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衰竭

合集下载

呼吸衰竭

呼吸衰竭

定义
呼吸衰竭是各种原因引起的肺通气和 (或)换气功能严重障碍,以致在静息 状态下亦不能维持足够的气体交换,导 致低氧血症伴或不伴CO2潴留,从而引 起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和相应临床表现 的综合征
诊 断 标 准

靠临床表现难以确诊,确诊靠动脉血气分 析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诊断标准:PaO2<60mmHg或伴有 PaCO2>50mmHg 排除心内解剖分流和原发于心排血量降低 所致的血气异常。
(四)按病变部位分类
1、中枢性呼衰:由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和各种中毒致呼吸中枢被抑制所致,有 呼吸节律改变。 2、周围性呼衰:由支气管—肺、胸廓、 周围神经系统疾病和呼吸肌疾病所致。
发病机制和病理生理
病理生理基础是缺氧和CO2潴留,可使 机体任何器官和组织均受到不同程度影 响和损害。
(一)缺氧
(四)酸碱平衡与电解质紊乱的处理 1、呼酸:改善肺泡通气,促进CO2排出,一般不补碱。 2、代酸:单纯代酸首选NaHCO3; 呼酸并代酸:PH>7.20不宜使用碱剂,因可能加重 CO2潴留或导致代碱。 3、代碱:补KCL、重者补精氨酸。 (五)合并症的防治:右心衰、消化道出血、休克、肝、 肾功能受损。 (六)营养支持 营养不良原因:能量大量消耗、热量补充不足; 副作用:免疫功能下降,感染不易控制,呼吸泵衰竭, 导致抢救失败或病程延长; 营养支持补充:高蛋白、高脂肪、低碳水化合物、多 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
(三)增加通气量,减少CO2潴留
一.呼吸兴奋剂:刺激呼吸中枢或周围化学感 受器,增加呼吸频率和潮气量,改善通气, 促进清醒 对换气功能障碍者例肺炎、肺水肿、肺 间质纤维化不宜使用 呼吸中枢兴奋剂:尼可刹米 颈动脉窦和主动脉体化学感受器兴奋剂: 洛贝林、阿米三嗪

呼吸衰竭

呼吸衰竭

呼吸衰竭(一)名词解释(1~21)1.呼吸衰竭(respiratory failure)2.呼吸功能不全3.I型呼吸衰竭4.Ⅱ型呼吸衰竭5.急性呼吸衰竭6.慢性呼吸衰竭7.呼吸肌疲劳(respiratory muscle fatigue)8.肺衰竭9.限制性通气不足(restrictive hypoventilation)。

10.阻塞性通气不足(obstructive hypoventilation)11.中央性气道阻塞12.外周性气道阻塞13.“等压点”14.弥散障碍(diffusion impairment)15.静脉血掺杂(venous admixture)16.功能性分流(functional shunt)。

17.解剖分流(anatomic shunt)18.真性分流(true shunt)19.二氧化碳麻醉20.肺性脑病21.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二)选择题(1~58)1.呼吸衰竭通常是指:A.内呼吸功能障碍;B.外呼吸功能严重障碍;C.血液携氧功能障碍;D.CO2排出功能障碍;E.呼吸系统疾病造成机体缺氧。

2.呼吸衰竭最常见病因为:A.急性上呼吸道感染;B.炎症使中央气道狭窄、阻塞;C.麻醉或镇静药过量使用;D.肺栓塞;E.慢性阻塞性肺疾患。

3.II型肺泡上皮受损时可使:A.肺泡回缩力↓;B.肺泡表面张力↑;C.肺顺应性↑;D.肺泡膨胀稳定性增强;E.以上都不对。

4.限制性通气不足是由于:A.中央气道阻塞;B.外周气道阻塞;C.肺泡扩张受限制;D.肺泡通气血流比例失调;E.肺泡膜面积减少,厚度增加。

5.阻塞性通气不足是由于:A.非弹性阻力↑;B.肺顺应性↓;C.肺泡扩张受限;D.肺泡通气血流比例失调;E.以上都不对。

6.肺呼吸当发生PaCO2升高者,一定会合并低氧血症,这是由于:A.肺分流产生低氧血症;B.死腔样通气形成;C.肺泡氧分压降低;D.弥散障碍;E.生理性分流量增加。

