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门诊病历__范例

合集下载

中医门诊病历模板

中医门诊病历模板

中医门诊病历模板
【基本信息】
姓名:
性别:
年龄:
职业:
电话:
【主诉】
(患者自述):
(患者主诉的时间、部位、性质、有无引起原因、有无加重/缓解因素)
【现病史】
(如有多项症状,分次记录)
时间:
病程:
起病原因:
症状及程度:
治疗方法及效果:
现状:
【既往病史】
(成年前、现患、手术、外伤、输血、疾病家族与本人关系等,包括传染病、内科疾病、外科疾病等)
【婚育史】
(婚姻状态、婚龄、生育情况、经期情况,如有多次婚育与不
规则经历分别记录)
【个人史】
(包括生活方式、饮食习惯、卫生情况、职业暴露史、起居规
律等)
【月经史】
(初潮年龄、月经周期、经量、经色、是否痛经、是否绝经、
绝经前后月经状态等)
【体格检查】
(面色、身高、体重、体型、行走姿势、运动功能检查、测量
血压等)
【舌诊】
(舌质:淡红、深红、暗红、青紫,舌苔:白腻、黄腻、白润、薄白、无苔等)
【脉诊】
(脉象:浮、沉、弦、涩、缓、数、迟等)【辅助检查】
(如有必要,包括尿、血、B超等检查结果)【初步诊断】
(根据患者病情和检查报告给出初步诊断)【治疗方案】
(包括中药处方等)
【随访与评估】
(包括复诊时间、治疗效果、注意事项等)。

中医门诊病历电脑书写模板范文

中医门诊病历电脑书写模板范文

中医门诊病历电脑书写模板范文主诉:Describe the patient's primary complaint in their own words.现病史:起病时间及诱因,Indicate the onset of symptoms and any potential triggers.症状演变及伴随症状,Describe the progression of symptoms and any associated symptoms.就诊前治疗情况,Document any previous treatments received prior to the clinic visit.既往史:既往病史,List any relevant past medical conditions.手术史,Indicate any surgical procedures undergone.过敏史,Record any known allergies.家族史,Note any significant family history.体格检查:一般情况,Describe the patient's general appearance, including vital signs.头部,Examine the head, including eyes, ears, nose, and throat.颈部,Palpate the thyroid and lymph nodes.胸部,Auscultate the lungs and heart.腹部,Palpate the abdomen and percuss for tenderness.四肢,Examine the extremities for any abnormalities.神经系统,Test the patient's neurological function.中医诊断:证型,Identify the TCM pattern of disharmony.舌象,Describe the patient's tongue appearance.脉象,Not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atient's pulse.西医诊断:疾病诊断,Indicate any relevant Western medical diagnoses.治疗方案:中药,List the herbal formula prescribed, including dosage and frequency.针灸,Specify the acupuncture points used and thetreatment plan.推拿,Describe the specific massage techniques employed.其他疗法,Indicate any additional treatments recommended.医嘱:注意事项,Provide instructions for the patient to follow.复诊时间,Schedule a follow-up appointment.护理记录:病情观察,Document the patient's condition and any changes.治疗措施,Record the treatments administered.医嘱执行情况,Note the patient's compliance with prescribed treatments.中文回答:中医门诊病历电脑书写模板范文。

中医门诊内科病历范文

中医门诊内科病历范文

1.刘某,女,46岁,主诉:尿频,尿急3天。

现病史:尿频、尿急,无尿痛,每日排尿次数最多达16次,小腹发凉,纳可,眠可,大便调。

舌脉:舌淡,苔薄白,脉沉。

诊断:尿频病,肾气不固证。

治以补益肾气,固摄缩尿。

处方如下:熟地、山药、山萸肉、黄芪各20g,浮小麦、煅牡蛎各30g,鸡内金15g,益智仁、桑螵蛸、炒白术、覆盆子、陈皮各10g,砂仁5g,3 剂,每日 1 剂,水煎 2 次,取汁400mL,每次200mL,每日早、晚2 次温服。

二诊:尿频症状无好转,原方加杜仲、续断、桑寄生各15g,3剂。

三诊:8月16日,尿频症状仍无好转,舌淡、苔薄白,脉沉。

改治以温通心阳为法,方用瓜蒌薤白桂枝汤加减,方药如下:瓜蒌、薤白、桂枝各10g,浮小麦、煅牡蛎各30g,豆蔻10g,木香3g,3 剂。

2.赵某,女,52岁,主诉:尿频、尿急5 天。

现病史:伴有尿频遇冷加重,夜尿频甚,畏寒,舌淡暗,苔白微腻,脉沉。

尿常规未见异常。

诊断:尿频,证属肾气不固证,治以补肾固摄为法,处方:山药、山茱萸、益智仁、鸡内金、炒白术、金樱子各15g,桑螵蛸、佛手、丹参10g,砂仁5g,黄芪30g,5 剂。

每日1 剂,水煎2 次,取汁400mL,每次200mL,每日早、晚2 次服。

二诊:尿频未见好转,舌淡暗,苔白微腻,脉沉。

在原方中加入瓜蒌、薤白、桂枝各10g,4 剂。

3.袁某,女,77 岁。

主诉:咳嗽咳痰半个月。

现病史:患者半月前因吹风受凉导致感冒,伴见咳嗽咯痰,色白稀,自行服用头孢呋辛酯片、氨溴索口服液后症状无明显好转。

门诊就诊时症见咳嗽,咯痰,痰色白而稀,量多,口干,活动时感胸闷气喘,胃纳不香,夜寐差,小便调,大便软烂,平素怕冷。

舌质淡、苔白微腻、边有齿痕,脉沉缓。

查体:咽喉部轻度充血。

两肺听诊呼吸音稍粗,未闻及啰音。

西医诊断:感冒后咳嗽。

中医诊断:咳嗽(寒饮伏肺)。

治宜散寒解表、温肺化饮。

予小青龙汤加减,具体方药如下:姜半夏、麻黄、杏仁、桂枝各10g,生姜6g,细辛3g,白芍15g,炙甘草5g。

中医门诊病历书写模板

中医门诊病历书写模板

中医门诊病历书写模板患者___女性,59岁,主诉口臭、口渴、吐酸水、脘部痛2周,易出汗、手脚热5年,便干、眼睛干1年。

患者曾患有食道炎和浅表性胃炎。

医生进行望、闻、切诊,发现患者精神状态一般,舌头边缘红,苔薄白,脉濡数。

经过辅助检查,发现患者血常规正常。

中医诊断:肝胃不和,气滞血瘀,阴虚火旺。

治疗方案:疏肝和胃,清热解毒,滋阴润燥。

处方:柴胡6克,黄芩10克,丹参10克,白芍15克,当归10克,白术10克,茯苓10克,泽泻10克,生地黄20克,黄连6克,甘草6克。

医生建议患者注意饮食,避免辛辣刺激的食物,多喝水,多吃蔬菜水果,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波动。

