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习题
【初中化学】九年级探究专题(二)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练习题)
九年级探究专题(二)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223) 1.如图是用燃磷法测定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的实验装置,请你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红磷燃烧时冒出浓厚的,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
(2)红磷燃烧消耗氧气,并且生成固体,使得集气瓶内的减小,致使烧杯中的水倒吸入集气瓶,从而粗略测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3)燃烧结束后,当集气瓶后松开弹簧夹,过一会儿观察到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占集气瓶总体积的五分之一。
2.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对该实验认识错误的是()(已知铜粉在加热条件下和氧气反应生成黑色的固体氧化铜)A.铜粉用量的多少,不会影响实验结果B.实验结束后冷却到室温才能读数C.气球的作用是调节气压,使氧气完全反应D.在正常操作情况下,反应结束后消耗氧气的总体积应该是装置内气体体积的153.(多选)如图甲所示装置可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其中与集气瓶相连的压强传感器等电子设备能将集气瓶内气体压强精确地记录并保存下来。
图乙、图丙是用该装置测得的红磷和木炭分别在集气瓶中燃烧的压强—时间关系图(该装置气密性良好,p0是集气瓶内初始气压,p和p′分别是反应结束后恢复到室温时集气瓶内的气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燃烧匙内所装红磷或木炭的多少对实验结果无影响B.反应开始时集气瓶中压强瞬间变大是由燃烧放热造成的C.图丙最终的压强和开始时瓶内的压强相等,这是因为木炭燃烧产生了二氧化碳气体D.由图丙可推出空气中氧气的含量4.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再认识。
[实验探究]小明探究能否用铁生锈消耗氧气的原理来测量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于是进行了如图甲,通过7天测得的数据计算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为19.13%。
[查阅资料]用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方法,用测氧气浓度的传感器测得反应后装置内氧气浓度为8.85%。
[交流与反思]与用红磷燃烧的方法相比,用铁丝生锈的方法测定的主要优点及原因:。
[继续探究]为了加快反应速率,小明通过查阅资料,利用铁粉、碳粉、氯化钠等物质又进行了实验(装置如图乙),8min后测得的数据如下表:请计算出空气中氧气含量(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探究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题
探究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题 一、实验药品选择型例1.小军根据燃烧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原理,认为可用木炭替代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并按左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1)依据的实验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军检查装置气密性后,将盛有足量红热木炭的燃烧匙迅速伸入广口瓶中并把塞子塞紧,待红热的木炭熄灭并冷却至室温后,就打开弹簧夹,并未发现倒吸现象。
经过认真分析,小军发现实验失败的原因是(答一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军反思上述实验的探究过程后认为:用燃烧法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时,在药品的选择和生成物的要求上应考虑是(答一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探究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原理是:选择某种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而不与空气中其他气体反应的固体物质(如红磷,白磷等),利用过量的该物质将空气中的氧气完全消耗,生成新的固体物质,使密闭容器内气体积减小(减小的体积即为氧气的体积),气体的压强减小,引起水面变化,从而确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在探究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中,选择不同的药品会出现截然不同的现象。
解此题的关键是判断可然物在空气中燃烧能否使密闭容器内气体体积减小,气体压强变小。
(1)木炭在空气中燃烧过程中虽然消耗了氧气,但同时生成了二氧化碳气体,而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的体积会弥补所消耗的氧气体积,反应前后广口瓶内气体压强并无明显的变化,因此烧杯中的水不会倒吸到广口瓶内,造成实验失败。
(2)探究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选择药品的条件是:①药品能在空气中燃烧,燃烧时只消耗氧气,不与空气中的其他成分反应,②药品在空气中燃烧后的生成物不是气体(若生成物为气体,可将水换成易吸收该气体的液体)。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探究专项训练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专题复习知识梳理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如右图所示。
1、可观察到的现象是磷燃烧有大量白烟生成,打开止水夹后水进入集气瓶内大约1/5体积处。
2、该实验设计的原理是利用红磷燃烧耗尽密闭容器中1/5体积的氧气,点使容器内压强减小,导致水被吸入集气瓶内大约1/5体积。
反应方程式为:4P + 5O2 ==== 2P2O5 。
3【实验步骤】1)在集气瓶内加入少量水(用于溶解生成的五氧化二磷,同时吸收燃烧产生的热,有利于瓶内降温),把集气瓶剩余容积划分为5等分,并做上记号。
2.用止水夹夹紧乳胶管。
把燃烧匙内的红磷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点燃,立即伸入瓶中并把塞子塞紧。
观察红磷燃烧时的现象。
3.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止水夹,观察实验现象及水面的变化情况。