呼吸衰竭机制、

呼吸衰竭机制、
慢性呼衰系指在原有慢性肺部疾病(尤 其是COPD)基础上,呼吸功能损害逐渐加重 而发生的呼衰。机体代偿适应,仍能维持日 常工作生活,称为代偿性慢呼衰。如发现呼 吸道感染,或其他原因造成的病性加重。呼 吸功能降低急骤加重,失去代偿能力,出现 严重的缺O2或CO2潴留的临床表现,称为失代 偿性慢呼衰(亦有称为慢性呼衰急性发)。
呼吸衰竭机制、
三、发病机制及病理生理
1、通气不足 静息条件下总肺泡通气量为4L/min,才能维持正
常的肺泡O2和CO2分压。如通气量不足,产生缺O2和 CO2潴留,为Ⅱ型呼衰。 2、通气/血流(V/Q)比例失调
正常每分钟肺泡通气量为4L,肺毛细血管血流量 为5L,V/Q为0.8。如>0.8则形成生理死腔增加,即 为无效通气;如<0.8,使肺动脉的混合静脉血,未 经充分氧合就进入肺静形成肺动-静脉样分流。V/Q 比例失调,产生缺O2而呼无吸衰C竭O机制2、潴留,为Ⅰ型呼衰。
呼吸衰竭机制、
一、发病机制
1、肺泡通气不足 2、通气/血流(V/Q)比例失调 3、弥散障碍
肺内气体交换是通过弥散过程实现的,弥散量 受诸多因素影响,包括:弥散面积、弥散距离即呼 吸膜(肺泡-毛细血管膜)的厚度、弥散时间、弥 散系数、气体分压差。 4、氧耗量
础上,因合并有呼吸系统感染或气道痉挛等 情况,出现急性加重,在短时间内PaCO2明显 上升和PO2明显下降而称之。其归属于慢呼 衰,但其病理生理学改变和临床情况兼有急 性呼衰的特点。
呼吸衰竭机制、
3、按病理生理不同分 可分为泵衰竭(如神经肌肉病变)
和肺衰竭(如气道和肺实质病变)。前 者是指因呼吸驱动不足或呼吸运动受限 引起,后者是指因气道堵塞、肺本身或 肺循环病变引起的呼衰。
3、肺血管病变 肺血管栓塞性疾病、肺 血管炎、肺毛细血管瘤等,以及原因不明的 肺动脉高压等。

呼吸衰竭

呼吸衰竭

5.缺氧对肾脏的影响: 肾小球滤过率减低,可出现少尿或无尿, 6.缺氧对消化系统的影响: 消化道溃疡与出血 肝脏出现肝细胞水肿、变性甚至坏死。患者 出现谷丙转氨酶升高和黄疸。
(二)高碳酸血症对机体的影响
PaCO2升高对机体的危害程度的决定因素:
与PaCO2的绝对值相关 主要与PaCO2增高的速度相关
1.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 二氧化碳潴留导致脑水肿,颅内酸中毒。 先兴奋,后抑制
2.对循环系统的影响: 血管阻力轻度下降、心率增快、心输出量增 加、血压轻微上升。 二氧化碳潴留对脑血管、冠状血管、四肢末 梢血管产生扩张作用,血流量增加;对肺、 肾、腹腔脏器血管产生收缩作用,血流量减 少。
呼吸衰竭
龙华医院急诊科 杨婕
一、呼吸衰竭(respiratory failure)的定义
一般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肺通气(和) 或换气功能严重障碍,以致在静息状态 下亦不能维持足够的气体交换,导致缺 氧伴(或不伴)二氧化碳潴留,从而引 起一系列生理和代谢紊乱的临床综合症。
通常血气诊断:
海平面、静息状态及呼吸空气的情况下,动 脉血氧分压(PaO2)<60mmHg和(或)动脉血 二氧化碳分压(PaCO2)>50mmHg
六、 临床表现及诊断
呼吸衰竭的临床表现包括:

原发病的症状
主要表现为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所 导致的呼吸困难

多脏器功能紊乱的临床症状
一、缺氧的症状:
1.呼吸困难:多数患者有明显的呼吸困难, 表现在呼吸频率、节律和幅度的改变。 2.紫绀:口唇、指(趾)端出现发绀。
3.神经精神症状:轻度缺氧可有头痛,注意力 涣散,智力或定向功能障碍;缺氧加重时, 可出现精神错乱、狂躁、昏迷、抽搐等。

病理生理学呼吸衰竭

病理生理学呼吸衰竭

.
37
六 ARDS导致呼吸窘迫和呼吸衰竭的机制
1、通气血流比例失调 它是ARDS患者呼吸衰竭 的主要机制。
由于肺泡Ⅱ型上皮细胞受损,表面活性物质生成 减少,使肺泡表面张力增高,形成肺不张,水肿 液阻塞气道,以及炎性介质引起支气管痉挛,都 可使肺泡通气量减少,导致功能性分流增加。
肺毛细血管内广泛微血栓形成以及炎性介质引起
.
33
[正 常 人吸 纯 氧 15 分 钟后 PaO2可 达 550mmHg。 PaCO2早期低于正常,晚期则可高于正常。
3、胸廓肺顺应性降低,一般低于50ml/98Pa,正 常为100ml/98Pa.
4、胸部X线检查可见肺纹理增粗,逐渐发展为斑 片状阴影,甚至呈毛玻璃样。
5、必须排除由慢性肺部疾病及左心衰竭引起的 肺水肿。
②慢性缺氧所引起的肺小动脉长期收缩,可导 致血管壁增厚、硬化,由此形成持久而稳定的 慢性肺动脉高压。
.
25
③长期慢性缺氧所引起的代偿性红细胞增多使血 液粘度增加,也可增加肺循环的阻力。
④有些肺部病变,如肺毛细血管床的大量破坏、 肺栓塞、肺血管痉挛等也能成为肺动脉高压的原 因。
⑤缺氧和酸中毒降低心肌的舒缩功能。
.
35
通常情况下有10%-20%的中性粒细胞聚集在肺 泡毛细血管中,称之为“物理性扣留”,这是因 为中性粒细胞直径大于肺泡毛细血管,其变形能 力比红细胞差,容易被扣留于肺泡毛细血管中。
ARDS发生过程中中性粒细胞在肺毛细血管的聚 集不是物理性扣留,而是化学性粘付。是由于各 种趋化因子作用的结果。由于肺泡毛细血管膜的 总面积可达80m2,可粘付大量中性粒细胞,以至 于外周血中白细胞减少。
.
32
四 临床表现和诊断要点:

呼吸衰竭

呼吸衰竭
7
8
阻塞部位对呼吸的影响
外周气道阻塞 等 压 点
30 25
等 压 点
20
正常
20
肺气肿
*呼气性呼吸困难
9
三、肺血管疾病 肺栓塞、肺血管炎、肺动静脉瘘等,使部 分静脉血流入肺静脉,发生缺氧。 四、胸廓病变 如胸廓外伤、畸形、手术创伤、气胸和胸 腔积液等,影响胸廓活动和肺脏扩张,导致通 气减少吸入气体不匀影响换气功能。 五、神经中枢及其传导系统呼吸肌疾患 脑血管病变、脑炎、脑外伤、电击、药物 中毒等直接或间接抑制呼吸中枢;脊髓灰质炎 以及多发性神经炎所致的肌肉神经接头阻滞影 响传导功能;重症肌无力和等损害呼吸动力引 起通气不足。
36
有创性机械通气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加重 期的应用指征
严重呼吸困难,辅助呼吸肌参与呼吸,并出现胸腹矛
盾呼吸。 呼吸频率>35次/分。 危及生命的低氧血症( PO2< 45~60mmHg或PO2/FIO2 <200mmHg)。 严重的呼吸性酸中毒(PH < 7.25)及高碳酸血症。 呼吸抑制或停止。 嗜睡,神志障碍。 严重心血管系统并发症(严重低血压、严重心律失 常)。 其它并发症(代谢紊乱,感染中毒症,肺炎,肺血栓 栓塞症,大量胸腔积液)。 NIPPV失败或存在NIPPV的排除指征。
a. 酸中毒和缺氧使脑血管扩张
b. 缺氧和酸中毒能损伤血管内皮细胞使其通透性增高导 致脑间质水肿。 c. 缺氧使红细胞ATP减少,可引起脑细胞水肿。 d. 脑充血、水肿使颅内压升高,加重脑缺氧。 e. 脑血内皮损伤可引起血管内凝血。
(2)酸中毒和缺氧对脑细胞的作用
a. 脑脊液PH<7.25,脑电波变慢。 b. 脑脊液PH<6.8,脑电波运动停止。
在海平面、静息状态及呼吸空气的 条件下, 动脉血氧分压(PaO2) <60mmHg ,伴或不伴二氧化碳分压 ( PaCO2 ) > 50 mmHg。并排除心内解 剖分流和原发于心排出量降低等致低氧 因素。

呼吸衰竭

呼吸衰竭

诊断与鉴别诊断
根据患者的基础病病史,临床表现,结合体征, 动脉血气分析检查的结果,可确定诊断 当呼衰伴有精神神经症状时,应与脑血管意外, 严重的电解质紊乱和感染中毒性脑病等相鉴别

呼衰的处理原则

保持呼吸道通畅,改善和纠正缺 O2和CO2潴留,纠正酸碱和电解质紊乱,防治多器官功 能损害;治疗基础疾病及诱因。 建立通畅气道 改善通气功能 保持呼吸道通畅,清理 口腔,防止胃内返流物返入气管,翻身拍背,湿化痰 液。伴有支气管痉挛者,可使用β 2受体激动剂、胆碱 能受体阻断剂、茶碱等,必要时可口服泼尼松龙30~ 40mg/日,连续10~14天,也可静脉应用。严重排痰 困难者,及时考虑用纤维支气管镜吸痰。
病理生理
对心脏,循环的影响
缺O2和CO2潴留均可使肺小动脉收缩,肺循环阻力增加,导致 肺动脉高压和右心负荷加重,最终形成慢性肺原性心脏病
对呼吸的影响
当氧浓度降至16%,PaO2<8.0 kPa 时,通气开始增加。如吸 入5%的CO2,可使通气量增加3~4倍。但吸入CO2浓度>12%时, 通气量不再增加,呼吸中枢处于抑制状态
按动脉血气改变分类
按病理生理分类
第一部分
病因
慢性呼吸衰竭
以支气管-肺疾病所致最为常见,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重症肺结核,晚期支气管哮喘,间质性肺疾病,重症肌
无力和呼吸肌疲劳等
发病机制
肺泡通气不足 导致缺O 2和CO 2潴留。从PaCO 2方程式可以看出它与肺 泡通气的关系: VCO2 PaCO 2=0.863× ———— VA
发病机制
氧耗量增加
• 正常人氧耗量为250ml/min(氧供:氧需=4:1) • 氧供需比例失调,氧分压下降

