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是否该私有化共6页
国有企业改制与私有化的影响研究
国有企业改制与私有化的影响研究国有企业改制与私有化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重要经济改革之一,改革旨在提高国有企业的竞争力和效率,推进市场化进程,引导和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从国有企业改制与私有化的定义、意义、影响等方面进行探析,旨在为深化改革提供一定的借鉴建议。
一、国有企业改制与私有化的定义国有企业改制是指通过改变国有企业组织形式和产权结构,实现国有资产的管理和使用方式的转变,以提高其竞争和效益。
国有企业私有化是指转变国有企业的所有制形式,使之归属于非国家资本。
两者是相互关联又有所不同的概念。
二、国有企业改制与私有化的意义改制和私有化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重大措施,极大地促进了企业效率和国家经济发展。
国有企业改制和私有化的主要意义如下:1. 促进国有企业效率提升和资源优化配置,推动国家经济发展。
2. 加快市场化、规范化进程,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市场机制,为吸引国内外外资提供了法律和制度保障。
3. 增加经济活力,促进社会等方面的持续和健康发展。
三、国有企业改制与私有化的影响国有企业改制与私有化对于国家经济和社会的影响比较显著,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国有企业改制与私有化可以加速经济的发展,提高经济效益。
2. 国有企业改制与私有化可以提高国有企业活力,优化企业资源配置,促进产业升级。
3. 国有企业改制与私有化可以促进资本市场的规范化和市场化发展,对于增强市场活力、降低行政干预、建立完善的市场机制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4. 国有企业改制与私有化可以促进资源优化配置,解决过度集中的问题、减轻政府财政压力、促进国企间赛事竞争,提高企业规范治理水平、发挥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5. 国有企业改制与私有化前的深入研究,需要综合考虑各方面信息,如市场、社会、政府等因素,极大地促进了国内经济和市场化进程的发展。
四、国有企业改制与私有化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虽然国有企业改制与私有化可以高效管理和分配企业资源,但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和困难。
经济发展中的国有企业改革与私有化
经济发展中的国有企业改革与私有化国有企业改革与私有化一直是经济发展中的重要议题。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国有企业改革与私有化不仅对企业自身的发展和转型具有重要意义,对于整个国民经济的稳定增长和结构优化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国有企业改革与私有化的背景、原因及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一、国有企业改革的背景在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国有企业承担了国民经济中的绝大部分重要任务。
然而,由于多种原因,国有企业在某种程度上存在效率低下、资源浪费、创新不足等问题。
这种形式下的国有企业难以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也无法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国家迫切需要进行国有企业改革,以提高其竞争力和效益。
二、国有企业改革的原因1. 经济发展需求: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国有企业的市场份额逐渐被民营企业等其他类型企业所侵占。
为了推动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国有企业改革成为必然选择,通过改革,国有企业可以借鉴市场机制,提高效率和核心竞争力。
2. 配套制度不完善:长期以来,我国在国有企业改革方面存在着一些制度缺陷。
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在国有企业的经营管理、人事制度、薪酬机制等方面存在不合理之处,这也成为推动国有企业改革的原因之一。
3. 经济增长模式转变:由于资源约束,传统的经济增长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当前经济发展的需要。
通过国有企业改革,可以推动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加快创新与技术进步,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三、国有企业改革的形式与路径国有企业改革的形式与路径可以多样化。
根据不同企业的具体情况和发展需求,可以采取混合所有制改革、兼并重组、股权分置改革、上市等多种方式。
1. 混合所有制改革:通过引入民营资本,引进市场化运作机制,激发企业活力,提高竞争力。
这类改革方式相对较为灵活,适用于各种类型的国有企业。
2. 兼并重组:通过企业间的合并与重组,减少无效竞争,形成产业集中度,提高企业规模效益。
这种改革方式通常适用于同质化严重、有较强竞争关系的领域。
3. 股权分置改革:将国有企业的股权分置给员工、社会资本等各方面,实现所有权的多元化。
关于国有企业私有化的一些观点
关于国有企业私有化的一些观点作者:常龙常靖来源:《财经界·学术版》2013年第18期摘要:本文首先论述了国企私有化的理论来源,然后对中国现在国企私有化的现状进行了论述,对其理由进行批判,最后提出国企不能私有化的观点。
国有企业需要改革,但是不应该向着私有化的方向,而是应该加强内部管理和相应的监督,形成民主权。
关键词:国企私有化官僚主义国进民退国际垄断资本民主权在我国近些年来,国有企业改革问题被大家所熟知。
其中争论最大的就是国有企业私有化的问题。
到底国企要不要私有化,我谈一些我的想法。
在中国,早期的国企改革并没有明确的提出私有化,只是为了财政而进行的。
国企私有化的基础来自于官僚资本主义。
从历史方面看,现在的很多教科书都把人类历史分为“五个阶段”: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并认为,不论哪些国家,都要经历着五个阶段。
然而,“欧洲历史上封建领主制度向资本主义制度的过度并不是直接的,而是以初级集权官僚制为中介的。
虽然其集权官僚制并不成熟,甚至没有完成,但却证明这一制度及其意识形态在历史演化中的一般性”,在这一点上,中国同样是存在集权官僚制社会时期的,与西方不同的是,中国的集权官僚制社会存在了很长的一段时期,自秦汉建立以来,一直到清朝灭亡,中国一直都是集权官僚制社会。
也就是说,集权官僚制社会在中国存在了两千多年,与欧洲那个不成熟的和短暂的集权官僚制在文化上有着巨大的区别。
