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辩证法考点总结
自然辩证法考试知识点总结
自然辩证法考试知识点总结一、唯物辩证法唯物辩证法是辩证法的根本原理和方法,是探索客观世界发展变化规律的科学方法。
1.物质的辩证法唯物辩证法首先肯定了物质的存在,认为物质是客观世界的物质基础。
唯物辩证法强调了物质的辩证性,认为物质是永恒的、发展的、具有辩证性的。
2.运动的辩证法唯物辩证法认为运动是物质的存在形式,一切事物都是处在不断发展变化的运动状态中的。
唯物辩证法还强调了运动的普遍性、无限性和对立统一的一致性。
3.对立统一的辩证法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内部的对立统一。
对立统一是唯物辩证法的核心概念,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法则。
4.否定之否定的辩证法唯物辩证法认为一切发展变化的事物都是按照“否定之否定”的规律进行的。
事物发展的最终结果是新事物的产生。
二、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是研究社会历史发展的辩证法,它揭示了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和历史的终极目标。
1.社会发展的辩证法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关系和经济基础是社会发展的基础。
历史唯物主义探索了社会发展的阶段性规律,揭示了社会制度更替的客观规律。
2.社会发展的对立统一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发展的动力源泉是矛盾的斗争,社会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社会内部的对立。
社会也遵循对立统一的辩证法规律。
三、自然辩证法的应用1.科学研究中的应用自然辩证法可以指导科学家进行科学研究,可以帮助科学家发现事物的内在联系和规律性,剖析和解决科学研究中所面临的问题。
2.生产实践中的应用自然辩证法可以指导生产实践,帮助人们正确把握发展变化的规律,指导实践活动。
3.社会斗争中的应用自然辩证法可以指导人们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揭示社会斗争的本质和规律,指导人们正确地参与和引导社会斗争。
四、自然辩证法的发展与创新1.积极应对新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新问题层出不穷。
自然辩证法需要不断推陈出新,积极应对新的社会问题,寻求新的解决办法。
2.弘扬创新精神自然辩证法需要不断弘扬创新精神,鼓励人们在实践中勇于创新,探索新的发展模式。
自然辩证法考试总结(共5篇)
自然辩证法考试总结(共5篇)第一篇:自然辩证法考试总结一、名词解释(选答6题,每题5分,共30分)1、辩证法;辩证法即思辩与实证相统一的方法。
辩证法是关于事物矛盾的运动、发展、变化的一般规律的哲学学说.它是和形而上学相对立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认为事物处在不断运动、变化和发展之中,是由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斗争引起的.2、自然观;自然观是人们关于自然界及其与人类关系的总的观点。
自然观是人们认识和改造自然界的本体论基础和方法论前提。
3、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是指古代自然哲学家们以古代科学技术为基础,概括和总结自然界及其与人类的关系所形成的总的观点,它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形成的最初思想渊源。
4、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是指马克思、恩格斯以近代科学技术为基础,概括和总结自然界及其与人类关系所形成的总的观点,它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形成的理论基础和重要标志。
5、人工自然观;是以现代科学技术为基础,概括和总结人工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规律所形成的总的观点,它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发展的当代形式之一。
6、生态自然观;是以现代科学技术为基础,概括和总结生态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规律所形成的总的观点,它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发展的当代形式之一。
7、反科学;对唯科学主义的反思,用怀疑、批判的态度对待唯科学主义所代表的价值观、自然观。
8、科学范式:1)一门学科的基本理论(如经典力学的力学三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理性2)科学共同体所持有的共同的基本信念、基本价值和世界观(如绝对时空观)——非理性9、技术共同体:指一定领域中具有一致的价值观念和知识背景,从事技术问题研究、开发、生产等的工程师、技术专家、技术人员等进行交流维系的整体10、技术范式;根据一定的物质技术以及从自然科学中推到出来的一定的原理,解决一定的技术问题的模型或模式。
11、技术异化;技术异化是指人们利用技术创造出来的对象物,不但不是对人的本质力量和人的实践过程的积极肯定,而是反过来成为影响和压抑人的本质的力量。
自然辩证法知识点总结.
