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行政区划历程

合集下载

江苏省地级行政区划排序

江苏省地级行政区划排序

江苏省地级行政区划排序
一个省内的地级行政区划排序,首先是省会排在最前,地级市排在其次,接着是地区行署,后面是自治州、最后是省直辖县级行政单位。

对于江苏省来讲,只存在前两项,即:南京市排在第一,其余十二个地级市排其后。

而各地级市的排列顺序,其实是按最后设立地级市的时间先后来排列的。

1953年1月1日,江苏省重建(建国初设立的苏南、苏北行署区合并)。

无锡市从1949年新中国建国起就是省辖地级市,一直未变动过,因此在行政区划排序中排在省会南京之后居第二位。

1953年,徐州市也是省辖地级市,但后来降格归徐州地区行署管辖,到1962年才恢复,因此徐州市排在第三。

1962年,常州市升为省辖地级市,因此在徐州市这个老牌地级市之后,排位第四。

同年,苏州市,南通市也升为了省辖地级市,分列第五,第六。

……
镇江市一直属于镇江地区行署管辖,到1983年才撤消镇江地区设立地级镇江市,因此排位倒数第三。

1996年7月19日,泰州市、宿迁市同时脱离扬州市、淮阴市(今淮安市),因此排在末位。

江苏省各地区车牌号前两位汇集苏A 南京
苏B 无锡
苏C 徐州
苏D 常州
苏E 苏州
苏F 南通
苏G 连云港
苏H 淮安
苏J 盐城
苏K 扬州
苏L 镇江
苏M 泰州
苏N 宿迁。

江苏省行政地图

江苏省行政地图

江苏省行政地图江苏省是中国东部的一个沿海省份,位于长江下游,东濒黄海,北临淮河,与浙江、安徽、山东三个省份相邻。

江苏省地处中国经济发展腹地,是中国经济最为发达的省份之一,也是中国最重要的经济中心之一。

本文将介绍江苏省的行政地图情况。

江苏省总面积102,600平方公里,总人口超过8000万。

江苏省下辖13个地级市,分别是南京市、苏州市、无锡市、常州市、扬州市、徐州市、连云港市、淮安市、盐城市、泰州市、南通市、镇江市和宿迁市。

每个地级市下辖若干个县级市、县和区,共有地级市80个,县级市21个,县83个,区99个。

江苏省行政地图的细分区域非常详细,为江苏省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管理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南京市是江苏省的省会,也是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南京市下辖11个区,包括玄武区、秦淮区、建邺区、鼓楼区、栖霞区、雨花台区、浦口区、江宁区、六合区、溧水区和高淳区。

南京以其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底蕴而闻名,拥有许多重要的历史古迹和文化遗址,如明城墙、中山陵、夫子庙等。

苏州市位于江苏省东南部,是江苏省第二大城市,也是中国四大古城之一。

苏州市辖区包括姑苏区、吴中区、相城区、吴江区和昆山市。

苏州以其独特的水乡风情和精美的园林建筑而著名,其中最有名的是拙政园、留园、网师园和寒山寺。

无锡市是江苏省的重要工业城市,位于太湖之滨。

无锡市下辖锡山区、惠山区、滨湖区、南长区、北塘区、梁溪区和新吴区等七个区。

无锡以其丰富的历史文化和现代化的工业发展并存而著名,拥有许多优秀的企业和景点,如鼋头渚、三国城等。

常州市位于江苏省中部,是一个经济发达的城市。

常州市下辖天宁区、钟楼区、新北区、武进区、金坛区和溧阳市。

常州市以其先进的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而闻名,在国内外具有较高的声誉。

常州还以其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旅游资源而备受游客欢迎,如中国恐龙园、炎帝陵等。

扬州市位于江苏省东北部,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

扬州市下辖广陵区、邗江区、江都区和仪征市。

扬州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众多的历史遗迹和名胜古迹,如瘦西湖、个园、何园等。

苏南苏中苏北

苏南苏中苏北

(1)优越的地理位置:
东部沿海开放带、西太平洋航线要冲、T字型战略交汇处、紧 靠中国最大的工商业城市上海
(2)便捷发展的交通。
滨海临江水网密布、京沪杭大运河、以太湖为中心的湖泊群、 高速铁路、公路、国道、跨江大桥、过江隧道等。
(3)良好的发展基础
农业发展历史悠久、手工业发达(纺织、丝绸、陶瓷等)
(1)中心城市优先发展,规模扩大和功能完善并举。 (2)重组城市空间结构,完善城市空间体系。 (3)培植新经济增长极,推动长江两岸一体化发展 (4)突破体制和政策障碍,推动苏中人口城市化进程
(1)加强与苏南地区和上海区域合作,提升在长三角的 地 位。
(2)产业结构优化,加快新型工业化步伐,继续加强基础 产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2)优势特色产业初步确立
实力雄厚的企业集团、蓬勃发展的开发园产销互动的特色市场
(3)跨江联动、江海联动格局初步形成
滨海临江,发挥各自优势,寻求开发战略的“联动”
(1)经济发展速度较快,产业结构调整初显效
旱作农业为主的农业,能源与重工业为主的工业
(2)人口规模基本稳定、素质不断提高
人口再生产类型由“高、低、高”向“低、低、低”转变, 人口受教育程度显著提高
农田生态支持系统比较薄弱、能源与资源消耗大,能源严重短 缺、环境污染严重
(3)现有体制和政策存在一定障碍
行政体制不协调,用地政策不合理,农耕文化制约。
(1)错位竞争,特色发展尚未形成
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比重较大,第三产业比重较低
(2)发展效益不高
传统产业层次不高、高新技术产业力量薄弱、沿海规模工业 多出处于起步阶段
苏中地区发展概况:
苏中地区地处江苏中部、江淮之间,包括 扬州、泰州、南通3个省辖市和10个县级市、3 个县。土地面积20432平方千米,约占全省土 地总面积的五分之一,人口密度居全省第一 。

江苏省

江苏省
江苏省介绍
江苏省地图
江苏简介
江苏,简称“苏”,是中国省级行政区,省
会南京,以“江宁府”与“苏州府”之首字 得名。江苏是中国古代文明、远古人类、吴 越文化、长江文化的发祥地之一,自古便是 是中国政治、经济、文化最为发达的省区之 一。
行政区划
1953年1月,苏北、苏南及南京市三个省级行政区合并,江苏省
风景名胜
江苏旅游资源丰富,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互交融,有古镇水乡,
有千年名刹,有古典园林,有湖光山色,有帝王陵寝,有都城遗 址,可谓是“吴韵汉风,各擅所长”
截至2016年8月,江苏有6处世界遗产、5A级景区22家、4A级景
区超100家。
旅游景点
南京:中山陵、明孝陵、玄武湖、南京总统府、南京博物院
江苏热带湿润气候。
人口民族
2017年末,江苏常住人口8029.3万人
江苏绝大部分人口为汉族,占比99.5%。 江苏是少数民族散居省区,有少数民族人口
70多万,占江苏总人口的0.5%。
民俗文化
古代文化:
江苏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1993年发 现的南京汤山直立猿人化石表明,距离2017年的50万年前就 有古人类在此活动。 现代文化:截至2016年12月,江苏共拥有国家历史文化名城13 座和江苏省历史文化名城3座。
辖6个省辖市(南京、无锡、徐州、常州、苏州、南通),8个专 区(徐州、淮阴、盐城、扬州、镇江、苏州、松江、南通),69 个县,6个县级市。
截至2017年11月底,江苏省共有13个地级市、22个县级市、19
个县。
地理位置
江苏地处中国大陆东部、长江、淮河下游,
东濒黄海,北接山东,西连安徽,东南与上 海、浙江接壤,是长江三角洲地区的重要组 成部分。地跨东经116°18′~121°57′,北 纬30°45′~35°20′。内陆面积10.72万平方 千米,占中国土地总面积的1.12%。 江苏海 域面积3.75万平方公里,共26个海岛。

江苏与山东的区划变动,江苏省的8个县,为何划入了山东省?

