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学案
李清照《永遇乐》解读
李清照《永遇乐》解读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
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
铺翠冠儿,拈金雪柳,簇带争济楚。
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
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永遇乐》)李清照在经历了国破家亡夫伤的惨烈之痛后,变得心有余悸,格外敏感了:即使是在“元宵佳节,融和天气”里,也无端的担忧风雨的不期而至,也排遣不了“人在何处”哀痛伤感;宁可谢绝酒朋诗侣的邀请,寂寞自处,去“帘儿底下,听人笑语”,来压抑自己对故国家园的思念哀愁。
这首《永遇乐》是叙述作者晚年在临安的一段生活。
它写在哪一年,已不可考,但是可以肯定,此时宋金双方都已暂停交战,南宋临时首都出现一片升平景象,在过节的日子里,人们又可以热闹地玩乐了。
此词写的不是她的什么不幸遭遇,而是述说在元宵节日,她不愿与来邀的朋友到外间游玩,宁肯呆在家里听听人家笑语。
事情本来琐细,可是通过这样一些微细情节,却十分深刻地反映了作者在历尽沧桑以后的晚年的悲凉心境。
这首词一开头就设下三个疑问。
从这三个设疑中,人们正可看出一个飘泊者的内心活动,它是从一颗饱受创伤的心灵发出的。
那天是元宵佳节,太阳刚好下山,和太阳正好相对的月亮就从东方升起来,它透出轻纱似的云霭,恍如一片浑圆的璧玉,晶莹可爱;西边天空,太阳却象是熔开了的金块,一步步沉落下去,景色真是美丽极了。
人们都知道,这样晴朗的元宵,正是看灯的好机会,可以痛痛快快玩它一个晚上了。
可是,她却别有心事。
看了这天色,突然涌出了“我如今是在什么地方呵”的询问。
这真是情怀惨淡的一问,是曾经在繁华世界度过多少个热闹元宵,而今却痛感“物是人非事事休”的沧桑之客的特有问号,更是带着她特有的孤身流落的情怀而发出的问号。
下面再写两景,点明春天。
“染柳烟浓”,便透出暖和的春意。
初春柳叶才刚出芽,因为天气较暖,傍晚雾气低笼,柳便似罩在浓烟之中。
李清照《永遇乐》原文、注释、译文及评析
李清照《永遇乐》原文、注释、译文及评析原文:永遇乐宋李清照落日熔金 [16] ,暮云合璧 [17] ,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 [18] ,春意知几许?元宵佳节,融和天气 [19] ,次第岂无风雨?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
中州盛日 [20] ,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 [21] 。
铺翠冠儿 [22] ,捻金雪柳[23] ,簇带争济楚 [24] 。
如今憔悴,风鬟雾鬓 [25] ,怕见夜间出去 [26] 。
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注释:[16]熔金:晚霞黄赤与金属熔化同色。
[17]合璧:暮云弥合,如玉璧密合无缝。
[18]吹《梅》笛怨:笛曲有《梅花落》。
[19]融和天气:形容风日清和。
[20]中州:河南古称中州,此指汴京。
[21]三五:正月十五元宵节的别名。
[22]翠冠儿:用翠羽作的女子冠饰。
[23]金雪柳:金柳、雪柳,皆女子的头饰名。
[24]簇带:妆扮之意。
济楚:整齐出众。
[25]风鬟雾鬓:形容头发凌乱。
[26]怕见:怕让。
见,表示被动用法。
译文:落日金光灿灿,像熔化的金水一般,暮云色彩波蓝,仿佛碧玉一样晶莹鲜艳。
景致如此美好,可我如今又置身于何地哪边?新生的柳叶如绿烟点染,《梅花落》的笛曲中传出声声幽怨。
春天的气息已露倪端。
但在这元宵佳节融和的天气,又怎能知道不会有风雨出现?那些酒朋友驾着华丽的车马前来相召,我只能报以婉言,因为我心中愁闷焦烦。
记得汴京繁盛的岁月,闺中有许多闲暇,特别看重这正月十五。
帽子镶嵌着翡翠宝珠,身上带着金捻成的雪柳,个个打扮得俊丽翘楚。
如今容颜憔悴,头发蓬松也无心梳理,更怕在夜间出去。
不如从帘儿的底下,听一听别人的欢声笑语。
评析:这首词是她晚年居杭所作。
元宵不赏,闭门孤坐,关键是“人在何处”四字。
国破家亡、丈夫暴卒的悲苦身世,是她排遣不去的大恸深悲。
下片以中州盛日的青春欢乐,与如今憔悴潦倒、风鬟雾鬓的衰颓苦境对比写出,更显得愁苦无端了。
而能以寻常语度入音律,平淡处皆有深情,这确是李清照独擅的胜场。
古诗永遇乐·落日熔金翻译赏析
古诗永遇乐·落日熔金翻译赏析《永遇乐·落日熔金》出自《宋词三百首》,其诗人为宋朝诗人李清照。
其古诗全文如下:怎知他、春归何处?相逢且尽尊酒。
少年袅袅天涯恨,长结西湖烟柳。
休回首,但细雨断桥,憔悴人归后。
东风似旧。
问前度桃花,刘郎能记,花复认郎否。
君且住,草草留君翦韭。
前宵更恁时候。
深杯欲共歌声滑,翻湿春衫半袖。
空眉皱,看白发尊前,已似人人有。
临分把手。
叹一笑论文,清狂顾曲,此会几时又。
【前言】《永遇乐·落日熔金》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作品,为作者晚年伤今追昔之作。
此词以对比手法,写了北宋京城汴京和南宋京城临安元宵节的情景,借以抒发自己的故国之思,并含蓄地表现了对南宋统治者苟且偷安的不满。
上片写元宵佳节寓居异乡的悲凉心情,着重对比客观现实的欢快和她主观心情的凄凉;下片着重用作者南渡前在汴京过元宵佳节的欢乐心情,来同当前的凄凉景象作对比。
全词用语极为平易,化俗为雅,未言哀但哀情溢于言表,委婉含蓄地表达了自己心中的大悲大痛,堪称词坛大手笔。
【注释】⑴吹梅笛怨:梅,指乐曲《梅花落》,用笛子吹奏此曲,其声哀怨。
⑵次第:这里是转眼的意思。
⑶香车宝马:这里指贵族妇女所乘坐的、雕镂工致装饰华美的车驾。
⑷中州:即中土、中原。
这里指北宋的都城汴京,今河南开封。
⑸三五:十五日。
此处指元宵节。
⑹铺翠冠儿:以翠羽装饰的帽子。
雪柳:雪白如柳叶之头饰;以素绢和银纸做成的头饰(参见《岁时广记》卷十一)。
此二句所列举约均为北宋元宵节妇女时髦的妆饰品。
⑺簇带:簇,聚集之意。
带即戴,加在头上谓之戴。
济楚:美好、端整、漂亮。
簇带、济楚均为宋时方言,意谓头上所插戴的各种饰物。
