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小学语文教材解读 谈经典文学作品的教学思路

合集下载

经典文学作品在小学语文教案中的教学思路

经典文学作品在小学语文教案中的教学思路

经典文学作品在小学语文教案中的教学思路导语:经典文学作品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也是小学语文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通过对经典文学作品的教学,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审美能力,还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历史背景、人生哲理等。

本文将探讨经典文学作品在小学语文教案中的教学思路。

一、选择适合小学生的经典文学作品在教学中,我们需要根据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爱好来选择适合他们的经典文学作品。

比如,可以选择一些内容简洁、情节生动的童话故事,如《小红帽》、《白雪公主与七个小矮人》等。

这些故事情节紧凑,语言简洁明了,适合小学生阅读和理解。

二、注重情感体验与情感教育经典文学作品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元素,我们可以通过教学来引导学生对作品中的情感进行体验和感悟。

比如,在教学《小王子》时,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友谊”、“责任”等主题,并通过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形式来加深学生对情感的理解和体验。

通过情感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和情商。

三、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批判思维经典文学作品往往具有深度和复杂性,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和批判思维。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发展等问题。

同时,可以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观点,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批判思维能力。

四、开展创作活动,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经典文学作品不仅可以被学生阅读和欣赏,还可以成为学生创作的源泉。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创作活动,如写作、绘画等,让学生通过创作来表达对经典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感悟。

通过创作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创造力。

五、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经典文学作品虽然大多数都是虚构的故事,但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和道德准则却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将经典文学作品与现实生活相联系,让他们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比如,在教学《红楼梦》时,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作品中的家庭观念、人际关系等问题,并与现实生活进行对比和思考。

小学语文经典文学作品的解读与欣赏教学

小学语文经典文学作品的解读与欣赏教学

小学语文经典文学作品的解读与欣赏教学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经典文学作品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通过对经典文学作品的解读与欣赏教学,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语文素养,增强阅读能力,还可以培养他们的情感、审美和道德情操。

本文将从几个经典文学作品的解读与欣赏教学角度出发,探讨如何更好地进行小学语文教育。

一、《三字经》《三字经》是中国古代传统经典读物,内容浅显易懂,是小学生学习的首部启蒙读物之一。

在《三字经》的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讲解古文词语的意义,帮助学生理解其中的道理,引导他们进行思辨和探究。

同时,还可以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通过朗读、背诵等方式,提高他们对古文的感悟和理解能力。

二、《格桑花儿开》《格桑花儿开》是一部优秀的童话故事,讲述了格桑花儿为了帮助小鸟而勇敢地绽放的故事。

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通过阅读故事内容,感受其中蕴含的情感和思想,引导他们思考勇敢、善良等美好品质的重要性。

同时,可以进行情境再现或角色扮演等活动,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体验故事中的情节和人物。

三、《小熊宝宝》《小熊宝宝》是一部深受小学生喜爱的儿童文学作品,通过小熊宝宝的成长经历,向学生传递了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人生哲理。

在解读与欣赏教学中,可以让学生从小熊宝宝的行为举止、言行举止等方面,领悟其中的道理和感悟,引导他们学会关爱他人、珍惜友谊等美好品质。

同时,还可以通过绘本阅读、情境模拟等形式,让学生更好地领会文学作品的内涵和精神。

四、《童话故事精选》《童话故事精选》是一部包含多个经典童话的作品集,其中不乏《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等经典作品。

在教学中,可以选取一些具有代表性和内涵丰富的故事进行讲解,引导学生理解其中的人物形象、寓意和价值观。

通过分析不同童话故事之间的异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思考问题的能力,促进他们对文学作品的深入理解和欣赏。

在小学语文经典文学作品的解读与欣赏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从文本中理解生活、体验情感,培养他们的审美情操和人文素养。

语文教学中的文学作品解读方法

语文教学中的文学作品解读方法

语文教学中的文学作品解读方法在语文教学中,文学作品的解读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通过解读文学作品,可以帮助学生理解作品的主题、情感和意义,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然而,文学作品的解读方法却有许多种,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文学作品解读方法,并探讨其优缺点。

一、写作背景分析法这种方法强调对作品的写作背景进行综合分析。

在解读文学作品之前,先要了解作者的生平背景、时代背景和文化背景等因素,这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作品的意义和内涵。

写作背景分析法强调历史和社会背景对作品的影响。

例如,要解读鲁迅的《阿Q正传》,就需要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和鲁迅的思想观点等。

优点:通过对作品背景的深入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意图和作品的内涵,有利于开展深入研究。

缺点:过于关注背景分析容易使解读过程变得繁琐,需要较大的时间和精力投入。

二、形式结构分析法这种方法侧重于对作品的形式和结构进行分析。

它包括对作品的章节结构、段落结构、语言运用和修辞手法等方面的研究。

通过分析作品的形式结构,可以揭示出作品的整体框架和艺术手法,有助于学生准确把握作品的风格和特点。

优点:形式结构分析法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的艺术特点,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缺点:有时过于注重形式结构,容易忽视作品的深层内涵和主题思想。

三、情感体验法情感体验法强调通过对作品的情感体验来进行解读。

这种方法要求学生通过读作品的过程,感受作品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从而对作品进行解读。

学生可以通过角色扮演、情感回忆等方式,与作品中的人物和情节产生共鸣,并通过写读后感等方式表达自己对作品的体验。

优点:情感体验法能够激发学生对作品的兴趣和热情,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和情感表达能力。

缺点:过于强调情感体验容易使解读过程过于主观,忽视作品的客观分析。

四、对比分析法对比分析法强调通过与其他作品进行对比来进行解读。

通过将不同作品的主题、人物、情节等进行对比分析,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的独特之处和价值。

例如,可以将《红楼梦》和《西游记》进行对比,分析两部作品在人物形象、情节设置等方面的差异和共同点。

小学语文教学计划之文学经典赏析

小学语文教学计划之文学经典赏析

小学语文教学计划之文学经典赏析文学经典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丰富想象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通过文学经典的赏析,学生可以感受到文字的力量与美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本教学计划旨在引导小学生对文学经典进行深入思考与品味,培养其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一、教学目标1. 了解文学经典的定义与特点;2.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3.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4. 培养学生欣赏文学作品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本教学计划选取若干经典文学作品进行赏析,包括诗歌、散文、小说等不同体裁的作品。

