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微生物期末复习

合集下载

环境微生物复习资料

环境微生物复习资料

环境微生物复习资料环境微生物复习资料一、引言环境微生物是指存在于自然环境中的微小生物,包括细菌、真菌、病毒等。

它们广泛分布于土壤、水体、大气等环境中,对地球生态系统的平衡和人类健康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将从环境微生物的分类、功能以及应用等方面进行复习资料的整理。

二、环境微生物的分类1. 细菌细菌是最常见的环境微生物之一,其形态多样,包括球菌、杆菌、弧菌等。

细菌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化学合成和腐解等不同代谢途径获取能量。

在环境中,细菌参与了物质循环过程,如氮循环、硫循环等,对维持生态平衡起着重要作用。

2. 真菌真菌是一类以菌丝体为主要形态的环境微生物,包括了霉菌、酵母菌等。

真菌对环境中的有机物质分解具有重要作用,其分泌的酶能够降解木质纤维素、纤维素等复杂有机物,促进有机物质的循环。

3. 病毒病毒是一类非细胞性的微生物,其寄生于细胞内进行复制。

环境中的病毒种类繁多,包括了细菌噬菌体、动物病毒等。

病毒可以通过感染细菌、真菌等微生物来调控它们的数量和代谢活动,对环境中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起着重要调节作用。

三、环境微生物的功能1. 生物降解环境微生物具有丰富的降解能力,能够降解有机物质,如石油、农药等。

它们分泌的酶能够将复杂的有机物质分解为简单的无机物质,促进有机物质的循环,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

2. 生物固氮某些细菌具有固氮能力,能够将大气中的氮气转化为植物可吸收的氨态氮。

这些细菌与植物形成共生关系,为植物提供氮源,促进植物生长。

3. 污染物清除环境微生物能够降解和清除污染物,如重金属、有机污染物等。

它们利用降解代谢途径将有害物质转化为无害物质,减轻环境污染的影响。

四、环境微生物的应用1. 生物能源环境微生物可以用于生物能源的生产,如生物乙醇、生物氢等。

通过利用微生物的发酵能力,将有机物转化为可再生的能源,实现能源的可持续利用。

2. 生物修复环境微生物可以用于土壤和水体的生物修复。

通过引入具有降解能力的微生物,加速有机污染物的降解过程,修复受污染的环境。

环境微生物期末复习

环境微生物期末复习

环境微生物期末复习一、名词解释1、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专性寄生在活敏感宿主体内,可通过细菌过滤器,大小在0.2μm以下超微小微生物。

2、温和噬菌体:噬菌体侵入宿主细胞后,其核酸附着并整合在宿主染色体上,和宿主的核酸同步复制,宿主细胞不裂解而继续生长,这种不引起宿主细胞裂解的噬菌体称作温和噬菌体。

3、烈性噬菌体:侵入宿主细胞后,随即引起宿主细胞裂解的噬菌体。

4、溶源细菌:宿主细胞中含有以原噬菌体状态存在的温和噬菌体核酸的细菌。

5、荚膜:某些细菌壁外存在的一层厚度不定的胶状物质。

6、粘液层:有些细菌不产生荚膜,仍分泌粘液的多糖,其疏松地粘附在菌体细胞壁表面上,与外界没有明显的边缘。

7、菌胶团:有些细菌由于遗传特性,细菌按一定的方式互相粘结在一起,并被一个公共的荚膜包围形成一定形状的细菌集团。

8、鞭毛:是一条由细胞质膜上的鞭毛基粒长出,穿过细胞壁伸向体外的纤细的波浪状的丝状物。

9、芽孢:某些细菌在其生长发育后期或遇到不良环境时,在细胞内形成一个圆形或椭圆形、厚壁、含水量极低、抗逆性极强的休眠体。

10、厚垣孢子:这类孢子具很厚的壁,是真菌的休眠体,可抵抗热、干燥等不良环境。

11、酵母菌:一般泛指以芽殖或裂殖能发酵糖类的各种单细胞真菌。

12、霉菌:指那些菌丝体较为发达又不产生大型肉质子实体结构的真菌。

13、节孢子:由菌丝断裂形成。

菌丝生长到一定阶段,出现许多横隔膜,然后从横隔膜处断裂,产生很多单个孢子。

14、蕈菌(伞菌):指能形成大型肉质子实体的真菌,包括大多数的担子菌类和极少数的子囊菌类。

15、原生动物:原生动物是动物中最原始、最低等、结构最简单的单细胞动物。

16、微型后生动物:原生动物以外的其他多细胞动物统称为后生动物。

微型后生动物是一些形体微小、需借助显微镜才能看见的后生动物。

17、碳源:凡是可以被微生物用来构成细胞物质的或代谢产物中碳素来源的营养物质。

碳源谱:糖、脂肪、简单蛋白质、有机酸(脂肪酸、丙酮酸、柠檬酸)、淀粉、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胶、木质素、醇类、醛类、烷烃类、芳香族化合物(如酚、萘、菲、蒽等)、氰化物(如氰化钾、氢氰酸和丙烯晴)、各种低浓度的染料等,少数种还能以CO2或CO32-的碳作为唯一或主要碳源。

环境微生物学 复习资料

环境微生物学 复习资料

环境微生物学复习资料环境微生物学复习资料环境微生物学是研究微生物在环境中的分布、种群结构、功能和相互关系的学科。

在现代环境科学中,环境微生物学起着重要的作用。

它不仅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微生物在自然环境中的生态角色,还可以应用于环境保护、资源利用和生物技术等领域。

一、微生物的分布与种群结构微生物广泛存在于自然环境中,包括土壤、水体、大气、植物表面等。

它们以极高的密度存在,形成了微生物群落。

微生物群落的结构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如温度、湿度、pH值等。

同时,微生物之间也存在着竞争、共生和共存等关系。

二、微生物的功能与代谢微生物在环境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们可以参与物质循环,如氮循环、碳循环和硫循环等。

微生物还可以分解有机废弃物,降解污染物,起到净化环境的作用。

此外,微生物还具有产生抗生素、酶和其他有用化合物的能力。

三、微生物与环境污染环境污染对微生物群落的影响是复杂而多样的。

一方面,污染物的存在可能导致微生物的死亡或减少,破坏微生物群落的稳定性。

另一方面,一些微生物具有降解污染物的能力,可以用于生物修复。

因此,了解微生物对环境污染的响应和适应机制对于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四、环境微生物学的应用环境微生物学的研究成果可以应用于环境保护和生物技术领域。

例如,通过研究微生物的降解能力,可以开发出高效的生物修复技术,用于处理土壤和水体的污染。

此外,微生物还可以用于生物能源的生产,如利用微生物发酵生产生物乙醇和生物氢等。

五、环境微生物学的挑战与前景尽管环境微生物学在环境科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仍面临着许多挑战。

