變長度進氣歧管
隨著進氣門的開啟和關閉,在進氣管內 會產生壓力波動,形成吸氣波和壓力波, 並以聲速傳播,進氣管的長度必須根據 發動機轉速而調整,以保證最高壓力波 在進氣門關閉以前到達進氣門,從而提 高進氣量。
這項技術最為顯著的特點,就是取消了節氣門。與傳統式的雙凸引擎來 比較,Valvetronic 利用一支附加的偏心軸、步進馬達和一些中置搖臂, 來控制氣門的啟開或關閉。Valvetronic技術通過實現對氣門行程的無 級可調,達到對發動機不同轉速狀態下,功率扭矩輸出的最佳均衡。
Valvetronic技術
1.汽車發動機歷史回顧
1-機油泵鏈輪;2-空調壓縮機;3-活塞;4-排 氣歧管;5-氣門;6-凸輪軸;7-挺柱;8-噴油 器;9-發電機;10-進氣歧管;11-導向輪;
12-水泵;13-動力轉向油泵;14-油底殼 發動機整體構造圖
1.汽車發動機歷史回顧
發動機是汽車的心臟,經歷 了蒸汽時代、化油器時代和 電噴時代,其中奧托提出了 內燃機的四衝程理論,為內 燃機的發明奠定了理論基礎。

汽车发动机新技术

汽车发动机新技术
发动机增压技术
增压技术和增压方式 涡轮增压系统 涡轮增压柴油机的特点和性能 涡轮增压汽油机 涡轮增压器及其调节
废气涡轮增压器
涡轮增压器工作原理
• 增压的目的
涡轮
涡轮增压器其实是一个空压泵
• 它由压气机
• 涡轮的动力来自 发动机的排气能量 。
发动机排气
涡轮增压柴油机系统示意图
• 单燃料发 动机
• 双燃料发 动机
SBC
Sensotronic-Brake-Control
带传感器的智能制动系统
发动机
发动机进气 大气环境
涡轮增压器
发动机排气
废气涡轮增压器
涡轮增压器工作原理
涡壳
密封环
浮动轴承
压缩机壳
推力轴承 涡轮
旁通阀机构
压缩机轮 中间体
盖瑞特涡轮增压器工作原理
应用于柴油机的 涡轮增压器工作 温 度 约: 摄 氏500-700 度
气体燃料发动机
• 燃气的性 质
• 两用燃料 发动机

汽车发动机新技术

汽车发动机新技术

发动机1、进排气系统1)可变气门正时技术:发动机气门升程与配气相位可以根据发动机工况进行改变。

VVT:variable valve timing分类:可变升程、可变相位、可变升程与相位代表:VTEC、VVT-i、Valvetronic图1.7所示为VTEC系统工作原理图。

发动机低速时,小活塞在原位置上,3根摇臂分离,主凸轮和次凸轮分别推动主摇臂和次摇臂,控制两个进气门的开闭,气门升量较少,情形好像普通的发动机。

虽然中间凸轮也推动中间摇臂,但由于摇臂之间已分离,其他两根摇臂不受它的控制,所以不会影响气门的开闭状态。

发动机达到某一个设定的高转速(3500转/分)时,ECU会指令电磁阀启动液压系统,推动摇臂内的小活塞,使3根摇臂锁成一体,一起由中间凸轮驱动,内于中间凸轮比其他凸轮都高,升程大,所以进气门开启时间延长,升程也增大了。

发动机转速降低到另一个设定的低转速时,摇臂内的液压也随之降低,活塞在回位弹簧作用下退回原位,3根摇臂分开。

它的工作原理是:当发动机由低速向高速转换时,电子计算机就自动地将机油斥向进气凸轮轴驱动齿轮内的小祸轮,这样,在压力的作用下,小涡轮就相对于齿轮壳旋转一定的角度,从而使凸轮轴在60度的范围内向前或向后旋转,从而改变进气门开启的时刻,达到连续调节气门正时的目的。

可连续调节气门正时,但不能调节气门升程。

它的工作原理是:当发动机由低速向高速转换时,电子计算机就自动地将机油压向进气凸轮铀驱动齿轮内的小涡轮,这样,在压力的作用下,小祸轮就相对于齿轮壳旋转一定的角度,从而使凸轮轴在60度的范围内向前或向后旋转,从而改变进气门开启的时刻,达到连续调节气门正时的目的。

双VVT-i:分别控制进气和排气通过摇臂机构自身角度的改变来实现控制开启气门的深度,没有节气门,也就没有了泵气损失。

2)可变长度进气歧管可变长度进气歧管的工作原理是:随着进气门的开启和关闭,在进气管内会产生压力波动,形成吸气波和压力波,并以声速传播,进气管的长度必须根据发动机转速而调整,以保证最高压力波在进气门关闭以前到达进气门,从而提高进气量。

