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课获奖教案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教案《1新闻两则中原我军解放南阳》【市一等奖】

合集下载

语文第1课《新闻两则》教案(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

语文第1课《新闻两则》教案(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

语文第1课《新闻两则》教案(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 1新闻两则

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目标:了解新闻的有关知识。2.过程和方法目标:培养阅读新闻的能力。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感受人民解放军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和一往无前、压倒敌人的大无畏精神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新闻的有关知识;培养阅读新闻的能力。

难点:感受人民解放军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和一往无前、压倒敌人的大无畏精神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方法讲授法、探究法、自读法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了解新闻的有关知识;培养阅读新闻的能力。学习第一则新闻。导入

你喜欢读报吗?喜欢读报纸上的新闻吗?可以表现一个人敏锐的洞察力和关心时事动态的热忱。新闻是我们了解时代生活的一个窗口,是社会变化的一个晴雨表。新闻的知识什么是新闻

新闻指的是“新近发生的事情”。从广义来讲包括消息、通讯、报告文学。狭义的新闻也叫消息。【补充说明:凡是开头冠以“新华社

电”“本报讯”“本报记者报道”字样(电头)的文字,不论长短,都是新闻。有的报道很简短,不加“电头”,也是新闻。新闻在报纸上占据十

分重要的地位,一天的报纸可以没有其他文体,但如果没有新闻,就不成

其为报纸了。】

2.新闻的特征

让事实说话,内容真实准确,不能虚构或夸张。报道迅速及时。简明

扼要。

3.新闻的六要素

通常人们把五个W叫做新闻的五要素,

When——何时,Where——何地,Who——何人,What——何事,经过Why——何故。新闻的六要素

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新闻如果缺少了这

些要素,那怕是只缺少一两个要素,就不可避免地使所报道的事实残缺不全,说不清楚,不能给人以确切的概念,不能提供充分的事实根据,至少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闻两则《中原我军解放南阳》《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ppt优质课件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闻两则《中原我军解放南阳》《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ppt优质课件

ppt精品课件
毛泽东
相关链接和背景
ppt精品课件
中国人民解放军在解放战争的第一年就歼灭了国名党军112万人, 从1947年6月底起,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以主力一部挺进 中原,将战争引向国民党统治区,在外线大量歼灭国名党军,以部分主 力和地方武装坚持内线作战,收复失地。10月10日,解放军总部发表宣 言,号召全国人民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战争第二年,解放军歼灭 国民党军152万人,攻克大批国民党军重点设防的城市,为与国民党军 进行战略决战创造了条件。1948年到1949年1月,解放军连续进行了辽 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这则新闻的发电日期是1948年11月5日,当 时辽沈战役已经结束,淮海战役的枪声于次日就要打响。
• 标题——迅速了解新闻的主要内容 • 导语——比较详细地了解新闻的内容(新闻开头 的第一段或第一句) • 主体——更为细致地了解新闻的内容(用充足的 事实表现主题,是对导语内容的进一步扩展) • 背景——新闻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 结语——新闻结尾 (背景和结语常常暗含在主体中)
请你用简洁的语言说说这则新闻的内容。
ppt精品课件
★狭义:指消息。广义:包括消息、通讯、报告文学。
★新闻多采用记叙的表达方式,兼有议论。
★新闻六要素(记叙六要素):
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
真实性 内容真实准确,不能虚构夸张。

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教案全册

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教案全册

教案设计

教学内容:《新闻两则》第一课时课型:新授课

原备人:重备人:审核人:

一、学习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

(1)对汉字的要求“学生认识常用汉字3500个”,“读准字音”,随文学习基本词汇。

(2)阅读新闻,能把握文章的基本观点,获取主要信息。

2、教材分析

《新闻两则》文章虽短,但信息量大。《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以精炼的语言报道了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分三路迅速冲破敌阵、横渡长江的胜利消息,在简洁明快的叙述语言中夹以轻松幽默的议论,展示了我军必胜的信念和摧枯拉朽的雄伟气势。

