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储存期间DON毒素含量的变化规律探讨

合集下载

小麦储存品质判定规则检测结论

小麦储存品质判定规则检测结论

小麦储存品质判定规则检测结论小麦是我国的重要粮食作物之一,储存品质的判定对于农民和相关部门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小麦的储存品质主要包括水分含量、杂质含量、霉变、发芽和虫害等方面。

本文将针对这些方面进行小麦储存品质判定规则的检测,并给出相应的结论。

首先,小麦的水分含量是影响储存品质的重要因素之一、小麦的适宜水分含量为13%~14%。

低于13%的水分含量会使小麦易干裂和发生虫害,超过14%的水分含量会导致霉变和发芽。

因此,小麦的水分含量应该在适宜范围内。

其次,小麦的杂质含量对储存品质的影响也很大。

杂质包括石子、土块、秸杆、麦麸等。

储存小麦之前,应该将这些杂质清理干净,以免影响小麦的储存和加工质量。

第三,霉变是小麦储存品质的重要问题之一、霉变会导致小麦的营养价值下降和产生有害物质。

对于霉变的判定可以通过目视和感官判断。

正常的小麦应该没有异味和发霉的迹象。

第四,小麦的发芽是指小麦内部胚芽的生长。

发芽的小麦营养价值下降,易滋生霉菌。

发芽的判定可以通过目视和手感判断,正常的小麦没有胚芽和发芽迹象。

最后,虫害也是小麦储存品质的重要问题之一、储存小麦时需要进行杀虫处理。

虫害的判定可以通过目视和细菌学检测。

正常的小麦应该没有虫类和害虫。

综上所述,对于小麦储存品质的判定规则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1.水分含量应该在13%~14%的适宜范围内。

2.清除杂质,确保小麦的纯度。

3.目视和感官检查,检测小麦是否有霉变、发芽和异味等迹象。

4.杀虫处理,防止虫害。

根据以上规则,对小麦的储存品质进行检测时,如果小麦的水分含量超过14%,则判定为不合格;如果小麦有杂质、异味、发霉、发芽或虫类,则判定为不合格。

只有满足以上检测规则的小麦,才能称为合格的小麦储存品质。

以此为依据,结论是小麦储存品质判定应该根据水分含量、杂质含量、霉变、发芽和虫害等因素进行检测,只有满足相应的规则,才能判定为合格的小麦储存品质。

这样的判定有助于保障小麦的质量和农民的利益。

粮食中的呕吐毒素(DON)研究进展

粮食中的呕吐毒素(DON)研究进展

摘 要 为了更好地开展我国粮食中呕吐毒素在收储阶段的产生机理、发展变化规律以 及控制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工作,从粮食生产实际角度出发,结合近年来项目研究成果以及查 阅国内外其他相关科研院所的文献资料,分析了粮食中呕吐毒素研究现状,并得出相应结论 和建议,具有较强的现实指导意义。
关键词 粮食 呕吐毒素 污染 产生机理 变化规律 控制技术
呕吐毒素又名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 (Deoxyni- valenol,DON),是禾谷镰刀菌等 粮 食 病 原 菌 的 次 级代谢产物。呕吐毒素是谷物赤霉病的重要指示性 毒素,同时具有很强的毒性,对人类健康造成很大 威胁以及引发巨大经济损失。
1 粮 食 中 呕 吐 毒 素 概 述
粮食中的呕吐毒素主要是作物在生长阶段或者 谷物在存放过程中受到禾谷镰刀菌等真菌感染进而 代谢产生的一种单端孢霉烯族毒素 , [1] 具有很强 的 毒性,可引起家畜拒食,呕吐,生长延迟,生殖紊 乱等症状以及引起人类免疫抑制,贫血,头痛,呕 吐,厌食和腹痛等 症 状 , [2,3] 危 害 极 大。 我 国 现 行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对粮食中呕吐毒素含量有严格的 限 定 。 [4]
因此,农产品中真菌毒素的污染已成为不可忽 视的问题 。 [10] 如 何 有 效 地 控 制 谷 类 作 物 中 真 菌 毒 素的产生,降低谷物类饲料和食品中真菌毒素的水 平,对于保障谷物食用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2 粮 食 中 呕 吐 毒 素 的 产 生 机 理 研 究
粮食受霉菌和真菌毒素的污染通常是一个具有 连续效应的过程,霉菌在田间开始侵染,随后在收 获、干燥和 储 藏 过 程 中 发 展 和 演 替 。 [11] 中 储 粮 成 都储 藏 研 究 院 有 限 公 司 (以 下 简 称 “成 都 储 藏 院”)在建立我国粮食真菌名录时,对我国主要粮 食品种在田间成熟期、新粮入库期和储藏期各阶段 的微生物区系和变化规律作了进一步研究。研究发 现,小麦在田 间 成 熟 期 共 分 离 出 14 个 属 21 种 真 菌 , 在 新 粮 入 库 期 共 分 离 出 25 个 属 63 种 真 菌 , 在 储 藏 期 分 离 出 20 个 属 51 种 真 菌 。 玉 米 在 田 间 成 熟 期 共 分 离 出 13 个 属 17 种 真 菌 , 在 新 粮 入 库 期 共 分 离出26个属70 种 真 菌, 在 储 藏 期 分 离 出 22 个 属

含水量、储存条件对储存期小麦中DON、NIV毒素含量变化的影响

含水量、储存条件对储存期小麦中DON、NIV毒素含量变化的影响

含水量、储存条件对储存期小麦中DON、NIV毒素含量变化的影响作者:姚振宇殷宪超俞明正董飞祭芳徐剑宏史建荣来源:《江苏农业科学》2016年第12期摘要:研究含水量分别为11.5%、12.8%、15.7%的小麦在4 ℃冷库、25 ℃恒温室、常温库、地下仓库4种环境下储藏0~90 d镰刀菌毒素DON、NIV含量的变化情况,并对不同储存环境下小麦含水量变化情况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90 d内,3种含水量的小麦在4 ℃冷库和25 ℃恒温室条件下,DON、NIV毒素均未发生显著变化。

储存在常温库和地下仓库2种不可控环境下的3种含水量小麦在60 d后DON毒素含量降低,NIV毒素含量未发生显著变化。

关键词:小麦;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雪腐镰刀菌烯醇;储藏;镰刀菌毒素中图分类号: S339.3+2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2-1302(2016)12-0300-03收稿日期:2016-10-11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编号:31601594);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项目(编号:GJFP2016001003);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编号:BK20130714);江苏省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资金[编号:CX(16)1059]。

作者简介:姚振宇(1991—),男,江苏盐城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真菌毒素检测和治理方法研究。

通信作者:殷宪超,博士,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真菌毒素检测和治理方法研究。

Tel:(025)84392001;E-mail:yinxianchao@。

镰刀菌毒素是由镰刀菌属(Fusarium spp.)中多种真菌产生的一类次级代谢产物,在自然界中分布十分广泛,不仅对食品产生严重污染,还会对人畜健康造成危害[1-3]。

