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场实验报告2
北邮电磁场实验报告
北邮电磁场实验报告北邮电磁场实验报告引言:电磁场是现代科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概念,它对于理解和应用电磁现象具有重要意义。
本次实验旨在通过测量电磁场的强度和方向,探究电磁场的基本特性,并验证电磁场的作用规律。
实验仪器和原理:本次实验使用的仪器包括电磁场强度测量仪、磁力计和直流电源。
电磁场强度测量仪是一种用于测量电磁场强度的仪器,它利用霍尔效应原理测量磁场的大小。
磁力计则是用于测量磁场方向的仪器,它利用磁力对物体的作用原理进行测量。
实验过程和结果:首先,我们将电磁场强度测量仪放置在电磁场中,调整其位置和角度,使其能够测量到电磁场的强度。
然后,通过调节直流电源的电流大小,我们可以改变电磁场的强度。
在不同电流下,我们分别测量了电磁场的强度,并记录下来。
接下来,我们使用磁力计来测量电磁场的方向。
将磁力计放置在电磁场中,调整其位置和角度,使其能够测量到电磁场的方向。
然后,通过改变直流电源的电流方向,我们可以改变电磁场的方向。
在不同电流方向下,我们分别测量了电磁场的方向,并记录下来。
通过实验测量,我们得到了一系列关于电磁场强度和方向的数据。
根据这些数据,我们可以绘制出电磁场的强度和方向分布图。
从分布图中,我们可以看出电磁场的强度随着距离的增加而减小,同时电磁场的方向沿着电流方向形成环状分布。
讨论和分析:通过实验数据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电磁场的强度与电流大小成正比,即电流越大,电磁场强度越大;电磁场的方向与电流方向一致,即电流方向决定了电磁场的方向。
这一结论与安培定律相吻合,即安培定律指出电流元产生的磁场与电流元的方向垂直,并且随着距离的增加而减小。
而我们的实验结果也验证了这一规律。
此外,我们还发现电磁场的强度和方向与测量位置和角度有关。
在实验中,我们调整了测量仪器的位置和角度,使其能够准确测量电磁场的强度和方向。
这说明在实际应用中,我们需要合理选择测量位置和角度,以获得准确的测量结果。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电磁场的基本特性,并验证了安培定律。
电磁场与电磁波实验报告
电磁场与电磁波实验报告电磁场与电磁波实验报告引言:电磁场和电磁波是物理学中非常重要的概念。
电磁场是由电荷产生的一种物理场,它的存在和变化会影响周围空间中的其他电荷。
而电磁波则是电磁场的一种传播形式,它以电磁场的振荡和传播为基础,具有波动性质。
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操作和测量,深入了解电磁场和电磁波的特性。
实验一:测量电磁场强度在实验一中,我们使用了一个电磁场强度计来测量不同位置的电磁场强度。
首先,我们将电磁场强度计放置在一个固定的位置,记录下此时的电磁场强度。
然后,我们将电磁场强度计移动到其他位置,重复测量过程。
通过这些数据,我们可以得出不同位置的电磁场强度的分布情况。
实验结果显示,电磁场强度随着距离的增加而逐渐减弱。
这符合电磁场的特性,即电荷产生的电磁场在空间中以一定的规律传播,而传播的强度会随着距离的增加而减弱。
这一实验结果验证了电磁场的存在和变化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实验二:测量电磁波频率和波长在实验二中,我们使用了一个频率计和一个波长计来测量电磁波的频率和波长。
首先,我们将频率计和波长计设置好,并将它们与电磁波源连接。
然后,我们观察频率计和波长计的测量结果,并记录下来。
通过这些数据,我们可以得出电磁波的频率和波长的数值。
实验结果显示,不同频率的电磁波具有不同的波长。
频率越高的电磁波,波长越短;频率越低的电磁波,波长越长。
这符合电磁波的特性,即电磁波的振荡频率和波长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
这一实验结果验证了电磁波的波动性质,以及频率和波长之间的关系。
实验三:观察电磁波的干涉和衍射现象在实验三中,我们使用了一块光栅和一个狭缝装置来观察电磁波的干涉和衍射现象。
首先,我们将光栅放置在光源前方,并调整光源的位置和光栅的角度。
然后,我们观察到在光栅后方的屏幕上出现了一系列明暗相间的条纹。
这些条纹是由电磁波的干涉和衍射效应引起的。
实验结果显示,当电磁波通过光栅时,会发生干涉和衍射现象。
干涉现象表现为明暗相间的条纹,而衍射现象表现为条纹的扩散和交替。
电磁学综合实验报告
电磁学综合实验报告引言电磁学作为物理学中的重要分支,研究了电荷和电流所产生的电场和磁场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
本次实验旨在通过一系列实验探究电磁学的基本原理和现象,验证电磁学理论,并加深对电磁学知识的理解。
本文将对实验过程、结果和结论进行详细描述和分析。
实验一:电场的探测与测量实验一旨在通过测量电场强度,验证库仑定律。
实验中,我们首先使用电场传感器测量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场强度随距离的变化。
实验结果表明,电场强度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符合库仑定律的预期结果。
进一步,我们使用电场传感器测量带电导体周围的电场强度,结果表明电场强度与距离成反比,且与导体表面的电荷量成正比。
实验二:磁场的探测与测量实验二旨在通过测量磁场强度,验证安培环路定理。
实验中,我们使用霍尔效应传感器测量直流电流通过直导线产生的磁场强度。
实验结果表明,磁场强度与距离的关系符合安培环路定理的预期结果。
进一步,我们使用霍尔效应传感器测量螺线管产生的磁场强度,结果表明磁场强度与电流成正比,与理论相符。
实验三: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实验三旨在验证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即磁通量的变化会在导体中产生感应电动势。
实验中,我们将一个螺线管与一个磁铁相连,通过改变磁铁相对螺线管的位置和速度,测量感应电动势的变化。
实验结果表明,感应电动势与磁通量的变化率成正比,验证了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实验四:电磁感应定律和洛伦兹力实验四旨在验证电磁感应定律和洛伦兹力定律。
实验中,我们将一个导体杆与一个磁铁相连,通过改变导体杆的速度和磁铁的位置,测量感应电动势和洛伦兹力的变化。