【翻译】落日金光灿灿,像熔化的金水一般,暮云色彩波蓝,仿佛碧玉一样晶莹鲜艳。
景致如此美好,可我如今又置身于何地哪边?新生的柳叶如绿烟点染,《梅花落》的笛曲中传出声声幽怨。
春天的气息已露倪端。
但在这元宵佳节融和的天气,又怎能知道不会有风雨出现?那些酒朋诗友驾着华丽的车马前来相召,我只能报以婉言,因为我心中愁闷焦烦。
永遇乐翻译及赏析
永遇乐翻译及赏析永遇乐〔南宋〕李清照落日镕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
染柳烟浓。
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
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
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
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
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
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
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词语注释】①落日熔金:落日的颜色好象熔化的黄金。
②合璧:象璧玉一样合成一块。
③吹梅笛怨:指笛子吹出《梅花落》曲幽怨的声音。
④次第:接着,转眼。
⑤中州:这里指北宋汴京。
⑥三五:指元宵节。
⑦铺翠冠儿:饰有翠羽的女式帽子。
⑧捻金雪柳:元宵节女子头上的装饰。
⑨簇带:妆扮之意。
【词意概略】这首词通过南渡前后过元宵节两种情景的对比,抒写离乱之后,愁苦寂寞的情怀。
上片从眼前景物抒写心境。
下片从今昔对比中抒发国破家亡的感慨,表达沉痛悲苦的心情。
全词情景交融,跌宕有致。
由今而昔,又由昔而今,形成今昔盛衰的鲜明对比。
感情深沉、真挚。
语言于朴素中见清新,平淡中见工致。
【古人集评】张端义《贵耳集》:易安居士李氏,赵明诚之妻。
《金石录》亦笔削其间。
南渡以来,常怀京、洛旧事,晚年赋元宵《永遇乐》词云:“落日熔金,暮云合璧。
”已自工致。
至于“染柳烟轻,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气象更好。
后段云“于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
”皆以寻常语度入音律。
炼句精巧则易,平淡入调者难。
王士祯《花草蒙拾》:张南湖论词派有二:一曰婉约,一曰豪放。
仆谓婉约以易安为宗,豪放惟幼安称首,皆吾济南人,难乎为继矣!刘辰翁《须溪词》《永遇乐·璧月初晴》小序:“余自辛亥上元诵李易安《永遇乐》,为之涕下。
今三年矣,每闻此词,辄不自堪,遂依其声,又托易安自喻,虽辞情不及,而悲苦过之。
”李调元《雨村词话》:易安在宋诸媛中,自卓然一家,不在秦七、黄九之下。
词无一首不工,其炼处可夺梦窗之席,其丽处直参片玉班,盖不徒俯视巾帼,直欲压倒须眉。
【作品赏析】《永遇乐》是李清照晚年避难江南时的作品,写她在一次元宵节时的感受。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赏析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赏析《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是宋朝诗人辛弃疾的一首佳作。
辛弃疾生于乱世,自幼在金兵统治下生活,后来参与抗金复国的大业,但终因南宋朝廷的腐败而失败。
因此,他的诗作中充满了对国家兴亡的忧虑和对壮志未酬的感慨。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原文翻译为:历经千古的江山,再也难找到像孙权那样的英雄。
当年的舞榭歌台还在,英雄人物却随着岁月的流逝早已不复存在。
斜阳照着长满草树的普通小巷,人们说那是当年刘裕曾经住过的地方。
回想当年,他领军北伐、收复失地的时候是何等威猛。
然而刘裕的儿子刘义隆好大喜功,仓促北伐,却反而让北魏太武帝拓跋焘乘机挥师南下,兵抵长江北岸而返,遭到对手的重创。
我回到南方已经有四十三年了,看着中原仍然记得,当年扬州路上,到处是金兵南侵的战火烽烟。
怎么能回首啊,当年拓跋焘的行宫外竟有百姓在那里祭祀,乌鸦啄食祭品,人们过着社日,只把他当作一位神祇来供奉,还有谁会问,廉颇老了,饭量还好吗?本词上片赞扬了在京口建立霸业的孙权和率军北伐气吞胡虏的刘裕,表示要像他们一样金戈铁马为国立功。
下片借讽刺刘义隆来表明自己坚决主张抗金但反对冒进误国的立场和态度。
全词豪壮悲凉,义重情深,放射着爱国主义的思想光辉。
词中用典贴切自然,紧扣题旨,增强了作品的说服力和意境美。
辛弃疾的这首词是他在京口北固亭怀古时所写,表达了他对国家兴亡的忧虑和对壮志未酬的感慨。
他通过赞扬孙权和刘裕的英雄事迹,表达了自己对国家的忠诚和对立功立业的渴望。
同时,他也通过讽刺刘义隆的冒进误国,表达了自己反对南宋朝廷腐败无能的立场和态度。
辛弃疾在创作这首词时,正值南宋朝廷腐败无能、北方金兵大举南侵之际。
他作为一位爱国志士,积极主张抗金复国,但他的主张却得不到南宋朝廷的支持。
因此,他感到十分忧虑和失望,写下了这首充满豪情壮志和悲凉情感的词作。
辛弃疾的词作风格豪放激昂、慷慨悲凉,常常以恢宏的叙事和广阔的视角展现出时代变迁和历史沧桑。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原文及翻译、注释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原文及翻译、注释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原文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②。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③。
