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地理学考试总结部分内容
地理学考知识点总结(一)2024
地理学考知识点总结(一)引言概述:地理学是一门研究地球的自然与人文现象的学科,它涉及广泛的内容,包括地理位置、气候、地形、土地利用、人口分布、城市化等。
本文总结了地理学的一些关键知识点,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概念。
正文:一、地理位置1. 地球的纬度和经度系统2.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3. 时区和国际日期变更线4. 五大洲和大洋的位置及特征5. 地球上的地带气候和生物带二、气候与天气1. 气候要素及其影响因素2. 主要气候类型的特征和分布3. 暖带气候与寒带气候的区别4. 季风气候的形成机制和影响5. 天气变化的原因和表现三、地形与地貌1. 高山与低山的特征和形成原因2. 高原和平原的区别及其利用3. 河流的起源、类型和重要性4. 湖泊和海洋的形成和特征5. 地下水和地下河流的分布和利用四、土地利用与资源1. 农业、工业和城市化对土地利用的影响2. 土地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平衡3. 能源资源的分布和利用4. 水资源和森林资源的重要性5. 矿产资源的种类和开采技术五、人口与城市化1. 人口增长的原因和影响2. 人口迁移和人口密度的分布规律3. 城市化的推动因素和现象4. 城市规模与城市功能的关系5. 城市规划和可持续城市发展总结:通过本文的总结,我们了解了地理学中的一些重要知识点。
地理位置、气候与天气、地形与地貌、土地利用与资源以及人口与城市化,这五个大点分别涵盖了地理学的不同方面。
掌握这些知识点有助于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和理解我们所居住的地球,更好地利用和保护地球资源,促进可持续发展。
地理学考重要知识点归纳整理
地理学考重要知识点归纳整理1500字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面和地球上的自然和人文现象及其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
在地理学中,有许多重要的知识点需要掌握。
以下是地理学考试中重要的知识点的归纳整理:1. 地球的形状与结构:地球是一个近乎球形的椭圆体,由地壳、地幔和地核三层结构组成。
地球的形状对地理学的研究具有重要影响。
2. 大地构造和板块运动:地球表面上的陆地和海洋分布不均匀,形成了板块。
这些板块由于地壳运动而相互碰撞、分离和漂移,导致了地壳的抬升、沉降和地震等地质现象。
3. 大气和气候:地球的大气层主要由氮气、氧气和水蒸气组成。
气候是指地球上长期形成的天气状况,包括温度、湿度、降水和风向等因素。
气候对地球上的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有重要的影响。
4. 土壤和植被:土壤是地球表面上陆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植物生长和水分保持起着重要作用。
植被是地球上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大气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平衡起着重要作用。
5. 水资源和水循环:水是地球上最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对人类生活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水循环是指地球上水分在大气、地表和地下之间的流动和循环。
6. 山脉和河流:地球表面上的山脉是地壳运动的结果,是地球地质变化的记录。
河流是地球表面上水流的主要形式,对水资源和生态环境具有重要影响。
7. 湖泊和海洋:湖泊是地表积水的区域,对水资源和生态环境具有重要作用。
海洋是地球表面上最大的水域,对全球气候和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影响。
8. 城市化和城市规划:城市化是指人口从农村向城市迁移的过程,城市规划是指对城市空间和资源进行合理利用和规划的过程。
城市化和城市规划对于城市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9. 人口与人口迁移:人口是地球上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人口迁移是指人口从一个地区向另一个地区的流动。
人口与人口迁移对经济、社会和环境等方面都有重要影响。
10. 自然灾害和环境保护:自然灾害包括地震、洪水、台风、干旱等,对人类社会和经济产生重大影响。
地理学考知识点总结
地理学考知识点总结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层的形态、构造、气候、水文、地貌、植被、土地利用、人类活动等现象和规律的一门学科。
以下是地理学的几个重要知识点的总结:1.地球的形态和结构:地球是一个被大气包围、有山脉和平原、水体和陆地的行星。
地球由固体地壳、流动性的上地幔、固体下地幔、外核和内核组成。
2.地球的大气层结构:大气层是地球外围环绕的气体层,包括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和外层。
大气层主要由氧气、氮气、水蒸气和其他稀有气体组成。
3.地球的水圈:水圈是地球上水的循环系统,包括大洋、海洋、湖泊、河流、冰川、蒸发、降水和地下水。
水圈的运动使得水能在地球上不断循环。
4.地球的气候:气候是长期的天气模式,它受到太阳辐射、地球自转、季节变化、地形等因素的影响。
气候类型包括热带气候、温带气候和寒带气候等。
5.地球的植被:植被是生物圈的一部分,包括森林、草原、沙漠和湿地等。
植被对地球的气候、水循环和土壤保持等有着重要的作用。
6.地球的地貌:地貌是地球表面的物理特征,包括山脉、平原、高原、河流和湖泊等。
地貌的形成受到地壳的构造运动、风化作用和水侵蚀等因素的影响。
7.地球的土地利用:土地利用指人类在特定地区利用土地资源的方式,包括农业、工业、城市发展和保护地区等。
土地利用对经济、社会和环境产生影响。
8.地球的人口分布:人口分布是指人类在地球上的分布情况。
人口分布受到地理条件、资源分布、气候条件和文化等因素的影响。