具体的作品选择应根据学生的年级和兴趣进行合理的调整。

三、教学过程1.介绍文学经典在教学开始时,向学生介绍文学经典的概念与特点,让学生了解经典作品是经过历史与社会认可、具有艺术价值与人文关怀的作品。

通过展示一些经典作品的名字与封面,激发学生对文学经典的兴趣和好奇心。

2.选择与分析经典作品根据学生的年级与学习进度,选择适合的经典作品进行分析与赏析。

可以从不同的体裁入手,比如选取一首经典的古诗进行赏析,引导学生品味其中的情感表达和意境描绘。

同时,也可以选择一篇古代散文或一篇现代小说进行阅读与解读,让学生领略不同文学作品的风采。

3.导读与讨论在学生阅读文学作品之前,进行适当的导读与预热。

可以给出一段简短的背景介绍,帮助学生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与作者的生平。

然后,开展讨论,引导学生针对作品的主题、情感表达、人物形象等方面进行深入思考与交流。

可以通过提问、小组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与表达能力。

4.阅读与赏析让学生阅读完整篇的文学作品,并帮助他们理解其中的文化内涵与艺术特点。

可以通过朗读、解读关键词句等方式加深学生的理解。

同时,引导学生分析作品的情节发展、人物形象塑造、语言运用等方面,培养他们对作品的细致观察和多角度思考的能力。

5.表达与创作通过整理学生的读后感、思考问题和自己的心得体会,组织学生进行表达与创作。

可以让学生写一篇感悟文章、设计一幅插画、录制一段朗诵等形式来展示他们对文学作品的理解与体验。

对统编小学语文教材教学的认识与思考

对统编小学语文教材教学的认识与思考

对统编小学语文教材教学的认识与思考统编小学语文教材是国内小学语文教育领域的一项重大改革。

它在全国范围内统一制定,不仅规范了小学语文教学的内容和方法,更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统一、科学和系统的语文学习平台。

在教学过程中,我对统编小学语文教材有以下认识与思考。

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以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素养为目标。

教材内容旨在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和文化素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态度。

通过丰富的文言文课文,学生将接触到传统文化的精华,增强对语文的兴趣和理解,培养良好的文化修养。

统编小学语文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

教材设计了大量的实践性、综合性的学习任务和活动,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阅读说明文和实验活动,学生能够了解到自然科学的基本原理和实际应用,培养科学素养。

通过写作、演讲和表演,学生能够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培养与人沟通的能力。

统编小学语文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教材中设置了大量的阅读材料,包括文学作品、科普读物、名人传记等,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和能力。

通过阅读,学生能够开拓眼界,丰富知识,提高理解能力,培养审美情趣。

教材中也设置了一系列的阅读训练,帮助学生掌握阅读的技巧,提高阅读速度和理解力。

我认为统编小学语文教材的实施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和灵活运用。

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选择教材内容和教学方法,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

教师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激发他们的学习潜能。

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

统编小学语文教材的实施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有效途径。

它不仅规范了小学语文教学的内容和方法,更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综合性、实践性和系统性的学习平台。

教师在实施教学过程中,应该正确引导学生,灵活运用教材,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提高他们的实际运用能力和阅读能力。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推进小学语文教育的发展,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小学语文教学中国学经典的渗透思路分析

小学语文教学中国学经典的渗透思路分析

小学语文教学中国学经典的渗透思路分析一、渗透经典的价值和意义中国学经典是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遗产,具有深厚的思想内涵和丰富的人文精神。

将经典融入小学语文教学中,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价值观和道德观,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文化修养。

通过学习经典文化,能够激发学生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自豪感,增强对本民族文化传承的自信和自觉。

二、渗透经典的方式和途径1. 融入课文教学:在选择语文课文时,可以优先选择具有经典文化元素的文章。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对课文的深度解读,引导学生了解课文背后的经典文化内涵。

通过分析词句的意义、寓意,使学生深入理解和感知经典的智慧。

2. 建设经典学习资源:可以通过建设经典学习教材、配套的习题册和辅导书等,让学生在课堂之外也能进行系统的学习。

通过多种形式的学习材料,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领悟经典文化。

3. 导入经典文化:在课堂上,可以通过引用经典文化的典故、格言或成语,来导入新的学习内容。

通过这种方式,能够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和生动性,同时也把经典文化渗透进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经典文化的力量。

4. 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鼓励和引导学生读经典作品,通过阅读经典文学作品,学生能够感受和了解到不同时期、不同作者的独特风格和思想。

逐渐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增强对经典文学的感知和理解。

5. 组织经典文化活动:学校可以组织一些经典文化的活动,如朗诵比赛、书法比赛、经典诵读会等。

通过这些活动,可以激发学生对经典文化的兴趣,培养对经典文化的热爱和研究精神。

三、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难点与对策1. 学生接受能力有限: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相对较弱,因此在融入经典文化时需要注意教学内容的选择和解释方式的合理性。

可以选择一些浅显易懂的经典文化元素,以寓教于乐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学习。

2. 教师研究水平不足:教师在融入经典文化的教学中需要具备很高的文化素养和学识储备,才能深入理解和展现经典的思想内涵。

教师要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通过多种形式的学习和培训来提高自己的研究水平。

部编本小学语文教材解读及实施建议

部编本小学语文教材解读及实施建议

部编本小学语文教材解读及实施建议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和完善,部编本小学语文教材作为我国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参考资料,其编写和实施也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部编本小学语文教材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教学如何密度等方面都具备了一定的创新和改进,但也存在一些争议和问题。

本文将针对部编本小学语文教材进行解读,并针对实施过程中的问题提出建议。

一、教材内容解读1. 语文教材的结构:部编本小学语文教材按照小学阶段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将语文教材分为了上下两册,分别适用于小学一年级至小学六年级。

每册教材均包括了课文、词语、古诗、文言文等单元,涵盖了语文学科的主要内容。

整体结构合理,有助于学生系统、全面地掌握语文知识和技能。

部编本小学语文教材内容涉及了大量的文学经典作品,如《三十六计》、《水浒传》等,这些文学作品不仅提供了学生阅读的素材,也培养了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感。

