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地理下册 第八章 第一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2020】八年级地理下册8.1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设计意图
动态修改
组织教学
复习提问
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师生 问好
我国四大地理区域?
图片导入,同学们猜一猜是我国的哪个地理区域?让我们一起来探知这个神秘充满魅力的地方。
第八章 西北地区
第一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
一、草原和荒漠
1 位 置范围
2地形
3河流
4气候
5植被
师生问好
回答问题
读图8.3西北地区的地形,回答:
过程与方法:多媒体教学,读图分析归纳本区的自然地理特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树立人地和谐相处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培养学生爱国情感。 自然环境特征。西北地区的农业特色。
难点:认识地理环境中各要素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
教 学 过 程
环节时间
教师活动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动态修改
课堂小结
巩固练习
二、牧区和灌溉农业区
西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畜牧业基地
贺兰山以东是草原牧场。以西是山地牧场。
西北地区的农业属于灌溉农业
河水灌溉
冰雪融水、地下水灌溉
拓展 :蒙古包
西北地区的饮食
读图8.5,回答:
1、西北地区有哪两大牧区?
2、有哪些优良畜种?
读图8.7,西北地区的灌溉农业区的分布
1、西北地区的位置范围?
2、西北地区的主要地形?
3、西北地区的河流?
结合图8.4,想一想:西北地区的气 候特点?
讨论:为什么西北地区的气候十分干旱?那么它的地表植被会怎样分布?
活动P74,排列景观照片。
组织课堂纪律
为下一步学习做好铺垫
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主动探究的能力。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八章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八章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八章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主要介绍了我国农业的分布特点及影响农业生产的因素。
本节课内容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旨在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探究等活动,了解我国农业的分布特点,掌握影响农业生产的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和综合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地理基础知识,对农业生产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因素认识不够全面,对我国农业分布特点的理解有待提高。
此外,学生对区域地理特征与农业生产之间的关系还需进一步探究。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农业的分布特点,掌握影响农业生产的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探究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和综合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提高学生关注农业发展、关心国家粮食安全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我国农业的分布特点,影响农业生产的因素。
2.难点: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农业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农业产区的发展特点,引导学生认识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2.讨论法:分组讨论农业生产影响因素,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3.观察法:观察我国农业分布图,让学生直观了解农业分布特点。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农业分布图、案例资料、多媒体课件。
2.安排学生预习本节课内容,了解农业生产的基本概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我国农业景观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农业生产,激发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呈现我国农业分布图,让学生观察并描述我国农业的分布特点。
教师总结:我国农业呈东耕西牧、南稻北麦的分布特点。
3.操练(15分钟)分析影响农业生产的因素。
教师提出问题:农业生产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学生分组讨论,总结出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
八年级地理下册 第八章 第一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西北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课为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八章第一节的内容,课时安排为一课时。
是学生在学习了中国地理差异、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的基础上,又进一步学习了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之后的探究学习。
通过本课的学习,一方面加深了学生对西北地区地域差异的认识和了解,有助于学生掌握不同的自然环境特征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为西北地区经济发展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另一方面,增强了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并使学生进一步学会分析和认识一个地区区域特征的方法,提高对比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西北的位置、范围和地形特点;理解西北干旱为主的自然环境特征及成因;理解西北地区东西部自然景观差异并学会分析其成因;培养学生读图和用图的能力,学会分析区域特征的能力,提高对比区域差异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西北地形图”明确西北的地理位置,地形;通过对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的分析,结合西北地区的位置图,得出西北地区干旱的自然特征及成因;结合课本,分析新疆古老的灌溉系统——坎儿井;根据以前所学的中国地理要素的知识和分析区域特征的方法,归纳出西北地区自然地理特征及其对农业生产、生活的影响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爱国主义和热爱边疆的情怀;通过“干旱”环境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构建人地和谐发展的理念。
(三)重点和难点;1.重点确立及理由:本节的核心是让学生掌握地形,河流,气候等地理环境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关系。
他们对生产生活起到重要的影响。
所以西北干旱为主的自然环境特征是重点。
2.难点确立及突破:考虑到八年级的学生有一定的知识积累,但是他们的逻辑思维,分析能力,知识深度和广度都有待提高,所以干旱为主的自然环境对农业的影响是难点。
通过读图,查找资料,分析资料,同北方南方进行对比学习,让学生感受干旱对农业的影响。
二、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有一定的地理知识积累,初步掌握了中国自然概况及中国的自然资源,经济发展状况。
八年级地理下册 第8章 第1节《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1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
学生自主学习:
学生阅读P73课文第二段,完成导学案上的问题:
1.读本区年降水量分布图,说出本区的降水分布状况。
2.总结本区气候干旱的原因,属于哪种气候类型。
二、新授:
教师出示教学目标:
(一)草原和荒漠
学生自主学习:
学生独立完成导学案上的问题:
1.指图描述西北地区的位置和X围。
2.看图说出本区包括的省份。
3.找出主要山脉和地形区,概括地形特点。
温馨提示:请大家看图8.3并阅读P73课文第一段,回答上述问题,并把重要知识点标记在课本的相关位置。
学生展示学习成果:
第一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
教学目标:
1.了解西北地区的位置、X围以及自然特征。
2.了解西北地区干旱的表现、成因及变化规律。
教学重点:西北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
教学难点:认识地理环境中各要素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
课时安排:第1课时
教学过程:
师 生 活 动
教学复备栏
一、引入:
教师:出示课件
教师:当年,莫理循的西北之行为我们留下近千X照片,使我们有幸目睹丝绸古道的广袤、苍凉。如今,一百多年过去了,大西北会是什么模样?这节课,我们就一同追随莫理循的脚步走进西北,感受西北吧!
