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易错排查练第3单元鲁教版

合集下载

高考地理复习 第三单元从圈层作用看地理环境内在规律期末考试模拟训练题

高考地理复习 第三单元从圈层作用看地理环境内在规律期末考试模拟训练题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三单元从圈层作用看地理环境内在规律期末考试模拟训练题学校: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评卷人得分一、单项选择(注释)1、光合作用的反应式如下:据此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太阳能通过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进入生态系统B.地球表面植被覆盖率越来越低是因为大气层的CO2愈来愈少C.绿色植物在阳光下能放出氧气同时也放出氮气D.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能把有机质转化为元素和简单化合物2、废旧电池一般作为生活垃圾被丢弃,当电池壳体破裂后,汞、锌、锰等金属物就污染水源、土壤,亦通过食物链进入生态环境,造成区域性的严重生态环境污染。

而据测算:如果回收利用,1吨废干电池可回收131公斤钢,160公斤锌,375公斤二氧化锰。

我国锌矿资源逐渐枯竭,产量逐渐下降,按目前开采进度,专家测算,只能开采19年了!根据材料分析回答(1)~(3)题。

(1)下列关于锌矿资源的性质,叙述正确的是()第 1 页共21 页A.属于可再生资源B.属于生物资源C.属于不可再生资源D.属于气候资源(2)我们在进行开发利用锌矿时,要注意合理规划,适度开发,其主要依据是()A.目前我国锌矿资源数量太少B.我国锌矿资源分布在空间上不平衡C.我国锌矿资源开发利用技术还不够D.锌矿是属于不可再生资源,其数量是有限的(3)上述材料说明,在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中,人们必须考虑到它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互为环境的资源系统,这主要是依据自然资源的()A.地域差异性B.数量的有限性C.整体性D.分布的规律性3、下图为一段纬线,P点以东是海洋,Q点以西是海洋,S和T之间为某一海域,其余为陆地。

实际观测表明,P 海岸降水明显多于T海岸,其主要遵循的地域分异规律是A.纬度地带性规律 B.经度地带性规律C.垂直地带性规律D.非地带性规律4、甲地区所属自然带是A.热带雨林带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第2 页共21 页第 3 页 共 21 页C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D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5、植树造林是治理风沙的有效措施。

2022版新教材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3单元大气变化的效应第2节常见的天气系统学案鲁教版

2022版新教材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3单元大气变化的效应第2节常见的天气系统学案鲁教版

第二节常见的天气系统[课标内容要求]运用示意图,分析锋、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等天气系统,并运用简易天气图,解释常见天气现象的成因。

[学科核心素养]人地协调观:理解不同的天气系统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认识人类活动要遵循自然规律,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综合思维:从成因、特征角度认识天气系统、气压带和风带特征及对气候的影响;学会分析天气系统过境时的影响。

地理实践力:结合气象资料判断天气系统,预测天气变化。

[知识体系导图]一、锋1.气团(1)概念:气团是指大X围内温度、湿度等物理性质比较均匀的大团空气。

(2)分类⎩⎪⎨⎪⎧冷气团:气团的温度低于其到达地区的气温暖气团:气团的温度高于其到达地区的气温❶2.锋面特征(1)结构特征:图中A为暖气团;B为冷气团。

❷(2)锋面:一个狭窄的倾斜的过渡空间。

(3)锋线:锋与地面相交的地带。

(4)天气特征:锋附近温差明显,常伴有风、云、雨等天气现象。

❶冷气团与暖气团冷气团和暖气团都是一个相对概念,不能认为冷气团温度一定低,暖气团温度一定高。

❷冷气团:干、重,在锋面下方。

暖气团:湿、轻,在锋面上方。

3.锋面与天气(1)冷锋❸(2)暖锋❹(3)准静止锋过境时常形成连续性阴雨天气❸锋面过境并不一定带来降水锋面经过一定会带来天气变化,但不一定产生降水。

当锋面上的暖气团比较干燥时,就不能形成降水。

如我国北方春天沙尘暴天气就属于冷锋天气,但因暖气团水汽含量少而没有形成降水。

❹冷锋与暖锋的两点区别(1)冷锋与暖锋的符号不同(2)冷锋与暖锋过境前后的气温、气压变化不同二、低压(气旋)与高压(反气旋)天气系统低压(气旋) 高压(反气旋)示意图(北半球)水平气流(近地面)由四周向中心辐合,北半球逆时针,南半球顺时针由中心向四周辐散,北半球顺时针,南半球逆时针中心气流上升下降天气状况多阴雨天气❻多晴朗天气实例夏秋季节,影响我国东南沿海的台风我国北方秋高气爽的天气❺❺辐合与辐散❻低压中心不一定会产生阴雨天气当低压势力较弱,中心气流上升幅度较小时不易产生降水,或低压存在的区域十分干燥,空气湿度低,水汽供应不充足,也不会产生降水。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图表解读专项练三 等温线图的判读(含解析)鲁教版-鲁教版高三全册地理试题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图表解读专项练三 等温线图的判读(含解析)鲁教版-鲁教版高三全册地理试题