其中之一是微生物的多样性和功能的复杂性,需要开发更加精细的研究方法和技术手段。

此外,微生物在环境中的相互作用和适应机制也需要进一步探索。

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环境微生物学将有更广阔的发展前景。

总之,环境微生物学是一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学科。

通过深入研究微生物在环境中的分布、功能和相互关系,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自然界的生态系统,并为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环境微生物期末复习整理

环境微生物期末复习整理

一、名词解释:1.微生物:微生物是是一类形态微小,结构简单,单细胞或多细胞的低等生物的通称。

2.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专性活细胞寄生的一类由核酸和蛋白质等少数几种成分组成的超显微非细胞生物。

3.病毒粒子:完整的具有感染力的病毒体。

4.蛋白质衣売:由一定数量的衣壳粒按一定的排列组合构成的病毒外壳。

5.衣壳粒:由一种或几种多肽链折叠而成的蛋白质单位。

6.噬菌体:是感染细菌、真菌、放线菌或螺旋体等微生物的病毒的总称,因部分能引起宿主菌的裂解,故称为噬菌体。

7.溶原性:病毒感染细菌后,其基因组整合到宿主的染色体中,在宿主内进行复制并且引起细菌细胞的裂解。

这个过程称为溶原性。

8.亚病毒:是一类结构和组成比真病毒小,简单,仅有核酸或蛋白质组成,可以侵染动物和植物的病原体。

9.类病毒:是比病毒更加小的致病感染因子。

只含具侵染性的RNA组分。

它们是环状单链RNA.。

10.拟病毒:又称类类病毒、壳内类病毒或病毒卫星,是一类被包裹在植物病毒粒体内部的类病毒,被称为拟病毒。

只含有不具侵染性的RNA组分。

11.阮病毒:是一类能侵染动物并在宿主细胞内复制的小分子无免疫性疏水蛋白质。

又称蛋白质侵染因子,是一类不含核酸的传染性蛋白质分子。

12.细胞外裂解:在非正常情况下,大量噬菌体会在短期内同时吸附一个宿主细胞引起细胞产生许多小孔而裂解。

13.滴度:能产生培养管中50%的CPE的最高病毒稀释度。

14.原核微生物:原核微生物的核很原始,只是DNA链高度折叠形成的一个核区,没有核膜,核质裸露与细胞质没有明显的界限,称为拟核或似核,也没有细胞器,不进行有丝分裂。

15.真核微生物:真核微生物有发育完好的细胞核,核内有核仁和染色质.有核膜将细胞核和细胞质分开,使两者有明显的界限.有高度分化的细胞器,进行有丝分裂。

16.细胞壁:是包围在细菌体表最外层的、坚韧而有弹性的薄膜。

17.细胞质膜:又称细菌细胞膜。

是紧贴在细菌细胞壁内侧,包围着细胞质的一层柔软,脆弱,富有弹性的半透性薄膜,厚约7-8nm,由磷脂(占20%~30%)和蛋白质(占50%~70%)组成。

环境微生物学复习资料

环境微生物学复习资料

环境微生物学复习资料环境微生物学是研究微生物与自然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一门学科。

其研究的范围包括了土壤、水体、大气等各种环境中的微生物群落特征、种类和数量分布以及微生物对环境的影响等方面。

下面将从环境微生物学的六个方面进行复习资料汇总。

1. 环境微生物遗传多样性环境中的微生物种类多样,它们的遗传多样性同样十分丰富。

广泛应用的16S rRNA序列分析是一种用来区分微生物种族和它们间差异的分子方法。

通过分析微生物群落的遗传多样性,可以进一步了解各类环境中的微生物组成、物种多样性以及群落结构和稳定性等方面的信息。

2. 微生物在地下水中的作用地下水可以长期存储,而且通常被认为是一种绝对洁净的水源。

然而,地下微生物对水质的影响却是不可忽视的。

地下微生物可以分解有机碳,氨氮等反应,可导致水中出现硝酸盐等有害物质。

此外还可以通过对细菌、病毒的吞食来表现出其身为生物的功能。

3. 微生物在土壤中的作用土壤中的微生物可以分解有机物,引发土壤酸化,为作物生长提供养分等重要作用。

然而,连续地施用化肥、农药等化学品会危害土壤微生物群落的结构和生物量,进而对土壤质量和植物生长产生重要影响。

4. 微生物对污水的处理废水中通常含有大量的有机、无机物质甚至重金属等污染物,而通过生物处理可有效地净化废水。

废水处理中最常见的生物处理方法是曝气生物处理和厌氧生物处理,其中厌氧生物处理可将污水中的有机质部分转化为甲烷,或称“污泥气”,达到了能源和净化的双重目标。

5. 微生物对环境污染的修复微生物修复是一种利用特定菌群降解有害物质或转化成对环境无害的物质的技术。

例如,白色腐霉可以利用废水中含有的苯酚等物质进行生长繁殖,来达到自然地分解有害物质的效果。

6. 微生物与全球气候变化的关系全球气候变化对微生物群落的生态格局和生殖周期等产生了深刻影响。

由于气候变化而产生的温度变化、降雨量变化等都是微小的要素,因此对微生物产生的影响也常常难以被检测和预测。

环境微生物复习知识点

环境微生物复习知识点

微生物:微生物是众多肉眼不可见、个体微小的低等生物的总称。

通常指直径小于或等于0.1mm的生物。

微生物的分类:界-门-纲-目-科-属-种,界-最大,种-最小最基本,株-不是分类单位微生物的命名:林奈双名法学名= 属名+ (种名) + (命名人的姓)(拉丁文n.)(拉丁文adj.)斜体斜体第一字母大写第一字母小写第一字母大写微生物的特点:(一)个体极小,比表面积大(二)种类繁多、分布极广1.微生物物种丰富多样2.微生物代谢类型丰富多样3.微生物生态类型丰富多样(三)繁殖迅速、数量巨大(四)代谢能力强,也易变异微生物的类群(按照有无细胞结构,分为细胞型微生物和非细胞型微生物)(一)原核微生物:细菌、放线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氏体、蓝细菌(二)真核微生物:真菌(霉菌、酵母菌、蕈类)、原生动物、藻类。

(三)非细胞型微生物:病毒(噬菌体)、类病毒、朊病毒原核微生物——细菌:大小:微米形状:球状、杆状、螺旋状结构:(基本结构和特殊结构)基本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及内含物,原核(拟核)特殊结构:荚膜,鞭毛(运动器官),芽孢(休眠体,非繁殖体,具有抗逆性)细菌细胞壁化学成分:主要是肽聚糖,G+特有成分磷壁酸,G-特有成分脂多糖。