3、中招考点

汉字的音、形、义是中招必考题型,多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分值6分,要求学生将易读错、写错的字词反复练习,熟练掌握,确保不失分。拟写新闻标题属“语段信息类”题,是中招必考点,分值2到4分。

4、学情分析

二、学习目标

1、借助工具书,能读会写重点字词。

2、借助资料书,能说出新闻的有关知识并结合课文运用。

3、通过学习本则新闻,能总结出拟写新闻标题的方法。

三、评价任务

1、针对目标1,设计两个检测题,主要检测学生对字词的掌握情况。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课新闻两则 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课新闻两则 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第1课、《新闻两则》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新闻特点,把握记叙的六要素;

2、综合运用默读的方法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把握课文的人物、事件,认识中国革命胜利来之不易,并从中获得有益启示。[教学重点] 抓住新闻的文体特点,抓住战争的主题,体会本文准确精练的语言。

[课前准备] 1、预习生字词;查阅有关解放战争中三大战役的资料。

2、学生每人准备一份当天的报纸。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景,走进新闻。

在社会生活中发生了一件重大的事情,或者出现了一个有意义的新事物,如果我们要尽快地把它告诉尽可能多的人,可以采用怎样的办法呢?(发布新闻)下面让我们一起学习由亲自撰写的《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这篇新闻。

走进新闻——新闻有哪些特点和要素?

新闻的特点:真实性、及时性、简明性。

新闻的要素:即记叙的六要素(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原因、经过、结果。)

新闻的基本结构:

标题:是整篇新闻的眼睛,具有简明、概括的特点。它可以是只有一个主标题,也可以是多行标题。多行标题包括:主标题、引题、副标题。

导语: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新闻的基本事实或主题,给读者以总体印象。

主体:是主要部分,对导语中已披露的新闻要素作进一步的阐释和拓展。

背景:新闻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结语:背景和结语有时暗含在主体中。

括号内的部分是“电头”,交代了通讯社的名称,发电地点和时间。此“电头”表明材料真实,报道及时。时间精确到“时”,暗示战役在迅速发展之中。

二、新闻朗读,整体感知。

1、学生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要求读准字音,读出文章的感情和气势。)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含复习教案)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含复习教案)

1.消息二则

教学目标:

1.把握课文中的人物、事件,认识中国革命胜利来之不易,并从中获得有益启示。

2.了解新闻特点,复习记叙文六要素知识。

3.综合运用默读的方法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重点:

从文体上抓住新闻的特点,从题材上抓住战争的主题,从遣词造句上体会准确精练的语言。

课前准备:

1.预习生字词,查阅有关解放战争中三大战役的资料。

2.学生每人准备一份当天的报纸。

教学内容: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报道了解放战争中渡江战役的胜利战况。这是人类战争史上空前的奇观,千里江面上万船齐发,人民解放军冒着炮火奋勇挺进,冲破敌阵,横渡长江。毛泽东亲自撰写了这则新闻,给全军战士和全国人民以极大的鼓舞,今天读来依然令人回肠荡气。

《中原我军解放南阳》由南阳的解放说到一年多来中原地区军事形势的重大变化,反映蒋军必败、我军必胜的大好形势,鼓舞了解放区军民乘胜前进的斗志。

(学习这两则新闻不仅要抓住战争的主题,也要抓住新闻的特点)

教学设计:

一、导入(导入课文的方式可根据需要设定)

(教师配乐朗诵毛主席所作的《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一诗,声情并茂地导入课文)这首诗是为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而作,表现了人民解放军的英雄气概。历史告诉我们,中国革命的胜利是经过长期革命战争战胜强大敌人取得的,今天,我们学习的是毛泽东为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亲自撰写的一篇新闻,题目是“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或让学生拿出当天的报纸浏览新闻版,简要介绍几则新闻,由新闻的标题导入) 整体感知

二、教师板书课题,出示学习目标。

三、教师检查预习字词情况,布置思考题: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全册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全册教案