自然辩证法知识点总结一、简答题1、自然辩证法含义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关于自然和科学技术的一般发展规律,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基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与人类社会相互作用的理论体系,是对以科学技术为中介和手段的人与自然、社会的相互关系的概括和总结。
自然辩证法是就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2、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内容马克思主义自然辩证法是一个完整的科学学说体系,它的研究内容有: (1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是自然辩证法的重要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关于自然界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根本观点,它旨在对自然界的存在方式、演化发展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作出科学的说明。
(2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
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根本观点,反映了自然观和社会历史观的统一。
(3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从辩证唯物主义立场出发,总结出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演绎、从抽象到具体、历史和逻辑的统一等辩证思维形式,并且汲取具体科学技术研究中的创新思维方法和数学与系统思维方法等根本方法,对其进行概括和升华,形成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方法论。
(4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论。
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论是从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和观点出发,探讨社会中科学技术的发展规律,以及科学技术的社会建制、科学技术的社会运行等的普遍规律。
自然辩证法的四部分内容,构成了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共同揭示了人类社会与自然的本质。
3、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思想、主要观点、特征(1基本思想:①唯物论与辨证法的统一②自然史与人类史的统一③天然自然与人化自然的统一④人与自然能动性和受动性的统一(2主要观点:①自然界是先在的和历史的自然界②自然界是相互联系和变化发展的自然界③用辩证的思维认识世界(3特征:实践性、历史性、辩证性、批判性4、系统自然观的特征系统性、复杂性、演化性、广义性5、人工自然观的特征主体性、能动性、价值性6、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是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基于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科学技术思想,对科学技术及其发展规律的概括和总结,重点揭示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的本体论和认识论。
自然辩证法考点大全
1.自然辩证法的主要研究内容或对象.自然观,科学技术方法论,科学技术的社会效应2.恩格斯对自然辩证法的主要贡献a.从运动的物质承担者、运动的表现和运动的规律性相统一的角度将运动区分为:机械运动、物理运动、化学运动、生命运动、社会运动和思维运动。
b.运动形式之间是相互转化的。
c.运动中存在着量的守恒和质的不灭关系。
d.运动的复杂程度:由简单的低级的运动形式到复杂的、高级的运动形式。
3.科学与伪科学有何区别伪科学的特征:①主观性:即不可检验性。
是人的主观臆想。
②特殊性:只对异常事件适用,解释缺乏普遍性,即伪科学解释力的贫乏性。
③孤立性:与当时的科学背景知识不相容。
④神秘性:即伪科学的非理性、非逻辑性。
⑤反规范性:故意违反科学共同体的行为规范。
如反对理性,鼓吹盲从。
科学:①科学是不断深化的关于客观世界的正确反映的知识体系。
②科学不只是知识体系,还是产生知识体系的活动体系。
③科学还是一种社会建制。
4.科学与技术的区别与联系区别:①研究的基本目标不同:科学的基本目标是解释存在、预言未来;技术的基本目标是创造人工物。
②活动的基本原则不同:科学活动的基本原则是求真(成果真、过程真、发展中的真);技术的原则是求用。
③要解决的基本矛盾不同:科学的基本矛盾是科学实验与科学理论的矛盾;技术研究的矛盾是技术目的与技术手段的矛盾。
④不同的研究组织:(科学的是)科学共同体的形成;(技术则是)技术研究开发机构。
⑤要求不同:科学是普遍性原则和公有主义;技术则需要知识产权的保护,是私有的。
联系:①技术的发展为科学研究提出课题并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手段。
②科学研究和科学成果可以指导技术发展,科学可以成为技术的先导并转化为技术。
前面,我们从多个角度比较了科学与技术的不同和区别。
实质上,绝大多数科学技术研究介于这两者之间,很难严格把它们区分开。
现代的科学和技术相互融通,呈一体化趋势。
从近代以来发生的三次科学技术革命中,可以明显的看到科学与技术日益密切的结合趋势,以及科学、技术和生产三者的一体化的互动趋势。
《自然辩证法概论》重点笔记+知识点总结
《自然辩证法概论》重点笔记+知识点总结第一部分:自然辩证法概论1. 什么是自然辩证法?自然辩证法是哲学的一个基本范畴,是指导我们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哲学方法。
它是贯穿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是指导我们改造自然、保护自然的哲学方法,是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方法论。
