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壮族丧葬风俗中的道公、师公信仰

合集下载

广西壮族文化风俗调研报告

广西壮族文化风俗调研报告

广西壮族文化风俗调研报告广西壮族自治区,是一个以人数最多的少数名族——壮族为主的省份。

然后,因为我是柳州人,而柳州位于广西,也是广西第二大城市,所以我决定在本市及周边地区去调查有关壮族的文化风俗习惯。

去之前就听说壮族是个好客的民族,过去到壮族村寨任何一家做客的客人都被认为是全寨的客人,往往几家轮流请吃饭,有时一餐饭吃五、六家。

平时即有相互做客的习惯,比如一家杀猪,必定请全村各户每家来一人,共吃一餐。

招待客人的餐桌上务必备酒,方显隆重。

敬酒的习俗为“喝交杯”,其实并不用杯,而是用白瓷汤匙。

每每有客人到家,壮族人民必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给客人以最好的食宿,对客人中的长者和新客尤其热情。

用餐时须等最年长的老人入席后才能开饭,长辈未动的菜,晚辈不得先吃,给长辈和客人端茶、盛饭,必须双手捧给,而且不能从客人面前递,也不能从背后递给长辈,先吃完的要逐个对长辈、客人说“慢吃”再离席,晚辈不能落在全桌人之后吃饭。

而这次因为调查的缘故,在那呆了几天,这才充分体会到壮族人民真正的好客。

在山上那几天,真可谓是“丰衣足食”啊,每天五餐,吃饱就跟着当地壮族同胞去山上参观。

本次调查虽然只持续了四天,而且范围也仅限于柳州及周边地区,收集到的资料不是很全,所以我之后去了市图书馆查阅了相关资料,下面是此次调查的大体内容,我会分条概述并在最后加以总结。

一、壮族的由来。

壮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民族。

现代民族学、历史界一般公认壮族是由中国古代岭南的越人的一支发展而来。

她与周奉时期的西瓯、骆越,汉唐时的僚、俚、乌浒,宋以后的僮,撞、獞,人、俍,狼,人、土人等有着密切的渊源关系。

壮族与百越中的西瓯、骆越是一脉相承的,从汉至唐初,壮族地区不断的主动或被动的接受汉语言文化,在今壮族地区出现了一些“雄于乡曲”的大姓,如番禺的吕氏,高凉、合浦的冼氏,钦州的宁氏等,称为“百越大姓”,各自雄居一方。

唐代,曾把岭南道分置岭南东、西两道,设五府经略使于广州,下分五管。

壮族历史 壮族的“神灵崇拜”和“祖先崇拜”

壮族历史 壮族的“神灵崇拜”和“祖先崇拜”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壮族历史壮族的“神灵崇拜”和“祖先崇拜”导语:神灵崇拜民间崇拜的神灵多而杂,有自然神、社会神、守护神等等,崇拜仪式也随诸神的功能而不同。

①土地公。

壮族认为土地公是一方之主,主神灵崇拜民间崇拜的神灵多而杂,有自然神、社会神、守护神等等,崇拜仪式也随诸神的功能而不同。

①土地公。

壮族认为土地公是一方之主,主管一方水旱虫灾及人畜瘟疫的神灵。

因此,村村设有土地庙,但无神像;唯用红纸书写“土地公之位”字样,贴于正中墙上以供祭拜。

逢年过节或遇有重大危难事件,村民必到土地庙跪拜求签。

供物随事的大小而有厚薄。

求签前忌吃狗肉。

全村则一年一小祭,三年一大祭。

每年开春作“春祈”,求土地公保佑当年风调雨顺,人畜平安。

秋季“还愿”,感谢土地公的厚赐。

②社公。

被认为是村寨保护神。

多于村边大树下设社坛,内供石头数块,也有供奉石雕狗像的。

每年除夕,各家备酒肉祭祀。

祭社时,全村寨长老齐集,祷告社公,并讨论当年应举应革事宜。

村中青壮及少年,集于社前,遍拜尊长,称为“拜社”。

新嫁女子,也须携同夫婿回娘家参加祭社。

新生婴儿由父母带到社前,向众人分发红蛋,主持社祭者为小儿戴上首饰,祝愿平安健康。

年满三岁的男孩,由父母带到社前跪拜,以鸡、酒祭社公,并请舅父命名;而后将鸡肉切成小块,连同一片黄糖,分送各家各户,告以孩子名字。

女孩则于社前穿耳戴环。

祭社当晚,各家将从社坛前带回的肉、粥、粽子和红蛋等,置于有孩子的媳妇门前祭祀,表示为孩子“赎魂”。

祭毕,将粥喂禽畜,认为可使其肥壮。

每遇虫灾,各村寨鸣锣聚众,杀猪、羊、鸡祭社;并用纸条染畜血,标插田间,象征社公到此,即可免灾。

生活常识分享。

广西壮族丧葬仪式的响铜器研究

广西壮族丧葬仪式的响铜器研究

人殓 结束 之后 ,师公会带领先人 的后辈 ,饶棺木走九圈 ,最后看 先人一眼 , 最后三跪九拜 ,祈求先人亡灵得到超度,往登仙境 。
2 . 4 封 棺
凌。在广西 ,还有一个普遍 的认识 ,老人不能在床上断气 ,如果在床 上断气 ,叫背床板 ,意思是没有后人接床 了,也就意味着绝后 了。所 以 ,亲人会提前在众人祠堂铺好禾草 ,摆起纸钱 、香烛鞭炮 、寿衣 、
2 . 3 人 殓
人类处理死者 的信仰行为 。老人 临终 ,家人尽可 能陪伴在其身旁 ,以 示最后 的告别 。而有 的地方 ,人死后 由孝男 、孝女到河边或井边投钱
币、 烧 香焚 纸钱 以 “ 买水 ”浴尸 ,然后鸣枪 、放炮 、敲锣打 鼓或嚎 啕痛哭 以向四方 乡邻报丧 。人殓 时 , 一般要请师公或道公打斋超度亡 灵 ,择吉时 出殡 、择风水宝地而葬 的习俗也普遍流行 。随着 时代 的进 步 ,生活节奏 的加快 ,壮族人们 的丧葬观念有所转变 ,部分 乡村 的丧 葬礼俗开始变得越来越简单 ,不过大体上还是保 留了丧葬仪式里 的重 要流程。以下是壮族人们丧葬仪式里最为重要的流程 :
般来讲 ,老人要死了 ,如果是在医 院就医 ,医生都会提早提醒 家人赶紧送 回家 ,无法救治 了,让家人早准备丧事 。或者老人知道 自 己时 日不多 ,会闹着 出院 ,回家过世 。在他们 的意识里 , 一定要死在 家里 ,不然 下到地府 ,会成 为孤魂 野鬼 ,逢 年过节 的时候也 收不到 亲属在 阳间寄化 的纸钱或被请 回来享用香火 ,会成为穷鬼 ,任恶鬼欺
在封棺的时候 , 孝 子必须立在棺 日 用手拍打棺木九次 ,师公会 口 念 法语 “ 诸行 无常 ,是生灭法 ,生灭灭 已 ,寂灭为乐 ” 、 “ 生灭 寂 灭 ,双成双亡 ,相则生灭 ,性则绝对 ”。此 时,众孝子跪立棺头 ,围 着棺木大声痛哭 。最后 ,孝子孝孙钉 下棺材钉 ,又称 “ 子孙钉”。也 有等到出殡前才钉下棺材钉的。