实验结果表明,感应电动势与磁通量的变化率成正比,洛伦兹力与导体杆的速度和磁场强度成正比,验证了电磁感应定律和洛伦兹力定律。
实验五:交流电路的研究实验五旨在研究交流电路的特性,包括交流电源、电感和电容的相位差以及交流电路中的阻抗。
实验中,我们通过测量电压和电流的相位差,计算电感和电容的阻抗,验证了交流电路的理论。
电磁场与电磁波实验报告2
电磁场与电磁波实验报告实验一电磁场参量的测量实验目的1、在学习均匀平面电磁波特性的基础上,观察电磁波传播特性互相垂直。
2、熟悉并利用相干波原理,测定自由空间内电磁波波长,并确定电磁波的相位常数和波速实验原理两束等幅、同频率的均匀平面电磁波,在自由空间内从相同(或相反)方向传播时,由于初始相位不同发生干涉现象,在传播路径上可形成驻波场分布。
本实验正是利用相干波原理,通过测定驻波场节点的分布,求得自由空间内电磁波波长的值,再由2,f得到电磁波的主要参量:和等。
本实验采取了如下的实验装置设入射波为E i E)e j,当入射波以入射角!向介质板斜投射时,则在分界面上产生反射波E r和折射波E t。
设介质板的反射系数为R,由空气进入介质板的折射系数为T o,由介质板进入空气的折射系数为T c,另外,可动板P r2和固定板P r1都是金属板,其电场反射系数都为-1。
在一次近似的条件下,接收喇叭处的相干波分别为E M RT o T c E oi e j 1,RT°T c E oi e j 2这里 1 2L ri L r3 L ri ;2 2L「2 L“2L M 2 L L r3 L2;其中L L2 L i|。
又因为为定值,L2则随可动板位移而变化。
当P r2移动L值,使P r3有零指示输出时,必有E M与E r2反相。
故可采用改变P r2的位置,使尺3输出最大或零指示重复出现。
从而测出电磁波的波长和相位常数。
下面用数学式来表达测定波长的关系式。
在P r3处的相干波合成为E r E M E「2 e j 1 e j2j 1 2 /或写成E r2RT0T c E0i cos 2 e 2(1-2)式中 1 2 2 L为了测量准确,一般采用P3零指示法,即cos 20或(2n 1),n=0,1,2……这里n表示相干波合成驻波场的波节点(E r 0 )数。
同时,除n=0以外的n值,又表示相干波合成驻波的半波长数。
北邮电磁场实验报告
北邮电磁场实验报告北邮电磁场实验报告引言:电磁场是物理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概念,它涉及到电荷、电流和磁性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
为了更好地理解电磁场的特性和行为,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
本报告将详细介绍我们在北邮进行的电磁场实验及其结果。
实验一:静电场与电势分布在这个实验中,我们使用了一对带电的金属板,通过改变金属板的电荷量和距离,观察了电势分布的变化。
实验结果显示,电势随距离的增加而逐渐降低,符合电势随距离平方反比的规律。
此外,我们还观察到电势在金属板附近的区域呈现出均匀分布的特点。
实验二:磁场与磁力线在这个实验中,我们使用了一根通电导线和一块磁铁,通过改变电流的方向和大小,观察了磁场的行为。
实验结果显示,磁铁产生的磁场呈现出环形磁力线的分布。
当通电导线与磁铁相互作用时,导线会受到磁力的作用,其受力方向与电流方向、磁场方向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
实验三:电磁感应与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在这个实验中,我们使用了一根通电导线和一个线圈,通过改变导线中的电流和线圈的位置,观察了电磁感应现象。
实验结果显示,当导线中的电流改变时,线圈中会产生感应电流。
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感应电流的大小与导线中电流变化的速率成正比。
此外,我们还观察到线圈中感应电流的方向与导线中电流变化的方向存在一定的关系。
实验四:电磁波的传播在这个实验中,我们使用了一个发射器和一个接收器,通过改变发射器的频率和接收器的位置,观察了电磁波的传播行为。
实验结果显示,电磁波以波动的形式传播,其传播速度与真空中的光速相同。
此外,我们还观察到电磁波的频率与波长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即频率越高,波长越短。
结论:通过以上实验,我们对电磁场的特性和行为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我们发现电磁场的行为符合一系列的规律和定律,如电势随距离平方反比、磁力线的环形分布、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等。
这些规律和定律为我们理解电磁场的本质和应用提供了重要的指导。
同时,我们也意识到电磁场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如电磁感应用于发电机、电磁波用于通信等。
电磁波系列实验报告多篇报告.doc
电磁波系列实验报告多篇报告.doc实验一:电磁场的研究实验目的:研究电磁场的特性及其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实验原理:电磁场是由电荷和电流产生的一种物理场。
电磁场可以分为静电场和磁场两种类型。
静电场是由静止电荷产生的,而磁场则是由电流产生的。
实验步骤:1. 在实验室中准备好测量电磁场的仪器,包括电场强度计、磁力计等。
2. 按照一定的顺序,分别测量电场和磁场的强度,并记录下来。
3. 分析实验结果,观察电磁场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实验结果:电磁场的强度与电荷和电流的大小有关。
电场强度与电荷的大小成正比,磁场强度与电流的大小成正比。
在具体实验中,我们发现,电磁场的强度会对周围环境产生影响,比如说,强电磁场会对电子设备等物品产生影响,而强磁场则会对磁性材料产生影响。
实验原理:电磁波是由电场和磁场形成的一种波动现象。
电磁波有很多种类型,包括无线电波、微波、光波等。
2. 分别使用不同的仪器,对不同类型的电磁波进行测量。
实验结果:我们发现,不同类型的电磁波在通信领域有着各自的应用。
无线电波可以用来进行无线通信,比如说广播电台、移动通信等;微波可以用来进行烹饪、医疗等;光波则可以用来进行通信、激光切割等。
这些应用都是基于电磁波的某些特性而实现的,比如说传播距离、频率带宽等。
