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化机遇下的高职学生就业能力培养

合集下载

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特点及就业能力探析

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特点及就业能力探析

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特点及就业能力探析摘要:大学生就业问题一直是国家和社会关注的热点。

作为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相结合的高职教育,能否培养出理论知识丰富、动手能力强的毕业生,是检测高职教育是否成功的一个重要标杆。

关键词:就业特点企业需求就业能力细节制胜就业是民生之本。

大学生就业问题一直是国家和社会关注的热点。

作为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相结合的高职教育,能否培养出理论知识丰富、动手能力强的毕业生,是检测高职教育是否成功的一个标杆。

作为高职院校的学生,能否很好的认识到高职教育的就业特点及具备一定的就业能力,是能否实现高质量就业的一个重要保障。

本文就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特点及就业能力展开讨论。

1、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特点(1)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依然存在。

近年来的高校扩招使得大学毕业生由“卖方市场”进入了“买方市场”,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日趋突显,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和焦点问题。

面对当前就业环境,高职院校应充分认清就业形势,把提高毕业生就业率及就业质量作为一项重要工作,不断寻求大学生就业指导和服务的新方法,帮助学生在就业大潮中站稳脚跟。

(2)高职院校毕业生定位在培养一大批生产管理服务在第一线的高素质的应用型技术人才。

高等职业教育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人才为根本任务,以满足社会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对中高级人才需求为目标,以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力争使学生成为即具备一定的理论基础与专业知识,又能掌握本专业领域的基本技能,并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专门人才。

所以,高职教育要紧跟社会发展的要求,从专业设置,教学改革,资源配置等方面出发,统筹考虑,统筹规划,以培养出具有高职特色,适应社会需要的紧缺、适用、技术型人才。

(3)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类型特征鲜明:技术型人才抢手,文科类竞争压力较大。

根据麦克斯2010年人才需求报告,高职院校作为高级技术人才的培养基地,与制造业相关的专业的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的争抢,而文科类的毕业生竞争激烈,改行者居多。

高职院校的教育国际化与交流项目

高职院校的教育国际化与交流项目

高职院校的教育国际化与交流项目随着全球化的进程,高职院校的教育国际化与交流项目变得越来越重要。

这些项目可以极大地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并为他们未来的职业发展提供更多机遇。

本文将探讨高职院校教育国际化的重要性,并介绍一些成功的交流项目。

首先,高职院校的教育国际化有助于加强学生的国际交流能力。

通过参与交流项目,学生可以与来自不同国家和文化背景的人交流和合作。

他们能够学习到不同国家的教育制度和学习方法,拓宽他们的知识和视野。

这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使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全球化的就业环境。

其次,高职院校的教育国际化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

参与国际交流项目的学生将有机会与外籍教师和学生进行直接的交流和沟通。

这将迫使他们主动使用外语,提高他们的听说读写能力。

同时,学生还能通过与母语非英语的学生交流,提高他们的跨文化沟通能力。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掌握一门外语已经成为了必备的能力,这将对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另外,高职院校的教育国际化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竞争力。

参与国际交流项目的学生将有机会亲身体验不同国家的文化和教育环境。

他们将能够深入了解不同国家的经济、科技、教育等方面的发展,拓宽他们的国际视野。

这将使他们在今后的职业生涯中具备更强的竞争力,并能够更好地适应全球化的就业市场。

对于高职院校来说,开展教育国际化与交流项目也有利于提升学校的声誉和知名度。

通过开展与国外高等院校的交流合作,学校能够吸引更多的国际学生和教育资源。

这将有益于学校的发展,并提高学校的国际影响力。

为了实施教育国际化与交流项目,高职院校可以采取多种形式。

首先,可以与国外高等院校签订合作协议,建立互派学生的交流项目。

学生可以在一定的学期内前往对方院校学习,获得留学经历。

其次,学校可以举办国际交流活动,邀请外国教师和学生来校交流讲学,为本土学生提供与外籍师生互动的机会。

此外,学校还可以鼓励学生参与国际学术竞赛、夏令营等活动,提高他们的学术水平和国际交流能力。

我国高职院校高端国际化数字化技能人才培养存在问题与发展对策——基于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的实践

我国高职院校高端国际化数字化技能人才培养存在问题与发展对策——基于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的实践

我国高职院校高端国际化数字化技能人才培养存在问题与发展对策——基于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的实践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迅猛进步,数字化技能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

高职院校在培养高端国际化数字化技能人才方面,既面临挑战,也有改进的空间。

本文将以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的实践为例,分析我国高职院校在高端国际化数字化技能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

一、存在的问题1.课程设置不合理。

目前,一些高职院校的数字化技能人才培养课程设置过于简单,没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在国际化背景下的数字化技能。

课程内容过于理论化,实践环节较少,难以满足实际需求。

2.师资力量不足。

高端国际化数字化技能人才的培养需要具备较高水平的教师队伍,但目前的师资力量多数普遍不足。

一方面,缺乏资深的行业专家和国际视野;另一方面,缺乏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无法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

3.实践环节不足。

高端国际化数字化技能人才培养需要强调实践教学,但现实中实践环节不足。

一方面,学生没有机会接触真实的工作环境,无法进行实际操作;另一方面,学校缺乏与企业的紧密合作,难以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

二、发展对策1.优化课程设置。

高职院校应根据国际化数字化技能人才的需求,优化课程设置。

一方面,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增加实践环节,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另一方面,增设国际化课程,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沟通能力和国际视野。

2.提升师资水平。

高职院校应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提升师资水平。

一方面,加大招聘力度,引进具有行业实践经验和国际化背景的教师。

另一方面,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国际化能力。

3.加强实践教学。

高职院校应与相关企业建立合作关系,提供学生实习机会。

同时,学校可以与企业合作,设置实践项目,让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进行实际操作。

