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法地球物理观察仪器的现况与发展v1.0概况

电磁法地球物理观察仪器的现况与发展v1.0概况
电磁法地球物理观察仪器的现况与发展v1.0概况

电(磁)法地球物理观察仪器的现况与发展趋势

(V1.0,草稿)

编写:陈德鹏

DEPENGCHEN@https://www.360docs.net/doc/0a12328303.html,

中南大学信息物理工程学院地球物理

2009年9月2日星期三

目录

一、总述 (3)

二、高密度电法仪 (4)

2.1起源、历史、发展现况 (4)

2.2主流商用高密度电法仪 (8)

2.3高密度电法仪的技术发展 (10)

三、激电仪器 (11)

3.1时间域激电仪 (13)

3.2频率域激电仪 (14)

四、瞬变电磁仪 (16)

4.1西方地面瞬变电磁仪器 (17)

4.2西方航空瞬变电磁仪器 (19)

4.3国产地面瞬变电磁仪 (21)

4.4国产航空瞬变电磁仪 (22)

4.5瞬变电磁仪的技术发展方向 (22)

五、大地电磁仪 (23)

5.1大地电磁法简介 (23)

5.2国内外大地电磁仪早期情况 (24)

5.3国外大地电磁仪器列表 (25)

5.4国内大地电磁仪器现况 (28)

5.5大地电磁仪的发展展望 (29)

六、探地雷达 (29)

6.1探地雷达的定义和分类 (29)

6.2探地雷达的起源、早期应用和发展(1904年~1980年) (30)

6.3国外研究机构探地雷达研究情况 (31)

6.4国外商业探地雷达发展情况 (32)

6.5国内外商业雷达列表 (34)

6.6国内探地雷达发展现况 (35)

6.7探地雷达仪器发展趋势 (35)

七、中国电(磁)法仪器发展展望 (37)

一、总述

地球物理学在本质上是一门观测科学,它必须采集大量的信息。因此,不可靠信息和信息量的缺乏或不足是任何数学技巧和图像显示所无法弥补的。高精度、高分辨率的观测和实验仪器、设备是地球物理学发展进程中的“前哨”。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地球物理科学事业的发展曲折, 地球物理仪器的研制经历了兴衰,但在地球物理科学与国民经济的整体发展中, 在社会进步和保障人民生命财产、祖国建设、国防事业等方面, 中国的地球物理仪器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国民经济飞速发展,地球物理仪器的需求量急剧增长,我国地球物理勘探仪器通过引进、仿制,逐渐有了一些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发展迅速。但是,我国在地球物理勘探科学仪器和装备的研究和制造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十分明显,对外依赖度过高, 应对遏制的能力脆弱。我国一些技术密集型的高新地球物理勘探设备的绝大部分市场已被美国、加拿大、英国、德国、日本、法国、瑞士、澳大利亚等国家的跨国公司占领。

我国要在地球物理仪器和设备上成为一个创新型国家还有很长一段艰难的路要走,大搞技术引进、以市场换技术、不自主创新,只能成为一个依附性的国家,受制于人。对外合作是提高我国地球物理仪器和设备水平的重要手段,但是在核心技术上,外国人是不会和我们合作的(“大飞机项目”就是血淋淋的例子),还是要走自主创新之路。因此,必须把自主创新作为我国地球物理仪器和设备的产业结构调整和提供地球物理仪器和设备国家竞争力的中心环节来抓。只有走自主创新之路,才能提高我国地球物理仪器和设备的自主研发能力,培养高尖技术人才,形成研究队伍和研究平台,在经济全球化和科技全球化的大

潮中,实现跨越式发展,逐步形成地球物理仪器和设备的国产化产业,从而走向世界。今后的10-25年间,是我们亡羊补牢,在地球物理科学仪器自主研发与产业化征程中尽快扭转颓势的重大战略机遇期[1]。

在地球物理学领域,地球物理场主要分为重力场、地磁场(包括航磁)、电(磁)场、地热场、放射性发射场和地震波场。在地球物理勘探中我们就是通过观测这些物理场来解决地质问题的。随着地球物理学的发展,该学科的仪器设备在物理学、力学、电子学、信息学和计算技术带动下,地球物理观测的精度和分辨率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地球物理仪器和设备种类繁多,通常可以按应用领域来划分, 如航空物探仪器、地面物探仪器、测井物探仪器和海洋物探仪器等,按仪器原理划分主要有电(磁)法勘探仪器、磁法勘探仪器、重力勘探仪器、地震勘探仪器、放射性勘探仪器等[2]。

目前,电磁法、电法地球物理仪器种类繁多,但是用得最多的不外乎如下四种:高密度电法仪、激电仪、大地电磁仪、瞬变电磁仪、探地雷达。在本文中,我们将仅就电磁法地球物理仪器中的这四大类电(磁)法地球物理仪器和设备的现况和发展展开论述。

二、高密度电法仪

2.1起源、历史、发展现况

电阻率法是以不同岩(矿)石之间导电性差异为基础,通过观测和研究人工电场的地下分布规律和特点,借以解决各类地质问题的一组勘探方法。电阻率法是电法勘探的一个重要分支,也是发展最为成熟的一种地球物理勘探方法。电

阻率法在矿产地质、构造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能源地质等方面均取得了良好的地质效果,发挥着重要作用[3]。

电阻率法最早在法国、苏联、瑞典、加拿大以及美英等国的地质勘探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取得了良好的地质效果。随着现代物理学、电子科学、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电阻率法在理论方法、仪器设备、正反演解释技术上得到了良好的发展,特别是仪器仪器仪表向小型化、轻便化、数字化和自动化等方面发展,直流电阻率电法仪得到了飞速的发展。该方法在生产实践中得到了较好的应用和推广[4]。

80年代末90年代初,英国伯明翰大学和日本OYO公司首先研制了阵列电探观测系统,使电法勘探象地震勘探一样使用覆盖式的观测方式,这样可以获得更多关于地下介质的地电信息。这种电阻率阵列勘探方法——高密度电阻率法,野外测量时只需将全部电极(几十至上百根)置于测点上,然后利用程控电极转换开关和微机工程电测仪便可实现数据的快速和自动采集。在测量结果送入微机后,还可对数据进行处理并给出关于地电断面分布的各种物理解释结果。显然,电阻率阵列勘探技术的运用与发展,使电法勘探的智能化程度大大向前迈进了一步。随着现代物理学、电子学、计算机和信号处理技术的突飞猛进的发展,高密度电法勘探无论在仪器研制,或是数据采集、处理技术与反演、解释方法的研究,都融合了当代先进的科学理论和高新技术。仪器向小型化、轻便化、自动化、智能化和高效化发展。

从国内外高密度电法仪的结构来看,高密度电法仪主要分为两种形式:传统式高密度电法仪和分布式智能化高密度电法仪。

在国外,生产高密度电法仪的主要有日本的OYO公司、瑞典的ABEM公司、法国的IRIS公司、美国的AGI公司和ZONGE公司、德国的DMT公司、意大利的PASI公司、捷克共和国GF公司等。

分布式高密度电法测量是未来发展的主流[4],功能最突出的应属德国DMT公司研制生产的RESECS高密度电法仪。RESECS高密度电法仪是将开关单元分布在各个电极(解码器),其主机有一个电流测量通道和能够扩展为6个电位测量的通道。在工作时,主机发送命令(编码)给各个解码器,由解码器根据编码命令把任何一对接地电极切换为供电电极,而把最高可达6对其他接地电极切换为电位测

量通道,并实现实时采集。在单道和多道工作情况下均可最高控制960个电极,可接入最高外部转换电源为440V,A/D转换精度为16位。

国外高密度仪器大多数是将电测仪和电极转换开关分开的,2002年12月份美国AGI公司推出的高密度仪将电测量主机和开关单元结合在一起,Zonge公司的GDP-32II也是这种一体化结构。

国内自引进高密度电法以来,有不少单位投入了对该方法的理论、方法技术和仪器设备的研制。国内重庆地质仪器厂DUK-2A和重庆奔腾数控研究所

WDA-1、1A等厂家生产的高密度电法仪采用由单片机控制的电子开关进行自动转换,引入了PDA、蓝牙无线连接技术;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高科资源探测研究所推出的CUGBGM-高密度电法仪采用了8通道采集技术,工作中相当于一台发射机供电的同时有8台接收机同步采集信号,大大的提高了信息采集速度与工作效率。针对国内高密度电法仪发射机普遍采用直流供电以及接受机采用单通道测量系统所具有的缺点。CUGBGM-2型高密度电法仪改用5HZ低频交流方波供电,接收通道采用选频测量及多种微信号检测技术,从根本上克服因直流供电

而无法克服的缺点,并极大提高了抗50HZ电网信号干扰的能力,使仪器的检测精度大大提高,同时也实现了电源轻便化。西安澳立华公司推出的flashRes64高密度直流电法仪,该仪器可高达61通道同时采集数据,野外采集效率大大提高;全自动,全组合的超高密度数据采集方式,在同样电极数的情况下,采集的数据将超过常规方式的几十倍;该仪器能做地表电法勘探、井井透视、井地斜视的勘探;带有2.5维电法反演软件,使得数据输出结果直接是真电阻率分布图。煤炭科学研究总院重庆研究院研究出了防爆型FDG-A高密度电法仪。从结构分析,国内生成的高密度电法仪属于电测主机和多级转换开关集中组合式的集中式采集系统。随着高密度电法仪的发展,多通道和大数据量的采集在三维高密度电法测量中也得到了应用和发展[4-5]。

