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教育学原理课程导引-PPT课件

合集下载

教育学原理导引

教育学原理导引
“基础教育是必不可少的‘走向生活的通行证’,它使 享受这一教育的人能够选择自己将要从事的职业,参与 建设集体的未来和继续学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总 部 , 教 育 —— 财 富 蕴 藏 其 中 [M]. 教 育 科 学 出 版 社,1996:109.
(五)教育的基本要素
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和教育手段是教育的 基本构成要素,认识教育的基本要素是认识教育内 部结构的基础。
“重视儿童,自始至终重视他。”“一切教育的措施皆 应以儿童为中心加以安排 。 ”——[ 美 ] 约 翰 杜 威 .学校 与社会教育[M].赵祥磷等译.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85.
(六)教育的基本活动
教育的活动主要包括教学、德育与管理,如何理解 这些活动的规律、原则和方法,是教育工作者需要 面对的问题。
“理性是教学的条件和基石,教学是一种理性的探 险。”——石中英,教育哲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156. 马卡连科的“平行教育原则”。
(七)教育研究方法论
教育研究方法论是关于教育研究一般方法原则的理 论领域,这是所有教育工作者研究教育问题的理论 基础。
“多种教育理论流派的形成导致教育研究方法的统一性 与多元性。方法论的多元化,这是世界发展的一个潮 流。”——裴娣娜,教育研究方法导论[M].安徽教育出 版社,1995:47.
第一讲 教育学原理导论
课程回顾
从pedagogy到education的变化,从education到 educology 的 意 图 , 从 education 回 到 pedagogy 的 号 召,教育学始终是“着迷于人的成长的学问”;教 育学是开放的知识领域,是所有教育者共有的知识 宝库和精神家园。
教育的内涵题涉及对教育基本特征和内在要素的理解, 也关系到什么是教育和什么不是教育的区分标准。

教育学原理完整版课件全套ppt教程(最新)

教育学原理完整版课件全套ppt教程(最新)

03
教育过程的基本原理
教育过程的本质与特点
教育过程的本质
教育过程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是人类社会特有的培养人的活动,其本质在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教育过程的特点
教育过程具有长期性、复杂性、双向性、实践性等特点。其中,长期性指教育过程需要经历较长时间 才能看到明显成效;复杂性指教育过程中涉及多种因素和变量,需要综合考虑;双向性指教育过程是 师生双向互动的过程;实践性指教育过程需要注重实践和应用。
05
智育原理及其实践应用
智育的目标与内容体系构建
智育目标
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促进全面发展。
VS
内容体系
构建以知识、能力、素质为核心的智育内 容体系,包括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思维 能力、创新能力、人文素养等方面。
智育过程中的原则与方法探讨
原则
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注重因材施教、启 发式教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等原则。
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实践中的案例分析与启示
案例分析
选取典型案例,分析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在实 践中的成功经验与存在问题。
启示
从案例中提炼出对教育实践的启示,包括教育理念更新 、教育内容优化、教育方法创新等方面,为教育实践提 供借鉴和指导。
THANKS
感谢观看
教育者的定义与分类
广义上的教育者指对受教育者在知识 、技能、思想、品德等方面起到教育 影响作用的人;狭义上的教育者指从 事学校教育活动的人。
教育者的角色定位
教育者的素质要求
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广博的知识储 备、精湛的教育技能以及良好的心理 素质。
在教育过程中,教育者扮演着知识传 授者、能力培养者、思想引导者、情 感关怀者等多重角色。

