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双导师制”探索与思考-精品文档

合集下载

高职院校“双导师”育人模式构建思考

高职院校“双导师”育人模式构建思考

0引言高等职业教育以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为目标,学生在掌握相应专业能力的同时还需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等经济、社会新常态下,对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规格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等职业教育只有适应这样的要求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

总体来看,大部分高职学生都还是有理想与追求的。

大部分高职学生对于自己的现状都是不满意的,对于进一步提高自身的能力与素质水平也有一定的期望,然而由于学习动力、自制力、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习兴趣等多方面因素的差异,高职学生对自身现状的写照是“理想很美好,现实很骨感”。

大部分学生的这种成长与现实之间的困惑,是高职教育中比较普遍的现象与问题,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每个学校的具体做法可能有相同也有不相同的地方,或许都从某一个方面或多个方面进行了相关的探索与实践。

为解决人才培养与学生成长过程中的这些问题,高职院校中较早从导师制方面进行探索与实践的有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济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等学校。

其中主要的模式有广东农工商职院以“项目实训”为载体推行导师制,浙江机电职院实行的“科技导师制”,等主要模式,以上几种模式在各类高职院校都有实践,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都不是非常完善,有些是带有普遍性质的问题,有些是个别的,如:高职院校在实施导师制的过程中有将导师制与班主任工作制、辅导员工作制相重叠的地方,辅导员(班主任)、专任教师、导师三者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准确定位,三者之间的关系如何理顺,三者各自负责什么方面的工作,各自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起到什么作用?另外,高职院校实施导师制对学校管理层面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这些问题都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与实践,找到符合高职教育特点以及每个学校实际的具有高职特色的高职导师制。

1德能并进“双导师”育人模式的构建德能并进的“双导师”育人模式简单地说就是为每一名学生在德育与专业成长两个方面各确定一名导师,两名导师共同负责指导学生在德能两个方面的成长。

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双导师制”探索与思考

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双导师制”探索与思考

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双导师制”探索与思考1 当前高职院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目前,高职院校的青年教师数已经达到教师总数的一半以上,在专业课教师和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教师中的比例更是达了60%以上。

这种现象在新建和中职升高职的院校中特别明显。

而这些青年教师虽都是具有本科及其以上的学历,但大多来自非师范学校且没有专业实践经历,远远不能满足高职教育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

具体来说,存在以下几个方面问题:1.1 教学积极性不高。

造成青年教师教学积极性不高的主要原因,一是社会舆论对职业教育有偏见,职业教育教师社会地位也就随之低于普通高等教育和基础教育教师;二是国家对高职教育的投入有限,按学生人数拨款的制度,决定了“生源即为财源”,而社会对职业教育的歧视导致就读高职学生偏少;学校现行按职称、工龄分配收入的分配制度,也造成了青年教师收入偏低,影响了青年教师的教学积极性。

当然,由于社会大背景因素下青年教师缺少奉献精神、师德师风不强等主观因素,也是造成青年教师教学积极不高的原因之一。

1.2 教学方法欠缺。

高职院校中的青年教师,虽都有较高的学历和理论水平,但绝大多数青年教师是非师范专业出身,因缺乏系统的教学理论知识,难免出现缺乏教学经验、教学技巧的情况。

严重的制约了课堂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1.3 实践动手能力弱。

大多数青年教师,从本科院校毕业后经过简单的岗前培训就走上了工作岗位,真正参加过动手实践的不到30%,而拥有行业企业经验的教师更是少之又少,具有“双师”素质的青年教师比例就更低了。

他们的实践动手能力远远的满足不了专业教学“教、学、做”一体化的需求。

1.4 缺乏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

因社会地位低,待遇不高等原因,一部分青年教师对职业缺乏认同感,且因教学经验不足,对自身职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偏弱。

这导致了青年教师探索教育教学规律,突破传统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总结自身工作经验的能力不足,制约了青年教师的成长。

2“双导师制”及其实施方法2.1 “双导师制”的含义“双导师制”即为青年教师配备两名导师,一名为校内教学和师德导师,一名为校外行业企业实践导师;通过双导师的培养提高其师德师风,增强爱岗敬业精神,提升教学水平和实践动手能力。

“双导师制”在高职院校实践教学中的探索

“双导师制”在高职院校实践教学中的探索

“双导师制”在高职院校实践教学中的探索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的教育事业改革的不断深入,高职院校的主要教育目标是为了培养实践能力较强以及具备较高创新能力的人才。

而“双导师制”则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在教学中能够起到有效的作用,提升教学效率;会将理论与实践相互结合,从而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发展与进步。

所以高职院校要加强“双导师制”研究,以此来探索有效的教学方式,从而促进学生学习质量的提升。

标签:“双导师制”;高职院校;实践教学;探索;分析高职院校“双导师制”教学主要指的是校内的指导教育以及企业的指导教师对学生进行全面培养的有效教学模式。

该教学方式能够有效促进院校与企业的融合,能够让学生直接参与到项目实践中,在自身不断实践的过程中去发现问题,并且探索有效的方式来解决问题,以此来开展人才培育工作。

并且“双导师制”教学模式将更有利于为企业输送高素质人才。

所以,高职院校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实践教学内容的探索,以此来不断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一、“双导师制”教学模式的基本内涵现今来看,在新课改不斷深入的背景下,高职院校教学模式发生了很大变化,“双导师制”属于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这里所指的导师,主要是指学生在进行专业学习中的指导老师,而双导师则是指一位学生会由两位指导老师进行全面指导:一位导师主要是对学生进行专业知识的教学与指导,而另外一位导师则主要是对学生进行课外能力的培养,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促进学生提高职业道德水平,让学生在社会中更有效地发展与进步。

校内导师的主要任务是传授相关理论知识和人文素养在内的综合素质,他们可以是从事相同或相近专业的工作工程技术人员,在教学中手把手地教,进而不断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在教学过程中,两个导师必须经常交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能全面掌握,从而制订科学合理的教学措施,以此来促进学生进步。