广西农村传统的丧葬习俗,大多数年轻人都不懂,你还记得多少呢

广西农村传统的丧葬习俗,大多数年轻人都不懂,你还记得多少呢

广西农村传统的丧葬习俗,大多数年轻人都不懂,你还记得多少呢丧葬习俗流传至今,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丧葬习俗,在农村对于红白喜事最为重视,因此有着诸多的禁忌与讲究,前段时间回寨子里参加了一场白事,感觉好多规矩啊,我们这些年轻人都不懂了,今天说一下我们这边的丧葬习俗。

1、在我们这边如果有老人去世,那么孝子会在门口放两包鞭炮,注意不能放长鞭炮,意思是家里有人去世升天了,然后通知理事会的成员来家里开会,我们这边有老人去世是每户去一个人帮忙的,我们寨子有70多户人,等寨子里的人到齐后就开始抓阄,我们这边会把工作内容写在纸上,你抓到什么就是什么,不能说我抓到不想干的就不干,然后就各自去做各自的工作。

2、从老人咽气后,就要点上香了,点上长明灯,要注意的是,香不能断掉,就是要一直有香烧着,长明灯也是不能灭的,要一直亮着。

3、让人去亲戚家报丧,我们这边不用自己去的,寨子里的人谁抓到报丧的工作,谁就去报丧,主家只要告诉他亲戚家地址是哪里的就可以了,现在报丧不比以前了,以前没有电话,都是全靠人去的,现在有电话了,一般的表亲都是直接电话通知,只有娘家这些是必须人去报丧的。

4、等采买的人回来后,孝子贤孙就要披麻戴孝了,但是现在也简化了,都是头上戴白布就可以了,女士要把头发放下来披着,腰系麻绳,一般看见白布很长差不多拖地的就是逝者的儿子,亲戚只有一小节,都是扎在手臂上的。

5、我们这边要砍“哀杖”,有的地方用的是柳树,我们这边用的芦苇杆,这个是不可以乱丢的,要随着逝者一起下葬的,会铺在逝者的棺材旁边,人家看这“哀杖”就知道墓主人的儿孙数量。

6、孝子贤孙要跪在路边迎客,不能一直呆在灵堂里,亲戚来的时候吹唢呐的师傅会提醒的,你只要听见唢呐声音就是有亲戚朋友来吊丧了,亲戚没有让你起来,你不能自己战起来,有的亲戚是很会哭丧的,你得陪着他们一起哭。

7、我们这边是在晚上进行入殓仪式,以前古代人入殓的时候会在逝者嘴里放玉石,现在都是放硬币,道公会在棺材里面放上铜钱,然后进行入殓仪式,在这时候孝子贤孙一定要大声哭出来,盖棺之后会用一块新的被子盖在棺材上,我们这边都是用红色的被子居多。

壮族的丧葬礼仪习俗

壮族的丧葬礼仪习俗

壮族的丧葬礼仪习俗壮民族的丧葬礼俗复杂多样,既有社会礼仪的特点,又有人类处理死者的信仰行为。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准备的壮族的丧葬礼仪习俗,希望可以帮助大家!壮族的丧葬礼仪习俗人老临终,家人尽集身旁,以示告别。

有的地方,人死后由孝男、孝女到河边或井边投钱币、烧香焚纸钱以“买水”浴尸,然后鸣枪、放炮、敲锣打鼓或嚎啕痛哭以向村邻报丧。

Deuz bae 终别壮族老人病危时,儿女、媳妇们必须昼夜轮流守候身旁照料,当老人脸上泛起红晕、眼睛特别明亮时,有经验的人便知道,此乃临终前的“回光返照”,于是召集全部儿女、媳妇至床前,恭听老人的临终嘱托。

老人断气后,立即用白布将尸体盖好。

Naeuz fangz 报丧采取两种方式:(1)放炮、鸣枪、敲锣打鼓或嚎啕大哭,告知邻居和亲友。

房族兄弟和近邻闻之,即主动前来帮助料理后事。

(2)由丧家晚辈或请邻居到亲族、好友,特别是舅家报丧。

报丧人到死者亲友家门不能直接入门,而必须叫人用火灰撒在门口和门槛后,方可进门报丧。

Swiq ndang 浴尸浴尸之水必须由孝男持瓮到河边或井边投钱币后汲回来。

若死者没有生育儿子,则以族内兄弟的一个儿子来代替,此人因此便成为死者的继承人,有权继承死者的遗产。

孝男去买水时必须头戴竹制白布丧帽,身着白布孝服,脚穿草鞋,陪同的亲友也要头戴白布孝巾;将水汲回来后,加入柚子树叶或柑橘树叶、桃树叶、黄皮树叶等烧至温热,俗称“解秽水”,由孝男、孝女用此水亲自为死者浴尸。

浴尸后开始为死者剃发须(男性)和梳头(女性)。

剃下的发须必须丢至人迹罕至的岩洞里面,以免被他人踩着。

在剃发梳头后,还要给男性死者戴帽,女性包头巾,然后换上新的衣服和鞋袜,俗称“寿衣”或“冥服”、“寿鞋”。

一般人家给死者穿三、五套新衣,至少也要一套。

更衣后,有的地方还要在死者的口中放银币或硬币,俗称“含金”。

Haeuj faex 入殓入殓前必须请舅家人到场验尸,方可入棺。

入殓时,将棺材抬到灵床前,置放于两张长条凳上。

论壮族丧葬礼仪中夫妻绝义的文化意蕴

论壮族丧葬礼仪中夫妻绝义的文化意蕴


壮 族 丧 葬 中夫 妻 绝 义 仪 式 的 考 察
壮族 本土 的宗 教是 摩 ( MO Z ) 教, 它 的经 书 是《 布洛 陀经 诗》 , 主要 流传 于桂
西 的红水 河与 右 江河 流域 ,是壮 族 的主要 精 神支 柱 。道公 或师 公 自称 属 于道
教. 但 所祀 的神 灵 除 了道 教 神外 , 又有 佛教 神 、 民 间神等 , 因而在 道场 上有 多 神 崇 拜 的仪 式举 行 。 在壮 族丧 葬礼 仪 中 , 一 般 由道公 或师公 ( 大巫) 来 主持 这种 活
其 他 族 群 互 动 过 程 中显 现 出 来 的 夫 妻 绝 义 仪 式 行 动 , 它往 往 被 赋 予 多重 的 文 化 内涵 与 社 会 意 蕴 , 夫 妻 之 间失 去 伴 侣 后 的心 中苦 闷 以及 对 未来 的 恐惧 , 构 成 了人 类 永 恒 的精 神 信 仰 。
【 关 键 词 】壮 族 ; 夫妻 绝 义 ; 文 化 意 蕴
床, 也就 是 把尸 体 的脚 正 对着 门平放 , 表示 为 死 者
做好 离 开家 上路 的准 备 。 接 着用 柚 子 叶 、 桃 子 叶或 者用 生姜 来 煎水 . 然 后给 尸体 沐 浴换装 。 子 女们 在 给 尸体换 装 时 则用 铜 钱遮 眼 、塞 口 ,或填 以糯 米 饭、 茶 叶 等等 。 意 味着 使 死 者 在 通往 阴 间 的路 上 有 赶路 饭 和买 路 钱 。而 且 隐含 了 以后 死 者在 阴间 也 会 惠及子 孙 后代 。子女们 也 开始 穿 衣戴 孝 , 从 这 时 起 一 直 到尸 体 下葬 子 女们 都 不能 离 开死 者 ,而 房 族 兄 弟姐 妹 和 近邻 村 民 听到哭 声 后 也会 主 动 过来 料理 后 事 ,这 也是 为 什 么死 者 刚过 世 时子 女 们 放