复诊记录科别:中医科2017-8-27,9:00患者口臭、口渴、吐酸水、脘部痛等症状明显减轻,手脚热和便秘等症状也有所改善。

医生继续保持原来的治疗方案,建议患者继续注意饮食和生活惯,加强锻炼,保持良好的心态。

中医诊断:肝胃不和,气滞血瘀,阴虚火旺。

治疗方案:疏肝和胃,清热解毒,滋阴润燥。

处方:柴胡6克,黄芩10克,丹参10克,白芍15克,当归10克,白术10克,茯苓10克,泽泻10克,生地黄20克,黄连6克,甘草6克。

医生建议患者继续注意饮食和生活惯,加强锻炼,保持良好的心态。

初诊记录:患者于1月前睡眠中突然出现心悸不止、胸闷气短,发作持续2小时,自行缓解,后不敢入睡。

当地乡医予以“丹参滴丸”,症状未见明显缓解,且在劳累或精神紧张时加重。

现症表现为胸闷气短,动则尤甚,面色稍白,形寒肢冷。

望闻切诊发现患者形体壮实,精神一般,舌淡苔薄白,脉沉弱。

心电图示心率120次/分。

综合辩证分析,患者平素心虚胆怯,畏寒肢冷,此次发作在夜晚睡眠中,阳气虚衰,心阳不振,心神失养所致。

中医诊断为心悸、心阳不振,西医诊断为心律失常、心动过速。

治法为温补心阳、安神定悸,处方为桂枝20克、炙甘草10克、龙骨20克、牡蛎20克、丹参20克、党参10克、麦冬20克、五味子15克、黄芪30克、淡附片10克(先煎)、茯苓40克、白术20克。

中医门诊病历书写模板

中医门诊病历书写模板

一、疾病名称:胃痛科室医生姓名:杨建新初诊记录姓名:陈××性别:男年龄:35岁科别:中医科2017-8-23,9:00 问诊主诉:胃脘部疼痛,反复性发作15年,复发4天,加重1天。

现病史:患者15年前因工作紧张、饮食无规律致胃脘部疼痛,经服中药后病情缓解,以后经常反复发作。

2015年8月在某医院做纤维胃镜检查,示“胃窦部浅表性胃炎”、“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刻下症:此次患者于4天前,因工作不顺心、饮酒过多而再次复发,自服“止痛药”无效。

现患者胃脘部灼痛,纳差,胁胀,情绪不宁,伴吞酸、嘈杂、呃逆。

大便偏干,小便正常。

望闻切诊形体壮实,精神一般。

舌边红苔薄白,脉弦细。

胃脘部触痛。

辅助检查:血常规:RBC4.5×1012/L WBC2.98×1010/L辩证分析:既往有胃脘痛病史,此次因情志不适、饮酒过多,化为火热而侵及肝胃,肝胃不和而致上述诸症。

诊断:中医诊断:胃脘痛肝胃不和西医诊断:1、急性胃炎2、胃溃疡治法:疏肝和胃,理气止痛处方:白芍30克柴胡6克法半夏10克川芎12克香附10克陈皮10克枳壳10克郁金12克吴茱萸4克黄连6克甘草6克3剂,水煎,每日一剂,分两次温服。

医嘱:建议做上消化道造影或电子胃镜检查。

进软食,忌辛辣刺激之品,禁酒,戒怒。

医师:杨××复诊记录科别:中医科 2017-8-27,9:00问诊主诉:病史同前。

现病史:患者服上述中药3剂后,自觉胃脘部灼痛减轻,胁胀缓解,吞酸好转,但仍呃逆。

二便正常。

望闻切诊形体壮实,精神一般。

舌边红苔薄白,脉弦细。

胃脘部触痛不明显。

辅助检查:同前。

辩证分析:上方服用有效,症状好转。

但呃逆仍在,前方应加上降逆止呃药物生姜。

诊断:同前。

治法:疏肝和胃,理气止痛,降逆止呃。

处方:白芍30克柴胡6克法半夏10克川芎12克香附10克陈皮10克枳壳10克郁金12克吴茱萸4克黄连6克甘草6克生姜7片3剂,水煎,每日一剂,分两次温服。

中医门诊病历

中医门诊病历

中医门诊病历现病史:患者在发病前一周曾有感冒病史,后出现发热,体温最高达39℃。

伴有咳嗽,痰少而稠,咽痛,乏力,呼吸急促。

曾自行服用感冒药,但症状无改善。

处方:银翘解毒片,每次4片,每日3次;感冒清热颗粒,每次1袋,每日3次;阿莫西林胶囊,每次2粒,每日3次。

医嘱:建议患者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多喝水,饮食宜清淡;如症状持续或加重,请及时复诊。

现病史:患者近期出现腰痛,尿频,尿急,尿痛。

无发热、寒战、恶心、呕吐等症状。

曾自行服用消炎药,但症状无改善。

处方:六味地黄丸,每次8粒,每日3次;三金片,每次4片,每日3次;复方磺胺甲噁唑片,每次2片,每日2次。

医嘱:建议患者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多喝水,饮食宜清淡;如症状持续或加重,请及时复诊。

医师签名:李四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中医护理在医疗服务中的地位逐渐提升。

为了更好地满足患者的需求,中医护理门诊的建设成为了必然趋势。

本文将探讨中医护理门诊建设的思路与方法。

中医护理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其强调个体化、整体性及预防性的护理原则,深受广大患者的欢迎。

然而,目前中医护理的开展主要集中在住院部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部的中医护理相对较少。

因此,建立中医护理门诊具有重要意义。

中医护理门诊的目标是提供高质量、个性化的中医护理服务,以满足患者对健康的需求。

在确定目标时,应考虑患者的需求、中医护理的特点及医院的发展方向等因素。

中医护理门诊的服务内容包括:提供个性化的中医护理方案,如针灸、推拿、拔罐、艾灸等;开展健康教育,宣传中医养生知识;进行疾病预防与调理,如针对不同体质进行调理,预防疾病的发生等。

中医护理门诊需要建立一支专业的团队,包括中医护理专家、针灸师、推拿师、理疗师等。

团队成员应具备丰富的临床经验、良好的沟通能力及团队合作精神。

中医护理门诊需要配备先进的中医护理设备,如针灸床、艾灸仪、理疗仪等。

同时,门诊环境应舒适、温馨,以减轻患者紧张情绪。

中医门诊病历范文30份

中医门诊病历范文30份

中医门诊病历范文30份中医门诊病历记录的撰写是一项重要的临床工作,它不仅能够帮助医生全面、系统地了解患者的病情,同时也是医生与患者沟通的重要桥梁。

下面提供五篇中医门诊病历的范文,供参考。

病历范文一:感冒主诉:患者男,32岁,因咳嗽、发热、头痛、鼻塞、咽痛2天来诊。

现病史:患者2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最高体温达38.5℃,伴有咳嗽、咽痛、鼻塞、流清涕、头痛,自感寒战,未经正规治疗,症状持续存在,故来诊。