想当年④,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⑤,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⑥,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⑦,一片神鸦社鼓⑧!凭谁问,廉颇老矣⑨,尚能饭否?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注释①京口:江苏镇江市因临京岘山、长江口而得名。
②孙仲谋:三国时的吴王孙权,字仲谋,曾建都京口。
③寄奴:南朝宋武帝刘裕小名。
④“想当年”三句:刘裕曾两次帅晋军北伐,收复洛阳、长安等地。
⑤“元嘉草草”句:元嘉是刘裕子刘义隆年号。
草草:轻率。
是说刘义隆好大喜功,仓促北伐,以至惨败。
⑥“四十三年”句:作者于宋高宗绍兴三十二年(1162)南归,到写该词时正好为四十三年。
⑦佛狸祠:魏太武帝拓拔焘小名佛狸。
他曾在长江北岸瓜步山建立行宫,即后来的佛狸祠。
⑧神鸦:指在庙里吃祭品的乌鸦。
社鼓:祭祀时的鼓声。
⑨廉颇:战国时赵国名将。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翻译江山如画、历经千年仍如故,但是找不到东吴英雄孙权在此的定都处。
昔日的舞榭歌台、显赫人物,都被风吹雨打化为土。
斜阳照着草和树,普通的街巷和小路,人们说,武帝刘裕曾在这个地方住。
想当年,他骑战马披铁甲,刀枪空中舞,气吞万里如猛虎。
宋文帝草率用兵学黩(dú)武,效法汉将伐匈奴,没能够封山纪功狼居胥,却要仓皇向南逃,时时回头向北望。
我登上山亭望江北,还记得、四十年前的旧事一幕幕:烽火连天鏖(áo)战苦,扬州一带遭荼(tú)毒。
往事怎忍再回顾?拓跋焘(dào)祠堂香火盛,乌鸦啄祭品,祭祀擂大鼓。
谁能派人来探问:廉颇将军虽年老,还能吃饭吗?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鉴赏这首词是南宋著名文学家辛弃疾于公元1205年(宋宁宗开禧元年),66岁任镇江知府时,登上京口北固亭后所写的一首感怀词。
《永遇乐》全词翻译赏析
《永遇乐》全词翻译赏析《永遇乐》全词翻译赏析[出自] 苏轼《永遇乐》彭城夜宿燕子楼,梦盼盼,因作此词明月如霜,好风如水,清景无限。
曲港跳鱼,圆荷泻露,寂寞无人见。
紞如三鼓,铿然一叶,黯黯梦云惊断。
夜茫茫、重寻无处,觉来小园行遍。
天涯倦客,山中归路,望断故园心眼。
燕子楼空,佳人何在,空锁楼中燕。
古中如梦,何曾梦觉,但有旧欢新怨。
异时对、黄楼夜景,为余浩叹。
注释:神宗元丰元年(1028)十月作。
词序一作:“彭城夜宿燕子楼,梦盼盼,因作此词。
”盼盼,姓关,唐朝人。
白居易《燕子楼》诗序云:“徐州故尚书有爱妓曰盼盼,善歌舞,雅多风态。
……尚书既没,归葬东洛,而彭城有张氏旧第,第中有小楼名燕子。
盼盼念旧爱而不嫁,居是楼十余年。
”后不食而死。
白氏所谓“尚书”,后世(包括苏轼)多以为是张建封,但据考证当为张建封之子张愔。
明月如霜:李白《静夜思》诗:“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好风如水:好风清凉如水。
紞(dǎn)如:击鼓声。
紞如三鼓:三更鼓响了。
紞,打鼓声。
如,助词。
《晋书·邓攸传》引吴人歌:“紞如打五鼓,鸡鸣天欲曙。
”铿然:象声词。
《论语·先进》:“鼓瑟希,铿尔。
”《礼记·乐记》:“钟声铿。
”此写夜深人静,落叶之声也铿然可闻。
铿然一叶:这时夜深人静,所以一片落叶的声音都听得出是那么清脆。
铿然,形容声音之美,如金石、琴瑟。
梦云:此喻梦见盼盼。
倦客:作者自称,谓自己频繁调动,倦于行旅。
燕子三句:《高斋诗话》载:秦观问苏轼近作,“乃举‘燕子楼空,佳人何在?空锁楼中燕’。
晃无咎曰‘只三句,便说尽张建封事’”。
近有郑文焯《手批东坡乐府》云:“公以‘燕子楼空’三句语秦淮海,殆以示咏古之超宕,贵精神不贵迹象也。
”何曾梦觉二句:是说人生的梦没有醒,因为还有欢怨之情未断。
异时对、黄楼夜景:作者设想后世的人凭吊自已时,也会发出感叹。
黄楼:苏轼在徐州时所改建,苏辙、秦观皆为之作赋。
此处苏轼设想后人将对黄楼凭吊自己。
辛弃疾《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原文及赏析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宋] 辛弃疾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分类标签: 爱国诗宋词三百首豪放诗怀古诗咏史诗讽刺诗作品赏析【注释】:①作于开禧元年(1205),时在镇江知府任上。
按:嘉泰四年(1204)正月,稼轩在会稽奉诏晋京,随即改调镇江知府。
稼轩于三月到任后,立即投入紧张的备战工作。
京口:即今江苏镇江。
北固亭:在镇江城北北固山上。
北固山下临长江,回岭绝壁,形势险固。
晋蔡谟筑楼山上,名北固楼,亦称北固亭。
此词起笔颇似东坡《大江东去》。
然坡词慷慨其外,超旷其内,犹诗人之词;辛词则临战请缨,全然沉郁悲壮,确乎英雄之词。
词虽通篇用事,然不惟本地风光人物,用来贴切,且善将故实融于生动的描叙之中,更手法多变:或从无觅处立意,或从有迹处落笔,或明用,或暗用,或插入,或自况,故读来浑不觉枯涩乏味。
②“千古”三句:谓千古江山依旧,但英雄如孙仲谋辈已无处寻觅。
孙仲谋:三国时吴国国主孙权字仲谋。
他承父兄基业,曾建都于京口,后迁都建康,仍以京口为重镇,称霸江东,北拒曹操,为一代风流人物。
③“舞榭”三句:谓昔日种种歌舞豪华和英雄业绩,俱被历史的风雨吹洗一尽。
舞榭歌台:即歌舞楼台。
榭(xiè谢):建在高台上的敞屋。
风流:指孙权创业时的雄风壮采。
④“斜阳”三句:人谓斜阳照处,这平凡而荒凉之地,当年刘裕曾经住过。
寻常巷陌:普通的小街小巷。
寄奴:南朝宋武帝刘裕小字寄奴。
刘裕先祖随晋室南渡,世居京口。
刘裕即于京口起事,率兵北伐,一度收复中原大片国土,又削平内战,取晋而称帝,成就一代霸业。
⑤“想当年”三句:言刘裕当年两度挥戈,北伐南燕、后秦时,有气吞万里之势。
⑥“元嘉”三句:言刘义隆草率北伐,意侥幸一战成功,结果大败而回。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原文、译文及注释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原文、译文及注释题记:这首词写于宋宁宗开禧元年(1205年),辛弃疾当时已有六十六岁。
当时韩侂胄执政,正积极筹划北伐,闲置已久的辛弃疾于前一年被起用为浙东安抚使。
辛弃疾的意见没有引起南宋当权者的重视。
