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美德故事(精选8则)高品质版
有关美德故事
有关美德故事中华文明是我们的骄傲,也是我们共有的财产,是抹不去的生命“痕迹”。
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古代传统美德小故事,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故事一:彩衣养亲唐朝有个姓杨的人,家贫如洗,但十分孝道,靠讨饭养其父母。
故人们叫他杨乞。
他所讨食物,都带回家中奉献双亲。
父母没有尝过,他虽然饥饿也不敢先尝。
如有酒时,就跪下捧给父母,等父母接过杯子即起来唱歌跳舞就像小孩子一样,使父母快乐。
有人怜悯他穷困,劝他给人家打工,用所得收入养亲。
杨乞答道:“父母年迈,若为人家打工,离家太远,就不能及时奉侍他们。
”听的人感到他真是个孝子。
后来父母逝世了,他又乞讨棺木安葬。
每逢初一、十五,就拿着食物去墓前哭祭。
有诗赞曰乞酒奉亲尽礼仪,高歌跳舞学娇姿; 娱亲精彩引欢笑,满室春风不断吹故事二:哭竹生笋在三国时,有一个孝子,姓孟,名宗,字恭武,从小就丧了父亲,家里十分贫寒,母子俩相依为命。
长大后,母亲年纪老迈,体弱多病。
不管母亲想吃什么,他都想方设法满足她。
一天,母亲病重,想吃竹笋煮羹,但这时正是冬天,冰天雪地,风雪交加,哪来竹笋呢? 他迫不得已,想不出什么好的规定,就跑到竹林抱竹痛哭。
哭了半天,只觉得全身发热,风吹过来也是热的。
他睁眼一看,四周的冰雪都融化了,草木也由枯转青了,再认真瞧瞧,四周长出了许多竹笋。
他的孝心感动了天地。
他把竹笋让母亲吃了,母亲的病就好了。
有诗颂曰:泪滴朔风寒,萧萧竹数竿; 须臾冬笋出,天意招平安。
故事三:打虎救父晋朝时,有一位叫杨香的孝子,十四岁的时候就经常跟着父亲去田里收割庄稼。
有一天,突然一只老虎把他的父亲衔去。
当时杨香赤手空拳,但他深深地知道必须去救自己的父亲,于是不顾本身的危险,立即爬上虎背,紧紧扼住老虎的脖子,老虎终于松口逃走。
他的父亲也就脱离虎口,保全了性命。
有诗颂曰:深山逢白额,努力搏腥风; 父子俱无恙,脱身虎口中。
故事四:鹿乳奉亲周朝时,有一位叫郯子的,从小就很孝敬。
他的父母年老的时候,双目均患眼疾,想吃鹿乳。
传统美德故事(精选8则)完整版
《传统美德故事》传统美德故事精选(一):中华传统美德故事之谦虚礼貌中国素称礼仪之邦。
礼作为一种具体得行为来讲,就就是指人们在待人接物时得礼貌举止,也就就是此刻所说得礼貌。
而礼貌得本质就是表示对别人得尊重与友善,这种心理需求,就是超越时代得,就是永存得、然而,一个人如果只懂得礼貌得形式,却没有谦让之心,那么,她不会真正懂得礼貌,谦让也就是谦虚、平等得表现,就是礼貌得重要内涵。
谦虚礼貌包含着我们得祖先对自然文化得骄傲与自豪,就是中国人之所以成为中国人得根本特征之一。
七岁之师春秋时期,孔子与她得学生们周游列国,宣传她们得政治主张。
一天,她们驾车去晋国、一个孩子在路当中堆碎石瓦片玩,挡住了她们得去路。
孔子说:您不该在路当中玩,挡住我们得车!、孩子指着地上说:老人家,您瞧这就是什么?孔子一瞧,就是用碎石瓦片摆得一座城。
孩子又说:您说,就应就是城给车让路还就是车给城让路呢?孔子被问住了。
孔子觉得这孩子很懂得礼貌,便问:您叫什么?几岁啦?孩子说:我叫项橐,7岁!孔子对学生们说:项橐7岁懂礼,她能够做我得老师啊!传统美德故事精选(二):中华传统美德故事之尊老爱幼中国有句古语:百善孝为先。
意思就是说,孝敬父母就是各种美德中占第一位得。
一个人如果都不明白孝敬父母,就很难想象她会热爱祖国与人民、古人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我们不仅仅要孝敬自己得父母,还就应尊敬别得老人,爱护年幼得孩子,在全社会造成尊老爱幼得淳厚民风,这就是我们新时代学生得职责子路借米子路,春秋末鲁国人。
在孔子得弟子中以政事著称。
尤其以勇敢闻名。
但子路小得时候家里很穷,长年靠吃粗粮野菜等度日、有一次,年老得父母想吃米饭,但就是家里一点米也没有,怎样办?子路想到要就是翻过几道山到亲戚家借点米,不就能够满足父母得这点要求了不?于就是,小小得子路翻山越岭走了十几里路,从亲戚家背回了一小袋米,瞧到父母吃上了香喷喷得米饭,子路忘记了疲劳、邻居们都夸子路就是一个勇敢孝顺得好孩子、传统美德故事精选(三):中华传统美德故事之刻苦学习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小故事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小故事1、孔融让梨孔融四岁的时候,和哥哥们一起吃梨,孔融总是拿小的吃。
有大人问他为什么这么做。
他回答说:“我年龄小,食量小,按道理应该拿小的。
”由于孔融这么聪明早慧,很小就懂得这样的道理,宗族亲戚们认为他是个奇才。
2、子路负米子路家境贫困时,自己吃的是粗陋的饭菜,而从百里之外把米背给父母。
后遂用“负米、负米百里”等表示奉养父母或为奉养父母在外谋求禄米。
3、凿壁偷光匡衡勤奋好学,但家中没有蜡烛。
邻家有蜡烛,但光亮照不到他家,匡衡就在墙壁上凿了洞引来邻家的光亮,让光亮照在书上读书。
县里有个大户人家不怎么识字,但家中富有,有很多书。
匡衡就到他家去做雇工,但不要报酬。
主人感到很奇怪,问他为什么这样,他说:“我希望读遍主人家的书。
”主人听了,深为感叹,就借给匡衡书(用书资助匡衡)。
于是匡衡成了一代的大学问家。
4、林则徐禁烟林则徐是清朝后期一位著名的民族英雄。
他任湖广总督期间,由于清政府腐败,英国强盗把一种叫鸦片的毒品,源源不断的偷运进中国,毒害中国百姓。
林则徐应对这一切,十分焦急。
他多次向皇帝上书,陈述鸦片的危害。
道光皇帝理解了林则徐的推荐,任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负责禁烟。
1839年3月,林则徐来到广州,禁烟运动迅速展开。
6月3日,人们把缴获的鸦片全部投进硝烟池。
顷刻间,鸦片全部销毁。
林则徐为国家和民族做了一件大好事。
虎门硝烟的壮举,给英国侵略者以沉重的打击,揭开了中国人民反帝斗争的第一页。
5、黄香温席汉朝的时候,有一个叫黄香的人,是江夏(今湖北境内)人。
年纪才九岁的时候,就已经懂得孝顺长辈的道理。