体检:体温38.2℃,脉搏78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120/80mmHg。

咽部轻度充血,扁桃体无肿大,肺部听诊无异常。

中医诊断:风寒感冒治疗原则:解表散寒,温中止咳。

方药:麻黄汤加减。

麻黄9g,桂枝9g,杏仁9g,炙甘草6g,生姜9g,大枣4枚。

治疗结果:服药2日后,患者体温恢复正常,咳嗽、咽痛等症状明显减轻,继续服药3日,症状全部消失。

病历范文二:胃痛主诉:患者女,45岁,反复胃痛1年余,加重1周。

现病史:患者1年前开始出现胃部不适,饮食不规律时症状加重,近1周来胃痛明显加重,伴有烧心、反酸。

体检:腹部软,上腹部轻压痛,未触及包块,肝脾未触及,其他查体无异常。

中医诊断:胃痛症(寒凝胃脘)治疗原则:温中散寒,调和脾胃。

方药:理中汤加减。

干姜9g,白术9g,茯苓15g,炙甘草6g,附子(炮)6g。

治疗结果:患者服药1周后,胃痛症状明显减轻,继续服药2周,胃痛症状消失,食欲恢复正常。

病历范文三:失眠主诉:患者女,28岁,失眠2个月。

现病史:患者自述2个月前因工作压力大开始出现入睡困难,夜醒次数增多,早醒,睡眠质量差,伴有心烦易怒,记忆力下降。

体检:精神状态良好,未见明显异常。

中医诊断:心脾两虚治疗原则:养心安神,健脾益气。

方药:甘麦大枣汤加减。

酸枣仁30g,茯苓15g,远志10g,甘草6g,大枣10枚,麦门冬15g。

治疗结果:患者服药1周后,睡眠质量有所改善,继续服药1个月,失眠症状基本消失,精神状态良好。

中医门诊病历模板_共10篇 .doc

中医门诊病历模板_共10篇 .doc

★中医门诊病历模板_共10篇范文一:中医院门诊病历模板中医院骨科门诊病历模板颈椎病主诉:颈部痛不适伴右上肢疼痛麻木3天。

病史:患者3天前无明显外伤出现颈部痛不适伴右上肢疼痛麻木,无其他肢体麻木、走路乏力,语言清晰。

休息后未见明显缓解,自服活血止痛药物疼痛稍缓解。

饮食睡眠可,二便调。

舌象:舌淡暗、苔薄白脉象:脉弦。

查体:颈部活动受限活动度可,颈项肌紧张,左右双侧压痛,右臂丛神经牵拉试验阳性,右侧压颈试验(Spurling试验)阳性,右前臂、虎口区、手指痛觉减弱,左右上肢肌力正常,病理征阴性。

辅助检查:颈椎MRI提示:C67椎间盘突出。

诊断:中医诊断:痹症(气滞血瘀)西医诊断:神经根型颈椎病处理:(处方引用)腰椎间盘突出症主诉:腰痛伴左下肢痹痛8天。

病史:患者8天前无明显外伤出现腰部痛不适伴左下肢痹痛、麻木,无走路不稳、乏力,语言清晰。

休息后未见明显缓解,自服活血止痛药物疼痛稍缓解。

饮食睡眠可,二便调。

舌象:舌淡、苔薄白脉象:脉弦细。

查体:腰椎活动受限活动度可,双侧腰骶部压痛,下腰部压痛、叩击痛,伴左下肢放射痛左直腿抬高试验阳性,双4字试验阴性,左小腿及足部皮肤痛觉减退,左踇趾背伸肌力减弱病理征阴性。

辅助检查:腰椎MRI提示:L45椎间盘突出。

诊断:中医诊断:痹症(肝肾亏虚)西医诊断:腰椎间盘出症处理:(处方引用)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主诉:右髋关节疼痛、跛行、活动受限1月。

病史:患者1月前无明显外伤出现右髋关节疼痛、跛行,无小腿以下痹痛,无走路不稳、乏力。

休息后未见明显缓解,饮食睡眠可,二便调。

长期酗酒病史。

舌象:舌暗、苔薄白脉象:脉弦细。

查体:跛行,右髋部压痛,右髋关节活动受限,以内旋及外展受限明显,内收肌压痛,4字试验阳性。

辅助检查:骨盘X光提示:右股骨头坏死。

诊断:中医诊断:骨痹骨蚀(肝肾亏虚)西医诊断: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股骨头无菌性坏死处理:(处方引用)膝关节疾病主诉:左膝关节疼痛、肿胀7天。

病史:患者7月前无明显外伤出现左侧膝关节疼痛、跛行,上下楼梯疼痛加重,无小腿以下痹痛。

中医门诊病历书写模板

中医门诊病历书写模板

一、疾病名称:胃痛科室医生姓名:杨建新初诊记录姓名:陈××性别:男年龄:35岁科别:中医科2017-8-23,9:00 问诊主诉:胃脘部疼痛,反复性发作15年,复发4天,加重1天。

现病史:患者15年前因工作紧张、饮食无规律致胃脘部疼痛,经服中药后病情缓解,以后经常反复发作。

2015年8月在某医院做纤维胃镜检查,示“胃窦部浅表性胃炎”、“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刻下症:此次患者于4天前,因工作不顺心、饮酒过多而再次复发,自服“止痛药”无效。

现患者胃脘部灼痛,纳差,胁胀,情绪不宁,伴吞酸、嘈杂、呃逆。

大便偏干,小便正常。

望闻切诊形体壮实,精神一般。

舌边红苔薄白,脉弦细。

胃脘部触痛。

辅助检查:血常规:RBC4.5×1012/L WBC2.98×1010/L辩证分析:既往有胃脘痛病史,此次因情志不适、饮酒过多,化为火热而侵及肝胃,肝胃不和而致上述诸症。

诊断:中医诊断:胃脘痛肝胃不和西医诊断:1、急性胃炎2、胃溃疡治法:疏肝和胃,理气止痛处方:白芍30克柴胡6克法半夏10克川芎12克香附10克陈皮10克枳壳10克郁金12克吴茱萸4克黄连6克甘草6克3剂,水煎,每日一剂,分两次温服。