教材也注重对现代语言的引导和训练,如会话、游记等,使学生能够灵活运用语言进行交流和表达。

部编本小学语文教材在内容和形式上都具有一定的特色,如融汇了传统经典与现代文学,注重了语文学科的知识传承和创新发展;注重了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注重了学生的认知发展和情感教育。

这些特色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

二、实施建议部编本小学语文教材的实施过程中,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问题。

一是部分学校在教材选择方面存在困难,一二年级教材换版过于频繁,给学校带来了不小的困扰。

二是教师对教材的使用不够灵活,过于依赖教材内容,缺乏自主创新的能力。

三是家长对教材的理解和认可程度有所不足,存在一定的质疑和抵触情绪。

这些问题影响了教材的实施效果和教学质量。

2. 实施建议:为了更好地实施部编本小学语文教材,有必要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加强教材的宣传推广工作,提高家长和社会的认可度;二是加强教师培训和教研工作,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创新意识;三是完善教材使用的指导文件和案例分析,提供更多的教学参考和帮助。

对统编小学语文教材教学的认识与思考

对统编小学语文教材教学的认识与思考

对统编小学语文教材教学的认识与思考统编小学语文教材是根据教育部和教育部门的相关政策要求,由专家、教师和学者共同研制的小学语文教材。

它是经过长期实践和不断改进的教材体系,具有较强的规范性和权威性。

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统编教材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以下是对统编小学语文教材教学的认识与思考:统编小学语文教材具有明确的教学目标。

教材中明确了小学语文教学的发展目标,包括培养学生正确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等。

这有利于教师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使教学更有针对性和有效性。

统编小学语文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教材内容涵盖了听、说、读、写等语言技能的培养。

通过各种不同类型的课文,学生可以进行听课、跟读、默写、背诵等多种学习活动,全面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教材中还设置了不同类型的练习,如阅读理解、写作等,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际的应用。

统编小学语文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教材中的课文涉及了各种不同的题材和文体,如散文、诗歌、小说等,能够满足学生不同的阅读需求。

教材中还配备了丰富的阅读训练材料,帮助学生提高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

通过这些训练,学生能够培养自己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统编小学语文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表达能力。

教材中设置了许多启发性的问题和活动,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表达。

通过这种方式,教材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中也设置了一些写作训练,使学生能够提高自己的文字表达能力。

统编小学语文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

教材中选取了优秀的文学作品,通过学习这些作品,学生能够培养自己的审美情操和人文素养。

教材中还加入了一些中国传统文化和国学经典的内容,使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也存在一些问题。

教材中的内容可能过于繁琐,有时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

教材中的部分课文和话题可能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学习经验脱离较远,缺乏实际性。

小学语文教学中国学经典的渗透思路分析

小学语文教学中国学经典的渗透思路分析

小学语文教学中国学经典的渗透思路分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中国学经典的渗透思路是指通过对中国经典文化的学习和理解,将其融入到语文教学中,使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更好地了解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这样的渗透思路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社会责任感和乐观自信的品质。

渗透思路的具体实施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一、选取适合的经典文本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选取适合的经典文本是实施渗透思路的重要一步。

经典文本可以是古代文人的诗词作品、古代的寓言故事、道德经典等。

这些文本内容丰富、情感激发,既可以帮助学生学习语文的基本知识,又可以通过阅读理解和赏析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修养。

二、注重经典文本的背景知识介绍在渗透经典文本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重点介绍文本背后的历史背景、文化内涵与价值观念等知识,让学生了解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和作者的创作意图。

通过对背景知识的介绍,可以激发学生对文本的兴趣,并能更好地理解文本的意义。

三、引导学生进行情感体验和艺术创造在理解了经典文本的基本内容和背景知识后,教师可以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引导学生进行情感体验和艺术创造。

教师可以与学生一起朗读古代诗词,让学生感受到诗词中的美妙之处;或者让学生根据故事情节绘制插图,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通过这些活动,学生不仅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文本,还能够培养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

四、结合实际生活进行拓展教学在进行经典文本的渗透教学时,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进行拓展教学。

针对经典诗词,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现场写景;针对故事情节,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或创作延续故事。

通过将经典文本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文本,同时也能够将其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五、培养学生的传统文化自信心通过渗透经典文化的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传统文化自信心。

中国经典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也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

通过学习和传承中国经典文化,学生能够更好地认识和自信地面对自己的民族文化,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试论统编版教材经典篇目的教学策略

试论统编版教材经典篇目的教学策略

界名著、名画、人文地理、自然科学等各类著作、艺术品等特别感兴趣,收藏了大量的典籍?通过这个问题,就是让学生分析研究尼莫船长的矛盾个性。

这种矛盾的个性,并不是由尼莫船长自己所决定的,也和当时的社会环境、国家历史、人物经历等有很大的关系。

学生围绕这个问题进行的思考探究,对于帮助大家深刻透彻地理解作品、认识人物有积极的帮助。

通过设置问题的方式鼓励学生进行深度阅读,这就是让大家充分领略名著的魅力。

特别是在核心素养教育和立德树人理念的背景和具体要求下,教师们设置的每一个问题都应当是有深度、有价值、有意义。

三、通过情景结合加深阅读体会很多名著的思想深刻、内容庞杂、情节复杂,人物内心描写和性格形象的塑造花费了大量笔墨。

尤其是外国文学名著,比如《堂吉诃德》《羊脂球》《欧也妮?葛朗台》《悲惨世界》等,这些名著是基于外国文化、外国历史、外国价值观念和风俗习惯等创作而成,这些内容对学生来说是非常陌生的。

还有像中国古典小说名著等,语言生涩,内容也不是很好理解。

针对这些情况,教师在进行名著导读的教学中,可以尝试利用信息技术来构建情景,通过情景结合的方式来深化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认识。

例如在关于世界名著《格列佛游记》的导读教学活动中,教师就可以给大家观看电影版的《格列佛游记》,从这部电影作品的剧情演绎来引导学生对名著作品的故事内容、创意想象、情节设计、人物形象进行更深刻生动的思考。