9.地球的经济地理:经济地理研究地球上的经济活动和资源分布。
经济地理关注区域发展、工商业和农业等方面的问题,对于理解经济全球化有重要意义。
10.地球的环境问题:环境问题指的是地球上面临的生态和环境的挑战和问题,包括气候变化、环境污染、资源枯竭和生物多样性丧失等。
地理学是一门涉及广泛的学科,以上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重要知识点。
深入了解地理学,需要进一步学习不同领域的专业知识,例如地球物理学、地形学、人文地理学、经济地理学等。
高考城市地理知识点总结
高考城市地理知识点总结如下:⑴分析我国武汉市的城市区位因素:地理位置:位于长江和汉江汇合处;中国大陆的中部自然因素:①亚热带季风气候,热量充足,降水丰富,雨热同期;②处于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形平坦;③长江、汉江汇合处,方便人流、物流的集散和中转。
社会经济因素:①附近铁矿、棉花资源;②长江和汉江汇合处,京广铁路穿过,交通便利;③科技发达;④劳动力丰富,素质高;⑤湖北省省会城市,华中地区最大的经济、文化中心;⑥现代工业、新兴高科技产业(光谷)。
(主要工业部门:钢铁、汽车、棉纺织、光谷等)。
⑵第一批城市诞生的地区:世界上一些大河冲积平原,如:长江黄河中下游平原;恒河和印度河、尼罗河中下游平原等。
原因分析:肥沃的土壤和便利的灌溉条件,农业发达;便利的水运。
⑶上海市的发展:A、优越的区位因素:①便捷的交通;②广阔的消费市场;③高素质的劳动力;④宽广的经济腹地;⑤充足的商品供应;⑥丰富的农副产品;⑦雄厚的技术力量。
B、城市化问题:产生原因:城市人口膨胀;用地规模扩大;表现:①道路狭窄,交通堵塞;②居住拥挤;③绿地面积小,环境质量差;④用地紧张。
C、浦东新区的规模和发展:作用:解决城市化问题;带动区域经济发展;有利条件:位置——接近上海繁华市区;面积——相当于建城的2倍;地形——平坦、开发空间大;水源——河网密集,水源充足;产业——农业为主,开发成本低城市规划:①分为城市化地区和非城市化地区两部分;②采取轴向发展与综合组团相结合的布局形态;③纵横交错的快速干道和河流;④各种类型的绿地组成绿化体系。
建设成就:浦东新区已建成上海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工业基地⑷城市道路网问题:形式:环行—放射式方格--环行—放射式作用:放射线:方便市中心交通,使市中心成为通达度最高的地区。
环线:缩短了城市各端点的距离,避免把大量人流、车流引入市中心,减少市中心的交通拥堵和交通污染。
⑸城市交通环境问题:A、两大问题:①交通线路拥堵;②交通环境污染B、措施解决交通线路拥堵:根本措施是合理规划城市道路解决交通环境污染:①实施减少汽车尾气污染的技术措施;②广种花草树木,绿化美化交通道路;③合理规划城市道路。
城市地理学期末复习资料[亲自整理].doc
城市地理学期末复习脊料题型:一、不定项选择题二、填空题三、名词解释四、简答题五、分析题内容:一、城市地理学的研究的三个方向①从点的角度研宄一区域中的城市②从面的角度研宄一城市巾的区域③从点而结合研宄一城市化二、城镇与乡村的本质区别①景观——城镇有比乡村要大的人口密度和建筑密度;②规模_一般聚居有较多的人口;③产业——以从事非农业活动的人口为主;④物质构成——城镇具有上下水、电灯、电话、广场、街道、影剧院、博物馆等市政设施和公共设施⑤职能——城镇一般是工业、商业、交通、文教的集中地,是一定地域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屮心;⑥生活方式、价值观念、人口素质差异等。
上述几点虽不十分严密,却无疑是最基本的差别。
三、城市的三种地域概念①城市的行政地域:按一定的标准或程序在行政上分别设置市、镇和乡、村等建制,并确定它们的行政管理边界。
确定城市的行政管辖范围即城市的行政地域主要是为了管理。
②城市的实体地域:也称景观地域城市化地区,城市的本质特征本来就是对城市的实体地域即城市建成区而言的,划分城市的实体地域主要是为了区分城乡③城市的功能地域:主要是大都市区与大都市带四、都市区的概念(Metropolitan Area)MA是一个大的人口核心以及与这个核心具有高度的社会经济一体化倾向的邻接社区的组合,一般以县作为基本单元。
它不是一级行政单元,而是城市功能上的一种统计单元。
表示MA的定量方法是都市统计区(MSA): 一个MSA由中心县+外围县。
五、大都市带的概念及地域组织特点大都市带(megalopolis)是山连成一体的许多都市区组成,它们在经济、社会、文化等各方面活动上存在着密切的交互作用的巨大的城市地域复合体。
地域组织特点(1)多核心。
区域内有若干个高人U密度的大城市核心,每个大城市核心及萁周围郊区县之间,以通勤流为主要指标的紧密社会经济联系,组成连串的大都市区。
(2)交通走廊。
这些大城市核心及大都市区沿高效率的交通廊而发展,开始是铁路,进而是高速公路,它构成大都市带空间结构的骨架,把各个大都市区联系起来,没有间隔。
城市地理学期末考试资料汇总
一、名词解释1、城市地理学1)对象和任务研究再不同环境下,城市形成,发展和组合,分布的科学。
揭示和预测世界各国,各地区城市现象的规律性。
2)发展城市地理学的完全独立和大规模发展,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
3)研究内容城市形成发展条件,区域的城市空间组织,城市内部空间组织,城市问题等。
2、城市概念:有一定人口规模,并以非农业人口的居民集居地.性质:密集性,经济性,社会性(密集性、高效性、多元性、动态性、系统性)3、空间分析学派1)背景50.60年代,西方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进入黄金时代,迫切的需要一套理论支持空间资源的管理政策。
2)内容地理学在方法上和哲学上发生的革命性改变:①由求异改为求同,求规律性;②由文字描述改为数据处理,运用数学方法分析问题;③明确要求研究结果有预测能力,帮助决策。
为此,借用数学,自然科学,经济学的理论方法建立空间模式。
3)评价把人类行为过分简单话,忽略其复杂多样的本质;④空间模式不能完全真正反应地理现象的本质。
4、城市化1)概念人口向城市地区集中和农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的过程。
2)涵义城市数目和城市人口逐渐增多,乡村居民点和乡村人口相应减少,城市形成和分布,由相对独立的状况改为相互联系的状况;人们生活方式逐步城市化。
3)衡量指标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比重。