呼吸衰竭的诊断与处理

呼吸衰竭的诊断与处理

心电图监测
总结词
心电图监测用于观察心脏电生理活动,有助于发现心律失常和心脏骤停等与呼 吸衰竭相关的心脏问题。
详细描述
心电图监测通过连续记录心脏的电活动,能够及时发现心律失常、心肌缺血、 心肌梗死等心脏问题,这些问题可能进一步影响呼吸功能,加重呼吸衰竭。
呼吸功能评估
总结词
呼吸功能评估包括肺通气功能、换气功能和呼吸驱动力的测定,有助于了解患者的呼吸生理特点和呼吸衰竭的原 因。
详细描述
氧疗通过增加吸入氧浓度,提高血液 中的氧分压,从而改善组织器官的缺 氧状态。对于呼吸衰竭患者,氧疗可 以缓解呼吸困难、纠正低氧血症,为 进一步治疗争取时间。
机械通气
总结词
通过机械装置辅助或替代呼吸运动,以 改善气体交换和呼吸功能。
VS
详细描述
机械通气是呼吸衰竭治疗的重要手段,通 过面罩、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等方式,将 呼吸机与患者呼吸道相连,以辅助或完全 替代患者的呼吸运动。机械通气可以改善 通气不足、换气障碍等问题,纠正低氧血 症和高碳酸血症,维持酸碱平衡。
02
呼吸衰竭的评估与监测
血气分析
总结词
血气分析是诊断呼吸衰竭的重要手段 ,通过检测血液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 含量,评估患者的呼吸功能和酸碱平 衡状态。
详细描述
血气分析通过抽取动脉血液样本,测定 血液中的pH值、二氧化碳分压 (PaCO2)、氧分压(PaO2)、碳酸 氢盐(HCO3-)等指标,帮助医生判断 患者的呼吸功能是否正常,是否存在酸 碱平衡失调。
药物治疗
总结词
通过药物手段来缓解症状、改善呼吸功能。
详细描述
药物治疗是呼吸衰竭治疗的重要辅助手段,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药物进行 治疗。常用的药物包括平喘药、抗炎药、利 尿药、强心药等,可以缓解呼吸困难、改善 呼吸功能。

呼吸衰竭ppt_图文

呼吸衰竭ppt_图文

十、护理措施:
2.氧疗的方法:鼻导管、面罩和呼吸机给氧。3.氧疗的观 察:如吸氧后呼吸困难缓解、发绀减轻、心率减慢,表示 氧疗有效;临床上必须根据患者血气结果及时调节吸氧流 量或浓度,以防止发生氧中毒和二氧化碳麻醉;注意保持 吸入氧气的湿化,以免干燥的氧气损伤呼吸道粘膜及气道 黏液栓的形成;输送氧气的面罩、导管、气管导管应定时 更换消毒,防止交叉感染。4.应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的护 理:无创正压通气时指通过鼻面罩将呼吸机与患者相连, 由呼吸机提供正压支持而完成通气辅助的人工通气方式。
1.一般护理
⑵饮食护理:给予高热量、高蛋白、易消化富含维生 素的饮食,不能进食的患者可给鼻饲流质饮食。 针对Ⅱ型呼吸衰竭的患者,不宜给高糖的饮食, 因为过高比例的糖类增加二氧化碳产生量,可导 致或加重高碳酸血症。呼吸衰竭者应减少产气食 物的摄入,以免出现腹胀影响膈肌运动。
十、护理措施:
2.专科护理
不安、谵妄、抽搐;慢性缺氧时症状出现缓慢 ,严重缺氧和CO2潴留均会使脑血管扩张、通 透性增加,引起脑细胞、脑间质水肿,导致颅 内压增高,压迫脑组织和血管,进一步加重脑 缺氧,形成恶性循环;
四、发病机制
②对循环系统的影响:缺氧和CO2潴留均可引起反射 性心率加快、心肌收缩力增强、心排血量增加。严 重缺氧和CO2潴留可直接抑制心血管中枢,造成心脏 活动受抑和血管扩张、血压下降和心率失常等严重 后果。急性严重缺氧可导致心室颤动或心脏骤停。 长期慢性缺氧可导致心肌纤维化、心肌硬化、肺动 脉高压,最终发展为肺源性心脏病。
十、护理措施:
3.用药护理: ⑴应用抗感染药物的护理:呼吸道感染是呼吸
衰竭的诱发因素,控制感染是治疗呼吸衰竭的重 要措施,应针对感染菌种选择抗生素,及时做痰 、血培养或痰涂片检查,以明确菌类或菌种。在 应用抗生素治疗时,应遵医嘱按时、定量、准确 给药,以保持满意的血药浓度,同时注意观察治 疗效果及不良反应。