镰刀菌毒素会引起人和牲畜的急性、慢性中毒,具有致癌、致畸、致突变等潜在危害,还与某些地方性疾病的发生有紧密联系。

镰刀菌在代谢过程中会产生多种代谢物,包括雪腐镰刀菌烯醇(nivalenol,NIV)、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eoxynivalenol,DON)、玉米赤霉烯酮(zearalenone,ZEN)、伏马毒素(fumonisin,FB1)等[4-6]。

小麦籽粒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含量影响因素相关性分析

小麦籽粒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含量影响因素相关性分析

小麦籽粒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含量影响因素相关性分析小麦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而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则是一种常见的小麦毒素。

它是由镰刀菌属真菌产生的,可导致小麦籽粒品质下降以及对人畜健康产生危害。

研究小麦籽粒中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含量的影响因素对小麦生产和小麦制品质量的保障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从气候因素、土壤因素、栽培管理因素等多个方面进行分析,以期为小麦籽粒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含量的监测与控制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和参考。

一、气候因素气候是影响小麦籽粒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含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气温、湿度和降水对镰刀菌的生长和产毒有着直接的影响。

研究表明,小麦籽粒中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的含量与气温和湿度呈正相关关系,尤其是在开花期和灌浆期,气温高、湿度大的环境更容易导致镰刀菌的生长和产毒。

适当调整种植时间、选择合适的抗病品种以及加强病虫害防治是降低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含量的关键措施之一。

二、土壤因素土壤是小麦生长的基础,也是脱氧雪腐镰刀菌的重要栖息地。

土壤pH值、含水量、有机质含量等因素对小麦籽粒中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含量有一定的影响。

研究发现,土壤pH值在5.5-7.5之间,含水量在60%-70%,有机质含量在2%-3%之间的条件下,小麦籽粒中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含量较低。

加强土壤调理、合理施肥、改善土壤通风透气性等措施有助于减少小麦籽粒中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的含量。

三、栽培管理因素除了气候因素和土壤因素外,栽培管理因素也对小麦籽粒中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含量有着重要的影响。

密植和偏重追肥容易引起小麦植株茂密、通风不良,从而增加小麦籽粒中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的含量。

不合理的灌水和施肥措施也会导致小麦地下部分根系过盛,土壤中水分较大,从而增加了镰刀菌的生长和产毒的条件。

适当稀植、适时适量施肥、科学灌水等措施可以降低小麦籽粒中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的含量。

小麦籽粒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含量影响因素相关性分析

小麦籽粒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含量影响因素相关性分析

小麦籽粒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含量影响因素相关性分析小麦是世界上种植面积最广、生产量最大的粮食作物之一,但由于气候、土壤和病虫害等因素的影响,小麦产量和品质往往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近年来,随着农业生产环境的改变和人们对食品安全的重视,小麦籽粒中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含量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

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是一种由镰刀菌属真菌产生的毒素,是小麦和其它谷物中的一种重要的真菌毒素,不仅对人畜健康构成危害,而且还会影响小麦的加工和贮藏。

了解小麦籽粒中DON含量的影响因素,对于及时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保障小麦生产和加工的健康和安全至关重要。

影响小麦籽粒中DON含量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包括生长环境、品种特性、生长期气象条件、病虫害侵袭等因素。

下面对这些影响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以期对小麦籽粒中DON 含量的影响机制有更深入的认识。

一、生长环境小麦的生长环境是影响其籽粒中DON含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气候条件是影响小麦生长发育和镰刀菌感染的重要因素。

温度、湿度和光照等气候因素都会直接影响小麦籽粒中DON的含量。

一般来说,温暖潮湿的气候更容易诱发镰刀菌的生长,增加小麦籽粒中DON 的含量。

研究表明,土壤中的氮、磷、钾等养分的供给也会影响小麦的抗病能力,进而影响小麦籽粒中DON的含量。

改善小麦的生长环境,控制好温度、湿度和养分供给,对于减少小麦籽粒中DON的含量具有积极的意义。

二、品种特性小麦的品种特性对其籽粒中DON含量的影响也十分显著。

不同品种的小麦对于镰刀菌的感染和毒素的累积具有不同的抗性。

选择适应当地生长环境和抗性好的小麦品种是减少小麦籽粒中DON含量的重要措施之一。

研究表明,耐镰刀菌抗性好的小麦品种其籽粒中DON的含量要明显低于感病品种。

通过品种改良和优良品种的选育,可以有效地控制小麦籽粒中DON的含量。

三、生长期气象条件四、病虫害侵袭小麦的病虫害侵袭是影响其籽粒中DON含量的重要原因之一。

小麦呕吐毒素标准

小麦呕吐毒素标准

小麦呕吐毒素标准小麦呕吐毒素(DON)是一种由镰刀菌属真菌产生的毒素,主要存在于小麦、玉米等谷物中。

它对人体和动物健康造成严重危害,因此各国对小麦呕吐毒素的含量都有严格的标准。

本文将介绍小麦呕吐毒素的相关标准,以及对标准的解读和应用。

一、国际标准。

国际上对小麦呕吐毒素的含量限制主要由世界卫生组织(WHO)和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制定。

根据国际标准,小麦及小麦制品中的DON含量不应超过每公斤1毫克。

二、中国标准。

中国对小麦呕吐毒素的含量也有明确的规定。

根据中国国家标准,小麦及小麦制品中的DON含量不应超过每公斤1毫克。

此外,中国还对不同等级的小麦制品中的DON含量进行了具体的限制,以保障食品安全。

三、标准的解读。

小麦呕吐毒素标准的制定是为了保护人体健康,减少食品中毒素的风险。

高含量的小麦呕吐毒素会对人体的肝脏、肾脏等器官造成损害,长期摄入还可能导致慢性中毒。

因此,严格控制小麦制品中的小麦呕吐毒素含量对于食品安全至关重要。

四、标准的应用。

在生产和加工过程中,企业应严格按照国际和国家标准对小麦及小麦制品进行检测,确保其小麦呕吐毒素含量符合规定。

同时,消费者在购买小麦制品时,也应选择有质量保证的产品,避免因小麦呕吐毒素超标而对健康造成风险。

五、结语。

小麦呕吐毒素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对保障食品安全和人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各国和地区应加强监管,确保小麦及小麦制品中的小麦呕吐毒素含量符合标准要求。

同时,加强对消费者的宣传教育,增强他们对小麦呕吐毒素风险的认识,从而更好地保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总之,小麦呕吐毒素标准的制定和执行,需要政府、企业和消费者共同努力,才能真正做到从源头上控制食品安全风险,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能够增加大家对小麦呕吐毒素标准的了解,引起更多人对食品安全问题的关注。

小麦籽粒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含量影响因素相关性分析

小麦籽粒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含量影响因素相关性分析

小麦籽粒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含量影响因素相关性分析摘要小麦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而小麦籽粒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是一种常见的真菌毒素,对小麦的产量和质量造成严重影响。