3.找出本区我国主要的河流,并简单描述本区的河流特征。
4.说出西北地区自然景观的变化规律。
学生展示学习成果:
教师出示课件──西北地区降水分布图
学生讲述:本区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都在400毫米以下,超过一半地区年降水量不足200毫米,有不少地区在50毫米以下,是我国干旱面积最广的地区。
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第八章西北地区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教学设计
第八章西北地区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知识与技能目标:1西北地区干旱自然特征及其成因。
2干旱的气候特征对自然环境各要素的影响以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目标:1利用地图,分析西北地区干旱特征的原因及其各自然要素间的相互联系。
2让学生自主探究自然地理各要素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关系。
情感态度价值观:1理解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特征。
2关注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协调发展。
教学重点、难点:1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的关系;2.自然地理特征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和分析对比法、合作探究法、问题法、启发式讲述法等多种方法相结合。
教具准备多媒体。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西北地区自然风光,引导学生初步了解西北的环境以及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讲授新课]教师讲授:在西北地区我们不仅能看到雄浑的沙漠,还能看到一望无际的草原,这时你是否又想起了一首诗句“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现牛羊”。
今天就让我带大家到西北地区一游!课件展示:学习目标。
找学生起来读一下。
教师:出发前我们先来了解西北地区的自然环境。
教师问:学习一个新的区域的第一步是要学习什么?学生:可以从一个地区的位置范围、地形、气候和河流等方面来学习。
板书:一、草原和荒漠(干旱)教师投影:西北地区的位置和范围图。
1.位置范围并提问:怎么描述西北地区的位置,范围呢?西北地区包括哪些省级行政区域?学生指图回答:西北地区位于大兴安岭以西,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长城以北。
主要包括新疆和内蒙古两大自治区、还有甘肃大部和宁夏北部。
师生小结。
教师出示课件:西北地区的地形图教师提问:西北地区以都有哪些地形,这个地区的地形有什么主要特征呢?让我们以小组为单位一起来讨论。
学生指图回答:本区的地形特点:本区地形以高原和盆地为主,东部是内蒙古高原,西部高山和盆地相间分布。
教师转承:地形以高原和盆地为主。
那本区的气候又会是怎样的呢?我们一起领略一下吧!3、气候教师提问:西北地区主要是什么气候类型呢?学生回答:温带大陆性气候。
八年级地理下册8.1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第8章西北地区1 教学分析【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西北地区的位置、范围和区内的地形、山脉、河流等地理事物。
2.掌握西北地区干旱的自然特征,分析造成干旱的原因。
3.了解西北地区的牧区农业和灌溉农业。
4.培养学生从地图上获取信息和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采用读图与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相结合的方式,突出本节知识的重点、难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和分工合作的意识,以及敢于战胜困难的勇气。
2.通过地理要素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关系的分析,帮助学生初步感受和理解事物之间对立统一的关系。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西北地区的位置与地形。
2.西北地区以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及其对农业的影响。
教学难点以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的形成。
教学方法读图观察、启发式讲述、学生活动、探究。
教学准备教学挂图、多媒体2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悠扬的马头琴声、辽阔的草原、成群的牛羊、浩瀚的沙漠二、新课讲授(一)草原和荒漠1.西北地区的地理位置2.西北地区的地形3.西北地区的气候4.西北地区的河流5.西北地区的地貌景观(二)牧区和灌溉农业区1.牧区2.灌溉农业区(1)制约因素(2)优势(3)灌溉农业区补充:坎儿井与万里长城、京杭大运河并称为中国古代三大工程。
三、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西北地区的自然特征,知道了西北地区的地理位置、范围、气候、地形、地貌等知识,还学习了西北地区的农业,知道西北地区牧区的分布及原因、灌溉农业形成的原因及坎儿井开凿的依据和作用。
八年级地理下册第8章第1节自然特征与农业公开课获奖教案(新)新人教
第一节自然特点与农业时间地址第一节自然特点课时课时课题课时)与农业(总第1、西北地域的地点、范围、区内的地形、山脉、河流等自然地理特点。
三维2、认识西北地域干旱的自然特点,剖析造成干旱的原由。
目标3、剖析本区干旱环境下的农业特点,认识坎儿井。
重点:以干旱为主的自然特点及其对农牧业生产的影响。
重难点难点:西北地域农牧业生产的特点。
教课过程一、导入新课让学生赏识西北地域特点的自然风光和人文自主备课记录景观的图片,经过对这些图片的赏识与议论,进入西北地域的学习。
二、出示学习目标(1)可以运用地图描绘西北地域的地点、地形特点。
(2)可以运用地图说明西北地域干旱的自然特点及其成因。
(3)认识西北地域的河流、地表景观特点。