江苏与山东的区划变动,江苏省的8个县,为何划入了山东省?

江苏与山东的区划变动,江苏省的8个县,为何划入了山东省?在之前的文章中,作者和大家聊了一系列关于江苏省各个城市区划变迁和经济发展的故事,例如淮安市、连云港市、徐州市等等。

今天,我们聊聊建国初期,江苏省与山东省之间的区划变迁。

1949年,江苏省北部的8个县、县级市,划入了山东省管理,长达3年时间。

那么,两省之间为何会出现区划变迁呢?今天,我们就聊聊这个问题。

首先,我们聊聊江苏省的具体情况。

江苏省是我国的经济大省、粮食大省、人口大省,按照2020年七普统计的数据,江苏省的总人口达到了8400多万人。

在全国各个省份中,这样的人口基数是非常高的。

我国各个省份中,只有5个省的人口在8000万以上。

2021年,江苏省的GDP总量排名全国第2位,达到了11.6万亿,这是非常不错的水平。

从GDP总量来说,江苏省甚至超过了世界上的部分中等发达国家。

从人均经济来说,江苏省也是非常强的。

目前,江苏省下辖了13个地级市,俗称为“十三太保。

”分别是:南京市、苏州市、无锡市、南通市、常州市、镇江市、扬州市、泰州市、盐城市、淮安市、徐州市、宿迁市、连云港市。

其中,南京市是江苏省的省会城市,同时也是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之一。

从区域来说,江苏省由苏北、苏南、苏中等地组成。

苏南地区属于标准的江南文化,在饮食、口音、风俗、建筑风格等诸多方面,拥有非常明显的特点,例如口味偏甜、昆曲、园林等等,非常有特点。

至于苏中地区,则是标准的江淮文化,江淮文化在各个方面,堪称自成一派。

苏北地区包括了徐州、连云港、宿迁、淮安等地,很多方面更加接近于北方。

例如徐州的饮食、口音等方面,非常接近中原和齐鲁。

作者的一位朋友是徐州姑娘,非常能吃辣。

说方言的时候,非常接近山东鲁南口音。

对于苏北的地锅鸡、辣汤,作者的印象非常深刻,标准的北方口味。

在苏北的几个城市中,徐州市的综合实力最强。

徐州市的都市圈,涵盖了苏北、皖北、豫东、鲁南等地。

其中,在历史的长河中,苏北地区一直希望组建一个淮海省或者江淮省,不过,都没有成功。

1949-2012江苏行政区划变革

1949-2012江苏行政区划变革

1952年 南京直辖市 第一区 第二区 第三区 第四区 第五区 第六区 第七区 第八区 第九区 第十区 第十一区 第十二区 苏北人民行政公署(驻扬州市) 扬州市 泰州市 南通市 淮阴专区(驻淮阴市) 淮阴市 淮阴县 泗阳县 沭阳县 灌云县 宿迁县 睢宁县 新安县(驻新安镇) 邳睢县(驻土山镇) 涟水县 盐城专区(驻盐城县) 盐城县 射阳县(驻合德镇) 建湖县(驻湖垛镇) 阜宁县 滨海县(驻东坎镇) 淮安县 东台县 大丰县 泰州专区(驻泰州市) 泰县 泰兴县 靖江县 宝应县 高邮县 兴化县 江都县 仪征县
六合县 南通专区(驻南通市) 如东县(驻马塘) 南通县 海门县 启东县 崇明县 海安县 如皋县 苏南行政公署(驻无锡市) 无锡市 无锡县 第一区 第二区 第三区 太湖区办事处 镇江专区(驻镇江市) 镇江市 扬中县 高淳县 溧水县 丹徒县 丹阳县 句容县 江宁县 常州专区(驻常州市) 常州市 武进县 江阴县 金坛县 宜兴县 溧阳县 苏州专区(驻苏州市) 常熟市 太仓县 吴江县 常熟县 吴县 昆山县 太湖办事处 松江专区(驻松江县) 松江县 奉贤县 金山县 宝山县 南汇县 上海县
扬州市 泰州市 镇江市 新海连市 清江市 常熟市 徐州专区(驻徐州市) 赣榆县(青口镇) 丰 县(城关镇) 沛 县(沛城镇) 邳 县(运河镇) 东海县(新海连市) 新沂县(新安镇) 铜山县(徐州市) 雎宁县(雎城镇) 淮阴专区(驻清江市) 淮阴县(清江镇) 泗阳县(众兴镇) 沭阳县(沭城镇) 灌云县(伊山镇) 宿迁县(宿城镇) 新沂县(驻新安镇) 邳睢县(驻运河镇) 涟水县(涟城镇) 泗洪县(青阳镇) 盱眙县(盱城镇) 盐城专区(驻盐城县) 盐城县(盐城镇) 射阳县(合德镇) 建湖县(湖垛镇) 阜宁县(阜城镇) 滨海县(东坎镇) 淮安县(淮城镇) 东台县(东台镇) 大丰县(大中镇) 扬州专区(驻扬州市) 泰县(姜堰镇) 泰兴县(泰兴镇) 靖江县(靖城镇) 宝应县(县城镇) 高邮县(县城镇) 兴化县(邵阳镇) 江都县(仙女庙镇) 仪征县(真州镇) 六合县(六城镇) 江浦县(珠江镇) 南通专区(驻南通市)

江苏省会变迁

江苏省会变迁

江苏省会变迁图表清代才成型的江苏省历史不足400年,其省会变更之频繁,着实令其它省无法望其项背。

现就江苏省省会之变更状况做一个总结,也算上历史上曾出现过的管辖面积小于江苏省的省级行政单位之行政中心,以及抗战时省政府的临时居所。

主要资料来源于《江苏省志.地理志》。

(一)清满清入主中原后,于顺治二年(1645),改明南直隶为江南省,治江宁府。

顺治十八年以江南省面积过大,分置左右二布政使司,以安庆、徽州、宁国、池州、太平、庐州、凤阳、淮安、扬州九府和徐州、滁州、和州、广德等直隶州,属左布政使司,驻江宁,以江宁、苏州、松江、常州、镇江等五府属右布政使司,驻苏州。