从某种意义来讲,影视剧版的名著展示更加直观生动,且在不同程度上还原了名著的主要内容和故事情节,这就给学生创设了一个身临其境的阅读环境,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名著,并产生情感共鸣和共识,从而让名著教学更加深刻生动。

四、通过群文阅读提高阅读效果群文阅读活动也是目前比较受到推崇的阅读方式。

所谓群文阅读,是指我们在组织阅读活动的时候,不单纯围绕一篇文章或者一个节选部分来进行阅读,而是将多个部分、多个文本组合起来,形成群文阅读的状态。

群文阅读的优势在于,学生可以对多个文本的内容进行对照,在对比对照中获得启迪。

精选小学语文教材导读深入理解教材的教学思路

精选小学语文教材导读深入理解教材的教学思路

精选小学语文教材导读深入理解教材的教学思路精选小学语文教材导读:深入理解教材的教学思路导读语文教材是小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教学资源,对于教师来说,理解教材的教学思路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课文选择、教学方法和评价策略三个方面深入探讨如何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小学语文教材。

一、课文选择精选优秀的课文是语文教学的基础,这需要教师对教材进行深入理解。

在选择课文时,教师应注意以下几点。

1.全面考察语文知识点教材中的课文应涵盖各个语文知识点,例如字词、句子、段落、篇章等,以便学生全面掌握语文知识。

2.贴近学生生活和实际选择与学生生活和实际经验相关的课文,能够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共鸣,激发学习的动力。

3.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启发性的课文,引导学生进行思维拓展和深入思考,锻炼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方法在深入理解教材的基础上,教师需要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1.多元化的教学手段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如讲解、讨论、游戏、实践等,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他们的参与感。

2.启发式的教学通过提问、引导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欲望,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教师要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引导他们主动掌握知识。

3.巩固与拓展相结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既要巩固学生已有的知识,又要拓展新的知识点,帮助学生建立起扎实的语文基础。

三、评价策略教学评价是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对学生学习情况的总结和反馈。

在评价语文教学时,教师应注意以下几点。

1.多样化的评价形式除了传统的考试评价外,教师可以运用课堂观察、小组合作、作品展示等多种形式评价学生的语文能力,使评价更全面、准确。

2.注重个体差异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教师在评价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注重发现和引导每个学生的潜能,并给予适当的指导。

3.及时的反馈与鼓励教师应及时给予学生评价反馈,并提供肯定和激励的言语,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通过深入理解教材的教学思路,教师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语文,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对统编小学语文教材教学的认识与思考

对统编小学语文教材教学的认识与思考

对统编小学语文教材教学的认识与思考统编小学语文教材是根据国家统一要求编写的小学语文教材,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依据。

我认为对统编小学语文教材的教学应该有以下几个认识和思考。

一、全面而系统的知识结构统编小学语文教材涵盖了小学语文学科的各个方面,既包括语言文字基础的学习,也包括阅读、写作、口语和综合运用等各个组成部分。

通过学习统编小学语文教材,学生可以建立起系统的语文知识结构,为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循序渐进的教学设计统编小学语文教材按照学习能力的发展规律,循序渐进地设计了各个单元的教学内容。

在教学中,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有针对性地选择教学内容,使每个学生都能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

三、注重语言能力的培养统编小学语文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不仅注重语言文字的基本技能的训练,还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写作和口语能力。

通过阅读优秀的文章和进行写作训练,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四、关注学生的实际需求统编小学语文教材注重关注学生的实际需求,教材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和实际情境。

通过教材的学习,学生可以感受到语文学科的实用性和实际应用价值,从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五、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统编小学语文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教材内容涵盖了丰富多样的文学作品和传统文化知识。

通过学习这些优秀的文学作品和了解传统文化,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培养审美情趣和道德品质。

在对统编小学语文教材的教学中,我们应该充分发挥教材的指导作用,但同时也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

教材只是教学的工具,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实际学习情况,灵活运用教材,设计合适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

教师还应该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和思维能力。

统编小学语文教材只是学习的起点,学生应该通过学习的过程,逐渐掌握学习方法和思维技巧,培养自主学习和创新思维的能力,从而实现真正的教育目标。

中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文学作品解读方法

中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文学作品解读方法

中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文学作品解读方法文学作品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对文学作品的解读,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逻辑能力和审美情趣。

本文将探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文学作品解读方法。

一、了解作品背景和作者在解读一部文学作品之前,了解作品的背景和作者的情况是必不可少的。

学生可以通过查阅相关资料、阅读作者的其他作品来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社会环境以及作者的生活经历等。

这样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作品的内涵和意义。

二、剖析作品结构作品结构是文学作品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了解作品的结构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的脉络和主题。

学生可以分析作品的起承转合、人物关系、情节发展等方面,从而把握作品的整体结构和要义。

三、品味作品的语言艺术文学作品是一种艺术表达形式,语言是其最基本的表现手段。

学生需要仔细品味作品中的语言艺术,包括修辞手法、描写技巧、对比手法等。

通过对作品语言的细致分析,学生能够更好地领略到作品的美感和艺术价值。

四、解读作品的主题思想作品的主题思想是文学作品中最核心的部分,也是解读作品的重点。

学生可以通过挖掘作品中的隐含意义、思想内涵,深入解读作品的主题思想。

在解读过程中,可以与学生进行多次探讨和辩论,培养他们批判性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五、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作品与现实生活是密不可分的,通过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作品。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作品与当代社会、自身经历的关系,通过比较和类比,使学生将文学作品所表达的思想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并能够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和体现。

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阅读文学作品除了获取知识和思想启迪外,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多元化的文学作品选材,创设良好的阅读氛围,引导学生欣赏文学作品的美感和情感价值。

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文学评论、创作等活动,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创作能力。

综上所述,透过中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文学作品解读方法,可以启发学生的思维、感受美的力量、形成独立的审美观点,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

经典文学作品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有效教学

经典文学作品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有效教学

经典文学作品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有效教学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经典文学作品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经典文学作品不仅丰富了学生的阅读经验,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和人文素养。

本文将探讨经典文学作品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有效教学。

一、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经典文学作品往往因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小学生的注意力。

