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陶瓷捏塑艺术的分类研究
探究陶瓷捏塑艺术的表现手法
探究陶瓷捏塑艺术的表现手法
陶瓷捏塑艺术可以通过形状和结构来表现艺术家想要表达的主题和情感。
陶瓷作品可以通过不同的形状和结构来表现动态和静态、平衡和不平衡、稳定和不稳定等不同的艺术效果。
作品的形状可以选择流线型来突出动感和流动性,或者选择稳定的几何形状来表达稳固和坚定的情感。
陶瓷捏塑艺术可以通过表面处理来表达不同的效果。
艺术家可以运用不同的手法来处理陶瓷表面,如抛光、研磨、刻纹等,以创造出丰富多样的纹理和质感。
通过在表面处理中运用不同的色彩和图案,艺术家可以表达出色彩鲜艳、斑斓多样的效果,或者选择素雅内敛、简约典雅的效果。
陶瓷捏塑艺术可以通过造型的细节来表现艺术家对细节的关注和处理。
艺术家可以在作品中运用精细的雕琢、搓捏、镶嵌等技法,表现出作品的细腻和精致。
通过在作品表面雕琢出精细的花纹、贴饰精致的花片等细节,可以使作品更加具有艺术感和观赏性。
陶瓷捏塑艺术可以通过灵动的姿态和动态的表现来传达出生命力和活力。
艺术家可以通过姿态的动态变化、身体线条的曲线流动等方式来表现作品的生动性和运动感。
通过捏塑出优美的曲线和韵律感,艺术家可以创造出流动的形象,使作品更加生动有趣。
陶瓷捏塑艺术具有丰富多样的表现手法,包括形状和结构、表面处理、细节处理以及姿态和动态表现等。
艺术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创作意图和主题,灵活运用这些手法,在陶瓷作品中表达出丰富多样的艺术效果。
这些表现手法的运用不仅可以增加作品的观赏性和艺术性,也能够丰富人们对陶瓷艺术的理解和欣赏。
探究陶瓷捏塑艺术的表现手法
探究陶瓷捏塑艺术的表现手法陶瓷捏塑艺术是一种古老而独特的工艺,经过千百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表现手法。
它不仅是一种工艺技巧,更是一种艺术表现方式。
在陶瓷捏塑艺术中,艺术家们通过塑型、纹饰、釉色等手法,将自己的情感与灵感融入到作品中,创作出了许多优秀的陶瓷艺术品。
下面,我们将从塑型、纹饰、釉色三个方面来探究陶瓷捏塑艺术的表现手法。
塑型是陶瓷捏塑艺术中最基本的表现手法之一。
塑型是指艺术家通过手工捏陶的方式,将粘土塑造成各种姿态、形态各异的作品。
艺术家在塑型过程中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和灵感,将陶瓷捏塑成各种形状,比如动物、植物、人物、建筑等等。
在塑型过程中,艺术家需要灵活运用手法,掌握粘土的混合比例、受力点和力度等技巧,使得作品的姿态、形态更加生动逼真。
塑型不仅要求艺术家有扎实的技术基础,更要求他们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能够将自己的情感与审美理念表现在作品中。
优秀的陶瓷捏塑作品往往都具有独特的形态,让人一见倾心。
纹饰是陶瓷捏塑艺术中另一种重要的表现手法。
在纹饰方面,艺术家可以通过刻、划、印等方式,在粘土表面绘制出各种图案、纹样,丰富作品的表现形式。
以中国古代的陶瓷为例,我们可以看到许多精美的青花、釉彩器皿,其表面都镶嵌着各种精致的纹饰。
这些纹饰不仅能够美化作品的外观,更能够表现出艺术家对自然、生活的理解和感悟。
通过对纹饰的巧妙运用,艺术家们能够在作品表面营造出独特的视觉效果,增加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值得一提的是,现代陶瓷捏塑艺术家们在纹饰方面也做出了许多有意思的尝试,比如将传统的纹样与现代元素相结合,使作品更加具有时代感。
釉色是陶瓷捏塑艺术中最具有表现力的手法之一。
釉色是指在粘土成型后,在其表面施釉并进行焰烧,使得作品表面呈现出丰富的色彩变化。
艺术家们可以根据自己的艺术需求和创作主题,选择不同类型的釉料,并通过调配、涂抹、喷洒等手法,使作品表面呈现出丰富多彩的效果。
釉色的运用不仅可以美化作品的外观,更可以表现艺术家对色彩的理解和运用。
捏塑-陶艺基本技法
捏塑陶艺基本技法泥塑制作方法陶艺技法:捏塑法之小泥片叠加法2月10日起,已故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郭琳山回顾展在杭州刀剪剑博物馆二楼临展厅展出,共有郭琳山大师生前创作的陶瓷作品75件,绘画作品13件,从上世纪六十年代至2009年,较完整地展现了其从艺几十年的创作风貌。
展厅内貌郭琳山(1939—2011),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毕生从事陶瓷艺术创作,创作了大量优秀佳作,作品被国家博物馆、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陶瓷馆和浙江省博物馆等单位收藏。
擅长陶瓷艺术雕塑,作品以材质与釉色的运用见长,尤其是人物和动物的创作。
他将南宋官窑釉和越窑釉与瓷塑结合,创作了一批具有地域风格的陶瓷雕塑作品。
多次参加国内外工艺美术及陶瓷艺术展览并屡获大奖。
《花釉卧虎》获陶瓷美术百花奖一等奖;作品《婴戏》获首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暨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银奖;《弘一法师——李叔同》获第二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暨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金奖;《唐女系列》获第四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暨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金奖;《鹅韵》获第五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暨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金奖。