2. 自然辩证法的内涵自然辩证法认为(1)事物的矛盾着、发展着(包括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相互作用);(2)事物自然辩证法的原理与规律;(3)世界万物都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世界是一个统一的辩证的整体。
3. 自然辩证法的基本原理(1)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2)质量互变是矛盾的主要内容;(3)否定之否定是事物发展的规律。
第二部分:自然辩证法知识点总结1. 矛盾矛盾是自然辩证法的基本范畴,是贯穿于自然界一切事物和运动过程的存在形式。
矛盾是事物发展和变化的根本原因,推动事物前进的内在动力。
2. 质量互变质量互变是指事物的性质、特点和属性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的过程。
这种相互转化是事物运动和发展的内在动力。
3. 否定之否定否定之否定是事物发展的规律,是指事物在继承与变化、保持与改造的过程中,经过相互冲突和斗争,最终形成新的事物状态。
4. 统一整体统一整体是指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以一定的联系、依存、包容的方式相互联系着,构成了一个统一的整体。
5. 应用自然辩证法在实际生活中,我们要善于应用自然辩证法,去分析和处理我们所面对的各种问题,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第三部分:个人观点和理解自然辩证法作为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有力工具。
在我的看来,自然辩证法不仅仅是一种理论体系,更是一种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
通过学习和掌握自然辩证法,我们能更好地理解和把握世界的本质和规律,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更好地促进自己的成长和发展。
总结:通过本文的讲解和总结,我们对自然辩证法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和理解。
自然辩证法作为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于自然界一切事物和运动过程的存在形式。
自然辩证法考试重点总结
自然辩证法考试重点总结自然辩证法考试重点总结一、绪论1、为什么说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创立实现了自然观发展史上的革命性变革答:它克服了古代朴素辩证法自然观由于缺乏科学认识基础所造成的直观、思辨、猜测的局限性。
吸取了古代自然哲学关于自然界运动、发展和整体联系的思想,以近代自然科学对自然界认识的最新成就为依据,把自然观建立在科学基础上,批判了形而上学机械论,深刻地揭示了自然界本身发展的辩证法。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标志着人类思维从古代朴素辨证思维到近代的形而上学思维再复归到辨证思维的否定之否定的过程。
二、自然观1、什么是系统答:系统是由若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要素组成的具有特定结构和功能的有机整体。
2、系统的本质特征?如何理解系统整体性特征?系统的本质特征:整体性:指系统各要素在系统整体中的相互联系所带来的、超过各要素孤立时性质总和的效果。
开放性:与外界环境自由地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
动态性:即自然系统运动、发展、变化的过程(系统及其要素以及它们之间的关联)。
层次性:指一方面系统由一定的要素组成,这些要素是由更小一层次的要素组成的子系统,另一方面系统自身又是更大系统的组成要素。
如何理解系统的整体性特征:由于系统的整体必然出现新的特性,其整体功能或整体效应总是大于它的各组成部分之和,所以,系统的整体性又被表述为“整体大于它的各部分的总和”。
同时,我们要从事物的关系、相互作用中去了解系统整体的规律性。
3、自然系统演化的自组织机制/自然条件答:自组织是自然界物质系统自发地或自主地有序化、组织化和系统化的过程。
现代科学研究的诸多成果证实:开放性、远离平衡态、非线性相互作用和涨落是自然系统演化的机制。
自组织的概念:模式是内部自发产生的,而不是由系统外部输入的。
自组织是自然系统演化的一般机制。
A自组织的有序结构必须从外界吸收物质、能量和信息才能形成和维持;B.“非平衡是有序之源”,要无序向有序进化,系统必须远离平衡态。
自然辩证法概论考点总结
自然辩证法概论绪论1.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性质和内容?(1)研究对象:自然界的辩证法;科学技术研究的辩证法;学科技术及其发展的辩证法。
(2)基本内容:①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自然观:是人们对自然界的总体看法。
它是从整体上研究自然界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根本观点。
包括:自然界的存在方式;自然界的演化发展规律;人和自然界的关系。
②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技术认识论和方法论定义:使人们对科学技术所运用的认识和实践方法的哲学概括。
它是关于科学技术研究中常用的一般方法的规律性理论。
③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技术观科学技术观:使人们对科学技术的总体看法。
它是关于科学技术性质、作用及其发展规律以及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的总观点。
(3)学科性质:①哲学的分支:自然辨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辩证唯物主义哲学体系中,自然辨证法与历史唯物论相并列。
(属于哲学门类:科学技术哲学,一门关于理论思维(辩证思维)的学科)②中间层次:在科学与哲学认识的层次上,自然辩证法处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普遍原理和科学技术的具体学科之间的位置上,是联系两者的纽带和桥梁,是具有中介学科特点的一个哲学学科。
③交叉学科:自然辩证法的地位不是孤立的,它不仅反映了哲学与自然科学的交叉,也反映了自然科学、技术科学、思维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交叉。
