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园田居其四

合集下载

“人生似幻化,终当归空无”出处、解释及赏析

“人生似幻化,终当归空无”出处、解释及赏析

“人生似幻化,终当归空无”出处、解释及赏析名句:人生似幻化,终当归空无。

出自:魏晋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四》解释:人生好似虚幻变化,最终都归于一场虚无。

原文:《归园田居·其四》陶渊明久去山泽游,浪莽林野娱。

试携子侄辈,披榛步荒墟。

徘徊丘垄间,依依昔人居。

井灶有遗处,桑竹残杇株。

借问采薪者,此人皆焉如?薪者向我言,死没无复余。

一世异朝市,此语真不虚。

人生似幻化,终当归空无。

译文:离开山川湖泽而去做官已经很久了,今天有广阔无边的林野乐趣。

姑且带着子侄晚辈,拨开丛生的草木寻访废墟。

我往返在荒野墓地之间,依稀地可认出往日旧居。

房屋的水井炉灶尚有遗迹,桑竹残存枯干朽株。

上前向在这里打柴的人打听:这里过去的居民迁往何处了?砍柴之人对我说到:全都已经去世了再无后人。

三十年就改变朝市变面貌,此语当真一点不虚。

人生好似虚幻变化,最终都不免归于空无。

注释:去:离开。

游:游宦。

浪莽:放荡、放旷。

试:姑且。

榛(zhēn):丛生的草木。

荒墟:废墟。

丘垄(lǒng):坟墓。

依依:思念的意思。

杇(wū):涂抹。

这两句是说这里有井灶的遗迹,残留的桑竹枯枝。

此人:此处之人,指曾在遗迹生活过的人。

焉如:何处去。

没(mò):死。

一作“殁”。

一世:三十年为一世。

朝市:城市官吏聚居的地方。

幻化:虚幻变化,指人生变化无常。

赏析:这首诗的前四句写归田园后偕同子侄、信步所之的一次漫游。

首句“久去山泽游”,是对这组诗首篇所写“误落尘网中”、“久在樊笼里”的回顾。

次句“浪莽林野娱”,是“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的作者在脱离“尘网”、重回“故渊”,飞出“樊笼”、复返“旧林”后,投身自然、得遂本性的喜悦。

这句中的“浪莽”二字,义同放浪,写作者此时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身心状态;逯钦立校注的《陶渊明集》释此二字为“形容林野的广大”,似误。

句中的一个“娱”字,则表达了“性本爱丘山”的作者对自然的契合和爱赏。

从第三句诗,则可见作者归田园后不仅有林野之娱,而且有“携子侄辈”同游的家人之乐。

陶渊明归园田居五首原文翻译

陶渊明归园田居五首原文翻译

陶渊明归园田居原文翻译陶渊明归园田居五首原文翻译《归园田居》是晋宋时期文学家陶渊明的组诗作品,共五首。

在他心中,大自然的一切都是生生不息,自乐自得地存在,一切都那么和谐美好。

在他的.诗中,没有用语言赞美自然,而自然的大美却从心里流溢出来。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陶渊明归园田居五首原文翻译,欢迎大家阅读。

归园田居·其一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误落一作:误入)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颠通巅)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译文】少小时就没有随俗气韵,自己的天性是热爱自然。

偶失足落入了仕途罗网,转眼间离田园已十余年。

笼中鸟常依恋往日山林,池里鱼向往着从前深渊。

我愿在南野际开垦荒地,保持着拙朴性归耕田园。

绕房宅方圆有十余亩地,还有那茅屋草舍八九间。

榆柳树荫盖着房屋后檐,争春的桃与李列满院前。

远处的邻村舍依稀可见,村落里飘荡着袅袅炊烟。

深巷中传来了几声狗吠,桑树顶有雄鸡不停啼唤。

庭院内没有那尘杂干扰,静室里有的是安适悠闲。

久困于樊笼里毫无自由,我今日总算又归返林山。

归园田居·其二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

白日掩荆扉,虚室绝尘想。

时复墟曲中,披草共来往。

(墟曲中一作:墟曲人)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

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

【译文】乡居少与世俗交游,僻巷少有车马来往。

白天依旧柴门紧闭,心地纯净断绝俗想。

经常涉足偏僻村落,拨开草丛相互来往。

相见不谈世俗之事,只说田园桑麻生长。

我田桑麻日渐长高,我垦土地日渐增广。

经常担心霜雪突降,庄稼凋零如同草莽。

归园田居·其三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译文】我在南山下种植豆子,地里野草茂盛豆苗豌稀。

