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文科公式表
(完整版)高中文科数学公式汇总,推荐文档
高中数学公式汇总(文科)一、三角函数、三角变换、解三角形、平面向量1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2 2 . sinsin cos ton —tan cos2、正弦、余弦的诱导公式k 的正弦、余弦,等于的冋名函数,前面加上把看成锐角时该函数的符号;k 的正弦、余弦,等于的余名函数,前2面加上把看成锐角时该函数的符号。
3、和角与差角公式si n( )sin cos cos sin ;cos ( )cos cos msin sin ;tan tantan( )1 mtan tan 4、二倍角公式si n2 sin coscos 22 2 2cos sin 2cos 1 1 2sin 2ta n22ta n 1 tan2公式变形:2 ___ 2 1 cos 22 1 cos2 ,cos J22 亠2 1 cos22si 1 cos2 ,sin2 ;5、三角函数的周期函数y sin( x ),x €R 及函数y cos( x ) , x €R(A, 3 , 为常数,且A M 0,3 > 0)2的周期T 2;函数y tan( x ),x k ,k Z (A,2 3 ,为常数,且A M0,3> 0)的周期T —.6函数y sin( x )的周期、最值、单调区间、图象变换7、辅助角公式y asinx bcosx ■- a2b2sin(x其中tanba8、正弦定理 a b c2R.sin A sin B sin C9、余弦定理2.2 2 a bc.2 2 2b c a2 2 . 2cab2bc cos A;2ca cosB;2abcosC .10、三角形面积公式1S abs inC1 1bcsi nA casi nB.2 2 211、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在厶ABC中,有A B C C (A B)二、函数、导数1、函数的单调性(1)设x2[a, b],x1X2那么f(Xj f(X2)0 f(x)在[a,b]上是增函数;f(X1) f(X2)0 f(x)在[a,b]上是减函数(2)设函数y f (x)在某个区间内可导,若f (x) 0,则f (x)为增函数;若f (x) 0,则f (x)为减函数2、函数的奇偶性对于定义域内任意的x,都有f( x) f (x),则f (x) 是偶函数;对于定义域内任意的x,都有f ( x) f (x),则f (x) 是奇函数。
高中文科数学公式总结大全
高中文科数学公式总结大全1500字数学是一门基础性学科,它的理论体系和方法论在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在高中阶段,学习数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而数学公式则是数学知识的核心,它们能够帮助我们快速理解和解决问题。
以下是高中文科数学公式的总结大全:1. 代数- 求根公式:二次方程:$x=\\frac{-b\\pm\\sqrt{b^2-4ac}}{2a}$三次方程:$x=\\sqrt[3]{-d+\\sqrt{d^2-4e^3}}+\\sqrt[3]{-d-\\sqrt{d^2-4e^3}}$四次方程:$x=\\pm\\frac{1}{2a}(b\\pm\\sqrt{b^2-4ac}+2\\sqrt{\\frac{2b^2-4ac}{b\\pm\\sqrt{b^2-4ac}}})$- 平方差公式:$(a-b)^2=a^2-2ab+b^2$$(a+b)^2=a^2+2ab+b^2$- 平方和公式:$a^2+b^2=(a+b)^2-2ab$$a^2-b^2=(a+b)(a-b)$- 二次函数顶点坐标:对于二次函数$y=ax^2+bx+c$,其顶点坐标为$(-\\frac{b}{2a}, -\\frac{D}{4a})$ 其中,$D=b^2-4ac$2. 几何- 勾股定理:$c^2=a^2+b^2$- 正弦定理:$\\frac{a}{\\sin A}=\\frac{b}{\\sin B}=\\frac{c}{\\sin C}$- 余弦定理:$a^2=b^2+c^2-2bc\\cos A$$b^2=a^2+c^2-2ac\\cos B$$c^2=a^2+b^2-2ab\\cos C$- 面积公式:三角形面积:$S=\\frac{1}{2}ab\\sin C$四边形面积:$S=\\frac{1}{2}d_1d_2\\sin\\theta$圆的面积:$S=\\pi r^2$3. 概率与统计- 排列组合:排列:$A_n^m=\\frac{n!}{(n-m)!}$组合:$C_n^m=\\frac{A_n^m}{m!}=\\frac{n!}{m!(n-m)!}$ - 排列公式:重复排列:$P_n=n^n$不重复排列:$P_n^n=n!$- 组合公式:重复组合:$C_{n+m-1}^{m}=\\frac{(n+m-1)!}{m!(n-1)!}$ 不重复组合:$C_n^m=\\frac{n!}{m!(n-m)!}$- 概率公式:概率:$P(A)=\\frac{N(A)}{N(S)}$加法原则:$P(A\\cup B)=P(A)+P(B)-P(A\\cap B)$乘法原则:$P(A\\cap B)=P(A)P(B|A)$4. 