2.2主流商用高密度电法仪

2.3高密度电法仪的技术发展

汲取当代其他学科的最新成果,借鉴其他先进仪器的设计思想。高密度电法仪器仍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瞻望未来,高密度电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取得发展和改进:

1.二维测量的数据采集中,将可以进行直流电阻率和时间域激发极化法测

量。该方法在传统的高密度电法仪中难以实现,其中难点是:传统的高密

度采集对时间的精确测量和控制。

2.多通道、大数据量采集将会在野外数据采集中占主导地位。传统的数据

采集一般采用四级或三极数据采集(无论对称四级、偶- 偶极、单极- 偶

极方式) ,新型的高密度电法仪将能够同时采集多种观测装置的数据。国

外GDP - 32 高密度电法仪器可16 通道同时采集, 西安澳立华公司推

出了61 通道同时采集的高密度直流电法仪器。

3.多通道和大数据量的采集将在三维高密度电法测量中广泛应用。由于其

测量时间和反演运算时间长等原因,三维高密度电法目前仅限于研究和

实验阶段(目前美国AGI公司有三位反演软件,西安澳立华公司公司提

供了成熟的2.5维繁衍软件)。随着仪器水平的提高,软件水平的进步,三

维高密度电法将会得到广泛的应用。

4.地球物理方法中的地震采集取得了惊人进步,地震采集已经实现野外成

千上万道数据采集,并能够对时间进行精确控制。其发展融合了最新的其

他学科的发展。受地震野外数据上万道同时采集且能够实现对时间的精

确控制的启发,结合电法勘探的特点设计的新型分布式高密度电法仪器

将是未来发展的主要思路。将电极转换和信号转换(A/ D 转换) 分布在

各个电极,连接电缆将主要由通讯电缆和供电电源组成,由微机(PC 机)

作为中央控制系统新型高密度电法仪正在研制之中。

5.GPS时钟同步、空间定位和导航功能的引入,电力电子技术的应用,高

速cpu的采用,PLC的采用等等,将拓展高密度电法仪的性能和功能。

任何一个地球物理工作者没有理由不相信:以上几个技术方向的发展和应用,高密度电法仪将又迎来一次革新,这将为软件开发方面的发展特别是三维立体成像(包括电阻率和激发极化法等) 软件开发及其应用提供可靠的装备保证。

三、激电仪器

激发极化(Induced Polarization, 缩写为IP)是发生在地质介质中,因外电流激发而引起介质内部出现电荷分离,产生一个附加的“过电位”(Over Voltage)的一种物理化学现象。因外电流的激发而引起(外电流接通以前决不会发生),外电流切断后却并不立即消失,说明电流的激发导致了介质本身的极化,故称之为激发极化。在充电和放电过程中,由于电化学作用引起的随时间缓慢变化的附加电场现象,称为激发极化效应,激发极化法(简称激电法)便是以不同岩、矿石激电效应之差异为物质基础,通过观察和研究大地激电效应,以探测地下地质情况的一种电法[6]。

激电法分为时间域激电法和频率激电法。对对应的仪器分别为时间域激电仪和频率域激电仪器。

激电法利用的主要参数是视极化率(直流激电法,即时间域激电法)和视幅频率(频率域激电法)。视极化率和视幅频率的计算都要用到电位差。故激电法仪器和直流电阻率仪器的基本部分相同(电位差测量单元)。视极化率要用到断电后某时刻的二次电位差以及快断电前的总场电位差来计算得到视极化率。视幅频率要用到高频和低频的总场电位差来计算得到视幅频率。因此在激电仪器中设计时间或控制电路和归一或计算电路。故激电法仪器较电阻率法仪器更加复杂[6]。

直流激发极化法仪器包括两部分,即供电部分(发送机)和测量部分(接收机)。供电部分常用以提供具有一定循环周期的双向脉冲电流。为适应不同的条件供电部分具有大中小不同的功率。有几百瓦的小功率发送机,一般蓄电池供电比较轻便,1~2千瓦的中功率发送机,一般配有发电机组作为供电电源。5千瓦以上的大功率发送机,配有大功率车载发电机,一般用于低电阻率或者低极化率地区或者大极距的观测。接收机一般分为测量部分、程序控制部分和电源部分。频率域激发极化仪器也有供电(发送机)和测量(接收机)两部分组成。直流激电仪器发展非常成熟,国内的仪器有小、中、大功率的各种直流激电仪生产制造。国内时间域激电仪生产商有北京中西远大科技有限公司、重庆奔腾数控技术研究所、北京地质仪器厂、北京大地华龙公司、重庆地质仪器厂、法国IRIS公司。这些公司的产品大同小异,但是在功率输出上有所不同。有点特别是是法国IRIS公司的VIP系列,能够在时间域和频率域激电方法上进行选择,而且在频率域激电工作时可以任意选择两组频率进行工作。

3.1时间域激电仪

北京中西远大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生产的多功能直流电法仪(激电仪)

CD1DZD-6A,接收机测量电压范围为-6V~+6V,电流测量范围为0~5A,电压和电流测量精度为0.01mA。发送机最大供电电压为900V,最大供电电流为5A。该机型是收发一体化机型,可同时进行视电阻率法和激发极化法测量。可测量参数多,可对4800个测点的数据进行存储。配接60道或者120道的高密度开关进行高密度电阻率方法测量。

重庆奔腾数控技术研究所WDJD-3多功能数字直流激电仪。接收机测量电压范围为-6V~+6V,测量电流范围为0~5A,电压和电流测量精度为10mV。发送机最大发送功率为45KW,最大供电电压为900V,最大供电电流为5A。该机型是收发一体化机型,具有超大容量数据存储(电阻率与激电方式时,可存储最多2250个测点;电阻率与自电方式时,为3500个测点。

北京地质仪器厂多功能激电仪DDJ-2A。接收机电压测量范围为-20V~+20V, 电压、电流、视极化率测量精度:±1% ±1 个字,发送机供电电压最大为1kV,最大供电电流为5A,最大供电功率为1KW。发射、接收一体化机型,具有多参数测量,掉电保护。

北京大地华龙激电法仪器有DWJ-3F小功率激电发送机(大供电功率为

1.5KW,最大供电电压为1000V(1.5A),最大供电电流为4A(400V4A)。)DJF-6A 大功率激电发送机(额定输出功率为5KW,最高输出电压:±1000V,最大供电电流:±10A。能存储9000组电流数据(含测量时刻的年、月、日、时、分等数据)。DJF-10A大功率激电仪(输出功率:10KW,最高输出电压为±1200V,最大供电电流:±10A,能存储9000组电流数据)。DD-25超大功率激电供电系统,最

大功率25kw,该机型专为深部矿勘察或供电较差地层设计,勘探深度可达500~800m。输入电压:380V(三相) ,输出电压:250~1200V,最大输出电流:25A 。

重庆地质仪器厂的DJF5/10-2大功率激电测量系统,该系统包括接收机、时间域激电发送机、整流电源、模拟器和假负载。输入电压:220V50HZ 交流电,输出电压:50V、100V、200V、300V、400V、500V、1000V,最大供电电流:5/10A,最大输出功率:5/10 KW,用于大面积的地质普查和详查工作及深部矿产勘探。发送机与整流电源为分体式。

法国IRIS公司的VIP3000/4000/5000/10000系列激电仪。该系列机型采用微处理器控制,可以通过可编程技术来实现不同工作中相同参数的设置,保存为文件,减少了仪器的操作失误。可以通过在远程控制端口上连接无线modem来连接接收机或者电脑进行电流的记录。可以再时间域和频率之间进行选择。所有机型对发射机所使用的发电机的供电范围和频率范围很宽。VIP10000可以使用三相发电机机型供电。VIP3000的输出功率最大为3KW,输出电压为最大3KV,输出电流为最大5A,电流精度好于1%。VIP4000的输出功率最大为4000W,输出电压为最大3KV,输出电流为最大5A,电流精度好于1%。VIP5000的输出功率最大为5KW,输出电压为最大3KV,输出电流为最大10A,电流精度好于1%。VIP10000的输出功率最大为10KW,输出电压为最大3KV,输出电流为最大20A,电流精度好于1%。

3.2频率域激电仪

在频率域激电法中,最少要用两个不同频率的电流来激发。为了获得明显的激发极化效应,必须使用一个电流的频率非常低,是地下介质得到充分激发,测得低频总场电位,另一个电流的频率充分高,使得地下的介质来不及激发极化,

测得的电压接近于没有激发时的高频电位差。早期的频率域激电,为了向地下供两种频率的电流,是采用分两次供电的方法,即第一次供低频电流,第二次供高频电流。分别测其总场电位差,再通过视幅频率公式来计算幅频率。由于测量供电时的总场电位,使用的供电电流比时间域小很多,因而供电装置轻便,野外工作高效。但是分两次供电,两次测量。增加了占用的时间。也增加了供电、测量之间的联系。降低了效率,并且两次测量时在不同时间做的,易受偶然因素的影响,观察精度不以提高。