展出作品:《李时珍》白瓷1975年作《唐女舞(之二)》青花斗彩2002年作《妞妞》越窑青瓷捏塑2004年作《佛缘》越窑青瓷捏塑2005年作《禅》陶捏塑2001年作《弹琵琶少女》南宋官窑釉瓷雕1998年作《唐女舞》陶塑1996年作《捧桃女娃》越窑青瓷捏塑2004年作《梳妆少女》高温白瓷雕1983年作《躲》(之十)青花斗彩婴戏瓷雕2006年作《论剑》陶捏塑2005年作《卧虎》高温花釉1980年作《回头豹》陶花釉1986年作《向往》陶捏塑2005年作《鹅韵》陶捏塑2005年作《卧猫》南宋官窑釉瓷雕2000年作《游鱼》青釉捏塑2001年作《放牧》高温釉装饰瓷雕1979年作《伏虎罗汉》南宋官窑釉瓷雕1997年作《斗牛》黑釉陶塑2001年作《白天鹅》白釉瓷雕1990年作《豹》(之一)高温兰花釉瓷雕2004年作《卧虎》陶塑1994年作捏塑法是指徒手捏塑作品的方法,可以把泥球用手指捻捏的方法成形,也可以用叠加小泥片的方法成形。
景德镇瓷业中的捏雕、浮雕、雕刻
景德镇瓷业中的捏雕、浮雕、雕刻景德镇瓷业中的捏雕、浮雕、雕刻1、捏雕捏雕也称雕花,用上等白泥捏成花鸟虫草。
由于受工艺的局限性,常以石山、挂盘为依托。
如果支座是石山,再以泥槎成长条,捏成树干依附在石山旁,再在树干上接支干,支干上安花。
花的捏制是先捏花蕾,方法是用泥搓成蒜头状,在顶端凿满小孔。
捏花瓣是将椭圆形泥团置于左掌上压扁,用挜扒压成不规则的薄片,再蘸泥浆粘在花蕾外围,由内到外,捏一瓣接一瓣。
叶片的捏法同捏花瓣差不多。
如捏孔雀,先捏雀冠,再捏羽毛。
羽毛要捏成羽毛状,一羽一羽地粘接上。
一个技艺高超的艺人,用泥料就如用面粉团一样,做到形象准、速度快。
著名的艺人有蔡寿生、杨海生等。
2、镂雕镂雕又称镂空或镂通花,通常以镂空为主,综合圆、捏、浮雕技法。
有的装饰纹样,如玲珑瓷就是其中之一。
还有各种形状的花瓶、笔筒、挂盘、花篮、三足香炉、宫灯以及楼台亭阁等。
以代表作《龙舟》为例,先捏船底,以浮雕刻出片片龙鳞,再将捏雕成的龙头、龙尾用泥浆接上。
船舱是主体,镂空大小窗棂、柱子,并分上下两层,每层又捏雕众多人物,分布其中和甲板上,最后捏雕链子和锚。
龙舟不上釉,全为高等白泥塑成。
景德镇第一只《龙舟》为徐顺元所塑。
龙舟是瓷雕艺术中的瑰宝,至今畅销不衰。
3、浮雕浮雕也称堆雕,属于平面雕塑。
按表面凸出的厚度不同,又分高浮雕和低浮雕。
浮雕作品一般都要依附在器皿上,如花钵、花瓶和未曾烧制的瓷板等。
素材多以花卉、树木、鱼虫和云石为主,较为大型的也选取云龙和人物。
工艺上按高低起伏不同,分出层次堆泥,由低层到高层一次堆足,也可将条条块块体积不同的泥料,按构思的各个部位堆成形象轮廓,以手指压紧,再用挜扒进行修整。
4、雕刻雕刻又叫刻画或刻花,又分刻坯和刻瓷两种。
刻坯的工艺是先在坯体上用墨画好底稿,依照线条用刀刻画。
一种为阴刻法,即刻成的纹样为凹体;一种为阳刻法,纹样呈凸出状,也有阴阳刻结合的。
刻瓷也是先在瓷面上画好底稿,再用钨钢刀或全钢刀将画面凿刻,其特点是刻成细点,刻成后的画面是由无数连接的小孔所组成,每个点几乎深度一样,边缘不得有破损,尔后涂上颜料或墨,再以蜡覆盖其上。
传统陶瓷捏塑的审美特征探究
传统陶瓷捏塑的审美特征探究作者:陈为坦来源:《艺术科技》2015年第10期摘要:作为一种艺术形态,陶瓷捏塑在中国文化艺术历史漫长的发展进程当中呈现出自己所独有的艺术审美特征。
这些审美特征融于其诸多作品当中,呈现出东方艺术所尊崇的美学风格以及审美特质,散发着无与伦比的艺术魅力。
本文以“传统陶瓷捏塑的审美特征”为主要研究对象,首先就陶瓷捏塑的基本概念进行说明,然后从自然、神韵以及原发三个角度展开具体的审美特征论述。
望本文的研究能对当前我国的陶瓷捏塑工艺研究产生具有可借鉴意义的价值。
关键词:陶瓷泥塑;审美特征;自然神韵1 陶瓷捏塑的基本概念“捏塑”又被称作“控塑”,其实是一据颇为典型的雕塑语言。
从字面意思来解释,“捏”就是指利用大拇指和其它手指夹住一个物品,并且利用手指的力量将物品塑造成创作者想要的形状;而“塑”则指的是一种利用手部的力量改变物体形状、利用物体本身柔软的特性来进行塑造的这样一个过程。
在中国陶瓷捏塑拥有非常漫长的发展历史,其最早可以追溯到原始时期。
据相关壁画及史料记载,原始时期的陶瓷制作工艺当中就已经存在了捏塑的雏形,按照我国现存的陶瓷工艺以及古代社会所遗留下来的考古物品,陶瓷捏塑的物品可以较为清晰地分成两种类别,即以器皿形式存在的各类陶瓷附属品及能够作为独立的欣赏艺术而存在的雕塑作品。
本文当中所要探讨的陶瓷捏塑指的是利用手工工艺以及经过艺术家美化处理,经过传统烧制工艺之后而生成的具有独立欣赏架子的陶塑工艺品,以及借用器皿等表现形式而存在的辅助类工艺作品。
相对于中国漫长历史时期所传承下来的其它艺术形式,陶瓷捏塑最大的特点在于其以最大的篇幅进行手工制作,而不会借助其它工具进行修饰。
烧制陶瓷所用的泥由于本身具有极强的柔韧性,也就意味着其具有非常强的可塑性,可以在创作者挥洒自如的创造力以及非常娴熟的手工技艺当中生成一件件颇为传神的艺术品。
2 传统陶瓷捏塑的审美特征2.1 自然之美陶瓷捏塑除了手工工艺创作之外,还有一个较为突出的特征就是对于自然元素的应用以及天然物质材料的选择。
探究陶瓷捏塑艺术的表现手法