三角函数- 弧度与角度的转换:弧度制:$\\theta=\\frac{\\pi}{180}\\times\\text{角度}$角度制:$\\text{角度}=\\frac{180}{\\pi}\\times\\theta$- 三角函数的定义:正弦函数:$\\sin\\theta=\\frac{y}{\\text{半径}}$余弦函数:$\\cos\\theta=\\frac{x}{\\text{半径}}$正切函数:$\\tan\\theta=\\frac{y}{x}$反正弦函数:$\\sin^{-1}(\\frac{y}{\\text{半径}})=\\theta$ 反余弦函数:$\\cos^{-1}(\\frac{x}{\\text{半径}})=\\theta$反正切函数:$\\tan^{-1}(\\frac{y}{x})=\\theta$- 三角函数的平方和与差:$\\sin^2\\theta+\\cos^2\\theta=1$$\\sin(\\theta\\pm\\phi)=\\sin\\theta\\cos\\phi\\pm\\cos\\theta\\sin\\phi$$\\cos(\\theta\\pm\\phi)=\\cos\\theta\\cos\\phi\\mp\\sin\\theta\\sin\\phi$5. 矩阵与行列式- 二阶矩阵的行列式:$\\begin{vmatrix} a & b \\\\ c & d \\end{vmatrix}=ad-bc$-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设$\\begin{vmatrix} a & b \\\\ c & d \\end{vmatrix}\eq0$,则方程组的解为$x=\\frac{\\begin{vmatrix} e & b \\\\ f & d\\end{vmatrix}}{\\begin{vmatrix} a & b \\\\ c & d \\end{vmatrix}}$,$y=\\frac{\\begin{vmatrix} a & e \\\\ c & f \\end{vmatrix}}{\\begin{vmatrix} a & b \\\\ c & d \\end{vmatrix}}$- 行列式的性质:交换行列式的两行(列):行列式的值不变某行(列)全部乘以常数k:行列式的值乘以k某行(列)的倍加到另一行(列)上去:行列式的值不变以上只是文科数学常见的一些公式总结,各个学校或老师的教学内容可能会有所不同。
高中文科数学公式大全(精华版)
高中数学公式及知识点速记1、函数的单调性(1)设1212[,],x x a b x x ∈<、且那么],[)(0)()(21b a x f x f x f 在⇔<-上是增函数; ],[)(0)()(21b a x f x f x f 在⇔>-上是减函数. (2)设函数)(x f y =在某个区间内可导,若0)(>'x f ,则)(x f 为增函数; 若0)(<'x f ,则)(x f 为减函数; 若()=0f x ',则)(x f 有极值。
2、函数的奇偶性若)()(x f x f =-,则)(x f 是偶函数;偶函数的图象关于y 轴对称。
若)()(x f x f -=-,则)(x f 是奇函数;奇函数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
3、函数)(x f y =在点0x 处的导数的几何意义函数)(x f y =在点0x 处的导数)(0x f '是曲线)(x f y =在))(,(00x f x P 处的切线的斜率,相应的切线方程是))((000x x x f y y -'=-.4、几种常见函数的导数①'C 0=; ②1')(-=n n nx x ; ③x x cos )(sin '=; ④x x sin )(cos '-=; ⑤a a a x x ln )('=; ⑥x x e e =')(; ⑦a x x a ln 1)(log '=; ⑧xx 1)(ln '= 5、导数的运算法则(1)'''()u v u v ±=±. (2)'''()uv u v uv =+.(3)'''2()u u v uv v v-=. 6、求函数()y f x =的极值的方法是:解方程()0f x '=得0x .当()00f x '=时:① 如果在0x 附近的左侧()0f x '>,右侧()0f x '<,那么()0f x 是极大值; ② 如果在0x 附近的左侧()0f x '<,右侧()0f x '>,那么()0f x 是极小值. 7、分数指数幂(1)mna =.(2)1m nm naa-==.8、根式的性质 (1)n a =.(2)当na =;当n,0||,0a a a a a ≥⎧==⎨-<⎩.9、有理指数幂的运算性质 (1)rs r s aa a +⋅=;(2)()r srsa a =;(3)()r r rab a b =. 10、对数公式(1)指数式与对数式的互化式: log b a N b a N =⇔=。
文科的高中数学公式
文科的高中数学公式文科必备的高中数学公式活着就要学习,学习不是为了活着。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文科必备的高中数学公式,欢迎参考~文科必备的高中数学公式之立体几何直棱柱侧面积S=c*h 斜棱柱侧面积S=c'*h正棱锥侧面积S=1/2c*h'正棱台侧面积S=1/2(c+c')h'圆台侧面积S=1/2(c+c')l=pi(R+r)l球的表面积S=4pi*r2圆柱侧面积S=c*h=2pi*h 圆锥侧面积S=1/2*c*l=pi*r*l弧长公式l=a*r,a是圆心角的'弧度数r>0扇形面积公式s=1/2*l*r锥体体积公式V=1/3*S*H 圆锥体体积公式V=1/3*pi*r2h斜棱柱体积V=S'L注:其中,S'是直截面面积,L是侧棱长柱体体积公式V=s*h圆柱体V=pi*r2h文科必备的高中数学公式之三角函数1.两角和公式sin(A+B)=sinAcosB+cosAsinB sin(A-B)=sinAcosB-sinBcosA cos(A+B)=cosAcosB-sinAsinB cos(A-B)=cosAcosB+sinAsinB tan(A+B)=(tanA+tanB)/(1-tanAtanB) tan(A-B)=(tanA-tanB)/(1+tanAtanB)ctg(A+B)=(ctgActgB-1)/(ctgB+ctgA) ctg(A-B)=(ctgActgB+1)/(ctgB-ctgA)2.