每当炎炎的夏日到来时,(黄香)就用扇子对着父母的帐子扇风,让枕头和席子更清凉爽快,并使蚊虫远远地避开(黄香双亲的帐子),让父母可以更舒服的睡觉。
中华传统美德小故事
中华传统美德小故事在中华传统文化中,美德一直被视为人们行为准则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些美德小故事不仅为我们传递了优秀的道德观念,更是激励我们秉持美德、做好人的榜样。
下面,就让我们来听听这些感人至深的中华传统美德小故事吧。
故事一,孝顺父母。
从前,有一位名叫阿宝的小男孩,他非常孝顺父母。
有一年,他的父亲生病了,家里的药费用光了。
阿宝想了一个办法,他到处借钱,最后终于凑够了父亲的治病费。
父亲病好后,他主动承担了家里的家务活,让母亲可以好好休息。
他的孝顺深深感动了父母,也感染了周围的人。
故事二,诚实守信。
有一个小女孩叫小芳,她非常诚实守信。
有一天,她在路上捡到了一只钱包,里面装满了钱和证件。
小芳没有犹豫,她第一时间把钱包交给了警察叔叔。
后来,失主找到了小芳,非常感激她的诚实。
小芳因为一次小小的行为,赢得了大家的尊重和赞扬。
故事三,友善乐观。
有一个男孩叫小明,他总是乐观向上,善待周围的人。
有一次,他发现同班同学小红情绪低落,于是主动和小红聊天,鼓励她。
小红因为小明的关心而慢慢走出了阴影,两人成为了好朋友。
小明的友善乐观感染了身边的人,让大家都感到温暖和快乐。
故事四,勤俭节约。
有一个女孩叫小美,她非常勤俭节约。
每次吃饭都会把剩下的菜带回家,不浪费一粒米一滴水。
她还会主动帮助别人,用自己的行动影响身边的人。
小美的勤俭节约不仅让她的家人感到欣慰,也让她的朋友们受益匪浅。
这些中华传统美德小故事,让我们深刻感受到了美德的力量。
无论是孝顺父母、诚实守信、友善乐观还是勤俭节约,都是中华传统美德的具体表现。
让我们铭记这些感人至深的故事,让美德之光照亮我们的成长之路,让我们成为一个更好的人。
愿我们每个人都能在日常生活中传承和践行这些美德,让美好的品质成为我们的自然习惯。
中华传统美德故事
中华传统美德故事
1、贤良淑德的孔夫子
传说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是中国最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及政治家,后人尊称他为“圣人”或“贤良淑德的孔子”。
传说孔子到庙桃中去饮酒,一位身體强壮的老板向他要酒,孔子却拒绝了。
那人就劈腿站立起来,另一把腿伏在孔子对前,瞪大双眼瞪视,孔子说:「这位老哥子,您不要急,等我喝完这把酒,就把它给你」。
老板被孔子的诚恳言辞打动了,终于听了孔子的话,将腿伏到原处。
此时,孔子已经知道此人的用意,就拿出杯来,把一大杯,装满了酒给他。
他说:“老家伙,你别走,就到这里坐吧!”
从此之后,古代后人都颂扬说:孔子贤良淑德,让世人汲取醍醐灌顶,有其精神。
2、让有限的西瓜成全众人的桂枝香
吴道子是古代中国一个年少英才,后来成为诗人、政治家。
他非常勤奋好学,是诸子百家中受公认最有潜力的。
有一次,吴道子给士人事全部招待,士人们见他受到宠爱,想思春起笑。
吴道子的书架中,只剩下一把空手,独有一个西瓜。
士人想:吴道子这招待真是可怜,就即刻离去。
为了不使士人觉得受讽说,徐熙即刻把西瓜切件,四散向士人,人人手中带西瓜就走。
后来,每一个士人都把吴道子的礼遇,说到了家人听着、朋友间讲述,引起士人众目睽睽,心服口服。
吴道子的正义正气,为后来的义士所称赞,令人叹服,足歌桂枝香般无限。
(完整版)中华传统美德故事
中华传统美德故事1.岳母刺字岳飞十五六岁时,北方的金人南侵,宋代当权者腐败无能,节节溃退,国家处在存亡存亡的关头。
岳飞岳母刺字投军抗辽。
不久因父丧,退伍返乡守孝。
1126 年金兵大力入侵中原,岳飞再次投军。
临行前,姚太夫人把岳飞叫到跟前,说:" 此刻国难当头,你有什么打算?"" 到前线杀敌,精忠报国!"姚太夫人听了儿子的回答,十分满意, " 精忠报国 " 正是母亲对儿子的希望。
她决定把这四个字刺在儿子的背上,让他永久铭刻在心。
岳飞解开上衣,露出瘦瘦的脊背,请母亲下针。
姚太夫人问: " 孩子,针刺是很痛的,你怕吗?"岳飞说: " 母亲,小小钢针算不了什么,假如连针都怕,怎么去前线打仗!"姚太夫人先在岳飞背上写了字,而后用绣花针刺了起来。
刺完以后,岳母又涂上醋墨。
此后, " 精忠报国 " 四个字就永不退色地留在了岳飞的后背上。
母亲的激励激励着岳飞。
岳飞投军后,很快因作战英勇升秉义郎。
这时宋都开封被金军围困,岳飞随副元帅宗泽前往救援,多次战胜金军,遇到宗泽的欣赏,夸赞他 " 智勇才艺,古良将不可以过 ", 此后成为有名的抗金英豪 ,受历代人民所仰慕。
2.乐天做诗元和元年(公元 806 年)十二月,白居易从校书郎调任盩厔县县尉。
当时正居住在该县的陈鸿和王质夫,有一天跟白居易结伴旅行仙游寺。
游完寺庙,在一块喝酒的时候,提及唐玄宗、杨贵妃的爱情故事,三个人都感触不已。
王质夫站起来,邀白居易干杯,同时对白居易说:“那世上难得一见的故事,假如没有世上难得一见的人材来加以描绘润饰,就会跟着岁月的流逝,消逝得销声匿迹,未来就不再见有人知道了。
乐天兄擅长做诗,又是多情之人,写一写这个爱情故事,怎样?”白居易接受了他的建议,于是就有了这首千古流传的有名诗篇《长恨歌》。
3.宋濂守信勤学宋濂小时侯喜爱念书,但是家里很穷。
我国的传统美德小故事
我国的传统美德小故事1.孔融让梨孔融是东汉末年著名的文学家。
他年幼时,每次和哥哥吃梨都只拿最小的。
父亲问他原因,他说:“我是弟弟,年龄最小,应该吃小的。
”后来,“孔融让梨”成为团结友爱的典故。
2.曾子避席曾子是孔子的弟子,有一次孔子要向他传授高深的理论,曾子本来坐着,听了便从席子上站起来,走到席子外面战力,表达了他对老师的充分尊敬。
3.千里送鹅毛唐朝时,云南一少数民族的首领派特使缅伯高向唐太宗贡献天鹅。
在路上,缅伯高不小心让天鹅飞走了,只剩几根鹅毛。
到长安后,缅伯高拜见唐太宗,奉上鹅毛并附诗:“礼轻情意重,千里送鹅毛”。
这个典故比喻礼物单薄,情意却异常浓厚。
4.三顾茅庐东汉末年,刘备为求诸葛亮出山辅佐自己,三次到其住处请他,最后才等到诸葛亮。
“三顾茅庐”后来成为形容求贤若渴的著名典故。
5.车胤囊萤车胤是晋朝人,自幼聪颖好学却家境贫寒,常无油点灯。
