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层及古生物学综合测试1
工程地质学模拟考试试题1
工程地质学模拟试题一。
单项选择题 (每题1。
5分,共60分,请将正确答案写在答题纸上)1. 下列矿物中遇冷稀盐酸剧烈起泡的是(B)A. 石英B. 方解石C. 黑云母D。
正长石2. 关于矿物的解理叙述不正确的是(D)A。
矿物解理的完全程度和断口是互相消长的B。
矿物解理完全时则不显断口C。
矿物解理不完全或无解理时,则断口显著D。
矿物解理完全时则断口显著3. 下列结构中,( D)不是沉积岩的结构。
A。
斑状结构 B. 碎屑结构 C。
生物结构 D。
化学结构4. 下列结构中,( )是岩浆岩的结构.A. 全晶质结构B. 变晶结构 C。
碎屑结构 D. 化学结构5。
按岩石的结构、构造及其成因产状等将岩浆岩(C)三大类。
1。
酸性岩 2。
中性岩 3。
深成岩 4.浅成岩 5.喷出岩A.1、2、4B.2、3、4C.3、4、5 D。
1、3、46. 下列岩石中遇冷稀盐酸剧烈起泡的是( A)A .石灰岩 B.花岗岩 C。
片麻岩 D.砾岩7。
下列岩石中( A )是由岩浆喷出地表冷凝后而形成的岩石。
A.玄武岩B.石灰岩 C。
千枚岩 D.石英岩8。
两侧岩层向外相背倾斜,中心部分岩层时代较老,两侧岩层依次变新,并且两边对称出现的是().A.向斜B.节理C.背斜D.断层9。
节理按成因分为( B )1。
构造节理 2。
原生节理 3.风化节理 4。
剪节理 5。
张节理A。
1、4和5 B。
1、2和3 C 。
2、3和4 D.2、4和510。
属于岩浆岩与沉积岩层间的接触关系的是( B )A。
整合接触 B.侵入接触 C.假整合接触 D.不整合接触11. 若地质平面图上沉积岩被岩浆岩穿插,界线被岩浆岩界线截断,则岩浆岩与沉积岩之间为( )。
A.沉积接触B.整合接触 C。
侵入接触 D.不整合接触12. 河漫滩是洪水期( )A。
能被淹没的浅滩 B。
不能被淹没的浅滩C。
1/3的地方能被淹没的浅滩D.1/4的地方能被淹没的浅滩13. 在第四纪历史上发生的两大变化是(C )A。
新教科版六下科学二单元《生物多样性》单元测试卷
新教科版六下科学二单元《生物多样性》单元测试卷第二单元综合训练一、填空题。
(每个词只能用一次,选错或者使用别的词不能得分,每空2分,共20分)化石变异环境相貌特征自然保护区生物分布图调查形态特征遗传性状1.科学家要研究一个区域的生物多样性时,通常运用的方法来对这个区域内及单位面积内生物的种类数目进行统计。
2.校园里的生物种类繁多,校园能帮助我们清楚地看出校园中动植物的分布情况,以便更系统地进行研究。
3.生物的后代与亲代之间存在相似的现象叫。
后代与亲代之间存在差异的现象叫。
4.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动物后代和亲之间的、行为方式和生活性等方面去认识遗传和变异现象。
5.人的一个相貌特征会有不同的,相貌是各种的组合。
6.是存留在岩石中的古生物遗体、遗物或遗迹,借助它们科学家可以一点点复原出各种古生物的样貌和它们当时生活的。
7.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我国建立了许多二、判断题。
每题2分,共20分;1.在制作校园生物分布图时,我们可以用编号进行标注。
()2.昆虫是种类最多的一类动物,蝴蝶、蚂蚁、蜘蛛都是昆虫。
()3.动物种群内都存在着个体差异,动物的遗传变异现象使得动物多种多样。
()4.油松属于木质茎植物,因为它的茎秆坚硬,大部分由木质部组成。
()5.变异是极少数个体会发生的现象,出现变异会对生物产生不利影响。
()以保护濒危物种。
6.人的相貌特征、血型、性格、行为方式等方面都存在着遗传变异现象。
()7.恐龙骨骼化石和鸟类的骨骼形似,因此我们推测恐龙可能与鸟类有较近的亲缘关系。
()8.生物多样性与人类糊口息息相干,是人类衣食住行的重要资源。
()9.19世纪中期,科学家XXX只通过将不同高度的豌豆杂交就得出了孟德尔遗传定律。
()10.防疫期间,我们在进出校园时需要靠近仪器测量体温,同时,仪器也能主动识别我们的面容,这是因为我们每个人的相貌具有独特性。
()三、选择题。
(每题2分,共20分)1.对比观察图中的两只猫——后代“多多”(右)和亲代“雪球”(左),发现它们在()上有变异现象A.脚的数量B.额头花纹C.毛发颜色2.茎中木质部成分少,通常较柔软,易折断,外表常呈绿色的植物是()A.狗尾草B.法国梧桐C.XXX3.下图是对植物的分类,这种分类方法称为()A.二歧分类法B.多级分类法C.特征分类法4.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这句话可以用生物的()现象来解释。
可用来划分地层的原位测试方法
可用来划分地层的原位测试方法地球层序的划分是地质学研究中最基本、最重要的课题之一。
在地质学家对地球层序的研究中,往往需要通过一系列的原位测试方法来获取地层信息。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可用来划分地层的原位测试方法,包括:1. 钻孔岩芯分析2. 物化测试3. 放射性同位素测定4. 地质测量5. 生物化石记录一、钻孔岩芯分析钻孔岩芯是用机械力将地下岩石钻取到地表的一种方法。
钻孔岩芯提供了研究地层的标准样品,可通过对岩芯样品进行地质学分析,确定不同岩层的组成、结构、颜色、粒度、岩性等信息,从而划分不同的地层。
常用的岩芯分析方法包括光学显微镜分析、X射线衍射(XRD)分析、扫描电镜(SEM)分析等。
钻孔岩芯分析的优点在于可以获得精确的层位和岩性信息,能够掌握地层的垂直变化规律,并揭示地球的演化历史。
不过,钻孔岩芯的缺点在于成本高昂,而且岩芯分析需要消耗大量的时间和人力。
二、物化测试物化测试通过对不同地层中元素、矿物、化合物等的测定,以及矿物形态、地球化学特征、稳定同位素比值、微量元素含量等多角度的对比分析,从而了解不同地层之间的地球化学差异,进而推断地层的年代和环境变化。
物化测试主要包括岩石相分析、地球化学分析、稳定同位素分析、微量元素分析等。
物化测试的优点在于能够提供定量化的测量结果,分析深入精准。
缺点在于检测方法较为复杂,同时不同的地层元素、矿物、化合物等之间存在交叉作用,需要综合多个方法并加以结合分析。