二倍角公式tan2A=2tanA/(1-tan2A)ctg2A=(ctg2A-1)/2ctgacos2a=cos2a-sin2a=2cos2a-1=1-2sin2a文科必备的高中数学公式之不等式|a+b|≤|a|+|b||a-b|≤|a|+|b||a|≤b<=>-b≤a≤b|a-b|≥|a|-|b|-|a|≤a≤|a|一元二次方程的解-b+√(b2-4ac)/2a-b-√(b2-4ac)/2a根与系数的关系X1+X2=-b/aX1*X2=c/a注:韦达定理判别式b2-4ac=0注: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根b2-4ac>0注:方程有两个不等的实根b2-4ac<0注:方程没有实根,有共轭复数根文科必备的高中数学公式之圆圆的标准方程(x-a)2+(y-b)2=r2注:(a,b)是圆心坐标圆的一般方程x2+y2+Dx+Ey+F=0注:D2+E2-4F>0抛物线标准方程 y2=2px y2=-2px x2=2py x2=-2py正弦定理a/sinA=b/sinB=c/sinC=2R注:其中R表示三角形的外接圆半径余弦定理b2=a2+c2-2accosB注:角B是边a和边c的夹角文科必备的高中数学公式之数列1+2+3+4+5+6+7+8+9+...+n=n(n+1)/21+3+5+7+9+11+13+15+...+(2n-1)=n22+4+6+8+10+12+14+...+(2n)=n(n+1)12+22+32+42+52+62+72+82+...+n2=n(n+1)(2n+1)/6 13+23+33+43+53+63+...n3=n2(n+1)2/41*2+2*3+3*4+4*5+5*6+6*7+...+n(n+1)=n(n+1)(n+2)/3。
高中文科数学知识点全总结
高中文科数学知识点全总结1、常用数学公式表(1)乘法与因式分解a2-b2=(a+b)(a-b);a3+b3=(a+b)(a2-ab+b2);a3-b3=(a-b)(a2+ab+b2)。
(2)三角不等式|a+b|≤|a|+|b|;|a-b|≤|a|+|b|;|a|≤b-b≤a≤b;|a-b|≥|a|-|b|-|a|≤a≤|a|。
(3)一元二次方程的解:-b+√(b2-4ac)/2a-b-b+√(b2-4ac)/2a。
(4)根与系数的关系:x1+x2=-b/ax1*x2=c/a,备注:韦达定理。
(5)判别式1)b2-4a=0,备注:方程存有成正比的两实根。
2)b2-4ac\ue0,注:方程有一个实根。
3)b2-4ac\uc0,备注:方程存有共轭复数根。
2、三角函数公式(1)两角和公式sin(a+b)=sinacosb+cosasinb;sin(a-b)=sinacosb-sinbcosa;cos(a+b)=cosacosb-sinasinb;cos(a-b)=cosacosb+sinasinb;tan(a+b)=(tana+tanb)/(1-tanatanb);tan(a-b)=(tana-tanb)/(1+tanatanb);ctg(a+b)=(ctgactgb-1)/(ctgb+ctga);ctg(a-b)=(ctgactgb+1)/(ctgb-ctga)。
(2)倍角公式tan2a=2tana/(1-tan2a);ctg2a=(ctg2a-1)/2ctga;cos2a=cos2a-sin2a=2cos2a-1=1-2sin2a。
(3)半角公式sin(a/2)=√((1-cosa)/2);sin(a/2)=-√((1-cosa)/2);cos(a/2)=√((1+cosa)/2);cos(a/2)=-√((1+cosa)/2);tan(a/2)=√((1-cosa)/((1+cosa));tan(a/2)=-√((1-cosa)/((1+cosa));ctg(a/2)=√((1+cosa)/((1-cosa));ctg(a/2)=-√((1+cosa)/((1-cosa))。
(完整版)文科高中数学公式大全(超全完美)
高中文科数学公式总结一、函数、导数1.元素与集合的关系:U x A x C A ∈⇔∉,U x C A x A ∈⇔∉.A A ∅⇔≠∅Ø集合12{,,,}n a a a L 的子集个数共有2n 个;真子集有21n -个;非空子集有21n -个;非空的真子集有22n -个.2. 真值表 常四种命题的相互关系(下图):(原命题与逆否命题同真同假;逆命题与否命题同真同假.)3. 充要条件(记p 表示条件,q 表示结论) (1)充分条件:若p q ⇒,则p 是q 充分条件.(2)必要条件:若q p ⇒,则p 是q 必要条件.(3)充要条件:若p q ⇒,且q p ⇒,则p 是q 充要条件. 注:如果甲是乙的充分条件,则乙是甲的必要条件;反之亦然. 4. 全称量词∀表示任意,∃表示存在;∀的否定是∃,∃的否定是∀。
例:2,10x R x x ∀∈++> 的否定是 2,10x R x x ∃∈++≤ 5. 函数的单调性(1)设2121],,[x x b a x x <∈、那么],[)(0)()(21b a x f x f x f 在⇔<-上是增函数;],[)(0)()(21b a x f x f x f 在⇔>-上是减函数.(2)设函数)(x f y =在某个区间内可导,若0)(>'x f ,则)(x f 为增函数;若0)(<'x f ,则)(x f 为减函数.6. 复合函数)]([x g f y =单调性判断步骤:(1)先求定义域 (2)把原函数拆分成两个简单函数)(u f y =和)(x g u = (3)判断法则是同增异减(4)所求区间与定义域做交集 7. 函数的奇偶性(1)前提是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
(2)对于定义域内任意的x ,都有)()(x f x f =-,则)(x f 是偶函数; 对于定义域内任意的x ,都有)()(x f x f -=-,则)(x f 是奇函数。
(完整版)文科高中数学公式大全(超全完美)
