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和发展.ppt
专题一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
唐朝的三省六部制
(5)发展于元朝 内容:在中央,健全了中央官制,设中书省。 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设宣政院,统领宗教事务 和管辖西藏地区。 特点:地方行政体系有了重大发展;建立了中 央政府对边疆地区的直接管理制度。 (6)强化于明清 内容:明初废丞相、权分六部。废行省、设三 司。设厂卫特务机构 ,实行八股取士,加强思想控 制。清朝沿用明朝制度,增设军机处,大兴文字狱, 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特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发展到顶峰。 (7)结束于1912年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 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隋唐:
发展阶段 加强阶段 顶峰阶段
元朝: 明朝: 清朝:
明太祖中央废丞相,权分六部;地方上废行中书省,设三司; 思想上八股取士;厂卫特务机构的设立标志着君主集权的空 前加强。
雍正帝设军机处,标志着君主集权的进一步强化;思想上实 行“文字狱 ”。
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建立的思想基础 西汉以前的思想基础是:韩非子的法家 思想。西汉汉武帝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 术”确立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正式成为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思想基础。
6、如右图所示,从图一到图二政治制度的 变革发生在
A.秦朝 B.汉朝 C.唐朝
D.明朝
【链接中考】
7、中国历代王朝采取了许多措施,加强了对地方的管理。据 此,回答下列问题。
(1)、请写出秦、西汉、唐、元、明五个朝代加强地方行政管理的主 要措施诸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诸侯国被越分越小 唐朝 : 合并州县
元朝:
设行中书省
。
。
明朝 : 废行中书省,设三司
【链接中考】
(2)、小明同学想探究秦朝中央政府对地方管辖的措施,他的主要依 据 A、影视作品 B、民间传说
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演变及其影响(课堂PPT)
理论来源: 法家思想;萌芽:战国;确立:秦;巩固:西汉; 完善:隋唐;加强:宋元;强化:明清
专制主义:是与民主政体相对立的概念,指一个人或少数几 个人独裁的政权组织形式,是体现在帝位终身制和皇位世袭制上 ,其主要特征是皇帝个人的专断独裁,汇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 ,从决策到行使军政财政大权都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专制主义 是决策方式。
社会根源:巩固、维护国家统一的需要。秦吸取周天子在诸侯 割据局面下无能力的教训,在统一全国后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制度,以消除地方割据势力,维护国家统一。
思想根源:法家思想奠定理论基础。韩非子创造了一套完整的 中央集权的政治理论,为秦始皇创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奠定 理论基础。
地理原因:由于中国属于大河文明,以农业生产为主,土地束 缚了过多的劳动力,无法更多的发展商业与手工业。而且领土面 积较大,需要统一的管理
11
积极影响: 加强了思想的统一,加强了中央集权;调和了阶级矛盾,扩
大了统治阶级的基础;提高了官吏的文化素养;促进了教育事业 的发展;促进了文化艺术的发展;…… 消极影响:使儒学成为统治者奴化臣民的工具;官僚队伍壮大, 但导致从事科学技术研究的人才力量相对薄弱。……
古代选官制度变化的过程: 1.夏、商、周时代:“世卿世禄制”。它通过家族血缘关系来确 定政府各级官员的任命,依血缘亲疏定等级尊卑和官爵高下。 2.秦国:按军功授爵。打破了奴隶主贵族世袭爵位的制度,有 利于新兴地主阶级势力的增强。 3.两汉:察举制和征辟制。察举即选举,是一种由下而上推选 人才为官的制度,征辟是一种自上而下选拔官吏的制度, 4.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九品中正制,注重门第出身。 5.科举制:隋炀帝以后至清末(清末新政)(唐朝时期是科举 制的鼎盛时期)。
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ppt课件
来二交给、代外表在他需们要的:皇帝及其下属的各级官僚机构, 由皇 帝(通一过)其属具下体官时僚代机:构国代家表统整一个;地疆主域阶变级化来;行以使前政制治度权
力 ,用这种办法来统治农经民验教,其训中;包统括治自者耕个农人;也观用念这…种…
方(式二来)协调总地体主环之境间:的各种矛盾 。
巩固练习
1.(2017 南通质检)“考秦之制,…… 盖内外官制同一系统,丞相与守掌民事,太尉 与尉掌军事,而御史与监,则纠察此治民治军 之官者也。”这段材料主要反映了秦朝
B A.开创了行之有效的地方行政体制
B.形成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垂直管理 C.官僚政治逐步取代传统贵族政治 D.中央和地方出现机构臃肿的趋向
加强中央集权
综合上述材料分析:
1、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演变围绕 的核心问题是什么?