探究陶瓷捏塑艺术的表现手法【摘要】陶瓷捏塑艺术是一种古老而美妙的艺术形式,通过捏塑陶瓷制品表现出艺术家的想象和创造力。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陶瓷捏塑艺术的表现手法,包括线条和形状的运用、色彩的运用、质感的表现、主题和意境的处理,以及对比和比例的运用。
这些表现手法对于传达艺术作品的情感和意义至关重要。
通过对这些手法的运用,艺术家可以创作出独具个性和感染力的作品。
在本文的我们将总结陶瓷捏塑艺术的表现手法,并展望这一艺术形式未来的发展。
通过对陶瓷捏塑艺术的研究和探讨,我们将更深入地了解这一独特的艺术形式,并为其在当代艺术界的发展和创新做出贡献。
【关键词】陶瓷捏塑艺术、表现手法、线条、形状、色彩、质感、主题、意境、对比、比例、发展、展望1. 引言1.1 介绍陶瓷捏塑艺术陶瓷捏塑艺术是一种古老而精湛的艺术形式,通过手工技艺将陶土塑造成各种形态,再经过烧制而成精美的陶瓷作品。
陶瓷捏塑艺术源远流长,早在史前时期就已经开始出现,经过数千年的发展,逐渐形成了独特而丰富的艺术风格。
陶瓷捏塑艺术不仅仅是一种手工技艺,更是一种文化传承和创造表达的方式。
通过陶瓷捏塑,艺术家们可以用手指、器具等工具将陶土塑造成各种形状,表现出丰富的想象力和艺术感受。
陶瓷捏塑作品常常具有独特的质感和魅力,能够传达作者的情感和思想,引起观者的共鸣和思考。
陶瓷捏塑艺术在当今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种文化传统的传承和延续。
通过学习和探究陶瓷捏塑艺术,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传统文化的魅力,同时也可以不断创新和发展这一古老而珍贵的艺术形式。
1.2 探讨艺术表现手法的重要性艺术表现手法在陶瓷捏塑艺术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通过巧妙运用各种表现手法,艺术家能够有效地传达自己的情感、思想和创意。
线条和形状的运用可以使作品更加生动和有力量感,色彩的运用可以赋予作品更加丰富的层次和情绪,质感的表现则可以让观众产生触摸的欲望,进一步拉近作品与观众之间的距离。
探究陶瓷捏塑艺术的表现手法
探究陶瓷捏塑艺术的表现手法陶瓷捏塑艺术是一种源远流长的艺术形式,它以其独特的表现手法吸引着无数艺术爱好者的目光。
在陶瓷捏塑艺术中,艺术家们通过捏、揉、拉、挤等手法,将泥土塑造成各种形状,然后再经过烧制而成。
这种艺术形式最初源于古代民间手工艺,经过千百年的发展与创新,已经形成了多种不同的表现手法,每一种手法都有其独特的魅力与表现力。
一、序言二、陶瓷捏塑艺术的表现手法1. 捏塑捏塑是陶瓷捏塑艺术中最为基本的表现手法,它是通过手指和手掌将泥土捏成各种形状。
艺术家们可以通过捏塑来塑造出各种各样的形态,表现出生动、灵活的形态感。
可以通过捏塑来塑造出动物、植物、人物等形象,也可以塑造出各种器物、花瓶等实用的陶瓷制品。
2. 揉和拉揉和拉是陶瓷捏塑艺术中常用的手法之一。
通过揉和拉,艺术家们可以将泥土塑造成各种流畅、柔和的线条和曲线,表现出陶瓷的柔美和流畅感。
揉和拉手法可以使作品更具有动感和生命力,使观者在观赏作品时更能感受到作品的魅力和韵味。
3. 挤压挤压是陶瓷捏塑艺术中另一种常用的表现手法。
通过挤压,艺术家们可以塑造出各种形状奇特、线条粗犷的作品,表现出作品的刚毅和力量感。
一些器物和装饰品常常利用挤压手法来表现出其独特的纹饰和装饰效果。
4. 内部空间塑造在陶瓷捏塑艺术中,内部空间的塑造也是一种重要的表现手法。
通过适当的处理和设计,艺术家们可以在陶瓷作品的内部空间中表现出不同的层次和空间感,使作品更加丰富和立体。
艺术家们可以利用内部空间塑造来表现作品的深邃感和神秘感,使作品更具有吸引力和表现力。
5. 装饰手法陶瓷捏塑艺术中的装饰手法也是一种重要的表现手法。
艺术家们可以利用各种不同的装饰手法来为作品增添更多的艺术韵味和表现力。
可以利用雕刻、刻线、镶嵌等手法来表现作品的纹饰和装饰效果,也可以利用彩绘、刷釉等手法来为作品增添色彩和色彩效果。
陶艺中的捏塑技巧
陶艺中的捏塑技巧陶艺是一门古老而富有创造力的艺术形式,它利用可塑性的泥料通过各种技巧进行捏塑和造型,最终经过烧制成为耐久、美观的陶瓷作品。
在陶艺的创作过程中,捏塑技巧被广泛应用,它不仅决定了作品的形状和结构,还直接影响到作品的观赏价值。
本文将探讨陶艺中的捏塑技巧,帮助您了解其中的要点和方法。
一、基础捏塑技巧1. 粘合和压实:在捏塑陶艺作品时,首先需要将泥料均匀粘合成一团,并用手掌或工具施加适度的力量压实。
这可以增加作品的稳定性和坚固度,确保成品不易变形或破损。
2. 捏拉法:捏拉是一种基本的捏塑技巧,可用于制作陶器的壁厚和形状。
捏拉时,将泥料取出一小块,用手指沿着泥块的边缘逐渐向外拉伸,使其变得更细长。
通过反复捏拉和塑形,可以塑造出各种有趣的形状和结构。
3. 抹平和修整:在完成基本形状后,使用手指或工具轻轻抹平表面,以去除过多的泥料和不规则的凹凸。
然后,使用湿润的海绵或刷子修整表面,使其更加平滑,以便进行后续的装饰和上釉。
二、进阶捏塑技巧1. 合拢和分层:这是一种用于创造多个元素并将其组合在一起的技巧。
可以将泥料分成几块,然后通过合拢粘合,形成复杂的形状,如陶器的手柄、花瓣等。
分层则是将不同颜色或质地的泥料叠加在一起,创造出更丰富多样的效果。
2. 空心塑造:空心塑造是一种常用的技巧,可以减轻作品的重量并提高烧制的效果。
在塑造大型作品时,可以将泥料分成多段,每段塑造成空心的形状,然后再将它们合并在一起。
这种方法既节省了材料,又可以避免内部气泡的产生。
3. 模具应用:使用模具是一种快捷且有效的捏塑方法。
通过制作模具,可以快速复制相同的形状和尺寸,确保作品的一致性。
模具可以使用木制、橡胶或塑料材料制作,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材料。