、函数、导数1.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 x A x C U A , x C U Ax A . ? A A集合 {a 1,a 2,L ,a n } 的子集个数共有 2n 个;真子集有 2n 1个;非空子集有 2n 1个;非空的真子集有 2n 2个 .2. 真值表5. 函数的单调性pq非p p或q p且q 真 真 假 真 真 真 假 假 真 假 假 真 真 真 假 假 假 真 假假常见结论的否定形式;原结论 反设词 原结论 反设词 是 不是 至少有一个 一个也没有 都是 不都是 至多有一个 至少有两个 大于 不大于 至少有 n 个 至多有( n 1)个 小于不小于至多有 n 个至少有( n 1)个对所有 x ,成立存在某 x ,不成立p 或q p 且 q 对任何 x ,不成立 存在某 x ,成立p 且qp 或 q四种命题的相互关系 ( 下图 ): (原命题与逆否命题同真同假;逆命题与否命题同真同假 原命题 互逆 逆命题 若p则q 若q则p .)否命题 若非p则非q 3. 充要条件(记 逆否命题若非q则非互逆 p 表示条件, q 表示结论) q ,则 p 是 q 充分条件 . p ,则 p 是 q 必要条件 . q ,且 q p ,则 p 是 q 充要条件 .则乙是甲的必要条件;反之亦然若p 若q若p( 1)充分条件: ( 2)必要条件: ( 3)充要条件: 注:如果甲是乙的充分条件,4. 全称量词 表示任意,表示存在; 的否定是的否定是 。
2 例: x R,x 2x 12 0 的否定是 x R,x 2互逆逆 逆否否互 否(2) 设函数 y f (x)在某个区间内可导,若 f (x) 0,则 f(x) 为增函数;若 f (x) 0,则 f (x) 为减函数 .6. 复合函数 y f[g(x)] 单调性判断步骤:(1)先求定义域(2)把原函数拆分成两个简单函数 y f (u)和 u g(x)( 3)判断法则是同增异减( 4)所求区间与定义域做交集7. 函数的奇偶性(1) 前提是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
高中数学公式大全文科
高中数学公式大全文科1.代数运算公式:(1) 二项式公式:(a + b)^2 = a^2 + 2ab + b^2,(a - b)^2 = a^2 - 2ab + b^2,(a + b)(a - b) = a^2 - b^2(2) 平方差公式:(a + b)^2 - (a - b)^2 = 4ab(3) 证明等式:(a + b)^3 = a^3 + 3a^2b + 3ab^2 + b^3,(a -b)^3 = a^3 - 3a^2b + 3ab^2 - b^3(4)等比数列求和:S_n=a(1-q^n)/(1-q),其中a为首项,q为公比,n为项数(5) 二次根式相加:√a + √b = √(a + b + 2√ab)(6)三次方程和四次方程的求根公式2.几何公式:(1) 三角形面积公式:S = 1/2 * a * b * sinC,其中a,b为两边的长度,C为两边夹角的度数(2) 三角形边长关系:a/sinA = b/sinB = c/sinC = 2R,其中R为外接圆半径(3) 三角函数的和与差的公式:sin(A ± B) = sinAcosB ± cosAsinB,cos(A ± B) = cosAcosB ∓ sinAsinB,tan(A ± B) = (tanA ± tanB)/(1 ∓ tanAtanB)(4) 三角函数的倍角公式:sin2A = 2sinAcosA,cos2A = cos^2A - sin^2A = 2cos^2A - 1 = 1 - 2sin^2A,tan2A = (2tanA)/(1 - tan^2A)(5)圆的面积公式:S=πr^2,其中r为半径(6)圆的周长公式:C=2πr,其中r为半径3.概率与统计公式:(1)加法原理:P(A∪B)=P(A)+P(B)-P(A∩B),其中P(A)为事件A发生的概率,P(B)为事件B发生的概率,P(A∩B)为事件A与事件B同时发生的概率(2)乘法原理:P(A∩B)=P(A)×P(B,A),其中P(A)为事件A发生的概率,P(B,A)为在事件A发生的条件下事件B发生的概率(3)期望:E(X)=μ=∑(xP(x)),其中X为随机变量,x为随机变量X 的取值,P(x)为X取值为x的概率(4) 方差:Var(X) = σ^2 = E((X - μ)^2),其中E为期望,σ^2为方差,(X - μ)^2为随机变量X与其期望之差的平方以上是高中数学文科相关的一些公式,但由于篇幅有限,可能并未包含所有相关的公式。
高中文科数学公式大全表
高中文科数学公式大全表1. 代数部分1.1 二次方程(Quadratic equation)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ax^2 + bx + c = 0解的公式:x = (-b ± √(b^2 - 4ac)) / (2a)1.2 质因数分解(Prime factorization)将一个数分解为质数的乘积的过程1.3 指数公式(Exponential formula)a^n * a^m = a^(n+m)(a^n)^m = a^(n*m)1.4 对数公式(Logarithmic formula)log(a*b) = log(a) + log(b)log(a/b) = log(a) - log(b)log(a^n) = n * log(a)1.5 三角函数公式(Trigonometric formula)正弦函数:sin(x) = 垂直边 / 斜边余弦函数:cos(x) = 邻边 / 斜边正切函数:tan(x) = 垂直边 / 邻边余切函数:cot(x) = 邻边 / 垂直边1.6 等差数列(Arithmetic sequence)第n项公式:a_n = a_1 + (n-1)d前n项和公式:S_n = (n/2)(a_1 + a_n)1.7 等比数列(Geometric sequence)第n项公式:a_n = a_1 * r^(n-1)前n项和公式:S_n = a_1 * (1 - r^n) / (1 - r)2. 