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学习2018-2019学年高中生物 第四章 生态系统的稳态 第二节 生态系统稳态的维持(三)知能
2018_2019学年高中生物第四章生态系统的稳态4.2生态系统的稳态课件苏教版必修3
一二三四
轻松判断既然物质是循环的,为什么人们还不断向农田中 施加氮肥?
提示:物质在生物圈范围内是循环的。农田中不断有粮食产出,所以要 不断施加氮肥。
一二三四
三、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一)生态系统中的信息 1.物理信息:生态系统中以物理过程为传递形式的信息,称为物理信息, 包括光、声、热、电、磁等。 2.化学信息:生态系统中以代谢产物等化学物质传递的信息,包括植物 代谢产物和动物外激素等。 3.行为信息:生态系统中以生物的表现或动作等行为特征传递的信息 称为行为信息,包括舞蹈、运动等。 (二)作用:信息传递能够调节生态系统的各个组成成分之间的关系,强 化生态系统的调节机制,发挥维持生态系统稳态的作用。
一二三四
6.能量金字塔: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规律可用“能量金字塔”表示。一个 生态系统的营养级越多,在能量流动过程中散失的热能越多。生态系统的能 量流动一般不超过 4~5 个营养级。
7.研究能量流动的意义 研究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可以帮助人们在设计人工生态系统时充分 考虑能量的有效利用;还可以合理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 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一二三四
(2)图解。
3.水循环 水有固态、液态和气态 3 种形态,不同的形态之间可以相互转化。水以 3 种形态在陆地、海洋和大气之间不断循环的过程称为水循环。
一二三四
4.氮循环(选学) 氮循环是指自然界中氮与含氮化合物之间相互转换的过程。大气中的 氮能被固氮微生物(如蓝藻和根瘤菌等)转变为亚硝酸盐和硝酸盐,能在闪 电的作用下转变为氨和硝酸盐,还能被人类通过工业生产制造成氮肥。 5.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的区别与联系 (1)区别:物质循环不同于能量流动,物质可以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 间循环往复,而能量流动是单向的、逐级递减的,是不循环的。 (2)联系: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是进行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二者同时进 行,彼此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物质作为能量的载体,使能量沿着食物链(网)流 动;能量作为动力,使物质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得以不断地往返循环。
2021_2022学年高中生物第四章生态系统的稳态第2节第1课时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学案苏教版必修3
第1课时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学习目标核心素养1.分析生态系统中的能量在生物群落中单向流动并逐级递减的规律。
2.解释生态金字塔表示的食物网各营养级之间在个体数量、生物量和能量方面的关系。
3.阐明某些有害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不断地富集的现象。
1.使用示意图等方式表示和说明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征,并对相关的生态学实践做出合理的分析和判断。
(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社会责任)2.能按照科学探究的要求,调查或探讨一个校园、公园、农田、森林、湿地或池塘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
1.能量流动的概念和过程(1)概念: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
(2)过程图解(3)能量来源:太阳能。
(4)总能量: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
(5)渠道:食物链和食物网。
2.能量流动的特点及研究意义(1)能量流动的特点①单向流动:指生态系统的能量只能从第一营养级流向第二营养级,再流向第三营养级……能量流动不可逆转,也不能循环。
②逐级递减:指能量在沿食物链传递的过程中,每一个营养级的生物在代谢中都会消耗很多的能量,结果流向下一个营养级的能量逐级减少。
③传递效率a.能量在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平均只有10%~20%。
b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规律可用“能量金字塔”表示。
从能量金字塔可以看出,一个生态系统的营养级越多,在能量流动过程中散失的热能就越多。
c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一般不超过4~5个营养级。
(2)研究意义:在农业生产中推广生态农业,研究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规律,是为了使能量被多级利用,大大提高能量的利用率,还可以合理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1)能量通过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输入生态系统,通过呼吸作用输出生态系统。
(√)(2)流经第二营养级的总能量指次级消费者摄入体内的能量。
(×)提示:第二营养级是指初级消费者,因此流经第二营养级的总能量是指被第二营养级所同化的能量,而不是被次级消费者摄入体内的能量。
生物新案同步三苏教讲义:第四章 生态系统的稳态 第二节 第1课时 含答案
第二节生态系统的稳态第1课时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学习目标]1。
概述能量流动的概念,描述能量在生态系统中的流动过程。
2.分析总结能量流动的特点。
3。
结合生态农业实例,阐明研究能量流动的意义。
方式一请大家做一个快乐竞猜游戏。
假设你像鲁滨逊那样流落在不毛的荒岛上,只有15 kg玉米和一只母鸡可以食用,那么使自己活的最长的办法是:1.先吃鸡,然后吃玉米。
2.先吃玉米,同时用部分玉米喂鸡,吃鸡生产的蛋,最后再吃鸡。
学生:每组学生各选一名代表,做出选择。
(绝大部分学生选择的是2)教师: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里。