康熙五年(1666)划左布政使司淮安、扬州两府和徐州直隶州归右布政使司。

康熙六年,改左布政使司为安徽布政使司,仍驻江宁;改右布政使司为江苏布政使司,仍驻苏州。

此为江苏建省之始,时尚依布政使辖区划分省份。

江苏省名以两江总督驻地江宁府和江苏巡抚治所苏州府的首字为名,简称苏,或江,或吴。

乾隆二十五(1760)年江苏一省分设江宁、江苏二布政使司,前者治江宁,后者治苏州。

江宁布政使司领江宁、淮安、扬州、徐州四府,通州、海州两直隶州,海门一直隶厅;江苏布政使司领苏州、松江、常州、镇江四府和太仓一直隶州。

此时依照巡抚辖区划分省份,江苏境内虽有两布政使司,但统受一巡抚领导,遂为一省。

由于两江总督、江宁布政使司驻江宁,江苏巡抚、江苏布政使司驻苏州,因此有清一代,江苏实际上有两个"省会",一为江宁(南京),另一为苏州。

此外,咸丰三年(1853)至同治三年(1864),太平天国建都南京(天京)。

曾在苏州、常州、松江三府设苏福省,省会苏州,在江浦县设天浦省,以天京为中心设天京省。

光绪三十一年(1905)一月,朝廷颁旨要将江苏拆成两个省,以长江为界,北为江淮省,南是江苏省。

江淮省省名取江宁、淮安两府首字得名。

江苏省省会仍为苏州,新建江淮省省会清江浦。

原江宁布政使改为江淮布政使,仍驻江宁。

行政区划网资料-江苏01

行政区划网资料-江苏01

行政区划网资料-江苏01行政区划网资料-江苏苏南行署区1949年4月26日,苏南行政公署成立,驻无锡市。

辖无锡市和镇江、武进、苏州、松江4个行政分区,27个县、市。

无锡市下辖无锡县和3个指导区。

7月,成立太湖区行政办事处。

1949年11月28日,苏南行政公署下辖松江、苏州、常州、镇江4个专区及无锡市。

无锡市下辖无锡县。

1950年4月15日,苏南行政公署改名江苏省苏南人民行政公署,9月15日又改为苏南人民行政公署。

苏州市改由苏南人民行政公署直辖。

1952年11月,苏南行政区、苏北行政区、南京市合并建立江苏省。

1953年1月正式建省。

镇江地(专)区1949年4月26日,镇江行政分区辖镇江、江宁、丹阳、扬中、句容、溧水、高淳7县。

1949年11月28日,镇江行政分区改设镇江专区。

下辖扬中、高淳、溧水、丹徒、丹阳5个县及镇江市。

专员公署驻镇江市。

1949年12月,句容、江宁2县划归南京市管辖;1950年1月又划回镇江专区。

镇江专区辖7县1市。

1953年1月建省,镇江专区属江苏省领导。

原属常州专区的武进、溧阳、金坛3县划入镇江专区。

镇江专区辖1市10县。

常州地(专)区1949年4月26日,武进行政分区下辖武进、江阴、溧阳、金坛、宜兴5县。

1949年11月28日,撤销武进行政分区,设常州专区。

下辖武进、江阴、金坛、宜兴、溧阳5县及常州市。

专员公署驻常州市。

1953年1月建省,常州专区撤销。

1953年常州市改由江苏省直辖。

1949年4月26日,苏州行政分区下辖吴县、昆山、常熟、太仓、吴江5县。

7月加辖太湖办事处。

1949年11月28日,设苏州专区。

下辖太仓、吴江、常熟、吴县、昆山5县及苏州市。

专员公署驻苏州市。

1950年,苏州市改由苏南人民行政公署直辖。

常熟县城区改为常熟市。

苏州专区下辖1市5县1个办事处。

1952年,撤销太湖办事处,并入吴县。

1953年1月建省,苏州专区属江苏省领导。

原由苏南人民行政公署直辖的无锡县及常州专区的宜兴、江阴2县,划入苏州专区。

江苏政区2500年变迁

江苏政区2500年变迁

【西 汉 时 期 前 8 年 】
进 入 西 汉 以 后 ,在 和平的政治形势与相对 宽松的赋税制度下,随 着 人 口 的 增 殖 ,江苏境 内 的 县 级 政 区 (县及侯 国 )稳 步 增 加 ,在公 元 前 后 其 数 目 已 有 近 60 个 ,约为秦代县数的2 倍 ,也达到了上古时期 的 高 峰 ,明显地表现为 北 重 南 轻 的 格 局 。诸县 所分隶的9个郡级政区 中,会 稽 、临 淮 、楚 、 广 陵 、 泗 水 等 5 郡 (王 国 )的治所均在江苏境 内,郡 治 的 增 加 ,也从 一个方面体现出了江苏 开发程度的提高。
两汉之际的战乱导致 了 各 地 人 口 的 下 降 ,基于 此 ,东汉朝廷在平定天下 后便对国内政区作了大幅 度 的 省 并 ,江苏境内也有 多 县 (主 要 位 于 淮 河 以 北 )被 裁 撤 。此 后 ,江苏 的县级政区数目长期保持 稳 定 ,东汉末年时省境共 有4 8 县 (侯 国 ),其中淮 北22个 ,淮南、江东各13 个 ,诸县分属的8 个郡级 政区中则有6个治于江苏 境内。
江苏政区2 5 0 0 年变迁
◎姚乐沈萌澂刘佟军
江 苏 现 在 的 政 区 面 貌 并 非 形 成 于 一 朝 一 夕 ,它 是 在 漫 长 的 历 史 过 程 中 不 断 发 展 变 化 而 来 的 ,省内各自然区 域由离散走向整合,统县政区格局由变动不居走向稳定,县治分布由北 密南疏走向 南北大体均 衡,都是经历了 上 千 年 的 时 间 。观 察 江 苏 的 现 行 政 区 ,我 们 能 够 发 现 各 个 历 史 时 期 留 下 的 印 记 。
境 ),在 区 域 军 事 冲 突 止 息
后 ,往 往 便 跟 着 走 向 废 败 ;而
在 一 定 经 济 基 础 上 发 展 起 来 的 城 邑 ,如 姑 苏 (位今苏 州 市 区 )、延 陵 (位 今 常 州 市 区 )、彭 城 (位今徐州

科普行政区划沿革——江苏省

科普行政区划沿革——江苏省

科普行政区划沿革——江苏省行政区划承载了城市变迁的记忆。

我国的行政区划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们或更名、或撤销,或合并......让我们一起去回顾我国行政区划的变迁吧~江苏省因古代境内有江宁、苏州两府,各取其首字而得名。