中国城市化率为52.57%5,卫星城1)概念指在大城市管辖区范围内或与市中心相距不到100km的范围内,在生产,生活等方面与市区有着密切的联系,人口规模在数万人以上的城镇。
2)功能吸收母城的部分人口,接纳母城的扩散企业,分担母城的某些功能。
3)发展本世纪初,西方许多国家为控制大城市膨胀采取了发展卫星城这种分散对策,从本世纪初70年代中期,西方国家兴建了三代卫星城。
6、郊区化1)概念50年代以来在特大城市郊区出现的地域变化的新形式,特大城市的人口和各项职能活动纷纷向郊区迁移,使郊区变成一个多项市区功能的地域综合体。
2)引发郊区化的因素人口流动和住宅郊区化,商业部门的郊区化,工业的郊区化。
城市地理学考试重点
1 城市化的定义,城市化的特点,城市化进程的分类;城市化的定义定义:城市化是一个地区的人口在城镇和城市相对集中的过程。
城市化也意味着城镇用地扩展,城市文化、城市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在农村地域的扩散过程。
特点:1、农村人口向城市集中的过程,包括集中点的增多和每个集中的扩大。
2、生活方式的扩散过程,即乡村生活方式转为城市生活方式。
3、城市人口在全社会人口中的比例提高的过程。
当代城市化特点:1、城市化进程大大加速2、大都市化趋势明显3、大都市带成为国家的核心区域城市化进程的分类:☐初期阶段(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在30%以下)☐中期阶段(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在30~70%之间)☐后期阶段(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在70~90%之间■世界城市化的历史阶段(3个阶段)(1)1760-1850年城市化的初兴阶段(2)1851-1950年城市化的局部发展阶段(3)1951年-本世纪末城市化的普及阶段■当前世界城市化进程的特点(1)城市化增长势头猛烈而持续(2)城市化发展的主流已从发达国家转移到发展中国家(3)人口向大城市迅速集中,使大城市在现代社会中居于支配地位(4)城市带(城市连绵带)的相继崛起我国城市化进程■城市化史前阶段(古代)■城市化起步阶段(近代1840-1949)殖民地城市、军阀统治的中心城市、新兴工业城市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夕,城市人口0.57亿,城市化水平10.6%。
■城市化初级阶段(计划经济时期1949-1978)(1)正常上升时期(1949-1957)国民经济恢复与第一个五年计划;城市化水平升至15.4%。
(2)剧烈波动时期(1958-1965)1958-1960年大跃进时期,城市化水平升至19.7%。
1961-1963年调整时期,城市化水平回落至16.8%。
1964-1965年回升时期,城市化水平升至18.0%。
(3)徘徊停滞时期(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1978)城市化水平:17.9%(1966)-17.1%(1972)-17.9%(1978)。
城市地理学知识点总结
城市地理学1.城市的定义:城市是具有一定人口规模;城市是一种复杂的动态现象;城市是一种区域现象;城市可以看做是一个“面”。
2.城市地理学的定义:主要研究在不同地理环境下城市形成、发展、组合分布和空间结构变化规律。
3.城市地理学最重要的任务:揭示和预测世界各国、个地区城市现象发展变化的规律性。
4.城市地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1.城市形成发展条件研究2.区域的城市空间组织研究(1)城市化研究(2)区域城市体系的研究(3)城市分类研究3.城市内部空间组织研究如城市功能分区、城市功能区演化、城市土地利用、社会空间、行为空间和感知空间、市场空间、社会空间、感应空间4.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5.新方法、新技术应用和新领域的研究。
5.城市地理学与城市规划学的关系:城市地理学是一门地理科学,是研究城市地域状态和分布规律的一门地理科学。
城市规划学是为城市建设和城市管理提供设计蓝图的一门技术科学。
两者都以城市为研究对象,侧重点和研究方向不同。
城市地理学不仅研究单个城市的形成发展,还要研究一定区域范围内的城市体系产生、发展、演变的规律,理论性较强。
城市规划学则从事单个城市内部的空间组织和设计,注重为具体城市寻找合理实用的功能分区和景观布局的等,工程性较强。
6.西方城市地理学研究四个阶段:1920年以前地理学属于聚落地理学。
1920-1950 第一,把物质环境的约束条件看城成市命运的决定因素第二,对城市做形态上的研究,忽视成因的动态分析。
1950-1970 宏观城市空间;微观城市空间。
1970年以来城市地理学中出现了人文学派、行为学派和激进学派7.帕克、沃思和伯吉斯创立了城市结构的同心环模式被称为“人类生态学的芝加哥学派”8.中国城市地理学的研究趋势:1.对理论的研究将进一步加强 2.对经济全球化和全球城市的研究将加强3.对城市社会地理学的研究将加强4.对新领域和新方法的研究将加强5.城市规划等应用研究将进一步加强。
9.城镇不同于乡村的本质特征1.产业构成上2.人口规模上3.景观上4.物质构成上5.职能上10.城市具体到空间上无非有三种地域概念:行政地域概念、实体地域概念和功能地域概念11.都市区:是一个大的人口核心以及与这个核心具有高度的社会经济一体化倾向的邻接社区的组合,一般以县作为基本单位12.大都市带:由许多都市区首尾连成一体,它们在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又存在着密切的交互作用13.大都市带的特点:1.多核心2.交通走廊3.密集的交互作用4.规模特别庞大5.国家的核心区域14.都市连绵区:是以都市区为基本组成单元,以若干大城市为核心并与周边地区保持强烈交互作用的密切社会经济联系,沿一条或多条交通走廊分布的巨型城乡一体化地区15.都市连绵区五个必要条件:1.具有两个以上人口超过百万的特大城市作为发展极2.有对外口岸 3.发展极和口岸之间有便利的交通干线作为发展走廊 4.交通走廊及其两侧人口稠密,有较多的中小城市5.经济发达,城乡间有紧密的经济联系16.城市群:是指在特定的地域范围内具有相当数量的不同性质、类型和等级规模的城市,依据一定的自然环境条件,以一个或两个超大或特大城市作为地区经济的核心,借助于现代化的交通工具和综合运输网的通达性,以及高度发达的信息网络,发生于发展着城市个体之间的内在联系,共同构成一个相对完整的城市“集合体”17.