《教育学原理》ppt

《教育学原理》ppt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 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教育与教育学 教育与人的发展 教育与社会的发展 教育目的 教师与学生 学校教育制度 教育途径与课外教育活动 教育研究方法
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
教育的起源与发展 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教师与教育学
考试重点 1.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 2.教育的起源和学校教育的产生 3.教育发展的历史形态 4.教育学发展阶段及其代表人物、主要 思想和著作
(二)学科独立和初步发展时期
1.培根(英) 1623年培根在《论科学的价值和发展》一文的科学
分类中,还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提了 出来,与其它学科并列。
提出了实验的归纳法,并把它看成获得真正知识的 必由之路,为以后教育科学的发展奠定了方法论基础。
苏格拉底:假定有人发现其朋友发了疯,因怕他自杀, 就偷了他的枪,这种偷盗是正义的吗?
欧谛德谟:应该算是正义。 苏格拉底:你不是说不能欺骗朋友吗? 欧谛德谟:请让我把所有的话全部收回。
苏格拉底就是经常用"产婆术"的方法唤醒人们的意识, 使他了解他所认为是真的东西,原来是假的;他所认为是 对的,原来是错的。他以此来强调学生要主动地自己去求 得知识,发现知识,时刻注意引导人形成正确的思想,得 到有关道德的完善无误的概念。
二、教育学的发展阶段
(一)教育学的萌芽
1.孔子《论语》:孔子在长期从事私学教育活动的基础上, 积累了丰富的教育经验。
1.[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2.[有教无类] 3.[克己复礼,为仁]; 4.[博学于文,约之以礼]。
5.[因材施教]; 6.[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7.[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生存本能活动。
英国 沛西·能 有关教育起源的学 说

教育学原理课件-PPT课件

教育学原理课件-PPT课件


教育家
教育家,你知道多少? 古代中国著名的教育家有孔子、墨子、荀子等诸子 百家,董仲舒、王阳明,近代中国则有武训、陶行 知、晏阳初、陈鹤琴、蔡元培、许寿裳、梁漱溟、 吴稚晖、梅贻琦(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 有大师之谓也)、徐特立。 古希腊的著名教育家有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 多德。 古罗马的著名教育家有昆体良。 夸美纽斯、蒙台梭利、卢梭、杜威、苏霍姆林斯基、 马卡连柯等。
☆ 教育问题
14日中午1时许广东工业大学大学城校 区西十三楼宿舍楼一名刚从家返校的大三男 生,从7楼楼顶跳下当场身亡。昨晚,校方 证实死者因失恋而跳楼自杀。 15日8时许, 一名大一男生从广东工业大学大学城校区西 八宿舍楼跳下身亡,有人怀疑该同学因挂科 而跳楼,并留下草草数行字的遗书,字里行 间流露出自杀倾向。这是该校连续两天发生 学生跳楼事件,目前,具体情况警方正在调 查中。
☆ 教育现象
1.《文汇报》(3月27日)有一篇杂文,说四川绵 阳一小学一年级学生在练习组词时,把“老”字组 成“老婆”,把“情”字组成“情人”,把“勾” 字组成“勾引”,“‘跑题’虽远,意象倒还集 中”。令老师们大跌眼镜,吃惊不已。 2. 3月23日的《中国教育报》报道了杭州市韶山 中学教师洪建斌的“班级社会化改革”:班级卫生 包干区“拍卖”,班长竞选组阁,公共设施承包, 自办“跳蚤市场”……当谈到为什么要进行这项改 革时,洪建斌说:“我们的教育太理想化了,学校 与社会之间有很多脱节的地方,学校不是真空,社 会存在的东西应当让学生提王老师发现张平同学正一边晃动 桌椅,一边用手够着前排的同学。为了制止他的违规行为,王 老师大声呵道:“这是考试,不要太随便!”谁知张平竟毫不 在乎地说:“我愿意,你管得着吗?”听到这话,王老师顿时 火冒三丈,考虑到全班同学正在考试,就耐着性子没有理睬他。 谁知张平变本加厉,竟一把抢过前排同学的试卷抄起来。这回 王老师不能不管了,他快步走到张平同学面前要他交出试卷, 没想到张平不但不交,反而把试卷揉成一团踩到了脚下。这时 王老师再也压不住火了,他一把将张平从座位上拽起来,当着 全班同学的面狠狠地训斥了一顿。这下可激怒了张平同学,他 一边破口大骂,一边拎着书包愤然而去。 1.你认为这场冲突是否可以避免?教师应如何处理才不至于 扩大事态? 2.一旦教师和学生发生冲突,应如何化解?

