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历史高分大二轮复习第8讲现代中国的改革开放__改革开放新时期精练含解析
第8讲--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
的计划经济体制
文化上
与军事和农业相关的科技发展较快;文化建 Nhomakorabea受政治运动影
响较大,教训深刻;毛泽东思想得到发展
社会
交通运输业发展较快,基本上形成了覆盖全国的交通网;社
生活上 会生活受政治运动影响较大,服装体现了强烈的时代特色
历史二轮复习
【主干知识】
这一阶段(1949年新中国成立至1978年改革
开放前)是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和开始探索社会主 义建设道路的时期,有成就,也有教训,社会主义 建设在曲折中发展。
历史二轮复习
4.社会生活上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的物质生活逐步得到改善,但生
活水平总体较低。与此同时,新中国的交通、通讯工具 及大众传媒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社会生活受政治运动 影响较大,呈现明显的时代特色。
历史二轮复习
【隐性知识】
中外不同的经济发展模式 16~18世纪的西方各国不谋而合地选择了重商主义道路,迅速 完成了资本原始积累和体制转型,先后成为世界强国。重商主义 具有国家干预主义、贸易保护主义、军事扩张主义、殖民主义、 鼓励人口增长等政策特征。 新中国的发展则不同,它根据自己的历史和经验,依据马克思 主义理论,借鉴“苏联模式”,设计了计划经济体制。经二十多年 的计划经济实践后,又转而进行“面向市场”、建立全面的“市 场经济体制”改革。……中国30年的经历走过了西方300年的路 程。 ——何正斌《300年经济学与30年中国经济发展》
年
严重阻碍生产力 所有制,实行 为农业发展开
发展
农民土地所有 辟了道路
制
农业合作化 1953~1956 小农经济难以满 把土地等主要 进一步提高了
年
足国民经济发展 生产资料由私 农业生产力
的需要
2019高考历史二轮练习专项八改革开放新时期—改革开放后中国社会巨变
2019高考历史二轮练习专项八改革开放新时期—改革开放后中国社会巨变限时演练(时间:45分钟总分值:100分)1.(2018年临沂模拟)下图是1953年我国某一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机构的产生图,从中我们可以得到的准确信息是()A.居委会的组织和程序比较规范B.作为基层组织拥有行政权力C.实行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D.我国民主政治开始实现普选解析:A此题考查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
根据材料时间信息“1953年”,可判断C项错误,C项是新时期基层民主的表现;B、D两项在材料中看不出。
2.(2018年镇江模拟)20世纪八十年代初,邓小平指出:“现在进一步考虑,和平共处的原那么用之于解决一个国家内部的某些问题,恐怕也是一个好办法。
”这里的“某些问题”应指()A.国家统一B.所有制问题C.民族关系D.中共与民主党派关系解析:A20世纪80年代,中国的内部问题是国家统一问题。
三大改造、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多党合作的政治协商制度的确立,说明所有制问题、民族关系、政党关系在20世纪80年代前都已经解决了。
故A正确。
3.一般认为,新中国成立以来在1949、1972、1992年分别形成了三次建交高潮。
以下史实与三次高潮成因相对应的是()A.中苏建交、尼克松访华、两极格局的崩溃B.一边倒、“求同存异”、《中美建交公报》C.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上海合作组织成立D.不结盟运动、重返联合国、多哈会议解析:A新中国成立后第一年同苏联等17个国家建交,1972年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促成了中国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建交的高潮,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诞生了许多新独立的国家,我国与这些新独立的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4.(2018年淄博二模)下表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全国人大农村代表所代表的人口与城镇代表所代表的人口的比例变化,不能说明的是()A.农村与城镇代表比例趋向平衡B.改革开放以来城镇化速度加快C.城市和农村人口数量趋于接近D.基层民主选举制度逐步的普及解析:D图中数据反映的是农村人大代表与城镇人大代表比例的变化,与基层民主选举制度无关。
2019高考历史高分大二轮复习 第7讲 现代中国的过渡与转折——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精练(含解析)
第7讲现代中国的过渡与转折——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8·江西宜春六校联考)新中国成立之初的法制建设任务,一方面是彻底废除国民党时期的旧法;另一方面进行了新法的创建,如制定了临时宪法《共同纲领》,起草了《刑法大纲》《诉讼程序通则》《公司法》等。
这些法制工作的开展 ( )A.表明以法治国成为国家意识B.保障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完成C.不利于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D.使国家管理实现了有法可依解析:据材料“新中国成立之初的法制建设任务,一方面是彻底废除国民党时期的旧法;另一方面进行了新法的创建,如制定了临时宪法《共同纲领》,起草了《刑法大纲》《诉讼程序通则》《公司法》等”得出这些法制工作的开展表明以法治国成为国家意识,故A 项正确。
答案:A2.1950年11月,陈云在第二次全国财经会议上提出:“经济建设的投资,要规定这一条原则:对直接与战争有关的军工投资,对财政收入直接有帮助的投资,对稳定市场有密切关系的投资,这三者应该予以满足,除此之外,应加以削减。
”当时影响我国经济发展战略的主要因素是)A.抗美援朝战争的形势B.人民迫切要求改变重工业落后面貌的愿望C.50年代初复杂的国内外环境D.新中国成立初国民经济恢复的需要解析:50年代初,我国对外面临朝鲜战争和资本主义阵营的敌对封锁,对内面临落后的生产力要求提出经济建设,故C项正确。
答案:C3.(2018·湖南长沙模拟)1952年,马林科夫在苏共“十九大”上将缅甸、印度、埃及等国列入“资本主义国家的殖民地和附属国”范围。
同年,周恩来强调要根据各国对战争与和平的态度来分清敌、我、友,中国外交要争取亚非国家在战时保持中立,在和平时同帝国主义保持距离。
中苏的这种分歧表明此时 ( )A.中国开始质疑“一边倒”外交战略的正确性B.中国对外政策的思路出现了局部调整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D.中国已不再需要同苏联协调对外政策解析:材料反映中国主张按各国对战争与和平的态度来分清敌、我、友,并要求积极争取亚非国家,说明中国外交政策的思想是以国家利益为主要出发点,而非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故B项正确。