壮族麽教法事仪式的信仰文化特征

壮族麽教法事仪式的信仰文化特征

第2l卷第4期文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V01.21No.4 2008年12月JOURNAL O F WENSHAN T E AC H E R S’C O L L E G E Dec.2008壮族麽教法事仪式的信仰文化特征黄桂秋(广西师范学院民族民间文化研究所,广西南宁530001)[摘要]民族宗教与民族社会生活密切相关,壮族麽教各类法事仪式具有鲜明的民族特性和信仰文化特征,如南方稻作民族文化特征、原生性民族宗教特征、巫信仰文化色彩、多元融合及世俗化倾向等。

[关键词]壮族麽教;法事仪式;信仰特征[中图分类号]K892.31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3303(2008)04—0022—05民族宗教与民族社会生活密切相关。

壮族麽教香,并在燃香旁埋上麽公画好的图符,然后视为秧各类法事仪式是麽教从业者布麽为了满足壮族民众门已“关”。

栽秧结束,晚上各家还要以供品、香消灾祈福、抚慰心灵、平安和谐的社会需要,按照烛拜祭土地。

此即“关秧门”,其大意也即祈求神麽教信仰观念、教义教规制定并传承下来的,具有灵保佑本寨和本家的庄稼顺利成长,以获丰收。

相对的稳定性,也有鲜明的民族特性和信仰文化特壮族“叫谷魂”一般在六月的第一个亥日进征。

归纳起来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行。

仪式要用三只母鸡,由布麽为稻谷喊魂,于杀一、壮族麽教法事仪式体现鲜明的南方鸡祭、领牲、回熟时段各喊一次,谓之喊“三魂”。

三魂喊完后,要看鸡卦,先看鸡头,以两半脑壳厚稻作民族文化特征且白,有红点(血斑)的为吉卦,表示谷魂已经招就稻作生产的麽教祭祀活动来说,一年当中就回,否则,还得再杀鸡重新喊谷魂,直至见吉卦为有祭田垌、祭田公地母、开秧门、关秧门、叫谷魂、止。

壮族“叫谷魂”意在祈求稻谷穗大籽多,颗粒祭谷仓等等。

如云南壮族每年开春前后都要请麽公饱满。

此外,云南师宗县壮族还有“接谷魂”的活来主持祭田垌仪式,地点是在坝子中间一个名叫动,此活动在妇女选取稻种时进行,一般在九月份“厅垌”的小屋里。

壮族丧葬习俗

壮族丧葬习俗
壮族 丧葬 习俗
文 /周 礼
死亡列 于人们 来说是 没有 办法避免 的 .茫茫宇宙 大千世界 人们在这里诞 生.成长 直到最
后的死t o几千年 来人们 形成的丧葬礼仪 是既要让死去的人满意 .也要让活着的人安宁 。在整个
丧葬 的过程 中 .是生者 与死者 的对话 .两者之 间存在着一个坚韧的结——念祖怀亲 。这个结 .
孝 男孝 女 及 最 亲 者 给 死 者 擦 洗 完 毕 .俗 日 洗礼 。死 者 是 男 的
给他 剃 头 发 .是 女 的给 她 梳理 头 发 。 男 的戴
上新 帽 ,女 的包好 头 巾。 接 着给 死 者 穿新 衣
服 新鞋 .还 给 死者 口里 放一 枚 银 元 俗 日
含 金 。男 性死 者给 他 手 中拿一 把 扇 子 女 性

的队伍 在后 面 。行 进途 中 ,灵 柩 绝对 不能 着 地 .直 至墓 地 。到 要 阐述 一 番宗 旨 .宣 布 申请入 会 名单 .用协 商 办法 选下 一 任正 达 墓地 后 下 葬前 .道 公 将一 只 带去 的公 鸡 捧在 手 中 .转 了几 副会 长 。会 务 办完 .即共 饮 团结 酒 。谁 家老 人 去世 .会 长便 召
死者 给她 手 里 握一 块 手 巾。 目的是让 死 者 干
净体面地 去 到另一 个世 界生 活 。
入 殓
道 公 来 后 .儿 女 到 齐 . 由道 公 择 定 吉 时 ,便 举 行 人殓 仪 式 。 其仪 式 是 :由族 人在 棺 材 内放 一屋 草 木 灰 .后 铺 上 一屋 白布 .将 死 者尸 体 抬入 棺 里 ,再 用一 幅 白布 盖 上 .作 为 新被 .又 用 白布 缝 成蚊 帐 式 罩上 ,使 布 角 露 出棺 外 。诸 事 齐 备 ,就 将 棺 盖盖 上 .用大

广西的葬礼风俗

广西的葬礼风俗

广西的葬礼风俗
广西的葬礼风俗很多,有一些与其他地区有一些类似之处,有一
些与其他地区有很大的不同。

首先,在广西的葬礼中,僧众会在家庭
成员的家里宣读佛经,并且要在葬礼上给予证言。

家属也会举行“开
香礼”,即在送走亡者后,拿出香草来把家里烤香,唤起记忆,以示
对亡者的怀念之情。

另外,在广西的葬礼中,也有一些特殊的礼节。

比如,广西有一
种叫做“祭酒”的仪式,这是一种抚慰亡者的仪式,家属和朋友们会
拿出酒来祭奠亡者,并且要在祭酒仪式上奏乐,送别亡者。

此外,葬礼上的灵桥也是广西的葬礼习俗之一。

从古至今,家庭
成员会在葬礼上搭桥,以便亡者前往极乐世界。

而且,家人们会把亡
者的遗物放在桥的一端,来帮助亡者前往极乐世界。

此外,广西葬礼也有“红衣”。

这是一种把陪葬的人穿上红色衣
服的仪式,据说这会帮助亡者获得平安,并获得极乐国土的无上报恩。

最后,广西的葬礼也有“铜鼓醮”这一仪式,相传在古代,家人
在铜鼓醮仪式上会敲出铜鼓的声音,以帮助亡者前往其它世界。

在现代,这也是一种仪式,家人和朋友会在葬礼上拜祭天地,以显示对亡
者的报恩之情。

广西传说典故:基督教在广西的广泛传播

广西传说典故:基督教在广西的广泛传播

; 1862年,开始传入壮族地区,英国神甫相继到广西传教。

据1907年统计,在广西境内设有教堂29座,其中相当一部分分布在武鸣、桂平、象州、贵县、宜山、百色、龙州等壮族地区。

至本世纪五十年代初,广西境内只有35个基督教徒。

由于壮族人民一直信奉多神,长期接受到儒、佛、道等宗教的影响,因而对一神教的天主教和基督教没有多少人信仰。

尤其是神甫们规定,凡入基督教之教徒不得再信其他教,不能拜祖先,家中不能安神台、香炉,人死不能请师公、道公开道场等,这对于特别注重祖先崇拜的壮族人民很难接受。

因此,尽管外国传教士们使尽种种手段,引诱或强迫壮族人民毁掉自己的祖先神牌,去信奉上帝耶稣,仍收效微乎其微。

十九世纪六十年代,一位英国藉传教士牧冕曾叹道:“传教士入驻中国十八省,以广西为最艰难。

”说明近代天主教、基督教传入壮族地区后,并没造成广泛和深远的影响。

广西壮族三传统习俗有哪些

广西壮族三传统习俗有哪些

广西壮族三传统习俗有哪些广西壮族三传统习俗是壮族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其中包括了婚礼、葬礼和节日等方面的习俗。

