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歌曲《我要去延安》中延安文化元素
国庆节去延安
国庆节去延安国庆节是我国的重要节日之一,也是我国最长的假期之一。
今年的国庆节我决定去延安游玩,感受一下这个具有革命历史意义的地方。
我早早地订好了机票和酒店,一到延安我就感受到了浓厚的革命氛围。
延安是中国共产党革命早期的根据地,是中华民族的精神高地。
来到这里,仿佛回到了过去的岁月,心中涌起一股自豪和敬仰之情。
首先,我参观了中国革命博物馆。
馆内陈列着大量珍贵的革命文物,展示了中国革命的光辉历程。
在那些陈列着的照片和文字记述中,我仿佛看到了革命先烈们浴血奋战的场面,深感他们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幸福付出了巨大的牺牲。
接着,我去参观了毛主席纪念馆。
毛主席是中国共产党的伟大领袖,他在延安这片革命热土上书写了革命的壮丽篇章。
纪念馆中陈列着毛主席生前亲手用过的物品,用各种展品生动地展示了毛主席的一生。
站在毛主席的铜像前,我不禁被他坚定的眼神和嘴角的微笑所感染,更加深切地体会到他对革命事业的热爱和坚持。
此外,我还去了延安革命纪念馆。
纪念馆内展示了延安时期的历史照片和文物。
我看到了那些年轻的共产党员们在延安艰苦的生活环境中奋发图强,为革命事业默默付出的场景。
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延安的“精神家园”的含义,让我深感他们的崇高和伟大。
在游玩的过程中,我还品尝了延安的特色美食。
延安小米面和酥皮饺子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口感鲜美,让人回味无穷。
国庆节时,延安的天空格外明朗,阳光透过云层洒在这片土地上。
我感受到了革命先烈们的精神在这里永远流淌不息,感受到了他们为我们铺就的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
离开延安时,我心中充满了对革命先烈们的敬意和感激之情。
延安之行让我深刻认识到了革命的艰辛和付出,也让我更加热爱祖国。
我会将这份热爱传承下去,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刍议歌曲《我要去延安》中延安文化元素
歌曲 《 我 要 去延 安 》 由化 方作 词 ,徐 沛 东作 曲,是 有 感于 延 分 、准 确 、到 位 的创 作 出该作 品。徐 沛 东根 据贺 敬之 作 词 、马 可 安 人 民为 民族 解 放和 独 立作 出巨大 贡 献而 创 作 的一 首献 礼 建党 9 O 作曲的 《 南泥 湾 》的 主要 音调 和 旋律 进行 了较 为现代 的 建构 、重
周年 金 典 歌 曲 ,文词 新 颖 、音 乐风 格 独特 ,以其 特 殊 的艺 术感 染 组 ,从 而 形成 了歌 曲 《 我 要去 延 安 》的主 题 音乐 基调 。从 《 南泥 力 和 号角 般 的感 召力 脱 颖而 出。 歌 曲具有 泼 墨般 的 大气 与 明快 , 鸿 》主 题音 乐 材料 分 离 出前十 六 音作 为动 机 性节 奏 ,扩 充后 结构 又 有 呼喊 般 的苍 劲 与粗 旷 ,意 境鲜 活 。歌 曲以 写实 的笔 触 ,放 眼 将节 奏 拉慢 拉 长 , 以原动 机音 乐解 构 三个 变 体乐 汇 与小 乐汇 连缀 “ 黄河边”, 远眺 “ 黄 土高 原 ” ,即景 生情 于 “ 窑洞前 ” “ 石 而 成 , 以慢 入 散 点式 的音 乐结 构 布局 紧 贴歌 词 的意境 ,使 歌 曲的 磨 碾 ”,触 物追 昔 “ 仿 佛 回到 昨 天 ” 。 把 延 安 的历 史和 历 史 的 写 实性 铺 叙变 得大 气 磅礴 ,音乐 充满 粗 犷与 豪迈 ,反映 着 一种 延 延 安 动 情 真 挚地 描 摹 了 一番 ,深 深 的启 迪 人 们 对 延 安 的画 面 想 安 文化 精 神 。歌 曲通 过激 进 向上 的 主旋 律深 刻 的洗 礼人 们 的灵 魂 象 , 以当代 年轻 人 的视 角 ,运 用 延安 文 化元 素 及现 代 音乐 文化 的 和 感染 人 们 的心绪 。歌 曲 的主题 词句 “ 我要 去延 安 ”采 用 《 南 泥 南泥 湾 》节 奏 作 了移 位 ,借 助 特 点 , 以期 唤起 当今天 人 们特 别 是年 轻 一代 对 延安 精 神 的回望 和 湾 》 的 主 题 性 音 调 , 对 原 曲调 《
延安我把你追寻报幕词
延安我把你追寻报幕词
尊敬的评委、亲爱的各位观众:
今天我给大家带来的是一篇关于延安的追寻报幕词。
延安这座城市,
在我们的历史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它不仅是中国革命的圣地,更是中华
民族精神的象征。
延安这座城市,在中国的文化传统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延安有着丰
富的历史文化背景,古老的山水画、陕北黄土高原上的民歌舞、古老的汉
唐大路等等,都是这座城市独有的文化风情。
当我们踏上延安这片土地时,仿佛能感受到那种淳朴、善良的民风,那种勤劳、朴素的生活方式。
延安
的文化是中国革命文化的代表,我们要珍惜这份瑰宝,让延安的文化永远
流传下去。
延安这座城市,在中国今天的现代化进程中,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如今的延安,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座城市早已超越了历史的不足,走在了时代的前沿。