三、放射性同位素测定放射性同位素测定是通过测定各种放射性元素和同位素在地层中的各成分占比和比值,从而推断地质年代和沉积环境的一种方法。
放射性同位素测定包括放射性同位素测年、放射性同位素地球化学等多种方法。
放射性同位素测定的优点在于精度较高,能够精确地测定各种元素的含量、比例和年代,有助于揭示岩石的成熟度、堆积年龄、排列顺序等信息。
缺点在于测定时需要测量同位素轻重比值,仪器设备复杂、昂贵,并存在误差源。
四、地质测量地质测量是通过地面探测和地下勘测,测定地球上各种地层的分布和厚度,以及不同地层堆叠的顺序等信息,从而推断地质年代和沉积环境的一种方法。
古生物学与地层学(含古人类学)
古生物学与地层学(含:古人类学)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古生物学与地层学(含:古人类学)学科是地球科学领域中的基础学科,培养的硕士研究生应在德、智、体诸方面全面发展,具有创业精神和创新能力、从事科学研究、工程技术及管理的高级专门人才,以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具体要求如下:1、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拥护中国共产党,拥护社会主义,具有高度的精神文明和较高的综合素质,遵纪守法,品行端正,作风正派,服从组织分配,愿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
2、在本门学科内掌握坚实的地质基础理论以及古生物学和地层学的系统理论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了解本领域的研究动态,基本上能独立开展与本学科有关的科学研究和生产工作。
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地进行专业阅读并能撰写论文摘要;具有从事本学科领域内科学研究、大学教学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具有较强的综合能力,包括创新能力、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写作能力,具有实事求是,严谨的科学作风。
3、坚持体育锻炼,具有健康的体魄。
二、学习年限硕士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为2-3年,课程学习和学位论文的时间各占一半。
硕士生应在规定学习期限内完成培养计划要求的课程学习和学位论文工作。
若提前完成培养计划,经院校学位委员会审查,学校批准,可进行论文答辩毕业,通过者获得理学硕士学位。
三、研究方向根据新的形势和要求,结合本学科专业当前发展的方向,可设置出本学科、专业的研究方向3个。
1、油气区古生物学2、勘探地层学与油气储层预测3、油气区古生态学与沉积学四、课程设置课程设置包括学位课、选修课和实践课,课程总学分为34或以上。
学位课为必修课,含公共课、专业基础课,学分不低于20学分;选修课不低于12学分;实践课为必修课,含专业实践、社会实践和教学实践,学分为2学分。
理科硕士生选修数学课程的总学分不少于5学分,其中学位课中数学课等于或大于2学分;外语课总学分为6学分,提倡加强更多的外语课,通过考试取得相应学分,但不计入34学分内。
矿山地质学12级课堂测验(1-9)
课堂测验(一)1、填空(1)地质学是以地球为研究对象的一门自然科学。
它主要研究地壳的构造、物质组成、发展变化以及矿产的形成及分布规律,表面特征及地球演化历史。
(2)矿山地质学是一门新兴的应用地质学科,是地质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地质学与采矿学紧密结合的边缘学科,主要研究与矿产资源开发、矿山建设和生产有关各种地质问题。
它具有先导性、实践性、综合性及复杂性等特点。
(3)地球的内部圈层根据地震波划分为地壳、地核和地幔,其中地壳和地核的分界面为莫霍面,地核和地幔的分界面为古登堡面。
2、判断并改错(1)地质学是矿山地质学的基础,矿山地质学是地质学的应用,二者(仅矿山地质学)均是新兴的边缘学科。
(×)(2)地质学的研究方法很多,但都离不开野外调查。
(√)(3)地球的很多物理性质均可用于找矿,如重力,压力等等,如出现重力负(正)异常,往往是寻找金、铜、等金属矿的重要标志。
(×)(4)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就是指大地水准面的形态和大小。
(√)课堂测验(二)1、填空(1)影响变质作用的因素包括:湿度、压力和化学成分的加入。
(2)海枯石烂、沧海桑田、地壳面貌的改变等是由于地质作用的结果。
(3)地质作用根据能源的不同,分为内力地质作用和外力地质作用,其中内力地质作用包括地壳运动、岩浆作用、变质作用、地震;外力地质地质作用包括风化作用、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和成岩作用。
(4)成岩作用包括压固作用、胶结作用、重结晶作用三种。
2、单项选择题(1)不列哪项不是影响风化作用的因素(A)A、地质营力的大小;B、岩石的结构和构造;C、岩石的矿物成分;D、自然地理条件(2)外力地质作用的主要能源是(B)A、放射能;B、太阳能;C、地球引力能;D、科里奥利力。
(3)地表出露的褐铁矿,称为“铁帽”,常常是寻找地下多金属矿床的标志。
它是由(A)形成的。
A、氧化作用;B、溶解作用;C、水解作用;D、水化作用。
(4)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A、每次地震只有一个地震震级,但有多个地震烈度B、每次地震只有一个地震震级和一个地震烈度C、每次地震只有一个地震烈度,但有多个震级D、每次地震既有多个地震震级,又有多个地震烈度(5)长江下游荆江段的“九曲回肠”是因为(C)造成的。
第六单元第三章生物的起源与进化测试卷八年级下册生物冀少版
