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着音乐的翅膀教案
《乘着歌声的翅膀》教案
《乘着歌声的翅膀》教案
第一章:课程介绍
1.1 课程背景
1.2 课程目标
1.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热情,提高音乐素养;
2. 培养学生欣赏、分析、评价音乐作品的能力;
3. 培养学生通过音乐表达情感、展现个性的能力;
4.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提高综合素质。
第二章:音乐欣赏与分析
2.1 西方古典音乐欣赏
2.1.1 交响乐:介绍交响乐的起源、发展及代表作品,如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柴可夫斯基的《天鹅湖》等。
2.1.2 室内乐:介绍室内乐的种类、特点及代表作品,如莫扎特的《弦乐四重奏》、舒伯特的《钢琴五重奏》等。
2.1.3 独奏与协奏:介绍独奏与协奏的形式及代表作品,如帕格尼尼的《小提琴协奏曲》、李云迪的《钢琴协奏曲》等。
2.2 中国民族音乐欣赏
2.2.1 民间音乐:介绍民间音乐的种类、特点及代表作品,如《茉莉花》、《康定情歌》等。
2.2.2 传统器乐:介绍传统器乐的种类、特点及代表作品,如古琴的《高山流水》、二胡的《梁祝》等。
2.2.3 民族歌剧:介绍民族歌剧的起源、发展及代表作品,如《白毛女》、《洪湖
赤卫队》等。
第三章:音乐创作与实践
3.1 作曲技法
3.1.1 旋律创作:教授旋律创作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如音阶、节奏、和声等。3.1.2 和声编配:教授和声编配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如三和弦、七和弦、九和弦等。
3.1.3 曲式结构:介绍曲式结构的基本类型及特点,如二部曲式、三部曲式、回旋曲式等。
3.2 音乐表演
3.2.1 声乐表演:教授声乐表演的基本技巧,如呼吸、共鸣、咬字等。
3.2.2 器乐演奏:教授器乐演奏的基本技巧,如指法、弓法、击弦法等。
《乘着音乐的翅膀》课堂实录及教案
《乘着音乐的翅膀》课堂实录及教案
【活动目标】
1、通过对音乐作品情绪、格调、思想倾向、人文内涵的感受和理解使学生在真善美的音乐艺术世界里受到高尚情操的陶冶在音
乐中汲取那些催人奋进的力量进而养成对生活的积极乐观的态度和
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与追求
2、通过对流行金曲中的励志歌曲的感受与评价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体验培养学生将听觉形象转化为语言形象的能力
3、通过创作歌词引导学生走进音乐同时树立学生在困难中不时进取不时奋斗的信心和勇气
【活动准备】
1、教师:准备一份有关音乐历史的资料重点圈出音乐史上那些以表示“与命运抗争”为主题的乐曲;准备一份流行金曲中的“励志歌曲”曲目供学生参考;把班级内所有的学生分为四组指定组长组织活动
2、学生:查找有关音乐故事的资料把它写成介绍短文可以是乐曲自身的故事也可以是自身和乐曲之间的故事;根据“励志歌曲”曲目有选择地听几首歌曲想一想自身听后的感受;小组合作创作班歌歌词主题是“迎接中考挑战自我”并把歌词的内容填入熟悉的旋律中组织演唱
【活动时间】
两周
【活动展示】
课时
【辅助设备】
多媒体
【展示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活动的题目是“乘着音乐的翅膀”所以今天在课堂上涉和的所有乐曲会唱的就唱起来会哼的就哼起来让我们真正把心灵沉溺到音乐中去好
生:好
师:下面请大家闭上眼睛我先给大家听一段乐曲
(播放贝多芬《命运交响曲》学生很投入地听)
师:大家能说出这首乐曲的名称
生(齐声回答):是贝多芬的《命运交想曲》
师:在听曲子的时候你想到了什么
龚运鸿:我想到了贝多芬坎坷的命运曲折的一生但是他仍然留给我们很多杰出的作品
乘着音乐的翅膀 教案教学设计
乘着音乐的翅膀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让学生了解音乐的基本知识和技巧,包括音符、节奏、音阶等。
2. 通过音乐教学,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3. 引导学生体验音乐带来的快乐,激发他们对音乐的热爱和兴趣。
4. 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培养他们的创造力。
二、教学内容
1. 第一节:音乐的基本知识
音符的种类和时值
节奏的分类和识别
音阶的构成和演奏
2. 第二节:音乐欣赏
欣赏不同类型的音乐作品,如古典、流行、民族等
分析音乐作品的结构、风格和情感表达
3. 第三节:乐器介绍
认识常见的乐器,如钢琴、小提琴、吉他等
了解乐器的演奏方法和技巧
4. 第四节:合唱与合奏
学习合唱和合奏的基本技巧,如呼吸控制、音准把握等
练习合唱和合奏曲目,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5. 第五节:音乐创作
学习简单的音乐创作方法,如作曲、编曲等
尝试创作自己的音乐作品,培养创造力
三、教学方法
1. 讲授法:讲解音乐的基本知识和技巧,让学生系统地了解音乐。