高科技的发展,现代化的建设,让延安这座城市焕发
出了耀眼的光芒。
延安的现代化步伐,是中国今天现代化建设的缩影,是
中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所付出的辛勤努力。
延安,我追寻你的脚步,是为了深入了解你、去探索你;延安,我追
寻你的历史,是为了感悟你、去传承你;延安,我追寻你的文化,是为了
学习你、去借鉴你;延安,我追寻你的现代化之路,是为了认识你、去宣
扬你。
在追寻延安的路上,我们会遇到成功,会遇到困难,但我们要用勇
敢的心态、坚韧的毅力去跨越一切障碍,让延安的旗帜高高飘扬。
让我们
以延安为典范,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添砖加瓦,为世界人类的和平与进
步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谢谢各位!。
歌颂延安的歌曲
歌颂延安的歌曲(原创版3篇)目录(篇1)1.延安简介2.延安歌曲的历史背景3.延安歌曲的特点和影响4.代表性延安歌曲介绍5.结论正文(篇1)延安,中国革命历史的一座丰碑,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进行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重要根据地。
在这片红色的土地上,诞生了大量的革命歌曲,它们传承着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凝聚着中国人民的民族精神,激发着一代又一代人为民族独立和人民幸福而奋斗。
延安歌曲的历史背景可追溯至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正是中国国内战争和抗日战争时期。
中国共产党聚集在延安,积极开展抗日救亡运动,同时进行自我教育。
歌曲成为宣传、教育和鼓舞人民斗志的重要工具,广大文艺工作者在此创作了大量的歌曲,歌颂延安,歌颂中国共产党,歌颂人民军队,歌颂人民群众,形成了独特的延安歌曲。
延安歌曲的特点是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旋律优美、简洁明快,歌词朗朗上口、易于传唱。
这些歌曲反映了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精神和人民群众的斗争意志,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它们传唱大江南北,长城内外,极大地激发了人民的爱国情操和民族自尊心,成为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代表性的延安歌曲有《延安颂》、《南泥湾》、《东方红》、《黄河大合唱》等。
这些歌曲旋律激昂,歌词感人,充满力量,无论岁月如何更迭,依然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感召力。
总之,延安歌曲是中国革命历史的见证,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
它们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为民族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幸福生活而努力奋斗。
目录(篇2)1.延安歌曲的历史背景2.延安歌曲的特点3.延安歌曲的代表作品4.延安歌曲的影响力5.延安歌曲的传承与发扬正文(篇2)延安,这座具有深厚历史底蕴和丰富文化资源的城市,曾经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落脚点和抗日战争时期的革命根据地。
在这里,诞生了一大批歌颂革命斗争、赞美延安风貌的歌曲,成为了中国革命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
延安歌曲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地域特色,其创作主要集中在 20 世纪 30 年代至 50 年代。
关于延安的童谣
关于延安的童谣关于延安的童谣:延安这座城市,是中国革命的圣地,也是无数人心目中的神秘之地。
在这里,曾经诞生了无数的英雄和传奇故事。
而这些故事和人物,也成为了那个时代的象征,传承了下来。
在童谣中,我们也能窥见一些关于延安的传说和故事。
1. 《拍手歌》这首童谣是延安的本地民歌,非常的脍炙人口。
歌词十分简单,就是反复地唱:“拍手来,拍手来,延安小红旗招展。
打起来,打起来,进步青年来团队。
”这首童谣早在毛泽东时代就广为流传,而如今依然深受人们喜爱。
2. 《小白菜》这首童谣的歌词也非常简短:“小白菜,小白菜,地里面种的小白菜。
芥菜花,芥菜花,开起来像小蓝鸟。
”歌词中提到了延安土特产的小白菜和芥菜花,让人回忆起了那个时代的家常土菜。
3. 《东方红》这首童谣是延安非常著名的一首歌曲,早在1950年代就成为了全国的流行歌曲。
歌词中唱到了延安的坚强和革命精神。
歌词中提到:“世上人民,有伟大的长城。
有伟大的长江,有东方的红日在升起。
”这首歌曲以激昂的旋律和铿锵有力的歌词,成功地表达了当时的时代精神,并且在延安和中国各地留下了丰富的历史记忆。
4. 《绿蚂蚁》这首童谣流传广泛,其歌词简单而朗朗上口,让人忍不住哼唱起来。
歌词中唱到:“绿蚂蚁在搬家,搬呀搬呀搬到你家。
你问它搬什么,它说搬小粪球。