实验三:电磁场与磁性材料的相互作用实验原理:电磁场与磁性材料之间的相互作用主要通过磁感线来实现。
在磁性材料中,磁感线会呈现出一些特殊的形态,比如说磁极、磁通量等。
而电磁场则可以通过改变磁感线的形态来影响磁性材料的性质。
2. 将磁性材料置于电磁场中,并观察其对电磁场的响应。
3. 分析实验结果,观察电磁场与磁性材料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在科技领域的应用。
实验结果:我们发现,电磁场与磁性材料之间的相互作用在科技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比如说电磁铁、电机、发电机等。
这些设备都是基于电磁场与磁性材料之间的相互作用而实现的,可以用来进行能量转换、物体运动等。
综上所述,电磁波系列实验有着广泛的应用,涉及到通信、能源等多个领域,是我们了解电磁场和磁性材料的特性及其在科技领域的运用的重要途径。
北理电磁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理解电磁场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2. 掌握电磁场的基本测量方法。
3. 分析电磁场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特性。
4. 熟悉电磁场实验设备的操作。
二、实验原理电磁场是电场和磁场的总称,它们在空间中以波的形式传播。
本实验通过搭建电磁场实验平台,观察和分析电磁场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特性,以及电磁场与电荷、电流的相互作用。
三、实验器材1. 电磁场实验平台2. 电磁场发生器3. 电磁场传感器4. 信号发生器5. 示波器6. 测量仪器(如:电流表、电压表、频率计等)7. 实验用线、连接器等四、实验内容1. 电磁场基本性质观察(1)搭建电磁场实验平台,观察电磁场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特性。
(2)通过电磁场发生器产生电磁波,观察电磁波在空气、水、金属等介质中的传播情况。
2. 电磁场测量(1)利用电磁场传感器测量电磁场强度。
(2)通过信号发生器产生已知频率和强度的电磁波,与传感器测量结果进行对比。
3. 电磁场与电荷、电流的相互作用(1)观察电磁场对电荷的作用,如电场力、洛伦兹力等。
(2)观察电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如安培力、法拉第电磁感应等。
4. 电磁场实验设备操作(1)学习电磁场实验平台各部分的功能和操作方法。
(2)掌握电磁场传感器、信号发生器、示波器等仪器的使用方法。
五、实验步骤1. 搭建电磁场实验平台,连接好各部分仪器。
2. 观察电磁场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特性,记录实验数据。
3. 利用电磁场传感器测量电磁场强度,与信号发生器产生的电磁波强度进行对比。
4. 观察电磁场对电荷和电流的作用,记录实验数据。
5. 学习电磁场实验设备操作,熟悉各仪器使用方法。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 电磁场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特性:电磁波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最快,在水、金属等介质中传播速度较慢。
2. 电磁场强度测量:通过传感器测量得到的电磁场强度与信号发生器产生的电磁波强度基本一致。
3. 电磁场与电荷、电流的相互作用:电磁场对电荷的作用表现为电场力,对电流的作用表现为安培力。
北邮电磁场与电磁波测量实验报告2双缝衍射
北京邮电大学电磁场与电磁波测量实验实验报告实验内容:双缝衍射实验迈克尔逊双缝实验学院:电子工程学院班级:2010211203班组员:崔宇鹏张俊鹏章翀2013年4月18日实验三双缝衍射实验一、实验目的掌握来自双缝的两束中央衍射波相互干涉的影响。
二、预习内容电磁波双缝干涉现象三、实验仪器和设备DH926B型微波分光仪一台四、实验原理当一平面波垂直入射到一金属板的两条狭缝上时,每一条狭缝就是次级波波源,由两缝发出的次级波是相干波,在金属板的背后空间将产生干涉现象。
由于入射波通过每个狭缝也有衍射现象,实验将是干涉和衍射两者结合的结果,我们为了只研究主要是来自双缝的两束中央衍射波相互干涉的结果,令双缝的宽度a接近λ,例如,入射波波长λ=32mm,取缝宽a=40mm,由单缝衍射的一级极小公式,得,我们在一级极小范围内研究两束中央衍射波相互干涉现象。
当衍射角Φ 适合条件:(1)时,两狭缝射出的光波的光程差是波长的整数倍,因而相互加强,形成明纹。
当衍射角Φ 适合条件(2)时,两狭缝射出的子波的光程差是半波长的奇数倍时,干涉减弱应形成暗纹。
所以干涉加强的角度为(3)干涉减弱的角度(4)五、实验内容及步骤1.仪器连接时,预先接需要调整双缝衍射板的缝宽。
2.当该板放到支座上时,应使狭缝平面与支座下面的小圆盘上的某一对刻线一致,此刻线应与工作平台上的90刻度的一对线一致。
3.转动小平台使固定臂的指针在小平台的180处,此时小平台的0就是狭缝平面的法线方向。
4.这时调整信号电平使表头指示接近满度。
然后从衍射角0开始,在双缝的两侧使衍射角每改变1 读取一次表头读数,并记录下来。
5.这时就可画出双缝衍射强度与衍射角的关系曲线,并根据微波波长和缝宽算出一级极小和一级极大的衍射角,并与实验曲线上求得的一级极小和极大的衍射角进行比较。
此实验曲线的中央较平,甚至还有稍许的凹陷,这可能是由于衍射板还不够大之故。
由于衍射板横向尺寸小,所以当b取得较大时,为了避免接收喇叭直接收到发射喇叭的发射波或通过板的边缘过来的波,活动臂的转动角度应小些。
最新电磁场与电磁波实验报告
最新电磁场与电磁波实验报告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深入研究了电磁场与电磁波的基本特性,并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来验证理论和观测实际现象。
以下是实验的主要部分和观察结果的概述。
实验一:静电场的建立与测量
我们首先建立了一个简单的静电场,通过使用高压电源对两个相对的金属板进行充电。
通过改变电源的电压,我们观察到金属板上的电荷积累情况,并使用电位差计测量了电场强度。
实验数据显示,电场强度与电压成正比,这与库仑定律的预测一致。
实验二:电磁波的产生与传播