2022年春季学期八年级下册生物冀少版第三章《生物的起源与进化》测试卷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1.下列有关生命的起源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在原始的地球表面,首先形成的生命的基础物质是小分子有机物B.原始的地球大气成分主要是水蒸气、氢气、氧气、二氧化碳、氨、甲烷等C.在原始大气中形成有机物,在原始海洋中形成原始生命D.生命的形成是按照由原始大气中的无机物到有机物,再到原始生命这一顺序逐渐进行的2.下列关于森林古猿进化成人类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森林大量消失与部分森林古猿向直立行走方向发展没有直接关系B.古人类的化石是研究人类起源问题的直接证据C.古人类用火把食物烤熟,改善了身体的营养,促进了脑的发育D.下到地面上生活的森林古猿,其身体向直立行走方向发展3.在现代类人猿中,与人类亲缘关系最密切的是A.黑猩猩 B.长臂猿 C.猩猩 D.大猩猩4.原始大气与现在大气成分的区别是原始大气中没有A.二氧化碳 B.水蒸气 C.氧气 D.氢气5.古猿进化成人类的过程中,下列哪一项是进化发展的基础A.用大脑思考 B.用语言交流C.两足直立行走 D.制造、使用简单工具6.某种农药对杀灭害虫有独特的效果,但随着使用年限的延长,其防治效果越来越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随着使用时间的延长,农药质量下降了B.害虫为适应农药的毒性,产生变异C.农药促使害虫产生了抵抗农药的定向变异D.具有抗药性的害虫适应环境并生存下来7.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老子说:“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这在某种程度上与现代生物学关于生命起源的观点不谋而合,下列有关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原始大气主要由水蒸气、氧气、甲烷、硫化氢等气体构成B.米勒模拟原始地球的条件和大气成分,在密闭的装置里,合成了氨基酸C.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的唯一的证据D.“超级细菌”的出现是由于抗生素诱导细菌产生了定向变异,抗药性增强8.近100多年来,科学家在德国发现了始祖鸟化石,在我国发现了郑氏孔子鸟化石。
第二章综合测试卷 2022-2023学年度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7.下列关于四大景观成因的叙述,错误的是( B ) A.落基山脉位于美洲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碰撞挤压处 B.马荣火山位于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 C.冰岛热喷泉是因为位于板块交界处,地热资源丰富 D.东非大裂谷位于板块张裂边界 8.跨经度最多和跨纬度最多的板块分别是( C ) A.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 B.印度洋板块和非洲板块 C.南极洲板块和美洲板块 D.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
A.南海—马六甲海峡—孟加拉湾—孟加拉湾—红海
C.南海—阿拉伯海—孟加拉湾—马六甲海峡—红海
D.南海—孟加拉湾—马六甲海峡—阿拉伯海—红海
13.该商船的路途连通了( B )
A.亚洲和欧洲
B.亚洲和非洲
C.非洲和欧洲
D.亚洲和南美洲
2022年1月14—15日,汤加发生火山喷发。火山喷发致使 大量火山灰、气体与水蒸气进入高空形成巨大云团,汤加全 境失联,多国发布海啸警报。读“汤加地理位置示意和六大板 块分布图”(图5),完成14~15题。
A.二十世纪前五十年,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
在灾害性大地震中死亡人数总量不一致
B.1951—2000年,发展中国家在灾害性大地震
中平均死亡人数明显减少
图12
C.灾害性大地震中,发达国家平均死亡人数显著减少得益于防灾救灾能力的增强
D.1951—2000年每次灾害性大地震中,发达国家的生命财产损失都明显比发展中
28.我们生活的地球每年约发生500万次地震,约有1%的地震为有感地震。全球年 平均发生133次6级以上地震,20次7级以上地震,1次8级以上地震。地震灾害往往 会造成严重的生命和财产损失,图12统计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全球二十世 纪每次灾害性大地震中的平均死亡人数。读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地质年代学基础单元测试题
地质年代学基础单元测试题一、选择题1. 地质年代学是研究地球历史发展和地层的学科。
以下哪个不属于地质年代学的研究内容?A. 地球的形成和演化过程B. 岩石的分类和成因C. 地壳运动和地震活动D. 古生物的演化和生态环境2. 地质年代学的基本理论是基于哪种原则?A. 对比原则B. 相对年代原则C. 同位原则D. 绝对年代原则3. 下列地质年代的划分中,哪一个是最小的时间单位?A. 代B. 纪C. 期D. 世4. 地球上某一特定区域内,不同地层的年代关系可以利用哪个原则来判断?A. 对比原则B. 相对年代原则C. 同位原则D. 绝对年代原则5. 地质年代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哪些方面?A. 古生物学B. 矿物学C. 地貌学D. 放射性同位素测年二、判断题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正确的选择A,错误的选择B。
1. 地质年代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古生物的化石。
A / B2. 相对年代原则是地质年代学的核心理论之一。
A / B3. 不同地区的地层可以直接对比,确定它们的年代关系。
A / B4. 放射性同位素测年方法可以准确测定地层的年龄。
A / B5. 地质学家通常使用相对年代原则和绝对年代原则相结合的方法来研究地层的年代。
A / B三、简答题1. 什么是相对年代原则?它在地质年代学中起到什么作用?2. 比较相对年代原则和绝对年代原则的区别和联系。