针对以上问题,中国工程院院士何继善院士提出了如下思想:把两种频率的方波电流叠加起来,形成双频组合电流,同时供入地下,接收来自地下的含有两个主频率的激电总场的电位差信息,结果仪器内部的放大、选频、检波等一系列步骤,一次同时得到低频电位差和高频电位差,用这两个电位差来计算视幅频率。依此基本思想,何继善院士建立了完整的双频激电理论,并于1972年成功研制了双频激电仪。经过不断地升级换代,现在最新的双频激电仪系列为S系列。SQ-3C轻便型双频激电仪是S系列双频激电仪的最新产品[7]。

S系列双频激电仪是何院士发明的一种频率域激发极化测量仪器,全套仪器包括发送机、接收机及附件。发送机将高、低两种频率的电流合成为特殊波形的双频电流(频率可以选择)向地下供电。接收机同时接收高频电位差、低频电位差,自动计算并显示视幅频率和高、低频电位差,并可根据所选择的野外工作装置自动计算视电阻率,达到寻找地下目标体的目的。双频激电仪的特征是两种不同频率的电流合成特殊波形的双频信号同时发送和同时接收,本仪器具有以下本质的优点:抗干扰能力强(双频信号同时接收,干扰和随机信号自动抵消)。受电流变化影响小(传统变频法仪器是在不同的时间分别接收高频信号、低频信号,

而双频仪是同时接收高、低频两种频率的信号,因此电流变化的影响小得多)。观测速度快、工作效率高。轻便、灵活。稳定性好,观测精度高。S系列双频激电仪已获国家发明奖、国家发明专利、电子工业部科技进步奖、国家发明展览(北京)银奖。

S系列双频激电仪已在我国29个省、市、自治区推广应用,并在俄罗斯、伊朗、玻利维亚、澳大利亚、印度等国得到成功应用。该仪器是是传统频率域激电仪更新换代的理想产品。

“十五”期间,以何继善院士的为首的研究团队开展了伪随机信号地电场理论及观测系统的研究,在建立三元素自封闭加法群技术的基础上,实现了均匀广谱伪随机波形的随机编码、发射与接收技术,解决了“矿与非矿异常”快速区分难题,建立了以“均匀广谱伪随机电磁理论”为核心的有色金属矿床快速勘查定位理论

与观测技术体系,为深部隐伏矿床和中高山复杂地形矿产资源的勘探与评价提供了经济有效的手段。且成功研制均匀广谱伪随机电磁法仪器,研制并定型生产了6个型号的仪器设备,在30多个矿山和成矿区带得到了推广应用,在其中的17个地区取得了资源勘探的重大突破,据不完全统计所找到的金属矿产资源潜在经济价值达900亿元[8-10]。

四、瞬变电磁仪

时间域电磁法(Time domain electromagnetic methods)或称瞬变电磁法(Transient electromagnetic methods),简写为TEM,是建立在电磁感应原理基

础上的时间域人工源电磁探测方法。它是利用不接地回线(大回线、磁耦源) ,或接地电源(电耦源) 向地下发送一次场,在一次场的间歇期间,测量由地下介质产

生的感生电磁场(二次场) 随时间的变化,从二次场中提取和分析相关信息,从而达到探测地下地质体的目的。由于研究的是响应场域时间的关系,故称之为时间域电磁法。由于一次场和二次场均为瞬态场,又称之为瞬变电磁法,俄国人称之为过渡过程法。

该方法早在30年代就由前苏联科学家提出,50年代开始应用于矿藏勘探,在

钻井、航空和海洋等领域取得了一些成果。

在西方,1951年首先有J.R.Wait提出了利用瞬变电磁场寻找导电矿体的概念。相继有多伦多大学(加拿大)、美国地址调查所、犹他大学(美)、科罗拉多矿业学院(美)、澳大利亚联邦科学工业研究院(CSIRO)、澳大利亚矿物研究院(BMR)等单位投入研究,发表了很多研究成果。在仪器系统的研制方面,西方也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11]。

4.1西方地面瞬变电磁仪器

地面瞬变电磁具有快速探测能力、较好的空间分辨率等优点,近年来被广泛用于矿产勘查和水工环勘查等领域。在金属矿产勘查领域,回线法和电磁偶极法是应用较广的两种方法。由于电磁偶极法能量衰减快,其勘探深度比回线法要小,一般为几十米至百米[12]。因此,在寻找深部隐伏矿时,回线法更为常用。回线法通常有重叠线圈、内置线圈和水平线圈等形态。内置线圈探测水平层状或似层状导体比水平线圈要好;而对于垂直或近垂直导体而言,水平线圈效果更佳。

地面瞬变电磁法历经半个多世纪的发展,目前已形成了较为完备的系统。西方早期生产的瞬变电法仪器多为单一方法之用,如加拿大Geonics公司EM系列、

Lamontange公司的UTEM系统、Crone公司PEM系统以及澳大利亚的SIROTEM 系统等。进入20世纪90年代前后,电法仪器趋于集成化,各种多功能系统相继问世,如加拿大Phoenix公司生产的V-5、V-6型系统(FasTEM、MulTEM)以及美国Zonge公司GDP系统(NanoTEM、ZEROTEM)等[13](18~19)。最近,Phoenix 公司推出了最新的V8网络型多功能电磁接收机。它可以开展包括大地电磁(MT)、音频大地电磁(AMT)、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CSAMT)和激发极化(IP)以及TEM等在内的多种方法。类似的还有美国ZONGE公司新近开发的GDP-32II多功能电法工作站等。

加拿大GEONICS公司以生产电磁法仪器——EM系列而闻名于世。其生产的PROTEM系统系列不断地更新换代,现已推出PROTEM47、

PROTEM57-MK2(PROTEM57的升级版)和PROTEM67系统。三套系统采用相同的接收机-PROTEM接收机,只是发射机不同,它们分别对应TEM47、TEM57-MK2和TEM-67发射机。PROTEM47系统最小最为轻便,是专门为近地表测量而设计的。若采用输出电流3A,回线圈100×100m,其有效探测深度为150m。PROTEM57-MK2系统功率更大,有效探测深度500m。PROTEM67作为替换PROTEM37的升级系统,若采用3D接收线圈进行深部导电矿体(如块状硫化物)剖面测量,其探测深度500m以上;若采用BH43-3三轴钻孔探测器进行时域测井,其探测深度可达2km。近年来,丹麦S?rensen等人研制了新的拖曳阵列式瞬变电磁系统(PATEM)。该系统与传统瞬变电磁系统相比,最大的优势在于能够沿着剖面进行连续的瞬变电磁测深,从而减小因数据加密和增加覆盖区域等需求所带来的成本[14]。

4.2西方航空瞬变电磁仪器

航空电磁物探具有快速、大面积、成本低等特点,在基础地质调查、矿产勘查和水工环调查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在方法原理上,航空电磁系统(AEM)可分为航空瞬变电磁和航空频率域电磁两种。从系统载体的角度,又可分为固定翼AEM和直升机AEM两种。

90年代以后,伴随着矿产勘查投资的增加和AEM在环境方面的扩展应用,AEM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此期间,固定翼航空瞬变电磁系统从单分量(一般为x分量)发展为三分量(x、y、z分量)信号测量,而且还可选择测量的脉冲宽度和脉冲频率。

在直升机航空瞬变电磁领域,此阶段研发出了多线圈对、多频率(如五个线圈对、五个频率以上)的系统[15-16]。

(1)固定翼航空瞬变电磁系统

1983年,一套新的INPUT测量系统问世。这是一种由Geoterrex公司研制的安装在CASA212双引擎飞机上的系统。其系统外形直接影响到后来开发的GEOTEM系统(1985年,Geoterrex公司)、QUESTEM系统(1988年,Questor 公司)和SPECTREM系统(1989年,Anglo American公司)。SPECTREM系统最初名为“PROSPECT Ⅰ”,以三分量测量为设计目标,后改为SPECTREM系统,以DC-3双引擎飞机为平台开展二分量测量(x方向和z方向)。它是当时唯一投入使用的多分量测量系统。之后出现的多分量测量系统有SALTMAP系统(World Geoscience公司,现为Fugro公司)和GEOTEM系统等。SALTMAP系统是第一套以近地表电导率变化,尤其是辅助干旱地区盐度填图为目的的固定翼瞬变AEM。它采用了与以往不同的方波作为发射信号,其基频理论上最高可达

50000Hz,但为了进行浅部地下水电导率填图,通常采用500Hz基频工作。由澳大利亚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CSIRO)和World Geoscience公司联合研发的TEMPEST系统也是主要用于近地表电导率填图的系统(包括盖层和基岩)。它的频谱范围宽,采样率高,而且属较为轻型的系统,集成了高频近地表瞬变系统(如SALTMAP系统)和低频正弦波瞬变系统(如QUESTEM系统)的优势,可用于深达300米的金、钻石、镍、铜、铅、锌等金属矿勘探[17]。