于是他夏夜就捕捉萤火虫,用以照明夜读,学识与日俱增,成为知名学者。
“车胤囊萤”也成为了勤奋学习的典故。
6.王恭身无长物王恭是东晋时的名士。
他从会稽当官后回家,同族的一个长辈去看到他坐在一张竹席上便说,你从东边回来,应该有不少这种东西,可不可以给我一张。
王恭将席子送给他,自己之后却只能坐草席了。
那人听说后非常惊讶,对王恭说,我本来以为你还有多余的竹席。
王恭则回答,我为人平日从来没有多余的东西。
7.李士谦乐善好施北朝的李士谦家境富裕,有一年他把几千石粮食借给乡亲,但当年灾荒,借粮的人无力偿还,他便将借契全部烧掉。
第二年庄稼丰收,借粮的人来还粮,他仍然坚决拒收。
这也成为乐于助人的典范。
8.张良拜师张良在成为刘邦军师以前,有一天在桥上散步,碰到一个老人故意把鞋子掉到桥下,让张良把鞋捡上来给他穿上。
张良虽奇怪老人的举动,但出于尊敬老人,还是照做了。
老人高兴地称他孺子可教,并给他一本书,正是军事典籍《太公兵法》。
这个故事后来成为尊老敬老的典故。
9.崔枢还珠崔枢是唐代人,他赶考时曾和一个商人住在一起。
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故事
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故事1.《孝经》中的故事:《钮秉忠忠孝传家》故事背景:晋朝时期,有一位叫钮秉忠的人,他是个孝子,为了尽孝敬养父母,不怕困苦,无论天气如何,他每天早上都要走十里山路去山上砍柴,扛回家给父母炊火取暖。
故事情节:有一天,钮秉忠砍柴刚好赶上下大雨,他湿透了身子,但为了孝敬父母,他并没有抱怨,继续砍柴、劈柴。
母亲见状,心生悲凉,问他为何不回家。
他恳切地说:“我是为了给父母取暖,请让我继续砍柴。
”父亲听到儿子的话,感动不已,泣不成声,对着儿子说:“忠孝传家,有志向的人应该学着像你一样顶礼膜拜山河万物。
你为我们取暖,就是在给我们尊崇,你的品德行为为我们带来了荣耀和自豪。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孝顺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即使面临困难和苦难,也要坚守孝道。
2.《红楼梦》中的故事:《贾宝玉传承优良家风》故事背景:《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贾宝玉是主要角色之一,他出身贵族,但深受家庭教育的影响,传承了中华民族的优良家风。
故事情节:贾宝玉从小机智聪明,善良宽厚,对人友善。
他在贾府里与表妹林黛玉相互倾心,但他为了尊重家族的传统规则,选择放弃了爱情,配合家族的决定娶妻生子。
他对待家族的继承和身份更是持有一份敬畏和责任感。
他在红楼中恪守家训,尊敬姑妈和老姆,行事稳重,有礼有节,自觉地承担起作为家族传统继承者的责任。
这个故事反映了中华民族家风家训的重要性,以及尊敬家长、恪守规矩、守正出好的传统美德。
3. 《西游记》中的故事:《孟光修德归正》故事背景:《西游记》是明代长篇小说,其中孟光是一个小角色,却通过修德归正的努力,展现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美德。
故事情节:孟光是个无恶不作的盗贼头目,欺压百姓,为非作歹。
然而,他遇到了唐僧一行人,被其正直和善良所感动。
他决定改邪归正,帮助唐僧取经,修行成正果。
在取经的路上,孟光经过了种种考验和磨炼。
他为了救师父唐僧,舍己救人,甚至愿意牺牲自己。
最后,他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得到了观音菩萨的宽恕,成为了正道人物。
传统美德故事(精选8则)
传统美德故事(精选8则)中华传统美德故事之——尊老爱幼中国有句古语:“百善孝为先”。
意思是讲,孝敬父母是各种美德中占第一位的。
一个人假如都不明白孝敬父母,就非常难想象他会热爱祖国和人民。
古人讲:“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我们不仅仅要孝敬自己的父母,还就应尊敬不的老人,爱护年幼的小孩,在全社会造成尊老爱幼的淳厚民风,这是我们新时代学生的职责。
子路借米子路,春秋末鲁国人。
在孔子的弟子中以政事著称。
尤其以勇敢闻名。
但子路小的时候家里非常穷,长年靠吃粗粮野菜等度日。
有一次,年老的父母想吃米饭,然而家里一点米也没有,如何样办?子路想到要是翻过几道山到亲戚家借点米,不就能够满足父母的这点要求了吗?因此,小小的子路翻山越岭走了十几里路,从亲戚家背回了一小袋米,看到父母吃上了香喷喷的米饭,子路不记得了疲劳。
邻居们都夸子路是一个勇敢孝顺的好小孩。
中华传统美德故事之——刻苦学习“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在勤奋读书方面表现得格外突出。
不论是善于治国的政治家,依旧胸怀韬略的军事家;不论是思维敏捷的思想家,依旧智慧超群的科学家,他们之因此在事业上不同凡响,差不多上与他们从小的远大抱负分不开的。
俗话讲:“有志者立常志,无志者常立志”,立志,贵在青年。
铁杵磨针唐朝大诗人李白,小时候不喜爱读书。
一天,乘老师不在屋,悄悄溜出门去玩儿。
他来到山下小河边,见一位夫人婆,在石头上磨一根铁杵。
李白非常纳闷,上前咨询:“夫人婆,您磨铁杵做什么?”夫人婆讲:“我在磨针。
”李白吃惊地咨询:“哎呀!铁杵这么粗大,如何样能磨成针呢?”夫人婆笑呵呵地讲:“只要天天磨铁杵总能越磨越细,还怕磨不成针吗?”聪慧的李白听后,想到自己,心中惭愧,转身跑回了书屋。
从此,他牢记“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的道理,发奋读书,最后成为有名的大诗人。
中华传统美德故事之——尊师敬长“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老师,就象燃烧的蜡烛,用知识之光照亮学生的心灵,直到生命的终结。
中华传统美德的故事
中华传统美德的故事故事一,孝顺。
在古代中国,有一个叫做孟子的孝子。
他的母亲生病了,他为了照顾母亲,日夜不离。
有一天,孟子听说母亲的病情加重,他立刻放下手中的工作,连夜赶回家中。
他一路狂奔,不顾一切地冲回家中,只为了能够见到母亲最后一面。