研究小麦籽粒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含量影响因素的相关性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应用价值。

本文通过文献综述和实验分析的方法,分析了小麦籽粒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含量的影响因素,并探讨了它们之间的相关性。

研究结果表明,小麦籽粒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含量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环境因素、品种差异、种植管理和加工技术等。

这些因素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其中环境因素对小麦籽粒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含量的影响最为显著。

有效的环境控制和科学的种植管理是降低小麦籽粒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含量的关键措施。

1. 研究背景小麦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被广泛种植于全球各地。

小麦产量和质量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其中真菌毒素的污染是重要的因素之一。

小麦籽粒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是一种常见的真菌毒素,对人体健康和小麦的生长发育造成严重影响。

研究小麦籽粒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含量的影响因素及其相关性,对于小麦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应用价值。

2. 目的和意义本文旨在分析小麦籽粒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含量的影响因素及其相关性,为科学地制定小麦生产的管理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通过全面了解小麦籽粒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的形成机制和影响因素,可以有效降低小麦籽粒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的含量,提高小麦的产量和质量,保障粮食安全。

3. 小麦籽粒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形成机制小麦籽粒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的形成主要受到真菌感染、环境条件和小麦本身遗传因素的调节。

当环境湿度和温度适宜,真菌易于繁殖,并产生大量毒素。

而小麦品种的抗病性差异也是导致小麦籽粒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含量不同的重要因素。

关于小麦粉呕吐毒素(DON)的研究

关于小麦粉呕吐毒素(DON)的研究

◎ 庄巧云 ,谢卫忠 ,方 晓斌
( 杭 州东南 ( 牡 丹 )面粉有 限公 司,浙江
杭州 3 1 1 1 9 9 )
Z h u a n g Q i a o y u n , x i e We i z h o n g , F a n g X i a o b i n
( H a n g z h o u S o u t h e a s t ( P e o n y ) F l o u r C o . , L t d . , H a n g z h o u 3 1 1 1 9 9 , C h i n a )
重损害原核细胞 、真核细胞 、 植物细胞 和肿瘤 细胞等 。
者更多是 小麦 生长过程 中可 能 由于雨水 太多 ,造成 小

要 :小麦粉 中呕吐毒 素 ( DON)对人体健康 影响 突出,本文研 究分析 了小麦粉 中呕吐毒 素产生的原 因、
危 害、检 测方法与消减技 术 ,意在有效 降低 小麦粉 中呕吐毒素带来的食品安全风险 。 关 键词 :小麦粉 ;呕吐毒 素 ;色选机 ;食 品安全 Ab s t r a c t :T h e( D ON ) i n wh e a t f l o u r h a s a n e g a t i v e i n f l u e n c e o n h u ma n h e a l t h . T h e r e a s o n , h a r m,
呕 吐毒素作 为一 种常 见 的真 菌毒 素 ,其典 型 的化 也是 呕吐毒 素分 布的重灾 区,危害极大 。
7 8 l 口 l 田
X I A N D A I S H I P I N
M od e r n Fo od
1 . 2 呕吐毒素 的危害

小麦中呕吐毒素含量检测

小麦中呕吐毒素含量检测

分析 检测小麦中呕吐毒素含量检测 武建锋 刘洋 南阳市粮油质量检测中心呕吐毒素是一种常见的污染毒素,会引起人或动物出现呕吐等中毒症状,因此被称为呕吐毒素。

小麦是人们喜爱的主食之一,同时也是呕吐毒素分布量最大的农作物之一。

在小麦种植与仓储管理中都有可能形成呕吐毒素,严重影响消费者的身体健康。

因此,对小麦呕吐毒素含量进行检测对于保证食品安全有着重要的意义。

呕吐毒素及其危害呕吐毒素(V o m i t o x i n),是一种常见的真菌毒素,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eoxynivalenol,缩写DON)其拥有高稳定性的化学性质,受热也不易分解,在自然环境中适应性很强,广泛存在于不同种类的粮食作物中。

呕吐毒素主要源自于单端孢霉烯族化合物,例如尖孢镰刀菌、粉红镰刀菌等等。

经过试验研究发现,该类单端孢霉烯族毒素的数量众多,约有150种左右,该类毒素繁殖生长速度快,难以有效控制,所以对粮食作物产生了巨大的破坏。

该类速度的理化性质也十分有限,通常为纯白色结晶,在紫外线照射下午荧光,但处于水中的溶解度较高,遇热也不易分解,因此呕吐毒素的测定与降解需要选择合适的技术进行。

呕吐毒素对人体毒性很强,对人体危害极大,能够严重损害真核细胞、原核细胞、肿瘤细胞。

呕吐毒素能够渗入磷脂双层,作用于亚细胞水平;并且通过细胞膜产生作用,利用自由基介导的脂质过氧化作用等方式对原核细胞进行作用,进而严重危害细胞的正常功能。

小麦中呕吐毒素含量检测胶体金三线定量法。

胶体金真菌毒素检测条是定量检测小麦中呕吐毒素最为简易的方式,检测过程对下小麦样品的处理简易,8min-10min就可以得出检测结果。

试样提取液中的霉菌毒素与检测条中的胶体金微粒发生反应,霉菌毒素与胶体金微粒的结合物以及胶体金微粒在侧流作用下移动,当到达检测线时,包被的抗原与胶体金微粒结合发生呈色反应,其颜色深浅与试样中霉菌毒素的含量相关。

用读数仪测定检测条上检测线和质控线颜色深浅,根据颜色深浅和读数仪内置的标准曲线计算出试样中霉菌毒素含量。

关于小麦粉呕吐毒素(DON)的研究

关于小麦粉呕吐毒素(DON)的研究

关于小麦粉呕吐毒素(DON)的研究作者:庄巧云谢卫忠方晓斌来源:《现代食品·下》2017年第05期摘要:小麦粉中呕吐毒素(DON)对人体健康影响突出,本文研究分析了小麦粉中呕吐毒素产生的原因、危害、检测方法与消减技术,意在有效降低小麦粉中呕吐毒素带来的食品安全风险。

关键词:小麦粉;呕吐毒素;色选机;食品安全Abstract:The (DON) in wheat flour has a negative influence on human health. The reason,harm, detection method and abatement technology of vomitoxin in wheat flour were studied. The aim was to reduce the risk of food safety caused by vomitoxin in wheat flour.Key words:Wheat flour; Vomit toxin; Color selection machine; Food safety中图分类号:TS211.2呕吐毒素(vomitoxin)是普遍存在于粮食作物及其制成品之中的重要污染毒素,该毒素也叫做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eoxynivalenol,DON),是一种单端孢霉烯族化合物,能够引起动物呕吐等中毒症状,故而称为呕吐毒素。