呼吸衰竭

呼吸衰竭

治疗
ARDS的治疗原则: 1.积极治疗原发病; 2.纠正低氧血症:立即进行氧疗,尽可能快纠正低氧血症 ,使PaO2> 60mmHg或SaO2 >90%,但一般鼻导管吸 氧无效,需行机械通气给氧,呼气末正压通气(PEEP ),开始用的PEEP压力为3~5mmH2O,以后视病情调 整;
3.注意液体平衡,在保证血容量足够、血压稳定的前提下 ,行控制液体输入量或加用利尿剂,每天500~1000ml 的体液负平衡以利水肿消退 4.积极控制衰竭是指在原有肺部疾病(如COPD、肺 结核、慢性支气管哮喘,重症支气管扩张,肺间质纤维 化、胸廓疾患等)的基础上,逐步出现肺功能降低,导 致低氧血症和/或高碳酸血症者称之。 我国最常见的病因是COPD。
通气不足、弥散功能障碍、通气/血流比例失调、肺 动-静脉分流、及耗氧量突然增大。 当患者虽有PaO2 降低及 PaCO2略高,但通气代偿 适应仍能从事轻工作或日常生活活动时称为代偿性慢性 呼吸衰竭。 一旦合并呼吸道感染或其他诱因,使呼吸功能降低 急骤加重,出现PaO2明显降低,PaCO2显著升高,并伴 有相关临床表现时,称为失代偿慢性呼吸衰竭。
三、 1、适时、正确使用机械通气,增加通气量,减少CO2 潴留。机械通气:气管插管或切开是常用的方式,但 对患者有一定创伤,还会引起一定的并发症,而且慢 性呼衰有可能反复发生,给患者带耒很大痛苦。近年 采用面罩或鼻罩进行人工通气,取得较好的效果。
2、呼吸兴奋剂的使用:目前认为有利有弊呼吸兴奋剂有利 于维持患者的清醒状态和自主咳痰等,但呼吸兴奋剂能 增加呼吸运动,患者耗氧量及CO2产生量均增加,是呼 吸肌更加疲劳,易加重呼吸衰竭。国内常用的有尼可刹 米和洛贝林。
四、病因治疗 有针对性使用抗生素,呼衰失代偿常由呼吸道感染 引起,所以控制感染是治疗的关键,可根据痰培养及药 敏结果选用抗生素,通常多选择高效、广谱抗生素,如 第三代头孢,含酶抑制剂的抗生素以及第三、第四代氟 喹诺酮类等。

呼吸衰竭

呼吸衰竭

三基考核系列----呼吸衰竭一、呼吸衰竭的定义?答:呼吸衰竭:是各种原因引起的肺通气和(或)换气功能严重障碍,以至不能进行有效的气体交换,导致缺氧或伴有二氧化碳潴留,从而引起一系列生理功能和代谢功能紊乱的临床综合症。

症状:呼吸困难、发绀、头痛、嗜睡、甚至昏迷为主症。

动脉血气:静息状态下,无心内右向左分流疾病,于海平面呼吸空气时,动脉血氧分压(PaO2)低于8KPa(60mmHg),或伴有二氧化碳分压(PaCO2)高于6.65KPa(50mmHg)。

二、呼吸衰竭的常见病因有哪些?(一)急性呼吸衰竭1)短期内患者由于某种原因呼吸功能急剧损害失去代偿,出现严重缺氧或伴有呼吸性酸中毒的临床综合征。

意外事故:电击、溺水、上吊及意外事件如塌方、麻醉意外等。

2)神经中枢及其传导系统的病变:脑炎、急性中毒重症肌无力、多发性神经根炎等。

3)胸廓病变:外伤、大量胸腔积液、气胸等。

4)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ARDS)。

5)气道阻塞:异物梗阻、支气管哮喘等。

6)肺血管病:肺栓塞。

7)肺实质浸润性疾病:肺炎、肺免疫学反应。

(二)慢性呼吸衰竭是指逐渐发生的,持续时间较长,机体有一定程度代偿的呼吸功能衰竭。

COPD是慢性呼吸衰竭最常见的病因。

1)呼吸道病变: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等。

2)肺血管病变:先天性肺血管病变、肺血管炎等。

3)胸廓病变:胸廓畸形、慢性胸腔积液等。

三、鉴别诊断?1)心源性呼吸困难;2)重症自发性气胸。

四、慢性呼衰的治疗原则?1)建立通畅的气道保持呼吸道通畅是治疗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的前提。

痰粘稠不易咳出,可用支气管解痉剂,必要时给予糖皮质激素,或用纤维支气管镜将分泌物吸出,如上述处理效果甚微,则作经鼻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以建立人工气道。

