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工匠精神”的高职专业课程改革

合集下载

新课改下高职院校教学中融入工匠精神的探索

新课改下高职院校教学中融入工匠精神的探索

[摘要]工匠精神是一种职业精神,关系着我国智能制造的发展与转变。

主要分析工匠精神的内涵、高职院校教学中融入工匠精神的时代价值、高职院校教学中融入工匠精神的困境及融入工匠精神的措施,期望能为学生的工匠精神培育提供理论支撑。

[关键词]工匠精神;高职院校;培育[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0603(2021)01-0016-02新课改下高职院校教学中融入工匠精神的探索①姚永辉,倪伟智(湖南九嶷职业技术学院〈湖南潇湘技师学院〉,湖南永州425000)高职教育是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和保障,办好高职教育可以提高技能型人才的水平,满足社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及不同的群体对教育的需求。

工匠精神是一种职业精神,受到社会的高度关注,关系着我国智能制造的发展与转变。

工匠精神的内涵十分丰富,表现在“精于工、匠于心、品于行、化于文”。

在工匠精神倡导的大环境下,高职院校也应该在教学过程中注重融入工匠精神。

一、工匠精神的内涵工匠是指掌握某种技艺或技能的手艺人,从职业角度来讲,工匠精神代表某种职业品格。

当前全国倡导工匠精神,工匠精神的内涵十分丰富,从素养道德、思想态度、职业操守等方面来讲,工匠精神主要体现为“精于工、匠于心、品于行、化于文”。

“精于工”主要是指在工作过程中精益求精,力求对产品进行精雕细琢,做到极致完美,比如,普通的钳工和电焊工他们几十年间潜心研究某项工艺,力求产品的日臻完善,在这个过程中形成了职业的归属感。

“匠于心”主要是利用巧妙的心思和精湛的技艺对某项技术进行创新,从创新的角度对技艺进行传承与创造,利用勇攀高峰的勇气,将先进的技术与经验技艺结合在一起,推陈出新,不断进步。

“品于行”主要是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中勤勤恳恳、吃苦耐劳,细节处见真章,用心钻研,反复改进某项工艺,促进产品的质量提升。

“化于文”主要是形成工匠文化,提高工匠的社会地位,让精益求精的精神成为社会发展的准则,推动社会可持续发展。

黄炎培职教视域下“工匠精神”融入高职人文素质课的路径设计

黄炎培职教视域下“工匠精神”融入高职人文素质课的路径设计

黄炎培职教视域下“工匠精神”融入高职人文素质课的路径设计摘要:本文探讨了黄炎培职教视域下“工匠精神”的内涵特征,并着重研究“工匠精神”融入高职人文素质课的路径设计。

该路径的设计可包含三个部份,即挖掘和开发“工匠精神”教学素材、设计素材资源库,设计“工匠精神”教学素材嵌入高职人文素质课程的多元化途径,以及建立多元化的动态考核体系。

关键词:工匠精神高职教学黄炎培一、黄炎培职教视域下“工匠精神”的内涵特征黄炎培是中国近代职业教育的奠基人,他的职业教育思想博大精深,对我国现代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职业道德教育思想是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主张职业教育者,同时必须注重职业道德”,他提出了职业教育“敬业乐群”“劳工神圣”“双手万能”“好的人格”“教育救国”的道德规范。

敬业即指“对所习之职业具有嗜好心,所会之事业具有责任心”,就是要爱岗敬业,树立正确的职业观,本分做事,为社会多做贡献。

乐群即指“具优美之情操及共同协作之精神”,就是要有团队合作精神和高尚职业道德情操。

[1]可见,黄炎培倡导的职业道德教育,强调培养的学生要热爱自己的国家,热爱自己的事业,尊重劳动群众服务,有互助合作的精神、强烈的责任心、奋斗和创造的精神、谦虚诚恳的态度、任劳任怨的美德、勤俭朴素的作风。

这一要求与我国现在提倡的“工匠精神”相一致。

以“工匠精神”围殴核心的理念越来越受到学术界的广泛关注。

刘建军在《工匠精神及其当代价值》中指出,“工匠精神”是一种精神,包含了高度认同、敬业乐业、专注专一、全情投入、精益求精、追求卓越。

[2]王丰晓(2019)指出:在建设“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下,“工匠精神”被赋予了新的历史含义,追崇质量、卓越随之成为了重要的时代精神和社会价值导向。

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阵地之一,必须结合时代的要求,担负起“工匠精神”人才的培养。

高校应当促使课程不断改革,更好的实现对大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

[3]吴乾莉(2020)认为,从现阶段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素养提升的角度来看,基于工匠精神的思想政治教育有着一定的必要性。

劳模精神 劳动精神 工匠精神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的思考

劳模精神 劳动精神 工匠精神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的思考

五、结论
将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融入高职思政课教学实践是一项长期而艰 巨的任务。我们需要不断探索和实践,通过多种方式和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 解和掌握这些精神的内涵和价值。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培养出具有高尚品质 和崇高精神的优秀人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参考内容二
内容摘要
二、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的内涵和价值
这三种精神的内涵相互交织,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时代精神。 它们对于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三、融入教学实践的策略和方法
三、融入教学实践的策略和方法
1、案例教学:通过引入劳模、劳动模范和工匠的先进事迹,让学生了解他们 的事迹和精神内涵,从而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 的内涵
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的内涵
劳模精神是一种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奉献社会为己任的精神状态,它代表着 勤劳、勇敢、创新和进步。劳动精神则是一种热爱劳动、尊重劳动成果、珍惜劳 动时光的精神风貌,它体现了劳动者对自身价值的追求和社会责任。工匠精神则 强调在技艺和职业领域中追求卓越、精益求精、注重细节和追求完美的精神品质。
三、融入教学实践的策略和方法
2、实践教学: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如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让学 生亲身体验劳动的艰辛和快乐,从而培养学生的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
三、融入教学实践的策略和方法
3、课堂讨论:通过引导学生对劳模、劳动模范和工匠的事迹进行深入分析, 让学生理解他们的精神内涵和对社会的贡献,从而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判断力。
二、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 精神的内涵和价值
二、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的内涵和价值