2. 示范法:通过演奏乐器或演唱歌曲,让学生直观地感受音乐的美妙。
3. 练习法:让学生通过练习,提高音乐演奏和合唱合奏的能力。
4. 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相互交流、合作,共同探讨音乐作品的特点和魅力。
5. 创作法: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创作自己的音乐作品,培养创造力。
四、教学评价
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学习态度等,给予相应的评价。
2. 练习成果:检查学生的练习作品,评价他们的演奏、合唱合奏能力。
3. 创作展示:评价学生的音乐创作水平和创造力。
4. 学生互评:鼓励学生相互评价,提高他们的审美鉴赏能力。
《乘着歌声的翅膀》教案素材
《乘着歌声的翅膀》教案素材
一、教案概述
二、教学目标
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歌曲的基本旋律和歌词。
2.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和鉴赏能力。
3. 提高学生的歌唱技巧和表演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三、教学内容
1. 歌曲简介:介绍歌曲的背景、作者及创作年代,让学生对歌曲有基本的了解。
2. 旋律学习:分析歌曲的旋律特点,让学生跟随老师学唱歌曲,掌握基本的旋律。
3. 歌词学习:解读歌曲的歌词含义,让学生理解歌曲所表达的情感。
4. 歌唱技巧:教授一些基本的唱歌技巧,如呼吸、共鸣、音准等,让学生在歌唱时能够更好地表现自己。
5. 表演实践:分组进行歌唱表演,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四、教学方法
1. 讲授法:讲解歌曲的背景、作者及创作年代,让学生对歌曲有基本的了解。
2. 示范法:老师或学生代表示范歌唱,让学生跟随学习。
3. 练习法:让学生反复练习唱歌,提高歌唱技巧。
4. 小组合作:分组进行歌唱表演,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五、教学评价
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歌唱表现:评价学生在歌唱过程中的音准、节奏和情感表达。
3. 团队协作:评价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沟通协作能力。
4. 课后反馈:收集学生的课后反馈,了解他们对歌曲学习的意见和建议。
六、歌曲解析
在这一章节中,我们将深入解析歌曲《乘着歌声的翅膀》的旋律、歌词以及背后的文化意义。学生将学习到如何分析一首歌曲的结构,理解其旋律的起伏与歌词的情感表达。
教学内容:
分析歌曲的旋律线条,识别其音乐主题和变奏。
六年级音乐上册《乘着歌声的翅膀》教案
六年级音乐上册《乘着歌声的翅膀》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乘着歌声的翅膀》的曲调和歌词
2.掌握歌曲的节奏、调子和唱法
3.能够熟练地演唱《乘着歌声的翅膀》
二、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CD播放器或投影仪、音乐CD、黑板、粉笔等
2.学生准备笔、纸等
三、教学内容及步骤
1. 介绍歌曲
教师首先介绍歌曲《乘着歌声的翅膀》,让学生了解歌曲的背景、故事和作者。
2. 聆听歌曲
播放《乘着歌声的翅膀》的音乐CD,让学生仔细聆听歌曲的节奏、调子和歌词。
3. 歌曲分析
教师分析歌曲的结构、节奏、调子和歌词,让学生理解歌曲的内涵和表达方式。
4. 唱歌练习
让学生跟着音乐CD多次练习唱歌,加强节奏、调子和唱法的掌握。同时,教
师可逐句教唱,让学生一遍遍地模仿练习。
5. 分组比赛
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唱歌比赛。比赛要求每组都至少有一名主唱,其他组员
协同合作,配合节奏和合唱。
6. 总结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回顾学生们的表现,对学生做出评价。同时,对
下节课的内容做出展望,引导学生继续学习。
四、教学要点
1.唱歌要注意节奏和调子
2.歌词要准确、清晰
3.学生需要多次练习唱歌
五、教学效果评价
通过小组比赛的形式,学生们进行了唱歌训练,提高了音乐素养和合作能力。
同时,学生们也更加深入地理解了歌曲的内涵和表达方式。通过教师和同学的评价,学生们还能够不断地改进自己的唱歌技能,提高自己的音乐表演能力。
歌曲乘着歌声的翅膀教案
歌曲《乘着歌声的翅膀》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让学生了解并欣赏德国作曲家门德尔松的古典音乐作品。
3. 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歌唱技巧。
4.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
二、教学内容:
1. 作品背景介绍:介绍作曲家门德尔松的生平和创作风格,让学生了解《乘着歌声的翅膀》的创作背景。