一次他来到京口北固亭,心中感慨万千,于是写下了这首佳作。
原文: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宋代-辛弃疾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对照翻译: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历经千古的江山,再也难找到像孙权那样的英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当年的舞榭歌台还在,英雄人物却随着岁月的流逝早已不复存在。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斜阳照着长满草树的普通小巷,人们说那是当年刘裕曾经住过的地方。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回想当年,他领军北伐、收复失地的时候是何等威猛!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然而刘裕的儿子刘义隆好大喜功,仓促北伐,却反而让北魏太武帝拓跋焘乘机挥师南下,兵抵长江北岸而返,遭到对手的重创。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我回到南方已经有四十三年了,看中原仍然记得扬州一带烽火连天的战乱场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怎么能回首啊,当年拓跋焘的行宫外竟有百姓在那里祭祀,乌鸦啄食祭品,人们过着社日,只把他当作一位神祇来供奉,而不知道这里曾是一个皇帝的行宫。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还有谁会问,廉颇老了,饭量还好吗?注释:〔注〕选自《稼轩词编年笺注》卷五(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版)。
永遇乐,词牌名。
这首词作于宋宁宗开禧元年(1205)。
〔京口〕古城名,即今江苏镇江。
因临京岘山长江口而得名。
〔孙仲谋〕三国时的吴王孙权,字仲谋,曾建都京口。
李清照《永遇乐·落日熔金》诗词原文及赏析
李清照《永遇乐·落日熔金》诗词原文及赏析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
中州盛日,闺门多瑕,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如今憔悴,云鬟雪鬓,怕见夜间出去。
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作者】李清照(1084~约1155),宋代杰出女词人,山东济南人,婉约词宗。
幼承家学,早有才名。
婚后与其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整理,编写了《金石录》。
其住所为“易安堂”,故自封为易安居士。
其词被称为“易安体”。
早年生活安定,词作多写相思之情;金兵入侵后,遭遇国家巨变,词作多感慨身世飘零。
诗文感时咏史,与词风迥异。
还擅长书画,兼通音律。
有《漱玉词》等。
【注释】①落日熔金:落日的颜色好象熔化的黄金。
②合璧:象璧玉一样合成一块。
③吹梅笛怨:指笛子吹出《梅花落》曲幽怨的声音。
④次第:接着,转眼。
⑤中州:这里指北宋汴京。
⑥三五:指元宵节。
⑦铺翠冠儿:饰有翠羽的女式帽子。
⑧捻金雪柳:元宵节女子头上的装饰。
⑨簇带:妆扮之意。
【评解】这首词通过南渡前后过元宵节两种情景的对比,抒写离乱之后,愁苦寂寞的情怀。
上片从眼前景物抒写心境。
下片从今昔对比中抒发国破家亡的感慨,表达沉痛悲苦的心情。
全词情景交融,跌宕有致。
由今而昔,又由昔而今,形成今昔盛衰的鲜明对比。
感情深沉、真挚。
语言于朴素中见清新,平淡中见工致。
【集评】张端义《贵耳集》:易安居士李氏,赵明诚之妻。
《金石录》亦笔削其间。
南渡以来,常怀京、洛旧事,晚年赋元宵《永遇乐》词云:“落日熔金,暮云合璧。
”已自工致。
至于“染柳烟轻,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气象更好。
后段云“于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
”皆以寻常语度入音律。
炼句精巧则易,平淡入调者难。
王士祯《花草蒙拾》:张南湖论词派有二:一曰婉约,一曰豪放。
仆谓婉约以易安为宗,豪放惟幼安称首,皆吾济南人,难乎为继矣!刘辰翁《须溪词》《永遇乐·璧月初晴》小序:“余自辛亥上元诵李易安《永遇乐》,为之涕下。
唐宋词之李清照《永遇乐》原文、注释、译文和点评赏析
唐宋词之李清照《永遇乐》原文、注释、译文和点评赏析《永遇乐》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
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
①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
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
中州盛日,②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
铺翠冠儿,③捻金雪柳,④簇带争济楚。
⑤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
⑥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注释】①吹梅笛怨:笛中有落梅花曲。
②中州:通常指河南省,这里指北宋的都城汴京(今河南开封)。
③铺翠冠儿:装饰着翡翠的帽子。
④捻金:以金线捻丝。
雪柳:绢或纸做的花。
捻金雪柳是宋时元宵节妇女应时的装饰。
⑤簇带:簇,丛聚;带,通“戴”。
即头上插戴很多装饰物。
济楚:齐整、漂亮。
⑥怕见:犹言懒得。
【译文】落日灿灿象熔化的黄金,暮云连成半天白璧,如今我身在何处?杨柳染上一层浓烟,笛奏《梅花落》声声出怨,谁知春意有多深?正当元宵佳节,风和日暖天气,可难道,接着就不会有风雨来临?驾着宝马香车,前来邀请我同游,我却谢绝了这些酒朋诗侣。