高职院校第二课堂工匠精神的培育

高职院校第二课堂工匠精神的培育

高职院校第二课堂工匠精神的培育【摘要】在当今社会,培养高职院校学生的工匠精神已经成为教育的重要任务。

建立工匠文化教育体系、开展技能竞赛与实践活动、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倡学生参与创新创业以及加强与企业、行业的合作,都是培养工匠精神的有效途径。

高职院校应该将工匠精神融入到教育教学中,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

只有通过这种方式,才能真正培养出具备高技能、创新能力和责任心的优秀人才,为社会和行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通过不断努力,高职院校将成为工匠精神的摇篮,为培养技术人才做出积极贡献。

【关键词】关键词:高职院校、第二课堂、工匠精神、培育、工匠文化教育体系、技能竞赛、实践活动、师资队伍建设、创新创业、企业合作、学生、教育任务、教学融合。

1. 引言1.1 高职院校第二课堂工匠精神的重要性高职院校第二课堂是学生在课堂学习之外的重要学习平台,是实践、体验和培养品质的重要途径。

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可以激发他们对专业技能的热情和探索精神,促进他们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技能水平。

工匠精神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责任感,使他们更好地融入工作和社会生活中。

高职院校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在第二课堂教育中加强专业技能培训和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注重实践和专业素养的培养,最终实现学生全面发展和就业竞争力的提升。

1.2 培育工匠精神的意义培育工匠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工匠精神是一种注重技能、追求卓越、精益求精的职业态度,是对专业技能的执着追求和独特创新能力的体现。

在当今社会,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产业的快速变革,工匠精神已经成为提升国家实力和企业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高职院校作为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阵地,应当重视工匠精神的培育,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培养工匠精神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职业竞争力和就业能力。

只有具备扎实的技术和专业知识,同时又具备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才能在激烈的职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培养工匠精神还有助于提升高职院校的教育质量和声誉,吸引更多优秀学生和教师的加入,推动学校的全面发展。

工匠精神融入高职思政课教学的实践探讨

工匠精神融入高职思政课教学的实践探讨

工匠精神融入高职思政课教学的实践探讨一、引言工匠精神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重要体现,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当前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下,高职思政课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的任务。

把工匠精神融入高职思政课教学,对于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通过对工匠精神和高职思政课教学的实践探讨,来探讨如何将工匠精神融入高职思政课教学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二、工匠精神与高职思政课教学的内涵1. 工匠精神的内涵工匠精神是指工匠在工作中所表现出的勤俭、朴实、敬业、创新等一系列高尚品质的集合。

工匠精神是我国几千年传统文化的精粹,是中华民族多年积累的宝贵财富,具有丰富多彩的内涵。

勤俭朴实是工匠精神的基本特征,敬业创新是工匠精神的核心要义,责任担当是工匠精神的重要表现。

高职思政课是高职高专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缩写,是在高职高专学校开设的一门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职业道德。

高职思政课教学是高等教育中极其重要的一环,是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的必要环节。

在高职思政课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道德品质,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在当前社会,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对工匠精神的认同和理解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高职思政课教学是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与职业素养的重要途径,在课堂中融入工匠精神的教学,可以使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工匠精神的重要性和价值,并且增强对工匠精神的认同和理解。

2. 培养敬业精神和责任担当工匠精神的核心内容之一是敬业精神和责任担当。

高职思政课教学应该通过案例、故事等形式,引导学生了解经典工匠的事迹和行为,鼓励学生树立敬业精神和责任担当,激励学生在自己的专业领域上做出更大的成绩,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3. 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工匠精神提倡不断追求技术创新和工艺创新,高职思政课教学应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引导学生思考、动手实践,锻炼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技术水平和实际应用能力。

工匠精神培育融入高职思政课教学的路径研究

工匠精神培育融入高职思政课教学的路径研究

最后应注重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和实践教学项目的开展通过实践教学基地的 建设和实践教学项目的开展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实践经验从而提高 其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3、开展实践活动
将工匠精神培育融入高职思政课教学需要开展实践活动。首先可以组织学生 参加一些与工匠精神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或志愿服务活动让学生在实际行动中感 受工匠精神的重要性并付诸实践其次可以组织学生参加一些技能比赛或创新创业 比赛等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锻炼自己的技能和能力并增强自己的自信心和成 就感最后可以组织学生参观一些企业或工厂让学生了解实际工
工匠精神培育融入高职思政课 教学的路径研究
01 一、引言
目录
02
二、工匠精神的内涵 和价值
03
三、高职思政课教学 的现状
四、工匠精神培育融
04 入高职思政课教学的 具体措施
05 五、结论
06 参考内容
摘要:
本次演示探讨了工匠精神培育融入高职思政课教学的路径。通过分析工匠精 神的内涵和价值,以及高职思政课教学的现状,提出了将工匠精神融入思政课教 学的具体措施,包括教学内容的调整、教学方法的改进、实践活动的开展等。这 些措施有助于提高高职学生的职业素养和综合能力,促进其全面发展。
通过开展一些创新实践活动或课程设计项目,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提出新的想法和解决方案。
2、改进教学方法
将工匠精神培育融入高职思政课教学需要改进教学方法。首先,应采用多种 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例如可以采用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角色 扮演法等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其次应注重与学生的互动和 实践教学环节的开展通过与学生的互动和实践教学环节的开展可以增强学生的参 与感和体验感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