3. 请简述地质年代学的应用领域和意义。
四、综合题根据下图所示的地层剖面,回答以下问题。
![地层剖面图](image.jpg)1. 请根据剖面图所示的地层,推测该地区地质年代的顺序和相对年代关系。
2. 如果地层剖面上标有放射性同位素的测年结果,我们能否准确地确定各个地层的绝对年代?为什么?3. 请结合剖面图上的地质现象,简要描述该地区的地质历史和演化过程。
注意:以上答案仅供参考,考生可根据自己的理解给出合理的回答。
新教材高中地理第1章宇宙中的地球第4节地球的演化训练含解析湘教版
第4节地球的演化【A基础练·学业水平测试】时间:20分钟总分:44分(知识点1:地层和化石。
知识点2:地球的演化史)一、选择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知识点1](2020年辽宁大连检测)在陕西某矿区,工人们发现在矿灯照耀下,夹在页岩地层中的煤层乌黑发亮,仔细辨认,还能看出苏铁、银杏等裸子植物粗大的树干。
据此完成第1~2题。
1.该煤层形成的地质年代和该地质年代最繁盛的动物可能是( )A.古生代;三叶虫B.中生代;恐龙C.新生代新近纪;哺乳类D.新生代第四纪;鱼类2.该煤层形成的古地理环境是( )A.湿热的草原地区B.温暖广阔的浅海C.湿热的森林地区D.干旱的陆地环境【答案】1.B 2.C [解析]第1题,苏铁、银杏等裸子植物最繁盛的时期是在中生代,恐龙是该地质年代最繁盛的动物。
第2题,湿热的森林环境应是该煤层形成时的古地理环境。
[知识点1、2](2020年北京丰台区检测)地球有悠久的过去,还有漫长的未来。
生物的出现和进化只是其中的一小段,而人类的历史更是短暂的一瞬。
下图为部分地质年代表。
读图,完成第3~4题。
3.原始鱼类出现在( )A.元古代地层B.古生代中期地层C.古生代后期地层D.中生代中期地层4.古生代末期灭绝的代表性生物是( )A.恐龙B.爬行类C.被子植物D.三叶虫【答案】3.B 4.D [解析]第3题,原始鱼类出现在古生代中期地层。
第4题,恐龙、爬行类、被子植物出现在古生代后期到中生代,所以古生代末期灭绝的代表性生物是三叶虫。
[知识点2](2020年辽宁盘锦检测)读地质年代示意图,完成第5~6题。
5.甲、乙、丙、丁依次为( )A.显生宙、元古宙、太古宙、冥古宙B.元古宙、太古宙、冥古宙、显生宙C.冥古宙、太古宙、元古宙、显生宙D.冥古宙、元古宙、太古宙、显生宙6.①②③依次为( )A.古生代、新生代、中生代B.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C.新生代、中生代、古生代D.中生代、古生代、新生代【答案】5.C 6.B [解析]第5题,读图,根据时间顺序可知,甲、乙、丙、丁依次为冥古宙、太古宙、元古宙、显生宙。
科学 单元检测
第二单元测试卷(A卷)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40分,每题2分1.如果我们想要观察蚯蚓生存环境的特点,我们应该去()。
A.阳光充足的地方B.湖边潮湿阴凉的地方C.植物叶子的根部2.孟德尔用()进行了一系列具有历史性意义的实验。
A.草莓B.水稻C.豌豆3.关于古生物化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古生物化石的形成时间很长B.古生物化石可以在地层中找到C.古生物化石只具有观赏价值4.对于生物多样性,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保护生物多样性主要是出于人类的爱心,生物多样性对人类生存并不重要B.生物多样性对维护地球环境很重要C.保护生物多样性首先要保护它们的生存环境5.观察植物的亲代和后代之间的差异,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A.通过照片观察两株植物花的颜色差异B.通过标本观察两株植物茎的高度差异C.只观察两株植物叶子花和果实即可6.孟德尔将矮株豌豆与矮株豌豆杂交,得到的后代是()。
A.高株、矮株都有B.矮株C.高株7.下列疾病不可以遗传的是()。
A.高血压B.肺炎C.糖尿病8.在调查校园中的生物多样性的活动中,不需要用到的工具是()。
A.放大镜B.照相机C.剪刀9.直接生小动物,并用乳汁喂养后代的是()。
A.鸟类B.鱼类C.哺乳动物10.猛犸象的化石出土于()附近,而且从身体构造来看,它具有极强的耐寒能力,体表有厚厚的毛发。
A.北极圈B.赤道C.山区11.研究一个区域的生物多样性,通常需要()。
A.统计这个区域内生物的种类数目B.统计这个区域单位面积内生物的种类数目C.以上都需要12.影响动物的毛色、花纹的主要因素是()。
A.动物的食物B.动物的运动情况C.动物亲代的毛色、花纹13.关于调查校园中的生物多样性的活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在调查活动开始前应该明确调查的目的B.在调查中,遇见不认识的小动物应该带回教室仔细研究C.在调查中要及时记录观察到的生物的特点14.揭示了遗传和变异之间秘密的科学家是()。
地层与化石 地理题
地层与化石地理题
地层与化石地理题指的是涉及地层学和古生物学领域的地理题目,主要考察学生对地层形成、演变以及化石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以下是一些示例题目:
1.简述地层形成的原理,并举例说明地层如何记录地球历史。
2.解释化石的形成过程,并说明化石在地层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3.描述地层如何反映古生物的生活环境,并举例说明地层学研究对人类发展
的意义。
总结:地层与化石地理题是关于地层学和古生物学领域的地理题目,考察学生对地层形成、演变以及化石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这些题目通常涉及到地层学的原理、化石的形成过程、古生物的生活环境等方面,旨在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对地球科学领域的理解。
山西省运城市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文综地理试题含答案