2. 歌词解析:详细讲解歌词的意义和表达的美好情感,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歌曲。
3. 旋律分析:分析歌曲的旋律特点,引导学生感受音乐的美感。
4. 歌唱技巧指导:教授一些基本的唱歌技巧,如呼吸、发音、音准等,让学生能够正确地演唱这首歌曲。
三、教学过程:
1. 课堂导入:播放门德尔松的其他经典作品,引导学生进入音乐世界。
2. 新课引入:介绍《乘着歌声的翅膀》的背景和歌词内容。
3. 旋律分析:播放歌曲,让学生跟随琴声哼唱,分析旋律特点。
4. 歌唱技巧指导:讲解并示范唱歌技巧,让学生进行实践。
5. 分组练习: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合唱练习。
四、教学评价:
1. 学生能够熟练地演唱《乘着歌声的翅膀》。
2. 学生能够理解并描述歌曲的美好意境。
3. 学生能够运用课堂上所学的歌唱技巧。
五、课后作业:
1. 回家后继续练习《乘着歌声的翅膀》,加强歌唱技巧的掌握。
2. 查找其他门德尔松的作品进行欣赏和学习。
3. 写一篇关于《乘着歌声的翅膀》的音乐感悟。
六、教学资源:
1. 音乐播放设备:用于播放歌曲和伴奏。
2. 乐谱:提供《乘着歌声的翅膀》的乐谱,方便学生学习和演唱。
3. 投影仪:用于展示歌曲的乐谱和相关的图片。
4. 教学视频:可以播放门德尔松的其他作品或者关于《乘着歌声的翅膀》的介绍视频。
人音版四年级音乐下册《乘着歌声的翅膀》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
人音版四年级音乐下册
《乘着歌声的翅膀》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聆听歌曲《乘着歌声的翅膀》。
【教学目标】
能听辨并简单哼唱《乘着歌声的翅膀》的主旋律,通过不同版本的欣赏,让学生感受同一个作品的不同艺术表现形式所带来的不同效果,提高他们的艺术感受力。
【教学重难点】
1.记忆《乘着歌声的翅膀》主题。
2.关注聆听方式,提高学生准确的语言描述能力。
3.分析出第三乐段的变化再现与尾音的自由延长音表达的情绪。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师:“欢乐音乐,快乐你我,同学们好,欢迎大家来到今天的音乐课堂。同学们,相信你们都有过这样的梦想,希望自己拥有一双自由的翅膀,翱翔在蓝天白云之间,去领略世界的美丽。有一位诗人名叫海涅,在他的诗歌里,他给自己也插上了一双翅膀,飞到美丽的地方去寻找幸福,后来德国作曲家门德尔松又为他的诗谱了曲,于是便有了这首《乘着歌声的翅膀》,下面让我们一起去欣赏。”
2、学生欣赏视频《乘着歌声的翅膀》合唱版。
3、师:“同学们,通过刚才的欣赏,你们认为这首作品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学生回答。
4、师:“它的旋律和节奏是什么样的?”
学生回答。
5、师:“这样的旋律和节奏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绪?带给你什么样的感觉?”
学生回答。
6、师:“谁能听出歌曲是几几拍的?分为几个乐段?”
学生回答。
7、师:“歌曲的演唱形式有很多种,分为合唱、独唱、齐唱等,我们刚刚欣赏的歌曲是哪种演唱形式呢?”
学生回答。
8、师:“回答得真棒,合唱艺术是一种古老的、高雅的、具有极高形式美的艺术体裁,但今天我们要欣赏的是与这首不同演唱形式的作品,那它到底是什么形式呢?我们一起来寻找答案。”
花城版音乐六年级上册《乘着歌声的翅膀》教案
《乘着歌声的翅膀》教案
教学目标:
1、感受外国著名音乐,领略外国风情。
2、八六拍子节奏的“强、弱、弱,次强、弱、弱。”节奏感。掌握6/8的指挥图式。
3、有感情的用竖笛演奏这首歌。
教学重点:
1、学会演奏《乘着歌声的翅膀》这首歌曲。
2、掌握八六拍子的节奏,注意音符的时值。
教学教具:
电子琴、录音机、磁带、竖笛。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放音乐,让学生轻松走进教室。)
1、《乘着歌声的翅膀》也有译为《歌之翼》,原为一首独唱歌曲,德国诗人海涅诗作曲家门德尔松曲。乘着歌声的翅膀是门德尔松作品中流传最广的声乐作品。
2、作品介绍:乐曲为带变化再现的三段体曲式结构,第一遍由弦乐器演奏主旋律,淡雅柔美,第二遍由木管乐器和弦乐器交替演奏,清新恬静,尾声中,弦乐器再次演奏主旋律,回到幽静恬淡的气氛和梦幻般的梦境中。
二、聆听乐曲,感受歌曲的舒展婉转、优美动听。(放音乐,让学生有一个完整的印象。)
三、教演奏过程:
1、讲解重难点知识6/8拍子的含义:以八分音符为一拍,每小节六拍。6拍子的强弱规律。强、弱、弱,次强、弱、弱。
2、学习吹奏:
(1)听录音吹奏提问:这首歌曲的基本情绪是怎样的?
(2)用正确的方法和状态模仿吹奏歌曲旋律。
(3)纠正不足再次模奏。
(4)解决难点,教演奏重点乐句。
(6)集体连贯地演奏。
(7)复听音乐细心感受歌曲演唱的速度、力度变化,随录音再次演奏歌曲。
3、找出学生难掌握的乐句句,做重点教学演奏。
四、找吹奏的好的学生给大家表演。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我们作为新时期的接班人,当前最重要的就是学习,让我们乘着知识的翅膀飞向你们最高理想的彼岸,老师相信大家都会成功的!