因此,当欧洲的资本主义文化和政治体制吸纳了其不成熟的集权官僚制走向成熟的时候,中国依然是集权官僚制在大行其道。
从而使得集权官僚制的统治文化深入中国国民的思想中。
另外,在新中国成立后,在学术界,主要是几位从事中国哲学史、思想史研究的人,从历史角度的研究,也基本沿用西方人的观点,特别是苏联教科书的观点,来描述中国的历史演化,而未明确中国集权官僚制社会存在的特殊性以及在现在的残存,从而没有对官僚主义进行系统的批判,使得这种集权主义思想遗留了下来,而权力的集中容易使得国家的公共权利变成了某些集团的个人权利。
国有企业改革和私有化
国有企业改革和私有化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国有企业改革和私有化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热点话题。
这个问题涉及到国家、企业和公民的利益,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和争议。
今天,我们将探讨国有企业改革和私有化的意义、优缺点、影响和未来发展趋势。
一、国有企业改革和私有化的意义国有企业改革是指国家对国有企业进行全面而深入的改革,增强企业竞争力,提高企业效率和盈利能力,并最终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私有化是在国有企业改革的基础上,通过出售国有企业的股份,将企业的控制权从政府手中转移到私人手中。
国有企业改革和私有化的意义有以下几个方面:1. 提高国有企业经营效益和竞争力。
国有企业长期以来存在着“管不当、经营不善”的问题,无法与市场经济相适应。
改革和私有化可以通过市场机制促进企业竞争,提高企业效率和盈利能力。
2. 优化国家资源配置。
国有企业改革和私有化可以有效地节约国有资产,优化国家资源配置,提高国民经济效益。
3. 推动经济结构调整。
国有企业改革和私有化可以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加速产业变革,提高产业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
4. 增强企业社会责任感。
私有化后的企业更加注重社会责任,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为社会做出更多的贡献。
二、国有企业改革和私有化的优缺点1. 优点(1)提高经济效益:私有化后的企业更加注重企业效益,增强了企业活力和竞争力。
(2)优化资源配置:国有企业改革和私有化可以大大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优化资源配置。
(3)促进经济结构调整:通过加速产业变革,提高产业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很好地促进了经济结构调整。
(4)减轻国家财政压力:私有化后的企业可以独立融资,降低国家财政的负担。
2. 缺点(1)社会矛盾激化:私有化过程中会出现部分职工失业和社会矛盾的问题,需要采取一些积极的措施来缓解。
(2)国家失去资产控制:国有企业私有化后将失去国有资产的控制权,需要采取一定的手段来保证国家的利益。
(3)私有化成本高昂:私有化是一项复杂而漫长的过程,包括股权转让的手续费、政府部门的监管费、员工的福利费等成本,极大地增加了私有化的成本。
浅析国有企业私有化的弊端以及如何防止
浅析国有企业私有化的弊端以及如何防止作者:程思怡来源:《文存阅刊》2017年第13期摘要:国有企业是指企业全部资产归国家所有,并按《中化人民共和国企业法人登记管理条例》规定登记注册的非公司制的经济组织。
不包括有限责任公司中的国有独资公司。
国有企业是在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为弥补市场失灵,在制度、目标和管理诸方面具有特性的现代契约组织。
它的内涵是资产属于全民所有,由政府占有终极所有权的企业。
国有企业不仅承担着中国经济稳定器、助推器的作用,而且负有保障国计民生,与国外巨头在国际市场上一较高低的责任。
在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中,国有企业改革的难度是很大的,而它之所以难,就是难在总是会不断的受到私有化思潮的影响和干扰。
关键词:国有企业;私有化;弊端;防止一、什么是“国有企业私有化”国有企业私有化是指引入竞争,打破垄断国企垄断,给民营公司、外资公司或个人等非国家控股的企业或个人竞争的机会。
衡量国有企业私有化的一个标准,是看这家改制后国有企业的产权关系,如果国有股份和其他股份比较起来不占主导地位,甚至完全没有,那就可以称作国有企业私有化了。
二、关于“国有企业改革”观点的争论国有企业改革存在两种对立的观点:是坚持公有制,改革实现形式,还是取消公有制,实行私有化。
2012年2月28日,世界银行行长佐利克在北京保利大厦召开记者会,以威胁的口气宣称,中国如果不按照世界银行设计的私有化方案进行深化改革将会面临危机。
当时,有关国有企业私有化的舆论可谓甚嚣尘上。
而2012年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的提法“深入推进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完善国有资本有进有退合理流动机制。
”也使有关国有企业改革的讨论再次升温。
之后更是不断有人抛出“重磅炸弹”式的言论,让这场国有企业应该如何改革的争论一直在持续。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最困难的可能就是国有企业的改革,国有企业的改革常常被比喻为改革的攻坚战,从根本上讲,难就难在它不断受到私有化思潮的侵扰,不断面临两种改革观的抉择:是坚持公有制,改革其实现形式搞好国有经济,增强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还是取消国有经济,把国有财产“量化到个人”,实行私有化。
私有化对国有企业效率的影响分析
私有化对国有企业效率的影响分析近年来,私有化一直是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
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都逐渐认识到,私有化对国有企业的效率有着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分析私有化对国有企业效率的影响。
首先,私有化能够提升国有企业的经营效率。
国有企业在过去往往受到政府行政干预的限制,决策效率低下。
而私有化后,企业可以更加灵活地处理内外部关系,能够更加有效地应对市场变化。
私有化的企业通常更加注重市场的需求和效益,能够更快捷地做出决策,并且更注重风险管理。
企业经营效率的提升意味着更高的产出和利润,也能够吸引更多资本的投入,进一步推动企业的发展。
其次,私有化有助于优化国有企业的组织结构。
国有企业在过去常常伴随着官僚主义、人员过多等问题,导致决策流程繁琐,效率低下。
而私有化后,企业可以更加灵活地调整组织结构,精简人员,并通过竞争机制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
优化的组织结构能够使企业更加高效地运作,提升生产效率和服务质量。
第三,私有化可以引入市场化竞争,促进企业的技术创新。