高考历史二轮专题辅导与测试课件改革开放前的现代中国
影响分析
人民公社化运动违背了经 济规律,挫伤了农民生产 积极性,导致农业生产严 重下滑。
教训与反思
应尊重经济规律,保护农 民生产积极性,推动农业 稳步发展。
三年困难时期经济政策调整
三年困难时期
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我 国遭遇严重自然灾害,经济发展
面临巨大困难。
经济政策调整
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如调整农 业政策、恢复农村集市贸易、精 简城市人口等,以缓解经济困难
工业化进程的推进
通过实施“一五”计划等工业化战略,中国初步建立了比 较完整的工业体系,为后来的现代化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 。
科技文化事业进步意义阐释
01
科技事业的奠基与发展
改革开放前,中国在科技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就,如“两弹一星”
的成功研制等,提升了国际地位,也为后来的科技创新奠定了基础。
02
文化事业的繁荣与发展
化交通工具转变。
婚姻家庭观念演变及影响分析
婚姻自由
父母包办婚姻向自由恋 爱、自主婚姻转变,提 高了婚姻质量和家庭幸
福感。
家庭规模
大家庭向小家庭转变, 核心家庭成为主流,家 庭关系更加简单、和谐
。
离婚率上升
反映出社会对婚姻质量 的更高要求,也带来了
一定的社会问题。
性别平等观念
男女平等观念逐渐深入 人心,女性在家庭中的
价值观念更新及道德伦理问题探讨
价值观念多元化
人们的价值观念从单一走向多元,更 加注重个人价值、自由平等和民主法 治。
道德观念变化
传统道德观念受到挑战,新的道德观 念逐渐形成,如诚信、友善等。
社会责任感增强
人们更加注重社会责任和公益事业, 积极参与志愿服务和慈善捐赠等活动 。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突破练九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含解析
专题突破练九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一、选择题1.(2021湖南永州二模)中国社会科学刊物《经济研究参考资料》从1979年创刊到当年年底,已出了200期,其中刊登了出国考察报告的就有101期。
在这101期中,又以出访日本、南斯拉夫、匈牙利、美国、西欧的见闻五分天下。
以这则材料为例证,可用于说明( )A.经济体制改革亟须借鉴国外发展经验B.国际关系格局剧变推动改革开放进程C.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已经成为社会共识D.我国全面融入了世界经济全球化潮流2.(2021河南五县市部分学校第二次联考)1979年,邓小平提出,我们始终考虑到台湾的特殊地位,不改变那里的社会制度,不影响那里人民的生活水平,甚至作为一个地方政府可拥有广泛的自治权,拥有自卫武装力量。
当然,不能有两个中国,也不能有一个半中国。
”材料表明邓小平( )A.允许台湾拥有自治权B.坚持和平统一的方针C.维持两岸关系现状D.萌发“一国两制”构想3.(2021北京东城期末)以下是1954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目录和1982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目录,目录的变化体现了( )1954年宪法序言第一章总纲第二章国家机构第三章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第四章国旗、国徽、首都1982年宪法序言第一章总纲第二章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第三章国家机构第四章国旗、国徽、首都A.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完备B.人民民主的法律保障进一步加强C.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完善D.“实行依法治国”被正式写入宪法4.(2021安徽黄山一模)1984年10月,邓小平在中顾委第三次全体会议上提到,解决了一个“傻子瓜子”(注:芜湖个体户年广九创办,当时雇工经营),会牵动人心不安,没有益处。
他主张让“傻子瓜子”经营一段时间,认为这不会伤害到社会主义。
邓小平的说法( )A.反映了改革开放仍然停滞不前B.助推了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C.印证了市场经济理论已成共识D.消除了影响经济发展的束缚5.(2021云南昆明“三诊一模”)1987年8月,国家经委、中共中央组织部召开会议提出,全国所有的大中型企业在1987年内要普遍实行厂长负责制。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中国近代史 第8讲 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课件
5.命题点:新中国成立初期的高校改革 (2015·全国卷Ⅱ)到1952年底,新中国已建立多所俄文专科学 校,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多所高校和一批中学开设了俄文课程, 许多中小城镇也掀起学习俄语的热潮。这是我国当时( ) A.外交政策转变的需要 B.计划经济体制的需要 C.文化教育改革的需要 D.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 [尝试解题] ________
2.命题点:中共八大对当时国家工作任务的分析 (2018·全国卷Ⅲ)1956年,刘少奇在中共八大政治报告中指出: “我们目前在国家工作中的迫切任务之一,是着手系统地制定比较 完备的法律,健全我们国家的法制。”这反映了当时( ) A.法制建设开始迈向制度化 B.法制工作围绕组建新政权展开 C.法制建设与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密切相关 D.政治体制改革推动了依法治国的全面实行 [尝试解题] ________
D [1952年底,我国国民经济基本得到恢复,为有计划地开展 经济建设奠定了基础。1953年,国家开始实施“一五”计划,即开 始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当时我国的工业化建设主要是借鉴和 学习苏联的工业化建设经验,故出现题干中高校和中学开设俄文课 程以及许多中小城镇掀起学习俄语热潮的现象,故选D项;新中国 成立初期我国就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外交政策没有改变, 故A项错误;学习俄语的热潮与计划经济体制无关,故B项错误;文 化教育改革与学习俄语没有必然联系,故C项错误。]
A.人民政协代行全国人大的职权正式结束 B.人民政协在特殊条件下暂行人大职权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新中国政权组织形式 D.人民代表大会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