几何部分2.1 直角三角形(Right triangle)勾股定理:c^2 = a^2 + b^2(c为斜边,a和b为直角边)正弦定理:sin(A) / a = sin(B) / b = sin(C) / c余弦定理:c^2 = a^2 + b^2 - 2ab * cos(C)2.2 三角形(Triangle)海伦公式:S = √(s(s-a)(s-b)(s-c)) (S为面积,s为半周长)垂直平分线定理:垂直平分线经过三角形的顶点和对边中点,且与对边垂直且等分对边2.3 平行四边形(Parallelogram)面积公式:S = 底× 高2.4 梯形(Trapezoid)面积公式:S = (上底 + 下底) × 高 / 22.5 圆(Circle)周长公式:C = 2πr面积公式:S = πr²2.6 球(Sphere)表面积公式:S = 4πr²体积公式:V = (4/3)πr³3. 数据统计部分3.1 平均数(Arithmetic mean)平均数公式:平均值 = 总和 / 数据个数3.2 中位数(Median)对数据从小到大排序,如果数据个数为奇数,中位数为排序后的中间值;如果数据个数为偶数,中位数为排序后的两个中间值的平均数3.3 众数(Mode)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3.4 范围(Range)数据的最大值减去最小值3.5 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标准差公式:√[∑(xi-平均值)² / n] (xi为数据值,n为数据个数)4. 概率部分4.1 事件的概率(Probability of an event)事件的概率公式:P(A) = m / n (m为符合事件A的样本点个数,n为样本空间的样本点个数)4.2 独立事件(Independent events)两个事件A和B相互独立,满足P(A ∩ B) = P(A) × P(B)4.3 互斥事件(Mutually exclusive events)两个事件A和B互斥,满足P(A ∩ B) = 0以上是高中文科数学公式的大全表,这些公式覆盖了代数、几何、数据统计和概率等方面。
(完整版)高考文科数学公式汇总(精简版)
高中数学公式汇总(文科)一、复数1、复数的除法运算22)()())(())((d c iad bc bd ac di c di c di c bi a di c bi a +-++=-+-+=++. 2、复数z a bi =+的模||z =||a bi +二、三角函数、三角变换、解三角形、平面向量3、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22sin cos 1θθ+=,tan θ=θθcos sin . 4、正弦、余弦的诱导公式απ±k 的正弦、余弦,等于α的同名函数,前面加上把α看成锐角时该函数的符号;αππ±+2k 的正弦、余弦,等于α的余名函数,前面加上把α看成锐角时该函数的符号。
5、和角与差角公式sin()sin cos cos sin αβαβαβ±=±;cos()cos cos sin sin αβαβαβ±=m ;tan tan tan()1tan tan αβαβαβ±±=m .6、二倍角公式sin 2sin cos ααα=.2222cos 2cos sin 2cos 112sin ααααα=-=-=-.22tan tan 21tan ααα=-. 公式变形: ;22cos 1sin ,2cos 1sin 2;22cos 1cos ,2cos 1cos 22222αααααααα-=-=+=+=7、三角函数的周期函数sin()y x ωϕ=+,x ∈R 及函数cos()y x ωϕ=+,x ∈R(A,ω,ϕ为常数,且A ≠0,ω>0)的周期2T πω=;函数tan()y x ωϕ=+,,2x k k Z ππ≠+∈(A,ω,ϕ为常数,且A ≠0,ω>0)的周期T πω=. 8、 函数sin()y x ωϕ=+的周期、最值、单调区间、图象变换9、辅助角公式)sin(cos sin 22ϕ++=+=x b a x b x a y 其中ab =ϕtan 10、正弦定理2sin sin sin a b cR A B C===. 11、余弦定理2222cos a b c bc A =+-; 2222cos b c a ca B =+-; 2222cos c a b ab C =+-.12、三角形面积公式111sin sin sin 222S ab C bc A ca B ===. 13、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在△ABC 中,有()A B C C A B ππ++=⇔=-+ 14、与的数量积(或内积)θcos ||||b a b a ⋅=⋅15、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1)设A 11(,)x y ,B 22(,)x y ,则2121(,)AB OB OA x x y y =-=--u u u r u u u r u u u r.(2)设=11(,)x y ,=22(,)x y ,则⋅=2121y y x x +. (3)设=),(y x ,则22y x a +=16、两向量的夹角公式设a =11(,)x y ,b =22(,)x y ,且0≠b ,则222221212121cos y x y x y y x x ba b a +⋅++=⋅=θ17、向量的平行与垂直//⇔λ= 12210x y x y ⇔-=.)(≠⊥ ⇔0=⋅b a 12120x x y y ⇔+=.三、函数、导数18、函数的单调性(1)设2121],,[x x b a x x <∈、那么],[)(0)()(21b a x f x f x f 在⇔<-上是增函数; ],[)(0)()(21b a x f x f x f 在⇔>-上是减函数.(2)设函数)(x f y =在某个区间内可导,若0)(>'x f ,则)(x f 为增函数;若0)(<'x f ,则)(x f 为减函数.19、函数的奇偶性对于定义域内任意的x ,都有)()(x f x f =-,则)(x f 是偶函数; 对于定义域内任意的x ,都有)()(x f x f -=-,则)(x f 是奇函数。
