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第一章
初三化学第一章知识点(答案)
第一章重要知识点汇总铵3二、几个重要的填空:1.使用铁锅烧菜好的原因:能补充人体所需的铁元素。
2.碳酸氢铵减少的原因是:碳酸氢铵受热生成了气体。
碳酸氢铵保存的方法:密封,并防于阴凉处。
碳酸氢铵化肥施用建议:早晨或傍晚施,施后可覆土或浇水3.用右图装置实验,比课本上的实验优越,课本实验的缺陷是:无法判断水和二氧化碳的生成,不环保实验结束,先将导管撤离液面,目的是防止液体倒流进试管,引起试管炸裂。
4.课本铁生锈实验的现象:铁丝表面出现红色物质,水柱上升。
产生该现象的原因:铁生锈消耗瓶内的氧气,瓶内压强变小。
用红色水是为了便于观察实验现象。
铁生锈的条件是铁与氧气、水的共同作用。
食盐可以加速铁的锈蚀。
5.硫燃烧能够产生二氧化硫,二氧化硫能使紫红色的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二氧化硫(SO2)具有刺激性气味,能引起酸雨环境问题。
用含硫火柴做对比实验6.二氧化碳过多引起温室效应,减缓温室效应的方法:减少含碳燃料的燃烧、植树造林。
7.氟里昂——臭氧层空洞弗莱明——青霉素纳米材料——21世纪材料之星门捷列夫——元素周期表拉瓦锡——研究空气的组成中国——结晶牛胰岛素8.蜡烛燃烧时,用白瓷板压在火焰上方,有黑色物质,即炭黑刚熄灭时,有一缕白烟,即石蜡蒸气凝华成的固体小颗粒检验蜡烛燃烧产物:用冷而干的小烧杯罩在火焰上方,若烧杯内壁有水珠,则有水生成,用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小烧杯罩在火焰上方,若变浑浊,则有CO生成29.金刚石与石墨性质差异的原因是:结构不同(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10.植物光合作用: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呼吸作用:化学能转化为热能;镁带燃烧: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和光能;碳酸氢铵受热分解:热能转化为化学能干电池放电:化学能转化为电能;蓄电池充电:电能转化为化学能11.镁带银白色碳酸氢铵白色铜片红色氧化铜黑色碱式碳酸铜绿色硫黄色氧化镁白色高锰酸钾溶液紫红色盐酸无色三、关于实验仪器和操作重要的填空:1.若无说明用量,一般应按最少量取用:液体 1-2mL,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
初三化学 第一章 走进化学世界
初三化学第一章走进化学世界教学目标1.化学研究的对象。
2.初步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本质区别。
3.初步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教学内容一、化学简介1、什么是化学?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科学。
2、怎样学习化学?①学习化学的方法:实验探究;②学习化学的工具是:元素周期表;③化学学习的特点是:三个关注(关注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规律)二、物质的变化和性质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概念: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做物理变化化学变化:变化时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区别和联系:物理变化特征:没有其他物质生成,只是形状、状态(气态、液体、固体)的变化。
化学变化特征:①有新物质生成,常表现为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
②常伴随能量变化,常表现物吸热、放热、发光等。
练习1.(2014•滨州)化学上把“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下面对化学变化中“新物质”的解释正确的是()A.“新物质”就是自然界中不存在的物质B.“新物质”就是与变化前的物质在颜色、状态等方面有所不同的物质C.“新物质”就是与变化前的物质在元素组成上不同的物质D.“新物质”就是在组成或结构上与变化前的物质不同的物质2、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汽油挥发B.石灰水变浑浊C.火药爆炸D.钢铁生锈3、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榨取果汁B.粉碎废纸C.切割玻璃D.燃放烟花4、下列各组生活现象中,前者为物理变化,后者属于化学变化的一组是() A.蜡烛燃烧,葡萄酒化B.汽车爆胎、米饭煮糊C.水果腐烂、蔗糖溶解D.玻璃破碎、鲜肉冷冻2、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
例如,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等。
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
例如,可燃性,热稳定性,氧化性等。
练习1、下列哪种性质属于化学性质?()A、导电性B、挥发性C、可燃性D、溶解性2、下列各组物质能根据在水中的溶解性区别开的一组是()A、豆油和汽油B、水和酒精C、铁块和铝块D、面粉和白糖3、判断下列描述哪些是物理变化?哪些是化学变化?哪些是物理性质?哪些是化学性质?A、铜铝受热时会分解B、纯净的水是无色无味的液体C、镁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了氧化镁D、氧气不易溶于水且比空气重E、木棒受力折断三、化学基础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初三化学1-4单元各章节详细知识点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化学变化:生成了其他物质的变化。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常常同时发生。
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一定伴随物理变化;而发生物理变化不一定同时发生化学变化。
物质的三态变化(固、液、气)是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的特征:生成了其他物质的变化。
一、药品的取用原则1、使用药品要做到“三不”:不能用手直接接触药品,不能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的气味,不得尝任何药品的味道。
2、取用药品注意节约:取用药品应严格按实验室规定的用量,如果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取最少量,即液体取1-2mL,固体只要盖满试管底部。
3、用剩的药品要做到“三不”:即不能放回原瓶,不要随意丢弃,不能拿出实验室,要放到指定的容器里。
4、实验时若眼睛里溅进了药液,要立即用水冲洗。
二、固体药品的取用1、块状或密度较大的固体颗粒一般用镊子夹取,2、粉末状或小颗粒状的药品用钥匙(或纸槽)。