”这首歌曲以生动的方式描绘了延安的自然环境,在歌词中提到了绿蚂蚁和小粪球,生动形象地展示了延安的绿色生态。
以上几首童谣,不仅展示了延安的历史和文化底蕴,更是承载着人们对那个时代的热爱和记忆。
不管你来自哪里,听到这些童谣,心中都会涌动出对延安的美好幻想和向往。
而这些童谣也成为了延安迎接未来的元素之一,因为它们传承了历史文化的瑰宝,体现了这座城市的独特风貌。
编辑:延安这座城市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童谣作为一种优秀的文学形式,展现了这座城市的生活和记忆。
虽然这些童谣都非常简单,但它们却依然深深地烙印在人们的心中。
这些童谣是历史的见证,也是延安人民永恒的文化遗产。
何其芳《我歌唱延安》
何其芳《我歌唱延安》延安的城门成天开着,成天有从各个方向走来的青年,背着行李,燃烧着希望,走进这城门。
学习。
歌唱。
过着紧张的快活的日子。
然后一群一群地,穿着军服,燃烧着热情,走散到各个方向去。
在青年们的嘴里,耳里,想象里,回忆里,延安像一只崇高的名曲的开端,响着宏亮的动人的音调。
这简短的只有两个字音的名字究竟包括着什么呢?包括着三个山:西山,清凉山,宝塔山。
包括着两条河:延水,南河。
包括着三个山的中间,在两条河的岸上,一个古老的城和它的人民。
包括着历史和传说:韩琦,范仲淹治理过的宋代的边城; 明代以前相当繁荣,回回叛乱以后才衰落下来……假若你去访问清凉山上一个六十岁的老人,虽说他卧病床上,也会滔滔不绝地从同治年间谈到现在。
但是让我只谈现在吧。
包括着陕甘宁边区政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共产党,毛泽东同志。
包括着一些学校,抗日军政大学,陕北公学,鲁迅艺术学院………包括着不断的进步:两年以前,“红军”未到的时候,这是一个荒凉的穷苦的城,然而人民的背上压着繁重的捐税,每月每家要出几元或者几十元。
现在,商业繁荣了起来,有了三万以上的资本的商号。
一年以前,“红军” 已改成了八路军的时候,人口还只有四五千; 饭铺只有四五家,使用着木头挖成的碟子,弯的树枝做成的筷子; 商店没有招牌,买错了东西很难找到原家去换,因为它们有着同样肮脏,同样破旧的面貌; 大礼堂没有凳子,舞台上只有一盏煤汽灯,十几只洋蜡做成的“脚灯”,简单的舞蹈和“活报”。
现在,人口增加成一万多; 街上充满了饭铺,饭铺里有了叫“蜜汁咕噜”或者“三不粘” 的延安特别菜; 所有的商店都换上了蓝底白字的招牌,浅蓝色的铺板,像换上了新的整齐的衣冠; 大礼堂演着三幕戏,放映着有声电影,《夏伯阳》或者《十月革命中的列宁》,而且观众要按门票上的号数入座。
两月以前,当我坐着车子,大睁着眼睛走进这个城的时候……在这短短的两个月中也有了许多改变了。
代替了一下雨便泥泞难走的土路,一条石板铺成的漂亮的街道从南门一直伸到城中央的鼓楼而且还在向前爬行,不久便会伸到北门前去。
“红星照耀中国”之文化篇
“红星照耀中国”之文化篇打开文本图片集1944年2月,在重庆的外国记者联名上书蒋介石,要求准许他们到延安采访。
在此之前,他们已要求过若干回,皆遭拒绝。
这次,蒋介石允许了,但有两个条件:“一、不只到中共区域,也要到西北的非中共区参观;二、在中共区域至少住三个月,以便详细考察真相。
”经过若干时间的等待,“中外记者西北参观团”终于得以成行。
他们于5月17日出发前往延安,同行的还有中国记者及国民政府指派的领队。
1944年5月,该参观团抵达延安。
到延安之前,在外国记者们的想象中,延安或许是个弥漫着强烈军事氛围的堡垒。
而身临其境之后,他们却发现,延安人民的生活竟如此丰富多彩。
在延安逗留时间较长的两位外国记者冈瑟·斯坦因和哈里森·福尔曼,除了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人进行深入采访,还对延安的其他方面情况作了广泛的了解,其中激发起他们强烈好奇心的便是中国共产党在推进人民文化教育方面所做出的不懈努力与尝试。
冈瑟·斯坦因发现,边区的小学、中学、大学只是中共区域内教育系统的一小部分。
除此以外,军队、民兵、工厂、合作社、医院、剧院、报纸,这些组织也都有教育作用。
“边区好像一所大的学校,老老少少都热心学习,如果可能的话,还热心于教别人。
”斯坦因用“全民就学”来概括延安的文化教育政策和氛围。
这种广泛存在于日常生活中的公民教育方式,比起学校教育,能够传达到更多的人,传播知识的方式也更为具体。
此前,面对边区90以上的文盲群体,中共曾尝试推行“拉丁化拼音字”及“强制教育”政策,但都由于过于激进且脱离群众而收效不佳。
经过不断摸索,中共改用“全民就学”这样的教育游击战术,利用一切可能的方法,不嫌弃任何原始的不正统的方法,利用群众运动使“认字”在边区成为普遍的活动。
“有创造力的先驱发明了认字的新方法,如农民把字写在板子上,放在田地的一端,一边耕作一边认字。
因此,80的老百姓现在至少认识三四百字。
而一年前不识字的人,现在都能读《群众报》,甚至快能读《解放日报》了。
《我们,从延安走来》心得
《我们,从延安走来》心得巍巍宝塔山,滚滚延河水。
延安,是块饱经沧桑又充满神奇色彩的红色土地;是长征的的落脚点是抗目战争的政治指导中心;是中国人民和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圣地和人才圣地。
今天,我们观看了《我们,从延安走来》让我深受感触,倍感延安精神的珍贵,让我明白做好一名合格党员也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一是坚持学习,读书中提高修养。
1935年到1948年党中央在延安的13年,是环境恶劣,生活非常艰苦的13年。
然而在这里,学习是一种风气。