图表解读专项练三等温线图的判读(20分钟40分)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40分)(2020·某某模拟)下图为北半球中纬度地区某学校附近一处山谷的等高线、夏季某日不同时刻25℃等温线图,图中a、b等温线表示当地时间10点、16点气温分布状况。

据此完成1、2题。

1.有关25℃等温线分布的时刻及主要原因,说法正确的是( )A.a等温线表示10点,西坡是阴坡B.a等温线表示16点,东坡是阳坡C.b等温线表示10点,西坡是阴坡D.b等温线表示16点,东坡是阳坡2.山风是沿山坡吹向谷底的风,谷风正好相反。

当日在相同的天气和地面状况下,图中甲、乙两地比较,正确的说法是( )A.上午,甲地谷风比乙弱B.甲、乙两地当日最高气温相同C.下午,乙地山风比甲强D.甲地气温日较差可能比乙地小【解析】1选B,2选D。

第1题,该地位于北半球,山谷北高南低,沿南北方向延伸。

10点太阳位于东部天空,山谷西坡被阳光照射,25℃等温线分布海拔比东坡高,b线为10点等温线,西坡是阳坡。

16点太阳位于西部天空,山谷东坡被阳光照射,25℃等温线分布海拔比西坡高,故a线为16点等温线,东坡是阳坡。

第2题,一天中最高气温一般出现在14时,此时乙地光照强,气温应比甲高;上午,甲地气温偏高,谷风比乙地强;下午乙地气温高,乙地山风比甲地弱;甲地最高气温比乙地低,气温的日较差可能比乙地小。

3.下图区域位于某大陆西岸,读图,关于港口附近的地理现象说法不正确的是( )A.适宜柑橘等水果生长B.船只进出港口常受大雾影响C.港口多中小型渔船D.当地多在一月份引河水灌溉【解析】选D。

图中等温线自南向北降低,故为北半球。

该地1月平均气温为10℃,故为亚热带地区,适宜种植柑橘;北半球中低纬度大陆西岸有寒流流经,寒流遇到较暖的空气后易形成海雾,影响港口船只的进出;该海域易形成上升流,渔业资源丰富,港口多中小型渔船;大陆西岸亚热带地区1月份盛行西风,为多雨季节,无需灌溉。

2025届高考地理总复习一轮复习课后习题(鲁教版)考点规范练9常见的天气系统

2025届高考地理总复习一轮复习课后习题(鲁教版)考点规范练9常见的天气系统

考点规范练9常见的天气系统考点一锋与天气某年11月,华北一气象站(位置见图1)测得锋面过境前后近地面气象要素的变化数据,如图2所示。

据此完成1~2题。

图1图21.锋面过境时,温度升高的原因是()A.暖锋影响,气团加热B.地形影响,气流下沉增温C.水汽凝结,热量释放D.风速增大,大气对流加强2.此次夜间突发性增温可能导致当地()A.道路表面湿滑B.出现降雨天气C.出现逆温现象D.作物呼吸作用减弱(2023陕西榆林期中)气象谚语凝聚了古人认识自然的智慧,有一定的科学性,但也有明显的地域性。

某地理研学团队通过记录我国北方某县天气实况(下表示意部分摘取记录),开展气象谚语“久晴大雾必阴,久雨大雾必晴”验证实践。

据此完成3~5题。

726—30日雨31日早晨31日白天晴好3.该县1月主要受()A.冷高压影响B.锋面气旋影响C.副热带高压影响D.中纬西风影响4.该谚语中前后两次“雾”的出现分别预示当地大气()A.云层消散水汽减少B.水汽增加云层消散C.水汽减少云层增厚D.云层增厚水汽增加5.当地预测雾后天气,失准率较高的地区最可能是()A.弃耕荒地B.平原公路C.居民社区D.大型水库锋后气团性质一旦发生改变,被更后面的气团追上会形成新的锋面。

此新锋面称为副锋,原锋面称为主锋。

下图示意我国某日局部地区出现的主锋和副锋。

据此完成6~7题。

6.主锋、副锋的锋面类型分别是()A.冷锋、冷锋B.暖锋、暖锋C.冷锋、暖锋D.暖锋、冷锋7.导致主锋锋后气团变性的主要原因是()A.阴雨天气削弱太阳辐射,气温下降B.阴雨天气大气逆辐射强,气温升高C.途经高原山地高海拔区,气温下降D.途经地面辐射更强地区,气温升高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暖气团、较冷气团和更冷气团相遇时先构成两个锋面,然后其中一个锋面追上另一个锋面,即形成锢囚锋。