山西省运城市2021~2022学年度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调研测试文科综合地理试题本试卷两部分,共300分,考试时间150 分钟。
考生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考试结束后, 将答题卡交回。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上。
2.答题时使用0.5毫米的黑色中性(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5.做选考题时,考生按照题目要求作答,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对应的题目涂黑。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月壤一般指月球上所特有的土壤,是覆盖在月球表面上的一层直径小于1毫米、具有黏性的细小粒子。
月壤是研究月球的样本。
2020年12月17日,嫦娥五号携带月壤安全返回地球。
据此完成1 ~2题。
1.推测在月壤的形成中,起作用最大的是月球表面的A.降水B.温度.C.风力D.地貌2.与地表土壤四类组成物质相比,月壤中几乎不存在①矿物质②有机质③水分④空气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大渡河特大桥地处大雪山东麓,是我国在建的“川藏铁路”重大工程之一,其桥位高低对线路长度等影响巨大。
科学家勘察设计过程中,结合工程投资,研究了高桥位、中桥位和低桥位三个方案,右图为“大渡河桥位方案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面3 ~4题。
A.创设立体交通景观,增加艺术美感B增加交通布局密度,提高抗震能力C.借鉴既有工程施工的地质及工程经验,降低风险D.建设高等级交通干道,取代老化的现有交通走廊4.从大渡河特大桥桥位方案研究分析,最终采用高桥方案主要考虑①线路短,造价低②高度高,形态优美③对自然保护区几乎没有影响④主跨长,可规避岸坡两侧不稳定地质体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截至2020年2月初,澳大利亚东南部爆发的山火已燃烧了5个多月。
地理学科学知识比赛题目及解答
地理学科学知识比赛题目及解答题目一:地球的内部结构是如何划分的?请简述各层的主要特征。
{content}解答地球的内部结构可以从地壳、地幔、外核和内核四个层面进行划分。
1. 地壳:地壳是地球最外层坚硬的岩石壳体,平均厚度约为17公里。
它包括海洋地壳和大陆地壳,其中海洋地壳较薄,平均约为6公里,大陆地壳较厚,平均约为30-50公里。
地壳主要由硅酸盐岩石组成,包括花岗岩和玄武岩等。
2. 地幔:地幔位于地壳之下,直至外核,厚度约为2900公里。
地幔主要由硅酸盐岩石组成,具有较高的镁和铁含量,称为橄榄岩。
地幔可以进一步划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上地幔的部分区域呈现塑性流动状态,是板块构造活动的发源地。
3. 外核:外核是地球最外层的液态层,主要由铁和镍组成,外核的流动产生了地球磁场。
4. 内核:内核是地球的最内层,主要由铁和一些镍组成,由于压力巨大,内核是固态的。
题目二:请简述板块构造理论的主要内容。
{content}解答板块构造理论是指地球表层被分割成多个相对移动的板块,这些板块在地球内部的动力作用下进行运动,从而塑造出地球表面的地形、地震、火山等现象的一种科学理论。
主要内容包括:1. 板块的划分:全球大致可以划分为太平洋板块、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印度-澳大利亚板块和南极洲板块等六大板块。
2. 板块运动:板块之间的运动主要表现为碰撞、俯冲、滑移和分离等四种基本类型。
3. 地质现象:板块的相互作用导致了地震、火山、山脉等地质现象。
例如,板块的碰撞可以形成喜马拉雅山脉,板块的俯冲可以形成马里亚纳海沟,板块的滑移可以形成加利福尼亚的圣安德烈亚斯断层。
4. 地质年代:板块构造理论还解释了地球上地质事件发生的年代和顺序,为地质年代学提供了理论基础。
题目三:请简述全球气候带的主要划分及其特征。
{content}解答全球气候带主要分为五个:热带气候带、副热带气候带、温带气候带、副极地气候带和极地气候带,每个气候带有其独特的气候特征。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化石的奥秘质量测试卷(一)附答案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化石的奥秘质量测试卷(一)附答案学校:姓名:班级:考号: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4分)I.达尔文在()一书中提出了进化论的观点。
排的牙齿,用来咬碎叶子并磨成浆状。
A. 达尔文B.赫胥黎C. 魏格纳4. 第一块恐龙化石是()年被发现的。
A. 1677B. 1781C. 1822 5. ()生活在距今1.55亿至1.45亿年前, 它的背部长有菱形大骨板,嘴巴里面是成6. 7. 下列生物不是活化石的是()。
A. AB.松树C.银杏 “生物进化论''的提出者是英国的( )o A.赫胥黎 B.威格纳 C.达尔文8. 恐龙的繁殖方式是()。
A.胎生B.卵生C.卵胎生 9. 下列现代生物()不可能是恐龙的后代。
A.鸟 B.鳄鱼 C.大熊猫A.《物种起源》B.《生物的进化》C.《用进废退》 )提出“大陆漂移说( 3 A.10.1859年,达尔文出版了震惊学术界的巨著()A.《物种起源》B.《百科全书》C.《昆虫记》11.根据化石证据,以下生物中()出现得最早。
A.原始鸟类B.三叶虫C.恐龙12.马的进化过程是().A.始祖马、渐新马、中新马、现代马B.渐新马、始祖马、中新马、现代马C.始祖马、中新马、渐新马、现代马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40分)13.鼻子上长有一只短角、额头上长有两只长角的恐龙叫o14.化石是保存在地壳中的古生物、或遗迹,如骨骼、外壳、叶子、脚印化石等。