此外,学校还可以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国际性比赛和项目,提高学生的国际竞争力。

4.加强学校间合作。

高职院校可以通过与国内外高校的合作交流,分享经验和资源,共同推进高端国际化数字化技能人才培养。

中文+职业技能_高职院校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中文+职业技能_高职院校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中文+职业技能_高职院校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探究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深入,中文作为世界上最重要的语言之一,在国际间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为了应对这一趋势,高职院校具有培养国际化人才的重要责任。

本文将探讨高职院校培养国际化人才的模式,并提出一些有效的培养策略。

首先,培养国际化人才需要高职院校加强对中文作为外语的教学。

由于中文的特殊性,其学习不像英语等语言那样广泛。

因此,高职院校应该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通过开设专门的中文课程,提供专业化的教学内容和实践机会,帮助学生全面掌握中文读写、听说能力。

其次,高职院校应该注重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

在国际化背景下,仅仅掌握中文是远远不够的。

学生还需要具备相关的职业技能,才能更好地应对国际化需求。

因此,高职院校应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将实践教学与职业需求相结合,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培训课程。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适应国际职场的要求。

另外,高职院校还应该加强对外教师的引进和培养。

外教师可以提供更加地道的语言教学,并且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国际化视角和经验。

因此,高职院校应该积极引进外教师,同时也要加强对本校教师的培训,提高其国际化教学水平。

此外,高职院校还应加强实践教学的环节。

通过实践教学,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特别是在中文+职业技能的教学中,实践教学应该占据重要的地位。

高职院校可以通过实习、实训、项目等方式,让学生在实际的工作环境中应用所学的中文和职业技能,提高其实践能力。

最后,高职院校还应积极与国外高校开展合作交流项目。

通过与国外高校的合作,可以使学生接触到更为国际化的教育环境和学习方式,增加他们的国际竞争力。

同时,高职院校还可以利用合作交流项目,吸引更多国外学生来校学习,促进学生的跨文化交流,提高学生的国际视野。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应加强中文+职业技能的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

通过加强中文教学、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引进外教师、加强实践教学和开展国际交流等措施,可以有效地培养出适应国际化需求的人才。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背景下高职院校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背景下高职院校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背景下高职院校面临的机遇与挑战随着中国国家职业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高职院校作为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面临着许多新的机遇和挑战。

本文将从政策、社会需求、科技创新、国际交流等方面分析高职院校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一、政策机遇近年来,中国政府对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逐步完善了职业教育体系,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扶持高职院校的发展。

2014年,国务院发布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要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构建多层次、多类型的职业技术教育体系。

2016年,教育部发布了《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意见》,提出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包括完善职业教育培训体系、推进职业教育与行业需求的对接、加强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等。

这些政策的出台为高职院校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遇,也为其发展提供了更加有力的政策支持。

二、社会需求挑战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社会对高素质技能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

传统的高等教育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无法满足广大学生的就业需求。

据统计,中国目前每年约有1000万左右的高校毕业生,但很多学生找不到与自己专业对口的工作。

相比之下,高职院校所培养的技能型人才更容易找到工作,并且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

高职院校在满足社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方面面临着巨大的挑战,需要加强与企业、行业的对接,更好地了解社会需求,调整人才培养方向,提高教学质量。

三、科技创新机遇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创新,高职院校也面临着更多的科技创新机遇。

当前,各行各业对技术人才的需求愈发迫切,而高职院校正是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主要渠道。

高职院校可以加强与企业、科研机构的合作,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培养更多的科技创新人才。

高职院校可以通过建立专业实验室、科研中心等途径,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研能力,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科技创新平台和机会。

四、国际交流挑战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化,高职院校也需要面对更多的国际交流挑战。

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技术人才已经成为高职院校的重要任务。

“双高”建设背景下高职学校国际化发展策略

“双高”建设背景下高职学校国际化发展策略

“双高”建设背景下高职学校国际化发展策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全国各地区的“双高”(即高新技术产业和高技能人才)建设也得到了充分重视。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高职学校作为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的重要阵地,也应该寻找更多的发展机遇,积极谋求国际化发展。

一、高职学校双高建设背景下的机遇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为高职学校提供了更多的合作机会。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许多新兴产业的发展都需要大量的高素质技能人才。

高职学校可以积极与这些新兴产业进行合作,共同进行人才培养和科研项目的开展,从而为学校的国际化发展奠定基础。

高职学校所培养的技能型人才在国际市场上也备受青睐。

许多国外的企业和机构都渴望拥有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以应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

高职学校可以借助“双高”建设的机遇,加强与国外企业和机构的合作,开展国际性的技能培训和人才交流,使学校的国际化水平不断提高。

高职学校国际化发展也可以吸引更多的国际学生和教师来校学习和工作。

随着国际化的进程,越来越多的国际学生和教师希望来中国学习和工作,感受中国的文化和社会。

高职学校可以通过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为国际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和机会,吸引更多的国际教师来校任教,促进学校人才和文化的多元化发展。

二、高职学校国际化发展的策略1. 开展国际合作项目高职学校可以积极开展国际化合作项目,与国外著名的高职学校和科研机构进行交流与合作。

通过合作项目的开展,可以吸引更多的国际学术资源和人才,提高学校的国际化水平。

2. 推动双语教学高职学校可以推动双语教学,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和选择,提高学生的语言素养和国际化观念。

可以积极引进国外的教学资源,提升学校的教学质量和水平。

3. 开设国际化课程为了满足国际化发展的需要,高职学校可以开设更多的国际化课程,涵盖更多的国际化内容和知识。

通过开设国际化课程,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培养更多的国际化人才。

4. 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5. 发展国际化教育品牌高职学校可以通过发展国际化教育品牌,提升学校的知名度和声誉,吸引更多的国际学生和教师来校学习和工作。