医嘱:建议做上消化道造影或电子胃镜检查。

进软食,忌辛辣刺激之品,禁酒,戒怒。

医师:杨××复诊记录科别:中医科 2017-8-27,9:00问诊主诉:病史同前。

现病史:患者服上述中药3剂后,自觉胃脘部灼痛减轻,胁胀缓解,吞酸好转,但仍呃逆。

二便正常。

望闻切诊形体壮实,精神一般。

舌边红苔薄白,脉弦细。

胃脘部触痛不明显。

辅助检查:同前。

辩证分析:上方服用有效,症状好转。

但呃逆仍在,前方应加上降逆止呃药物生姜。

诊断:同前。

治法:疏肝和胃,理气止痛,降逆止呃。

处方:白芍30克柴胡6克法半夏10克川芎12克香附10克陈皮10克枳壳10克郁金12克吴茱萸4克黄连6克甘草6克生姜7片3剂,水煎,每日一剂,分两次温服。

中医门诊病历

中医门诊病历

感冒初诊2012-3-8 9:00am主诉:咽痛鼻塞咳嗽2天现病史:入院前2天不慎受凉后,出现咽痛、鼻塞,继而出现咳嗽,呈阵发性非刺激性,较剧烈,痰呈黄绿色,量少,难咯,并感轻度畏寒,全身酸痛不适,无寒战高热,无头晕头痛,无胸闷心悸,无腹痛腹泻等,未予注意,未经任何处理,经休息上述病情无好转,今求诊我院。

既往史:既往体键。

体格检查:T37、1 ℃神清神疲,咽红,舌红苔黄,脉浮数,双肺呼吸音清,未及干湿性罗音,心率80次/分,腹部未见异常。

辅助检查:血常规:未见异常。

初步诊断:中医诊断:感冒—风热西医诊断: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诊疗计划:1.避风寒,慎起居。

2、中医治则:辛凉解表,宣肺清热,方取银翘散加减。

金银花9 g 连翘9 g 竹叶6 g荆芥9 g牛蒡子9 g 淡豆9g 薄荷3 g 甘草3 g桔梗12 g 芦根9 g水煎X3剂水煎服日一剂3、不适随访。

医生签名:咳嗽初诊2012-3-8 9:00am主诉:咳嗽咳痰8天现病史:入院前8天不慎受凉后,出现咽痛、鼻塞,继而出现咳嗽,呈阵发性非刺激性,较剧烈,痰呈黄绿色,量多,易咯,并感轻度畏寒,无寒战高热,无头晕头痛,无胸闷心悸,无腹痛腹泻等,就诊于当地诊所,予“药物口服”(具体用药欠祥),咳嗽咳痰无好转,今求诊我院。

既往史:既往体键。

体格检查:T36、8 ℃神清神疲,咽红,舌红苔黄,脉浮数,双肺呼吸音粗,未及干湿性罗音,心率80次/分,腹部未见异常。

辅助检查:血常规:未见异常。

胸部平片:双肺纹理增多增粗。

初步诊断:中医诊断:咳嗽—风热犯肺西医诊断:急性支气管炎诊疗计划:1.避风寒,慎起居。

2.中医治则:疏风清热,宣肺止咳,方取桑菊饮加减。

桑叶9g 菊花9 g 杏仁6 g连翘9 g薄荷3 g桔梗12 g芦根9 g黄芩9 g水煎X3剂水煎服日一剂3、不适随访。

医生签名:胃痛初诊2012-3-8 9:00am主诉:上腹胀痛2天现病史:入院前2天饮食不节后,出现上腹胀痛,呈持续性,餐后尤甚,致不思饮食,时有恶心欲吐,无畏冷发热,无头晕头痛,无胸闷心悸,无腹泻黑便等,就诊于当地诊所,予“药物口服”(具体用药欠祥),上述病情无好转,今求诊我院。

【精品文档】中医门诊病历范例-word范文 (12页)

【精品文档】中医门诊病历范例-word范文 (12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中医门诊病历范例篇一:中医门诊病历__范例范例一主诉:咳嗽3天。

病史:患者3天前淋雨后,渐咳嗽,恶寒,头重,口淡不欲食,大便不爽,小便调。

舌淡红苔白腻,脉浮紧。

诊断:咳嗽(风寒夹湿)治则:疏风散寒化湿止咳方:杏苏散加减药:苏叶10 防风10 杏仁10 桔梗10 藿香10 苍术10 厚朴10 甘草10大火3碗水煎15分钟分3次温服范例二姓名王福周性别男年龄 43岁1991-1-3 上腹部隐痛1年,伴头昏、黑便1次。

患者自去年初发现上腹部无规律性隐痛,无暧气、泛酸,无恶心、呕吐,腹痛与饮食无明显关系。

半年后腹痛逐渐加重,且转有规律性,常在饭后2~3小时发生,不放射,偶有暧气、泛酸。

腹部喜暖喜按,得食则安,每次持续约15~20分钟,服制酸剂后症状缓解。

今晨突感神疲乏力,头晕,四肢不温,心悸汗出,解黑色糊状大便约150g,即来院求诊。

脉细数,舌质偏淡,舌苔薄白。

体检神志清楚,血压18/11kPa(135/82mmHg),心,肺无异常,腹软,无压痛,肝肋下1cm,脾未触及,无压痛。

检验血红蛋白88g/L,粪隐血试验+++。

辨证分析患者腹痛病史年余,喜暖喜按,得食则安,目前神疲乏力,心悸汗出,四肢不温,脉细数,舌质偏淡,舌苔薄白。

素有脾胃虚寒,病久脉络受损,气病及血,阳络伤则血上溢,阴络伤则血下溢,上下交损,营血亏耗,则头晕目眩,心悸汗出。

处理:1.测血压、脉搏1/4h2.根据急则治标、缓则治本原则,先拟化瘀通络,活血止血:① 云南白药0.5 qid白芨粉6gbid② 3.5%葡萄糖盐水500ml静脉滴入,立即③ 10%葡萄糖液500ml+雷尼替丁0.15g,静脉滴入安络血注射液10mg肌注,bid4.待床入院初步诊断1. 胃脘痛(脾胃虚寒,瘀血阻络)眩晕(气血两亏)2.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消化性溃疡失血性贫血范例三陈××男,14岁。

中医门诊病历

中医门诊病历

感冒初诊2012-3-8 9:00am主诉:咽痛鼻塞咳嗽2天现病史:入院前2天不慎受凉后,出现咽痛、鼻塞,继而出现咳嗽,呈阵发性非刺激性,较剧烈,痰呈黄绿色,量少,难咯,并感轻度畏寒,全身酸痛不适,无寒战高热,无头晕头痛,无胸闷心悸,无腹痛腹泻等,未予注意,未经任何处理,经休息上述病情无好转,今求诊我院。