《教育学原理》PPT课件

《教育学原理》PPT课件

03
提问技巧
启发式提问、针对性 提问、鼓励式提问
04
非言语沟通
肢体语言、面部表情、 眼神交流
班级氛围营造和良好师生关系建立
班级氛围营造
积极向上、团结协作、尊重多元、鼓励创新
良好师生关系建立
了解与理解学生、公平公正对待学生、关注学生成长与发展、提供情感支持与帮助
06
评价改革与发展趋势预测
Chapter
分析课程需求,确定课程目标,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制定课程计划,实施课程并 评价效果。
教学方法选择依据和实施步骤
教学方法选择依据
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特点、教师素质和教学环境等 因素,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实施步骤
包括准备阶段(确定目标、分析内容、了解学生、选择方法)、 实施阶段(激发兴趣、讲解知识、引导思考、实践操作)和评 价阶段(收集反馈、分析效果、调整改进)。
课堂教学管理技巧与策略
课堂教学管理技巧
包括课堂规则的制定与执行、课堂氛 围的营造与维护、学生行为的引导与 激励等方面。
课堂教学管理策略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促进有效的师 生互动;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激发 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灵活运用多 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效果和 质量。
04
德育原理及其实践应用
03
德育体系构建
构建德育体系需要遵循德育目标、德育内容、德育方法和德育评价等要
素,确保德育工作的系统性、科学性和实效性。
德育过程规律揭示和方法探讨
德育过程规律
德育过程具有长期性、反复性、 渐进性和实践性等特点,需要教 育者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总结。
德育方法
德育方法包括说服教育、情感陶 冶、实践锻炼、榜样示范、修养 指导等,教育者应根据受教育者 的实际情况和德育目标选择合适

《教育学原理》课件PPT第1章教育与教育学

《教育学原理》课件PPT第1章教育与教育学
教育应积极推进教育信息化,运用现 代信息技术手段,提高教育效率和效 果。
05
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
教育目的的内涵与层次
教育目的的定义
教育目的是指教育所要达到的预 期结果,它规定着教育活动的方 向和标准,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
和归宿。
教育目的的层次
教育目的可分为不同层次,如国家 的教育目的、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 目标、教师的教学目标等,它们之 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使其能够 更好地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指导和帮助。
强化实践教学环节
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 精神,促进其全面发展。同时,加强学校与社会 的联系,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服务意识。
06
教育制度与教育政策
教育制度的内涵与类型
教育制度的内涵
教育政策的制定
教育政策的制定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包括问题诊断、政策制定、政策合法 化等步骤。它需要政府、专家、公众 等多方面的参与,确保政策的科学性 和民主性。
教育政策的实施
教育政策的实施是将政策转化为实践 的过程,包括资源配置、组织变革、 教学改革等方面。实施过程中需要注 意政策的适应性、灵活性和可持续性 。
教育能够激发个体的潜能,提高 个体的素质,为个体的未来发展
奠定基础。
教育还能够培养个体的创新精神 和实践能力,促进个体的全面发
展和终身发展。
教育如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教育应该注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促进个体在认知、情 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教育应该关注个体的差异性和多样性,采用个性化的教育方式和手段,满足不同个 体的发展需求。
教育学的定义

教育学原理全套精品课ppt课件

教育学原理全套精品课ppt课件

课件•教育学概述与发展历程•教育目的、功能与价值取向•教育制度、政策与法规•课程与教学论基础•德育、美育和体育原理•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技巧•家庭、学校和社会协同育人机制构建目录01教育学概述与发展历程教育学定义及研究对象教育学定义教育学是一门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

它关注教育的本质、目的、内容、方法等方面,探讨如何有效地进行教育活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研究对象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包括教育主体(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客体(教育内容、教育手段)、教育环境(社会、家庭、学校)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教育学发展历史与流派发展历史教育学的发展经历了萌芽阶段、独立形态阶段、科学化发展阶段等多个时期。

在古代,教育学思想散见于哲学、政治、伦理等著作中;近代以来,随着教育实践的丰富和教育科学的发展,教育学逐渐从其他学科中分离出来,形成独立的学科体系。

主要流派在教育学的发展历程中,出现了多种流派和理论,如实验教育学、文化教育学、实用主义教育学、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等。

这些流派和理论对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方法、目的等方面提出了不同的观点和主张,丰富了教育学的理论体系。

关注教育公平与质量当代教育学研究越来越关注教育公平与质量问题,探讨如何消除教育不平等现象,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每个受教育者的全面发展。