我国冷锋南下到达华南沿海地区,冷气团逐渐改变性质,锋面稳定少动,当第二个冷锋南下,两者相遇形成华南锢囚锋。

高中地理一轮复习鲁教版(山东、云南)必修三:第三册

高中地理一轮复习鲁教版(山东、云南)必修三:第三册

排查落实练6区域地理环境与地理信息技术一、易混易错排查(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划分区域的目的是了解各个区域之间的相似性。

( × )2.区域的整体性是指区域之间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有着各种各样的联系。

( × ) 3.区域的差异性主要体现在自然环境上的不同。

( × )4.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与东部季风区大致以2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为界。

( × ) 5.区域发展都是以资源的开发利用为基础,不断成长壮大的。

( × )6.“区域发展阶段与人类活动”是指区域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 × )7.区域发展的不同阶段,人地关系的变化是由协调→不协调→协调。

( √ )8.GPS技术可以用来监测跟踪台风的位置。

( × )9.区域内部的特征都是一样的,并且区域之间只能是并列的。

( × )10.不同区域之间主要是不同点,几乎没有相同点。

( × )11.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影响区域发展的不利因素最终都会得到克服。

( × )12.地理信息技术就是“3S”。

( × )二、高频考点强化下图为“我国长江三角洲地区和珠江三角洲地区图”。

据此完成1~2题。

1.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是我国著名的商品粮基地。

面对工业化不断发展、耕地面积不断减少的现状,图示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是()①加大科技投入,将粮食用地全部转变为蔬菜、花卉、乳畜用地②治理环境污染,发展绿色生态农业③大量施用化肥和低残留农药,提高粮食的单位面积产量④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延长产业链,实现农产品的精加工和深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2.S市由制造业中心向国际金融、贸易中心的发展,带动了周边地区的城市化进程,其带动作用表现在()①产业结构调整,使某些制造业向周边地区转移,促进了周边地区工业的发展②周边地区的工业发展,促进了当地农业人口向非农业人口转化③贸易的发展,使周边地区成为其广阔的消费市场④交通线路向周边延伸,加强了城乡之间的文化交流,改变了农民的生活节奏和生活观念⑤周边地区的工业发展,促进了农业用地向非农业用地的转化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②⑤D.①④⑤答案 1.D 2.C解析第1题,随着工业化的不断发展,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应该压缩粮食用地面积,但不能全部转变为蔬菜、花卉、乳畜等用地;大量施用化肥、农药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2024年新教材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三单元从圈层作用看地貌与土壤单元综合检测含解析鲁教版

2024年新教材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三单元从圈层作用看地貌与土壤单元综合检测含解析鲁教版

单元综合检测(三)一、选择题(2024·临沂高三模拟)攀岩运动是从登山运动中衍生出来的一项竞技体育项目。

它集竞技、健身、欣赏、挑战于一体,有“岩壁芭蕾”之称。

我国某省区甲地的地貌为攀岩供应了极佳的场地,一个个独立的山峰鳞次栉比(下图),每一座独峰都有陡峭的岩壁,岩壁节理发育,因风化多凸点、坑洞、拐点、裂隙等,而且表面特别粗糙坚硬。

攀岩爱好者评价这里说:“这是上帝特地为攀岩爱好者创建的自然攀岩圣地。

”据此完成1~2题。

1.甲地的典型地貌为( )A.雅丹地貌B.喀斯特地貌C.丹霞地貌D.岱崮地貌2.该地山体岩壁表面较为粗糙坚硬的缘由是( )A.峰顶多植被,爱护作用强B.岩体为石灰岩,质地坚硬C.岩壁上的风化物被雨水刚好冲走D.岩体为花岗岩,质地坚硬解析:第1题,依据图中的经纬度位置可推断出甲地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