(4)认识西北地域农牧业特点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三、出示自学纲要1、西北地域的地点、范围如何?2、西北地域的面积、人口各占全国的百分比是多少?3、西北地域的主要地形是什么?4、西北地域的主要天气种类及特点?5、西北地域的主要自然环境的特点是什么?6、西北地域主要牧场在哪里?7、西北地域浇灌农业的散布和浇灌水源在哪里?四、疑难研究研究一:为何西北地域会这样干旱呢?研究二:西北地域自东向西自然景观有何变化?为何?招集人科任教师讲课时间教研活动记录五、教师小结依照板书总结概括知识重点。
六、稳固新知、学会运用1、出示训练题、《基础训练》2、检查达成状况距海遥远降水稀罕干畜牧业为主板书旱设计西北栽种业为辅高峰阻拦教课反思。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8.1自然特征与农业》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8.1自然特征与农业》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8.1自然特征与农业》这一章节主要介绍了我国不同地区的自然特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农业发展情况。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我国的地形、气候等自然特征,以及这些特征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教材内容丰富,插图清晰,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我国的自然地理特征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对农业发展的认识较为片面,容易将农业发展与农作物种植等同起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宏观的角度看待农业发展,并关注农业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的地形、气候等自然特征;掌握不同地区农业发展的特点及其原因。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源,分析我国自然特征与农业发展的关系。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关注农业发展的情感,增强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我国的地形、气候等自然特征;不同地区农业发展的特点及其原因。
2.难点:引导学生从宏观角度分析自然特征与农业发展的关系。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地图等资源,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直观地感受我国自然特征。
2.案例分析法:以具体地区为例,分析自然特征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3.讨论法:分组讨论,引导学生从多角度看待农业发展问题。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地区的地图、图片等教学资源。
2.设计好讨论话题,引导学生深入探讨。
3.准备板书内容,突出教学重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资源,展示我国的地形、气候等自然特征,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环境与农业发展的关系。
2.呈现(10分钟)展示各地区农业发展的情况,让学生直观地感受自然特征对农业的影响。
3.操练(10分钟)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分析具体地区的自然特征与农业发展的关系,引导学生从实践角度看待这一问题。
4.巩固(10分钟)针对学生们的分析,进行讲解,巩固所学知识,引导学生从宏观角度看待自然特征与农业发展的关系。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八章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八章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八章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主要介绍我国农业的分布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本节内容通过分析地形、气候、水源等自然条件,探讨我国农业的地理分布规律,以及农业在不同地区的生产特点。
教材以图文并茂的形式,生动展示了我国农业的丰富多样性和地域特色,旨在培养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探究兴趣,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具备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我国地理特征有一定的了解。
但农业知识较为抽象,学生不易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针对学生的认知特点,采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从实际案例中分析农业分布规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地理素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农业的分布特点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农业在不同地区的生产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地图、案例分析等方法,培养学生地理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对我国农业特色的认识,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我国农业的分布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2.难点:农业在不同地区的生产特点及适应性。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农业分布规律及生产特点。