我们共同来看看鲁滨逊的选择是—-先吃鸡,然后吃玉米。
但母鸡提出抗议。
教师:对于母鸡的抗议,我们是可以理解的.我们必须给母鸡一个合理的解释,消除母鸡的不满情绪,这就得用到我们这节课的内容“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方式二播放影片:非洲草原上鹰捕食兔子的过程.提问:刚才这部短片的主角是谁?(过渡)对了,兔子、鹰,不要忘了还有小草,在非洲大草原上主要的生产者就是小草,草原上几乎所有的动物都是由小草养活的,没有小草,也就不会有兔子和鹰了.现在小草有问题要问了:1.我们的能量来自哪里?2.照射在草地上的太阳能都被我们吸收了吗?3.我们吸收了太阳能后,这些能量有哪些去向?总结:导入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
一、能量流动的概念和过程1.能量流动的概念:是指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
2.能量流经第一营养级的过程(1)输入: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把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固定在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中。
(2)能量去向:①在生产者的呼吸作用中以热能形式散失。
②随着植物体的衰老死亡以枯枝落叶的形式被分解者分解而散失。
③被初级消费者取食同化,流入第二营养级。
3.能量流经第二营养级的过程(1)输入:通过取食生产者获得。
(2)能量去向:①通过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②随遗体、排泄物流向分解者。
③被次级消费者取食同化,流入下一营养级. 4.能量在某个生态系统中流动过程图解知识整合1.能量流入某营养级的定时定量的分析(1)流入某一营养级的能量在一定时间内的去路有4条,它们分别是:a.自身呼吸消耗;b.流入下一个营养级;c。
最新高二生物-2018第4章生态系统的稳态1 精品
第四章生态系统的稳态课时1 生态系统和生物圈(一)★飞天杖生物在生命活动中要从环境中不断地摄取物质和能量,因而受到环境的限制,同时生物的生命活动又能不断地影响和改变环境。
这说明生物与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研究生物与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叫生态学。
那么,环境对生物的影响有什么规律呢?★精华地一、环境、环境因子与生态因子的概念及关系环境是指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以外的空间及直接、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的一切事物的总和。
生物的环境因子是指生物体周围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生物生存的全部因素。
生态因子是指环境中影响生物的形态、生理、行为和分布的因素,如光、温度、水分、空气等。
而海拔高度、水域深度等因素则只属于环境因子,因为它们的作用是通过温度、光照、气压等生态因子间接地体现出来的,它们本身对生物没有直接影响。
二、谢尔福德耐受性定律谢尔福德耐受性定律表明,每一种生物对每一个生态因子都有一个耐受的上限和下限,上、下限之间的范围被称为能耐受范围(这个范围又称为生态幅),而能耐受范围中又存在着一个最适范围(又称最适区),耐受范围的两端(即除去最适范围后所剩的部分)为生理受抑区,若再往外延伸超出能耐受范围后,则为不能耐受区。
三、限制因子任何一种生态因子在低于或超过生物体的耐受极限时它就会成为这种生物的限制因子。
四、知识梳理概念非生物因子类型环境因子生物因子对生物影响的规律(谢尔福德耐受性定律)、作用特点与生态因子和限制因子的关系1、生态因子的作用特点与限制因子生物的生存和繁殖依赖于各种生态因子的综合作用,但是其中必有一种和少数几种因子是限制生物生存和繁殖的关键性因子,这些关键因子就是所谓的限制因子。
任何一种生态因子在接百变蓬某一生物个体的环境由该生物周围的同种其它个体和不同种其它生物以及无机环境因子组成。
百变蓬生态因子在一定范围的变化(如温度、光照强度的变化)被称作环境梯度。
此时,即使其他生态因子都给予充足的供应,生物的生长发育繁殖仍受到限制因子的限制,甚至导致生物死亡。
2019-2020学年高中生物19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含解析)
课时分层作业(十九)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建议用时:25分钟)[基础达标练]1.下列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生态系统的稳态就是指生态系统的各种成分保持不变B.生态系统具有完整而且不变的营养结构C.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的收支不变D.生态系统具有保持系统中各组成成分相对稳定的能力D [生态系统的稳态是一个动态的稳态,其成分、营养结构、能量不是一成不变的,是一种处在不断变化中的稳态.]2.下列哪项不属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A.河流通过物理沉降、化学分解和微生物的分解,很快消除污染B.森林中,害虫数量增加时,食虫鸟类由于食物丰富,数量也会增多C.农民在稻田中除草,水稻长势良好D.草原黄鼠增多,猫头鹰数量随之增多C [农民在稻田中除草,体现了人的作用,不属于农田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的表现.]3.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对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起着关键作用,这是通过()A.种群密度有一定规律性的变化而实现的B.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进行物质循环而实现的C.生态系统内部的反馈调节来实现的D.人工进行的绿化和环境保护来实现的C [生态系统中各种成分是相互作用的,它们之间是通过反馈调节机制来实现的,它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4.下列曲线表示四个不同的自然生态系统在受到同等程度的外来干扰后,初级消费者数量的变化情况。
其中抵抗力稳定性最高的生态系统是()C [抵抗力稳定性越高的生态系统,某种生物数量的变化曲线幅度越小,周期越短,故选C。
]5.回答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稳定性的问题。