(2)直升机航空瞬变电磁系统

过去的二十多年,尤其是最近十年以来,直升机航空瞬变电磁迅速发展。这一时期出现了一大批新的系统,如AeroTEM、ExplorHEM、HoisTEM、THEM、VTEM、HeliGEOTEM等(图3)。与固定翼航空瞬变电磁系统相比,虽然直升机航空瞬变电磁系统的运行成本要高些,探测深度也不如固定翼系统(当前直升机系统中最大功率的VTEM系统,最大偶极矩达到6×105Am2,小于固定翼系统),但是,直升机系统的横向分辨能力更好,操作更加灵活,拥有能在高海拔地区进行测量等优势;而且对于小规模测量,它更加经济可行[14~15]。此外,相对于直升机频率域系统,如DIGHEM和HUMMINGBIRD,直升机时间域系统的穿透深度更大。其飞行测量高度一般在25m以上,只是专门用于探测地下未爆炸武器的ORAGS-TEM系统除外,它的飞行高度约为2-3m[18]。

所有的直升机时域系统都采用垂直发射并进行z分量测量。HoisTEM和VTEM测量z分量数据,AeroTEM和SkyTEM测量x、z分量,而ExplorHEM、THEM、HeliGEOTEM和NewTEM则进行三分量测量。记录除z分量以外的数据有助于确定地下导体的形态特征、产出位置等。

[航空航天]中国航空工业概况

[航空航天]中国航空工业概况 08-11-23 作者:编辑:校方人员 一、简史 中国航空工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于1951年在原来极其薄弱的基础上建立和发展起来的。50年代初,中国航空工业迅速建设起一批骨干工厂,实现了从修理到制造的过渡,一举跨入制造喷气飞机的世界行列,并尝试自行设计飞机。60年代起,中国航空工业坚持独立自主的发展道路,飞机品种和产量不断增长,原材料和配套产品也基本立足国内,并成立了航空研究院以及一批专业设计所和研究所,航空工业的布局从沿海转向内地。1978年以后,在国家改革开放方针的指引下,中国航空工业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航空科学研究取得重大进展,产品更新换代速度加快,军转民、内转外的战略转变初见成效。 中国航空工业的管理体制经历了航空工业局、第三机械工业部、航空工业部和航空航天工业部等形式之后,于1993年6月成立了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AVIC),进行国家控股公司试点。根据九届全国人大确定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1999年7月,在原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的基础上组建了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简称中航一集团 AVIC I)和中国航空工业第二集团(简称中航二集团 AVICⅡ)。 二、现状 经过40多年建设,中国航空工业逐步形成了门类比较齐全,科研、生产、教育紧密结合的工业体系,成为中国国民经济中技术密集、基础雄厚的高科技产业之一。 中国航空工业目前基本是在中航一集团和中航二集团这两个特大型集团的基础上,由航空企业、航空科研机构和大专院校所构成的一个完整的工业体系。此外,近年出现少数的小型的航空制造和维修业,分别属于中国民用航空总局、地方公司或合资公司。 中航一集团所属的大中型工业企业53家;科研院所30个;从事航空外贸、物资供销、科技与产品开发等专业公司与事业单位20个;从业人员24万人,资产总额349亿元。中航二集团拥有企业事业单位81个;其中工业企业56个;科研院所3个;其他企事业单位22个;总人数21万人;所有者权益126亿元。中国有航空高等院校现有7所,其中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和西北工业大学设有研究生院,另有3所中等专业学校和一大批技工学校。 中国航空集团公司、中国东方航空集团公司、中国南方航空集团公司三大航空运输集团和中国民航信息集团公司、中国航空油料集团公司、中国航空器材集团公司三大航空服务保障集团于2002年10月11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宣布正式

电磁场与电磁波试题

?电磁场?试卷1 一、单项选择题 1. 静电场是( ) A. 无散场 B. 旋涡场 C.无旋场 D. 既是有散场又是旋涡场 2. 已知(23)()(22)x y z D x y e x y e y x e =-+-+-,如已知电介质的介电常数为0ε,则自由电荷密度ρ为( ) A. B. 1/ C. 1 D. 0 3. 磁场的标量位函数的单位是( ) A. V/m B. A C. A/m D. Wb 4. 导体在静电平衡下,其内部电场强度( ) A.为零 B.为常数 C.不为零 D.不确定 5. 磁介质在外部磁场作用下,磁化介质出现( ) A. 自由电流 B. 磁化电流 C. 传导电流 D. 磁偶极子 6. 磁感应强度与磁场强度的一般关系为( ) A.H B μ= B.0H B μ= C.B H μ= D.0B H μ= 7. 极化强度与电场强度成正比的电介质称为( )介质。 A.各向同性 B. 均匀 C.线性 D.可极化 8. 均匀导电媒质的电导率不随( )变化。 A.电流密度 B.空间位置 C.时间 D.温度 9. 磁场能量密度等于( ) A. E D B. B H C. 21E D D. 2 1B H 10. 镜像法中的镜像电荷是( )的等效电荷。 A.感应电荷 B.原电荷 C. 原电荷和感应电荷 D. 不确定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 1. 电场强度可表示为_______的负梯度。 2. 体分布电荷在场点r 处产生的电位为_______。 3. 一个回路的自感为回路的_______与回路电流之比。 4. 空气中的电场强度5sin(2)x E e t z πβ=-V/m ,则位移电流密度d J = 。 5. 安培环路定律的微分形式是 ,它说明磁场的旋涡源是 。 6. 麦克斯韦方程组的微分形式是 , , , 。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5分,共10分) 1.写出电荷守恒定律的数学表达式,说明它揭示的物理意义。 2.写出坡印廷定理的微分形式,说明它揭示的物理意义。 四、计算题(本大题) 1.假设在半径为a 的球体内均匀分布着密度为0ρ的电荷,试求任意点的电场强度。 2.一个同心球电容器的内、外半径为a 、b ,其间媒质的电导率为σ,求该电容器的漏电电导。 3.已知空气媒质的无源区域中,电场强度100cos()z x E e e t z αωβ-=-,其中βα,为常数,求磁场强度。 0ε0ε

民航导航技术的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

民航导航技术的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 引言 导航是一种为运载体航行时提供连续、安全和可靠服务的技术。航空和航海的需求是导航技术发展的主要推动力。尤其是航空技术,由于飞机在空中必须保持较快的运动速度,留空时间有限,事故后果严重,对导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飞机所能容纳的载荷与体积较小,使导航设备的选择受到较大的限制。对于航空运输系统来讲,导航的基本作用就是引导飞机安全准确地沿选定路线、准时到达目的地。 自无线电导航技术的广泛应用以来,导航已从通过观测地形地物、天体的运动以及灯光电磁现象,改变为主要依赖电磁波的传播特性来实现,部分摆脱了天气、季节、能见度和环境的制约,以及精度十分低下的状况。飞机在云海茫茫的天上,能随时掌握自己的位置,大大降低了飞行安全风险。导航已成为民航完全可以依赖的技术手段,促进了世界民航事业的发展。 20年代70世纪发展起来的信息技术使导航技术呈现了新面貌。卫星导航(GPS和GLONASS)以及其增强系统和组合系统,已经能够方便、廉价地为全球任何地方、全天候提供较高精度和连续的位置、

速度、航姿和时间等导航信息,成为支持未来航空运输发展的又一股强大动力。 1民航导航技术的现状 1.1支持航路的导航技术 1.1.1惯性导航系统 从20世纪20年代末开始,虽然陆基无线电导航逐渐成为航空的主要导航手段,但由于需要地面系统或设施的支持,无法实现自主定位和导航,限制了航空的发展。首先,军事上对导航系统提出了生存能力、抗干扰、反利用和抗欺骗的需求,具有自主导航能力的惯性导航系统(INS)于60年代在航空领域投入使用。但民用飞机采用INS 的主要原因是由于INS提供的导航信息连续性好,导航参数短期精度高,更新速率高(可达50~1000Hz)。 20世纪70年代后,由于数字计算机的使用和宽体飞机的发展,INS也开始了大发展阶段。由于INS具有许多陆基导航系统不具备的优点,尤其是可以产生包括飞机三维位置、三维速度与航向姿态等大量有用信息,在民航中得到了应用,是民航飞机的基本导航系统。当然它自生的垂直定位功能不好误差是发散的,不能单独使用,在现代