国有企业常常处于垄断地位,缺乏竞争压力,创新动力不足。
而私有化后,企业需要在市场激烈竞争中求生存,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市场化竞争使得企业不得不不断推陈出新,提升技术水平,以求生存和发展。
技术创新的推动不仅有助于提升企业效率,还有助于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然而,私有化也存在潜在的问题和挑战。
首先,私有化可能导致国有资产流失,造成财富的极大集中,进一步加大贫富差距。
其次,私有化可能引发一些社会问题,例如职工安置、社会保障等。
因此,在进行私有化过程中,政府应该重视相关问题的解决,并且加强监管,以保护员工和利益相关者的权益。
总结起来,私有化对国有企业的效率具有积极影响。
能够提升企业的经营效率,优化组织结构,促进技术创新等。
然而,私有化也需要政府加强监管,解决潜在的问题和挑战。
只有在充分考虑各方利益的情况下,进行合理的私有化改革,才能实现国有企业效率的最大化。
经济发展的国有企业改革和私有化经验总结
经济发展的国有企业改革和私有化经验总结随着经济发展的不断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和私有化成为了许多国家追求经济繁荣的重要手段之一。
本文将对国有企业改革和私有化的经验进行总结,旨在探讨这一经济机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一、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性与必要性随着市场经济的兴起,国有企业面临冗员过剩、效益不佳等问题,阻碍了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因此,国有企业改革势在必行。
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国有企业作为经济的主要组成部分,其改革对整体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国有企业的效益和竞争力的提高,将推动整个经济的繁荣。
其次,国有企业改革有利于激发市场活力和竞争力。
国有企业改革的核心是注重市场导向和竞争机制,通过引入竞争机制和市场机制,可以提高企业的效益和竞争力。
最后,国有企业改革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和创新能力。
国有企业改革可以通过深化产权制度改革,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创新能力的提升,从而推动经济向高质量发展转型。
二、国有企业改革的核心措施与经验总结国有企业改革的核心是有效整合资源,提升经营效益和竞争力,下面总结了几点关键经验:1. 深化产权制度改革,确保产权明晰。
国有企业改革需要明确产权关系,建立健全产权保护制度,鼓励国有资本与社会资本合作,提高国有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2. 引入市场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国有企业改革需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强化市场导向,推动企业资源配置的市场化,提高企业的效益和竞争力。
3. 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
国有企业改革不能仅仅关注产权改革,还需要注重提高企业的内部管理水平,不断深化管理体制改革,提升企业的经营效益。
4. 引入社会资本,推动国有企业多元化发展。
国有企业改革中,应积极引入社会资本,通过股权、债券等方式引入民间投资,推动企业多元化发展,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三、私有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与经验总结私有化作为一种国有企业改革的手段,对于经济发展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以下是私有化的几个重要影响与经验总结:1. 提高企业的效益和竞争力。
国企私有化教训心得体会
国企私有化教训心得体会国企私有化教训心得体会近年来,中国国企私有化逐渐成为一个热议的话题。
国企私有化旨在提高企业效益,增强竞争力,推动经济发展,但实践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和教训。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对国企私有化的教训和体会,希望能够对相关的政策和决策能够有所启示。
首先,国企私有化需要慎重考虑。
私有化是一项复杂的改革举措,需要权衡各方利益并做出明智的决策。
一些国企私有化并不是出于经济发展的需要,而是出于政治考虑或利益集团的需求。
这种私有化往往缺乏可行性和可持续性的考量,导致了许多企业的衰败和资源浪费。
其次,国企私有化应该注重市场机制的引进。
在私有化过程中,引入竞争机制是至关重要的。
竞争可以促使企业不断提高效益和创新能力,进而增加企业的竞争力和发展潜力。
然而,在一些私有化案例中,由于缺乏有效的市场竞争机制,导致了垄断和不公平竞争的问题。
因此,在进行国企私有化时,应当充分考虑市场机制的引入,并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来规范市场竞争行为。
第三,国企私有化需要确保员工的利益。
在私有化过程中,员工是最直接受影响的群体之一。
许多国企私有化导致了大量的企业裁员和社会安全问题。
私有化不应只关注经济效益,而忽视了社会稳定和员工利益的重要性。
在国企私有化中,应采取一些措施来保护员工的利益,比如提供优厚的退休制度和重新就业机会等,以保障员工的合法权益。
第四,国企私有化需要确保资产流转的公平合法。
国企私有化过程中,不可避免地涉及到大量的资产配置和划转。
在这个过程中,应严格按照法律法规进行操作,保证资产流转的公平合法。
一些国企私有化案例中存在贪污腐败、权力寻租等问题,严重损害了国有资产的财产权和公共利益。
因此,在国企私有化中,应加强监督和审计,保证私有化过程的透明度和公信力。
第五,国企私有化需要制定长期规划和战略。
私有化并非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长期的规划和战略。
一些国企私有化过程中,由于缺乏长远规划和战略,导致了企业经营不善、发展乏力的问题。
浅析国有企业私有化改革的认识误区
浅析国有企业私有化改革的认识误区国有企业私有化改革是指将原本由国家所有和控制的企业,逐渐转变为由私人或市场控制的企业。
这种改革举措在全球范围内都曾有不同程度的实施。
但在推行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认识误区。
本文将对其中的一些常见误区进行浅析。
第一个误区是将国有企业私有化看作是推动市场经济发展的唯一途径。
实际上,国有企业私有化确实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推动市场经济发展,但它并不是唯一的途径。
在一些情况下,对国有企业进行一定程度的改革和市场化,可以使其发挥更大的效益,但并不意味着必须将其私有化。