小麦作为主食作物,是呕吐毒素分布最广的作物之一。

在小麦生产加工的过程中,呕吐毒素伴随着面粉的制成存在于小麦粉中,严重危及人们的身体健康。

因而针对小麦粉呕吐毒素的产生、危害、测定以及消减技术分析,强化小麦粉呕吐毒素认识,提高食品安全意识,降低呕吐毒素危害具有重要意义。

1 呕吐毒素及其危害1.1 呕吐毒素及其分布呕吐毒素作为一种常见的真菌毒素,其典型的化学性质是高度的稳定性以及受热不易分解,在自然界中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广泛分布在各种粮谷作物中,在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

小麦镰刀菌毒素DON积累抗性研究进展

小麦镰刀菌毒素DON积累抗性研究进展

育抗病 特 别 是抗 D N积 累品 种是 减 轻 赤 霉病 危 害 O 的有效 途径 。 目前 , 赤霉 病 5种抗 性 类 型 中仅 抗 在
侵染( 类型 I) 和抗 扩展 ( 类型 Ⅱ) 的研 究较 为深入 ,
随着近年 来对食 品安 全 的重视 , 对毒 素 D N积 累抗 O
性 类型 ( 型 Ⅲ) 类 的许 多研 究也 陆 续展 开 。本 文 系
形成 期 由植 物 酶 降 解 D N; 穗 组 织 毒 素 D N含 O ③ O
小麦赤 霉 病 ( et cb F sr m h a l h , Wh a sa , uai e dbi t u g
F B 是世界 温 暖潮 湿 和半 潮湿 地 区小 麦 的重要 病 H )
量 高 , 阻止其 运输 到 子粒 , 但 这种 抑制 作用 可能是 由
性 遗传 、 抗病 基 因的 分子 标 记 等 方 面 的 研究 进 行 了
综述 , 同时探 讨 了小麦 D N积 累抗性 研究 中存 在 的 O 问题和 今后 的育种 策略 。
区别 , 特别是 抗 扩 展 和抗 D N积 累 之 间 关 系 密切 , O
D N在病 害发 展 和 病 菌 在 寄 主 组 织 内 的 扩展 中起 O 着 决定 性作用 。抗 D N积 累 是否 独 立 于抗 侵染 O
研究 表 明 , 小麦 子粒 D N含量 与子 粒 中赤霉 菌 O
量呈 显著相 关 -¨子 粒 D N含量 和赤 霉 病 发病 程 】, 0 O
度 ( 小穗 率 、 粒 率 ) 间 也呈 显 著 的正 相 关 。 病 病 之 。 ;
但 也 会 因鉴 定 材料 、 方法 、 病情 和 环境 不 同得 出不 同
1 D N积 累 抗 性 O

小麦中呕吐毒素的分布规律及加工影响

小麦中呕吐毒素的分布规律及加工影响

T logy科技食品科技小麦当中的呕吐毒素主要分布在小麦籽粒的皮层部位,内部含量相对较少,当小麦经过加工之后,麸皮和细麸中的呕吐毒素比全麦粉显著增高,心粉中的呕吐毒素显著降低,本文分析了呕吐毒素在小麦籽粒当中的分布情况以及加工后的变化,同时也分析了如何降低呕吐毒素的危害,从而保证人民群众的健康安全[1]。

1 小麦中呕吐霉素的分布规律1.1 呕吐毒素在小麦籽粒中的分布特征通过对大量样本的检测发现,不完善粒高的小麦呕吐毒素检出的可能性增大,同时小麦中赤霉病粒多的,呕吐毒素的检出值也较高。

小麦不完善粒主要因虫害、病菌、物理作用等产生,大多数的呕吐毒素在不同类型的小麦当中的分布方式也不相同[2]。

正常的粒形农作物色泽鲜明,且颗粒饱满;而出现赤霉病粒与发芽粒,或者是干瘪,变色等不正常的粒形农作物的色泽偏暗均匀。

1.2 呕吐毒素在小麦籽粒内外层的具体分布情况通过研究粒形农作物受真菌病毒感染的规律,笔者发现了呕吐毒素在小麦粒内外层中的分布具有自身的特征。

在日常的生活中,由于自然天气、环境等原因造成小麦感染赤霉病进而产生呕吐毒素。

另外,有研究学者表示[3],呕吐毒素是由外到内感染渗透的,因此可以说小麦的外部皮层部分受到镰刀菌感染而产生呕吐毒素的概率最大,且含量也最高。

因此可以得知:小麦被镰刀菌感染而产生的呕吐毒素,大部分是从外到内渗透的,越靠近小麦籽粒内层部分,感染的呕吐毒素越少,反之,离外层表皮最近的部分感染最多,且含有的呕吐毒素也最高。

2 小麦中呕吐毒素的加工方式小麦作为我国重要的谷物农作物,倍受大家关注。

因为自然天气条件等原因,小麦极其容易受到镰刀菌属等真菌的感染,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下,镰刀菌属等以小麦为营养基,大量繁殖并代谢产生呕吐毒素,这种毒素会引起人们的呕吐反应,甚至出现眩晕、恶心等不良状况。

而呕吐毒素在小麦中的感染率较高,严重影响了小麦的产值和品质安全等。

因此,应采取措施去除小麦中的呕吐毒素,确保质量过关。

探索降低小麦呕吐毒素的方法

探索降低小麦呕吐毒素的方法

Jul. 2020 CHINA FOOD SAFETY 139工艺技术由于呕吐毒素超标会存在致病、致癌的风险,严重危害和威胁到人、动物的健康,中毒表现为急性和慢性,一般症状为呕吐,恶心等。

2015年,国家对储备小麦呕吐毒素(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做了相关规定,为了达到国家储备粮储存要求,确保储备粮在储存期间的安全卫生,本文采用机械挑选去毒法对呕吐毒素含量较高的小麦进行筛选并剔除。

近年来,随着杭州市土地的大量流转,建造了高标准农田近万亩,由于杭州地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小麦播种、生长、授粉与成熟各个阶段都会感染呕吐毒素,尤其在授粉和成熟阶段。

南方地区每年在小麦收割前时节,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和厄尔尼诺现象,拉尼娜现象等天气多发,呈多雨、高温、高湿气候,在连续几天多雨、高温、高湿后,成熟小麦中的呕吐毒素含量迅速提高,造成收购的小麦经常存在卫生指标超标问题,进而影响农户售粮进度。

为了更好的服务和提高农户种粮积极性,经过大量的资料收集和查询,初步确定呕吐毒素常常存在于霉变粒、异色粒、瘪麦与破碎粒等不健康小麦中,利用小麦色选机、小麦分级机,选出不健康的小麦,从而使其符合收购和储备的标准,解农户燃眉之急。

课题小组根据现有设备,结合自身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设计出降低小麦呕吐毒素的方法,此工艺中主要设备包括:提升机、圆筒初清筛、振动筛、比重分级机、小麦色选机、高压风机及脉冲除尘器、空压机系统。