党在延安建立了抗大和女子学校,培养了夫批优秀人才,在新中国授衔上就有5名元帅来自抗大毛泽东还号召全体党员开展学习竞赛,克服“木领恐慌〞发挥先锋作用。
在简谱的土窑洞里,煤油灯下,写下了大量的革命理论著作。
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在这里写下了不少不朽的文章。
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我们树立了宝贵的学习精神。
二是不断创新,实践中完善理论。
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
在延安,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做了大量的有益的探索。
毛泽东在《反对资本主义》一文中就指出“中国革命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并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使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让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落地生根。
创新之举,也让人想到南泥湾,咱们中国共产党将荆棘遍地荒凉无烟的“烂泥湾”打造成“平川稻谷香,肥鸭遍池塘”的陕北好江南。
一桩桩一件件事情都在证实创新是发展的先驱动力。
三是坚持为民,生活中展现精神。
泽东同志在纪念张思德的追悼会上发表讲话:“我们这个队伍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
”只要我们把人民的利益坚持好,为人民的利益改正错的,我们这个队伍就一定能兴旺起来”。
深刻阐述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音。
从记录片中看到,中国共产党经历长征到达吴起镇时,已经是饱经风霜,衣服破烂不堪,但他们没有去拿群众的任何东西,反而是去帮群众做家务、干农活。
老一辈革命家对于人民的利益看得是高于切。
在延安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坚持和形成了切为了群众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路线。
海飞《向延安》评介
海飞《向延安》评介王海燕邓安庆“世界上所有的青春都似曾相识,我也有过曾经的青春。
《向延安》是我一次偶然的回望,我相信写作的过程,就是我用我的个体经验了那个年代,那么怅懵又那么坚定,那么惨烈又那么美丽……青春、革命、理想……当这些热血奔涌的词汇,聚集于一个非同寻常的年代,它注定会演绎一些别样的人生”,作家海飞在自己的新作《向延安》创作谈中如是说(《向延安》浙江文艺出版社2011年6月出版,《人民文学》2011年7月刊载)。
小说回望的是1937———1949这段经历巨大历史劫难的年代,它以主人公向金喜的成长历程为主线,融国族战争、家族史诗与谍战传奇于一炉,在幽深、尖锐的历史冲突中探索同样幽昧、复杂的人性,一群神采飞扬、个性鲜活的热血青年遂得以穿行在历史的偶然性与性格的必然性织就的命运之网中,无论是热烈的信仰追求、清醒的利益判断,还是混沌中的良知坚守、炮火下的人性守望……后人都无法以简单的对错、善恶去轻率地评判,因为每一个人物精神世界的汹涌波澜都烙印着那些火辣辣的心灵在历史命运这个无情的审判者前面搏斗的经验。
这是一部需要我们放慢速度进到人物内心深处去的作品。
它与抗战时期即诞生的长篇小说《财主底儿女们》有着一脉相承的精神谱系,六十六年前的青年作家路翎说:“我所追求的,是光明、斗争的交响和青春的世界底强烈的欢乐。
在有些地方,如前面所说的,这是失败了。
”那时的评论家胡风却盛赞:“《财主底儿女们》是一首青春底诗,在这首诗里面,激荡着时代底欢乐和痛苦,人民底潜力和追求,青年作家自己的痛苦和高歌!”半个多世纪的时间垫高了作者更为宏阔的历史视野与更为娴熟的叙事技巧,那些曾经在路翎笔下失败的地方在海飞这里已经不是问题,不变的却是任何时代都不能释怀的“似曾相识”的青春。
小说开始于一九三七年八月的上海,本草堂的老板向伯贤在迎来五十五岁生日的时候,也不幸迎来了生命的终点,他在自家楼上眺望远方时被一颗流弹击中殒命,这是淞沪会战的前奏。
我要去延安——延安时期知识青年的爱国之路
了 2 万名青年。办事处的工作非常繁忙,负责人伍云甫经常 的环境完全是两个世界,这对他们是一个严峻挑战。他们自
亲自坐在门口接待。从西安到延安,总共八百里路程,大部 愿脱下西装皮鞋,扔掉口红、高跟鞋,穿上了八路军军装,做
分人需要徒步大约 14 天才能到达。旅途中除了国民党设置 好吃苦耐劳的准备,决心克服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他们发
了全国四万万五千万同胞 ;不是为了自己的家,而是为了 命圣地,经过革命熔炉育英才,他们茁壮成长起来,然后深
四万万五千万同胞的家,牺牲一切。所以第一个决心是要牺 入到各条战线,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作出了卓越贡献。正
牲升官 ;第二个决心是要牺牲发财 ;第三更要下一个牺牲自 如 1939 年 5 月,毛泽东在延安庆贺模范青年大会上说 :“中
己生命的最后决心”。1939 年,毛泽东在《五四运动》《青年 国的青年运动有很好的革命传统,这个传统就是‘永久奋
运动的方向》《一二九运动的伟大意义》等文章中,都号召青 斗’。我们共产党是继承这个传统的,现在传下来了,以后