最终,他赶回家时,母亲已经离世。
孟子悲痛欲绝,他跪在母亲的床前,泣不成声。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孝顺是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体现,孟子的行为感动了无数人,也成为了后人传颂的佳话。
故事二,诚信。
在古代中国,有一个叫做管仲的人。
他是一个非常诚信的人,他做生意从不欺骗他人,讲究信用。
有一次,他和别人做生意,对方不小心多给了他一些钱,管仲知道后立刻归还给了对方。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诚信是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内容,只有诚信待人,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和信任。
故事三,礼仪。
在古代中国,有一个叫做孔子的人。
他非常重视礼仪,他认为礼仪是人们相处的准则,是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手段。
有一次,孔子在路上遇到了一个老人,他立刻下车行礼问好。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礼仪是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遵循礼仪,才能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睦。
故事四,忠诚。
在古代中国,有一个叫做岳飞的将军。
他对国家忠诚耿耿于怀,不畏强敌,不惧艰难,一生都在为国家的安宁和人民的幸福而努力奋斗。
他的一生都在为国家的安宁和人民的幸福而努力奋斗。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忠诚是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体现,只有忠诚于国家和人民,才能成就伟业,留下不朽的功勋。
故事五,友善。
在古代中国,有一个叫做孟非的人。
他待人非常友善,乐于助人,善良宽厚。
有一次,他在路上遇到一个受伤的人,他二话不说,立刻施以援手,将受伤的人送到了医院。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友善是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内容,只有善待他人,才能收获友谊和爱心。
中华传统美德的故事数不胜数,每一个故事都蕴含着深刻的道理,都值得我们去学习和传承。
让我们共同努力,传承中华传统美德,让这些美德在我们心中永存。
传统美德故事(精选8则)完整版
《传统美德故事》传统美德故事精选(一):中华传统美德故事之谦虚礼貌中国素称礼仪之邦。
礼作为一种具体的行为来讲,就是指人们在待人接物时的礼貌举止,也就是此刻所说的礼貌。
而礼貌的本质是表示对别人的尊重和友善,这种心理需求,是超越时代的,是永存的。
然而,一个人如果只懂得礼貌的形式,却没有谦让之心,那么,他不会真正懂得礼貌,谦让也是谦虚、平等的表现,是礼貌的重要内涵。
谦虚礼貌包含着我们的祖先对自然文化的骄傲和自豪,是中国人之所以成为中国人的根本特征之一。
七岁之师春秋时期,孔子和他的学生们周游列国,宣传他们的政治主张。
一天,他们驾车去晋国。
一个孩子在路当中堆碎石瓦片玩,挡住了他们的去路。
孔子说:你不该在路当中玩,挡住我们的车!。
孩子指着地上说:老人家,您看这是什么?孔子一看,是用碎石瓦片摆的一座城。
孩子又说:您说,就应是城给车让路还是车给城让路呢?孔子被问住了。
孔子觉得这孩子很懂得礼貌,便问:你叫什么?几岁啦?孩子说:我叫项橐,7岁!孔子对学生们说:项橐7岁懂礼,他能够做我的老师啊!传统美德故事精选(二):中华传统美德故事之尊老爱幼中国有句古语:百善孝为先。
意思是说,孝敬父母是各种美德中占第一位的。
一个人如果都不明白孝敬父母,就很难想象他会热爱祖国和人民。
古人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我们不仅仅要孝敬自己的父母,还就应尊敬别的老人,爱护年幼的孩子,在全社会造成尊老爱幼的淳厚民风,这是我们新时代学生的职责子路借米子路,春秋末鲁国人。
在孔子的弟子中以政事著称。
尤其以勇敢闻名。
但子路小的时候家里很穷,长年靠吃粗粮野菜等度日。
有一次,年老的父母想吃米饭,但是家里一点米也没有,怎样办?子路想到要是翻过几道山到亲戚家借点米,不就能够满足父母的这点要求了吗?于是,小小的子路翻山越岭走了十几里路,从亲戚家背回了一小袋米,看到父母吃上了香喷喷的米饭,子路忘记了疲劳。
邻居们都夸子路是一个勇敢孝顺的好孩子。
传统美德故事精选(三):中华传统美德故事之刻苦学习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传统美德的故事
传统美德的故事
故事一,《孝顺父母》。
从前,有一个叫孝顺的小男孩,他非常孝顺他的父母。
有一天,他的父母生病了,小男孩日夜操劳,照顾他们的起居饮食,不离不弃。
最终,他的父母痊愈了,而小男孩也因为孝顺父母而被赞誉为“孝顺子”。
故事二,《诚实守信》。
在一个小村庄里,有一个叫小明的男孩,他非常诚实守信。
一次,他在路上捡
到了一个钱包,里面装满了金银财宝。
小明没有犹豫,第一时间将钱包交给了失主。
失主感激不已,慷慨地奖赏了小明。
从此以后,小明因为他的诚实守信而备受村民们的尊敬。
故事三,《友爱互助》。
在一个农村,有两个好朋友,他们互相帮助,友爱无间。
一天,其中一个朋友
家里发生了火灾,另一个朋友得知后,毫不犹豫地前去帮忙扑灭火势,并帮助重建家园。
从此,他们的友谊更加深厚,成为了彼此生命中最坚实的依靠。
这些故事告诉我们,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民
族的宝贵精神财富。
孝顺父母、诚实守信、友爱互助等美德,是我们每个人应该传承和发扬的。
只有通过我们每个人的努力,才能让这些传统美德得以传承,让我们的社会更加和谐美好。