2.地图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地图,分析农业分布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3.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地理素养。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地图、图片、案例资料等教学资源。
2.设计好课堂提问及讨论问题,准备PPT课件。
3.安排好课堂练习及作业,准备答题卡等评价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课件展示我国农业丰收的景象,引导学生关注农业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展示我国农业分布地图,让学生观察并分析农业分布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同时,呈现相关案例资料,让学生了解农业在不同地区的生产特点。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教案《第八章 第一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教案《第八章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八章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主要介绍了我国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农业分布的特点以及农业现代化进程。
本节内容是学生对我国农业发展情况的一次全面了解,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了解农业分布的特点,培养学生对农业现代化的认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经学习了我国地理、气候、地形等知识,对我国的基本地理情况有所了解。
但农业作为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涉及到的知识面较广,需要学生对已学的地理知识进行综合运用。
同时,学生对于农业现代化的认识可能较为模糊,需要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提高对农业现代化的认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掌握农业分布的特点,认识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料,分析我国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培养学生读图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农业现代化的认识,提高学生对农业发展的关注度。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我国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农业分布的特点。
2.难点:农业现代化的理解。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我国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和农业分布的特点。
2.采用案例分析法,以具体地区为例,分析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和农业分布的特点。
3.采用讨论法,引导学生对农业现代化进行讨论,提高学生对农业现代化的认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地区的地图、图片等资料。
2.准备与农业发展相关的案例。
3.准备农业现代化的相关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我国农业发展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我国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是什么,引出本节内容。
2.呈现(10分钟)呈现我国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包括气候、地形、土壤等,引导学生了解我国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
3.操练(15分钟)以具体地区为例,分析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和农业分布的特点,引导学生通过读图分析,掌握农业分布的特点。
八年级地理下册第八章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设计(新版)新人教版
过程:
简要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包括自然特征的基本概念、组成部分、案例分析等。
强调自然特征与农业生产在现实生活或学习中的价值和作用,鼓励学生进一步探索和应用自然特征与农业生产的关系。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撰写一篇关于自然特征与农业生产的短文或报告,以巩固学习效果。
5.课堂展示与点评(15分钟)
目标: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加深全班对自然特征与农业关系的认识和理解。
过程:
各组代表依次上台展示讨论成果,包括主题的现状、挑战及解决方案。
其他学生和教师对展示内容进行提问和点评,促进互动交流。
教师总结各组的亮点和不足,并提出进一步的建议和改进方向。
6.课堂小结(5分钟)
在自然特征与农业案例分析环节,我选择了几个典型的案例进行讲解,让学生通过实例更好地理解自然特征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然而,我发现学生在分析案例时,对于案例的背景和特点掌握得较好,但对于案例的意义和农业生产的影响分析得不够深入。
在小组讨论环节,我鼓励学生分组讨论自然特征与农业生产的主题,并让他们提出创新性的想法或建议。我发现学生在讨论时,能够积极思考和交流,但有时对于讨论的主题理解和分析不够准确。
3.实验器材:如果涉及实验,确保实验器材的完整性和安全性。例如,可以准备一些土壤样本、植物样本等,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深入了解不同自然特征对农业的影响。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应确保学生的安全,并对实验步骤进行详细讲解和指导。