清晨早起下地铲除杂草,夜幕降披月光扛锄归去。

井灶有遗处,桑竹残杇株的意思

井灶有遗处,桑竹残杇株的意思

井灶有遗处,桑竹残杇株的意思“井灶有遗处,桑竹残杇株”出自唐朝诗人陶渊明的作品《归园田居其四》,其古诗全文如下:久去山泽游,浪莽林野娱。

试携子侄辈,披榛步荒墟。

徘徊丘垄间,依依昔人居。

井灶有遗处,桑竹残杇株。

借问采薪者,此人皆焉如。

薪者向我言,死没无复余。

一世异朝市,此语真不虚。

人生似幻化,终当归空无。

【注释】去:离开游:游宦。

浪莽:放荡、放旷。

试:姑且。

榛:丛生的草木荒墟:废墟。

丘垄:坟墓。

依依:思念的意思。

杇:涂抹。

这两句是说这里有井灶的遗迹,残留的桑竹枯枝。

此人:此处之人,指曾在遗迹生活过的人焉如:何处去。

没:死。

一作“殁”。

一世:三十年为一世朝市:城市官吏聚居的地方。

幻化:虚幻变化,指人生变化无常。

【翻译】离山泽去做官已经很久,现在又返林野尝到欢娱。

且携着我的儿和侄儿们,拨开那乱草木寻访废墟。

我往返不停地走在墓间,依稀地可认出往日旧居。

房屋的井灶下留有遗迹,桑和竹残存着枯朽干株。

我打听在这里打柴的人:“过去的居住者都到哪里?”这里的打柴人便对我说:“都死了,没有留下后裔。

”“三十年就改变朝市面貌”,这句话可真是一点不虚!人一生就好似虚幻变化,到最终都不免归于空无。

【赏析】只做了八十多天彭泽县令的陶渊明,已实在无法忍受官场的污浊与世俗的束缚,他坚决地辞官归隐,躬耕田园,且从此终身不再出仕。

脱离仕途的那种轻松之感,返回自然的那种欣悦之情,还有清静的田园、淳朴的交往、躬耕的体验,使得这组诗成为杰出的田园诗章,也集中体现了陶渊明追求自由、安于清贫、隐逸山野、洁身自好、远离官场、超脱世俗的美好情操。

作者之所以毅然弃官归田,并在这组诗的第三首中表达了只求不违所愿而不惜劳苦耕作、夕露沾衣的决心,为的是复返自然,以求得人性的回归。

这第四首诗的前四句写归田园后偕同子侄、信步所之的一次漫游。

首句“久去山泽游”,是对这组诗首篇所写“误落尘网中”、“久在樊笼里”的回顾。

次句“浪莽林野娱”,是“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的作者在脱离“尘网”、重回“故渊”,飞出“樊笼”、复返“旧林”后,投身自然、得遂本性的喜悦。

和陶归园田居其四苏轼翻译

和陶归园田居其四苏轼翻译

和陶归园田居其四苏轼翻译
原文:
久去山泽游,浪莽林野娱。

试携子侄辈,披榛步荒墟。

徘徊丘陇间,依依昔人居。

井灶有遗处,桑竹残朽株。

借问采薪者,此人皆焉如?薪者向我言:“死残无复馀"。

“一世异朝市",此语真不虚!人生似幻化,终当归空无。

译文
离开山川湖泽而去做官已经很久了,今天有广阔无边的林野乐趣。

姑且带着子侄晚辈,拨开丛生的草木寻访废墟。

我往返在荒野墓地之间,依稀地可认出往日旧居。

房屋的水井炉灶尚有遗迹,桑竹残存枯干朽株。

上前向在这里打柴的人打听:这里过去的居民迁往何处了?
砍柴之人对我说到:全都已经去世了再无后人。

三十年就改变朝市变面貌,此语当真一点不虚。

人生好似虚幻变化,最终都不免归于空无。

归园田居一二三四五

归园田居一二三四五

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暧暧(à i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1、译文少年时就没有迎合世俗的本性,天性原本热爱山川田园生活。

错误地陷落在官场的罗网中,一去十三个年头。

关在笼中的鸟儿依恋居住过的树林,养在池中的鱼儿思念生活过的深潭。

到南边的原野里去开荒,固守愚拙,回乡过田园生活。

住宅四周有十多亩地,茅草房子有八、九间。

榆树、柳树遮掩着后檐,桃树、李树罗列在堂前。

远远的住人村落依稀可见,村落上的炊烟随风轻柔地飘升。

狗在深巷里叫,鸡在桑树顶鸣。

门庭里没有世俗琐杂的事情烦扰,空房中有的是空闲的时间。

长久地困在笼子里面,现在总算又能够返回到大自然了。

1归园田居·其二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

,对酒绝尘想。

白日掩荆扉共来往。

时复虚里人,披草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桑麻日以长,我土日已广。

草莽常恐霜霰(xiàn)至,零落同。

2、译文乡居少与世俗交游,僻巷少有车马来往。

白天依旧柴门紧闭,心地纯净断绝俗想。

经常涉足偏僻村落,拨开草丛相互来往。

相见不谈世俗之事,只说田园桑麻生长。

我田桑麻日渐长高,我垦土地日渐增广。

经常担心霜雪突降,庄稼凋零如同草莽。

归园田居·其三归园田居(其三)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带月荷(h è)锄归。

晨兴理荒秽,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2、译文3南山下有我种的豆地,杂草丛生而豆苗却稀少。

