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医发展史

蒙医发展史
蒙医发展史

古代蒙医学发展的历史进程及与中医学的交流

摘要:本文从蒙医学萌芽和经验积累时期;传统蒙医学形成时期;近代蒙医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时期,三个方面阐述了古代蒙医学发展的历史进程,并论述了其与中医之间交流。

关键字:蒙医学;历史进程;中医学

蒙古族起源于蒙古高原。《新唐书》载有“蒙兀室韦”其“蒙兀”是“蒙古”一词最早的汉译名。后来又有“蒙骨”、“朦骨”、“萌骨子”、“盲骨子”、“萌古”等多种同音译名。“蒙古”一词始载于元代文献中。蒙古族的族源问题历来多有争议,然多数学者的意见认为,蒙古族的族源并不止一个,不能简单地归之于古代的某一族。直到13世纪初成吉思汗统一了蒙古高原诸部族,建立强大的蒙古帝国,蒙古族才真正地形成为一个稳定的发展的民族。因此,追溯蒙医学,须从原始社会开始,并且要与蒙古族各个部落的医疗保健知识和理论融汇在一起,才能寻找到蒙古族传统医学的根基所在。

1 13世纪之前的1000多年是蒙医学萌芽和经验积累时期。

蒙古族与其他民族一样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路程。古代蒙古族及其祖先,在同自然界和疾病做斗争的实践中逐步积累了原始的医疗知识。有关早期蒙古医药的事迹,国内外史料记载很少,散见于一些中国古代史书和蒙古史料,如《汉书》、《后汉书》、《三国志》、《蒙古秘史》、《元史》、《史集》等。虽然不见专门性的蒙医专著,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当时已经出现了适应社会生活条件的蒙古医疗方法。例如:马奶疗法、灸疗、火针、药物知识等。

马奶疗法即是流传至今的一种有效方法,其中酸马奶在蒙古人防病治病的实践中,具有重要地位。《蒙古秘史》中就记载了蒙古人普遍酿制酸马奶和喝酸马奶的史实。如:成吉思汉的十代祖先孛端察尔“每日必至,索求酸马奶喝”。当时称酸马奶为“额酥克”。从现有的史料来看酸马奶疗法,早在13世纪以前《蒙古秘史》中就记载有元朝以前蒙古人用酸马奶救治受伤大出血昏厥病人的记载。

火的使用,在蒙医学发展的早期同样是不可忽视的,如恩格斯所言“摩擦生火第一次使人支配了一种自然力,从而最后把人从动物界分离出来”。也对蒙医中的热熨、灸法、火针及汤药等治疗方法的产生提供了条件。在寒冷、风雪等恶劣的自然条件下,可想而知,火对蒙古族先民的生活有多大的意义。他们不仅把火作为神灵物加以崇拜和祭祀,而且使之在防病治病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如:“北方者,天地所闭藏之域也,其地高陵居,风寒冰冽,其民乐野处而乳食,脏寒生满焫,其治宜灸焫,故灸焫者亦从北方来。”[1]这是与蒙医学有关的疗法在中医文献中首次记载。这一时期的蒙古族民间医学有了以“寒热对立统一”思想为指导的朴素的唯物主义医学理论。他们诊治疾病时主要根据这一理论,治热

症时用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寒性疗术和方药,治寒症时则用消食化淤、补血升温、通畅气血的热性疗术和方药。这种指导各种医疗活动的医学思想成了古代蒙医学的理论基础。

同其他任何医疗体系的早期阶段一样,此时的蒙医学尚未脱离巫术。占据统治地位的是萨满教,“萨满者,其幼稚宗教之教师也,兼幻人、解梦人、卜人、星者、医师于一身。”[2]如今蒙语中接生员为Odgan,即是由古代女巫的称谓Itagan 转变而来。

2 13世纪初至16世纪中叶传统蒙医学形成时期。

元朝的统一结束了我国唐末以来的长期割据状态,而且把漠北地区和内地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了。这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医学与传统蒙医学的交流和借鉴,同时,为传统蒙医学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历史舞台。此期,传统蒙医学在饮食疗法、急救法、传染病的预防与治疗、药物疗法及各种外治法(如瑟布斯疗法、按摩、针灸、药浴等)都有了进一步的发展。“由于长期战争,特别是蒙古族崇尚骑射,因金疮与跌打损伤救助的需要,促进了外伤科的发展。”[3]并且,在长期实践基础上产生了初步的医学理论。这些理论包括:寒热理沦;滋补理论;以震治震理论;初步的解剖、药物及急救知识;初步的哲学观作为指导等。

中医学与蒙医学的交流空前活跃。据《长春真人西游记》记载,成吉思汗仰慕道家养生,特召见中原全真道教领袖长春真人丘处机。七十余岁高龄的长春真人万里赴约,花费3年时间长途跋涉,到撒马尔干(今乌兹别克斯坦境内)附近会合。两人当面谈论道家之养生之法。据《元史》记载,1226年在蒙古军中发生传染性疾病,精通中原文化的耶律楚材应用中药大黄治疗,这是蒙古族使用中药的较早记载。

在蒙汉民族往来的漫长历史进程中,不少北方民族医家致力于学习和研究汉医,有些汉医著作被传播到蒙古地区,对传统蒙医学产生了一定影响。《饮膳正要》、《瑞竹堂经验方》、《金兰循经》是这一时期出现的蒙汉医学合璧之杰作。其中相当篇幅论述了蒙古族传统医药及其北方游牧民族医药知识。《饮膳正要》成书于1330年,为元代饮膳太医忽思慧所著,是我国现存第一部营养学专著。书中收录了大量蒙古族传统饮食,并作了理论阐释。《金兰循经》为蒙古族学者忽泰必烈所著,是一部讲授针灸和经络的著作,为元代医学家滑寿《十四经发挥》

的底本,“十四经”之名起始于此。高武《针灸聚英》载:“《金兰循经》,元翰林学士忽泰必烈所著,其子光济拴次。大德癸卯(1303),平江郡岩陵邵文龙为之序。首绘脏腑前后二图,中述手足三阴,三阳走属,继取十四经络流注,各为注释,列图于后,传于北方。自恒山董氏浸梓吴们,传者始广。自滑氏注十四经发挥,而人始嫌其简略矣。”该书对中医针灸学在蒙古地区的传播起到重要作用。《瑞竹堂经验方》为元代蒙古族医学家沙图穆苏撰著,成书于1323年。书中所列方剂有明显的北方游牧民族特色,如治骨伤及风寒湿痹的方数量大,且剂型多为携带方便的散、丸、膏、丹,而汤剂则少,用药多峻利,是“由北人气禀壮实,与南人异治故也。”[4]

这个时期,蒙医的社会地位也有了明显的变化。如在元朝以前,成吉思汗规定的“扎撒黑”(治理法典)中明确规定“免除医生的税赋”[5]的条目,鼓励发展医学。在1206年前后,蒙古军里有军医,专门负责战伤外科。由此可见,当时的蒙医队伍,不但在数量方面增多了,而且社会地位也提高了。

3 16世纪中叶至20世纪中叶是近代蒙医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时期。

明代中后期,随着藏传佛教传入蒙古地区,在全面接受和弘扬佛教文化的背景下,印度医学和藏医学深深地切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传统蒙医学的发展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