3、使用过的镊子或钥匙应立即用干净的纸擦干净。
三、液体药品(存放在细口瓶)的取用1、少量液体药品的取用——用胶头滴管吸有药液的滴管应悬空垂直在仪器的正上方,将药液滴入接受药液的仪器中,不要让吸有药液的滴管接触仪器壁;不要将滴管平放在实验台或其他地方,以免沾污滴管;不能用未清洗的滴管再吸别的试剂(滴瓶上的滴管不能交叉使用,也不需冲洗)2、从细口瓶里取用试液时,应把瓶塞拿下,倒放在桌上;倾倒液体时,应使标签向着手心,瓶口紧靠试管口或仪器口,防止残留在瓶口的药液流下来腐蚀标签。
3、量筒的使用A、读数时量筒必须放平稳,视线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俯视读数偏高,仰视读数偏底。
B、量取液体体积操作:先向量筒里倾倒液体至接近所需刻度后用滴管滴加到刻度线。
注意:量筒是一种量器,只能用来量取液体,不能长期存放药品,也不能作为反应的容器。
不能用来量过冷或过热的液体,不宜加热。
C、读数时,若仰视,读数比实际体积低;若俯视,读数比实际体积高。
初三化学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初三化学第一章知识点总结【一】物质的变化和性质1. 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
2.物理变化与物理性质【物理变化】(1)定义: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2)特征:物质的形态发生了变化(3)形式:破碎、扩散、蒸发、凝固、熔化、升华、吸附、干燥等【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颜色、状态、气味、水溶性、挥发性、密度、硬度、熔点、沸点等。
3.化学变化与化学性质【化学变化】(1)定义:变化时都生成了其他物质(2)特征:生成了其它物质(3)常伴随的现象:发光、放热、变色、变味、变质、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生锈等。
【化学性质】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与什么物质反应、可燃性、受热分解、氧化性、还原性、热稳定性4、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联系和区别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化学变化中一定伴随物理变化物理变化中一定不伴随化学变化【二】走进化学实验室1药品取用的基本原那么。
⑴实验室取用药品要做到〝三不〞:不能用手接触药品;不要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的气味;不能尝任何药品的味道。
⑵取用药品注意节约:取用药品应严格按规定用量。
假设无说明,应取最少量,即:液体取1~2mL;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
⑶用剩的药品要做到〝三不〞:既不能放回原瓶,也不要随意丢弃,更不能拿出实验室,要放在指定的容器里。
2.固体药品的取用⑴取用固体药品的仪器:一般用药匙;块状固体可用镊子夹取。
⑵取用小颗粒或粉末状药品,用药匙或纸槽按〝一斜、二送、三直立〞的方法送入玻璃容器;取用块状或密度大的金属,用镊子按〝一横、二放、三慢竖〞的方法送入玻璃容器。
3液体药品的取用⑴取用少量液体,可用胶头滴管。
滴加到另一容器中的方法是将滴管悬空放在容器口正上方,滴管不要接触烧杯等容器壁,取液后的滴管不能倒放、乱放或平放。
⑵从细口瓶倒出液体药品时,先把瓶塞倒放在桌面上,以免沾污瓶塞,污染药液;倾倒液体时,应使标签向着手心,以防瓶口残留的药液流下腐蚀标签;瓶口紧靠试管口或仪器口,以免药液流出。
九年级化学第一章大家都来学化学(全)ppt课件
A,数学计算 B化学实验 C逻辑推理 D经验积累
2学习化学能让我们更好地认识生活和世界。下列说法中
,正确的是( )
A香烟烟气中含有尼古丁等有毒物质,吸烟有害健康。
B食用经甲醛水溶液浸泡的水产品对人体有益。
C绿色食品不含任何化学物质 D天然物质都无毒无害。
1B 2A 3D
3、绿色化学要求从根本上消除污染,是一门能彻底阻止
头
12、“低碳生活,保护环境”已成为社会发展的主题,下列不符合 此主题的是( ) A使用可降解塑料袋。 B发展快速公交,减少私车出行。 C积极开展和利用新能源。 D大.量使用化肥提高粮食产量。
1.2化学实验室之旅
.
一.常用化学仪器:
1、试管:用作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在常 温或加热时使用。 ①加热时,液体量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 ②加热时, 不能用手拿,要用试管架夹持; ③加热时,不可将口朝向自己或他人; ④加热时, 外壁应干燥,并使其均匀受热; ⑤ 加热后,不能骤冷,防止炸裂。
(1)构造:灯壶、灯芯管、灯帽。 (2)火焰:外焰、内焰、焰心。外焰温度
最高,焰心最低,给物质加热时要用酒 精灯的外焰。
.
6、酒精灯使用时应注意事项
⑴查:使用酒精灯前: ①先要检查灯芯。如果灯芯顶端不平或已烧焦,
需剪去少许使其平整。 ②检查灯内有无酒精。保持灯内酒精量占酒精灯
容积的1/4 ~2/3。 ⑵添:①要用漏斗添加。②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 灯里添加酒精,以免失火。 ⑶点:
炼钢(6)提出原子—分子论(7)人工合成蛋白(8)发现元素周
期律 A(2)(4)(6)(8)
B(1)(3)(5)1(0B7) 11C 12D
C(1)(3)(4)(8) D(4)(5)(7)(8)
九年级化学第一章知识点
九年级化学第一章知识点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在九年级的化学学习中,第一章主要介绍了一些基础的化学知识点。
以下是九年级化学第一章的主要内容:1. 物质和化学性质- 物质的分类:纯物质和混合物- 物质的性质: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化学性质的表现形式:燃烧、氧化、还原等- 化学反应的基本过程: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转化2. 元素与化合物- 元素的定义与性质:由同种原子组成,具有一定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元素周期表:基本结构与元素周期性规律- 化合物的定义与性质: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经化学反应形成的纯物质3. 原子结构与原子理论- 原子的组成:电子、质子、中子- 原子结构的模型:汤姆孙模型、鲍尔模型、量子力学模型 - 原子序数与质子数4. 周期表与元素分类-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周期、主族、次族等- 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排列规律与周期性- 元素的分类:金属、非金属、过渡金属等5. 化学式与化合物命名- 化学式的表示方法:分子式和离子式- 化合物的命名规则:离子化合物与共价化合物的命名方法6. 物质的量与摩尔质量- 摩尔的定义与计算- 摩尔质量的概念与计算方法7. 化学方程式与化学反应- 化学方程式的表示方法:反应物与生成物的化学式及其系数 - 化学反应的类型:合成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 平衡反应方程式的概念与写法8. 溶液与溶解- 溶液的定义与性质- 溶解过程中物质的状态变化- 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摩尔浓度、质量浓度等以上是九年级化学第一章的主要知识点。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物质的本质和性质,为将来深入学习化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希望同学们能够用心学习,掌握这些基础知识,为日后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初三化学第一单元知识点