三、注意事项和技巧1. 保持湿润:陶泥在干燥过程中会变得脆弱,因此在捏塑过程中要保持泥料的湿润状态。
可以使用湿毛巾或喷水器定期浇水,以避免泥料过早干燥,造成捏塑困难。
2. 动态和平衡:在捏塑陶艺作品时,要时刻保持动态和平衡。
中国古陶瓷研究
中国古陶瓷研究中国古陶瓷是中国传统工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中国文化和历史研究具有重要的地位。
中国古陶瓷研究包括对古代陶瓷的制作工艺、装饰图案、烧制技术等方面的研究。
中国古代陶瓷的研究可以追溯到公元前6000年的新石器时代,这时的陶器主要以红陶为主,以捏塑方式制作,主要用于日常生活的容器。
随着社会的发展,陶器逐渐发展为世袭职业,各个地区出现了不同的陶器制作工艺和风格。
汉代是中国古代陶瓷研究的重要时期,这时的陶器主要以陶红、灰陶和黑陶为主。
其中,陶红是指釉面呈红色的陶器,是古代陶瓷的代表之一。
汉代的陶瓷工艺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制作出了许多精美的陶瓷器物,如壶、罐、盘等。
这些陶器不仅在艺术上有很高的价值,还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和文化风貌。
隋唐时期,随着佛教的传入,陶瓷的装饰艺术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唐代的瓷器以青瓷和白瓷为主,其中以青瓷最为著名。
这时的青瓷烧制技术已经非常成熟,器形端庄大气,釉面细腻光润,装饰浮雕和刻花技术非常出色。
宋代是中国陶瓷研究史上的一个巅峰时期,瓷器烧制工艺达到了非常高的水准。
宋代瓷器的种类繁多,其中以青瓷、白瓷、黑瓷和钧窑瓷器最为著名。
宋代的青瓷是中国陶瓷史上的一大创举,其釉面呈青色,质地坚韧,瓷质细腻。
钧窑瓷器则以其独特的色彩和纹饰而备受赞赏。
这些瓷器不仅在国内受到广泛推崇,还通过丝绸之路传到了远东地区。
明代是中国陶瓷研究的又一个重要时期。
明代瓷器自明初开始,就出现了瓷器生产规模大、品种多的特点。
明代的青花瓷是独特的,其釉下绘画技法具有非常高的艺术价值。
明代的颜料技术十分发达,能够在瓷器上绘制出精美的纹饰和图案,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中国古陶瓷研究的范围非常广泛,涉及到文化、艺术、工艺、社会学等多个领域。
通过对古代陶瓷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到古代的生活方式、社会制度、艺术审美观念等方面的内容,对于研究中国文化和传统工艺的历史和演变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陶瓷行业陶瓷工艺
陶瓷行业陶瓷工艺陶瓷是人类最早开发和使用的工艺材料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艺术价值。
陶瓷工艺是指制作陶瓷制品所需的技术和方法。
在陶瓷行业中,陶瓷工艺对产品的品质和外观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介绍陶瓷行业常见的几种主要工艺。
一、捏塑工艺捏塑工艺是最基本的陶瓷工艺之一,它是通过手工将瓷土捏成各种形状的方法。
捏塑工艺的特点是灵活性高,可以塑造出复杂的造型,适用于制作小型的陶瓷制品,如陶瓷花瓶、陶瓷雕塑等。
这种工艺要求工匠具有精湛的手艺和丰富的经验,能够将自己的想法和创意通过手工捏塑呈现出来。
二、轮盘制作工艺轮盘制作工艺是一种将瓷土置于陶轮上,利用陶轮的旋转和推拉的力量来塑造的工艺。
这种工艺制作的陶瓷制品有着均匀的厚度和光滑的表面,适用于制作碗、盘和杯子等简单形状的陶瓷制品。
通过轮盘制作工艺,可以生产大批量的陶瓷制品,并保持产品的一致性和质量稳定性。
三、坯料模压工艺坯料模压工艺是一种将瓷土放置在模具中进行压制的工艺。
通过坯料模压工艺,可以制作出形状规整、尺寸精确的陶瓷制品。
这种工艺具有高效性和可重复性,适用于批量生产相同形状的陶瓷制品,如砖瓦、瓷砖等。
坯料模压工艺通常在陶瓷工厂中使用,需要专门的模具和压制设备。
四、钢模铸造工艺钢模铸造工艺是一种将瓷土浇注到钢模中进行成型的工艺。
通过钢模铸造工艺,可以制作出高精度和复杂形状的陶瓷制品,如陶瓷器皿和雕塑等。
这种工艺要求模具的制作精度高,生产过程中需要注意瓷土的流动性和收缩性,以确保最终产品的质量和尺寸的准确性。
五、釉料上色工艺釉料上色工艺是为陶瓷制品上色的工艺。
通过在瓷制品表面涂抹釉料,并在高温下进行烧结,可以使陶瓷制品呈现出不同的色彩和纹理。
釉料上色工艺的选择和运用对于最终产品的外观和装饰效果至关重要。
不同种类的釉料可以营造出不同的视觉效果,如透明、亮光、哑光等,丰富了陶瓷制品的外观质感。
总结:陶瓷行业的陶瓷工艺包括捏塑工艺、轮盘制作工艺、坯料模压工艺、钢模铸造工艺和釉料上色工艺等。
浅析雕塑的塑造手法分类
2018-10文艺生活LITERATURE LIFE浅析雕塑的塑造手法分类戴晨(宜兴市美术馆,江苏宜兴214200)摘要:陶瓷雕塑是中华文明传承千年的文化艺术之一,本文主要对陶瓷雕塑的的塑造手法进行研究。
分别对四种成型方法的概念、操作方法、作品呈现的风格特点等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陶瓷雕塑;塑造手法;形式;特点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8)30-0029-01从石器时代到现在的机械时代,陶塑的成型手法在不断的改变和深化,现在我们简单的将陶瓷雕塑分成捏泥法、模制法、泥条盘筑法、泥片成型法等基本成型方法。