1.消息二则

教学目标:

1.把握课文中的人物、事件,认识中国革命胜利来之不易,并从中获得有益启示。

2.了解新闻特点,复习记叙文六要素知识。

3.综合运用默读的方法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重点:

从文体上抓住新闻的特点,从题材上抓住战争的主题,从遣词造句上体会准确精练的语言。

课前准备:

1.预习生字词,查阅有关解放战争中三大战役的资料。

2.学生每人准备一份当天的报纸。

教学内容: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报道了解放战争中渡江战役的胜利战况。这是人类战争史上空前的奇观,千里江面上万船齐发,人民解放军冒着炮火奋勇挺进,冲破敌阵,横渡长江。毛泽东亲自撰写了这则新闻,给全军战士和全国人民以极大的鼓舞,今天读来依然令人回肠荡气。

《中原我军解放南阳》由南阳的解放说到一年多来中原地区军事形势的重大变化,反映蒋军必败、我军必胜的大好形势,鼓舞了解放区军民乘

胜前进的斗志。

(学习这两则新闻不仅要抓住战争的主题,也要抓住新闻的特点)

教学设计:

一、导入(导入课文的方式可根据需要设定)

(教师配乐朗诵毛主席所作的《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一诗,声情并茂地导入课文)这首诗是为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而作,表现了人民解放军的英雄气概。历史告诉我们,中国革命的胜利是经过长期革命战争战胜强大敌人取得的,今天,我们学习的是毛泽东为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亲自撰写的一篇新闻,题目是“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或让学生拿出当天的报纸浏览新闻版,简要介绍几则新闻,由新闻的标题导入)

整体感知

二、教师板书课题,出示学习目标。

三、教师检查预习字词情况,布置思考题:

八年级语文新闻两则2教案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新闻两则2教案新人教版

第1课《新闻两则》助学练测集优方案

☆课文导读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报道了解放战争中渡江战役的胜利战况。这是人类战争史上空前的奇观,千里江面上万船齐发,人民解放军冒着炮火奋勇挺进,冲破敌阵,横渡长江。毛泽东亲自撰写了这则新闻,给全军战士和全国人民以极大的鼓舞,今天读来依然令人回肠荡气。

《中原我军解放南阳》由南阳的解放说到一年多来中原地区军事形势的重大变化,反映蒋军必败、我军必胜的大好形势,鼓舞了解放区军民乘胜前进的斗志。

☆基础过关

一、读音辨析

芜.湖(wú)阌.乡(wén)

荻.港(dí)鄂.豫区(è)

溃.退(kuì)锐不可当.(dānɡ)

歼.灭(jiān)要塞.(sài)

二十八宿.(xiù)绥靖

..(suíjìnɡ)

阻遏.(è)杜聿.明(yù)