根据细菌细胞化学组成与结构的不同,可将所有细菌染色为革兰氏阳性细菌(表示为:G+),革兰氏阴性细菌(表示为:G-)两类。

革兰氏染色步骤:涂片→固定→初染→水洗→媒染→乙醇脱色→水洗→复染→水洗革兰氏阳性菌:G+,兰紫色(球菌、杆菌有芽孢)革兰氏阴性菌:G-,红色(占大部分,杆菌为主)细菌细胞壁的功能:1.使细胞具有固定外形和保护细胞;2.细胞壁化学组成的细微差异可使不同细菌具有不同的抗原性、致病性和对噬菌体等感染的敏感性;3.细菌细胞壁具有一定孔径的微孔,可以允许水、空气和其他小分子化学物质的进入,但可对大分子物质起阻拦作用;4.细胞壁是具鞭毛细菌鞭毛运动的力学支点,没有细胞壁的鞭毛无法运动。

环境工程微生物期末复习

环境工程微生物期末复习

1.酶:是动物、植物及微生物等生物体内合成的,能在体内或体外催化生物化学反应,并传递电子、原子和化学基团的生物催化剂。

是具有活性中心和特殊构象的生物大分子。

包括蛋白质类酶和核酸类酶。

2.酶的活性中心:酶的活性部位,是酶蛋白分子中与底物结合,并起催化作用的小部分氨基酸微区,对酶的催化作用起至关重要的作用。

是酶行使催化功能的结构基础。

3.新陈代谢:微生物从外界环境中不断地摄取营养物质,经过一系列的生物化学反应,转变成细胞的组分,同时产生废物并排泄到体外,这是微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过程,一般称为新陈代谢,简称代谢。

新陈代谢是活细胞中进行的所有化学反应的总成,是生物最基本的特征之一。

4.光能自养微生物:依靠体内的光合作用色素,利用阳光(或灯光)做能源,以H2O和H2S作供氢体,CO2为碳源合成有机物,构成自身细胞物质。

5.光能异养微生物:以光为能源,以有机物为供氢体,还原CO2,合成有机物的一类厌氧微生物,也称为有机光合细菌。

(少数)6.化能自养微生物:不具有光合色素,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所需的能量是氧化S、H2S、H2、NH3、Fe等无机物时,通过氧化磷酸化作用产生的ATP。

CO2是唯一碳源。

7.化能异养微生物:由细菌、菌胶团、原生动物、后生动物等微生物群体及吸附的污水中有机和无机物质组成的,有一定活力,具有良好的净化污水功能的絮绒状污泥。

8.生长因子:一类调节微生物生长所必需而且需要量很小,但微生物自身不能合成或合成量不足以满足机体生长需要的有机化合物。

主要包括维生素(vitamin)、氨基酸与嘌呤与嘧啶三大类。

9.培养基:根据各种微生物的营养要求,将水、碳源、氮源、无机盐及生长因子等物质按一定的比例配制而成的,用以培养微生物的基质。

10.选择培养基:根据某微生物的特殊营养要求或对各种化学物质的敏感程度的差异而设计、配置的培养基,加入染料或化学物质,用以抑制非目的微生物的生长,并使所要分离的微生物生长繁殖。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专升本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专升本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复习题一、填空题1、微生物的特点:;繁殖快、代谢速率快;;;种类多、分布广、代谢类型多样。

2、“Bacillus subtilis D5 (λ)”表示的含义是,微生物双名法命名中,Bacillus是名,subtilis是名。

3、培养微生物分为分批培养和连续培养,其中连续培养又分为和。

4、微生物的DNA损伤修复类型包括:、、和SOS修复。

5、担子菌两性的接合是由未经分化的菌丝接合,或孢子接合,接合时只行质配而不立即发生核配,以的方式形成新的细胞。

6、藻类可分为十一门,其中蓝藻属于微生物;裸藻不具有细胞壁,但其具有能运动。

7、复杂污染物的厌氧降解过程可以分为四个阶段:水解阶段、、和。

8、国际酶学委员会根据酶的催化反应类型,把酶分为6大类,其中谷氨酸脱氢酶属于类,谷丙转氨酶属于类,脂肪酶属于类。

9、多环芳烃被微生物氧化为相同的中间产物,降解的后半段是相同的,在酶的作用下产生琥珀酸和后进入到代谢途径。

10、冬虫夏草的产生属于微生物之间的关系,而菌根菌与植物之间的关系属于关系,原生动物吞食细菌的关系属于微生物之间的关系。

11、微生物用生物质作为发酵基质,可产生多种生物能源,如、和等。

12、根据生物的16S rDNA或18S rDNA碱基序列分析,把所有生物分为三个域分别是、和,该分类方法被称为三域学说。

13、细菌病毒侵染细菌后在固体培养基上形成的“负菌落”被叫做,影响病毒生存最主要的物理因素是、光和。

14、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的中文名称是,Escherichia coli的中文名称是。

15、按照古菌的生活习性和生理特性,古菌可分为三大类型:产甲烷菌、和,它们都属于极端环境微生物。

16、蓝细菌是一类含有叶绿素的原核生物,所以能够进行释放,在污水处理中起到积极作用,可有效的去除,同时也是水体O2富营养化的指示生物。

17、原核微生物包括细菌、、放线菌、、支原体、、和螺旋体。

环境微生物学复习资料

环境微生物学复习资料

环境微生物学复习资料环境微生物学复习资料环境微生物学是研究微生物在环境中的分布、生态功能以及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学科。

它涉及到微生物的多样性、生态学、进化和应用等方面的内容。

本文将从环境微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微生物的多样性、微生物的生态功能以及环境微生物的应用等方面进行复习资料的总结。

一、环境微生物学的基本概念环境微生物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它研究微生物在各种环境中的分布、生态功能和相互作用。

环境微生物学的研究对象包括土壤、水体、大气、生物体内等各种环境中的微生物。

通过对微生物的研究,可以了解微生物的多样性、生态功能以及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二、微生物的多样性微生物是地球上最古老、最丰富的生物群体之一,其多样性极为丰富。

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病毒、原生动物等多种类型,其中细菌是最常见的一类微生物。

微生物的多样性不仅体现在种类上,还体现在基因组的多样性上。

微生物的多样性对于环境的稳定性和功能具有重要影响。

三、微生物的生态功能微生物在环境中具有丰富的生态功能。

首先,微生物参与了物质的循环过程,如碳、氮、磷等元素的循环。

其次,微生物参与了环境的修复和净化过程,如土壤的去污、水体的净化等。

此外,微生物还参与了环境中的能量转化过程,如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等。

微生物的生态功能对于维持环境的平衡和稳定具有重要作用。

四、环境微生物的应用环境微生物的研究不仅有助于了解微生物的多样性和生态功能,还有很多实际应用价值。

首先,环境微生物的研究可以应用于环境监测和评估,帮助我们了解环境中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

其次,环境微生物的研究对于环境修复和生态恢复具有重要意义,可以指导环境修复工作的实施。

此外,环境微生物还可以应用于农业、食品工业、能源开发等领域,为相关产业的发展提供支持。

综上所述,环境微生物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它研究微生物在环境中的分布、生态功能以及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通过对微生物的研究,可以了解微生物的多样性、生态功能以及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环境学微生物考试复习资料