自然地理条件:地质、气候、水文、土壤、植被18.区域经济地理条件:矿产资源、淡水资源、水热资源、动植物资源的丰饶度及其组合,基础设施的状况,区域劳动力的数量和质量,经济发展的历史传统,现状经济的发展水平和结构特征,未来的开发潜力19.我国城市暗器所在的区域地形分类:1.滨海城市2.三角洲平原城市3.山前洪积、冲积平原城市4.平原与低山丘陵相邻接的城市5.低山丘陵区的河谷城市6.平原中腹的城市7.高平原上的城市8.高原山间盆地和谷地的城市9.中山谷地城市10.高山谷地城市.20.城市的地理位置定义:是城市及其外部的自然、经济、政治等客观事物在空间上的结合21.城市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往往决定了城市职能性质的特殊性和规模的特殊性22.城市地理位置的类型 1.大、中、小位置依据不同空间尺度来考察城市地理位置2.中心、重心位置和邻接、门户位置城市及其腹地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来区分23.规模经济:是指某一生产企业,只有达到一定的生产规模后,才会可能生产收入大于生产成本,逐步达到经济合理的原则,但当生产规模超过某一最高限度后,生产成本又可能上升,以至超过生产收入,达到无利润可得,并要亏本的地步。
地理考试重要知识点总结
地理考试重要知识点总结地理是研究地球表面特征及自然与人文环境相互作用的学科,涵盖了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两个方面。
地理考试中的重要知识点主要包括地球的形状结构、地球的运动、地球的自然地理现象、人口与城市、经济地理、区域地理、环境保护等内容。
本文将针对这些知识点进行总结,希望对考生的备考有所帮助。
1. 地球的形状结构地球是一个近似于椭球体的球体,其直径约为12756公里。
地球的表面被大片的陆地和水域所覆盖,陆地和水域的分布呈现出不规则的分布形态。
地球的形状结构对地理学发展和人类生活产生了重要影响,因此对地球的形态结构有一定的了解是很有必要的。
2. 地球的运动地球的运动包括自转和公转两种。
自转是指地球绕自己的轴线旋转,公转是指地球绕太阳运动。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带来了昼夜交替和季节变化,对地理学的研究以及人类活动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 地球的自然地理现象地球的自然地理现象包括大气循环、水循环、地壳运动等。
大气循环是指地球大气层中的空气在地球表面上的运动和再循环,它影响了天气和气候的变化。
水循环是指地球表面水体蒸发、降水和河流循环的过程,它是维持地球表面水平稳定的重要因素。
地壳运动是指地球表面的地质运动,包括地震、火山喷发和地壳构造等现象,它对地球的地形、山脉和地势产生了重要影响。
4. 人口与城市人口与城市是地理学中的重要研究对象。
人口分布、人口结构、人口增长率等都是人口地理学研究的内容。
城市是人口聚集和生产生活活动集中的地区,城市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
城市的发展与规划、城市化对资源和环境的影响等都是地理学研究的重点内容。
5. 经济地理经济地理主要研究地理环境对经济活动的影响以及经济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它包括农业地理、工业地理、交通地理等内容。
农业地理研究土地资源的利用和农业发展,工业地理研究工业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交通地理研究交通运输对地理环境的影响,都是地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6. 区域地理区域地理是研究地理区域的空间分布特征和地理现象的本地特征。
地理会考总结(一)
地理会考总结(一)前言•地理会考是高中阶段学生必须参加的一门考试,评估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掌握程度。
•本文将总结地理会考的重要内容,以帮助考生更好地备考和应对考试。
正文1. 地理会考的重要内容•人口与城市–人口数量与分布–城市化过程与城市规模–人口迁移与人口结构•自然地理–地球与地球运动–土地利用与环境问题–气候与气象•经济地理–农业与农业问题–工业与工业化–贸易与地缘政治2. 地理会考备考方法•建立知识框架–学习地理知识时,需要建立一个完整的知识框架,将各个知识点联系起来,形成逻辑性。
–制作概念地图或思维导图,帮助整理和理解各种地理现象和概念。
•理论联系实际–地理学科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考察学生对地理现象的分析和解释能力。
–在备考过程中,要注重与实际生活和社会问题的联系,理解地理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
•多练习、多订正–通过大量的练习题和试卷,提高对知识点的熟练掌握程度。
–对做错的题目进行订正,找出错误原因,加深记忆,并避免类似错误的再次发生。
3. 地理会考应对策略•理解题目要求–在考试过程中,要仔细阅读题目要求,明确要求的答题方法和内容,避免偏离题目要求。
•注意结构和条理–在写答案时,要注意整体结构和逻辑条理,使得文章连贯、清晰。
–使用标题、段落和标点等方式,让阅卷老师能够清晰地找到答题的关键点和思路。
•稳定发挥和时间掌控–在考试过程中,要保持冷静稳定的心态,避免因紧张而导致失误。
–合理安排时间,掌握答题的节奏和速度,确保每个题目都能得到充分的解答。
结尾•地理会考作为一门重要的考试科目,需要学生对广泛的地理知识进行掌握和理解。
•通过建立知识框架,理论联系实际和多练习,可以提高备考水平。
•在考试过程中,要注意题目要求,保证答案的结构和条理,并合理掌握时间,发挥稳定。
•希望本文的总结能够帮助考生更好地备考和应对地理会考。
前言•地理会考是高中阶段学生必须参加的一门考试,评估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掌握程度。
•本文将总结地理会考的重要内容,以帮助考生更好地备考和应对考试。
地理考试分析总结