论新时代高职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

论新时代高职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

论新时代高职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

高职教育作为培养具有一定专业技能的人才的重要平台,其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任务尤为重要。

工匠精神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新时代高职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以期为高职教育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一、工匠精神的内涵及意义工匠精神是一种追求卓越、精益求精、勇攀高峰的精神状态,是一种工匠对待工作的态度和方式,包括责任心强、钻研精神、实践创新、精益求精等内容。

工匠精神的核心是不断追求卓越,追求卓越是中国人民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实现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的关键。

工匠精神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对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国家的综合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新时代高职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是非常必要的。

二、培养工匠精神的途径和方法1. 优化课程设置优化课程设置是培养工匠精神的重要途径之一。

高职教育是为学生就业和发展服务的,因此应该注重课程的实用性和针对性,在专业课程中融入创新创业教育,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通过实际操作中的磨练和创新,培养学生的钻研精神和实践创新能力。

2. 强化实践教学强化实践教学是培养工匠精神的有效途径。

高职学生主要面向社会就业,需要具备一定的实际操作能力。

在校期间应该加大实习实训的力度,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并培养细致认真、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

3. 加强技能竞赛加强技能竞赛是培养工匠精神的重要途径之一。

技能竞赛是学生展示自己专业技能的平台,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热情,还能够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团队合作能力,培养学生敢于迎接挑战、勇攀高峰的精神。

4.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是培养工匠精神的关键。

作为新时代的高职学生,应该正确看待工匠精神,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不断追求卓越,追求自己的人生价值。

基于工匠精神的高职教学质量提升策略

基于工匠精神的高职教学质量提升策略

基于工匠精神的高职教学质量提升策略一、引言高职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技术技能型人才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由于种种原因,高职教育在教学质量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提升教学质量。

工匠精神是指工匠在长期的劳作中培养了对工作的专注、精益求精和追求完美的精神品质,这种精神也适用于教育工作者。

本文将就如何基于工匠精神来提升高职教学质量进行探讨。

二、提高教师教学水平高职教育的教师队伍是整个教学质量的基础,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是提升教学质量的关键。

首先要培养教师的工匠精神,要求他们对教学工作保持精益求精的态度,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教学服务。

可以设立教学大赛、教学展示等活动,激发教师的教学热情和创新能力,促进他们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也要加强教师的专业培训和学术交流,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

三、优化教学资源配置高职教育的教学资源配置不容忽视,要提升教学质量就要优化教学资源的配置。

首先要提高实验室、实习基地等实践教学设施的设备水平,以保证学生在实践中能够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其次要加大对教学用具、教材等教学资源的投入,确保学生获得的教学资源充足丰富,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

也要加强对教学技术、教学方法的研究和推广,提高教学资源利用效率。

四、鼓励学生创新实践高职教育的目标是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鼓励学生创新实践是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

学校可以设立创新实践基地,提供给学生一个自由创新的平台,鼓励他们发挥自己的创造能力。

要开展创新实践项目,提供给学生实践机会,培养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也要加强对学生的创新实践成果的评选,激励他们进行更多的创新实践活动。

五、加强对学生的个性化辅导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需求都是不同的,因此需要加强对学生的个性化辅导,提升教学质量。

学校可以建立学生档案,记录学生的学习情况与需求,针对个别学生进行个性化的辅导和教学计划。

同时也要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促进他们健康成长。

工匠精神培养与高职思政课程教学融合研究

工匠精神培养与高职思政课程教学融合研究

工匠精神培养与高职思政课程教学融合研究一、工匠精神的内涵及其价值工匠精神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了匠心、匠磨、匠艺和匠德等多个方面,是一种积极向上的品质和精神力量。

匠心即专注于工作,勇于追求卓越,精益求精的工匠之心。

匠磨是指工匠对待工作认真负责,不怕困难,不怕挫折,坚持不懈地追求完美的精神。

匠艺是指工匠掌握扎实的技能和过硬的专业素养,具备在工作中随机应变,解决问题的能力。

匠德是指工匠在工作中恪守道德底线,诚实守信,勇于担当,敢于负责的品质。

这些方面的品质构成了工匠精神的内涵,是工匠精神在人们工作生活中的具体体现。

工匠精神所包含的种种品质与价值,对于当代高职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的培养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方面,工匠精神的培养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自我价值意识。

在当今社会,人才济济,竞争激烈。

只有具备了匠心、匠艺和匠德等品质的工匠精神,学生才能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脱颖而出,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工匠精神的培养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和团队协作意识。

工匠精神要求工匠在工作中精益求精,努力追求完美,这需要学生有责任心和团队协作精神,才能在工作中不断突破自我,实现更好的成果。

工匠精神的价值不可忽视,高职院校在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时,应当注重对工匠精神的培养。

二、高职思政课程教学融合的背景与意义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是高职教育的必修课程,旨在通过学习重大理论和伦理道德等方面的知识,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近年来,一些高职学生在思政课程学习中出现了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兴趣不强等问题。

这些问题的出现与思政课程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需求不匹配,以及思政课程的教学方法与学生的学习习惯不符等因素有关。

为了更好地提高高职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加强高职思政课程的教学效果,有必要对高职思政课程进行教学融合,使其更好地融入到专业教学中,让学生在专业教学中感受到思政课的魅力和重要性。

高职思政课程教学融合具有重要的背景与意义。

高职院校工匠精神培育的创新与实践——以广西理工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高职院校工匠精神培育的创新与实践——以广西理工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人才培养神的价值引领。