跨学科研究当代教育学越来越注重跨学科的研究方法,借鉴心理学、社会学、经济学等多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对教育问题进行综合研究。

国际化趋势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发展,教育学研究也越来越注重国际化趋势,关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教育问题,推动教育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教育技术革新当代教育技术的革新对教育学研究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线教育、混合式教学等新型教育模式不断涌现,为教育学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对象和实践领域。

当代教育学研究趋势02教育目的、功能与价值取向1 2 3培养人的总目标,规定着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

教育目的的定义包括国家教育目的、学校培养目标、课程目标、教学目标等。

《教育学原理》课件PPT第1章 教育与教育学

《教育学原理》课件PPT第1章 教育与教育学

三、20世纪以来教育学的发展
1、实验教育学 代表人物:梅伊曼、拉伊等 基本观点: (1)反对思辩教育学; (2)提倡将实验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成果应用到 教育研究; (3)提出教育实验的基本阶段; (4)提出将实验数据作为教育改革的基本依据。 基本评价: (1)推进了教育科学的发展; (2)实验科学方法本身存在着局限性。
教育学原理
你们对本课程有何期待?
第一章
本章主要内容:
教育与教育学
一、学习教育学有什么意义?
二、什么是教育? 三、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学习教育学有什么意义?
“我非常重视教育理论,离开 教育理论我是不能工作下去 的,我很喜欢教育理论。”
1.教育学将使我们具有新时代的
教师资格
案例1:陈景润“失业”记 陈景润作为新中国第一代大学生,是全国 著名大学——厦门大学数学系的高材生。四年 大学课程,他仅学三年,便以优异的成绩提前 一年毕业,被分配至北京市一所中学任数学课 教师。按说,陈景润的专业成绩是无可挑剔的, 当一个数学老师绰绰有余。但实际上,他并不 能胜任。工作刚开始,就显露出诸多不适应。他讲的课不能符 合教学常规的要求,缺乏必要的教学基本功,稍不注意,就 将自己的研究课题——《数论》的内容讲了出来,学生们意 见很大。学校领导从中学教学质量及升学前途考虑,多次提 醒其加以改进,但效果并不明显。再加上陈景润潜心研究哥 德巴赫猜想,积劳成疾,请假住院,故误课较多。
夸美纽斯
德国人赫尔巴特是最早视教 育学为一门科学,并创立教 育学体系的人。
1806年他出版了《普通教育
学》,使教育学成为一门独
立形态的学科。
赫尔巴特
这一阶段之所以被称为教育学的独立学科 阶段,是因为:
第一,提出了“教育学”概念;

《教育学原理》ppt课件标准版

《教育学原理》ppt课件标准版

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的关系
教育方针是教育工作的宏观指导思想,是总的教育方向;教育目的是教育方针的重要组成 部分,是教育方针中核心和基本的内容。
教目的的功能
导向功能、调控功能、评价功能。
我国的教育目的及其理论基础
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
培养“劳动者”或“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 人”;坚持全面发展;培养独立个性。
德育途径
包括课程教学、校园文化建设、社会实践活动、家庭教育等 多个方面,这些途径相互补充,共同构成了完整的德育体系 。
THANKS
感谢观看
学校教育按社会对个体的 基本要求对个体发展的方 向与方面作出社会性规范 。
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 展的特殊功能。
学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 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 即时和延时的价值。
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 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
05
教育目的与教育制度
教育目的概述
教育目的的定义
教育目的是指社会对教育所要造就的社会个体的质量规格的总的设想或规定。
02 教育者的角色
包括教师、辅导员、教育行政人员等。
03 教育者的素质
应具备高尚的思想品德、广博的知识、教育教学 的能力、良好的心理素质等。
受教育者
01
02
03
受教育者的定义
指在教育过程中接受教育 者影响的人,包括学生、 学徒等。
受教育者的特点
具有主观能动性,是学习 和发展的主体。
受教育者的权利
享有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 ,包括受教育机会的平等 、教育资源的平等分配等 。
01
教育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教育促进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02
教育的生态功能
培养环保意识、传播生态知识、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教育学原理ppt课件