“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国际化发展的导向问题与对策

“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国际化发展的导向问题与对策

“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国际化发展的导向问题与对策“双高计划”是指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4-2020年)中提出的“促进一流本科学校和一流专科学校建设”和“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两项重点任务。

在“双高计划”的背景下,高职院校国际化发展成为了当前高等教育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

高职院校要想在国际化的领域中有所作为,就需要面对一系列的导向问题,并采取对策来推动国际化发展。

本文将从高职院校国际化发展的导向问题以及相应的对策方面展开探讨。

一、导向问题1. 教育理念的转变传统的国际化发展模式下,高职院校往往以派遣学生出国留学为主要手段,但是这种模式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为留学生的数量和范围受到了限制。

需要从传统的留学理念转变为更为多元化和全面化的国际化理念,通过引进外国教育资源、跨国合作办学等方式,实现高职院校的国际化发展。

2. 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更新国际化发展要求高职院校在教学内容和方法上进行改革和更新。

传统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在国际化发展中往往难以达到国际标准,需要进行调整和改进。

高职院校需要引进国外先进的教学资源和方法,同时提升教师国际化水平,改进课程设计和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国际化素养和竞争力。

3. 学校管理的国际化国际化发展对学校管理体系和管理理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高职院校需要建立更加完善的国际化管理体系,引进国际化管理理念,加强学校对外交流与合作,提高学校在国际舞台上的声誉和竞争力。

4. 师资队伍的国际化高职院校在国际化发展中需要更为国际化的师资队伍。

传统的师资队伍难以满足国际化发展的需要,需要依托国际化的教育资源,引进国外优秀的教师和研究人才,提高学校的教学科研水平,培养更具国际竞争力的人才。

二、对策方案1. 优化国际合作办学模式高职院校可通过与国外知名高校合作,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开展联合办学项目,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竞争力的优秀人才。

加强与国际机构的合作,开展国际培训和交流项目,拓宽学生和教师的国际视野,提高学校的国际化水平。

后金融危机时代高职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后金融危机时代高职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1 人才供给增加使 高职学生 的就业形势更为严 峻 . 2 市场人才的就业 , 主要取决于其供 给量 , 越充裕的人才供给 ,
在各种 形式 的招 聘会上 , 高职毕业 生 由于缺乏正确 的就 业 观, 将职业定 位过高 , 对工作岗位 以及工资 收入 的期 望值 都远超 市场对高职学生的定位 , 使得招聘会上的高职学生实现成功签 约
力 和 自控 能力 , 在生活与学习 中, 很多学生不知道如何 高效率 地 利用时问 , 习更是没有计划 , 学 如此种种 , 高职学生 的就业能力必
然会 因知识水平的欠 缺而大受影响 。 我国高职教育水平 不高 , 是一个不争 的事实 , 这 生源质量低
机之后 , 都开始有意识地要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或产品 、 技术升级 , 因此对具有专业技能和技术的人才有相 当大 的需求 。另外 , 在企
业转体改制过程中 , 企业 的管理者也迫切需要一些 中高级的营
管理人才利用丰富 的经 营管理经 验 、 专业 的经济管理知识 、 灵敏
的市场把握 能力来 积极参与到企业 的变革 当中去 。这种产业 结 构 的调整 , 品结构 的升级 , 即将走入市 场的高职学生们 的素 产 对 质要求将更加挑剔 。
毕业生在求职者队伍 中的位置相对后移 , 不但影响着高职学生 的 薪酬水平 , 也使其成功就业 的压力大增 , 目前来看 , 从 我国高职学
代” 如何培 养与提高就业能力 , 就成为高职学校与学生 必须面对
的 问题 。
生就业压 力明显高 于前几年 , 应届 高职毕业成功就业率只有6 % o
开始于 2 0 年 下半年 的美 国次贷危机 , 终演变成 全球性 07 最 的金融危机 , 给我国经济造成 了很大 的影 响 , 特别是 出 口加工行 业大量企业 的倒闭 , 加剧 了我 国就业压力 , 受其影响 , 一直表现不

高职院校国际化人才核心素养与培养路径研究

高职院校国际化人才核心素养与培养路径研究

高职院校国际化人才核心素养与培养路径研究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和经济交流的加强,高职院校要注重国际化人才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以适应日益变化的国际环境。

本文将着重研究高职院校国际化人才的核心素养和培养路径。

1.语言能力。

国际化人才需要具备良好的英语能力,能够流利地听说读写英语,并且还需要掌握一些其他国家的语言,以方便交流。

2.跨文化交流能力。

这是国际化人才最重要的素养之一。

他们应该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背景和传统,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和相似之处,以便在国际交流和合作中更加顺利。

3.创新能力。

国际化人才需要具备发现问题、创新思维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些能力的培养需要在实践中进行,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和参与项目,让学生们不断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

4.团队合作能力。

在国际化的环境下,学生需要与来自各个国家和地区的人合作,因此应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能力。

他们需要了解各自的角色和职责,并在团队中发挥自己的专长和能力,以达到最终目标。

5.全球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国际化人才应该有全球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关注国际和地区问题,了解全球热点事件和趋势,拥有正义感和同情心,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

1.提供多元语言教育。

高职院校应该为学生提供多种语言教育,包括英语以及其他语言。

并且还应该提供语言培训机会,帮助学生掌握不同语言的表达方式。

2.开设特色课程。

高职院校可以根据不同专业和学生需求,开设一些与国际化相关的特色课程,如跨文化交流、国际商务和全球化等课程,为学生提供更深入的学习和实践机会。

3.组织国际实习和交流活动。

高职院校可以与国外企业和教育机构合作,提供国际实习和交流机会,让学生们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环境下学习和生活,拓宽视野和提高能力。