1576年,藏医经典著作《四部医典》传到蒙古,印度佛教巨著《丹珠尔经》于17世纪末被译成蒙文,同时期在佛教寺院设置医学教育的专门机构——曼巴札仓,兴办医学教育,这些在蒙医发展史上起着重要作用。蒙医吸收了藏医学及印度医学的以五元学说为核心的“三根理论”和“七素理论”及临床治疗,并把它与中医的阴阳五行学说相互渗透,结合蒙古地区的的特点和民间疗法,创造性地加以改造和发展。18世纪的杰出蒙医学家伊希巴拉吉尔,在他写的《甘露四部》一书中,首次提出“六基症”理论,认为一切疾病的发生都以赫依、希拉、巴达干、血、黄水、虫为根源。在药物学方面,蒙医学家们创造了适合于本地区实际情况的独特的配制法、用药法等。同时还吸收了汉藏等兄弟民族的药物学理论知识,使自己的药理学理论更加完善和发展。

在17世纪至18世纪,涌现出很多的著名药物学家和方剂学家。当时,依希巴拉吉尔撰写的《认药白晶药鉴》是内容比较丰富的蒙药学著作,收录了801

种药。18世纪药物学家罗布僧苏勒和木撰写了《认药学》四部书,即《珠宝、土、石类认药学》、《木、汤、滋补类认药学》、《草类认药学》、《盐、灰、动物产品认药学》。19世纪,蒙药学家占巴拉道尔吉撰写了《蒙药正典》这是一部较完整的蒙药学经典著作,收载了879味药,详细说明了每味药的产地、形态、性味、功能、入药部分、采集时间、炮制法等,并分别用蒙汉藏文名词并列对照,还附有579张图。这一时期,蒙医学家明如勒·占布拉却吉丹增璞仁来所著的《蒙医金匾》,是一部较为完整的蒙药方剂学巨著。蒙医学家罗布桑却因丕勒编著的《蒙医药选编》一书,以临床各种疾病的诊治为主,论述了包括基础理论、药物、外治、“酸马奶疗法”等。外科学方面的理论和技术,也有很大发展,如清代蒙医杰出的手术家绰尔济墨尔根、觉罗——伊桑嘎等,对纠正四肢不能屈伸的关节脱位、骨折等,常能手到病除,觉罗——伊桑嘎采用冰冻麻醉法,切开整复粉碎性骨折,使其联缀,然后用桑白线缝合,效果颇佳。伊希巴拉吉尔在其编写的《甘露四部》中,详尽地论述了“创伤医治术”、“骨伤疗法”、“脱臼复位术”和“蒙古震脑术”等的理论与实际操作内容。

此期,中医学对蒙医学的影响有两种途径,一是直接影响,如蒙医学习中医的方法,借用中药等,《四部甘露》中专设有“用中医的方法和中药治疗的诸病”一章列举了18种病的治疗方法。《方海》等方剂学著作中也收录了大金丸、理中丸、八理散等一些中医方剂。同时,《本草纲目》、《保产机要》等中医学著作也被翻译成蒙古文,在蒙古地区传播。另一是间接影响,即通过藏医学传入蒙古地区,从而影响和丰富了蒙医理论,如阴阳五行学说,脉诊等成为蒙医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这是蒙医药的积累辉煌时期。

解放以后,虽蒙医学的发展进入了崭新的历史时期。但如今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蒙医药的发展状况却不尽人意,过去在内蒙古地区处于强势的蒙医药正逐渐被西医药及中医药取代。虽然国家、自治区颁布了一系列保护民族医药的政策法规,为蒙医药产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是,特殊优势和良好待遇并没有给蒙医药产业壮大注入活力,至今未能形成应有的特色产业规模,蒙医药在区内外医药市场所占份额少得可怜。与之形成强烈反差的是,同为民族医药的藏医药迅速壮大为仅次于中医药的第二大传统药系。如何对蒙医药进行继承和创新性的发展,使其在当今的医药领域竞争不至于落后,如何使特色资源丰富的蒙医药

产业进行深度挖掘和开发,使其更具青春活力,为新世纪的人民健康服务,为社会带来应有的的经济效益,是当前蒙医发展中面临的重要课题。

参考文献

[1]皇帝内经.异法方宜论篇第十二

[2]冯承钧译.多桑蒙古史[M].中华书局,1962年,第51页

[3]甄志亚主编.中国医学[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年,第87页[4]重订瑞竹堂经验方[M]人民卫生出版社,1982年,第2页

[5]陶克涛.蒙古族发展史概述[M].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57年,第37页

中国留史毛皮批发市场

中国留史毛皮批发市场 中国毛皮批发市场 尚村皮毛市场 市场位于河北省沧州市肃宁县,是国内最大的原料皮交易市场,每天上市数万人。 主要经营貂、狐狸、貉、獭兔、家兔等生皮、熟皮、半成皮等裘皮制品,以及皮张鞣制、硝染、加工等所需的各种机械、辅料、化工原料等,市场集工、商、贸相结合,收购、加工、销售服务为一体,基础设施配套完善,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现代化水平最高的裘皮服装原料交易市场。 留史皮毛市场 位于河北省保定地区蠡县留史镇,是亚洲最大原料皮集散地,留史皮毛市场素以占地面积广,上市品种全,交易量大而闻名全国。 上市皮毛既有马、牛、驴、猪、羊、狗等一般粗毛皮及猪鬃、马鬃、马尾,又有貉子、紫貂、水貂、水獭、旱獭、猞猁、元皮、狐狸皮、黄狼、香鼠、水鼠、狸子等珍贵细毛皮,还有皮革、裘皮、裘革服装以及马蹄毛、山羊尾、羊绒、黄狼尾等绒毛,皮毛类品种120多个,约占全国有价值皮毛大类的80%份额。 大营皮毛市场 河北大营是中国皮毛加工业的发源地之一,被誉为“天下裘都”。 目前,全县拥有皮毛加工企业9170个,从业人员6万人,固定门店2160家。大营皮毛有着丰富的产品,涵盖了生皮、熟皮、半成

品、裘皮服装、裘皮饰品、剪绒、工艺品等七大系列2000多个品种,是国内品种最齐全、样式最新颖、潜力最充足的皮毛生产、加工、销售集散基地。 崇福毛皮市场 市场位于浙江的桐乡崇福镇,是一个依托崇福地区厚实的皮毛加工产业催生而成的皮毛专业市场。 市场占地面积5万多平方米,建筑面积3万多平方米,拥有商铺617间。经营商主要来自辽宁、黑龙江、河北、江苏、山东、河南、宁夏、内蒙古、天津、重庆等十多个省市及本省的海宁和本市周边地区,外省市客户占约95%。主要经营毛皮原料有:狐狸皮、貉子皮、水貂皮、兔皮、兔毯、羊皮、各种拼皮毛毯及辅料。 大红门市场 位于北京三、四环之间(即将搬迁),那里聚集大量的毛皮皮革深加工企业。以皮毛深加工为主要特点。 大红门市场主要是进口蓝狐、水貂、国产狐狸、国产貉皮的销售市场,也是蓝狐、乌苏里貉皮毛领、帽条的专业批发市场,主要辐射北京、天津深加工毛皮企业。 雅宝路裘皮市场 北京雅宝路皮草市场主要经营裘皮制品、水貂皮服装、水貂毛皮等产品,产品对俄出口约占其整体毛皮贸易额的90%。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雅宝路约有500家经营皮草的店铺,年销售额可达120亿元人民币。不仅是俄罗斯商人,每年来到雅宝路购买皮草服装的东欧、非洲、阿拉伯等国商人总数超过6000人。