这些习俗不仅体现了壮族人民的文化传承,也反映了他们的民俗风情和生活方式。

本文将分别介绍广西壮族三传统习俗的相关内容。

婚礼习俗壮族的婚礼习俗被誉为世界上最隆重、最精彩、最美丽、最具文化内涵的婚礼之一,因此吸引着全国各地的游客前来观看和学习。

婚礼仪式包括了道媒、正日、夫妻回门、排场等多个环节。

其中,道媒是指前往女方家请求媒妁来聘娶女方;正日则是指新娘离开家庭并举行婚礼,并穿上婚礼专用服装;夫妻回门则是指新娘回到自己父母家中拜访和长辈们道别;而排场则包括了红头巾、喜彩、醒花、饺子等多个项目。

此外,壮族的婚礼习俗还有许多表演和节目,如壮锣鼓、芦笙、舞龙、舞狮、抬新人、拍门等,这些活动都是为了庆祝新人迈入婚姻生活,表达对新人的祝福和祝愿,加强家庭和社区的联系和凝聚力。

葬礼习俗壮族的葬礼习俗同样非常重要,尤其是在追思死者的同时表达他们对死者的尊重。

根据壮族葬礼习俗和传统思想观念,死者的身体是由先天阳气和后天阴气结合而成的,意味着他们的死亡不仅仅是身体的消失,也是身体和灵魂的分离。

因此,壮族人们相信他们死后的魂灵能够长久存活,穿越世界、进入天堂或地狱。

壮族的葬礼包括了多个环节,例如每逢清明节和中秋节,亲友必须到逝者墓前祭拜;最后善后,要为逝者安排膳食、祈福、清理灵位等。

此外,壮族人们相信死者会继续生命,因此要举行较为盛大的追悼礼,用多种礼俗表现对死者的尊重和哀思。

节日传统习俗壮族节日包括了很多传统的习俗,如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百花节、天边刀等。

其中,三月三节是壮族民间传统的节日,具有非常浓厚的文化内涵。

在这一天,壮族人们会穿上传统的锦缎衣服、戴上红头巾,欢聚在一起,进行吃草稿、跳舞、歌唱、打牛等民俗活动,体现出了他们的文化娱乐和传统习俗。

此外,壮族还有很多其他的节日和庆典活动,例如四月八舞节、五菜节、六月六龙船赛、十二月儿童节以及吊秤节等。

广西丧葬习俗是怎样的

广西丧葬习俗是怎样的

广西丧葬习俗是怎样的广西丧葬习俗是怎样的生老病死人之常情,久而久之各个民族间都形成了一系列属于自己民族特点的丧葬习俗。

那么广西丧葬习俗是怎样的,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吧瑶族:瑶族的丧葬以棺殓土葬为普遍。

死者以木棺入殓,棺较简单,以四块木板相拼即成。

家族一般无固定墓地。

成年人死,如男者,入殓前须有亲友为其剃头;属女者,须由亲友为其梳头;剃、梳完毕即涤净其身,穿上新衣,由“道公”为死者念经超度后,便可入殓封棺,择日埋葬。

儿子要为父母守孝。

但各地还有不同的丧葬形式,如金绣大瑶山区,除土葬外,还有火葬和挂葬。

火葬即入棺用火焚化,然后收拣骨灰,再行安葬。

挂葬是小孩死后,用破絮或棕皮包裹,置于竹筐,悬挂在村旁树林里让其腐烂。

南丹大瑶寨瑶族还有实行崖葬的,以天然崖洞为墓室,人死后,亲人即负尸到墓室内的大木棺里装殓。

仫佬族:家中老人、妇女去世,都得向亲友报丧。

有“买水”为死者沐尸的习俗。

给2死者洗澡剃头后,穿新衣衣要单数),然后抬到堂屋放在地上,家人要打赤脚以示孝敬。

一般都请师公来为死者打斋超度。

孝子要带孝、守孝。

多行一次葬,逢上家中发生不幸才有拣骨重葬。

如属非正常死亡,其葬仪还有特殊的做法如属凶杀,必须举行“过火炼”形式,即烧起火堆,法师手持一草人(代表死者),口念经咒走过火上,家属亦随后走过,认为这样做家人可以避免再生不幸。

壮族1、报丧壮家有人死后,家人立即燃放大炮竹三响,以示家里有了死人,向村人、亲朋们报丧。

同时主家派人到外家及至亲者报丧,请道公来做道场,着手办理丧事。

2、洗礼死者主家报丧后,族内的男女就自动地到主家里,帮忙各种丧事。

孝男孝女及族人,披发带孝,戴竹笠,携竹筒或小水桶,到河(塘、泉)边号哭,掷几枚钱于水中,汲水回来浴尸。

孝男孝女及最亲者给死者擦洗完毕,俗曰洗礼。

死者是男的给他剃头发,是女的给她梳理头发。

男的戴上新帽,女的包好头巾。

接着给死者穿新衣服、新鞋,还给死者口里放一枚银元,俗曰含金。

男性死者给他手中拿一把扇子,女性死者给她手里握一块手巾。

壮族民俗

壮族民俗

4、做道场。壮族的道场看似汉族,但其实 是师公的“傩”而不是“道”,在过程中, 师公需要十几个小时不停地赞颂死者生前 的为人和怎样继承死者的遗志等等。其间 孝男、孝女跟着道公绕圈并不时自行跪拜 或按道公示意跪拜。
5、出殡。也叫“出山”。时间一般在上午进 行,具体时间由风水先生择吉辰而定。壮族人 认为,人一旦死后就登上逍遥路,路途遥远, 只有在上午出殡,才能在天黑之前赶到超凡世 界,因为只有白天才路途通达,天黑之后则会 迷失方向,很难到另一世界去了。行走途中, 灵柩由八个人抬着,绝对不能碰地,也不能停 下,众孝及送丧的人员不能回头看。若有人回 头看,就意味着丧家又有一个即将死亡,非常 不吉利。
1、拾骨(捡金)。壮族人“拾骨”前要做三 件事:一是请本家族长者亲自到死者的坟墓, 注意观察能否“拾骨”,因为长者一般都有辨 别死者肉化筋消的观察经验;二是请风水先生 择最佳坟地;三是请风水先生“化命”,也就 是看死者的生辰八字(阴命)和家族里所有人 的生辰八字(阳命)是否相冲相克,如有冲克 则避让。以上三件事妥当后,主家还要置备专 盛骨骸的陶瓷翁,俗称“金坛”(金,五行之 首,最为珍贵,以示悬棺葬、火 葬、土葬,自清明以来,土葬逐渐流行。到了现 代,以土葬为主。尽管现在政府大力倡导火葬, 以节约耕地,减少浪费,但当地壮族仍然延续传 统的土葬习俗。 土葬习俗 1、报丧。一俟人死后,死者的儿子或女儿便找 一同伴拿鸡或猪肉到舅家去报丧。报丧者到舅家 门外便燃放鞭炮以示报丧(绝不能径直走进去), 表示家里有人去世。
2、请水。即买水回家给死者洗涤尸体(投硬币或铜 钱于水中,以示向河神买水)。桂中地区壮族认为, 人死后,一定要用水清洗干净,才能进入阴间。所 以,凡人死后都要立刻买水回来给死者清洗干净。 准备入殓的傍晚由死者的长女点着一把火带路,孝 男、孝女、孝孙及亲属随同到河边取水。孝男或孝 女投放几枚硬币于水中,然后挑着水回家,水中放 入柚子叶(人们相信柚子叶有避邪的作用),稍加 热后用毛巾沾水为死者浴身。擦洗完身体后,男的 还要洗头、剃头戴帽;女的则梳妆头发包好头巾, 目的是让死者干干净净、体面地到另一个世界去生 活。