既往史:既往体键。

体格检查:T37.1 ℃神清神疲,咽红,舌红苔黄,脉浮数,双肺呼吸音清,未及干湿性罗音,心率80次/分,腹部未见异常。

辅助检查:血常规:未见异常。

初步诊断:中医诊断:感冒—风热西医诊断: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诊疗计划:1.避风寒,慎起居。

2.中医治则:辛凉解表,宣肺清热,方取银翘散加减。

金银花9 g 连翘9 g 竹叶6 g 荆芥9 g牛蒡子9 g 淡豆9 g 薄荷3 g 甘草3 g桔梗12 g 芦根9 g水煎X3剂水煎服日一剂3.不适随访。

医生签名:咳嗽初诊2012-3-8 9:00am主诉:咳嗽咳痰8天现病史:入院前8天不慎受凉后,出现咽痛、鼻塞,继而出现咳嗽,呈阵发性非刺激性,较剧烈,痰呈黄绿色,量多,易咯,并感轻度畏寒,无寒战高热,无头晕头痛,无胸闷心悸,无腹痛腹泻等,就诊于当地诊所,予“药物口服”(具体用药欠祥),咳嗽咳痰无好转,今求诊我院。

既往史:既往体键。

体格检查:T36.8 ℃神清神疲,咽红,舌红苔黄,脉浮数,双肺呼吸音粗,未及干湿性罗音,心率80次/分,腹部未见异常。

辅助检查:血常规:未见异常。

胸部平片:双肺纹理增多增粗。

初步诊断:中医诊断:咳嗽—风热犯肺西医诊断:急性支气管炎诊疗计划:1.避风寒,慎起居。

2.中医治则:疏风清热,宣肺止咳,方取桑菊饮加减。

桑叶9 g 菊花9 g 杏仁6 g 连翘9 g薄荷3 g 桔梗12 g 芦根9 g 黄芩9 g水煎X3剂水煎服日一剂3.不适随访。

医生签名:胃痛初诊2012-3-8 9:00am主诉:上腹胀痛2天现病史:入院前2天饮食不节后,出现上腹胀痛,呈持续性,餐后尤甚,致不思饮食,时有恶心欲吐,无畏冷发热,无头晕头痛,无胸闷心悸,无腹泻黑便等,就诊于当地诊所,予“药物口服”(具体用药欠祥),上述病情无好转,今求诊我院。

中医门诊通用病历模板

中医门诊通用病历模板

中医门诊通用病历模板
就诊时间:年月日时分科别:
姓名:性别:年龄:家庭住址:联系电话:
就诊次数:初诊□ 复诊:□1 □2 □3 □4 □5 □6 □7 □8 □9 □10主诉:
现病史:
1.发病日期:年月日时
2.寒热:
3.出汗:
4.头晕/头痛:
5.眼部:
6.鼻:
7.咽喉: 8.耳: 9.口唇:
10.纳: 11.饮: 12.呕吐: 13.呃逆:
14.咳/喘: 15.痰: 16.胸胁:
17.心跳: 18.胃: 19.腹部:
20.腰部: 21.四肢: 22.睡眠:
23.精神: 24.小便: 25.大便:
25.月经:
26.白带: 27.是否经常感冒:
舌像:
脉像:
其它检查:血压: mmHg
诊断:中医证候:西医病名:
处方:
用法用量:
不锈钢锅,盖着煎。

煎前用冷水浸泡3-6小时。

煎三次,每次加水量约高出药面一寸左右。

第一煎:水沸以后煎20分钟;
第二煎:水沸以后煎30分钟;
第三煎:水沸以后煎40分钟。

将三次煎出的药液混合后服.
3次/日,一次约一小饭碗,进餐30分钟以后服。

疗效跟踪:痊愈:□ 显效:□ 有效:□ 无效:□
中医门诊病历模板
姓名性别年龄生日职业婚姻民族体形
地址电话日期年月日时
一般情况:
寒热出汗饮食大便小便睡眠
体态呼吸心血压面色舌象脉象
病史:
体检:
诊断:并发症:次要病:
辨证:治则:
处方:
类别金额
诊疗费
中药费
***
治疗费
合计
调摄:
医师:。

中医科门诊病历15份 -回复

中医科门诊病历15份 -回复

中医科门诊病历15份-回复患者A:头痛患者B:胃痛患者C:失眠患者D:慢性咳嗽患者E:便秘患者F:疲劳患者G:过敏性鼻炎患者H:月经不调患者I:肩周炎患者J:高血压患者K:痛经患者L:湿疹患者M:冠心病患者N:糖尿病患者O:腰椎间盘突出中医科门诊病历是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详细记录和分析的重要文件。

本文将以15份中医科门诊病历内容为主题,通过对每个患者的病情分析和中医治疗方法的介绍,为读者提供一份详尽的中医治疗参考。

头痛是一种常见的症状,患者A来就诊时主诉头痛,程度较重,经常发作。

中医的观点认为头痛多与气血瘀滞、肝郁气滞等因素有关。

针对这种情况,中医常常采用活血化瘀的方法进行治疗,如针灸、拔罐等,同时对患者的饮食和生活习惯也进行相应调整。

胃痛是患者B的主诉症状,经常出现腹痛、反酸、恶心等症状,食欲不振。

中医认为胃痛多与胃气不和、胃热等因素有关。

针对这种情况,中医治疗通常采用理气和胃的方法,如针灸、中药调理等,同时还需要注意饮食上的调节,避免过食生冷、辛辣刺激性食物。

失眠是患者C的主诉症状,经常难以入睡或者睡眠浅,质量不佳。

中医认为失眠多与心火旺盛、肝阳上亢等因素有关。

中医治疗失眠通常采用平心安神的方法,如针灸、草药配方等,同时也需要患者注意调整作息规律、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慢性咳嗽是患者D的主诉症状,咳嗽时间长且频繁,常常伴有痰液、气促等症状。