早晨起来到地里清除杂草,傍晚顶着月色扛着锄头回家。

道路狭窄草木丛生,夕阳的露水沾湿了我的衣服。

衣服沾湿了并没有什么值得可惜的,只要不违背自己的意愿就行了。

归园田居·其四久去山泽游,浪莽林野娱。

试携子侄辈,披榛步荒墟。

一世异朝市,此语真不虚的意思

一世异朝市,此语真不虚的意思

一世异朝市,此语真不虚的意思“一世异朝市,此语真不虚”出自唐朝诗人陶渊明的作品《归园田居其四》,其古诗全文如下:久去山泽游,浪莽林野娱。

试携子侄辈,披榛步荒墟。

徘徊丘垄间,依依昔人居。

井灶有遗处,桑竹残杇株。

借问采薪者,此人皆焉如。

薪者向我言,死没无复余。

一世异朝市,此语真不虚。

人生似幻化,终当归空无。

【注释】去:离开游:游宦。

浪莽:放荡、放旷。

试:姑且。

榛:丛生的草木荒墟:废墟。

丘垄:坟墓。

依依:思念的意思。

杇:涂抹。

这两句是说这里有井灶的遗迹,残留的桑竹枯枝。

此人:此处之人,指曾在遗迹生活过的人焉如:何处去。

没:死。

一作“殁”。

一世:三十年为一世朝市:城市官吏聚居的地方。

幻化:虚幻变化,指人生变化无常。

【翻译】离山泽去做官已经很久,现在又返林野尝到欢娱。

且携着我的儿和侄儿们,拨开那乱草木寻访废墟。

我往返不停地走在墓间,依稀地可认出往日旧居。

房屋的井灶下留有遗迹,桑和竹残存着枯朽干株。

我打听在这里打柴的人:“过去的居住者都到哪里?”这里的打柴人便对我说:“都死了,没有留下后裔。

”“三十年就改变朝市面貌”,这句话可真是一点不虚!人一生就好似虚幻变化,到最终都不免归于空无。

【赏析】只做了八十多天彭泽县令的陶渊明,已实在无法忍受官场的污浊与世俗的束缚,他坚决地辞官归隐,躬耕田园,且从此终身不再出仕。

脱离仕途的那种轻松之感,返回自然的那种欣悦之情,还有清静的田园、淳朴的交往、躬耕的体验,使得这组诗成为杰出的田园诗章,也集中体现了陶渊明追求自由、安于清贫、隐逸山野、洁身自好、远离官场、超脱世俗的美好情操。

作者之所以毅然弃官归田,并在这组诗的第三首中表达了只求不违所愿而不惜劳苦耕作、夕露沾衣的决心,为的是复返自然,以求得人性的回归。

这第四首诗的前四句写归田园后偕同子侄、信步所之的一次漫游。

首句“久去山泽游”,是对这组诗首篇所写“误落尘网中”、“久在樊笼里”的回顾。

次句“浪莽林野娱”,是“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的作者在脱离“尘网”、重回“故渊”,飞出“樊笼”、复返“旧林”后,投身自然、得遂本性的喜悦。

东晋田园诗人陶渊明《归园田居》六首(附译文)

东晋田园诗人陶渊明《归园田居》六首(附译文)

《归园田居·其一》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归园田居·其一》译文:少小时就没有随俗气韵,自己的天性是热爱自然。

偶失足落入了仕途罗网,转眼间离田园已十余年。

笼中鸟常依恋往日山林,池里鱼向往着从前深渊。

我愿在南野际开垦荒地,保持着拙朴性归耕田园。

绕房宅方圆有十余亩地,还有那茅屋草舍八九间。

榆柳树荫盖着房屋后檐,争春的桃与李列满院前。

远处的邻村舍依稀可见,村落里飘荡着袅袅炊烟。

深巷中传来了几声狗吠,桑树顶有雄鸡不停啼唤。

庭院内没有那尘杂干扰,静室里有的是安适悠闲。

久困于樊笼里毫无自由,我今日总算又归返林山。

《归园田居·其二》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

白日掩荆扉,虚室绝尘想。

时复墟曲中(人),披草共来往。

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

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

《归园田居·其二》译文:我住在郊野外很少交住,僻巷里难闻到车马声响。

白天里经常地关闭柴门,独处在空室中不生杂想。

偏远的村落里人情淳厚,拨开草丛不时互相来往。

相见时不谈论世俗之事,只说道桑麻的生长情况。

我种植的桑麻不断长高,我开垦的土地日益增广。

常担心严霜雪突然早降,使桑麻也像那零落草莽。

《归园田居·其三》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归园田居·其三》译文:南山下田野里种植豆子,结果是草茂盛豆苗疏稀。

清晨起下田地铲除杂草,暮色降披月光扛锄回去。

狭窄的小路上草木丛生,傍晚时有露水沾湿我衣。

身上衣沾湿了并不可惜,只愿我不违背归隐心意。

《归园田居·其四》久去山泽游,浪莽林野娱。

试携子侄辈,披榛步荒墟。

借问采薪者,此人皆焉如的意思

借问采薪者,此人皆焉如的意思

借问采薪者,此人皆焉如的意思“借问采薪者,此人皆焉如”出自唐朝诗人陶渊明的作品《归园田居其四》,其古诗全文如下:久去山泽游,浪莽林野娱。

试携子侄辈,披榛步荒墟。

徘徊丘垄间,依依昔人居。

井灶有遗处,桑竹残杇株。

借问采薪者,此人皆焉如。

薪者向我言,死没无复余。

一世异朝市,此语真不虚。

人生似幻化,终当归空无。

【注释】去:离开游:游宦。

浪莽:放荡、放旷。

试:姑且。

榛:丛生的草木荒墟:废墟。

丘垄:坟墓。

依依:思念的意思。

杇:涂抹。

这两句是说这里有井灶的遗迹,残留的桑竹枯枝。

此人:此处之人,指曾在遗迹生活过的人焉如:何处去。

没:死。

一作“殁”。

一世:三十年为一世朝市:城市官吏聚居的地方。

幻化:虚幻变化,指人生变化无常。

【翻译】离山泽去做官已经很久,现在又返林野尝到欢娱。

且携着我的儿和侄儿们,拨开那乱草木寻访废墟。

我往返不停地走在墓间,依稀地可认出往日旧居。

房屋的井灶下留有遗迹,桑和竹残存着枯朽干株。

我打听在这里打柴的人:“过去的居住者都到哪里?”这里的打柴人便对我说:“都死了,没有留下后裔。

”“三十年就改变朝市面貌”,这句话可真是一点不虚!人一生就好似虚幻变化,到最终都不免归于空无。

【赏析】只做了八十多天彭泽县令的陶渊明,已实在无法忍受官场的污浊与世俗的束缚,他坚决地辞官归隐,躬耕田园,且从此终身不再出仕。

脱离仕途的那种轻松之感,返回自然的那种欣悦之情,还有清静的田园、淳朴的交往、躬耕的体验,使得这组诗成为杰出的田园诗章,也集中体现了陶渊明追求自由、安于清贫、隐逸山野、洁身自好、远离官场、超脱世俗的美好情操。