在当今社会,我们也应该时刻铭记这些传统美德,将其融入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无论是在家庭中、学校里还是社会中,我们都应该用实际行动去践行这些美德,让美德之花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开放。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建设一个更加美好的社会,让传统美德在我们心中永不凋零。
经典中华美德故事精选
经典中华美德故事精选
一、孔融让梨
孔融是东汉末年著名的文学家,他从小就聪明过人,受到很多人的喜爱。
有一天,他的父亲买了一些梨子,让孔融分给兄弟姐妹。
孔融挑了一个最小的梨子给自己,然后把最大的梨子分给了自己的哥哥。
大家都感到很奇怪,问他为什么要这样分。
孔融回答说:“我年纪小,应该吃小的梨子;哥哥年纪大,应该吃大的梨子。
”
二、卧冰求鲤
王祥是西晋时期的名士,他从小就非常孝顺。
然而,他的继母却并不喜欢他,经常虐待他。
有一次,继母生病了,很想吃鲤鱼,但是当时市场上没有卖的。
王祥非常着急,于是就跑到池塘边,脱下衣服,用自己的体温融化冰面,然后亲手捉了一条鲤鱼回来。
继母吃了鲤鱼之后,病很快就好了。
三、曾子杀猪
曾子是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他非常注重教育孩子要以诚信为本。
有一天,曾子的妻子要出门赶集,孩子哭闹着也要去。
曾子妻子为了安抚孩子,就哄他说:“你要是乖乖的在家待着,我回来就杀猪给你吃。
”孩子听了这话就不哭了。
当妻子回来时,曾子真的杀了猪给孩子吃。
妻子觉得曾子是在骗孩子,但曾子说:“我们是孩子的父母,应该以诚信教育孩子。
”
四、见贤思齐
孔子是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他非常注重品德修养。
孔子
曾经说过:“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意思是说,看到有德行的人,我们应该向他学习;看到没有德行的人,我们应该反思自己是否也有同样的缺点。
传统美德典故
传统美德典故成语典故大家都知道吧,那成语都有哪些典故呢?下面是店铺带来的传统美德典故的内容,希望对大家有帮助传统美德典故11、哭竹生笋孟宗,三国时江夏人,少年时父亡,母亲年老病重,医生嘱用鲜竹笋做汤。
适值严冬,没有鲜笋,孟宗无计可施,独自一人跑到竹林里,扶竹哭泣。
少顷,他忽然听到地裂声,只见地上长出数茎嫩笋。
孟宗大喜,采回做汤,母亲喝了后果然病愈。
后来他官至司空。
2、尝粪忧心庾黔娄,南齐高士,任孱陵县令。
赴任不满十天,忽觉心惊流汗,预感家中有事,当即辞官返乡。
回到家中,知父亲已病重两日。
医生嘱咐说:“要知道病情吉凶,只要尝一尝病人粪便的味道,味苦就好。
” 黔娄于是就去尝父亲的粪便,发现味甜,内心十分忧虑,夜里跪拜北斗星,乞求以身代父去死。
几天后父亲死去,黔娄安葬了父亲,并守制三年。
3、弃官寻母朱寿昌,宋代天长人,七岁时,生母刘氏被嫡母(父亲的正妻)嫉妒,不得不改嫁他人,五十年母子音信不通。
神宗时,朱寿昌在朝做官,曾经刺血书写《金刚经》,行四方寻找生母,得到线索后,决心弃官到陕西寻找生母,发誓不见母亲永不返回。
终于在陕州遇到生母和两个弟弟,母子欢聚,一起返回,这时母亲已经七十多岁了4、涤亲溺器黄庭坚,北宋分宁(今江西修水)人,著名诗人、书法家。
虽身居高位,侍奉母亲却竭尽孝诚,每天晚上,都亲自为母亲洗涤溺器(便桶),没有一天忘记儿子应尽的职责。
<5、忠孝两全:唐·白居易。
业将略,名在勋籍;蕴天爵以修已,忠孝两全。
6、一诺千金:秦末,楚国有一个叫季布的,性情耿直,为人侠义,只要答应别人的事,无论多大都要想办法做到。
得金百两,不如得季布一诺。
7、忠心赤胆:唐代高僧三藏,为使法转回转,救人于苦难,在佛前发愿,不远万里,不畏艰险,一定要取回上乘佛经。
众僧称他为“忠心赤胆大禅法师”。
8、劈山救母:从前有个书生叫刘彦昌,上京赶考时顺道登华山一游。
被华山神庙里三圣母的神像所迷,抑制不住爱慕之心,便把自己的心情写在了墙上。
中华传统美德故事
中华传统美德故事中国有许多传统美德故事,这些故事以其深刻的内涵和感人的情节,成为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些故事不仅在历史长河中流传,更是对后人的道德教育和精神激励。
下面,我们就来分享一些中华传统美德故事。
故事一,《孝顺父母》。
相传,春秋时期,鲁国有一位孝顺的儿子叫孟子。
孟子的父亲生病了,他日夜不离父亲的床前,细心照料。
有一天,孟子的父亲突然说,“天寒地冻,你还在这里照顾我,不去上学,不去工作,太不好了。
”孟子听后,坚决不离父亲的身边,他说,“父亲,儿子不忍心离开您,只要您能康复,儿子愿意为您分担一切。
”最终,孟子的父亲病愈了,孟子也成为了一代伟人。
故事二,《诚实守信》。
在古代,有一位叫做张良的年轻人,他非常诚实守信。
有一次,他在路上捡到了一大笔金子,但他没有私吞,而是拿到了官府上交。
官府得知此事后,非常赞赏他的正直,特地给他颁发了一面宝剑,希望他能够成为一名忠良之士。
张良不负众望,后来成为了汉高祖刘邦的重要谋士,为国家立下了汗马功劳。
故事三,《助人为乐》。
相传,战国时期,有一位叫孟浩的人,他经常帮助别人。
有一次,孟浩路过一条河,看到一位老人摔倒在河里,他二话不说,立即跳下水将老人救了上来。
后来,这位老人告诉孟浩,他是水神,因为孟浩的善行,决定赐予他一本《黄帝内经》,让他传承医术,造福人间。
孟浩从此成为了一位医道高手,为百姓治病救人。
这些中华传统美德故事,都是我们宝贵的文化遗产,它们传承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教育了我们要孝顺父母、诚实守信、助人为乐。
希望我们能够从这些故事中汲取力量,传承中华传统美德,让这些美德在我们心中永存。
中华传统美德小故事
中华传统美德小故事1. 孝顺。
从前有一个孝顺的小男孩,他的父母年迈体弱,生活十分艰难。
小男孩每天放学后都会去帮父母做家务,照顾他们的饮食起居。
有一天,小男孩听说父母需要用钱治病,他毫不犹豫地拿出自己存下的零花钱,送给父母。