④综合性和开放性第一章古代朴素辩证法自然观----16世纪、17世纪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19世纪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20世纪形成了系统自然观和天人合一的和谐自然观3.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形成和发展的价值和意义?(1)系统自然观:①它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中的物质观、运动观和时空观。
②它实现了从认识存在到认识演化、从认识确定性到认识随机性、从认识简单性到认识复杂性、从认识线性到认识非线性的转变,促进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在认识论方面的发展。
③它注重研究自然界系统的非稳定性、无序性、多样性、非平衡性和非线性作用等问题,提供了研究自然界系统的性质、结构和功能及其演化方式和机制的一种新的系统思维方式,推动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在方法论方面的发展。
自然辩证法考点整理_pbyc
1. 人与自然对象性关系;人神同构;原子论;还原论;数的和谐;天人合一;人神同一;气论;有机论;阴阳五行。
2. 简要阐述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各自特点。
答: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一些基本特点:(1)坚持人与自然分离;(2)坚持去把握自然界的数学关系,认为自然事物之间存在严格决定的因果关系;(3)在自然界的物质组成上,坚持自然界由坚硬、不可再分的、运动的物质微粒组成;(4)在近代,工业的发展和机械的广泛运用使人们更乐意用机器的隐喻取代关于自然界机体的隐喻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特点:(1)将自然界、人类和社会历史统一起来,看成是一个统一的自然历史过程,遵循着统一的客观辩证法的规律,用彻底的唯物主义原则把它们作为统一的物质世界加以考察,这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区别于以往自然观的特点;(2)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不仅强调自然与人、社会的统一,把人和社会包含在自然的概念之中,而且还从人与自然的对象性关系出发,在对自然的理解中加入了人的主体性因素,阐发了“人化自然”的思想。
这也是区别以往自然观的显著特征。
(3)不断概括自然科学的新成就,把自然观建立在现代自然科学的基础上。
3. 什么是系统?系统内部部分与整体之间是如何过渡的?什么是白系统?什么是黑系统?简述系统实现自组织的条件。
答:系统:系统是一种联系方式,在这种方式中,若干有特定属性的要素经特定关系构成具有特定层次结构和功能的整体。
系统内部部分与整体之间的过渡:要素经特定关系组成系统。
具有特定属性的若干要素在一起并不必然组成系统,只有当它们之间发生了非加和性的相干关系之后,才有可能发生质变,组成系统白系统:指人们对其要素和结构已知道得很清楚的系统。
黑系统:指人们当前对其要素和结构还一无所知的系统。
系统实现自组织的条件:自组织是指系统的要素按彼此的相干性、协同性或者某种默契形成特定组织与功能的过程,它是根据系统自身运动变化规律和特定条件完成的。
自组织产生的条件:(1)开放系统(2)原理平衡态(3)非线性相互作用(4)涨落4. 什么是科学、非科学和伪科学?你如何理解科学的划界?答:科学:科学的基本含义包括获得新知识的本身和这个活动的结果两个方面,它既是人们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及其规律的知识体系,有事人们进行知识生产的社会实践活动,是知识体系和知识生产的实践活动的统一非科学:伪科学:伪科学是一种打着科学旗号的非科学,它原本是非科学,却要伪装成科学,不承认自己的非科学身份。
自然辩证法归纳
一.名词解释:1.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关于自然界和自然科学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是指导人们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推动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理论武器。
它既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科学观,又是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科学方法论。
2.自然界:是指有内在联系的―过程集合体‖。
3.自然观:研究自然界、认识自然界的过程中形成的对自然界总体的、根本的看法。
4.观察方法:指人们为了认识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通过感觉器官和借助一定的科学仪器,有目的、有计划的仔细查看、记载、叙述自然界发生的现象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
5.实验方法: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利用一定的科学仪器设备,在人为控制的环境中,或特定的条件下,对研究对象进行观察、检验的科学研究方法。
实验:人们利用一定的仪器、工具,对研究对象加以人为改变以使精确认识研究对象。
6.科学方法:科学认识的主体为了正确反映、复制客体,使用主观手段的总和。
7.科学问题:科学研究过程中,科研主体在一定时代条件和背景下,提出的科学理论和科学实践中未解决的矛盾,它是科学研究的起点。
8.科研选题:在科学问题的引导下选择和形成今后所要研究课题的过程。
9.观察:有意识、有目的地感知研究对象的过程。
10.实验:人们利用一定仪器、工具,对研究对象加以人为改变以便精确认识研究对象。
13.分析:在思维中把研究对象分解为不同方面、部分、特点和属性。
14.综合:在思维中,在分析的基础上,将事物的各个方面、部分和领域联系起来,形成对事物总体的认识。
15.归纳法:从个别到一般,发现每个个别事物都具有某种属性和特点,形成一般结论。
16.完全归纳法:对一个事物的全体对象进行概括后,得出的一般性结论的方法。
17.简单枚举法:根据某一属性在部分对象中重复出现,从而对该事物做出一般结论的方法。
18.演绎法:从一般到特殊的推理方法。
即从已知的科学原理、结论出发,推知某一事物的本质或规律的方法。
自然辩证法知识点总结