高职院校双导师制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及思考

高职院校双导师制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及思考
的不 足 。

在对辅导员 、 导师 的角色和职责进行 明确界定后 。 高校要利 用多种途径帮助学生对辅导员 、 双 导 师 制 形 成 正 确 的认 识 . 明确 这些角色 的职责 。在入学教育 时 , 要增加对学 院实施 的“ 双导师 制” 制度 的介绍 , 包括校 内外导 师的职责是什 么 , 每个专 业具体
有哪些 专家 , 他们的研究方向是 什么 , 以及如何选择导师……
2 . 完善 双 导 师 制 的 考 核 激 励 机 制
2 _ 导 师之 间 的 沟通 交流 不 足
在实施双导师制时 , 虽然实行的是配对制 , 由校 内导师联系 校外导师 , 但是 由于工作 、 研究方 向的不 同等 因素 的影 响 , 导师 之间的沟通不够充分 。 所 以在指导学生时 , 由于对学生的 了解 占 用了较多的时间 , 很难快速进入指导角色 。 3 . 导师 与学生的 交流不足 , 指 导的频度不 高, 效果不理想 在校 内导师 的选拔 中 , 校 内具 备双师 素质 、 讲 师 以上 职称 、 有丰富的教学资源和实践经验 、在 自己所从事 的学科领 域有一 定的学术造诣 的专业教师组成 。但是高职 院校本身符合条件 的 教师较少 , 青年教 师较多 , 因此 , 很多时候 校 内导 师的配备 比例 都达到了 1 : 2 0甚至 1 : 3 0 , 很难实现对 于学 生一对一 的专业指导 。 而校外 导师的实习指导都是在实 习基地进行 ,学生 的到课 率和
高职 院校 双导 师制 实施 过程 中的问题 及思考
张 巧 梅
( 山东英 才学 院 山 东 济 南 2 5 0 0 0 )
摘 要 : 高职 院校的双导师制在 实施过程 中仍存在 着学生对 于导师制认 识不全面、 导师之 间交流 沟通 不足 、 师生之 间交流不足 指

关于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双导师制的再思考

关于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双导师制的再思考

GAO DENG ZHI YE JIAO YU/高等职业教育关于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双导师制的再思考卢 霞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职业教育的发展,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推动职业教育发展的文件。

2019年1月,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简称“职教二十条”),这是新时代职业教育改革的指导性文件。

文件开头就明确表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对于职业教育发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文件还指出,要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坚持知行合一、工学结合,推动校企全面加强深度合作。

“双导师制”就是基于校企深度合作的育人模式。

如何利用好“双导师制”培养符合新时代需要的高端技术技能型人才值得探讨。

另外,随着高职的不断扩招,高职院校的生源质量近年来出现下降趋势,学生的学习现状令人堪忧。

如何运用“双导师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善学生的学习现状,值得重新思考。

一、“双导师制”概述“双导师制”是基于校企合作、深度融合,借鉴英国的“导师制”和德国的“双元制”的职业教育经验形成的“双导师制”,强调以学生为主体,为学生配备两位导师:一位校内导师和一位校外导师。

校内导师是学校的专职教师,校外导师是有丰富工作经验的来自企业一线的工作人员。

校内导师的主要职责是解决学生在校期间的专业学习、日常生活等一系列问题,校外企业导师则主要负责学生的跟岗实习、顶岗实习、就业指导等问题。

学生在校内导师和校外企业导师的共同培养下,无论是专业理论、知识水平,还是专业技能操作水平,都会得到更好的发展。

“双导师制”对于人才培养的主要意义是,能够更好地同时关注学生树立健全的人格,让学生获取足够的理论知识,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帮助学生顺利就业等多核心目标;在充分考虑学生的共同需求与个性化特征,在不同学习阶段由校内导师和校外导师各司其职,各自采用合理的方式方法共同培养学生。

校内导师和校外导师在不同的育人阶段,各自需要承担的任务也不相同。

高职院校“双导师制”教学管理与运行机制初探

高职院校“双导师制”教学管理与运行机制初探

高职院校“双导师制”教学管理与运行机制初探发表时间:2019-10-15T10:11:00.030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07期作者:莫璐萍[导读] 积极探索与创新“双导师制”校企合作模式,高职院校“双导师制”实施重点完善教学管理制度体系、教学过程监控体系、教学评价考核体系、教学运行保障体系等四个制度体系的建设。

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重庆市 400032摘要:高职院校“双导师制”是学校导师和企业导师联合培养人才的教学模式,为使“双导师制”运行管理更规范,积极探索与创新“双导师制”校企合作模式,高职院校“双导师制”实施重点完善教学管理制度体系、教学过程监控体系、教学评价考核体系、教学运行保障体系等四个制度体系的建设。

关键字:高职院校、双导师制、教学管理导师制最早源于英国牛津大学,“双元制”职业教育是德国首推的一种职业教育模式,“双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是在校企合作深度融合的基础上,借鉴英国“导师制”和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经验创立的。

该模式以学生为主体,为学生配备学校导师及企业导师,实行“学校、企业、学生”三位一体的管理模式,实施“教学做”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以“政校企”三方共同参与、协调联动的长效驱动机制为保障。

一、目前高职院校“双导师制”教学管理存在的不足之处科学合理的教学管理与运行机制是“双导师制”教学工作的重要保障,“双导师制”的教学任务必须由学校教师和企业师傅共同承担,为了充分发挥双导师制的优点,克服其缺点,校企双方需共同建立教学运行与质量监控体系,共同加强人才培养过程管理。

在现代学徒制的“双导师制”教学管理与运行机制方面,可能存在以下不足之处:1、高职院校“双导师制”缺乏完整的法律法规和资金保障体系目前由于现代学徒制“双导师制”在我国的试点时间不长,相关政策法律缺乏,保障措施不完善,现代学徒制“双导师制”的试行和推广需要有完善的机制对校企合作的双方进行鼓励、支持、限制和约束,无论是对于行业企业还是高职院校,在实践中均属于发展初期事物,虽然其他国家有各种理论和方法可以借鉴,但在我国高职教育领域缺乏正规完整的法律法规和资金保障体系。