15.()年,达尔文出版了震惊世界的巨著《物种起源》,生物进化论认为,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了下来,而()则被淘汰掉,这就是自然选择。
生物正是通过自然选择,从()到(),从()到(),如此发展着,进化着。
16.古生物学家凭借复原出了恐龙的模样。
17.化石是保存在地层中的()、()()。
18.《物种起源》的作者是,该书于1859年出版,并提出了生物进化是一的结果。
19.化石是保存在地层中的古生物()或古生物活动所留下的(),如骨骼、外壳、叶子、脚印化石等。
地质与地貌学试卷、习题及答案
地质与地貌学试卷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1.风化壳2.地下水3.石灰岩4.断层三角面山5.洪积扇二、填空题(共15分)1.百望山的岩性主要为()和();十渡峰丛地貌的岩性为();周口店采石场的岩性为()。
(2分)2.黄土中多层埋藏古土壤的存在常标志着(),说明在黄土沉积的漫长时期内气候有多次()的变化。
(分)3.下列各符号为地层代号,请写出各代号的中文名称:J2(),J x(), Q3(),Q b()。
(1分)4.地质作用普遍存在于自然界,有长期持续缓慢进行的,如()、()、()等,有短暂而猛烈的,如()、()、()等。
(2分)5.岩层产状160∠30中,160和30分别表示岩层的()和()。
(1分)6.岩溶发育的基本条件有()、()、()、()四个。
(2分)7.根据三角洲的形态特征和形成过程把三角洲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分)8.冲积平原是指()。
(分)9.根据河流阶地的构造和形态特征,可分为()、()、()三种类型。
(分)10.全球地震分布具有规律性,主要集中在3个带,分别是()、()和()。
(分)三、选择题(前10题单选,后10题多选,共20分,)1.安山岩的矿物成分相似于()。
A、花岗岩B、辉长岩C、橄榄岩D、闪长岩2.在下列几种岩石中:玄武岩、安山岩、花岗闪长岩、砂岩、页岩、片麻岩、石灰岩、石英岩,属于沉积岩的是();A、花岗闪长岩、玄武岩、页岩、B、石灰岩、页岩、砂岩C、片麻岩、花岗闪长岩D、玄武岩、安山岩、石英岩3.河漫滩形成于河流的()A、凸岸B、凹岸C、凸岸和凹岸均可D、都不对4.由两条平行沟谷分割的长条状的黄土高地叫()。
A、黄土墚B、黄土塬C、黄土峁D、黄土碟5.岩溶(喀斯特)地貌出露在()。
A、碳酸盐岩地区B、硫酸盐岩地区C、卤化物盐类地区D、以上岩性均可6.()是表示地震对地面和建筑物的破坏程度A、烈度B、震级7.下面哪个湖属于断陷湖(),哪个属于向斜凹陷湖, 哪个属于火山口湖()。
(中考生物)考点测试题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
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考点1:生命的起源的过程1、下列关于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原始生命可能起源于原始海洋B、原始大气中存在着氢气、氨、甲烷和水蒸气等气体C、米勒的模拟实验证明,原始地球上能形成蛋白质等小分子有机物D、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从简单到复杂,从水生到陆生,从低等到高等2、在研究生命起源的过程中,米勒实验可以说明()A、原始地球上能形成原始生命B、在原始地球条件下能产生构成生物体的有机物C、原始生命起源于原始大气D、在紫外线等自然条件的长期作用下形成原始生命3、地球上最初的生命起源于()A、原始大气B、原始陆地C、原始海洋D、原始土壤4、下列有关生命起源的观点,叙述正确的是()①地球上的生命是神创造的②生命起源于非生命物质③生命可能起源于原始海洋④在现在地球上也可以形成原始生命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5、在模拟实验中,米勒通过两个电极放电产生电火花,模拟原始天空中的闪电,以激发密封装置中的不同气体发生化学反应。
这说明生命在起源的过程中,不可缺少的条件是()A、氧气B、能量C、有机物D、其他星球的生命6、“地球上的生命来自于外星球”这一生命起源的观点得到了部分人的认可,其证据是()A、米勒通过实验证明了这一推测B、原始地球环境不可能形成有机物C、陨石中和星际空间发现了简单的有机物D、其他星球上已经发现了原始生命考点2: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1、在越古老的地层中,成为化石的生物()A、数量越多B、种类越丰富C、越简单、越低等D、越复杂、越高等2、学习了生物的进化后,某同学进行了如下梳理归纳,你不认同的是()A、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的最直接证据B、不同生物细胞色素C的序列差异,能反映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C、生物通过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不断进化D、始祖鸟化石证明了现代爬行动物经过长久年代可进化成鸟类3、化石之所以能够成为生物进化的重要证据,主要原因是()A、化石是保存在地层中的古代生物的遗体、遗迹或遗物形成的B、化石是古生物学研究的对象C、各类生物的化石,在地层里的出现是有一定顺序的D、化石是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才形成的4、某一化石采集队,在甲、乙、丙三个不同地层内挖掘到许多生物化石。
真题综合测试卷03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山东专用)(原卷版)
绝密★启用前姓名:准考证号:【期末真题·必刷卷】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真题综合测试卷地理(一)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Ⅰ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卷相应的位置。