(1)海洋会受到石油、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等污染.如果污染超过海洋生态系统的________,海洋生态系统就很难恢复到原来的状态.(2)同种植单一品种相比,在不同田块种植甜玉米和糯玉米等不同品种,可增加________,提高农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若玉米和大豆间作(相间种植),可提高土壤肥力,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高中生物 第二单元 生物群体的稳态与调节 第四章 生态环境的保护 2.4.2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教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一、教学目标1.关注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
2.概述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
3.形成环境保护需要从我做起的意识。
4.进行资料搜集,了解我国利用生物技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进展。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概述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
三、教学方法引导探索、谈话、讨论相结合四、教学设想:本节的教学可以从破题“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入手,启发学生思考:“我们”是指谁?如何理解“共同的”的涵义?让学生感受到在茫茫太空之中,地球像是一艘遨游的飞船,地球上所有的生灵搭载在这艘飞船上,结伴而行,体验着同一生命旅程,没有可以停靠的港湾,没有可以迁居的绿洲。
有条件的学校可以播放相关录像片,这样更能使学生产生共鸣。
由此,引出我们的家园正面临着威胁的话题。
要注意引导学生剖析一些错误的认识或观念。
例如,“人定胜天”的观念:人类具有其他生物无法比拟的智力和能力,能使高峡变平湖,天堑变通途,大山低头,河水让路。
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大多数是与工业发展有直接关系的,因此,教师要启发学生辩证地分析发展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五、教学过程在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教学时,教师可先引入一些具体的实例,例如,据报载(1999年12月6日《文汇报》),素有“北大荒”之称的中国重要商品粮基地,1999年全面停止了持续半个世纪的垦荒,“北大荒”不再开荒。
这是因为连年的垦荒虽然为中国人的吃饭问题做了贡献,却也使三江平原的湿地面积缩小了60%,丹顶鹤、东方白鹳等一些鸟类在该地区基本绝迹。
于是,引出一个重要话题:粮食重要还是鸟类重要?为什么要保护生物多样性呢?学生对生物多样性具有的直接价值容易接受和认同。
生物物种一旦灭绝,人类就失去了宝贵的资源。
例如,冬虫夏草是珍贵的中药,云南珍稀植物“红豆杉”中含有可治疗癌症的有效成分,如果冬虫夏草和红豆杉从地球上永远消失,对人类造成的损失显然是巨大的,而且是不可弥补的。
在教学中,应当更多地启发学生思考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生态功能)和潜在价值。
【小初高学习]2018-2019版高中生物 第四章 生态系统的稳态 第二节 生态系统稳态的维持 第2
第2课时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学习目标] 1.结合教材P103图4-15,说出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的特点,阐明碳循环失调与温室效应的关系。
2.通过实例分析,说明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的关系。
方式一上图为美国耗资2亿美元建立的地球生物圈2号。
它是透明的,为什么呢?需要输入光能。
它又是封闭的,难道它不需要外界提供所需要的各种物质吗?方式二20世纪50年代,人们曾经在农田中广泛使用DDT杀虫剂,并取得了较好的杀虫效果,然而让人们意想不到的是,在远离施药地区的南极大陆的企鹅体内竟也发现了DDT!DDT 是如何进入南极企鹅体内的呢?生态系统中的物质是否也能流动?具有什么特点?学完这节“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后,我相信同学们就能解释这些问题了。
一、物质循环的概念和实例1.物质循环的概念及特点2.实例(1)水循环:①水循环受太阳能、大气环流等因素的影响;降水和蒸发是水循环过程中的主要环节;植物的蒸腾作用对水循环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②水循环过程可以进行不断往复地迁移和转化(固态、液态和气态)。
(2)碳循环①碳存在形式⎩⎪⎨⎪⎧无机环境:CO 2和碳酸盐生物群落:含碳有机物②过程③碳循环形式3.人类活动影响——水体富营养化 (1)原因:水体中氮、磷含量过多。
(2)结果:藻类等过度繁殖导致生态系统的稳态被破坏。
知识整合1.碳循环的过程模式图2.碳平衡的失调——温室效应例1下图表示生物圈中碳循环的部分示意图。
A、B、C、D构成生物群落,箭头①~⑨表示循环过程。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大气中的气体X是指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B.完成①过程的能量主要是由⑧过程提供的C.D经⑤、⑥、⑦过程获得的能量占A、B、C总能量的10%~20%D.C处于第三营养级答案 D解析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碳循环是以CO2的形式进行的,故图中大气中的气体X代表CO2;图中A为生产者(第一营养级),B为初级消费者(第二营养级),C为次级消费者(第三营养级);完成①过程的能量主要由太阳能转化的活跃的化学能提供;捕食食物链中相邻两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约为10%~20%。
2018学年高中生物必修三4.2生态系统的稳态第1课时课件
四、碳循环:
碳元素约占生物体干重的49%,碳是有机化合 物的“骨架”,没有碳就没有生命。碳在无机环境 与生物群落之间是以CO2的形式进行循环的。
碳的作用: 糖、脂肪、蛋白质、核酸都是构成生物体的
基本物质,在它们的分子中都含有碳元素。碳元 素大约占生物体干重的49%,是有机化合物的“ 骨架”,没有碳就没有生命。
3、如图所示,假如猫头鹰食物有2/5来自于兔子, 2/5来自于鼠,1/5来自于蛇,那么猫头鹰若增加 20 g体重,最少需要消费植物( )
A.600 g C.1600 g
B.900 g D.5600 g
【解析】食物链(植物→兔→猫头鹰),猫头鹰增重
20g×2/5=8g,最少需消费植物量为8g×5×5=200g;
一科
巨学
大家 冰借
1.这是什么现象造成
川助
的,与哪种气体有很
从卫
冰星
大关系?