“双导师同轨”精细化育人的探索与实践

“双导师同轨”精细化育人的探索与实践

“双导师同轨”精细化育人的探索与实践一、“双导师同轨”教育模式的内涵双导师指辅导员与专业指导教师。

专业指导老师包括班导师、实习指导老师、职业生涯指导师。

班导师是由专业教师担任,从新生入学开始进入角色。

主要负责学生在校期间在学习方面指导学生,兼顾思想、生活等方面工作,主要针对班级层面开展工作。

实习指导老师是从学生大三实习开始进入角色,主要负责带领学生完成实习工作任务,帮助学生解决实习中遇到的专业问题。

职业生涯指导师是学院聘请的校外专家,通过定期授课的方式,帮助学生了解所学专业知识的社会应用现状,构建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

同轨指辅导员与专业指导教师在学生的教育方式、方法上保持一致。

最终实现辅导员在成人公民素养方面与班导师同轨;辅导员在专业职业素养方面与专业指导老师同轨;辅导员在通用职业素养方面与职业生涯指导师同轨。

二、“双导师同轨”教育模式的实施方法辅导员将根据不同导师与学生接触时间、辅导内容等情况,有重点、有选择地开展恰当的同轨工作。

(一)在成人公民素养方面,辅导员与班导师工作同轨1、明确责任分工辅导员主要负责学生日常生活方面内容,具体包括日常事务安排、心理辅导、突发事件处置等。

班导师主要负责学生专业技能和素养提升指导,具体包括专业竞赛、假期专业实践、专业课学习和创新学分等。

责任上虽然各有分工,但在培养学生成人公民素养要共同分担。

2、提供工作计划为了更好的培养学生成人公民素养辅导员要把学生活动计划、思政教育工作计划、学生工作提纲、班会召开时间提供给班导师,班导师可以根据自己情况选择参加。

3、共享学生档案辅导员牵头建设统一的“学生档案系统”,将学生个人信息、联系方式、获奖情况和违纪情况等录入系统,与班导师分享,帮助班导师详细了解学生情况,协助班导师开展工作。

把家长微信群提供给班导师,方便班导师通过联系家长开展工作。

4、固定联系机制鉴于班导师与学生的关系十分紧密,辅导员以“工作例会”的形式每周与班导师联系一次,就上述工作进行沟通、部署,便于开展工作。

高职院校毕业设计“双导师”制探析

高职院校毕业设计“双导师”制探析

高职院校毕业设计“双导师”制探析作者:易忠奇来源:《河南教育·职成教》2018年第05期毕业设计是学生在校最后一个学期的一项重要教学内容,也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与运用专业知识解决问题的重要教学环节。

湖南省教育厅自2014年开始,对全省高职院校毕业设计进行检查,从检查情况看,当前高职院校毕业设计工作主要存在选题、指导、管理等方面的问题。

为提升毕业设计的质量,笔者在高职院校毕业设计指导过程中进行了“双导师”制探索,力争为校企之间的深度合作构建一种机制与渠道,有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一、高职毕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从当前毕业设计工作指导的主体来看,绝大多数高职院校是以在校教师的指导为主,因此就表现出如下弊端:一是毕业生的毕业设计选题与实际生产联系不够紧密,与学生在顶岗实习中的工作岗位差异较大;二是学生到工作岗位顶岗实习后,学校教师对学生的指导只能是“远程管理”,会有不到位的情况,最终导致毕业设计的效果不尽如人意。

具体而言,高职院校毕业设计选题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不专、不新、太大、太小、太难、太易和任务书要求不明确等,有的教师可能设计了本科难度的毕业设计题目,部分工科类专业把毕业设计做成了毕业论文,有的毕业设计题目与专业吻合度不高等。

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师缺少企业工作经历所致。

二、毕业设计“双导师”制的内涵与意义高职院校毕业设计“双导师”制是以毕业设计题目为纽带,由学校与企业两位指导教师共同指导学生完成毕业设计的一种机制。

毕业设计工作任务将学生、企业指导教师、学校指导教师三方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学生可以接受到更全面的指导,企业专家能更深入地了解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情况,在校教师可以了解企业生产的真实情况,还可以与企业专家结成对子,围绕毕业设计题目与人才培养目标进行交流与合作,构建校企深度合作的机制与渠道,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具体来说,“双导师”制至少具有以下三点积极作用。