简称“苏”。

商朝后期至西周,分属徐国和吴国。

秦时长江以南属会稽郡,以北分属东海郡和泗水郡。

西汉时先后分属楚国、荆国、吴国、广陵国、泗水国等国,以及会稽郡、丹阳郡、东海郡、临淮郡、琅邪郡、沛郡等郡。

东汉时长江以南属扬州,以北属徐州。

三国时分属孙吴和曹魏。

南北朝时期,大体上以淮河为界,以南属南朝,以北属北朝。

隋时分置苏州、常州、蒋州(今南京)、润州(今镇江)、扬州等州。

唐时分属河南道、淮南道及江南东道。

宋时分属江南东路、两浙路、淮南东路、京东东路和京东西路。

元时分属江浙行省、河南江北行省。

明时先后属直隶、南直隶。

清时先改南直隶为江南省,后分江南省为江苏省和安徽省,为“江苏”地名之始。

中华民国时期仍为江苏省,期间析置上海市。

1949年,分设苏北行署区、苏南行署区及南京直辖市。

1953年,苏北行署区、苏南行署区及南京直辖市合并为新的江苏省。

1958年3月至1959年1月,江苏省松江专区的上海、嘉定、宝山、松江、金山、川沙、南汇、奉贤、青浦9县和南通专区的崇明县先后划归上海市,松江专区撤销。

南京市因与北京相对应而得名。

三国吴,东晋,南朝宋、齐、梁、陈时曾为国都。

六朝时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

南宋时为江宁府,后改为建康府。

元时为集庆路。

明初时为应天府,国都,后改为江宁府。

明、清时先后为南直隶、江南省、江苏省治所。

1912年、1927年至1949年曾为中华民国首都。

1912年至1927年曾为江苏省省会。

1927年至1949年为直辖市。

1949年至1952年复为直辖市。

1953年起为省辖市、江苏省行政中心。

1994年起为副省级市。

泰州市相传取“通泰”之意而得名。

西汉时置海陵县并延续。

建国来内部调整最频繁的省之一!一文回顾1949~1999江苏政区沿革

建国来内部调整最频繁的省之一!一文回顾1949~1999江苏政区沿革

建国来内部调整最频繁的省之一!一文回顾1949~1999江苏政区沿革1949~1951年属苏北、苏南行署区。

无江苏省建置。

1952~1954年(省内)•1952年•11月15日,中央人民政府批准撤销苏北、苏南2行署区,恢复江苏省,1953年1月1日省人民政府正式成立。

行政中心南京市。

•苏北、苏南2行署区合设江苏省。

•苏州市城东、城西2区合设郊区。

•无锡市无锡县划归常州专区。

•新安县更名新沂县。

•1953年•中央直辖的南京市划归江苏省。

•撤常州专区,武进、金坛、溧阳3县划归镇江专区,江阴、宜兴、无锡3县划归苏州专区。

•设徐州专区,领导华山、铜北、丰县、沛县、邳县、东海、赣榆、砀山、萧县9县。

•撤太湖办事处,设震泽县。

•撤华山、邳睢2县,撤铜北县,复设铜山县。

•撤南通市城南、城中2区。

•撤淮北盐区。

•常州市升格地级市,下设东区、南区、西区、北区、郊区和戚墅堰区。

•省直辖扬州市划归扬州专区。

•淮阴专区新沂、睢宁2县划归徐州专区。

•泰州专区更名扬州专区。

•扬州专区驻地由泰州市迁驻扬州市。

•1954年•设南通市郊区;设苏州市枫桥、木渎2区。

•新海连、清江、泰州、扬州、镇江、常熟6市改由省直辖。

•盐城专区淮安县划归淮阴专区。

(省际)•1952年•山东省临沂专区新海连市和赣榆、邳县、东海3县划归江苏省。

•安徽省江浦县划归江苏省。

•山东省徐州市及滕县专区丰县、沛县、华山、铜北4县划归江苏省。

•安徽省砀山、萧县2县划归江苏省。

•1953年•江苏省嵊泗县划归浙江省。

•沛县的王楼等15个村划归山东省新设的微山县。

•1954年•山东省郯城县的黑豆涧等7村划归江苏省东海县。

•山东省单县胡杨庄等2村划归江苏省砀山县。

•江苏省赣榆县汾水岭等2村划归山东省日照县。

•江苏省萧县蒋台乡3自然村划入安徽省濉溪县。

•1956年•山东省微山县黄山岛、套里岛的25个村划归徐州市。

微山湖湖面由山东省微山县统一管理。

1955~1957年(省内)•1955年•撤常州市东区、南区、北区、西区、戚墅堰区,设天宁、广化、钟楼3区。

江苏省行政区划历史沿革(2004年止)

江苏省行政区划历史沿革(2004年止)

江苏省行政区划历史沿革(2004年止)江苏省1949年苏北行署区◎1949年4月21日设立苏北行署区,驻地泰州市(华中行政办事处批准)◎设立新安县,以宿迁县的北部及沭阳县西部为其行政区域(解放区时设立1949年5月)◎设立邳睢县,以邳县的陇海路南地区及睢宁县西部地区为其行政区域(解放区时设立1948年)◎设立淮宝县,由淮安、宝应2县运河以西和淮阴县运河以南部分地区为其行政区域(解放区时设立)◎设立滨海县,以阜宁县、涟水县、灌云县结合部各一部分为其行政区域(解放区时设立1949年)◎设立射阳县,以盐城、阜宁2县串场河以东,射阳河以南地区为其行政区域(解放区时设立1942年)◎设立涟东县,以涟水县盐河以东地区为其行政区域(解放区时设立)◎设立建阳县,以盐城、阜宁2县串场河以西,皮叉河以北地区为其行政区域(县驻地湖垛镇)(解放区时设立1941年)◎设立台北县,以台东县的北部城区为其行政区域(县驻地大中集)(解放区时设立1942年5月)◎设立海安县,以泰县、如皋县、东台县结合部各一部分为其行政区域(解放区时设立)◎设立如东县,以如皋县的东部城区为其行政区域(解放区时设立)◎撤销靖泰县,分别设立靖江县,泰兴县(1949年5月补)◎撤销樊川县,并入江都县(1949年补)◎将灌云县驻地由板浦镇迁至伊山镇(1949年补)◎设立南通市,以南通县的部分地区为其行政区域;南通县驻地由南通市市区迁至南通县金沙镇(1949年补)◎设立泰州市,以泰县的部分地区为其行政区域;泰县驻地由海陵镇迁至姜堰镇(1949年补)◎设立扬州市,以江都县的部分地区为其行政区域;江都县驻地由扬州市市区迁至江都县仙女庙镇(1949年补)◎设立泗洪县,以泗阳县的部分地区为其行政区域,县驻地青阳镇(属于皖北行署区)(1949年补)◎泗阳县驻地由泗阳镇迁至众兴镇(1949年补)苏南行署区◎1949年5月1日设立苏南行署区,驻地无锡市(华东军区批准)◎设立太湖办事处,由吴县析置(苏南行署1949年7月14日批准)◎撤销沙洲县,并入江阴县、常熟县(1949年补)◎撤销镇江县,分别设立镇江市、丹徒县(1949年补)◎设立常州市,以武进县的部分地区为其行政区域(1949年补)◎设立苏州市,由吴县析置◎设立无锡市(地级),以无锡县的部分地区为其行政区域。

2009国庆-江苏行政区划60年变迁

2009国庆-江苏行政区划60年变迁

据介绍,在这一年,江苏省全面实行地市合并,撤销了徐州、淮阴、盐城、南通、镇江、扬州、苏州地区,将盐城地区所在地的盐城县设为地级盐城市,同时把清江、扬州、镇江三个县级市提升为地级市——淮阴市、扬州市、镇江市,实行市领导县体制。分设11个地级市(与现在比尚缺宿迁和泰州两市)。目前,市管县体制已成为各地普遍的管理区划模式。
1949年江苏城镇人口共437万,到1978年也只有570万。而到了2008年,全省城镇人口已达3775万,是解放初期的8倍多。■城市供水:
建国初期,全省城市日供水能力仅为7.35万立方米,自来水普及率不足10%。到2008年全省城市日供水能力已达到2356.86万立方米,是建国初的230多倍,城市自来水普及率已经达到99.88%。
■城市路灯:
解放初期,我省城市只有少量主要干道才有路灯,1951年全省共有路灯4608盏,1979年全省路灯增加到42407盏,到2008年全省共有路灯1858860000盏。
■城市公交:
1949年,全省只有南京有20辆公交车在运营。1965年,全省城市公交车共计488辆,运营线路1003.1公里。2008年,城市公交车已达25369辆,运营线路14657公里。
■城市燃气:
建国初,城镇居民家家户户的燃料主要依靠柴火、木炭和煤炭。1966年8月,南京市在全省率先开始发展液化气用户。1971年1月,南京又率先发展管道煤气,并逐步进入全省。至此,燃气以方便、快捷、污染小的巨大优势,逐步进入居民的日常生活。1992年,全省城市人工煤气的日生产能力49万立方米、用气人口126万人。2008年,全省人工煤气日生产能力达到4293万立方米,煤气、液化气和天然气的用气人口达到2728.8万人,城市燃气普及率98.23%,县城燃气普及率94.03%。

江苏省总计管理了68个县,1950年,为何分给了两个行署区?