一、捏泥法捏泥法简而言之就是用手直接捏制成型,在陶塑的这几个成型方法中最为基本的。
捏泥法在中国陶艺史上历史十分悠久,从新石器时代开始,人们捏制一些鸟头、兽头等。
到了汉代,题材多为人物或者小动物,汉代的捏塑生动质朴、简洁、概括,充满了趣味。
捏塑往往都是比较随意的,艺术家的徒手捏制,最快速也是最直观的表达了作者的目的和想法。
通过直接和概括的手法来进行创作。
有时夸张,有时含蓄,有时细腻。
陶塑不像绘画,它是立体的,观众可以从任何角度去观赏,这就要就作品在神态的把握上必须十分准确。
在陶艺家眼中,捏塑最大的追求是神似。
捏泥法为陶艺家提供了最广阔的创造空间,不受任何事物的限制,能创作出最符合作者心灵的作品。
在创作陶塑的过程中,重点在与追求情感,不要追求形似。
二、模制法随着工业化和机械化的不断进步,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要求不断提高,大多数作坊在制作大型或者批量陶塑作品中使用模具注浆或者印坯成型。
可以说模具成型这一塑造手法在生活中起着很大的作用。
模制法首先必须制作模型,利用石膏做出模型后,将泥料制成片状、条状或者浆填入预先制作的石膏模型中。
由于人们的基本的手工观念和陶艺的发展历史,在某种程度上我们模具在陶塑上的使用或多或少存在一定的偏见,但是我们不能对工业化的陶塑说拒绝,任何事物的产生都是有原因的。
探究陶瓷捏塑艺术的表现手法
探究陶瓷捏塑艺术的表现手法陶瓷捏塑艺术是一种通过手工塑造和创作陶瓷作品的艺术形式,具有独特的表现手法。
以下将主要从材料的运用、造型的表现以及装饰的手法三个方面来探究陶瓷捏塑艺术的表现手法。
陶瓷捏塑艺术的表现手法在材料的运用上具有一定的特点。
陶土是陶瓷捏塑艺术的主要材料,它具有柔软性和可塑性,在捏塑时可以通过揉、压、拉等手法进行造型。
捏塑时要注意掌握陶土的水分,过湿过干都会影响捏塑的效果。
陶瓷捏塑艺术还可以使用其他辅助材料,如陶瓷颜料、彩绘等,来增强作品的表现力。
陶瓷捏塑艺术的表现手法在造型的表现上也非常重要。
陶艺家可以通过捏塑来表现出不同的形体,如人物形象、动物形象、植物形象等。
在捏塑人物形象时,可以通过塑造头部、身体、手臂、腿部等部位来表现人物的特征和姿态。
在捏塑动物形象时,可以通过塑造动物的头部、身体、四肢等部位来表现动物的体态和形象。
在捏塑植物形象时,可以通过塑造叶子、花朵等部位来表现植物的形状和纹理等特征。
除了形体表现外,陶艺家还可以运用抽象的手法来表现作品的情感和意境。
陶瓷捏塑艺术的表现手法在装饰的手法上也具有一定的特点。
陶瓷作品可以通过采用不同的装饰手法来增加作品的艺术性,如彩绘、刻花、贴花等。
彩绘是一种常见的装饰手法,可以通过绘制图案、涂抹颜色等来丰富作品的色彩和纹理。
刻花是一种在陶瓷表面刻出花纹图案的装饰方式,可以通过刻出不同的纹理和图案来增加作品的立体感和层次感。
贴花是一种将贴花纸贴在陶瓷表面,然后用蜡汁处理固定的装饰方式,可以通过选择不同的贴花纸和图案来增加作品的趣味性和个性化。
探究陶瓷捏塑艺术的表现手法
探究陶瓷捏塑艺术的表现手法陶瓷捏塑艺术是中国传统工艺之一,其历史悠久,经过长期的发展与演变,已经形成了独特的表现手法。
在陶瓷捏塑艺术中,表现手法与创意设计相结合,创造出具有文化和艺术价值的作品。
下文将对陶瓷捏塑艺术的表现手法进行探究。
一、造型手法陶瓷捏塑艺术中,造型是最基本的表现手法之一。
通过手工折叠、排列、挤压、拉伸、切割等手法,将泥坯塑造成各种形态。
同时,造型手法也可以通过配合材料、动态、曲线等元素,达到丰富多样的表现效果。
例如,陶瓷捏塑作品《刘姥姥进大观园》(作者刘建平)中,作品的造型充分表现了小说中刘姥姥的老态,如额头上的皱纹、头发、坑洼的肌肉等,仿佛拉近了小说中人物和读者的距离。
二、彩绘手法彩绘是陶瓷捏塑艺术中的另一种表现手法。
通过不同的颜料和色彩的使用,将泥坯塑造的形态进行彩绘,创造出更为丰富的表现效果。
彩绘手法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进行调色,为作品注入不同的情感和气息。
例如,陶艺家张铭章的作品《马蹄碑》中,彩绘手法通过绿色、红色、棕黄色等颜料的运用,将作品表现得古朴自然,又不失高雅。
三、刻划手法刻划是陶瓷捏塑艺术的一种特殊手法,常常用来表现一些固有形态和具体细节。
通过用工具在泥坯上进行雕刻和刻画,将作品表现得更加细致入微。
刻划手法有着非常高的技术含量和艺术价值。
例如,著名的篆刻家、陶化名家周园在其作品《理想的生活》中,通过刻划手法将精美的自然景观刻画得十分逼真,让人感受到旷野、平静和美好。
总之,陶瓷捏塑艺术是一种非常注重艺术表现效果的传统工艺。
在艺术设计和制作过程中,各种表现手法的运用都对最终作品的成品效果产生了重要影响。
因此,通过对这些表现手法的探究和了解,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陶瓷捏塑艺术的卓越魅力。
陶艺的捏塑技法_陶艺的制作技法介绍
陶艺的捏塑技法_陶艺的制作技法介绍捏塑是古老的传统民间艺术,它有自身独特的艺术特色。
那么,关于陶艺的捏塑,你知道多少呢?以下是由店铺为大家整理的陶艺的捏塑相关介绍,希望能帮到你。
捏塑的简介捏塑是一种山东省的汉族民间艺术。
亦称面塑,俗称"捏江米人"。
以糯米粉为主料,加小麦粉、水,着色,蒸成熟面团后,用刀、剪、簪、花纹模等简易工具,手工捏塑成民间小件玩赏工艺品。
其色彩对比鲜明,手法细腻,应用手指的捻、搓、揉,再配以刀、篦、针的搓、切、点,制成的人物形象逼真,栩栩如生。
特别是塑造中国古装戏剧人物,尤为一绝。
《火烧琵琶精》、《老寿星》等作品,曾多次参加全国工艺美术作品展览,得到好评。
1982年,艺人李芳清曾应邀在澳大利亚总理府作写生面塑表演。
捏塑作品有签举式、盒装式、微型面塑三类。