近现代我国经济的发展历程

近现代中国经济的发展历程 近代中国的经济举步维艰,1929年至1933年间资本主义国家普遍陷入经济危机,为转嫁危机,西方各国采用货币、倾销等政策向中国倾销商品,严重影响了中国工商业的发展尤其1931至1934年间,中国工商业经历了艰难的发展过程,主要表现在:对外贸易的严重入超,银行钱庄挤兑风潮频发,丝织业停产倒闭,制茶行业举步维艰等方面,致使中国经济出现了严重的衰退。国民政府面对困境采取了相应的措施, 希望通过改革,达到减轻经济危机对中国经济影响的目的,这些措施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币制的改革,但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中国工商业发展的困境。我国的经济发展经历了曲折的道路,终于获得了今天的成果,中国的国际地位也得到很大的提升。当然,中国现在仍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中国的经济发展仍然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挑战与机遇。 一、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 1、自然经济开始解体1842年五口通商以后,西方商品输人与日俱增,尤其是洋纱洋布的输入,摧毁了东南沿海地区中国传统的家庭手工棉纺织业,造成纺与织、织与耕的分离。传统的小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其后,随着更多的通商口岸的开放,洋纱洋布得以倾销,进而为机器棉纱纺织业的产生和发展准备了一定的原料和产品市场;陷入破产与失业的农民和手工业者,则为近代机器工业提供了劳动力市场。传统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瓦解只是发生在沿海局部地区,内地广阔的农村封建生产关系基本没变。另外,在东南沿海地区,棉纺等中国传统的手工业部门也同时受到打击和排挤,这些部门的资本主义萌芽受到遏制。 2、近代机器工业的出现19世纪40年代外国资本的近代机器工业在中国出现。60年代开始的洋务运动,标志着中国工业近代化的开始。鸦片战争后,外国商人为了贸易和航运的需要,在通商口岸私自创办了一批船舶维修厂、砖茶厂和机器缫丝厂等。外国企业在中国的开办,给中国带来了先进的机器与技术,打开了中国人的眼界,从而为中国资本主义机器工业的产生起了诱导的作用。自19世纪60年代始,李鸿章、左宗棠等洋务派大官僚,先后创办了江南制造总局、金陵机器局、福州船政局、天津机器局等军事工业,清政府各省当局大多也创办了自己的军火生产机构。这些军事工业从外国购进设备生产船舰、枪炮、弹药,将大机器工业引入了中国。洋务派在这一时期所创办的上海机器织布局、汉阳铁厂等民用工业,也都属于使用机器生产的近代企业。除制造业外,洋务派大官僚李鸿章等人创办了上海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天津电报总局,修筑了铁路,从而建立了中国自己的近代采矿、航运、铁路和通讯事业。 二、民国时期我国的经济状况 中国民国时期,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社会长期处于各种予盾的激烈斗争之中,社会经济在动荡、曲折中缓慢前进。民国时期中国社会经济曲折发展的历程,各种经济势力此消彼长的现象改革开放前后我国的经济状况。民国时期,在华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封建地主经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经济,是阻碍中国近代经济发展的主要障碍。在民国时期的中国,外国资本主义经济控制了中国财政经济命脉,他们利用政治上、经济上的特权,疯狂地掠夺中国的资源,并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进行压制、打击。封建地主经济占有农村绝大部分土地,对农民进行残酷的剥削和压迫,造成农民生活困苦,农村经济萎缩。国家垄断资

中国七大毛皮市场

中国七大毛皮市场(留史、尚村、大营、崇福、辛集、北京正天兴毛皮辅料市场,雅宝路市场) 一、尚村皮毛市场 尚村皮毛市场位于沧州市肃宁县,是中国最大的生皮毛皮市场,每天上市近三万余人,中国养殖场业主及商贩大军活跃在尚村毛皮市场上,毛皮品种有蓝狐、银狐、白狐、水貂、乌苏里貉皮、獭兔皮等。并且以华斯集团、天龙公司、库氏皮草等为代表的裘皮深加工企业以及毛张硝染企业迅猛上升,增加出口创汇能力。猛然掘起的尚村市场以生皮集散地及毛皮硝染、裘皮深加工业为主导产业,以崭新的面貌大踏步向前发展。 二、留史皮毛市场 位于河北省保定地区蠡县留史镇,留史皮毛市场是亚洲最大原料皮集散地,牛皮、羊皮、生皮货栈200余家,有进口狐皮专业村(留史、刘营);国产狐皮专业村(留史、刘营、正南庄等);进口貂皮专业村;国产貂皮专业村(东口、西口等),应该说这几村的商户几乎控制全国貂皮的数量,全国的貂皮都要经他们的手转到深加工单位以及日本、韩国、俄罗斯等市场;另外还有国产貉皮专业村(刘营、周营、齐庄等),他们貉皮每年的储偖备量占全国的30%-40%以上,通过他们出口到韩国、日本等;还有国产獭兔专业村(魏家佐、留史等);这些专业村中有许多上万张屯积大户,屯量很大。亚洲最大的皮毛集散地发挥它的聚集、调控作用,以飞快的步伐前进。 三、大营皮毛市场 位于河北省枣强县:大营皮毛市场是以深加工为主业,主要聚集貂皮服装厂、深加工褥子为主项。另外,那里是家兔皮的集散地及深加工基地。特别是兔皮褥子规模最大。这里有裘皮工爜业园区,如增辉皮草、博赢毛皮有限公司、竞佳皮草、福尔派毛皮有限公司等;家兔褥子专业村(西黄浦、胡新庄等);狐狸皮专业村(老官营等);黄狼褥子专业村(井村等);貉皮专业村有新屯等。大营皮毛市场以精益求精的裘皮制品、编织制品迎接新挑战。现在其产品已远销日本、韩国、俄罗斯等国外市场。 四、崇福毛皮市场 崇福毛皮市场位于浙江的桐乡崇福镇,那里以上海为龙头、长江三角洲经济特区。特别是在上海、江苏、无锡、南通、杭州、海宁等分别有我国主要的裘皮服装厂、羽绒服装厂等。那里有银杉皮草、中辉皮草、雪裘皮草等裘皮深加工企业,另外崇福市场是进口、国产蓝狐、银狐、乌苏里貉皮等品种的主要销售市场,也是家兔、毛皮褥子的销售市场,崇福毛皮市场正在建设皮草大世界商贸城,将以其特有的市场潜力、巨大的规模向前发展。 五、北京大红门市场

现代机箱发展史

现代机箱发展史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UUT-WUUY-WBBGB-BWYTT-1982GT