国有企业在一些领域内,如国家安全、基础设施建设等,具有特殊的重要性和战略意义,继续保持国家的控制是必要的。
第二个误区是将国有企业私有化与经济效益等同起来。
私有化本身并不能直接改变企业的经济效益,企业的经济效益主要受到企业的经营管理、创新能力、市场竞争力等因素的影响。
私有化只是一种改革手段,它可以提供更多的市场机制和竞争机会,从而激发企业的活力和创新力,但并不保证一定能够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在推行国有企业私有化的时候,不能仅仅以经济效益作为衡量的唯一标准,还需要综合考虑其他因素,如社会公共利益、劳动者权益等。
第三个误区是将国有企业私有化等同于寻求私人资本的投资。
私有化的目的是为了引入更多的市场机制和竞争机会,而不仅仅是为了寻求私人资本的投资。
国有企业私有化改革并非仅仅是将企业的所有权从国家转移到私人,而更重要的是改变企业的经营方式和管理体制,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创新能力。
在实施国有企业私有化的过程中,应该注重引入具有经营管理、技术创新等方面的专业能力的私人资本,而不仅仅是寻求资本的投入。
第四个误区是将国有企业私有化等同于解决国有企业经营不善和亏损的问题。
国有企业的经营问题和亏损并不是私有化的唯一原因,国有企业面临的问题涉及到很多方面,如产权不清晰、经营理念陈旧、人员组织结构僵化等。
私有化改革只是解决这些问题的一种手段,而并不是唯一的解决途径。
浅析国有企业私有化改革的认识误区
浅析国有企业私有化改革的认识误区国有企业私有化改革是当前中国经济领域中的一个热点话题,然而在对于国有企业私有化改革进行思考时,也存在一些认识误区。
一、将私有化改革作为解决国有企业问题的唯一路径在中国市场的发展中,私有化改革被视为解决国有企业问题的唯一路径,这种观点在某种程度上缺乏客观性和全面性。
国有企业作为中国经济体系的核心部分,其改革应该是多种形式的,包括混合所有制、联合重组等多种发展模式,而不应仅仅依赖私有化改革,在实践中,采用多种形式的改革模式能够更好地实现国有企业的优化和发展。
二、私有化改革必然导致外资垄断对于私有化改革的争议点之一,是其是否会导致外资对中国企业的控制。
在实践上,改革不从内部进行,外部竞争压力将不可避免地占主导地位。
而外资投资进入中国市场不仅是私有化会带来的结果,而且是全球化趋势所决定的趋势,同时,全球化及产业链分工的深入发展,外资在中国投资也从过去的资源性投资转向现在的技术、品牌、渠道等方面投资,对中国内部企业的帮助也越来越大,因此,可以看出,私有化并不必然导致外资的垄断,而是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深入分析和有效掌控。
三、企业私有化改革简单粗暴,必然导致资源和财富的外流私有化改革在很多人看来似乎是一种简单粗暴的改革方式,但实际上,私有化改革是需要制度保障、市场引导、政策支持等综合手段的改革路径,必须充分考虑到不同经济体制、不同地理位置、不同行业的实际情况,政府应该扮演好调节者的角色,使市场在均衡的基础上发挥其调节作用,有效预防资源和财富的外流问题。
在私有化改革的过程中,很多员工可能会面临失业风险,这也是一些人对此进行批评的原因之一。
实际上,在私有化改革的实践中,许多企业对于员工的处置要求是按照法规和劳动合同约定,保障员工的权利和利益,同时在企业转型升级、提高生产效率、推动科技进步等方面寻求新的发展方法,尽可能回避或降低为员工带来的失业风险。
综上所述,国有企业私有化改革是中国经济领域重要的发展方向之一,应尽量突破传统的思维模式,从多角度、多层次同时开展改革,合理利用各种资源和政策,以实现更加全面、细致、高效、顺畅的改革进程。
民营企业的国有化与私有化问题探讨
民营企业的国有化与私有化问题探讨在当今社会,民营企业在全球范围内占据着重要地位,其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然而,针对民营企业的国有化与私有化问题,一直存在诸多争议。
本文将就民营企业的国有化与私有化问题展开讨论,探寻其中的利弊以及相应的对策。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民营企业的国有化。
国有化是指将原本由私人所有或经营的企业转为国家所有或经营的过程。
在有些情况下,国家可能出于公共利益或市场监管的考虑,通过国有化手段来控制或干预某些行业的发展。
国有化的优点在于,可以加强对企业的监管和引导,确保企业遵守法律法规,保障消费者权益,促进社会公平与稳定。
此外,国有化还可以通过国家投入资金进行改革和提升企业绩效,使企业更好地为社会和国家经济发展服务。
然而,国有化也存在一些弊端,例如可能导致政府过多干预市场,使市场资源配置效率降低,限制企业的自主性和创新能力,甚至可能导致腐败等问题。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民营企业的私有化。
私有化是指将原本由国家所有或经营的企业转为私人所有或经营的过程。
在某些情况下,私有化可能是为了减轻政府负担,提高企业效率,促进市场竞争和创新。
私有化的优点在于,可以激发企业经营者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提高企业管理效率和市场竞争力,促进资源的有效配置和社会福利的提升。
此外,私有化还可以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参与市场竞争,促进经济的多元化发展。
然而,私有化也存在一些弊端,例如可能导致企业管理不善或虚拟经济等问题,使企业陷入恶性竞争,或者可能导致环境污染等社会问题。
因此,针对民营企业的国有化与私有化问题,我们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探求适合自身国情和市场环境的发展道路。
政府在开展国有化和私有化过程中,需要坚持以法治为基础,依法保障企业和市场的正常运行,鼓励企业依法合规经营,同时加强市场监管和执法力度,保障企业和消费者的权益。
企业在发展中,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竞争力和管理水平,积极适应市场需求和社会变革,推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87 中国国有企业改革和私有化研究
中国国有企业改革和私有化研究一、前言近几十年来,中国的改革开放取得了巨大成功,国有企业改革和私有化也成为改革之一。
中国国有企业的改革还需要进一步深入,以适应市场经济环境的变化。
本篇文章将从多个方面对中国国有企业改革和私有化进行探讨。
二、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历程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经历了两个不同的阶段。
第一阶段是1990年代至2000年代初期,国有企业改革基本是以股份制为主要形式。
第二阶段是2000年代后期至今,国有企业改革以多元化、混合所有制为主要形式。
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初期以股份制改革为主,即将国有企业股份制度化并引入各类民间股东。
股份制改革对于解决国有企业的矛盾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但是,股份制改革仅仅实现了国有资产的产权分离,未能解决国有企业本身的治理问题。