4【实验现象】红磷燃烧时发出黄白色火焰,同时放出热量,随着反应的进行,瓶内充满白烟。
待集气瓶冷却到室温时,打开止水夹,烧杯中的水被吸进集气瓶中,进水的体积恰好近似于集气瓶中原空气体积的1/5。
5【注意事项】1.装置不能漏气。
2.红磷要过量,以保证瓶内的氧气耗完。
3.点燃红磷后要立即伸入集气瓶中,并塞紧塞子,不能使外界空气进入瓶内。
4.止水夹要夹紧,防止红磷燃烧时气体膨胀使瓶中气体从导管逸出。
5.等到集气瓶冷却到室温时再打开止水夹,防止瓶内气温高于外界气温,使进入瓶内的水减少6【实验分析】实验后若结果偏小,可能的原因有红磷量过少、装置气密性不好、没有冷却到室温就打开止水夹。
实验后若结果偏大,可能的原因有止水夹没有夹紧、燃烧匙伸入集气瓶过慢。
7、实验时选择的可燃物需具备以下条件:(1)能在空气中燃烧(如铁丝不行);(2)燃烧时只消耗氧气(如镁带不行);(3)生成物不能为气体(如硫粉、木炭等不行)。
8、该实验还可推出,瓶内剩余4/5体积的气体是氮气,其物理性质有无色无味、难溶于水;化学性质有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9其他常见变形装置如下图:装置形式虽然不同,但原理都是相同的,即用燃烧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的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练习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1.空气中按体积计算,含量最多的气体是()(A)氧气(B)氮气(C)二氧化碳(D)稀有气体2.在100升空气里氮气的体积大约是()(A)78升(B)78% (C)21升(D)21% 3.空气中氧气与氮气的体积比约为()(A)4:1 (B)1:4 (C)1:5 (D)4:54.排放到空气中的有害物质,大致可分为()(A)一类(B)两类(C)三类(D)四类5.造成大气污染的有害气体是()(A)氮气、氧气(B)稀有气体、二氧化碳(C)、一氧化碳、二氧化硫(D)氮气、二氧化碳6.下列情况一般不造成空气污染的是()(A)煤燃烧生成的烟(B)汽车排气生成的烟雾(C)人呼出的二氧化碳(D)放鞭炮产生的烟雾7.将下列数据(在空气中的体积分数)序号填入有关物质后面的括号内。
(A)78% (B)21% (C)0.94% (D)0.03%(1)二氧化碳()(2)氧气()(3)氮气()(4)稀有气体()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空气的成分是比较固定的,主要由氮气和氧气组成(B)空气中氧气的质量占21%,氮气占78%(C)在通常状况下,无色、无味气体一定是空气(D)空气是一种单一的物质,它是由空气一种成分组成9.桌子上入一个空烧杯,烧杯内()(A)是氮气(B)是氧气(C)是空气(D)没有物质10.证明空气成分的科学家是()(A)法国的拉瓦锡(B)瑞典的舍勒(C)英国的道尔顿(D)英国的普利斯特里11.下列排放到空气中的物质,不使空气受到污染的是()(A)煤燃烧产生的烟(B)石油化工厂排放的废气(C)汽车排出的尾气(D)植物光合作用放出的气体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拓展:1、如图,用红磷燃烧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发生的实验现象是:(1) (2)写出红磷燃烧的文字表达式2、实验室用如图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在一端封闭的粗玻璃管内放足量白磷,用胶塞塞住,并推入到玻璃管中部,记下位置.置于90℃的开水上方加热白磷,白磷燃烧,现象是,胶塞向移动,待装置冷却,胶塞逐渐向移动,最后停留在刻度为处,根据该实验得出的结论是:3、某化学兴趣活动小组为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进行如下探究实验:小军的装置(1)如图所示,在一个具有刻度和可以滑动的活塞的玻璃容器中放入一粒白磷(白磷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为40℃),将玻璃容器固定好,放在盛有85℃热水的烧杯上.请回答下列问题:①实验中可以看到玻璃容器内白磷燃烧时的现象是,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实验结束后,恢复至常温,活塞应停在刻度处,出现该现象的原因是:,从而使玻璃容器内的气体体积(填“增大”、“减小”或“不变”).②玻璃容器内余下的气体主要是③此反应中白磷要过量,目的是除尽(2)小军根据燃烧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原理,认为可用木炭代替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并按右图装置进行实验.他依据的实验原理可能是①小军检查装置气密性后,将盛有足量红热木炭的燃烧匙迅速伸入集气瓶中,并把塞子塞紧,待红热的木炭熄灭并冷却至室温后,打开弹簧夹,并未发现倒吸现象.经过认真分析,小军发现实验失败的原因是(答一条)②小军反思上述实验的探究过程后认为:用燃烧法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时,在药品的选择或生成物的要求上应考虑的是(答一条)。
中考化学专题-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专题: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1、我们知道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下图是为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示意图、我们知道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下图是为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示意图(1)实验时,燃烧匙里为什么要盛过量的红磷? (2)这个实验除了可以得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的结论外的结论外,还可以得出有关氮气性质的那些结论?,还可以得出有关氮气性质的那些结论?(3)如何能正明生成的白色固体溶于水后的溶液呈酸性?)如何能正明生成的白色固体溶于水后的溶液呈酸性?2、使适量的白磷和木炭在等容积A 、B 两瓶中同时燃烧,(见下图)试回答:(见下图)试回答:(1)待白磷、木炭完全燃烧后打开弹簧夹,A 、B 量瓶中发生的现象是:A 瓶中瓶中B 瓶中瓶中(2)发生上述现象的原因是)发生上述现象的原因是 。
3、小军根据燃烧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原理,认为可用木条燃烧产生的木炭代替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并按下图装置进行试验。
氧气的含量,并按下图装置进行试验。
(1)依据的实验原理是)依据的实验原理是 。
小军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后,将盛有足量红热木炭的燃烧匙迅速伸入集气瓶中,并把塞子塞紧,待红热的木炭熄灭并冷却至室温后,打开弹簧夹,并未发现倒吸现象。
经过认真分析小军发现失败的原因是(答一条)经过认真分析小军发现失败的原因是(答一条)(2)小军将集气瓶中的细沙改为一种溶液,重复上述实验,有倒吸现象。
写出能体现该溶液作用的化学方程式程式 。