江苏省总计管理了68个县,1950年,为何分给了两个行署区?

江苏省总计管理了68个县,1950年,为何分给了两个行署区?在之前的文章中,作者和大家聊了很多省份的行政区划调整,例如河南省、湖北省、山东省等等。

今天,我们聊聊江苏省,江苏省是我国的经济强省,经济总量仅次于广东省。

2018年,江苏省的经济总量达到了9.2万亿。

在历史的长河中,江苏省曾经被分成了4个部分,其中,68个县划入了苏北行署区和苏南行署区。

那么,江苏省为何会出现这么大规模的区域调整呢?今天,我国聊聊建国初期苏北、苏南两大行署的故事。

首先,我们聊聊江苏省的历史发展。

江苏省是我国经济最强的省份之一,2018年,江苏省的经济总量仅次于广东省,达到了9.2万亿。

广东省为9.7万亿,我国各个省份中,只有这两个省的经济总量在9万亿以上。

江苏省的历史非常悠久,在古代历史上,我国的经济中心原本在北方,具体来说,在陕西、河南等地。

从南北朝时期开始,由于战乱不断,我国的经济中心开始向南方迁移,其中,主要就是东南方。

到了唐朝统治时期,南方的经济总量已经与北方基本持平。

进入宋朝统治时期,南方的经济已经明显超过了北方。

在宋朝的高级会议中,宋朝官员直言不讳的说“国家财富,仰仗东南。

”元朝统一全国以后,建立了一个面积辽阔的帝国。

但由于疆域面积太大,原来的州县两级行政区划,已经无法满足行政管理的需要。

元朝推出了行中书省制度,把全国划分为10个行省,例如甘肃行省、湖广行省等等。

当时,江淮地区隶属于河南江北行省,江南地区则隶属于江浙行省。

元朝建立的行省制度还属于初创阶段,存在各方面的问题。

在元朝统治的末期,各地官员开始武装割据。

明朝统一以后,沿用了元朝的行省制度,但进行了全面的改革。

由于明朝拥有南京、北京两个首都,自然也就留下了南直隶、北直隶两个地区。

此外,还划分了13个省份。

请注意,明朝的疆域面积虽然不是最大的,但我国很多省份的行政区划都是在明朝时期确立的。

例如山东省、浙江省等省份的区划,与现在的差异非常小。

当时,北直隶包括现在的河北省和京津地区,南直隶则包括现在的江苏省、安徽省和上海市。

改革开放以来江苏省行政区划调整的历史回顾

改革开放以来江苏省行政区划调整的历史回顾

改革开放以来江苏省行政区划调整的历史 回顾◎张磊(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2488)提要:改革开放以来,江苏省行政区划变更频繁,突出表现在市管县体制的确立和城市型政区的扩展上,这 一变化与经济上政府主导城市化进程的需要相一致。

总的来看,这一时期行政区划的调整对江苏省经济、社会 的发展和进步,对城市化进程的推进,都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针对江苏区划中仍然存在的一些问题,未来 应从上层和基层、宏观和微观、长远和近期等多个方面共同推进,一方面积极推进全省整体的行政区划改革,确立符合省情和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有利于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行政区划体系和政府管理体制;另一方面,在不与现行法规冲突的情况下,关注小城镇行政区划体制的创新和基层政区即城乡社区的建设。

关键词:行政区划调整变更江苏省行政区划是国家对行政区域的划分,是国家权力 的空间或地域的分割和配置体系的主要方面。

国家根 据政权建设、经济建设和行政管理的需要,遵循有关 的法律规定,充分考虑政治、经济、历史、地理、管理等 因素,按照一定的原则,将全国领土划分成若干层次、大小不同的行政区域,并在各级行政区域设置相关的 地方国家机关,实行行政管理。

行政区划调整变更的 内容按具体情况可以分为以下几类:建制变更、行政区 域界线变更、行政机关驻地迁移、隶属关系变更、行政 等级变更、更名。

在实际工作中,一个地方一次行政区 划变更,可能只涉及上述几类中的一项,也可能涉及 几项。

1949年6月,江苏全境解放,设苏北、苏南行署 和南京市3个省级行政区。

1953年1月,3个省级行政区合并,恢复江苏省建制,南京市降为省辖市,并将 省会设在南京市。

1958年3月至1959年1月,原江苏 省松江专区9县(嘉定、宝山、上海、松江、金山、川沙、南汇、奉贤、青浦)和南通的崇明县相继划归上海市管 辖,松江专区撤销。

其后直至“文化大革命”结束,江苏区划变动频繁,包括地(县)的合并、分立和市的建立、撤销,以及行政区域界线的调整和政府驻地的迁移等,由于当时政治形势的多变及法规的缺乏和废弛,使得 行政区划的调整随意性较大。

江苏省行政区域划分

江苏省行政区域划分

江苏省行政区域划分
江苏省辖13个地级市,54个市辖区、27个县级市、25个县。

1.南京市A
鼓楼区、玄武区、白下区、建邺区、秦淮区、下关区、雨花台区、江宁区、浦口区、栖霞区、六合区
溧水县、高淳县
2.镇江市L
京口区、润州区、丹徒区
丹阳市、句容市、扬中市
3.常州市D
武进区、钟楼区、天宁区、戚墅堰、新北区
金坛市、溧阳市
4.无锡市B
崇安区、南长区、北塘区、滨湖区、锡山区、惠山区
江阴市、宜兴市、
5.苏州市E
金阊区、沧浪区、平江区、虎丘区、吴中区、相城区
张家港市、常熟市、太仓市、昆山市、吴江市
6.连云港市G
新浦区、连云区、海州区
赣榆县、东海县、灌云县、灌南县
7.盐城市J
亭湖区、盐都区
大丰市、东台市
响水县、滨海县、阜宁县、建湖县、射阳县
8.南通市F
崇川区、港闸区
如皋市、通州市、海门市、启东市
海安县、如东县、
9.徐州市C
云龙区、鼓楼区、九里区、贾汪区、泉山区邳州市、新沂市
丰县、沛县、铜山县、睢suī宁县
10.宿迁市N
宿城区、宿豫区
宿豫县、沐阳县、泗阳县、泗洪县
11.淮安市H
清河区、清浦区、楚州区、淮阴区
涟水县、盱眙县、洪泽县、金湖县
12.扬州市K
广陵区、邗hán江区、维扬区
仪征市、江都市、高邮市
宝应县
13.泰州市M
海陵区、高港区
兴化市、姜堰市、泰兴市、靖江市。

江苏省总计13个地级市,十三太保区划,到底如何形成的?

江苏省总计13个地级市,十三太保区划,到底如何形成的?