(二)实训阶段,精神内化“锻匠技”实训阶段即专业技能专项实训阶段。

学院以工作岗位技能技术要求为标准,实施岗、证、赛、训融通,推进工匠精神培育。

以专业技能训练+职业技能比赛+“1+X”证书测试为载体,结合职业岗位技能标准及技能比赛标准,开展专业技能实训、职业技能比赛活动,以训促学、以赛促学;组织学生参加“1+X”等级证书测试,实现岗、证、赛、训融通。

在实习训练中引入现代企业管理模式,实施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安全“6S”管理,对安全防护措施的细节、各种工具摆放的顺序到生产加工过程的流程、操作结束后工具归位的规定等细微处都严格要求,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细致、规范操作的职业习惯,让学生体悟工作过程中的工匠精神,并内化于心,在实践中磨砺过硬的专业本领,锻炼精湛技艺。

(三)实习阶段,岗位实习“践匠行”企业岗位实习是职业院校实践性教育教学的重要环节。

学院推行现代学徒制,强化学生岗位实习。

实行“双实践”活动,把企业岗位实践当成学生专业技能综合实训实践和思政教育实践,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和思想素质。

在企业岗位实习中,教师和企业指导师带领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在专业技术应用与产品生产过程中,践行工匠使命,要求学生严格依照生产技术标准、产品质量要求、生产管理要求等进行生产活动,完成工作任务,不断提升专业技术能力;同时,践行爱岗敬业、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培养严谨、专注、创新的职业素质,逐步将学生培养成为具有工匠精神、技艺精湛的职业人。

二、深化产教融合,创新“四化驱动”培育工匠精神的实践教学方法开展三阶递进工匠精神培育实践活动,不断深化教学模式改革,在系统优化的教育活动中聚焦工匠精神培育主题。

学院以教育内容项目化促进工匠精神培育与实践项目相融合,以现代信息化教育手段打造全方位工匠精神培育的网络育人校园,以“教、学、做”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内化、践行工匠精神,创新“四化驱动”理工类专业工匠精神培育的教学方法。

工匠精神融入高职计算机应用的践行机制

工匠精神融入高职计算机应用的践行机制

工匠精神融入高职计算机应用的践行机制工匠精神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之一,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世世代代积累下来的智慧结晶。

工匠精神,是指一种崇尚精益求精的工匠品质和一种严谨务实的职业态度。

工匠精神强调对待工作的专注和细致,对待产品的质量和精益求精的追求,对待技能的不懈追求和继承,这种追求极致的态度,正是培养学生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职业素养的很好途径。

在高职计算机应用专业中,如何将工匠精神融入教学实践,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工匠精神,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从工匠精神的内涵和价值出发,结合高职计算机应用专业的实际情况,探讨工匠精神融入高职计算机应用的践行机制。

一、工匠精神的内涵和价值工匠精神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现实价值。

工匠精神的核心是精益求精,包括对技艺的追求、对品质的追求、对细节的追求和对技术的追求。

工匠精神注重实践和创新,追求卓越,以“匠心独运”为目标,对待每一个产品都精益求精,追求完美。

工匠精神强调注重实践,重视技能的传承和提高,鼓励创新和突破,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

工匠精神的践行机制,是指将工匠精神贯穿于高职计算机应用专业的教学环节,培育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工匠精神的具体措施和办法。

在高职计算机应用专业中,应该建立健全工匠精神的践行机制,从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等方面着手,全面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工匠精神,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创新能力。

1.明确培养目标,树立工匠精神高职计算机应用专业,是一门应用型的软件开发专业,目标是培养适应信息产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

在培养目标中,应该明确强调工匠精神的培养,要求学生具备精湛的专业技能和过硬的职业素养,具有匠心独运的工匠品质,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通过明确培养目标,树立工匠精神,引导学生树立敬业精神、进取精神和团队精神,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和综合素质。

传统工匠精神的现代职业化表达对高职教育的意义

传统工匠精神的现代职业化表达对高职教育的意义

传统工匠精神的现代职业化表达对高职教育的意义传统工匠精神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勤劳、专注、严谨、创新等特点,体现了对工作的尊重和执着。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传统工匠精神也在不断发展和演变,与现代职业化表达相结合,成为了一种新的职业理念。

在这种背景下,高职教育作为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重视传统工匠精神的现代职业化表达,加强对学生的培养,以更好地满足社会需求和推动国家经济发展。

传统工匠精神的现代职业化表达对高职教育的意义,首先体现在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上。

现代职业化表达强调的不仅是技能的掌握,还包括对工作的热爱、责任心、团队合作能力等素质的培养。

这与传统工匠精神中的勤劳、专注、严谨等特点是一脉相承的。

高职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其职业修养和职业素质,使其具备成为优秀工匠的基本条件。

传统工匠精神的现代职业化表达对高职教育的意义还体现在对学科专业的深化和拓展上。

现代职业化表达要求工作者具备更深厚的专业知识和技术能力,能够熟练运用现代科技手段进行生产和创新。

高职教育应该积极响应国家产业发展的需求,加强对学科专业的深化和拓展,为学生提供更丰富、更新颖的学习内容和技能培训,使他们在毕业后能够胜任各类岗位,为国家经济建设做出积极贡献。

传统工匠精神的现代职业化表达对高职教育的意义还在于对创新能力的培养上。

现代职业化表达倡导的不仅是技术的传承,更是对创新能力的培养。

在传统工匠精神中,创新一直是推动工匠精神发展的动力之一,现代职业化表达也不例外。

高职教育应该通过开展实践教学、科技创新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为社会培养一大批技术创新人才。

传统工匠精神的现代职业化表达对高职教育的意义还在于对社会责任感的培养上。

现代职业化表达倡导的不仅是为了个人利益,更是为了社会、国家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高职教育应该通过开展社会实践、志愿活动等,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使他们在成为优秀工匠的也能为社会做出更多的贡献。