3.一律使用黑色钢笔或圆珠笔进行答题,否责视为无效;严禁在试卷上做任何标记,否责视为作弊。
4.考试时间为60分钟,满分为100分。
5.适用范围:山东专用;测试范围:必修第一册。
一、单选题“中国天眼”是世界最大口径的球面射电天文望远镜,位于贵州省平塘县大窝凼一片天然喀斯特洼地中。
2019年8月,“中国天眼”成功锁定了一个来自30亿光年外重复无线电信号。
下左图示意“中国天眼”俯拍景观,下右图示意天体系统。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中国天眼”发现的无线电信号来源所属的天体系统是()A.地月系B.太阳系C.银河系D.河外星系2.大窝凼洼地最可能是()A.岩浆喷发形成的火山口B.石灰岩溶洞崩塌形成的天坑C.风力侵蚀形成的注地D.岩层断陷形成的构造湖盆古生物科考队在青藏高原中部发现一个古植物化石群,采集到了大量叶、果实、种子(如兔耳果,推测该树种是一种高大的乔木)等化石,推测距今约4700万年,同时期棕榈、红树林等植被的分布范围可达北极圈内。
图1示意免耳果化石,图2示意地质年代表。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该古植物群生存的地质年代()A.联合古陆形成B.爬行动物盛行C.被子植物繁盛D.两栖动物出现4.兔耳果生长时期青藏地区的气候特征可能是()A.温暖湿润B.炎热干燥C.寒冷湿润D.寒冷干燥读某区域两个时刻等压线示意图(单位:hPa),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14时,黄海地区的风向为()A.偏东风B.偏西风C.偏北风D.偏南风6.下列四地中,风力明显加大的是()A.甲B.乙C.丙D.丁7.20时,M地与丙地相比,其风力大小及主要原因是()A.大M地地面摩擦力小B.大M地水平气压梯度力大C.小M地地面摩擦力大D.小M地水平气压梯度力小位于日本九州的著名旅游景点——阿苏草原(下图),是一片依靠人工维持的半自然草原,当地农民有定期对草原进行烧荒的传统,烧荒之后,新草破土而山,造就阿苏草原漫山遍野青翠欲滴的景观,吸引游客来此策马扬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
地层及古生物学课程综合测试1
学习层次:专科时间:90分钟
一.名词解释
1.群的涵义
2.印支运动
3.鲍马序列
4.南丹型
5.沉积旋回
6.外套湾(双壳类)
7.小羽片(古植物)
8.标准化石
9.居群
10.背景灭绝
二.简答题
1.广西(加里东)运动对华南地史发展的影响
2.燕山运动及其地史意义
3.化石的主要保存类型有哪些?
4.在地球历史上,显著的生物大进化阶段有哪些?
5.三叶虫的地史分布特征?
三.论述题
1.岩石地层单位和年代地层单位及其关系
2.我国东部白垩系沉积有何特点?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群的涵义
“群”是比组高一级的地层单位,群内可以包含一个以上的组,或者由厚度巨大,内部难于划分岩性相似的地层单独建群(不分组)。
群内的“组”必须是岩性变质程度相近,成因相关的‘组’组合而成。
群的顶、底界一般为不整合面或岩性的突变面。
群必要时可划分为几个亚群;有共同特征的几个群也可合并为一个超群,群不是一个必须划分的地层单位,群以地方名称命名。
2.印支运动
印支运动1934年法国地质学家J.Fromaget将印支半岛,晚三叠世前诺利克期与前瑞替克期的两个造山幕,命名为印支褶皱,1945年黄汲清首先将阿尔卑斯旋回划分为印支,燕山,喜马拉雅三个亚旋回,以印支旋回称呼我国中生代初期的地壳运动,目前一般认为印支运动在时间上包括三叠纪期间到早侏罗世之前的地壳运动,空间上分布于我国西部特提斯带,发育有三江、松潘、甘孜、西秦岭及南秦岭的印支褶皱带。
同时印支运动是我国东部构造古地理格局的转折点(以南海北陆转化为东西分异)是亚洲大陆与太平洋之间构造体制演化的新阶段。
3.鲍马序列
鲍马序列是一种浊流沉积的典型层序,由自下向上变细的五个层段组成,最底部由具递变层理的杂砂岩组成(a段),底面具有槽模,沟模等冲刷铸模,往上为b段,具有平行层理的砂岩;c段为具小波痕交错层理,变形层理的粉砂岩,d段为具有水平纹理的粉砂岩,粉砂质泥岩,最顶部E段,为块状泥岩。
4.南丹型
“南丹型”是华南泥盆系中、上统台内裂陷槽深水、滞流,贫氧沉积的代表,空间上呈北北东或北西向的带状分布,明显受同沉积断裂的控制,由黑色泥岩,泥灰岩、硅质岩组成,含菊石、竹节石及无眼三叶虫等化石。
5.沉积旋回;
沉积作用常常具有旋回性的特征,在含煤沉积中尤为显著。
当地层中的沉积物自下而上出现由粗变细,又由细变粗的反映一次海进,接着又发生海退的完整过程时,把它称为一个沉积旋回。
划分沉积旋回以海进为起点,沉积旋回是沉积作用周期性或韵律性的反映,有不同级别之分,大的旋回可以包括数个小旋回。
6.外套湾(双壳类)
双壳内部外套线在后腹部形成的一个内弯,为壳体关闭时容纳进出水管的空间。
7.小羽片(古植物)
长在末次羽轴上的羽状裂片。
8.标准化石
指那些演化快、地理分布广、数量丰富、特征明显、易于识别的化石。
9.居群
有栖息在同一地域中的同种生物个体构成。
10.背景灭绝
生物种系的自然更替,一般0.1-1.0种/Ma。
二.简答题
1.广西(加里东)运动对华南地史发展的影响
广西(加里东)运动使扬子陆块与华夏地块碰撞形成了东南造山带,除桂东南钦(州)防(城)地区残存海槽和滇东一带有陆相泥盆系外,华南其它地区为遭剥蚀的古陆或山地。
2.燕山运动及其地史意义
翁文灏于1927年以燕山为标准地区创名,目前认为燕山运动为整个侏罗纪,白垩纪期间广泛发育于我国境内的重要的构造运动,主要表现为褶皱、断裂变动、岩浆喷发、侵入活动及部分地区的变质作用,燕山运动是我国重要的变形期与成岩成矿期,也是我国基本构造格架的形成期与改造期。
燕山运动以后,兴安岭——太行山——武陵山一线东侧岩浆活动较侏罗纪减弱,且向东迁移。
白垩纪中、晚期出现松辽、华北、江汉、苏北等大型盆地。
而此线以西的大型盆地趋向萎缩。
川滇地区更为明显。
燕山运动对整个环太平洋带都有重要影响。
古太平洋板块与古亚洲大陆东缘和对美洲大陆西缘的俯冲,形成环太平洋火圈(火山活动带)。
3.化石的主要保存类型有哪些?