4.建立国际化教学团队。

高职院校应该聘请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教师和专家,加强教师的国际化素养,并为学生提供更多元的教育资源和学习机会。

5.推进学生参与国际学术交流。

高职院校应该鼓励和支持学生积极参与国际学术交流活动,如国际学生论坛、学术会议、竞赛等,提升学生的学术素质和国际交流能力。

高职院校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高职院校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高职院校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研究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国际交流的不断深入,高职院校的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越来越受到关注。

这种模式旨在培养具备全球竞争力的高素质人才,能够适应国际化的就业环境和市场需求。

本文将研究高职院校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的目标、特点以及对人才培养的影响。

一、目标高职院校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的目标在于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这些人才应具备全球竞争力,能够适应国际化的就业环境和市场需求。

同时,他们还应具备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能够在国际舞台上有所作为。

通过国际化人才培养,高职院校旨在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其个人发展与成长。

二、特点高职院校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具有以下特点:1. 重视外语教育:高职院校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外语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沟通能力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通过大量的外语课程和实践活动,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国际化的学习和工作环境。

2. 强调实践能力培养:高职院校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实习、实训和项目实践等活动,学生能够将所学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中,提高解决问题和创新能力。

3. 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高职院校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倡导学生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包括留学、交换生项目和国际实习等。

通过与国外学校和企业的合作,学生能够增加国际视野,了解不同文化和工作方式,提高其全球竞争力。

4. 强化职业导向:高职院校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在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和责任感,使其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职业发展的潜力。

三、人才培养的影响高职院校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对学生的培养和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首先,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通过跨文化交流和国际实践,学生的语言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提升。

这些能力将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国际化的就业环境和市场需求,增加就业竞争力。

国际化机遇下的高职学生就业能力培养

国际化机遇下的高职学生就业能力培养
高 职 国 际化 人 才 就 业 能 力培 养 的必 要 性
高职 国 际化 人 才 培 养 有助 于缓 解 未 来 的 就 业 压 力 . 宽 就 拓
方面. 即语 言 交 流能 力 、 国际 化 与本 土 特 征 相 融合 的能 力及 利 将

的技术创新 , 助企业 实现全球化战 略. 帮 以人 才 国 际 化 带 动 企 业 国际 化 . 而 加快 建 设 创 新 型 国 家 。 从
高 职 国 际化 人 才 能 力 培 养 的重 点
高 职 国 际化 人 才 必 须 具备 国 际化 能 力 这 主要 表 现在 三个
职 国 际化 人 才 主 要 是 面 向 国 际 化 岗 位需 求 的 高 技 能 人 才 . 于 对 语 言 掌握 和 沟 通 以及 多 元 文 化 了解 的要 求 都 高 于 传 统 的高 职 人 才 。因 此 . 国 的高 职 国 际 化 人 才 培 养 既 要 注 重 专 业 能 力 的 我 培 养 , 要 注 重 综 合 能 力 的 培 养 。 在 国 际 化 人 才 竞 争 的 趋 势 和 更 环 境 下 . 国应 抓 住 机 遇 . 养 具 备 国 际化 视 野 和 国际 化 素 质 我 培 的 高职 专 业 人 才
国 际化 人 才 的 缺 乏 对 提 高并 购 能 力 及 企 业 国 际 化 发 展 极 为 不
董事 长 彭 剑 锋 认 为 : 国 际 化 人才 从 个 体 来 讲 , 个 人 的 能力 和 “ 指
利 。在 中国 人 才 国 际化 对 接 高 峰 论 坛 上 . 位 著 名 企 业 老 总 与 多 人 力 资 源 专 家 都认 为在 国 内培 养 国 际化 人 才 是 最好 的选 择 我 国 的高 职 院校 可 以通 过 与 企 业 合 作 培 养 国 际 化 人 才 . 快 企 业 加

浅谈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现状和能力培养

浅谈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现状和能力培养

1教 育体 制 束 缚 导致 学不 能 致 用 、
传统教学模式都是在现有资源的基础上进行备课 、讲课 、
作业 的布置和批改 , 以教 材的研究和讲 解为主 , 还是从 课堂到
随着中国经济发展的 日趋国际化 , 多国际企业纷 纷进 入 众
书本 的模式。
2 学校 安 于教 学现 状 、
数量之大可想而知。 出现 目前就业 形势的原 因 , 一方面 是因为学 校扩招 , 毕业 生数量逐年增加 ; 另外一 方面也是 因为学生进人社 会 、 走进工
特殊 的家庭环境和 成长 经历导致贫 困大学 生在就业过 程 中较普通学生面临更大的压力和挑战。来 自贫困家庭尤其是山
区的学生除非万不 得已 , 绝不 回生源 地就业 , 不愿意 到边 远 也
地 区和艰苦行业就业 ,以至于他们 与许多就业机会擦肩而过 , 甚至 出现 了有业不就的怪现象 。不少 贫困学生 以学 习为导 向 , 很少考虑将来 的职业 目标和方 向 , 择业过程 中害怕竞争 , 在 急
于求成 , 遇到挫折时心理难以承受 , 易产生悲观情绪 , 容 面对严 峻的就业形势无所适从 , 无形 中增大了 自己的就业难度 。
5 没 有 正 确 的 自我 定位 , 、 对职 位 的要 求 过 高
作 岗位后 , 不能快速适应 工作要求 , 理论与 实践结合 的能力较
差。面对企业单位对于人才的渴求与毕业生不能马上发挥作用 的矛盾 , 企业对应届毕业 生的招聘有所 保留 , 如何 寻找到更适
合企业发展的员工也是企业面临的1 。因此学生如何在上学 司题
3 就 业 市场 中存 在 一 定 的性 别 歧 视 、
【 键 词 】 高职 院 校 大 学 生 关
就 业 能 力培 养