新时代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的目标维度和实现路径

新时代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的目标维度和实现路径

新时代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的目标维度和实现路径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升级,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高职院校成为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重要基地。

作为新时代高职学生,培养工匠精神已经成为重要的任务之一。

工匠精神是指具有追求卓越、刻苦耐劳、善于创新、细致认真等品质,培育工匠精神旨在培养高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在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过程中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目标维度和实现路径两个方面,探讨新时代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的重要性和具体做法。

一、培养目标维度1. 追求卓越的品质工匠精神的核心是追求卓越,这需要培养高职学生具有追求卓越的品质。

高职学生在学习技能的过程中,应该时刻保持自我激励,不断提高自己的要求,不停止学习的步伐。

只有通过不断地追求卓越,才能培养出有能力有品质的技术技能人才。

2. 刻苦耐劳的态度工匠精神的另一个重要品质是刻苦耐劳。

技术技能人才需要在实际工作中,经常需要长时间、高强度的工作,需要强大的意志力和耐心。

培养高职学生刻苦耐劳的态度至关重要,他们需要在学习和工作中勇于承担责任,不怕吃苦和吃亏,坚持不懈,不轻言放弃。

3. 善于创新的能力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技术的更新换代,技术技能人才需要具备善于创新的能力。

培养高职学生的工匠精神,需要注重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让他们在实际工作中具备敢于挑战、善于创新的精神,能够在实际工作中解决各种问题,推动产业的发展。

4. 细致认真的态度工匠精神还包括细致认真的品质,这也是培养高职学生工匠精神的重要目标维度。

技术技能人才需要在实际工作中,对待每一个细节都要认真负责,只有如此,才能保障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提升企业的竞争实力。

二、实现路径1. 教育体制改革要实现新时代高职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需要进行教育体制改革。

要对高职教育进行课程体系的调整,增加实践性教学科目,让学生更多地接触实际工作,培养实际操作能力。

要改革评价考核体系,不再单纯以学术成绩来评价学生的能力,而是更多地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工匠精神培养与高职思政课程教学融合研究

工匠精神培养与高职思政课程教学融合研究

工匠精神培养与高职思政课程教学融合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在高职院校中,思想政治课作为必修课程,承担着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提高社会责任感和民族自豪感的重要任务。

当前,高职院校面临着如何在传授理论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力的挑战。

探讨工匠精神与高职思政课程教学融合的问题,既是当前高职院校教育面临的热点问题,也是符合时代需求的必然选择。

通过对工匠精神培养与高职思政课程教学融合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其全面发展,对于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工匠精神培养与高职思政课程教学融合的有效途径,旨在通过深入分析工匠精神的内涵与重要性,结合高职思政课程教学特点与现状,探讨如何将工匠精神融入到高职思政课程教学中,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培养高素质技术人才。

通过本研究,旨在为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提供借鉴和启示,推动高职思政课程教学与工匠精神培养的深度融合,为培养适应社会需要、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1.3 意义工匠精神培养与高职思政课程教学融合研究的意义在于提升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品质与综合素质。

工匠精神注重工匠精神的培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为他们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高职思政课程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发展所必须的,通过融入工匠精神培养模式,可以使学生在学习思想政治理论的更加注重实践能力和责任意识的培养。

将工匠精神与高职思政课程教学融合起来,既能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也可以培养出更具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高素质专门人才,促进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的转型升级。

通过深入探究这一研究课题,可以为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提供有益的借鉴与实践经验,有助于提升高职教育的质量和水平,更好地为社会培养优秀人才做出贡献。

2. 正文2.1 工匠精神的内涵与重要性工匠精神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追求卓越、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和精神品质。

工匠精神融入高职思政课教学的实践探讨

工匠精神融入高职思政课教学的实践探讨

工匠精神融入高职思政课教学的实践探讨一、工匠精神定义工匠精神是一种劳动者特有的精神。

它是一种融合了职业技能、内在素质、人文精神、制度文化等多方面因素的新型职业精神。

它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在自身职责范围内发挥专业技能水平,精益求精,追求卓越;二是在职业生涯发展中注重学习和自我提升,不断完善自我,为职业发展做出贡献。

工匠精神的价值在于,它也是一种道德精神,是现代职业道德的具体体现。

工匠精神的核心理念是“匠心独运、精益求精、追求卓越”,是一种以品质为核心、以创新为导向、以专业技能为基础的职业精神。

1、对工作的精益求精:工匠精神充分体现了对提升工作质量和效率的追求。

学生在工作中具备了工匠精神,不断地完善自己的技术和专业能力,追求更高的工作品质,能够更快地适应职业生涯发展。

2、对个人素质的提高:学生能够在职业生涯中不断追求自我提高和成长,不断完善自身能力和素质,发扬自身的精神力量和职业道德。

这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增强学生的职业发展能力。

3、对现代职业道德体系的丰富:工匠精神主张注重品质、精益追求、创新发展,这与现代职业道德的核心理念相一致。

工匠精神的价值内涵与现代职业道德体系的构建紧密相连。

1、强化工作实践教学。

从工作实践教学的角度,讲清楚职业道德规范和工作精神,并引导学生认识各类职业道德问题的实质,从而推动学生以实践经验为基础,促进学生形成积极进取的工匠精神。

2、注重职业生涯发展。

通过让学生了解职业道德规范、管理制度,并建立职业发展目标,帮助学生通过学习思政课的相关知识,提高自身职业素质。

3、注重课堂教学。

对于高职生来说,思政课对于他们的发展至关重要。

教师可以通过讲述工匠精神的概念和实践运用,引导学生在职业生涯中树立起工匠精神的理念,不断提高能力和素质。

4、利用多种教学形式。

由于高职学生的实际问题比较具体,应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如案例分析、课堂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更能够深刻体验工匠精神的深度含义。