(一)“双导师”制可有效促进校企深度合作高等职业教育的属性决定了职业教育人才培养需要企业的积极参与。

职业院校双导师制培养“双师型”青年教师初探

职业院校双导师制培养“双师型”青年教师初探

1 2 2・
高 教 论 坛
职业 院校双 导师制培 养“ 双 师型” 青年教 师初探
庞 晓红 ( 黑龙 江护理 高等专科 学校 , 黑龙江 哈 尔滨 1 5 0 0 8 0 )
摘 要: 在 高职院校 建设与发展 中, 双师型青年教 师的培养与队伍建设是 重中之 重。分析 了当前 高职 院校 “ 双师型教 师” 内涵及 现状 , 提 出了高职院校双 导师帝 】 培养“ 双师型” 青年教师队伍的途径 与措施。职业院校青年教 师队伍建设 , 特别是“ 双 师型” 青年教 师的培养是教 师队伍建设的重中之重。建立一支师德 高尚、 专业理论知识渊博、 实践经验丰富、 专业技能水平高超和教 学管理能力很 强的“ 双师型” 青年
师具有 一定 的操作能力 , 即履行岗位职责和实践 的能力。 此外 ,“ 双
实践能力的外部环境 。 大多数学校由于现有 的师资力量和教学设施 总之 , 高职 院校工作 的重 中之重是努力 打造 出高水平 、 高素质 、 双师型” 师资队伍 , 加强 培养具有较强实 有 限、 经费不足等 因素 , 不能安排青年教师有效地系统地培训 , 赴企 适应中 国高职教育特色 的“ 双师型 ” 大师。 高职 院校建立一支符 业学 习锻炼的制度不健全 。 高职院校的青年教师没有受过系统 的实 践经验并具 有一定创新技能的“ 合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模式 的高质量 、 高水平 的“ 双师型 ” 青 年教师队 践培训 , 专业实践技能存在不足。虽然有些高职 院校安排青年教师
教师队伍 , 必将是职 业院校达到教学 目标 的重要环 节。 关键 词: 高职院校 ; “ 双师型” ; 青年教 师
1高职院校“ 双师型” 教 师 标 准 界 定 教学过程 中, 提 高学 校 教 师 实 践 指 导 水 平 。 实 现 双 导 师 制 的 培 养 模 “ 双师型” 教师是职业教 育对教师 的特殊要求 , 要, 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 利 用 与 企 业 师型” 教师还应 具有综合职业能力 , 能将知识 、 技 能横 向联 系并综合 建立 的导师制培养模式 , 通过在企业 的深 入学习生活 , 切实 了解并 运用的能力 。也要求“ 双师型” 教 师具有本专业 的一线工作经验 , 能 掌握将职业 岗位需求与实训课程 内容相结合 , 提高实训课程与职业 亲力亲为 , 获得本专业实践经验。 需求 的切合度。青年教师要在指导教学实 习和毕业实 习过程 中 , 将 教 育部规定 “ 双师型” 教师是符合下列条件之 一的教师 : a . 有两 学 生毕业后职业工作中的内容引入到实训 课程中。 在实践教学过程 年以上基层生产 、 建设 、 管理第一线本专业实际工作经验 , 能指导本 中完 全体现 的实践环节 , 进行场景化教学 , 不仅 能提高学生 的实践 专 业实践 的教师 , 具有 中级 或以上职称 ; b . 既有讲 师及其 以上教 师 兴趣 , 更重要 的是能提高青年教 师的指 导水平 , 使 教学过程尽 可能 职称 , 又有本专业实际工作 的中级及其 以上职称 ; c . 主持( 或主要参 地接近企业 的岗位职业需求 。 与) 两项( 或以上) 应用性项 目研究 , 研究成果 已被社会企事业单位 实 第三 , 安排教师到培训基地培训。学校可以利用节假 日或者寒 际应用 , 具有 良好的经济或社会效益。 暑假 的时间选派专业带头人 和骨干教师深入到企业 , 跟随企业 的生 教育部对“ 双师 型” 教师的这一规定 , 指出双师型教师应该 具有 产过程参与阶段式实践 。鼓励青年教师进行企业一线顶 岗培训 , 直 在生产第一线工作的经验要素 、 或具有应用性实用技术研究能力。 接参与 到企业一线来学习实际操作技能 , 把行业 中的最新技术引入 2 高职院校 “ 双师型” 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的现状及问题 课 堂。 另外 , 要求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教师必须参加职业技能培训 , 职业教育 中, “ 双师型 ”教 师要求具有 扎实 的专业 理论基 础知 并取得相关证书 。 通过培训并取得相关证书 , 不仅提高了教师的“ 双 素质 , 也满足 了高技能应用 型人才 的基本要求。 识, 能将理论知识和专业实践融会贯通 , 在实践 中践行理论 , 在理论 师” 中把握实践 。 “ 双师型 ” 教师还应 与时俱进 , 跟时代接轨 , 了解本专业 第四, 建立兼职教 师人才引进体系。根据 院校实践课程的需要 , 领域最新 的发展动态和最新技术成果 , 能第一时间把最新的知识传 聘 任一些具有教学能力和丰富实践操作 能力 高级人 才 , 还可 以通过 递给学 生。 与企业合建实验 室 、 实训基地及 进行 “ 订 单式” 培养等方式 , 通过提 2 . 1 双师型” 青年教师队伍规模偏小 。 各个学校都在持续不断地 高兼 职教师 的福利待遇 , 请企业专家到学校充 当兼职教师 。聘请企 应用企 业的生产项 目进行教 学 , 不仅可 进行“ 双师型” 教师的培养 , 但是仍然存 在“ 双师型” 教师严重不足的 业的专家们参与 实践 教学 , 现象 。教育 管理 部门为 了提高各类学校 的办学水平 , 提出 了“ 双师 以提高学生学 习的针对性 、 调动学生 的学 习积极性 , 还 可以提高专 型” 教师 比例的要求 , 但是真正能达到这个 比例 的学校很少 。 现有教 业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将校内培训 和校 外培训进行有机结合 , 企 师主要来 自于普通全 1 3 制医学院校及 师范院校毕业 生 , 没有教师补 业培训和高校培训相结合 , 技能培训和理论提高相结合 。青年 教师 通过跟随专家学 习, 不断提高 自己的实践教学水平 和能力 。从 而达 充机制的制约导致 “ 双师型” 教师“ 先天性” 的不足 。 2 . 2高职院校对青年教师实践 能力培养制度不健全 ,缺乏提高 到双师型教师的能力要求 。

高职院校“双导师”育人模式构建思考

高职院校“双导师”育人模式构建思考

高职院校“双导师”育人模式构建思考【摘要】本文探讨了高职院校“双导师”育人模式的构建思考。

首先从背景分析入手,阐述了当前高职院校教育面临的挑战和需求。

接着介绍了“双导师”育人模式的概念及其特点,指出其注重学术导师和职业导师的双重指导。

然后探讨了该模式的实施路径和优势,包括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

在指出“双导师”育人模式对高职院校意义重大,有助于培养适应职业发展需求的人才,并展望了未来发展趋势。

最后强调“双导师”育人模式将为高职院校教育带来全面提升,为学生的个人成长和职业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持。

【关键词】“双导师”育人模式、高职院校、构建思考、背景分析、概念、特点、实施路径、优势、意义、发展趋势、结语1. 引言1.1 高职院校“双导师”育人模式构建思考“双导师”育人模式是指学生在校期间同时拥有学业导师和生涯导师两位导师的指导和帮助,通过学业导师引导学生的学习和研究,生涯导师指导学生的职业规划和个人发展,帮助学生全面成长,实现自身价值。

这种模式强调学术与职业双重发展,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和创新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

在高职院校探索“双导师”育人模式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关注模式的具体实施路径和特点,更要深入思考该模式对高职院校的意义和未来发展趋势。

只有在理解和把握这些要点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推动高职院校育人工作向更高水平迈进。