作者之所以毅然弃官归田,并在这组诗的第三首中表达了只求不违所愿而不惜劳苦耕作、夕露沾衣的决心,为的是复返自然,以求得人性的回归。

这第四首诗的前四句写归田园后偕同子侄、信步所之的一次漫游。

首句“久去山泽游”,是对这组诗首篇所写“误落尘网中”、“久在樊笼里”的回顾。

次句“浪莽林野娱”,是“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的作者在脱离“尘网”、重回“故渊”,飞出“樊笼”、复返“旧林”后,投身自然、得遂本性的喜悦。

陶渊明《归园田居》古诗词及翻译

陶渊明《归园田居》古诗词及翻译

【导语】陶渊明,名潜,字渊明,⼜字元亮,⾃号“五柳先⽣”,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浔阳柴桑⼈。

东晋末⾄南朝宋初期伟⼤的诗⼈、辞赋家。

下⾯是分享的陶渊明《归园⽥居》古诗词及翻译。

欢迎阅读参考!《归园⽥居·其⼀》 魏晋:陶渊明 少⽆适俗韵,性本爱丘⼭。

误落尘中,⼀去三⼗年。

(误落⼀作:误⼊)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

⽅宅⼗余亩,草屋⼋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村,依依墟⾥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复得返⾃然。

翻译 年轻时就没有适应世俗的性格,⽣来就喜爱⼤⾃然的风物。

错误的陷落到仕途罗,转眼间远离⽥园已⼗余年。

笼⼦⾥的鸟⼉怀念以前⽣活的森林,池⼦⾥的鱼⼉思念原来嬉戏的深潭。

我愿到南边的原野⾥去开荒,依着愚拙的⼼性回家耕种⽥园。

绕房宅⽅圆有⼗余亩地,还有那茅屋草舍⼋九间。

榆树柳树成荫遮盖了后屋檐,桃树李树整齐的栽种在屋前。

远处的邻村屋舍依稀可见,村落上⽅飘荡着袅袅炊烟。

深深的街巷中传来了⼏声狗吠,桑树顶有雄鸡不停啼唤。

庭院内没有世俗琐杂的事情烦扰,静室⾥有的是安适悠闲。

久困于樊笼⾥毫⽆⾃由,我今⽇总算⼜归返林⼭。

《归园⽥居·其⼆》 魏晋:陶渊明 野外罕⼈事,穷巷寡轮鞅。

⽩⽇掩荆扉,虚室绝尘想。

时复墟曲中,披草共来往。

(墟曲中⼀作:墟曲⼈) 相见⽆杂⾔,但道桑⿇长。

桑⿇⽇已长,我⼟⽇已⼴。

常恐霜霰⾄,零落同草莽。

翻译 住在郊野很少与⼈结交往来,偏僻的⾥巷少有车马来往。

⽩天柴门紧闭,在幽静的屋⼦⾥屏绝⼀切尘俗的观念。

耕作之余不时到⽥⾥,把草拨开,和农民随意交往。

见⾯之后不谈世俗之事,只说⽥园桑⿇⽣长。

⽥⾥的桑⿇已经渐渐长⾼,我垦种的⼟地⾯积也⽇渐增⼴。

经常担⼼霜雪突降,庄稼凋零如同草莽。

《归园⽥居·其三》 魏晋:陶渊明 种⾖南⼭下,草盛⾖苗稀。

晨兴理荒*,带⽉荷锄归。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四》及赏析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四》及赏析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四》及赏析归园田居·其四魏晋:陶渊明久去山泽游,浪莽林野娱。

试携子侄辈,披榛步荒墟。

徘徊丘垄间,依依昔人居。

井灶有遗处,桑竹残朽株。

借问采薪者,此人皆焉如?薪者向我言,死没无复余。

一世异朝市,此语真不虚。

人生似幻化,终当归空无。

译文离别山川湖泽已久,纵情山林荒野心舒。

姑且带着子侄晚辈,拨开树丛漫步荒墟。

游荡徘徊坟墓之间,依稀可辨前人旧居。

水井炉灶尚有遗迹,桑竹残存枯干朽株。

上前打听砍柴之人:“往日居民迁往何处?”砍柴之人对我言道:“皆已故去并无存余。

”“二十年朝市变面貌”,此语当真一点不虚。

人生好似虚幻变化,最终难免泯灭空无。

注释去:离开。

游:游宦。

这句是说离开山泽而去做官已经很久了。

浪莽:放荡、放旷。

这句是说今天有广阔无边的林野乐趣。

赏析公元406年(东晋安帝义熙二年),亦即是陶渊明由彭泽令任上弃官归隐后的第二年,诗人便写下了《归园田居》五首诗篇,当时诗人四十二岁。

此诗是其中的第四首。

只做了八十多天彭泽县令的陶渊明,已实在无法忍受*的污浊与世俗的*,他坚决地辞官归隐,躬耕田园,且从此终身不再出仕。

脱离仕途的那种轻松之感,返回自然的那种欣悦之情,还有清静的田园、淳朴的交往、躬耕的体验,使得这组诗成为杰出的田园诗章,也集中体现了陶渊明追求自由、安于清贫、隐逸山野、洁身自好、远离*、超脱世俗的美好情操。