架图 上证 断实 裂,
缓解温室效应的2措.它施的:影响有哪些? 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
入南 海极
开发新能源 温室效应,CO2 增大绿化面积 冰川融化,海平面上
升,沿海城市被淹,
气候变化频繁等
五、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相互关系
能量流动
【解析】恒温动物相对于变温动物来说代谢强,所以 呼吸代谢消耗量相对多,有机物积累少,④/③值一 般低于变温动物;相邻两个营养级能量传递效率是 10%~20%,哺乳动物与其上一个营养级(食物)之间 传递效率应表示为③/(①+未获取量);提高圈养动物 的生长量应该提高③/②值,这才能促使有机物积累; 食肉动物与食草动物③/②值无法比较。 【答案】C
思考:哪些环节促进了水循环?
联系:
物质循环动力是—— 能量 物质是能量的—— 载体 区别: 物质可以_反__复__利用,能量_单__向_流动、逐__级__递减。
2018_2019版高中生物第四章生态系统的稳态第二节生态系统稳态的维持第3课时课件苏教版必修3ppt版本
第3课时 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和生态系统稳态的维持
[学习目标] 1.说出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 2.说出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以及农业生产中的作用。 3.阐明生态系统稳态的含义及调节机制。
课堂导入
方式一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阳光和温度的变化把春天的信息传递给了生物。信 息像能量和物质一样,普遍存在于生态系统中,可 以在生物与环境之间,生物与生物之间传递。 生态系统中的信息有哪些种类呢?信息传递在生态 系统中有什么作用呢?
A.在一块牧草地上播种杂草形成杂草地后,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
√B.在一块牧草地上通过管理提高某种牧草的产量后,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
C.在一块牧草地上栽种乔木形成树林后,其恢复力稳定性下降
D.一块弃耕后的牧草地上形成灌木林后,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
解析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包括两个方面: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
解析 分析题意可知:小囊虫在发现榆、松寄生植物后发出的聚积信息 素、榆树分泌的一种化学物质和群居动物的群体气味都属于化学信息, 而雌蚊飞行时所发出的低频声波属于物理信息。
解析 答案
方法规律
判断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种类的方法 (1)从信息传递的途径判断。例如,涉及声音、颜色、温度等物理因素 ,可判断为物理信息;涉及的信息载体为化学物质,可判断为化学信息 ;涉及特殊行为,可判断为行为信息。 (2)从文字表述的着重点判断。例如,孔雀开屏如果是通过行为传递给 对方,则属于行为信息;如果通过羽毛的颜色等传递给对方,则属于物 理信息。
例2 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具有重要作用。下列对信息传递的表述,错
误的是
√A.雌蚕蛾释放性外激素吸引异性前来交尾属于行为信息
B.鸟类的鸣叫声属于物理信息
高中生物 第二单元 生物群体的稳态与调节 第四章 生态环境的保护 2.4.2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环
高中生物第二单元生物群体的稳态与调节第四章生态环境的保护2.4.2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学案(无答案)中图版必修3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高中生物第二单元生物群体的稳态与调节第四章生态环境的保护2.4.2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学案(无答案)中图版必修3)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高中生物第二单元生物群体的稳态与调节第四章生态环境的保护2.4.2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学案(无答案)中图版必修3的全部内容。
第二节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一、学习目标:1、了解目前我国人口现状与前景2、理解人口增长对环境造成的影响3、协调人口与环境的关系4、了解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5、保护生物的多样性6、理解可持续发展是人类的必然选择二、知识结构:一、关注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主要包括:1。
2。
3. 4.5。
6。
7。
生物多样性等二、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生物多样性:生物圈内所有的、和,他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包含了遗传的多样性,物种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我们说的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就是指基因、物种和生态系统三个层次上的保护。
多样性的价值1.价值:目前尚不知道2。
价值:对生态系统其调节功能3。
价值(潮间带的鱼类、贝类、甲壳类等可供食用、药用和用做工业原料等)。
(二)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1) (自然保护区)就地保护是以建立国家或地方自然保护区的方式,对有价值的生态环境(如江河源头、滨海、滩涂、湿地、荒漠等自然生态系统的保护)、特殊自然景观(如森林、灌丛、草原、稀树草原、草甸等)、野生生物物种等,在具体地段划定范围保护起来,禁伐、禁牧、禁猎。
高中生物第四章生态系统的稳态第二节生态系统稳态的维持(一)知能演练轻巧夺冠苏教版必修3(2021年