二、词语释义

不含:不包括。

溃退:败退。溃:溃败。

锐不可当:锋利无比,不可抵挡。

绥靖:安抚,平定。

阻遏:阻止。

要塞:在军事上有重要意义的,有巩固的防御设备的据点。

业已:已经。

突破:集中兵力向一点进攻或反攻,打开缺口。

炽烈:旺盛猛烈。

屏息凝神:抑止着呼吸,聚精会神地看。

迸发:由内而外地突然发出。

排山倒海:推开高山,翻倒大海。比喻力量非常强盛,声势非常浩大。

高屋建瓴:在屋顶上把瓶子里的水往下倒。形容居高临下,无法阻挡的有利形势。建,倾倒;瓴,盛水的瓶子。

气势磅礴:形容气势雄伟壮大。磅礴,盛大的样子。

瑰宝:特别珍贵的东西。

回肠荡气:形容乐曲文章等非常动人。

三、语句解读

1.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百万大军”“横渡”这两字词,显现出战役的壮阔。

2.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

《新闻两则》(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中原我军解放南阳)ppt课件4

《新闻两则》(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中原我军解放南阳)ppt课件4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中原我军解放南阳》
2024/3/31
1949年初,淮海、辽沈、平津三大战争结束, 我人民解放军在全国取得胜利已成定局。但国民党 反动政府依旧负隅顽抗,在对长江防线经过三个半 月的苦心经营之后,于4月20日悍然拒绝签订国内和 平协定。4月21日,毛主席和朱德总司令马上公布了 《向全国进军的命令》,我人民解放军于该日黎明 发起了渡江战争。22日2时,新华社播发了毛泽东同 志撰写的消息《我三十万大军胜利渡过长江》,报 道了中路军万船齐发,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 区的战况。22日夜,毛泽东同志又撰写了这一则全 面报道前线最新战况的新闻稿。
“冲破敌阵〞——攻势之利
〔战况〕
“横渡长江〞——地点和事件结果
2024/3/31
2、主体部分写了什么?分几个层次,是怎 样衔接在一起的?
*具体表达人民解放军三路大军渡江战 斗的情形,并分析了我军克敌制胜的原因。
时间
队伍
地点
渡过兵力
20日夜——21日夜 中路军 安庆——芜湖 30万
21日下午5时起— —22日22时
全部渡过,占领长江南岸。西路军三十五万 渡
过三分之二,已占领广大南岸阵地。东路军 三
十五万已渡过大部,经过整天激战,歼灭及 击
2024/3/31
新闻结构的五个部分
必 – 标题

人教初中语文八上《1新闻两则中原我军解放南阳》[甫德法]【市一等奖】优质课

人教初中语文八上《1新闻两则中原我军解放南阳》[甫德法]【市一等奖】优质课

迁移拓展

运用所学有关新闻知识,写一则新闻,报道发生在你
自己身边的新鲜事,150字左右。(注意:要符合新闻的结构
和要素)
示例:东方红学校九月一日上午八点全体师生精神抖擞的 整齐汇聚于学校操场。随着红旗的升起,开学典礼拉开了帷 幕。
首先,赫校长代表学校党政为新学期典礼致辞,他在讲 话中高度赞扬了东方红中学全体师生上学期中表现出甘于奉 献、勇于拼搏的精神,并指出在新的一年要夯实基础、求实 发展。希望全体老师继续发扬敬业、奉献精神,积极参与、 认真投入,为学生、为自己、为学校的稳定发展贡献自己的 力量。之后,优生上台领奖,整个过程热烈、庄重、掌声不 断。
合作探究
(2)叙议结合,结构严谨。 这篇新闻,以“中原我军解放南阳”为中心事件,
因而文章内容紧扣“南阳”。我军力量的强大、根 据地的建立以及蒋军内部人事的变动,都以“南阳” 为轴心,记人叙事集中而明确,行文首尾呼应。同 时,南阳的解放是以王凌云收束,这就使文章的结 构非常严谨。 (3)及时、准确、真实
有关知识,希望同学们把所学习的知识运用到今
后的生活中去,用心体验、感受、思考周围的世
界,从而开阔视野,提高认识水平。
根据课文填空。 (1)新闻又称 消息 ,它以 事实 说话,及时报道国内外新近发生的
有社会意义 的事件。新闻的结构一般包括五部分:标题、导语、 主体 、背景 、结语。新闻的特点:及时、准确 、真实。新闻在写法上 以 记叙为主,有时兼有 描写、抒情 、议论。写新闻要抓住记叙的六要素, 即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初二上册语文第一课

初二上册语文第一课

初二上册语文第一课

初二上册语文第一课是《新闻两则》,分别介绍了《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和《中原我军解放南阳》。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是1949年4月下旬中国人民解放军发起渡江战役即将胜利时,毛泽东撰写的一篇新闻稿,原题为《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新闻由五条消息组成,第一条消息介绍了渡江战役的情况,第二、三条消息介绍了中路军、西路军渡江作战的情况,第四条消息介绍了东路军渡江作战的情况,第五条消息是对渡江作战所取得的胜利的总评。