结合材料“一个个独立的山峰鳞次栉比”“岩壁节理发育,因风化多凸点、坑洞、拐点、裂隙”可推断,甲地地貌为喀斯特地貌,B正确。

第2题,峰顶多植被与岩壁表面坚硬无关,A错误。

石灰岩质地不坚硬,B错误。

岩壁上的风化物被雨水刚好冲走,使得坚硬岩体袒露,这是该地山体岩壁表面较为粗糙坚硬的缘由,C正确。

由材料“岩壁节理发育”可知,岩体为沉积岩,花岗岩为侵入型岩浆岩,D错误。

答案:1.B 2.C(2024·石家庄一模)雅丹作为一种典型地貌,其奇妙的形态特征吸引人们长期关注。

在新疆塔里木盆地东缘的罗布泊地区广泛分布着条形岗,其上存在多个凸起,这些凸起呈现流线型,分布在同一个平台面上。

若将平台面以下由悬崖或陡坡围合起来的垄岗看作基座体,平台面以上的多个凸起为雅丹,就形成了数个雅丹分布在同一基座体上的现象,叫作雅丹共基座现象。

下图示意罗布泊地区的雅丹共基座现象。

据此完成3~4题。

3.罗布泊雅丹共基座景观分布区的盛行风风向主要是( )A.东南风B.西南风C.西北风D.东北风4.雅丹共基座景观的形成表明当地( )①存在抗风蚀强弱差异显著交织分布的地层②雅丹地貌处于形成过程初期阶段③盛行风风力大小有显著的季节改变④地质历史时期曾经长期分布河流或湖泊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解析:第3题,从图上指向标可知,基座的走向大致为东北—西南,说明风力的侵蚀方向是东北-西南,由于该地接近冬季风的源地,且气候干旱,春秋季多大风,盛行东北风。

2019版高考地理总复习(鲁教版通用)一轮复习练习:易错排查练(第2单元)含答案

2019版高考地理总复习(鲁教版通用)一轮复习练习:易错排查练(第2单元)含答案

易错排查练(第二单元)(建议用时:40分钟)(对应学生用书第271页)易错点1主要地质构造的判断分析错误原因对各种地质构造中岩层的分布状况把握不准。

一句箴言判断地质构造时,主要把握住岩层的弯曲、连续延伸状况,在地层分布图示或描述中,岩层的弯曲方向,可判断背斜和向斜,岩层的断裂错位可判断断层构造;在地表景观分布图中,可依据背斜成山、向斜成谷、断层成裂谷、陡崖等地貌类型判断。

某地质勘探小组在自西向东水平距离各相差500米的A、B、C三地对某沉积岩层进行探测,尽管当地潮湿、黏稠的红色土壤给探测带来了不便,但该小组还是得到了下表中的简单数据,其中的沉积岩埋藏深度是指岩层距离地面的垂直距离,据此完成1~2题。

【:98510082】地点 A B C海拔(米) 500 250 600某沉积岩层埋藏深度(米)421 3 4121.该区域可能属于()A.向斜谷B.背斜谷C.向斜山D.背斜山2.该区域最可能位于()A.东北地区B.华北地区C.西南地区D.江南地区1.B 2.D[第1题,根据三地海拔判断,B地所在区域为谷地;根据沉积岩层埋藏深度和地面海拔判断,沉积岩层在B地的海拔约为247米,而A、C两地沉积岩层的海拔分别约为79米和188米,说明沉积岩层在B地向上凸出,故地质构造为背斜。

第2题,题中显示该地潮湿,有红壤分布,说明位于我国南方。

] 易错点2大气热力作用及其影响分析错误原因对大气的受热过程及大气的削弱作用、大气的保温作用原理理解不透。

一句箴言在大气的受热过程中,大气的削弱作用主要是依靠大气成分及空中云量减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使地表温度低;而大气的保温作用则是指通过大气的逆辐射将地面散失的热量返还给地面,从而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

(2018·济宁检测)下图中甲、乙两地的纬度相同。

读图,完成3~4题。

3.a处气温比近地面气温低的主要原因是()A.地面是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B.太阳辐射是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C.a处大气的散射作用比近地面强D.a处的太阳辐射比近地面弱4.b处气温比同纬度平原地区低的主要原因是()①到达b处的太阳辐射少②b处的地面辐射弱③b处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少④b处大气的保温效应差A.①②B.③④。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一册 第三单元 第1讲 岩石圈的组成与物质循环 鲁教版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一册 第三单元 第1讲 岩石圈的组成与物质循环 鲁教版

最新 考纲1.地球的圈层结构及各圈层的主要特点。

2.地壳物质循环。

知 识 体系考纲 解读1.掌握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及其特点。

2.理解三类岩石的成因及其特点。

3.了解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理解其地理意义。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一册 第三单元 第1讲 岩石圈的组成与物质循环 鲁教版考点一 地球内部圈层和岩石圈的结构1. 地球内部分层(1)依据:地震波的传播速度,图中虚线M :横波,实线N :纵波。

(2)分层名称 特征界面A 层 地壳 连续圈层,平均厚度约17千米 a 莫霍界面b 古登堡界面B 层 地幔 厚度约2 800千米,上部存在c 软流层,是岩浆主要发源地C +D 层地核分C 外核、D 内核2. 岩石圈(1)构成:地壳与软流层以上的地幔部分。

图中字母E 。

(2)软流层:位于上地幔上部,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

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的划分及特征依据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的变化,地球固体表面以下可划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个圈层。