作者之所以毅然弃官归田,并在这组诗的第三首《归园田居·种豆南山下》中表达了只求不违所愿而不惜劳苦耕作、夕露沾衣的决心,为的是复返自然,以求得人性的回归。

这第四首诗的前四句写归田园后偕同子侄、信步所之的一次漫游。

首句“久去山泽游”,是对这组诗首篇《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所写“误落尘网中”、“久在樊笼里”的回顾。

次句“浪莽林野娱”,是“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的作者在脱离“尘网”、重回“故渊”,飞出“樊笼”、复返“旧林”后,投身自然、得遂本性的喜悦。

【归园田居·其四】原文注释、翻译赏析

【归园田居·其四】原文注释、翻译赏析

【归园田居·其四】原文注释、翻译赏析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四
久去山泽游,浪莽林野娱。

试携子侄辈,披榛步荒墟。

徘徊丘陇间,依依昔人居。

井灶有遗处,桑竹残朽株。

借问采薪者,此人皆焉如。

薪者向我言,死没无复余。

一世弃朝市,此语真不虚。

人生似幻化,终当归空无。

【译文及注释】
离别山川湖泽已久,纵情山林荒野心舒。

姑且带着子侄晚辈,拨开树丛漫步荒墟。

游荡徘徊坟墓之间,依稀可辨前人旧居。

水井炉灶尚有遗迹,桑竹残存枯于朽株。

上前打听砍柴之人:“往日居民迁往何处?” 砍柴之人对我言道:“皆已故去并无存余。

” “三十年朝市变面貌”,此语当真一点不虚。

人生好似虚幻变化,最终难免抿灭空无。

【赏析】
陶诗大多即景就事,平铺直叙,在平淡中见深意、奇趣。

这首诗也是一首平铺直叙之作。

诗的第五到第八句“徘徊丘垄间,依依昔人居,井灶有遗处,桑竹残杇株”,紧承首段的末句,写“步荒墟”所见,是全诗的第二段。

这四句诗与首篇中所写“暧
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那样一幅生机盎然的田园画适成对照。

这是生与死、今与昔的对照。

既淡泊而又多情、既了悟人生而又热爱人生的作者,面对这世间的生与死、时间的今与昔问题,自有深刻的感受和无穷的悲慨。

其在“丘垄间”如此流连徘徊、见“昔人居”如此依依眷念、对遗存的“井灶”和残杇的“桑竹”也如此深情地观察和描述的心情,是可以想象、耐人寻绎的。

归园田居其四赏析

归园田居其四赏析

归园田居其四赏析
陶渊明在诗里说“久去山泽游,浪莽林野娱。

”意思就是好久没去山里水边走啦,在那树林荒野里可劲儿地玩儿,多自在!就好像咱们放长假出去玩,那种撒欢儿的感觉。

“试携子侄辈,披榛步荒墟。

”他还带着子侄们,穿过杂乱的灌木丛,去那荒废的地方溜达。

这不就是一家人出门探险嘛,多有意思。

“徘徊丘垄间,依依昔人居。

”在那些田埂之间走来走去,还想起以前住这儿的人。

就像咱们有时候回到小时候住的地方,也会想起过去的事儿。

“井灶有遗处,桑竹残朽株。

”看看,水井炉灶还有点痕迹,桑树竹子也有残败的。

感觉有点小凄凉,但又透着一种回忆的味道。

“借问采薪者,此人皆焉如?”他还跟砍柴的人打听,以前那些人都去哪儿啦?是不是像咱们碰到老街坊,也会问问其他人的情况。

“薪者向我言,死没无复余。

”砍柴的人告诉他,都死啦,一个不剩。

这可有点让人心里一沉。

“一世异朝市,此语真不虚。

”人生一世,变化太快,就像街市一会儿一个样,这话真不假。

这不就是感慨人生无常嘛。

“人生似幻化,终当归空无。

”最后这句更绝啦,说人生就像一场梦,最后啥也没有。

陶渊明这是看透了,咱们有时候想想,也觉得人生匆匆,很多东西抓不住。

总的来说,这首诗既有陶渊明对过去的回忆和感慨,也有对人生的思考。

读起来就像是他在跟咱们唠嗑,特别亲切,特有味道!。

陶渊明《归园田居》五首

陶渊明《归园田居》五首

陶渊明《归园田居》五首《归园田居》是陶渊明辞官后的田园诗,写了隐居生活的闲适,以下是由小编为您整理的五首《归园田居》,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误落一作:误入)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颠通巅)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译文少小时就没有随俗气韵,自己的天性是热爱自然。