中央和地方
2、其演变的内在用意是什么?
强化中央集权
探材料究一:周制王度、演诸侯变、之卿因大夫的权力一层层逐次瓦解 ,
到了战国 ,终于初步形成了与中国封建生产关系———
地领一主地中制上、国经将内的济军在地相权主用适、…意应行…:的政不(专权可制加、能主司强像义法君西中权欧主巩央、庄专集固财园制权政统主和制权治那度中等样。集央,于集在一自权身己)。
三省体制下,决策不再是单纯的皇帝个人行为,君主 的最后决定权在政务运行的程式中。
——吴宗国《中国古代官僚制度研究》
探究三:制度演变影响
材料一 两千多年来,不管王朝如何更迭,不 管哪个民族掌握政权,这种政治制度和统治形式都 一直延续下来。它既有助于打破民族间的隔阂和地 区间的分裂割据状态,又有助于每个民族内部和不 同民族之间的政治凝聚力的形成。这是中国各地区、 各民族有如百川归海、日益统一的政治基础。
1-3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演变(汉—清)
削之亦反,不削亦反。削之,其反亟,祸小;不 削之,其反迟,祸大 ! ——晁错《削藩策》
“上令晁错衣朝衣斩东市” ——司马迁 “绐载行市” ——班固
《史记· 平津侯主父列传》载:主父“偃说 上(武帝——引者)曰:‘… …今诸侯子弟或 十数,而适嗣代立,余虽骨肉,无尺寸之地封, 则仁孝之道不宣。愿陛下令诸侯推恩分子弟, 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 其国,不削而稍弱矣。’于是上从其计”。
军机垫及御用文房四宝
明清两朝的尊君卑臣
明大臣四拜或五拜, 清大臣始有三跪九叩之礼。
明大臣可以侍坐, “大朝仪众官皆跪”, 清大臣则奏对无不长跪。 明六曹答诏皆称“卿”,清则称“尔”。 清大臣对皇帝上奏,皆自称“奴才”。
座→站→跪:君主专制不断加强 两汉时期,皇帝对丞相待之以礼。丞 相谒见皇帝时,皇帝起立,赐丞相座。 丞相病了,皇帝还要亲自去探视。隋唐 时期的宰相大臣上朝奏事也有座位。但 到了宋朝,宰相大臣就只能站着同皇帝 议事。明代自朱元璋起,明文规定“大 朝仪”须“众官皆跪”。清朝的官僚上 朝跪地时间特别长,以至于大臣们都准 备有特别的护膝。
西汉的“中朝”和“外 朝”
皇 帝 中朝 外朝
尚 书 令
侍 中
常 侍
有事上报
丞 相
御 史 大 夫
九
太 尉
决策机构 执行机构
卿
2、唐朝的三省六部制
皇 帝
中书省
尚书省
吏 部
户 部
礼 部
兵 部
刑 部
尚尚 审门 拟中 行书 ”下 ”书 省 省 ”省 为 是 是 最 审 决 门下省高 议 策 行 机 机 政 构 构 机 构 门 中 “ ——“ ——“ ——
推恩令:众建诸侯少其力
一轮必修一第三讲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发展演变
常 侍
有事上报
丞 相
御 史 大 夫 九 卿
太 尉
隋唐:三省六部制
皇帝(皇权至上) 相权被分割。秦汉:首长制;隋唐:委员制。
中书省
制令决策
尚书省
执行机构
门下省
封驳审议 门下省审议复奏
凡军国大事, 然后始付尚书省颁布执行 必由中书省 决策
①既互相牵制又互为补充,分工明确,提高了办 吏 户 礼 兵 刑 工 事效率; 部 部 部 部 部 部 ②相权一分为三,避免权臣独揽大权,有利于加 选拔官员 户籍赋税 祭祀教育 军事警备 审判刑罚 土木工程 强皇权。
门第高低
朝代 制度 开创 隋 科举制
备注
影响(作用)
文帝分科举人炀Βιβλιοθήκη 以策取士中央统一分 科,定期举 行,其中进 完善 士与明经两 唐 科举制 科最为人重 视
①扩大了统治的社会基础; ②为官僚队伍提供了源源不 断的高素质人才,是中华帝 国长期保持繁荣的制度保障 之一;③科举取士把选拔任 命官吏的权力收归中央,加 强了中央集权;④是中国古 代政治制度成熟的标志之一。
思考:为什么说三省六部制是 皇权之下的民主制?