教育学原理ppt课件

遗传、环境和教育之间的关系

遗传素质是人的发展的物质基础,为人的发展提 供了可能性,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环境 对人的发展有深刻的影响。如果离开后天的环境、 教育和主观努力,人的潜能是不能得到充分发展 的,人的知识、才能、思想、观点、性格、爱好、 道德品质都是在后天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形成的。 如果离开了后天的社会生活和教育,遗传素质所 给予人的发展 的可能性便不能变为现实。
深层结构(本质)
表层结构:教育现象 如:中考补课潮、高考移民大军、幼儿园收费、 校园暴力、国检、教师绩效工资改革等等。 中层结构:教育特征 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有机构、强制性、免 费性、民族性、民主性等等。 深层结构:教育本质 教育是灵魂的转向 教育是生生不息的生命活动,是对生命的的解读 和信仰 教育是幸福的必由之路等等

教育与人的自由、幸福


教育使人获得生存的技能,使人具有自我解放的意识, 给与人自我解放的能力,最终目的是要实现人的自由 发展。 教育何以能促进人的幸福 幸福是个体生存和发展需要获得满足的客观状态,幸 福感则是对幸福的体验,即个体对生存和发展需要获 得满足的一种体验或者认知。 主体需要的复杂性和幸福观的多元性导致幸福感不会 是十全十美:有时起伏跌宕、“百感交集”;有时 “生在福中不知福”;有时会陶醉于小得,甚至沉迷 于病态虚幻,没有幸福却有幸福感。

劳动起源说 代表人物:马克思主义影响下的苏联及我国部 分教育学者的观点。 主要观点:认为教育起源于劳动,起源于劳动 过程中社会生产需要和人的发展需要的辩证 统一。依照马克思的观点,首先推动教育起 源的直接动因是生产过程中人们需要传递生 产和生活经验;其次也与人类自身发展的需 要有关。强调了教育的社会性。 哲学基础:恩格斯的劳动学说,马克思客观唯 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教育学原理》课件

《教育学原理》课件

发展历程
教育学基础概念的发展历程, 关键理论和学派。
教育学原理的基本概念
1 定义
教育学原理的基本概念和 作用,为教育实践提供理 论指导。
2 学习理论
著名的学习理论,如行为 主义、认知主义和社会文 化理论。
3 教学原理
有效的教学原则和策略, 如激发兴趣、启发思考和 个性化教育。
教育目标的制定与实现
课程设计
设计符合教学目标的课程内容和学习活 动,如项目学习和实践教学。
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
讲授法 讨论法 实验法
通过教师的讲解和示范来传授知识和技能。
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参与,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
通过实验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 能力。
学习者的心理特征分析
认知发展
学生的认知发展阶段和特点,如 感知、注意和记忆。
历史演变
教育的历史发展和演变,不同时期和地区的教育特点。
文化影响
不同文化对教育理念和实践的影响,如东西方教育的差异。
教育的国际视野
1 全球教育
全球教育发展的趋势和挑战,如跨文化交流和国际合作。
2 教育比较
国际教育系统和制度的比较,如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
3 教育合作
国际教育合作项目和机会,如学生交流和师资培训。
学习动机
社会互动
学生的自我激励和学习动机因素, 如兴趣和目标。
学生与教师和同伴之间的互动和 合作,如合作学习和小组讨论。
教育评价与反馈
评估方法
选择合适的评估方法,如考试、作业和项目评估。
反馈机制
及时给予学生有效的反馈,帮助他们发现和纠正错 误。
师生关系与教育效果
1
教师角色
教师作为知识传授者、引导者和学习支持者的角色。

教育学原理(PPT)

教育学原理(PPT)