的重重政治关卡外,恶劣的自然地理环境也造成极大障碍。 扬艰苦奋斗精神,挖窑洞建宿舍,露天上课。没有纸张,就在
这里很难找到水源,还有野狼出没,时常伤人。但是,即便如 石板或沙盘上写字,桦树皮就是免费的纸张,剥下来一层就
此,爱国青年甘愿用汗水、鲜血乃至生命来铸就这条理想之 能写字。没有钟表,就用石日晷计时。总之,无论条件多么
员,经常应邀讲话或讲课。例如,1938 年 4 月 9 日,毛泽东 露被捕,国民党特务对她用尽酷刑,也没能从她口中得到我
在抗大第四期第三大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在抗大应当学 党的任何机密。1945 年,年仅 24 岁的她被国民党特务杀害。
习什么》中指出,学员来抗大学习,“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
延安当地民俗特色简短介绍
延安当地民俗特色简短介绍引言延安市是中国陕西省的一个地级市,位于陕北地区,素有“红色圣地”和“中国革命圣地”的美誉。
由于长期以来是中国革命的发源地和中央革命根据地,延安的民俗文化充满着浓厚的革命情怀和独特的地方特色。
本文将深入探讨延安当地民俗的特色,介绍延安的传统习俗、民间艺术、特色美食以及民众的生活方式。
传统习俗1. 忠诚祭祀每年农历正月初一,延安市民会举行盛大的忠诚祭祀活动,以纪念延安的革命先烈。
人们会到延安的革命纪念碑前献花,进行庄严的祭祀仪式。
这一传统习俗是对革命烈士的深切怀念和敬意的表达,也是延安人民对于革命传统的传承和发扬。
2. 踩小五台每年农历三月初三,延安市的民众会集体踩小五台。
小五台是延安一座历史文化景点,踩小五台是一种传统的民间活动。
人们会穿着盛装,手持鲜花,沿着五台山上的蜿蜒山路,踏着节奏踩踏的舞步,表达对五台山神灵的敬意和祝福,同时也体现了延安人民的勤劳、友爱和向上向善的生活态度。
3. 传统婚俗延安的传统婚俗独具特色,尤其是在农村地区。
婚礼前,新郎要先到新娘家求婚,进行“闻声”和“闻香”两道仪式。
婚礼当天,新郎要骑着一匹良马去迎接新娘,一路上还会遭遇一些取买亲友们的欢笑和挑逗。
婚宴上,还有许多传统的娱乐形式和各种道具,如喜糖、喜帖、喜酒等,给婚礼增添了喜庆和热闹的氛围。
民间艺术1. 扎染织锦延安地区的染织工艺在中国乃至世界上都享有盛誉。
延安的扎染织锦以其精湛的技艺和独特的风格而闻名于世。
扎染织锦的制作工艺复杂,需要经过刷胶、揉染、扎筋、涂胶、定型等多道工序才能完成。
扎染织锦制品不仅色彩鲜艳、图案精美,还具有良好的耐久性和实用性,在延安地区被广泛应用于装饰、服饰和礼品制作。
2. 曲艺表演延安的曲艺表演是一种流传已久的民间艺术形式。
曲艺以歌唱和相声为主要表演形式,通过歌曲和诙谐幽默的对话,表达人们对生活的思考和情感的宣泄。
延安的曲艺表演常常融入了革命题材和当地特色,让观众在欢笑中感受到生活的乐趣和智慧。
去延安,进北京——鲁艺学员江雪回忆
去延安,进北京——鲁艺学员江雪回忆去延安,进北京——鲁艺学员江雪回忆我是江雪,鲁艺学院音乐系的一名学员。
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我有幸成为了参观延安、访问北京的一员。
那次经历至今历历在目,让我感慨良多。
在那个年代,延安和北京对于我们这些青年学生而言,都是无比神圣的地方。
延安是中国革命的圣地,它见证了我们党的奋斗和磨砺;而北京则是中华民族的政治、文化中心,充满着梦想和希望。
能够亲自踏上这两个地方,对我而言是一种巨大的荣幸。
那年,我们鲁艺学院共有一百名学生被选中参观延安、访问北京。
我们整装待发,满怀着憧憬和期待踏上了火车。
一路上我们互相交流,兴奋地讨论着即将到来的见闻和体验。
终于,当列车缓缓驶入延安火车站,我们的心不由自主地跳动起来。
延安给人的第一印象是朴实和坚实。
我们参观了中央革命根据地纪念馆、毛泽东思想宣传队和陕甘宁边区苏维埃政府纪念馆等地。
这些地方充满着革命先辈的英勇事迹,感受到了他们的初心和执着。
面对在延安的几年里经历的艰苦和困难,我们深感自己的幸运。
正是这些艰难岁月,孕育了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也铸就了我们每一个鲁艺学子的坚定信念。
尤其令人难忘的是能够亲自登临革命圣地延安岳麓山。
站在山巅,我可以瞭望远方,感受到峨峨山川和水流的壮丽。
这里有纪念碑,纪念着曾经短暂停留在这里的伟大旅途的革命者们。
他们曾经的坚持和信念,就像这座山一样,高而峻峭,不可动摇。
然而,延安只是我们追求的一个起点,真正的目的地是北京。
在延安的几天里,我们收获了很多,也磨砺了意志。
于是,怀着更加激动的心情,我们踏上了去北京的征程。
北京给人的感觉与延安截然不同。
这里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文化底蕴浓厚。
参观了故宫、天安门广场、中山公园等地,我们仿佛穿越了时间的隧道。
我感受到了历史的厚重和华夏文明的博大精深。
特别令我难忘的是在北京音乐学院进行的音乐交流活动。
我们与北京音乐学院的学生进行了友好的交流和演出,分享彼此的音乐成果。
这次交流增进了我们的友谊,也让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中国古典音乐的魅力。
歌曲延安颂赏析精编WORD版
歌曲延安颂赏析精编W O R D版IBM system office room 【A0816H-A0912AAAHH-GX8Q8-GNTHHJ8】歌曲《延安颂》赏析专业:音乐学姓名:李帅指导教师:沙涛摘要:《延安颂》,莫耶词,郑律成曲,创作于1938年4月,是一首抒发革命豪情的歌曲,此曲由五个部分组成,采用带再现变化的复三部曲式,以六度大跳的颂赞性音调的起首部分,是整首歌曲抒发感情的集中点,全曲以激昂的旋律,表达了千万革命人民向往延安热爱延安的强烈愿望和真挚情感,反映出一种时代精神——延安精神。