电磁场与电磁波学习心得

电磁场与电磁波学习心得 在开始学习“电磁场与电磁波”之前,当我听到其学科名称的时候就产生了一种高深莫测的感觉,觉得电磁场应该是比较难的。但是出于对知识的渴望我怀着一颗求知的心投入了这个“新奇的”知识海洋。 当接触了“电磁场与电磁波”并开始学习的时候这种所谓的惧怕感还是依旧存在。每当读到某个科学家经过了反复的实验从而发现了一个著名的定理或是公式的时候我都非常向往,无疑这些名人事迹提高了我的学习兴趣。但是每当看到一个个繁杂的公式与难于理解的论证的时候,这都让我感到这门课程的难度之高。然而每当专心下来仔细思考,一点一点的从基础公式去推演论证的时候,我又能感受到其在科学与生活方面的独特魅力。 纵观电磁波发展史,人们很早就接触到电和磁的现象,并知道磁棒有南北两极。在18世纪,发现电荷有两种:正电荷和负电荷。不论是电荷还是磁极都是同性相斥,异性相吸,作用力的方向在电荷之间或磁极之间的连接线上,力的大小和它们之间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但长期以来,人们只是发现了电和磁的现象,并没有发现电和磁之间的联系。后来奥斯特、安培、法拉第等人的研究又使人类又电磁波的认识进步了一个阶梯,19世纪中叶伟大的理论物理学家麦克斯韦总结了前人关于电磁学的研究成果,建立了完整的电磁场理论。这使得人们对电磁波的有了相对成熟的认识。 可以说电磁场理论是工科电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它在物理电磁学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宏观电磁现象的基本规律和分析方法,是深入理解和分析工程实际中电磁问题所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它的地位我觉得就像英语中的语法,用来分析句子和文章的成分结构,没有它我们只能死记硬背一些公式与结论,而利用了电磁理论就能很容易的分析一些实质性的问题从而有更加深刻的体会。很多实际工程问题只有通过电磁场才能揭示其本质。对电磁场的学习使我认识很多物理现象的本质。电磁场由相互依存的电磁和磁场的总和构成的一种物理场。电场随时间变化时产生磁场,磁场随时间变化时又产生电场,两者互为因果,形成电磁场。电磁波是电磁场的一种运动形态。电与磁可说是一体两面,电流会产生磁场,变动的磁场则会产生电流。变化的电场和变化的磁场构成了一个不可分离的统一的场,这就是电磁场,而变化的电磁场在空间的传播形成了电磁波,电磁的变动就如同微风轻拂水面产生水波一般,因此被称为电磁波,也常称为电波。电磁场与电磁波在实际生产、生活、医学、军事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如果没有发现电磁波,现在的社会生活将是无法想象的。

专题讲座论文

塑性成形技术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摘要:叙述了塑性成形技术的现状,介绍了现代塑性成形技术的发展趋势,提出了当代塑性成形技术的研究方向。 1引言 塑性成形技术具有高产、优质、低耗等显著特点,已成为当今先进制造技术的重要发展方向。据国际生产技术协会预测,21世纪,机械制造工业零件粗加 工的75%和精加工的50%都采用塑性成形的方式实现。工业部门的广泛需求为塑性成形新工艺新设备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原动力和空前的机遇。金属及非金属材料的塑性成形过程都是在模具型腔中来完成的。因此,模具工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工业。 新世纪,科学技术面临着巨大的变革。通过与计算机的紧密结合,数控加工、激光成型、人工智能、材料科学和集成制造等一系列与塑性成形相关联的技术发展速度之快,学科领域交叉之广泛是过去任何时代无法比拟的,塑性成形新工艺和新设备不断地涌现,掌握塑性成形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有助于及时研究、推广和应用高新技术,推动塑性成形技术的持续发展。 实施塑性成形技术的最终形式就是模具产品,而模具工业发展的关键是模具技术进步,模具技术又涉及到多学科的交叉。模具作为一种高附加值产品和技术密集型产品,其技术水平的高低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制造业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2塑性成形的现状 精密成形技术对于提高产品精度、缩短产品交货期、减少切削加工和降低生产成本均有着重要意义。近10年来,精密成形技术都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精冲技术、冷挤压技术、无飞边热模锻技术、温锻技术、超塑性成形技术、成形轧制、液态模锻、多向模锻技术发展很快。例如电机定转子双回转叠片硬质合金级进模的步距精度可达2μm,寿命达到1亿次以上。集成电路引线框架的 20~30工位的级进模,工位数最多已达160个。自动冲切、叠压、铆合、计数、分组、转子铁芯扭斜和安全保护等功能的铁芯精密自动叠片多功能模具。新型轿车的大尺寸覆盖件成形、大功率汽车的六拐曲轴成形。700mm轮机叶片精密辊 锻和精整复合工艺,楔横轧汽车、拖拉机精密轴类锻件。除传统的锻造工艺外,近年来半固态金属成形技术也日趋成熟,引起工业界的普遍关注。所谓半固态成形,是指对液态金属合金在凝固过程中经搅拌等特殊处理后得到的具有非枝晶组织结构,固液相共存的半固态坯料进行各种成形加工。它具有节省材料、降低能耗、提高模具寿命、改善制件性能等一系列优点,并可成形复合材料的产品,被誉为21新兴金属塑性加工的关键技术。此外,在粉末冶金和塑料加工方面,金

1纵观我国航空工业的发展历程

1纵观我国航空工业的发展历程,试阐述对我国航空工业未来发展的设想 我国航空工业起步于清政府(即1910年)。从1910年到1949年中国一直处于动乱和战争时期,这时期所有的原材料,机载成品和设备几乎全部依赖外国进口,更没有与之相关的科研人员和技术师,维修人员也很缺乏。根本没有独立的航空工业,更谈不上航空科研体系。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开始重视和发展航空工业,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我国已成功研制生产了上万架歼击机、强击机、轰炸机、歼击轰炸机、直升机、侦察机、教练机、无人驾驶飞机、支线客机和通用飞机,为国防现代化和经济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60多年来,我国先后建立了飞机发动机航空电子军械设备,仪表等专业设计研究机构,建立了空气动力,强度,自动控制,材料,工艺,试飞和计算技术等专业研究试验机构。我国航空工业科研的技术手段不断更新,试验设备日臻完善,已建成一批技术先进的风洞试验设施,飞机全机静力试验室,发动机高空试车台,飞行试验实数据采集和处理系统等设备。 在发展航空工业的道路上,中国航空工业管理部门也几经变化。从最初设立的二机部四局、三机部、航空工业部、直到后来的航空航天部。1993年,航空航天部撤销,分别组建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和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为了增强企业活力和竞争力,加速国防现代化建设,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根据国际国内形势发展和国防科技工业现状,决定对国防科技工业管理体制进行重大改革。在核工业、航天、航空、船舶、兵器五大军工总公司的基础上,分立组建十大军工集团。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一分为二,分别组建了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和中国航空工业第二集团公司。 由于航空工业体系的发展和日臻完善,我国在军用飞机,民用飞机,直升机等各种类型的机种都迅猛向世界各类先进机种靠近,但还是有一定的差距。 军用机从最初的仿制苏联的雅克-18飞机生产初级教练机,到自行设计并研制成功的第一架飞机歼教1。它的研制成功对培养我国第一代飞机设计人员积累自行研制飞机的经验具有重要的意义。此后我国第一架喷气式战斗机歼5诞生,这是一种高亚声速歼灭机,使我国的航空工业和空军进入喷气时代。歼6飞机是我国第一代超音速战斗机,歼7和歼8等在其基础上不断更新改进和提高。歼10战斗机是我国自行研制的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第三代战斗机。轰5、轰6、水轰5、飞豹等轰炸机,枭龙FC-1型轻型多用途战斗机,使我国飞机不仅在数量上有所增加,在种类上也不断增多,这也说明我国航空工业不但在技术上不断更新和创新,在研制飞机种类上也不放松,两者齐头并进。 民用飞机运5飞机是新中国制造的第一架小型运输机,之后“北京”一号、运7、运8等不断更新。直升机如直5、直8、直9、直11、“延安”2号、“701”型等种类多样。虽然现在我国现在还不能自主生产大型的载人客机,但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国会拥有自主研发的大型空客。我国航空工业从最开始的标志性研制和研发,到现在在经济上发挥作用,促进经济发展,已经体现出了其巨大的经济价值和潜力。 我国航空工业经历了从无到有,从落后的技术到逐步赶超西方先进的航空工业技术。在这个漫长的困难的时间里,我国的航空工业技术人员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为我国的航空工业发展奉献了一生,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 当今,世界航空航天业快速发展,传统航空航天大国都在拟定新的发展规划,积极扶持航空航天产业的发展。新兴国家也将航空航天产业作为自己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中国政府高度重视航空航天产业发展,将其作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优先发展的高技术产业。

电磁场与电磁波(杨儒贵_第一版)课后思考题答案

电磁场与波课后思考题 2-1 电场强度的定义是什么如何用电场线描述电场强度的大小及方向 电场对某点单位正电荷的作用力称为该点的电场强度,以E 表示。 用曲线上各点的切线方向表示该点的电场强度方向,这种曲线称为电场线。 电场线的疏密程度可以显示电场强度的大小。 2-2给出电位与电场强度的关系式,说明电位的物理意义。 静电场中某点的电位,其物理意义是单位正电荷在电场力的作用下,自该点沿任一条路径移至无限远处过程中电场力作的功。 ! 2-3什么是等位面 电位相等的曲面称为等位面。 2-5给出电流和电流密度的定义。 电流是电荷的有规则运动形成的。单位时间内穿过某一截面的电荷量称为电流。 分为传导电流和运流电流两种。 传导电流是导体中的自由电子(或空穴)或者是电解液中的离子运动形成的电流。 运流电流是电子、离子或其它带电粒子在真空或气体中运动形成的电流。 电流密度:是一个矢量,以J 表示。电流密度的方向为正电荷的运动方向,其大小为单 位时间内垂直穿过单位面积的电荷量。 2-10运动电荷,电流元以及小电流环在恒定磁场中受到的影响有何不同 & 运动电荷受到的磁场力始终与电荷的运动方向垂直,磁场力只能改变其运动方向,磁场 与运动电荷之间没有能量交换。 当电流元的电流方向与磁感应强度B 平行时,受力为零;当电流元的方向与B 垂直时, 受力最大,电流元在磁场中的受力方向始终垂直于电流的流动方向。 当电流环的磁矩方向与磁感应强度B 的方向平行时,受到的力矩为零;当两者垂直时, 受到的力矩最大 2-11什么是安培环路定理试述磁通连续性原理。 为真空磁导率,70 10π4-?=μ (H/m),I 为闭合曲线包围的电流。 安培环路定理表明:真空中恒定磁场的磁通密度沿任意闭合曲面的环量等于曲线包围的 电流与真空磁导率的乘积。 真空中恒定磁场通过任意闭合面的磁通为0。 ^ 磁场线是处处闭合的,没有起点与终点,这种特性称为磁通连续性原理。 2-12什么是感应电动势和感应磁通 ? -?=E S J I d d ?=t q I d d = B v q ?=F B l I F ?=d ISB B Il IlBl Fl T ====2)(B S I T ?=S I =m B T ?=m I l B l ? =? 0 d μ ? =?S S B 0d t l E l d d d Φ -=??