C [材料“人民行使国家政权的机关为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各 级人民政府”说明新中国的政权组织形式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故 选 C项;人民政协代行全国人大的职权正式结束是1954年一届人大 召开,而“共同纲领”颁布于1949年,故排除A项;材料主要论述 人大而不是政协,故排除B项;材料主要论述我国的政体不是群众 基础,故排除D项。]
2019年高考二轮历史通史限时集训8 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特色的现代化之路
通史限时集训(八)(时间:45分钟分值:8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8·陕西渭南韩城质量检测)1977年左右,以《班主任》《伤痕》为代表,集中涌现了一批展示“文化大革命”给人们造成精神创伤的控诉性小说作品,这一创作潮流被命名为“伤痕文学”。
这种现象反映出()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B.文艺领域开始清算极“左”路线C.掀起了关于真理标准的讨论D.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时期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在1978年召开,故A项错误;“伤痕文学”是展示“文化大革命”给人们造成的精神创伤,这是清算文艺上“左”的错误,故B项正确;掀起关于真理标准的讨论与材料的内容强调清算文艺上的“左”的错误不符,故C 项错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时期是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故D 项错误。
]2.1978年3月,全国人大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坚持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要正确区别和处理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
这些规定()A.彻底否定了“文化大革命”B.表明政治建设在徘徊中前进C.实现了政治工作的拨乱反正D.成为新时期法制建设指导思想B[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这一时期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开始纠正“文化大革命”错误,但并没有根本性的转变,故B项正确。
]3.有人说“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是党的历史上自延安整风以来的又一次马克思主义的解放运动。
他得出这一结论的最主要依据是“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A.系统纠正党内的主观主义B.冲破了“两个凡是”的束缚C.全面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D.实现了党的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B[“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得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而非“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故B项正确。
]4.(2018·泸州诊断)邓小平的重要讲话意在()C.经济改革,市场主导D.力挽狂澜,创造历史A[材料提供的时间是“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之前,邓小平的讲话主要是针对当时“两个凡是”的错误,以及如何正确理解毛泽东思想,确立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故A项正确。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课件专题2 第8讲 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改革开放以来(54张ppt)
3.对外开放 (1)20世纪80年代,先后建立经济特区、沿海港口城市、沿海经济开 放区。 (2)1990年国务院作出开发、开放浦东的决定。 (3)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标志着中国全面与世界接轨。 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1)1992年南方谈话,邓小平提出要搞好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 (2)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 义市场经济体制。 (3)1997年中共十五大,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4)到21世纪初,社会主义商品市场体系基本建立。
2.文学与学术的发展 (1)坚持贯彻“双百”方针。 (2)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文学艺术重新焕发了青春,形式多 样化,中国文化走向世界。 3.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1)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2)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完善中高等教育。 (3)推动西部和少数民族地区教育发展。
【深化透析】 一、中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基本经验教训
三、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1.邓小平理论 (1)形成: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中国人民开 始走上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2)发展 ①20世纪80年代,创立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 ②中共十三大系统地阐述了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制定出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3)深化 ①1992年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阐明了社会主义本质。 ②中共十四大正式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③中共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2.“一国两制”的理论构想与实践 (1)理论:1984年,“一国两制”的方针在全国人大六届二次会议上 通过,正式成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的指导方针。 (2)含义: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 湾、香港和澳门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两种制度长期共 存,这是实现祖国统一的必经之路。 (3)实践 ①1997年7月1日,中国政府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 ②1999年12月20日,中国政府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 ③在“一国两制”的指导下,海峡两岸关系得到发展,两岸交流不 断增强。