发动机新技术毕业论文汽车发动机新技术的概况与结构原理

发动机新技术毕业论文汽车发动机新技术的概况与结构原理

文档从互联网中收集,已重新修正排版,word格式支持编辑,如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

设计(论文)题目:汽车发动机新技术的概况与结构原理学院名称:内蒙古大学交通学院专业:汽车运用技术班级:汽车(15)班姓名:郭建平学号:5 1 0 3 0 1 9指导教师:李春芾2013年04月 07日目录绪论:一.汽车发电机发展历史回顾1.1 汽车的起步阶段1.2 汽油机之前的摸索阶段1.3 奔驰的单缸二冲程汽油发动机1.4 四冲程发动机的应用1.5 化油器发动机的淘汰1. 6 电喷发动机的应用二.发动机进排气控制技术2.1 可变气门2.2 可变气门正时2.3 可变进气系统三.汽油缸内直喷技术3.1 缸内直喷技术概念简述3.2 缸内直喷的优点分析3.3 缸内直喷的广泛运用四.发动机均质充量压缩燃烧技术4.1 发动机均质充量压缩燃烧技术概述 4.2 HCCI的燃烧机理4.3 HCCI 的优点4.4 HCCI缺点4.5 HCCI特点及其重要意义五 .柴油机电控高压共轨燃油喷射技术5.1柴油机电控高压共轨燃油喷射技术5.2电控柴油喷射系统组成5.3电控高压共轨燃油系统工作原理5.4电控高压共轨燃油系统的特点六.结论七.参考文献正文绪论:21世纪的内燃机将面临来自各方面的挑战,它将义无返顾地朝着节约能源、燃料多样化、提高功率、延长寿命、提高可靠性、降低排放和噪声、减轻质量、缩小体积、降低成本、简化维护保养等方向迅猛发展。