小军还发现倒吸的水量未达到集气瓶内原剩余容积的1/5,原因可能是(答一条)因可能是(答一条) 。
(3)小军反思上述实验的探究过程后认为:用燃烧法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时,在药品的选择或生成物的要求上应考虑的是(答一条)物的要求上应考虑的是(答一条)(4)此实验还可推知反应后剩余气体的两点性质是)此实验还可推知反应后剩余气体的两点性质是 。
4、某化学兴趣小组想亲身感受科学家的探究历程,他们选择了“空气中氧气含量的粗略测定”为探究内容。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专题练习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探究1.在“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探究中,甲生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在燃烧匙内盛过量红磷,点燃后立即插入集气瓶内,塞紧橡皮塞,待红磷火焰熄灭,集气瓶冷却至室温,打开铁夹,水注入集气瓶。
(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主要现象是,。
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
(2)乙生用上述实验装置测定的结果是:空气中氧气含量与正常值有较明显的偏差,其操作上的原因可能是(要求答出两种):,。
(3)丙生也设计了一个实验方案,装置和操作同上,只不过用木炭代替了红磷。
当木炭停止燃烧,集气瓶冷却至室温,打开铁夹后,水能否进入集气瓶?为什么?。
(4)若仍然用木炭代替红磷,丙生的实验方案应作何改进,才能保证实验成功?(只需答出实验方案中须改进的地方)。
2.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了如图2所示的装置,探究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其中A是底面积为50 cm3、高20cm 的圆筒状玻璃容器(带密封盖),上面标有以cm为单位的刻度。
B是带刻度的敞口玻璃管(其他辅助装置略)。
他们的操作过程如下:a.检查装置的气密性;b.加入水并调整B的高度.使A中的液面至刻度15 cm处;c.将过量的铜粉平铺在惰性电热板上。
盖紧密封盖;d.通电加热铜粉,待充分反应后.冷却到原来的状况,调整B的高度使容器A、B中的液面保持水平,记录液面刻度。
(注:A容器内固态物质所占的体积忽略不计)(1)在操作a中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上述实验中,下列物质不能代替铜粉的是____________ (填字母)。
A.红磷 B.木炭 C.铁丝(3)往操作d结束时,装置A 中液面的刻度约为___________cm(填整数)。
如果在操作d结束时,装置A中液面刻度在11cm处.则实验结果比理论值_________ (填“偏大”或“偏小”)。
(4)该小组中有同学提出,用木炭代替铜粉也能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只要将水换成一种溶液,则该溶液是_____________ .3.小明和小芳在讨论“能否用蜡烛燃烧法来粗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这一问题时,小芳认为:通过右图3 装置,用蜡烛燃烧法测得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会_________(填“偏高”、“偏低”或“不变”)。
第二单元,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专题练习
第二单元“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专题训练1、用下图A所示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1)实验时,取下橡胶塞,点燃红磷迅速伸入集气瓶中并塞紧橡胶塞,这时看到的现象是。
(2)小倩设计了如下图B所示的改进装置,其优点是(只写一点)。
从理论上分析,玻璃管内液面最终将上升至处(填1、2、3、4),但实验测结果液面往往偏低,其原因可能是。
(只写一条)2、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为探究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设计了如下图所示装置。
请根据图示实验完成下列问题:(1)闭合电源开关,可以观察到白磷____________。
(2)装置冷却到室温时,可观察到U形管内左侧液面_____________。
(3)通过这个实验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
(4)此实验还可推知反应后剩余气体的两点性质是____________。
3、某同学为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该同学在“金属梯”的每一步的凹处放置一颗用滤纸吸干水后的白磷,用放大镜会聚6V手电筒光于靠近水面的一步“金属梯”处的白磷上。
请回答。
(1)一段时间后,可观察到的现象是(2)“金属梯”的每一步上都放置一小颗白磷与只靠近水面的一步“金属梯”处放一大颗白磷相比,优点是。
4、下面是测量空气中氧气体积含量的两个实验:实验1:在集气瓶内事先装少量水,余下的容积分成五等份,做好标记(如图A)。
在带橡皮塞和导管的燃烧匙内装入足量的红磷,用弹簧夹夹紧乳胶管,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立即伸入集气瓶内,塞紧橡皮塞。
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到室温后,打开弹簧夹。
实验2:将试管的容积分成五等份,做好标记(如图B)。
在试管中加入一小块(足量)白磷,用橡皮塞塞紧试管口,将试管放入热水中,使白磷燃烧。
待白磷熄灭并冷却到室温后,将试管倒立于盛有室温下水的水槽中,并在水中将橡皮塞取下。
A B(1)在实验2中,在水中而不在空气中取下橡皮塞的原因是;(2)从测定结果分析,上述实验中效果较好的是哪一个?写出另一个实验的两点不足。
专题---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过关测试题(含答案)
专题---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过关测试题一选择题1.实验室中为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利用如图1所示的装置,若要实验成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可以用碳粉代替红磷B.装置气密性要好C.实验中红磷的用量可以任意量D.红磷一熄灭就可以打开夹子2.如图2所示装置可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足量的白磷和装置气密性是实验成功的保证 B.实验成功标志是集气瓶中水面最终停在接近1处 C.用激光笔点燃白磷可防止测量数据的不准确性 D.实验过程中集气瓶的液面先上升后下降3.利用如图3装置验证了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实验前需检查装置气密性 B.白磷可以用碳粉代替C.白磷熄灭、试管冷却后再打开止水夹 D.最终量筒中液面约降至24mL刻度线处4.用如图4装置可验证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下列关于该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利用了铜丝的导热性 B.氮气不与红磷反应且难溶于水 C.实验过程中右侧玻璃管液面高度一直保持不变 D.实验成功的标志为左侧玻璃管内液面约上升到刻度1处5.某化学小组利用如图5所示实验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生石灰与水反应会放出热量,注射器活塞开始停在50mL刻度处。