接下来,我们通过振荡电路产生了电磁波。
在一个封闭的微波腔中,我们使用电磁波发生器产生不同频率的电磁波,并通过特殊的探测器来测量波的传播特性。
实验结果表明,电磁波的传播速度在不同的介质中有所变化,这与介质的电磁特性有关。
实验三:电磁波的极化与干涉
在这部分实验中,我们研究了电磁波的极化现象。
通过使用不同极化的波前,我们观察到了波的干涉效应。
特别是在双缝干涉实验中,我们观察到了明显的干涉条纹,这证明了电磁波的波动性质。
实验四:电磁波的吸收与反射
最后,我们探讨了电磁波与物质相互作用的过程。
通过将电磁波照射在不同材料的样品上,我们测量了波的吸收和反射率。
实验发现,吸收和反射率与材料的电磁性质密切相关,并且可以通过改变波的频率来调整这些性质。
通过这些实验,我们不仅验证了电磁场与电磁波的基本理论,而且加深了对这些现象在实际应用中的理解。
这些实验结果对于无线通信、雷达技术以及其他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开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磁场实验报告
磁场实验报告磁场实验报告引言在物理学中,磁场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它对于我们理解电磁现象和应用磁力有着重要的意义。
为了更好地理解磁场的性质和特点,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磁场实验。
本报告将详细介绍我们的实验过程、结果和分析。
实验一:磁力线的观察我们首先进行了磁力线的观察实验。
我们将一根长长的磁铁放在一张纸上,然后在纸上撒上一层细铁粉。
通过轻轻敲击纸张,细铁粉会随着磁力线的分布而排列成一条条曲线。
我们观察到磁力线是从磁铁的南极流向北极,并且呈现出闭合的环形。
这说明磁力线是环绕磁铁的闭合曲线,从南极到北极。
实验二:磁场的力线密度为了研究磁场的力线密度,我们设计了一个实验。
我们使用一个磁铁和一个小磁针。
首先,我们将小磁针放在磁铁的不同位置,并记录下磁针的指向。
然后,我们用细铁粉在纸上描绘出磁力线的分布情况。
通过观察细铁粉的排列,我们发现磁力线在磁铁的两极附近更为密集,而在中间部分则相对稀疏。
这表明磁场的力线密度与磁铁的强度有关,强磁铁的磁场力线更为密集。
实验三:磁场对电流的影响我们进一步研究了磁场对电流的影响。
我们在一根直导线旁边放置了一个磁铁,并通过导线通电。
我们观察到,当电流通过导线时,导线周围会形成一个磁场。
这个磁场会与磁铁的磁场相互作用,导致导线受到一个力的作用。
我们通过改变电流的大小和方向,发现导线受到的力的大小和方向也会相应改变。
这表明磁场对电流有着明显的影响,并且力的大小和方向遵循一定的规律。
实验四:磁场的方向为了确定磁场的方向,我们使用了一个小磁针。
我们将小磁针放置在磁场中,并观察它的指向。
通过实验,我们发现小磁针会指向磁场的方向。
这意味着磁场的方向可以通过观察磁针的指向来确定。
我们还发现,磁场的方向是从磁铁的南极指向北极。
实验五:磁感应强度的测量最后,我们进行了磁感应强度的测量。
我们使用了霍尔效应传感器来测量磁场的强度。
通过将传感器放置在不同位置,并记录下测量值,我们可以得到磁场的分布情况。
我们发现,磁感应强度在磁铁的两极附近最大,并且随着距离的增加逐渐减小。
浙江大学-电磁场与电磁波实验(第二次)
本科实验报告课程名称:电磁场与微波实验姓名:wzh学院: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院专业:信息工程学号:xxxxxxxx指导教师:王子立选课时间:星期二9-10节2017年 6月17日CopyrightAs one member of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Electronic Engineering Institute of Zhejiang University, I sincerely hope this will enable you to acquire more time to do whatever you like instead of struggling on useless homework. All the content you can use as you like. I wish you will have a meaningful journey on your college life.——Wzh实验报告课程名称:电磁场与微波实验指导老师:王子立成绩:__________________实验名称: CST仿真、喇叭天线辐射特性测量实验类型:仿真和测量同组学生姓名:矩形波导馈电角锥喇叭天线CST仿真一、实验目的和要求1. 了解矩形波导馈电角锥喇叭天线理论分析与增益理论值基本原理。
2.熟悉 CST 软件的基本使用方法。
3.利用 CST 软件进行矩形波导馈电角锥喇叭天线设计和仿真。
二、实验内容和原理1. 喇叭天线概述喇叭天线是一种应用广泛的微波天线,其优点是结构简单、频带宽、功率容量大、调整与使用方便。
合理的选择喇叭尺寸,可以取得良好的辐射特性:相当尖锐的主瓣,较小副瓣和较高的增益。
因此喇叭天线在军事和民用上应用都非常广泛,是一种常见的测试用天线。
喇叭天线的基本形式是把矩形波导和圆波导的开口面逐渐扩展而形成的,由于是波导开口面的逐渐扩大,改善了波导与自由空间的匹配,使得波导中的反射系数小,即波导中传输的绝大部分能量由喇叭辐射出去,反射的能量很小。
电磁场与电磁波实验报告
电磁场与电磁波实验报告实验题目:电磁场与电磁波实验实验目的:1.了解电磁场的产生原理和特性。
2.理解电磁波的概念和基本特性。
3.掌握测量和分析不同电磁波的实验方法。
实验器材:1.U形磁铁2.电磁铁3.直流电源4.交流电源5.电磁感应器6.示波器7.微波源8.微波接收器9.光栅片10.各种电磁波滤波器实验原理:1.电磁场的产生:电流通过电线时,会在周围产生磁场。
在一对平行导线中,当电流方向相同时,导线之间的磁场是叠加的;当电流方向相反时,导线之间的磁场互相抵消。
2.电磁场的特性:电磁场具有两种性质,即不能长距离传播和具有作用力。
通过电磁感应现象,可以观察到电磁场的作用力。
3.电磁波的产生与传播:当电场和磁场变化时,会激发并产生电磁波。
电磁波可根据频率不同被分为不同波段,如:无线电波、微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和γ射线。
实验步骤:实验1:观察电磁场的产生和作用1.将磁铁插入U形磁铁中,并将直流电源连接到U形磁铁的两端;2.在U形磁铁下方放置一根金属杆,并用电磁感应器在金属杆上方测量磁感应强度;3.开启直流电源,记录不同电流强度下的磁感应强度,并绘制电流与磁感应强度的图线;4.在磁铁两端放置一磁性物体,观察其受力情况。