进入2000年代后期,国有企业改革渐渐强调“混合所有制”,即引入多元化的投资主体,以此改善国有企业的治理结构。
混合所有制模式提高了整个社会对于国企的质疑,也有助于国有企业的市场化、法人治理及职业经理人制度的进一步完善。
三、国有企业改革存在的问题尽管在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和混合所有制改革的领域中,我们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仍然需要面对一些困难与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股权管理体系建立的不完善。
一些股份制改革实施时间较早的企业中,民营股东对企业的股权不了解,对企业的知情权和表决权不足。
尤其是上市公司中的股权控制问题,可能更为突出。
第二个问题是公司治理方面的问题,包括董事会、监事会、职业经理人制度等方面。
国有企业在公司治理方面的不足,可能导致一些公司的经营情况和财务状况恶化。
第三个问题是在混合所有制改革过程中,民营股东对于企业治理和经营的影响力不足。
许多国有企业在混改后,民营股东并没有真正地成为企业的实质性股东,其对于企业决策和经营的影响力不足,反而导致国有企业的混改未达到预期效果。
四、私有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私有化可以为经济发展带来许多好处。
国有企业的重要性
国有企业的重要性在市场经济的背景下,国有企业一直备受争议。
一些人认为国有企业应该被私有化,以增加经济效益,而另一些人则认为国有企业在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旨在探讨国有企业的重要性,并阐述其在经济发展、社会责任和国家安全等方面的贡献。
一、经济发展国有企业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首先,国有企业在一些关键行业中扮演着主导角色,如石油、电力、通信、交通等。
这些行业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基本建设和运行,如果完全交由私有企业掌控,可能会出现资源过度开发、质量不可控等问题,从而威胁到国家的经济安全。
国有企业的存在可以确保国家在这些关键行业中有足够的话语权和掌控能力。
其次,国有企业在创新和技术发展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
由于国有企业拥有更多的资源和资金,他们能够投入更多的研发和创新活动。
这些研发和创新不仅推动了相关行业的发展,也为整个国家的经济增长带来新的动力。
许多国家重要的科研项目和技术突破都离不开国有企业的支持和合作。
最后,国有企业在保障就业和社会安定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
由于国有企业往往是大型企业,员工数量庞大,而且分布广泛,所以他们的存在为社会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
国有企业多年来还一直承担着职工的社会保障责任,为员工提供稳定的工作和福利,并通过提供可持续就业的机会帮助提高社会稳定性。
二、社会责任国有企业与私有企业相比,更有责任履行社会义务。
首先,国有企业往往是国家在某个领域的代表,必须遵守国家法律、政策和规定,维护市场秩序,促进公平竞争。
作为国家的代表,国有企业应该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关注社会发展和民生问题,以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
其次,国有企业在推动可持续发展方面有着重要的角色。
他们不仅要关注经济效益,还要注重环境保护、资源节约和社会责任。
国有企业在发展的同时,应该积极推动绿色产业、低碳经济和生态文明建设,以达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最后,国有企业在社会公益事业中积极履行责任。
私有化与国有企业改革
私有化与国有企业改革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世界范围内不断涌现出私有化的浪潮,许多国家都将国有企业纳入私有化的进程中。
私有化是指将原先由政府或国家所有的企业转变为私人或外部投资者所有的企业。
这一举措旨在提高企业效率、推动经济发展,并通过引入竞争机制来提高国家的整体竞争力。
然而,在实施私有化措施之前,我们需要深入探讨私有化与国有企业改革的关系。
首先,私有化对于国有企业改革的影响是复杂而微妙的。
一方面,私有化可以减少政府财政负担,将资源集中在国家的核心领域,从而提高公共服务质量。
这种改变可以激励国有企业进一步优化管理,提高效率。
私有化还可以为国家引入更多外部资本和技术,促进企业的创新和发展。
在这种情况下,私有化被视为一种有效的手段,可以为国有企业改革带来新的机遇。
另一方面,私有化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风险。
首先是失业问题。
在私有化过程中,企业可能需要进行裁员和重组,导致大量的员工失业。
这不仅损害了国有企业的形象,也可能引发社会不稳定。
因此,在进行私有化的同时,必须有相应的政策来提供就业机会和培训,以帮助失业员工重新就业。
其次,私有化可能导致特定资源集中在少数人手中,加剧贫富差距。
在市场经济的背景下,私有资本往往更加追求利润最大化,而对于社会责任和公共利益的关注较少。
因此,在私有化的过程中,必须加强监管和约束,确保私有企业能够承担起应有的社会责任。
此外,是否选择私有化也取决于国家的发展阶段和国家的制度环境。
发展中国家通常会倾向于私有化,以吸引外国投资和技术,推动经济的快速发展。
然而,在一些已发达国家,私有化并不是唯一的选择。
事实上,一些国家通过控股和调整股权结构等手段,实现了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
他们认识到,仅仅改变所有权并不能解决国有企业面临的所有问题,而是应该通过改善企业的治理结构、提高管理水平和激发员工的创新活力等方面来促进企业的发展。
最后,私有化与国有企业改革是一个复杂而长期的过程,需要政府和企业共同努力。
支持国有企业私有化辩论
717亿元
164.04亿 元 41.7亿元
145.8亿元 122.7亿元
1259亿 元
处在同样的市场环境中,拥有各种 政策支持、优先资源配置等先天 优势的国企,整体利润反而远远不 如私企,个中原因值得思考
国有企业私有化
• 指引入竞争,打破垄断国企垄断,给民营 公司、外资公司或个人等非国家控股的企 业或个人一个竞争的机会,使得市场能够 达到充分竞争。 • (衡量国有企业私有化的一个标准 如果国 有股份和其他股份比较起来,不在这家改 制后的企业占有主导地位,甚至完全没有 国有股份,这家“国有企业”就可以被称 之为国有企业私有化的一家企业。)