中医认为慢性咳嗽多与肺热痰热、肺虚等因素有关。

治疗慢性咳嗽中医常采用润肺化痰的方法,如针灸、草药治疗等,同时建议患者避免吸烟、保持室内通风等。

便秘是患者E的主诉症状,患者常常大便不畅、干燥,排便困难。

中医认为便秘多与大肠湿热、气滞血瘀等因素有关。

治疗便秘中医常采用通利肠道的方法,如针灸、中药治疗等,同时还需要患者注意饮食上的调整,多食高纤维食物。

疲劳是患者F的主诉症状,患者经常感到疲倦乏力、精神不振。

中医认为疲劳多与气虚、气滞等因素有关。

治疗疲劳中医常采用补气养血的方法,如针灸、中药调理等,同时还需要患者注意调整作息、合理的饮食等。

中医科门诊病历15份

中医科门诊病历15份

中医科门诊病历15份1. 患者信息:张某,男性,45岁。

主诉:严重胃痛、消化不良。

病史回顾:患者自述有五年左右的胃病史,主要表现为胃痛和消化不良。

胃痛为间歇性,伴随饮食过量或摄入刺激性食物加重。

消化不良表现为不规律的排便、胀气和食欲不振。

2. 患者信息:李某,女性,38岁。

主诉:长期便秘、口臭。

病史回顾:患者自述便秘情况已持续多年,大便干结,排便困难。

口臭严重,影响社交。

3. 患者信息:王五,男性,52岁。

主诉:失眠、多梦、易醒。

病史回顾:患者自述长期存在睡眠问题,难以入睡,易被惊醒。

伴有头晕、心悸等症状。

4. 患者信息:赵某某,女性,29岁。

主诉:月经不调、痛经。

病史回顾:患者自述月经周期不规律,痛经严重,影响工作和生活。

5. 患者信息:钱某,男性,65岁。

主诉:高血压、头痛。

病史回顾:患者自述患有高血压多年,长期服用降压药。

头痛为持续性钝痛,常伴有头晕、乏力等症状。

6. 患者信息:孙某,女性,25岁。

主诉:长期疲劳、气短。

病史回顾:患者自述疲劳感严重,即使充分休息后也无法缓解。

伴有气短、心慌等症状。

7. 患者信息:周某某,男性,31岁。

主诉:食欲不振、体重下降。

病史回顾:患者自述食欲不佳,进食量减少。

体重逐渐下降,身体虚弱。

8. 患者信息:吴某,女性,49岁。

主诉:更年期综合症、情绪波动。

病史回顾:患者自述进入更年期后,出现潮热、心悸、情绪不稳定等症状。

情绪波动大,易怒、焦虑。

9. 患者信息:郑某某,男性,60岁。

主诉:糖尿病、口渴多饮。

病史回顾:患者自述患有糖尿病多年,血糖控制不稳定。

口渴多饮,尿多,体重下降。

10. 患者信息:刘某,女性,22岁。

主诉:痤疮、便秘。

病史回顾:患者自述面部痤疮严重,影响美观。

伴有便秘、口臭等症状。

11. 患者信息:陈某某,男性,57岁。

主诉:高血压、头晕。

病史回顾:患者自述高血压病史多年,长期服用降压药。

头晕为持续性症状,影响日常生活。

12. 患者信息:杨某某,女性,34岁。

中医门诊病历书写模板

中医门诊病历书写模板

一、疾病名称:胃痛科室医生姓名:杨建新初诊记录姓名:陈××性别:男年龄:35岁科别:中医科2017-8-23,9:00 问诊主诉:胃脘部疼痛,反复性发作15年,复发4天,加重1天。

现病史:患者15年前因工作紧张、饮食无规律致胃脘部疼痛,经服中药后病情缓解,以后经常反复发作。

2015年8月在某医院做纤维胃镜检查,示“胃窦部浅表性胃炎”、“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刻下症:此次患者于4天前,因工作不顺心、饮酒过多而再次复发,自服“止痛药”无效。

现患者胃脘部灼痛,纳差,胁胀,情绪不宁,伴吞酸、嘈杂、呃逆。

大便偏干,小便正常。

望闻切诊形体壮实,精神一般。

舌边红苔薄白,脉弦细。

胃脘部触痛。

辅助检查:血常规:RBC4.5×1012/L WBC2.98×1010/L辩证分析:既往有胃脘痛病史,此次因情志不适、饮酒过多,化为火热而侵及肝胃,肝胃不和而致上述诸症。

诊断:中医诊断:胃脘痛肝胃不和西医诊断:1、急性胃炎2、胃溃疡治法:疏肝和胃,理气止痛处方:白芍30克柴胡6克法半夏10克川芎12克香附10克陈皮10克枳壳10克郁金12克吴茱萸4克黄连6克甘草6克3剂,水煎,每日一剂,分两次温服。

医嘱:建议做上消化道造影或电子胃镜检查。

进软食,忌辛辣刺激之品,禁酒,戒怒。

医师:杨××复诊记录科别:中医科2017-8-27,9:00问诊主诉:病史同前。

现病史:患者服上述中药3剂后,自觉胃脘部灼痛减轻,胁胀缓解,吞酸好转,但仍呃逆。

二便正常。

望闻切诊形体壮实,精神一般。

舌边红苔薄白,脉弦细。

胃脘部触痛不明显。

辅助检查:同前。

辩证分析:上方服用有效,症状好转。

但呃逆仍在,前方应加上降逆止呃药物生姜。

诊断:同前。

治法:疏肝和胃,理气止痛,降逆止呃。

处方:白芍30克柴胡6克法半夏10克川芎12克香附10克陈皮10克枳壳10克郁金12克吴茱萸4克黄连6克甘草6克生姜7片3剂,水煎,每日一剂,分两次温服。

中医门诊病历模板

中医门诊病历模板

中医门诊病历模板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职业:电话:
主诉,(患者主诉病情及就诊目的)。

现病史,(患者目前所患疾病的病程、症状表现及治疗情况)。

既往史,(包括手术史、外伤史、传染病史、输血史等)。

个人史,(患者的个人生活习惯、饮食情况、吸烟、饮酒等)。

家族史,(患者家族中是否有遗传性疾病或其他重大疾病史)。

体格检查,(患者的身体各系统的体格检查结果)。

辅助检查,(患者的各项辅助检查结果,包括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等)。

诊断,(中医诊断及西医诊断)。

治疗方案,(包括中药处方、针灸方案、推拿方案等)。

注意事项,(包括饮食、作息、心理护理等)。

随访计划,(患者的随访时间安排及注意事项)。

备注,(医生对患者病情的其他观察及建议)。

以上内容为中医门诊病历模板,医生在填写病历时应尽可能详细准确地记录患者的病情及诊疗过程,以便于日后的随访和治疗参考。

同时,医生在诊疗过程中应当严格遵守医疗纪律,保护患者隐私,确保病历的安全性和保密性。

希望医生们能够认真填写和保存好患者的病历,为患者的健康保驾护航。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范例一主诉:咳嗽3天。

病史:患者3天前淋雨后,渐咳嗽,恶寒,头重,口淡不欲食,大便不爽,小便调。

舌淡红苔白腻,脉浮紧。

诊断:咳嗽(风寒夹湿)治则:疏风散寒化湿止咳方:杏苏散加减药:苏叶10 防风10 杏仁10 桔梗10 藿香10 苍术10 厚朴10 甘草10大火3碗水煎15分钟分3次温服范例二姓名王福周性别男年龄43岁1991-1-3 上腹部隐痛1年,伴头昏、黑便1次。