《乘着歌声的翅膀》教案
《乘着歌声的翅膀》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让学生了解并感受合唱音乐的魅力,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2. 通过学习合唱曲目,提高学生的音乐技能,如音准、节奏、合唱协作等。
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增强集体荣誉感。
二、教学内容:
1. 合唱曲目:《乘着歌声的翅膀》、《童年》、《同一首歌》等。
2. 合唱技巧:呼吸控制、音准把握、节奏配合、声部协调。
三、教学过程:
1. 课前准备:教师提前准备合唱曲目,熟悉曲谱,为学生提供音乐材料。
2. 课堂导入:教师简要介绍合唱音乐的特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 曲目学习: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合唱曲目,讲解曲谱,示范演唱。
4. 合唱练习:学生分组练习,教师逐一指导,纠正错误。
5. 合唱表演:学生进行合唱表演,展示学习成果。
四、教学评价:
1. 学生合唱表演的评价:音准、节奏、合唱协作等方面。
2. 学生音乐技能的评价:呼吸控制、音准把握、节奏配合等方面。
3. 学生团队协作精神的评价:集体荣誉感、互相配合等方面。
五、教学资源:
1. 音乐教材:《乘着歌声的翅膀》、《童年》、《同一首歌》等。
2. 音响设备:音响、话筒、耳机等。
3. 教学辅助工具:黑板、投影仪、PPT等。
六、教学策略:
1. 示范教学:教师通过示范演唱,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合唱的音乐效果。
2. 分组练习: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进行分组练习,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 个别指导: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有针对性的个别指导,提高学生的音乐技能。
4. 互动教学:鼓励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分享学习心得,共同进步。
七、教学注意事项:
歌曲乘着歌声的翅膀教案
歌曲《乘着歌声的翅膀》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让学生了解并欣赏到《乘着歌声的翅膀》这首经典的歌曲,感受其优美的旋律和深情的歌词。
2.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使学生能够掌握一些基本的音乐知识和技巧,如音阶、节奏等。
3.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热爱和欣赏能力,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教学重点:歌曲《乘着歌声的翅膀》的旋律、歌词及其背后的文化意义。
2. 教学难点:歌曲中的音阶、节奏等音乐技巧。
三、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乘着歌声的翅膀》歌曲的乐谱、歌词及相关资料。
2. 学生准备:带好音乐课本、铅笔、橡皮等学习用品。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教师播放《乘着歌声的翅膀》歌曲,让学生初步感受其优美的旋律。
2. 歌曲欣赏: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欣赏歌曲,注意感受歌曲的节奏、旋律等特点。
3. 歌词解析:教师讲解歌曲的歌词,使学生了解歌曲背后的文化意义。
4. 音乐技巧讲解:教师讲解歌曲中的音阶、节奏等音乐技巧,并进行现场演示。
5. 学唱歌曲: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学唱歌曲,注意纠正学生的发音、音准等问题。
6. 分组练习:学生分组练习歌曲,教师巡回指导。
五、课后作业:
1. 学生回家后,自行练习《乘着歌声的翅膀》歌曲,加强音乐技巧的掌握。
2. 家长签字确认,加强家校合作。
六、教学延伸:
1. 组织学生进行《乘着歌声的翅膀》歌曲的合唱比赛,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舞台表现力。
2. 邀请音乐专业人士进行讲座,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歌曲的创作背景和音乐技巧。
3. 开展音乐主题班会,让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歌曲和音乐心得,增进同学间的交流。
小学音乐《乘着歌声的翅膀》教案
小学音乐《乘着歌声的翅膀》教案
小学音乐《乘着歌声的翅膀》教案
教学内容:唱歌《乘着歌声的翅膀》。
2.欣赏《朝景》
教学准备钢琴、录音机、磁带、CD机(盘)等。
教学目标;学会歌曲《乘着歌声的翅膀》,并有感情地演唱。