具体流程为:地坑→初清筛(可有效去除大杂)→振动筛(可以去除小麦杂质)→小麦分级机→小麦色选机→小麦成品仓。

见图1(图中流程只包括分级机和色选机)。

小麦中是否含有呕吐毒素含量的显著差异。

如呕吐毒素含量较低的小麦籽粒较为饱满,其与正常小麦籽粒比重相同或相差不大;而呕吐毒素含量较高的小麦籽粒呈现出严重的干瘪或者皱皮现象,较正常小麦相比,此种小麦籽粒的比重显著降低。

针对呕吐毒素污染较严重小麦籽粒与正常小麦籽粒之间的比重差异,可以采用比重分选的方法将呕吐毒素污染小麦籽粒分选剔除,以达到整体小麦呕吐毒素含量降低的目的。

关于小麦粉呕吐毒素(DON)的研究

关于小麦粉呕吐毒素(DON)的研究

关于小麦粉呕吐毒素(DON)的研究作者:庄巧云,谢卫忠,方晓斌来源:《现代食品》 2017年第5期呕吐毒素(vomitoxin)是普遍存在于粮食作物及其制成品之中的重要污染毒素,该毒素也叫做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eoxynivalenol,DON),是一种单端孢霉烯族化合物,能够引起动物呕吐等中毒症状,故而称为呕吐毒素。

小麦作为主食作物,是呕吐毒素分布最广的作物之一。

在小麦生产加工的过程中,呕吐毒素伴随着面粉的制成存在于小麦粉中,严重危及人们的身体健康。

因而针对小麦粉呕吐毒素的产生、危害、测定以及消减技术分析,强化小麦粉呕吐毒素认识,提高食品安全意识,降低呕吐毒素危害具有重要意义。

1 呕吐毒素及其危害1.1 呕吐毒素及其分布呕吐毒素作为一种常见的真菌毒素,其典型的化学性质是高度的稳定性以及受热不易分解,在自然界中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广泛分布在各种粮谷作物中,在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

这种呕吐毒素主要是来源于单端孢霉烯族化合物,如尖孢镰刀菌、粉红镰刀菌等,科学研究发现这种单端孢霉烯族毒素约有150 种,这种毒素的各种霉菌极易生长也难以控制,因而对粮谷作物的影响极为严重。

其理化性质也不突出,一般为纯白色结晶,在紫外线照射下也没有荧光,遇水的溶解度较高,而且稳定性较高,遇热也不易分解,因此该种毒素的测定与降解也需要一定的技术支持。

在日常的生活中,呕吐毒素的分布极为广泛,既存在于各种粮谷作物生产与收割之中,如小麦、大麦、玉米等的生长过程中由于久雨造成,也存在于作物储存时潮湿环境下生长的各种霉菌,而作物相关制成品也是呕吐毒素分布的重灾区,危害极大。

1.2 呕吐毒素的危害呕吐毒素之所以受到严格的管理在于其很强的毒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①具有细胞毒性。

②具有很强的免疫抑制性。

细胞毒性方面,呕吐毒素能够严重损害原核细胞、真核细胞、植物细胞和肿瘤细胞等。

Prelusky 等研究发现,呕吐毒素可以通过渗透磷脂双层,作用于亚细胞水平;与细胞膜相互作用以及借助自由基介导的脂质过氧化作用等方式对原核细胞进行作用,从而严重损害细胞原有功能。

【每日一课】储粮中的呕吐毒素(第11课)

【每日一课】储粮中的呕吐毒素(第11课)

【每日一课】储粮中的呕吐毒素(第11课)今天这节课粮食君将给大家介绍介绍储粮中的“呕吐毒素”呕吐毒素(vomitoxin),又称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化学名为3α, 7α, 15一三羟基草镰孢菌-9-烯-8-酮,属单端孢霉烯族化合物。

由于它可以引起猪的呕吐而得名,对人体有一定危害作用,并相继发现可以在赤霉病大麦、被镰刀菌污染的玉米中分离出该物质。

呕吐毒素是食品中常见的真菌毒素,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当人摄入了被DON污染的食物后,会导致厌食、呕吐、腹泻、发烧、站立不稳、反应迟钝等急性中毒症状,严重时损害造血系统造成死亡。

欧盟要求呕吐毒素要小于1.0mg/kg;中国饲料要求低于1ppm,欧盟分类标准为三级致癌物。

小麦赤霉病是典型的病害,不仅造成小麦产量损失严重,更重要的是病粒中含有多种毒素,主要以禾谷类镰刀菌侵染所致,如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 ,DON 可引起人畜中毒,发生呕吐、腹泻、头昏现象。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真菌毒素限量》G2761—2011中规定:食品中DON限量指标为1000μg/kg。

一呕吐毒素的危害1、呕吐毒素浸染对储粮品质的影响粮食霉变的实质是微生物分解和利用储粮中有机物质的生物化学过程,它是微生物在粮食及其加工产品上进行营养代谢活动的结果,可引起粮粒变色、变味、生霉、霉烂甚至带毒。

呕吐毒素对粮食品质产生的不利影响表现在:重量减轻、水分增加、脂肪酸值升高、酸度升高、气味不正、发芽率降低、工艺品质变劣等,从而降低了食用及饲用品质,甚至完全丧失使用价值。

DON对于谷物种子细胞也有毒性作用,因为它可以损伤植物细胞壁,促进其释放钠、钾离子。

2、呕吐毒素浸染对动物的危害影响呕吐毒素会对人畜健康造成威胁。

DON具有很强的细胞毒性,在体内可能有一定的蓄积,但无特殊的靶器官,且不同的动物对DON的敏感程度不一,敏感性:猪>牛>鸭>鹅>鸡,猪最敏感。

DON的急性中毒与动物的种属、年龄、性别、染毒途径有关,雄性动物比较敏感,主要引起动物站立不稳、反应迟钝、竖毛、食欲下降、呕吐等,严重者可造成死亡。

呕吐毒素超标小麦情况汇报

呕吐毒素超标小麦情况汇报

呕吐毒素超标小麦情况汇报近期,我们对小麦的质量进行了全面检测,发现了一些令人担忧的情况。

经过检测,我们发现部分小麦的毒素含量超标,甚至出现了呕吐毒素超标的情况。

下面我将对这一情况进行详细汇报。

首先,我们对小麦样品进行了全面的采集和检测工作。

经过实验室的检测,我们发现了部分小麦样品中呕吐毒素的含量超过了国家标准,达到甚至超过了安全范围。

这一情况对小麦的质量和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

其次,我们对呕吐毒素超标的小麦进行了深入分析。

通过分析发现,这一情况可能与小麦在生长、收割、储存等环节中受到的环境污染有关。

同时,也可能与种植过程中使用的农药、化肥等有机物质有关。

这些因素共同导致了小麦中毒素含量超标的情况。

针对这一情况,我们已经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我们立即停止了对呕吐毒素超标小麦的采购和使用,确保不会进入市场。