济南市工艺美术研究所保留了这一技艺。
捏塑的起源与发展一.起源“天下面塑出穆李。
”据碑文记载,清咸丰二年江西弋阳的米塑艺人王清原、郭湘云来到穆李村,与当地的花供艺人郝胜、杨白四合作,把米塑与花供技艺结合起来,形成了今天的“ 曹州面人”。
从此,“曹州面人”脱离民俗功用,成为一种集观赏和把玩于一体的汉族民间工艺品。
除了它生动形象、粗犷、豪放、乡土气息浓的艺术风格外,“曹州面人”的持久保持期,也是其另一魅力。
二.发展在面塑艺术的发展过程中,穆李村面塑艺人走南闯北,影响全国,逐渐形成了三大流派,即山东菏泽的李派、北京的汤派、上海的赵派。
三派各具特色,而菏泽市李派一直独占鳌头,其代表人物先后有李俊兴、李芳清、穆绪建等。
市面塑协会副主席穆绪建告诉笔者,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民俗艺术越来越感兴趣,而面塑作为一种艺术品,也越来越受到人们喜欢,面塑艺人的收入自然是水涨船高。
穆绪建徒弟穆明芳凭借扎实的功底,受聘于广州一大型饮食公司,每月除去吃住还能有2000元的结余。
三.现状“现在穆李村有面塑艺人不下400余人,别小看这一根竹签一团面,一年收入2万块钱不在话下”,根据自己多年的经验,穆绪建自信地说。
探究陶瓷捏塑艺术的表现手法
探究陶瓷捏塑艺术的表现手法陶瓷捏塑艺术是一种将黏土等材料通过手工捏塑而成的艺术形式,通过手工操作使得黏土材料逐渐成形,并最终进行烧制,形成具有装饰、实用及艺术价值的陶瓷制品。
在陶瓷捏塑的过程中,艺术家常常运用各种不同的表现手法来创造出不同的效果。
本文将探究陶瓷捏塑艺术的表现手法。
第一,捏塑手法。
捏塑手法是陶瓷捏塑的基本技术,也是表现陶瓷形态的关键。
捏塑手法是将黏土一点一点地揉成一定形状或把握住一部分黏土,通过手的动作进行加工,使其成为所期望的形状。
这种方法能够表现出粗糙、自然的形态,也能创造出平滑、流畅的线条和细节。
艺术家通过对黏土材料的掌控,实现简约、平衡、韵律感的效果。
第二,成形手法。
成形手法是通过模具或轮子等成形技术来进行制作的。
利用模具等工具,可以制作一些更加规则化和准确的陶瓷制品,并通过处理、修饰等方式来呈现出不同的效果和风格。
成形手法适合加工当量相对较小、重量较轻的陶瓷制品。
第三,刻划手法。
刻划手法是在成型好的陶瓷制品表面绘制线条或者削减纹饰来进行处理的。
刻划手法能够表现出丰富的细节、纹理以及图案,也能使得艺术品更加具有人性化的特征和个性化的风格。
刻划手法能够通过手动的刻划方式创造出各种不同的装饰风格。
第四,釉下描绘手法。
釉下描绘手法是在制作好的陶瓷制品上,采用细笔和颜料在釉层下面进行精密的作画和细节的表现。
这种方法能够赋予陶瓷制品更加精细繁复的装饰和细节,以及更加具有艺术性的效果。
如古代瓷器上的人物、山水等图案,通常是采用这种手法来进行绘制的。
第五,釉上艳彩手法。
釉上艳彩手法是一种在陶瓷器上进行绘画的装饰技术,传统上是在釉液干燥之后使用多种颜料进行描绘,最后进行烧制,使图案与瓷器融为一体。
现在这种技术已经向数字印刷技术转移,大大减少了时间和费用。
釉上艳彩手法能够表现出更加生动的颜色和形态效果,也能够呈现出更加鲜明的色彩对比。
总而言之,陶瓷捏塑艺术是一种手工制作的艺术形式,表现手法繁多,不同的表现手法能够营造出不同的效果和风格,艺术家们通过运用这些技法来表达自己的审美及意识,赋予作品以生命及精神内涵,将艺术展现在陶瓷上。
探究陶瓷捏塑艺术的表现手法
探究陶瓷捏塑艺术的表现手法陶瓷捏塑艺术是中华民族传统的工艺技艺之一,历史悠久,广泛深入流传于民间。
它的表现手法十分丰富,主要通过形、色、纹、质等方面来表现艺术效果。
首先是形态表现。
陶瓷捏塑艺术的主要特点是形体重,形态多变。
就形态而言,它可以表现独具风韵的人物、动物、植物、器等,它可以反映人们对生活的感悟和抒发,也可以表现出民族精神和文化特征。
如唐代三彩和清代粉彩陶瓷中的人物、花鸟、风景图案,不仅形态栩栩如生,且形象传神,富有艺术感染力,使人们产生强烈心理感受,深受人们喜爱。
其次是色彩表现。
色彩是艺术形象表达的重要因素之一,它是表现陶瓷捏塑艺术的灵魂。
陶瓷捏塑艺术的颜料色泽丰富,由天然或人工颜料制成,包括红、黄、蓝、绿、紫、黑、白等多种颜色。
它还可以通过各种调色方法来获得艺术化的效果,如混合、斑点、流彩等,产生出丰富的色彩效果。
例如清代的龙泉窑青瓷,以其独特的青翠色而闻名,其色彩运用非常出色,使得花卉、鱼虫等图案更加生动传神。
再次是纹样表现。
陶瓷捏塑艺术的纹样是精美绝伦的,具有极高的装饰性和艺术品位。
从图案的构图、形态、排列、色彩等多方面入手,达到纹案丰富、形态美观的效果,达到亲切自然、富有情趣的境界。
如唐代三彩的龙纹、凤纹、虎纹等线条硬朗挺拔、动感十足,使作品在富于艺术感染力中显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神秘性和深奥性。
最后是质感表现。
质感是形态、色彩、纹样的综合表现,是人们直观感受艺术品的一种因素。
陶瓷捏塑艺术的质感主要通过材质的选择、处理和表面的处理来表达。
例如,在制作陶瓷作品时,投料选择不同的瓷土或加入适量的釉料等,对质感的表现产生很大的影响。
在表面处理上,则常采用刀法、骨刀、锤纹等工艺,使作品达到有致的精美效果。
清代中期的定窑瓶就以严格的造型、极致的质感和丰富的调色成为了陶瓷艺术的代表之一。
因此,陶瓷捏塑艺术表现手法的多样性、丰富性和艺术感染力都使得其成为了一门重要的文化艺术。
而在表现手法方面,形态、色彩、纹样和质感则是表达陶瓷艺术的四大要素,通过它们的巧妙运用,才能使陶瓷艺术品达到更加独特、丰富、鲜明的艺术效果,更好地体现中国陶瓷文化的博大精深。
浅析陶瓷捏塑艺术的表现手法
一、“泥性”的充分体现“泥性”有两层内涵:一是泥的客观属性,即陶土的化学特性和物理特性;二是人与泥的契合程度,即陶土在创作中展现的“性情”。