4.教室布置:根据教学需要,布置教室环境,如分组讨论区、实验操作台等。可以将教室分成几个小组讨论区,每个区域配备相应的桌椅和白板,以便学生在讨论和实验时能够有足够的空间进行操作。同时,确保每个区域都有足够的光线和电源,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八年级地理下册 第八章 第一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1)
Evaluation Only. Created with Aspose.Words. Copyright 2003-2016 Aspose Pty Ltd.自然特征与农业1. 教学目标学问与技能1. 运用西北地区地形图,找出西北地区与北方地区、青藏地区的界线,明确西北的范围;2. 把握西北的主要地形以及能通过地形图找出主要地形区;3. 把握西北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干旱,了解西北地区干旱的表现、形成的缘由及变化规律;4. 了解西北地区受干旱气候的影响下,农牧业生产和生活的特色。
过程与方法1.初步培育同学的综合分析、猎取图文信息的力量;2.初步培育同学的归纳总结学问的力量;3.通过课堂活动、练习等,培育同学自主探究学习的力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区域分析以及对生产、生活的影响,进一步树立因地制宜进展农业的观念;培育同学的地理思维以及拓宽视野,增加学习地理的爱好以及运用学问的力量。
2.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 西北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2. 分析西北地区自然地理环境对农牧业生产的影响教学难点分析西北地区自然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3.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呈现西北地区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的图片,配以歌曲《大漠戈壁》,引导同学初步了解西北的风光,扩大自己的视野,激发同学学习爱好。
新课讲授:老师讲授:通过景观的播放,我们可以简洁看到西北地区的各种风光,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同学:感觉到西北的广袤、大片的沙漠、还有哈密瓜和葡萄……(各抒己见)一、西北地区的位置和范围老师提问:的确西北地区这里有宽广的草原,还有雄浑的大漠,那么这个区域到底在哪里呢?请大家对比《中国地形图》,结合已有学问,描画出西北地区的位置和范围。
下发图片页面。
同学:对比课本学问,结合图描画并分析回答。
说明西北地区包括的主要省级行政区域。
二、西北地区的自然特征提问:从我们截取的西北地区的地形图来看,生疏西北地区的主要地形,并结合图示来分析本区地形的分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
1.结合地图了解西北地区的位置、范围、区内的地形、山脉、河流等自然地理特征。
2.运用相关资料了解西北地区干旱的自然特征,分析造成干旱的原因。
3.依据具体实例分析本区干旱环境下的农业特色,了解坎儿井的作用。
重点:(1)西北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
(2)西北地区的农业特色。
难点: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依存和相互影响的关系。
【导入素材】
素材1 教师:大家学过王之涣的《凉州词》吧,谁还记得?
学生: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见课件)
教师(出示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图):诗人在对出征将士满怀同情的同时也给我们描绘了一幅边疆壮美景色的画卷。
画卷描绘的是我国的哪个地理区域呢?
学生:西北地区。
教师:这节课我们就一同走进广袤、苍凉的西北地区。
素材2 播放歌曲《草原之夜》,让学生思考我国的草原主要位于四大地理区域中的哪个地区,从而导入对西北地区的学习。
【预习内容】
一、草原和荒漠
1.西北地区主要位于我国地势的第二级阶梯,大体位于大兴安岭以西, 长城和昆仑山—阿尔金山以北。
地形以高原和盆地为主,东部主要是内蒙古高原,西部是高山和盆地相间分布。
2.西北地区由于远离海洋,降水稀少,因此这里自然环境的特征是干旱。
河流多内流河,我国最长的内流河是塔里木河。
地表植被自西向东依次是荒漠、荒漠草原、草原。
二、牧区和灌溉农业区
1.西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畜牧业基地,主要分布在东部的呼伦贝尔草原和锡林郭勒草原。
2.西北地区降水稀少,以灌溉农业为主,主要分布在甘肃的河西走廊,新疆高山山麓和宁夏平原及河套平原地区。
【师生交流】
探究活动1 西北地区自然环境特征(见课件)
(1)在图中填出西北地区主要地形区的字母。
A内蒙古高原、B塔里木盆地、C准噶尔盆地。
(2)结合地理位置分析西北地区自然环境特征。
答案:(1)略。
(2)西北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稀少,自然环境特征是干旱。
总结过渡:通过上面的学习,我们知道西北地区干旱的气候对河湖、地表植被影响很大,那对农业的发展又有什么影响呢?下面我们接着来学习第二部分:牧区和灌溉农业区
探究活动2 西北地区的农业发展(见课件)
(1)西北地区发展农业有什么有利和不利条件?
(2)西北地区有哪些著名的农产品?
答案:(1)西北地区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是光照强,昼夜温差大,农产品质量好。
不利条件是降水少,难以满足农作物生长的需要。
(2)西北地区著名的农产品有长绒棉和各种瓜果等。
【板书设计】
(见课件)
读“内蒙古自治区植被景观分布图”,回答1~4题:
1.内蒙古自治区从东往西,植被变化的规律大致是( A )
A.森林→草原→荒漠
B.荒漠→森林→草原
C.森林→荒漠→草原
D.草原→森林→荒漠
2.植物生长与水分关系密切,据图推断内蒙古自治区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大致是( C )
A.南多北少
B.北多南少
C.东多西少
D.西多东少
3.内蒙古自治区最主要的农业生产部门是( B )
A.林业
B.畜牧业
C.种植业
D.渔业
4.我国西北地区绿洲农业的主要灌溉水源来自( A )
A.高山冰雪融水
B.夏季降水
C.湖泊水
D.河流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