2. 正文2.1 背景分析"双导师”育人模式是当前高职院校教育领域的一项重要实践探索,旨在为学生提供更全面、更个性化的学习指导和职业规划支持。

背景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到高职院校学生数量庞大,有着各种不同的学习需求和背景,传统的一对多导师制度已经无法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

在这种背景下,“双导师”育人模式应运而生,旨在通过将学术导师和职业导师相结合,为学生提供更全面的支持和指导。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教育观念的变化,高职院校已经越来越重视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和实践能力提升。

教师教育类课程“双导师制”的实施与思考

教师教育类课程“双导师制”的实施与思考

的辅导教师 ; 其三对 中小学生 , 既有来 自本校的专任教师 , 也有来 自高等 院校教育类课 程教师进行授课 。高校教师到中小学去具有 双重任务 , 一方 面了解 中学基础教育改革动态, 另一方面负责培训 中小学教师 , 并与 中小学教师合作开展教学研究。
1 . 2 教师 教育类 课程“ 双导师制 ” 工作流程 ( 见右 图)
出规定 , 制定具体可行 的管理制度 , 加强 管理 。
教学单位领 导小组 的职责为 : 结合教师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
案修订工作 、 教师教育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与改革工作及师范技能
训练 与达标工作等 , 扎 扎实实 , 富有创造性地 开展工作 , 确保 “ 双
基金项 目: 2 0 1 3 年河 南省教 师教 育课 程 改革 项 目项 目 “ 物理教 育类课程改革 与基 础教育课程 改革对接的研 究” ( 编号 : 2 0 1 3 - j S J Y Z D 一 0 3 6 ) . 7 2 . 2 0 1 3 年 河 南省十二五教育科 学规 划重 点课题“ 科 学探 究指 导能力培养 方案 的研 究” ( 编 号: [ 2 0 1 3 ] - J K G H B 一 0 0 4 9 ) 。
2 教师教育类课程“ 双导师制” 实施 的思 考
2 . 1 组织领 导机构健 全 , 规章制度完善是 “ 双导师制” 工作取得成
功 的关键条 件
2 . 1 . 1 成立高校 、 教学单 位及 教育部门三级领导小组 高 校领导小组 的职责为 : 对高 等院校的指导 教师和 中小学 、 幼儿 园指导教师 的选聘 , 职责 , 培训 , 监督, 考核与激励 等方面做
校 实行教 师教 育类课程 “ 双导师制” 的实施具有 一定 的借鉴 意义。 关键词 : 教 师教 育类课 程 双导师制 培 养模 式

关于职业院校“双师型”青年教师培养策略的创新探索

关于职业院校“双师型”青年教师培养策略的创新探索

[摘要]“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的教育发展是如今各院校积极开展的一项教育工程,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发展史上的一项重要举措。

职业院校“双师型”青年教师能力的培养,其作用在于培养具有较强理论知识的同时又具有一定实践能力的教师,教师可以从讲授的相关专业领域知识出发并结合实践操作给学生带来更有用的知识,从而提升职业院校的教学水平。

围绕职业院校现有的“双师型”教师的基本情况进行研究,进一步探索“双师型”青年教师培养策略的具体方式及其发展作用。

[关键词]职业院校;“双师型”青年教师;培养策略[中图分类号]G71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0603(2018)19-0028-01关于职业院校“双师型”青年教师培养策略的创新探索①刘君,张金果(新疆石河子职业技术学院,新疆石河子832000)一、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基本情况《关于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最先对“双师型”教师作出明确的解释。

“双师型”教师实际是需要具备教学书本知识能力又同时拥有一定的实践教学技能的专业教师,对此种青年教师的培养国家给予了很大重视,制定了很多具有针对性的政策规定。

但通过调查走访分析的结果来看,当前职业学院的“双师型”教学队伍还存在不少问题。

首先,学校配套资金方面的不足,导致每年的教师培训工作没有相应的资金支持,一部分职业院校自身财政情况不足以投入太多精力到教师培训中,使得教师培训工作有了一定的滞后局限性,无法顺利实施。

其次,对于“双师型”教师的界定没有准确的划分标准,在评职称时没有标准规定,出现了无法判定的状况。

最后,对于“双师型”青年教师的培养针对性不足,在一些偏远地区存在着地区差异,没有办法建立统一的教学建设,专业教师没有更好地深入相对应的企业和工厂,使其无法获得最新的知识技能,导致“双师型”青年教师培养工作受到一定程度的阻碍和限制。

二、职业院校“双师型”青年教师培养的必要性教学活动可以大致理解为两个方面:认识行为和实践活动。

课题研究论文:高职教育工学结合培养模式下“双导师制”的研究与实践

课题研究论文:高职教育工学结合培养模式下“双导师制”的研究与实践

职业教育论文高职教育工学结合培养模式下“双导师制”的研究与实践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高速发展、人才需求旺盛的关键时期,高等职业教育承担着服务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的时代责任,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重要的人才培养模式,受到到学校、政府、企业和社会重视,双工学结合下的“双导师制”在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解决就业难题、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促进小康社会全面建设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一、工学结合“双导师制”的内涵和意义工学结合的“双导师制”就是指学校的专业导师与合作企业的实践导师共同组成的双导师负责制,学校专业导师主要由理论知识丰富、教学能力强的校内专业教师担任,企业实践导师有选择性地聘请企业实践经验丰富的中高层管理人员担任,校内外导师各具优势,工作职责不同,在深度沟通中紧密合作,发挥学校和企业各自的优势,从而培养更优秀的学生。

工学结合“双导师制”不但使得学校教师理论联系实际,而且让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在企业的真实工作环境中积累经验;在“双导师制”模式下,校企共同开发教学课程,合作制定培养方案,一起开展教学改革,开发校企结合实训项目,教师可以获得教学中的宝贵案例和素材,使教学与实践结合,增加教学实践能力,丰富教学内容,学生与就业岗位零距离接触,毕业即可以胜任就业岗位,企业通过与高职院校教学改革与实践,把最新的能力素质、知识结构的要求,体现到学校的教学改革中去,源源不断地招聘到合适的高技能人才,增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能力。