关键词:复三部曲式,承前启下,革命圣地,抗日歌曲《延安颂》莫耶词,郑律成曲,创作于1938年4月,歌曲热情地歌颂了抗日战争中的延安欣欣向荣的动人景象,具有抒情性,又富战斗气息。
全曲可分为五个部分,曲式结构为带变化再现的复三部曲式,中间节奏比首尾稍快,风格上也形成鲜明对比。
第一部分带有叙述性,优美妩媚的旋律倾注了作者对革命圣地满腔的热情的由衷的赞美。
结尾处二声部合唱把全曲推向高潮。
词曲作者简介:莫耶(1918-1986),原名陈淑媛、陈媛,1918年,莫耶出生于福建省安溪县,14岁开始发表散文,15岁发表诗歌、小说,16岁赴上海当刊物校对、编辑,抗日战争爆发后,在中共上海地下党领导的“救亡演剧第五队”任编剧,投身抗日宣传和救济难民工作。
1937年10月赴延安进入抗日军政大学第三期学习,在延安创作出着名的抗战歌曲《延安颂》,21岁任八路军120师战斗剧社的编剧、创作组长,22岁被推选为晋绥文联常务理事。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西北军区《人民军队报》主编、总编辑,195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55年转业到《甘肃日报》社任副总编辑,主持报社工作。
1986年5月7日因病在兰州军区解放军总医院逝世。
郑律成(1918-1976),中国近代着名作曲家,朝鲜族,原名郑富恩。
1918年8月13日生于韩国,1950年加入中国国籍。
学习《回延安》中的比兴手法,写一段押韵的话
学习《回延安》中的比兴手法,写一段押韵的话比兴,在汉语中,泛指手法。
是指运用夸张、比喻的修辞手法,以引起读者的联想,使读者联想到特定意象或形象的东西;也可以是比喻、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借以引起读者对事物认识和看法的情感和态度。
下面介绍一首小令《回延安》:回延安,回来了。
革命的圣地永远怀念你。
延安是中国革命的圣地之一,也是我们党在全国执政后向全国人民发出的第一声“节日祝贺”。
它位于黄河两岸、延安城北、黄土高原南部之间。
作者名叫张继,他在《回延安》中写道:回延延安忆当年,共赴国难到关山。
一、词序第二句:共赴国难到关山。
第四句:去延安,到去啦。
第五句:共谋国共,共谋复兴中华民族?至此首词便告完成。
二、填词方法上片三句,每句一个字,下片三句。
从上片的“回”字,写出了对延安的依恋之情。
“回”字写出了一种向往之情,而“忆”字写出了念念不忘之情,从而达到抒发思念之情的目的。
词与词之间押韵上平水韵:“平水”读为 xiao、 wan、 yan;上平水;下平水。
(上韵为xiao、 x、 yan)上阕写出了思念之情;下阕写出了留恋之情。
词中“回”字与下片中“延安”两个字押韵上平水韵: wan、 yan;下片三句同上片比兴。
上片三句写景:“回延”一词写出了对延安、对革命前辈无限想念;下片三句写景:“共赴国难到关山”写出了作者们在国难面前同仇敌忾、共赴国难;“回”字以最突出的手法描写了革命前辈和他们的后代们在国难面前奋起抗战、牺牲自己的精神。
全词四句押韵上平水韵: wan、 wan ()、 kanai ()();上阕四句分别用不同形式表现对革命前辈和当年抗战先辈们崇高功勋伟大事迹和坚定信念英勇奋斗“舍生取义”等高尚品德的怀念之情。
下片由上而下三句组成。
三、创作思路创作过程中,我学习了比兴手法,还学习了如何押韵。
首先要明确,写小令最好的方法是押韵。
押韵可以在平时的写作过程中逐步积累;押韵也可以在平时的写作过程中发现问题,进行进一步尝试。
延安时期声乐作品“红色基因”的探究
钱京涛延安时期声乐作品“红色基因”的探究 延安地区是我国革命的重要根据地,在这里,中国共产党逐渐成长起来,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拼搏奋斗,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也正是在延安地区,中国共产党为当地民众带来了很多政治理论知识,同时创造出很多优秀艺术作品,声乐作品便是其中之一。
在“红色基因”带动下,红军在延安地区的工作开展变得更加顺畅,他们通过声乐作品,与当地人进行精神层面的交流。
总的来说,延安时期声乐作品艺术价值极高。
本文对延安时期声乐作品的产生背景进行总结,并以延安革命歌曲艺术形式为出发点,论述了延安时期声乐作品“红色基因”的艺术价值。
一、产生的背景 从历史的角度来说,延安属于革命的诞生地,在当时,中国民众生活非常贫困,文化教育落后,正是在此种背景下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民众生活,为了更好地开展根据地工作,相关部门开始进行党的政策宣传工作。
为了方便民众理解,在宣传方式上,用文艺作品来调动人民大众的奋斗热情。
自此,鲁迅艺术学院等机构相继成立,通过这些机构,培养出很多杰出文艺青年,并让这些文艺工作者深入人民群众之中,将党的政策与文艺作品完美融合,从而进行宣传工作。
这种工作形式取得了很大成效,从现代发展眼光来看,正是在特殊历史条件的推动下,延安时期的革命艺术形式显得尤为珍贵,同时,也是推动我国文艺发展的重要力量之一。
现阶段,音乐艺术也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党的文艺方针持续指导着文艺创作和实践。
延安时期声乐作品中的“红色基因”,是艺术自身发展规律和现实的真实反映,更是延安时期音乐作品的思想所在。