其次,我们加强了对小麦种植、生产、储存等环节的监管,严格执行相关的安全标准和规定,确保小麦的质量和安全。

同时,我们也加强了对小麦质量的监测和检测工作,及时发现并处理类似问题。

为了进一步提高小麦的质量和安全,我们还将继续加强对小麦生产环节的监管和管理,加强对农药、化肥等有机物质的使用管理,推动农业生产向绿色、有机、安全的方向发展。

同时,我们也将加强对小麦质量的监测和检测工作,确保小麦的质量和安全达到国家标准。

总的来说,呕吐毒素超标的小麦情况对我们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但我们已经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解决这一问题。

我们将继续加强对小麦质量和安全的监管,保障人民群众的饮食安全,推动农业生产向着更加安全、健康的方向发展。

希望各位能够密切关注小麦质量和安全的情况,共同为小麦的质量和安全保驾护航。

小麦中呕吐毒素含量检测

小麦中呕吐毒素含量检测

分析 检测小麦中呕吐毒素含量检测 武建锋 刘洋 南阳市粮油质量检测中心呕吐毒素是一种常见的污染毒素,会引起人或动物出现呕吐等中毒症状,因此被称为呕吐毒素。

小麦是人们喜爱的主食之一,同时也是呕吐毒素分布量最大的农作物之一。

在小麦种植与仓储管理中都有可能形成呕吐毒素,严重影响消费者的身体健康。

因此,对小麦呕吐毒素含量进行检测对于保证食品安全有着重要的意义。

呕吐毒素及其危害呕吐毒素(Vomitoxin),是一种常见的真菌毒素,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eoxynivalenol,缩写DON)其拥有高稳定性的化学性质,受热也不易分解,在自然环境中适应性很强,广泛存在于不同种类的粮食作物中。

呕吐毒素主要源自于单端孢霉烯族化合物,例如尖孢镰刀菌、粉红镰刀菌等等。

经过试验研究发现,该类单端孢霉烯族毒素的数量众多,约有150种左右,该类毒素繁殖生长速度快,难以有效控制,所以对粮食作物产生了巨大的破坏。

该类速度的理化性质也十分有限,通常为纯白色结晶,在紫外线照射下午荧光,但处于水中的溶解度较高,遇热也不易分解,因此呕吐毒素的测定与降解需要选择合适的技术进行。

呕吐毒素对人体毒性很强,对人体危害极大,能够严重损害真核细胞、原核细胞、肿瘤细胞。

呕吐毒素能够渗入磷脂双层,作用于亚细胞水平;并且通过细胞膜产生作用,利用自由基介导的脂质过氧化作用等方式对原核细胞进行作用,进而严重危害细胞的正常功能。

小麦中呕吐毒素含量检测胶体金三线定量法。

胶体金真菌毒素检测条是定量检测小麦中呕吐毒素最为简易的方式,检测过程对下小麦样品的处理简易,8min-10min就可以得出检测结果。

试样提取液中的霉菌毒素与检测条中的胶体金微粒发生反应,霉菌毒素与胶体金微粒的结合物以及胶体金微粒在侧流作用下移动,当到达检测线时,包被的抗原与胶体金微粒结合发生呈色反应,其颜色深浅与试样中霉菌毒素的含量相关。

用读数仪测定检测条上检测线和质控线颜色深浅,根据颜色深浅和读数仪内置的标准曲线计算出试样中霉菌毒素含量。

储藏小麦霉变临界点及霉变规律研究

储藏小麦霉变临界点及霉变规律研究
微生物分解粮食中的有机物所引起的劣变,是导 致粮食霉变的根本原因,霉菌感染,不仅会使储藏品 质发生下降,严重时还会产生毒素,危害健康 [4]。并 且霉变小麦比未霉变或轻度霉变的小麦更容易受 到害虫感染 [5]。水分含量对霉菌总数变化有显著影 响,水分含量增大会导致霉菌数量增多 [6]。
小麦收获季节正逢高温高湿环境,对小麦储藏 极其不利。小麦入库前若不及时烘干将会造成损 失,且我国农户储粮量占全国储粮量的 50 % 左右, 而农户收割小麦后,因储存不当及缺乏专业储粮知 识,其损耗率高达 8 % 左右 [7]。
中图分类号:TS21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578(2019)12-0084-05
小麦在我国种植面积大,范围广,总产量占粮食 总产量的 22 % 左右,是一种重要的储备粮 [1]。研究发 现小麦收获时其水分含量及温度分别在 20 %~35 % 和 10~35 ℃之间,不利于小麦安全储粮 [2]。据不完全统计, 每年小麦因在储藏过程中发生的仓储害虫、发热霉变 造成的损失,约占总储量的 6.62 %,损失巨大 [3]。
收稿日期:2019-06-10 作者简介:何鑫(1994—),男,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粮食储藏与品质控制。 通信作者:王若兰(1960—),女,硕士,教授,研究方向为粮食储藏与品质控制。
2019 年第 32 卷第 12 期
粮食与油脂
85
1.1.2 试验材料和仪器 河南产普通硬质小麦、蒸馏水;孟加拉红培养
目前关于储藏小麦霉变现象的研究都是通过自 封袋或广口瓶模拟储藏,且前人对霉变规律与临界 点研究较少,本文模拟现实粮仓储藏环境,更加贴 近实际储粮情况,通过将不同含水量小麦在不同温 度下储藏,研究其霉菌菌落总数变化,确定小麦霉 变临界点和小麦霉变的规律,严格准确控制小麦储 藏条件,减少小麦储藏损失。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与仪器 1.1.1 模拟仓

新收获小麦在储藏过程中品质变化的研究

新收获小麦在储藏过程中品质变化的研究
随着储藏时间的延长,小麦内在品质均会发生不 同程度的变化,甚至发生劣变与陈化,这些变化主要 表现在其物理指标、化学成分、组织结构,以及生理 指标等的变化。小麦品质指标的变化是一个过程性现 象,而影响这一变化的因子很多,也很复杂,并且各 因子之间不是孤立的和静止不变的,而是联系的、发 展的和动态的[2]。国内外对小麦品质的报道不少,但 是对新收获小麦在常温下短期储藏过程中的品质变化 规律,国内外尚缺乏详细而又系统的研究,这在某种 程度上限制了新收获小麦的应用。本文研究表征小麦 品质指标与储藏时间的关系,是粮油储藏学中一项十
2009 年第 6 期
减少,导致面团流变特性发生变化[19]。 Rao 等 人 通 过 对 7 种 新 收 获 小 麦 和 室 温 储 藏
(27 ℃±3 ℃) 小麦的对比研究发现,新收获小麦中 含有大量的低分子质量醇溶蛋白,在储藏过程中,醇 溶蛋白含量减少,而谷蛋白的含量增加[20]。当前,学 术界比较一致的观点是,用稀酸提取的蛋白质和剩余 蛋白质随储藏时间的延长而增大,而水溶和醇溶蛋白 的含量基本不发生变化,或有减少[21, 22]。在储藏期 间,谷物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及含量的变化,一直使 研究者感兴趣,他们试图找到某个变化最明显的氨基 酸,作为谷物储藏的安全指标。
0 引言
新收获小麦一般的后熟期有 2~3 个月。在储藏 初期,小麦的出粉率低,面筋强度小,加工成食品的 品质差,以及其呼吸强度高,耐储藏性差。经过一段 时间的储藏,小麦种用品质、工艺品质和食用品质均 会有所改善,具有较好的耐藏性。而且小麦适于长期 储藏,正常条件下,一般储存 3~5 年仍能保持良好 的品质,是主要储备粮[1]。
Wei Zhiyan1,*Wang Jinshui1,Li Xingjun2,Li Lu1 (1. He'n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Zhengzhou,He'nan 450052,China;