在21世纪,天然气、醇类、植物油及氢等代用燃料将为内燃机增添新的活力,而内燃机电子控制技术在提高品质的同时也延长了内燃机行业的“生命”。

新材料、新工艺的技术革命,为21世纪内燃机的发展产生了新的推动力。

21世纪的内燃机,将在造福人类的同时不断弥补自身缺陷,以尽可能完美的形象为人类作出新的贡献。

一.汽车发电机发展历史回顾1.1 汽车的起步阶段汽车的起步阶段,那时的汽车被马车嘲笑,污染严重,但起步的意义却非同寻常。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L型电控汽油喷射系统
原理:
以吸入的空气量 作为控制喷油量 的主要因素。 L型测量准确程 度高于D型
图10-16
L型EFI
3.Mono系统 低压中央喷射 系统,即单点 喷射系统,在 原来化油器的 基础上仅用一 只电磁喷油器 进行集中喷射。
图10-17 Mono系统 1—中央喷射组件 2—起动电动机 3—点火装置 4—电子控制器 5—温度传感器 6—转速/触发 7—燃油滤清器 8—电动燃油泵 9—氧传感器
图6–30 燃油压力脉动阻尼器
4、喷油器
•功用:喷油 。 •工作原理:当ECU发出命令使电磁线圈通电 后,在电磁线圈磁场的作用下,衔铁和针阀 被吸起,汽油从喷孔喷出。当电源切断后, 针阀在回位弹簧作用下关闭喷孔。
图6–32 球阀式电磁喷油器
5、冷起动喷油器
•功用:冷起动时,额外加大喷油量,使混合 气瞬时加浓,便于着火起动。 •工作原理:当冷车起动时,电磁线圈通电, 产生磁力,将衔铁吸起,汽油通过旋流式喷 嘴喷出。
第十章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第六节 第七节 第八节
汽车发动机新技术
汽油机的新型燃烧室 电控汽油喷射系统 电控电子点火系统 柴油机的电子控制 可变配气机构与可变进气管 工程应用实例一(文摘) 电控气体燃料喷射系统 工程应用实例二(文摘)
第一节 汽油机的新型燃烧室
稀薄燃烧及缸内直喷式汽油机 稀薄燃烧汽油机是一个范围很广的概念,只要 >17,就可以称为稀薄燃烧汽油机。稀燃汽油机分可 为两类,一类是非直喷式稀燃汽油机,包括均质稀燃 和分层稀燃式汽油机,一般只能在<25的范围内工作。 而另一类是缸内直喷式稀燃汽油机,可在≥25~50范 围内稳定工作。 稀薄燃烧汽油 机有良好的排放特 性和燃油经济性。
图6–33冷起动喷油器
6、燃油滤清器 功用:清除汽油中的杂质,防止 堵塞喷油器等部件,减少运动部 件的磨损。 工作原理:燃油滤清器与普通的 滤清器一样,采用过滤形式,壳 体内有一个纸滤芯,滤芯的微孔 平均直径为10μm,并串接一个 棉纤维制成的过滤筛。 滤芯的形式通常有两种,即 菊花形和涡卷形。
图6–34 燃油滤清器
图10-12 三菱GDI燃烧系统
3) 丰田D-4缸内直喷稀燃发动机 D-4缸内直喷式稀燃系统通过安装在进气道 上的电子涡流控制阀,形成不同斜向角度的进 气涡流。燃烧室为半球屋顶形,活塞顶部设有 唇型深皿凹坑,与进气涡 流旋向以及高精度的喷油 时间和喷油方向控制相配 合,在火花塞周围形成较 浓的易点燃混合气区域。
2) TGP燃烧室 燃烧室中设有一个预燃室,火花塞位于通道中。 在压缩过程中,新鲜混合气进入预燃室,产生适 当的涡流,并对火花塞间隙进行扫气,促进着火。火 焰核心进入预燃室,引起迅速燃烧,结果形成火焰束 喷入主燃烧室,使主燃烧室气体产生强烈紊流,促进 了主燃烧室燃烧。
图10-3 TGP燃烧室 1—进气口2—火花塞 3— 4—孔道 5—主燃烧室( )
(三)电子控制系统
一)、传感器 1 温度传感器 进气温度传感器和冷却水温度传感器都 采用热敏电阻式温度传感器。 热敏电阻式温度传感 器: 把传感器与一个精密 电阻串联接到一个稳定的 电源上,就能够用串联电 阻的分压输出放映温度的 变化。
图6–25 半导体的压电电阻效应
图6–26 压敏电阻式进气压力传感器
三)、节流阀体
节流阀由油门踏板控制,以便控制发动机的 进气量。 怠速通道:节流阀体上,当怠速时可提供少 量的空气。 通过流量板转角的变化来计量吸入的空气量, 并将转角的变化转变为电压信号输送到电脑。
图6–27 怠速时空气流量
(二)燃料供给系统
图6–64 不同燃 烧方式 的性能 对比
1. 均质稀混合气的燃烧室
1)高压缩比紧凑型燃烧室
(1)火球高压缩比燃烧室 如图10-1所示,燃烧室主要部分位 于气缸盖凹入的排气门下方,直径很小,结构紧凑,有一定的挤 气面,可形成较强的挤气紊流。 (2)碗形燃烧室(HRCC) 如图10-2所示,采用很紧凑的活塞 顶凹坑,火焰传播距离短,挤气面积大,紊流强,火花塞位于凹 图10-1 火球燃烧室布置 图10-2 碗形燃烧室简图 坑内。