2018-2019学年高中生物第四章生态系统的稳态第二节生态系统稳态的维持(一)知能演练轻巧夺冠苏教版必修3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8-2019学年高中生物第四章生态系统的稳态第二节生态系统稳态的维持(一)知能演练轻巧夺冠苏教版必修3)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8-2019学年高中生物第四章生态系统的稳态第二节生态系统稳态的维持(一)知能演练轻巧夺冠苏教版必修3的全部内容。
第二节生态系统稳态的维持(一)[随堂检测]知识点一能量流动的过程1。
(2018·邯郸一中检测)如图是麻风树林中两个营养级的能量流动图解,已知麻风树同化的总能量为N,方框中字母代表能量。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从麻风树输入下一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B/NB。
D是指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C.B是第二营养级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D。
A是指第二营养级的摄入量解析:选C。
从图示看出,A代表第二营养级的摄入量,B代表第二营养级的同化量,其中D代表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C是指第二营养级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E则是流入分解者的能量。
所以,从麻风树输入下一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B/N。
2。
某河流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共有4个营养级,分别以a、b、c、d表示。
一年内输入这4个营养级的能量数值如下表所示。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营养级a b c d 能量(J/m2)141。
10×10515.91×1050.88×105871.27×105B。
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就是照射在d上的太阳能C。
2018-2019学年高中生物 第四章 生态系统的稳态 第二节 生态系统的稳态(一)优质课件 苏教版
(2014·扬州高二月考)下列有关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叙述,正 确的是( C ) A.一种蜣螂专以大象粪为食,则蜣螂最多能获取大象所同化 能量的10% B.当狼捕食兔子并同化为自身的有机物时,能量就从第一营 养级流入第二营养级 C.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能量就从非生物环境流 入生物群落 D.生态系统的能量是伴随物质而循环流动的
③生物量金字塔 生物量金字塔是按各营养级生物有机物的总量为指标绘制成 的。生物量金字塔的形状一般同能量金字塔的形状相似。但 某些时刻也有倒置的现象,例如:海洋生态系统中由于生产 者浮游植物的个体小、寿命短,又不断被浮游动物捕食,所 以某一时刻调查到的生物量金字塔会出现倒置的现象。
特别提醒
能量传递效率
特别提醒
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的去处
(1)一部分被自身的生命活动消耗了,即被呼吸作用分解了。
(2)储存在生产者体内的能量,一部分被初级消费者摄食同化
流入第二营养级。
(3)没被初级消费者利用的枯枝落叶和初级消费者摄食未同化
而排出的粪便中的这一部分能量被分解者释放出来。
(2014·周口高二检测) 在某草原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过程 中,假设羊摄入体内的能量为n,羊粪便中的能量为36%n,呼吸作 用散失的能量为48%n,则( A) A.羊同化的能量为64%n B.贮存在羊体内的能量为52%n C.由羊流向分解者的能量为16%n D.由羊流向下一营养级的能量为64%n [解析] 在能量流动过程中,摄入量=同化量+未同化量(粪 便中含有的能量),因此该题中的羊的同化量为n-36%n= 64%n。由于条件不足,无法计算羊体内的贮存量、流向分解 者的能量及流向下一营养级的能量。
如图是某湖泊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定量分析图解。图中 A、B、C代表三个营养级,数字均为实际测得的能量值, 单位为百万千焦。已知该生态系统受到的太阳辐射为118 872百万千焦,但其中118 761百万千焦的能量未被利用。请 回答:
2018_2019学年高中生物第四章生态系统的稳态第一节生态系统和生物圈课件苏教版必修3
林地生态系统
人工生态系统农__业城__生市__态生_态_系_系_统_统__________
判一判
(1)生态因子是指环境中对生物生命活动有直接影响的因子。 (× ) (2)生态系统的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 ) (3)阳光、水、土壤是生态系统的非生物成分。( √ ) (4)蚯蚓等动物是消费者。( × ) (5)草莓、蘑菇等是生产者。( × ) (6)肉食性动物在食物网中可能占有不止一个营养级。( √ ) (7)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地球所构成的一个整体。( × )
探究 3 观察下图,分析各种生态因子对小麦植株的影响
由图可以看出,小麦植株的生长发育要受到__各__种__生__态__因__子_____ 的影响,这些生态因子是综合起来共同对小麦的生长发育起作 用的。
生态因子的特征 (1)整体性:环境中的各个生态因子对生物体是同时共同起作用 的,与其他因子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表现为多个 生态因子的综合作用。 (2)主导性:对生物起作用的生态因子并非同等重要,其中有一 个起决定性作用,它的改变会引起其他生态因子的变化,使生 物的生长、发育受到影响。 (3)不可替代性和补偿性:一方面,各种生态因子对生物的作用 虽不是等价的,但都是不可缺少的;另一方面,在一定情况下, 某一生态因子量上的不足,可以由其他生态因子的增加或减弱 而得到补偿。
第四章 生态系统的稳态
第一节 生态系统和生物圈
第四章 生态系统的稳态