实验2:测量电磁波的特性1.将微波源和微波接收器分别连接至交流电源和示波器;2.将微波源调至一定频率,并记录该频率;3.调整示波器至合适的量程和垂直偏置,观察示波器上的微波信号;4.更换不同频率和波长的电磁波,重复步骤3;5.将光栅片放置在微波源与接收器之间,观察光栅片的衍射效应。
实验结果与分析:实验1:观察电磁场的产生和作用根据实验数据,绘制出电流与磁感应强度的图线,可以观察到磁感应强度与电流之间呈现线性关系,并且磁性物体受到磁力的作用。
实验2:测量电磁波的特性根据实验数据,可以观察到不同频率和波长的电磁波在示波器上表现出不同的振动形态,频率越高,波长越短。
通过光栅片的衍射效应,可以观察到电磁波的波长。
中南大学电磁场实验报告2
中南大学电磁场实验报告2姓名:******老师:*****学号:******班级:*******一、实验目的:1.利用Matlab 绘制单个正点电荷的电场线和等势线2. 利用Matlab 绘制一对相异电荷的等势线图和电场线图二.实验内容:1.根据库伦定律,利用Matlab 强大的绘图功能画出单个点电荷的电场分布情况,包括电力线和等势面。
2.根据库伦定律,利用Matlab 强大的绘图功能画出一对点电荷的电场分布情况,包括电力线的分布和等势面。
3.实验内容1中,可以在正电荷和负电荷中任选一组画出其电场分布,实验内容2中,可以在一对正电荷,一对负电荷和一正一负一对电荷中选择一组画出其电场分布情况。
实验步骤:一.绘制单个点荷的电力线和等势线:真空中点电荷的场强大小是:2rkq E = 其中k=9109⨯为静电力恒量,q 为点电荷的电量,r 为点电荷到场点P (x,y)的距离。
电场呈球对称分布,本实验中,取点电荷为正电荷,电力线是以电荷为起点的射线簇。
以无穷远处为零势点,点电荷的电势为:rkq U = 当U 取常数时,此式就是等势面方程。
等势面是以电荷中心,以r 为半径的球面。
1.单个正电荷的电场线画法在平面上,电力线是等角平分布的射线簇,取射线的半径为0r =0.12。
其程序如下:r0=0.12; % 射线的半径th=linspace(0,2*pi,13); % 电力线的角度[x,y]=pol2cart(th,r0); % 将极坐标转化为直角坐标x=[x;0.1*x]; % 插入x的起始坐标y=[y;0.1*y]; % 插入y的起始坐标plot(x,y,'b') % 用蓝色画出所有电力线grid on % 加网格Hold on % 保持图像plot(0,0,'o','MarkerSize',12) % 画电荷xlabel('x','fontsize',16) % 用16号字体标出X轴ylabel('y','fontsize',16) % 用16号字体标出Y轴title('单个正点电荷的电场线','fontsize',20) % 添加标题图1单个正点电荷的电场线2.单个正电荷的电势线画法r=0.12,在过电荷的截面上,等势线就是以电荷为中心的圆簇。
电磁场实验报告
电磁场实验报告电磁场实验报告引言:电磁场是物理学中重要的概念之一,它涉及到电荷与电流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它们所产生的力和能量。
为了更好地理解电磁场的性质和特点,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研究。
本报告将介绍我们所进行的实验、实验结果以及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讨论。
实验一:电磁感应实验目的:通过观察电磁感应现象,了解磁场对电流的影响。
实验装置:我们使用了一个螺线管和一个磁铁。
螺线管上绕有细导线,两端接入电压表。
实验步骤:首先,我们将螺线管放在水平桌面上,然后将磁铁靠近螺线管的一端。
观察电压表的读数。
实验结果:当磁铁靠近螺线管时,电压表的读数发生了变化。
当磁铁靠近螺线管的一端时,电压表的读数为正值;当磁铁远离螺线管时,电压表的读数为负值。
分析和讨论: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当磁场的磁通量发生变化时,会在导体中产生感应电动势。
在本实验中,当磁铁靠近螺线管时,磁场的磁通量发生了变化,从而在螺线管中产生了感应电动势。
这解释了为什么电压表的读数发生了变化。
实验二:电磁铁实验目的:通过制作一个简单的电磁铁,观察电流对磁场的影响。
实验装置:我们使用了一根铜线、一块铁心和一个电源。
实验步骤:首先,我们将铜线绕在铁心上,形成一个线圈。
然后将线圈的两端接入电源。
观察铁心的磁性。
实验结果:当通电时,铁心表现出磁性,可以吸引和悬浮一些小的铁质物体。
分析和讨论:根据安培定律,电流通过导线会产生磁场。
在本实验中,当电流通过铜线时,产生的磁场使铁心磁化,从而表现出磁性。
这解释了为什么铁心可以吸引和悬浮小的铁质物体。
实验三:电磁波实验目的:通过观察电磁波的传播,了解电磁场的波动性质。
实验装置:我们使用了一个发射器和一个接收器。
实验步骤:首先,我们将发射器放置在一个位置,然后将接收器放置在另一个位置。
观察接收器是否能够接收到发射器发出的信号。
实验结果:当发射器工作时,接收器能够接收到发射器发出的信号。
分析和讨论:根据麦克斯韦方程组,变化的电场和磁场可以相互激发对方,形成电磁波的传播。
电磁场与波实验报告
电磁场与波实验报告电磁场与波实验报告引言:电磁场与波是物理学中重要的研究对象,对于我们理解光、电、磁等现象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更好地探究电磁场与波的性质,我们进行了一系列实验,下面将对实验过程和结果进行详细报告。
实验一:电磁感应现象实验目的:通过实验观察电磁感应现象,验证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实验装置:实验装置由一根导线、一个磁铁和一个电流表组成。
实验步骤:1. 将导线绕在一个纸芯上,形成一个线圈。
2. 将磁铁靠近线圈,观察电流表的指示情况。
实验结果:当磁铁靠近线圈时,电流表指针发生偏转,表明在导线中产生了电流。
当磁铁远离线圈时,电流方向相反。
这一现象验证了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即磁场的变化会引起导线中的电流。
实验二:电磁波的传播实验目的:通过实验观察电磁波的传播特性,验证电磁波的存在。
实验装置:实验装置由一个发射器和一个接收器组成。
实验步骤:1. 将发射器放置在一定距离内,接通电源。
2. 在接收器处设置一个示波器,调节示波器的参数。
3. 观察示波器上的波形变化。
实验结果:当发射器工作时,示波器上出现了一定频率的波形。