工匠精神培养与高职思政课程教学融合研究

工匠精神培养与高职思政课程教学融合研究

工匠精神培养与高职思政课程教学融合研究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才培养成为国家发展的关键之一。

高职院校作为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重要阵地,思政课程教学在其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近年来,随着职业教育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如何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成为了高职院校思政课程教学融合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

一、工匠精神的内涵与重要性工匠精神是指劳动者在工作实践中,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具备高尚的专业精神和职业道德,追求卓越品质和完美工艺的一种精神风貌。

俗话说“工匠之心”,就是对工匠精神的高度评价。

工匠精神的核心是追求卓越和完美,这种精神不仅是技能型人才所必备的素质,更是国家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需要。

在当前高职教育的背景下,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提高他们的技能水平和综合素质已成为高职院校的重要任务。

思政课程教学融合工匠精神培养已成为教育教学改革的迫切需求。

二、高职思政课程教学的现状与问题分析高职思政课程教学是高职院校教育教学工作中的重要一环。

当前高职思政课程教学存在着一些问题。

课程内容单一,教学方法陈旧,思政课程与专业课程难以融合,缺乏针对性的教学模式。

学生缺乏对工匠精神的认识,自主性不强,对工作的热情、责任心和敬业精神有待提升。

教师队伍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参差不齐,教学观念和方式滞后,不能很好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理念。

针对当下高职思政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急需研究融入工匠精神培养的高职思政课程教学模式。

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和职业素养,高职思政课程教学需要不断改进创新。

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索:1. 课程内容设置。

在思政课程教学中,应当加入工匠精神教育的专题内容,工匠精神的内涵、工匠与职业精神、传统文化与工匠精神的融合等。

通过系统的讲解和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工匠精神的意义和价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2. 教学方法改革。

思政课程教学应当注重启发式教学和案例教学,通过讨论、演示和实践等形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将“工匠精神”融入高职院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探索与实践

将“工匠精神”融入高职院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探索与实践

[摘要]在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中,社会分工的细化促进了职业教育的发展,社会各界对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增加,高职院校的热度逐渐的提升。

在高职职业教育的过程中,除了对职业知识、职业技能的培养之外,对学生的职业精神的培养这一方面也需要进行重视。

在目前的高职职业教育里,对于学生职业精神的培养主要体现在德育课程中,其中“工匠精神”自提出以来,受到了广大高职教育工作者的热烈探讨,就“工匠精神”的重要意义以及实际教学实践,展开探讨。

[关键词]工匠精神;高职院校;德育;探索实践[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0603(2019)01-0089-01将“工匠精神”融入高职院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探索与实践何琦(陕西省西安市西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陕西西安710016)工匠精神的相关探讨,早在上个世界的西方学界中就已经初步展开。

这一精神主要包括在职业工作者的工作中,对自我的职业技能以及职业道德、职业品质的价值取向以及具体的实践行为。

主要表现在敬业以及精益求精、专注、创新这些方面。

由于我国的制造业在世界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随着社会的发展面临着产业的转型,以质的要求作为今后的发展方向。

因此,在2016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工匠精神培养的要求,为高职院校的职业精神教育工作做出了明确的指导。

一、工匠精神对于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意义(一)与时代的发展需要相适应在高职阶段的职业教育中,主要培养面向目前社会市场的职业性的人才,需要在细化的社会分工的背景下,掌握精湛的技术。

在这样的技术要求下,长期进行职业中的专注工作,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

工匠精神的提出以及应用,对学生的职业精神的建设以及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这一职业精神的建设,首先对学生的个人素质的提高具有积极意义,其次对于行业的整体发展也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二)与高职教育阶段的特殊情况相适应在高职教育的过程中,存在着与普通高校不同的特征。

新时代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的目标维度和实现路径

新时代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的目标维度和实现路径

新时代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的目标维度和实现路径新时代高职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是当前教育体系改革和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任务。

工匠精神是一种追求卓越、追求实干、追求精益求精的职业精神,是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独立自主、勇于创新、追求卓越的重要途径。

为了培养新时代高职学生的工匠精神,我们需要建立一套全方位、立体化的培育体系,通过多维度、多路径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本文将从目标维度和实现路径两个方面探讨新时代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的重要性和可行性。

一、目标维度1. 学生自我认知和职业定位在培养工匠精神的过程中,学生的自我认知和职业定位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我们需要让学生明确自己的兴趣爱好、个人特长和职业目标,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职业观念和职业规划,从而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和追求卓越的职业态度。

学校可以开展一系列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课程,引导学生在获取专业知识的注重实践技能的培养,充分了解自己感兴趣的岗位和行业,增强就业竞争力。

2. 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工匠精神强调实践、注重创新,因此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是培养工匠精神的重要维度。

学校可以设置一些实践课程和实习项目,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感受实践的乐趣,培养动手能力;在教学中注重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引导他们勇于探索、敢为人先。

3. 团队合作精神工匠精神不仅强调个体的能力和素质,更强调团队的合作和协作。

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是培养工匠精神的另一个重要维度。

学校可以通过课堂教学、实习项目等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团队合作的重要性,锻炼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培养他们的团队意识和服务意识,使他们具备与他人合作、协调工作的能力。

4. 责任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工匠精神要求个人具备强烈的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因此学生的责任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也是培养工匠精神的重要维度。

学校可以通过开展志愿服务、社会实践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益意识,让他们在实际行动中体会责任的重要性,懂得承担责任并乐于为社会做出贡献。