这个小男孩的孝顺之举感动了许多人,也成为了身边孩子们学习的榜样。
2. 诚实。
有一个小女孩叫小芳,她非常诚实。
有一次,她在路上捡到了一只钱包,里面装满了钱和证件。
她没有犹豫,立刻把钱包交给了警察叔叔。
警察叔叔找到了失主,失主非常感激小芳的诚实,送给她一份礼物。
小芳说,“我只是做了应该做的事情。
”她的诚实品质感染了身边的人,也成为了大家学习的楷模。
3. 勤劳。
有一个叫小明的男孩,他家里很穷,但他非常勤劳。
每天早早起床,帮父母做家务,然后去田里帮忙种地。
虽然家境贫困,但小明从不向命运低头,他努力学习,最终考上了大学。
他的勤劳和坚持不懈的精神感动了身边的人,也成为了大家学习的典范。
4. 宽容。
有一个小朋友叫小华,他和同学们玩耍时,不小心打破了同学的东西。
同学生气地责备他,但小华没有生气,而是耐心解释道歉,并主动帮助同学修理。
他的宽容和善良赢得了同学们的理解和尊重,也成为了大家学习的楷模。
5. 诚信。
有一个小男孩叫小强,他非常诚信。
有一次,他在商店买东西时,多找了一张钱。
小强没有犹豫,立刻把多找的钱还给了店主。
店主感动于小强的诚信,送给他一份礼物。
小强说,“我只是做了应该做的事情。
”他的诚信品质感染了身边的人,也成为了大家学习的楷模。
6. 礼让。
有一个小女孩叫小娟,她非常懂礼貌。
每次和别人交谈时,她总是微笑着说话,有礼有节。
有一次,她和同学一起排队上课,看到一个同学晚到了一会儿,她主动让出了自己的位置。
她的礼让之举感动了身边的人,也成为了大家学习的榜样。
7. 爱心。
有一个小男孩叫小刚,他非常有爱心。
每次看到有人需要帮助,他总是义不容辞地伸出援手。
有一次,他看到一个老奶奶摔倒了,他立刻上前扶起老奶奶,并送她回家。
中华美德故事
中华美德故事中华传统美德故事1、岳母刺字岳飞十五六岁时,北方的金人南侵,宋朝当权者腐败无能,节节败退,国家处在生死存亡的关头。
岳飞岳母刺字投军抗辽。
不久因父丧,退伍还乡守孝。
1126年金兵大举入侵中原,岳飞再次投军。
临行前,姚太夫人把岳飞叫到跟前,说:"现在国难当头,你有什么打算?""到前线杀敌,精忠报国!"姚太夫人听了儿子的回答,十分满意,"精忠报国"正是母亲对儿子的希望。
她决定把这四个字刺在儿子的背上,让他永远铭记在心。
岳飞解开上衣,露出瘦瘦的脊背,请母亲下针。
姚太夫人问:"孩子,针刺是很痛的,你怕吗?"岳飞说:"母亲,小小钢针算不了什么,如果连针都怕,怎么去前线打仗!"姚太夫人先在岳飞背上写了字,然后用绣花针刺了起来。
刺完之后,岳母又涂上醋墨。
从此,"精忠报国"四个字就永不褪色地留在了岳飞的后背上。
母亲的鼓舞激励着岳飞。
岳飞投军后,很快因作战勇敢升秉义郎。
这时宋都开封被金军围困,岳飞随副元帅宗泽前去救援,多次打败金军,受到宗泽的赏识,称赞他"智勇才艺,古良将不能过",后来成为著名的抗金英雄,受历代人民所敬仰。
2、凿壁偷光匡衡勤奋好学,但家中没有蜡烛照明。
邻家有灯烛,但光亮照不到他家,匡衡就把墙壁凿了一个洞引来邻家的光亮,让光亮照在书上来读。
同乡有个大户人家叫文不识的,是个有钱的人,家中有很多书。
匡衡就到他家去做雇工,又不要报酬。
主人感到很奇怪,问他为什么这样,他说:“我希望能得到你家的书,通读一遍。
”主人听了,深为感叹,就把书借给他读。
于是匡衡成了大学问家。
3、海瑞惩恶海瑞是明代著名清官,他在淳安任县令时,当时奸相严嵩正得势,气焰非常嚣张。
海瑞的顶头上司是闽浙总督胡宗宪,此人是严嵩的得意门生,他倚仗着有大靠山,不可一世。
胡宗宪有个无恶不作的儿子,倚仗父势,到处非作胡为。
中华传统美德故事典故
中华传统美德故事典故1、孝感动天舜,传说中的远古帝王,五帝之一,姓姚,名重华,号有虞氏,史称虞舜。
相传他的父亲瞽叟及继母、异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让舜修补谷仓仓顶时,从谷仓下纵火,舜手持两个斗笠跳下逃脱;让舜掘井时,瞽叟与象却下土填井,舜掘地道逃脱。
事后舜毫不嫉恨,仍对父亲恭顺,对弟弟慈爱。
他的孝行感动了天帝。
舜在厉山耕种,大象替他耕地,鸟代他锄草。
帝尧听说舜非常孝顺,有处理政事的才干,把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他;经过多年观察和考验,选定舜做他的继承人。
舜登天子位后,去看望父亲,仍然恭恭敬敬,并封象为诸侯。
2、亲尝汤药()汉文帝刘恒,汉高祖第三子,为薄太后所生。
高后八年(前180)即帝位。
他以仁孝之名,闻于天下,侍奉母亲从不懈怠。
母亲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母亲所服的汤药,他亲口尝过后才放心让母亲服用。
他在位24年,重德治,兴礼仪,注意发展农业,使西汉社会稳定,人丁兴旺,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他与汉景帝的统治时期被誉为“文景之治”。
3、啮指痛心曾参,字子舆,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世称“曾子”,以孝著称。
少年时家贫,常入山打柴。
一天,家里来了客人,母亲不知所措,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
曾参忽然觉得心疼,知道母亲在呼唤自己,便背着柴迅速返回家中,跪问缘故。
母亲说:“有客人忽然到来,我咬手指盼你回来。
”曾参于是接见客人,以礼相待。
曾参学识渊博,曾提出“吾日三省吾身”(《论语?学而》)的修养方法,相传他著述有《大学》、《孝经》等儒家经典,后世儒家尊他为“宗圣”。
4、百里负米仲由,字子路、季路,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性格直率勇敢,十分孝顺。
早年家中贫穷,自己常常采野菜做饭食,却从百里之外负米回家侍奉双亲。
父母死后,他做了大官,奉命到楚国去,随从的车马有百乘之众,所积的粮食有万钟之多。
坐在垒叠的锦褥上,吃着丰盛的筵席,他常常怀念双亲,慨叹说:“即使我想吃野菜,为父母亲去负米,哪里能够再得呢,”孔子赞扬说:“你侍奉父母,可以说是生时尽力,死后思念哪~”(《孔子家语?致思》)5、芦衣顺母闵损,字子骞,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弟子,在孔门中以德行与颜渊并称。