高中高考文科数学公式大全
2021 年高考必备文科数学公式_高考文科数学公式大全两角和公式sin(A+B)=sinAcosB+cosAsinBsin(A-B)=sinAcosB-sinBcosAcos(A+B)=cosAcosB-sinAsinBcos(A-B)=cosAcosB+sinAsinBtan(A+B)=(tanA+tanB)/(1-tanAtanB)tan(A-B)=(tanA-tanB)/(1+tanAtanB)cot(A+B)=(cotAcotB-1)/(cotB+cotA)cot(A-B)=(cotAcotB+1)/(cotB-cotA)倍角公式 tan2A=2tanA/(1-tan2A)cos2a=cos2a-sin2a=2cos2a-1=1-2sin2正弦定理 a/sinA=b/sinB=c/sinC=2R 注:其中 R表示三角形的外接圆半径余弦定理 b2=a2+c2-2accosB 注:角 B 是边 a 和边 c 的夹角圆的标准方程 (x-a)2+(y-b)2=r2注:(a,b)是圆心坐标圆的一般方程 x2+y2+Dx+Ey+F=0注: D2+E2-4F>0抛物线标准方程y2=2pxy2=-2pxx2=2pyx2=-2py线线平行常用方法总结:(1)定义:在同一平面内没有公共点的两条直线是平行直线。
(2)公理:在空间中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只直线互相平行。
(3)初中所学平面几何中判断直线平行的方法(4)线面平行的性质: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平行,经过这条直线的平面和这个平面的相交,那么这条直线就和两平面的交线平行。
(5)线面垂直的性质:如果两直线同时垂直于同一平面,那么两直线平行。
线面平行的判定方法 :⑴定义:直线和平面没有公共点.(2)判定定理:假设不在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和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平行,那么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平行(3)面面平行的性质 : 两个平面平行 , 其中一个平面内的任何一条直线必平行于另一个平面(4)线面垂直的性质:平面外与平面的垂线垂直的直线平行于平面判定两平面平行的方法:(1)依定义采用反证法(2)利用判定定理:如果一个平面内有两条相交直线平行于另一个平面,那么这两个平面平行。
高三文科数学公式大全
高三文科数学公式大全数学公式是人类长期生产劳动的经验总结,包含着历代数学家辛勤汗水和智慧,它揭示了数学知识的基本规律,是学生数学认知发展的重要载体。
学习数学,前提就是对公式和定理有着正确透彻的理解。
牢固掌握并灵活运用公式定理是提高数学能力的关键。
以下是店铺为大家精心准备的:高三文科数学公式大全。
欢迎参考阅读!高三文科数学公式大全如下:一、对数函数log.a(MN)=logaM+logNloga(M/N)=logaM-logaNlogaM^n=nlogaM(n=R)logbN=logaN/logab(a>0,b>0,N>0 a、b均不等于1)二、简单几何体的面积与体积S直棱柱侧=c*h(底面周长乘以高)S正棱椎侧=1/2*c*h′(底面的周长和斜高的一半)设正棱台上、下底面的周长分别为c′,c,斜高为h′,S=1/2*(c+c′)*hS圆柱侧=c*lS圆台侧=1/2*(c+c′)*l=兀*(r+r′)*lS圆锥侧=1/2*c*l=兀*r*lS球=4*兀*R^3V柱体=S*hV锥体=(1/3)*S*hV球=(4/3)*兀*R^3三、两直线的位置关系及距离公式(1)数轴上两点间的距离公式|AB|=|x2-x1|(2) 平面上两点A(x1,y1),(x2,y2)间的距离公式|AB|=sqr[(x2-x1)^2+(y2-y1)^2](3) 点P(x0,y0)到直线l:Ax+By+C=0的距离公式d=|Ax0+By0+C|/sqr(A^2+B^2)(4) 两平行直线l1:=Ax+By+C=0,l2=Ax+By+C2=0之间的距离d=|C1-C2|/sqr(A^2+B^2)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及诱导公式sin(2*k*兀+a)=sin(a)cos(2*k*兀+a)=cosatan(2*兀+a)=tanasin(-a)=-sina,cos(-a)=cosa,tan(-a)=-tanasin(2*兀-a)=-sina,cos(2*兀-a)=cosa,tan(2*兀-a)=-tanasin(兀+a)=-sinasin(兀-a)=sinacos(兀+a)=-cosacos(兀-a)=-cosatan(兀+a)=tana四、二倍角公式及其变形使用1、二倍角公式sin2a=2*sina*cosacos2a=(cosa)^2-(sina)^2=2*(cosa)^2-1=1-2*(sina)^2tan2a=(2*tana)/[1-(tana)^2]2、二倍角公式的变形(cosa)^2=(1+cos2a)/2(sina)^2=(1-cos2a)/2tan(a/2)=sina/(1+cosa)=(1-cosa)/sina五、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正弦定理:a/sinA=b/sinB=c/sinC余弦定理:a^2=b^2+c^2-2bccosAb^2=a^2+c^2-2accosBc^2=a^2+b^2-2abcosCcosA=(b^2+c^2-a^2)/2bccosB=(a^2+c^2-b^2)/2accosC=(a^2+b^2-c^2)/2abtan(兀-a)=-tanasin(兀/2+a)=cosasin(兀/2-a)=cosacos(兀/2+a)=-sinacos(兀/2-a)=sinatan(兀/2+a)=-cotatan(兀/2-a)=cota(sina)^2+(cosa)^2=1sina/cosa=tana两角和与差的余弦公式cos(a-b)=cosa*cosb+sina*sinbcos(a-b)=cosa*cosb-sina*sinb两角和与差的正弦公式sin(a+b)=sina*cosb+cosa*sinbsin(a-b)=sina*cosb-cosa*sinb两角和与差的正切公式tan(a+b)=(tana+tanb)/(1-tana*tanb) tan(a-b)=(tana-tanb)/(1+tana*tanb)。