①出现了决策、审议、执行权力的分解,既 明确了行政分工,官员的行政效率有所提高, 又使三省相互牵制,相互监督,保证了君权 的独尊。 ②保证政治清明,减少腐败。
探究:(1)隋唐的三省六部制与近代西方的 分权与制衡原则相比,二者有何相同之处? ①权力相互牵制和监督; ②都有积极作用。 ⑵那它们的这种分权本质相同吗?为什么? 不同。 分工不是分权 隋唐的三省是君主专制的产物;西方是防止 专制保障民主,是近代民主政治的产物。
设三司(承宣布使司、提刑按察使 司、都指挥使司)
沿袭明代,又设总督和巡抚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和发展
国家一方面大力发展教育,一方面不断探索,逐步建立了一套考试与选官制度。
西汉的刺史(专管) ②秦朝正式建立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继承了商鞅变法的成果并实践了韩非子的理论,创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 通过王安石变法,我们可以总结和吸取的重要教训是
但是也加强了对人民的控制,影响了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自由活泼发展。
局部统一局面的出现,为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创造了社会条件。 法家的重要代表人物韩非子提出的中央集权和以法治国的思想, 形成了一套系统的中央集权理论。
②秦朝正式建立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继承了商鞅变法的成果并实践了韩非子 的理论,创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它包括皇帝制、 九卿制等,正式确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这对战 国前的分封制来说是一大进步;对于巩固国家统一、维护封建 统治基础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③西汉巩固 景帝在削藩的基础上,平定七国之乱,收回王国官吏任免权。 武帝时,颁布了推恩令、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终于
“举秀才,不识书,察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
元代的御史台 ①②③
D.
戊戌变法时,建议废除八股取士;
CB D B
明朝的厂卫制度 有利于出身不高的知识分子参与政权
D.
对于巩固国家统一、维护封建统治基础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唐玄宗任用高官主持考试,提高了科举考试的地位;
②地主阶级封建化的改革——商鞅变法。
科举制的发展
隋文帝创立,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选拔官员; 隋炀帝建进士科,科举制形成; 唐太宗增加考试科目,以进士、明经两科为主; 武则天首创武举和殿试; 唐玄宗任用高官主持考试,提高了科举考试的地位; 北宋时科举考试分为乡试、省试、殿试三级,殿试成为定制, 实行糊名法,增加录取名额; 王安石变法中废除明经诸科,设明法科,进士科专考经义和时 务策; 明朝科举 仅从儒家的四书五经中命题,答卷的文体一定要八股 文,从此八股取士成为明清两代的选官方式。 戊戌变法时,建议废除八股取士; 1905年,清末新政中正式废除了科举制。
1.2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和发展(从秦到清)
分封制和郡县制异同
分封制
与宗法制相联系的,是以 血缘关系为基础的
郡县制
在国家大一统的条件下实行的, 是按地域划分的
异
分封的诸侯王位世袭,并 拥有封地
诸侯国拥有很强的地方独 立性,容易发展为割据势 力
郡县的官吏由皇帝或朝廷任免调 迁,官位概不世袭,官吏只有俸 禄没有封地
是地方行政机构,有利于中央集 权的加强和国家的统一
宗 法 制 毁 坏
按礼,只有天子可以“旅”(祭祀)于泰 山,这时季孙氏“旅于泰山”,孔丘又指 责他不懂礼(《论语· 八佾篇》)。卿大 夫这样“僭礼”,实质上就是夺取政治权 力的一种表现。
争 霸 开 始
春秋五霸: 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 缪公、楚庄王; 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 王阖闾、越王勾践。 战国七雄:燕、秦、楚、齐( 田齐)、韩、赵、魏
(加强对地方的管理)
君主专制的演进
(中央制度的变化)
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
一、 中央集权的发展
1.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 2.唐末至五代的割据战乱 3.宋初中央集权的强化 4.元朝实行行省制度
汉 武 帝 加 强 中 央 集 权
背景:汉初推行郡国并行制, 出现王国问题;汉景帝平定七 国之乱,汉武帝颁布“推恩令” 内容:诸侯王死后,嫡长子继 承王位,其他子弟分割部分土 地为列侯,列侯归郡管辖 作用:解决了王国问题,加强 了中央集权
意义: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管理 ;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统 一。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秦汉:郡、县两级制 东汉:州、郡、县 隋唐:州、县两级制 宋朝:路、州、县
元朝:省—路—府—州—县
二、君主专制的演进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2课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共18张PPT)
材料一:P9“历史纵横”
材料二:“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丞相 诸大臣已皆受成事,倚办于上”。
(1)从材料一,皇帝称号及“制”、“诏”、 “朕”、“玺”等规定你能得出皇什帝么独认尊识?
(2)始皇:“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
乃至千万世,传之无穷”,这说明了皇位继承采用的
是什么方式呢?