第一篇导论第一讲科学与技术一、什么是科学1、概念:(1)科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知识体系;(2)科学是产生知识体系的认识活动;(3)科学是一种“社会建制”。
2、基本特征:(1)解释性和预见性(2)科学的精确性(3)科学的可检验性(4)科学的可错性或可变性(5)科学的系统性(6)科学的主体际性:主体间相互理解、交流、探讨*伪科学:冒充科学* 非科学:不具备科学性质,不是科学3、自然科学分类:(1)基础科学:研究自然界一切基本运动形式的基本规律(2)技术科学:以科学技术为基础,主要研究应用方面(3)工程科学:综合运用基础科学、技术科学等形成一类高级科学二、什么是技术1、概念:技术一般指认为为满足自己的物质生产、精神生产以及其他非生产活动的需要,运用自然和社会规律所创造的一切物质手段及方法的总和。
三个派别:技术工具论、技术知识论、技术文化论“三相”结构:实体型、经验型(默会性,难言)、知识型2、基本特征:(1)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统一;(2)主体要素和个体要素的统一;(3)物质因素和精神因素的统一;(4)从潜在形态到现实形态的发展过程。
3、技术分类:机械性技术、物理性技术、化学性技术、生物性技术三、什么是工程1、概念:最初是“创造”,特指人类改造自然界的活动。
2、基本特征:(1)所追求的目标是社会实现;(2)是按照一定的目标和规划对科学技术、社会的整合;(3)通过技术集成形成创新过程;(4)是一个复杂的系统。
四、科学、技术、工程的联系(一)区别1、三者研究的目的和任务科学——发现技术——发明工程——创造科学:是什么、为什么,认识世界、揭示规律技术:做什么,怎么做工程:观念转化为现实2、研究过程和方法科学:追求精确数据和完备的理论,从经验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技术:追求确定的应用目标,利用科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理论上升到实践工程:实行目标的确定、方案设计、项目决策的复杂过程3、从成果的性质和评价标准科学:以只是理论体系形态呈现,科学成果具有共享性,以真理为标准技术:以科学知识的物化形态呈现,以效用为标准工程:计划、实施、观测、反馈、修正,以预期目标是否实现为标准4、从价值取向和价值观念科学:源起好奇心、中立技术:任务取向、负荷价值(正向、负向)工程:任务取向、好和坏5、研究规范科学:普遍性、公有、无私、创造,有条理的怀疑主义技术:以获取经济和物质利益为目标,涉及到保密、专利等工程:团结、协作、团队精神(二)联系科学与技术、工程“一体化”1、科学技术化2、技术科学化第二讲科学技术发展史一、科学发展史古代科学——近代科学——现代科学(一)古代科学1、古代科学起源于神话2、古代常识是古代科学的基础(1)低级:用常识解释常识(2)高级:用非常识解释常识3、特征:(1)直观性(2)同质性(3)公有性(4)表象性(5)非系统性(6)易接受性(7)公认性(8)可解释性(9)多种解释性4、两类问题:解释性、探讨性亚里士多德:(1)定义科学知识——概念、命题(2)获得科学知识的方法:三段论(理性)(二)近代科学16、17世纪——19世纪末1、常规发展:16、17世纪——19世纪末2、繁荣发展:19世纪——20世纪初牛顿:(1)力学认识模式(理性)(2)机械力学认识模式(形而上学)(三)现代科学爱因斯坦:研究方法——分析法、综合法、归纳法、推理法、理性非理性总和之后产生——科学哲学家二、技术发展史古代技术——近代技术——现代技术(一)古代技术技艺、经验“火”的使用——制陶技术——冶炼技术(化学科学)文字——信息技术石器——青铜器——铁器“实用性”技术古罗马(二)近代技术欧洲由“停滞”——飞速发展(18世纪英国工业革命开始)两次技术革命:1、蒸汽动力技术(机器系统)工具机一>动力机“车床”技术体系:任何技术上的发明和应用总是和其他技术的发明和应用相关联,一类技术和各类技术之间依照社会目的和自然科学。
自然辩证法重点总结
第一讲绪论1.自然辩证法: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一般规律及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一般方法的科学。
是对于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成果与活动进行科学概括和的总结;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发展及其引发的人与自然、社会的关系的概括、总结和展望。
研究对象:自然界,自然的一般本质和规律、科学技术的本质和规律、科学技术研究的一般方法、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
研究内容:自然观、科技观、科学技术方法论、科学技术社会论以及科技观与创新型国家。
2.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自然辩证法的基本观点(1)整个世界的历史,可以划分为自然史和人类史。
(2)人类劳动的重要性。
(3)近代科学的革命,与英国的工业革命一道,展示了在此之前人类历史上任何一个时代都不能想象的科学技术的力量,把人类社会从农业社会推向了工业社会。
(科学技术的革命性)。
(4)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和经济发展的动力源泉。
(5)在资本主义社会,资产阶级独享了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成果。
(6)科学社会主义是人与自然,人与人关系的协调,是科学与人文、科技与社会的协调发展的社会。
3.自然辩证法的历史发展第一阶段:学术界通常把古代自然哲学的诞生到19世纪40年代初自然辩证法的萌芽。
第二阶段:自然科学与神学分庭抗礼,与哲学分道扬镳,走上了独立发展的道路。
第三阶段:自然科学通过自身发展,又开始回到与哲学相结合的轨道上。
马克思和恩格斯是自然辩证法创立者,恩格斯是主要的创立者。
发展:马克思、恩格斯去世之后,列宁发展了自然辩证法;自然辩证法理论在世界各地广泛传播。
进入20世纪,量子力学和相对论两大理论成果,革新了人们的自然观和科学理论发展观。
第二讲马克思主义自然观1.自然观是世界观的组成部分,是人们对自然界的根本看法或总的观点,是用哲学范畴和科学规律表达的自然图景。
自然观由自然科学的水平所决定;唯物主义自然观经历了三种历史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近代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现代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自然辩证法考点