通过在课堂上精选并介绍经典文学作品,可以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他们对文学作品的探索欲望。

同时,老师还可以使用多种方式,如朗读、音频材料等,使学生对文学作品产生共鸣,加深对文学作品的理解。

二、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经典文学作品中的语言风格独特,表达精准,并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通过学习经典文学作品,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文学作品中的语言特点,如修辞手法、用词技巧等,并组织学生进行相关的写作训练,如仿写、扩展等,从而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

三、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经典文学作品往往具有复杂的情节和深刻的主题,要理解和解读这些作品需要学生具备较高的阅读理解能力。

通过课堂教学,老师可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文学作品中的情节、人物形象以及作品所表达的思想和主题。

可以采用问答、小组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分析和解读文学作品的能力。

四、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经典文学作品是人类文化的瑰宝,通过学习经典文学作品,可以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结合文学作品的背景知识,帮助学生了解历史文化,培养学生的历史观、文化观。

同时,经典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也可以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提高他们的情感认知和情感表达能力。

五、营造浸入式阅读环境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对经典文学作品的兴趣和热爱,学校可以创建浸入式阅读环境。

例如,设立阅读角、开展读书分享会、组织阅读活动等,营造鼓励学生广泛阅读、深入思考并分享阅读心得的氛围。

这样的环境可以促进学生与经典文学作品的互动,使他们在实际的阅读中更好地消化吸收文学作品的精华。

对统编小学语文教材教学的认识与思考

对统编小学语文教材教学的认识与思考

对统编小学语文教材教学的认识与思考统编小学语文教材是一套国家统一编写的小学语文教材,经过了大量的专家和教师的研究和实践,旨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素质。

我们对于统编小学语文教材的认识和思考如下:统编小学语文教材的编写是有必要的。

在过去,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使用的语文教材存在差异较大,学生的学习进程不够统一,学习效果也较为参差不齐。

统编小学语文教材的出现,可以保证学生在不同地区、不同学校学习到相同的知识内容和学习方法,有利于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综合素质。

统编小学语文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不仅仅是一门学科,更是一种综合能力的培养。

统编小学语文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写作、口语、听力等方面的能力,力求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能够全面提升自己的语言表达和交流能力。

教材还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学习优秀的文学作品,培养学生对美的欣赏和批判能力。

统编小学语文教材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材设计了多种教学方式和方法,鼓励学生自主探究、主动思考,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和批判思维能力。

教材中设置了丰富的阅读文本和练习题,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也存在一些问题。

教材内容过于繁杂,有些知识脱离学生的实际生活,学生难以理解和应用。

教材中的一些练习题过于注重填鸭式的背诵和记忆,缺乏创新和启发性的设计,容易使学生失去兴趣。

教材中的一些内容重复性较大,不够灵活多样化,缺乏差异化的教学和练习内容。

为了更好地应对这些问题,我们认为可以通过以下几点来改进统编小学语文教材的教学: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需求,适当调整教材内容和教学方法。

教师可以根据班级学生的整体水平和兴趣特点,选取合适的教材内容进行教学,同时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个性化的强化和拓展教学。

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讲解文本的背景知识、引导学生自主阅读、组织学生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让学生在阅读中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经典文学作品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教学方法

经典文学作品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教学方法

经典文学作品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教学方法经典文学作品对于小学语文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它们既是文学的瑰宝,也是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利器。

本文将探讨如何在小学语文教育中有效运用经典文学作品。

以下是一些教学方法的建议。

一、精选经典文学作品在小学语文教育中,选择合适的经典文学作品是非常关键的。

教师可以挑选那些富有教育意义、感人肺腑的作品,比如《小蝌蚪找妈妈》、《小石头》等。

这些作品因其生动的情节和深刻的寓意,能够引发学生的共鸣,培养他们的情感和思维能力。

二、多媒体辅助教学结合现代科技手段,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能够更好地将经典文学作品呈现给学生。

教师可以利用幻灯片、短片、音频等多种形式来展示作品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和背景知识。

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对文学的热爱。

三、情感引导与体验式学习经典文学作品往往富含深刻的情感,可以作为情感教育的重要媒介。

教师可以通过分角色朗读、情景再现等方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作品的情感内涵。

同时,安排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情感体验等活动,让他们亲身参与其中,更好地感受和体验文学作品带来的情感冲击。

四、阅读指导与扩展延伸在学生阅读经典文学作品时,教师需要提供相应的指导。

通过解读,教师可以帮助学生理解作品的难点和重点,指导他们掌握阅读技巧和方法。

同时,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相关的扩展延伸阅读,引导他们进一步了解作品的作者、背景和其他相关文学作品,以丰富他们的阅读经验。

五、创意与表达结合小学语文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和表达能力,经典文学作品是极好的素材。

教师可以通过启发式讨论、写作练习等方式,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思考和创造。

学生可以选择书写作文、创作绘画、编写剧本等形式,来表达对经典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感悟。

六、评价与分享经验教师应该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和反馈,帮助他们加深对经典文学作品的理解。

同时,还可以鼓励学生主动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和感受,创设一定的阅读分享平台,让学生们互相交流和学习。

统编小学语文教材解读 经典文学作品应该怎么教

统编小学语文教材解读  经典文学作品应该怎么教

统编小学语文教材解读经典文学作品应该怎么教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以下简称“统编教科书”)长课文、难课文的教学是当前讨论的一个热点,这是语文教学实践不断深入的体现。

入选教材的任何一篇课文,对学生来说其实都是有难度的,这里的长课文、难课文,也只是一个相对概念。

语文教材适当编排一些较长、较难的课文,对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是有推动和促进作用的。

因此,充分发挥难长课文和难课文的独特价值,不断总结相关的经验和教训,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任务。