2.为《朝景》写听后感并评奖。
3.通过欣赏《朝景》让学生了解音乐是通过绘声绘色的声音造型,展现大自然的生机,表达审美意识和思想
感情的艺术。
教学重点:
学会歌曲《乘着歌声的翅膀》,并有感情地演唱。
教学过程:
一、讲授新课
学唱《乘着歌声的翅膀》
(1)播放录音,感受这首歌曲的基本情绪。
(2)教师介绍作曲家的生平及其代表作品。
(3)请学生试着分析歌曲的结构、旋律进行的特点。
(4)在钢琴伴奏下,学唱曲谱,注意分句,速度稍慢。直至唱熟。
(5)填词演唱。
(6)再听音乐,细心感受歌曲演唱的速度、力度变化。
(7)跟随录音演唱,注意艺术处理。
(8)教师用钢琴伴奏,全班合唱。
二、欣赏《朝景》
(1)播放录音,感受歌曲的情绪。
(2)教师介绍作曲家的生平及代表作品。
(3)请学生分析歌曲的调式、结构。
(4)再听录音,体会歌曲的速度。
(5)跟随录音哼唱歌曲,记熟主旋律。
(6)请学生以“音乐为人类带来了什么”为题写一篇短文,谈谈学习音乐的感受,并评奖。
《乘着歌声的翅膀》教案模板
《乘着歌声的翅膀》教案模板
一、教学目标
1. 让学生了解并欣赏不同种类的歌曲,提高音乐鉴赏能力。
2. 通过学唱歌曲,提高学生的歌唱技巧和音乐表现力。
3.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热爱,激发创造力,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
二、教学内容
1. 歌曲欣赏:《乘着歌声的翅膀》、《夜莺》、《梁祝》等。
2. 歌唱技巧训练:呼吸控制、音准把握、节奏感培养等。
3. 音乐知识:了解各种乐器的特点和演奏方法,学习基本的乐理知识。
三、教学方法
1. 欣赏与学唱相结合:通过欣赏经典歌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引导学生学唱歌曲。
2. 示范与实践相结合:教师示范演唱,学生跟随练习,提高学生的歌唱技巧。
3. 小组合作与个人展示:分组练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个人展示,提升自信。
四、教学安排
1. 第一课时:歌曲欣赏,了解《乘着歌声的翅膀》的背景及特点。
2. 第二课时:学习歌唱技巧,练习呼吸控制和音准。
3. 第三课时:学习歌唱技巧,练习节奏感和咬字清晰。
4. 第四课时:学习音乐知识,了解乐器特点和演奏方法。
5. 第五课时:小组合作练习,个人展示,总结收获。
五、教学评价
2. 学生对音乐知识有一定的了解,能够欣赏并分析不同种类的歌曲。
3. 学生在小组合作和个人展示中,表现出积极的参与态度和团队协作精神。
六、教学资源
1. 音响设备:电脑、音响、话筒等。
2. 教学课件:歌曲欣赏、乐理知识等。
3. 乐器:钢琴、吉他、小提琴等。
4. 教材:《乘着歌声的翅膀》歌曲集、音乐理论教材等。
七、教学步骤
1. 歌曲欣赏:播放《乘着歌声的翅膀》,引导学生关注歌曲的旋律、节奏和情感表达。
乘着音乐的翅膀(人教版九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乘着音乐的翅膀(人教版九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乘着音乐的翅膀(人教版九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1
乘着音乐的翅膀(人教版九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了解音符的命名方式及其时值,掌握绝对音高的概念和表达方式。
2. 能力目标:
能够正确地吟唱标准音阶,能够简单地根据记号识别歌曲的调性,初步感受音乐的美感。
3. 情感目标:
通过欣赏和分析音乐,培养学生热爱音乐的兴趣和能力,发掘自己的音乐潜力和个性,培养音乐的审美能力和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教学重点:
① 学习、掌握音符的命名方式及其时值,掌握绝对音高的概念和表达方式;
② 吟唱标准音阶,初步感受音乐的美感。
2. 教学难点:
① 根据记号识别歌曲的调性;
② 培养学生音乐的审美能力和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
三、教学方法
采用讲解、听示范、问答、唱歌、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活跃教学气氛,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四、教学过程设计
1. 导入环节
(1)通过“谁是歌神”、“十二星座演唱会”等令人兴奋的歌唱比赛,引导学生认识歌唱的重要性,并突出歌唱对音乐的影响。
(2)播放音乐,让学生感受到音乐的美感,并提醒学生注意
自己的身体姿势、呼吸和嗓音的发声方法,开始让学生接触音乐。
2. 学习音符的命名方式及其时值
(1)讲解:介绍音符的基本概念及其命名方式。教师通过黑板和PPT授课,讲解主要内容包括音符、谱表、音符记号、时值记号等方面的知识。
(2)练习:通过学生“一个个”地读出不同音符的名称,或现场举出不同的时值符号,并让学生强调其重要性、严格按时值唱出相应的声音,不断强化概念和训练。
人音版音乐四年级下册第8课《乘着歌声的翅膀》教案
人音版音乐四年级下册第8课《乘着歌声的翅膀》教案
一. 教材分析