广西有一种埋葬方法

广西有一种埋葬方法

广西有一种埋葬方法广西是中国境内少数民族聚集地之一,各个民族在埋葬方式上都有其独特的文化传统。

其中最为有名的就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壮族人的埋葬方式。

壮族人的埋葬方式分为三种:儿子坟、土葬和洞葬。

儿子坟是壮族人最为普遍的埋葬方式,也是他们最为重视的一种。

传统上,壮族人的家庭一般都会选择一个寿地,用来埋葬家族的先辈和亲人。

这个寿地通常由先祖的儿子亲自选择并准备。

儿子坟的选址非常重要,一般选择在高坡或者山岗上,寓意着永远高高在上,给予先人最优越的安息之所。

壮族人崇尚和谐,因此,墓地的环境也非常重要,必须在自然风景优美的地方选址,如山坡、河畔等地,以确保墓地的安详、静谧。

土葬是壮族人第二常见的埋葬方式。

土葬的具体程序是将逝者的遗体用细麻布包裹好,放入一个特制的木棺内,再将棺木掩埋在地下。

在土葬之前,还会举行一系列的祭祀仪式,如祭祀祖先、请请气等。

土葬在壮族人的埋葬习俗中非常重要,认为通过土葬可以保护和祈福逝者的灵魂,将其与大地相连。

洞葬是壮族人最为特殊的一种埋葬方式。

壮族人认为山洞中阳气深沉、阴气盛大,是埋葬先人的理想之所。

洞葬需要选取一个山洞,将棺木放置在洞中,再用石头封闭洞口。

洞葬被视为一种高贵的埋葬方式,只有一些显赫的家族才有能力进行。

洞葬不仅能保证逝者的安息,更重要的是能够传承家族的精神和文化,具有非常深远的意义。

除了这三种传统的埋葬方式外,广西还存在一些其他的埋葬习俗。

比如,壮族人还崇尚把逝者的灵魂葬在家祠里,或者将火化后的骨灰安放在祖先灵柩的旁边。

此外,一些壮族村落还会有集体埋葬的习俗,即所有村民的坟墓都集中在一起,形成一个壮族村寨的特殊景观。

总的来说,广西的埋葬方式体现了壮族人对先人的尊重和追思之情。

他们通过精心选择墓地、进行祭祀仪式等环节,将逝者的灵魂和记忆永远留存在人们的心中。

这种埋葬方式不仅仅是一种习俗,更是一种文化传承和思想观念的体现,对于壮族人而言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壮族葬礼:壮族人的葬礼有什么样的特殊仪式

壮族葬礼:壮族人的葬礼有什么样的特殊仪式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壮族葬礼:壮族人的葬礼有什么样的特殊仪式导语:人死后,停尸于正厅。

以柚叶、桃叶或姜煎水浴尸换装。

入殓时孝男孝女放声号哭,也有唱《丧歌》的习惯,表示诀别。

一般停尸三日。

亲戚故旧来人死后,停尸于正厅。

以柚叶、桃叶或姜煎水浴尸换装。

入殓时孝男孝女放声号哭,也有唱《丧歌》的习惯,表示诀别。

一般停尸三日。

亲戚故旧来吊,洒酒供祭。

将死者生前喜爱的器物置于尸旁,用铜钱遮眼、塞口,或填以糯米饭、茶叶,意为使死者在往阴间的路上有赶路饭和买路钱。

有的以朱砂点五官,叫做“开光”。

尸体遮盖白布。

擂鼓或燃放鞭炮志哀。

如死者为妇女,还必须向外家报丧,俟外家来人“见面”后方能入殓。

有些地区,子女为父母办丧事,要请两位歌师分扮舅甥,通宵达旦以问答形式唱“哭丧歌”,赞颂死者生前美德,并劝喻世人应尊敬长辈,不忘祖恩。

死后的第二十一天的时把死者生前用过的东西拿到坟前烧,这个叫做过三七。

壮族有“二次葬”的传统。

一般葬后三年揭棺,捡取骸骨放入陶缸内(此环节叫“捡金”,装尸骨的罐子叫“金罐”)置于岩洞或土洞中,选择“吉壤”再行安葬,称“二次葬”。

至此,死者才成为祖先神灵而受供奉。

对非正常死亡的,被认为将变成恶鬼,因此必须火葬。

请道公诵经打斋,骨灰随道公跳过火坑,才承认其阴魂与祖先神灵有同等地位。

巫师分巫和师两类,被认为能交通鬼神的人神中介。

巫又称小巫,多指巫婆。

作法时穿常服。

无师授,无经典。

以瓢为乐器,名之为“鼎”,也有摇着铃铛。

巫以巫术活动为主,自称能代人“神游”阴间,寻找死去的亲人,代为传言;或替人问神问鬼,以告吉凶祸福。

师又称师公。

由师徒传承,但无组织。

不吃素,可婚娶。

主要为人“驱鬼”、“祈鬼”、“择吉”、“求生活常识分享。

广西壮族丧葬风俗中的道公、师公信仰

广西壮族丧葬风俗中的道公、师公信仰

在广西壮民族的眼里,葬礼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一个礼仪,“事死如事生”。

壮民族信仰道(公)教、师(公)教,由道公、师公主持、完成的各种人生礼仪,贯穿了壮民族每个人的一生。

道公、师公信仰是壮民族最基本的传统的民间的信仰。

一、壮族的道公、师公信仰(一)道公的性质、职能、组织形式和教义内容广西壮族的道公不像中原传统的道教徒,在广西壮民族中,从事道公这个行业的多半是半职业性的农民,他们平时下地干活,只有在日常需要超度亡灵、禁压恶鬼和举办丧礼的时候,才作为神职人员出现,举办道场,他们也可以婚娶成家,荤素不忌,只忌狗肉。

他们并不是社会宗教的领袖,也没有在意识形态上脱离社会,他们是普通的社会人,区别于其他的人为宗教的教徒,他们是壮族民间宗教的鬼神代言人。

壮族人民尊敬道公、师公,并信仰他们通天地晓鬼神的能力,但人民并不是教徒。

道公没有成型的宗教组织,没有固定的专门的宗教活动场所,但是他们有临时的宗教活动场所,它的神职人员一般都是专门的,相对固定的,除了师父和徒弟,他们没有更多的级别分类。

法师是通过严格的学习、仪式和考核才具有资格的,他们都是通过后天学习而成为道公的,没有人天生下来就是道公的,一个人在成为道公前,他们要拜师受戒、背诵经文,并用毛笔抄写所有的经文、随师父练习设道场做法事,只有经过了这些过程,他们才能顺利出师。

从事这个行业的人并没有年龄限制,有些人是老了之后才开始学,有些人是少年时候开始学,终身以此为生。

道公、师公出师后,要在主持过很多场道场、学过很多经文并在地方上有声望之后,才能带徒弟做师父,他的资格取决于他从事本行业的时间长短,而不取决于年龄。

道公有大量的成文经书,有统一的教义,那些经书教义中虽然有伦理的成份,却并不是主要用来指导人们自身行为的,它们更重要的是能超度亡灵,安抚死者。

(二)师公的性质、职能、组织形式和教义内容师公跟道公差不多,其神职人员也是半职业性的农民,也要经过严格的学习和考核,只是师公在出师前还要学会舞蹈、杂技等“师公”的看家本领。