《中原我军解放南阳》是一篇述评消息,它和《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一样,都属于新闻体裁。这篇消息报道了中原我军解放南阳的喜讯,向全党和全国人民及时报道了这一胜利的消息。同时,该消息还对蒋军放弃南阳的原因做了简要分析,并指出蒋军全线溃败的重大历史事实。

这两则新闻报道了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南阳的消息,展示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英勇善战和强大力量,同时也揭示了蒋军全线溃败的必然性。

中原我军解放南阳原文_《中原我军解放南阳》教案设计【优秀8篇】

中原我军解放南阳原文_《中原我军解放南阳》教案设计【优秀8篇】

中原我军解放南阳原文_《中原我军解放南阳》教案设

计【优秀8篇】

中原我军解放南阳篇一

【素质教育目标】

1、知识储备点:

⑴掌握新闻常识。

⑵了解解放战争概况。

2、能力培养点:

⑴能写作简单的新闻。

⑵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语言美。

3、情感体验点:

感受解放战争中我军的英勇气势。

【教学设想】

1、重点:掌握新闻知识。

2、难点: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语言美。

3、教学思路:既从文体上抓住新闻的特点,又从题材上抓住战争的主题。

【教具学具准备】

挂图、投影仪、dvd 机;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三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本课目标〗

1、学习《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2、掌握新闻常识,感受解放战争中我军的英勇气势,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语言美。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以介绍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时的背境导入。

二、课前热身

1、给下列词语中加粗的字注音:

溃退()要塞()阻遏()锐不可当()2、解释下列词语:

业已锐不可当

三、合作探究

1、整体感知:

介绍本课内容梗概。

2、四边互动:

互动1:阅读新闻要把握哪些要素?

明确阅读新闻要的“三五六”(即三个特点,结构的五个部分,记叙的六个要素)。

互动2:朗读课文,理清记叙的六要素,全班交流。

互动3:再读课文,划分结构层次并概括主要内容。

互动4:导语前面的电头起什么作用?

互动5:导语从哪几个方面总领了全文?

互动6:主体部分是按什么顺序来安排材料的?为什么要按这样的顺序来叙述?西路军与东路军是同时发起进攻作战的,为什么先说东路军,再说路军?

互动7:文中写西路军所遇到的敌情时说“和中所遇敌情一样”,请你用课文中的话说说中路军所遇的敌情。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案

1、《新闻两则》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中原我军解放南阳》

教学目标

1、把握课文中的人物、事件,认识中国革命胜利来之不易,并从中获得有益启示。

2、了解新闻特点,复习记叙文六要素知识。

3、综合运用默读的方法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重点

1、从文体上抓住新闻的特点,从题材上抓住战争的主题。

2、把握课文内容,了解新闻消息的一般特点。

前置作业:

1、预习生字词,查阅有关解放战争中三大战役的资料。

2、学生每人准备一份当天报纸。

3、阅读课后练习一的内容。

教学流程设计

第一课时

活动一:导入激趣:照片直入——了解背景

1、小组内交流:作者的介绍和解放战争中三大战役。

2、每人介绍一个战役(有关作者和解放战争中三大战役的历史)。要求以小组为单位,在班展示,要用最简练的语言表述,前面同学说过的不重复。

活动二:朗读课文、观赏视频

1、全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小组内把生字词的读音,在组内读一遍,然后不会注音的同学请教会的同学。

3、请同学上黑板写出正确的读音。

4、全班齐读生字词,

5、观赏视频,感受解放战争中我军的英勇气势。

活动三:了解新闻的“三特征、五结构、六要素”

1、小组内交流,把自己找到的资料写好,准备在班上展示。(不知道的同学要请教会的同学)

2、找出文中的“导语”、“主体”的句子,以及文章的六要素。(自己独立完成)

3、在小组交流自己找到的句子以及六要素,在组内归纳,总结出一份完整的答案,准备在班上展示。

活动四:巩固新闻的“三特征、五结构、六要素”