现代机箱发展史 综观个人电脑发展历史,在整个硬件发展过程中一直在硬件舞台的背后默默无闻的静静成长,虽然其发展速度与其它主要硬件相比要慢很多,但它也经历了几次大的变革,而每一次的变革都是为了适应新的体系架构,为了适应日新月异发展着的主要硬件,如、、显卡之类。 机箱的发展从最早的AT架构机箱到ATX架构机箱,再到英特尔后来推出却又推广乏力的BTX架构机箱,到如今非常盛行的38度机箱,内部布局更加合理,散热效果更理想,再加上更多人性化的设计,无疑给个人电脑带来一个更好的“家”。不少老玩家也见证了机箱产品的发展历史,今天小编就跟大家一起回忆一下。 机箱外观的变化 外观作为机箱产品的“面子”工程,一直以来也是消费者比较关注的因素,经过了多年的革新,如今的机箱在外观方面已经变得丰富多彩起来。 告别了以往的单一外型之后,现在我们可以在市场上看到越来越多的个性产品的出现,例如国内机箱大厂航嘉就为消费者推出了多款个性化的产品,哈雷系列、奥运系列以及今年上市的百盛新品机箱,都能在外观上给人以眼前一亮的感觉。 另外,国内的机箱厂商们为了能够设计更多的个性产品出来,不惜代价举办各种各样的活动,航嘉就是一个很好的范例,这三年来,航嘉每年都会举办一次机箱创意设计大赛,从而吸引更多的设计者参与到其中,虽然最终的产品并不会在市场上出现,但是他给我们带来的创意,为未来中国机箱行业工业设计带来的意义是深远的。 不仅如此,值得一提的是如今的机箱不仅在外观上有所突破,而且在功能的应用方面也是特别的关注。近年来,各种实用的功能纷纷亮相在电脑机箱上,如可发送接收红外线的创导机箱、带触摸屏的数字机箱、集成负离子发生器的绿色机箱等,极大的扩展了机箱的功能,更加的人性化设计增加了使用的舒适性。 机箱板材的变化 相信在90年代就开始玩电脑的朋友一定会记得很清楚,当时我们还在使用486的时候,电脑机箱可谓非常坚固,那个时期的机箱钢板基本上达到2mm,而现在我们在市场上能够购买到的普通机箱板材厚度只有,有些低端的甚至会更加薄。 对厂家来说,生存和发展永远是最重要的,因此现在的机箱在制作工艺上更加出色,我们可以看到目前更多的是采用了一些加强工艺的手段来使得机箱在钢板变薄的情况下依然坚固,例如折边处理、底板冲出凹坑等等。

中国国内皮毛发展及进出口分析

经过50余年的发展,中国已成为毛皮动物(狐、貉、貂、獭兔)养殖与裘皮加工大国。 目前,毛皮动物养殖分布于山东、辽宁、河北、黑龙江、吉林、内蒙古、山西、陕西、宁夏、新疆、安徽、江苏、天津(市)、北京(市)等十四个省市区,面积跨度约为467万平方公里。 裘皮服装加工企业主要分布于浙江、广东、河北、山东等地,产量占80%以上;裘皮鞣制生产在河南聚集产量占比达80%。随着国内毛皮行业的迅速发展,国内已建有十余处裘皮交易市场(裘皮及其制品集散地)。 目前中国的毛皮行业动物养殖主要以水貂、狐狸、貉子、獭兔为主,其中大部分是从国外引进品种。截至2010年,中国毛皮服装出口量排在前9位的国家及地区分别是俄罗斯联邦、日本、香港、韩国、意大利、法国、西班牙、美国,土耳,俄罗斯仍然是中国最大的市场。 根据国际毛皮协会发布的2010至2011年度全球毛皮销售数据显示,全球的毛皮销售已达到150亿美元。虽然受到全球经济下滑的冲击,但与上年度同期相比,毛皮行业依然保持了7%的稳健增长,与欧洲和北美市场相比,亚洲地区中国表现得尤为突出。仅中国市场就占全球毛皮销售总额的,带动了整个亚洲毛皮市场的消费。 毛皮原料进口关税过高影响企业公平竞争: 我国貂、狐、貉原材料皮资源多为中低档产品,而且数量不足,企业为了转型升级每年都会从国外进口部分高档原料皮,但由于我国的毛皮进口关税是在计划经济时代制定的,虽然在加入WTO后做了调整,但仍然很高,生水貂皮15%、生狐狸皮、貉子皮20%,而目前国际上主要毛皮生产国家鉴于毛皮是附加值较高的时尚产品,大多采用生皮进口低关税或零关税,因此我国企业在原皮进口成本上大大的高于国外企业,从而造成我国毛皮企业在国际市场上一直处于不平等竞争,出口大幅下滑。此外、高关税又滋生了一些附带现象,不规范的进口贸易得以萌芽。不仅皮毛行业的声誉受损,而且有损国家利益。

原子模型发展史

原子结构理论模型发展史 道尔顿的原子模型 英国自然科学家约翰·道尔顿将古希腊思辨的原子论改造成定量的化学理论,提出了世界上第一个原子的理论模型。他的理论主要有以下三点[11]: ①所有物质都是由非常微小的、不可再分的物质微粒即原子组成; ②同种元素的原子的各种性质和质量都相同,不同元素的原子,主要表现为质量的不同; ③原子是微小的、不可再分的实心球体; ④原子是参加化学变化的最小单位,在化学反应中,原子仅仅是重新排列,而不会被创造或者消失。 虽然,经过后人证实,这是一个失败的理论模型,但,道尔顿第一次将原子从哲学带入化学研究中,明确了今后化学家们努力的方向,化学真正从古老的炼金术中摆脱出来,道尔顿也因此被后人誉为“近代化学之父”。 葡萄干布丁模型 葡萄干布丁模型由汤姆生提出,是第一个存在着亚原子结构的原子模型。 汤姆生在发现电子的基础上提出了原子的葡萄干布丁模型,汤姆生认为[11]: ①正电荷像流体一样均匀分布在原子中,电子就像葡萄干一样散布在正电荷中,它们的负电荷与那些正电荷相互抵消; ②在受到激发时,电子会离开原子,产生阴极射线。 汤姆生的学生卢瑟福完成的α粒子轰击金箔实验(散射实验),否认了葡萄干布丁模型的正确性。 土星模型 在汤姆生提出葡萄干布丁模型同年,日本科学家提出了土星模型,认为电子并不是均匀分布,而是集中分布在原子核外围的一个固定轨道上[16]。 行星模型 行星模型由卢瑟福在提出,以经典电磁学为理论基础,主要内容有[11]: ①原子的大部分体积是空的; ②在原子的中心有一个体积很小、密度极大的原子核; ③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在原子核内,且几乎全部质量均集中在原子核内部。带负电的电子在核空间进行高速的绕核运动。 随着科学的进步,氢原子线状光谱的事实表明行星模型是不正确的。 玻尔的原子模型 为了解释氢原子线状光谱这一事实,卢瑟福的学生玻尔接受了普朗克的量子论和爱因斯坦的光子概念在行星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核外电子分层排布的原子结构模型。玻尔原子结构模型的基本观点是[12]: ①原子中的电子在具有确定半径的圆周轨道(orbit)上绕原子核运动,不辐射能量 ②在不同轨道上运动的电子具有不同的能量(E),且能量是量子化的,轨道能量值依n(1,2,3,...)的增大而升高,n称为量子数。而不同的轨道则分别被命名为K(n=1)、L(n=2)、N(n=3)、O(n=4)、P(n=5)。 ③当且仅当电子从一个轨道跃迁到另一个轨道时,才会辐射或吸收能量。如果辐射或吸收的能量以光的形式表现并被记录下来,就形成了光谱。 玻尔的原子模型很好的解释了氢原子的线状光谱,但对于更加复杂的光谱现象却无能为力。现代量子力学模型 物理学家德布罗意、薛定谔和海森堡等人,经过13年的艰苦论证,在现代量子力学模型在玻尔原子模型的基础上很好地解释了许多复杂的光谱现象,其核心是波动力学。在玻尔原子