难课文,“难”在何处?情况应各不相同。

以《卖火柴的小女孩》为例,这部作品曾入选人教版六年级、语文S版五年级、西师版五年级等多套小学语文课标教材,统编教科书将它编排在三年级,确实有一定难度。

以这篇课文的教学为例,我们可以试着梳理经典文学作品教学的基本思路,下面是笔者的几点思考。

一、根据教材定位,从丰富的教学内容中确定适宜的目标经典的文学作品丰富的思想内涵和高超的艺术表现力,为教学提供了广阔空间。

像《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不仅可以在小学教,在中学甚至大学同样也是可以教的。

为什么呢?经典作品教学内容的丰富性,给教学目标的选择带来了多重可能性。

就这部作品的创作手法而言,可以探究的内容就很多。

比如,文中的“火柴”是否有象征意义?作品的题目是否可以改为“卖报纸的小女孩”?再比如,文中多处运用了对比:故事发生在下着雪的大年夜,家家户户都沉浸在快乐幸福的节日氛围中,小女孩却孤苦伶仃,流落街头,不敢回那个“跟街上一样冷”的家,周边环境与小女孩处境形成鲜明的反差;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后看到的美妙幻象与残酷的现实形成鲜明的对比;结尾处小女孩带着微笑在旧年的大年夜冻死了……这种写作方法是否应引导三年级学生去体会它的表达效果?又比如,丰富的想象是童话的基本特点,在这部作品里,想象对塑造人物形象、揭示人物命运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是否要从写法的角度让学生感受它的价值?就体裁而言,三年级的小学生最熟悉的童话类型是像《拇指姑娘》《丑小鸭》这类以植物、动物为主人公的拟人体童话,这部作品在环境的设置、人物的塑造和情节的编排上都非常真实,有不少人觉得这不是一篇童话,因此就这部作品的文体特点是否也可以展开分析和讨论?还有,就这部作品的写作背景而言,作品的创作有特定的时代背景,作家创作这部作品的意图是什么,等等。

对统编小学语文教材教学的认识与思考

对统编小学语文教材教学的认识与思考

对统编小学语文教材教学的认识与思考统编小学语文教材是目前我国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教材之一,它以“语文”为核心,全面贯彻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和要求。

针对统编小学语文教材,我有以下几点认识和思考。

统编小学语文教材的编制目标是很明确的。

它旨在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以及锻炼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充分发挥教材的作用,通过教材的有机结合,引导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统编小学语文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

新的教材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各种教学活动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在教学中,我们要结合教材的特点,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提高。

统编小学语文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表达能力。

通过各种文学作品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让学生感受美的力量,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材也注重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通过各种口头和书面表达的形式,让学生学会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受。

第四,统编小学语文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关键环节。

在教学中,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让学生热爱阅读,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阅读速度,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

教师要发挥中心作用,正确引导学生学习。

统编小学语文教材给教师提供了完整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但是教师的作用不可忽视。

教师要发挥中心作用,充分了解教材内容,准备好教学材料,合理安排教学进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兴趣。

统编小学语文教材是一种很好的教学资源,它具有很多优点和特点,适合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的需要。

教师要正确使用教材,充分发挥教材的作用,因材施教,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和阅读能力,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师也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和教学思想的更新,不断提高教学水平,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

小学语文经典文学作品的解读与欣赏教学

小学语文经典文学作品的解读与欣赏教学

小学语文经典文学作品的解读与欣赏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经典文学作品的解读与欣赏是一项至关重要的任务。

这些经典作品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深刻的人生哲理和优美的语言艺术,对于培养小学生的语文素养、审美能力和人文精神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小学语文经典文学作品的重要性经典文学作品是经过时间考验的文化瑰宝,它们具有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对于小学生来说,接触和学习这些作品可以拓宽视野,了解不同的时代和社会背景,增进对人类文明的认知。

经典文学作品能够丰富小学生的语言积累。

其中优美、准确、生动的语言表达方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感知能力和运用能力,为他们的写作和口语表达打下坚实的基础。

再者,经典作品往往蕴含着积极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如诚实、善良、勇敢、友爱等。

通过阅读和欣赏,小学生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小学语文经典文学作品的选择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选择适合小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的经典文学作品至关重要。

低年级的学生可以从简单易懂、富有童趣的儿歌、童话入手,如《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等。

这些作品情节生动,语言简洁,能够激发孩子们的阅读兴趣。

中年级的学生可以接触一些寓言故事、民间故事,如《伊索寓言》《中国民间故事》等。

这些作品寓意深刻,能够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判断力。

高年级的学生则可以逐渐阅读一些经典的小说、散文,如《鲁滨逊漂流记》《朝花夕拾》等。

这类作品在思想深度和文学性上有了一定的提升,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同时,在选择作品时,还应考虑作品的教育意义和文化价值,确保能够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三、小学语文经典文学作品的解读方法对于小学生而言,教师在解读经典文学作品时,应采用生动形象、易于理解的方式。

首先,可以引导学生关注作品的故事情节。

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理清故事的发展脉络,理解其中的人物关系和事件冲突。

其次,注重对人物形象的分析。

让学生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感受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品质。

小学语文教案:如何正确理解和分析文学作品

小学语文教案:如何正确理解和分析文学作品

小学语文教案:如何正确理解和分析文学作品一、引导学生正确理解文学作品的内涵与表现形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分析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只有正确理解了文学作品的内涵和表现形式,才能更好地欣赏作品,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语文素养。

1.引导学生明确文学作品的基本特征首先,我们要教会学生明确文学作品的基本特征。

文学作品是人们用语言艺术地再现社会生活和人生的艺术形式,它通常包括文字、声音、形象和情感等方面的感染力。

可以通过具体的例子来帮助学生理解这些特征,比如诗歌以抒情、细腻的语言表达感情;散文以叙述、记叙的方式再现社会生活;小说通过丰富的情节和鲜活的人物形象来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等。

2.培养学生审美情趣,提高对文学作品的感受能力为了正确理解文学作品,学生需要培养自己的审美情趣和感受能力。

可以通过组织学生进行文学欣赏活动来提高他们的感受能力,比如朗读诗歌、欣赏音乐、观看绘画等。

在课堂上,我们可以给学生播放一段音乐或呈现一幅画作,引导他们用自己的语言和情感表达对作品的感受,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教导学生正确阅读文学作品的方法和技巧除了正确理解文学作品的内涵和表现形式,学生还需要学习一些阅读文学作品的方法和技巧,以更好地分析和解读作品。

1.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首先,我们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