1、拿出自己带来的那份报纸(要求每个同学带的报纸的同一日期的),阅读一则新闻,用笔画出新闻的导语和主体部分和六要素。(独立完成)

新闻两则《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中原我军解放南阳》表格式教案(10页)

新闻两则《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中原我军解放南阳》表格式教案(10页)
C、主体,就是新闻的主要部分,它要对导语所概括的事实作比较具体的表达,用足够的、典型的材料来表现主题,是对导语内容的进一步扩展和诠释。
D、背景,就是指新闻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E、结语,一般指消息的最后一句或最后一段话,是消息的结尾,它依内容的需要,可有可无。
另外,用电讯发出的新闻通常还有个“电头〞。用来交代通讯社的名称,发电地点和时间。
示例:三峡大坝全线完工(建成);三峡建成世界第一坝;世界规模最大的混凝土大坝建成 导解:概括出主要事件、字数符合要求即可。
二、阅读与鉴赏,阅读下面文字,完成6~9题
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 (1)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2)西起九江(不合),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3)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渡过三十万人(4)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起,我西路军开始渡江,地点在九江、安庆段(5)至发电时止,该路三十五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三分之二,余部二十三日可渡完(6)这一路现已占领贵池、殷家汇、东流、至德、彭泽之线的广大南岸阵地,正向南扩展中(7)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8)此种状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9)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闻声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10)战犯汤恩伯二十一日到芜湖督战,不起丝毫作用。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我东路35万大军与西路同日同时发起渡江作战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至发电时止,我东路各军已大部渡过南岸,余部23日可以渡完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然在21日下午至22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控制江阴要塞,封锁长江我军前锋,业已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第1课《消息两则》(教学课件)-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 八年级上册

第1课《消息两则》(教学课件)-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 八年级上册

战犯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 的,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不料正 是汤恩伯到芜湖督战的那一天,东面防线 又被我军突破了。
以上句子蕴含的感情色彩是:
A、嘲讽。 C、斥责。
B、批评。 D、抨击。
填空题
…… 然在21日下午至22日下午的整天激 战中,我已( 歼灭 )及( 击溃 ) 一切抵抗之敌,( 占领 )扬中、镇江 诸县的广大地区,并( 控制 )江阴要 塞。( 封锁 )长江。我军前锋,业 已(切断 )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词语赏析
数量 之多
气势 之大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这“百万” 是实数,还是虚数?
西路军 35万
中路军 30万
东路军 35万
100万
人数的确切,更体 现了报道的真实、 准确、严密
人民解放军百万 大军,从一千余华里 的战线上,冲破敌阵, 横渡长江。西起九江 (不含),东至江阴, 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 江区域
开头括号里的内容可否删去?有何作用?
交代通讯社(或报社)名称、发 电地点和时间,有时还写出记者 的姓名,电头表示消息来源可靠、 材料真实、报道及时。
“电头”
• 请找出本文的导语和主体,说说导语
从哪几个方面概括了全文?


讨 论
• 主体可分为哪几个层次? • 请找出本文的议论句,并说说它的表 达效果。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新闻两则》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新闻两则》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新闻两则》教案

 ●教学目标把握课文中的人物、事件,认识中国革命胜利来之不易,并从中获得有益启示。了解新闻特点,复习记叙文六要素知识。综合运用默读的方法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重点从文体上抓住新闻的特点,从题材上抓住战争的主题,从遣词造句上体会准确精练的语言。●课前准备预习生字词,查阅有关解放战争中三大战役的资料。学生每人准备一份当天的报纸。教学内容《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报道了解放战争中渡江战役的胜利战况。这是人类战争史上空前的奇观,千里江面上万船齐发,人民解放军冒着炮火奋勇挺进,冲破敌阵,横渡长江。毛泽东亲自撰写了这则新闻,给全军战士和全国人民以极大的鼓舞,今天读来依然令人回肠荡气。《中原我军解放南阳》由南阳的解放说到一年多来中原地区军事形势的重大变化,反映蒋军必败、我军必胜的大好形势,鼓舞了解放区军民乘胜前进的斗志。(学习这两则新闻不仅要抓住战争的主题,也要抓住新闻的特点)教学设计导入(导入课文的方式可根据需要设定)(教师配乐朗诵毛主席所作的《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一诗,声情并茂地导入课文)这首诗是为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而作,表现了人民解放军的英雄气概。历史告诉我们,中国革命的胜利是经过长期革命战争战胜强大敌人取得的,今天,我们学习的是毛泽东为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亲自撰写的一篇新闻,题目是“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或让学生拿出当天的报纸浏览新闻版,简要介绍几则新闻,由新闻的标题导入)整体感知教师板书课题,出示学习目标。教师检查预习字词情况,布置思考题:快速默读课文,用简明的语言说说新闻报道了什幺内容。再读课文,理清记叙的六要素: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