通过调节示波器参数,我们可以观察到电磁波的传播特性,包括波长、频率等。
这一实验结果验证了电磁波的存在,并且进一步揭示了电磁波的传播特性。
实验三:电磁波的干涉实验目的:通过实验观察电磁波的干涉现象,验证电磁波的波动性质。
实验装置:实验装置由一个光源、一个狭缝、一个屏幕和一个检测器组成。
实验步骤:1. 将光源置于一定位置,使其照射到狭缝上。
2. 在屏幕上观察到干涉条纹的出现。
3. 使用检测器测量干涉条纹的强度。
实验结果:在屏幕上观察到了明暗相间的干涉条纹,这表明电磁波具有波动性质。
通过检测器的测量,我们可以进一步研究干涉条纹的强度分布规律。
这一实验结果验证了电磁波的波动性质,并且揭示了电磁波的干涉现象。
结论:通过以上实验,我们验证了电磁感应定律、电磁波的存在以及电磁波的波动性质。
电磁场与波是物理学中重要的研究对象,对于我们理解光、电、磁等现象具有重要意义。
电磁场仿真实验报告
电磁场仿真实验报告第一篇:电磁场仿真实验报告电磁场仿真实验报告电气工程学院 2011级2班 2011302540056 黄涛实验题目:有一极长的方形金属槽,边宽为1m,除顶盖电位为100sin(pi*x)V外,其它三面的电位均为零,试用差分法求槽内点位的分布。
1、有限差分法的原理它的基本思想是将场域划分成网格,用网格节点的差分方程近似代替场域内的偏微分方程,然后解这些差分方程求出离散节点上位函数的值。
一般来说,只要划分得充分细,其结果就可达到足够的精确度。
差分网格的划分有多种不同的方式,这里将讨论二维拉普拉斯方程的正方形网格划分法。
如下图1所示,用分别平行与x,y轴的两组直线把场域D划分成许多正方行网格,网格线的交点称为节点,两相邻平行网格线间的距离h称为步距。
用表示节点处的电位值。
利用二元函数泰勒公式,可将与节点(xi,yi)直接相邻的节点上的电位值表示为上述公式经整理可得差分方程这就是二维拉普拉斯方程的差分格式,它将场域内任意一点的位函数值表示为周围直接相邻的四个位函数值的平均值。
这一关系式对场域内的每一节点都成立,也就是说,对场域的每一个节点都可以列出一个上式形式的差分方程,所有节点的差分方程构成联立差分方程组。
已知的边界条件经离散化后成为边界点上已知数值。
若场域的边界正好落在网格点上,则将这些点赋予边界上的位函数值。
一般情况下,场域的边界不一定正好落在网格节点上,最简单的近似处理就是将最靠近边界点的节点作为边界节点,并将位函数的边界值赋予这些节点。
2、差分方程的求解方法:简单迭代法先对静电场内的节点赋予迭代初值,其上标(0)表示初始近似值。
然后再按下面的公式:进行多次迭代(k=0,1,2,3…)。
当两次邻近的迭代值差足够小时,就认为得到了电位函数的近似数值解。
实验程序: a=zeros(135,135);for i=1:135 a(i,i)=1;end;for i=1:7 a(15*i+1,15*i+2)=-0.25;a(15*i+1,15*i+16)=-0.25;a(15*i+1,15*i-14)=-0.25;end for i=1:7 a(15*i+15,15*i+14)=-0.25;a(15*i+15,15*i+30)=-0.25;a(15*i+15,15*i)=-0.25;enda(1,2)=-0.25;a(1,16)=-0.25;a(121,122)=-0.25;a(121,106)=-0.25;a(135,134)=-0.25;a(135,120)=-0.25;a(15,14)=-0.25;a(15,30)=-0.25;for i=2:14 a(i,i-1)=-0.25;a(i,i+1)=-0.25;a(i,i+15)=-0.25;end for i=122:134 a(i,i-1)=-0.25;a(i,i+1)=-0.25;a(i,i-15)=-0.25;end for i=1:7 for j=2:14;a(15*i+j,15*i+j-1)=-0.25;a(15*i+j,15*i+j+1)=-0.25;a(15*i+j,15*i+j+15)=-0.25;a(15*i+j,15*i+j-15)=-0.25;end end b=a^(-1);c=zeros(135,1);for i=121:135 c(i,1)=25;end d=b*c;s=zeros(11,17);for i=2:16 s(11,j)=100*sin(pi.*i);end for i=1:9 for j=1:15 s(i+1,j+1)=d(15*(i-1)+j,1);end end subplot(1,2,1),mesh(s)axis([0,17,0,11,0,100])subplot(1,2,2),contour(s,32)实验结果如下:***010***65432151015以上是划分为135*135个网格的过程,同理可有如下数据:(1)将题干场域划分为16个网格,共有25各节点,其中16个边界的节点的电位值是已知,现在要解的是经典场域内的9个内节点的电位值。
工程电磁场课设实验报告永磁体
工程电磁场课设实验报告永磁体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对永磁体的研究,探究其在电磁场中所表现出的特性,并通过实验数据分析得出结论。
二、实验原理1.永磁体的定义永磁体是指在外界电场或磁场作用下,不会失去自身磁性的物质。
常见的永磁体有钕铁硼、铝镍钴等。
2.电磁场中永磁体的特性在电磁场中,永磁体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当永磁体置于交变电场中时,其内部会产生感应电流和感应电动势;当置于静态磁场中时,则会受到力和力矩的作用。
3.实验装置本次实验采用了由直流稳压电源、直流万用表、万用表夹子、U形铜线圈、恒温水槽等组成的实验装置。
4.实验步骤(1)将U形铜线圈放入恒温水槽中,并将恒温水槽加以控制使其保持在恒定温度下。
(2)连接直流稳压电源和U形铜线圈,将电源输出电压调整至一定值。
(3)用万用表夹子夹住永磁体,将其置于U形铜线圈中央。
(4)记录下永磁体在不同电压下的磁场强度及其变化情况。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实验数据的收集和分析,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1.当电压较小时,永磁体内部产生的感应电流和感应电动势较小,因此对其磁性影响不大。
2.随着电压的增加,永磁体内部产生的感应电流和感应电动势逐渐增大,其磁性也随之改变。
3.当达到一定电压时,永磁体内部产生的感应电流和感应电动势已经达到饱和状态,此时再增加电压也无法使其磁性发生更大的改变。
四、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1.在交变电场中,永磁体会产生感应电流和感应电动势,并对其磁性产生一定影响。