部分固定装置已略去)。
关于该实验有下列说法:①向烧杯中加水是为了提高温度,使白磷燃烧;②白磷燃烧会放出大量的白雾;③白磷的量不足,会使测定的结果偏大;④实验中可观察到,注射器的活塞先向右移动,后向左移动;⑤若试管内净容积为50mL,白磷足量,反应后冷却至室温,活塞停止在30mL附近。
以上说法,其中正确的个数是()A.1个 B.2个 C.3个 D.4个6.如图为“用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装置。
左右两边活塞距离为20cm,活塞可以自由移动(密闭体系内除空气外其他物质体积忽略不计)。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红磷燃烧后产生大量白色烟雾B.氧气含量指的是“氧气质量分数”C.实验结束后活塞之间的距离约为4cm D.缓慢来回推动活塞可以提高实验结果的精确度7.某小组设计如图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验证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验证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一、选择题1.暖宝宝贴(主要成分为铁粉、木炭、食盐)的热量来源于铁粉的氧化.小涛同学设计使用暖宝宝贴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开始前的装置如图所示,实验后从量筒中流入玻璃瓶(容积为250mL)中的水的体积为45mL(铁粉生锈消耗的水忽略不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实验前必须检查装置的气密性B.通过本次实验数据测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18%C.若实验测得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偏低,可能是暖宝宝贴的使用数量不足D.必须等温度计的读数恢复至实验前的温度后才能记录量筒内剩余水的体积2.为了测定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时氧气的最低含量是多少,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们进行了实验探究.他们设计的实验方案是先将氧气和空气按不同的体积比收集在集气瓶里.收集气体的装置如图.收集气体的方法是:在100mL集气瓶里装满水,塞紧胶塞并关闭活塞b,打开活塞a通入氧气,把瓶里的水排入量筒,当量筒内的水达到设定的体积后立即关闭活塞a,然后打开活塞b通入空气,把瓶里的水全部排入量筒.若要收集一瓶含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60%的气体,则通入氧气的体积和通入空气的体积约是()A.50mL和50mL B.60mL和40mL C.40mL和60mL D.20mL和80mL二、填空题1.((1)化学用语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工具,请用化学用语填空.①两个氢分子;②氦气;③氯离子;④两个镁离子.(2)在O2、CO2、H2O2三种物质都含有,三种物质属于氧化物的是(填一个即可),属于单质的是.2.图a是铯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图b是铝原子结构示意图,图C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X、Y、Z代表三种不同元素.(1)由图a可知,铯元素它属于(填“金属”或“非金属”),图中的132.9表示铯元素的.(2)图b方框内的数字是,该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选填“得到”或“失去”)电子,形成结构,其离子符号为.(3)有关图C的说法,正确的是(填序号).A.原子序数:Z>Y B.核外电子数:X=Y C.Y和Z同处于第二周期.三、实验探究题1.实验室制取氧气,提供了下列药品和常用装置,请按要求回答有关问题:药品:①过氧化氢溶液②氯酸钾③二氧化锰装置:(1)装置中仪器a的名称为.(2)若小明选择装置A和C来制取氧气,则他选择的药品应为(填序号);写出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若用装置D收集氧气,则验满的操作方法为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到,观察木条是否复燃.(3)某气体X可用D装置收集,若改用E装置收集,则气体X应从口进(填“b”或“c”).2.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再认识.【实验回顾】图1是实验室用红磷燃烧来粗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装置.(1)写出红磷燃烧的文字表达式.(2)实验原理:由于红磷燃烧消耗空气中的氧气,使瓶内减小,烧杯中水倒吸到集气瓶.若装置的气密性良好,操作规范,用量筒测量进入瓶中水的体积,能粗略测得空气中氧气的含量.【问题提出】有实验资料表明:燃烧过程中当氧气体积分数低于7% 时,红磷就无法继续燃烧,因此通过上述实验,测置结果与理论值误差较大.【实验改进】Ⅰ.根据铁在空气中生镑的原理设计图2实验装置,再次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装置中饱和食盐水、活性炭会加速铁生锈.Ⅱ.测得实验数据如表测量项目实验前实验后烧杯中水的体积烧杯中剩余水的体积集气瓶(扣除内容物)和导管的容积体积/mL 80.0 54.5 126.0 【交流表达】(1)铁生锈过程发生复杂的化学反应,首先是铁与氧气、水反应生成氢氧化亚铁[Fe(OH)2],写出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2)根据表数据计算,改进实验后测得的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是(计算结果精确到0.1%).(3)从实验原理角度分析,改进后的实验结果比前者准确度更髙的原因是:①;②3.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蜡烛的燃烧和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究,请你参与并回答下列问题.【发现问题1】点燃蜡烛,发现蜡烛火焰的明亮程度不一样,是什么原因所致呢?【猜想与假设1】猜想①:蜡烛中可燃物成分不一样;猜想②:.【发现问题2】同学们用蜡烛代替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发现蜡烛熄灭后,回流到集气瓶中的水远小于瓶容积的.是什么原因所致呢?