《乘着歌声的翅膀》是一首富有浪漫主义色彩的歌曲,选自人音版音乐四年级
下册第8课。歌曲以优美的旋律和简单的节奏展现了宽广的想象力和深刻的情感。歌曲共两个乐段,第一乐段以五声羽调式展开,旋律轻盈跳跃,表现出一种无忧无虑、自由自在的情感;第二乐段转为大调,旋律更加舒展,歌词描绘了美丽的自然景色和理想的家园。整首歌曲充满了诗意和浪漫,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想象力。
二. 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对旋律、节奏等要素有一定的认识。但部分学生可能对音乐的情感表达和歌曲的意境理解尚有困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感受歌曲的美,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三. 教学目标
1.能够用优美、连贯的声音演唱《乘着歌声的翅膀》。
2.理解歌曲的意境,感受浪漫主义音乐的风格特点。
3.学会用音乐表达情感,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4.引导学生热爱自然,追求美好的生活。
四. 教学重难点
1.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2.歌曲的情感表达和意境理解。
3.音乐与生活的联系。
五. 教学方法
采用情景教学法、情感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等,以生动活泼、富有感染力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
六. 教学准备
1.教学课件和教案。
2.钢琴或其他电子琴。
3.教学录音机或音响设备。
七. 教学过程
1.导入(5分钟)
教师播放《乘着歌声的翅膀》歌曲,让学生初步感受音乐的美。引导学生谈论对歌曲的印象,激发学习兴趣。
《乘着歌声的翅膀》教案
《乘着歌声的翅膀》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让学生了解并感受合唱的魅力,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2. 通过对合唱作品的学习,提高学生的音乐技巧和团队合作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音乐、热爱合唱的情感,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表现力。
二、教学内容:
1. 合唱知识介绍:合唱的定义、合唱的种类、合唱的声部等。
2. 合唱作品学习:选取一首适合学生的合唱作品进行教学。
3. 合唱技巧训练:音准、节奏、呼吸、合唱配合等。
三、教学方法:
1. 讲授法:讲解合唱知识,引导学生了解合唱的基本概念。
2. 示范法:教师或学生代表进行合唱示范,让学生感受合唱的魅力。
3. 实践法:分组进行合唱练习,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合唱能力。
4. 反馈法:教师对学生的合唱进行评价和指导,帮助学生改进。
四、教学步骤:
1. 导入:介绍合唱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了解合唱的魅力。
2. 学习合唱作品:分析合唱作品的结构、旋律、节奏等,引导学生进行学习。
3. 分组实践:学生分组进行合唱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4. 合唱展示:学生代表进行合唱展示,教师进行评价和指导。
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练习。
五、教学评价:
1. 学生合唱技巧的评价: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评估学生的合唱技巧提高
情况。
2. 学生团队合作能力的评价:观察学生在合唱练习中的配合程度,评估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
3. 学生学习兴趣和态度的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态度,评估他们对音乐和合唱的热爱程度。
六、教学资源:
1. 合唱音乐教材:用于引导学生学习合唱知识和技巧。
2. 录音机或音响设备:播放合唱作品,让学生感受合唱的魅力。
乘着歌声的翅膀教案
乘着歌声的翅膀教案
课题名称:乘着歌声的翅膀
适用对象:中小学音乐教学
课时数:1-2课时
教学目标:
1. 了解音乐对情绪的表达作用;
2. 学会用音乐表达自己的情感;
3. 提高音乐的创作和表演能力。
教学准备:
1. 适当准备音乐鉴赏材料;
2. 准备乐器或备课电子设备。
教学步骤:
1. 创设情境:介绍音乐对人们情绪的表达作用。引导学生进入课堂氛围,并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2. 音乐鉴赏:选择一首适合主题的音乐作品,播放给学生听。要求学生仔细聆听,感受音乐所传达的情感和画面。