培养学生对文学的热爱是提高理解和分析能力的基础。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选择一些适合小学生阅读的文学作品,如童话故事、儿童文学作品等,通过鲜明的情节、生动的人物形象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

同时,我们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如每日坚持阅读一段时间,并鼓励学生分享阅读心得和感受。

2.教授学生分析文学作品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其次,我们要教授学生分析文学作品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可以通过以下步骤进行:(1)整体把握:学生在阅读文学作品之前,要先对整体结构和内容有一个初步的把握,可以浏览一下全文,注意标题、章节划分和段落安排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统编小学语文教材解读谈经典文学作品的教学思路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以下简称“统编教科书”)长课文、难课文的教学是当前讨论的一个热点,这是语文教学实践不断深入的体现。

入选教材的任何一篇课文,对学生来说其实都是有难度的,这里的长课文、难课文,也只是一个相对概念。

语文教材适当编排一些较长、较难的课文,对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是有推动和促进作用的。

因此,充分发挥难长课文和难课文的独特价值,不断总结相关的经验和教训,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任务。

难课文,“难”在何处?情况应各不相同。

以《卖火柴的小女孩》为例,这部作品曾入选人教版六年级、语文S版五年级、西师版五年级等多套小学语文课标教材,统编教科书将它编排在三年级,确实有一定难度。

以这篇课文的教学为例,我们可以试着梳理经典文学作品教学的基本思路,下面是笔者的几点思考。

一、根据教材定位,从丰富的教学内容中确定适宜的目标。

经典的文学作品丰富的思想内涵和高超的艺术表现力,为教学提供了广阔空间。

像《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不仅可以在小学教,在中学甚至大学同样也是可以教的。

为什么呢?经典作品教学内容的丰富性,给教学目标的选择带来了多重可能性。

就这部作品的创作手法而言,可以探究的内容就很多。

比如,文中的“火柴”是否有象征意义?作品的题目是否可以改为“卖报纸的小女孩”?再比如,文中多处运用了对比:故事发生在下着雪的大年夜,家家户户都沉浸在快乐幸福的节日氛围中,小女孩却孤苦伶仃,流落街头,不敢回那个“跟街上一样冷”的家,周边环境与小女孩处境形成鲜明的反差;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后看到的美妙幻象与残酷的现实形成鲜明的对比;结尾处小女孩带着微笑在旧年的大年夜冻死了……这种写作方法是否应引导三年级学生去体会它的表达效果?又比如,丰富的想象是童话的基本特点,在这部作品里,想象对塑造人物形象、揭示人物命运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是否要从写法的角度让学生感受它的价值?就体裁而言,三年级的小学生最熟悉的童话类型是像《拇指姑娘》《丑小鸭》这类以植物、动物为主人公的拟人体童话,这部作品在环境的设置、人物的塑造和情节的编排上都非常真实,有不少人觉得这不是一篇童话,因此就这部作品的文体特点是否也可以展开分析和讨论?还有,就这部作品的写作背景而言,作品的创作有特定的时代背景,作家创作这部作品的意图是什么,等等。

在经典作品的教学中,老师们遇到的第一个挑战就是如何确定适宜的教学目标。

经典作品可教的东西多,但并不意味着可教的都要教给学生,必须根据教材定位和学生的认知能力做出选择。

面对三年级的学生,统编教科书提出的学习要求并不高,课后练习提出三个任务:一是能朗读课文;二是能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感受童话丰富的想象;三是能交流自己印象深刻的内容。

这三点决定了这篇课文教学的基本内容。

因此,根据教材的定位,从经典作品丰富的教学内容中确定适宜的教学目标,是教学首先需要思考的问题。

二、了解经典作品的基本创作模式,分清教学的主次,有所为有所不为。

《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课文既有一定的难度,也有一定的长度。

长课文的教学,内容取舍很重要。

所谓的“长文短教”,就是要明确教学的主次,知道哪些内容要重点教,哪些内容可以略处理。

有所为有所不为,才能彰显长课文最核心的教学价值。

我们来看一位教师在执教这课时的课时安排:第一课时1.认读“旧、饿、卷”3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挣”,会写“柴、旧、裙”等5个生字,重点指导“柴、饿”的书写。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第1—4自然段,体会小女孩悲惨的现实处境。

第二课时1.认识“燃、焰、蜡”等9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几、晃、喷”,会写“焰、蜡、烛”等8个生字,重点指导“焰”的笔顺规则。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第5—9自然段,获得情感体验,初步感知童话丰富的想象。

3.和同学交流印象深刻的部分,并通过续编故事培养想象力。

用一个课时来教学第1—4自然段,体会小女孩的悲惨处境,教学价值与教学时间是否匹配?要回答这个问题,可以先了解一下文学作品的基本创作模式。

经典作品的创作,常常在一开始都会交代一些必要但不重要的内容——那就是故事的背景。

如《鲁滨孙漂流记》《尼尔斯骑鹅旅行记》,作者首先要将主人公设置在特定的时空环境中,将故事的发生、发展纳入既定的合理的轨道。

在这部作品中,小女孩为什么要一次又一次地擦燃火柴?如果没有第1—4自然段的介绍,读者就无法理解主人公的行为。

故事一开始交代了小女孩的处境:家穷,没有妈妈,爸爸打她,靠卖火柴维持生活,而周围的人又如此的冷漠无情,没有一个人关心她……所有这些交代为小女孩一次次擦燃火柴提供了必要而充分的前提条件,让读者明白,就是在这种求告无门、走投无路的悲惨境遇下,小女孩只能依靠身上唯一拥有的火柴来给自己取暖。

从上述分析不难得出,作为背景铺垫的第1—4自然段,应该是教学的次要内容。

在这部分的阅读中,小女孩的可怜是很容易让读者感受到的。

她的穿着、神态,她的内心活动,还有她在大年夜都不敢回家,不得不在外面卖火柴的遭遇,处处都体现了她的可怜。

因此教师用大量的时间引导学生围绕“从哪些地方可以体会到小女孩的可怜”这一问题展开交流,问题就显得浅显,对学生的思维没有挑战价值。

而且,即使要问这个问题,也不宜放在第一课时,至少也是在学完课文后,从全文的视角出发来思考这个问题,因为作品的后半部分对小女孩悲惨命运的揭示更加震撼人心,作品的教学价值才得以进一步彰显。