汴京繁华的日子,闺中女子多闲暇,还记得人们特别看重正月十五。
翡翠羽毛镶衬的帽子,金线捻丝编成的雪柳,一个比一个穿戴得漂亮齐整。
如今我容颜憔悴,发髻似风蓬,霜雪染两鬓,懒得夜间出门去。
还不如到帘子背后,听听街上游人说笑的声音。
(平慧善译)【集评】宋·张端义:“易安居士李氏,赵明诚之妻。
《金石录》亦笔削其间。
南渡以来,常怀京洛旧事。
晚年赋《元宵·永遇乐》词云:'落日熔金,暮云合璧’,已自工致。
至于'染柳烟轻,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
’气象更好。
后叠云:'于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
’皆以寻常语度入音律。
炼句精巧则易,平淡入调者难。
”(《贵耳集》卷上)宋·张炎:“昔人咏节序,不惟不多,附之歌喉者,类是率俗,不过为应时纳祜之声耳。
若律以词家调度,则皆未然。
岂如美成《解语花·赋元夕》云……至如李易安《永遇乐》云:'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辛弃疾宋词《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原文译文赏析
【导语】⾟弃疾是词⼈豪放派的代表⼈物;豪放派的代表⼈物有两位,苏轼和⾟弃疾,号称“苏⾟”。
下⾯是⽆忧考分享的⾟弃疾宋词《永遇乐·京⼝北固亭怀古》原⽂译⽂赏析。
欢迎阅读参考! 《永遇乐·京⼝北固亭怀古》 宋代:⾟弃疾 千古江⼭,英雄⽆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铁马,⽓吞万⾥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三年,望中犹记,烽⽕扬州路。
可堪回⾸,佛狸祠下,⼀⽚神鸦社⿎。
凭谁问,廉颇⽼矣,尚能饭否? 【译⽂】 历经千古的江⼭,再也难找到像孙权那样的英雄。
当年的舞榭歌台还在,英雄⼈物却随着岁⽉的流逝早已不复存在。
斜阳照着长满草树的普通⼩巷,⼈们说那是当年刘裕曾经住过的地⽅。
遥想当年,他指挥着强劲精良的兵马,⽓吞骄虏⼀如猛虎! 元嘉帝兴兵北伐,想建⽴不朽战功封狼居胥,却落得仓皇逃命,北望追兵泪下⽆数。
四⼗三年过去了,如今瞭望长江北岸,还记得扬州战⽕连天的情景。
真是不堪回⾸,拓跋焘祠堂⾹⽕盛,乌鸦啄祭品,祭祀擂⼤⿎。
还有谁会问,廉颇⽼了,饭量还好吗? 【注释】 京⼝:古城名,即今江苏镇江。
因临京岘⼭、长江⼝⽽得名。
孙仲谋:三国时的吴王孙权,字仲谋,曾建都京⼝。
孙权(182年——252年),字仲谋。
东吴⼤帝,三国时期吴国的开国皇帝。
吴郡富春县(今浙江富阳)⼈。
⽣于公元182年(光和五年),卒于公元252年(太元⼆年)。
长沙太守孙坚次⼦,幼年跟随兄长吴侯孙策平定江东,公元200年孙策早逝。
孙权继位为江东之主。
寄奴:南朝宋武帝刘裕⼩名。
刘裕(363年4⽉——422年6⽉),字德舆,⼩名寄奴,汉族,先祖是彭城⼈(今江苏徐州市),后来迁居到京⼝(江苏镇江市),南北朝时期宋朝的建⽴者,史称宋武帝。
中国历杰出的政治家、卓越的军事家、统帅。
“想当年”三句:刘裕曾两次领兵北伐,收复洛阳、长安等地。
元嘉:刘裕⼦刘义隆年号。
草草:轻率。
《永遇乐》翻译赏析
《永遇乐》翻译赏析天涯倦客,山中归路,望断故园心眼。
[译文] 那长期在外地的游子,看那山中的归路,苦苦地思念着故乡家园。
[出自] 苏轼《永遇乐》彭城夜宿燕子楼,梦盼盼,因作此词明月如霜,好风如水,清景无限。
曲港跳鱼,圆荷泻露,寂寞无人见。
�如三鼓,铿然一叶,黯黯梦云惊断。
夜茫茫、重寻无处,觉来小园行遍。
天涯倦客,山中归路,望断故园心眼。
燕子楼空,佳人何,空锁楼中燕。
古中如梦,何曾梦觉,但有旧欢新怨。
异时对、黄楼夜景,为余浩叹。
⑴彭城:今江苏徐州。
燕子楼:唐徐州尚书张建封(一说张建封之子张�郑┪�其爱妓盼盼在宅邸所筑小楼。
⑵�如:击鼓声。
⑶铿然:清越的音响。
⑷梦云:夜梦神女朝云。
云,喻盼盼。
典出宋玉《高唐赋》楚王梦见神女:“朝为行云,暮为行雨”。
惊断:惊醒。
⑸心眼:心愿。
⑹黄楼:徐州东门上的大楼,苏轼徐州知州时建造。
译文:明月如霜般洁白,好风就如同清水一样清凉,秋天的夜景清幽无限。
弯弯的水渠中,鱼儿跳出水面,圆圆的荷叶上,露珠随风落下,但夜深人静,这样好的美景却无人看见。
三更鼓声,声声响彻夜空,一片树叶悄悄落到地上,轻音竟把我的梦惊断。
夜色茫茫,再也见不到黄昏时的景色,醒来后我把小园处处寻遍。
那长期在外地的游子早已疲倦,看那山中的归路,对着故乡家园苦苦地思念。
看如今燕子楼空空荡荡,佳人盼盼已经不在,楼中的画堂里空留着那呢喃双燕。
古今万事皆成空,还有几人能从梦中醒来,有的只是难了的旧欢新怨。
后世有人,面对着这黄楼夜色,定会为我深深长叹。
赏析:这首词作于苏轼知徐州期间。
小序中的“彭城”是徐州的古称。
盼盼,姓关,唐朝人。
白居易《燕子楼三首》诗序云:“徐州故尚书有爱妓曰盼盼,善歌舞,雅多风态……尚书既殁,归葬东洛。
而彭城有张氏旧第,第中有小楼名燕子。
盼盼念旧爱而不嫁,居是楼十余年。
”白氏所谓“尚书”,后世(包括苏轼)多以为是张建封,但据考证当为张建封之子张�帧�神宗元丰元年(1078)十月的一个夜晚,苏轼宿于燕子楼,梦到盼盼。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辛弃疾《永遇乐》
想当年,⾦⼽铁马,⽓吞万⾥如虎。
⾟弃疾《永遇乐》想当年,⾦⼽铁马,⽓吞万⾥如虎。
[译⽂] 回想当年,刘裕拿着⾦⼽,骑着战马奔驰在战场上,⽓吞万⾥,就像猛虎⼀般雄伟英武。
[出典] ⾟弃疾《永遇乐》注:1、永遇乐(京⼝北固亭怀古)千古江⼭,英雄⽆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铁马,⽓吞万⾥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三年,望中犹记,烽⽕扬州路。
可堪回⾸,佛狸祠下,⼀⽚神鸦社⿎。
凭谁问:廉颇⽼矣,尚能饭否?2、注释:京⼝:今江苏镇江。
孙仲谋:孙权,字仲谋,三国吴国开国之君。
寄奴:南朝宋武帝刘裕⼩名。
元嘉:南朝宋⽂帝刘义隆年号。
草草:仓促。
封狼居胥:汉武帝元狩四年(前119)霍去病远征匈奴,歼敌七万余,封狼居胥⼭⽽还。
狼居胥⼭,在今内蒙。
词中⽤“元嘉北伐”失利事,以影射击队南宋“隆兴北伐。