桑塔纳轿车汽油供给系示意图
油管 油箱
空气滤清器
汽油滤清器
汽油泵 化油器
供油装置
油箱
输油管 冷起动喷油器 油压调节器
燃油泵
燃油滤清器
喷油器
油压脉动衰减器
1.燃油泵 •作用:把燃油从油箱吸出并通过喷油器供 给发动机各气缸。电动
燃油泵装在油 箱内,涡轮泵由 电机驱动。当泵 内油压超过一定 值时,燃油顶开 单向阀向油路供 油。当油路堵塞 时,卸压阀开启, 泄出的燃油返回 油箱。
图10-11 福特缸内直喷燃烧系统
2) 4G系列缸内直喷式稀薄燃烧
燃烧系统主要工作特点是利用立式进气道在气缸中 产生逆向翻滚气流;利用一个高压 (喷射压力5MPa)的 旋流式电磁喷油器,使得喷出的燃油有好的贯穿度和 合适的雾化;可实现小负荷 时分层燃烧;可以实现两段 燃烧(二段燃烧法是指在怠速 运转时,不仅在压缩行程后 期喷油,还在膨胀行程的后 期补充喷油的燃烧技术);在 全工况范围内,可以实现均 质、分层、二段混合燃烧等。
图10-4 放热率比较 (n=2000r/min,A/F=15, 排量:4缸2000mL)
图10-5 (n=2400r/min, 排量:4缸1600mL)
3) 双火花塞燃烧室
离半球形燃烧室中心两边等距离处各布置一个火 花塞,因而火焰传播距离仅为缸径的一半,点火提前 角可减小,提高了点火时混合气的压力和温度,使着 火性能得到改善,燃烧持续时间缩短,提高了发动机 的性能。
图10-6 双火花塞燃烧室
2. 分层给气燃烧室 分层充气燃烧,即在火花塞附近形成具有 良好着火条件的较浓的可燃混合气,而在周边 区域是较稀混合气或空气。如图6–64所示,分 层燃烧的汽油机可稳定工作在 =20~25范围内。 分层往往是通过不同的气流运动和供油方 法实现。
1) 美国德士古分层燃烧系统(TCCS) 此系统吸入气缸的是空气,由螺旋进气道或 导气屏组织强进气涡流。在压缩上止点前 30° 左右,喷油嘴顺气流方向将汽油喷人气缸,燃 油随气流流动,火花塞位于喷嘴下方边缘,此 处混合气浓, 容易着火。着火后, 火焰、燃气随气流 扩展,被气流带离 火花塞、喷油嘴, 新鲜空气又被涡流 带到燃油喷射区。
图10-8 CVCC燃烧系统
3) 轴向分层燃烧系统 进气过程早期只有空气进入气缸,进气组织 较强的涡流;当进气门开启接近最大升程时, 通过安装在进气道上的喷油器将燃料对准进气 阀喷入缸内;燃料在涡流的作用下,沿气缸轴 向发生上浓下稀分层。压缩过程维持这种轴向 分层,在 火花塞附近 存在较浓的 混合气,而 其余部分混 合气较稀。
图6–30 燃油压力调节器
3、燃油压力脉动阻尼器 •作用:减小燃油压力脉动 。 •工作原理:燃油压力脉动 阻尼器的弹簧室密封,等于 是一个空气弹簧。全部输油 量通过阻尼器流向燃油总管。 当燃油压力升高时,弹簧室 容积变小而燃油容积扩大, 使油压升高峰值减小。反之, 油压降低时弹簧室容积变大 而燃油容积减小,又使油压 降幅减小。
图10-7 德士古TCCS燃烧室
2) CVCC燃烧系统 CVCC燃烧系统是一种分区燃烧方式,有主、 副两个燃烧室和两个化油器。工作时,向主燃 烧室供给较稀混合气,而向副燃烧室供给少量 浓混合气,在压缩过程中,副燃烧室内形成的 易于着火的混合 气。火花塞首先点燃 副燃烧室中的混合气 ,由副燃烧室喷出的 火焰点燃主室的稀混 合气。
2)由于进气系统不需要喉管,减少了进气阻力,加上不需要对 进气管加热来促进燃油的蒸发,所以充气效率高。
3)由于进气温度低,使得爆燃得到了有效控制,从而有可能采
取较高的压缩比,这对发动机热效率的改善是显著的。 4)保证各缸混合比的均匀性问题比较容易解决,并且发动机可
以使用辛烷值低的燃料。
5)发动机冷起动性能和加速性能良好,过渡圆滑。
图10-10 三菱纵涡流旋转系统
5) 四气门分层稀燃系统
四气门高压缩快速燃烧中有一个切向进气道l和一个中性进气 道 2 分别独立地通往各自的进气门。切向进气道产生绕气缸中 心线旋转的进气涡流;同时,中性进气道末端与气缸中心线的 夹角较小,产生向下的气流,该气流与活塞运动相配合,产生 一种其旋转轴线平行于曲轴中心线的滚流。安置在中性进气道 中的涡流控制阀3控制着两个进气道中 的流量比,进而决定缸内充量运动的 涡流比。涡流控制阀下游的进气道上 开有一个“窗口”,双束喷油器4通过 这个“窗口”将两支油束分别喷人两个 进气道。两支油束的燃油流量相等、 持续时间相同。当涡流控制阀3不是 完全开启时,中性进气道的混合气较 浓,切向进气道的混合气较稀,造成 AVL四气门高压缩快速 分层充气。
2、油压调节器
•作用:使油压保持在某一规定值不变,确保喷 油压力恒定。
•工作原理:当发动机工作时, 若进气歧管负压增加,可使作 用在调节器膜片弹簧室侧的压 力减小,在系统油压作用下, 膜片上移,打开阀门,使多余 部分的燃油从回油管流回油箱, 系统油压随之相应减小,从而 使得喷油器的喷油绝对压力不 随进气歧管真空度的变化而发 生变化,即保持恒定。
图6–23 热线式空气流量计
图6–24 热线式空气流量计工作原理如图
二)、进气管压力传感器 观看动画 半导体压敏电阻式进气压力传感器: 在单晶半导体上,通过扩散的方法加入一些 不纯物质,就会形成了一定的电阻值。在此电 阻值的基础上,施加一定的应力应变,其阻值 会发生变化,这种现象就称为半导体的压电效 应,半导体压力传感器就是应用了这个原理。
燃烧系统
3. 缸内直喷式稀薄燃烧方式(均质稀混合气的燃烧室) 1) 福特缸内直喷燃烧系统(PROCO) 福特缸内直喷燃烧系统如图6–74所示,喷 油器直接把汽油喷入燃烧室,利用涡流和滚流 进行燃油一空气的混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