壮族的丧葬风俗

壮族的丧葬风俗

壮族的丧葬风俗一、壮族的丧葬风俗概况A. 壮族的丧事殡仪程序:①报丧:壮家有人死后,家人立即燃放大炮竹三响,以示家里有了死人,向村人、亲朋们报丧。

同时主家派人到外家及至亲者报丧,请道公来做道场,着手办理丧事。

②洗礼:死者主家报丧后,族内的男女就自动地到主家里,帮忙各种丧事。

孝男孝女及族人,披发带孝,戴竹笠,携竹筒或小水桶,到河(塘、泉)边号哭,掷几枚钱于水中,汲水回来浴尸。

孝男孝女及最亲者给死者擦洗完毕,俗曰洗礼。

死者是男的给他剃头发,是女的给她梳理头发。

男的戴上新帽,女的包好头巾。

接着给死者穿新衣服、新鞋,还给死者口里放一枚银元,俗曰含金。

男性死者给他手中拿一把扇子,女性死者给她手里握一块手巾。

目的是让死者干净体面地去到另一个世界生活。

③入殓:道公来后,儿女到齐,由道公择定吉时,便举行入殓仪式。

其仪式是:由族人在棺材内放一屋草木灰,后铺上一屋白布,将死者尸体抬入棺里,再用一幅白布盖上,作为新被,又用白布缝成蚊帐式罩上,使布角露出棺外。

诸事齐备,就将棺盖盖上,用大铁钉钉牢,此时孝男孝女及族人便放声大哭。

边哭边歌,以示与死者诀别。

死者入殓后,棺材放在厅堂中央,用一幅布遮住祖宗神位,以免冲犯祖宗在天之灵,棺材头垂下一张布幔,设一张方桌,桌上设死者灵位,点灯燃香烛,地面铺着席子,孝男孝女日夜坐席守灵。

④停丧:停丧日期,视其家贫富而定,一般为三五日。

孝男穿白衣服,头戴竹纸帽,腰束麻带,脚穿草鞋;孝女亦穿白衣服,腰束白带,头扎孝巾,脚亦穿草鞋,日夜守候在棺边痛哭,以示忠孝。

前来吊丧的亲朋,均戴麻巾。

男的束于左臂上,女的扎于头上,以示哀悼。

道公日夜念经文,给死者超度亡灵。

⑤出殡:出殡日子时辰由道公定,多在白天,且定在下午后。

出殡时,先由亲属一人提着装有鞭炮、纸钱的篮子走在前面,一路燃炮撒纸钱。

道公一路敲锣打鼓,持利剑在前开路。

灵柩紧跟道公之后,披麻带孝的孝男孝女扶着灵柩前面,亲友送葬的队伍在后面。

行进途中,灵柩绝对不能着地,直至墓地。

从广西丧葬习俗看拾骨葬资料

从广西丧葬习俗看拾骨葬资料

玉林师范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从广西丧葬习俗看拾骨葬院 系政史学院 历史学 ___2011级 __ 专 业班 级姓 名黄冬贤 学 号201103403104指导教师单位政史学院 指导教师姓名曾凡贞 副院长 指导教师职称从广西丧葬习俗看拾骨葬历史学2011级黄冬贤指导教师曾凡贞摘要丧葬习俗可以说是五千多年来中华民族传承下来的特殊文化,每个地方的说法和做法不尽相同,小到村庄,大到城市,每个地方都有每个地方的特点。

按古人观点来讲,丧葬不仅单纯安葬死者,而且它关系着社会的伦理观念,影响着社会政治秩序。

捡骨葬作为壮族的主要葬制之一。

研究壮族捡骨葬不仅加深我们广西丧葬习俗的了解,还能培养我们的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

关键词:丧葬习俗捡骨葬民俗学玉林师范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目录前言 (1)一、拾骨葬的概况 (2)(一)拾骨葬概念及表现 (2)(二)拾骨葬的历史渊源 (3)(三)拾骨葬分布情况 (3)(四)拾骨葬—葬礼体现 (9)二、广西壮族地区拾骨葬流行的原因 (10)(一)灵魂观念 (10)(二)地理环境 (11)(三)宗教信仰 (11)(四)风水习俗 (11)三、拾骨葬习俗存在的社会问题.............................................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风水贻害 (12)(二)土地矛盾 (13)(三)应对措施 (14)四、拾骨葬习俗的影响 (16)(一)社会评价 (16)(二)文化内涵 (17)结语 (19)参考文献 (20)玉林师范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前言壮族作为中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但由于受到汉文化的熏陶,壮族的民族文化特点也逐步消失,随着时间的推移,汉文化程度越来越深,以至到了民国时期,很多人都认为壮族和汉族已经没有任何区别了,到了20世纪中期,壮族的民族自我意识经历了一次“再生”的过程。

在20世纪50年代,相继成立了广西壮族自治区,云南文山壮族自治州和广东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壮族因此广为人知。

广西钦州的丧葬习俗有哪些

广西钦州的丧葬习俗有哪些

广西钦州的丧葬习俗有哪些广西钦州的丧葬习俗有哪些人固有一死,而葬礼是我们跟逝去的人最后的道别,所以很多地方的习俗都对它很重视,那么广西钦州的丧葬习俗有哪些呢?下面跟店铺一起去了解一下吧!广西钦州的丧葬习俗旧时钦州丧葬礼俗,大致为:1、病人弥留之际,家属到场送终;2、人死后,即为死者理发(或梳头)、更衣,派人或发电函将死讯告知亲友,请僧道做“斋”,家人披麻戴孝。

后由亲人捧死者头脚将尸体入棺。

3、出丧;4、死后第七日起至四十九日止,每隔七天一祭,俗称“做七”;死后百日祭坟;至周年,再设祭,称“做周年”或“脱服”。

50年代起,逐步用追悼会代替吊孝;用遗像代替灵牌;用花圈挽轴代替焚香摆供;用戴黑纱、白花代替披麻戴孝。

70年代开始推行火葬;但在乡村中,由于各种原因,大都仍用土葬。

丧葬礼仪中的迷信活动则有所革除。

广西钦州婚嫁习俗旧时,本市婚嫁礼俗繁琐。

从“提婚说亲”到“三朝回门”,一般有七道排场:1.男方托媒向女方提婚;2.女方父母托人探听男方家庭,认为门当户对,便用庚帖将女儿生辰告知男方;3.男方请算命先生“合肖”,占卜吉凶,如男女年庚八字无“冲克”,男方即遣媒议聘;4.男方择吉日,将议定聘金和新郎生辰的庚帖放入小匣子内,连同财礼、点品由媒人护送至女家。

女家收下聘金、财礼、点品和男庚帖后,原匣内放入女庚帖,连同回送的衣着、喜果,由媒人带转,俗称“定亲”;5.成亲之日,男女双方各自设宴请客。

男方发花轿至女家,新娘开容(又称“开颜”,即用线将脸上汗毛捻去),梳妆,拜别,红巾蒙面上轿;6.轿至男家,新郎出,向花轿三揖,谓“拜轿神”。

伴娘搀出新娘,依次唱拜天地、祖宗、父母后,新人对拜。

拜毕,新郎引新娘进入新房;7.第三日,与亲族分辈依次礼见后,新郎新娘双双去岳家,俗称“三朝回门”。

至此,旧式嫁娶礼仪才告结束。

贫穷人家婚嫁礼仪大同小异,限于条件,仪式、酒席从简。

解放后,旧的婚嫁习俗逐渐革除,向文明、简朴方向发展。

集体婚礼、新婚茶话会、旅行结婚逐渐增多。

都安高岭的丧葬习俗考察

都安高岭的丧葬习俗考察

都安高岭的丧葬习俗考察——发布人:汐缘信息来源:搜狐网发布日期:2010-11-29 10:59:40在广西都安县高岭乡一带,至今流行一种民间习俗,人死后一定要开道场,(又叫做“打斋场”),其目的是要超度亡灵上天堂,以了结在世人对亡者应尽的最大孝行和义务。