”四⼗三年:⾃作者南归⾄作此词时,已四⼗三年。
扬州路:指淮南东路,治所在扬州。
可堪:岂堪。
佛狸祠: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字佛狸。
“廉颇”⼆句:廉颇,战国时赵国名将,晚年奔魏,后赵王复思廉颇,派使者探望。
使者受廉颇仇⼈贿,还报赵王⽈:“廉将虽⽼,尚善饭,然与⾂坐,顷之三遗⽮矣。
”赵王不复召⽤。
3、译⽂1:⼤好江⼭永久地存在着,却⽆处去找孙权那样的英雄了。
当年的歌舞楼台,繁华景象,英雄业迹都被历史的风⾬吹打⽽随时光流逝了。
⼣阳照着那草⽊杂乱、偏僻荒凉的普通街巷,⼈们说这就是寄奴曾住过的地⽅。
回想当时啊,刘裕率兵北伐,武器竖利,配备精良,⽓势好象猛虎⼀样,把盘踞中原的敌⼈⼀下⼦都赶回北⽅去了。
南朝宋⽂帝(刘裕的⼉⼦)元嘉年间,宋⽂帝听信⼤将军王⽞谟的⿎动,草草出兵,讨伐北魏,想得挺好,计划北伐中原后,就像那个西汉名将霍去病,远征匈奴归来,在狼居胥⼭封坛祭天,作为全胜的纪念,但事与愿违,由于准备得不充分,加之轻敌冒进,以致最后滑台⼀战,赢得仓惶北顾。
四⼗三年过去了,向北遥望,还记得当年扬州⼀带遍地烽⽕。
苏轼《永遇乐》原文、注释、译文及评析
苏轼《永遇乐》原文、注释、译文及评析原文:永遇乐 [55]宋苏轼夜宿燕子楼,梦盼盼,因作此词 [56] 。
明月如霜,好风如水,清景无限。
曲港跳鱼,圆荷泻露,寂寞无人见。
如三鼓[57] ,铿然一叶,黯黯梦云惊断 [58] 。
夜茫茫、重寻无处,觉来小园行遍。
天涯倦客,山中归路,望断故园心眼。
燕子楼空,佳人何在,空锁楼中燕。
古今如梦,何曾梦觉,但有旧欢新怨。
异时对 [59] 、黄楼夜景 [60] ,为余浩叹。
注释:[55]永遇乐:元丰元年(1078)东坡徐州太守任上作。
[56]小序:唐张建封为武宁节度使,纳美女盼盼为妾,居燕子楼。
张死,盼盼恋旧恩不改嫁,居燕子楼十余年。
白居易为赋《燕子楼》诗。
另本作“徐州夜梦觉,北登燕子楼作”。
[57] (dàn)如:击鼓声。
[58]梦云:楚顷襄王梦见巫山神女,朝为行云,暮为行雨。
[59]异时:指今时,现在。
[60]黄楼:在徐州,苏轼所建。
译文:明月如霜般洁白,好风就如同清水一样清凉,清新静谧的夜景真是怡人。
弯弯的水渠中,鱼儿跳出水面,圆圆的荷叶上,露珠随风落下。
但夜深人静,这样好的美景却无人欣赏。
三更鼓声,声声响彻夜空,一片树叶悄悄落到地上,轻音竟惊断了我的梦。
夜色茫茫,再也见不到黄昏时的景色,醒后我寻遍了小园,处处都无痕。
那长期在外地的游子,看那山中的归路,苦苦地思念着故乡家园。
燕子楼空空荡荡,佳人已经不在,空留着那双燕子在楼中的画堂。
古今万事皆成空,还有几人能从梦中醒来,只有些怀念旧日情感,不禁惆怅长叹。
评析:这首词写唐朝美人盼盼与张建封凄婉的爱情故事,化实为虚,不着迹象,千年以来极享盛名。
上片写:在清幽的夜景中渐入梦境,是铿然一声报更的鼓点,把自己从梦中惊醒。
徘徊小园,再也找不到梦的踪迹。
过片三句点到自身天涯倦旅之慨叹。
在作吏他乡,却长想着山水迢遥的故园,引发浓重乡愁。
燕子楼的佳人哪里去了?古今的悲欢离合,不都如梦一样吗?如今只剩下我独对黄楼夜景,想起昔日的佳人之深情往事与浮脆的人生,怎能不为之浩叹呢?怀古之作,将一段古愁新怨,表现得如此神光离合、跌宕关情,真可谓神来之笔。
李清照《永遇乐》的原文及译文
李清照《永遇乐》的原文及译文落日熔金,暮云合璧。
[译文] 落日仿佛熔化的金子一样灿烂,傍晚的云彩在太阳的余辉照耀下飘荡在空中,也像玉璧一样光彩夺目。
[出自] 李清照《永遇乐》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
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
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注释:落日熔金:落日的颜色好像熔化的黄金。
合璧:像璧玉一样合成一块。
吹梅笛怨:指笛子吹出《梅花落》曲幽怨的声音。
次第:接着,转眼。
中州:这里指北宋汴京。
三五:指元宵节。
铺翠冠儿:饰有翠羽的女式帽子。
捻金雪柳:元宵节女子头上的装饰。
簇带:妆扮之意。
译文1:落日仿佛熔化的金子一样灿烂,傍晚的云彩在太阳的余辉照耀下飘荡在空中,也像玉璧一样光彩夺目。
新生的柳叶如绿烟点染,《梅花落》的笛曲中传出声声幽怨。
春天的气息已露倪端。
但在这元宵佳节融和的天气,又怎能知道不会有风雨出现?那些酒朋诗友驾着华丽的车马前来相召,我只能报以婉言,因为我心中愁闷焦烦。
记得汴京繁盛的岁月,闺中有许多闲暇,特别看重这正月十五。
帽子镶嵌着翡翠宝珠,身上带着金捻成的雪柳,个个打扮得俊丽翘楚。
如今容颜憔悴,头发蓬松也无心梳理,更怕在夜间出去。
不如从帘儿的底下,听一听别人的欢声。
译文2:落日的余晖流金般灿烂耀眼,暮云浮动如玉璧相合,恍惚间竟不知自己身在何处。
染绿的柳树上烟云朦胧,笛声中的《梅花落》曲调哀怨,人间的春色刚刚显露。
元宵佳节虽然暖日融融,谁能说转眼之间不会来一场风雨?那些乘着香车宝马的诗朋酒友邀我出游,我一一婉言谢绝,不愿出去。
还记得当年汴京繁盛的年月,我有的是闲暇游乐时间,那时最偏重正月十五元宵节。
我和闺中同伴都带着翠羽的帽子,插着捻金的雪柳,一个个穿戴打扮得整整齐齐欢笑蜂拥地去参加游乐。
可是如今呢?我已是一个憔悴满容、蓬头乱发、鬓发斑白的衰老妇人,更怕夜间出去。
《永遇乐》古诗鉴赏_古诗大全
精心整理《永遇乐》古诗鉴赏_古诗大全朝代:宋代作者:辛弃疾抚使,这年春初,又受命担任镇江知府,戍守江防要地京口。
从表面看来,朝廷对他似乎很重视,然而实际上只不过是利用他那主战派元老的招牌作为号召而已。
辛弃疾到任后,一方面积极布置军事进攻的准备工作;但另一方面,他又清楚地意识到政治斗争的险恶,自身处境的孤危,深感很难有所作为。
辛弃疾支持北伐抗金的决策,但是对独揽朝政的韩?胄轻敌冒进的作法,又感到忧心忡忡,他认为应当做好充分准备,绝不能草率从事,否则难免重蹈覆辙,使北伐再次遭到失败。
辛弃疾的意见没有引起南宋当权者的重视。
一次他来到京口北固亭,登高眺望,怀古忆昔,心潮澎湃,感慨万千,于是写下了这首词中佳作。
译文猛!?来?江山如画、历经千年仍如故,但是找不到东吴英雄孙权在此的定都处。
昔日的舞榭歌台、显赫人物,都被风吹雨打化为土。
斜阳照着草和树,普通的街巷和小路,人们说,武帝刘裕曾在这个地方住。
想当年,他骑战马披铁甲,刀枪空中舞,气吞万里如猛虎。
宋文帝草率用兵学黩(dú)武,效法汉将伐匈奴,没能够封山纪功狼居胥,却要仓皇向南逃,时时回头向北顾。