初三化学第一单元知识点第一章:物质的分类与分离1.物质的分类物质可以分为纯净物质和混合物。
纯净物质又分为元素和化合物。
2.元素元素是由相同类型的原子组成的纯净物质。
元素可以进一步分为金属、非金属和半金属。
3.化合物化合物是由不同类型的原子按照一定的比例组成的纯净物质。
化合物可以通过化学反应来分解成元素。
4.混合物混合物是由不同类型的物质混合在一起而形成的物质。
混合物可以分为均质混合物和非均质混合物。
5.常见的分离方法常见的分离方法包括过滤、蒸发、结晶、提纯、沉淀、浓缩、萃取等。
第二章:酸、碱和盐1.酸碱理论酸的特性是酸味、酸性反应和导电性;碱的特性是苦味、碱性反应和导电性。
酸和碱可以发生中和反应。
2.盐的特性盐是由酸和碱中和反应生成的产物,具有晶体结构、无味、无臭、导电性等特点。
3.酸碱指标常用的酸碱指标物质有酚酞、酸碱指示剂和pH值。
4.酸的实验室常见性质酸具有腐蚀性、变色性、产生气体等性质。
5.酸碱中和反应酸和碱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在化学方程式中可以用H+(酸)和OH-(碱)表示。
第三章:金属与非金属元素1.金属的性质和分类金属的性质包括金属光泽、导电性、热导性等。
金属可以分为常金属和稀有金属。
2.金属的反应金属可以与非金属元素发生反应,常见的反应有金属与非金属的置换反应和金属与酸的反应。
3.非金属的性质和分类非金属的性质包括不良导电性、不良热导性等。
非金属可以分为固体、液体和气体。
4.非金属的反应非金属可以与金属发生反应,常见的反应有非金属与氧气的反应和非金属与酸的反应。
第四章:氧气、氢气和水的性质1.氧气的制备和性质氧气可以通过分解过氧化氢和加热二氧化锰制备。
氧气具有助燃性、能与金属和非金属发生反应等性质。
2.氢气的制备和性质氢气可以通过金属与酸反应、金属与水反应等方式制备。
氢气具有轻、无色、易燃等性质。
3.水的制备和性质水可以通过合成反应、酸碱中和反应等方式制备。
水具有透明、无味、无色、能溶解许多物质等性质。
九年级化学第一章的知识点
九年级化学第一章的知识点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及其变化的学科,它研究的对象包括了我们生活中的一切物质,从我们呼吸的空气到我们所使用的水和食物等。
九年级化学的第一章主要介绍了我们对物质的基本认识,包括物质的组成、性质以及物质的变化等。
一、物质的组成我们身边的物质形态多样,例如水、石头、钢铁等。
九年级化学第一章告诉我们,物质可以分为单质和化合物两种。
单质是由同种原子组成的纯物质,具有一种化学性质。
例如,金属元素铁就是一种单质,它由铁原子组成。
而化合物则由不同种原子组成,具有多种化学性质。
例如,水是由氧原子和氢原子组成的化合物。
在物质中,我们还会遇到一种叫做混合物的物质。
混合物是由不同种物质混合在一起而形成的物质。
例如,我们常见的空气就是一种混合物,它由氧气、氮气、水蒸气等组成。
二、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性质是指物质所具有的特征和表现。
根据性质的不同,我们可以将物质分为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是指物质在不发生化学变化的情况下所表现出来的性质。
例如,颜色、密度、硬度等都是物质的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则是指物质在发生化学反应时所表现出来的性质。
例如,金属铁会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氧化铁,这就是铁的一种化学性质。
物质的性质不仅仅受到组成物质的原子性质的影响,还受到物质的外部条件和环境的影响。
这一点在九年级化学第一章中有所体现。
三、物质的变化物质的变化是指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的性质改变。
九年级化学第一章主要介绍了物质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是指物质在不改变其分子或原子结构的情况下发生的变化。
例如,水的沸点是100℃,当我们将水加热到100℃时,水会发生蒸发,变成水蒸气,但其本质仍然是水。
化学变化则是指物质在发生化学反应时,原子或分子组成发生改变的变化。
例如,当我们将铁暴露在湿氧气中时,铁会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氧化铁,形成铁锈。
物质的变化对我们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例如,物质的物理变化使得我们能够熟食、沏茶等;而物质的化学变化使得我们可以利用化学反应来提取有用的化学物质。
(完整版)初中九年级化学第一章知识点
一、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1、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1)化学是一门以(________)为基础的科学,实验是学习化学的一条重要途径。
(2)科学探究活动中应关注的问题:a.关注(__________);b. 关注(___________);c. 关注物质(____________)以及对结果的(______和_______)2、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1)蜡烛的外观为(_____色或____色的(_____),用指甲能划出划痕,说明它的硬度很(_____)把它放入水中,能浮在水面上,说明石蜡的密度比水的密度(____)。
蜡烛燃烧生成(_____)和(____)。
(2)蜡烛的火焰分为(_____)、(_____)、(______),其中(_______)温度最高。
(3)蜡烛燃烧时,取一_________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片刻后取下烧杯,烧杯内有______,说明蜡烛燃烧时生成了_____。
另取一个用______________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澄清石灰水变______,说明蜡烛燃烧时生成了______。
(4)将蜡烛熄灭,观察,有_______,说明蜡烛燃烧先由______转为______,再______,而后_____。
蜡烛熄灭时,石蜡_____遇冷转变为________。
形成_______。
用火柴迅速点燃蜡烛刚熄灭产生的_______,白烟_______,说明白烟是石蜡的__________。