具体分析如下图、表所示:圈层名称不连续面深度(km)地震波的速度变化特征地壳莫霍界面古登堡界面平均172 900(纵波和横波速度明显加快)(纵波速度突然下降,横波消失)①固体外壳;②厚度最小,其中大陆地壳较厚,大洋地壳较薄地幔上地幔①固态,上地幔上部存在一个软流层,物质处于熔融状态;②温度、压力、密度增大下地幔地核外核呈熔融状态内核呈固态,温度很高,压力、密度很大[误区警示]地壳与岩石圈的比较岩石圈不仅包括地壳全部,还包括上地幔顶部,即软流层以上的部分。

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2011·大纲全国文综)读图知,组成该山体岩石的矿物直接来自地表。

( × )解析根据景观图片中山体的形态和火山喷发的景象可以判断出该山体属于火山,其岩石为岩浆岩,是由来自上地幔上部软流层的岩浆冷却凝固形成的。

因此,组成该山体岩石的矿物直接来自地幔。

2021届高考地理(鲁教版)一轮复习配套文档 试题调研:必修一 第三单元 第4讲 Word版含答案

2021届高考地理(鲁教版)一轮复习配套文档 试题调研:必修一 第三单元 第4讲 Word版含答案

第4讲 热力环流和风最新考纲大气受热过程。

学问体系考纲解读 1.理解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并学会解释相关地理现象。

2.把握大气的水平运动——风的影响因素,并能够在等压线图上推断风向和风力大小。

考点一 热力环流1. 概念:地面冷热不均形成的空气环流。

2. 形成过程(1)图解(2)描述1. 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近地面冷热不均→空气的垂直运动(上升或下沉)→同一水平面上存在气压差异→空气的水平运动→形成热力环流。

如下图所示:2. 常见的热力环流形式及其影响热力环流是一种最简洁的大气运动形式。

海陆热力性质不同,山谷、山坡冷热不均,人类活动都有可能导致热力环流的形成。

具体分析如下所示:(1)海陆风影响 海陆风:使滨海地区气温日较差减小,降水增多。

(2)山谷风影响 山谷风:在山谷和盆地常因夜间的山风吹向谷底,使谷底和盆地内形成逆温层,阻碍了空气的垂直运动,易造成大气污染。

(3)城市热岛环流影响 城市风:一般将绿化带布局于气流下沉处或下沉距离以内,将卫星城或污染较重的工厂布局于下沉距离之外。

(2021·浙江文综)拉萨河流域拥有丰富的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资源,拉萨位于宽敞的拉萨河谷地北侧。

下图为拉萨7月降水量日平均变化图。

完成第1题。

1. 有关拉萨7月降水日变化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夜晚地面降温快速,近地面水汽易分散成雨B.夜晚近地面形成逆温层,水汽易分散成雨C.白天盛行下沉气流,水汽不易分散成雨D.白天升温快速,盛行上升气流,水汽不易分散成雨答案 C解析由图知,拉萨7月降水量日变化具有周期性,应与当地气流的周期性日变化有关。

拉萨位于拉萨河谷地,受到山谷风环流的影响。

白天,气流沿山坡上升,谷地处盛行下沉气流,不利于水汽冷却分散,C项正确,D项错误;夜晚,气流沿山坡下沉,谷地处盛行上升气流,水汽易冷却分散成雨,A、B项错误。

(2011·大纲全国文综)一般状况下,空气的密度与气温、空气中的水汽含量呈负相关。

2021届高考地理(鲁教版)一轮复习配套文档 试题调研:必修三 第三单元 第1讲 Word版含答案

2021届高考地理(鲁教版)一轮复习配套文档 试题调研:必修三 第三单元 第1讲 Word版含答案

第1讲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最新考纲区域存在的环境与进展问题及其产生的危害,以及有关的治理疼惜措施。

学问体系考纲解读 以某区域毁灭的生态环境问题(荒漠化、水土流失等)为例学会分析其形成缘由、危害并提出治理措施。

考点一 水土流失的危害及其成因一、水土流失及其危害 1. 黄土高原位置及范围⎩⎪⎨⎪⎧范围:太行山脉以西、日月山以东,长城以南、秦岭以北地貌特征:厚层黄土掩盖,风力沉积,沟谷发育,地表破 碎,流水侵蚀2. 水土流失的危害二、水土流失的成因 1. 自然缘由(形成基础)自然要素特性及表现对水土流失的影响地理位置过渡性从平原向山地高原过渡;从潮湿区向干旱区过渡;从森林向草原过渡;从农业区向牧业区过渡各种地理要素相互交叉,生态环境比较脆弱土壤质地 特殊性 黄土由较细的粉砂粒组成,土质疏松黄土极易受流水的侵蚀气候及降水 不稳定性 降水集中夏季,且多暴雨 易造成水土流失 自然灾难多发性滑坡、塌陷、泥石流等时有发生加剧水土流失2. 人为缘由(主要缘由)根源生产力水平低,人口增长快速,人地冲突突出。