我登上山亭望江北,还记得四十三年前的旧事一幕幕:烽火连天鏖(áo)战苦,扬州一带遭荼(tú)毒。
往事怎忍再回顾?拓跋焘(tào)祠堂香火盛,乌鸦啄祭品,祭祀擂大鼓。
谁能派人来探问:廉颇将军虽年老,还年),公元),南北朝时期宋朝的建立者,史称宋武帝。
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卓越的军事家、统帅。
“想当年”三句:刘裕曾两次领兵北伐,收复洛阳、长安等地。
“元嘉草草”句:元嘉是刘裕子刘义隆年号。
草草:轻率。
南朝宋(不是南宋)刘义隆好大喜功,仓促北伐,却反而让北魏主拓跋焘抓住机会,以骑兵集团南下,兵抵长江北岸而返,遭到对手的重创。
封狼居胥:公元前119年(汉武帝元狩四年)霍去病远征匈奴,歼敌七万余,封狼居胥山而还。
狼居胥山,在今蒙古境内。
《永遇乐》诗词鉴赏
《永遇乐》诗词鉴赏《永遇乐》诗词鉴赏《永遇乐》诗词鉴赏1《永遇乐》戏赋辛字,送茂嘉十二弟赴调烈日秋霜,忠肝义胆,千载家谱。
得姓何年,细参辛字,一笑君听取。
艰辛做就,悲辛滋味,总是辛酸辛苦。
更十分、向人辛辣,椒桂捣残堪吐。
世间应有,芳甘浓美,不到吾家门户。
比着儿曹,锳锳却有,金印光垂组。
付君此事,从今直上,休忆对床风雨。
但赢得、靴纹绉面,记余戏语。
【鉴赏】: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轼由作诗转为填词,到了辛弃疾时,则更进一步以词代文,表情达意,这首《永遇乐》,就是这一方面的成功之作。
茂嘉,辛弃疾的族弟,因他在家中排行第十二。
稼轩词中有两首送别茂嘉之作,一首《虞美人》,作于茂嘉远谪广西之时。
这首《永遇乐》是送茂嘉赴调。
根据宋代的有关规定,地方官吏任期届满,都要进京听候调遣,如果没有特殊原因,另予调遣时,都会升官使用。
所以这是一件喜事,是一次愉快的分别。
因为这是送同族兄弟出去做官,稼轩颇有感触,便说起他们辛家门的“千载家谱”。
“戏赋辛字”,从自己姓辛这一点大发感慨与议论,以妙趣横生的戏语出之,而又意味深长。
“烈日秋霜,忠肝义胆,千载家谱”,词的一开头就掮出家谱,说辛家门先辈们都是具有忠肝义胆的人物,而且他们都禀性刚直严肃,如“烈日秋霜”,令人可畏而又可敬。
“烈日秋霜”,比喻风节刚直,如《新唐书·段秀实传赞》:“虽千五百岁,其英烈言言,如严霜烈日,可畏而仰哉。
”词的开头三句“自报家门”,倒不是虚夸,而是有史为证的。
辛氏是一个古老家族,传说夏启封支子于莘,莘、辛声相近,后为辛氏。
商有辛甲,一代名臣,屡谏纣王,直言无畏。
汉有辛庆忌,一代名将,威震匈奴。
成帝时,朱云以丞相张禹巴结外戚,上书请诛之,帝怒,欲杀云,辛庆忌冒死相救。
后庆忌子孙亦忠耿,不附王莽,被诛。
当然,写词不能像修家谱那样纪实,况且这些都是人所共知的史实,所以词人不多花笔墨,而是别出心裁地与族弟“细参辛字”来了:我们祖上从何年获得这个姓氏?又是怎样才得到这样的姓呢?我姑妄言之,你姑妄听之,以博取一笑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学案《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学案一、简介作者与写作背景: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人。
曾随耿京起兵抗金,后在南宋任通判,安抚使等职,有政声。
因与当权者不合而屡遭贬抑,一生郁郁不得志,终忧愤而死。
辛弃疾是南宋最伟大的爱国词人,有将相之才而不能施展,将一腔忠愤寄于词间。
继承了苏轼的开拓、革新精神,其词题材广阔,气势雄健,意境深沉。
善于熔铸经史,驱遣诗文,亦善白描,沉郁顿挫、慷慨苍凉之外兼有清丽明快、缠绵妩媚之风格。
有《稼轩长短句》,存词六百余首,对后世有深远影响。
辛弃疾在词人中,算是个英雄。
1161年,金国大举南犯,21岁的辛弃疾率群众XX多人在家乡起义,加入以耿京为首的农民抗金义军。
在起义军的几个月里,他表现出非凡的勇敢和坚定。
到了南方后,他继续坚持主战,用饱含爱国主义激情的词和,宣传北伐抗金,收复中原统一全国的主张。
但是,以赵构为首的赵家王朝偏安江南,在临安过着游宴玩乐歌舞升平的生活,对金屈辱求和。
他们对起义军也一直害怕。
辛弃疾被迫隐退,空怀一腔忠贞热情,却报国无门。
他的许多词就反映了这种悲愤。
我们今天要学的这篇怀古词,是突出的一首。
宋宁宗嘉泰三年(1203年),辛弃疾64岁退隐江西乡间已有十多年,被执掌大权的韩侘胄所起用。
当时蒙古已崛起,金则日益衰败,并起了内乱。
韩要立一场伐金大功,以巩固自己的地位,于是起用了辛弃疾作为号召北伐的旗帜。
第二年(1204)任他作镇江知府,镇江那时正处于抗战前线。
辛初到镇江,积极做北伐准备,可他的意见不能被韩侘胄一伙采纳,并给他一个降官的处分,后来又把他调离镇江。
辛弃疾施展雄才大略为恢复大业出力的愿望又落空了。
这就是辛弃疾写这首词的背景。
二、谋篇立意这首词通过怀古,表现了词人抗金救国,恢复中原的热切愿望和壮志难酬的苦闷,也表达了对南宋统治者苟且偷安,不图恢复,不尽用人才的愤懑。
三、整体感知上阕,即景生情,追怀孙权、刘裕,表达对英雄事业的向往和对苟且偷安的南宋统治者的愤慨。
下阕,陈古警今,借刘义隆失败的历史教训,警告韩侘胄不应草率对敌用兵;借廉颇自况,抒发对南宋统治者的愤懑。
四、分析词的上片:、上阕写了两个人,这两个人的共同点是什么?(都是能够建立功业的英雄人物。
而且他们的事业都是在京口起步的。
)2、词人写这两位英雄人物寄托了什么情怀?(表达自己力主抗金和决心恢复中原的宏大抱负,同时借古代帝王来讽刺南宋统治者屈辱求和的无耻行径。
)3、写孙权和刘裕一略一详,为什么?(写出刘裕出身贫贱,却能建功立业,更表现了“事在人为”的道理;更表现词人对英雄的仰慕。
在当时韩侘胄急于北伐的现实中,辛弃疾对刘裕的歌颂不仅是向往他的英雄业绩,还含有“如果碰到刘裕这样的国君,他的正确战略意图就能被采用”的意思。
五、分析词的下片:、第一层“元嘉草草”句。
“元嘉”是南朝宋文帝年号。
宋文帝刘义隆是刘裕的儿子。
他不能继承父业,好大喜功,听信王玄谟北伐之策,打没有准备的仗,结果一败涂地,北魏军队一直追到长江边,声称要渡江,都城震恐。
封狼居胥是用汉朝霍去病战胜匈奴,封狼居胥山,举行祭天大礼的故事。
宋文帝听了王玄谟的大话,对臣下说:“闻王玄谟陈说,使人有封狼居胥意。
”“仓皇北顾”,是看到北方追来的敌人而张皇失色的意思,宋文帝战败时有“北顾涕交流”的诗句。