皇位世袭
三公九卿制 皇帝
“学思之窗” 有何作用?
❖ 相互配合
丞相
百官之首 全国政务
御史大夫 (副丞相)
太尉
❖ 彼此牵制
掌奏章下诏令 军务 ❖ 军权皇控
监察百官 (虚设) ❖ 皇帝集权
九卿
(三)郡县制的建立 北至长城
西
东
到
到
陇
东
西
海
南到南海
丞相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 毋以填之,唯上幸许。”始皇下其议于群臣,群臣皆以为 便。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重,然后属 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 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重赏 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 便。”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主。赖宗庙, 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 廷尉议是。”
思考: 在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下必然 会出现哪两对两对矛盾?
三、 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
积极:A 初步奠定祖国疆域,对于统一的多民族国
家的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 B 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 C 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 为历代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加强和完善。
消极:易产生暴政从而激化阶级矛盾
丞相王绾和廷尉李斯辩论的中心议题是什么? 他们各自的理由是什么?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发展及作用
专制 主 中 央 集杈 制 零 … 的 形成 、 发展及作
舞
j
:
口 雷慧清
专 制 主义 中央集权 制度 是高 考关注 的一 起 君主集权 的政治 体制 , 尤其是地方 县制 的确 个重点 部分 。在命 题方 式上 主要 以选择 题 为 定 , 强 化 了 国君 在政 治 上对 国家 统 一 控 制 的 主, 尤 其是新 材料 、 新 隋景方 面 的命 题 。这一 权 力 。这为 秦建立 专制 主义 中央集 权制 度提 制度 的基本 特点 是地方 和个 人完 全服从 于 皇 供 了成 功 的经验 。 帝, 皇帝拥有超越= F 任何束缚 的绝对权力。 本 5 .地理 原 因: 由于 中国属 于大 河 文 明 , 土地 束缚 了过 多 的劳 动力 , 文 主要 谈谈 专 制 主义 中央集 权 制 度 的形 成 、 以农业 生产 为 主 , 无 法更 多 的发展 商业 与手工 业 。而且领 土 面 发展 以及对 中国社会产 生 的作用 。
2 . 建 立( 秦朝)
1 .经 济上 :维 护封 建经 济 基础 的需 要 。
主阶级 也需要 一个 强有 力 的中央政 权来保 护 秦统一后 , 为适应统一国家管理的需要 , 土地所 有制 , 镇 压农 民的反抗 。 这种 封建 的生 在继 承商鞅变法设立 县制的成果 、 实践 韩非子 的政治理论的基础上 , 秦始皇确立 了皇帝制 度 , 产 方式 决定 了 中央集权 制 的建 立 。
一
。 _
0 ,
曩
历史 ・ 考 点连祝
中央集权 政治 制所 需要 的理 论基础 。 从此 , 封建政治制度的政体基本定型 ,专制主义中 央 集权 的制度 得 以巩 固 。 4 .完善 ( 隋唐 ) 隋唐时期 , 统治者积极进行制度创新 , 开 创 了三 省六 部制 、 科 举制 。 三 省六 部制使 得封 建 官僚 机构形 成完 整严 密 的体 系 ,将相 权一 分 为三 而且 互相牵 制 和监督 ,从 而削弱 了相 权, 保证 了皇权 的独尊 ; 科举制 的创 立 和完善 扩大了官吏来源 , 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 , 把 读书、 考试和做官紧密联系起来 , 是封建选官 制 度 的一大 进步 。 中央把选拔 人 才和任 命官 吏的权 力 , 从 世 家大族 手 中集 中到 中央政府 , 加强 了 中央集权 。
专题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专题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一、中央集权制度1.发展历程:战国时期初步形成:法家代表韩非子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国家的主张;商鞅变法建立县制,初步确立了君主集权的政治体制。
秦朝正式建立: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正式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最高统治者称皇帝,总揽全国军政大权;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地方实行郡县制。
西汉巩固:汉武帝解决了王国问题,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确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制度的理论基础。
隋唐完善:创立科举制,有利于选拔人才,提高行政效率,扩大了统治基础,使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完善。
明清达到顶峰(衰落):明朝中央废丞相,权分六部;地方废行省,设三司;设立厂卫特务机构;实行八股取士。
清朝沿用明制,设军机处,大兴文字狱。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达到顶峰。
3. 评价:(一)双重作用。
积极作用:①有利于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巩固和发展,有利于维护祖国统一与领土完整。
如:秦朝、清朝前期维护国家统一。
②能有效地组织人力、物力和财力从事大规模的生产活动和经济建设,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