中华传统美德小故事
中华传统美德小故事
故事一:孝顺父母
从前有一个叫小明的孩子,他非常孝顺。
有一天,小明的父亲生病了,他整天躺在床上无法起来。
小明每天早上都起床给爸爸端水洗脸,送药给爸爸吃,还帮他按摩身体,照顾他的生活起居。
小明知道爸爸生病了很辛苦,所以他尽力做好一切事情,希望爸爸能尽快康复。
后来,爸爸的病慢慢好转了,他非常感激小明的孝顺和关心,觉得自己很幸福有这么一个好孩子。
故事二:诚信守信
有一位建筑商叫李先生,他非常讲诚信。
他和客户之间签订合同时,总是保证按时交付工程,并且保证质量。
有一次,他接了一个修建大楼的工程,虽然时间紧迫,但是他还是按照合同上的时间保证,准时交付了工程。
他的客户对他的诚信印象非常深刻,以后有其他工程都会优先考虑找他合作。
因为李先生一直遵守着他的承诺,所以他得到了其他客户的信任和支持。
故事三:友善待人
有一个姑娘叫小红,她非常友善。
她总是微笑着对人们问好,帮助别人解决问题。
有一天,小红在街上看见一个老太太拎着沉重的袋子往回走,她马上上前帮助老太太扛起袋子,一起回家。
老太太非常感激小红的帮助,她说小红是一个非常有爱心的好姑娘。
小红因为她的友善,结交了很多朋友,人们对她充满了喜爱和赞赏。
这些是中华传统美德的小故事,表达了孝顺父母、诚信守信和
友善待人的价值观念。
同时,这些故事也鼓励人们在生活中积极践行这些美德,传承中华传统价值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统美德故事》传统美德故事精选(一):中华传统美德故事之谦虚礼貌中国素称礼仪之邦。
礼作为一种具体的行为来讲,就是指人们在待人接物时的礼貌举止,也就是此刻所说的礼貌。
而礼貌的本质是表示对别人的尊重和友善,这种心理需求,是超越时代的,是永存的。
然而,一个人如果只懂得礼貌的形式,却没有谦让之心,那么,他不会真正懂得礼貌,谦让也是谦虚、平等的表现,是礼貌的重要内涵。
谦虚礼貌包含着我们的祖先对自然文化的骄傲和自豪,是中国人之所以成为中国人的根本特征之一。
七岁之师春秋时期,孔子和他的学生们周游列国,宣传他们的政治主张。
一天,他们驾车去晋国。
一个孩子在路当中堆碎石瓦片玩,挡住了他们的去路。
孔子说:你不该在路当中玩,挡住我们的车!。
孩子指着地上说:老人家,您看这是什么?孔子一看,是用碎石瓦片摆的一座城。
孩子又说:您说,就应是城给车让路还是车给城让路呢?孔子被问住了。
孔子觉得这孩子很懂得礼貌,便问:你叫什么?几岁啦?孩子说:我叫项橐,7岁!孔子对学生们说:项橐7岁懂礼,他能够做我的老师啊!传统美德故事精选(二):中华传统美德故事之尊老爱幼中国有句古语:百善孝为先。
意思是说,孝敬父母是各种美德中占第一位的。
一个人如果都不明白孝敬父母,就很难想象他会热爱祖国和人民。
古人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我们不仅仅要孝敬自己的父母,还就应尊敬别的老人,爱护年幼的孩子,在全社会造成尊老爱幼的淳厚民风,这是我们新时代学生的职责子路借米子路,春秋末鲁国人。
在孔子的弟子中以政事著称。
尤其以勇敢闻名。
但子路小的时候家里很穷,长年靠吃粗粮野菜等度日。
有一次,年老的父母想吃米饭,但是家里一点米也没有,怎样办?子路想到要是翻过几道山到亲戚家借点米,不就能够满足父母的这点要求了吗?于是,小小的子路翻山越岭走了十几里路,从亲戚家背回了一小袋米,看到父母吃上了香喷喷的米饭,子路忘记了疲劳。
邻居们都夸子路是一个勇敢孝顺的好孩子。
传统美德故事精选(三):中华传统美德故事之刻苦学习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在勤奋读书方面表现得格外突出。
不论是善于治国的政治家,还是胸怀韬略的军事家;不论是思维敏捷的思想家,还是智慧超群的科学家,他们之所以在事业上不同凡响,都是与他们从小的远大抱负分不开的。
俗话说:有志者立常志,无志者常立志,立志,贵在少年铁杵磨针唐朝大诗人李白,小时候不喜欢读书。
一天,乘老师不在屋,悄悄溜出门去玩儿。
他来到山下小河边,见一位老婆婆,在石头上磨一根铁杵。
李白很纳闷,上前问:老婆婆,您磨铁杵做什么?老婆婆说:我在磨针。
李白吃惊地问:哎呀!铁杵这么粗大,怎样能磨成针呢?老婆婆笑呵呵地说:只要天天磨铁杵总能越磨越细,还怕磨不成针吗?聪明的李白听后,想到自己,心中惭愧,转身跑回了书屋。
从此,他牢记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的道理,发奋读书,最后成为有名的大诗人。
传统美德故事精选(四):中华传统美德故事之爱国爱民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这是明清之际爱国学者顾炎武的名言。
爱国主义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会有不同的理解和实践,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爱国爱民的志士和民族英雄。
只要我们光大和发扬这一优秀的民族传统,团结一致,众志成城,就会使我们的国家更加强盛,在世界民族之林中放出更加夺目的光彩林则徐禁烟林则徐是清朝后期一位著名的民族英雄。
他任湖广总督期间,由于清政府腐败,英国强盗把一种叫鸦片的毒品,源源不断的偷运进中国,毒害中国百姓。
林则徐应对这一切,十分焦急。
他多次向皇帝上书,陈述鸦片的危害。
道光皇帝理解了林则徐的推荐,任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负责禁烟。
1839年3月,林则徐来到广州,禁烟运动迅速展开。
6月3日,人们把缴获的鸦片全部投进硝烟池。
顷刻间,鸦片全部销毁。
林则徐为国家和民族做了一件大好事。
虎门硝烟的壮举,给英国侵略者以沉重的打击,揭开了中国人民反帝斗争的第一页。
传统美德故事精选(五):中华传统美德故事之尊师敬长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老师,就象燃烧的蜡烛,用知识之光照亮学生的心灵,直到生命的终结。
毛泽东尊师美德故事作为新中国的伟大领袖毛泽东不忘恩师的故事,更是给我们留下美谈,做出榜样。