环境学微生物考试复习资料

环境微生物复习资料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微生物与微生物学1.什么是微生物?一切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楚的微小生物的总称。

特点:形体微小、结构简单、进化地位低2.微生物的种类(微生物包含十分庞杂的生物类群。

)根据:➢是否具有细胞结构;➢原核或真核3、微生物在生物界的地位②五界系统(原核生物界:细菌、放线菌等;原生生物界:藻类、原生动物等;真菌界:酵母、霉菌等;动物界植物界③六界系统:五界系统+病毒界4、微生物的分类和命名微生物分类学——是一门按微生物间的亲缘关系将它们划分成条理清楚的各种分类单元或分类群的科学。

微生物分类的目的:a)按其亲缘关系分群归类,了解其系统发生;b)按照分类系统编制检索表(根据一种或一套特征作为识别鉴定某种微生物的标准),在实际工作中,检索表是鉴别具体某一菌种的依据微生物分类的基本工作步骤:a)获得该微生物的纯培养;b)测定一系列必要的鉴定指标;c)查找权威性鉴定手册。

微生物的分类方法:a)包括传统的分类方法b)现代的微生物分类方法传统的微生物分类方法:a.形态特征,包括个体特征和群体特征。

b.生理和生化特征(营养、代谢产物、温度、氧气)c.血清学反应d.生态特征e.生活史f.对噬菌体的敏感性现代微生物分类方法:a、核酸分析b、DNA杂交c、细胞壁成分分析d、红外光谱。

微生物的命名:微生物的的分类单位依次为界(Kindom)、门(Phyllum)、纲(Class)、目(Order)、科(Family)、属(Genus)、种(Species). 微生物种的学名: 属名+种名学名=属名+种的加词+(首次定名人)+现定名人+定名年分。

微生物的五大共性a.体积小、比面值大b.吸收快、转化快c.生长旺、繁殖快d.易变异、适应性强e.种类多、分布广二、微生物学1.微生物学:研究微生物生命活动规律的学科2.研究内容(按研究的生命现象):➢微生物形态学:研究不同微生物的个体形态、群体特征,以及繁殖方式。

环境微生物期末复习

环境微生物期末复习

好氧微生物有:芽孢杆菌属、假单胞菌属、动胶菌 属、黄杆菌属、微球菌属、无色杆菌属、球衣菌属、
根瘤菌、固氮菌、硝化细菌、硫化细菌、无色 硫磺细菌、大多数放线菌、霉菌、原生动物和 微型后生动物等。 好氧微生物和微量好氧微生物在有氧条件下能正常生 长繁殖,是因为它们需要氧作为呼吸中的最终电子受 体,参与部分物质合成。好氧微生物需要溶于水的氧 即溶解氧。 5、太阳辐射:辐射是指通过空气或外层空间从一个地方传 到另一个地方去的能源。 辐射包括:可见光、紫外辐射、近红外、热红外及微 波,另外还有电离辐射等。可见光和红外辐射对进
微生物的目的。灭菌是指杀死一切微生生 物;而消毒仅是杀死致病微生物。 低温的影响:低温下,微生物的代谢活力低,生长缓慢 或停止,但不致死。处于低温下的微生物一旦获 得适宜的温度,即可恢复活性。利用这一 特性,各种冰箱成为生物实验中保存生物 样品或试剂的重要手段。 2、 pH:微生物的生命活动、物质代谢与pH有密切关系。不 同微生物对pH的要求有不同。微生物对pH的要 求也存在最高、最低和最适三个点。 过高或过低的pH对微生物的影响: (1)影响蛋白质的解离,从而影响细胞表面的 电荷,影响营养物质的吸收; (2)影响营养物质的离子化,影响其进入细 胞; (3)影响酶的活性; (4)降低对其他因素的抵抗能力(如抗热 性)。 3、氧化还原电位:氧化环境具有正电位,还原环境具有负 电位。各种微生物对氧化还原电位的要 求不同,一般好氧微生物要求Eh在+300 ~+400mV;专性厌氧的微生物要求在-200 ~250mV;而兼性微生物,在+100mV以上 时进行好氧呼吸,在+100mV以下时进行无 氧呼吸。 环境中的氧化还原电位受到氧分压和pH等 因子的影响。 4、溶解氧:微生物可分为:好氧微生物、兼性厌氧微生物 和厌氧微生物。 (1)O2的作用:一是作为最终电子受体,二是参与甾醇 类和不饱和脂肪酸的合成。 微生物只能利用溶解于水中的O2,即溶解氧 (DO)。DO与水温、大气压等因素有关,温度 越高,氧的溶解度越小。在好氧生物处理中, 一般曝气池中的DO要求控制在3~ 4mg/L。 (2)好氧微生物与氧的关系

环境微生物学期末复习知识点

环境微生物学期末复习知识点

消毒:是指杀死全部病原微生物只要是营养细胞的物理或化学方法(或者是指杀死病原微生物、但不一定能杀死细菌芽孢的方法。

通常用化学的方法来达到消毒的作用。

)灭菌:是指将所有微生物包括芽孢全部彻底消灭的物理或化学方法(或者使机体或材料内所含有的活细胞和微生物完全死亡的方法(例如通过加热))菌胶团:是细菌及其分泌的胶质物质组成的细小颗粒,是活性污泥的主体,污泥的吸附性能、氧化分解能力及凝聚沉降等性能均与菌胶团有关共生:是指两种生物共居在一起,互相分工协作、相依为命,甚至达到难分难解、合二为一的一种相互关系寄生:是一种生物侵入另一种生物体内,吸取营养物质进行繁殖,对另一种生物损害或死亡。

分解代谢:是生物将自身或外来的各种复杂有机物分解为简单化合物的过程,又称异化作用合成代谢:是指生物体不断地从外界摄取营养物质合成为自身细胞物质的过程,因此又称同化作用(或者合成代谢又称同化作用或生物合成,是从小的前体或构件分子(如氨基酸和核苷酸)合成较大的分子(如蛋白质和核酸)的过程。

)分批培养:是将微生物接种到一定体积的液体培养基中,使其在一定条件下生长繁殖的培养方法。

微生物适应期:微生物进入新的生长环境后,需要一段时间适应环境。

温度对微生物的影响因素1、适宜温度正向促进微生物生长2、高温导致菌体蛋白变性,微生物死亡3、低温抑制微生物菌体蛋白复性生长4、温度在生物膜法中影响生物氧化进行需监测。

温度对微生物生长的作用机理简述好氧生物膜净化作用机理1、首先上层生物膜中的生物吸附废水中的大分子有机物,将其分解成小分子有机物。

2、吸收溶解性的有机物和小分子有机物氧化分解,释放代谢产物;3、下层生物膜吸收从上一层生物膜流下来的代谢产物,进一步氧化分解成CO2和H2O;4、老化的生物膜和游离细菌被原生动物吞食,最终废水得到净化。