江苏省总计13个地级市,十三太保区划,到底如何形成的?江苏省是我国东南地区的省份之一,同时,也是我国经济最强的省份之一。

从经济总量来说,江苏省仅次于广东省。

江苏省总计下辖了13个地级市,被戏称为“十三太保。

”最近一段时间,关于十三太保的网络段子很多。

那么,江苏省13个地级市的模式,到底是如何形成的呢?今天,我们聊聊江苏省行政区划的变化与形成过程。

首先,我们江苏省的组成部分,江苏省大体上分为苏南、苏北两个地区。

但是,苏南地区内部并不认可,苏南的长江以北地区,又称为苏中地区。

苏北地区包括了徐州、连云港等地(苏北五虎),饮食、风俗、口音等各方面,接近于河南或者山东。

苏中地区包括了扬州、泰州等地,属于标准的江淮文化。

至于苏南地区,则是江苏省的长江以南地区,属于标准的江南文化区。

认真的说,苏北、苏中、苏南等地区的差异还是很大的。

我们看一下江苏省形成的原因,秦朝统一全国以后,把全国划分为36个郡,郡县制度已经逐步形成。

汉朝取代了秦朝统治以后,由于郡县数量逐步增加,朝廷已经无力直接管理各个地区。

在这样的情况下,朝廷把全国划分为13个州。

当时,江苏北部隶属于徐州,江苏南部则属于扬州。

由此可见,江苏省属于多文化地区合并而成的。

郡县制度到州县制度,一直延续到了宋朝时期。

元朝崛起之后,13世纪后期,元朝逐步消灭了金国、西夏国、大理国、南宋王朝等政权,建立了一个辽阔的大帝国。

随着疆域面积的扩大,原有的州县两级行政区划,已经不再符合元朝的管理。

在这样的情况下,元朝推出了著名的行省制度,把全国划分为10个行省。

例如甘肃行省、四川行省等等,当时,江苏北部隶属于河南江北行省,江苏南部则隶属于江浙行省。

虽然元朝建立了行省制度,但问题非常多。

在元朝统治末期,各路地方长官开始了武装割据。

因此,明朝取代了元朝统治以后,对行省制度进行了改革和完善。

明朝拥有南京、北京两个首都,因此出现了南北两个直隶地区。

再加上13个省,总计有15个省级行政区划。

中国历史疆域漂变 江苏地区的变迁

 中国历史疆域漂变 江苏地区的变迁

中国历史疆域漂变江苏地区的变迁中国历史疆域漂变 - 江苏地区的变迁中国历史悠久,其疆域的漂变无疑是一个引人注目的话题。

本文将重点聚焦于江苏地区的演变过程,探讨其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地理变迁。

通过对江苏地区的历史发展进行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历史的变迁以及江苏地区在其中所扮演的角色。

一、夏朝至春秋战国时期夏朝时期,江苏地区并不属于中国版图的一部分。

这一时期中国的中心地带主要是黄河流域地区。

然而,随着历史的发展,周朝在春秋战国时期逐渐形成并统一了中国大部分地区。

江苏地区逐渐与周朝王室建立联系,并逐渐成为周朝的一部分。

二、秦汉至隋唐时期秦朝统一六国后,江苏地区开始进入中国的版图。

在汉朝时期,江苏地区被称为“淮南郡”,后来又分为“下淮郡”和“上淮郡”。

到了隋唐时期,江苏地区的行政区划进一步调整,被纳入各个州和郡的管辖范围。

三、宋朝至明清时期进入宋朝时期,江苏地区的行政区划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南宋时期,江苏地区被分为苏州府、扬州府、松江府等多个府州。

明朝时期,江苏地区被划分为苏州、松江、常州等府县。

清朝时期,江苏地区被继续分割为苏州、松江、扬州、徐州等多个州县。

可以说,这一时期江苏地区的行政区划调整较为频繁,地域范围也逐渐扩大。

四、现代时期随着中国近代史的发展,江苏地区的版图进一步变化。

在民国时期,江苏地区逐渐划分为苏南、苏中和苏北三个大区。

而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江苏省成立,辖区逐渐稳定下来,直至今日。

江苏地区的变迁是中国历史演进中的一部分,也是国家版图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对江苏地区历史变迁的了解,我们不仅可以了解到中国历史的脉络,还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各个地区之间的联系和发展。

江苏地区作为中国东部沿海重要的地理节点,对中国的经济、文化和政治发展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总结起来,江苏地区在中国历史上的漂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从最初的不属于中国版图,到逐渐成为中国一部分,并经历了多次的行政区划调整,江苏地区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各种网传江苏行政区域重新划分版本集合

各种网传江苏行政区域重新划分版本集合

各种网传江苏行政区域重新划分版本集合一、淮海省:由现江苏省徐州市、连云港市、滨海、响水、灌南、宿迁市、现安徽省淮北市、蚌埠市、宿州市、亳州市、现河南省商丘市、现山东省日照市、临沂市、济宁市、荷泽市组成,省会徐州。