工匠精神应用于高职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以“焊接接头无损检测”为例

工匠精神应用于高职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以“焊接接头无损检测”为例

工匠精神应用于高职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①——以“焊接接头无损检测”为例姚达雯(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常州213164)[摘要]课程思政建设已成为高职院校专业课改革的重要探索与实践,其中工匠精神的培养则是工科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主要切入点。

以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焊接与理化测试专业合作的“焊接接头无损检测”课程为例,阐明了将工匠精神应用于课程思政改革的四个着力点,包括职业理想的树立、严谨态度的培养、工匠品质的弘扬以及科学评价的激励。

就如何打破思政与专业教育之间的壁垒,并将立德树人贯穿到高职课堂的各个方面这一问题提供了解决方案和应用参考。

[关键词]工匠精神;课程思政;立德树人;高职教育[中图分类号]G71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0603(2021)32-0016-02高职院校作为培养新时代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的摇篮,应当充分发挥课程思政建设在人才培养中的德育引领作用,其关键在于将思政元素巧妙地融入各个知识点、技能点之中,真正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主流价值观的熏陶。

工匠精神是我国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建设的热门词汇,其内涵与构筑德才兼备的育人格局相契合,是高职院校尤其是工科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主要切入点。

本文以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焊接接头无损检测”课程为例,通过一学年的教学理论与实践探索,总结了在课程思政建设中将工匠精神渗透到学生发展的全方位的策略与途径。

一、树立理想信念,重视目标引领伴随学生走得最远的是开阔的视野和远大的理想,因此,好的老师应该能为学生开一扇窗,指引他们不断探索和钻研的方向。

“焊接接头无损检测”课程在开课前就建设了大量的学习资源,并联系了优质的校友资源,为学生构建了深度学习的平台。

课前资源充分剖析了无损检测工作的重大意义,优秀毕业生的回访演讲为他们树立了奋斗的榜样。

从第一堂课起就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认识无损检测行业、理解质检技术的重要价值、探索理化测试的多样性和趣味性,为学生形成清晰的专业认知和树立坚定的职业理想指明了途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工匠精神”的高职专业课程改革
作者:杜亚林周珩李建军
来源:《青年时代》2020年第05期
摘要:政府工作报告中的出现体现了国家对“工匠精神”前所未有的重视。

高职院校工匠精神培养不仅需要思政工作者的教育,更需要专业课教师的课程改革。

《电客车驾驶与故障处理》课程是专业核心课程,是培养、塑造、强化学生“工匠精神”的良好载体。

通过企业调研,归纳岗位“工匠精神”内涵,总结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教学、课程考核、课外文化的熏陶与教师队伍建设五方面的改革思路,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为高职专业“工匠精神”课程改革提供参考。

关键词:工匠精神;高职;课程改革;电客车驾驶
2016年全国两会期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

”体现了国家对工匠精神前所未有的重视。

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是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工匠精神”即是职业素质、职业精神的核心组成,而高职专业课程教学正是培养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工匠精神”的主要阵地。

一、工匠精神的认识与本课程情况
“工匠精神”的内涵概括起来包括敬业、精益、专注、创新四个方面,它既包括从业人员爱岗奉献、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和工作理念,也包含其耐心专注、孜孜不倦的创新与实践精神。

高职院校思政工作者主要通过讲座或活动引导学生思想认识、培养学生“工匠精神”,而高职院校专业课教师则应深挖课程与教学内容,利用课程改革将“工匠精神”渗入课程方方面面,引导学生切身體会、理解“工匠精神”的内涵。

《电客车驾驶与故障处理》课程是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技术专业(司机方向)新设置的一门专业必修核心课程,课程所涉及内容是由原专业课部分内容改革整合形成,设置在大学二年级下学期。

无论从课程设置时间还是课程内容来说,《电客车驾驶与故障处理》都是对学生进行“工匠精神”培养、塑造和强化的良好载体。

通过对本专业毕业生就业企业走访调研及问卷调查,将企业对相关岗位“工匠精神”的内涵归纳为以岗为荣、良好形象、自主学习、恪守安全、严格守时、遵行规章、细心专心、冷静应变、合作互助、追求极致。

本文结合《电客车驾驶与故障处理》课程与企业调研专家交流所得建议,通过总结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教学、课程考核、课外文化熏陶及教师队伍建设五个方面的改革思路,为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德技双馨的“城轨匠人”探索新路径。

二、基于“工匠精神”的课程改革思路
(一)课程目标中“工匠精神”的树立
《电客车驾驶与故障处理》课程所涉及内容在各旧课程中的培养目标多设定为“要求学生掌握通用性知识点”、“熟练基本操作技能”及“培养学生安全意识、沟通能力和良好的职业道德”,未针对学生就业及发展岗位做详细调整。

这就导致学生在课程学习中只为了知识点或考试被动式学习,失去了热爱岗位、自主学习、不断突破精神的培养。

针对以上现象,要想在专业核心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需将“工匠精神”加入到课程目标中,引导学生通过课程内容的学习提升职业认同感并不断提升自我,力求突破。

为此,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技术专业调整了这一课程的课程目标,使之更加具有针对性,更加重视学生沟通协作、自主学习、创新精研和灵活处理问题能力的培养,这样的修改将为学生进入企业进入社会自我循环提升提供精神支撑。

举例来说,课程技能目标中明确要求学生要“熟练手指口呼”的技能,并在素质目标中明确了“培养学生严格守时、遵行规章的态度”“培养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精神”“培养学生良好的沟通能力和优秀的团队协作精神”“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的工作作风、追求极致的工匠精神”等条目。

(二)课程内容上“工匠精神”的深挖
《电客车驾驶与故障处理》课程内容是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技术专业依据国家《城市轨道交通列车司机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城轨车辆技术专业教学标准》、企业岗位能力分析报告及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通过对车辆驾驶“工作过程系统化”分析,遵循内容由易到难的原则改革确定的。