2019高三历史二轮复习第8讲 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甲午中日战争后的中国(1894~1919年)
第8讲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甲午中日战争后的中国(1894~1919年)通史时空坐标时段特征概览一、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年)1.原因(1)根本原因:日本工业革命后需要在中国抢占商品市场,掠夺生产原料。
(2)直接原因:朝鲜东学党起义。
2.结果:中国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
3.影响(1)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2)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3)中国各阶层展开救亡图存的斗争。
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年)1.原因(1)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在世界范围内抢占殖民地。
(2)直接原因:镇压义和团运动。
2.结果:1901年,清政府被迫签订《辛丑条约》。
3.影响(1)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2)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三、义和团运动1.背景:19世纪末,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2.概况:义和团提出了“扶清灭洋”的口号,由山东发展到京津地区,被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
3.作用:粉碎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阴谋;体现了中国人民反侵略的英勇斗争精神。
四、辛亥革命1.条件(1)经济基础: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初步发展。
(2)思想基础:孙中山提出的“三民主义”成为指导思想。
(3)组织基础: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广泛建立;1905年,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同盟会成立。
(4)实践:各地革命党人发动的起义。
2.过程(1)武昌起义:1911年10月,武昌起义胜利,清朝统治土崩瓦解。
(2)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任临时大总统,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以五色旗为国旗。
(3)制定约法:1912年3月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这是近代中国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国家临时大法。
(4)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1912年2月,宣统帝下诏退位;3月,袁世凯在北京正式就任临时大总统。
3.意义(1)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高中历史二轮复习 2.8改革开放新时期(1978—21世纪初)——中国现代化建设道路的新探索
通史综合测评(本栏目内容,在学生用书中以独立形式分册装订!)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7·邯郸市高三检测)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决定: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县级以上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选举或者决定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以及各级人民政府、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在就职时应当公开进行宪法宣誓。
这一决定()A.加强了人民民主监督作用B.体现了社会主义原则C.表明我国民主制度的完善D.有利于增强法制意识解析:据材料国家工作人员“在就职时应当公开进行宪法宣誓”,这一决定起不到人民民主监督作用,故A项错误;社会主义原则在材料中无体现,故B项错误;材料不涉及民主制度的完善,故C项错误;宪法宣誓有利于培养国家工作人员对宪法的忠诚,有利于增强法制意识,故D项正确。
答案: D2.(2017·兰州市高三模拟)全面准确理解和贯彻“一国两制”方针和基本法,是特区实现“良政善治”的根本原因,是特区长治久安、繁荣稳定的“定海神针”和“压舱石”。
“一国两制”方针的前提是()A.同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B.两种不同的社会制度并存C.原殖民国家势力必须退出特区D.特区享有司法、行政、外交等权利解析:“一国两制”方针的前提是“一国”,即中华人民共和国,故A项正确;两种不同的社会制度并存是“一国两制”内容的具体体现,非前提,故B项错误;“一国两制”首先是针对台湾问题提出,台湾问题属于中国内部问题,不存在殖民国家势力退出特区的前提,故C项错误;在“一国两制”下,特区享有司法、行政、外交等权利,这是“一国两制”内容的具体体现,非前提,故D项错误。
答案: A3.(2017·常州市高三模拟)1979年1月30日,邓小平访问美国期间在向美参、众两院议员解释中国政府对台湾方针时说:“我们不再用‘解放台湾’这个提法了。
只要台湾回归祖国,我们将尊重那里的现实和现行制度。
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十二单元 改革开放的新时代
K12课件
10