2.在静态磁场中,永磁体会受到力和力矩的作用。
3.随着电压的增加,永磁体内部产生的感应电流和感应电动势逐渐增大,其磁性也随之改变。
4.当达到一定电压时,永磁体内部产生的感应电流和感应电动势已经达到饱和状态,此时再增加电压也无法使其磁性发生更大的改变。
五、实验总结本次实验通过对永磁体在电磁场中的特性进行了探究,为我们深入了解永磁体的相关知识提供了重要的实验数据和结论。
同时,在实验过程中我们也学习到了如何正确使用实验装置以及如何准确记录和分析实验数据。
电磁场与电磁波实验报告
电磁场与电磁波实验报告班级:学号:姓名:实验一:验证电磁波的反射和折射定律(1学时)1、实验目的验证电磁波在媒质中传播遵循反射定理及折射定律。
(1)研究电磁波在良好导体表面上的全反射。
(2)研究电磁波在良好介质表面上的反射和折射。
(3)研究电磁波全反射和全折射的条件。
2、实验原理电磁波在传播过程中如遇到障碍物,必定要发生反射,本处以一块大的金属板作为障碍物来研究当电磁波以某一入射角投射到此金属板上所遵循的反射定律,即反射线在入射线和通过入射点的法线所决定的平面上,反射线和入射线分居在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3、实验结果:图1.1 电磁波在介质板上的折射图1.2 电磁波在良导体板上的反射实验二:电磁波的单缝衍射实验、双缝干涉实验。
1、实验目的(1)研究当一平面波入射到一宽度和波长可比拟的狭缝时,就要发生衍射的现象。
在缝后面出现的衍射波强度不是均匀的,中央最强;(2)研究当一平面波垂直入射到一金属板的两条狭线上,则每一条狭缝就是次级波波源。
由两缝发出的次级波是相干波,因此在金属板的背后面空间中,将产生干涉现象。
2、实验原理单缝衍射实验原理见下图 5:当一平面波入射到一宽度和波长可比拟的狭缝时,就要发生衍射的现象。
在缝后面将出现的衍射波强度不是均匀的,中央最强,同时也最宽,在中央的两侧衍射波强度迅速减小,直至出现衍射波强度的最小值,即一级极小,此时衍射角为,其中λ是波长,λ是狭缝宽度。
两者取同一长度单位,然后,随着衍射角增大,衍射波强度又逐渐增大,直至一级极大值,角度为:图 5 单缝衍射实验原理图如图 8:当一平面波垂直入射到一金属板的两条狭缝上时,则每一条狭缝就是次级波波源,由于两缝发出的次级波是相干波,因此在金属板的背后面空间中,将产生干涉现象。
当然电磁波通过每个缝也有狭缝现象。
因此实验将是衍射和干涉两者结合的结果。
为了只研究主要是由于来自双缝的两束中央衍射波相互干涉的结果,令双缝的缝宽α接近入,例如:,这时单缝的一级极小接近53°。
电磁场与微波实验报告波导波长的测量
电磁场与微波测量实验报告学院:班级:组员:撰写人:学号:序号:实验二 波导波长的测量一、 实验内容波导波长的测量【方法一】两点法 实验原理如下图所示:按上图连接测量系统,可变电抗可以采用短路片。
当矩形波导(单模传输TE10模)终端(Z =0)短路时,将形成驻波状态。
波导内部电场强度(参见图三之坐标系)表达式为:Z aXE E E Y βπsinsin 0)(==在波导宽面中线沿轴线方向开缝的剖面上,电场强度的幅度分布如图三所示。
将探针由缝中插入波导并沿轴向移动,即可检测电场强度的幅度沿轴线方向的分布状态(如波节点和波腹点的位置等)。
两点法确定波节点位置将测量线终端短路后,波导内形成驻波状态。
调探针位置旋钮至电压波节点处,选频放大器电流表表头指示值为零,测得两个相邻的电压波节点位置(读得对应的游标卡尺上的刻度值1T 和2T ),就可求得波导波长为:T 2 min 'min g -=T λ由于在电压波节点附近,电场(及对应的晶体检波电流)非常小,导致测量线探针移动“足够长”的距离,选频放大器表头指针都在零处“不动”(实际上是眼睛未察觉出指针有微小移动或指针因惰性未移动),因而很难准确确定电压波节点位置,具体测法如下:把小探针位置调至电压波节点附近,尽量加大选频放大器的灵敏度(减小衰减量),使波节点附近电流变化对位置非常敏感(即小探针位置稍有变化,选频放大器表头指示值就有明显变化)。
记取同一电压波节点两侧电流值相同时小探针所处的两个不同位置,则其平均值即为理论节点位置:() 2121min T T T +=最后可得 T 2min 'min g -=T λ(参见图四)YZ【方法二】 间接法矩形波导中的 波,自由波长 和波导波长g λ满足公式:2 12⎪⎭⎫ ⎝⎛-a g λλλ=其中:f g /1038⨯=λ,cm a 286.2=通过实验测出波长,然后利用仪器提供的对照表确定波的频率,利用公式确定出 ,再计算出波导波长g 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磁场理论 实验一———利用Matlab 模拟点电荷的电场分布 实验目的:1.熟悉点电荷的电场分布情况;2.学会使用Matlab 绘图;实验内容:1.根据库伦定律,利用Matlab 强大的绘图功能画出单个点电荷的电场分布情况,包括电力线和等势面。
2.根据库伦定律,利用Matlab 强大的绘图功能画出一对点电荷的电场分布情况,包括电力线的分布和等势面。
3.实验内容1中,可以在正电荷和负电荷中任选一组画出其电场分布,实验内容2中,可以在一对正电荷,一对负电荷和一正一负一对电荷中选择一组画出其电场分布情况。
实验步骤:一.对于单个点荷的电力线和等势线:真空中点电荷的场强大小是:2rkq E = (式1) 其中k=9109⨯为静电力恒量,q 为点电荷的电量,r 为点电荷到场点P (x,y)的距离。
电场呈球对称分布,本实验中,取点电荷为正电荷,电力线是以电荷为起点的射线簇。
以无穷远处为零势点,点电荷的电势为:rkq U = (式2) 当U 取常数时,此式就是等势面方程。
等势面是以电荷中心,以r 为半径的球面。
(1) 平面电力线的画法:在平面上,电力线是等角平分布的射线簇,取射线的半径为0r =0.12。
其程序如下:r0=0.12; % 射线的半径th=linspace(0,2*pi,13); % 电力线的角度[x,y]=pol2cart(th,r0); % 将极坐标转化为直角坐标x=[x;0.1*x]; % 插入x的起始坐标y=[y;0.1*y]; % 插入y的起始坐标plot(x,y,'b') % 用蓝色画出所有电力线grid on % 加网格Hold on % 保持图像plot(0,0,'o','MarkerSize',12) % 画电荷xlabel('x','fontsize',16) % 用16号字体标出X轴ylabel('y','fontsize',16) % 用16号字体标出Y轴title('正电荷的电力线','fontsize',20) % 添加标题图1 正电荷的电力线(2) 平面等势面的画法在过电荷的截面上,等势线就是以电荷为中心的圆簇。