经典作品的教学,教师需要思考的第二个问题,就是要分清教学的主次。

对于这些“必要而不重要”的背景内容,学生应该有所感知,以便为后面内容的学习做准备,但不必过于纠缠。

在平时的教学中,类似这样眉毛胡子一把抓的情况是比较普遍的。

如有的教师引导学生探究:小男孩把小女孩的鞋捡起来拿着跑的时候,他说有了孩子可以做摇篮,为什么不是把这么大的鞋拿来做船或做鸟窝呢?小女孩为什么没有妈妈呢?她的爸爸为什么要打她?等等。

如果在这些次要内容上花费时间过多,势必影响对作品主要内容的体会,教学就容易“失衡”或“失焦”。

三、聚焦主要人物的主要事件,夯实教学重点。

经典作品的教学究竟聚焦在何处?笔者的建议是关注主要人物的主要事件。

在《卖火柴的小女孩》这部作品中,主要人物的主要事件就是小女孩五次擦火柴所产生的幻想,通过这些幻想,引导学生感受童话丰富的想象。

在教学中,老师们也知道抓住这一重点,但目标的落实要么浮光掠影、蜻蜓点水,要么被学生牵着走,教学浮于表面。

下面是一位教师的教学设计。

环节一:听、读故事的第5—9段,体会小女孩奇妙的想象。

任务1:请大家认真听故事,画出小女孩几次擦燃火柴。

任务2:学生默读故事第5—9自然段,画出小女孩擦燃火柴后看到了什么?表达了怎样的愿望?学生读完故事汇报完成表格。

环节二:学生交流印象深刻的部分,谈自己的感受。

教师指导朗读,体会童话丰富的想象。

预设1:第一次擦燃火柴印象深刻。

学生读读这一部分,随机学习词语“燃烧、蜡烛”,教生字“蜡”。

教师小结:一根火柴在安徒生爷爷笔下变成了温暖的大火炉,多么丰富的想象呀。

预设2:第二次擦燃火柴印象深刻。

预设3:第三次擦燃火柴印象深刻。

…………两个环节,环节一重在让学生感知,让学生知道有哪五次想象、这些想象表达了小女孩怎样的愿望,这是感受童话丰富的想象的前提,是很有必要的一个安排。

环节二,对于本课最重要的教学目标——“体会童话丰富的想象”,教师采取的是学生自主交流的方式。

学生读一段,教师小结一下,这样空泛的语言不会产生任何实质性的效果,教学重点就这样滑过去了。

“和同学交流印象深刻的部分,说说你的感受”是教材编排的一道练习题,这道题的包容度很强,既可以涉及作品的想象,也可能涉及想象之外的内容。

因此,“交流印象深刻的部分”与“体会童话丰富的想象”之间,其实是不能建立直接的关联的。

上面的这些预设,不是教学真实情况的反映。

要夯实本课的教学重点,还必须将教材中的课后练习进行必要的转化,不能照搬就用。

要落实本课的教学重点,在环节一的基础上,可以针对小女孩的五次幻想,“带领学生在课文里走一个来回”。

如围绕“小女孩的哪些幻想让你印象深刻”这个问题,将学生带入情境,从作品的语言出发再造想象,再以“你是从文中的哪些地方感受到的”,让学生再回到语言文字,体会作者是怎么想象的。

通过这样一个“来回”,学生对童话丰富的想象才会有真切的体会。

在感受了童话丰富的想象的基础上,这部作品对现实中的小女孩的刻画同样让人印象深刻。

如对小女孩心理的刻画,“她敢从成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暖和暖和自己的小手吗”“她终于抽出了一根”;又如,对小女孩动作的刻画,“她赶紧擦着了一大把火柴”。

所以,围绕“你还有哪些印象深刻的内容”,可以让学生进一步品味语言,体会人物心情,感受人物的处境。

对一节课教学关键点的引导,常常不是一步就能到位的,要注意通过有层次的教学设计,让学生在文中走个“来回”,才能夯实重点。

除了上述三点,这篇课文的教学还反映出其他一些问题,在此想和大家交流。

第一,要重视整体感知。

从整体到部分再回归整体,是大家总结的语文教学的基本规律。

长课文的学习尤其需要强调这一点。

《卖火柴的小女孩》课文有点长,学生很难把课文完整地读下来。

为了突破难点,有的教师采用“听故事—读故事”的方式,把课文分成三个部分,听一个部分,学一个部分。

如第一课时学生先听第1—4自然段,体会小女孩的可怜;第课时再听第5—9自然段,了解小女孩擦燃了几次火柴,每次擦燃火柴看到了什么。

最后略处理第10—11自然段。

用“听故事”的方式,引导学生了解故事内容,减缓学生朗读全文的难度,这个做法有可取之处,但每次都是听一个部分、学一个部分,学生的感知是零碎的,不能形成对课文的整体印象,因此笔者更赞同先让学生将这个故事完整地听一遍,这样不仅便于学生整体感知故事内容,也容易引导学生进入故事情境,为这节课的学习奠定情感基调。

重视整体,是长课文教学需要强调的一个问题。

无论课文有多长,教师在课堂上都要舍得留出时间,让学生完完整整地把课文读一遍,这是教学最基本的要求和前提。

第二,课堂是突破教学重难点的主阵地。

统编教科书构建了精读—略读—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阅读教学体系。

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和课外阅读是补充;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和课外阅读是运用。

这三者之间的关系不能颠倒。

有教师在执教这一课的时候,上课伊始,就出示《丑小鸭》《拇指姑娘》的片段,让学生通过猜图和读文字,感受童话故事丰富的想象。

这给人的感觉是:本课要突破的教学重点在学生的课外阅读中已经解决了,课文的学习似乎是在运用课外阅读的成果,这样的勾连显然是不恰当的。

像《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如果想建立与学生已有知识之间的关联,可以从作者入手的,学生在课外阅读了安徒生的作品,在课堂上再读安徒生的其他作品,会产生一种亲近感,由此引导他们走近安徒生,开启本课的教学,自然会更顺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