上海都:包括现上海、现江苏昆山、太仓,现浙江嘉兴、宁波、舟山等地。

江苏省:由苏州市、无锡市、常州市、南通市、泰州市、淮安市、盐城市组成。

省会江阴(靖江)。

扬子江省:由现江苏省南京市、镇江市、扬州市、现安徽省马鞍山市、滁州市、芜湖市、巢湖市、铜陵市、池州市、安庆市、合肥市、蚌埠市、淮南市组成,省会南京。

二、江苏新的行政区域划分你的家乡名称还在么?1、成立地级江阴市,宜兴市,盱眙市,泗州市,滨海市,东台市,撤销地级宿迁市,泰州市2、安徽萧县、砀山县划入江苏徐州,泗县划入江苏泗州市,天长划入盱眙市;山东郯县撤销,大部分划入江苏新沂市,一部分划入山东临沂;撤销来安县、滁州市成立南京市滁州区3、姜堰市政府搬到原泰州市所在地,泰州姜堰合并成立新泰州全省行政区划调整一览表市名南京玄武区、白下区、秦淮区、建邺区、鼓楼区、下关区、雨花区、浦口区、栖霞区、江宁区、六合区、滁州区、句容市无锡崇安区、南长区、北塘区、锡山区、惠山区、滨湖区徐州鼓楼区、云龙区、九里区、贾汪区、泉山区、铜山区、萧县区丰县、沛县、睢宁县、砀山县常州天宁区、钟楼区、戚墅堰区、新北区、武进区、金坛市、丹阳市苏州沧浪区、平江区、金阊区、虎丘区、吴中区、相城区、常熟市、昆山市、盛泽市、太仓市南通崇川区、港闸区、通州区、如东县、启东市、海门市连云港连云区、新浦区、海州区、东海区、赣榆县、灌云县、淮安清河区、楚州区、淮阴区、清浦区、涟水县、洪泽县、宝应县盐城亭湖区、射阳县、建湖县、盐都县扬州广陵区、邗江区、维扬区、仪征市、高邮市、江都市镇江京口区、润州区、丹徒区、扬中区江阴高港区、江阴区、靖江区、泰兴市、泰州市、张家港市、如皋新沂市区、宿迁市、沭阳县、新沂市、邳州市盱眙市区、金湖县、盱眙、天长市泗州市区、泗阳县、泗洪县、泗县、滨海市区、滨海县、响水县、阜宁县东台市区、东台市、海安县、兴化市、大丰市、宜兴市区、宜兴市、溧阳市、高淳县1、东海撤销,一部分划入新沂,一部分划入连云港市区或成立东海区2、溧水撤销,一小部分划入南京市区,大部分和高淳合并成立新高淳3、大丰北部划入射阳成立新射阳4、射阳北部划入滨海成立新滨海5、撤销扬中市,成立镇江扬中区,撤销靖江市,江阴市成立地级江阴市江阴区和靖江区,撤销来安县并入滁州区6、常州太湖三镇划入无锡,丹阳划入常州,溧阳,高淳划入地级宜兴市,宝应划入地级淮安市,兴化,海安,大丰划入地级东台市,邳州,宿迁,沭阳划入地级新沂市,泗阳,泗县,泗洪划入地级泗州市;滨海县、响水县、阜宁县划入地级滨海市;金湖县、盱眙、天长市划入地级盱眙市;张家港市划入地级江阴市;7、镇江丹徒区南部,分别划入丹阳、金坛;8、吴江北部并入苏州吴中区,南部成立盛泽市,政府驻平望;9、撤销灌南县,灌云北部划入连云港市区,南部和灌南合并成立新灌云县;10、建设滨海市的滨海港,盐城市的射阳港,东台市的大丰港;11、苏南苏北从新划分:苏南10市:南京、苏州、无锡、宜兴、常州、镇江、江阴、东台、扬州南通,苏南地理中心,江阴市;苏北8市:淮安、徐州、连云港、新沂、盐城、滨海、泗州、盱眙,苏北地理中心:淮安市;12、规划建设连云港到南通铁路,连云港到淮安铁路,南京经盱眙经泗州到徐州铁路,淮安到扬州铁路,扬州经江阴到南通铁路,滨海经淮安到泗州铁路,淮安到盱眙铁路!13、远期目标:学地级无锡、镇江,所有县及县级市撤县并区!三、以设想调整后的新江苏省为例(人口单位:万人,面积单位:平方公里):设区的市:(1)苏州(划入吴江)——人口:300,面积:2823;(2)无锡——人口:213,面积:1631;(3)常州——人口:209,面积:1864;(4)三江(江阴、张家港、靖江组建)——人口:270,面积:2417;(5)镇江(划入扬中)——人口:130,面积:1415;(6)扬州(划入江都、仪征)——人口:275,面积:3215;(7)泰州(划入姜堰、泰兴)——人口:280,面积:2712;(8)南通(划入通州、如东东部),人口:270,面积:2330;(9)如皋(如皋、海安、如东西部组建)——人口:300,面积:3470;(10)盐城(划入盐都、建湖),人口:230,面积:2868;(11)淮安,人口:260,面积:3160;(12)滨海(滨海、阜宁、响水组建),人口:271,面积:4686;(13)盱眙(盱眙、洪泽、金湖组建),人口:145,面积:4817。

江苏省区域空间的演进

江苏省区域空间的演进

江苏省区域空间的演进
江苏省是中国东部沿海地区的一个省份,是华东地区的重要省
份之一,其区域空间的演进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1. 古代阶段:江苏地区在古代时期曾是吴楚文化的发源地之一,经历了春秋战国、秦汉、三国、南北朝等历史时期,形成了许多历
史文化遗产和人文景观,如南京城墙、扬州瘦西湖、苏州园林等。

2. 近代阶段:19世纪末,随着近代工业和交通的发展,江苏
地区开始进入规模化工业化阶段,如徐州煤矿、江阴纺织等。

同时,苏南水乡的种植、畜牧业也得到了迅速发展。

3. 现代阶段: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改革的推进和对
外开放的深入,江苏省的工业、农业、服务业等经济各领域均实现
了快速发展。