1.生态因子对生物的影响。 2.生态系统的结构。(重、难点) 3.生态系统的分类。(重点)
一、阅读教材 P91~92 第 1 自然段分析环境对生物非常重要 1.生态因子的概念:环境中对生物的___生__长__、__发__育__、__生__殖_____、
高中生物 第二单元 生物群体的稳态与调节 第四章 生态环境的保护 2.4 生态环境的保护(第2课时)
高中生物第二单元生物群体的稳态与调节第四章生态环境的保护2.4 生态环境的保护(第2课时)学案(无答案)中图版必修3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高中生物第二单元生物群体的稳态与调节第四章生态环境的保护2.4 生态环境的保护(第2课时)学案(无答案)中图版必修3)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高中生物第二单元生物群体的稳态与调节第四章生态环境的保护2.4 生态环境的保护(第2课时)学案(无答案)中图版必修3的全部内容。
第4章生态环境的保护A、自主学习一、我国的人口现状与前景1.我国人口近几百年来明显增多的原因是生育率较高,死亡率逐渐下降2.随着全球人口的持续增长,对环境的压力越来越大。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处理好人口增长和环境、资源的关系更为重要。
二、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1.人口的环境容纳量是有限的。
人口众多对于我国的生态环境已经产生了沉重的压力.2.我国在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许多都与人口众多有直接的关系。
人口增长过快,在消耗大量自然资源的同时,加剧了对环境的污染,增加了治理的成本和难度。
为此,我国在控制人口增长的同时,还加大了保护资源和环境的力度,如植树种草,退耕还林、还草、还湖,防治沙漠化;监控、治理江河湖泊及海域的污染,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自然保护区建设,以及推进生态农业等。
特别提醒:合理保护和利用各种自然资源,逐步实现可持续发展是我们的最终目的。
A、自主学习一、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1.地球是人类共同的家园,生态环境问题具有_____性,需要全人类的___与______。
2.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主要包括全球______变化、_____短缺、____ 破坏、___、____的荒漠化、海洋______ 和生物多样性_______等.这些全球性的生态环境问题,对生物圈的稳态造成严重威胁。
高中生物 第四章 生态系统的稳态 4.1 生态环境和生物圈素材 苏教版必修3
第1节生态环境和生物圈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的概念是由英国生态学家坦斯利(A.G.Tansley, 1871~1955年)在1935年提出来的,他认为,“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是物理学上使用的‘系统’整体。
这个系统不仅包括有机复合体,而且包括形成环境的整个物理因子复合体”。
“我们对生物体的基本看法是,必须从根本上认识到,有机体不能与它们的环境分开,而是与它们的环境形成一个自然系统。
”“这种系统是地球表面上自然界的基本单位,它们有各种大小和种类。
”随着生态学的发展,人们对生态系统的认识不断深入。
20世纪40年代,美国生态学家林德曼(R.L.Lindeman)在研究湖泊生态系统时,受到我国“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虾米吃泥巴”这一谚语的启发,提出了食物链的概念。
他又受到“一山不能存二虎的启发,提出了生态金字塔的理论,使人们认识到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和能量流动的特点。
今天,人们对生态系统这一概念的理解是:生态系统是在一定的空间和时间范围内,在各种生物之间以及生物群落与其无机环境之间,通过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而相互作用的一个统一整体。
生态系统是生物与环境之间进行能量转换和物质循环的基本功能单位。
为了生存和繁衍,每一种生物都要从周围的环境中吸取空气、水分、阳光、热量和营养物质;生物生长、繁育和活动过程中又不断向周围的环境释放和排泄各种物质,死亡后的残体也复归环境。
对任何一种生物来说,周围的环境也包括其他生物。
例如,绿色植物利用微生物活动从土壤中释放出来的氮、磷、钾等营养元素,食草动物以绿色植物为食物,肉食性动物又以食草动物为食物,各种动植物的残体则既是昆虫等小动物的食物,又是微生物的营养来源。
微生物活动的结果又释放出植物生长所需要的营养物质。
经过长期的自然演化,每个区域的生物和环境之间、生物与生物之间,都形成了一种相对稳定的结构,具有相应的功能,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生态系统。
1. 生态系统的概念生态系统(ecosystem)是英国生态学家Tansley于1935年首先提上来的,指在一定的空间内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通过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相互作用、相互依存而构成的一个生态学功能单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生态系统稳态的维持(三)[随堂检测]知识点一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1.法国的昆虫学家法布尔做过以下实验: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在一所被丛林包围的屋里,把一只雌性蚕蛾扣在纱笼里。
尽管外面风狂雨骤,但还是有几十只雄蛾扑向纱笼,此现象说明()A.昆虫间通过信息相互联系,这种信息是无线电波B.昆虫间通过信息相互联系,因为昆虫都具有趋化性C.昆虫间通过信息相互联系,联系的媒介是阴雨天气D.昆虫的雌雄个体间通过信息相互联系,这种信息是化学信息——性外激素解析:选D。
昆虫在生命活动中产生了一些可以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如性外激素,它由昆虫的体表腺体所分泌,并且具有挥发性,其作用是引诱异性个体前来交尾。