简述固氮作用定义,原理,共生固氮、自生固氮举例说明微生物固氮作用,是指大气中的分子态氮在微生物(固氮生物)体内由固氮酶催化还原为氨的过程。

环境生物学期末复习资料1(5篇)

环境生物学期末复习资料1(5篇)

环境生物学期末复习资料1(5篇)第一篇:环境生物学期末复习资料1环境生物学填空(每空1分,共20分)1、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方式主要有机械迁移、物理-化学迁移、生物迁移2、污染物在水体中转化的主要途径有氧化还原作用、配合作用、生物降解作用。

3、环境污染物透过生物膜的生物转运过程,主要分为被动转运、特殊转运和胞饮作用三种形式。

4、大多数动物对污染物的吸收主要通过呼吸系统吸收、消化管吸收、皮肤吸收三条途径。

5、污染物对生物的不利影响最先作用于细胞膜。

6、污染物进入机体后导致的生物化学变化包括:防护性反应和非防护性反应。

7、酶抑制作用可分为可逆和不可逆抑制作用两大类。

8、多种化学污染物的联合作用通常分为协同作用、相加作用、独立作用和拮抗作用 4种类型。

9、环境效应按环境变化的性质可分为环境生物效应、环境化学效应、环境物理效应10、污染物进入环境的途径包括:自然界释放、人类活动过程中的无意释放和人类活动过程中故意应用。

11、环境中微生物对金属的转化,主要是通过氧化还原和甲基化作用12、环境激素主要包括天然激素和合成激素、植物雌激素、和具有雌激素活性的环境化学物质等三类。

13、影响生物测试结果的主要因素有:受试生物、试验条件和不同的实验室。

14、水污染的生物监测方法有:水污染的细菌学监测;浮游生物监测法;底栖大型无脊椎动物监测法和微型生物群路监测法。

15、污染物对群落的影响表现在:污染物可导致群落组成和结构的改变。

16、环境污染的“三致作用”是指环境污染具有使人或哺乳动物致癌、致畸和致突变的作用。

17、毒性试验常用参数EC50和IC50分别表示能引起50%受试生物的某种效应变化的浓度和能引起受试生物的某种效应50%抑制的浓度18、现代生物技术的核心基础是基因工程。

二、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20分)1、环境生物效应:各种环境因素变化而导致生态系统变异的效果。

2、污染物转化:污染物在环境中通过物理的、化学的或生物的作用改变其形态或转变为另一种物质的过程。

环境微生物复习资料.doc

环境微生物复习资料.doc

填空题1.细菌以球形、杆形和螺旋形三大形态为主。

2.细菌的不变部分或基本构造,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原核等。

3.周质空间又称闭膜空间。

指位于细胞壁与细胞质膜之间的狭小空间。

4.真菌,有学者称为菌物,是最主要的真核微生物类群,包括多细胞分枝丝状霉菌和单细胞酵母菌。

5.真菌细胞中有细胞质核糖体和线粒体核糖体两种蛋白体,是蛋白质合成场所。

6.微生物的主要分类单位,种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

7.目前研究微生物群体生长的规律大致有两种手段,即分批培养和连续培养。

8.微生物对烷烃分解的一般过程是逐步氧化,生成相应的醇、醛和酸,而后经β—氧化进入三羧酸循环,最终分解成CO2与H2O。

9.分析细菌的生长曲线大致分为迟缓期、对数期、稳定期和衰亡期4个阶段。

10.为了提高处理效果,有时采用厌氧接触法与厌氧生物滤池结合的组合工艺,即二阶段厌氧处理法。

11.微生物个体微小,比表面积大,加上繁殖迅速,较之高等生物容易发生变异。

12.细菌细胞壁的主要化学成分为肽聚糖。

13.各类放线菌能否产生菌丝体,取决于种的特征,营养条件和环境因子。

14.线粒体是含有DNA的细胞器。

线粒体是氧化磷酸化和ATP形成的场所。

即细胞的“动力房”。

15.病毒粒子,一般是由核酸和蛋白质组成,少数病毒含有脂质和多糖等物质。

16.能量的来源有呼吸作用和光和作用两个途径。

17.化学元素的有机质化过程主要是由绿色植物和自养型微生物来完成。

18.序批式活性污泥法的运行包括进水、反应、沉淀、排水、静置等5个工序。

19.生物处理法是利用微生物的代谢作用转化污水中的胶体性或溶解性污染物,使之成为无害物质的方法。

20.核糖体亦称核蛋白体,为多肽和蛋白质的合成场所。

21.鞭毛是细菌的运动器官。

22.真菌细胞原生质膜与原核生物十分相似,主要由蛋白质和脂质组成。

23.绝大多数担子菌有发达的分枝和桶状隔膜菌丝,菌丝可分为初生菌丝、次生菌丝和三生菌丝3种类型。

24.化学物质对微生物影响可分为灭菌、消毒、防腐作用等。

环境工程微生物期末复习

环境工程微生物期末复习

第一章绪论1 微生物有哪些特点?个体极小、结构简单、种类多,分布广、繁殖快—易于培养、易变异2 微生物是如何分类和命名的?按细胞结构的有或无分为:非细胞结构微生物(病毒、类病毒)、细胞结构微生物按细胞核膜、细胞器及有丝分裂等的有或无分为:原核微生物(a核发育不全,没有核膜;b没有分化细胞器,只有细胞质膜内陷形成的不规则泡沫结构体系;c不进行有丝分裂)、真核微生物(a有发育完好的细胞核,核内有核仁和染色质;b有高度分化的细胞器;c进行有丝分裂)命名采用国际统一的二名法,即用两个拉丁字命名一个微生物的种。

种的名称:属名(拉丁文名词,首字母大写)+种名(拉丁文形容词),一般用斜体字3 原核微生物和真核微生物的区别?它们各包括哪些微生物?原核微生物(a核发育不全,没有核膜;b没有分化细胞器,只有细胞质膜内陷形成的不规则泡沫结构体系;c不进行有丝分裂)、真核微生物(a有发育完好的细胞核,核内有核仁和染色质;b有高度分化的细胞器;c进行有丝分裂)原核细胞生物包括:古菌域—古菌、细菌域(细菌、蓝细菌、放线菌、其他(支原体、衣原体等)真核细胞生物——真核生物域包括:真菌(酵母菌、霉菌)、藻类、动物(原生及微型后生动物)、植物(水生植物)第二章原核微生物名词:细菌菌落:在固体培养基上,由一个细菌繁殖起来的,由无数细菌组成具有一定形态特征的细菌集团。