二、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1、二氧化碳和氧气的部分性质(1)二氧化碳可以使澄清的石灰水(________),可以使燃着的木条(_______)(2)氧气可以使带火星的木条(________),木条燃烧越旺,说明氧气越(______),氧气可以使燃着的木条(_________)2、对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探究(1)收集人体呼出空气的方法是(_______)。
(2)人体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比较;吸入空气中的氧含量比呼出气体中的氧气含量(_____),而(_______)和(_______)含量比呼出气体的含量_______。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章知识点+习题
1-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思维导图重点知识点细讲1、化学则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化学研究物质及其变化,它不仅要研究自然界中已经存在的物质及其变化,还要根据需要研究和创造自然界中不存在的新物质。
2、化学的发展史:古代化学→近代化学→现代化学(冶金、火药、造纸)(原子一分子论)(元素周期律、物质结构理论)3、1869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
4、初中阶段要求了解的科学家人名:道尔顿:提出原子论阿伏伽德罗:提出分子学说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了元素周期表屠呦呦:青蒿素侯德榜:侯氏制碱法张青莲:测定相对原子质量拉瓦锡: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5、物理变化(如挥发、熔化、融化)与化学变化(如燃烧、生锈、变质、酿酒):有无新物质生成6、物理性质(颜色、气味、状态、硬度、密度、熔点、沸点、溶解性、挥发性、导电性、吸附性等)与化学性质(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稳定性、酸性、碱性等)。
常考考点考点一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例1】《中国诗词大会》弘扬了中国传统文化。
下列诗句反映的物质变化主要为化学变化的是( )A.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B.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C.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D.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一隅三反】1.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酿造酸奶B.水果榨汁C.蜡烛燃烧D.葡萄酿酒2.下列是常见仪器在实验室的对话,其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A. 试管:“同学们不爱惜我,我被摔碎了。
”B. 铁架台:“好难受啊!我在潮湿的空气中生锈了。
”C. 烧杯:“热死了,我装的冰块不见了。
”D. 漏斗:“滤液好浑浊呀!我嘴里的滤纸破了。
”3.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干冰升华 B.海水晒盐C.蔗糖溶解于水D.葡萄酿酒考点二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例2】学习科学知识可以用来辨别“真”“伪”。
下列叙述属于“真”的是( ) A.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作粮食瓜果保护气 B.氧气具有助燃性,常作火箭推进燃料C.氢氧化钠具有碱性,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D.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使硬水软化【一隅三反】1.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NaOH固体有吸水性——物理性质B.NaOH固体为白色片状——物理性质C.NaOH固体溶于水得到的溶液显碱性——物理性质D.NaOH固体放在空气中易变质——化学性质2.下列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A.可燃性B.密度C.熔点D.硬度3.下列一些物质的自我介绍,其中介绍自己化学性质的是()A. B. C. D.考点三物质的性质和用途【例2】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A.氮气可用作焊接金属的保护气 B.干冰用作人工降雨C.汽油可用于擦拭衣物上的油污 D.活性炭可除去冰箱中的异味【一隅三反】1.下列各图中物质用途与相应性质关系的叙述不相符的是()选项A:用氧气切割金属B:石墨做电池电极C:N2用于超导实验车D:CO2做气体肥料性质氧气有可燃性石墨能导电液氮沸点低CO2参与光合作用2.下列物质的用途与性质对应不正确的是()物质用途性质A 二氧化碳作气体肥料二氧化碳既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B 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熟石灰能与酸发生中和反应C 小苏打治疗胃酸过多小苏打能与盐酸反应D 氮气焊接金属时做保护气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3.物质常见的性质包括:①颜色;②气味;③水溶性;④导电性;⑤可燃性;⑥助燃性;⑦毒性等.请选择以上序号填空。
初三化学笔记 第一章 大家都来学化学
第一章大家都来学化学第一节身边的化学第二节化学实验室之旅1.实验室常用仪器主要用途使用注意事项原因试管用作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可直接加热;收集少量气体。
a.加热液体时,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31;b.试管与桌面呈45°角,试管口不能对着有人的方向,试管夹夹在试管中上部;c.加热固体时,试管口略向下倾斜。
a.防止液体受热后溢出;b.防止液体喷出伤人,倾斜可以增大受热面积,以防暴沸;c.避免冷凝水流回试管底部使试管炸裂。
试管夹用于夹持试管从试管底部向上套,夹在试管中上部。
夹持时,手指不能按在短柄上。
按在短柄上会使试管掉落酒精灯用于给物质加热a.酒精不能超过灯容积的32,也不能少于41;b.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另一盏酒精灯;c.不能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d.熄灭时,应用灯帽盖灭,不可用嘴吹灭;e.不用酒精灯时,要盖上灯帽;f.若洒出的酒精在桌面燃烧,应用湿抹布盖灭。