“双高”建设背景下高职学校国际化发展策略

“双高”建设背景下高职学校国际化发展策略

“双高”建设背景下高职学校国际化发展策略【摘要】在当前“双高”建设背景下,高职学校国际化发展已成为重要议题。

本文首先探讨了高职学校国际化发展的意义,指出其对教育质量提升、人才培养和学校声誉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随后分析了“双高”政策对高职学校国际化发展的影响,并总结了高职学校国际化发展的现状。

接着提出了在“双高”建设背景下高职学校国际化发展的战略路径,强调了合作交流、培养国际化人才等关键策略。

探讨了高职学校国际化发展的关键措施,包括建立国际合作机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等。

结论部分展望了未来高职学校国际化发展的前景,提出了相关建议,并对全文进行了总结。

通过本文的探讨,将有助于推动高职学校国际化发展,提升教育质量和国际竞争力。

【关键词】关键词:双高建设、高职学校、国际化发展、意义、影响、现状分析、战略路径、关键措施、前景、建议、总结1. 引言1.1 双高建设背景下高职学校国际化发展策略在当前政策背景下,高职学校国际化发展已成为教育领域的重要议题。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才培养需求日益增长,高职教育的地位和作用也日益凸显。

双高政策的实施为高职学校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时也对高职学校国际化进程提出了更高要求。

双高政策旨在推动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提高高职学校的办学质量和水平。

在这样的政策背景下,高职学校国际化发展的意义更加明显。

国际化不仅可以提高高职学校的学术声誉和影响力,还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机会,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竞争力的优秀人才。

在双高政策的影响下,高职学校国际化发展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

高职学校需要加强国际合作,拓展国际交流渠道,提升教育质量和水平,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营造良好的国际化发展环境。

只有通过不断努力和创新,高职学校才能真正走向国际化舞台,为培养更多优秀人才作出更大贡献。

2. 正文2.1 高职学校国际化发展的意义国际化是当前世界发展的趋势。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发展,高职学校需要适应国际化的需求,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的人才,以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

新质生产力背景下高职院校创新就业育人模式的路径

新质生产力背景下高职院校创新就业育人模式的路径

新质生产力背景下高职院校创新就业育人模式的路径1. 新质生产力背景下高职院校创新就业育人模式的理论基础随着新质生产力的不断发展,高职院校面临着就业市场的变化和挑战。

为了适应这种变化,高职院校需要创新就业育人模式,以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适应能力。

本文将从理论基础的角度探讨新质生产力背景下高职院校创新就业育人模式的路径。

教育创新理论:教育创新理论是指导高职院校创新就业育人模式的基础。

包括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斯宾塞的进步主义教育思想等。

这些理论强调教育应该关注学生的实际需求,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以适应社会的发展。

职业教育理论:职业教育理论为高职院校创新就业育人模式提供了理论支持。

包括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体系、美国“四阶段”职业教育体系等。

这些理论强调职业教育应该与产业发展紧密结合,培养学生具备实际工作所需的技能和知识。

终身学习理论:终身学习理论强调学习是一个持续的过程,人应该在不同的阶段不断地学习和更新知识。

这为高职院校创新就业育人模式提供了思路,即通过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改革,培养学生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就业市场。

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理论: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理论为高职院校创新就业育人模式提供了技术支持。

包括在线教育、虚拟仿真教学等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个性化教育理论:个性化教育理论强调因材施教,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以提高教育质量。

这为高职院校创新就业育人模式提供了方向,即根据学生的兴趣、特长等因素,制定个性化的教育方案,培养学生具备独特的竞争优势。

新质生产力背景下高职院校创新就业育人模式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教育创新理论、职业教育理论、终身学习理论、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理论和个性化教育理论等。

在这些理论的指导下,高职院校可以从课程设置、教学方法、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改革创新,以培养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要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谈高职生就业能力培养的现状与体系建构

谈高职生就业能力培养的现状与体系建构

谈高职生就业能力培养的现状与体系建构[摘要]就业工作是高职院校工作中必须认真考虑的一个重要环节,如何提高高职生就业能力是广大高职教育工作者非常关心的问题。

文章就高职生就业培养的必要性、高职生就业能力的现状、高职生就业能力的培养体系的构建三个方面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高职生就业能力体系近些年来,随着全国高等教育院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高等院校毕业生人数急剧增加。

这样,全社会的就业形势势必更加严峻。

而高等职业院校由于学制较短、毕业生数量较多,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其就业压力显得尤为突出。

许多高职院校把毕业生就业一次签约率作为工作目标之一来考核,并与招生计划的制订、教学经费的划拨等各种因素结合在一起,这就使得毕业生就业工作成为高职院校工作中必须考虑的一个重要环节,而如何提高高职生就业能力也就成为值得广大教育工作者深入探讨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高职生就业能力培养的必要性1.高职生就业能力的培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做出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将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摆在突出位置,提出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新形势下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指导方针。

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中与经济、社会发展联系最直接、最密切的部分之一,高职院校是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高技能专门人才的重要基地。

在开展高职教育工作的过程中,学校的各项工作都是围绕把学生培养成社会需要的高技能专门人才这个中心来开展的,除了通过各种方式引导学生掌握先进的专业技能、培育良好的职业素养、形成坚强的意志品质外,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应该是高等职业教育全面提高高职生综合素质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

高职生具备了较强的就业能力就能够在激烈的求职应聘过程中更容易为用人单位所青睐,获得更多的就业机会。

因此,高职生就业问题的顺利解决既关系到毕业生个人的健康成长与前途命运,更关系到中国社会的长治久安和稳定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