(1)不合理的土地利用轮荒、开矿、工程建设→破坏林草植被→水土流失加剧。

(2)破坏植被农业垦荒、营造宫殿、伐木烧薪、战斗→植被掩盖率下降→水土流失加剧。

1. 水土流失的缘由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既有自然缘由,也有人为缘由,其中人为缘由是现代水土流失的主要缘由。

2. 利用整体性原理分析水土流失的危害从表面上看,水土流失表现为土壤侵蚀,但水土流失过程是地貌、土壤、生物、水文统一变化的过程。

黄土高原上沟壑纵横的自然景观正是在这种相互影响的过程中形成的,如下图所示:(2021·重庆文综)地理爱好小组对某小流域进行水土流失的调查。

据此回答1~3题。

1.在调查之前,该组同学需要优先收集调查区的地形图和() A.气温分布图B.降水量分布图C.工业分布图D.旅游景点分布图2.流域产沙量(确定时间内流域内产出的泥沙总量)是水土流失调查中的一项重要指标。

2025届高考地理总复习一轮复习课后习题(鲁教版)考点规范练33资源枯竭地区和产业结构转型地区的发展

2025届高考地理总复习一轮复习课后习题(鲁教版)考点规范练33资源枯竭地区和产业结构转型地区的发展

考点规范练33资源枯竭地区和产业结构转型地区的发展考点一资源枯竭地区的发展(2023河北张家口模拟)万山镇隶属于贵州省铜仁市,曾是我国最大的汞工业基地,被誉为“中国汞都”。

后因长期过度开采,朱砂资源储量锐减,被列为第二批资源枯竭型城市。

近年来,万山镇依托厚重的朱砂文化和鬼斧神工的自然山水,将旧矿区变废为宝,打造“朱砂古镇”,建立了万山国家矿山公园发展旅游业,当地的朱砂工艺品远销全国各地。

2017年,万山镇被列入中国特色小镇。

据此完成1~2题。

1.万山镇朱砂资源开发对环境造成的主要影响是()A.引发地震、塌陷等地质灾害B.造成土壤、水源和大气污染C.破坏植被,影响当地降水量D.加剧水土流失,黑土肥力下降2.万山镇建设特色小镇产生的社会效益为()A.发挥现有资源的教育功能B.使产业升级为高新技术产业C.延缓朱砂资源的枯竭进程D.促进资源的深度开发和利用河南省焦作市是全国著名的“百年煤城”和老工业基地。

煤炭资源枯竭后,焦作推动工业多元化,形成装备、汽车及零部件、铝工业、煤盐联合化工、能源和食品六大支柱产业,同时发展山水旅游,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经济实力明显增强。

下图为焦作位置示意图。

据此完成3~4题。

3.焦作市产业转型初期面临的主要困境是()A.土地资源短缺B.技术工人缺乏C.交通设施落后D.能源供应紧张4.我国资源枯竭型城市可借鉴的“焦作经验”是()A.引进资金、技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B.利用人力优势,发展出口加工工业C.依据优势资源,培植新型替代产业D.依托山水资源,大力发展旅游产业(2023湖南永州模拟)榆林位于中国陕西省的最北部,处于黄土高原和毛乌素沙地交界处,是黄土高原与内蒙古高原的过渡区。

榆林能源矿产资源富集一地,被誉为“中国的科威特”,有世界七大煤田之一的神府煤田,有中国陆上探明的最大整装气田——陕甘宁气田。

榆林还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此外红石峡、统万城遗址、红碱淖、西峰寺等旅游景点云集。

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三单元单元检测 鲁教版

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三单元单元检测 鲁教版

单元检测(三) 从圈层作用看地理环境内在规律一、选择题(2015·高考天津卷)读图,回答下题。

1.据图判断,在澳大利亚,基本符合地带性分布规律的地理现象是( )A.水系的分布特征B.地形的东西差异C.热带荒漠的分布D.矿产的分布特点解析:热带荒漠受热量、水分规律性分布的影响而形成,呈现地带性分布规律的特点,故C项正确。

答案: C(2017·四川德阳模拟)下图为某山脉南、北两坡气候资料图,实线表示气温,虚线表示降水。

读图,回答2~3题。

2.该山脉南坡为( )A.背风坡、向阳坡B.迎风坡、背阴坡C.迎风坡、向阳坡D.背风坡、背阴坡3.该山脉山麓自然植被所具有的特征是( )A.耐干热B.喜温凉C.耐低温D.喜湿热解析:第2题,图中1月气温曲线显示,同一海拔南坡气温高于北坡,则南坡为向阳坡;另外,从1月、7月降水曲线可看出,南坡降水量多于北坡,则南坡为迎风坡。