首先,陶泥为软质材料,是陶瓷创作最基本的原料,具有良好的可塑性,非常适合进行手工捏制。
陶泥种类众多,各自具有的物理、化学性质不尽相同,可塑性也有一定的差异,相应的制作技艺也稍有变化。
其次,陶泥具有独特的“泥巴味”,充满自由、欢快和灵动的乡土气息,可以自然地保存雕琢的印记,还原创作的情景,它不同于木雕线条的锐利感和金属雕塑的质感,也不同于石雕的厚重感和气势磅礴。
因此,泥土是陶瓷艺术创作的语言介质,极富情感内涵和表现力,谙熟“泥性”是陶瓷捏塑创作者必须具备的能力。
泥的语汇是丰富多彩的,每一个创作者都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感悟“泥性”。
优秀的陶艺师能够运用揉、捏、按、挤等技法,将自己的情感甚至极小的情绪波动表现在作品上,使捏塑作品或精巧细致、或热情奔放,展现出丰富的精神内涵和“泥性”的“性情”。
其中,“泥性”的自然美是由自然和人为因素共同决定的。
孜孜不倦地追求完美表现,不仅体现了创作者的审美取向,还是领悟和超越“泥性”的永恒主题。
同时,泥因种类的不同,可表现的性格也存在差异,如粗质泥的“性格”是质朴情愫和粗犷气魄的统一,展现的是古朴、原始、厚重而单纯、不修饰的自然美;而细质泥偏向委婉、精致、细腻情感的倾诉,展现的是典雅、宁静的自然美。
在陶瓷捏塑的创作中,“泥性”不仅仅指泥质的物理、化学属性,更指其包含的精神内涵,是人与泥之间经过长时间接触、磨合达成的默契。
“泥性”融入了人性的精神内涵,就具有了光辉、灿烂的艺术属性。
“泥”是创作者创作艺术作品的物质载体,对“泥性”得心应手的驾驭需要创作者用身心感悟,这也是创作者进行陶塑创作的前提。
陶塑的“泥性”具有自然的物质性,承载着“德”“义”理念的精神性,揭示了人与自然之间的默契与融合。
“泥性”的释放是陶瓷捏塑的一个重要的特点。
在陶瓷的漫长发展过程中,陶瓷捏塑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并兴盛起来,最终形成一门独特的艺术形式,它摒弃了对原来形状的极致雕饰,不过度追求外形上的一致,而是充分利用泥土的特性,尽可能采用简单、朴素的方式刻画出原型的线条、神情等,追求作品的精神内涵和欣赏价值。
探究陶瓷捏塑艺术的表现手法
探究陶瓷捏塑艺术的表现手法陶瓷捏塑艺术,又称陶瓷塑造艺术,是指以黏土或陶土为主要材料,经过捏塑、造型、装饰等一系列工艺,创作出各种具有形态美和装饰美的艺术品的过程。
陶瓷捏塑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史前时代的原始社会时期,人们就开始利用陶土捏塑出各种生活用具和装饰品。
1. 形态表现:陶瓷捏塑艺术首先要表现的是作品的整体形态。
艺术家利用黏土的可塑性,通过捏塑的方式,表现出作品所想要呈现的形态特征。
形态表现要注意比例协调、结构稳定等因素,使作品具有美感和艺术感。
2. 线条表现:在陶瓷捏塑艺术中,线条的运用非常重要。
艺术家可以通过调整线条的粗细、长度、曲直等来表现作品的轮廓和细节。
线条的选择和运用需要考虑到整体的和谐统一,使作品更加生动有趣。
4. 色彩表现:陶瓷捏塑艺术中的色彩表现可以通过釉料的运用来实现。
艺术家可以运用多种釉料,通过涂抹、喷洒、滴落等手法,创造出丰富多彩的色彩效果。
色彩的运用需要考虑到作品的主题和表现的效果,使作品更加美观和富有表现力。
5. 装饰表现:陶瓷捏塑艺术中的装饰是重要的表现手法之一。
艺术家可以利用雕刻、印花、贴纸等方式对作品进行装饰,增加作品的细节和观赏价值。
装饰的选择和运用需要考虑到整体效果和个性风格的统一,以增强作品的独特性和艺术感。
陶瓷捏塑艺术的表现手法非常丰富多样,艺术家可以通过形态、线条、质感、色彩和装饰等方面的运用,使作品更加具有艺术性和观赏性。
这一艺术形式在文化交流和艺术创作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对于传承和发展传统文化,提升陶瓷艺术水平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统陶瓷捏塑艺术的分类研究
作者:马璐瑶黄成铭
来源:《艺术科技》2016年第11期
摘要:中国雕塑艺术的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在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陶塑伴随着陶器的产生而出现,之后经过商周至东汉晚期的一千多年的工艺演变,瓷塑也随着瓷器的诞生而出现。
中国传统陶瓷雕塑历经了各个朝代的风雨历程,有着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和艺术特质,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绽放夺目的光芒。
关键词:传统;陶瓷;捏塑艺术
1 以殉葬或赏玩为目的的人物、动物捏塑
中国传统陶瓷捏塑的艺术史悠久得几乎与人类同步。
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原始人就用渐渐灵巧的手打磨石器,雕琢骨、贝、牙、玉等装饰品,捏制陶塑,这些都是最古老的雕塑作品。
原始社会的捏塑以人像和动物为主。
原始社会的人像捏塑总体面貌比较简拙,相比之下,动物捏塑更为成熟,造型准确,生动传神。
如龙山文化的陶鸟,很可能是制作者在制作陶器的时候随意捏出的,手法夸张,想象力丰富,离形而得似,妙在这似与不似之间,表达出了生命力微妙的真,这正是中国艺术中强调的精神、气韵、生动。
秦汉盛行厚葬之风,俑在这一时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秦俑以数量的巨大及排山倒海的气势震撼人心,而汉俑则以个体的浑朴自然、优美生动地感染着观众。