2.六因素说
教育手段 教育手段是教育活动的基本条件。教
育手段就是之在教育过程中,教育者和受 教育者为了实现一定的教育目的,完成一 定的教育教学任务,在共同的活动过程中 所采用的特定方法和措施。教育手段主要 有语言、直观、训练、陶冶、评价等基本 类别。
2.六因素说
教育途径
教育途径是培养人的渠道。教育要实 现一定的目的,不仅需要相应的手段,也 要通过合适的渠道。教育的基本途径有教 学、课外活动与社会实践活动。其中教学 是最主要、最基本的培养人的途径,人的 知识、技能的获得与思想品德的形成等都 离不开教学这个途径。因此,学校工作必 须以教学为主。
1. 教育的词源(中国)
2.历史上的思想家对“教育”的理解
《中庸》:“修道之谓教” 《荀子·修身》:“以善先人者谓之
教” 《学记》:“教也者,长善而救其
失者也” 《说文解字》:“教,上所施,下
所效也”,“育,养子使做善也。”
2.历史上的思想家对“教育”的理解
“教育”词语的出现:
《孟子·尽心上》:“君子有三乐, 而王天下者不存焉。父母俱存,兄弟 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府不怍 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 三乐也。”
三、教育的起源
生物起源论 心理起源论 劳动起源论
1.生物起源论
利托尔诺(Charle Letourneau)
“从观察得到的,互相有联系的许多事实已 无可争辩地向我证实:兽类教育和人类教育在根 本上有同样的基础;由人强加的人为的教育,可 以动摇甚至改变动物的,被称为本能的倾向,并 反复教它们具有一些新的倾向;为取得这一结果, 通常只要让年幼动物反复地练习并恰当地利用奖 励也就够了。由此不难看出,人类教育的进行与 动物的教育差别不大,在低等人种中进行的教育, 在许多动物对其孩子进行的教育甚至相差无几。”

《教育学原理》PPT课件

《教育学原理》PPT课件

教学论的基本原理
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包括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 统一、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教师主导作用与 学生主体作用相结合。
教学原则
包括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理论联系实际、直观性、启 发性、循序渐进、巩固性、发展性、因材施教等原则。
教学方法
包括讲授法、讨论法、直观演示法、练习法、读书指导法 、任务驱动法、参观教学法、现场教学法、自主学习法等 。
更注重理论性和学术性。
THANK YOU
03
教育与文化发展的关系
教育是文化发展的重要载体,通过传承和创新文化、培养文化人才等方
式推动文化发展。同时,文化发展也为教育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环境。
03
教育制度与教育政策
教育制度的概念与类型
教育制度的概念
教育制度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组织的体系及 其管理规则。
教育制度的类型
包括学校教育制度、职业教育制度、成人教育制度等。
为教育评价提供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支持,提高教育评价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区别
教育评价和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在研究目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区别 。教育评价主要是对教育活动的价值进行判断,而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则是对教育现象进 行系统的研究和分析。此外,教育评价更注重实践性和应用性,而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则
教育评价的功能
导向功能、鉴定功能、监督功能、调节功能、诊断功能、激励功能。
教育评价的原则
方向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可行性原则、全面性原则。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概述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定义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是按照某种途径,有组织、有计划、系统地进行教育研究和构建教育理论的方式,是以教育现象为 对象,以科学方法为手段,遵循一定的研究程序,以获得教育科学规律性知识为目标的一整套系统研究过程。

教育学原理培训课件.ppt

教育学原理培训课件.ppt
为了获得实证知识,要采用4种方法,即观察法、实验法、比较法和历史 法。贯穿在这些具体方法中的基本原则就是坚持统一的科学观,即认为 社会同自然并无本质的不同,没有必要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之间作出 划分。这一思想,为后来的实证主义社会学奠定了方法论基础,也成为 长期争议的问题。
精品课件
社会静力学和社会动力学
知识:概念、分类及科学理论以社会生活为基础而形成、发展。正因为人们自己 组织起来,才能去组织事物,因为在划分事物时,他们仅限于在他们自己所形成 的群体中安置这些事物。科学也就由此而发展起来。
2019/11/16
精品课件
11
马克斯·韦伯 (Max. Weber 1864-1920)
现代社会学创始人之一
2019/11/16
精品课件
21
新概念:角色丛、地位丛、显在功能、潜在功能。
反功能、自我实现预言
中层理论:
介于日常研究中低层次的而又必须的操作假设 与无所不包的系统化的统一理论之间的那类理论, 而统一性的理论试图解释社会行为、社会组织和 社会变迁中的一切观察到的一致性。
精品课件
中层理论主要特点
精品课件
3. 默顿的中层理论
通过对早起功能主义理论的批判与吸收,美国社会学家 R.K.默顿在《社会理论与社会结构》(1949)中首先提出 “中层理论”(theories of middle range )
默顿反思社会学理论的发展后认为,完整的理论体系正在 遇到越来越大的挑战,将被逐渐成熟起来的经验科学所取 代。他提出学者们应防止将注意力集中到构建那种已经过 时的庞大理论体系上要努力发展有限资料范围内的特殊理 论,如阶级动力论、群体压力论、权力流动论、人际关系 论等。
社会行动的合理化:任何现实的行动既有理性成分又