二、重庆正大软件职业技术学院管理工程系工学结合实践重庆正大软件职业技术学院管理工程系自20xx年开始通过教学改革推行工学结合模式,成立实习实训部与企业对接,全体教职工参与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工作,开展与企业的深度合作。

通过四年的努力,系部先后与中国移动、中国联通、联想、惠普、中石油、江北机场、步步高、阿里巴巴等262家知名企业签订了实习实训基地协议,初步形成了具有管理工程系特色的《就业指导及实习制度》,具体实施方法如下:(一)实习总体安排管理工程系将实习纳入学生的必修课,实习分为第五学期的顶岗实习和第六学期的实岗实习,两个阶段的实习时间都是14周,学分都是14分,实习期间,学校和企业均承担教育和管理的职责。

“双导师”制在高职学生顶岗实习中的实践与探索

“双导师”制在高职学生顶岗实习中的实践与探索

“双导师”制在高职学生顶岗实习中的实践与探索作者:杜娟丽杨军周丹来源:《价值工程》2011年第16期摘要:通过分析目前高职院校在实施顶岗实习过程中存在的种种问题,提出了“双导师制”的顶岗实习管理制度,通过该制度的实施,稳固了校企合作关系,同时解决了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出现的诸多问题,切实保证了顶岗实习的效果。

Abstract: All kinds of problems in the substitution internship for secondary vocational students is analyzed, and management system of “Double Teacher” system on the substitution internship is proposed. Through this system being implemented,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can be steady, and many problems are solved during the substitution internship of students, which can ensure the effect of substitution internship.关键词:“双导师”制;顶岗实习;校企合Key words: "Double Teacher" System; substitution internship;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16-0252-02作者简介:杜娟丽(1979-),女,河南扶沟人,硕士研究生,讲师,主要从事教学及教学管理研究。

0 引言近几年,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经济危机造成的市场不景气问题,不少单位提出了“要求有工作经验”的招聘条件,致使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日渐增长。

高职院校实行“双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高职院校实行“双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 双导 师制 ” 人 才 培 养 模 式 引 入 高 职 教 育 实 践 教 学
校企合 作 办 学 的 新 纽 带 , 开通 了高 职 教 育 “ 理 论 教 学—— 技 能培 养— —学 生就 业 ” 的直 通车 。
1 高职院校“ 双导师 制" 的 内涵
导师 是学 生 在 专 业 学 习 中 的指 导 老 帅 , “ 双 导 师” 即一 名学 生在 专业 学 习 过程 中有 两 位 导师 负 责
C h e n g Y a h
( Wu x i I n s t i t u t e o f C o m m e r c e ,Wu x i , J i a n g s u 2 1 4 1 5 3 ,C h i n a )
Ab s t r a c t :Two i n s t r u c t o r s i s a n e w p e r s o n n e l t r a i n i n g mo d e i n h i g he r v o c a t i o n a l c o l l e g e i n r e c e n t y e a r s . By a n a l y — z i n g t he s i g ni f i c a n c e o f t wo i n s t r uc t o r s wh i c h i s c a r r i e d o u t o n h i g h e r v o c a t i o n a l c o l l e g e,t hi s p a pe r pr o p o s e s e f f e c — t i v e wa y s o n t wo i ns t r u c t o r s c o n s t r u c t i o ns a n d ma k e s c o n t r i b u t i o n s t o t r a i n a p p l i e d t a l e nt s wi t h h i g h s k i l l o n h i g he r

高职高专院校毕业实习中实施“双导师制”的探索与思考——以医学

高职高专院校毕业实习中实施“双导师制”的探索与思考——以医学

主动性 , 把社会需求和学校教育有效地结合进来 , 着力培养学生
的职业素养。而 “ 双导师制 ” 就是 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 , 并越来越
与学 按照相关要求 , 实习生应 由医院 、 实 习科 室以及学校共 同对 受到广大职业院校的高度重视 。导师制作为一种教育制度 ,
学生毕业实习过程进行管理 。但近年来 , 随着高职高专在校人数 分 制 、 班建制统称为三大教育模式 , 是 目前高等教育 中颇受重视 的不 断增加 , 校 内教学任务不 断增 加 , 实 习教 学质量监控 的问题 的一种 教育模式 。双导师制是导师制适应现代教 育发展需要 的 愈发 突出。 目前 绝大多数学校 的实 际情 况是 ,学生一旦进入 实
值 。下面谈谈 我们 的体会 。

实习中经常会出现实习生频繁请假 , 甚 至擅 自离 岗、 学 习敷衍等
现象。 ( 三) 医 院层 面

医 学检 验 技 术 专 业 毕 业 实 习 “ 双导师制” 的 必 要 性
( 一) 学 生 层 面
随着生物化 学 、 分子生物学 、 电子技术等学 科 的飞速发展 ,
的习惯 , 对 学 习 目标 和 职 业定 位 缺 乏 认 识 。这些 学 生 一 旦 进 入 毕 不明晰等原 因, 也是影响教学质量的主要 因素之一。 业实 习阶段 , 由于 教 学 形 式 发 生 变 化 , 就 会 出现 “ 断乳 ” 现象 , 学
综上所述 ,传统 的毕业实 习教学模式 已经越 来越不适应现
毕业 实习过程是 医学检验理论知识 和实践 相结合 ,由知识 习, 学校 的人才培养任务几乎全部转嫁给实习医院。对于专业教 向能力转 化的过程 , 是学校教育 的深化和延续 , 是人才培养方案 师来讲 , 教书育人虽是 自己的应尽职责 , 但这主要体现在其本职 的重要环节 。那么 , 如何让学 生在 不足一年 的实 习过程 中 , 进一 工作 中 , 没有制度约束和政策保障 , 很少有人会主动参与学 生的