2、凡诗文运用典故都有用意,辛弃疾引用宋文帝北伐惨败的故事目的是什么?(借鉴历史,伐金必须做好准备,不能草率从事。
)六、写作特点、围绕作品思想内容而多用典故,以加强作品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词中用典虽多,却贴切恰当,非但没有妨害思想感情的表达,而且以少胜多,表现了非常丰富的内容和思想。
正如《词综》所说,由于这首词用典恰切,感慨深邃,“发端便欲涕落,后段一气奔注,笔不遏;廉颇自拟,慷慨壮怀,如闻其声;谓此词用人名多者,尚是不解词味!”2、多用对比,而又各不相同,使词丰意曲,感情更加委婉深沉。
以古代英雄业绩与可悲的现实相比,用以针砭南宋的萎靡不振;用刘裕的“气吞万里如虎”与其子刘义隆的“赢得仓皇北顾”相比,这是以历史上英主与庸才之比,用提出历史的经验教训,指出今日应有的做法;用四十三年前的“烽火扬州路”与眼下的“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相比,这是抒发忧国忧民的感慨,感叹由于统治者的长期“和戎”媚敌,把人们的民族感情都冲得淡淡的了;用廉颇的遭谗尚有赵王派人聘问与自己的冷落处境相比,用以抒发报国无门的愤懑。
通过这些交互重叠的对比,使词义更加丰富曲折,感情更加委婉强烈,形象更加鲜明生动。
七、归纳全诗:这首诗表现了作者对英雄业绩的向往,有着抗金救国、恢复失地的抱负以及不能实现的苦闷;也表现了对南宋统治者屈辱求和、苟且偏安的卑劣行径的讽刺和不满,以及对韩侘胄的警告。
【模拟试题】《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填空:(1)《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选自______,是我国______时期爱国词人______的作品。
词人归宋以后,一直______,始终______。
这首词写于1205年。
当时,宰相韩侘胄要草率北伐,任命词人为镇江知府。
词人既______,又______。
在登上镇江东北______时,______,写出了这首词。
2.选择:(1)下列各句中加黑的词语是借代用法的是()A.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B.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c.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2)“道”,可以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解释为:a.说,b.路,c.学说,d.主张。
试对下列句中的“道”选出正确的解释A.人道寄奴曾住。
()B.余将董道而不豫兮。
()c.俱会大道口。
()D.执手分道去。
()(3)“望”,可以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解释为:a.远望,b.希望,c.盼望,d.回望。
试对下列句中“望”选出正确的解释A.望中犹记。
(B.不久望君来。
()c.怅然遥相望。
()D.君还何所望。
()(4)“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对这几句诗中运用的典故理解比较正确的一项是()A.批判刘义隆草率出兵,遭到惨败,慨叹刘裕竟有这样不肖的儿子。
B.批判刘义隆草率出兵遭到惨败,慨叹南宋近期张浚北伐亦曾重蹈覆辙。
c.以刘义隆草率出兵遭到惨败,类比南宋近期张浚北伐遭到大败,慨叹南宋遭到挫败。
D.以刘义隆草率出兵、遭到惨败的历史教训,借古讽今,警告韩侘胄切勿草率出兵。
(5)“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对上述诗句中运用的典故,理解比较正确的一项是()A.写出异族侵略者在佛狸祠下举行祭祀,不可一世,表明这是历史上的耻辱。
B.写出异族侵略者在佛狸祠下寻欢作乐,气焰骄横,表明陷于异族统治之下的当地百姓,处境凄惨。
c.写出宋朝百姓在狒狸祠下迎神致祭,慨叹人们竟忘却了历史上的耻辱。
D.以“元嘉草草”造成侵略者竟在侵占地区建宫设庙、迎神致祭的惨痛后果,警告韩侘胄切勿草率出兵。
3.问答:(1)千古江山……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试分析这里运用孙权典故的表现力。
(2)“斜阳草树……气吞万里如虎”,试分析这里运用刘裕典故的表现力。
(3)为什么说这首词中运用刘义隆草率北伐、惨遭大败的典故,旨在警告韩侘胄切勿草率出兵?【试题答案】《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稼轩长短句》南宋辛弃疾力主抗金壮志难伸支持韩侘胄北伐反对草率冒进北固亭抚今追昔2.(1)AcD(2)AaBdcbDd(3)AdBccaDb(4)D(5)D3.(1)用“千古”修饰“江山”,表现出深沉的古今兴亡之感,蕴含着对南宋国势日益衰微的深切忧虑。
在这大好河山上,自古以来多少代兴,多少代亡,现在国势又日益衰微了。
“英雄无觅孙仲谋处”,即赞美历史上的孙权,更深恨现实中没有孙权这样的英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紧承上句,并且用“总”修饰“被”:这就既慨叹孙权时期京口繁华景象和孙权这样的英雄人物,都已随着时光的流逝而不复存在;更表明了英雄人物及其业绩都随着时光的流逝而消逝。
江山本应代有英雄出,当时却没有孙权这样的英雄,抒发了对屈辱苟安的南宋统治者的不满。
(2)单写“斜阳”之下的“草树”,用“寻常”修饰“巷陌”,表明刘裕出身寒微,突出他以寒微出身而建立了赫赫功业,含有讽刺南宋朱紫权贵失地误国的意思。
“金戈铁马”,表现出刘裕统帅万众精锐部队勇战强敌的英雄气概;“气吞万里如虎”,更表现出他灭南燕、平后秦,所向无敌的气势声威。
这和南宋统治者的屈辱苟安构成鲜明的对比,抒发了不满庸懦统治者的感情。
(3)辛弃疾忧国愤时,渴望收复失地而又反对草率冒进。
这首因时为事而作的词中,运用刘义隆草率北伐、惨遭大败的典故,当然旨在借古讽今,警告韩侘胄切勿草率北伐。
如果联系到张浚的草率北伐失败,也只能从警告韩侘胄方面来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