【猜想与假设2】猜想①:蜡烛燃烧产生CO2气体;猜想②:;猜想③:.【实验验证】将蜡烛点燃后用氧气传感器定量测定瓶中的氧气含量.数据如图1.【得出结论】此实验中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降低了%.【拓展探究】(1)某同学用氧气传感器定量测定密闭条件下足量红磷燃烧时氧气的含量变化,如图2,在110秒时氧气的含量有所上升,接着再慢慢下降,最终维持在8.85%左右.请你试着解释图象变化的可能原因是:①;②.你对氧气含量最终维持在8.85%左右是怎么理解的?.(2)图3所示装置可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其中与集气瓶相连的压强传感器等电子设备能将集气瓶内气体压强精确地记录并保持下来.图4、图5是用该装置测得的红磷和木炭分别在集气瓶中燃烧的压强﹣时间关系图(该装置气密性好,p0是集气瓶内初始气压,p 和p′分别是反应结束后恢复到室温时集气瓶内的气压)①反应开始时集气瓶中压强瞬间变大的原因是:.②p=0.79p0,p′=p0,请解释这一现象的原因:.一、选择题1.【分析】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原理是:药品消耗消耗了瓶内的氧气,生成的是固体,使瓶内压强减小,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水被压进集气瓶,进入水的体积就是集气瓶内原来氧气的体积.保证本实验成功的关键是:①装置气密性好;②药品要足量;③要冷却至室温再读数等,本题结合红磷测定氧气的原理分析即可.【解答】解:A.如果装置漏气,会使进入的水偏少,测定的结果偏小,实验前必须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故正确;B.铁生锈消耗氧气,使装置内的气压减小,进入水的体积就是消耗氧气的体积,集气瓶内空气的体积是(250﹣20)mL=230ml,进入水的体积是45mL,即氧气的体积是45mL,因此氧气的体积分数=≈19.6%,故错误;C、发热剂的量必须足量,因为只有足量的发热剂才能把氧气消耗完,使结果准确,若实验测得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偏低,可能是暖宝宝贴的使用数量不足,故正确;D、必须等温度计的读数恢复至实验前的温度后才能记录量筒内剩余水的体积,使结果准确,故正确.答案:B.【点评】本题考查了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结合红磷测定的原理进行分析,要注意测定原理、实验关键、现象和结论、装置的评价和改进等,能够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2.【分析】本题有一定难度,需要考虑到空气中也含有氧气,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五分之一,氧气的总体积应是通入的氧气的体积加上通入的空气中含有的氧气的体积;然后根据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60%,列等式进行计算.【解答】解:本题学生做起来有点难度,要考虑空气中也有氧气,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五分之一;设通入氧气后量筒内水的体积为x,[x+(100mL﹣x)×1/5]/100mL×100%═60% 解得x═50mL.故选A.【点评】本题应考虑氧气的总体积应是通入的氧气的体积加上通入的空气中含有的氧气的体积,才能表示氧气的浓度60%.二、填空题1.【分析】每个氢分子由2个氢原子构成;稀有气体都是单原子构成的分子;每个氯离子带1个单位负电荷;民房镁离子带2个单位正电荷;由氧元素和另外一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氧化物,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单质.【解答】解:(1)①两个氢分子可以表示为2H2;②氦气可以表示为He;③氯离子可以表示为Cl﹣;④两个镁离子可以表示为2Mg2+.故填:2H2;He;Cl﹣;2Mg2+.(2)在O2、CO2、H2O2三种物质都含有氧原子;二氧化碳和过氧化氢都是由氧元素和另外一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都属于氧化物;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故填:氧原子;CO2或H2O2;O2.【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重点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题目难度较小.2.【分析】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一般情况下,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个的,在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大于4个的,在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解答】解:(1)由图a可知,铯元素它属于金属元素,图中的132.9表示铯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故填:金属;相对原子质量.(2)图b方框内的数字是3,该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形成铝离子结构,其离子符号为Al3+.故填:3;失去;铝离子;Al3+.(3)A.原子序数:Z>Y,该选项说法正确;B.核外电子数:X<Y,该选项说法不正确;C.Y和Z同处于第三周期,该选项说法不正确.故选:A.三、实验探究题1.【分析】(1)根据实验室常用仪器的名称、用途和使用方法进行分析;(2)装置A是用加热固体的方法制取气体,C是排水法收集气体,试管口无棉花,说明是用加热氯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根据氧气支持燃烧的性质进行分析;(3)根据根据D装置是向上排空气法收集,说明气体的密度比空气的大进行分析.【解答】解:(1)装置中仪器a的名称为试管;故填:试管.(2)选择装置A和C来制取氧气,是固体加热型反应,试管没有棉花团,故选用的药品是氯酸钾,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该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氯酸钾氯化钾+氧气;若用装置D收集氧气,则验满的操作方法为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到集气瓶口,观察木条是否复;故填:②③;氯酸钾氯化钾+氧气;瓶口.(4)D装置是向上排空气法收集,说明气体的密度比空气的大,若改用E装置收集,则气体应从b进入,因为气体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故填: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反应装置、收集方法、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及方程式的书写;关键是明确气体的制取装置的选择与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有关;气体的收集装置的选择与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有关.2.