原子结构的发展史

第一讲原子结构的发展史 学习目标: 1.了解原子结构的发展历史 2.熟悉相应化学用语表示方法 3.掌握微粒计算方法、概念差异的比较 4.掌握核外电子排布及其相关理论 教学过程: 1.发展历史与实验 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图中,⑴为道尔顿实心球式原子模型、⑵为卢瑟福行星运转式原子模型、⑶为汤姆生葡萄干面包式原子模型、⑷为近代量子力学原子模型、⑸为玻尔轨道式原子模型。其中符合历史演变顺序的一组排列是 A.⑴⑶⑵⑸⑷ B.⑴⑵⑶⑷⑸ C.⑴⑸⑶⑵⑷ D.⑴⑶⑸⑷⑵ 2.组成原子的基本粒子之间的关系 (1)质子数决定_________的种类;质子数和中子数决定________的种类 (2)A Z X代表一个质量数为_______,质子数为_______,中子数为______,核外电子数为___________的原子 (3)质量数==_________ + ___________,对任一原子,核电荷数==_________;对中性原子,核外电子数==__________________ (4) Z X n-中核外电子数==______________, Z X n+中核外电子数==____________ 课堂练习: 1:在物质结构研究的历史上,根据量子论的观点,首先提出原子核外电子在一系列稳定轨道上运动并较好地解释了氢原子光谱的科学家是 A.汤姆生B.卢瑟福C.道尔顿 D.玻尔

2.两种微粒的质子数和电子数都相等,它们不可能是 A.一种阳离子和一种阴离子 B.一种单质分子和一种化合物分子 C.一种分子和一种离子 D.一种原子和一种分子 2.核外电子排布的初步 核外电子以极高的速度、在极小的空间作应不停止的运转。不遵循宏观物体的运动规律(不能测出在某一时刻的位置、速度,即不能描画出它的运动轨迹)。 可用统计(图示)的方法研究电子在核外出现的概率。电子云——电子在核外空间一定范围内出现的机会的大小,好像带负电荷的云雾笼罩在原子核周围,人们形象的称为电子云。电子云图中小黑点的疏密表示___________,成______________关系。 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特征 (一)电子层(又称能层):分层依据:能量的较大差别; 电子运动的主要区域或离核远近的不同。 (二)原子轨道——电子亚层 轨道的类型不同,轨道的形状也不同。 用s、p、d、f分别表示不同形状的轨道。 原子轨道表示方法:表示为ns,np,nd,nf等。 原子轨道种类数与电子层序数_______。 (三)轨道的伸展方向 思考:各原子轨道的能量高低:(提高是多电子原子中,电子填充原子轨道时) ①相同电子层上原子轨道能量的高低:ns ___np____ nd _____ nf ②形状相同的原子轨道能量的高低:1s ____ 2s______3s______ 4s…… ③电子层和形状相同的原子轨道的能量高低:2px____2py______2pz 巩固练习: 1.下列轨道含有轨道数目为3的是()

韩国现代集团发展史

韩国现代集团发展史 摘要: 1. 自己专业与韩国现代企业的关系 2. 韩国现代企业简介 3. 韩国现代企业的发展历史 4. 结语关键字:韩国语现代企业发展历史经验 一.我的专业与韩国现代企业本人是吉林大学外国语学院朝鲜语系的本科生,学习标准韩国语,因为自己的专业是韩国语,所以自然要关心韩国的一切政治,经济,文化等等。为了能够更好的学习韩国语,为了很好的就业,就不得不关心韩国的企业,比如现代,三星,大宇等等。但是真正和机械工业有关系的还是现代集体,所以我选择要介绍韩国现代集团。 韩国现代集团是韩国最大的多元化综合性财团之一,创立于1967 年,创始人郑周荣先生。公司总部位于韩国汉城,在汽车、造船、数码电子、重工、机械、基建等领域都占重要地位。其下属造船业位居全球三 强,韩国现代汽车是韩国最大的汽车企业,也是世界第七大汽车生产厂 家。 韩国的企业在中国有很多,尤其是在山东,江苏,浙江沿海等地,但是在中国真正能够很有实力的就是韩国现代企业了,北京现代公 司在中国实力非常强大 为了能够就业好,所以便不得不注意韩国现代集团。

二.现代企业的简介① 韩国现代集团是韩国最大的多元化综合性财团之一,创立于1967年,创始人郑周永先生。公司总部位于韩国汉城,在汽车、造船、数码电子、重工、机械、基建等领域都占重要地位。其下属造船业位居全球三强,现代汽车公司是韩国最大的汽车企业,也是世界第七大汽车生产厂家。现代数码电子成立于八十年代初,在韩国是一家非常大且非常有影响的IT 着名企业,其产品线非常丰富,涵盖了硬件(台式机、笔记本、服务器、网络产品、数据存储、显示设备和数码娱乐产品) 、软件、在线游戏等系列产品。现代数码电子在韩国一直致力于产品的研发和OEM弋工业务,是世界众多国际品牌中高端数码产品的重要代工伙伴。现代内存目前在全球的销售量排名在世界第二。主要向全球OEM供应的厂商有IBM、HP DELL,国内主要客户是联想。其内存的生产地目前在美国和韩国本土。现弋数码电子的中国总部坐落于风景优美的上海市闵北经济技术开发区,规划用地1000余亩,是韩国现弋( Hyundai )集团在中国投资的子公司,规划投资6000万美金,用于建设现弋数码在中国的加工生产研发基地,2004年出口市场主要是日本和东南亚国家。韩国现弋品牌在中国大陆家喻户晓。2002年底对中国100个大中小城市抽样调查结果显示韩国现弋的品牌知名度高达83。7%,韩国现弋在大陆投资的产品一直保持着高科技的高端产品形象。是韩国企业 在大陆的杰出代表。现代数码电子从事计算机及其他相关产品的开发生产已有20多年的历史,是一家非常专业的硬件设备供应商。现代在全球建有5个研发基地,分别坐落于美国旧金山、日本东京、台湾新竹、韩国汉城、