地理考试分析总结(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工作总结、学习总结、教学总结、活动总结、实习总结、军训总结、工作计划、述职报告、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 summary, learning summary, teaching summary, activity summary, internship summary, military training summary, work plan, debriefing report, experience, other model essays, etc.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地理考试分析总结有关地理考试分析总结5篇有时候我们为了能够使头脑更加清醒,目标更加明确,会在此时对我们过去的工作进行一个全面的总结来查缺补漏。
地理总结考试
地理总结考试一、概述地理是一门研究地球和地球上各种自然现象、人文现象的学科。
地理总结考试是对学生在地理学习中所学知识和能力的综合检验,旨在考察学生对地理学科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二、考试内容地理总结考试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地理基础知识地理基础知识是地理学习的基石,包括地球的构造与运动、地球的形状与尺度、地球上的自然环境、地球上的人文环境等。
2. 自然地理自然地理主要研究地球的自然环境,包括地球的气候与气象、地球的岩石与地质、地球的水文与水资源、地球的生态与生物等。
3. 人文地理人文地理主要研究地球上人类的活动和人类社会的空间分布。
包括人口与人口迁移、经济与资源开发、交通与通信、城市与城市化等内容。
4. 地理技能地理技能是地理学习中的实践能力,包括地图阅读与制作、地球观测与实地考察、地理信息与地理信息系统(GIS)的运用等。
三、考试要求地理总结考试要求学生能够准确地掌握地理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理解地理学科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
同时,要求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和技能解决与地理相关的问题,表达地理思维,进行地理分析和地理判断。
具体来说,地理总结考试将考查以下几个方面的能力:1. 知识运用考生需要能够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分析和解决与地理相关的问题。
例如,根据地理知识和数据判断某地区的气候类型,并解释造成这种气候的原因。
2. 图表分析考生需要能够分析、解读和制作地理相关的图表和数据。
例如,分析一张气候分布图,判断不同地区的气候特点,并解释其原因。
3. 基本判断与推理考生需要具备基本的地理判断和推理能力。
例如,根据地理知识和资料判断某一地区是否适合发展农业,并给出相应的理由和依据。
4. 地理思维和地理表达考生需要具备地理思维和地理表达的能力。
例如,运用地理知识和地理思维解释某一地区人口分布的原因,并用适当的语言表达出来。
四、备考建议为了取得好的考试成绩,考生可以参考以下备考建议:1. 复习地理基础知识地理基础知识是地理学习的基础,复习基础知识是备考的重要一环。
城市地理学复习资料_(正式版)
城市地理学复习资料_(正式版)第一章绪论一、城市地理学的研究内容:a.城市形成发展条件、城市的生长研究b.区域的城市空间组织:城市化、区域城市体系、城市分类c.城市内部空间组织:城市功能分区、功能区演化、城市土地利用、社会空间、人的行为等。
d.城市问题:城市环境、城市交通、城市住宅、城市贫困。
二、城市地理学的学科性质:在我国,地理学属自然科学,而城市地理学常常被认为是自然科学中的社会科学。
第二章城乡划分和城市地域一、城镇和城镇的区别:只有那些经国家批准设有市建制的城镇才称为城市,不够设市条件的建制镇才称为镇,市和镇的总称才叫城镇或市镇。
二、城市地域的三种类型:1)城市的行政地域;2)城市的实体地域;3)城市的职能地域;三、大都市带的地域组织的五大特点:(l)多核心。
区域内有若干个高人口密度的大城市核心,每个大城市核心及其周围郊区县之间,以通勤流为主要指标的紧密社会经济联系,组成一连串的大都市区。
各核心城市之间的低人口密度地区,多为集约化农场、大面积森林、零星分布的牧场和草地。
这些非城市性用地提供城市人口的休憩场所和食品供应。
(2)交通走廊。
这些大城市核心及大都市区沿高效率的交通走廊而发展,开始是铁路,进而是高速公路,它构成大都市带空间结构的骨架,把各个大都市区联结起来,没有间隔。
(3)密集的交互作用。
不仅都市区内部,中心城市与周围郊区之间有密集的交互作用,都市区之间也有着密切的社会经济联系。
(4)规模特别庞大。
戈特曼以2500万人口作为大都市带的规模标准。
(5)国家的核心区域。
它集外贸门户职能、现代化工业职能、商业金融职能、文化先导职能于一身,成为国家社会经济最发达、经济效益最高的地区,甚至具有国际交往枢纽的作用。
四、我国现行的设市、设镇标准:现行的设镇标准:20 000人以下的乡,假如乡政府驻地非农业人口超过2 000人的,可以撤乡建镇;总人口在20 000以上的乡,乡政府驻地非农业人口占全乡人口 10%以上的,也可以撤乡建镇。
城市地理学知识点总结
城市地理学1.城市的定义:城市是具有一定人口规模;城市是一种复杂的动态现象;城市是一种区域现象;城市可以看做是一个“面”。
2.城市地理学的定义:主要研究在不同地理环境下城市形成、发展、组合分布和空间结构变化规律。
3.城市地理学最重要的任务:揭示和预测世界各国、个地区城市现象发展变化的规律性。
4.城市地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1.城市形成发展条件研究2.区域的城市空间组织研究(1)城市化研究(2)区域城市体系的研究(3)城市分类研究3.城市内部空间组织研究如城市功能分区、城市功能区演化、城市土地利用、社会空间、行为空间和感知空间、市场空间、社会空间、感应空间4.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5.新方法、新技术应用和新领域的研究。
5.城市地理学与城市规划学的关系:城市地理学是一门地理科学,是研究城市地域状态和分布规律的一门地理科学。
城市规划学是为城市建设和城市管理提供设计蓝图的一门技术科学。
两者都以城市为研究对象,侧重点和研究方向不同。
城市地理学不仅研究单个城市的形成发展,还要研究一定区域范围内的城市体系产生、发展、演变的规律,理论性较强。