患者自去年初发现上腹部无规律性隐痛,无暧气、泛酸,无恶心、呕吐,腹痛与饮食无明显关系。

半年后腹痛逐渐加重,且转有规律性,常在饭后2~3小时发生,不放射,偶有暧气、泛酸。

腹部喜暖喜按,得食则安,每次持续约15~20分钟,服制酸剂后症状缓解。

今晨突感神疲乏力,头晕,四肢不温,心悸汗出,解黑色糊状大便约150g,即来院求诊。

脉细数,舌质偏淡,舌苔薄白。

体检神志清楚,血压18/11kPa(135/82mmHg),心,肺无异常,腹软,无压痛,肝肋下1cm,脾未触及,无压痛。

检验血红蛋白88g/L,粪隐血试验+++。

辨证分析患者腹痛病史年余,喜暖喜按,得食则安,目前神疲乏力,心悸汗出,四肢不温,脉细数,舌质偏淡,舌苔薄白。

素有脾胃虚寒,病久脉络受损,气病及血,阳络伤则血上溢,阴络伤则血下溢,上下交损,营血亏耗,则头晕目眩,心悸汗出。

处理:1.测血压、脉搏1/4h2.根据急则治标、缓则治本原则,先拟化瘀通络,活血止血:①云南白药0.5 qid 白芨粉6g bid②3.5%葡萄糖盐水500ml静脉滴入,立即③10%葡萄糖液500ml+雷尼替丁0.15g,静脉滴入安络血注射液10mg肌注,bid4.待床入院初步诊断1.胃脘痛(脾胃虚寒,瘀血阻络)眩晕(气血两亏)2.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消化性溃疡失血性贫血范例三陈××男,14岁。

某日放牧中,突然发热恶寒、呕吐、头痛欲裂,项背强急、身体疼痛。

经小儿科治疗2~3日,症状反剧,乃转内科,二日内昏厥数次,以至大渴引饮、谵言妄语、诊断为结核性脑膜炎。

脉象及症候:患者意识已经浑浊、唯以双手捧额呻吟、两目紧闭、发热已过40度以上。

脉浮紧、无汗、体疼、项背直、腹痛拒按而未至坚满、头痛欲裂、呕吐不止、口苦大渴、大便秘结、尿利减少而如血(以上为其母口述)。

用药:葛根加半夏汤合白虎汤。

结果:夜呕吐止,口渴稍减,热退至38.5度。

翌日向晓复发轻度呕吐一次,原方再服。

午后热退至36.8度,口渴、呕吐尽除,唯大便仍不通。

双目仍紧闭,呻吟不已。

是夜转用大柴胡汤合桃仁承气汤去芒硝,犹未服药,复起痉挛而陷入昏睡状态,据云当时夜深请不到医生,延至甦醒乃服此方,少停大便畅通,病去大半。

第三日原方,渐复常态。

第四~六日仍用原方唯渐次减少大黄,第七日体温恢复正常,而痛已尽去。

第八日因微渴、尿利减少,转用猪苓汤。

葛根汤:葛根、麻黄、桂枝、生姜、炙甘草、芍药、大枣白虎汤:知母、石膏、甘草、粳米大柴胡汤:柴胡、黄芩、半夏、枳实、白芍、大黄、生姜、大枣桃仁承气汤:桃仁、桂枝、大黄、芒硝、甘草猪苓汤:猪苓、茯苓、泽泻、阿胶、滑石范例四郑××,7岁,其父在市内业蔬菜,素患下肢关节炎。

患儿虽非绝对强健,平素无病。

发病情形某日突发高热至40度左右,头痛如劈、项背强硬、呕吐不止、且时发痉挛。

急延西医,断为真性脑炎。

经抽脊髓,注射服药,病势愈剧,五天后限入昏睡状态,医师宣告绝望。

脉象及症候患儿除项背强直外,全身厥冷,失去知觉,颜面苍白,略见浮肿,双目紧闭,呼吸微弱。

腹部陷没,自汗不息,虽经反覆推动唯稍舒倦眼,旋即紧闭,如此状态,问诊已无可能。

用药:真武汤。

结果:夜二剂频频饮之,夜半二剂都尽,睡梦中患儿自行下床解大便矣。

第二日仍头痛微渴,肢节疼痛。

少停进稀粥,精神颇佳第二日仍用前方二剂,头痛口渴肢节疼痛尽除,与平时无异。

续服前方共三昼夜六服。

后转用小柴胡汤三帖,诸病尽愈。

备注:真武汤为少阴病汎用的处方,能振起极度沉衰的新陈代谢,堪称中医的强心剂。

真武汤:茯苓2.0 朮1.5 白芍1.5 附子1.0 生姜1.5小柴胡汤:柴胡、黄芩、半夏、人参、甘草、生姜、大枣范例五王××,30岁发病情形肝病经某医师误治而以下剂泻之,是夜陷于「但欲寐」,即卷卧不欲起,全身显得疲倦脱力,头脑蒙矓,意识浑浊。

脉象及症候患儿除项背强直外,全身厥冷,失去知觉,颜面苍白,略见浮肿,双目紧闭,呼吸微弱。

腹部陷没,自汗不息,虽经反覆推动唯稍舒倦眼,旋即紧闭,如此状态,问诊已无可能。

用药真武汤。

结果一帖见效,隔日往诊,见其自起进稀粥矣。

范例六多发性腹痛年龄性别男,45岁。

本务农,后弃农就工,体质弱健。

发病情形自四五年前屡发腹痛,各西医诊为胃炎,然百方治疗均不能根治。

脉象及症候胃痛时流动于脐的上下周围。

此外则心下痞硬、胸胁苦满、口苦咽干、大便艰涩、小便不利、脉沉弦、舌无苔。

用药黄连汤加大黄白朮二剂。

结果全治备注以上症状,以今日观之,非大柴胡汤即小柴胡汤加白朮芒硝。

不知当时何以用黄连汤而收效,自觉惭愧。

黄连汤治胃炎,便秘者加大黄,下痢者加茯苓,是一般原则。

黄连汤:黄连、干姜、桂枝、半夏、甘草、人参、大枣;大柴胡汤:柴胡、黄芩、半夏、枳实、白芍、大黄、生姜、大枣小柴胡汤:柴胡、黄芩、半夏、人参、甘草、生姜、大枣范例七重症神经衰弱年龄性别女,40+岁,久患神经衰弱,体格瘦小。