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函数与导数的公式和部分重要结论4、x 轴上的角:α= k π y 轴上的角:α= k π+2π其中k z ∈ 5、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点p(x,y)是角α终边上的任意的一点(原点除外),r 代表点到原点的距离, 则sin α=r y cos α=r x tan α=xycot α=y x6、同角的基本关系:倒数关系 tan α•cot α=1商数关系 sin α/ cos α= tan α cos α/ sin α= cot α平方关系 22sin cos 1θθ+=7、诱导公式口诀:符号看象限,奇变偶不变。
如:=-)23sin(απαcos -, 8、和角与差角公式 :sin()sin cos cos sin αβαβαβ±=±; cos()cos cos sin sin αβαβαβ±=m ;tan tan tan()1tan tan αβαβαβ±±=m 变用:tan α±tan β=tan(α±β)(1μtan αtan β)9、二倍角公式:sin2α=2sin αcos α.2222cos 2cos sin 2cos 112sin ααααα=-=-=-.22tan tan 21tan ααα=- 10、合一变形:sin cos a b αα+)αϕ+(辅助角φ所在象限由点(a,b)的象限决定,tan baϕ=). 11.三角函数的周期公式函数y=sin(ωx+φ),x ∈R 及函数y=cos(ωx+φ),x ∈R(A,ω,φ为常数,且A ≠0,ω>0)的周期2T πω=;函数y=tan(ωx+φ),,2x k k Z ππ≠+∈(A,ω,φ为常数,且A ≠0,ω>0)的周期T πω=12、三角函数的值域最值的求法:① 对于形如sin cos a b αα+的三角函数可以先进行合一变形,然后考虑角的范围,利用三角函数一全正二正弦三正切 四余弦的图象求出函数的值域最值。
② 对于形如y=asin 2α+bsin α+c 的函数,可以用换元法,令sin α=t,(注意t 的范围)转化成二次函数来求函数的值域和最值。
③ 对于含有sin ααααcos sin ,cos •±的函数可以用换元法,令21cos sin ,cos sin 2μt t ==±αααα则,(注意t 的范围)转化成二次函数来求函数的值域和最值。
14、三角函数的单调区间: x y sin =的递增区间是⎥⎦⎤⎢⎣⎡+-2222ππππk k ,)(Z k ∈,递减区间是⎥⎦⎤⎢⎣⎡++23222ππππk k ,)(Z k ∈;x y cos =的递增区间是[]πππk k 22,-)(Z k ∈,递减区间是[]πππ+k k 22,)(Z k ∈,函数Bx A y ++=)sin(ϕω),(其中00>>ωA 的最大值是B A +,最小值是A B -,周期是ωπ2=T ,频率是πω2=f ,相位是ϕω+x ,初相是ϕ;其图象的对称轴是直线)(2Z k k x ∈+=+ππϕω,凡是该图象与直线B y =的交点都是该图象的对称中心。
数列公式和重要结论1、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11(1)()n a a n d dn a d n N =+-=+-∈其前n 项和公式 1()2n n n a a s +=1(1)2n n na d -=+. 2、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a n = a 1q n-1(q ≠0)其前n 项的和公式11(1),11,1nn a q q s q na q ⎧-≠⎪=-⎨⎪=⎩或11,11,1n n a a qq q s na q -⎧≠⎪-=⎨⎪=⎩3、11,1,2n n n s n a s s n -=⎧=⎨-≥⎩( 数列{}n a 的前n 项的和为12n n s a a a =+++L ).4、等差数列{a n }中,如果m+n=p+q,则a m +a n =a p +a q ,特殊地,2m=p+q 时,则2a m = a p +a q ,a m 是a p 、a q 的等差中项。
等比数列{a n }中,如果m+n=p+q,则a m a n =a p a q ,特殊地,2m=p+q 时,则a m 2= a p a q ,a m 是a p 、a q 的等比中项。
5、等差数列被均匀分段求和后,得到的数列仍是等差数列,即S m ,S 2m-m,S 3m-2m 成等差数列。
等比数列被均匀分段求和后,得到的数列仍是等比数列,即S m ,S 2m-m,S 3m-2m 成等比数列。
6、等差数列{a n }中,其前n 项和S n =An 2+Bn,当公差d=0时,A=0,当公差d>0时,A>0,当公差d<0时,A<0。
7、数列的通项的求法:已知S n =f(n)或f(a n )用分步讨论法;已知a n =pa n-1+q (p,q 为常数)用换元法;已知a n - a n-1= f(n)用叠加;已知a n / a n-1= f(n)用叠乘。
8、数列求和的方法:一套二分三拆四错五倒,最后一定要牢记,公比为1不为1 已知数列是等差或等比直接套公式;已知a n =b n +c n (b n 、c n 等差或等比)已知a n =nn c b 1(b n 等差)已知a n = b n ·c n (b n 等差、c n 等比)用错位相减。