城市规划学则从事单个城市内部的空间组织和设计,注重为具体城市寻找合理实用的功能分区和景观布局的等,工程性较强。
6.西方城市地理学研究四个阶段:1920年以前地理学属于聚落地理学。
1920-1950 第一,把物质环境的约束条件看城成市命运的决定因素第二,对城市做形态上的研究,忽视成因的动态分析。
1950-1970 宏观城市空间;微观城市空间。
1970年以来城市地理学中出现了人文学派、行为学派和激进学派7.帕克、沃思和伯吉斯创立了城市结构的同心环模式被称为“人类生态学的芝加哥学派”8.中国城市地理学的研究趋势:1.对理论的研究将进一步加强 2.对经济全球化和全球城市的研究将加强3.对城市社会地理学的研究将加强4.对新领域和新方法的研究将加强5.城市规划等应用研究将进一步加强。
9.城镇不同于乡村的本质特征1.产业构成上2.人口规模上3.景观上4.物质构成上5.职能上10.城市具体到空间上无非有三种地域概念:行政地域概念、实体地域概念和功能地域概念11.都市区:是一个大的人口核心以及与这个核心具有高度的社会经济一体化倾向的邻接社区的组合,一般以县作为基本单位12.大都市带:由许多都市区首尾连成一体,它们在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又存在着密切的交互作用13.大都市带的特点:1.多核心2.交通走廊3.密集的交互作用4.规模特别庞大5.国家的核心区域14.都市连绵区:是以都市区为基本组成单元,以若干大城市为核心并与周边地区保持强烈交互作用的密切社会经济联系,沿一条或多条交通走廊分布的巨型城乡一体化地区15.都市连绵区五个必要条件:1.具有两个以上人口超过百万的特大城市作为发展极2.有对外口岸 3.发展极和口岸之间有便利的交通干线作为发展走廊 4.交通走廊及其两侧人口稠密,有较多的中小城市5.经济发达,城乡间有紧密的经济联系16.城市群:是指在特定的地域范围内具有相当数量的不同性质、类型和等级规模的城市,依据一定的自然环境条件,以一个或两个超大或特大城市作为地区经济的核心,借助于现代化的交通工具和综合运输网的通达性,以及高度发达的信息网络,发生于发展着城市个体之间的内在联系,共同构成一个相对完整的城市“集合体”17.自然地理条件:地质、气候、水文、土壤、植被18.区域经济地理条件:矿产资源、淡水资源、水热资源、动植物资源的丰饶度及其组合,基础设施的状况,区域劳动力的数量和质量,经济发展的历史传统,现状经济的发展水平和结构特征,未来的开发潜力19.我国城市暗器所在的区域地形分类:1.滨海城市2.三角洲平原城市3.山前洪积、冲积平原城市4.平原与低山丘陵相邻接的城市5.低山丘陵区的河谷城市6.平原中腹的城市7.高平原上的城市8.高原山间盆地和谷地的城市9.中山谷地城市10.高山谷地城市.20.城市的地理位置定义:是城市及其外部的自然、经济、政治等客观事物在空间上的结合21.城市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往往决定了城市职能性质的特殊性和规模的特殊性22.城市地理位置的类型 1.大、中、小位置依据不同空间尺度来考察城市地理位置2.中心、重心位置和邻接、门户位置城市及其腹地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来区分23.规模经济:是指某一生产企业,只有达到一定的生产规模后,才会可能生产收入大于生产成本,逐步达到经济合理的原则,但当生产规模超过某一最高限度后,生产成本又可能上升,以至超过生产收入,达到无利润可得,并要亏本的地步。
高考地理城市知识点
高考地理城市知识点一、中国的城市分类在中国,城市可以按照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
按照行政区划来看,中国的城市主要分为四个层级:省会城市、副省级城市、地级市和县级市。
按照经济发展水平来看,城市可以分为一线城市、二线城市、三线城市和四线及以下城市。
此外,中国还有特区城市,如香港、澳门。
二、城市的形成和发展城市的形成和发展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首先,地理环境是城市形成的基础。
例如,地处交通要道的地方容易形成商业城市;拥有丰富资源的地方容易形成工业城市。
其次,政治因素也对城市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政府对城市的规划和管理,会直接影响城市的发展方向和速度。
此外,经济发展、人口迁移等也会对城市的形成和发展产生影响。
三、城市化进程城市化是指人口从农村地区向城市地区集中居住的过程。
在城市化进程中,人口向城市流动,城市规模扩大,并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城市化能够带来一系列的变化: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改善了居民的生活质量;城市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城市文化和社会结构发生了变化等。
四、城市规划与建设城市规划是指对城市的发展进行系统性、全面性的设计和规划。
城市规划的目的是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城市的功能和质量,并满足居民的居住和生活需求。
在城市规划中,需要考虑城市的功能布局、道路交通、公共设施等方面的问题。
城市建设则是城市规划的具体实施过程,包括房屋建设、交通建设、绿化建设等。
五、城市环境保护与改善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城市环境问题也日益突出。
城市空气污染、水污染、噪音污染等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负面影响。
因此,城市环境保护与改善成为当务之急。
城市环境保护包括改善污染物排放标准、加强环境监管、推广清洁能源等措施。
城市的绿化和园林建设也是城市环境改善的一种方式。
六、城市经济与产业结构城市是经济的中心,城市的发展与经济密切相关。
城市经济包括产业经济、商业经济和服务业经济等。
城市的产业结构决定了城市的经济特点和发展方向。
一线城市普遍以服务业和创新产业为主导,二线城市以制造业和商贸业为主导,三线城市以传统产业和农业为主导。
城市地理学复习总结.doc
第一章绪论1・城市地理学:城市地理学是研究城市(镇)的形成、发展、空间结构和分布规律的学科。
2•研究的任务:揭示合预测世界各国、各地区城市现象发展变化的规律性。