第3题,该山脉山麓1月气温高于5 ℃、降水较丰富,7月气温高、基本无降水,故气候具有夏季干热的特点。

为适应气候特征,该山脉山麓自然植被具有耐干热特征。

答案:2.C 3.A(2017·安徽四市模拟)下图为四川省某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示意图。

读图,完成4~5题。

4.甲表示的植被类型最可能是( )A.针阔混交林B.常绿阔叶林C.热带雨林D.荒漠5.影响该山地东西两坡植被类型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A.水分B.热量C.海拔D.土壤解析:第4题,该山地位于四川省,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植被为常绿阔叶林。

山地基带带谱与所在纬度带谱一致,所以甲植被类型最有可能是常绿阔叶林。

第5题,根据图中信息可知,山地东坡为夏季风迎风坡,降水较多,为森林带;西坡为背风坡,降水较少,植被带为荒漠草原。

所以,影响该山地东西两坡植被类型差异的主导因素是水分。

答案:4.B 5.A(2017·南京模拟)科西嘉岛自然风光优美,布满了柠檬树、橘树和油橄榄树,盛产葡萄酒和橄榄油,被称为“美丽岛”。

山东专用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阶段质量检测三含解析鲁教版

山东专用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阶段质量检测三含解析鲁教版

阶段质量检测(三)(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2小题,共44分)水循环维持了全球水的动态平衡,如图是全球多年平均水循环模式图,S线代表地球表面,假设水循环总量为100单位。

读图完成1~2题。

1.遵循全球水的动态平衡规律,图中陆地降水量和入海径流量单位数分别是( ) A.79 13 B.79 8C.21 13 D.21 82.a、b为水循环主要环节,则( )①环节a不断地向海洋输送泥沙②环节a主要动力源自太阳辐射③环节b参与地表形态的塑造④环节b可以输送水汽和热量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1.D 2.C[第1题,由所学知识可知,地球表面水体蒸发量最大的是海洋,这些水体大部分形成海洋上的降水,故海上内循环是参与水量最大的水循环,由此可推断出图中海水蒸发为87,海洋上的降水为79,陆地蒸发为13,陆地降水为21;陆地降水除了被蒸发的部分,剩余部分以径流的形式流回海洋,故入海径流量为8。

第2题,根据上题分析可知,环节a为水汽输送,该环节将海洋上的水汽输送到陆地上空,其主要动力源自太阳辐射;环节b为地表径流,参与地表形态的塑造。

]有专家提出水循环可分为自然循环和社会循环两大类,如图为某城市水循环示意图。

读图完成3~4题。

3.图中①②③⑦分别表示( )A.地表径流、地下径流、蒸发、人工降水B.地下径流、地表径流、管道输水、跨流域调水C.地表径流、跨流域调水、蒸发、人工降水D.跨流域调水、地表径流、管道输水、人工降水4.关于人类对城市水循环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用透水材料改造水泥路面,可以增加⑤B.大量开采地下水,可以增加④C.污水回收利用,可以增加②D.城市绿地建设,可以减少⑥3.D 4.A[第3题,结合水循环的自然循环过程和社会循环过程,并结合各个环节所连水体特点即可判断出来。

第4题,⑤为下渗,用透水材料改造水泥路面可增加下渗量;④为蒸发,大量开采地下水会减少蒸发;②为地表径流,污水回收利用后排放量会减小,地表径流减少;⑥为水汽输送,城市绿地建设使植被蒸腾作用增强,水汽输送量增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易错排查练(第三单元)
(建议用时:40分钟)
易错点1 区域地理环境整体性表现分析
错误原因
对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理解不透,对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思路不
清。

一句箴言
解答的关键是应抓住区域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确定区域的气
候、地形、植被等要素的特点和分布规律,重点分析它们之间的因果
关系,理清它们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逻辑关系。

1.该国最可能是( )
A.印度尼西亚B.新西兰
C.菲律宾D.日本
2.图中各地理要素之间的联系主要体现了( )
A.地理环境的生产功能
B.地理环境的平衡功能
C.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D.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3.某科考队赴该国实地科考,科考笔记记录了以下自然环境特征,其中最不可信的是( ) A.植被景观的季节变化北部比南部明显
B.受山地地形的影响,植物种类丰富
C.该国河流流域面积较广,流量较大,加上落差大,水能丰富
D.该国受台风的影响大
1.C2.D3.C[第1题,由图中“雨林和季风气候”等信息可确定该国为菲律宾。

新西兰为温带海洋性气候;日本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印度尼西亚主要为热带雨林气候。