菌胶团:多个菌体按一定的排列方式互相粘集在一起,被一个公共荚膜包围形成一定形状的细菌集团,称为菌胶团。

荚膜:某些细菌在其细胞表面分泌的一种粘性物质,把细胞壁完全包细胞壁完全包围封住,称为荚膜。

是分类特征之一。

核糖体:分散在细胞质中的亚微颗粒,是合成蛋白质的部位。

核糖体由核糖核酸(RNA)和蛋白质组成。

其中RNA占60%,蛋白质占40%。

芽孢:某些细菌在其生活史的某个阶段或遇到外界不良环境时,在其细胞内形成一个内生孢子叫芽孢。

圆形或椭圆形、厚壁、含水量极低、抗逆性极强,是抵抗外界不良环境的休眠体。

最新环境工程微生物学期末复习资料

最新环境工程微生物学期末复习资料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复习资料原核微生物:原核微生物指核质和细胞质之间不存在明显核膜,其染色体由单一核酸组成的一类微生物真核微生物:真核微生物,即细胞核具有核膜,能进行有丝分裂,细胞质中存在线粒体或同时存在叶绿体等细胞器的微小生物微生物学开山祖:列文•虎克第一章病毒特征:1、无细胞结构2、组成成分为核酸和蛋白质3、严格在活细胞内寄生生活4、没有完备的酶,不能进行独立的代谢5、个体微小,能通过细菌(<0.2um) 过滤器6、在离体条件下,为小、无生命的大分子,并可长期保存其侵染能力7、只有DNA 或RNA,只含代谢核酸组成:蛋白质和核酸,个体大的病毒还含有类脂和多糖结构:蛋白质衣壳和核酸内芯繁殖步骤:吸附—侵入—复制与聚集—宿主细胞裂解和成熟噬菌体粒子的释放固体培养基上的培养特征:形成多个菌落,当接种稀释适度的噬菌体悬液后引起点性感染,在感染点上进行反复的感染过程,宿主细菌菌落就被裂解成一个个空斑,空斑叫噬菌斑温和/烈性噬菌体:侵入宿主细胞后,引起宿主细胞裂解的噬菌体称为烈性噬菌体侵入宿主细胞后,不引起宿主细胞裂解的噬菌体称为温和噬菌体溶原性:含有温和噬菌体核酸的宿主细胞被称为溶原细胞,溶原性是遗传特性第二章古菌和真细菌的区别光合产氧型细菌特性P51革兰氏阳性菌:阳性菌的细胞壁厚,结构比较简单,含肽聚糖、磷壁酸、少量蛋白质和脂肪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较薄,其结构较复杂,分外壁层和内壁层。

外壁层分三层,为脂多糖、磷酸层、脂蛋白。

内壁层含肽聚糖,不含磷壁酸细菌的物理化学性质与污水生物处理的关系:细菌的物理化学性质直接关系到污水的处理效果。

(1、多相胶体性质2、稳定性3、表面积的大小4、带电性5、密度和质量)菌胶团:细菌之间按一定的排列方式互相黏集在一起,被一个公共荚膜包围形成一定形状的细菌集团,叫做菌胶团S/R型菌:1、S型菌:光滑、有荚膜、有毒(P179)2、R型菌:粗糙、无毒蓝细菌和藻类:蓝细菌也称蓝藻或蓝绿藻,原核细胞,繁殖方式是二分裂,能进行产氧型光合作用,细胞结构简单,无核膜,无特异化的细胞器,无有丝分裂;藻类能进行光合作用,形态大小各异,藻类有单细胞的个体和群体,是真核生物放线菌:大多为腐生菌,在土壤中的分布和数量仅次于细菌,起改良土壤作用放线菌菌丝和形态:基内菌丝(根)、气生菌丝(枝干)、孢子丝(花)放线菌的繁殖方式:菌丝断裂、无性孢子(分生孢子、孢囊孢子)能量寄生的是衣原体第三章藻类P74在废水生物处理中的纲及指示作用:随自净程度的增高,先后次序为:细菌→植物性鞭毛虫→肉足类(变形虫)→动物性鞭毛虫→游泳型鞭毛虫、吸管虫→固着型鞭毛虫→轮虫纲:鞭毛纲、肉足纲、孢子纲、纤毛纲,除孢子纲外均存在于水体,在废水生物处理中有积极作用第四章酶的定义:酶是生物体内合成的一种具有催化性能的蛋白质,它是生物催化剂。

环境微生物期末复习资料

环境微生物期末复习资料

环境微⽣物期末复习资料简述⽆机氮和有机氮的循环过程答:氮素循环过程中,⼤⽓中分⼦态氮被微⽣物固定成氨,氨被植物吸收利⽤,合成有机氮进⼊⾷物链(固氮);有机氮被氨化细菌分解释放出氨(氨化作⽤);氨被硝化细菌氧化为硝酸盐(硝化作⽤),⼜可被同化为有机氮;硝酸盐被还原为氮氧化物,或进⼀步还原为分⼦态氮返回⼤⽓(反硝化作⽤)污⽔的⽣物脱氮就是利⽤微⽣物进⾏硝化作⽤和反硝化作⽤来去除氮的⽅法。