为一敏感性妇人(言语絮絮而反覆,错乱不休)。

发病情形去年因神经衰弱病名就医于某精神科病院,据云稍有起色。

因医师应征入营而退院。

近数年因关心夫婿事业以致常陷于不眠,初唯不眠倦怠而已,继则居恒头涨脑昏,心神恍惚,忧愁苦闷,悲喜无常。

脉象及症候入本年来,恒通夜不能入眠,容易惊恐,动辄气喘如有物从脐上上冲胸部,因而呼吸几至窒息(按此可推定奔豚),发作时身体及手足不随意振颤。

厌恶与人接触,寡言笑,头眩心悸,居恒胃部膨满、喜噫食臭、心下嘈杂、吞酸、腹中雷鸣、便秘。

用药甘草泻心汤。

结果胃症状与精神症状同时痊愈,连服四帖睡眠大佳,各病俱除。

备注主诉的前部,属于金匮要略的狐惑病,甘草泻心汤证。

后部之胃肠症状,又属伤寒论的甘草泻心汤证。

范例八杨××,女,22岁,体质营养俱佳良,平素容易下痢不消化便。

发病情形绕脐周围疼痛下痢、头痛腰酸、疲劳倦怠、腹胀、腹中雷鸣、心下痞硬、心中烦闷、多梦、口苦咽干、微渴、喜噫食臭。

用药生姜泻心汤。

结果二帖而全治,一年多不再下痢。

备注生姜泻心汤。

在金匮要略是治狐惑,相当今日的神经衰弱。

在伤寒论中为下痢或呕吐的治剂生姜泻心汤:半夏、黄芩、人参、生姜、甘草、大枣、黄连、干姜范例九流感并发支气管肺炎年龄48岁,性别男,少时即体弱多病,宿有喘息,年仅48,已有老衰气象,曾以肺病咯血。

发病情形当时流行感冒普遍.脉象及症候颜面苍白幽微恶寒、微热、手足冷、脉细微、全身显得疲倦怠,行路或立坐皆两眼不舒,睡态蒙矓(正是伤寒论少阴病之「但欲寐」状态)用药投以少阴病真武汤三剂结果精神振作,食事稍进,诸种少阴病态渐减。

再发病情形其夫人闻高雄某医师擅长治肺病,专程求诊。

经医师诊断为气管支扩张,须先注射盘尼西林,患者因屡因注射盘尼西林引发心脏悸动,几至呼吸窒息,经医师再三劝说,于心情不安下接受注射。

岂知射药灌未及半,即两眼翻白、手足逆冷、面呈绀紫色,陷于人事不省。

医师为之恐惶而停止剩余的注射。

脉象及症候发热(约40度),恶寒战栗、喘而自汗、脉仍微细、意识蒙矓。

用药麻黄附子细辛汤合真武汤。

结果热退恶寒除喘亦差。

翌日其子由台大医院回家取其痰唾往台大检查,结果认为气管支肺炎,指定每二小时服米国仙丹二粒,第一服后热再发,喘再起,勉强再服第二剂,症状转剧,经我再投以前方而缓解,自是决意专用中药。

前方连服六七日后接近治愈阶段。

此后余热未尽,稍有喘气,乃以小柴胡汤合苏子降气汤半月余而康复。

真武汤:附子、干姜、茯苓、白朮、白芍麻黄附子细辛汤:麻黄、附子、细辛小柴胡汤:柴胡、黄芩、半夏、人参、甘草、生姜、大枣苏子降气汤:半夏、苏子、甘草、肉桂、前胡、厚朴、陈皮、当归、生姜范例十曾××,30岁,劳动者贫家主妇,骨骼虽粗大,但遍身瘀血着明,肌肤粗糙无光泽,自云未嫁时每月经之前即发周期性咳嗽,嫁后因夫家赤贫无法就医,加以操劳过度,以致身体渐虚,咳嗽渐盛。

发病情形五六年来喘息咳嗽,不分寒暑长年如是,百方医治而病症愈剧。

脉象及症候喘息上气、咳嗽无痰、口苦咽干、胸胁痞满压迫感、口渴、耳鸣、头痛、全身倦怠疲惫、自汗淋漓,日夜不能成眠、便秘、时或手足振颤。

用药小柴胡汤合半夏厚朴汤加干姜细辛。

结果五日不应。

第六日转用小青龙汤半夏厚朴汤合方,用五日而大差。

其后二月间,仍不间断服此合方,而病尽除。

半夏厚朴汤:制半夏、厚朴、茯苓、生姜、苏叶,小青龙汤:麻黄、桂枝、芍药、甘草、干姜、细辛、半夏、五味子范例十一张××,12岁,体质普通。

发病情形感冒发热、鼻出血。

西医诊治,热不退、鼻血仍不止,转就医于某中医,仍不见效。

脉象及症候患者有表斜未入里之证,枕边汽水已开盖,但未饮半滴,此口不渴无里证。

其父用冰囊贴其额上,而患者嫌恶,且虽高热犹喜被覆,此为表未解之证。

身无汗,脉浮紧。

用药麻黄汤。

结果一剂热退鼻血止,翌日转用小柴胡汤。

备注伤寒论太阳篇第20条曰:「伤寒脉浮紧不发汗因致衄者,麻黄汤主之。

发热而并发衄血,以麻黄汤治愈者之例甚多。

前中医投以苦寒之栀子、黄芩、侧柏叶之类。

麻黄汤:麻黄、桂枝、杏仁、甘草小柴胡汤:柴胡、半夏、黄芩、人参、生姜、甘草、大枣范例十二李××男,1.5岁,营养发育均堪称佳良。

发病情形四日前忽发高烧、自汗,旋即遍身发赤色如红枣,且遍起散在性微细粒疹,便秘、腹硬满,就近请治于西医,四日来病势有增无减。

脉象及症候发烧42°C,脉浮紧有底力,全身斑疹如出血,自胸下至脐下膨满坚硬,两眼直视不能啼哭、自汗淋漓,唯见患儿反覆颠倒,无时或已,此时其躁烦苦闷概可想见。

据其母云,发病迄今不大便,小便短而赤。

用药此危险场面几乎使我穷于应付,不得已根据伤寒论中「阳明实热」着想,投以大柴胡汤,为其急速泻下遂加芒硝。

结果是夜泻下大量黑便,向晓时即热退红消,患儿仍颇疲惫状。

第二日转用大柴胡汤加桔梗石膏,一星期恢复正常,遂停药。

备注以中医病名称之,此病当为今匮要略阴阳毒之阳毒也。

今匮对此病仅有升麻鳖甲汤及去雄黄蜀椒二方,而此二方我又不善用。

后检读金鉴,对此病用三黄石膏汤,也颇有理,日后有机会当试用之。

大柴胡汤:柴胡、半夏、黄芩、枳实、白芍、大黄、生姜、大枣三黄石膏汤:黄连、黄芩、黄柏、栀子、石膏、麻黄、淡豉、生姜、大枣、茶叶范例十三谢××,女,40岁,一见可知为操作过劳,兼有瘀血者。

全身瘀黑粗糙,所谓皮肤甲错者近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