【分析】根据已有的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原理进行分析解答,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气体被消耗,压强变小,故会产生水倒吸的现象;根据铁生锈的知识进行分析解答即可.【解答】解:(1)根据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可知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故其文字表达式为:红磷+氧气五氧化二磷;(2)红磷燃烧消耗氧气,使瓶内的气压变小,水倒吸,故填:气压;实验改进:(1)根据铁与氧气、水反应生成氢氧化亚铁[Fe(OH)2],可知反应物、生成物,故其文字表达式为:铁+水+氧气→氢氧化亚铁;(2)根据反应前后烧杯内水的体积变化可以看出,消耗的氧气的体积是:80﹣54.5=25.5mL,故氧气的体积分数为:×100%,故填:20.2%;(3)使用铁的缓慢氧化消耗氧气,使氧气消耗的更为彻底,实验结果更准确,测量时考虑导管容积和扣除内容物后的集气瓶的体积,使实验结果更为准确,故填:铁的缓慢氧化使集气瓶中的氧气消耗更为彻底,使实验结果更准确;测量时考虑到导管容积和扣除内容物后的集气瓶容积,使实验结果更准确.故答案为:【实验回顾】(1)红磷+氧气五氧化二磷;(2)气压;【交流表达】(1)铁+水+氧气→氢氧化亚铁;(2)20.2%;(3)①铁的缓慢氧化使集气瓶中的氧气消耗更彻底,使实验结果更准确.②测量时考虑到导管容积和扣除内容物后的集气瓶容积,使实验结果更准确【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氧气的含量的测定以及实验装置的改进,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请注意题目中要求写文字表达式.3.【分析】【猜想与假设1】根据影响燃烧的剧烈程度的因素来分析;【猜想与假设2】根据发现的问题以及实验装置来分析可能的原因;【得出结论】根据反应前后氧气含量的数据来分析;【拓展探究】(1)红磷燃烧放出热量,导致氧气体积膨胀或装置漏气;氧气含量过低,红磷不能发生燃烧.(2)根据压强的不同原因来分析;根据木炭燃烧生成气体来分析.【解答】解:【猜想与假设1】可能与蜡烛烛心棉线的长短有关,棉线越长,与空气的接触面越大,燃烧也越旺盛,故填:蜡烛烛心棉线长短不同;【猜想与假设2】蜡烛熄灭后,进入的水的体积远小于瓶子容积的五分之一,可能是蜡烛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还可能是装置漏气或没有冷却至室温,蜡烛燃烧需要一定的氧气,故填:装置漏气;没有冷却至室温;【得出结论】反应前,装置内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21%,蜡烛熄灭后,瓶内氧气的含量为15.82%,此实验中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降低了:21%﹣15.82%=5.18%;故填:5.18;【拓展探究】(1)在110秒时氧气的含量有所上升,接着再慢慢下降,可能是红磷燃烧放出热量使得氧气体积膨胀或装置漏气,空气进入装置;故填:红磷燃烧放出热量使得氧气体积膨胀;装置漏气,空气进入装置;当装置的氧气含量低到8.85%时,红磷就不能继续燃烧而熄灭,所以氧气的含量最终维持在8.85%左右;(2)①反应开始时,物质燃烧放出大量的热,气体体积受热膨胀,所以集气瓶中压强瞬间变大的是由燃烧放热造成的;②红磷燃烧消耗氧气,压强减小;由于碳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虽然都消耗了氧气,但又生成了气体,装置内气体压强保持不变.答案:【猜想与假设1】蜡烛烛心棉线长短不同;【猜想与假设2】②装置漏气;③没有冷却至室温;【得出结论】5.18;【拓展研究】(1)红磷燃烧放出热量使得氧气体积膨胀;装置漏气,空气进入装置;当装置的氧气含量低到8.85%时,红磷就不能继续燃烧而熄灭,所以氧气的含量最终维持在8.85%左右.(2)①燃烧放热,压强增大;②红磷燃烧消耗氧气,压强减小;由于碳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虽然都消耗了氧气,但又生成了气体,装置内气体压强保持不变.【点评】解这类题目,主要是根据实验现象总结实验结论,根据结论得出的物质性质,属基础性知识考查题.。
【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中考特训(三)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 (练习题)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中考特训(三)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344)1.下列装置都可用于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a、b两物质的选择正确的是()A.a是铜,b是红磷B.a是铜,b是木炭C.a是汞,b是红磷D.a是汞,b是木炭2.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正确完成如图所示的两个实验。
已知所用实验装置气密性良好(提示:铜在加热条件下能与氧气反应生成黑色的氧化铜固体)。
关于该实验,有如下说法:①红磷熄灭并冷却至室温后才能打开弹簧夹;②点燃酒精灯加热铜丝,可观察到铜丝由红色变成黑色;③停止加热后即可读出注射器内气体的体积约为24mL;④实验取用铜丝质量的多少不会影响实验结果;⑤两个实验均能证明空气是混合物;⑥两个实验均能证明空气中约含1体积的氧气。
其中正确说法的个数有()5A.2个B.3个C.4个D.5个3.某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请回答下列问题。
(1)集气瓶底部预先放少量水的目的是。
(2)该实验中,红磷需稍过量,目的是。
(3)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止水夹观察到的现象是。
(4)实验后发现测定出的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大于1,这可能是由什么原因引起5的?(写一点即可)。
(5)某同学由本实验得到如下一些结论:①燃烧匙中的红磷的量越多,水位上升越高;②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二氧化碳和稀有气体;③氮气难溶于水。
其中正确的是(填序号)。
4.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就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进行实验探究:[集体讨论](1)讨论后同学们认为,选择的药品既能消耗氧气,又不会跟空气中的其他成分反应,而且生成物为固体。
他们应该选择(填字母)。
A、蜡烛B、红磷为了充分消耗容器中的氧气,药品的用量应保证。
(2)小组同学共同设计了如图中甲的两套装置,你认为合理的是(填字母)。
为了确保实验的成功,在装药品之前应该。
[分组实验]在讨论的基础上,他们分组进行了实验。
[数据分析]实验结束后,整理数据如下表(注:集气瓶容积为100mL):[得出结论]通过对实验结果的交流,大多数同学都验证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