污⽔处理中, 好氧⽣物处理法主要包括好氧活性污泥法和好氧⽣物膜法两种。

固氮作⽤:通过固氮微⽣物的固氮酶催化作⽤,把N2转化为NH3,进⽽合成有机氮化合物反硝化作⽤:在厌氧条件下,把硝酸盐及亚硝酸盐作为电⼦受体⽽⽣成氮⽓的过程。

硝化作⽤:氨基酸脱下的氨,在有氧的条件下,经亚硝化细菌和硝化细菌的作⽤转化为硝酸试述甲烷发酵的四阶段理论。

1)、⽔解阶段:⾼分⼦有机物被细菌胞外酶分解为⼩分⼦,其⽔解产物能溶解于⽔并透过细胞膜为细菌所利⽤。

微⽣物群落主要是⽔解、发酵性细菌。

2)、产⼄酸阶段:前⼀阶段产物被产⼄酸细菌转化为⼄酸、H2、CO2。

微⽣物群落为产氢产⼄酸细菌,碳酸盐还原菌。

3)、产甲烷阶段:两种途径。

⼀是氢的氧化和⼆氧化碳还原成甲烷,占28%,⼆是⼄酸盐裂解,剩下的甲基还原为甲烷,占72%。

4)、同型产⼄酸阶段:由同型产⼄酸细菌将H2、CO2转化为⼄酸。

微⽣物的营养类型包括光能⾃养型、光能异养型、化能异养型和化能⾃养型按微⽣物营养类型分类蓝细藻属于光能⾃养型硝化细菌属于化能⾃养型放线菌属于化能异养型碳源和能源来⾃有机物的营养类型称为化能异养型以有机物为基质的⽣物氧化反应中, 以氧为电⼦传递最终体的⽅式称_有氧呼吸_______, 以⽆机氧化物为最终电⼦受体的称__⽆氧呼吸______, 以中间代谢有机物为最终电⼦受体的称__发酵________厌氧⽣物处理废⽔中营养配⽐通常以BOD5: N: P的⽐值为200: 5: 1好氧处理的营养要求是BOD5:N:P= 100:5:1 , 厌氧处理的营养要求是BOD5:N:P= 200:5:1氨在微⽣物作⽤下氧化为硝酸的过程称硝化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动)、主动运输(逆浓度梯度)和基团转位(营养物质通过在 运输过程中被磷酸转移酶系统磷酸化而进入细胞内,也需要能 量和特异性的酶)等。 ATP: 在微生物的生物氧化过程中,底物的氧化分解产生能量;同 时,微生物将能量用于细胞组分的合成。在这两者之 间存在能量转移的中心,即ATP。 生物氧化的本质:在微生物体系中,能量的释放、ATP的生成都是通 过生物氧化实现的。 发酵:发酵是指在无外在电子受体时,底物脱氢后所产生的还原力 [H]不经呼吸链传递而直接交给某一内源性中间产物 接受,以实现底物水平磷酸化产能的一类生物氧化反应。 好氧呼吸:好氧呼吸(aerobic respiration)是有外在最终电子受 体(O2)存在时,对底物(能源)的氧化称为好 氧呼吸。它是一种最普遍和最重要的生物氧化方式。 无氧呼吸:无氧呼吸又称厌氧呼吸,是一类电子传递体系末端的受氢 体为外源无机氧化物的生物氧化。 三种生物氧化类型的比较(以葡萄糖为例): 生物氧化 最终电子 产ATP方 释放总能 参与反应的酶 最终产物 类型 受体 式 量/kJ 脱氢酶、脱羧 低分子有 底物水 乙醇发 中间代谢 酶、乙醇脱氢 机物、 平磷酸 238. 3 酵 产物 酶;辅酶:NAD等 CO2、ATP 化 底物水 脱氢酶、脱羧 平磷酸 好氧呼 酶、NAD、FAD、 CO2、 O2 化;氧 2876 吸 辅酶Q、细胞色素 H2O、ATP 化磷酸 等 化 脱氢酶、脱羧 CO2、 底物水 反硝化: NO3、NO2 酶、硝酸还原 H2O、 平磷酸 无氧 1756 、SO42- 酶、硫酸还原 NH3、N2、 化;氧 呼吸 反硫化: CO3-CO2 酶;辅酶:NAD、 H2S、 化磷酸 1125 细胞色素b、c等 CH4、ATP 化 光合作用(photosynthesis):是地球上进行得最大的有机合成反应。 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过程经常用CO2固定这一术语来表示。 第六章: 生长繁殖的概念:(微)生物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不断吸收营养物质, 按照自己的代谢方式进行新陈代谢
Hale Waihona Puke 1.DNA具有独特的半保留式的自我复制能力,确保了DNA复制精 确,并保证一切生物遗传性的相对稳定。 2.DNA的自我复制大致如下:首先是DNA分子中的两条互补的多核 苷酸链之间的氢键断裂,彼此分开成两条单链; 然后以各自原有的多核苷酸链为模 板,根据碱基配对原则吸收细胞中 游离的核苷酸,按照原有链上的碱 基排列顺序,各自合成出一条心的 互补的多核苷酸链;新和成的一条 多核苷酸链和原有的多核苷酸链又 以氢键连接成新的双螺旋结构。因 此,在新和成的子代DNA的分子中, 一条链来自亲代的DNA,另一条则是 新和成的。 DNA和RNA的区别:1.DNA中的胸腺嘧啶T在RNA中变成了尿嘧啶U 2.RNA含有的五碳糖是核糖而不是脱氧核糖 生物遗传信息的传递:1.亲代的性状是通过脱氧核糖核苷酸将决定各种 遗传性状的遗传信息传给子代 2.子代根据DNA所携带的遗传信息产生一定形态结 构的蛋白质 变异的实质——基因突变:DNA上的碱基对发生差错,出现碱基的缺 失、置换或插入,改变了基因内原有的碱基顺序,导 致后代性状的改变。当这种改变可以遗传 时,就是发生了突变。所以说基因突变是微 生物发生变异的实质。在真核微生物中,变 异也会发生在染色体水平上,如染色体的缺 失、重复、倒位和易位等,都会引起遗传信 息的改变,称为染色体畸变。 变异的类型:1.自发突变:在自然条件下发生的突变。自发突变的概率 很低,如细菌约为10-10。 2.诱发突变:人为地用某种因素处理后造成的突变。诱发 突变的概率大大提高,可以达到约10-4 ~ 1×10-5 蛋白质的合成过程:1.DNA复制:通过半保留复制方式进行自我复制 2.转录mRNA:由DNA转录成mRNA 3.翻译:以mRNA上的碱基顺序为模板,翻译成对应 的蛋白质分子 4.蛋白质合成:通过mRNA的两端识别作用,把特定
的氨基酸送到核糖体上,在多肽合成酶的作用下 合成多肽键,生成具有特定生理 功能的蛋白质。 第八章: 生态系统:在一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由生物(包括动物、植物和微生 物)与它们的生境(包括光、水、土壤、空气及其 他生物因子)通过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所组成的一个自然 体。生态系统=生物+环境条件 生态系统的组成:环境(无机环境)、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或转化 者。 生态系统的功能:a生物生产:是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之一,只要有太 阳辐射、水、二氧化碳及无机物,植物、藻类及光 合细菌等利用太阳能,将二氧化碳和水 合成糖类,进合成蛋白质、脂肪和核酸 等,构成植物体。 b能量流动:太阳将能量供给植物、藻类和光合细菌 等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光能被转化为化学能 而被贮存在植物体内,能量再通过食物 链由—种生物转移到另—生物体内。 