3•城市地理学研究的内容:(1)城市形成发展条件研究;(2)区域的创新空间组织研究:城市化、区域城市体系、城市分类;(3)城市内部空间组织研究;(4)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研究;(5) 新方法、新技术应用和新领域的研究。
4.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地理学研究的特点:(1),注重城市空间结构的研究;(2),注重区域城镇体系的研究;(3),注重城市化研究木文来源;(4),注重城市地理新领域与新方法的拓展和应用。
5.中国城市地理学的研究趋势:(1),对理论的研究将进一步加强;(2),对经济全球化和全球城市的研究将加强;(3),对城市社会空间的研究将加强;(4),对新领域和新方法的研究将加强;(5),城市规划等应用研究将进一步加强;(6),对转型时期城市地理学发展的研究将加强。
第二章城乡划分和城市地域1、城镇不同于乡村的本质特征:①城镇是以从事非农业活动的人口为主的居民点,产业构成上不同于乡村;②城镇一般聚集较多的人口,规模上区别于乡村;③城镇冇比乡村要大的人口密度和建筑密度,在景观上不同于乡村;④城镇具有上下水点灯电话广场街道影剧院IW•物馆的市政设施和公共设施,在物质构成上不同于乡村;⑤城镇一般是工业商业交通文教的集屮地,是一定地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在职能上区别于乡村;⑥生活方式、价值观念、人口索质等的不同。
2、城市地或:行政地威、实体地或、功育她或城H功能地1 或:都山区大都市带、都由酬区、都市群、都山圈、躺密集区。
3、M SA即都市统计区,是•个定量表示都市区的方法,一个MSA由屮尤县和外围县两部分细克4、大都市带:许多都市区连成一体,经济、社会、文化等活动相互作用密切,是一个巨大的城市地域复合体5、大都市带的地域组织特点:多核心,交通走廊,密集的交互作用,规模特别庞大;国家的核心区域6.戈特曼认为世界上有6个都市带,(1)从波士顿经纽约费城巴尔的摩到华盛顿的美国东北部大都市带,美国简称波士华(2 )从芝加哥向东经底特律克利夫兰到匹兹堡的人湖沿岸都市带,简称芝匹兹(3)从东京横滨经名占屋大阪到神户的日本太平洋沿岸大都市带。
城市地理学复习整理总结
城市地理学复习整理第一章绪论人类从自然界分化出来以后,发展到一定阶段才产生城市;城市是自然分工的结果!城市是新的社会结构1、最简单的城市起源史树栖——穴居——逐水草而居——分散聚落(乡村)——集中聚居(城市)树栖:躲避野兽;树多的地方资源丰富,食物充足!逐水草而居:采摘和渔业乡村:之所以分散是为了留有大片农田养活人口2、城市基本特征城市最基本的定义:城市是相对于乡村而言的一种相对永久性的大型居民点●●占据地球表面小,但是高度聚集大量人口和社会经济活动。
人类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扩散的中心,文明的象征城市是最集约利用土地的一种组织形式!●●城市是人类对自然活动干预最为严重的地方,以人文要素为主的地理环境接近和回归自然是城市人的基本需求!●●城市是一种不完全、脆弱的生态系统,是人类受自然环境反馈作用最为敏感的地方。
人口/与外界保持联系/自然灾害城市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协调发展!●●城市是一个极为复杂的而且处于动态变化之中的巨系统城市发展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难以预测!3、城市地理学研究内容城市地理学研究城市空间组织的规律性研究核心内容有两种尺度:城市体系(国家或者区域中的城镇空间组织)城市内部结构(城镇区域内部的空间组织)城市地理研究应当从区域出发,注意研究社会经济与城市发展的关系,揭示城市发展的客观规律。
研究内容:◆◆城市形成发展条件研究地理位置、自然条件、社会经济、历史条件影响?◆◆区域的城市空间组织研究•城镇化研究•区域城市体系研究•城市分类研究◆◆城市内部空间组织研究功能区域和城乡边缘区域:商业、仓储、工业、住宅等相互关系、土地使用、市场、社会空间……◆◆城市问题研究环境问题、交通问题、住宅问题、内城问题城市地理是偏重于人文性质的特殊区域地理。
4、西方城市地理学发展简史●●描述性的地名词典阶段(20 世纪以前)描述为主!特斯拉菩《地理学》(同时期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15 世纪地理大发现后,记述内容更广●●自然位置论阶段(20 世纪前20 年)20 世纪早期人文地理繁荣,城市地理开始形成基本思想:用城市所在位置的自然条件作用揭示城市的形成和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地域:城市地域以结构简单的小城镇聚落到以中心城市为核心的城市化地区,再到以城市化地区为核心的大都市区,以及由许多都市区连接而成的大都市带,反映了城市概念和城市地域概念的不断发展和延伸。
变化的总趋势是从行政城市体向功能城市体方向变化,从单一城市体向城镇复合体的方向变化。
行政地域:按一定的标准和程序在行政上分别设置市、镇和乡、村,并确定它们的行政边界实体地域:指城镇坐落于地表的实体范围。
相当于有着密集人口和各种建筑物的城市建成区,是完全不同与乡村景观的城镇聚落实体。
又称景观地域。
城市功能地域:城市建成区或城市化地区反映了城市作为人口和各种非农业活动高度密集的地域而区别于乡村,代表城市的景观地域。
这是城市研究中最基本的城市地域概念。
可是这样的城市地域边界易于变动,取得各年的资料比较困难,更重要的是随着城市发展中的离心扩散过程,以一日为周期的商业、教育、就业、娱乐、医疗等城市功能所波及的范围已经超出城市建成区或城市化地区。
城市社会越发达,城市与周围地域之间的社会经济联系越频繁,城乡之间的分界也越模糊,这就要求建立一种城市的功能地域概念来适应这种变化。
在规划实践中,对功能地域概念有许多不同的叫法。
如:都市区、大都市带、都市连绵区、城市群、都市圈、城市密集区等等。
大都市带:由连成一体的许多都市区组成,它们在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活动上存在着密切的交互作用的巨大的城市地域复合体。
大都市带的地域组织特点:1多核心2交通走廊3密集的交互作用4规模特别庞大5国家的核心区域
位置:某一地方对于这个地方以外的某些客观存在的东西的综合
城市地理位置:城市及其外部的自然、经济、政治等客观事物在空间上的结合
规模经济:指某一生产企业,只有达到一定的生产规模后,才可能生产收入大于生产成本,逐步达到经济合理的原则,但当生产规模超过某一最高限度后,生产成本又可能回升,以至于超过生产收入,达到无利润可得,并要亏本的地步