如秦朝修筑长城、隋朝开凿大运河。
③在统一的环境下,有利于各民族的融合,又利于各地的经济文化交流。
如元朝的民族融合。
消极作用:①专制容易形成暴政、腐败现象,是阻碍历史发展的因素。
如秦朝暴政。
②思想上表现为独尊一家,钳制了思想,束缚了文化。
如汉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清朝“文字狱”。
③在封建社会末期,阻碍了新兴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的发展。
如明清时期。
(二)不同阶段作用不同:在封建社会前期,主要起积极作用;封建社会后期,主要是消极作用。
二、科举制度1、科举制的创立:隋朝隋文帝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选拔官员,隋炀帝时正式设进士科,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我国科举制度正式诞生。
2、科举制的完善:唐朝完善措施:唐太宗时,扩充国学的规模,增加考试科目;武则天时,大量增加科举取士的人数,首创武举和殿试;唐玄宗时,诗赋成为进士科的考试内容。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和发展
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和发展【核心考点】1.含义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包含专制主义和中央集权两个概念。
(1)专制主义:是与民主制度相对立的概念,体现在帝位终身制和皇位世袭制上,其主要特征是皇帝个人专断独裁,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
(2)中央集权:是相对于地方分权而言的,其特点是地方政府在政治、经济、军事方面没有独立性,必须严格服从中央政府的命令,一切受制于中央。
(3)二者关系:地方和中央都必须服从皇帝一人;专制皇权的强弱与中央集权的程度紧密相关。
3.形成并长期维持的原因(1)封建经济(小农经济)的长期存在是其经济根源。
(2)融合了法道等各家精髓的儒家思想为其提供了理论基础(思想基础)。
(3)中国特殊的地理和气候条件是促成制度形成和巩固的重要因素(地理原因)。
(4)统治者政策调整,维护国家统一、社会安定,保证生产发展的需要。
4.历史特征(1)皇权至高无上,帝位终身制和世袭制相统一。
(2)中央和地方官吏由皇帝直接任免,皇帝从决策到行使权力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
(3)君权和相权、中央和地方的矛盾伴随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的始终。
皇权不断加强,相权受制约而削弱;中央集权不断加强,地方权力不断削弱。
(4)借助神权和思想控制来巩固政治专制,加强中央集权。
5.演变过程、趋势和本质图示概览:演变过程:(1)秦朝:秦始皇统一全国;确立了以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和郡县制为主要内容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2)两汉:①中央集权的巩固:汉初郡国并行;汉武帝颁布“推恩令”解决王国问题,并加强了对地方的监察。
②君主专制的强化:汉承秦制;形成了“中外朝制度”,君主专制得以强化。
③选官制度:察举制、举孝廉。
(3)魏晋南北朝:中央机构的三省体制开始形成;实行九品中正制,世家大族垄断仕途。
(4)隋唐时期①三省六部制形成并完善:相权被一分为三,有利于加强皇权,提高了行政效率。
②科举制:隋朝创立,唐朝继承并完善,为历朝沿用,影响深远。
③唐朝后期出现藩镇割据的局面。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和地方制度(PPT 50张)
•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②③ • D.
(2011·浙江文综·T38)(节选) 材料一 (中国政制)达臻“文明”一途,实应归功于西周的创 制。……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浓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 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因 此古贤多称周秦之间为“天下一大变局”。——王家范《中国历史 通论》 请回答: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周和秦朝的主要政 治制度。分析说明周秦政治制度的主要差别。 西周:分封制、宗法制; 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主要差别: 西周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机构,最高执政集团尚 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秦形成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制度,君主集权的官僚政治取代 贵族政治。
思考:隋唐三省六 部制有什么特点?
互相牵制又互 为补充,分工明 确; 中 书 相权不断削弱, 省 皇权不断加强。 起 草 诏 令
皇帝
注意:强调分权。
负 责 执 行 掌 管 军 事
尚 书 省
门 下 省
隋唐创立完 善三省六部制 封 的目的是什么? 驳 主要目的: 审 防止大臣专权, 议 加强皇权。 掌管 土木 工 建筑 部 交通
•
• • •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完善 3、宋朝:二府三司制 合作探究:宋朝 二府三司制的实施 有什么影响? 皇 三司 帝
相权再被分割
①有利于削弱相权,加强皇权; 中书门下 盐 枢密院 度 户 财政 铁 财政 ②行政效率低下,是宋积贫 支 部 行政 军政 积弱的原因之一。 尚书省
中书省 不参与 政事 不参与 政事 门下省 吏 部 户 部 礼 部 兵 部 刑 部 工 部
• ①皇帝制: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 ②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
③地方制度:郡县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