2020年航空发动机行业分析报告

2020年航空发动机行业分析报告 2020年2月

目录 一、我国航空发动机国产化势在必行,产业链各环节企业将迎来重大 发展机遇期 (5) 1、国家级基金战略扶持:预计2017年启动的国家级两机专项计划投入规模 6在3000亿以上 ........................................................................................................ 2、国家安全战略重要保障:两机是工业领域皇冠上的明珠,是国家安全的重 7要战略保障 .............................................................................................................. 3、产业链条足够长、市场空间足够大:预计未来10年全球两机市场规模将 达到6000亿美元,产业链各环节企业发展空间巨大 (8) 二、我国航空发动机产业发展现状及标的梳理 (12) 1、航空发动机产业发展特点:技术壁垒高、经济回报高、研制周期长 (12) (1)技术壁垒高 (12) (2)经济回报高 (13) (3)研制周期长、研制投入大 (13) 2、我国国产军用航空发动机发展现状 (14) (1)仿制和改进 (14) (2)部分自主设计 (15) (3)拥有自主知识产权 (15) 3、我国航空发动机等两机产业链标的梳理 (16) 三、两机产业链:全球维度看切入两机供应体系,国内维度看自主可 控加速技术与产品落地 (17) 1、航发动力:我国航空发动机制造龙头企业,整机制造处垄断地位 (18) 2、应流股份:两机叶片千亿美金赛道,从此有了中国制造 (19)

电磁场与电磁波学科发展历程

电磁场与电磁波学科发展历程 一.早期的电磁学研究 早期的电磁学研究比较零散,下面按照时间顺序将主要事件列出如下: 1650年,德国物理学家格里凯在对静电研究的基础上,制造了第一台摩擦起电机。1720年,格雷研究了电的传导现象,发现了导体与绝缘体的区别,同时也发现了静电感应现象。1733年,杜菲经过实验区分出两种电荷,称为松脂电和玻璃电,即现在的负电和正电。他还总结出静电相互作用的基本特征,同性排斥,异性相吸。1745年,荷兰莱顿大学的穆欣布罗克和德国的克莱斯特发明了一种能存储电荷的装置-莱顿瓶,它和起电机一样,意义重大,为电的实验研究提供了基本的实验工具。1752年,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对放电现象进行了研究,他冒着生命危险进行了著名的风筝实验,发明了避雷针。 1777年,法国物理学家库仑通过研究毛发和金属丝的扭转弹性而发明了扭秤。1785-1786年,他用这种扭秤测量了电荷之间的作用力,并且从牛顿的万有引力规律得到启发,用类比的方法得到了电荷相互作用力与距离的平反成反比的规律,后来被称为库仑定律在早期的电磁学研究中,还值得提到的一个科学家是大家都已经在中学物理课本中学过的欧姆定律的创立者-欧姆。欧姆,1787年3月16日生于德国埃尔兰根城,父亲是锁匠。父亲自学了数学和物理方面的知识,并教给少年时期的欧姆,唤起了欧姆对科学的兴趣。16岁时他进入埃尔兰根大学研究数学、物理与哲学,由于经济困难,中途缀学,到1813年才完成博士学业。欧姆是一个很有天才和科学抱负的人,他长期担任中学教师,由于缺少资料和仪器,给他的研究工作带来不少困难,但他在孤独与困难的环境中始终坚持不懈地进行科学研究,自己动手制作仪器。欧姆对导线中的电流进行了研究。他从傅立叶发现的热传导规律受到启发,导热杆中两点间的热流正比于这两点间的温度差。因而欧姆认为,电流现象与此相似,猜想导线中两点之间的电流也许正比于它们之间的某种驱动力,即现在所称的电动势,并且花了很大的精力在这方面进行研究。开始他用伏打电堆作电源,但是因为电流不稳定,效果不好。后来他接受别人的建议改用温差电池作电源,从而保证了电流的稳定性。但是如何测量电流的大小,这在当时还是一个没有解

中国航空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

中国航空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 1960年2月19日,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试验型液体燃料探空火箭首次发射成功。 中国的航天事业起步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一九六五年,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计划开始实施,尽管在特殊的时期经历了比平时更多的艰辛和困难,但经过五年多的努力拼搏,终于研制完成,星箭齐备,整装待发。一九七零年四月二十四日,长征一号运载火箭首次发射,成功地把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送入预定轨道,揭开了中国航天活动的序幕1975年11月26日,中国首颗返回式卫星发射成功,3天后顺利返回,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卫星返回技术的国家。一九七八年底,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航天科技工业实行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战略转移。航天科技工业战线全力以赴,在远程运载火箭技术、固体火箭技术等一系列关键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中国已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研制出包含多种型号、能把各种不同用途的卫星送入近地轨道(LEO)、地球同步转移轨道(GTO)和太阳同步轨道(SSO)的长征系列火箭。在中国改革开放进程中,长征火箭于一九八五年十月开始走向国际市场,并在一九九零年四月成功地实施了第一次国际商业发射服务,把美国休斯公司制造的亚洲一号通信卫星送上太空。 1999年11月20日,中国第一艘无人试验飞船“神舟”一号试验飞船在酒泉起飞,21小时后在内蒙古中部回收场成功着陆。 中国的航天事业起步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一九六五年,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计划开始实施,尽管在特殊的时期经历了比平时更多的艰辛和困难,但经过五年多的努力拼搏,终于研制完成,星箭齐备,整装待发。一九七零年四月二十四日,长征一号运载火箭首次发射,成功地把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送入预定轨道,揭开了中国航天活动的序幕1975年11月26日,中国首颗返回式卫星发射成功,3天后顺利返回,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卫星返回技术的国家。一九七八年底,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航天科技工业实行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战略转移。航天科技工业战线全力以赴,在远程运载火箭技术、固体火箭技术等一系列关键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中国已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研制出包含多种型号、能把各种不同用途的卫星送入近地轨道(LEO)、地球

航空新型传感器的发展现状分析

航空新型传感器的发展现状分析 微机电系统(Microelectro Mechanical Systems,MEMS)是在微电子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多学科交叉的前沿研究领域。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成为世界瞩目的重大科技领域之一。它涉及电子、机械、材料、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医学等多种学科与技术,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目前,全世界有大约600余家单位从事MEMS的研制和生产工作,已研制出包括微型压力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微喷墨打印头、数字微镜显示器在内的几百种产品,其中微传感器占相当大的比例。微传感器是采用微电子和微机械加工技术制造出来的航空新型传感器。与传统的传感器相比,它具有体积小、重量轻、成本低、功耗低、可靠性高、适于批量化生产、易于集成和实现智能化的特点。同时,在微米量级的特征尺寸使得它可以完成某些传统机械传感器所不能实现的功能。本文概述国内外目前已实现的微机械传感器特别是微机械谐振式传感器的类型、工作原理、性 能和发展方向。 微机械压力传感器是最早开始研制的微机械产品,也是微机械技术中最成熟、最早开始产业化的产品。从信号检测方式来看,微机械压力传感器分为压阻式和电容式两类,分别以体微机械加工技术和牺牲层技术为基础制造。从敏感膜结构来看,有圆形、方形、矩形、E形等多种结构。目前,压阻式压力传感器的精度可达 0.05%~0.01%,年稳定性达0.1%/F.S,温度误差为0.0002%,耐压可达几百兆帕,过压保护范围可达传感器量程的20倍以上,并能进行大范围下的全温补偿[1]。现阶段微机械压力传感器的 主要发展方向有以下几个方面。 (1)将敏感元件与信号处理、校准、补偿、微控制器等进行单片集成,研制智能化 的压力传感器。 这一方面,Motorala公司的YoshiiY等人在Transducer'97上报道的单片集成智能压力传感器堪称典范[2]。这种传感器在1个 SOI晶片上集成了压阻式压力传感器、温度传感器、CMOS电路、电压电流调制、8位MCU内核(68H05)、10位模/数转换(A/D)器、8位数模转换(D/A)器,2K字节EPROM、128字节RAM,启动系统ROM和用于数据通信的外围电路接口,其输出特性可以由MCU的软件进行校准和补偿,在相当宽的温度 范围内具有极高的精度和良好的线性。 (2)进一步提高压力传感器的灵敏度,实现低量程的微压传感器[3]。 这种结构以Endevco公司在1977年提出的双岛结构为代表,它可以实现应力集中从而提高了压阻式压力传感器的灵敏度,可实现10kPa以下的微压传感器。1989年复旦大学提出1种梁膜结构来实现应力集中,其结构可看作1个正面的哑铃形梁叠加在平膜