部编人教初中语文八上《1新闻两则中原我军解放南阳》[甫德法]【市一等奖】优质课

部编人教初中语文八上《1新闻两则中原我军解放南阳》[甫德法]【市一等奖】优质课

优质课教案

教学目标

1.掌握新闻体裁的有关知识。

2.了解解放战争的概况。

3.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语言美。

2学情分析

学生对于新闻这一文体的学习已经有了上节课的学习,已经有所了解。但是有必要通过这节课进一步掌握新闻特点,对于这段历史学生也应该有必要通过这种方式来学习。

3重点难点

1.掌握新闻体裁的有关知识。

2.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语言美。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4.1.1新设计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我们上一节课从整体上了解了课文内容,并处理了字词,这节

课我们共同继续分析课文。

二、合作探究

1.文本探究

(1)请写出《中原我军解放南阳》一文中时间、地点、原因、经过和结

果。

【交流点拨】人物:中原我军。

时间:1948年11月4日下午。

地点:南阳。

事件发生的原因:蒋军因全局败坏,被迫将整个南部战线近百个师的兵

力集中于以徐州为中心和以汉口为中心的两个地区。在我强大的野战

军和地方军配合打击下,困守南阳的蒋军被迫弃城南逃。

经过与结果:自去年七月,南阳人民解放军开始向敌后进军,大量歼敌,扩大并巩固了根据地,壮大了人民武装,彻底孤立了敌人,南阳守敌王

凌云弃城南逃,我军当即占领南阳,从此河南全境除若干个据点外,全

部为我军解放。

(2)作者对西路军的渡江情况作了哪两方面的议论?详略是怎样安排的?顺序能否颠倒?为什么?

【交流点拨】议论了敌人毫无斗志的原因,指出一方面是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另一方面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签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对我军善战略议,对敌军的情况详议。因为把极少数战犯同广大官兵相区别,以争取多数,孤立少数,瓦解敌军;国民党反动派拒签和平协定,正是我军发起渡江战役的直接原因;不能颠倒。因为对于胜利的取得,我军英勇善战是必须给予充分肯定,而且从行文气势和语言衔接看也是最佳写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目标

1.掌握新闻体裁的有关知识。

2.了解解放战争的概况。

3.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语言美。

2学情分析

学生对于新闻这一文体的学习已经有了上节课的学习,已经有所了解。但是有必要通过这节课进一步掌握新闻特点,对于这段历史学生也应该有必要通过这种方式来学习。

3重点难点

1.掌握新闻体裁的有关知识。

2.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语言美。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4.1.1新设计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我们上一节课从整体上了解了课文内容,并处理了字词,这节课我们共同继续分析课文。

二、合作探究

1.文本探究

(1)请写出《中原我军解放南阳》一文中时间、地点、原因、经过和

结果。

【交流点拨】人物:中原我军。

时间:1948年11月4日下午。

地点:南阳。

事件发生的原因:蒋军因全局败坏,被迫将整个南部战线近百个师的兵力集中于以徐州为中心和以汉口为中心的两个地区。在我强大的野战军和地方军配合打击下,困守南阳的蒋军被迫弃城南逃。

经过与结果:自去年七月,南阳人民解放军开始向敌后进军,大量歼敌,扩大并巩固了根据地,壮大了人民武装,彻底孤立了敌人,南阳守敌王凌云弃城南逃,我军当即占领南阳,从此河南全境除若干个

据点外,全部为我军解放。

(2)作者对西路军的渡江情况作了哪两方面的议论?详略是怎样安排

的?顺序能否颠倒?为什么?