我们就应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写好历史的续篇,这样才无愧于辛勤培养我们的老师,无愧于我们的伟大时代。
毛泽东是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却始终尊敬自己的老师。
1959年,毛泽东回到了阔别32年的故乡韶山,请韶山的老人们吃饭。
毛泽东亲自把老师让在首席,向他敬酒,表达自己对老师的敬意。
毛泽东青年时代听过徐特立先生的课。
当徐特立60寿辰时,他特意写信向徐老祝贺。
信中说:您是我20年前的先生,您此刻仍然是我的先生,将来必定还是我的先生。
传统美德故事精选(六):百善孝为先的历史小故事中国有句古语:百善孝为先。
意思是说,孝敬父母是各种美德中占第一位的。
一个人如果都不明白孝敬父母,就很难想象他会热爱祖国和人民。
古人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我们不仅仅要孝敬自己的父母,还就应尊敬别的老人,爱护年幼的孩子,在全社会造成尊老爱幼的淳厚民风。
百善孝为先的历史小故事子路,春秋末鲁国人。
在孔子的弟子中以政事着称。
尤其以勇敢闻名。
但子路小的时候家里很穷,长年靠吃粗粮野菜等度日。
有一次,年老的父母想吃米饭,但是家里一点米也没有,怎样办?子路想到要是翻过几道山到亲戚家借点米,不就能够满足父母的这点要求了吗?于是,小小的子路翻山越岭走了十几里路,从亲戚家背回了一小袋米,看到父母吃上了香喷喷的米饭,子路忘记了疲劳。
邻居们都夸子路是一个勇敢孝顺的好孩子。
传统美德故事精选(七):中华美德:忠孝仁义礼智信忠孝仁义礼智信,就应从孔子时就提出来了,几千年了。
忠孝仁义礼智信中,忠孝是最基本的。
忠是立国之本;孝是立家之本。
忠孝两字,支撑着这个国家、民族以至于整个家庭的大厦,就如四根柱子,屹立不动;否则,家国大厦将倾。
仁义礼智信称之为五常,(三纲: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指仁、义、礼、智、信。
)这是立身之本。
此刻有必要学习发扬广大。
提倡忠,就是热爱祖国,忠于职守。
忠的本义,是指人在祭祀时要持续肃穆恭敬的态度。
之后,引申为人要忠于君主及国家等多种含义,一般特指为忠君爱国,正如孔子说,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这方面,抗金名将岳飞被认为是忠的典范。
此刻不需要忠君,但把忠君延伸为爱国,这是新时代的人最起码的要求。
忠于职守,就是忠于你的单位、忠于你从事的工作。
至少,你不能当一天和尚不撞一天钟,不能占着茅坑不拉屎,更不能象邓小平说的有些人那样,拿起筷子吃肉,放下筷子骂娘。
提倡孝,就是孝敬父母,尊老敬贤。
孝字上半部是老字的一半,下半部是子字全形,上一代人与下一代人融为一体,儿子继承老子,子能承其亲,并能顺其意,所以,孔子把善事父母的人士,称之为孝者。
百善孝为先,中国的孝文化源远流长,在传统文化占有重要之地,不忠不孝之徒不能立于天地之间。
最典型的当属二十四孝的故事。
古人十分强调孝道,并且有绝对化的思想,如父命难违、父叫子亡子必亡等,这些是不可取的。
但是,孝是维系社会的最小细胞家庭的基本纽带,如果子孙不孝,这个家庭就将乱套,这个国家就将乱套。
所以,孔子提倡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尤其是对待父母,关键是要真心爱敬,缺乏爱敬,不赡养父母,就跟养个猪养个狗没有什么区别了。
孝道的另一引申义,就是要尊老敬贤,一个社会只有这样,老者有所养,贤者有所尊,这个社会就礼貌进步。
一个不孝者,他能蒙人一时,却不能蒙混一世必须会被社会抛弃的。
提倡仁,就是以人为本,富有爱心。
孔子说,仁就是爱人。
仁体现人的高尚情怀,是仅次于德的、人类所特有的一种完美的情操。
古代君主把推行仁政,作为孜孜以求的目标。
仁的核心,就是要以人为本,一切从关怀人、爱护人、发展人的目标出发,使这个国家民族到达和谐的最佳状态,《礼记》说,上下相亲谓之仁,能够做到上下相亲,这个社会必须是很和谐的。
仁的思想,还体此刻众生平等的状态,孔子的教育观是有教无类,社会平等才能体现爱心,如果对待别人,不是出于一种平等的理念,那么善良将成为怜悯,它就不是对人的一种终极关怀了。
提倡义,就是坚持正义,持续节操。
义的本义是合乎道德的行为或道理,舍生取义证明为了重信义能够牺牲生命。
古代讲义气的典型人物,当属关羽第一。
说到义字,就会想到朋友义气,为朋友两肋插刀,其实这是小义。
我们要讲的是大义,一种高于自我的善,一种超越自我的善。
任何人,在关键时候不能做出危害国家、民族的事情;在敌人、困难面前,不能变节投敌。
在社会上要坚持正义,敢于与丑恶势力做斗争,不与邪恶势力同流合污。
当然,作为一个具体的、活生生的人,对待朋友要讲义气,不能出卖朋友,不能损害朋友,这是做人的基本要求,也是在社会上立足的基本素质。
作为我们来说,就是用心维护公司的利益,不能阴奉阳违,当面一套背后一套,更不能做俗话说的吃里扒外的事情。
传统美德故事精选(八):严慈有方,中华传统美德父母教子故事程母侯夫人,是大中公程珦的妻子,程(颢)明道、程(颐)伊川的母亲。
她对公婆尽孝道,治家有规矩讲家法。
她性情谦和随顺,尊敬丈夫,即使小事,也务必报告大中公而后行。
她从不打奴仆,若见子弟对仆人稍有呵责,必定教训说:人的贵贱虽不同,但同样都是人!她待婢女仆人很宽厚,处处怕伤害他们;而对孩子,一有过错,小的责问批评,大的请示大中公,必须要其改过才罢休。
中华传统美德父母教子故事:严慈有方她曾说过:子女之所以不孝,都是由于当母亲的隐瞒其过错,父亲不能得知,因而无法及时教训于他。
程母生了六个儿子,死掉四个,只剩下明道、伊川两兄弟,怎样不极其珍惜!孩子才几岁,走路跌倒,仆人急忙抱扶,程母总是斥责孩子说:你若慢慢走,会跌倒吗?吃饭的时候,她让孩子坐在自己身边,若孩子要尝名贵的羹,程夫人即呵斥制止说:小时处处满足他的要求,长大后怎样得了呀!孩子要是与人争执、吵架,虽然儿子是对的,她也不袒护,说:担心的是他长大后不能受委屈,不担心他不能伸啊!所以二程夫子,从小时候对饮食衣服一点挑剔都没有,也绝无恶言骂人。
二人长大后,成为宋代大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