a.酒精量过多,在加热或移动时易溢出;太少,加热时酒精蒸气易引起爆炸;b.容易使酒精洒出而引起火灾;c.容易引起火灾;d.防止灯内酒精引燃失火;e.防止酒精挥发和灯芯吸水而不易点燃。
烧杯用于较多量试剂的反应容器;溶解a.加热前外壁应擦干,要垫石棉网;b.液体体积不超过容积的32。
a.防止受热不均匀使烧杯炸裂;b.防止加热沸腾使液体溢出。
化学物质组成结构性质变化规律研究对象注意:(1)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坩埚(2)需垫石棉网加热的仪器:烧杯烧瓶锥形瓶(3)不能加热的仪器:量筒集气瓶漏斗2.实验药品的取用规则(1)使用药品做到三不a.不能用手接触药品b.不能把鼻子凑到瓶口闻药品(闻气味的方法:用手在容器口煽动,让少量气体飘进鼻子。
简记为:招气入鼻,由远及近,闻到即可)c.不能尝任何药品的味道(2)注意节约药品。
应该严格按照实验规定的用量取用药品。
如果没有说明用量,应按最少量取用:液体取1~2 mL,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即可。
九年级化学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第一节物质得变化与性质一、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瞧瀑布挂前川”指得就是物理变化。
二、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性)。
第二节化学就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得科学一、蜡烛●石蜡不溶于水,石蜡密度小于水。
●蜡烛燃烧时得火焰分三层,包括外焰、中焰与内焰。
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发现两端先碳化,说明外焰温度最高。
●点燃蜡烛后,用干冷烧杯罩在火焰上方,烧杯内壁有水珠生成,说明蜡烛燃烧产生水;向烧杯中倒入澄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蜡烛燃烧产生二氧化碳。
●熄灭蜡烛时产生得白烟就是凝固得石蜡蒸气。
●蜡烛燃烧得表达式:石蜡+氧气二氧化碳+水C25H32+33O225CO2+16H2O二、做“对人体吸入得空气与呼出得气体得探究”实验时,最重要得就是做对比实验。
第三节走进化学实验室一、托盘天平得使用1.托盘天平得精确度就是0、1g,即用天平测量出得物体质量只能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
2.托盘天平由托盘、指针、游码、标尺、分度盘与平衡螺母组成。
3.物理使用方法(给物体测质量):a)将天平水平放置,游码放在标尺得零刻度处,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
b)将物放在左盘,砝码放在右盘。
砝码必须用镊子夹取(防止砝码生锈造成称量得误差),先加质量大得砝码,后加质量小得砝码,最后移动游码,直到天平平衡为止。
c)记录所加砝码与游码得质量。
d)称量完毕后,应把砝码放回砝码盒中,把游码移回0处。
4.化学使用方法(给质量取物体):a)将天平水平放置,游码放在标尺得零刻度处,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
b)如果药品就是粉末,在天平左右盘各放一张大小、质量相同得纸。
如果药品易潮解或具有腐蚀性,在天平上放玻璃器皿。
(可以先放后调平衡,这样就不用记录它们得质量)c)用镊子夹取砝码并放在右盘,移动游码,使天平得读数等于要称量得药品得质量。
d)在左盘上添加药品,使天平平衡。
如果天平不平衡,只能在左盘添加或减少药品,不能动砝码或游码。
初三化学第一章(总结完整版)模板
初三化学第一章(总结完整版)模板
1. 前言
初三化学第一章主要讲了化学基本概念,包含了元素、化合物和混合物的定义,化学符号的含义和化学方程式的表示等等。
这些基本概念是学习化学的基础,是我们在后续的学习中必不可少的知识点。
接下来就让我们来回顾一下这一章的内容吧!
2. 元素、化合物和混合物
•元素:由于其原子数相同而具有相同化学性质的物质。
•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化合而成的物质。
•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而成,并且它们的性质不发生任何改变。
3. 化学符号和元素符号
化学符号是表示元素的一种符号,由拉丁字母或拉丁字母和阿拉伯数字构成。
元素符号是元素名称的缩写,使用拉丁字母的前一个或前两个字母表示。
4. 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
化学式是用化学符号表示化合物中各种原子的种类和数目的符号组合。
化学方
程式是用符号化的方式标记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以及它们的相对量的方程式。
5. 总结
初三化学第一章主要讲解了化学基本概念,包括元素、化合物和混合物的定义;化学符号和元素符号;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
这些知识点是后续学习中必不可少的基础知识。
通过对本章内容的总结,我们不仅加深了对化学基本概念的理解,也为后续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以上就是本章内容的总结完整版,希望对同学们的化学学习有所帮助。
初三化学第一章教案优秀6篇
初三化学第一章教案优秀6篇初三化学第一章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目标:认识常见仪器及使用方法、熟练掌握常见药品的取用。
2、过程与体验:通过观看幻灯片,使学生体验到实验过程,经动手操作领悟出实验技能。
3、情感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和科学探究的热情。
二、重点难点:掌握常见仪器的使用方法。
熟练掌握常见药品的取用方法。
三、教学设计思路本课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形成基本实验技能,将依据操作技能形成原理:积累原形动作知识,铺垫模范动作基础,完成整合动作的过程。
四、教学方法1、演示法2、合作练习法五、教学过程<一>认识常见的仪器药匙、烧杯、坩埚钳、酒精灯、胶头滴管、铁架台、托盘天平、量筒、玻璃棒、橡皮管、导气管、镊子、蒸发皿等<二>药品的取用1、粉末状药品的取用方法注意事项:用药匙或纸槽将药品准确送到试管的底部,以防洒落或粘到试管壁上。
2、块状药品的取用方法:块状药品容易打碎仪器,取用时必须严格安要求操做,防止打碎实验仪器。
3、液体药品的取用方法:液体药品的'取用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粗略取用;一种准确取用,粗略取用时打开试剂瓶,瓶塞倒放在桌面上、标签向手心、瓶口相互紧靠。
准确取用时一般用量筒(或移液管),首先粗倒,接近刻度时改用胶头滴管逐滴滴加,使凹液面底部与刻度线齐平。
4、胶头滴管和托盘天平的使用:(1)胶头滴管使用一般专管专用,垂直滴加。
且与试管口齐平。
(2)托盘天平的使用时先调平,药品放置时左物右码、砝码用镊子加取,顺序是先大后小。
<三>、练习提高。
<四>小结:1、常用的实验仪器使用2、固体药品的取用。