三 、 社会变迁 1.政府倡导“菜篮子工程”,启动“安居工程”,改善人民生活。 2.新中国铁路建设飞速发展,1997年以来全国铁路实现了几次大提速,大 大提高了运行效率。 3.在通讯方面,到2003年末,中国拥有的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数量跃居世 界第一位。 4.1994年,中国正式接入互联网。互联网被称为“第四媒介”,改变着人 们的革 (1)内容: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活力,把企业搞活。管理体制上,实行政企 分开,简政放权,使企业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社会主义商品生产 者和经营者。在所有制上,变单一的公有制经济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 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在分配上,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 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2)作用: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企业有了竞争机制,增强了活力,经济得 到快速发展。 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1)1992年初,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论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姓 “资”姓“社”的标准等问题,提出搞好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
K12课件
8
二 、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1.经济特区的创办
五大经济特区 深圳、珠海、汕头、厦门、⑧ 海南
特点 作用
国家给予特区较大的经济管理权限,特区建设以吸收和利用外资为主, 实行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导的多元化经济所有制形式,经济活动以 市场调节为主,对外商投资给予优惠和方便
特区成为外向型经济的排头兵;⑨ 深圳 被誉为“一夜崛起的城 市”;特区具有示范作用,为全国提供了宝贵经验
K12课件
4
考点二 改革开放与辉煌成就 一 、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1.伟大的历史转折——十一届三中全会 (1)内容: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抛弃 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左”倾错误方针,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的重 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确定今后党和国家的工 作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2)意义:新中国历史上的重大转折,成为实行改革开放和开辟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道路的起点。
(新高考适用)2023版高考历史二轮总复习 第1部分 第8讲 中华文明的再铸与复兴——现代中国课件
认知 新中国成立初期对苏联模式的借鉴与创新 1.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建立 (1)借鉴: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逐 步消灭私有制。 (2)创新: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变革生产关系与发展生产力 并举,首创公私合营的模式。
2.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 (1)借鉴:开展五年计划建设;优先发展重工业,建立社会主义工业 化体系。 (2)创新:正确处理好重工业与农业、轻工业的关系,关注民生问 题。 3.构建经济结构与体制 (1)借鉴:变多种所有制为单一的公有制,建立计划经济体制。 (2)创新:注重克服苏联模式过度集中的缺点,注意解决人民群众日 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2)三大改造:1956年底,我国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 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标志着生产资料公有制占绝对优势的社会 主义经济制度在我国初步建立起来。
(3)关税与个人所得税制度: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进出口税 则》及其实施条例。统一了全国的关税制度。计划经济体制下,没有征 收个人所得税。
3. (2022·湖北高考)1960年,我国科研经费支出比1952年增长近60 倍,全国全民所有制单位科技人员达196.9万人,平均每万人中有科技人 员30名,比1952年增长3倍,上述变化的直接原因是( D )
A.苏联对中国的援助 B.海外科研人员归国 C.“双百”方针的提出 D.两个五年计划实施
5.“ 文 化 大 革 命 ” : 由 领 导 者 错 误 发 动 , 被 反 革 命 集 团 利 用 , 给 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
二、经济发展与社会生活 1.巩固政权的经济措施:土地改革(1950—1952年底);稳定物价、 统一财经。 2.经济制度 (1)总路线:1953年,中国共产党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实施发展国 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 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高考专题】高考历史大二轮复习专题能力训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__改革开放的新时期
专题能力训练1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一、选择题1.1976—1977年中国领导人及各类代表团出访300多次。
其中,有关科技教育的出访最显著,先后出访联邦德国、英国、日本,以及南斯拉夫、罗马尼亚等国家。
这次出访潮( )A.实现了工作重心的全面转移B.成为改革开放思想的形成契机C.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D.推动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2.通常情况下,修订宪法都以前一部宪法为基础。
1982年,我国修订宪法时,邓小平等一些领导人主张不能以1975年或者1978年宪法为基础,而应该以1954年宪法为基础进行修订。