大量外资进入,外向型经济得到进一步加强,江苏地
区成为中国对外开放的前沿地带之一。

同时,城市化快速发展,城
市群的形成和发展也成为江苏省区域空间的重要特征之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设立徐州地区,领导省直辖的华山、铜北、丰县、沛县、邳县、东海、赣榆、砀山、萧县9县。(政务院1953年3月6日批准)
◎撤销太湖办事处,设立震泽县。(政务院1953年批准,3月27日实施)
◎撤销华山县,其行政区域分别并入丰县、砀山县。(政务院1953年批准,4月8日实施)
◎撤销沙洲县,并入江阴县、常熟县(1949年 补)
◎撤销镇江县,分别设立镇江市、丹徒县(1949年 补)
◎设立常州市,以武进县的部分地区为其行政区域(1949年 补)
◎设立苏州市,由吴县析置
◎设立无锡市(地级),以无锡县的部分地区为其行政区域。下设城中、城东、城西、城南、城北5个区,并辖无锡县 (1949年 补)
◎南通专区的南通市升格为地级市,改为省直辖(华东军政委员会1950年3月18日批准)
◎苏北行署区人民行政公署由泰州市迁至扬州市(政务院批准)
◎撤销泰州市,并入泰县(1950年5月)
◎设立泰州市,由泰县析置(1950年8月)
5楼
◎设立海安县,以泰县、如皋县、东台县结合部各一部分为其行政区域(解放区时设立)
◎设立如东县,以如皋县的东部城区为其行政区域 (解放区时设立)
◎撤销靖泰县,分别设立靖江县,泰兴县(1949年5月 补)
◎撤销樊川县,并入江都县(1949年 补)
◎将灌云县驻地由板浦镇迁至伊山镇(1949年 补)
◎常州市升格为地级市,下设6个市辖区。(政务院1953年2月6日批准)
无锡市 辖6个市辖区,代管2个县级市。市政府驻崇安区。 崇安区(崇安寺街道) 南长区(南禅寺街道) 北塘区(北大街街道) 锡山区(东亭街道) 惠山区(堰桥街道) 滨湖区(河埒街道) 江阴市(澄江街道) 宜兴市(宜城街道)
徐州市 辖5个市辖区、3个县,代管2个县级市。市政府驻云龙区。 鼓楼区(牌楼街道) 云龙区(大郭庄街道) 贾汪区(老矿街道) 泉山区(奎山街道) 铜山区(铜山镇) 新沂市(新安镇) 邳州市(运河镇) 丰 县(凤城镇) 沛 县(沛城镇) 睢宁县(睢城镇)
◎设立南通市城南、城东区,城西、城中、唐闸、钟秀、狼山、芦泾8个区(苏北行署1951年12月12日批准)
◎建阳县更名为建湖县(江苏省)(政务院批准,华东军政委员会1951年6月13日通知)
◎台北县更名为大丰县(江苏省) (政务院批准,华东军政委员会1951年6月13日通知)
◎撤销铜北县,恢复铜山县。(政务院1953年批准,4月8日实施)
◎销销邳睢县,其行政区域分别并入邳县、睢宁县。(政务院1953年批准,4月8日实施)
◎撤销南通市城南、城中区,其行政区域分别并入城东区、城西区。(江苏省人民政府1953年4月13日批准)
◎撤销淮北盐区,其行政区域并入新海连市。(江苏省人民政府1953年4月17日批准报告备案)
◎设立涟东县,以涟水县盐河以东地区为其行政区域(解放区时设立)
◎设立建阳县,以盐城、阜宁2县串场河以西,皮叉河以北地区为其行政区域(县驻地湖垛镇) (解放区时设立1941年)
◎设立台北县,以台东县的北部城区为其行政区域(县驻地大中集) (解放区时设立1942年5月)
常州市 辖5个市辖区,代管2个县级市。市政府驻新北区。 天宁区(兰陵街道) 钟楼区(北港街道) 戚墅堰区(潞城街道) 新北区(河海街道) 武进区(湖塘镇) 溧阳市(溧城镇) 金坛市(金城镇)
苏州市 辖6个市辖区,代管5个县级市。市政府驻金阊区。 沧浪区(双塔街道) 平江区(平江路街道) 金阊区(石路街道) 虎丘区(狮山街道) 吴中区(长桥街道) 相城区(元和街道) 常熟市(虞山镇) 张家港市(杨舍镇) 昆山市(玉山镇) 吴江市(松陵镇) 太仓市(城厢镇)
南通市 辖3个市辖区、2个县,代管3个县级市。市政府驻崇川区。 崇川区(虹桥街道) 港闸区(永兴街道) 通州区(金沙镇) 启东市(汇龙镇) 如皋市(如城镇) 海门市(海门镇) 海安县(海安镇) 如东县(掘港镇)
连云港市 辖3个市辖区、4个县。市政府驻新浦区。 连云区(墟沟街道) 新浦区(浦东街道) 海州区(海州街道) 赣榆县(青口镇) 东海县(牛山镇) 灌云县(伊山镇) 灌南县(新安镇)
◎设立淮宝县,由淮安、宝应2县运河以西和淮阴县运河以南部分地区为其行政区域(解放区时设立)
◎设立滨海县,以阜宁县、涟水县、灌云县结合部各一部分为其行政区域(解放区时设立1949年)
◎设立射阳县,以盐城、阜宁2县串场河以东,射阳河以南地区为其行政区域(解放区时设立1942年)
2楼
苏北行署区
◎1949年4月21日设立苏北行署区,驻地泰州市(华中行政办事处批准)
◎设立新安县,以宿迁县的北部及沭阳县西部为其行政区域(解放区时设立1949年5月)
◎设立邳睢县,以邳县的陇海路南地区及睢宁县西部地区为其行政区域(解放区时设立1948年)
◎如东县驻地由马塘镇迁至掘港镇(政务院1951年11月批准)
◎撤销苏南行署区,苏北行署区,合并设立江苏省(中央人民政府1952年11月15日批准)
苏南行署区
◎撤销嵊泗列岛军事管制委员会,设立嵊泗县(华东军政委员会批准)
◎撤销无锡市城中、城东、城西、城南、城北5个区,设立第一、二、三、四、五、六、七、八区(无锡市人民政府1951年10月报告备案)
◎设立苏州市东区、西区、南区、北区、中区、城东、城西7个区(苏州市无锡市人民政府1951年报告备案)
◎撤销苏南行署区,苏北行署区,合并设立江苏省(中央人民政府1952年11月15日批准)
南京市
1952年
◎撤销苏南行署区、苏北行署区,合并设立江苏省。(中央人民政府1952年11月15日批准)
◎设立泗洪县,以泗阳县的部分地区为其行政区域,县驻地青阳镇(属于皖北行署区)(1949年 补)
◎泗阳县驻地由泗阳镇迁至众兴镇(1949年 补)
3楼
苏南行署区
◎1949年5月1日设立苏南行署区,驻地无锡市(华东军区批准)
◎设立太湖办事处,由吴县析置(苏南行署1949年7月14日批准)
扬州市 辖3个市辖区、1个县,代管2个县级市。市政府驻邗江区。 广陵区(汶河街道) 邗江区(邗上街道) 江都区(仙女镇) 仪征市(真州镇) 高邮市(级市。市政府驻京口区。 京口区(正东路街道) 润州区(七里甸街道) 丹徒区(谷阳镇) 丹阳市(云阳镇) 扬中市(三茅镇) 句容市(华阳镇)
◎设立南通市,以南通县的部分地区为其行政区域;南通县驻地由南通市市区迁至南通县金沙镇(1949年 补)
◎设立泰州市,以泰县的部分地区为其行政区域;泰县驻地由海陵镇迁至姜堰镇(1949年 补)
◎设立扬州市,以江都县的部分地区为其行政区域;江都县驻地由扬州市市区迁至江都县仙女庙镇(1949年 补)
淮安市 辖4个市辖区、4个县。市政府驻清河区。 清河区(北京路街道) 楚州区(淮城镇) 淮阴区(王营镇) 清浦区(城南乡) 涟水县(涟城镇) 洪泽县(高良涧镇) 盱眙县(盱城镇) 金湖县(黎城镇)
盐城市 辖2个市辖区、5个县,代管2个县级市。市政府驻亭湖区。 亭湖区(毓龙街道) 盐都区(新都街道) 东台市(东台镇) 大丰市(大中镇) 响水县(响水镇) 滨海县(东坎镇) 阜宁县(阜城镇) 射阳县(合德镇) 建湖县(建湖镇)
苏南行署区
◎设立常熟市,以常熟县城虞山镇为其行政区域(苏南行署1950年10月24日报告备案)
◎苏州市升格为地级市,暂由苏州专区代管(苏南行署1950年10月24日报告备案)
南京市
1951年
苏北行署区
◎设立淮北盐区(县级),以淮北盐管局的区域为其行政区域
◎南京市划归江苏省。(中央人民政府1952年11月15日批准)
◎撤销苏州市城东区、城西区,设立郊区。(苏州市人民政府1952年报告备案)
◎将无锡市的无锡县划归常州专区。(苏南行政公署1952年报告备案)
◎将新安县更名为新沂县。(内务部1952年批准,9月7日实施)
泰州市 辖2个市辖区,代管4个县级市。市政府驻海陵区。 海陵区(城中街道) 高港区(口岸街道) 兴化市(昭阳镇) 靖江市(靖城街道) 泰兴市(济川街道) 姜堰市(姜堰镇)
宿迁市 辖2个市辖区、3个县。市政府驻宿城区。 宿城区(项里街道) 宿豫区(顺河镇) 沭阳县(沭城镇) 泗阳县(众兴镇) 泗洪县(青阳镇)
◎将邳睢县驻地由土山镇迁至运河镇。(内务部1952年批准,10月10日实施)
◎将山东省的徐州市及滕县专区的丰县、沛县、华山、铜北4县,临沂专区的新海连市和赣榆、邳县、东海3县划归江苏省。(政务院1952年
11月25日批准)
1953年
◎撤销常州专区,所属的武进、金坛、溧阳3县划归镇江专区;江阴、宜兴、无锡3县划归苏州专区。(政务院1953年2月6日批准)
◎泰州专区的台北、东台两县划归盐城专区;海安、如皋两县划归南通专区(政务院1950年1月11日批准)
◎撤销扬州市,设立扬州县(苏北行署1950年5月8日报告备案)
◎撤销涟东县,并入涟水县,驻地由高沟镇迁至涟城镇(华东军政委员会1950年3月28日公布)
◎撤销淮宝县,并入淮阴、淮安、宝应3县华东军政委员会1950年3月28日批准)
南京市
◎1949年4月23日南京市解放,定格为直辖市,下设第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十一、十二区。
4楼
苏北行署区
◎撤销扬州专区,所属的各县划归泰专区(政务院1950年1月11日批准)(注:《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1949-1997)》中有误)
————————————江苏省行政区划图——————————
1楼
江苏省辖13个地级市,55个市辖区、25个县级市、24个县。
南京市 辖11个市辖区、2个县。市政府驻玄武区。 玄武区(梅园新村街道) 白下区(五老村街道) 秦淮区(秦虹街道) 建邺区(滨湖街道) 鼓楼区(宁海路街道) 下关区(阅江楼街道) 浦口区(江浦街道) 栖霞区(尧化街道) 雨花台区(宁南街道) 江宁区(东山街道) 六合区(雄州街道) 溧水县(永阳镇) 高淳县(淳溪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