偶失足落入了仕途罗网,转眼间离田园已十余年。

笼中鸟常依恋往日山林,池里鱼向往着从前深渊。

我愿在南野际开垦荒地,保持着拙朴性归耕田园。

绕房宅方圆有十余亩地,还有那茅屋草舍八九间。

榆柳树荫盖着房屋后檐,争春的桃与李列满院前。

远处的邻村舍依稀可见,村落里飘荡着袅袅炊烟。

深巷中传来了几声狗吠,桑树顶有雄鸡不停啼唤。

庭院内没有那尘杂干扰,静室里有的是安适悠闲。

久困于樊笼里毫无自由,我今日总算又归返林山。

注释1.少:指少年时代。

适俗:适应世俗。

韵:本性、气质。

一作“愿”。

2.尘网:指尘世,官府生活污浊而又拘束,犹如网罗。

这里指仕途。

3.三十年:有人认为是“十三年”之误(陶渊明做官十三年)。

一说,此处是三又十年之意(习惯说法是十又三年),诗人意感“一去十三年”音调嫌平,故将十三年改为倒文。

4.羁(ji)鸟:笼中之鸟。

恋:一作“眷”。

5.池鱼:池塘之鱼。

鸟恋旧林、鱼思故渊,借喻自己怀恋旧居。

6.野:一作“亩”。

际:间。

7守拙(zhuō):意思是不随波逐流,固守节操。

8.方宅:宅地方圆。

一说,“方”通“旁”。

9.荫(yìn):荫蔽。

10.罗:罗列。

11.暧暧(ài):昏暗,模糊。

12.依依:轻柔而缓慢的飘升。

墟里:村落。

13.户庭:门庭。

尘杂:尘俗杂事。

14.虚室:空室。

余闲:闲暇。

15.樊(fán)笼:蓄鸟工具,这里比喻官场生活。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四)》“久去山泽游”古诗词阅读理解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四)》“久去山泽游”古诗词阅读理解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四)》“久去山泽游”古诗词阅读理解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归园田居其四(有删节)陶渊明久去山泽游,浪莽林野娱。

试携子侄辈,披榛步荒墟。

徘徊丘垄间,依依昔人居。

井灶有遗处,桑竹残杇株。

借问采薪者,此人皆焉如?人生似幻化,终当归空无。

注:①丘垄,坟墓。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句写诗人长时间离开山泽间不能尽情游玩了,和“久在樊笼里”感受相似。

B.次句写作者重回“故渊”、复返“旧林”后,投身自然,回归本性的喜悦。

C.第六句的“依依”与“依依墟里烟”中的“依依”都是依稀、隐约的意思。

D.“借问”两句是写作者好奇地问采薪人,而采薪人也都不作答,讳莫如深。

2.这首诗的“井灶有遗处,桑竹残杇株”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景象?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1.D2.这两句的意思是房屋的水井炉灶尚有遗迹,桑竹残存枯干朽株。

这两句诗,描绘“井灶”“桑竹”等意象颓废荒芜、干枯破败的特点,说明自己离开这些地方已经很久了,已经荒芜、残颓,令人伤感嗟叹了。

见此情形,寄托了诗人对“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的后悔以及重归田园收拾整顿这些荒芜、衰朽景象的心愿。

【解析】1.D项,“而采薪人也都不作答,讳莫如深”错误,本诗中看不出采薪人到底是否回答了作者的问题。

原诗中“薪者向我言,死没无复余”就是采薪人的回答。

故选D。

2.本题考查分析诗歌意象画面和体会诗人情感的能力。

本题需要学生根据意象分析画面特点,然后结合全诗分析情感。

“井灶有遗处,桑竹残杇株”写“步荒墟”所见,诗人看到当年的水井、炉灶陈旧,只剩下遗迹,看到桑树、竹林枯干,只剩下残枝,这些意象凸显了田园的荒芜破败。

从而引发了诗人内心感伤、后悔之意,以及要尽力整顿收拾田园的心愿。

古诗文系列课件模板-归园田居·其四

古诗文系列课件模板-归园田居·其四

谢谢!
古诗文系列:归园田居·其四
鉴赏:
这四句诗与首篇《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 中所写“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 深巷中,鸡鸣桑树巅”那样一幅生机盎然 的田园画适成对照。这是生与死、今与昔 的对照。既淡泊而又多情、既了悟人生而 又热爱人生的作者,面对这世间的生与死、 时间的今与昔问题,自有深刻的感受和无 穷的悲慨。其在“丘垄间”如此流连徘徊、 见“昔人居”如此依依眷念、对遗存的 “井灶”和残杇的“桑竹”也如此深情地 观察和描述的心情,是可以想象、耐人寻
古诗文系列:归园田居·其四
注释:
①去:离开。游:游宦。这句是说离开山 泽而去做官已经很久了。 ②浪莽:放荡、放旷。这句是说今天有广 阔无边的林野乐趣。 ③试:姑且。榛:丛生的草木。荒墟:废 墟。这两句是说姑且携带子侄,拨开丛生 的草木,漫步于废墟之中。 ④丘垄:坟墓。依依:思念的意思。这两 句是说在坟墓间徘徊,思念着从前人们的 居处。
古诗文系列:归园田居·其四
鉴赏:
从第四句“披榛步荒墟”的描写,更可见 其游兴之浓,而句末的“荒墟”二字承上 启下,引出了后面的所见、所问、所感。
陶诗大多即景就事,平铺直叙,在平 淡中见深意、奇趣。这首诗也是一首平铺 直叙之作。诗的第五到第八句“徘徊丘垄 间,依依昔人居,井灶有遗处,桑竹残杇 株”,紧承首段的末句,写“步荒墟”所 见,是全诗的第二段。
古诗文系列:归园田居·其四
注释:
⑤杇(wū ):涂抹。这两句是说这里有 井灶的遗迹,残留的桑竹枯枝。 ⑥此人:此处之人,指曾在遗迹生活过的 人。焉如:何处去。 ⑦没(mò):死。一作“殁”。 ⑧一世:二十年为一世。朝市:城市官吏 聚居的地方。这种地方为众人所注视,现 在却改变了,所以说“异朝市”。这是当 时的一句成语。