这一主张从侧面说明( )A.宪法的修订要敢于突破传统思想的束缚B.1954年宪法确定的若干原则一度被破坏C.“文化大革命”时期的宪法修订违背了社会主义原则D.1982年宪法是我国治国安邦的总章程3.1979年9月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中,把《草案》中的“不许包产到户,不许分田单干”,改为“不许分田单干。
除某些副业生产的特殊需要和边远山区、交通不便的单家独户外,也不要包产到户”。
材料表明( )A.家庭承包责任制不符合国情B.经济体制改革在争议中探索C.包产到户不被民众认可D.改革开放政策出现反复4.下图为改革开放后中国一家股份制公司——东方家具公司售出的一张股票。
这表明( )A.中国股票交易制度基本成熟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C.改革开放使家居装修业发展D.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已被打破5.1980年,邓小平曾指出,特区不是仅仅指深圳、珠海那几块地方,是指广东、福建两个省。
单搞那一点地方不行,中央讲的是两个省。
你们要充分发挥这个有利条件。
对于搞特区,你们要摸出规律,搞出个样子来。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几块地方”指的是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和海南岛B.“有利条件”包括中央给予的特殊政策和高度的自治权C.“单搞那一点地方不行”体现了中央政府对上海浦东开发的高瞻远瞩D.“摸出规律”是希望搞好特区,以对全国发展有重要指导意义6.1982年中共十二大提出,“这几年我们对经济体制实行了一些改革,扩大了企业在计划管理方面的权限,注意发挥市场调节的作用,方向是正确的,收效也很明显。
2019高考历史冲刺复习——现代中国
A
• (2014江苏卷)美国前国务卿杜勒斯说,如果亚非 国家养成一种在西方缺席的情况下经常开会的习 惯,由于有众多的人口,印度和中国无疑将控制 局面,这可能最终形成一个反对西方的集团。他 希望这次会议开不起来。杜勒斯针对的是 • A.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中印会谈 • B.和平解决印度支那问题的日内瓦会议 • C.以“求同存异”促进会议成功的万隆会议 • D.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联大”会议
C
• (2015雅礼中学)《中国大趋势》的作者多丽丝· 斯 比特认为,中国政府非常稳定,政策非常持续, 没有被竞选左右的思维模式。西方的问题就是由 于竞选导致各个党派互相竞争,他们只能通过达 成共识来实施政策,而中国一直在进行长期的战 略计划、规划。这段话表明多丽丝· 斯比特 A.肯定中国共产党一党执政的优势 B.认为中国中央集权具有积极作用 C.称赞了中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认为西方制度不适合中国的国情
1978——今:改 革开放
1978——1984:农村改革和特区
1984——1992: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1992——今:市场经济体制
1.现代中国政治建设 • 两种社会形态:新民主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 • 三部宪法:《共同纲领》、1954年宪法、1982年宪法。 • 五大制度: • 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根基 • ②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54以前代替人 大,54以后参政议政,“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 ③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内蒙最早,西藏最晚; • ④一国两制:一个中国原则不动摇,港澳先行,谋求统一 • ⑤基层民主选举制度:改革开放新时期出现直接民选
D
• (2017苏北四市)邓小平说:“中央确实是不干 预特别行政区的具体事务的,也不需要干预。但 是特别行政区是不是也会发生危害国家根本利益 的事情呢?……那个时候,北京过问不过问?…… 如果中央把什么权力都放弃了,就可能会出现一 些混乱,损害香港的利益。”这一讲话的重点是 • A.丰富“一国两制”内涵 • B.设定香港自治底线 • C.肯定“港人治港”方针 • D.消除香港分裂势力
2019高考历史高分大二轮复习第8讲现代中国的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新时期课件
变迁过程中,是多元主体联合创新体制,并不断进行着角色的转换。
二、新中国成立以来三次经济体制转型 (1)新中国成立至1956年底 ①特点:由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到建立起公有制为绝对主体的计划 经济体制。
②表现: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排斥市场调节,以指令性计划和行政管理为 主。
(2)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至20世纪90年代初
20世纪80年代 不结盟、对外 后期至今 开放
二、冷战局势的发展演变对新中国外交的影响 阶段 美苏两极格局形成 (1949~1955年) 美苏争霸、赫鲁晓夫推行 霸权政策(20世纪50年代 后期起) 美苏争霸中,苏攻美守 (20世纪70年代) 美苏争霸中,美攻苏守 (20世纪80年代) 新中国外交 苏联支持、援助中国,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遏制中 国。新中国加入社会主义阵营,推行“一边倒”的外交 政策;接受苏联的经济技术援助;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苏中关系开始恶化,美中关系继续对立。中国在外交 上,既反苏也反美,“两个拳头打人” 苏中关系全面恶化;美国改善对华关系,中美关系走向 正常化 苏中关系走向缓和,美中建交后不和谐的音符时常出 现。中国全面推行改革开放政策,奉行不结盟外交政策
1.(2018· 高考全国卷Ⅲ) 中国乡镇企业行业分布表(单位:万个) 年份 1982 1988 农业 29.28 23.28 工业 74.92 773.52 建筑业 5.38 95.58 交通运输业 9.58 372.55 商、饮、服务业 17.01 623.23 ( )
上表中的数据变化说明,这一时期我国 A.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转移