所以说,延安时期声乐作品所涉及的指导思想,同样也适用于当前音乐理论建设。
从音乐艺术自身发展规律角度来说,音乐作品的题材、环境等同样在延安时期声乐作品中有所体现,所呈现出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极为丰富,能够向人们介绍当时的时代背景和人文精神[1]。
二、艺术形式 (一)新民歌 从声乐作品自身角度来说,具备明显的传播效率高、通俗易懂等特点。
红星照耀中国去延安前概括500字
红星照耀中国去延安前概括500字
摘要:
一、背景介绍
二、延安的意义
三、红星照耀中国的意义
四、去延安的目的和期待
正文:
一、背景介绍
自从1935年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延安就成为了中国革命的圣地。
这里不仅是中共中央和红军长征后的落脚点,也是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指挥中心。
延安,一个古老而富有革命传统的地方,吸引了无数热血青年和有识之士前来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
二、延安的意义
延安在中国革命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这里是中共中央领导机关的所在地,是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指挥中心。
在延安,中共中央领导了全国人民的抗日斗争,组织和发动了敌后游击战争,打败了日本侵略者。
在延安,中共中央制定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和政策,为解放战争奠定了基础。
三、红星照耀中国的意义
《红星照耀中国》是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所著的一部描绘中国革命的著作。
该书通过实地采访,真实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的英勇事迹,揭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革命的胜利之路。
红星照耀中
国,寓意着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光辉照耀着整个中国大地,象征着中国革命的胜利曙光。
四、去延安的目的和期待
此次前往延安,目的是深入了解这片革命圣地背后的历史和精神,感受当年红军长征的艰辛和勇气,探寻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的伟大事业的成功之道。
期待在延安,能够汲取革命先辈们的智慧和力量,为自己的工作和人生注入新的动力。
在延安,我们将参观革命旧址,了解中共中央和红军在延安的历史;我们将走进延安窑洞,感受革命先辈们艰苦卓绝的生活;我们将聆听老红军的故事,传承红军长征的精神。
浅析《回延安》
浅析《回延安》一梦回延安祖国热土延安,一座中华文明发祥的城市。
在这里我们有轩辕黄帝安寝的桥山之巅;我们有“边陲之郡”、“五路襟喉”的边塞气势;我们有安塞腰鼓的热血奔腾;我们更有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不畏艰险的民族精神。
延安在中华民族历史上写下了辉煌重要的一页,从革命根据地的创立到毛主席进京登上天安门,这十三年间延安经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整风运动、中共七大等一系列影响和改变中国历史进程的重大事件,已经成为全国人民心中的宝贵精神支柱。
“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
千声万声呼唤你——母亲延安就在这里!”作者贺敬之先生1940年历尽艰险来到延安,再到1956年从回延安,这十六年间延安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祖国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贺敬之先生的豪迈之情,激动之情溢于言表!“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二梦回延安以意逆志“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
以意逆志,是为得之。
”贺敬之先生的《回延安》,来源于作者的真实生活感触,1956年诗人回到延安——这片曾经养育他多年的红色土地。
如今再一次见到她,见到那里生活着的人们,心中感慨万千,激动澎湃。
延安的黄土、宝塔山、杜甫川、柳林铺、白羊肚手巾、红腰带,在世人眼中是这样的亲切与可爱;更重要的是延安的亲人们,是这样的可亲可爱与可敬!诗人把延安比做母亲,是她哺育了我们,心中的感激之情,使诗人“双眼的眼泪眼眶里转”,是对延安母亲的感恩之情。
“东山的糜子西山的谷”将诗人养育,“树梢树枝树根根”诗人将自己比作树梢,而延安的“树根根”在默默地滋养着“树梢”。
诗人早已与延安血脉相连。
诗人既是对延安的爱,又是对祖国的热爱,更是对党的热爱。
“一条条街道宽又平,一座座楼房披彩虹;一盏盏电灯亮又明,一排排绿树迎春风…对照过去我认不出了你”,延安在党的领导和亲人们的努力之下发生了巨大变化,“母亲延安换新衣”。
诗人对于延安这样的变化欣喜之情溢于言表。