近现代中国的发展变化

近现代中国通讯交通技术发展 中国的交通通讯技术可以说是主要是在过去的100多年中迅速发展起来的 2、近代(1840—1949)(1)海:轮船①最先引进中国的近现代交通工具是轮船,洋务运动时,创办马尾造船厂。②1865年,中国终于建造成了自行设计的第一艘轮船。③19世纪70年代初,轮船招商局在上海成立,这是中国第一家航运公司。(2)陆:①人力车、三轮车、自行车(自行车19世纪中后期传入中国;20世纪初,自行车出现在城市的大街小巷;50年代以后,中国有了自己的自行制造厂。)②火车(第一次工业革命)沪淞铁路:中国出现最早的铁路(外国商人修筑)唐胥铁路:中国人修筑的第一条铁路(出现“马拉火车”的天下奇闻)京张铁路:中国人自行设计并修筑的第一条铁路(詹天佑)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收回包括铁路在内的利权运动的蓬勃开展,中国的铁路建设进入一个快速发展时期。 ③电车,公共汽车(第二次工业革命)电车:1906年,天津创办了有轨电车交通系统。公共汽车:上海在1924年出现,北京则是在1935年开始有。1956年,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第一批12辆“解放牌”载重汽车,标志着中国汽车工业的诞生。(3)空:飞机中国的民航事业起始于20世纪20年代初,30年代中期已形成覆盖大半个中国的航空网。3、现代(1949年后)交通工具发展的特点:发展快,多层次,范围广,不平衡(具有多层次性原因:由于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同时也受具体环境的影响。)二、邮电通信设施的逐渐完善1、邮政通信①开始:1866年,海关开始试办邮政。②1896年改为正式办理,通信范围囊括了全国各主要商埠和中心城市。③辛亥革命后,大清邮政改称中华邮政,邮局邮路进一步扩展。④1949年1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成立,开创了邮政和电信合一的新时代。2、电信事业(1)电报:①有线电报:1877年,丁日昌在福建架设电报线,成为中国人自办有线电报的开端②无线电报:1906年创设。到1932年底,除了国内无线电报外,还开设了国际无线电报业务。(2)电话:①传入:1882年,电话传入中国。②民国成立后,电话线路与电话营业局所继续增加。③20世纪80年代之后,通信技术发展迅速。④截止2003年第三季度末,中国电话用户总数居世界第一。三、中国近代交通、通讯发展的原因1、外来交通技术传入的推动;2、中国近现代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推动;3、政府的大力提倡; 4、群众反帝斗争的推动; 5、中国人民聪明才智的推动。四、交通和通讯工具进步的影响1、正面影响:①推动经济文化交流和发展②促进信息的交流③开阔人们的视野④加快生活节奏⑤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2、负面影响:交通堵塞,环境污染,能源危机,广告,欺诈,噪声等。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内容标准】以我国近现代报刊、影视和互联网的逐渐普及为例,说明大众传媒的发展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巨大变化。一、大众报业的发展1、历史渊源: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出现报纸的国家之一,发行于公元887年的唐代《邸报》,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报纸。2、大众报业出现原因(1)进入19世纪,单一的官方报纸与落后的办报方式越来越不能满足时代的要求,社会呼唤着适合普通民众阅读需求的大众报纸的产生。(2)西人办报潮流的推动。3、近代中国大众报业的兴起与发展(1)1873年,在汉口出版的《昭文新报》,开创了国人办报的先例。(2)维新运动中,国人办报形成高潮,其中影响较大的有《中外纪闻》、《强学报》、《时务报》等。4、通俗性报刊特点(1)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取材世俗,运笔浅显,满足了市民消遣娱乐的需要。(2)根据的知识性与趣味性相结合的原则,按戏曲、电影、体育、生活、文艺、娱乐等类别实现了专门分工,读者可以依据自己的兴趣购买相应的报纸。二、广播影视的普及1、广播(1)产生:20世纪20年代初。(2)第一座广播台:1923年1月23日,由英美报商创办的“大陆报—中国无线电公司广播台”在上海正式开播。(3)中国人自办的第一座广播电台:1926年6月1日,哈尔滨广播无线电台正式开播。(4)中国第一座私营广播电台:1927年3月,上海新新公司开办。(5)中国第一座全国性广播电台:1928年8月,南京国民政府筹备的中央广播电台在南京开播。2、电影(1)发展①中国第一次电影放映:1896年8月,上海徐园“又一村”

原子结构发展史

“原子结构发展史”文字材料 材料一:英国化学家道尔顿(1766—1844)最大的贡献是把古代模糊的原子假说发展为科学的原子理论,为近代化学的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他认为物质由原子构成,原子像一个实心的玻璃球不可再分。材料二:原子“绝对不可再分”的观点在19世纪末受到了新的科学发现的冲击。1879年,英国剑桥大学物理学家汤姆生利用阴极射线能被电场和磁场联合偏转的作用,验证了一种带负电荷的粒子是原子的共同组成部分,并称之为电子。1903年电子发现者汤姆生提出一个原子的“葡萄干面包”模型,认为由于原子对外不显电性,所以原子是一种正电荷平均分布着的粒子,电子嵌在原子中,如同葡萄干嵌在面包中一样。 材料三:1909年,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用一束高能的带正电的氦离子流轰击薄金箔时发现,绝大多数粒子几乎不受阻碍而直接通过金箔,说明原子内部很空旷;但也有极少数(约万分之几)粒子穿过金箔后发生偏转,个别粒子甚至被反弹回来。卢瑟福设想,这是由于原子中存在一个几乎集中了原子全部质量并带正电荷的极小的核,是它对粒子产生了静电排斥作用。1911年,卢瑟福提出了原子结构的“核式模型”:每个原子中心有一个体积极小的原子核,它却几乎集中了原子的全部质量并带有Z个单位正电荷,核外有Z个电子绕核旋转,原子对外不显电性,电子绕核如同行星绕日运行,因此这一模型也被称为“行星式模型”。 材料四:原子核还可以再分吗?答案是:可以!卢瑟福还发现,在原

子核内部有质子,每个质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到1932年,科学家查德威克发现了原子核内有不带电的中子。 材料五:后来,由于对原子光谱的深入研究和量子力学的出现,科学家又推翻了核外电子运动的轨道学说,认为电子具有波粒二象性,它绕核做高速运转,却没有固定轨道,只能用电子云表示电子在某位置出现的频率,这样现代原子结构理论逐步形成了。

现代化学的发展史

现代化学的发展史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

现代化学的发展史 王丹丹 10化11 伴随着人类对生活物质需求的日益增加,以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极大地推动了化学学科自身的发展。化学实践为人类创造了丰富的物质。使得化学在现代步入了科学相互渗透时期。近代化学到现代化学的飞跃,主要归功于19世纪的道尔顿原子论、门捷列夫元素周期律等在原子层次上认识和研究化学,进步到20世纪在分子层次上认识和研究化学。现代化学在物理学、生物学、医学等很多领域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人类的粮食、能源、医药、交通等更好的体现了当代化学的基本意义。蛋白质、核酸、糖等生命物质的研究,纳米科学、组合化学等更是贯穿了整个世纪。 当代化学在物理学中的发展 X射线、放射性及电子的发现为化学在20世纪的重大进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 X射线的发现 1643年意大利的托里拆利发现了气压和真空,人们把真空和电联系在一起研究。放电管抽空再充入各种不同的气体时,放电管的阴极会发现射线,这种“阴极射线”能使几种荧光盐发光,还能使照相底片变黑。可是谁也不知道这是什么原因。直到1895年,德国去理学家意外的发现由阴极射线打到玻璃管壁上产生的奇怪射线,经过不断的研究与实验,最后将这种射线命名为X射线。 ◆放射性的发现 继X射线被伦琴发现后,贝克勒尔对其产生了怀疑,他猜想这可能是一种新的辐射,于是研究开始研究铀盐。研究中指出,铀盐中的铀具有放射性,他认为铀放射发出的荧光只是一种现象。直到居里夫人和卢瑟福分别对放射性射线的穿透和电离效应做定量研究,得到重要结果。当时的科学界正为X射线的发现所激动。贝克勒尔的发现鲜为人知。直到1898年,居里夫人报告了放射性元素钋的发现,放射性在科学界又引起了一阵波动。1902年,居里夫人又发现了镭,更加证实了物质的放射性。

中国现代史的发展历程

中国现代史的发展历程 1.开始着手准备建国大业的是什么会议? 2.开国处起临时宪法作用的法律的什么? 3.什么标志着新中国的诞生?以及时间 4.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5.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统一是什么事件? 6.美国以什么名义侵略朝鲜? 7.1950年10月,__________________ 赴朝作战________ 任总司令 8.–英雄人物:____________ 中堵枪口的_______ ,“烈火中永生”的________ 他们被誉为____________ 9.土地改革的时间?它打破了什么?并颁布了什么法律? 10.土地改革的意义? 11.“一五”计划主要发展?并以什么地区为中心? 12.“一五计划”的四项工业建设成就? 13.“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写的是“一五计划”的哪项交通业成就? 14.什么结束了西藏不通公路的历史? 15.1954年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这个宪法是? 16.什么标志着我国步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始末时间? 17.土地改革后农业、手工夜的分散经营影响了我国生产发展,对此政府的主要方式是什么? 18.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方式是?什么是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19.主要意义(实质)? 20. 中共八大的主要任务是?