高职教育推动职业教育国际化

高职教育推动职业教育国际化

高职教育推动职业教育国际化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全球化以及国际合作交流的不断加深,职业教育国际化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高职教育作为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经验和优势,正积极推动职业教育国际化的进程。

一、高职教育国际合作的意义高职教育国际合作可以促进经济发展和技术创新。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对高素质技能人才的需求不断增长。

而通过与国际先进的职业教育机构进行合作,可以借鉴其先进的教学理念和培养模式,提升本国职业教育的质量和水平,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

二、高职教育国际化的路径与方法(一)建立国际化合作平台为了推动职业教育的国际化进程,我们可以积极建立国际化合作平台。

通过与国际著名高职院校合作办学、成立联合研究中心等方式,实现资源共享、互利共赢。

同时,加强与国际职业教育组织的合作,参与国际性的职业教育论坛和交流活动,提高我国高职教育的国际影响力。

(二)开展师资培训与交流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是推动职业教育国际化的重要保障。

因此,建立开放的师资培训和交流机制至关重要。

可以组织教师赴国外进行短期培训、学术交流和访问,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和管理经验,提高自身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

同时,引进国外职业教育专家来我国高职院校讲学,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三)深化学生交流与实习实训国际化的职业教育必然需要培养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人才。

因此,加强学生交流与实习实训是非常重要的。

可以通过与国际高职院校建立交换生项目,促使学生跨越国界、融入国际化教育环境,增强跨文化沟通与合作能力。

同时,积极推动学生实习实训的国际化,与跨国企业合作,提供国际实践机会,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复合技能的职业人才。

三、高职教育国际化的挑战与对策(一)文化差异带来的挑战在推动高职教育国际化的过程中,不同国家的文化差异会带来一定的挑战。

为了应对这一挑战,高职院校可以加强国际化人才培养课程的设置,将跨文化交流与合作的内容纳入必修课程,并积极开展国际学生文化适应培训,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和跨文化能力。

我国高职院校国际化办学发展困境与政策建议

我国高职院校国际化办学发展困境与政策建议

我国高职院校国际化办学发展困境与政策建议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不断增长,高职院校作为培养中等职业技术人才的重要渠道,在国际化办学方面面临一些困境。

本文将针对我国高职院校国际化办学发展的困境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我国高职院校国际化办学发展面临的困境是师资力量不足。

由于目前我国高职教育发展的阶段性特点,高职院校的师资力量整体相对较弱。

我国高职院校需要提供与国际接轨的课程和教学内容,而这需要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和专业知识的教师来支持。

目前很多高职院校的教师队伍普遍存在缺乏实践经验、教育理念陈旧等问题。

解决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首先需要提高高职院校教师的素质。

政府可以实施一系列措施来吸引优秀人才进入高职院校,如加大招聘力度、提供良好的职业发展机制和薪酬待遇等。

我国高职院校国际化办学发展还面临课程体系与国际接轨的问题。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的课程设置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缺乏实践性和与国际接轨的特色课程。

这使得我国高职院校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缺乏竞争力。

我国高职院校需要重视实践教学环节的设置,开设与国际接轨的特色课程,并提供相关实习和实训机会。

政府可以通过鼓励高职院校与企业、行业协会等开展合作,提供实践基地和实践项目,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我国高职院校国际化办学发展还面临学生交流和留学的问题。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的学生交流和留学机会相对较少。

这使得学生在国际视野和语言能力等方面存在短板。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政府可以出台政策,鼓励高职院校与国外院校开展学生交流和留学项目,提供相应的奖学金和资助政策。

高职院校也应该加强对学生的国际教育培养,提供国际化的课程、交流和实习机会,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国际竞争力。

我国高职院校国际化办学发展面临师资力量不足、课程体系与国际接轨、学生交流和留学、国际合作与交流的困境。

为了推进我国高职院校的国际化办学发展,政府可以出台相应的政策,如提高教师待遇、鼓励高职院校与企业、行业协会等合作、推动学生交流和留学项目、鼓励高职院校与国际院校建立合作关系等。

对我国高职院校发展方向的探讨

对我国高职院校发展方向的探讨

对我国高职院校发展方向的探讨【摘要】我国高职院校在发展中面临着诸多挑战和机遇。

本文首先从高职院校的定位和我国高职教育现状入手,分析了高职教育的发展现状。

接着探讨了提升高职院校教学质量、加强产教融合、促进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建设以及国际化发展等方面的措施。

结合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就业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来探讨高职院校未来发展的方向。

通过本文的探讨,旨在指导高职院校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培养更多优秀人才,推动高职教育的蓬勃发展。

【关键词】高职院校、教学质量、产教融合、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国际化发展、实践能力培养、就业、可持续发展。

1. 引言1.1 高职院校的定位高职院校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定位主要是为应对社会需求,培养具有实用技能和职业素养的人才。

与普通高校相比,高职院校更加注重学生的职业技能培养和实践能力培养,更加贴近社会和市场,满足各类企业和行业对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

高职院校的定位也体现在其课程设置、教学方式、实习实训等方面,致力于让学生在校期间就能够获得实践经验,并顺利地就业。

高职院校的定位决定了其办学宗旨和目标,即要培养具有一定专业技能和实践经验的应用型人才,为社会和经济发展提供专业技术支持和服务。

在当前社会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高职院校的定位显得尤为重要,需要不断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提高教学质量,加强产教融合,促进学科建设,努力推动我国高职教育的发展。

1.2 我国高职教育的现状我国高职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高职院校的数量不断增加,教育质量也在不断提升。