3、液体药品的取用。
4、胶头滴管的使用和托盘天平的使用。
<五>作业:配套练习:填空题初三化学第一章教案(篇2)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化肥的种类和特性2.学会对铵根离子的检验3.了解常见化肥使用的注意事项过程和方法:1.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2.增强学生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能力。
九年级化学第一章教案5篇
九年级化学第一章教案5篇以“化学课程标准”为宗旨,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增强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正确把握化学学科特点,积极倡导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培养学生积极地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5篇九年级化学第一章教案内容,感谢大家阅读,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九年级化学第一章教案1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1、知识与技能:(1)认识水的组成;(2)粗略了解天然水、自来水、饮用水、矿泉水和蒸馏水的区别;(3)认识水与人类的密切关系,认识水是人类宝贵的资源;(4)了解水污染的因素和水净化的基本方法;(5)懂得过滤,蒸发的目的,学习过滤和蒸发的基本装置和操作方法。
2、过程与方法:(1)能从水的分解和水的合成两种变化过程分析水的组成。
(2)能够根据实验现象,初步得出水的组成和结构3、情感态度价值观:树立水是宝贵资源的观念,养成节约用水、自觉保护水资源不受污染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1)水的组成,(2)各种水资源的区别2.教学难点:过滤操作的基本要点实验探究:1.水的组成研究2.纯净水与矿泉水的区分教学内容:一.自然界的水[来源:Z#--#]1.水在自然界的存在(1)地球表面的分布:在地球表面,江河湖海约占地球表面的3/4;(2)其他分布:地层下有地下水,大气里有大约0.03%的水蒸气,动植物体内有大量的水注意:地球表面虽然有很丰富的水资源,但可利用的淡水资源却非常有限,不到总水量的1%。
因此水资源短缺和水污染问题开始受到人们的重视2.水在工农业生产中的作用(1)工业上需要水:洗涤、溶解、加热、冷却,作为原料(2)农业上需要水:农作物需要水灌溉(3)动力工业上:水力发电(4)交通运输上:内河及其海洋航运3.水对生物体的重要作用,水(water)——生命之源(1)生理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唾液、胃液、血液、组织液等。
化学九年级第一章知识点
化学九年级第一章知识点第一章知识点一、化学的定义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性质、结构、转化以及与能量的关系的科学。
它与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我们身边的物质都有其独特的化学性质和变化规律。
二、物质的分类物质包括纯物质和混合物。
纯物质是由同种元素或者化合物组成的,具有一定的固定化学组成和性质。
而混合物则由两种以上的纯物质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其性质可以变化。
三、元素与化合物元素是由相同类型的原子组成的物质,而化合物是由不同元素的原子按一定比例结合而成的物质。
元素和化合物都有其独特的性质和特征。
四、化学符号和化学式化学符号用于表示元素,化学式用于表示化合物。
化学符号可以是拉丁文首字母大写或者小写,而化学式则由元素符号和表示原子个数的下标组成。
五、能量与物质转化在化学反应中,物质的组成和结构会发生变化,同时伴随着能量的吸收或释放。
能量的转化是化学反应进行的动力,同时也会影响反应的方向和速率。
六、化学反应的研究方法化学反应可以通过观察物质的变化、测量温度的变化、观察气泡的产生或消失等方式来研究和判定。
同时,化学反应还可以通过电子天平和密闭容器等实验器材来进行定量分析。
七、质量守恒定律质量守恒定律是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之一,它指出在封闭系统中,化学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不变。
这意味着反应前后原子的个数和种类都不会发生变化。
八、化学方程式化学方程式是化学反应过程的象征式,它用化学式和符号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质量关系。
化学方程式可以用来预测反应物的消耗量、生成物的产生量以及化学反应的产物。
九、物质的氧化与还原氧化与还原是一个常见的化学反应类型。
氧化是指物质失去电子,而还原是指物质获得电子。
这种反应常常伴随着能量的释放或吸收。
十、电子结构与化学性质原子的化学性质与其电子结构有着密切的关系。
原子中的电子分布在能级上,并遵循一定的填充规则。
电子的分布可以决定原子的化学性质和反应能力。
综上所述,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科学,它关注物质的组成、性质以及转化规律。
初三化学第一章
课题:绪言、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知识点一: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化学与环境、材料、能源、生命和信息等与人类生存和发展紧密相关的诸多领域内发挥着重要作用。
知识点二:化学是怎样的学科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合成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
知识点三:化学的发展历程人类认识化学并使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经过了漫长的过程。
知识点四: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和判断物理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叫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变化时都生成了新物质的变化叫化学变化。
(又叫化学反应)。
伴随的现象:化学变化中常伴随能量的变化,发光、发热、颜色改变、生成气体、产生沉淀等现象;物理变化是物质的外观、状态等发生改变。
【要点诠释】:1.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依据是看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不能只看变化过程中伴随的现象。
如电灯泡通电时发光、放热,但不是化学变化。
2.化学变化的过程中一定伴随物理变化,物理变化的过程中不一定发生化学变化。
如蜡烛燃烧过程中伴随着蜡的熔化等物理变化。