开了道场,在世的人相信亡者已经得到帮助而升入天堂,不会沦落地狱受苦了;相信亡者会得到安慰,安居神国,不再牵挂阳世间的亲人;在世的人认为他们开道场是帮助了亡者,会得到亡者灵魂的保佑,因而心无内疚。

所以,在那里,为亡者开道场是一件人们十分注重和隆重的大事。

家庭经济富裕的,亡者一闭眼就立刻筹划道场大事,最多十日之内完成。

家庭经济困难的,先开一个简单的道场,办好装棺入土的仪式,首先解决“入土为安”的事,待日后积蓄足够的资金后,再开大道场。

有的家庭由于筹资不济,十年二十年后再开道场;有的家庭更困难,数十年后将各个时期亡故的人,一次性开道场解决。

富足人家多次给亡者开道场,而贫困人家一直无法给亡者开道场的情况也是有的。

若无能力为亡者开道场,便终生耿耿于怀。

依现在的情况,开一次道场耗资上万元直至几万元不等。

有的人家开道场的同时又大请宾客,收礼钱以抵消部分开支。

因为有个惯例,道场期间主家对来探望者和来访者一概管饭,不收礼钱,只是宣布请客后,受请而来的宾客,主家才收他们的礼钱。

所以,一般开道场是赔钱的多,赚钱的少,这与嫁娶喜事是不同的。

当地的丧葬习俗过程很是复杂,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讲究,下面分而述之。

一、人之将死一般八九十岁的老人,一旦病重服药无效时,家人都意识到他将辞世,于是特别照料,供给最好的和病人最爱吃的东西,派专人侍候着。

老人若无法起床,则为他洗身喂饭、换衣梳头、处理排泄物,经常临床问候,极尽人间的孝道。

在远方工作的亲属,要通知他们来看望。

若病情再进一步恶化,估计活不了几天时,就必须遵从壮家的规矩,取掉病床的腿,降低病床的高度,这叫做“放下着”。

少数地方的做法是给病人另打一个地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广西壮民族的眼里,葬礼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一个礼仪,“事死如事生”。

壮民族信仰道(公)教、师(公)教,由道公、师公主持、完成的各种人生礼仪,贯穿了壮民族每个人的一生。

道公、师公信仰是壮民族最基本的传统的民间的信仰。

一、壮族的道公、师公信仰(一)道公的性质、职能、组织形式和教义内容广西壮族的道公不像中原传统的道教徒,在广西壮民族中,从事道公这个行业的多半是半职业性的农民,他们平时下地干活,只有在日常需要超度亡灵、禁压恶鬼和举办丧礼的时候,才作为神职人员出现,举办道场,他们也可以婚娶成家,荤素不忌,只忌狗肉。

他们并不是社会宗教的领袖,也没有在意识形态上脱离社会,他们是普通的社会人,区别于其他的人为宗教的教徒,他们是壮族民间宗教的鬼神代言人。

壮族人民尊敬道公、师公,并信仰他们通天地晓鬼神的能力,但人民并不是教徒。

道公没有成型的宗教组织,没有固定的专门的宗教活动场所,但是他们有临时的宗教活动场所,它的神职人员一般都是专门的,相对固定的,除了师父和徒弟,他们没有更多的级别分类。

法师是通过严格的学习、仪式和考核才具有资格的,他们都是通过后天学习而成为道公的,没有人天生下来就是道公的,一个人在成为道公前,他们要拜师受戒、背诵经文,并用毛笔抄写所有的经文、随师父练习设道场做法事,只有经过了这些过程,他们才能顺利出师。

从事这个行业的人并没有年龄限制,有些人是老了之后才开始学,有些人是少年时候开始学,终身以此为生。

道公、师公出师后,要在主持过很多场道场、学过很多经文并在地方上有声望之后,才能带徒弟做师父,他的资格取决于他从事本行业的时间长短,而不取决于年龄。

道公有大量的成文经书,有统一的教义,那些经书教义中虽然有伦理的成份,却并不是主要用来指导人们自身行为的,它们更重要的是能超度亡灵,安抚死者。

(二)师公的性质、职能、组织形式和教义内容师公跟道公差不多,其神职人员也是半职业性的农民,也要经过严格的学习和考核,只是师公在出师前还要学会舞蹈、杂技等“师公”的看家本领。

相较道公而言,师公经文很少,有的甚至没有(笔者仅就所调查的都安、马山、上林、宾阳师教而言),在做道场时他们唱念的主要是师父口头相授的内容,唱颂内容以古代名将的故事为主,有些地方是以现实故事和生活中的人为主(笔者在都安参加的道场中,师公们唱颂的是姜子牙、雷震子、关云长、张飞、诸葛亮的故事),唱颂时并没有很严格的内容规定,师公们可以按照节拍自行添加有益的内容,如孝顺、善良、忠诚等,以教育人们现实伦理道德。

在广西的大多数地方,道公、师公各司其职,并行不悖。

师公在壮族的丧礼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用壮民族自己话说,道公是文,师公是武。

在上林、宾阳、马山一带,丧家都会请师公跟道公一起做丧葬道场,而在都安的绝大部分农村,一般家庭在正常情况下是不请师的,一般只有在死者为意外死亡、生前为道公、师公者和做丧品者才会在请道公的同时请师公,当然,有钱人也可以在“平常”丧事时请师公。

(三)道公、师公信仰和“麽教”广西的壮族,尤其是在偏远的山区和小城镇生活的壮族人民中,存在着普遍的道公信仰、师公信仰。

道公、师公在壮族的各种有关鬼神的人生礼仪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超度死者亡灵,保佑人们不受鬼魂的侵扰。

除了日常的驱鬼逐疫外,在所有的丧葬仪式中,都伴随着道公、师公的唱念做打,壮族人认为只有经过了道公、师公主持的丧葬仪式,人的一生才算圆满结束,死者才能进入另一个世界重新开始生活或者轮回转世,才能保佑其子孙。

壮族人民尊敬道公、师公,并信仰他们的通天地晓鬼神的能力,道公、师公是他们日常生活中赖以生存的一部分。

值得一提的是,黄桂秋、何正廷等学者认为壮族中流传“麽教”,就笔者所生活过的都安、上林以及所考察的马山、宾阳一带而言,没有人听说过“麽教”,不过在巴马倒是听说了有“麽教”存在,但笔者发现除了称呼不同之外,其性质、职能和组织形式等与道公并无二致。

很多地方麽、道(或师)不分,笔者认为尽管在总体上壮族的宗教信仰有一致的地方,但所谓“百里不同俗,千里不同风”,在小的地域范围内,必然会因为特定的地域、心理等因素而出现特有的东西。

所以就笔者所考察的都安、马山、上林、宾阳一带的风俗来说,在那里活跃着的是道公、师公群体,且其内部还有不同的派别,如果统统以“麽教”来概述,并不见得是很准确得。

二、广西道(公)教、师教的起源、发展变化(一)壮族原始巫教的产生和发展宗教是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产生的,并不是随着人类的产生而产生,它是人类发展到某一历史阶段的产物,有其产生、发展、衰落和消亡的过程和规律。

壮族原始宗教也一样,它作为一种意识形态,是壮族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时期的产物,受到物质生活生产方式的制约,并且随着社会生产力水平的变化和社会经济制度的变化而变化。