汉代的出土物中有许多精品,其作品的实用性和艺术性都能做到完美的结合,反映出制作者的匠心独运。
无论从审美水准还是发展水平上说,宋朝比唐朝有了很大的进步。
具体来说,宋朝的捏塑作品更加生活化和人性化,把人们的日常生活作为了描绘和展现的对象,同时顺应当时总体的美学发展趋势。
当时可以说是我国瓷器发展的第一个顶峰时期,这与宋朝发达的经济水平是分不开的,作为经济的反映,陶瓷这一艺术品的发展也越来越繁荣。
同时,宋朝对文学的崇拜也充分体现在陶瓷的风格上。
当时的瓷器注重含蓄和内秀,以内在的品质和精美的外形取胜。
其中青白瓷捏塑类作品具有非常鲜明的特色,选材上包括生活中的千姿百态,手法上以纯手工为主,信手拈来,充满自由感。
宋代瓷塑,多以人物俑著称,常见的有文官俑、老人俑、伏听俑、龟蛇俑、十二生肖神及牵马俑。
这诸多俑制,反映了当时瓷塑制品带有浓重的神祇意识和民俗风情,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
2 装饰性较强的器皿捏塑
带有装饰性的器皿捏塑艺术在原始社会的陶器上就有所体现,这些装饰其实是具有祭祀含义的。
具体来说主要分布在器皿的颈部、足部、双肩等部位,兼具美化和实际用途。
比如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的陶鹰尊,就是一件原始陶塑艺术的杰作。
尊是盛酒器,器物的造型与鹰的形
象浑然一体,鹰的两腿空心,尾巴下垂落地,自然形成了“三足鼎立”,既增加了器物的容量,更增强了稳定性。
鹰是猛禽,原始先民对它敬畏而崇拜,这鹰尊应该就是原始崇拜的产物。
它曾作为七件能代表中国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文物之一赴西方展出。
陶瓷发展时期的变化也会带来器皿捏塑手法的变化,具体的选题和制作手法等都是随之变化的。
这一特点从原始时期到宋代都有所体现。
其中有一类不仅结合了所有种类陶瓷的特点,还最终形成了独具一格的风格,这一博采众长的品种就是青白瓷。
其代表作众多,如三联粉盒、温酒注子、堆雕瓶等。
当时江西景德镇的湖田窑,其原料选择、制作工艺以及装饰纹样等方面都达到了相当高度,代表了宋代影青瓷烧造的最高水平,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景德镇青白瓷捏塑的堆塑瓶是众多品种中尤为突出的一个,它又被称为谷仓瓶和魂瓶。
这一类捏塑作品融合了宋代的意向美学和时代特征,将泥土的特点、青白瓷自身的生动传神结合在一起,形成了独特的工艺。
运用拉坯、拍片、刻模印、捏塑等工艺手法,把不同题材的装饰融合在一起,烙上独特的艺术美感和社会风格。
延续前朝的传统,是陶瓷捏塑持续发展的根本原因。
尽管相关的功能是延续的,但是每一代的外观却是随着朝代的审美差别而改变的。
明朝的装饰性捏塑具体可以分为五个形式:一是以相对独立的捏塑品作为器皿的构成部分;二是找到和器皿的外形相似的造型样式;三是,在器皿的表面刻画图案;四是,做盘卷、贴塑的改变;五是象生性器物形制。
尽管形式丰富,但归根结底还是装饰美化作用为主,捏塑成为了一种辅助手段,最终目的还是为增加效果而服务的。
3 创造性较强的生活小品捏塑
生活小品捏塑作为艺术的表现形式之一,其选材主要源于市井生活、社会万象,在塑造对象的选择上,不仅有活泼可爱的动物造型,也有千姿百态的人物造型;在手法的运用上,讲究随意、简洁地刻画,强烈展示生活的时代气息。
生活小品捏塑作品或素或彩,颜色丰富,以人物、动物为主,精致小巧,简洁、朴素、随意地刻画出原型的特点,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效果,欣赏角度丰富和多样化,十分贴近人们的生活,因此,这一艺术形式受到广大民众的喜爱,并得以保存和传承。
小品捏塑技艺历史悠久,在西汉时期,当时的墓葬中已经出土了大量以家畜或农舍等为创作原型的陶制雕塑,技法娴熟、造型丰富,生活气息强烈,展现了当时的政治稳定、农业快速发展、百姓安居乐业的美好景象。
绿釉陶羊圈、绿釉陶猪圈以及绿釉陶水亭等作品,展现的是东汉时期的百姓生活,比例协调、精致小巧,线条细腻、静中有动,尤其是巧妙的写实技法、恰当的取舍令人赞叹,完美地描绘了数副生趣盎然的农家生活景象,古朴的民俗情调令人回味。
由此可见,捏塑技艺在东汉时期已经有了很高的水平,创作者沿袭了先秦和西汉的写实技法,造型上更具真实性和艺术感染力,赋予作品真实形象的同时,还将作者对生活的理解、对生命的尊重和个人情绪,用多样化的雕塑语言表达出来,使得雕塑创作更加富有生活和艺术气息,极具冲击力和感染力,也极大地促进了这一艺术形式的发展和传承。
魏晋南北朝出土的小品雕塑极为丰富,地区不同,面貌各异,更有地域文化特色,总的来看,南方多细秀俊美,北方多简约粗犷。
各种风格的融合形成了这一时期的雕塑作品多彩迷人的艺术风貌。
北宋的青白瓷胡人骑马俑,其创作原型是牵马的胡人,整件作品手法娴熟、刻画细致、气势不凡,同时,作品原型可能就是当时来中国贸易的胡人形象,暗示了宋代时中西方贸易极为频繁,这为相关史实提供一定的证据,有较大的历史意义。
我国作为陶瓷的发明地,在漫长的历史中出现了众多精美绝伦的陶瓷艺术品,而陶瓷捏塑是其中一个具有个性的艺术形式。
相信泥土的特性激发了人们创造出艺术作品,凭借着人们的智慧和创造力,留下史前的智慧结晶。
参考文献:
[1] 陈少丰.中国雕塑史[M].岭南美术出版社,1993.
[2] 金宝升.陶瓷捏塑[J].装饰,1983(05):53.
[3] 赵俊璞.宋代景德镇青白瓷捏塑的形式与特征研究[D].景德镇陶瓷学院,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