与此我国高职教育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高职院校在教学质量方面存在差异。

一些高职院校注重理论教学,忽视实践教学,导致学生缺乏实际操作能力。

一些高职院校的师资力量不足,教学水平参差不齐,影响了教学效果。

高职院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不够紧密。

企业对高职毕业生的需求与高职院校的培养模式存在偏差,导致学生毕业后就业困难。

“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国际化发展的导向问题与对策

“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国际化发展的导向问题与对策

“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国际化发展的导向问题与对策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高等教育也逐渐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

在这样的背景下,高职院校的国际化发展问题也逐渐受到了重视。

近年来,我国提出了“双高计划”,旨在推动高职院校的国际化发展,提升高职院校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

在该背景下,高职院校国际化发展面临着一系列的导向问题,例如学历认证问题、教学质量问题、师资队伍建设问题以及国际合作与交流问题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高职院校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促进自身国际化发展的步伐,提升高职院校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和声誉。

在本文中,将对高职院校国际化发展的导向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对应的对策建议,以期为高职院校的国际化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2. 正文2.1 高职院校国际化发展的导向问题高职院校在国际化发展中面临着课程设置不合理的问题。

由于国际化需求日益增加,高职院校需要根据国际化发展的需求来调整和完善课程设置,提高课程的国际化水平,使学生能够在竞争激烈的国际市场中脱颖而出。

高职院校的教学语言问题也是国际化发展中的一个重要导向问题。

随着国际化的需求增加,高职院校需要大力推广外语教学,提高学生的外语水平,使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国际化的教学环境和就业市场。

高职院校在国际化发展中还存在着教学理念和方法不够先进的问题。

要实现国际化发展,高职院校需要引进和借鉴国际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不断改进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效果,培养适应国际化需求的优秀人才。

高职院校在国际化发展中面临的导向问题较多,需要学校管理者和教职员工与时俱进,积极应对,采取有效措施,推动高职院校的国际化发展取得更好的成效。

2.2 学历认证问题学历认证问题是高职院校国际化发展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在“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更加关注如何提升教育质量和国际竞争力,而学历认证问题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之一。

学历认证是高职院校留学生和国际合作项目的必经环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际化机遇下的高职学生就业能力培养作者:赵文静沈亚强来源:《职业教育研究》2010年第09期摘要:经济全球化使人才培养国际化,政府、企业及高职院校应充分认识国际化人才培养的重要性。

高职院校应重视国际化能力、一专多能能力、创新实践能力及个人形象管理能力等多种能力的培养,拓宽就业市场,进一步提高高职教育的吸引力。

关键词:国际化人才;高职学生;就业能力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727(2010)09-0064-02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教育国际化脚步的加快,各国开始重视国际化人才的培养。

国际金融危机虽然极大地增加了就业压力,但是对于高职院校而言,正是国际化人才培养的储备期。

当前,很多发达国家对人才的迫切需求为我国职业院校学生跨出国门,参与国际竞争提供了可能性,也使我国的职业院校认识到了国际化人才培养的重要性。

就业能力与高职国际化人才的概念界定加拿大会议委员会(CBC)将“就业能力”定义为“个体为实现自己在劳动力市场的抱负和潜能而应具备的品质和能力”。

我们认为,就业能力是能够成功就业所需的知识、技能、个性品质等因素的综合。

对于“国际化人才”至今还没有统一的概念,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教授、华夏基石人力资源顾问公司董事长彭剑锋认为:“国际化人才从个体来讲,指个人的能力和素质,是否适应国际市场这种竞争的需要,是否在跨出国门以后适应国际市场创造价值;而从组织来讲,指个人是否能建构一个适应国际人才的环境”。

高职学生就业需要掌握本学科、本专业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更需要运用专业技能的实践能力。

高职国际化人才主要是面向国际化岗位需求的高技能人才,对于语言掌握和沟通以及多元文化了解的要求都高于传统的高职人才。

因此,我国的高职国际化人才培养既要注重专业能力的培养,更要注重综合能力的培养。

在国际化人才竞争的趋势和环境下,我国应抓住机遇,培养具备国际化视野和国际化素质的高职专业人才。

高职国际化人才就业能力培养的必要性高职国际化人才培养有助于缓解未来的就业压力,拓宽就业市场近年来,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持续增加,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极大地增加了就业压力。

从经济学相关原理来看,国际金融危机是实体经济周期性波动的真实反映,危机过后,随着经济恢复平稳,劳动力需求景气指数也将提高,对于高职院校而言,正是国际化人才培养的储备期,只要做好规划,对于今后就业压力的缓解会大有裨益。

几十年来,印度鼓励大学生跨国就业,菲律宾大量输出劳工,都是为了缓解国内的就业压力。

高职国际化人才培养有助于提升高职教育的吸引力高职院校应走国际化办学道路,开放合作办学,培养国际化人才,以提升高职教育的魅力。

2007年7月,重庆电子职业技术学院数十名数控和机电一体化专业毕业生被日本常石集团和新加坡万邦集团录用;浙江旅游学院坚持探索国际化人才培养,该校近年来的毕业生就业率高达98%,先后与韩国、奥地利、瑞士、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旅游类高校建立了合作关系,共同培养学生。

高职院校加强与国外的合作交流,不但可以提升学校的知名度,而且可以为我国的职业教育走向世界搭建平台。

高职国际化人才培养有利于个人职业生涯发展自我国加入WTO以后,国际化人才的短缺为高职院校学生的个人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高职院校学生在被国外企业认同的同时,也提升了个人价值。