壮族原始宗教伴随着“万物有灵”、祖先崇拜和灵魂崇拜等思想产生和发展。

在现在的壮族地区,壮族人民依旧认为灵魂是独立存在的,是不会消亡的,在人生前,灵魂依附在人的肉体上,在人死后,灵魂则转入另一个世界继续生活,或为神或为鬼,且可以继续投胎转世。

这些观念体现了原始宗教中灵魂崇拜和祖先崇拜的思想。

在原始社会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的情况下,人们面对死亡的威胁,为了生存,必然会进行一系列的仪式以求得心理保障,这些仪式如祭祀、念唱祝词、咒语、舞蹈等,这些仪式融入到宗教中,大大丰富了原始巫教的仪式内容和形式。

古代壮族地区巫风盛行的情况,古籍都有记载:“是时既灭两粤,粤人勇之乃言[粤人俗鬼,而其祠皆见鬼,数有效。

昔东瓯王敬鬼,寿百六十岁。

后世怠慢,故衰耗。

]乃命粤巫立粤祝祠,安台无坛,亦祠天神帝百鬼,而以鸡卜。

上信之,粤祠鸡卜自此始用”。

①“獠者,……其俗畏鬼神,尤尚淫祀……号之曰鬼,歌舞祀之,以求福利”②。

“鸡骨占年拜水神”,“按:《柳州复大云寺记》曰:越人信祥而易杀,傲化而仁,病且忧,则聚巫师用鸡卜”③。

“家多事越巫”,“贾生兼事鬼,不信有洪炉”④。

从古籍记载中可看出,岭南壮区在唐代之前巫风非常盛行。

原始巫教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是广西壮族先民民间信仰的基本宗教形式。

影响了后来广西道教、师教的产生和发展。

(二)广西道(公)教的产生和发展东汉时,统治阶级在尊崇儒术的同时又创立了道教,随后,道教开始传入广西,它是最早传入壮族地区的外来宗教。

据考证,东汉时候的刘根、华子期、廖平、廖仲等道教徒都曾在今容县都峤山修炼。

《广西通志》上记载:“紫阳观,在城西南六十里。

在紫阳岩南,刘汉宗远建。

”⑤则道教于东汉时候在广西壮族地区传播应该是不争的事实。

东晋时期,出生于道教世家的葛洪来到岭南地区,即今广西、广东一带,他曾于今广西北流勾漏山和今广州罗浮山等地修行炼丹。

据学者考证,北流勾漏山就是广西道教的发祥地,道书上称其为第二十二洞天。

葛洪在岭南传播道教,促进了道教在广西地区的传播。

唐宋时期,道教由桂东南逐渐向桂西、桂西北、桂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传播,并逐渐和壮族原始宗教融合。

道教的宗教信仰主要来源于汉族的原始宗教,其法术多源于原始巫术,尤其是道教中的梅山教和茅山教,其法术无边,驱逐魔鬼、消灾避难、预测吉凶,且主张用法术解除人的苦难。

道教的法术和主张和壮族先民的原始宗教多有相同和相似之处。

所以,在梅山教和茅山教传入壮区后,很快就和壮族民间“畏鬼神”、“尚淫祀”、病不求医、专事巫的风俗相融,满足了壮族社会的需要,促进了道教与壮族原始宗教的结合,促进了道教在广西壮族地区的传播和壮族原始宗教的发展。

在道教与壮族原始宗教相融的过程中,道教有了很大的变化,道教为了满足壮族民众迷信鬼神的心理需要,先后吸收了壮族原始宗教、佛教和儒学的一些成份,如葛洪吸收了儒家的伦理道德思想和佛家的因果报应之类的思想,著成《抱朴子》,这些思想已经不是道教的原始教义。

除了在思想内容上,他们任意发展外,他们还改变了道教的形式,融合了道、师、佛、儒等内容,既尊奉太上老君,也尊奉释迦牟尼,使道教同时为统治阶级和壮族社会所接受。

道教在本土化的过程中,其内部在某些地区出现了不同的派别。

笔者所调查的都安县,其地的道公(道教的神职人员称“道公”,壮族人称“公道”)分有两个派别:玄教和释教。

玄教以原始天尊、太上老君、灵宝道君为祖师,也就是“三清”,用壮语汉字写经文,用壮语念经文。

其天机为《小法事天机》,其单独为一部书,但却不是经文。

在道公看来,所谓天机就是除了唱念经文以外的如何举行仪式的过程、方法、细节。

释教则是用桂柳话(桂林、柳州一带的北方方言西南官话)唱念经文的,也是用桂柳音汉字写经文的,其带有更多的佛教色彩,以释迦牟尼为始祖,经文含有很多佛教经文的内容。

道场规模比玄教大,持续时间也比较长。

其实,玄教和释教主要区别不是人的区别,而是唱颂内容上。

在壮族聚居的农村、小城镇,道公一般都会说壮话,因此他们经常两者都学,做道场时由丧家决定他们唱何种内容。

通常情况下,在镇上的道场以释教为主,在农村则以玄教为主。

而在马山、上林、宾阳等地的并没有玄释之分,壮族丧葬上道公念经时候用的都是壮话。

(三)广西师教的产生和发展中原道教传入广西后,不仅影响了广西本土道教的产生和发展,也影响了广西师(公)教的产生和发展。

师(公)教(以下称师教)是壮族民间最主要的宗教之一,是在壮族原始巫教的基础上,吸收了道教宗教仪式中的某些做法以及道教的某些教义,同时融合了原傩及儒家孝道等外来宗教文化因素而成的极具壮族特色的民间宗教。

师教有经书,用壮族土俗字书写,称师经或壮经,其神职人员称为师公或师。

师教以唐葛周为始祖,然而唐葛周在不同的地方除了姓氏相同外,名字和身份不尽相同。

如都安县的师教认为唐葛周是唐宸,葛雍、周武,为周厉王时三谏官,而在一些文章上则为唐道相、葛定志、周护正,其身份或为谏官,或为黄帝时巫师。

师教在仪式中不像道公那样主司唱念经文,他们最重要的仪式是“师公舞”,是一种驱鬼逐疫的舞蹈——舞者头戴红头巾,脸戴面具,着红衣裤,脚穿草鞋,手持法棍、刀剑等,在乐器的伴奏下,念说唱跳。

有一种说法认为壮族师公舞可能源于古代岭南的巫舞,后来吸收了汉族傩舞的形式。

笔者也同意此看法。

“傩舞”是古代中原汉族一种驱鬼逐疫的形式和习俗,于周代时候已经盛行于宫廷和中原地区的北方农村。

史书上有记载:“方相氏掌蒙熊皮,黄金四目,玄衣朱裳,执戈扬盾,帅百隶而时傩,以索室驱疫。

大丧,先驱。

及墓,入圹,以戈击四隅,驱方良”⑥。

“先腊一日,大傩,谓之逐疫。

其仪:选中黄门子弟年十岁以上,十二以下,百二十人为侲子。

皆赤帻皂制,执大鼗。

方相氏黄金四目,蒙熊皮,玄衣朱裳,执戈扬盾……以逐恶鬼于禁中”⑦。

从这些记载可以看出,方相氏在除夕前一日和老人丧葬时会戴面具,穿红衣红裤,“执戈扬盾”“以逐恶鬼”,这些与师公在丧葬仪式中的表现有相同之处。

据此笔者认为广西壮族的“师公舞”可能是在岭南巫教仪式中的唱念跳神的动作基础上,融合了中原汉族傩舞的表演形式而形成的具有独特的壮族特色的驱鬼逐疫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