• 江苏扬州牧羊集团,是一家集机械设备研发与制 造,工程设计与安装为一体的著名企业集团,全 球第二大饲料机械生产商。 • 创建于1967年,开始是一家国有企业。2001年, 牧羊实现国有企业私有化。此后牧羊集团对公司 以前的国有企业领导模式进行了变更,着力于技 术创新,先后获得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中国 企业管理特殊贡献奖、中国科技名牌500强等荣 誉,是行业内唯一同时拥有“中国驰名商标”和 “中国名牌”的企业,也是唯一两次获得“国家 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的企业。 • 2010年,牧羊产值超30亿元,在饲料机械行业中 位列中国第一、世界第二;产品行销全球81个国 家和地区,饲料机械出口连续五年占据全国饲料 机械出口总量的60%以上。
国企私有,引入竞争
• 日本第一次通信革命于1983年拉开帷幕: • 千本倖生联合稻盛和夫成立日本第一家民 营通信企业第二电电株式会社(KDDI)。第 二电电成立,打破官方企业日本NTT的垄 断,引入了行业竞争。经过20多年的努力, 从东京到大阪的长途话费已经降到了原有 费用的1/50。
国有企业私有化的利弊
国有企业私有化 的利弊
梅 玫 刘 超 越 戴 嘉 成 关 学升 方号 武 汉东 湖 学院 湖北 武 汉 4 3 0 21 2
摘要: 国有 企业是 指 企业 全部 资产 归国家所有 , 并按 《 中华人 民共和 国企业法人 登记管理 条例》规 定登记 注册的非
二、 “ 国有企 业私有化 ”的争论
于 中国经济的健康发展 。 如果政策性经济垄断行为是 由私有企业完成的 , 我们容易深 2 0 1 3 年2 月2 7 日, 世界银行与国务 院发展研究中心联合发布 恶痛绝 , 政府机构也不容易庇护私有 垄断企业 , 国 民消灭垄断的欲 的  ̄ 2 0 3 0 年 的中国 : 建设现代 、和谐、有创造力的高收入社会》 , 望就会增大许多, 有利于迅速结束各种政策性垄断现象。 对 中国 目前改革提 出了六条建议。该报告认为 , 政府、国有 企业 5 、国企私有化能提高国民幸福程度。 和私营部 门的作用缺乏 明确划分 , 中国经济的未来发展需要更多 我们 的幸福感觉水平 , 既取决于社会的和谐程度 , 也与我们 自 地依 靠市场和私营部 门 。那么 , 将 国有企业私有化有什么 好处 我感觉 的财 富拥有量成正 向关系。一般是, 大家 自我感觉的财富 呢, 笔者罗列 了以下几点和大家一起探讨 。 越多, 大家 的内心就越踏实, 大家的幸福感觉 也会越大。从增加大 1 、国企私有化能提高企业运行效率或效益。私有企业相对 家的人 均财 富感觉量上看 , 中国保持着这么庞大的国有企 业财富 国有企业在运行效率或效益方面要高一些 , 这是因为 , 二者受到的 规模 , 确实是一种极大的幸福浪费。为了让大家感觉更好一些 , 可 监督程度不一样 。私有企业拥有主人翁 , 国有企业没有主人翁 , 私 支配财 富多一些 , 私有化这些企业显得很有价值 。我们现在可能 有企业受到的监督较多 , 不仅政府机构可以监督 , 而且企业拥有者 很好, 我们完全可以更好 , 平均分 配国有企业, 也就是私有化 , 可以 还可以监督 , 并且 , 后者 的监督更有效 , 这恰恰是 国有企业的根本 让我们感觉更好。 缺陷。 6 、国企私有化能使社会更加 民主 自由。中央集权的专制程 2 、国企 私有 化能减少腐败现象 . 国有企业主要受到政府机 度与财富产权国有程度具有一致性 , 降低国有财富规模 , 可 以减弱 构的监督 , 这要 比私有企业 的监督者少 , 这为腐败滋生提供 了条 政府的可支配财富规模 , 也就是可以减弱政府的专制程度。支持 件。国有企业全部是经理 人管理模式 , 管理者是聘用的或任命的 , 对 民主 自由的实现大有好处。 企业结构完全官僚化 , 这导致企业 的官僚化气氛很重 , 也带来企业 国有企业的私有化, 7 、国企 私有化 能促进企业 的国际化发展 . 不论哪个国家 , 都 管理者 的寻租行为 , 导致各种腐败现象较多, 加大 了社会的腐败气 相对不喜欢外国政府控制的企业来本国经营。对 外国政府控制的 息。国有企业领域是滋生着较多的腐行为 , 让这些企业私有化 , 可 企业 , 一般要设置较高的进入门槛, 这对 国有企业走 出国门是不利 以减少企业的腐败行为。 这 也往往导致 国有企业的窝里横现象。为了企业 的健康或全 3 、国企私有化能使市场经济健康发展 . 如果 中国想搞正常 的 的 , 面发展或国际化发展 , 国有企业的私有化, 也显得较有价值 。 市场经济 , 国有企业 的私有化对于 中国来说 显得格外重要 , 显得 8 、国企私有化 能减轻 国家领导 人的负担 . 中国的大国禀赋 格外必要。这 来源于人们 的需求原理 。人们的需求 , 也就是 消费 这也会耗费领导 人大量 的精 行为受到收入 的巨大影响, 也受到 自我财富感 觉的影响。我们可 导致 中国必然较多的参与国际事务 , 力 。为 了减少领导人管理 国家事务 的负担 , 中国 国有企业的私有
国企改革建议
国企改革的原则1、要有利于稳定,而不是人心惶惶。
2、要有利于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而不是要形成垄断。
3、要是全体国民受益而不是少数人或者少数利益集团受益。
4、要有利于精神文明建设而不是危害精神文明建设。
5、要有利于反腐-败而不是提供滋生腐-败的土壤。
6、要有利于调动职工的积极性而不是压制职工的积极性。
说明:以上原则在私有制的情况下都无法实现。
因为1、私有化会导致国企工人与企业的对立甚至对政府不满。
2、西方国家大量例子表明私有化很容易形成大资本的垄断。
3、私企主要是为私企业主赚钱。
4、私企很难承担起精神文明建设的重任。
5、对私企根本谈不上腐-败问题了。
因为他花自己钱想怎么花是他自己的事情。
比如黄赌毒等丑恶现象在私企业主中比较普遍,奢侈消费更是常态化而谈不上监督问题。
6、劳资完全处于雇佣者和被雇佣的关系,拖欠工资、顾监工、打手管理工人等恶劣事件都发生在私企。
结论:私有化不是国企改革的选项。
国企究竟存在什么问题?已反映出来的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垄断现象,与私企处于不公平竞争。
2、效率不高,效益不好。
3、干部裙带关系、家族化和腐-败现象。
4、管理人员尤其是高管收入与一般职工差距太大。
5、全民企业全民不受益。
针对性的改革建议:1、制定法律、法规确立私企与国企在市场经济中处于完全平等的地位并在融资等方面给私企以优惠。
2、国企独立经营,政府不干预具体经营行为。
完善破产法,对资不抵债的国企依照《破产法》按程序破产。
破产国企职工与私企破产职工享有同等的社会保障。
3、试行国企全员职工在职股份制。
在职有股,离职去股。
国企主要管理人员由股东大会(即全体职工大会)选举或通过,董事会任命或聘用。
国企管理人员无行政级别。
4、股东大会确定本企业分配方案。
5、国企进入人员须经向社会公示且只接受大专院校毕业生,退伍、转业军人(干部),双向选择。
本企业职工子女原则上不得进入父母所在国企,特殊情况需经所辖国资委批准。
6、国企利润只用于全民受益的公共服务事业,接受人大监督。
市场经济下的国有企业改革与私有化
市场经济下的国有企业改革与私有化国有企业是指由国家所有或控股的企业,在中国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全球化的趋势,国有企业面临着诸多挑战和改革的压力。
本文将就市场经济下的国有企业改革与私有化进行探讨。
一、国有企业改革的背景和动因国有企业改革是指对传统的、既有的国有企业进行体制、结构和管理等方面的调整和改革。
改革的背景在于,市场经济下的国有企业在效率、竞争力和创新能力等方面存在一定的短板。
这些短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市场竞争的压力:市场经济的竞争机制要求企业具备高效的生产和经营能力,而国有企业在长期的垄断地位下,缺乏市场竞争的压力,导致创新能力和效率低下。