2)合理氧疗低浓度氧疗:FiO2<30%,氧流量<3L/min;中浓度氧疗:30%≤FiO2≤50%;高浓度氧疗:FiO2>50%,氧流量≥6L/min。

3)增加通气量改善二氧化碳潴留临床上常采用呼吸兴奋剂和机械通气来改善通气功能。

呼吸衰竭ppt课件

呼吸衰竭ppt课件

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的 治疗难度较大,需要同时 处理肺部感染和呼吸衰竭 的问题。此外,患者可能 存在多器官功能衰竭和免 疫系统功能低下,增加了 治疗难度。
对于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 竭的患者,需要采取积极 的综合治疗措施,包括抗 生素治疗、机械通气治疗 、营养支持、免疫调节等 。
抗生素治疗是肺炎治疗的 关键,需要根据病原学检 查和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敏 感的抗生素。
诊断
呼吸衰竭的诊断主要依靠血气分析结果,同时结合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和相关辅助检查结果综合判断。血气分 析是诊断呼吸衰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可以反映患者的通气和换气功能状况。
02
急性呼吸衰竭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定义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一种 以进行性呼吸困难为主要表现的急性呼 吸衰竭综合征。
病例二:慢性呼吸衰竭的综合治疗
1. 慢性呼吸衰竭的定义
慢性呼吸衰竭是指由肺脏本身或肺外原因引起的换气功能障碍,在静息状态下亦不能维持 足够的气体交换,导致低氧血症伴或不伴高碳酸血症,进而引起一系列生理功能和代谢紊 乱的临床综合征。
2. 综合治疗的重要性
慢性呼吸衰竭患者需要采取综合治疗措施,包括药物治疗、氧疗、呼吸锻炼等。综合治疗 可以改善患者的症状和生活质量,延缓病情进展。
主要适用于各种原因引起 的通气障碍,如急性呼吸 窘迫综合征(ARDS)、药 物过量、镇静剂过量、神 经肌肉疾病等。
包括有创机械通气和无创 机械通气。有创机械通气 需要在气管插管或气管切 开后进行,而无创机械通 气则通过面罩或鼻罩进行 。
需要严格掌握适应症和禁 忌症,根据患者的病情和 生理需求选择合适的通气 模式和参数,同时要注意 患者的营养支持和心理护 理。
04
呼吸衰竭的药物治疗

呼吸衰竭的类型、发生机制及处理

呼吸衰竭的类型、发生机制及处理
呼吸衰竭的类型、发生机制及处理
目录
• 呼吸衰竭的类型 • 呼吸衰竭的发生机制 • 呼吸衰竭的处理 • 预防与康复 • 呼吸衰竭的并发症及其处理
01 呼吸衰竭的类型
急性呼吸衰竭
总结词
急性呼吸衰竭通常由突发原因导致,如异物阻塞、创伤或疾 病,表现为短时间内出现严重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
详细描述
急性呼吸衰竭通常由突发原因导致,如异物阻塞、创伤或疾 病等,使得肺功能受到严重损害,无法维持正常的气体交换 。患者表现为呼吸困难、发绀、意识障碍等症状,短时间内 出现严重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
02 呼吸衰竭的发生机制
气道阻塞
总结词
气道阻塞是呼吸衰竭的重要原因之一,可能导致通气不足和缺氧。
详细描述
气道阻塞通常由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哮喘、异物吸入或喉头水肿等 原因引起。这些情况导致气道狭窄或闭塞,使得肺泡通气量减少,氧气无法顺 利进入肺部,引起呼吸衰竭。
肺实质性疾病
总结词
肺实质性疾病影响肺泡气体交换,导 致呼吸衰竭。
慢性呼吸衰竭
总结词
慢性呼吸衰竭通常由慢性肺部疾病或长期缺氧引起,病程较长,患者逐渐出现呼 吸困难、乏力等症状。
详细述
慢性呼吸衰竭通常由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结核、尘肺病等慢性肺部疾病引起, 或由于长期缺氧、肺血管疾病等原因导致。患者因长期缺氧而逐渐出现呼吸困难 、乏力、运动耐量下降等症状,严重时可能出现肺性脑病。
有创机械通气
有创机械通气适用于严重呼吸衰竭患 者,通过建立人工气道,使用呼吸机 辅助通气。
有创机械通气可能导致肺部感染、气 压伤等并发症,应加强护理和监测。
有创机械通气时应根据患者病情选择 适当的通气模式和参数。
04 预防与康复

呼吸衰竭ppt课件

呼吸衰竭ppt课件

循环系统表现:

消化和泌尿系统表现:

诊 断

依据:原发疾病、低氧血症的临床表现、 血气分析
动脉血气分析 肺功能检测 胸部影像学检查
纤维支气管镜检查
治 疗

呼吸衰竭的总体治疗原则:
加强呼吸支持,包括保持呼吸道通畅、纠正缺 氧和改善通气等;病因和诱发因素的治疗;加 强一般支持治疗和对其他重要脏器功能的监测 与支持。
(二)、弥散障碍
弥散速度取决于:气体分压差、弥散系数、弥
散面积、肺泡膜厚度和通透性。及血液与肺泡 膜接触时间、心排血量、血红蛋白含量等 弥散障碍通常只引起低氧血症,为什么?
CO2的气体交换时间<<O2 CO2 弥散能力>>O2

(三)通气/血流比失调
V > 0.8 Q
V = 0.8 Q
具体措施包括:



保持呼吸道通畅 氧疗 增加通气量、改善CO2潴留 病因治疗 一般支持疗法 其他重要脏器功能的监测与支持
呼吸衰竭

呼吸衰竭(respiratory failure)是指各种原 因引起的肺通气和(或)换气功能严重 障碍,以致在静息状态下亦不能维持足 够的气体交换,导致低氧血症伴(或不 伴)高碳酸血症,进而引起一系列病理 生理改变和相应临床表现的综合征。
诊断标准:
在海平面、静息状态、呼吸空气条件 下,PaO2<60mmHg,伴或不伴 PaCO2>50mmHg,并排除心内解剖分流和原 发于心排出量降低等致低氧因素。
中枢皮质神经元对缺氧最为敏感,受影响程
度与缺氧的程度与发生速度有关。 CO2降低脑细胞兴奋性,抑制皮质活动。但 轻度CO2增加,对皮质下层刺激加强,间接 引起皮质兴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皮质抑制,CO2麻醉—嗜睡、昏睡、昏迷、
抽搐、 呼吸抑制等------肺性脑病(晚期)
9
(二)病因、分类和发病机制

②对循环系统的影响 心率加快、心搏量增加、血压上升,引起肺 动脉收缩,肺循环阻力增加,导致肺动脉高压、 右心负荷加重。PaCO2轻、中度升高,使浅表毛细
血管和静脉扩张,病人四肢红润、温暖、多汗。
• 表现为节律、频率、幅度的改变 • 中枢性:潮式、间歇式、抽泣样 • 慢阻肺:辅助呼吸肌参与、呼气延长→ 浅快→浅慢、潮式
37
(二)临床表现
2、紫绀:严重缺氧的典型症状
• SaO2<90%,还原血红蛋白≥50g/L — 紫绀 • 中央性发绀 — 由动脉血氧饱和度降低所致
• 周围性发绀 — 末梢循环障碍


对消化系统的影响
缺O2可损害肝细胞,使谷丙转氨酶 ALT↑升高, 胃肠道粘膜充血、水肿、应激 性溃疡 → 消化道出血
⑥对电解质、酸碱平衡的影响
严重CO2潴留——呼酸 严重缺氧——代酸 抑制细胞能量代谢,离子泵功能障碍— —(脑)细胞内酸中毒和高钾血症

12
一、急性呼吸衰竭
大纲要求:
28
28
29
25
30
26
31
30
32
(四)治疗
3、增加通气量、减少CO2潴留
(1)合理使用呼吸兴奋剂 原则:A 必须保持呼吸道通畅 B 呼吸肌功能正常 C 不可突然停药 常用药物:尼可剂米(可拉明),洛贝林 (2)机械通气 (Ⅱ型呼衰时选用) a. 神清,轻中度呼衰——无创 b. 病情重不能配合,昏迷——人工气道 c. 需长期机械通气——切开
53

4. 某患者,慢性咳嗽8年,有肺气肿征,一周 来黄痰不易咯出,气促加重,发绀,血气分析

③对呼吸的影响
CO2浓度增加时——通气量明显增加; CO2过分升高时——呼吸中枢受抑制,通气量反而下降。
10
(二)病因、分类和发病机制

④对肾功能的影响:
当PaO2<40mmHg,PaCO2>65mmHg时,肾血管收缩,
肾功能受抑制,尿量减少,血BUN↑,——氮
质血症。
11
(二)病因、分类和发病机制

26
(四)治疗
方法:
1、若昏迷应使之仰卧、头后仰、托起下 颌将口打 开。 2、清除气道内分泌物及异物。 3、若以上方法无效,必要时应建立人工气道及机械 通气治疗。 人工气道建立三种方法: ①简便人工气道。② 气管内插管。③气管切开。后两者最可靠
27
(四)治疗
2、氧疗 (1)吸O2浓度:


33
(四)治疗
4、病因治疗 5、一般治疗 6、其他重要脏器功能监测和支持

34
二、慢性呼吸衰竭
大纲要求:
1、临床表现 2、诊断 3、治疗

35
(一)病因
1、呼吸道阻塞:最常见COPD 2、肺组织病变 3、胸廓和胸膜病变
36
(二)临床表现
(基本同急性)
1、呼吸困难:最早出现的症状
47
(四)治 疗
4、机械通气
a. 神清,轻中度呼衰——无创
b. 病情重不能配合,昏迷——人工气道 c . 需长期机械通气——切开
48
(四)治 疗
5、纠正酸碱失衡机和电解质紊乱
(1)呼吸性酸中毒 最常见失衡类型
治疗:改善通气,不宜补碱
(2)呼酸+代酸
低O2,血容量酸 → 乳酸产生↑ 肾功能损害 → 酸性代谢产物排泄↓ 改善通量,适量补碱(PH<7.25)
(3)呼酸+代碱
医源性为多:CO2排出过快、补碱、利尿 治疗:补氯、补钾、促进肾脏排出HCO349
(四)治 疗
6、控制感染
治疗呼衰的重要措施
根据 细菌培养+药敏
7、肺性脑病的治疗
常用尼可剂米、氨茶碱、地塞米松 必要时 甘露醇
8、防治上消化道出血
西咪替丁、奥美拉唑
50
精选例题