外国大公司的工作经历、流利的外语、国际化的视野和管理经验以及所获得的专业知识和自身修养的提升,都有利于个人职业生涯的发展。

如浙江旅游学院与国外开展广泛的合作交流,为学生提供国外实习的机会,对于学生回国后就业以及个人发展都产生了良好的效应。

高职国际化人才培养可加快我国企业国际化的步伐高职国际化人才的培养有助于我国企业实现全球化战略。

近几年来,天狮集团、TCL、联想等知名企业纷纷走国际化经营路线,但国际化人才的缺乏对提高并购能力及企业国际化发展极为不利。

在中国人才国际化对接高峰论坛上,多位著名企业老总与人力资源专家都认为在国内培养国际化人才是最好的选择。

我国的高职院校可以通过与企业合作培养国际化人才,加快企业的技术创新,帮助企业实现全球化战略,以人才国际化带动企业国际化,从而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

高职国际化人才能力培养的重点高职国际化人才必须具备国际化能力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即语言交流能力、将国际化与本土特征相融合的能力及利用现代网络资源进行信息处理和利用的能力。

首先,高职院校培养的国际化人才必须具备了解对方语言并进行交流的能力。

菲律宾的劳工和印度的软件信息人才主要的优势就是可以用流利的英语与所在国家人员进行交流。

韩国的许多大学开设了英语教学课程,引进英文原版教材,强调英语会话交流能力,以加快与国际接轨的速度。

我国的高职院校可以根据专业特色,推广和完善双语教学,争取创造国际化氛围。

语言的掌握不限于英语,还有日语、韩语和法语等多国语言的学习。

利用当前的大好形势,高职院校可以培养出具有与世界对话沟通能力的国际化人才。

其次,高职国际化人才应是能将国际化与本土特征紧密结合并加以利用的人才。

韩国和日本的国际化人才培养重视多元文化的掌握,有利于解决不同国家文化之间的冲突。

影响跨文化沟通的关键在于能否认识到不同文化具有的不同思维模式与表达方式。

高职院校可以根据我国本土经济与文化特征以及地区的经济环境,多维度地创建国际化人才培养的环境,采取引进外教、留学生、国外实习和课程内容改革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国际化沟通能力。

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大学生很会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设备提高自己的就业能力,并能通过网络设备发布求职信息或搜索就业岗位信息。

目前,我国的高职院校虽然也在着力建设院校网络资源,但仍有部分学生对网络知识知之甚少。

因此,高职国际化人才培养应加强现代信息技术教育,提高高职国际化人才利用计算机收集信息、选择信息及学习知识的能力。

高职国际化人才培养必须强调一专多能,提高生存能力高职学生应增强专业技能的学习,以便快速适应职业。

高职学生要有所专、有所长,这是基本的生存能力,同时也体现出高职教育的特色。

多种能力的培养有助于解决就业环境急剧变化所带来的各种问题,如学习数控加工的学生可以对应用电子方面的知识及计算机的使用有所了解。

在多种能力的培养中要突出专业能力的培养,高职学生在平时学习中应以专业能力的发展为主,并辅以其他能力的发展,及早进行自我定位,结合所学专业、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及国际需求信息提高自己的竞争优势,以实现顺利就业。

高职院校还可以与一些跨国公司就某些重大国际性问题开展联合攻关,培养现代技术知识面宽、动手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

高职学生应借助网络资源,培养洞悉本专业领域科技发展动态和经济运行走势的敏锐目光,及时调整自己的发展方向,提高自己的职场竞争力及适应国际环境变化的生存能力。

高职国际化人才培养必须注重创新能力高职国际化人才应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具备掌握高级技能的优势,还要有语言和信息处理的能力,这有助于学校开展创业教育,培养学生的创业和创新能力。

我国加入WTO以来,大批中小型企业崛起,这些企业的投资成本和生产技术水平都不是太高,为学生创业提供了现实基础。

同时,企业需要大批富有创新精神、具备良好的职业适应能力和发展能力的员工,需要具备岗位弹性适应能力,而且能在技术应用中创造性地对工艺流程进行改革创新,对加工方法进行革新,对管理模式进行探索创新的高级技术和技能型人才。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职业教育为日本企业培养了具有忠诚性和合作性的员工。

自90年代以来,日本从“技术立国”转向“科技创新立国”,职业教育培养目标也转为培养具有创造性的各类人才。

因此,高职国际化人才的培养应利用多种优势,由传授即有知识技能解决确定问题的维持性、验证性教学转变为创造性、创新性教学,引导学生创造性地运用现有知识技能发现问题,并创造性地解决实践中出现的不可预见的问题。

高职国际化人才应具备基本的个人形象管理能力国际化人才对外代表本国的形象,因此,良好的个人形象有助于传递国家的良好形象。

高职国际化人才的一个重要基本内涵就是必须懂得个人形象管理,主要指熟悉国际化交流的要求,并根据国际化交流的要求,努力提升个人素质,塑造良好的个人形象。

在工作中要有团队意识,要积极适应工作环境,对待工作认真负责,才能高效率地获取、掌握和运用知识,取得事业的成功。

同时还应具备诸如正直、诚信、富于社会责任感等美德。

国际化人才必须在坚持国家观念和民族精神的基础上,关心国际问题,具备全球意识和人文关怀精神,积极乐观地面对周围环境的变化。

参考文献:[1]EmployabilitySkills.2000[EB/OL].[2008-02-22].http//www.conferenceboard.ca/education/learning-tools/pdfs/esp2000.pdf.[2]郑立新,张兴福,关国才,马丹丹.双语教学与国际化人才能力的培养[J].黑龙江教育,2006,(5).[3]浙江旅游职业学院的国际化之路——旅游职业教育的成功探索[OL].[2008-09-02]./unews/200892100710.htm.[4]刘飒.创新能力创业能力国际化能力中国加入WTO后高职教育人才能力培养的重点[J].教育与职业,2000,(1).作者简介:赵文静(1984—),女,甘肃民勤人,浙江师范大学职业技术学院2008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学。

沈亚强(1958—),男,浙江师范大学职业技术学院院长,教授,研究方向为高职教育。

(本栏责任编辑:王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