小麦呕吐毒素含量与安全储藏关系探讨

小麦呕吐毒素含量与安全储藏关系探讨

小麦呕吐毒素含量与安全储藏关系探讨
夏培培;张祎
【期刊名称】《现代面粉工业》
【年(卷),期】2022(36)2
【摘要】通过对江苏省如皋市主产区2020年产小麦进行储藏跟踪研究,测定不同水分的小麦在常温仓和低温仓储藏条件下呕吐毒素变化。

结果表明:小麦在常温和低温2个不同条件下储藏一段时间,不同梯度呕吐毒素的小麦其呕吐毒素含量均未发生显著变化,但低温条件下,呕吐毒素含量变化更小些;低温储藏条件更利于小麦保存,常温储藏条件下因外界温度升高,仓内小麦会出现霉变等现象,从而影响小麦品质稳定。

【总页数】4页(P10-13)
【作者】夏培培;张祎
【作者单位】如皋市粮食储备有限公司;江苏省粮油质量监测中心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S210.2;F304.3
【相关文献】
1.小麦分选过程中赤霉病粒与r呕吐毒素含量关系探讨
2.小麦与小麦粉中呕吐毒素含量的比较
3.小麦中呕吐毒素含量与不完善粒关系研究
4.小麦真菌结构分析及其与呕吐毒素含量的关系
5.小麦中呕吐毒素含量与质量的关系及其在加工过程中的变化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9粮食科技与经济Gra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economyDON 毒素含量的变化规律探讨马义东(中央储备粮青岛直属库有限公司,山东 青岛 266111)A DOI:10.16465/431252ts.20190215态时,不容易被分解[1]。

当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毒素在人体或者动物体内大量存在时,会引起不同程度的中毒反应,如果食用含有大量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毒素的食物,除了会出现消化系统紊乱外,还会引起出血、头疼等症状,胃、嘴都会出现灼烧感,甚至出现红细胞数大量减少的情况。

当人体大量摄入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毒素后,会有出血、嗜睡、恶心及多脂等症状出现,严重者还会演变为癌症甚至是死亡。

各国相关部门认识到单端孢霉烯族类毒素对人体健康所造成的危害,分别围绕此情况,制定了全面、详细的法律法规,用于消除或减少此物质在食品当中的含量。

本文为了更加全面、病粒,为了避免出现抽样误差,利用粉碎机将选取的全部小麦样品均给予粉碎处理,然后混匀,在太阳光照射下,将小麦粉碎颗粒晒干(面粉),最后将其装入塑料袋中,密封处理,于常温环境下储存12个月。

在储存期间,为防止颗粒受潮,还需要将其在自然光照射下进行1次照晒。

待储存12个月后,依据随机方式取适量样品,进行调查,测定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浓度;多次测定(11次),每次选择非重复性样品3个,各样品重量控制在20g。

1.2 测定面粉水分含量依据GB/T 5497-1985[2]标准当中的定时、定温烘干法,测定面粉当中的水分含量。

烘干温度控制在(130±2)℃,而烘干时间40min。

每次均选取样品3个,各样品的重量均为50g,对其中的含水量进行检测。

1.3 测定毒素含量选用的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毒素的标准样品均购自Sigma 公司(美国);三甲基氯硅烷(TMCS)、三甲基硅烷咪唑(TMSI)、纯化柱LC-18(C-18)、氧化铝均购自Supelco 公司(美国)。

参照何慧慧等[3]的研究方法制定本研究的样品毒素提取与分析方法。

取样品50g,实施粉碎处理,从已经粉碎好的食品样品面粉当中取8g,将其置入到事先准备好的三角瓶当中(100mL),然后加入提取液(乙腈∶水=84∶16,32mL),于25℃下,在摇床上水平振荡(转速控制在200r/min),提取60min。

从中吸取提取液4mL,过纯化柱,纯化柱按照1∶3的比例将C-18与中性氧化铝混合在一起,然后将混合填料1g 填入注射器中(5mL),将定量滤纸置于其上、下层上。

把纯化液(1mL)置入菌种瓶中(4mL),另将各个样品的纯化液置入对应的菌种瓶中(4mL),于50℃下在氮吹仪的作用下,将其完全吹干。

将TMS 试剂(按TMSI ∶TMCS=100∶1的比例配制而成,100μL)加入,然后将小管转动,反应一段时间(10min),将三甲基戊烷溶液(1mL)加入小瓶中,上下晃动,数秒后,将超纯水(1mL)加入,利用旋涡仪进行振荡处理,取上清液,然后将其置入到含有GC-MS 的进样瓶中,用于后续的气谱分析。

利用气谱仪(装有电子捕获检测器),开展毒素分析。

载气选择氦气,柱子是Permabond SE-54-DF-0.25 column,控制流速为1.08mL/min。

将收稿日期:2019-02-20作者简介:马义东,男,本科,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为粮食检验。

仓储与物流Warehousing and LogisticsVOL.44,No.2 February.201980℃,/min,当升至150℃时,持续/min),当温度达到280℃10个月1~12个月时,浓度依次为(6.66±3.52)mg/kg、(6.08±0.03)mg/kg、(5.45±1.74)mg/kg、(7.29±0.52)mg/kg、(6.82±0.66)mg/kg、(8.60±0.96)mg/kg、(8.02±0.45)mg/kg、(6.56±2.11)mg/kg、(7.90±0.62)mg/kg、(7.33±3.41)mg/kg、(7.68±3.61)mg/kg、(8.12±3.69)mg/kg。

数据表明,处于常规且常规储存条件下,小麦面粉当中的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毒素的含量并未发生特别明显的变化。

2.2 面粉含水量的变化于储存时间段内,面粉含水量分别为(12.3± 036)%、(11.9±0.15)%、(12.1±0.90)%、(12.3± 0.43)%、(12.4±0.81)%、(11.7±0.49)%、(13.1±0.54)%、(11.9±0.24)%、(12.3±0.92)%、(12.1±0.72)%、(12.0±0.58)%、(12.2±0.67)%。