自然辩证法考点1.马克思和恩格斯克服了培根经验论的形而上学的缺陷和笛卡尔唯理论中的唯心主义倾向,把他的归纳法和演绎法有机地集合起来;也批判了康德先验论和黑格尔“理念论”的唯心主义观点,把他们,特别是黑格尔从认识主体方面抽象的发展了的思维的能动作用批判地加以改造,第一次明确地提出了以社会实践为基础、出发点和目的的认识论和方法论;认为科学首先是人类历史上的一种特殊的而且极其重要的历史活动。
(p5)2.自然辩证法的主要内容为三部分: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技术方法论好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技术观。
(p9)3.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成果,即自然科学和技术的理论成果的概括和总结;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和科学技术的中间环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对科学技术成果的概括和总结,又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在自然界和科学技术领域中的应用,反映了哲学与具体科学技术的交叉(p11)4.自然系统的划分:(p29)根据自然系统和环境的关系孤立系统封闭系统和开放系统根据系统内部要素之间具体联系方式不同线性系统和非线性系统根据主体对自然界认识和把握程度的不同黑箱系统灰箱系统和白箱系统根据人的参与程度天然自然系统和人工自然系统根据自然系统物质自身的属性生物系统好非生物系统根据系统所处状态平衡态系统和非平衡态系统(近平衡态和远离平衡态)5.系统可分为?(感觉同上)6.自组织形成的条件:开放性是系统有序演化的必要条件;远离平衡态是系统有序演化的外部源泉;非线性相互作用是系统有序演化的内在根据;正反馈是系统有序演化的内部机制;内部涨落是导致系统有序演化的直接诱因。
(p34)7.人工自然是人类实践手段所及而变革了的那部分自然界。
它是人类依据自然规律、利用自然界的物质条件创造出来的自然物,是深深打上人类印记,与人类社会发生密切联系的自然界。
(客观物质性)人工自然是从天然自然改造而来,其物质原料是天然自然提供的;建造人工自然的根据和过程来自天然自然,要服从自然规律。
自然辩证法考试考点-整理
自然辩证法考试重点1、反馈与控制方法2、社会需要对科学技术创新的推动作用3、人类中心主义4、归纳和演绎5、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6、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内容7、反科学思潮8、波普尔证伪主义的基本思想9、科学技术发展的模式10、科学实验的特性11、机遇在科学发展中的意义12、自组织13、观察、实验与理论的关系14、绿色设计方法15、人工自然与天然自然16、生态系统规律17、人与自然的和谐18、创新型国家的内涵、特征19、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根本目标,总体战略方针和战略决策20、科学技术价值论21、科学技术的生产力功能1、反馈与控制方法调控即调节和控制,具体到生态系统,就是指生物系统的内在调节和环境系统的外在控制作用。
①生物系统的内在调节是指生物系统改变自身的形态结构、行为方式等以适应环境改变的作用,而这一过程,实际上也改变了环境,使之与生物变化相协调;②环境系统的外在控制是指环境条件对生物生存与发展的制约作用。
反馈是指把系统的输出结果运送到输入端,从而对系统的输入和再输出进行校正以达到目标要求的过程,简言之,就是控制效果的回报。
反馈调控的层次性:同种生物的种群密度调节,异种生物之间的数量调节,生物与环境之间的适应性调节,生态系统的自我净化;反馈调控的目的性: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反馈调控的复杂性:由于生态系统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物质和能量通过食物链乃至食物网在生态系统各层次间循环和流动,系统要素间的反馈调控作用也通过这一网链传递造就了作用和因果的复杂性;对人类自身行为反馈调控的启示:反馈调控规律对人类有几大的理论和时间意义,尤其对人类自身行为的反馈调控富有启迪。
反馈调控规律揭示了生态系统中的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它使复杂多变的生态系统结构不断趋向系统的目的,达到生态平衡。
2、社会需要对科学技术创新的推动作用社会需求不是推动技术发展的核心动力。
社会需求刺激技术发明活动的信念不断被用来说明许多技术活动。
自然辩证法考点总结
1.试述自然辨证法的研究内容及学科性质内容:l)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自然观:是人们对自然界的总体看法。
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①是马克思主义关于自然界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根本观点;②是对自然界的存在方式、演化发展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作唯物辨证的说明;③还包括对人工自然的演化、人与人工自然关系的阐述。
2)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技术方法论科学技术方法论:是人们对科学技术研究中所应用的各种方法的哲学概括。
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技术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的理论。
它包括:对科学研究方法、工程技术方法、系统科学方法的哲学概括。
3)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技术观科学技术观:是人们对科学技术的总体看法。
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技术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根本观点。
包括:对科学技术的性质、结构、功能及其发展规律的闹述。
学科性质:是一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思维科学相交叉的哲学性质的学科。
它从自然观、认识论、方法论与价值论方面,研究科学技术及其与社会的关系,是科学技术研究的思想理论基础。