高职教育工学结合培养模式下“双导师制”的研究与实践

高职教育工学结合培养模式下“双导师制”的研究与实践

高职教育工学结合培养模式下“双导师制”的研究与实践【摘要】本文研究了高职教育工学结合培养模式下“双导师制”的研究与实践。

在背景介绍包括高职教育的发展现状,研究意义体现在提升教育质量和学生发展,研究目的在于探讨双导师制的有效性。

在正文中,通过现状分析揭示了高职教育工学结合培养模式的特点,深入阐述了双导师制的内涵及实施路径,通过应用案例分析展示了双导师制在高职教育中的具体运用和效果评价。

结合实践效果评价,指出存在的问题并展望未来发展方向。

结论部分对研究结果进行总结,并对高职教育的发展提出启示,探讨未来的研究方向。

通过这篇研究,可以为高职教育工学结合培养模式下“双导师制”的推广与实践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职教育、工学结合、双导师制、培养模式、现状分析、内涵、实施路径、应用案例、实践效果评价、问题、展望、总结、启示、未来研究方向。

1. 引言1.1 背景介绍高职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要任务。

随着工业化和信息化的发展,高职教育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传统的教育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急需探索新的教育培养模式。

通过引入企业导师和学校导师的双导师制,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也更好地满足了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

双导师制在高职教育中的具体实施情况和效果如何,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和实践。

本文旨在对高职教育工学结合培养模式下“双导师制”的研究与实践进行探讨,以期为高职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1.2 研究意义高职教育工学结合培养模式下“双导师制”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双导师制能够有效结合学校教育和企业实践,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好地掌握理论知识并融会贯通实践技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通过“双导师制”,学生在校期间就能接触到企业的专业技术和工作环境,有助于提前了解行业需求和就业前景,拓宽职业发展的视野。

双导师制也有助于促进学校和企业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建立长期稳定的校企合作关系,共同推动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高职院校双导师教育模式论文

高职院校双导师教育模式论文

高职院校双导师教育模式的探索摘要:高素质的“双导师制”教师队伍是提高高职院校教学质量和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保证。

通过分析“双导师制”建设存在的必要性和问题,提出高职院校建设“双导师制”建设的有效途径和应注意解决的问题,为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奠定坚实基础。

关键词:高职;双导师制;校企合作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我国高等教育已经由精英教育进入了大众化教育,学生数量的急剧增加使得高校有限的教育资源已经发挥到极致。

就高职院校而言,由于起步晚、底子薄、规模小,教育资源不足问题更加凸显,这就要求高职院校探索出符合时代发展需要的学生管理模式。

而双导师制的实施,就是对高职院校教育资源不足的有效弥补。

一、高职院校“双导师制”主要形式及存在的问题国内高职类院校中个别院校对导师制进行了初次尝试,“导师制”是模仿本科类导师制的一种浅层次的尝试,其主要形式有综合导师制、特长生导师制、社团导师制、宿舍导师制和德育导师制五种,其建设的内涵侧重点互不相同。

共性问题则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1.高职导师制模式是模仿研究生、本科生导师制,脱离了实际对象的差异性,高职导师制实施所取得的实际效果与预期目标差异较大。

2.高职导师制的重点在学生管理某一方面,这种制度创新强调的是学校对外的宣传功能,其取得实际效果与普通高校导师制相比存在差距。

3.高职导师制的实施没有结合“产学研合作“”社会实践”“工学结合”和“工学交替”等人才培养模式,脱离了高职院校培养学生具有创新性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4.没有利用导师制的实施来促进教师业务素质、技能要求和协调能力的提高。

因此,结合现阶段高职教育的现状特征、发展趋势、人才培养模式和存在问题,实施具有高职特色校企合作背景下的“双导师制”,不仅是社会发展、高职教育自身发展、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更是对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现代教育理念的实践。

二、“双导师制”深化的路径选择“双导师制”是一项人才培养的开创性工作,构建的方式、途径、管理与运行机制等还需在实践中进一步探索,重点是完善“四个平台”建设。

“双导师制”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过程中的探索与实践

“双导师制”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过程中的探索与实践
》 》 》 我 亭管理
“ 双导师制’ ’ 在高职院 校人才培养过程中的 探索与实 践
梁荣幸 严 纲 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
【 摘 要 】在高等教育改革浪潮 中,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体系进行研究并探 索性地实践 双导师制 这一新模式,作为一种新的教 育管理形式,是对传统教育模 式的有效补充 ,而针对高职院校学生特点实施专业导师与德育导师相结合的双导师制 ,在一定程度促进 了 教师中心’向 学生 中心 的转变,深刻体现 了以人 为本的教育理念。 【 关键词 】双导师制;高职院校;人才培养
一 一

双导 师 制及 其 产生 的社 会 背景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双 导 师 制 指 高 等 教 育 中 由 德 育 导 师 和 专 业 导 师 共 同负 责 学 生 日常 管 理 和 专业 素 养 培 养 工 作 的 人 才 培 养 制 度 。 从这 种制 度 本 身 来 看 ,它 要 求 每 个 教 学 行 政班 配备 名 德 育导 师 和 一 名 甚 至 多 名 德 育 导 师 从 事 学 生 的培 养 教 育及 日常 管 理 工 作 。 其 中 德 育导 师 主 要 负 责 的学 生 的 思 想 政 治 工 作 和 日常 管理 ,一 般 由辅 导 员 、 分 管 学 生 的 党 总支 书记 、副 书 记 担 任 ;专 业 导 师 负 责 对 学生 进 行 学 习层 面 、职 业 规 划 、 实 习 实 训 、 就 业等 方面 的指 导 ,一 般 由 中高 级 职 称 的教 师担 任 。 双 导师 制 产 生 于 2 0 世纪9 0 年 代 初 。当 时 , 我 国 确 立 了 建立 社 会 主 义 市 场 经 济 体 制 的 改 革 目标 。在 改革 不 断 向前 推 进 的 过 程 中, 一 种 与 市 场 经 济相 适 应 的竞 争 机 制 逐 渐 形 成 , 大 学 毕业 生 不再 由 国家 统 一 分 配 工 作 , 自主 择 业 、 双 向 选择 的用 人 机 制 得 以 贯 彻 实 施 。 这 种 变 革 对 我 国 高 等 教 育 的改 革 提 出 了更 高 要 求 。 双 导 师制 就 是 在 这 种 变 革 中 以全 面 提 高 大 学 生 综合 素质 为 核 心 ,加 大 对 在 校 大 学 生 的 培 养 力度 ,将 学 生 的 培 养 过 程 与 管 理 过 程 有 机 结 合 在 一 起 的一种 制度 创 新 。 与 传 统 模 式 相 比 , 双 导 师 制 强 调 的 是 由两 名 导 师共 同负 责大 学 生 培 养 的 全 过 程 。而 传 统 的培 养 模 式是 一个 教 学 行政 班 设 一 个 政 治 辅 导 员 或 者 班 主 任 , 由他 们 负 责 学 生 的 思 想 政 治 教 育 和 班 级 日常 管 理 , 忽 视 了专 业 导 师 与 学 生 的 对 接 , 学 生 的 业 务 学 习 主 要 通 过 学 科 体 系 、课 程 设 置 、专 业 课 教 师 的 辅 导 等 不 同 渠 道 进 行 。这 种 传 统 模 式 , 在 社 会主 义 市场 经 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双导师制”探索与思考
1当前高职院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目前,高职院校的青年教师数已经达到教师总数的一半以上,在专业课教师和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教师中的比例更是达了60%以上。