《教育学原理》 PPT课件

《教育学原理》 PPT课件

《教育大辞典》的“教育”词目释文
“教育(education)传递社会生活经验并培养人的 社会活动。通常为:广义的教育,泛指影响人们知 识、技能、身心健康、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的各 种活动。产生于人类社会初始阶段,存在于人类社 会生活的各种活动过程中。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 校教育。即根据一定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的发展需 要,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 响,以培养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特指义的教育, 指有计划地形成学生一定的思想政治观点和道德品 质的活动,与德育同义,……。”
1、这一阶段较为著名的教育著作
1956年美国心理学家布卢姆(B. S. Bloom)出版了《教育目标的 分类系统》。
1963年美国的教育心理学家布鲁 纳(J. S. Bruner,1915—)出 版了《教育过程》。
布卢姆 布鲁纳
1975年,苏联教育家赞可夫(JI.B. 3aHkoB,1901-1977)出版了《教学与 发展》。
1806年他出版了《普通教育 学》,使教育学成为一门独 立形态的学科。
赫尔巴特
这一阶段之所以被称为教育学的独立学科 阶段,是因为:
第一,提出了“教育学”概念; 第二,有建立“教育学”的明确目的; 最后,构建了一个完整的教育理论体系。
(三)教育学学科群形成阶段
从十九世纪中叶起,人们开始从三个维度研究教育: 一个维度是应用相关学科如哲学、心理学、社会学、 伦理学等众多学科的视角和方法研究教育。 另一个维度则是把教育作为一个系统来研究,在纵 向和横向上把教育划分为不同层次与种类的教育。 第三个维度是把教育学系列问题如德育论、教学论、 美育、课程论等加以分离与拓展。
(二)教育学的独立阶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蒙台梭利《童年的秘密》 朗格朗《终身教育导论》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学会生存》 弗莱雷《被压迫者教育学》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 多尔《后现代课程观》 范梅南《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 范梅南《生活体验研究——人文科学视野中的教育学》 派纳《理解课程》 怀特海《教育的目的》 佐藤 学《课程与教师》 诺丁斯《学会关心——教育的另一种模式》 帕尔默《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 《学记》
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教学,同学们应该达到以下具体目标: 全面系统地了解教育学基本理论知识,深入理解 教育学原理的基本理论观点,初步掌握教育学原 理的理论方法。 初步养成对教育学原理的理论兴趣,进一步形成 教育研究的问题意识,锻炼和提高教育研究的理 论思维能力,增强教育研究的学术敏锐性,开拓 教育研究的学术视野。 能应用所学理论和方法创造性地分析教育理论和 教育实践中的相关问题,并初步形成独立的有说 服力的见解。
课程内容设计
本课程分模块、分专题来设计,知识按照单元的方式 来组织与呈现,每一个模块中都包含若干个专题,每个教 学专题中又包含若干知识内容,课程内容的设计按照知识 间的内在逻辑与学习顺序来排列。总体来看,本课程主要 包含以下五大模块: 教育本论:《教育与教育学》、《教育与人、社会》 教育模式论:《教育目的》、《教育制度》 教育主体论:《学生及其发展》《教师及其发展》 教育实践论:《课程与教学》《学校德育》 教育变革论:《当代教育新理念)《当代教育改革》