课程内容主要包括安全心理与工作态度、驾驶操作基本认识与技能、电客车一次标准化作业及电客车常见故障处理四部分。

课程将岗位要追求的“工匠精神”与课程传授的教学内容结合起来,通过课程内容的深度挖掘推动课程目标的实现。

1.课程理论部分
课程理论教学中我们将安全心理与工作态度作为开篇第一章,通过企业真实案,例如“演练列车脱轨事件”“列车出清事件”“司机旷工事件”等,明确电客车司机“恪守安全、严格守时、遵行规章”工作原则的重要性与必要性,通过企业真实案例“区间暴恐事件”“区间乘客报警事件”等,引导学生注重自身细心、合作品质的培养。

课程后三章的理论部分,我们引入企业一线规章细则,通过对现场操作规范的先行学习,强化学生岗位认同感及责任感,培养学生“以岗为荣、遵行规章”的品质。

2.课程实践部分
本课程实践学时占总学时2/3以上,因此实践教学内容是学生逐步培养“工匠精神”的重要基石。

实践教学的每个项点都是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技术专业根据现场典型工作任务提炼制定的,我们要求学生严格执行企业标准,行动操作均要做到“手指口呼”,确保心到、眼到、手到、口呼到,以此培养学生“恪守安全”的工作原则及“细心专心”的品质。

细化到不同项点上看,无论是“动静检作业”要求的“细微问题不放过”、“标准化作业”中要求的“手指眼看口呼心到”、“对标停车、平稳驾驶”上的“追求极致缩小误差”,还是“典型故障处理”中要求的“上传下达、冷静处理、合作互助、缩短时间”,都反映出本课程实践教学内容与“工匠精神”培养的密不可分。

(三)课程教学中“工匠精神”的培养
课程内容的展现需要课程教学手段、方法、资源的支撑,在课程教学中我们采用“分小组教学组织”“三岗位角色扮演”“递进型实践计划”“全过程模拟驾驶”“现场专家参与指导”的方法,依托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技术专业城轨综合实训中心开展理论与实践教学。

1.分小组教学组织
课程授课中,我们将全班同学分为十几个学习小组,三人一组,在理论授课中,采用教师讲授规章“举一”,小组讲授细则“反三”的方法,引导学生合作学习,自主学习,思考规章细则如此设置的原因、必要性和可改进性。

2.三岗位角色扮演
实践教学中,我们要求三人学习小组成员分别扮演“司机”“车站”“行调/信号楼”三岗位,并不断轮岗操作,通过“角色扮演”培养学生岗位认同感、归属感、责任感及自主学习、合作互助、创新方法的品质。

3.递进型实践计划、全过程模拟驾驶
课程实践教学采用“递进型计划”“全过程模拟驾驶”开展电客车驾驶“一次标准化作业”“典型故障处理”实践内容。

首先利用综合实训中心多媒体实训室仿真软件熟悉行车设备及动车流程,继而利用简易仿真操纵台依次完成静检、动检、出入库、正线行车、折返、典型故障处理的模拟驾驶操作练习,最后通过仿真驾驶舱进行内容考核。

实践计划的“递进”和“全程的模拟驾驶”极大锻炼了学生的动手与应变能力,有效地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热情和不断争先、追求极致的学习态度。

4.现场专家参与指导
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我们邀请现场一线司机、专家进行指导,交流行车、职业规划经验,指导操作规范与心得,提升了学生职业认同感、归属感。

(四)课程考核上“工匠精神”的体现
传统课程考核基本都以终结性考试成绩对学生进行评价,难以反映学生真实学习状态。

基于“工匠精神”的本课程改革,突破旧的考核单一的问题,将总成绩分为过程与终结性两部分进行综合考核,并在两部分中增加了对学生“工匠精神”层面的量化计分及考核比重,如将“手指口呼”纳入行为规范考核点,在日常实践要求小组成员针对此项行为规范进行互评打分等。

考核内容与分值如下表所示。

(五)课程外“工匠精神”文化的熏陶与教师队伍建设
除在课程教学中加入对“工匠精神”的引导考核,在教学外,我们注重学生仪表形象、生活习惯的培养,引导学生养成“良好形象”,通过介绍企业典型“匠人”,学习企业文化理念,从侧面对学生进行“工匠精神”的熏陶,增强学生岗位认同感、归属感。

此外,我们的教師队伍每学期都会到企业一线进行学习调研,实时与现场接轨,不断更新专业知识,更新企业“工匠精神”的体现并进行转化,在教学与实践过程中,规范自身,以身示范,潜移默化影响学生。

三、结语
高职院校学生“工匠精神”的树立不是短时间可以促成的,它不仅需要高职院校思政工作者的教育培养,更需要专业课教师在课程上的不断引导。

本文总结了《电客车驾驶与故障处理》课程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教学、课程考核、课外文化熏陶及教师队伍建设五个方面基于“工匠精神”的改革思路,力求将“工匠精神”课程改革常态化,为社会培养更多更优秀的“匠人”。

参考文献:
[1]黄盈盈.论工匠精神视角下的大学生创业教育[J].当代教育科学,2016(17):49-51.
[2]李梦卿,任寰.技能型人才“工匠精神”培养:诉求、价值与路径[J].教育发展研究,2016,36(11):66-71.
[3]周甲伟.基于工匠精神培养的电气工程制图课程改革[J].职业教育,2018(9):39-44.
[4]周宗斌,朱华,朱丽,朱琛,高婷.基于“工匠精神”的电路基础课程教学评价改革初探[J].科技论坛,2018(10):135-136.
[5]王娟娟,贾亚娟,谢国坤.基于“工匠精神”的电路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教育教学研究,2019(9):1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