电磁场与电磁波发展史教学总结

电磁场与电磁波发展 史

电磁场与电磁波发展史 这学期,我们学习了《电磁场与电磁波》这门课程,课程虽已结束,但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的知识却会让我们每个人受益终身。每一门学科都有一个发展完善的过程,我将用自己查阅到的资料与自己的理解简单介绍一下电磁场与电磁波的发展史。 电磁学是研究电磁现象的规律的学科,其中,在电磁学里,电磁场(elect- -romagnetic field)是一种由带电物体产生的一种物理场;电磁波(electromagnetic wave)(又称电磁辐射)是由同相振荡且互相垂直的电场与磁场在空间中以波的形式移动,其传播方向垂直于电场与磁场构成的平面,有效的传递能量和动量。关于电磁现象的观察记录,可以追溯到公元前6世纪希腊学者泰勒斯(Thales),他观察到用布摩擦过的琥珀能吸引轻微物体,英文中“电”的语源就来自希腊文“琥珀”一词。在我国,最早是在公元前4到3世纪战国时期《韩非子》中关于司南(一种用天然磁石做成的指向工具)和《吕氏春秋》中有关“慈石召铁”的记载。由此可见,电磁现象很早就已经被发现。然而真正对电磁现象的系统研究则要等到十六世纪以后,并且静电学的研究要晚于静磁学,这是由于难以找到一个能产生稳定静电场的方法,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1660年摩擦起电机被发明出来。十八世纪以前,人们一直采用这类摩擦起电机来产生研究静电场,代表人物如本杰明·富兰克林。人们在这一时期主要了解到了静电力的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的特性、静电感应现象以及电荷守恒原理。后来,人们曾将静电力与在当时已享有盛誉的万有引力定律做类比,发现彼此在理论和实验上都有很多相似之处,包括实验观测到带电球壳内部的球体

(完整版)模具调研报告

调研报告 1.冲压技术的发展现状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工业产品生产日益复杂与多样化,产品性能和质量也在不断提高,因而对冷冲压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冲压技术自身也在不断地创新和发展。冲压技术的发展现状主要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冲压加工自动化与柔性化 为了适应大批量高、高效率生产的需要,在冲压模具和设备上广泛应用了各种自动化的进、出料机构。对于大型冲压件,例如汽车覆盖件,专门配置了机械手或机器人。这不仅仅大大提高了冲压件的生产品质和生产率,而且也增加了冲压工作的安全性。在中、小件的大批量生产方面,现已广泛应用多工位级模、多工位压力机或高速压力机。在中、小批量多品种生产方面,正在发展柔性制造系统。为了适应多品种生产时不断更换模具的需要,已成功地开发出快速换模系统。 2)塑性成形的基础理论已基本形成 冲压成形工艺近年来有很多新的发展,在精密冲裁、精密成形、精密剪切、复合材料成形、超塑性成形、软模成形以及电磁成形等方面取得很大的进展。冲压件的成形精度、生产率越来越高。精密冲压的范围越来越广,由平板零件精密冲裁拓宽到精密弯曲、精密拉深及立方体精密成形等。可加工的工件的厚度也不断提高,并可对高强度合金材料进行精密冲裁。 计算机辅助工程在冲压领域得到较好的应用,可进行应力、应变等的分析,排样、毛坯的优化设计及工艺过程的模拟与分析等,实现冲压过程的优化设计。 此外,冲压成形性能和成形极限的研究,冲压件成形难度的判定以及成形预报等技术的发展,均标志着冲压成形已从原来的经验、实验分析开始走上由冲压理论指导的科学联系使冲压成形向计算机辅助工程化和智能化的道路发展。 3)以有限元为核心的塑性成形数值仿真技术日趋成熟,为人们认识成形过程的本质规律提供了新途径 以有限元为核心的塑性成形数值仿真技术可以用于冲压成形过程的分析、优化和模具设计,能显著减少模具和调试周期,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在国外已得到广泛的应用,在我国随着产品更新换代的频繁化,模具设计与制造工作

中国航空工业发展历程

已有半个多世纪发展历史的新中国航空工业,成功研制生产了上万架歼击机、强击机、轰炸机、歼击轰炸机、直升机、侦察机、教练机、无人驾驶飞机、支线客机和通用飞机,为国防现代化和经济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 中国航空工业管理部门也几经变化。 从最初设立的二机部四局、三机部、航空工业部、直到后来的航空航天部。1993年,航空航天部撤销,分别组建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和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 为了增强企业活力和竞争力,加速国防现代化建设,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根据国际国内形势发展和国防科技工业现状,决定对国防科技工业管理体制进行重大改革。在核工业、航天、航空、船舶、兵器五大军工总公司的基础上,分立组建十大军工集团。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一分为二,分别组建了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和中国航空工业第二集团公司。 两大航空工业集团自1999年7月1日成立以来,不断加大改革力度,更新观念,转变职能,使集团公司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在全体员工的积极努力下,两大集团组建以来,经济规模成倍增长,自主创新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一大批先进航空武器装备研制成功并投入批量生产,民用飞机和非航空产品研制也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 但是,随着中国飞机市场的需求急剧扩大,以及大飞机战略的实施,现行的航空工业体制已经有些不大适应。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专家分析说,中国的飞机研制水平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要加快缩短差距,迎头赶上,必须集中航空工业所有的科研和制造资源,而现在的两大航空集团都是独立法人,互不隶属,资源相对分散,不仅不利于集中资源,而且还会产生重复建设的问题。 中航二集团有关部门负责人对记者说,目前,两大航空集团分别与国内外航空企业开展了许多合作项目。合并后,这些项目都可以统筹安排。两大航空集团在中国商飞公司的股份,以及在天津的空中客车飞机总装线项目的投资,合并后也将合二为一,增强了新公司的话语权。

2016-2022年中国航空发动机产业现状调查及十三五运营管理深度分析报告

2016-2022年中国航空发动机产业现状调查及十三五运营管理深度分析 报告 中国报告网

2016-2022年中国航空发动机产业现状调查及十三五运营管理深度分析报告 ?【报告来源】中国报告网—https://www.360docs.net/doc/0a12328303.html, ?【关键字】市场调研前景分析数据统计行业分析 ?【出版日期】2016 ?【交付方式】Email电子版/特快专递 ?【价格】纸介版:7200元电子版:7200元纸介+电子:7500元 中国报告网发布的《2016-2022年中国航空发动机产业现状调查及十三五运营管理深度分析报告》内容严谨、数据翔实,更辅以大量直观的图表帮助本行业企业准确把握行业发展动向、市场前景、正确制定企业竞争战略和投资策略。本报告依据国家统计局、海关总署和国家信息中心等渠道发布的权威数据,以及我中心对本行业的实地调研,结合了行业所处的环境,从理论到实践、从宏观到微观等多个角度进行市场调研分析。它是业内企业、相关投资公司及有关部门准确把握行业发展趋势,洞悉行业竞争格局,规避经营和投资风险,制定正确竞争和投资战略决策的重要决策依据之一。本报告是为了了解行业以及对本行业进行投资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 本研究报告数据主要采用国家统计数据,海关总署,问卷调查数据,商务部采集数据等数据库。其中宏观经济数据主要来自国家统计局,部分行业统计数据主要来自国家统计局及市场调研数据,企业数据主要来自于国统计局规模企业统计数据库及证券交易所等,价格数据主要来自于各类市场监测数据库。 第一章:中国航空发动机行业发展综述13 1.1 航空发动机的相关概述13 1.1.1 航空发动机的定义13 1.1.2 航空发动机的分类13 1.1.3 航空发动机属“四高”行业14 (1)高技术14 (2)高投入15 (3)高风险15 (4)高壁垒16 1.1.4 航空发动机价值拆分情况17 (1)发动机占飞机价值的30% 17 (2)发动机生命周期费用拆分18 (3)航空发动机部件价值拆分19 (4)航空发动机制造成本拆分20 1.2 我国航空发动机行业的发展综述21 1.2.1 航空发动机是航空工业的短板21 1.2.2 航空发动机行业发展历程分析22 1.2.3 航空发动机行业生命周期分析23