数据表明,在储存期内,面粉含水量均<14%,在中间对面粉进行晾晒时,其含水率最低。

3 结 论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和健康意识的日渐提高,食品质量安全作为维系人体健康的重要指标,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与重视,尤其是粮食作物当中的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毒素,对人体造成了严重损害,因而更加受到重视。

现阶段,由世界卫生组织与联合国粮农组织共同组建的食品安全评估专家委员会,专门以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毒素为对象,对其开展了全面、深入的研究,从中得知,人每日摄入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毒素的量需控制在1μg/kg 以内为佳。

国家标准GB 2761-2005中明确规定,在食用的玉米及小麦当中,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毒素的含量需要小于1 000μg/kg。

小麦作为我国的一种十分重要的粮食作物,在日常种植中,经常会受到小麦赤霉病菌的侵袭与感染。

在赤霉病经常发生的种植区,小麦当中会含有大量的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毒素。

相关研究表明,在小麦整个贮存期内,麦谷当中的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毒素会随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但在我国,有关湿度条件下与正常温度下小麦储存,麦谷当中的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毒素含量变化规律方面的研究报道并不多,本文针对此情况,探讨了常规储存条件下麦谷当中的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毒素随时间推移所呈现出的变化规律。

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毒素广泛存在于温暖潮湿地区的粮食作物当中。

徐飞等[5]对某市场上的小麦进行监测,测定其中的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毒素含量,从中得知,其中含有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毒素的粮食占75.6%,另外,超过50%的样品存在此毒素超标的情况,其毒素浓度维持在0.06~11 241μg/kg。

通过本次研究可知,当处于正常储存条件下,面粉当中的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毒素并没有明显变化。

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毒素主要是禾谷镰刀菌通过某种途径侵入小麦之后,在其穗部生长过程中大量分泌的。

当小麦处于储存阶段内,其含水量一般<14%,当其含水量为17%~19%时,禾谷镰刀菌便会生长,而且还会大量分泌毒素。

经本研究可知,当小麦含水量维持在17%~20%时,持续储存6周(含有赤霉病病粒),此时,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毒素浓度不断增加。

我国的小麦耐储性优良,如果小麦处于完全后熟阶段,储存期小麦的水分不足13%,因小麦呼吸作用低于其他谷类,因此,如果储存于常温条件下,其含水量通常会小于14%。

当面粉含水量始终小于禾谷镰刀菌生长所需含水量时,禾谷镰刀菌当中便无毒素的分泌。

另外,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还有比较稳定的性质,不易变化或被分解,因此,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毒素无明显变化。

研究结果表明,小麦在正常储存条件下,其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毒素含量的变化并不明显。

为了最大程度降低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毒素的含量,需要多进行照晒,并改善与优化相关种植工艺,将此毒素含量降至最低。

参考文献[1] 姚振宇,殷宪超,俞明正,等.含水量、储存条件对储存期小麦中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NIV 毒素含量变化的影响[J].江苏农业 科学,2016(12):300-303.(下转第73页)73粮食科技与经济Gra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economy11.3%增加到11.8%,±0.3%水分变化趋势有指导作用。

不过,还需要对温湿水一体化检测系统进行升级改进,以进一步提高检测精度。

参考文献[1]张来林,谢康章,刘志麟.低水分粮调质通风试验研究[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4):7-11.[2]左进良,刘维春,张祯祥.储粮通风技术[M].北京:轻工业出版社,1990.[3]严以瑾.机械通风储粮技术[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6.[4]邬昌荣,陈鸿.从粮堆结露的本质特点谈机械通风条件控制[J].四川粮油科技,2003(3):35-39.[5]杨桂林,李爱华.机械通风在预防粮食结露中的应用[J].粮食加工,2005(4):54-56.[6]李兴军,吴子丹.粮堆平衡绝对湿度和露点温度的查定方法[J].粮食加工,2011(4):34-36.[7]陈赛赛,王力,胡育铭.智能化粮库建设与应用现状[J].粮油食品科技,2016(2):97-101.[8]熊宗接.粮仓远程智能监控系统的应用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13.[9]唐艳.全自动粮库控制系统的设计[J].农业装备与车辆工程, 2007(2):33-35.[10]沈宗海,张文杰,储兆和.智能化控制储粮机械通风降温试验[J].粮食储藏,2003(3):24-27.[11]闻小龙,张来林,汪旭东.智能气调和智能通风系统应用试验[J].粮食流通技术,2012(5):32-35.[12]黄春霞.储粮机械通风智能控制专家系统的研究与开发[D].沈阳:东北大学,2005.[13]王晶磊,肖雅斌,王殿轩.储粮生态区域智能通风应用模式效果初探[J].粮食储藏,2014(5):12-15.[14]葛邦聪,孙勇,田大伟.内环流控温系统在高大平房仓应用技术探析[J].粮食科技与经济,2018(10):52-54.[15]沈邦灶,俞鲁锋.横、竖向通风密闭粮堆粮温变化规律初探[J].粮油仓储科技通讯,2017(6):12-14.[16]沈邦灶,王飞,王会杰.横向通风仓两种半衰期气密性测试的对比[J].粮食储藏,2016(3):13-15+20.[17]孙新科,史钢强.立筒仓实仓卸料管通风及排粮转换装置改造试验[J].粮油仓储科技通讯,2015(5):24-27.[18]杨文生,张学娣,陈勋童,等.非控温平房仓安全储存进口大豆技术[J].粮食科技与经济,2018(6):103-105.[19]罗智洪,卢兴稳,林荣华,等.智能通风仓间排积热实仓应用[J].粮油仓储科技通讯,2014(6):15-19+34.[20]牛定明,潘子良,王兴福,等.粮仓节约型机械通风方法探讨[J].粮油仓储科技通讯,2008(6):48-50.[21]梁兆岷,王旭峰.高大平房仓内环流控温储粮技术探析[J].粮食科技与经济,2018(10):55-57.[22]L S/T 1202-2002.储粮机械通风技术规程[S].70页)粮食、油料检验 水分测定法[S].,李力,郑学玲,等.赤霉病小麦分级后特性及与真菌[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4]G B 2761-2005.食品中真菌毒素限量[S].[5]徐飞,王俊美,杨共强,等.不同杀菌剂防治小麦赤霉病及减少籽粒中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毒素积累的效果[J].植物保护,2018(3): 218-223.Study on the Change of DON Toxin Content During Storage Period of WheatMa Yidong(Central Grain Reserve Qingdao Depot Co., Ltd., Qingdao, Shandong 266111)Abstract: In this paper, wheat containing deoxynivalenol (DON) in a certain area was studied to investigate the changes of the concentration of deoxynivalenol toxin in wheat stored at room temperature. In practice, the deoxynivalenol content in wheat flour during storage period was detected monthly by means of coupled electron capture gas chromatography.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hanges of deoxynivalenol toxin in Wheat during storage were not obvious, and the changes of vomiting toxin in wheat were not obvious when stored at room temperature in the investigation area.Key Words: store, wheat, deoxynivalenol, change rul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