9、12+22+32+42+…+n 2=6)12)(1(++n n n立体几何公式和重要结论解析几何公式和重要结论1、抛物线标准方程的四种形式是:,,px y px y 2222-==。
,py x py x 2222-==2、抛物线px y 22=的焦点坐标是:⎪⎭⎫⎝⎛02,p ,准线方程是:2p x -=。
若点),(00y x P 是抛物线px y 22=上一点,则该点到抛物线的焦点的距离(称为焦半径)是:20px +,过该抛物线的焦点且垂直于抛物线对称轴的弦(称为通径)的长是:p 2。
3、椭圆标准方程的两种形式是:12222=+b y a x 和12222=+bx a y)0(>>b a 。
4、椭圆12222=+by a x )0(>>b a 的焦点坐标是)0(,c ±,准线方程是c a x 2±=,离心率是a ce =,通径的长是ab 22。
其中222b a c -=。
5、若点),(00y x P 是椭圆12222=+by a x )0(>>b a 上一点,21F F 、是其左、右焦点,则点P 的焦半径的长是01ex a PF +=和02ex a PF -=。
6、双曲线标准方程的两种形式是:12222=-b y a x 和12222=-bx a y )00(>>b a ,。
7、双曲线12222=-b y a x 的焦点坐标是)0(,c ±,准线方程是c a x 2±=,离心率是a c e =,通径的长是a b 22,渐近线方程是02222=-by a x 。
其中222b a c +=。
8、与双曲线12222=-b y a x 共渐近线的双曲线系方程是λ=-2222b y a x )0(≠λ。
与双曲线12222=-by a x 共焦点的双曲线系方程是12222=--+k b yk a x 。
9、若直线b kx y +=与圆锥曲线交于两点A(x 1,y 1),B(x 2,y 2),则弦长为 2212))(1(x x k AB -+=;若直线t my x +=与圆锥曲线交于两点A(x 1,y 1),B(x 2,y 2),则弦长为2212))(1(y y m AB -+=。
向量重要公式和结论1、 共线向量定理:对空间任意两个向量a 、b(b ≠0 ),a ∥b ⇔存在实数λ使a=λb .2、 如果),(),,(2211y x y x ==则),(2121y y x x ±±=±3、 如果A(x 1,y 1),B(x 2,y 2),则),(1212y y x x AB --=4、 实数与向量的积λa ,当λ>0时,λa 与a 同向,且|λa|=λ|a|;当λ<0时,λa 与a 反向,且|λa|=|λ||a|。
5、 向量a 、b 的数量积a ·b=|a|| b |cos< a, b>6、 向量a 、b 的夹角cos< a, b>=7、a2==⋅8.向量的平行与垂直 设a=11(,)x y ,b=22(,)x y ,且b ≠0,则 a||b ⇔b=λa 12210x y x y ⇔-=. a ⊥b(a ≠0)⇔a ·b=012120x x y y ⇔+= 9.平面两点间的距离公式,A B d=||AB =u u u r=11(,)x y ,B 22(,)x y ).10.线段的定比分公式 设111(,)P x y ,222(,)P x y ,(,)P x y 是线段12P P 的分点,λ是实数,且12PP PP λ=u u u r u u u r,则121211x x x y y y λλλλ+⎧=⎪⎪+⎨+⎪=⎪+⎩()1-≠λ11.点的平移公式 ''''x x h x x h y y k y y k⎧⎧=+=-⎪⎪⇔⎨⎨=+=-⎪⎪⎩⎩''OP OP PP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图形F 上的任意一点P(x ,y)在平移后图形'F 上的对应点为'''(,)P x y ,且'PP u u u r 的坐标为(,)h k ). 12.正弦定理 2sin sin sin a b c R A B C===. 变形公式:a=2RsinA b=2RsinB C=2RsinC SinA=R a 2 SinB=R b 2 SinC=R c2 13余弦定理2222cos a b c bc A =+-;2222cos b c a ca B =+-2222cos c a b ab C =+-. 变形公式:cosA=bca cb 2222-+等14.面积定理(1)111222a b c S ah bh ch ===(a b c h h h 、、分别表示a 、b 、c 边上的高).(2)111sin sin sin 222S ab C bc A ca B === 15、在△ABC 中:sin(A+B)=sinCcos(A+B) -cosC tan(A+B) -tanC ==2cos 2sinC B A =+ 2sin 2cos C B A =+ 22Cctg B A tg =+ tan tan tan tan tan tan A B C A B C ++=⋅⋅16.三角形的重心坐标公式 △ABC 三个顶点的坐标分别为11A(x ,y )、22B(x ,y )、33C(x ,y ),则△ABC 的重心的坐标是123123(,)33x x x y y y G ++++. 17、如果A=(x 1,y 1,z 1),B=(x 2,y 2,z 2)则∣AB ∣=221221221)()()(z z y y x x -+-+-向量重要公式和结论1、两个正数的均值不等式是:ab ba ≥+2三个正数的均值不等式是:33abc c b a ≥++n 个正数的均值不等式是:nn n a a a na a a ΛΛ2121≥+++2、两个正数b a 、的调和平均数、几何平均数、算术平均数、均方根之间的关系是2211222b a b a ab b a +≤+≤≤+ 1、 双向不等式是:b a b a b a +≤±≤-左边在)0(0≥≤ab 时取得等号,右边在)0(0≤≥ab 时取得等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