2. 体制约束和管理不善:传统的国有企业体制常常存在着行政干预、决策不灵活以及负责人责任不清等问题,使得国有企业难以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
3. 资金和资源浪费:长期以来,国有企业在投资决策和资源配置上存在较大的浪费,导致投资效率低下和资源的浪费。
因此,为了提高国有企业的竞争力和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需求,国有企业改革成为当务之急。
二、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方向与措施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方向是通过改革措施提高国有企业的管理和运营效率,增强其市场竞争力,并逐步引入私有资本。
具体的改革措施包括:1. 优化企业治理结构:通过引进先进的企业治理机制,加强公司制改革,明晰产权关系和利益分配机制,建立健全的法人治理结构,提高国有企业的经营效率和市场竞争力。
2. 市场化改革:推动国有企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独立自主经营,减少政府对国有企业的干预。
国有企业应该依靠市场化的方式进行经营决策和资源配置,实现市场定价和市场竞争。
3. 引入战略投资者和民间资本:通过引入战略投资者和民间资本,引入市场化的运营机制,提高国有企业的竞争力和创新能力。
这些投资者可以为国有企业带来资金和管理经验,推动企业改革和发展。
4. 股权分置改革:通过股权分置改革,国有企业股权被分散到社会上各种投资主体手中,以减少国有企业的垄断地位,吸收更多的市场化资源。
国有企业改革与私有化研究
国有企业改革与私有化研究国有企业与私有化是一个在很多国家长期存在和发展的领域,对于经济体制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深入研究国有企业与私有化的概念、动因、手段、作用和挑战,以期提供对该领域的较深入的认识。
一、概念国有企业是指采取一系列措施对国有企业进行,以提高其运行效率、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并提高其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一项重要经济。
而私有化是指将国有资本转变为私人资本,国有企业逐步变为私营企业,以市场经济为导向。
二、动因1.经济增长:私有化有助于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增加市场竞争,促进经济增长。
2.改善企业效率:通过引入竞争机制、职工持股、引入外部投资等方式,提高企业效率和产业竞争力。
3.资本市场发展:私有化有助于发展资本市场,吸引外国投资和跨国公司进入国内市场。
4.防止腐败:私有化有助于减少腐败现象,提高企业治理和透明度。
三、手段1.股份制:通过发行股票、引入股东等方式,将国有企业改为股份制企业。
2.职工持股:通过让职工持有部分企业股份,提高其积极性和企业治理。
3.引入外部投资:通过引入国内外的私人投资,增加企业资金,并提高经营水平和竞争力。
4.拍卖、竞标等方式:通过拍卖、竞标等方式,将国有企业卖给最适合管理的私人企业。
四、作用1.提高经济效益:私有化有助于提高企业效率和利润率,并带动整个经济的增长。
2.优化资源配置:私有化能够促进资源配置的市场化和合理化,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3.提高企业治理:私有化有助于提升企业的内部治理机制和外部监督机制,减少腐败和浪费。
4.加强市场竞争:私有化有利于引入竞争机制,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创新能力。
五、挑战1.资产流失:私有化可能导致国有企业的重要资产流失,从而造成经济损失和就业问题。
2.稳定就业:私有化可能导致企业重组和裁员,对社会稳定和就业造成影响。
3.企业治理:私有化后的企业可能面临负责股东和利益相关方的问题,需要建立有效的企业治理机制。
4.社会公平:私有化可能导致资源分配不均,加剧贫富差距和社会不公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有企业是否该私有化——坚决反对国企私有化对于国有企业是否该私有化,人们对此看法不一,一度成为人们关注热论的焦点,甚至众多群众坚决反对私有化,但是又对现在的国企很少失望,国企很容易就推上了“挨骂”的风口浪尖,恐怕对于人们来说到底什么是国企私有化,我在这里仔细的解释下。
国有企业私有化,是指把国有企业卖给民营公司、外资公司或个人等非国家控股的企业或个人。
衡量国有企业私有化的一个标准,是看这家“国有企业”的产权关系,如果国有股份和其他股份比较起来,不在这家改制后的企业占有主导地位,甚至完全没有国有股份,这家“国有企业”就可以被称之为国有企业私有化的一家企业。
私有化是指公有组织或公有财产的所有权人直接或由其代理人越权将公有组织或公有财产以及这些组织或财产的所有权及其派生权利合法或非法地由公有组织或公有财产的全体公民或某一集体所有转变为个别私人所有的行为及其过程。
国有企业私有化的形式有一下四种:第一,国有企业上市,通过证券市场出售一部分国有资产给个人。
这一做法虽然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就开始了,但到九十年代才形成高潮。
尽管在上市过程中,一部分企业同时增发股票以融资,但所有的上市公司都把原有的一部分国有资产以股票形式出售给私人,实现部分的私有化。
国有企业在证券市场上上市并且分阶段出售国有股份,是国际上对国有企业实行私有化的通行做法。
中国自然也不例外。
第二,国有股减持给个人。
它和第一种形式相联系,是分阶段私有化的通行做法。
中国政府虽然在前两年宣布暂停国有股减持,但实际上各上市公司减持国有股的现象始终没有停止过。
第三,mbo,管理者购买自己管理的企业。
国有企业私有化的一个重要方式是直接出售给特定的购买者。
中国出售的大部分国有企业,虽然没有用mbo的名称,但政府强调企业出售时,管理者要得大头,尤其是原国有企业的法人代表要持大股,所以,中国出售国有企业的主要方式虽然是向企业管理者和职工出售,但由于企业管理者占大部分股份,所以它是一种变形的管理者自购企业mbo。
第四,出售给他人。
这也是中国出售企业的一个方式。
但它的重要性比较小。
一般情形下,政府为了宣传,或者企业确实无人肯买,才会采用这种方式。
近日,有两则消息使得国企再次抓取了人们的眼球:一是,《铁道部2012年一季度汇总财务报表审计报告》(下称《报告》)显示,今年一季度,铁道部利润总额为100.78亿元,扣除156.07亿元税后建设基金和14.50亿元所得税后,其税后利润转为负值,亏损69.79亿元;二是,在第四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中,中方表达了“稳步提高国有企业红利上缴比例,增加上缴利润的中央国企和省级国企的数量,将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纳入国家预算体系,继续完善国有资本收益收缴制度……”等意愿。
2012年2月29日上午,世界银行行长佐利克在京举办中外记者会,对中国的改革重申要“重新界定国有部门和私营部门的作用,完成向市场经济的转型”。