3. 分析音乐:与学生一起分析音乐所展示的情感和画面。让学生活动手脑,提出他们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
4. 学唱歌曲:教授选定的歌曲。教师可以用分解唱法逐句教唱,让学生逐步掌握歌曲的旋律和歌词。
5. 联想想象:让学生想象歌曲所表达的情感和画面,并用语言描述出来。帮助学生理解音乐与情感的联系。
6. 表演:分组进行小型合唱表演。每个小组独立排练并表演给其他组观看。鼓励学生展示个人特色和发挥创意。
7. 反思总结:请学生回顾整个学习过程,分享他们对音乐表演的感受和体会。让学生认识到音乐可以帮助他们表达自己的情感,并提高他们对音乐的欣赏和创作能力。
教学延伸:
1. 继续探索其他音乐作品的情感表达,进行更多的音乐鉴赏活动;
2. 鼓励学生创作自己的音乐作品,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
3. 组织学生参观音乐演出或参加音乐比赛,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和表演能力。
教学评价:
1. 观察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和表演的积极程度;
2. 评价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3. 评价学生参与创作和表演的创意程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乘着音乐的翅膀
主备人:
[活动目标]
1、在欣赏音乐和聆听音乐背后故事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磨练自己的意志。
2、通过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感悟力和口头表达的能力。
3、引导学生走进音乐,在亲身参与音乐的活动(主要是班歌的创作)中喜爱音乐,同时培养学生共同合作的意识和集体主义精神。
[活动重难点]
1、讲故事
2、口头表达
3、班歌的创作训练
[课时安排]:课前准备2周,课堂2课时
[课前准备]:
1、让学生自主选择合作伙伴,组成合作小组。
2、围绕活动内容广泛搜集资料,上网查询资料,整理资料。
①、搜集自己喜欢的关于音乐的感人故事。
②、搜集自己喜欢的歌词及音乐(最好是MP3、WMA格式)。
活动一设计:
难忘的旋律,生动的故事
1、按小组准备的情况,播放某一小组喜欢的一首乐曲。
2、由这个小组一人或几人讲和这首乐曲有关的故事。
如:听《月光曲》
故事:一百多年前,德国有个音乐家叫贝多芬,他谱写了许多著名的曲子。其中有一首著名的钢琴曲叫《月光曲》,传说是这样谱成的。
有一年秋天,贝多芬去各地旅行演出,来到莱茵河边的一个小镇上。一天夜晚,他在幽静的小路上散步,听到断断续续的钢琴声从一所茅屋里传出来,弹的正是他的曲子。
贝多芬走近茅屋,琴声突然停了,屋子里有人在谈话。一个姑娘说∶“这首曲子多难弹啊!我只听别人弹过几遍,总是记不住该怎样弹,要是能听一听贝多芬自己是怎样弹的,那有多好啊!”一个男的说∶“是啊,可是音乐会的入场券太贵了,咱们又太穷。”姑娘说∶“哥哥,你别难过,我不过随便说说罢了。”
贝多芬听到这里,就推开门,轻轻地走了进去。茅屋里点着一支蜡烛。在微弱的烛光下,男的正在做皮鞋。窗前有架旧钢琴,前面坐着个十六七岁的姑娘,脸很清秀,可是眼睛瞎了。
皮鞋匠看见进来个陌生人,站起来问∶“先生,您找谁?走错门了吧?”贝多芬说∶“不,我是来弹一首曲子给这位姑娘听的。”
姑娘连忙站起来让座。贝多芬坐在钢琴前面,弹起盲姑娘刚才弹的那首曲子来。盲姑娘听得入了神,一曲完了,她激动地说∶“弹得多纯熟啊!感情多深哪!您,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
贝多芬没有回答,他问盲姑娘∶“您爱听吗?我再给您弹一首吧。”
一阵风把蜡烛吹灭了。月光照进窗子来,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显得格外清幽。贝多芬望了望站在他身旁的穷兄妹俩,借着清幽的月光,按起琴键来。
皮鞋匠静静地听着。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光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遍了银光。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皮鞋匠看看妹妹,月光正照在她那恬静的脸上,照着她睁得大大的眼睛,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在月光照耀下的波涛汹涌的大海。
兄妹俩被美妙的琴声陶醉了。等他们苏醒过来,贝多芬早已离开了茅屋。他飞奔回客店,花了一夜工夫,把刚才弹的曲子—《月光曲》记录了下来。
听:《二泉映月》
故事:一百多年前,雷尊殿在无锡是个大道观,观主会弹
琵琶,人称“铁手琵琶”。道观里有个帮工的女子,常痴痴地
听观主弹琴,后来就和观主好上了,还怀了身孕。1897年,
她生下一个孩子,小名阿炳。同族觉得她跟道士私通很丢脸,
孩子刚生还容她活着,等阿炳四岁时送回道观后,族里就逼她
自尽了……
阿炳回雷尊殿后,管“铁手琵琶”叫师傅,从来没叫过父
亲。铁手琵琶仔细教养这孩子,把所有的琵琶技艺,和他懂得