中考化学复习《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探究》专题练习
中考化学复习《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探究》专题练习1、下面几位同学是测量空气中氧气体积含量的几个实验,请你参与他们的实验探究:【实验一】小强采用A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在由两个注射器组成的密闭系统中留有25mL空气,给装有细铜丝的玻璃管加热,同时缓慢推拉两个注射器活塞,至玻璃管内的铜丝在较长时间内无进一步变化时停止加热,待冷却至室温,将气体全部推至一个注射器内,观察密闭系统内空气体积变化(已知铜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1)在实验加热过程中,交替缓慢推动两个注射器活塞的目的是。
(2)小强测得实验结果,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小于20%,造成该实验出现误差的原因可能是。
(填序号)①读数时没有冷却至室温;②加入铜丝量太少;【实验二】:小红采用B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实验过程如下:第一步:将集气瓶容积划分为五等份,并做好标记。
第二步:用放大镜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
第三步: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发现水被吸入集气瓶中,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为集气瓶总容积的五分之一。
请回答下列问题:(1)集气瓶中剩余的气体主要是。
(2)根据实验推断集气瓶中剩余气体的性质有。
【实验三】小华同学打算采用C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设计如下方案:选用实际容积为25mL的试管作为反应容器,将过量的白磷放入试管,用橡皮塞塞紧试管,通过导管与注射器(注射器的容积为40ml,且润滑性很好)相连,注射器的前沿停在20ml刻度处。
(假设此实验能够按照小华的设想正常进行,白磷所占体积与导管内的气体体积忽略不计,且两个容器间的导管足够粗,保持空气正常流动。
)请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前,打开弹簧夹,将注射器活塞前沿从20mL刻度处推至15mL刻度处,然后松开手,若活塞仍能返回至20mL刻度处,则说明;(2)若先夹紧弹簧夹,用酒精灯加热白磷,燃烧结束,试管冷却后再松开弹簧夹,观察到的现象为。
2、某实验小组对教材内测量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的实验进行改进,并取得成功(装置如图)。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专题练习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探究1.在“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探究中,甲生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在燃烧匙内盛过量红磷,点燃后立即插入集气瓶内,塞紧橡皮塞,待红磷火焰熄灭,集气瓶冷却至室温,打开铁夹,水注入集气瓶。
(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资料:氢氧化钠溶液可与二氧化碳气体反应并吸收二氧化碳。
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主要现象是,。
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
(2)乙生用上述实验装置测定的结果是:空气中氧气含量与正常值有较明显的偏差,其操作上的原因可能是(要求答出两种):,。
(3)丙生也设计了一个实验方案,装置和操作同上,只不过用木炭代替了红磷。
当木炭停止燃烧,集气瓶冷却至室温,打开铁夹后,水能否进入集气瓶?为什么?(4)若仍然用木炭代替红磷,丙生的实验方案应作何改进,才能保证实验成功?(只需答出实验方案中须改进的地方)。
2.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了如图2所示的装置,探究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其中A是底面积为50 cm2、高20cm的圆筒状玻璃容器(带密封盖),上面标有以cm为单位的刻度。
B是带刻度的敞口玻璃管(其他辅助装置略)。
资料:氢氧化钠溶液可与二氧化碳气体反应并吸收二氧化碳。
他们的操作过程如下:a.检查装置的气密性;b.加入水并调整B的高度.使A中的液面至刻度15 cm处;c.将过量的红磷平铺在惰性电热板上。
盖紧密封盖;d.通电加热红磷,待充分反应后.冷却到原来的状况,调整B的高度使容器A、B中的液面保持水平,记录液面刻度。
(注:A容器内固态物质所占的体积忽略不计)(1)在操作a中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上述实验中,下列物质可以代替红磷的是____________ (填字母)。
A.铜粉 B.木炭 C.蜡烛(3)往操作d结束时,装置A 中液面的刻度约为___________cm(填整数)。
如果在操作d结束时,装置A 中液面刻度在11cm处.则实验结果比理论值_________ (填“偏大”或“偏小”)。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氧气的制取(含答案)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氧气的制取一、单选题(共10道,每道10分)1.要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放在密闭容器中燃烧的物质较合理的是( )A.硫粉B.木炭C.红磷D.铁丝答案:C解题思路:在测定空气成分时选用的物质必须满足以下要求:①该物质在空气中能燃烧且只与氧气反应;②该物质燃烧后生成物为固态或液态。
满足以上要求的都可以选用。
硫粉、木炭燃烧能够消耗氧气,但对应的产物是气体,不符合要求;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不符合要求;红磷燃烧消耗氧气的同时,生成固体五氧化二磷,符合要求。
故选C。
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2.做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装置不漏气是实验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B.红磷一燃烧完,就要打开弹簧夹,并记录水进入容器的刻度C.集气瓶内气压的减小导致水面的上升D.该实验可证明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答案:B解题思路: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常用燃烧红磷的方法,红磷燃烧生成白色固体五氧化二磷,消耗氧气,生成的固体几乎不占空间,从而使得装置内外产生压强差,水在大气压的作用下进入集气瓶内,进入水的体积即为消耗氧气的体积,根据水的体积可得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保证本实验成功的关键是:①装置气密性好;②红磷要足量;③点燃红磷后立即伸入瓶中并把塞子塞紧;④要冷却至室温再读数。