2.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内容和意义基本内容: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认为:自然界是物质的,物质是万物的本原和基础,自然界除了运动着的物质及其表现形式之外,什么也没有;运动无论在量上还是质上都是不灭的;意识和思维是物质高度发展的产物;自然界的一切事物和现象都是矛盾的统一体,它们既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并且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由此推动着自然界的运动和发展;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处于普遍联系和相互作用之中,处于持久的产生和消亡之中,处于不断的运动和转化过程之中;在自然的发展过程中,在自然的特定领域发展的特定阶段上,产生了人类和人类社会。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包括唯物论、方法论和辩证法。
意义:第一,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创立,实现了自然观发展史上的革命性变革;第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创立,为马克思主义的科学观、科学方法论以及科学与社会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第三,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创立,为科学与技术提供了世界观、认识论、方法论与价值论的理论前提;第四,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创立,为自然科学与人的科学的结合提供了理论依据。
《自然辩证法》知识点总结
《自然辩证法》知识点总结自然辩证法是辩证法的一个重要领域,它研究自然界各种事物的发展和演变规律,揭示了自然界矛盾的普遍性和客观性。
以下是《自然辩证法》的知识点总结。
一、自然辩证法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1.辩证法的基本观点:矛盾普遍性和矛盾特殊性;2.自然界中存在的矛盾类型: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3.矛盾的普遍性:一切事物内部都包含着矛盾,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4.矛盾的特殊性:矛盾的特殊性体现在不同事物矛盾性质的差异,例如质量矛盾和运动矛盾;5.辩证法的基本原理: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的特殊性和事物发展的辩证逻辑;6.矛盾的结构:包括对立面和统一面,对立面是矛盾的两个方面,统一面是对立面的共性;7.矛盾的斗争和发展:矛盾的斗争推动事物的发展,矛盾的发展表现为量变和质变;8.事物的辩证运动规律:包括质量互变、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打破旧事物、实现新事物等。
二、自然辩证法的矛盾分析方法1.矛盾的基本类型:包括对立统一矛盾、相对统一矛盾、同一性矛盾和异同性矛盾;2.矛盾的揭示方法:包括分析对立面、发现根本矛盾、区分主次矛盾和把握矛盾特殊性等;3.矛盾的解决方法:包括克服消极因素、增强积极因素、统一对立面和实现事物的平衡等。
三、自然辩证法的科学方法论1.辩证唯物主义方法论:基于辩证法,研究自然规律和解决现实问题的思维方法和工作方法;2.抽象和具体两个方面的辩证关系:抽象是具体的依据,具体是抽象的实现;3.理论和实践的辩证关系:理论是实践的指导和总结,实践是理论的基础和检验;4.科学和艺术的辩证关系:科学是艺术的基础,艺术是科学的升华和人类情感的表达;5.个别和一般的辩证关系:个别是一般的延伸,一般是个别的概括;6.原因和结果的辩证关系:原因是结果的根源,结果是原因的体现;8.必然和偶然的辩证关系:必然是偶然的必然性,偶然是必然的偶然性。
四、自然辩证法的应用1.自然辩证法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分析事物的内部矛盾,揭示事物的发展规律,指导科学实践;2.自然辩证法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指导生产过程的组织和调节,提高生产效率;3.自然辩证法在环境治理中的应用:揭示环境问题的本质矛盾,提出环境治理的对策方法;4.自然辩证法在可持续发展中的应用:推动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自然辩证法考试重点总结
第1篇导言与自然观1、自然观的4个演化过程:神话形态的自然观1)、古代自然观原始形态巫术形态的自然观理性形态的自然观中国古代:春秋战国百家争鸣,儒墨道法名,阴阳古希腊特点:整体上对自然界本质和规律的直观考察,勾勒了自然界发展变化的总体画面,肯定了自然界的物质性和统一性,初步论述了自然界事物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辩证法,提出了矛盾运动是世界万物发展变化的内在原因。
局限:质朴性:把自然界统一为具体事物;思辨性:圆圈式的简单循环;猜测性:有启发性,但幼稚、神秘色彩。
所以,称为“朴素的辩证自然观”(与当时的科学水平相适应)2)、中世纪的自然观(神学和宗教意义)特点:欧洲,基督教统治,神学意识渗透到社会每一个角落,不仅人们的自然观意识是神学迷信的,甚至自然科学也成为神学的俾女。
中世纪,一切研究都带上了强烈的宗教色彩。
如有怀疑,便会被告密,带上异端的罪名,就可能被宗教异端裁判所判处极刑。
3)、近代自然观(机械唯物主义,形而上学)特点:形而上学的机械自然观,以物质的原因来解释各种自然现象的,因而在反对宗教神学的斗争中,在自然科学从宗教神学中解放出来,都起过积极的作用。
随着一些问题的不能解释,不得不把造物主请回来,把神从前面赶出去,最终又把神从后门请进来。
随着科学进步,形而上学自然观陈腐了,将要被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所取代。
4)、现代自然观(辩证法形态,在继续进化之中)特点:自然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物质世界是无限的;自然界是永恒运动、变化、发展着的,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自然界各种事物之间、运动之间、过程之间是普遍联系着的;人类起源及其与自然界的关系。
自然辩证法的建立,是人类自然观、科学技术方法论和科学技术发展观的划时代变革。
(《自然辩证法概论》11-12)–自然观:立足于时代科学成果之上,批判了机械论和形而上学,对于自然界演化发展的既唯物又辩证的理解。