实体化石、模铸化石、遗迹化石、化学化石。
4.在地球历史上,显著的生物大进化阶段有哪些?
生物演化最大的阶段性:地球早期的生命记录为原核细胞生物,之后的生命记录为真核细胞生物,最后才发展为高级的具硬壳的后生生物。
生物界发展大阶段的总体趋势:PZ1-海生无脊椎动物繁盛;PZ2-鱼类、两栖类、蕨类植物和海生无脊椎并存;MZ-爬行类、裸子植物、菊石类繁荣;KZ-则以哺乳类、被子植物、软体动物大发展为特征。
5.三叶虫的地史分布特征?
始现于早寒武世,寒武纪最为繁盛,地层意义最大。
奥陶纪仍较繁盛,志留纪至二叠纪,急剧衰退,只留下少数类别,二叠纪末绝灭。
三论述题
1.岩石地层单位和年代地层单位及其关系。
岩石地层单位主要根据地层的岩性特征进行划分,对比,建立起不同等级的地层系统,岩石地层单位以组为基本单位。
按级别可分为群,组、段、层。
组的构成强调基本层序。
年代地层单位是以地层形成的时限(或地质时代)作为依据划分的地层单位,年代地层单位与统一的地质年表中的年代单位是相互对应的,可分为宇,界、系、统、阶,时带,分别与地质年代单位宙、代、纪、世、期、时相对应。
岩石地层单位虽然也有先后顺序之分,但它的划分与对比不受等时面的限制,与时间地层单位也没有相互对应的关系,岩石地层单位可以穿越年代地层单位的界线(即可以穿时的)而年代地层单位则不受岩石特征的限制,从理论上讲,它是严格等时的。
两种地层单位的界线
局部可以是一致的,但大多数情况下是相互穿越的。
2.我国东部白垩系沉积有何特点?
中国东部白垩纪是第二沉降带形成的时期。
主要有松辽,华北、江汉、苏北等大型盆地。
辽西盆地早白垩世早期是晚侏罗世该地区火山喷发后,地壳的回沉,底部为盆地初始沉降形成的砂砾岩,往上为黄绿色粉砂岩、灰黑色页岩夹含油页岩,属湖泊沉积,产著名E-E-L 动物群和淡水软体动物,与底部平行不整合接触,其上下白垩统中、下部为沙海组,阜新组为大型湖泊沼泽砂泥岩含煤沉积,是我国白垩纪重要的成煤区。
下白垩统上部孙家湾组为冲积相的紫红色砂砾岩为主,夹砂页岩,表明盆地被充填萎缩封闭。
孙家湾组与下伏阜新组呈角度不整合接触。
代表燕山运动II幕。
其后大型坳陷盆地转换至松辽盆地,形成我国最重要的含油岩系——松花江群。
松花江群下伏早白垩世含煤岩系,在层序、化石组合、磁性地层上部可与辽西对比,松花江群泉头组在横向追索与孙家湾组可直接相连。
在气候上同属干热气候,与全球气候最高温度的阿尔布期暖热气候一致。
青山口期、盆地加速沉降,水体加深,海泛型动物化石出现,沉积了一套黑色泥,页岩,夹灰绿色泥岩,粉砂岩,油页岩,菱铁矿透镜体,产淡水半咸水无脊椎动物、鲨鱼牙和半咸水鱼类化石。
青山口期后盆地一度抬升,往上姚家组棕红色泥岩为主夹灰绿、灰白色粉砂岩,水体变浅。
往上嫩江组水体进一步加深,并发生海泛,形成以灰黑色,灰绿色泥岩、页岩为主,夹油页岩,粉砂岩的湖泊沉积,含淡水及半咸水动物化石。
上白垩统松花江群上部四方台组与明水组是一套河流冲积相的综红色,杂色泥、页岩,夹砾岩、砂岩及少量黑色泥岩,代表盆地被充填后形成的冲积平原沉积。
早白垩世,松辽盆地是我国白垩纪成煤期重要的聚煤区,上白垩统是我国最重要的含油岩系。
松辽盆地白垩系由7个湖水进退构成的陆相沉积层序。
最大水进期位于青山口底部和嫩江组下部的代表深湖——半深湖沉积的油页岩,菱铁矿结构条带(凝缩段)其中含有半咸水动物化石的层段,说明曾有短期海泛作用,与广海连接。
此外,华北一苏北盆地以红色及杂色湖泊——冲积平原沉积为主,夹有火山岩,而江汉盆地以红色膏盐沉积为特征,为河湖碎屑岩沉积夹膏盐层,粤北发育晚白垩世小型盆地,以南雄为代表属以河湖环境的红色粗碎屑沉积为主,富产恐龙蛋化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