A.装置不漏气是实验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A正确;B.红磷燃烧完,需要冷却到室温后再打开弹簧夹,并记录水进入容器的刻度,否则内外压强差偏小,结果偏小,B错误;C.红磷燃烧,消耗氧气,生成的固体几乎不占空间,从而使得集气瓶内外产生压强差,水在大气压的作用下进入集气瓶内,使得集气瓶内液面上升,C正确;D.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的结论是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D正确。
故选B。
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3.如图所示装置可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前在集气瓶内加入少量水,并做上记号。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含答案)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一、单选题(共8道,每道10分)1.在装有空气的密闭容器中,欲用燃烧法测空气中氧气含量,选取药品时不应考虑( )A.所选药品的密度B.所选药品只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C.药品要过量D.药品燃烧后所得生成物的状态答案:A解题思路:在装有空气的密闭容器中,欲用燃烧法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药品选用条件:①在空气中能燃烧且只与氧气反应;②燃烧后生成物所占的空间体积可忽略不计。
A.所选药品的密度不用考虑,A符合题意。
B.所选药品只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是药品选用条件之一,需要考虑,B不符合题意。
C.燃烧时药品要过量,否则不能使氧气消耗完全,会影响测定结果,故药品用量也需考虑,C不符合题意。
D.药品燃烧后所得生成物不能占据空间体积(最好生成固体或液体),否则会弥补消耗氧气的体积,影响测定结果,故药品燃烧后所得生成物的状态也需要考虑,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2.如图所示,等体积的甲、乙两集气瓶内充满空气,燃烧匙内分别盛有足量的红磷和木炭,点燃使其充分反应,冷却至室温,打开弹簧夹,出现的现象的是( )A.甲瓶中没有水流入,乙瓶中有水流入B.甲瓶中有水流入,乙瓶中没有水流入C.甲、乙两瓶均有水流入D.甲、乙两瓶均无水流入答案:C解题思路:由于红磷燃烧生成了五氧化二磷固体,能使甲瓶内压强减小;木炭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的体积占据了消耗的氧气的体积,乙瓶内的压强几乎无变化,但两瓶是连通的,最终压强相等,都比原来小,所以打开弹簧夹后甲、乙两瓶均有水流入。
故选C。
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3.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下列步骤的先后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①用弹簧夹夹紧胶皮管②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立即伸入瓶内,并把塞子塞紧③冷却到室温④打开弹簧夹⑤在集气瓶内加入少量水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⑦水压入集气瓶中,且体积接近集气瓶中原空气体积的1/5A.⑥⑤④②①③⑦B.⑥⑤②④①③⑦C.⑥⑤①②③④⑦D.⑥⑤②①③④⑦答案:C解题思路: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时,组装实验装置后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⑥),然后在集气瓶内加入少量水(⑤),将剩余部分划分为五等份,用弹簧夹夹紧胶皮管(①),然后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立即伸入瓶内,并把塞子塞紧(②),等集气瓶冷却到室温(③),打开弹簧夹(④),水压入集气瓶中,且体积接近集气瓶中原空气体积的1/5(⑦)。
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探究及氧气性质和制取的探究
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探究题一:我们每时每刻都生活在空气的“海洋”里。
科学家很早就开始了对空气的研究。
图I 图II(1)空气主要由________和氧气组成,它们的体积比约为________。
(2)实验室中可用图I所示的装置粗略研究空气的组成。
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________,红磷燃烧的主要现象为________。
(3)实验结束后此同学发现自己测定的氧气体积分数偏低,你认为造成该误差的可能原因是:(写出两条即可)①________。
②________。
(4)不能用木炭代替红磷进行上述实验的原因是________。
(5)200年前,拉瓦锡用图II所示的装置研究了空气的组成。
他把少量汞放在密闭的容器中连续加热,得到了红色的氧化汞粉末,同时钟罩内的汞液面上升。
该化学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________。
汞液面上升的原因是________。
(6)空气在标准状况下的密度是1.29 g/L,以下四种气体中只能用排空气法收集的是________ ,既题二: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再认识。
【经典赏析】教材中介绍了拉瓦锡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实验装置如图1)。
(1)该实验中选择使用汞的优点有_____。
A. 实验过程中没有污染B. 在汞槽中起到液封的作用C. 生成的化合物加热分解又能得到汞和氧气D 能将密闭装置内空气中的氧气几乎耗尽(2)【实验回顾】实验室常用红磷燃烧的方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装置如图2),写出红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其反应类型为________。
兴趣小组用该方法测出的氧气含量常常远低于21%。
(3)【提出问题】用红磷燃烧的方法为什么不能准确地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进行猜想】①________;②________,装置内氧气有剩余;(4)【实验与交流】在老师的指导下,小明分别用过量的红磷(着火点240℃)和白磷(着火点40℃)进行该实验,用测氧气浓度的传感器测得反应后装置内氧气浓度分别为8.85%和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