这种现象在新建和中职升高职的院校中特别明显。

而这些青年教师虽都是具有本科及其以上的学历,但大多来自非师范学校且没有专业实践经历,远远不能满足高职教育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

具体来说,存在以下几个方面问题:
1.1教学积极性不高。

造成青年教师教学积极性不高的主要原因,一是社会舆论对职业教育有偏见,职业教育教师社会地位也就随之低于普通高等教育和基础教育教师;二是国家对高职教育的投入有限,按学生人数拨款的制度,决定了“生源即为财源”,而社会对职业教育的歧视导致就读高职学生偏少;学校现行按职称、工龄分配收入的分配制度,也造成了青年教师收入偏低,影响了青年教师的教学积极性。

当然,由于社会大背景因素下青年教师缺少奉献精神、师德师风不强等主观因素,也是造成青年教师教学积极不高的原因之一。

1.2教学方法欠缺。

高职院校中的青年教师,虽都有较高的学历和理论水平,但绝大多数青年教师是非师范专业出身,因缺乏系统的教学理论知识,难免出现缺乏教学经验、教学技巧的情况。

严重的制约了课堂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1.3实践动手能力弱。

大多数青年教师,从本科院校毕业后经过简单的岗前培训就走上了工作岗位,真正参加过动手实践的不到30%,而拥有行业企业经验的教师更是少之又少,具有“双师”素质的青年教师比例就更低了。

他们的实践动手能力远远的满足不了专业教学“教、学、做”一体化的需求。

1.4缺乏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

因社会地位低,待遇不高等原因,一部分青年教师对职业缺乏认同感,且因教学经验不足,对自身职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偏弱。

这导致了青年教师探索教育教学规律,突破传统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总结自身工作经验的能力不足,制约了青年教师的成长。

2“双导师制”及其实施方法
2.1“双导师制”的含义
“双导师制”即为青年教师配备两名导师,一名为校内教学和师德导师,一名为校外行业企业实践导师;通过双导师的培养提高其师德师风,增强爱岗敬业精神,提升教学水平和实践动手能力。

2.2“双导师制”实施办法
(1)高度重视,制度保障。

高职院校要高度重视青年教师的培养工作,必须清醒的认识到青年教师中存在问题和青年教师的教学和实践水平是学校持续发展的保障,更要明确青年教师是学校的人才储备;而“双导师制”培养模式是能在短时间帮助青年教师在教学和实践上取得实效性发展的途径。

因此,高职院校
做好顶层设计,从制度上保证“双导师制”的实施。

简单的说就是:每一名新进教师必须具有1至年的教学见习期,期间安排具有副教授级以上职称且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作一对一帮扶;必须具有3年级以上的辅导员或者学生工作经验(研究生也不另外);在具有校企合作的行业和企业里聘请青年导师,每一名青年教师必须有相关专业的职业资格证和行业经历,同时每二年在企业行业锻炼2个月。

并从职称评定和考核上出台相应制度,予以保证实施。

(2)严格选拔,保证质量。

这里所说的选拔是指导师的选拔,导师的质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青年教师培养质量。

校内导师不仅要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扎实的教师技巧及方法、科研水平和较高职称,更要敬业奉献等高尚的师德师风;校外导师不仅仅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扎实的技能水平,思想政治方面必须过硬。

质量过硬的导师,更利于青年教师不仅能掌握优秀的教学方法、科研能力和技能水平,更能具有良好的师德师风和投身职业教育的精神。

因此,在导师的选拔上要充分利用专业建设委员会作用,组织人事部门和教务部门联合从严选拔。

同时也要保证导师的待遇问题。

(3)精心组织,强化实施。

一是强化制度保障的情况下,明确导师和青年教师的责任。

建立相应的任务项,比如备课、试讲、公开课、论文、企业锻炼实践时间等,导师和青年教师逐一逐项的完成方能出师。

二是强化培训力度。

对青年教师进行制度
化系统化的教学理论、教育方法培训,加强教学经验的交流,作实职业资格证培训和考试;充分发挥导师的在教学和技能上的优势,通过“传、帮、带”加快青年教师的成长。

三是确保就导师待遇,提高导师积极性。

作青年教师的导师,是他们的额外工作,因此确保其待遇是关键;要从工资、职称评定等方面体现导师的待遇。

四是发挥高校优势,鼓励产学研和社会服务,调动企业积极性。

企?I因其经营性,没有实际利益是不会对任何事情投入力量的,因此要充分发挥高校在人才和理论上优势,鼓励校内导师和青年教师投入到企业的产品研发和生产技术改进中去,帮助企业获得实效,以调动企业的积极性,同时也能提高和深厚校企合作的力度。

(4)加强考核,确保实效。

要从量和质上进行考核,量上是导师和青年教师必须完成相应的任务项,质上是形成制度化的定期和不定期的对青年教师的教学和实践进行现场测评;建立对导师的年度末尾淘汰制,青年教师年度末尾考核降等制和导师终身负责制等考核办法,确保青年教师能具有较高的理想信念、师德师风、教学和技能水平、创新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