–科学认识论和方法论:置根于社会实践基础上,批判了唯理论和经验论,坚持能动的反映论立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自然辩证法定义P3.2
2.辨正唯物主义自然观P
3.5
3.古代朴素辩证法自然观组成及其特点17.5 18.5
4.(哥白尼革命)是近代科学诞生的标志(牛顿力学)是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科学基础填
空
5.自然观产生的条件:(自然基础,哲学基础)
6.如何理解科学技术是生产力(从生产力的三要素回答)50.2
7.自然观定义包括经历了三种形态
8.自然的概念(一句话)
9.近代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局限性:机械性、形而上学性、不彻底性19-20
10.自然从神学论中分离出来:1哥白尼《天体运行论》的发表2《血液循环理论》的发表;
近代自然科学的诞生标志:哥白尼革命
11.拉普拉斯完全决定论(霍尔巴赫观点) 严格的机械决定论:物理系统的状态完全决定于
该系统的(初始状态);局限:(承认必然性)(否认偶然性)20.2
12.近代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局限性?20.3
13.两个突破口:天文学:康德-拉普拉斯的星云假说; 地理学:赖尔的地质“渐变论
14.细胞学说的建立(施莱登,施旺—细胞学说(完成了生物学上的理论综合),达尔文—生
物进化论
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解释了电磁光的统一性)
无机物合成有机物(维勒—有机物尿素(填平有机和无机的鸿沟)门捷列夫—元素周期表)
15.辨正唯物主义自然观创立的自然哲学思想渊源是(德国古典自然哲学)十九世纪出现
(自然哲学)
16.德国自然哲学的价值22.2
17.简答题: 如何理解人与自然的对象性关系是能动性和受动性的统一?23.2
18.三种自然分为天然自然、人化自然、人工自然、22
19.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基本内容、基本特征、重大意义22-23
20.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来,自然科学的发展,促进了(系统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
的形成和确立,这是对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新发展
21.老三论非线性定义24.6
22.系统自然观的基本内容基本特征26.5
23.系统自然观确立的意义
24.系统存在的四个要点(填空,简答)28
25.环境,系统(定义…没有环境无所谓系统)
26.自然界物质系统的四个特点(简答,选择)29-30
27.如何理解整体大于各个部分之和,及其认识论和方法论的意义是什么29.6
28.系统的非加和性
29.系统当中整体和部分经由哪两种方式相互过渡(加合性,非加和性) 非加合性的定义
30.自然界物质系统层次结构基本特点相干性的定义
31.自然界的演化,自然界的进化(定义) 进化有两个方向哪一个是根本方向(进化是根本)P17
32.自然界演化的存在方式/基本方式(分叉,实现,内在,随机)P18
33.自然界系统演化的自组织机制P19
34.自组织的条件④个自组织的定义P19
35.非线性的定义非线性相互作用起主导作用(选择)P19
36.涨落的定义内部涨落是进化的触发器原因P19-20
37.如何理解演化是进化与退化的辩证统一③点例子相互包含P20
38.生态自然观的基本观点/基本内容P20-21
39.生态自然观确立的现实根源是(生态危机),生态自然观确立的自然科学基础是(生态科
学)P21
40.生态危机的主要三个方面P21 1)人口激增2)自然资源短缺3)环境污染加剧,生
态恶化
41.生态理念④点;生态学的一般规律④点P22-23
42.可持续发展(定义) 三个实现基本原则④点内涵P23-24
43.什么是科学(定义填空)见笔记P25 系统化的知识体系,是一种认识的活动,是一种方法,
也是一种方法建制
44.社会建制的定义P25 社会组织制度包括价值观念、行为规范、组织系统、物质支撑
四大要素
45.自然科学与其他意识形态的区别P25-26
46.马克思是如何理解科学是生产力的P25-26
47.科学的本质属性④点P25-26
48.科学是一种认识活动,如何正确理解③点范式定义P26
49.科学知识的构成④点P26
50.科学事实(判断)逻辑形式是单程命题那些是科学事实(多选) P26
51.科学定律的主要特征①绝对真理与相对真理的辩证统一: ②简并性
52.科学假说所有内容科学假说的形式
53.为什么说科学假说是科学理论的桥梁,是科学理论的过渡形式
54.科学知识的内在辩证关系④句(非简答)
55.科学价值,科学精神的主要内涵③点
56.科学理论的功能②点基本特征
57.莫顿提出科学共同体规范,性质④点
58.科学问题的结构,类型,定义
59.科学问题的分类②类
60.科研选题的意义,步骤,原则(论述题)
61.科学事实的获取途径②点(观察和实验)
62.科学观察分为直接观察和间接观察
63.科学观察和科学实验的比较(人为控制,自然发生)
64.观察的基本原则③点
65.观察与实验结合考比较异同及那一种获得的资料可靠性更高
66.科学实验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④点
67.观察中渗透着理论理论渗透于观察如何理解这两句话60.5
68.爱因斯坦的主题如何理解
69.观察中的机遇(定义,特点)
70.科学假说的形成②种方式(经验定律,原理定律.层次不同)61
71.科学理论的创立(思维过程,方法,形态) 科学抽象的意义65
72.四化
73.公理化方法希尔伯特提出的体系要满足的条件③点
74.归纳方法演绎方法定义
75.创立科学理论的思维形态,重点是科学抽象意义(即四化)
76.直觉和灵感直觉的特征
77.科学理论的实验,检验条件逻辑检验和经验检验
78.逻辑评价的三个原则
79.判决性实验
80.库恩的历史主义发现观74.1
81.波普尔的试错法要认识公式
82.技术定义通过技术活动与技术成果表现出来技术与科学在本质的不同点与共同点
83.技术的构成和分类要素③点
84.技术系统定义
85.技术方法分为: 决策方法,创造方法举例归属
86.技术预测定义评估(重点)
87.技术方案的构思,设计的方法④点
88.技术方案设计分类(工程,工业,环境)
89.技术方案设计的主要方法
90.系统设计方法原则
91.中试的特点(双重性)④点
92.技术价值和技术社会观论联系实际如何从技术的两重性看待当今高技术发展中的伦
理问题,举例并找出对策
93.技术发明和技术创新的联系和不同
94.社会建制范式高技术定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