21 意义 22“玉米稻子密又浓,铺天盖地不透风。就是卫星掉下来,也要弹回半空中”描述的是那一次运动?23 1958年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严重失误是? 24教训? 25 什么结束了我国依赖“洋油”的时代? 26 模范人物:石油铁人_______ ,两弹元勋_______ ,人民好干部________ ,人民解放军的好战士______ 27“文化大革命”时间?根本原因? 28 文革结束标志? 29 性质 30 启示? 31 教训? 32 1978 年伟大的历史转折也是改革开放的开端是? 33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内容: 思想上:否定了____ 思想方针 政治上:停止“___________________”的口号,把工作重心转移到__________的战略决策实行______________的伟大决策 组织上:形成了以__________为核心的党的中央领导 34 1982年颁布了,基本上形成了以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人类研究原子结构的历史发展历程

人类研究原子结构的历史发展历程 解滨泽 一.道尔顿原子学说 各种物质的原子,它们各自的形状、大小、重量一定是相同的,不同物质的原子,其形状、大小及重量必不相同。为此,他曾经作出这样的推理:假如水的某些原子比其他的水原子重,再假如某一体积的水恰恰由这些较重的水原子组成,那么这一体积的水的比重必然较其他水的比重要大(这显然与事实不符,因为我们知道无论从什么地方得来的纯水的比重都是相同的)。由此及彼,其他物质也是如此。道尔顿又指出,不同气体的原子的大小必然各异。他说,如果将一体积氮与一体积氧进行化合,则会生成二体积的氧化氮,这二体积的氧化氮的数目一定不能多于一体积氮或氧的原子数。因此,他说氧化氮的原子一定比氧、氮的原子大。 在这这种见解的基础上,道尔顿为了进一步解释一种气体扩散于他种气体的理由以及混合气体的压力问题,他又提出:同一化学物质的原子相互排斥。道尔顿又推理说,当两种有弹性的流体混合在一起时,同一种微粒相互排斥,但并不排斥另一种微粒,因此,加在一个微粒上的压力,完全来自与它相同的微粒。由此,他解释了他的分压定律。正如他的一位朋友所说的那样,一种气体对别的任何气体来说都是一种真空。 以后,道尔顿进一步考虑到对各种原子的相对质量进行测量的问题,虽然进行了许多研究工作,但是依据当时的水平所测得的原子量是很不准确的,甚至无法计算各种元素的原子量,因而他不得不作了一些大胆的猜测和假设。他首先为复杂原子进行了命名:二元化合

物、三元化合物和四元化合物。然后,他又很武断地作出了这样的结论:如果两种元素彼此化合,其化合时则遵循从最简单的方式开始,其层次分为4个。道尔顿又据以上原则,以氢原子量为1,以此作为标准,规定了其他元素原子的相对质量。 道尔顿确定的化合物组成的规则是没有什么科学依据的,不能不说是过于主观、随意和武断之举。因此,很多化合物复杂原子的组成被他弄错了,比如水是H2O,而他误作HO,随之氧的原子量也就错了。 1803年,10月18日,道尔顿在曼彻斯特的学会上第一次宣读了他的有关原子论的论文。论文中说了如下几个原子论的要点: 1元素的最终组成称为简单原子,它们是不可见的,既不能创造,也不能毁灭和再分割,它们在一切化学变化中本性不变。 2同一元素的原子,其形状、质量及性质是相同的;不同元素的原子则相反。每一种元素以其原子的质量为其最基本的特征(此点乃道原子论的核心)。 3不同元素的原子以简单数目的比例相结合,形成化合物。化合物的原子称为复杂原子,其质量为所含各元素原子质量的总和。同一种复杂原子,其形状、质量及性质也必然相同。 至此,道尔顿完成了提出原子论的历史使命,由于该学说解决了很多化学基本定律的解释,所以很快为化学界所接受。

现代生物技术发展史

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 姓名:王利新 学号: 学院:

摘要:现代生物技术是通过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的基础研究而快速发展起来的。医药生物技术起步最早、发展最快,目前世界已有2000多家生物技术公司,其中70%从事医药产品的开发。生物技术工业总体日趋成熟,正在由风险产业变成以商业为动力,以市场为中心的产业。 应用生物技术已有可能产生几乎所有的多肽和蛋白质,基因工程技术的应用已使新药研究方法和制药工业的生产方式发生重大变革。该文对现代生物技术在医药和基因工程现代化的应用进行了全面、深入的论述。 【关键词】生物技术;医药;基因工程技术; 率高近十几年来,在利用生物技术制取新药方面取得了惊人的成就,已有不少药物应用于临床。例如人胰岛素、人生长激素、干扰素、乙肝疫苗、人促红细胞生成素(Epo)、GM-集落刺激因子(GM-CSF)、组织溶纤酶原激活素、白细胞介素-2及白介素-11等。正在研究的有降钙素基因相关因子、肿瘤坏死因子、表皮生长因子等140多种。随着生物技术药物的发展,多肽与蛋白质类药物的研究与开发,已成为医药工业中一个重要的领域,同时给生物制剂带来了新的挑战。在实际应用中,基因工程药物受到一定限制,如口服应用时生物利用度低,会受到消化酶的破坏,在胃酸作用下不稳定,在体内半衰期较短等,因此只能注射给药或局部用药。为了克服这些缺陷,已开始改为合成这些天然蛋白质的较小活性片段,即所谓“多肽模拟”或“多肽结构域”合成,又叫“小分子结构药物设计”。这类药物可口服,有利于由皮肤、粘膜给药,用于治疗免疫缺陷症、HIV 感染、变态反应性疾病、风湿性关节炎等,其制造成本也更低。这种设计思想也已应用于多糖类药物、核酸类药物和模拟酶的有关研究。小分子药物设计属于第二代结构相关性药物设计,所设计的分子能替代原先天然活性蛋白与特异靶相互作用。 在给药方式的研究方面,对注射用溶液和注射用无菌粉末(目前上市的多肽蛋白质类药物多为此种剂型),除了继续改进其稳定性外,还通过一些其他技术手段,研制出了化学修饰型、控释微球型和脉冲式给药系统。在非注射途径的给药系统,即包括鼻腔、口服、直肠、口腔、肺部给药方面也已取得重大进展。国内市场上主要有基因工程乙肝疫苗、干扰素、重组人白介素-2、G-CSF(增白细胞)、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EPO)等15种自己生产的基因工程药品。已经批准