记者会刚开始,自称“独立学者杜建国”的抗议者突然起立,并高喊“美国是要用私有化的毒药毁掉中国的经济,中国绝不能重复美国的老路”。
看来人们对于此问题的争论确实从未消失,国企为何一直置身于舆论的旋涡中?国企真的必须走向私有化吗?其实对这个问题还是要冷静思考为好。
有些人认为国企应该私有化。
认为私有化可以为社会经济带来活力,国家能够获得大量的税收收入,而且能提供大量的就业岗位,解决劳动力过剩的问题。
私有化还能够促进科技的进步,促使产业升级,优化管理方式。
私有化能够创造大量的社会财富等等。
但是在我看来这些都只是片面的,并未考虑到中国国情和是否适合中国,而且美国和俄罗斯曾也做过这样的尝试,但都失败了,就说美国,它已经被国企私有化折腾得气数已尽,国家已经破产。
我们必须看到,西方经济学之“不能牺牲效率去追求公平”,本质上是与我们和谐发展、科学发展的主流价值不一致的。
这就如同华尔街资本必然是为美国的国家利益服务,我们的国有企业是国家战略重要组成部分一样,大可不必“非要给两条平行线找一个交汇点”。
同样的道理,那个不是中国人参与创办的世界银行,从来就不是世界的,说得好听一点,它至少首先是为西方,或者干脆是为华尔街利益服务的。
没有了“大同”,“小异”肯定就谈不上了。
客观的专家指出,少数发达国家的发展模式不是大多数发展中国家能够复制的,私有化也绝不是实现经济发展的捷径。
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是由历史的、现实的多种因素决定的,关键要建立符合国情的社会经济制度。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对所有制结构的评价标准,不能只看所有制成分的比重,还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国富民强。
大多数的人认为国企不能私有化,原因有以下五点:1,“国父”孙中山先生号召“天下为公”,并且深得人心,国企私有化就是公然与“国父”为敌,与人民为敌。
2,封建社会可以为“天下为私”,资本主义社会可以“天下为私”,但是社会主义必须“天下为公”,否则,中国就彻底成了资本主义社会,严重背离了“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党的基本原则,“国企私有化”就是反党反人民。
3,私企无法承受国企之国家责任。
美国私企大银行破产了,国民的储蓄怎么办?难道也跟着完蛋么?国家也跟着完蛋么?不可能!既然不可能,那么国家银行就不能私有化,国企唯一的发展道路是加强监督,严格管理,科学规范。
再比如日本福岛核事故,该私企电厂老板死一百回也对不起国家,也对不起人民。
4,国企私有化只会加深国人贫富两极分化,加深社会矛盾冲突和社会的不和谐。
美国占领华尔街运动就是国企私有化的必然结果。
5,国企私有化必然会加强私企干预国家事务的能力,让国家变成大资本家控制人民,剥削人民的工具。
美国在世界到处打仗,作恶难道不是美国军工集团之私企假国害民利己的典范吗?在我看来国企不应该私有化,而是应该进行深度改革。
虽说老板姓偶尔“骂”国企,这只能说明爱之切啊,同时也说明了国有企业的公有化程度不够,缺乏必要的公开、透明,导致国民的参与度还不够,百年来数次经济危机的发生已经告诉了我们,私有化不但不是灵丹妙药,还是贪婪无度的策源地,这和“对于英国是《国富论》,对于德国是《民穷论》”一样,后发国家(新兴市场国家)切不可上先发国家(发达国家)“全面私有化”的当!那么到底该如何推进国企产权改革呢?应从以下几点考虑:(一)所有权改革与产权改革的区别:1.所有权改革是明确企业资产的归属,是以资产所有者财产权利为中心的制度变革。
而产权改革是明确企业运行资产的行为的边界,是以经营者的责权利为中心的改革。
2.所有权改革是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产权改革是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
财产权利的神圣不可侵犯是市场经济建立的基础,而行为规则(即以责权利为核心的产权规则)的不断完善则是市场经济体制不断改进完善的核心。
所有权改革,塑造了微观主体,构造了市场经济的起点(财产权利)。
产权改革,则是建立微观主体的行为规则,建立和完善市场秩序(交易规则)3.所有权改革是确立对财产权利的保护,确立其排他性的制度架构。
而产权改革则是为了解决“囚徒困境”问题,确立各利益相关方合作关系的制度架构。
所有权改革是解决财产析分问题,而产权改革则是解决行为合理化问题。
4.对于国有企业来说,所有权改革是改变身份的改革,即由计划经济的细胞转变为市场经济的微观主体。
而产权改革则是改善行为的改革,如进一步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更好地行使国有资产的经营权,确立各利益相关方责权利关系的合理制度架构和行为规则,等等。
(二)围绕国企行为合理化问题,推进产权改革当前,国企产权关系的改革,重点要解决三个主要问题。
1.推动责权利关系契约化。
在产权关系改革方面,要推动符合市场经济体制及现代企业制度运行要求的新型权责利关系的构建,其核心就是在产权关系(权责利关系)形式上,应当强调进一步去行政化问题的解决,强化其契约化的形态和属性,形成契约谈判机制和契约履行体制。
具体说,就是以契约化的方式来理顺各方面的责权利关系:(1)国有企业内部的权责利关系;(2)国有资产运营、监管、收益分配等方面的权责利关系;(3)国有企业对社会、公众的权责利关系。
2.分类改革、个案改革。
(1)三大领域分类深化改革。
国有企业现主要分布在公用事业领域、垄断性领域和市场竞争性领域,应按照各个领域不同的运行特点、职能定位,分类改革。
(2)强调个案改革。
经过改革所保留下来的现有国有企业,尤其是中央直属的国有企业,都是掌握国民经济命脉或处于关键行业的,其影响非同小可,各自情况也有很大不同,需个案改革,而不能套用一个模式。
分类、个案改革的核心指导思想是,各类企业的产业特点、社会经济地位、历史沿革等都有很大不同,由此所涉及的责权利关系也会有很大不同。
因此,应当分类、个案改革,形成不同的产权关系、契约框架。
3.围绕国企做大做强,推动相应的产权改革。
在所有制改革和适应体制转轨的改革告一段落之后,国有企业的改革将更多地围绕提高效率效益、提升核心实力和竞争力、促进企业及国民经济发展来展开。
(1)围绕提高企业竞争力、创新力、国有资本运营效率来进一步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2)大力培育大企业大集团,打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成长起来的跨国企业,提升国有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3)合理控制和配置国家战略资源,更好履行社会责任,在社会经济转型过程中有效发挥影响力、控制力和带动力。
所以在我看来,此时中国的国有企业并不适合私有化,而是应该进行深度改革,虽然不知道以后的国有企业会不会私有化,又或者会有怎样的出路,但我真心祝福它。
兴湘学院2011级汉语言文学2011962728 谢艳希望以上资料对你有所帮助,附励志名言3条:1、生气,就是拿别人的过错来惩罚自己。
原谅别人,就是善待自己。
2、未必钱多乐便多,财多累己招烦恼。
清贫乐道真自在,无牵无挂乐逍遥。
3、处事不必求功,无过便是功。
为人不必感德,无怨便是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