知识点五: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概念和判断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
物质的性质分为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区别:物质的性质是物质本身固有的属性,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而物质的变化是物质的运动形式,是一个动态过程,包括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性质的描述中一般有“可以”、“易”、“能”“具有”、“会”等词语。
联系:物质的性质是在物质的变化中表现出来的。
比如说:煤具有可燃性,而它的这个性质要表现出来,就必须发生化学变化,即煤在燃烧的过程又表现出了煤可以燃烧这个性质[经典例题透析]题1、下列属于化学研究范畴的是A.利用人体皮肤细胞“仿制”成胚胎肝细胞B.发现类似地球的太阳系外行星C.发现由碳水化合物制取氢气的新技术D.量子通讯距离创下新记录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化学研究的是A.研发氢能源B.合成新材料C.编写电脑程序D.用石油生产化工原料下列课题侧重于化学学科研究领域的是()A.计算机动漫游戏的开发B.“神七”飞船从地球轨道转到月球轨道C.“禽流感”传播途径的调查D.新型药用有机分子的研制题2、下列关于化学的看法错误的是()A.化学可以为人类研制新材料B.化学正在环境保护中发挥重要作用C.化学可以为人类提供能源D.化学的发展必将导致生态环境的恶化下列化学新技术与其试图解决的问题连线不正确的是()A.厦门三达膜技术公司开发的海水淡化膜——资源问题B.海尔洗衣机厂开发的不用洗衣粉的洗衣机——污染问题C.应用于计算机领域的导电材料——能源问题D.中科院开发的纳米玻璃用于国家大戏院——材料问题生活中处处离不开化学,下列化学物质对人类有益的是()①使用加碘食盐②使用铝制炊具③食用含铁酱油④食用高钙麦片⑤使用含磷洗衣粉⑥使用含氟牙膏A.③④⑥B.①③④⑥C.①②③④⑥D.①②③④⑤⑥题3、生产和生活中遇到很多问题都需要利用化学知识来解决。
初三化学第一章知识点
第一章知识点1.1社会生活与化学一、化学课的学习内容1、生活中的化学知识2、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变化规律3、化学对社会生活的影响4、科学探究的方法化学学习的特点: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其现象相关连接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科学。
2、我国劳动人民商代会制造青铜器,春秋战国时会炼铁、炼钢。
3、绿色化学-----环境友好化学(化合反应符合绿色化学反应)①四特点(原料、条件、零排放、产品)②核心: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1.2化学实验室之旅一、参观实验室1、了解化学实验室规则2、固体和液体化学药品的摆放规律:按物质的类别进行摆放。
3、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1)用于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烧瓶、蒸发皿、锥形瓶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只能间接加热的仪器是--烧杯、烧瓶、锥形瓶(垫石棉网—受热均匀)可用于固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可用于液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烧杯、蒸发皿、烧瓶、锥形瓶不可加热的仪器——量筒、漏斗、集气瓶(2)测容器--量筒量取液体体积时,量筒必须放平稳。
视线与刻度线及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水平。
量筒不能用来加热,不能用作反应容器。
量程为10毫升的量筒,一般只能读到0.1毫升。
(3)称量器--托盘天平(用于粗略的称量,一般能精确到0.1克。
)注意点:(a)先调整零点(b)称量物和砝码的位置为“左物右码”。
(c)称量物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
一般药品称量时,在两边托盘中各放一张大小、质量相同的纸,在纸上称量。
潮湿的或具有腐蚀性的药品(如氢氧化钠),放在加盖的玻璃器皿(如小烧杯、表面皿)中称量。
(d)砝码用镊子夹取。
添加砝码时,先加质量大的砝码,后加质量小的砝码(先大后小)(e)称量结束后,应使游码归零。
砝码放回砝码盒。
(4)加热器皿--酒精灯(a)酒精灯的使用要注意“三不”:①不可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②用火柴从侧面点燃酒精灯,不可用燃着的酒精灯直接点燃另一盏酒精灯;③熄灭酒精灯应用灯帽盖熄,不可吹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三化学第一章单元检测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2分,共40分)
1.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 ) A.发光发热B.有颜色的变化C.有其他物质生成D.有气体、沉淀产生2.成语被誉为中华语言的瑰宝。
下列成语中,其本意主要为化学变化的是()A.死灰复燃B.磨杵成针C.滴水成冰D.积土成山
3.化学研究中必不可少的、最基本的研究方法和手段是()A.阅读B.调查C.实验D.计算
4.人类生存需要清新的空气,下列情况不会造成空气污染的是()A.煤炭燃烧B.燃放烟花C.光合作用D.汽车尾气
5.人类生活需要能量。
下列能量主要由化学变化产生的是()A.电熨斗通电发出的热量B.电灯通电发出的光
C.水电站利用水力产生的电能D.液化石油气燃烧放出的热量
6.下列变化可能是物理变化也可能是化学变化的是( ) A.凝固B.爆炸C.生锈D.熔化
7.如果不慎碰倒酒精灯,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你采取的应急措施是()A.拨打火警电话119 B.用湿抹布盖灭C.找老师一起想办法D.逃跑8.如果能在短时间内让黑夜如同白昼,可以向天空发射一种照明弹,该照明弹选用的主要材料是()A.铝片B.炭粉C.铁粉D.镁粉
9.在一些科普读物中常见下列词汇。
其中的颜色不是用来描述相关物质真实颜色的是()A.蓝色晶体B.黑色粉末C.绿色食品D.银白色金属
10.在化学实验中,对于用剩的化学药品,处理方法正确的是()A.为节约倒回原试剂瓶B.带回家做家庭小实验
C.倒入下水道以防止污染环境D.倒在指定的容器中
11.下列实验操作:①用完滴瓶上的滴管要用水清洗后放回滴瓶中,②药品用量没有说明,液体取1~2mL,固体盖满试管低部,③实验室里两个失去标签的试剂瓶中均装有白色固体,为了分清哪瓶是白砂糖,哪瓶是盐,可取少量固体品尝味道,④没有容器,在量筒中配制食盐水。
其中()A.只有②正确B.②③正确C.①②③④正确D.①②③正确
12.你在家中帮家长洗玻璃杯时,确定玻璃杯洗干净的标准是()A.玻璃杯内壁看不到污物,呈无色透明状
B.冲洗时倒出的水是无色透明的
C.玻璃杯内壁的水既不成股流下,也不聚成水滴