1. Ⅱ型呼吸衰竭最主要的发生机制是 A.通气/血流>0.8
45
(四)治 疗
3、增加通气量、减少CO2潴留
1、合理使用呼吸兴奋剂 a. 机制:
呼吸频率↑
呼吸兴奋剂 → 呼吸中枢 潮气量↑ 氧耗量,CO2生成↑
46
b. 适应症: 效果好——中枢抑制 权衡应用——支气管肺疾患,呼吸肌疲劳 无效——呼吸肌病变,间质纤维化,肺水肿,肺炎 c. 注意: 应用同时:减轻呼吸道机械负荷 适当提高吸氧浓度(可达40%) 可配合机械通气 常用药物:尼可剂米(可拉明)
通畅气道
清除分泌物 支气管扩张剂 解痉 糖皮质激素 气管插管、气管切开
43
(四)治 疗
2、氧疗:加大给氧浓度
目标
PaO2>60mmHg,
SaO2>90%
高浓度吸氧 给氧浓度 >35%
低浓度吸氧
给氧浓度 < 35%
F1O2=21+4×氧流量(L/min)
44
(四)治 疗
氧疗方法 :
鼻导管、鼻塞、面罩, 提倡慢性II型呼衰患者长期夜间氧疗——(12L/min>10h/d)
急性呼衰确定吸O2浓度原则:是保证PaO2迅速 提高到60mmHg或脉搏容积血氧饱和度(SpO2)达 90%以上的前提下,尽量减低吸O2浓度。 I 型:高浓度(>35%) II 型:低浓度(<35%)

(2)方法:
1、鼻导管或鼻塞:优点:简单、方便。缺点:
O2浓度不稳定。 2、面罩:优点:吸O2浓度恒定,按需调节。缺点: 影响患者咳痰,进食。
17
(二)临床表现

4、血液循环系统
• 心动过速
• PaO2↓,酸中毒→心肌损害→Bp↓、
心律失常、心脏停搏
• 5、消化与泌尿系统症状
ALT↑,胃肠道粘膜充血、水肿、应激性溃疡 →
消化出血;血BUN↑——氮质血症。
18
(三)诊断


主要依靠血气分析:判断呼吸衰竭和酸碱失衡。
1、PaO2——正常范围:95~100mmHg 意义: <60mmHg为呼衰 2、SaO2——正常范围:95%~98% 意义:判断缺氧 3、PaCO2——正常范围:35~45mmHg 意义(1)判断呼衰:略 (2)判定酸碱失衡(主要判断呼酸、呼碱最有价值!) A: PaCO2> 45mmHg——呼酸(或代碱) B: PaCO2< 35mmHg——呼碱(或代酸)
浅快→浅慢、潮式
15
(二)临床表现

2、发绀:严重缺氧的典型症状
• SaO2<90%,还原血红蛋白≥50g/L — 紫绀
• 中央性发绀 — 由动脉血氧饱和度降低所致
• 周围性发绀 — 末梢循环障碍
16
(二)临床表现
3、精神神经症状
• 缺氧: 急性—错乱、狂躁、抽搐、昏迷 慢性—智力、定向障碍 • 二氧化碳潴留: 兴奋、失眠、烦躁 → 抑制:淡漠、 昏睡、昏迷
20
血气分析


6、AB(实际碳酸氢盐)——正常范围 22~27mmol/L 意义:(1) AB增大:代碱(或呼酸) (2) AB减小:代酸(或呼碱) (3)呼酸:AB>SB 呼碱:AB<SB 代酸: AB=SB <正常 代碱: AB=SB >正常 7、SB(标准碳酸氢盐)——正常范围 22~27mmol/L ;不受呼吸影响---判断代酸、代碱最 有价值! 意义:(1) SB增大:代碱 (2) SB减小:代酸 21
主要根据四项指标: 1、PH值(7.35~7.45)——看酸、碱 2、PaCO2(35~45mmHg)——看呼吸


3、碱( SB 、AB、BB、BE)——看代谢

4、 CO2CP(22~31mmol/L)——看呼、代
23
血气分析



一、代酸——都低(PH、碱、CO2CP) 二、代碱——都高(PH、碱、CO2CP) 三、呼酸——一低二高( PH、 PaCO2 、CO2CP) 四、呼碱——一高二低( PH、 PaCO2 、CO2CP) 五、呼酸+代酸——都低(PH很低、 BE负值增大) 六、呼碱+代碱——都高(PH很高、 BE正值增大) 七、呼酸+代碱——各看各( PaCO2高、碱高) 八、呼碱+代酸——各看各( PaCO2低、碱低)


B.通气/血流<0.8
C.弥散功能障碍


D.肺动-静脉样的分流
E.肺泡通气不足
51

2. 对呼吸性酸碱失衡的判断,最有价值 的指标是 A.pH
B.PaCO2




C.BE
D.AB

E.SB
52

3.肺性脑病与高血压脑病鉴别的主要依据 是 A.气短
B.头痛




C.发绀
D.失眠

E.昏迷
6
(二)病因、分类和发病机制
3、发病机制和病理生理
(1)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的发生机 制 ①肺泡通气不足——可产生I型呼衰 和 Ⅱ型呼衰 • ②弥散障碍——常产生I型呼衰

• ③ V/Q比例失调——常产生I型呼衰
• ④氧耗量↑——常产生I型呼衰
7
(二)病因、分类和发病机制


(2)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对机体的影响
ALT↑,血BUN↑,胃肠道粘膜充血、
水肿、应激性溃疡 → 消化出血
40
(三)诊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