航空物探现状及展望

航空地球物理探测,简称航空物探,是地球物理勘探技术与航空技术相结合的一门高新技术。它是通过飞机(飞行器) 上装备的专用物探仪器在航行过程中探测各种地球物理场的变化,研究和寻找地下地质构造和矿产的一种物探方法。目前常用的航空物探方法有: 航空磁测、航空放射性测量、航空电磁测量( 航空电法) 以及航空重力调查等四类。 航空物探具有效率高、成本较低、便于大面积工作、探测深度较大等优点,是基础性和公益性地质调查、战略性矿产勘查的重要手段,是地质勘查现代化的标志之一。航空物探在国民经济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可为矿产资源与油气资源调查评价、海洋地质调查、地下水勘查、工程地质和环境调查、基础地质与研究、军事与国防建设提供信息和解释成果。 在航空物探仪器性能不断提高的前提下,合理地选择及运用不同的飞行器,对航空物探测量工作的顺利开展并取得良好效果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我国航空物探飞行平台基本以固定翼飞机为主,少量采用直升机。近年来随着通用航空产业的发展及户外极限运动的兴起,航空物探不断尝试应用无人机、动力滑翔翼、热气球、飞艇等方式开展工作,也取得了一些成果。 1 固定翼平台航空物探( 磁、电、放、重) 使用固定翼飞机开展各种航空物探工作是该领域最广泛也是最成熟的。我国的航空物探开始于1953 年,首先是应用航空磁法,此后陆续引进、发明并成功运用了航空放射性、航空电磁法,后来又引进了航空重力测量( 尚未实现国产),不断有新的进展,这些航空物探都是首先从固定翼飞机选型开始的。国迄今为止,在航空物探测量中选择的固定翼机型较多的有: 运5、运8、运11、运12、赛斯纳208、安12、奖状Ⅱ、双水獭6等。近年来运用运12机型开展的工作最多。

经典电磁场理论发展简史..

电磁场理论发展史 ——著名实验和相关科学家 纲要: 一、定性研究 1、吉尔伯特的研究 2、富兰克林 二、定量研究 1、反平方定律的提出 2、电流磁效应的发现 3、电磁感应定律及楞次定律 4、麦克斯韦方程 5、电磁波的发现 三、小结 一、定性研究 1、吉尔伯特的研究 他发现不仅摩擦过的琥珀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而且一系列其他物体如金刚石、水晶、硫磺、明矾等也有这种性质,他把这种性质称为电性,他是第一个用“电力”、“电吸引”、“磁极”等术语的人。吉尔伯特把电现象和磁现象进行比较,发现它们具有以下几个截然不同的性质: 1.磁性是磁体本身具有的,而电性是需要用摩擦的方法产生; 2.磁性有两种——吸引和排斥,而电性仅仅有吸引(吉尔伯特不知道有排斥); 3.磁石只对可以磁化的物质才有力的作用,而带电体可以吸引任何轻小物体; 4.磁体之间的作用不受中间的纸片、亚麻布等物体的影响,而带电体之间的作用要受到中间这些物质的影响。当带电体浸在水中,电力的作用可以消失,而磁体的磁力在水中不会消失; 5.磁力是一种定向力,而电力是一种移动力。

2、富兰克林的研究 富兰克林(公元1706一1790)原来是费城的印刷商,他通过书本和科学上的来往获得了丰富知识,他利用莱顿瓶做出的第一项重要工作,是根据莱顿瓶内外两种电荷的相消性,在杜菲的“玻璃电”和“树脂电”的基础上提出正电和负电的概念。 富兰克林所做的第二项重要工作是统一了天电和地电。 二、定量研究 1、反平方定律的提出 1750年前后,彼得堡科学院院士埃皮努斯在实验中发现;当发生相互作用的电荷之间的距离缩短时,两者之间的吸引力和排斥力便增加。1766年富兰克林写信给他在德国的一位朋友普利斯特利(公元1733一1804),介绍了他在实验中发现在金属杯中的软木球完全不受金属杯电性的影响的现象。他请普利斯特利给予验证。 英国科学家卡文迪许在1772年做了一个电学实验,他用一个金属球壳使之带电,发现电荷全部分布在球壳的外表面,球腔中任何一点都没有电的作用。 法国物理学家库仑(公元1736—1806),起先致力于扭转和摩擦方面的研究。由于发表了有关扭力的论文,于1781年当选为国家科学院院士。他从事研究毛发和金属丝的扭转弹性。1784年法国科学院发出船用罗盘最优结构的悬奖征文,库仑转而研究电力和磁力问题。 1785年库仑自制了一台精巧的扭秤,作了电的斥力实验,建立了著名的库仑定律:两电荷之间的作用力与其距离的平方成反比,和两者所带电量的乘积成正比。 公式:F=k*(q1*q2)/r^2 2、电流磁效应的发现 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公元1777—1851)首次发现电流磁效应,揭开了电和磁两种现象的内在联系,从此开始了电磁学的真正研究。 1820年4月在一次关于电和磁的讲课快结束时,他抱着试试看的心情做了实验,在一根根细的铂丝导线的下面放一个用玻璃罩罩着的小磁针,用伽伐尼电池将铂丝通电,他发现磁针偏转,这现象虽然未引起听讲人的注意,却使他非常激

我国的航天航空成就与发展

我国航空航天的成就与发展 一.我国航空航天事业已取得的重大成就 1.1968年2月,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正式成立,隶属于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的前身第七机械工业部,钱学森同志任院长。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2.1970年4月24日,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其发射成功使我国成为继美、苏、法、日后第五个能制造和发射人造卫星的国家,标志着我国空间技术进入了新时代。 3.1971年3月3日,“实践一号”科学实验卫星顺利升空,此后在空间运行了8年,取得了大量的科学数据。 4.1981年,我国利用“风暴一号”运载火箭,一次把三颗卫星送入太空。从而成为世界上第四个掌握一箭多星技术的国家。 5.70年代末,研制发射静止轨道通信卫星被列为国家重点工程。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先后攻克了姿态控制、通信转发器、统一载波测控系统等关键技术。1984年4月8日成功地发射了我国第一颗试验通

信卫星。在此后不到两年的时间,实用通信广播卫星又于1986年6月2日发射成功,使我国成为继美国、前苏联、欧空局之后,世界上第四个具有发射地球静止轨道卫星能力的国家。1997年5月12日,我院研制的东方红三号广播通信卫星发射定点成功,此举标志着我国通信卫星研制技术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6.80年代初,开始了开展气象卫星的研究。于1988年9月7日,发射成功“风云一号”气象卫星。之后利用其所发送回至地面的卫星云图,进行天气预报,为国民经济建设发挥了巨大作用。 7.1997年6月10日,成功地将“风云二号”气象卫星定点于东经105度地球同步轨道,从而使我国成为继美、苏后第三个能同时发射太阳同步轨道和地球同步轨道气象卫星的国家。风云二号气象卫星和与此相配套的由我院研制的指令与数据接收站投入运行,成功地保证了第八届全运会的举行,同时还为长江截流提供了可靠、优质的气象服务。 8.随着卫星研制技术的已日臻成熟。在卫星回收技术,一箭多星技术,卫星姿控、温控、地面指令与数据接收站研制技术等方面,进入了世界前列。在此基础上建立形成了中容量通信广播卫星、返回式卫星、对地观测卫星和现代小卫星等4个系列的卫星平台,这些卫星平台的建立和新技术手段的运用,不仅将有效地提高卫星可靠性和寿命,同时还将大大加快研制速度,努力达到年均研制4到6颗卫星的能力。

电磁场与电磁波

电磁场与电磁波实验问卷答案 一、频谱特性测量演示实验问卷 1.ESPI 测试接收机所测频率范围为: 9KHz—3GHz 2.ESPI 测试接收机的RF输入端口最大射频信号: 30dbm,最大直流: 50v 3.是否直观的观测到电磁波的存在?(回答是/否)否 4.演示实验可以测到的空间信号有哪些,频段分别为: 广播:531K~1602KHz GSM900:上行:890~915 MHz 下行:935~960 MHz GSM1800:上行:1710~1755 MHz 下行:1805~1850 MHz WCDMA:上行:1920~1980MHz 下行:2110~2170MHz CDMA2000:上行:1920~1980MHz 下行:2110~2170MHz TD-SCDMA:2010~2025MHz 5.课堂演示的模拟电视和数字电视频谱图:如何判断是模拟还是数字电视? 模拟信号以残留边带调幅方式频分复用传输,有明确的载波频率,不同频道的图像有不同的载波频率。模拟信号频谱为:每8MHz带宽即一个频道内,能量集中分布在图像载频上,在该载频附近有一个跳动的峰,为彩色副载波所在,再远一点(在8MHz内)还有一个峰,为伴音副载波的峰。 数字信号:一个数字频道的已调信号像一个抬高了的噪声平台, 均匀地平铺于整个带宽之内, 它的能量是均匀分布在整个限定带宽内的。 6.课堂演示GSM900上下行频谱图,CDMA下行频谱图,3G下行频谱图:GSM900上行:

GSM900下行: CDMA下行频谱图:

3G下行频谱图: 7.该频谱仪能检测的频谱范围,是否能观察到WIFI、电磁炉、蓝牙等频谱?(请分别说明,并指出其频率) 可以该频谱仪能检测的频谱范围为9KHz—3GHz 所以,能够观察到:WIFI:2.4G 电磁炉:20KHz—30KHz 蓝牙:2.4G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