这样雌雄性个体就可以通过化学信息联系在一起,完成生殖过程。
2.用具有挥发性的甲基丁香酚涂在纸片上,挂在柑桔园里,诱得大量雄性柑桔果蝇并加以消灭,这是下列哪种信息在生产上的应用()A.物理信息B.行为信息C.化学信息D.营养信息解析:选C。
具有挥发性的甲基丁香酚涂在纸片上,挂在柑桔园里,诱得大量雄性柑桔果蝇并加以消灭,说明甲基丁香酚这种化学物质是一种化学信息,能在雌雄虫之间传递信息。
3.如图为生态系统信息传递模式图,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信息传递往往是双向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也是双向的B.生态系统的功能主要是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还有信息传递C.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基础,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动力,信息传递则决定着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方向和状态D.生态系统各成分间都有各种形式的信息传递解析:选A。
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而物质循环是反复出现、循环流动的,信息传递往往是双向的。
4.某种植物上栖息着一定数量的甲、乙两种昆虫和蜘蛛。
甲、乙两种昆虫均以该植物为食,蜘蛛以乙昆虫为食。
甲昆虫在白天活动,乙昆虫在夜晚活动。
甲昆虫采食该种植物的叶片后,植物会释放出挥发性的物质X,X既可吸引甲昆虫的天敌,也能驱赶乙昆虫。
请回答下列问题:(1)上述现象中,X分别在之间进行传递。
(2)影响甲昆虫活动的信息有两大来源,分别是和。
影响乙昆虫活动的信息种类是。
蜘蛛在蜘蛛网上捕食乙昆虫所利用的信息种类是。
(3)若在上述植物上施用人工合成的物质X,短期内该植物上甲昆虫天敌和乙昆虫天敌数量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影响甲昆虫活动的信息有两大来源,分别是无机环境和生物。
影响乙昆虫活动的信息种类是化学信息和物理信息。
蜘蛛在蜘蛛网上捕食乙昆虫所利用的信息种类是物理信息。
X 既可吸引甲昆虫的天敌,也能驱赶乙昆虫,故甲昆虫天敌数量增加,乙昆虫天敌数量减少。
答案:(1)植物与甲昆虫的天敌、植物与乙昆虫(2)无机环境生物化学信息和物理信息物理信息(3)甲昆虫天敌数量增加,乙昆虫天敌数量减少知识点二生态系统稳态的维持5.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和自我修复能力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密切相关,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不变的B.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与所处的环境无关C.生态系统自我调节和自我修复能力的基础是负反馈调节D.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比草原生态系统强解析:选C。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包括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与生态系统的成分和环境条件有关;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随着生态系统的成分和环境条件的变化是不断变化的;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和自我修复能力的基础;森林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比草原生态系统的强,而森林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比草原生态系统的弱。
6.(2017·高考海南卷)回答下列与生态系统稳定性有关的问题:(1)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广袤的非洲草原上,食草动物如同“割草机”一样,通过迁徙在不同的草场上采食,这一现象年复一年地进行着,然而食草动物所处的草原生态系统却表现出了稳定性,这是由于该生态系统具有。
(3)草→蚱蜢→青蛙→蛇→鹰是草原生态系统的一条食物链,在这条食物链中,次级消费者是,在生态系统中消费者的作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两点即可)。
解析:(1)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指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
(2)在广袤的非洲草原上,食草动物如同“割草机”一样,通过迁徙在不同的草场上采食,这一现象年复一年地进行着,然而食草动物所处的草原生态系统却表现出了稳定性,这是由于该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的能力。
(3)草→蚱蜢→青蛙→蛇→鹰是草原生态系统的一条食物链,在这条食物链中,草是生产者,蚱蜢是初级消费者,青蛙是次级消费者;在生态系统中消费者的作用有:消费者是实现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重要环节;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种群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答案:(1)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2)自我调节的能力(3)青蛙消费者是实现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重要环节;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种群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课时作业]一、单项选择题1.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的功能之一,具有重要的作用。