推荐阅读(教材和著作部分)
叶澜主编,《教育学原理》,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年。 陈桂生著,《教育原理》,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 石中英主编,《公共教育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年。 司晓宏、张立昌主编,《教育学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9年。 袁振国主编,《当代教育学》,教育科学出版社,2019年。 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编写,《教育学基础》,教育科学出 版社,2009年。 [俄]弗·弗·克拉耶夫斯基著,《教育学原理》,教育科学出 版社,2019年。 [德]底特利希·本纳著,《普通教育学——教育思想和行动基 本结构的系统的和问题史的引论》,教育科学出版社,2019 年。 [日]筑波大学教育学研究会,《现代教育学基础》,上海教育 出版社,1986年。
课程目标
邀请和引导同学们结合自己的教育经验掌握 必要的教育学基本理论知识,不断调整和完善自 己的教育思维方式和教育生活态度。 引导同学们形成对中西方教育各种理论流派、 代表人物及其讨论的问题和基本理论主张的整体 认识并进行评价。 拓宽教育理论视野,激发同学们进行教育理 性思考的兴趣,启发和锻炼教育理论思维能力。 陶冶同学们的教育生活情趣,进一步形成奋 发进取、睿智通达的教育生活态度,促使同学们 自觉的不断提升教育境界。
育应注重教师的教育意识的进一步 养成和培育,教育学原理课程作为教师教育模块的重要基础 性课程在同学们教育意识的进一步养成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 作用。因此,进一步培育同学们的教育意识是教育学原理课 程义不容辞的使命。 教育意识由教育理论和教育经验共同开启,又内在拥有教育 理论和教育经验;教育意识开启教育行为,教育行为又内在 拥有教育意识。教育意识是教师专业素养的核心环节,是专 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道德生成的基础。 教育意识包括教育意向、教育信念、教育理解和教育反思。 立足同学们的教育生活经验和体验结合理论知识的学习和讨 论,组织和引导大家一起反思,进而开放式的理解教育生活 的意义,促进同学们教育意识的进一步形成。
2019级免费师范毕业生在职攻读教育硕士研究生
教育学原理课程导引
授课教师:郭祥超 联系方式: 2019年7月
导引内容
课程定位 课程目标 课程内容设计 推荐阅读 问题串引
教材:郝文武、龙宝新主编《教育学原理》北京师大出版社2019年版
课程定位
教育学原理立足教师自我理解的视角对教育现象特别是 学校教育的形成、发展进行探讨,对教育与教育学、教育与 社会的关系、教育与人的发展的关系、教育目的、教育制度、 学生、教师、课程与教学、学校德育、当代教育新理念和教 育改革等教育学基本问题进行深入的理论研究和自觉的反思, 把握其深层逻辑,为学校教育实践的合理发展提供理论建议。 本课程教学致力于同学们教育意识进一步养成、反思意识和 问题意识进一步形成、教育研究水平进一步提高,有助于同 学们作为在职教师提升自身专业境界,力争尽早成长为优秀 教师乃至教育家。
推荐阅读(名著部分)
柏拉图《理想国》 昆体良《雄辩术原理》 夸美纽斯《大教学论》 洛克《教育漫话》 卢梭《爱弥儿》 康德《论教育学》 裴斯泰洛齐《林哈德与葛笃德》 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 福禄倍尔《人的教育》 乌申斯基《人是教育的对象》 第斯多惠《德国教师培养指南》 斯宾塞《教育论》 罗素《教育论》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 马卡连柯《教育诗》 亚米契斯《爱的教育》
我的职业角色


学习者、学者和研究者 “传道、授业、解惑者” 学生心灵的培育者 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和管理者 示范者和榜样 替代父母和准朋友 我是中(小)学教师 处于学校教育的起始阶段或中间阶段 我是某学科教师 学校教师中的强势群体或弱势群体
问题串引
一、我是谁?自我形象问题 二、我身处何时何地?教育工作时空 三、我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教育工作的限度 四、我遇到谁?教育工作的对象
五、我教什么?反思本学科和本学科教学
六、我怎样教?教育工作的姿态
一、我是谁?自我形象问题 我是人 我是人:不是神也不是物,神太高,物太低 我是凡人不是圣人:有人的七情六欲,有生活 的酸甜苦辣,经历人的生老病死。 关于我的隐喻 蜡烛 春蚕 园丁 人类灵魂工程师 将我比作甘愿牺牲自己的无私的“蜡烛”或 “春蚕” 将我比作培植花草的辛勤的“园丁” 将我比作从事针对学生灵魂进行程式化塑造和 加工工作的“人类灵魂工程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