第2题,该国气候主要为雨林和季风气候,降水丰沛,河流水量充足;该地地形起伏大,水力资源丰富。

图中各地理要素之间的联系主要体现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第3题,北部为热带季风气候,植被景观季节变化明显,南部为热带雨林气候,植被景观季节变化不明显,A可信。

随着海拔的变化,自然带的垂直分异明显,植物种类丰富,B可信。

该国东部太平洋是台风源地,该国受台
风影响较大,D可信。

该国岛屿众多,加上受地形影响,河流流域面积较小,C不可信。

] 易错点2 不同地域分异规律的形成主导因素判断
错误原因
易错的原因是对影响水平地域分异特别是从沿海到内陆分异规律的
基础因素理解不透。

一句箴言
森林植被主要出现在降水相对充足的地区,我国东部地区的降水主要
是夏季风从海洋上带来的,从影响范围上来看,夏季风对我国北方的影
响明显弱于我国的南方,因此也就导致了我国南北方森林植被分布的东
西宽度的差异。

候-植被带的风化壳厚度变化示意图。

据此完成4~5题。

4.图中风化壳厚度由大到小的空间分布,主要体现了自然带的( )
①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规律②由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③非地带性④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②④
5.有关图中植被带差异成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热带森林带、亚热带森林带和温带森林带主要是由降水差异造成的
B.热带草原带、温带草原带、半荒漠草原及荒漠带主要是由热量差异造成的
C.森林带与草原带之间的差异主要是降水量与蒸发量对比关系不同造成的
D.图中各植被带之间的差异主要是风化壳厚度不同造成的
4.A5.C[第4题,风化壳的发育程度与气温、降水、植物生长这三个因素都呈正相关。

全球气温呈现由低纬向高纬降低的变化规律,受此影响,自然带呈现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中纬度从沿海向内陆受降水变化的影响,自然带呈现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在上述两大规律影响下,风化壳厚度也呈现相应的分异规律。

图示是全球性的水平分异,因而排除非地带性和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第5题,比较图中森林带与草原带的差异可以发现,热带森林带、亚热带森林带和温带森林带的降水量大于蒸发量,气候比较湿润,因此降水差异不是植被带差异的主要成因;热带草原带、温带草原带、半荒漠草原及荒漠带的气温变化幅度较小,热量差异不是植被带差异的主要成因。

]
易错点3 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的判断
错误原因
对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特点及影响因素理解不透,对垂直自然带谱的判读不够清晰。

一句箴言
判读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时,应注意依据山地基带类型判断山地所在的纬度位置,依据山地同一自然带分布的坡向差异可判断山地所在的半球,依据雪
线的高低差异判断山地的阳坡和迎风坡。

【导学号:98510097】
6.导致甲、乙两山垂直自然带类型差异的因素主要是( )
A.纬度位置B.海陆位置
C.坡度坡向D.相对高度
7.甲、乙两山南、北坡雪线高度不同的原因分别是( )
A.甲山南坡为迎风坡,乙山南坡为阴坡
B.甲山北坡为迎风坡,乙山南坡为阳坡
C.甲山南坡为阳坡,乙山南坡为迎风坡
D.甲山北坡为阳坡,乙山南坡为背风坡
6.A7.C[第6题,读图,两山的山顶都是冰川带,说明相对高度、坡向、海陆位置不是影响因素,B、C、D错。

自然带类型差异主要是山麓地带的植被不同。

所以主要是纬度位置不同导致的,A对。

第7题,影响雪线高度的主要因素是降水量和热量。

迎风坡降水多,雪线低;背风坡降水少,雪线高;阳坡温度高,雪线高。

甲山的南坡是阳坡,雪线高。

乙山的南坡是迎风坡,雪线低。

C对。

]
易错点4 非地带性现象的判断分析
错误原因
对地带性和非地带性的区别把握不清,对非地带性地域分异现象的形成理解不透。

一句箴言
非地带性现象是按地带性分异规律,在某一区域应该出现某一自然带但是受其他因素影响,而没有这种自然带,非地带性现象就是由于某种因素的特殊变
化,从而导致了自然景观的异常变化,判断时应主要分析特殊的自然景观与主
导因素之间的因果关系。

在北京的位置。

据此回答8~9题。

8.北京的地带性植被属于( )
A.常绿阔叶林B.针阔叶混交林
C.落叶阔叶林D.针叶林
9.喇叭沟门有天然白桦林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
A.纬度位置B.海陆位置
C.大气环流D.地形
8.C9.D[第8题,北京的气候类型为温带季风气候,形成的地带性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

第9题,我国天然白桦林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而喇叭沟门却有天然白桦林分布,图示喇叭沟门附近海拔较高,受地形影响,气温和降水发生变化,海拔升高,气温降低。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