下列属于物理信息的是()A.“唯有牡丹真国色,开花时节动京城”B.雄鸟的“求偶炫耀”C.昆虫的性外激素D.玫瑰散发的香味解析:选A。
物理信息包括光、声、热、电、磁等。
雄鸟求偶属于行为信息。
昆虫的性外激素和花的香气属于化学信息。
2.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的重要功能之一。
下列现象中,与物理信息传递相关的是()A.花香引蝶B.豪猪遇敌竖起体刺C.候鸟南飞D.狗利用小便气味作标记解析:选C。
花香引蝶是因为花释放的化学物质吸引蝴蝶;狗小便中的气味起传递信息的作用,属于化学信息传递;豪猪遇敌竖起体刺,属于行为信息;候鸟南飞是因为接受了光照时间长短和温度变化等物理信息。
3.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A.生态系统的物理信息都来源于环境B.植物都通过化学物质传递信息C.信息只能沿食物链从低营养级向高营养级传递D.信息可以调节生物种间关系解析:选D。
生态系统物理信息的来源可以是无机环境,也可以是生物。
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一是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生物种群的繁衍也离不开信息的传递;二是信息还能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4.下列曲线表示四个不同的自然生态系统在受到同等程度的外来干扰后,初级消费者数量的变化情况。
其中抵抗力稳定性最高的生态系统是()解析:选C。
在受到同等程度的外来干扰后,初级消费者数量的变化越小,说明该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越强,抵抗力稳定性就越高。
5.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南部,山坡上生长着一种灌木,这种灌木释放出挥发性的化学物质,被雨淋溶到土壤中去,能抑制其他植物种子的萌发和草本植物的生长。
当火灾烧尽了此类灌木,其他草本植物便乘机生长繁盛,直到灌木再次出现时,这种化学抑制作用又再次出现。
请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灌木释放出的化学物质属于化学信息B.灌木释放的化学物质调节的是种内关系C.灌木与它抑制的草本植物之间是竞争关系D.农业生产上可利用信息传递控制有害动物解析:选B。
灌木释放的化学物质抑制其他植物种子的萌发和草本植物的生长,所以此化学物质调节的是种间关系。
6.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A.抵抗力稳定性高的生态系统,其恢复力稳定性也一定高B.一般来说,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的能力就越强C.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两个独立的过程D.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循环利用,逐级递减的解析:选B。
抵抗力稳定性越强的生态系统,其恢复力稳定性越弱,A错误;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越高,B正确;物质是能量的载体,能量是物质循环的动力,二者相辅相成,不可分割,C错误;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D错误。
7.一般来说,生物种类繁多的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较强。
当某种生物减少或绝灭时,生态系统仍能很快恢复稳定状态,根本原因是()A.自我净化和恢复力强B.负反馈调节及时C.至顶极动物的食物链多D.同一营养级生物的替代作用解析:选D。
在复杂的食物网中,同一个营养级有多种生物,某种生物减少或绝灭,其他生物可以代替它的生态功能,所以生态系统能很快恢复稳定。
8.野生扬子鳄种群的雌雄比例一般稳定在5∶1左右,其性别由孵化时的温度所决定。
繁殖季节雄性扬子鳄发出“轰”的声音,雌性扬子鳄则根据声音大小选择巢穴位置。
当声音大时,雌鳄选择将巢穴筑于山凹浓荫潮湿温度较低处,则产生较多的雌鳄。
以上事实说明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能()A.调节生物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B.影响种群的繁衍,维持种群数量的稳定C.维持正常生命活动,调节内环境的稳态D.对生物进行自然选择,促进生物进化解析:选B。
繁殖季节雄性扬子鳄发出“轰”的声音,雌性扬子鳄则根据声音大小选择巢穴位置,这说明“轰”的声音属于生态系统的物理信息;当声音大时,雌鳄选择将巢穴筑于山凹浓荫潮湿温度较低处,则产生较多的雌鳄,据此说明,这一物理信息与繁衍有关。
以上事实说明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能够影响种群的繁衍,维持种群数量的稳定,B项正确,A、C、D三项均错误。
二、多项选择题9.下列有关生态学原理或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A.蜜蜂找到蜜源后,通过跳圆圈舞向同伴传递信息,这属于行为信息B.低碳生活方式有助于维持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C.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都是单向的D.森林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无限的解析:选AB。
C项信息传递往往是双向的,D项任何一个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都是有限的。
10.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用河水、池泥、水藻、植食性小鱼、广口瓶、凡士林等材料制作了3个生态瓶(如下图所示)。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甲瓶中的小鱼很快死亡是因为瓶内分解者数量过少B.乙瓶中的生物存活的时间相对较长C.丙瓶中的分解者主要存在于河水及池泥中D.丙瓶放在黑暗中能维持生态平衡解析:选AD。
甲瓶中的小鱼很快死亡是因为瓶内消费者数量过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