第8讲 现代中国的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新时期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至今(1978年至今)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新时期,新中 阶段特征 国在民主法制、经济建设、科教卫生、文学艺术等方面都取得了辉煌的 成就 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得到恢复和发展,“一国两制”促进了祖国统一大业 政治 的发展。外交领域成就突出,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国际 环境 表 现 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逐渐形成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外开放 经济 范围不断扩大,层次不断加深,逐渐形成了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人 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8讲现代中国的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新时期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8·江苏联盟大联考)1985年11月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批转了《中央宣传部、司法部关于向全体公民基本普及法律常识的五年规划》,并发出通知。
同年11月22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十三次会议作出了《关于在公民中基本普及法律常识的决议》。
这主要表明我国 ( )A.构建恢复建立法制化秩序的社会基础B.人大和政府是推进法制化的决策机关C.重点解决法制化进程当中的焦点问题D.重视构建全民法制化教育的长效机制解析: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普及公民的法律常识意在构建恢复建立法制化秩序的社会基础,A项符合题意,正确;人大才是推进法制化的决策机关,与政府无关,B项错误,排除;当时我国只是构建恢复建立法制化秩序的社会基础而非解决法制化进程当中的焦点问题,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当时我国只是构建恢复建立法制化秩序的社会基础而非构建全民法制化教育的长效机制,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
答案:A2.(2018·河南南阳模拟)《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授权香港特别行政区依照本法的规定实行高度自治,享有行政管理权、立法权、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
”这表明( )A.“一国两制”构想付诸实践B.“一国两制”并未改变国家结构C.“港人治港”原则最终确立D.“港人治港”保证香港完全独立解析:根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香港回归后,虽然享有高度自治权,但其权力是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授予的,中国依然是单一制国家,而不是联邦制或邦联制,故“一国两制”并未改变国家结构,B项正确。
A、C两项表述正确,是对题干的反映,并非是实质,排除。
D项“完全独立”表述错误,排除。
综上所述,答案为B项。
答案:B3.(2018·辽宁重点高中模拟)2014年,海峡两岸民俗文化节在福州闽江公园南园隆重举行,活动内容有:民俗文化仪式、两岸民俗展演大舞台、海峡两岸民俗队伍大巡游、传统民俗项目展示、民俗手工活动体验、海峡两岸美食展示、茉莉花茶艺展示等七大板块。
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 )A.文化认同是两岸交流的新渠道B.海峡“两岸”有深厚的历史文化渊源C.海峡两岸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D.合作共赢符合两岸人民的共同利益解析:据材料提到,海峡两岸民俗文化节在福州闽江公园南园隆重举行,活动内容有:民俗文化仪式、两岸民俗展演大舞台等七大板块,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说明海峡“两岸”有深厚的历史文化渊源,故B项正确;文化认同早已出现,不是两岸交流的新渠道,故A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海峡两岸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故C项错误;材料主旨也不在于合作共赢符合两岸人民的共同利益,故D项错误。
答案:B4.1980年,美国等西方国家以抗议苏联入侵阿富汗为由抵制莫斯科奥运会。
中国奥委会也发表声明,不参加此次奥运会。
1984年,苏联、民主德国等国家以安全问题为由宣布不参加洛杉矶奥运会。
该届奥运会是中国大陆代表团首次参加奥运会。
这反映出( ) A.中国在外交政策上追随美国B.国际政治斗争冲击体育运动C.意识形态是外交决定性因素D.社会主义阵营内部开始瓦解解析:中国始终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故A项错误;据材料“1980年,美国等西方国家以抗议苏联入侵阿富汗为由抵制莫斯科奥运会。
中国奥委会也发表声明,不参加此次奥运会。
1984年,苏联、民主德国等国家以安全问题为由宣布不参加洛杉矶奥运会。
该届奥运会是中国大陆代表团首次参加奥运会”可以得出国际政治斗争冲击体育运动,故B项正确;意识形态对外交政策有一定影响,但不是决定因素,外交政策的决定因素是各国的自身利益和综合国力,故C项错误;社会主义阵营内部开始瓦解是在20世纪60年代,故D项错误。
答案:B5.(2018·江西九校高三联考)下面是新中国成立后到20世纪末,中国参与的国际组织数据统计表。
这反映出 ( )A. 中国外交中意识形态色彩逐步淡化B.中国的综合国力提升C.改革开放后中国开始多边外交D.中国冲破了两极格局解析:本题考查新中国的外交。
材料中显示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参与的政府间及非政府间的国际组织越来越多,体现了中国外交意识形态色彩逐步淡化,故A项正确;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不是影响中国参与国际组织的主要原因,故B项错误;改革开放之前中国已开始多边外交,故C项错误;冲破两极格局应该是在两极格局存在的情况下,中国不受其影响,材料无法看出中国冲破了两极格局,故D项错误。
答案:A6.(2018·江苏联盟大联考)1982年邓小平对印度代表团说,中国有句话:愈富的人愈悭吝。
要富国多拿点钱出来,它不肯,技术转让更不愿意。
所以,第三世界仅寄希望于南北问题的解决是不够的,南南之间还要进行合作。
邓小平的话反映了(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正式提出B.中国需要加入世贸组织C.第三世界对我国经济提供帮助D.发展中国家合作的必要性解析: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正式提出是在1954年,与题目中1982年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世贸组织的建立是在1995年,与题中1982年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题目中邓小平并没有强调第三世界对我国经济提供帮助,故C项错误;题目中邓小平认为“第三世界仅寄希望于南北问题的解决是不够的,南南之间还要进行合作”,所谓南南合作,即是强调发展中国家合作的必要性,故D项正确。