原子结构发展史及对化学教学都启示

原子论和原子模型发展史及对中学化学的启示和作用 原子论发展史与主要内容 一、科学原子论诞生的时代背景 化学是以物质为研究对象,以阐明物质的结构及其变化规律为己任,所以,“物质是什么构成的?”是化学的基本问题,也是核心问题。然而,从上古代的德谟克利特(公元前460~前370年)到17世纪的波义耳(1627~1691年),上下2000多年,尚未做出完全正确的回答。虽然德谟克里特早就提出,物质是由看不见的微粒构成。并把这种微粒称作“原子”(希腊文意思是不可分割的),但只是一种猜想,一种推理,没有实验根据,因而对物质结构的认识是朦胧的、幼稚的,处于萌芽时期。 到了17世纪的1661年,波义耳才第一次明确了化学的研究对象、方法以及他的物质观,把化学确定为科学。他以化学实验为基础建立了科学的元素论,他认为只有那些不能用化学方法再分解的简单物质才是元素。这种物质观已接近原子论,但还不是科学的原子论。因为,他当时称之为元素的物质,今天看来只是单质,而不是原子。其中还有不少错误:受实验条件的限制和思想上的局限性,曾错误的把火、气、水都视为元素;把物理性质“火”和化合物“水”都当成了元素,造成了元素概念的混乱。 在波义耳之后的100年里,人们在科学实验和化学分析中不断发现新的元素,把化合物从元素表中逐渐拉了下来,1789年,拉瓦锡对元素概念又进行了总结和思考,提出元素是“化学分析所能达到的终点”。丰富了波义耳的元素观,发表了包含33种元素的元素表,但对元素的质量未能进行测定和确认。因而,波义耳的“元素论”尚未成为准确、清晰、科学的概念,有待于进一步发展。 二、科学原子论的提出过程与内容 随着科学实验的深入、技术的进步、一代又一代科学家的努力,人们对物质的认识渐渐地明确起来,并发生了认识上的飞跃,产生了科学的原子论,完成这一“飞跃”的代表人物就是英国科学家道尔顿,那已经是19世纪初的事情了(1803年)。 道尔顿的科研题目是从气象学开始,很有成就,并出版了专著。进而研究大气物理学,从混合气体的扩散和分压的测定,发现了气体分压定律,引发了对物质结构本质的思考,题目自然地转入化学领域,经逻辑推导,提出原子新概念,进一步又测定了原子的相对原子量,终于建立起了科学原子论。 在道尔顿之前,人们就已经认识到空气是由氮气和氧气以及少量二氧化碳组成的,而且还知道它们的密度:氮气轻、氧气重、二氧化碳更重。道尔顿在做混合气体实验时发现,最轻的氮气并不是浮在最上面,最重的二氧化碳也不是沉在最下面,而是混合得很均匀,并不分层,这是为什么?这个问题只能说明气体具有扩散性。为什么气体会有扩散性?只能设想气体是由微小的微粒组成的,只有这样当它们混合时才能不分层,相互掺合,才能形成均匀的整体。

现代家具发展史.

第四节外国现代家具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期的现代家具 (一曲木家具 托耐特(1796~1871生于莱茵河畔伯帕特的工匠之家,1842年6月,托耐特的“用化学、机械法弯曲木技术”在维也纳获取了专利。1852年,托耐特经过研究以后发明了加金属带使中性层外移的曲木方法,很好的解决了这一问题。这些原理现在仍用在很多曲木机上,并将其称为“托耐特法”。从1895年开始生产的14号椅子(也称维也纳椅,是托耐特家具历史上最有代表性的作品,到1903年已累计生产5000万件,目前仍在继续生产。1860年开始生产的7027号曲木摇椅,生产期年产量达10万件以上。这种椅子打破了千百年来椅子设计原则,将“动”的观念融合到作品中。 (二手工艺运动 手工艺运动主要是英国的艺术运动,1888年由莫里斯(1834~1896倡导。这一运动的基本思想在于改革过去的装饰艺术,并以大规模的、工业化生产的廉价产品来满足人民的需要,因而它标志着家具从古典装饰走向工业设计的第一步。 (三新艺术运动 新艺术运动1895年由法国兴起,1905年结束。新艺术运动是以装饰为重点的个人浪漫主义艺术,它以表现自然形态的美作为自己的装饰风格,从而使家具像生物一样也富于活力。主要代表人物有法国的海格尤马特和比利时的饭·德·菲尔德等。他们的作品虽然有些过于罗曼蒂克,而且因不适于工业化生产的要求最终被淘汰,但他们使人们懂得应当从对古典的模仿中解放出来,这是欧洲古典主义艺术传统向现代主义运动的过渡阶段。 (四德意志制造联盟 德意志制造联盟是一个由德国建筑师穆特修斯倡议的,与1907年10月在慕尼黑成立的协会,成员包括艺术家、设计师、评论家和制造厂商等。穆特修斯曾经到

原子结构模型发展史及其影响

一、原子结构模型发展史及其影响 原子最初被认为没有质的区别,只有大小、形态和位置的区别,经过后期哲学家的发展,认识到各种原子也有质的区别。古代的这种原子观是在缺乏实验佐证的情况下产生的。 18世纪末,英国化学家道尔顿(Dalion,1766—1844年)通过大量实验与分析,认识到原子是真实存在的,并确信物质是由原子结合而成的。他于1808年出版了《化学哲学新体系》一书,提出了原子学说,认为每种单质均由很小的原子组成。不同的单质由不同质量的原子组成。并认为原子是一个坚硬的小球,在一切化学变化中保持基本性质不变。此后近一百年,关于原子的结构的认识没有大的变化。 在19世纪末,放射性元素逐一被发现,它们裂变的事实冲破原子不能再分的传统观念。1897年英国科学家汤姆孙(1856—1940)发现原子里有带负电荷的电子。这一切激励着科学家们去探索原子的内在结构。 1904年,英国科学家汤姆孙首先提出葡萄干面包原子模型。他认为既然电子那么小,又那么轻,因此原子带正电部分充斥整个原子,而很小很轻的电子浸泡在正电的气氛中,这正像葡萄干嵌在面包中那样。电子带的负电荷被原子内带正电荷部分抵消,因此原子是电中性的。汤姆森的原子模型能解释原子是电中性的,还能估计原子半径约为100pm(10-10m),因此它风行10多年,以后意外地被汤姆孙的学生卢瑟福推翻。 1911年,卢瑟福(1897—1937)和盖革(1882—1945)用α粒子轰击金属箔,并用荧光屏记录粒子散射现象的情况。他发现大部分α粒子按直线透过金属箔,只有极少一部分α粒子被反弹回来或偏转很大角度。这个实验充分说明原子内有很大空间,而正电荷部分集中在原子中心极小的球体内,这里占原子质量的99%以上。因此,他断定汤姆孙的葡萄干面包的原子模型不符实际,同时他果断地提出新的原子模型。 1912年,卢瑟福联系太阳系中行星绕太阳旋转情况提出新的原子模型是带正电的原子核在原子正中,占原子质量的绝大部分,正像太阳系中太阳那样;带负电的电子环绕原子核作高速运动。按这个模型可估计原子直径是100pm,电子直径是1fm,原子核直径是10~0.1fm,原子内部有很大空间。 虽然这个模型能成功地解释一些现象,但是它立即遭到全世界大多数科学家反对。因为据经典物理理论,任何作加速运动的电荷都要辐射电磁波,这必然引起两种后果:第一,不断辐射能量,电子将沿螺旋线渐渐趋近原子核,最后落到核上而毁灭。第二,电子不停地、连续地辐射电磁波,电磁波的波长会发生连续的变化,因此,所有的原子都应发射连续光谱。然而事实决非如此,首先,从未发生过原子毁灭的现象。说明电子不会落到原子核上去。其次,原子在正常情况下不辐射电磁波。即使气体或蒸汽被火焰,或其他方法灼热时有电磁波辐射,但这种辐射通过三棱镜后得到的是线光谱,而不是连续光谱。这些事实使卢瑟福也不知怎样来解释。 正当卢瑟福无计可施时,刚巧来了一位年轻丹麦化学家玻尔(1885—1962),他坚决支持卢瑟福的新模型,并且引进崭新的量子学说,为原子结构理论谱写出光辉的一页。玻尔理论的要点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