集聚经济:各种产业和经济活动在空间上集中后生产的经济效果和向心力,促使城市发展;当集中程度超过某一限度后,在集聚会带来不经济,产生离心力,需抑制或减小城市规模城市化:或称城镇化是当今世界上重要的社会、经济现象之一。
总的说来,城市化反映了乡村变为城镇的一种复杂过程。
一种较为主要的提法是:人口向城市集中的过程即为城市化。
人类学研究城市以社会规范为中心,城市化意味着人类生活方式的转变过程,即由乡村生活方式转为城市生活方式。
经济学认为城市是人类从事非农业生产活动的中心,城市化是指不同等级地区的经济结构转换过程,即农业活动向非农业活动的转换。
地理学主要研究地域与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非常注重经济、社会、政治和文化等人文因素在地域上的分布状况,其研究具有综合性。
综合上述,城市化一词至少包含了从乡村到城市的四种转型:(1)人口结构转型;(2)经济结构转型;(3)地域空间的转型;(4)生活方式的转型。
城市化近域推进:城市发展中的离心力,推动人口和经济要素向城市周边地域的扩散,这种现象称为城市化的近域推进。
再城市化:
郊区化:在城市化的近域推动过程中伴随中心城区人口的绝对下降和郊区人口的增长
逆城市化:整个大都市区出现了人口负增长,人们迁向离城市更远的农村和小城镇。
城市经济区:
城镇体系:也称城市体系或城市系统。
指的是一个相对完整的区域或国家中,以中心城市为核心,由不同职能分工,不同等级规模,联系密切,相互依存的城镇组成的集合。
特征:整体性,等级性,动态性
均质性:指城市地域在职能分化中表现出来的一种保持等质、排斥异质的特征。
它是动态的和相对的,并非地域本身所固有的职能特征
均质地域:在均质性能作用下,城市地域中变现的那些与周围毗邻地域存在着明显职能差别的连续地段。
开发区:是为实现地方产业发展目标,由政府和企业通过完整而周全的规划来建设适于产业实体进驻的有一定规模的区位环境。
而城市开发区是以城市为依托的开发区
城镇的本质特征:1)城镇是以从事非农业活动的人口为主的居民点,在产业构成上不同于乡村;2)城镇一般聚居有较多的人口,在规模上区别于乡村;3)城镇有比乡村要大的人口密度和建筑密度,在景观上不同于乡村;4)城镇具有上下水、电灯、电话、广场、街道、影剧院、博物馆等市政设施和公共设施,在物质构成上不同于乡村;5)城镇一般是工业、商业、交通、文教的集中地,是一定地域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在职能上区别于乡村。
还有生活方式、价值观念、人口素质等许多方面的差异。
城市化地域空间过程:1、正统城市化,既有人口和非农业活动的地域集中,城市型景观的地域推进,又有城市文化的地域扩散,它们之间协调发展2、只有人口和非农业活动的地域集中,城市型景观的地域推进,而没有或很少有城市文化的扩散。
3、只有城市文化的地域扩散,而没有或很少有人口和非农业活动的地域集中
城市职能与城市性质的区别与联系:①城市职能是指某城市在国家或区域中所起的作用,所承担的分工。
②城市性质和城市职能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
③联系在于城市性质是城市主要职能的概括,指一个城市在全国或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代表了城市的个性、特点和发展方向。
确定城市性质一定要进行城市职能分析。
④城市性质并不等同于城市职能。
城市职能分析一般利用城市的现状资料,得到的是现状职能,城市性质一般是表示城市规划期里希望达到的目标或方向;城市职能可能有好几个,职能强度和影响的范围各不相同,而城市性质关注的是最主要、最本质的职能;前者是客观存在的,可能合理,也可能不合理,而后者是在认识客观存在的前提下,揉进了人的主观意念,可能正确,也可能不正确。
城市职能划分类型:城市的三大基本职能是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职能。
(1)社会政治职能体现的是城市的行政管理作用;(2)经济职能是城市主要经济部门在城市内部和城市以外区域的作用和地位;(3)文化职能分为有形和无形两种。
有形文化职能指城市的科学、教育职能;无形的文化职能指城市的文化传统、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对城市以外空间的影响力。
城市职能分类方法:一般描述方法、统计描述方法、统计分析方法、城市经济基础研究方法、多变量分析法、新的动态。
论述克氏中心地理论:1.基本概念:
中心职能和中心地: 克里斯塔勒的中心地理论把城镇看作是零售中心和服务中心来探讨它们在职能、规模和分布上的规律性。
而服务职能一般要在它服务区域的相对中心位置来执行,因此也被称为中心职能。
不单城镇具有中心职能,一个村庄也存在中心职能,于是克氏引入了一个中型概念来代表具有中心职能的地方,即中心地。
企业单位和职能单位:中心地周围地区服务的职能是由一个个自然单元的企业来执行的。
如果一个企业单位提供一种服务,就叫一个职能单元。
门槛值和服务范围:维持一个中心职能单元存在所需要的最起码的人口或最起码的购买力就叫某中心职能的门槛值,或称商阈值。
2.克氏对理想形态提出如下假设条件:
1这是一片没有明显起伏的、无边的大平原;
2平原上的环境几乎一样,特别是土壤肥力和水分供应等方面;
3平原上的初始人口分布是均匀的;
4区域的运输条件完全一样,没有可供利用的水道,全部活动通过陆路,影响这种运输的唯一因素就是距离;
5人们的活动都是有理智的,消费者符合距离最小化原则,提供服务的经营者会寻找最佳位置,取得最大的市场,使其利润最大化。
3.六边形网络和城镇等级体系的的形成:
1基于长时期周期农业市场服务中心的演化,一个地区会形成一套中心地的等级体系,同一等级的中心地有同样大小的服务范围,也称市场区或附属区,市场区的范围是六边形的。
3整个中心地及其市场区是由一级套一级的网络,相互嵌套而成。
4.理论模型:
1在市场原则下的中心地空间结构(K=3)2交通原则下的中心地空间结构(K=4)3行政原则下的中心地空间结构(K=7)
5.对中心地学说的评价:中心地学说对城市地理学乃至人文地理学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正是中心地理论标志了现代城市地理学的形成。
对中心地理论,应把注意力集中在中心地的层次结构、功能专业化分工和空间结构上,而不是照搬K值系统和划出各种六边形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