答案:D7.(2018·江苏徐州检测)“按1980年不变价格计算,1984年每个农业劳动力所创农业产值近890元,比1980年提高34.8%,年均增长7.8%,大大超过1953年至1978年平均增长1.2%的水平。
”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 )A.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革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推动C.农村土地经营权的调整D.对外开放格局形成的影响解析:本题考查新时期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即农村土地经营权的调整推动了农业的发展,C项符合题意,正确;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未使生产资料所有制发生变革,A项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涉及农村改革而非城市经济体制改革,B项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涉及改革而未涉及开放,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项。
答案:C8.(2018·安徽“江淮十校”联考)1980年春节前夕,商业部专门下发通知,要求各大城市敞开供应猪肉,最好是“就地收购、就地屠宰、就地销售”。
国务院又下达文件,允许“鸡蛋可以季节性差价”。
这表明 ( )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B.国家尝试以市场手段调节社会经济C.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成效显著D.单一公有制的生产关系己经被打破解析:据所学可知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的时间是1984年,与“1980年春节前夕”不符,故A项排除;据“就地收购、就地屠宰、就地销售”“鸡蛋可以季节性差价”可以得出国家尝试以市场手段调节社会经济,故B项正确;据材料中“要求各大城市”可知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无关,故C项排除;题干史料中并未提到所有制改革,故D项排除。
答案:B9.传统观点认为,社会主义=公有制+计划经济+按劳分配,资本主义=私有制+市场经济+按资分配。
在我国的社会主义实践中,邓小平同志以伟大的魄力、巨大的勇气突破传统理论的束缚,给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指明了方向。
这里的突破主要是指( ) A.1978年12月开始实行改革开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时期B.1978年12月~1984年12月,主张“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C.1984~1992年,主张“建立在公有制为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D.1992年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开放进入新的发展阶段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在我国的社会主义实践中,邓小平同志以伟大的魄力、巨大的勇气突破传统理论的束缚,给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指明了方向的是1992年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开放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故D项正确;1978年12月开始实行改革开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时期不合题意,故A项错误;1978年12月~1984年12月,主张“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不合题意,故B项错误;1984~1992年,主张“建立在公有制为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不合题意,故C项错误。
答案:D10.(2018·安徽蚌埠模拟)下表为《1977~1982年的中美贸易状况统计》表。
(单位:百万美元)这表明,我国当时 ( )A.外贸出超状况持续恶化B.对外贸易持续稳定健康发展C.是美国的主要贸易对象D.对外开放促进了经济的发展解析:本题考查新中国对外开放的影响。
材料显示从1981年开始,出超现象有所缓解,故排除A项;材料相关数据显示对外贸易有起伏,故排除B项;材料中没有其他国家相关数据的出现,无法比较得出结论,故排除C项;无论是进口还是出口,都说明中国经济有所发展,这与对外开放的政策关系密切,故D项正确。
答案:D11.1990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开放开发浦东新区。
给予的优惠政策包括:允许外商在区内投资兴建机场、港口等交通项目;允许外商在区内试办商品零售业;允许外商在上海,包括在浦东新区增设外资银行等。
这突出表明我国的对外开放 ( ) A.地域范围从点到面B.投资领域全面放开C.开放领域日益扩大D.与世界经济全面接轨解析:本题考查新中国的对外开放。
A项排除,题干只是提到对上海浦东开放,还只是一个地点的开放不能推断出“地域范围从点到面”;B项排除,对浦东的优惠政策不能推断出投资领域全面放开;据所学知识可知,我国自1980年开放经济特区,开放力度不断加大,1990年浦东的开发开放是我国进一步对外开放的标志,也就是我国对外开放的领域日益扩大,故选C项;D项对应的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答案:C12.1985年5月,中共中央作出《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提出教育体制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贯彻教育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方针。
此次教育改革 ( )A.实现了教育领域的拨乱反正B.顺应了国内经济体制改革要求C.贯彻了“科教兴国”的战略D.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解析:本题考查改革开放新时期的教育。
实现了教育领域的拨乱反正是在“文革”结束后,故A项错误;1985年的教育改革是在改革开放的背景下进行的,是为当时的经济建设培养人才,适应了经济改革的要求,故B项正确;“科教兴国”战略是在1995年提出的,故C项错误;形成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是在1965年,故D项错误。
答案:B二、非选择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这也是美国人以前从未遇到过的一种敌对方式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