D .上述中的任意一种标志均表示玻璃杯已经洗净
13、某学生用托盘天平称量,右盘放固体W ,左盘上加5g 砝码,再把游码移至0.4g 处达到平衡,则固体W 的实际质量是 ( )
A 、5.4g
B 、4.6g
C 、5.6g
D 、4.4g
14.实验结束后,下列仪器的放置方法正确的是 ( )
A B C D
15.下列各种物质中,颜色、状态都相同的是 ( ) A .空气和天然气 B .氧化镁和氧化铜 C .水和植物油 D .酒精和食盐 16.下列仪器装了液体药品后,能直接加热(不需垫石棉网)的是 ( ) ①试管 ②烧瓶 ③烧杯 ④蒸发皿
A .①和②
B .①和③
C .①和④
D .②和④
17.下列说法中在科学上没有错误的是 ( ) A .吸带过滤嘴的香烟,对人体无害
B .纯天然物质配成的饮料,不含任何化学物质
C .铝锅烧菜比较好
D .含硫的物质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硫能使高锰酸钾溶液退色
18.化学在人类社会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分析下列四个选项中化学不涉及的研究领域是
( )
A .开发洁净能源
B .物质气、液、固三态互变的条件
C .合成新的物质
D .防治环境污染
19.水冷却后,除了会凝固成冰晶体外,还会形成玻璃态。
它是由液态水急速冷却到一1 080C 时形成的,玻璃态的水与普通液态水的密度相同。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水由液态变为玻璃态,体积减小 B .水由液态变为玻璃态,体积膨胀 C .水由液态变为玻璃态是物理变化 D .水由液态变为玻璃态是化学变化
20、某同学用量筒量取液体,量筒放平稳,且面对刻度线,初次仰视液面读数为19mL ,倾出部分液体后,俯视液面读数为11mL ,则该同学倾出液体的体积是 ( ) A .8mL B .大于8mL C .小于8mL D .无法判断 二.填空题
21.(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 和 、 和 、 和 。
(6分) (2)1965年我国化学家在世界上首次合成了蛋白质 。
是生产、生活的物质基础,21世纪的“材料之星”是 材料。
(3分)
(3)环境问题已成为制约社会发展和进步的严重问题,有下列几种说法,
其中正确的是(1分)
①臭氧层的主要作用是吸收紫外线;
②温室效应将导致全球气候变暖;
③酸雨主要是由于受到硫的氧化物污染所致;
④光化学烟雾主要是由汽车排放的尾气所引起的。
(4)将下列左边的物质与其对应的用途用直线连接(2分)
a.高能燃料⑴制造计算机芯片
b.半导体硅晶片⑵航天飞机的防热瓦
c.石英砂⑶制造光导纤维
d.高强度陶瓷⑷火箭的动力
e.钛合金材料⑸制造航天航空器
22.(1)阅读下列文字,回答问题。
(15分)
ClO2是一种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熔点–59.0℃,沸点11.0℃,冷却至11.0℃时变成红色液体,易溶于水,见光易分解。
ClO2易与碱反应,其杀菌、漂白能力均优于Cl2,消毒水体时不生成有害物质,也不存在用Cl2消毒时的臭味。
试概括一下ClO2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①物理性质。
②化学性质。
(2)看右图回答下列问题。
①写出编号仪器的名称:A ,B ,C 。
仪器A的其他用途
加热时应注意的问题是
②若试管中的药品是碳酸氢铵,观察到固体逐渐,试管口
有,且有气味的气体产生。
如将产生的气体通人澄清石灰水中将会看到。
③若试管中的药品是铜绿,写出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④若要收集产生的气体,在试管口需增加。
23.根据物质的性质区分下列各组物质。
写出根据什么性质区分该组物质,并写出该性质的类别(物理性质或化学性质)。
(6分)
三、实验题
24、以下是实验室常用的仪器,你认识吗?请用它们的名称..
回答以下问题。
(5分)
(1)D 是 ;
(2)取用粉末状固体常用
(3)量取液体,需要一种合适的玻璃仪器是
(4)用于贮存和收集少量气体的仪器是
(5)过滤中,要用到的三种玻璃仪器是
25.用托盘天平称量一未知质量的烧杯。
现用“↓”表示向托盘上增加砝码,用“↑”表示从托盘上减少砝码。
请用“↑”和“↓”在下表中表示你的称量过程,并在下图用“▎”表示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若烧杯的实际质量为36.8g )。
(3分)
26.化学兴趣小组的三位同学对蜡烛(主要成分是石蜡)及其燃烧进行了如下探究。
(7分) ⑴贝贝取一支蜡烛,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把它放入水中,蜡烛浮在水面上。
结论:石蜡的密度比水 ;
⑵芳芳点燃蜡烛,观察到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三层。
把一根火柴梗放在火焰中(如图)约1s 后取出可以看到火柴梗 的 (填“a ”、“b ”或“c ”)处最先碳化。
结论:蜡烛火焰
A B C D E F G H I
外焰 内焰
焰心
a
b c
的温度最高;
⑶婷婷在探究蜡烛燃烧的过程中,发现罩在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被熏黑,你认为她的以下
做法中不合适的是()
A.反复实验,并观察是否有相同现象
B.查找资料,了解石蜡的主要成分,探究生成的黑色固体是什么
C.认为与本次实验目的无关,不予理睬
D.询问老师或同学,讨论生成黑色物质的原因
⑷三位同学在探究的过程中,将短玻璃导管插入焰心,发现另一端也可以点燃。
【提出问题】导管里一定有可燃性气体,气体成分可能会是什么呢?
【猜想】贝贝认为:可能是蜡烛不完全燃烧时产生的一氧化碳(CO)
芳芳认为:可能是蜡烛受热后产生的石蜡蒸气
婷婷认为:可能以上两种情况都有
【资料】一氧化碳在空气中可以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石蜡的熔点30-70℃
【实验方案】
换一根较长的导管,并用冷的湿毛巾包住导管,然后在导管另一端做点火实验。
【现象与结论】
如果观察到
现象,则贝贝的猜想正确;
如果观察到
现象,则芳芳的猜想正确;
如果观察到
现象,则婷婷的猜想正确。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2分,共40分)
21(1)组成、结构、性质、变化、制法、用途 (6分) (2)结晶牛胰岛素、材料、纳米 (3分) (3)答案:①②③④ (1分) 22(1)答案:⑴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熔点–59.0℃,沸点11.0℃,冷却至11.0℃时变成红色液体,易溶于水 (2分) ⑵见光易分解,易与碱反应 (2分) 24 (6分)
25(1)是 平底烧瓶 ;(2) 药匙 (5分)
(3) 10 mL 量筒 (4) 集气瓶 (5)漏斗、烧杯和玻璃棒
26 表格2分 游码图略1分 (3分) 27 ⑴小
(1分)
⑵a ,外焰 (2分) ⑶C (1分) ⑷导管口同样能点燃,去掉毛巾,导管内壁看不到冷凝的固体 (1分); 导管口不能点燃,去掉毛巾,导管内壁可看到有冷凝的固体 (1分);
导管口能点燃,但火焰较小,去掉毛巾,导管内壁能看到冷凝的固体 (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