c物质循环:生态系统中生物群落所需的各种营养物 在环境、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各营养级)之间 传递,处于不断循环之中形成物质流。 d信息传递: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多种多样,有强 有弱,把各组成联为一个统一整体。有物理信息, 例如声、光、颜色起吸引异性、种间识 别、威吓、警告等信息作用;生物的酶、 维生素、 生长素、抗生素等是化学信息等。 种群:占据特定空间的同一生物种的所有个体的集合体。种群是生物群 落的组成单位。 群落:指一定时间内居住在一定空间范围内的生物种群的集合。 土壤的生态条件(土壤是微生物最良好的天然培养基): a.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土壤内有大量的有机和无机物质(动植物的 残体、分泌物、排泄物等) b.pH比较适宜微生物生长:多为5.5~8.5;适合于大多数微生物的 生长繁殖。 c.渗透压多为等渗或低渗:土壤是等渗或低渗溶液,有利于微生物
好氧微生物有:芽孢杆菌属、假单胞菌属、动胶菌 属、黄杆菌属、微球菌属、无色杆菌属、球衣菌属、 根瘤菌、固氮菌、硝化细菌、硫化细菌、无色 硫磺细菌、大多数放线菌、霉菌、原生动物和 微型后生动物等。 好氧微生物和微量好氧微生物在有氧条件下能正常生 长繁殖,是因为它们需要氧作为呼吸中的最终电子受 体,参与部分物质合成。好氧微生物需要溶于水的氧 即溶解氧。 5、太阳辐射:辐射是指通过空气或外层空间从一个地方传 到另一个地方去的能源。 辐射包括:可见光、紫外辐射、近红外、热红外及微 波,另外还有电离辐射等。可见光和红外辐射对进 行光合作用的微生物有影响,能作为光合 作用的能源。 紫外辐射和电离辐射对微生物的影响:紫外辐射(紫 外线)对微生物有致死作用,可用以杀菌, 但穿透力较差,只能用于空气和物体表面的消 毒。电离辐射低剂量时,有促进生长的作用; 高剂量时,则有致死作用,常用于诱变育种。 6、渗透压:微生物在不同渗透压的溶液中呈不同的反应: 等渗溶液,周围溶液=体内(0.5~0.85%的NaCL溶液,也 被称为生理盐水) 微生物生长良好; 低渗溶液,周围<体内(如0.01%的NaCL溶液)水分从细胞外 进入细胞,细胞膨胀,严重者破裂; 高渗溶液,周围>体内(如20%的NaCL溶液) 细胞内的水分 子大量渗出,使细胞发生质壁分离。 第七章: 遗传和变异的物质基础--DNA 典型的实验:DNA是遗传的物质基础,可通过格里菲斯(Griffith) 经典的转化实验和大肠杆菌T2噬菌体感染大肠杆 菌等实验得到证明。 DNA的化学组成: 1.碱基:腺嘌呤A,鸟嘌呤G ,胞嘧啶C,胸腺嘧啶T 基本单位——核苷酸 2.脱氧核糖核苷酸 3.磷酸基团 DNA的复制
第五章: 微生物细胞的化学组成:细胞的化学组成决定细胞的化学需要。 1、 元素组成:(1)C、H、O、N:为所有生物体的有机元 素。 (2)主要元素:包括P、S、K、Na、Ca、Mg、 Cl等。 (3)微量元素:包括Fe、Cu、Mn、B、Mo、 Co、Si等 2、 化合物组成:细胞内的化合物可分两类:①无机化合物 (水和无机盐);②有机化合物。70~90%为水分,10 ~30%为干物质。有机物占干物质质量的90~97%,包括 蛋白质、糖类、核酸及脂类。 微生物的营养物质:水、碳源和能源、氮源、无机盐、生长因子(因 素) 微生物的营养类型:(根据碳源和能源的不同) 营养类型 能源 碳源 微生物(例) 光能自养型 化能自养型 光能异养型 光 无机物 光 CO2 、CO32CO2 有机物 藻类 硝化细菌 红螺菌
微生物的目的。灭菌是指杀死一切微生生 物;而消毒仅是杀死致病微生物。 低温的影响:低温下,微生物的代谢活力低,生长缓慢 或停止,但不致死。处于低温下的微生物一旦获 得适宜的温度,即可恢复活性。利用这一 特性,各种冰箱成为生物实验中保存生物 样品或试剂的重要手段。 2、 pH:微生物的生命活动、物质代谢与pH有密切关系。不 同微生物对pH的要求有不同。微生物对pH的要 求也存在最高、最低和最适三个点。 过高或过低的pH对微生物的影响: (1)影响蛋白质的解离,从而影响细胞表面的 电荷,影响营养物质的吸收; (2)影响营养物质的离子化,影响其进入细 胞; (3)影响酶的活性; (4)降低对其他因素的抵抗能力(如抗热 性)。 3、氧化还原电位:氧化环境具有正电位,还原环境具有负 电位。各种微生物对氧化还原电位的要 求不同,一般好氧微生物要求Eh在+300 ~+400mV;专性厌氧的微生物要求在-200 ~250mV;而兼性微生物,在+100mV以上 时进行好氧呼吸,在+100mV以下时进行无 氧呼吸。 环境中的氧化还原电位受到氧分压和pH等 因子的影响。 4、溶解氧:微生物可分为:好氧微生物、兼性厌氧微生物 和厌氧微生物。 (1)O2的作用:一是作为最终电子受体,二是参与甾醇 类和不饱和脂肪酸的合成。 微生物只能利用溶解于水中的O2,即溶解氧 (DO)。DO与水温、大气压等因素有关,温度 越高,氧的溶解度越小。在好氧生物处理中, 一般曝气池中的DO要求控制在3~ 4mg/L。 (2)好氧微生物与氧的关系
活动。正常情况下,同化作用大于异化作用,微生 物的细胞不断迅速增长,细胞长到一定程度时,就 会由一个细胞分裂成细胞。当发生个体数目的增加 时,就称为繁殖。反之,则为生长。 生长曲线的各个时期及其特点 1,停滞期:又称调整期和适应期,指少数微生物接种到新培养液 中 后,再开始培养的一段时间内细胞 数目几乎不增加的时期。停滞期的长短和接种量、种 (菌)龄和培养基等因素有关。处于停滞期的微生物 细胞体积增长快、合成代谢活跃,对外界不良条件的 反应敏感。 2、对数期(指数期):细菌的生长速度达到最大,细菌数以几何 级数增加,在生长曲线上呈直线关系。 处于对数期的细菌,得到丰富的营养,代 谢活力最强,细菌旺盛生长。此时的细菌 比较整齐(群体内比较一致)健壮。对不 良环境条件的抗性也比较强。 3、静止期:由于对数期的细菌迅速生长繁殖,消耗了大量的营养 物质,有害物质的积累及其它物化条 件的恶化→静止期。在静止期,细菌总数达到最 大,新生数与死亡数大致相等,保持动态平衡。此时 的细菌开始积累贮存物质,有芽孢的细菌形成芽孢。 4、衰老期:营养物质被耗尽,细菌进入内源呼吸阶段。有害物质 大量积累,不利于细菌的生长繁殖, 此时,死亡率增加,活菌数减少。细菌常出现畸形或 衰退型。 世代时间:微生物两次繁殖之间的间隔时间,称为该生物的世代时间。 环境因子:1、温度:微生物的生长要求有一定的温度范围:最低温 度、最适温度、最高温度。 根据细菌最适温度的不同,可把细菌分为:嗜冷 菌(5~10℃)、嗜中温菌(25~40℃)、嗜热菌 (50~60℃)和嗜超热菌(70~105℃)。不同微 生物对温度的要求不同,同一微生物在生长的不 同时期对温度的要求也会不同。 高温的影响:在高温时,微生物的蛋白质会发生凝固变 性,呈不可逆的变性,导致微生物的死亡。通常, 可以利用高温对微生物的影响来达到杀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