陶渊明最经典的六首诗

陶渊明最经典的六首诗

陶渊明经典的六首诗:《归园田居·其四》:久去山泽游,浪莽林野娱。

试携子侄辈,披榛步荒墟。

徘徊丘垄间,依依昔人居。

井灶有遗处,桑竹残杇株。

借问采薪者,此人皆焉如?薪者向我言,死没无复余。

一世异朝市,此语真不虚。

人生似幻化,终当归空无。

《神释》:大钧无私力,万理自森著。

人为三才中,岂不以我故?与君虽异物,生而相依附。

结托既喜同,安得不相语!三皇大圣人,今复在何处?彭祖爱永年,欲留不得住。

老少同一死,贤愚无复数。

日醉或能忘,将非促龄具?立善常所欣,谁当为汝誉?甚念伤吾生,正宜委运去。

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

应尽便须尽,无复独多虑。

天地无私,万物自有其规律。

纵身于造化之中,放浪于自然之内,用否行藏,一切顺其自然,没有得失心,自然也就没有了忧愁。

《拟挽歌辞》:有生必有死,早终非命促。

昨暮同为人,今旦在鬼录。

魂气散何之?枯形寄空木。

娇儿索父啼,良友抚我哭。

得失不复知,是非安能觉?千秋万岁后,谁知荣与辱。

但恨在世时,饮酒不得足。

《饮酒·其五》: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咏荆轲》:燕丹善养士,志在报强嬴。

招集百夫良,岁暮得荆卿。

君子死知己,提剑出燕京;素骥鸣广陌,慷慨送我行。

雄发指危冠,猛气冲长缨。

饮饯易水上,四座列群英。

渐离击悲筑,宋意唱高声。

萧萧哀风逝,淡淡寒波生。

商音更流涕,羽奏壮士惊。

心知去不归,且有后世名。

登车何时顾,飞盖入秦庭。

凌厉越万里,逶迤过千城。

图穷事自至,豪主正怔营。

惜哉剑术疏,奇功遂不成。

其人虽已没,千载有馀情。

《归园田居·其三》: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优选 归园田居原文及翻译_归园田居4原文翻译大学

优选 归园田居原文及翻译_归园田居4原文翻译大学

归园田居原文及翻译_归园田居4原文翻译大学《归园田居》是晋宋时期文学家陶渊明的组诗作品,共五首(一本作六首)。

第四首写作者亲自参加劳动和对劳动的热爱,表明他不但没有因早出晚归地辛苦劳动而减少对劳动的兴趣,反而加深了他对劳动的感情,坚定了他终生归耕的决心。

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归园田居·其四》吧。

归园田居·其四魏晋:陶渊明久去山泽游,浪莽林野娱。

试携子侄辈,披榛步荒墟。

徘徊丘垄间,依依昔人居。

井灶有遗处,桑竹残朽株。

借问采薪者,此人皆焉如?薪者向我言,死没无复余。

一世异朝市,此语真不虚。

人生似幻化,终当归空无。

注释①去:离开。

游:游宦。

这句是说离开山泽而去做官已经很久了。

②浪莽:放荡、放旷。

这句是说今天有广阔无边的林野乐趣。

③试:姑且。

榛:丛生的草木。

荒墟:废墟。

这两句是说姑且携带子侄,拨开丛生的草木,漫步于废墟之中。

④丘垄:坟墓。

依依:思念的意思。

这两句是说在坟墓间徘徊,思念着从前人们的居处。

⑤杇(wū):涂抹。

这两句是说这里有井灶的遗迹,残留的桑竹枯枝。

⑥此人:此处之人,指曾在遗迹生活过的人。

焉如:何处去。

⑦没(mò):死。

一作“殁”。

⑧一世:二十年为一世。

朝市:城市官吏聚居的地方。

这种地方为众人所注视,现在却改变了,所以说“异朝市”。

这是当时的一句成语。

这句和下句是说“一世异朝市”这句话真不假。

⑨幻化:虚幻变化,指人生变化无常。

这句和下句是说人生好像是变化的梦幻一样,最终当归于虚无。

鉴赏公元406年(东晋安帝义熙二年),亦即是陶渊明由彭泽令任上弃官归隐后的第二年,诗人便写下了《归园田居》五首著名诗篇,当时诗人四十二岁。

此诗是其中的第四首。

只做了八十多天彭泽县令的陶渊明,已实在无法忍受官场的污浊与世俗的束缚,他坚决地辞官归隐,躬耕田园,且从此终身不再出仕。

脱离仕途的那种轻松之感,返回自然的那种欣悦之情,还有清静的田园、淳朴的交往、躬耕的体验,使得这组诗成为杰出的田园诗章,也集中体现了陶渊明追求自由、安于清贫、隐逸山野、洁身自好、远离官场、超脱世俗的美好情操。

归园田居(5首)原文、翻译及赏析

归园田居(5首)原文、翻译及赏析

归园田居(5首) 原文、翻译及赏析归园田居(5首)_古诗文网陶渊明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说名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

汉族,东晋浔阳柴桑人(今江西九江)。

曾做过几年小官,后辞官回家,从此隐居,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相关作品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等。

参考资料典故:不为五斗米折腰中国古代有不少因维护人格,保持气节而不食的故事,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例。