诗人是1940年初次到延安,1940年的祖国正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侵华日军的铁蹄在摧残祖国的大好河山,诗人千难万险来到延安来到心中的圣地是因为“我们是文艺工作者,我们是抗日的战士”。
我要去延安 王志
我要去延安王志我要去延安(王志)2011年08月27日我从小就向往延安的宝塔山、窑洞、南泥湾,很想知道在革命战争年代,为什么会有那么多包括当时“富二代”在内的热血青年们都义无反顾的奔赴延安,很想知道~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在央视举办的“唱响中国——群众最喜爱的新创作歌曲”征集评选活动中获奖的那首《我要去延安》,再次激发出我内心深处对革命圣地延安的强烈渴望。
于是,在院党委组织“庆祝建党90周年党员红色教育”自愿选择路线时,我毅然决然地报名去了延安。
大凡每一位去过延安的人都有一种属于自己内心的体验和感悟,而延安留给我印象最深、让我思考最久的还是那种光辉灿烂的延安精神。
当我们一行途经12个多小时的跋涉,终于看到巍巍宝塔山、涛涛延河水,驻足在延安革命纪念馆巨大的毛泽东青铜塑像前时,我的心中不由地澎湃起一种声音:延安,我来了~地处黄河中游的革命圣地延安,既是红军长征胜利的落脚点,也是赢得抗日战争胜利,进而夺取解放战争的出发点。
从1935年到1948年,党中央、毛泽东主席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度过了13个春秋,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奠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坚固基石,谱写了可歌可泣的伟大历史篇章。
延安精神,就是艰苦奋斗的精神;延安精神,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延安精神,就是理论联系实际、不断开拓创新的精神;延安精神,就是实事求是的精神… …老一辈革命家的英雄气概和恢弘的延安精神让我流连忘返、感慨万千~是啊,尽管早已知道当时条件的艰苦,但是当我们亲眼看见杨家岭毛泽东居住的窑洞时,仍然为它的简陋而惊讶。
窄小的窑洞里只有一张木床、一张桌子、一个书架和一个木箱,而窑洞最里面和几个领导人相通的防空洞,更告诉了我们当时生存条件的恶劣。
当时延安没有通电,毛泽东晚上写文章和批阅文件,都是点着蜡烛照明,昏暗不稳的烛光使眼睛非常疲劳,他感到累了,就用双手干洗几下脸,揉一揉双眼,再到窑洞外活动活动腰腿,走一走,又回到窑洞继续写作,直到第二天的淩晨才睡觉。
延安我把你追寻(朗诵PPT)
延安我把你追寻(朗诵PPT)CONTENTS•延安历史与文化背景•诗歌《延安我把你追寻》解读•朗诵技巧指导与示范•延安红色旅游资源介绍•当代青少年传承延安精神重要性•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延安历史与文化背景01延安地理位置及历史沿革位于陕西省北部,黄土高原中南部历史上是多个朝代的重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近代以来,成为中国革命的重要发源地和指挥中心革命圣地——延安精神发源地抗日战争时期,中共中央在延安领导全国抗战延安成为革命圣地,吸引了大量革命青年前来投身革命形成了独特的延安精神:艰苦奋斗、实事求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独特的黄土高原文化,包括民歌、舞蹈、剪纸等艺术形式革命文化的重要发源地,对中国革命历史和文化产生深远影响延安文化成为新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当代中国文化产生重要影响延安文化特色及影响诗歌《延安我把你追寻》解读02诗歌背景及作者简介创作背景诗歌《延安我把你追寻》写于1991年,当时,中国正处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诗人祁念曾追寻延安精神,抒发了追寻延安精神的迫切心情。
作者简介祁念曾,出生于1942年12月,笔名祁星,河南洛阳人。
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中共党员。
曾任《红旗》杂志社记者,陕西某高校中文系副教授,《惠州晚报》总编辑,现任深圳商报社新闻研究室主任、高级编辑、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诗歌主题思想阐释追寻延安精神诗歌表达了对于延安精神的追寻和呼唤。
延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在延安时期培育的伟大的时代精神,是当年延安的共产党人、革命战士、工农群众所共同创造和践行的精神。
抒发爱国情感诗歌通过追寻延安精神,抒发了强烈的爱国情感。
诗人呼吁人们要珍惜和发扬延安精神,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
诗歌艺术手法欣赏运用了借代、比喻等修辞手法诗歌中运用了借代和比喻等修辞手法,如“宝塔山顶天立地的脊梁”代表了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南泥湾开荒的镢头”比喻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
这些修辞手法使得诗歌更加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