【交流点拨】议论了敌人毫无斗志的原因,指出一方面是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另一方面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签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对我军善战略议,对敌军的情况详议。因为把极少数战犯同广大官兵相区别,以争取多数,孤立少数,瓦解敌军;国民党反动派

拒签和平协定,正是我军发起渡江战役的直接原因;不能颠倒。因为对于胜利的取得,我军英勇善战是必须给予充分肯定,而且从

行文气势和语言衔接看也是最佳写法。

2.品味语言

新闻的主要特点是“用事实讲话”,这就要求语言准确,课文哪些句子或哪些词语你认为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引导学生体会语言的准确性。

方式:提问,由学生来寻找,来讨论。

(1)“百万大军”的数字准确吗?

(2)“不含”一词的用法有何作用?

【交流点拨】(1)“百万大军”是一个约数,体现我军气势之大,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

(2)“不含”是不包括的意思,不包括九江,也体现语言的准确性。

(3)我军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

地区,并控制江阴要塞,封锁长江。(句中带点词有什么作用?) 【交流点拨】带点的动词铿锵有力,表现了我军英勇善战,锐不可挡,节节胜利,所向无敌的气势。

(4)我们在所有江淮河汉区域,不仅是树木,而且是森林。不仅生了根,

而且枝叶茂盛了。(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作用?) 【交流点拨】运用比喻,生动形象说明了共产党已在江淮河区域建立了稳固的根据地。

3.写作借鉴

(1)比较阅读思考这两则新闻具体写法有什么不同?

【交流点拨】《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巧用对比,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英勇善战与敌军的节节败退形成对比;《中原我军解放南阳》妙用暗示,关于历史上南阳所发生的重要战事的介绍,点明南阳位置之重要,暗示出南阳解放的重大意义及蒋介石的暗淡前途。

(2)叙议结合,结构严谨。

这篇新闻,以“中原我军解放南阳”为中心事件,因而文章内容紧扣“南阳”。我军力量的强大、根据地的建立以及蒋军内部人事的变动,都以“南阳”为轴心,记人叙事集中而明确,行文首尾呼应。同时,南阳的解放是以王凌云收束,这就使文章的结构非常严谨。

(3)及时、准确、真实

三、迁移拓展

运用所学有关新闻知识,写一则新闻,报道发生在你自己身边的新鲜事,150字左右。(注意:要符合新闻的结构和要素)

示例:东方红学校九月一日上午八点全体师生精神抖擞的整齐汇聚于学校操场。随着红旗的升起,开学典礼拉开了帷幕。

首先,赫校长代表学校党政为新学期典礼致辞,他在讲话中高度赞扬了东方红中学全体师生上学期中表现出甘于奉献、勇于拼搏的精神,并指出在新的一年要夯实基础、求实发展。希望全体老师继续发扬敬业、奉献精神,积极参与、认真投入,为学生、为自己、为学校的稳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之后,优生上台领奖,整个过程热烈、庄重、掌声不断。

四、课堂小结

通过比较分析,我们了解到《新闻两则》所报道的渡江战役和南阳解放,都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战略进攻阶段具有关键意义的胜利。

学习这两则新闻,使我们了解了历史,看到正义战争的威力,认识到中国革命的胜利来之不易。两则新闻气势磅礴,语言准确简明,感情色彩鲜明。给我们留下很深的印象。同时我们复习了新闻的有关知识,希望同学们把所学习的知识运用到今后的生活中去,

用心体验、感受、思考周围的世界,从而开阔视野,提高认识水平。

五、反馈训练

完成课后练习和基础训练相关题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