的民间音律都传给了阿炳。阿炳跟父亲学了20多年,到了他
26岁那年,父亲去世,阿炳做了观主。
阿炳刚做观主时,雷音殿香火仍然很盛。阿炳年轻,又有
钱,忍不住常去花街柳巷,在那里学会了吸鸦片,又染上了梅
毒。阿炳染的梅毒很厉害,瞎了眼睛。原来他请堂弟帮忙管理
道观的杂务,眼睛一瞎,堂弟渐渐控制了殿里的事务,最后终于把阿炳赶出了雷尊殿。那是1930年左右,阿炳30多岁。
阿炳被赶出后,族里给阿炳找了间房,从乡下找了一个女人叫崔娣的,陪着他。阿炳每天由崔娣扶着,沿着无锡运河边的码头闹市边走边拉胡琴,做街头琴师。崔娣不识字,很节俭,从来没用阿炳的钱买过一件衣服,一直穿着从乡下带来的那件过膝的褂子,布丁越来越多。
40年代初,阿炳上街10年了,心情已经平静,回想起种种往事,神随游丝,心照山泉,随手拉出了他自己的曲子。阿炳拉的这些曲子都没有名字,不再是他父亲传给他的那几百首民间老曲子。隔壁有个姓黎的年轻人也喜爱音律,于是阿炳把他的曲子教给了这个年轻人。
姓黎的年轻人考上了南京艺术学院民乐系。一天天很冷,他回琴前,在老师琴房外活动手指,随手拉了阿炳教他的曲子。等他拉完,走来一个人,问他拉的什么曲子。老师出来告诉他,这是从中央音乐学院来的杨荫浏教授。年轻人说,这曲子没名字,是家乡无锡的一个瞎子阿炳教的。杨荫浏说这曲子好,还说他们正在收集民乐,要用刚从国外进口的钢丝录音机录下这样好的民间音乐。
从1950 年年初起,姓黎的年轻人就回到无锡,一直等待着杨荫浏的到来。直到9月份,杨荫浏和曹安和两位才来到无锡,而且正式的任务是录制无锡的道教音乐。等录完这些道教音乐,姓黎的年轻人坚持请两位去录阿炳的曲子。他们同意了。阿炳此时已经有将近两年没有拉琴了,听了十分激动,说要练习三天。几位阿炳的朋友,替他到琴行借了新的琴。阿炳原来的琴上的弦是断的,随手打结连上,可是拉的曲子非常动人。这回有了新琴,阿炳却觉得有些陌生,无法恢复40年代的那种状态了。
不过,三天后的夜晚,录音还是开始了。崔娣也在座。阿炳不懂录音是怎么回事,听说曲子可以保存,他决定试试。杨荫浏跟阿炳说,“一二三”的口令一过,他只管拉他自己的。“三”声一过,曹安和按了钢丝录音机的录音键,阿炳开始拉琴。
等阿炳拉完,杨荫浏轻声问,这曲子叫什么名字?阿炳说确实没名字,杨荫浏说没名字不行,要想一个。阿炳说,叫《二泉印月》吧。杨荫浏说,《印月》这名字跟广东音乐重了,要不叫映月,无锡有映山湖么。阿炳听了,连声说好,就叫《二泉映月》。
听:蓝色的多瑙河
故事:自从约翰·施特劳斯(Johann Strauss)在1867年写下了这一首“蓝色的多瑙河”,一百多年以来,这支曲子一直是广受大众的喜爱。它曾经替多瑙河带来了不知多少的游客,又为多瑙河附近的餐厅花园培养出一种轻松活泼的气氛。最令人感到奇妙的是,不论一个人听过多少遍这一支曲子,每当他再听到的时候,都会像最初听到时一样地兴奋,一样地愉快。
在音乐界里,施特劳斯享有“华尔兹之王”的美誉。他曾经写过很多首优美的华尔兹,但是比起这一些华尔兹来,“蓝色的多瑙河”却独具一种醉人的魔力,它像江河一样,将我们从轻柔细致的开始,带入了活泼生动的主题,再又进入到滔滔不绝的高潮中,当我们正为着这一些应接不暇的美景而感到透不过气的时候,它却又能够神乎其技地将我们带回最初的轻柔,使我们好像是神游了一次仙境一样。
这一首“蓝色的多瑙河”之所以能够给人这一种感受,并不是没有原因的。施特劳斯是奥地利人,但是他这首曲子却是融合了巴黎迷人的气氛和维也纳典雅的气质。因为,他正是为着要促成奥地利和法国的联盟,才费尽心血写下这首舞曲的。
在1867年的时候,巴黎主办了一次规模浩大的世界博览会,各国的使节云集巴黎,施特劳斯也未曾错过这一次的盛会。
在当时,英国、法国及奥地利是欧洲三个最强大的国家,但是奥地利的驻法大使梅特涅却深深地为德国在俾斯麦的领导之下崛起而感到不安。为了奥地利的安全,他非常地希望能够和法国订下盟约,所以他迫切需要设法争取到法国人民对于奥地利的好感。
梅特涅的夫人宝琳女士独具慧眼,她想出了请施特劳斯趁着这一次博览会的时候新作一首带有法国风味的华尔兹的构想。于是,在她和施特劳斯接洽过后,施特劳斯开始着手进行这一项重大的任务。
奥地利的大使馆在世界博览会开幕的前一晚举行了一场盛大的舞会,他们用绿色和粉红色的缎子帷幕装饰了大使馆的舞厅,并且还造了一个两侧堆满着玫瑰花的人工瀑布,使这一次舞会在布置上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地步。
施特劳斯担任了这一场舞会的乐队指挥。巴黎人都知道,在今晚的最后一支曲子时,将要演奏一首他新作的舞曲。当大家沉醉于他所指挥的华尔兹舞曲时,他们不禁怀疑起来了,难道说施特劳斯的新曲,真能够比得上这一些家喻户晓的旧作吗?
最后,施特劳斯终于开始指挥起这一首“蓝色的多瑙河”。这首曲子将来宾一步又一步地带入了一个更精采的美景中,它像大海一般地将舞场淹没在一种快乐的气氛之下,大家的内心都洋溢着激动,终于,一对一对的舞伴都停止了他们的舞步,他们要静下心来,专心一意欣赏这一首不可思议的华尔兹。
这一首“蓝色的多瑙河”就这样地传遍了整个巴黎,乃至于整个法国,整个的欧洲。在世界博览会展出的这一段时间当中,它成了巴黎人最热门的话题。大家都在谈论着它,每一个乐队都在演奏着它。巴黎的印刷厂不得已只好停止了印刷任何其他的东西,以便全力来应付这一首“蓝色的多瑙河”,而镂版的工人现在要一天三班地工作,以供应漫无止境的需求量。事实上,它很快地就成为有史以来最畅销的乐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