此实验中,由于0r =0.12,k=9109⨯,考虑到电势的大小,取q=9101-⨯C ,且最大的等势线的半径应该比射线的半径小一点,取0r =0.1,其电势为00r q k U ⨯=。
等势线共取7条,且最大的电势为最小电势的3倍。
在电场线的基础上画出点电荷的等势线图,可以省略一些基本参数的设置,其图如图2所示,其程序如下:k=9e9; % 设定k 值q=1e-9; % 设定电荷电量r0=0.1; % 设定最大等势线的半径u0=k*q/r0; % 算出最小的电势u=linspace(1,3,7)*u0; % 求出各条等势线的电势大小x=linspace(-r0,r0,100); % 将X 坐标分成100等份[X,Y]=meshgrid(x); % 在直角坐标中形成网格坐标r=sqrt(X.^2+Y .^2); % 各个网格点到电荷点的距离U=k*q./r; % 各点的电势contour(X,Y ,U,u) % 画出点电荷的电势面title('正电荷的电场线和等势线','fontsize',20) %显示标题图2 正电荷的电场线和等势线(3)点电荷的立体电力线点电荷的立体等势线呈球形发射状的射线簇,因此要先形成三维单位球面坐标,参数还是用前面画平面图的参数。
因此其程序如下:r0=0.12 % 重新设定电力线的半径[X,Y,Z]=sphere(8); % 形成三维单位球面坐标,绕Z轴一周有8条电力线x=r0*X(:)'; % 将X化成行向量y=r0*Y(:)'; % 将Y化成行向量z=r0*Z(:)'; % 将Z化成行向量x=[x;zeros(size(x))]; % 对x坐标插入原点y=[y;zeros(size(y))]; % 对y坐标插入原点z=[z;zeros(size(z))]; % 对z坐标插入原点plot3(x,y,z,'b') % 画出所有电力线Hold on % 保持图像xlabel('x','fontsize',16) % 用16号字体标出X轴ylabel('y','fontsize',16) % 用16号字体标出Y轴zlabel('z','fontsize',16) % 用16号字体标出Z轴title('正电荷电场线的三维图形','fontsize',20) % 添加标题其图形如下:图3 正电荷电场线的三维图形(4)点电荷的等势面画等势面时同样要先形成球面,不同的等势面对应不同的半径,而坐标所形成的一个一维的行向量,而三维单位球面的每一维都是21*21的网格矩阵,矩阵的维度不一样,不能直接相乘。
因此为减少计算量,只画5条等势面。
其程序如下:u=linspace(1,3,5)*u0; % 计算各面的电势r=k*q./u; % 计算各等势面的半径[X,Y,Z]=sphere; % 形成三维的单位球Z(X<0&Y<0)=nan; % 把球面的四分之一设为非数,便于观察surf(r(1)*X,r(1)*Y,r(1)*Z); % 画最外面的等势面hold on; % 保持图形surf(r(2)*X,r(2)*Y,r(2)*Z);hold on;surf(r(3)*X,r(3)*Y,r(3)*Z);hold on;surf(r(4)*X,r(4)*Y,r(4)*Z);hold on;surf(r(5)*X,r(5)*Y,r(5)*Z);shading interp % 将各球面的颜色设置成浓淡变化的xlabel('x','fontsize',16) % 标记X坐标轴ylabel('y','fontsize',16) % 标记X坐标轴zlabel('z','fontsize',16) % 标记X坐标轴title('正电荷等势面的三维图形','fontsize',20) % 添加标题图四正电荷等势面的三维图形二.对于一对点电荷的电力线与等势线到于两个点电荷的电场分布,比一个点电荷的电场分布要复杂得多,电场线的切线为该点电场强度E 的方向。
因此画电场线需要先计算出当前点的电场强度E 方向,而E 又是一个矢量,没有像电势U 那样可以直接进行标量计算。
因此对于多个点电荷的电场来说,先画出其等势线会更方便一些。
(1) 一对点电荷的平面等势线对于两个点电荷,不妨取9291101,101--⨯-=⨯=q q ,正电荷在x 轴的正方向,负电荷在x 轴的负方向,它们到原点的距离定为a=0.02;假设平面的范围为0xx =0.05,0yy =0.04。
则其程序如下:q1=1e-9; % 设置正电荷电量q2=-1e-9; % 设置负电荷电量a=0.02; % 设置电荷到原点的距离xx0=0.05; % 设置X 轴的范围yy0=0.04; % 设置Y 轴的范围x=linspace(-xx0,xx0,20); % 将X 轴进行20等分y=linspace(-yy0,yy0,50); % 将Y 轴进行50等分[X,Y]=meshgrid(x); % 形成网格坐标r1=sqrt((X-a).^2+Y .^2); % 各点到正电荷的距离r2=sqrt((X+a).^2+Y .^2); % 各点到负电荷的距离U=k*q1./r1+k*q2./r2; % 各点的电势u0=500; % 设定最大电势的大小u=linspace(u0,-u0,11); % 计算各等势线的电势contour(X,Y ,U,u,'k-'); % 画出所有的等势线Grid on % 形成网格Hold on % 保持图形plot(0,0,'o','MarkerSize',12) % 画电荷xlabel('x','fontsize',16) % 用16号字体标出X 轴ylabel('y','fontsize',16) % 用16号字体标出Y 轴title('一对相异电荷的等势线图','fontsize',20) % 添加标题图五一对相异电荷的等势线图(2)一对点电荷的平面电场线各点的电场强度方向代替电力线。
根据电势的梯度可以求出各点的场强的两个分量再在此方向上标上箭头。
其程序如下所示:[Ex,Ey]=gradient(-U); % 各点的场强的两个分量E=sqrt(Ex.^2+Ey.^2); % 各点的合场强Ex=Ex./E; % 为使箭头等长,将场强归一化Ey=Ey./E;quiver(X,Y,Ex,Ey);% 标出各网点的电场强度方向title('一对相异电荷的等势线图和电场线图','fontsize',20);标出标题其图如图六所示:图六一对相异电荷的等势线图和电场线图实验总结:(1)以上方法同样适合不同极性和大小的电荷的组合,只需要按要求设置不同的电荷电量即可。
(2)以Matlab强大的数值计算和绘图功能,将抽象的电场形象化,大大增加了我们对电场的感性认识,为今后的学习打了牢固的基础。
(3)由于对Matlab 的不熟悉,对多点电荷的三维电场分布情况,无法将具体的思路转化成实际的程序语言,所以无法绘出它的三维图形。
今后一定要多学习Matlab这方面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