东晋后期的大诗人陶渊明,是名人之后,他的曾祖父是赫赫有名的东晋大司马。

年轻时的陶渊明本有“大济于苍生”之志,可是,在国家濒临崩溃的动乱年月里,陶渊明的一腔抱负根本无法实现。

加之他性格耿直,清明廉正,不愿▼身世陶渊明,中国是中国文学史上堪与屈原、李白、杜甫、苏轼比肩的伟大诗人。

陶渊明自己从来没有说过是哪里人,甚至也不说生于何时何地。

于是,在陶渊明的出生年份上,就出现了公元365年、公元369年、公元372年等等多个版本。

陶渊明的身世也成了难解之谜。

直到上世纪80年代初,宜丰学者凌诚沛主持组建了“陶渊明始家▼生平青少年时期(28岁以前)陶渊明的曾祖父陶侃曾做过大司马,祖父、父亲也做过太守县令一类的官。

但陶渊明的父亲死得早,渊明少年时,家运已衰落,“少而贫苦。

”他自述:“自余为人,逢运之贪。

箪瓢屡罄,絺綌冬陈。

”(《自祭文》)但物质生活虽然贫乏,陶渊明的精神生活却很丰富。

他学习儒家《六经》,学习《老子》、▼归隐隐逸诗人俗称五柳先生陶渊明被称为“隐逸诗人之宗”。

其隐逸文化总的风格有三:其一是柔,其二是淡,其三是远。

他的创作开创了田园诗的体系,从而使中国古典诗歌达到了一个新的境界。

从古至今,有很多人喜欢陶渊明固守寒庐,寄意田园,超凡脱俗的人生哲学,以及他淡薄渺远,恬静自然,无与伦比的艺术风格;同时对陶渊明▼文学成就饮酒诗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大量写饮酒诗的诗人。

陶渊明归园田居五首原文翻译

陶渊明归园田居五首原文翻译

陶渊明归园田居五首原文翻译陶渊明归园田居五首原文翻译《归园田居》是晋宋时期文学家陶渊明的组诗作品,共五首。

在他心中,大自然的一切都是生生不息,自乐自得地存在,一切都那么和谐美好。

在他的.诗中,没有用语言赞美自然,而自然的大美却从心里流溢出来。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陶渊明归园田居五首原文翻译,欢迎大家阅读。

归园田居·其一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误落一作:误入)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颠通巅)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译文】少小时就没有随俗气韵,自己的天性是热爱自然。

偶失足落入了仕途罗网,转眼间离田园已十余年。

笼中鸟常依恋往日山林,池里鱼向往着从前深渊。

我愿在南野际开垦荒地,保持着拙朴性归耕田园。

绕房宅方圆有十余亩地,还有那茅屋草舍八九间。

榆柳树荫盖着房屋后檐,争春的桃与李列满院前。

远处的邻村舍依稀可见,村落里飘荡着袅袅炊烟。

深巷中传来了几声狗吠,桑树顶有雄鸡不停啼唤。

庭院内没有那尘杂干扰,静室里有的是安适悠闲。

久困于樊笼里毫无自由,我今日总算又归返林山。

归园田居·其二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

白日掩荆扉,虚室绝尘想。

时复墟曲中,披草共来往。

(墟曲中一作:墟曲人)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

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

【译文】乡居少与世俗交游,僻巷少有车马来往。

白天依旧柴门紧闭,心地纯净断绝俗想。

经常涉足偏僻村落,拨开草丛相互来往。

相见不谈世俗之事,只说田园桑麻生长。

我田桑麻日渐长高,我垦土地日渐增广。

经常担心霜雪突降,庄稼凋零如同草莽。

归园田居·其三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译文】我在南山下种植豆子,地里野草茂盛豆苗豌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归园田居其四
魏晋陶渊民
久去山泽游,浪莽林野娱。

试携子侄辈,披榛步荒墟。

徘徊丘垄间,依依昔人居。

井灶有遗处,桑竹残杇株。

借问采薪者,此人皆焉如?
薪者向我言,死没无复余。

一世异朝市,此语真不虚。

人生似幻化,终当归空无。

【诗歌注解】
1.去:离开。

山泽:山川湖泽。

浪莽:放纵不拘之意。

2.试:姑且。

披:分开。

拨开。

榛(zhen针):树丛。

荒墟:荒废的村落。

3.丘陇:这里指坟墓。

依依:隐约可辨的样子。

3.残朽株;指残存的枯木朽株。

5.借问:请问。

采薪者:砍柴的人。

此人:这些人,指原来居住在这里的人。

焉:何,哪里。

如:往。

6.殁(mo末):死。

7.一世异朝市:意思是说,经过三十年的变迁,朝市已面目全非,变化很大。

这是当时的一句成语。

一世:三十年。

朝市:朝廷和集市,指公众聚集的地方。

8.幻化:指人生变化无常。

《列子。

周穆王》:“因形移易者,谓之化,谓之幻。

??知幻化之不异生死也,始可与学幻矣。

”空无:灭绝。

郗超《奉法要》:“一切万有归于无,谓之为空。


【诗歌译文】
离别山川湖泽已久,纵情山林荒野心舒。

姑且带着子侄晚辈,拨开树丛漫步荒墟。

游荡徘徊坟墓之间,依稀可辨前人旧居。

水井炉灶尚有遗迹,桑竹残存枯于朽株。

上前打听砍柴之人:“往日居民迁往何处?”砍柴之人对我言道:“皆已故去并无存余。

”“三十年朝市变面貌”,此语当真一点不虚。

人生好似虚幻变化,最终难免抿灭空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