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
小学数学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小学数学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极大的推动了应用数学和数学应用的发展,使数学几乎渗透到每一学科领域及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学习数学的一个重要的目的就在于用数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实际问题。而我们在过去的数学教学中过度强调学生的计算水平和计算技巧的培养,忽视了使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水平的培养。一个学生学习了数学知识不会使用,将很难适合社会高速发展的需要。所以,我们的数学教学必须重视数学应用的教学,将应用意识和应用水平的培养放在重要的地位上。数学教学应该说为学生提供大量的机会,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形成数学应用意识和初步的应用水平。
一、创设生活情境,体会数学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数学源于现实,寓于现实,并用于现实。数学知识的形成源于实际的需要和数学内部的需要。从生活实际引入新知识有助于学生体会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为学生主动从数学的角度去分析现实问题,解决现实问题提出了示范。例如教“100以内的加减法的估算”,首先引入以下现实情境:学校将要举行运动会,需要购置一些体育器材,体育老师带100元钱来到体育用品专卖店,篮球每个38元,排球每个27元,跳绳每根8元,羽毛球每副22元。请你帮体育老师估算一下:买这四种体育器材大约要用多少钱?100元钱够用吗?这样一来,学生个个跃跃欲试,激起了
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通过具体事例加深对数学应用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学应用的领域越来越广泛。让学生收集生活中的信息,既能够协助学生了解数学的发展,体现数学的价值,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勇气和信心,更能够协助学生领悟数学知识的应用过程。例如在统计的初步理解教学中,学生搜集了自家几个月用水的情况,通过收集、描述、分析数据(人口的多少,老人和小孩等诸多因素)的过程,得出了自家用水是否合理的判断,并作出今后用水情况的决策。既渗透了环保的教育,又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应用。通过诸多事例,学生会感受到:“数学知识真的有用,学数学、用数学并不是那么的难呀!”学生体会到了应用数学的甜头。再如在垂直与平行的教学中,学生通过查书,上网找到“规”和“矩”这两个图片,了解到有关知识,懂得我们的祖先在很早的时候就已经将数学知识应用在生产劳动上,是多么的聪明呀!同时,也感受到了数学知识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历程。
最新提高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方法
最新提高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方法
2017最新提高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方法
现代研究表明一个人的学习是贯穿一生的,而数学知识的应用是广泛的,在一个人一生的学习和生活中都是处处用到的,学习中对于某些学科、技术的研究,生活中的应用更是广泛,例子举不胜举.生活中充满着数学,数学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的生活中抽象出数学问题,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从而产生兴趣.这就要求我们从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方面来入手提高学生数学应用意识,培养学生数学兴趣.
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有很强的数学应用意识
在数学知识的应用方面,新课程增加了大量的实际应用材料,要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学生实际和具体的教学内容加以发挥,引导学生明白数学是来源于现实,又应用于现实的道理,并尽可能地暴露数学是怎样从实际背景材料中抽象出来的,又怎样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全过程.因此,要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教师必须要有较强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
例如1、映射是一个非常抽象的概念,学生听了以后几乎云里雾里.但有一位教师在讲“映射”这一课时,从每个人的名字出发,让每个人的名字与本人之间建立一种对应关系,引入了“映射”这个概念,一下子把这个抽象的问题转化成了学生身边的事,既亲切又很容易理解,效果极佳.
例如2、在讲立体几何部分时,相同表面积的几何体中,长方体、圆柱、球那个几何体的体积最大?这个问题可以通过计算说明,但是在进行了繁琐的计算之后应该让学生想一下为什么球的体积最大.这个问题生活中处处都有,比如我们用的水桶都是圆柱型的,怎么不设计成长方体形状呢?就是因为圆柱型的容器体积大,把盛满水的水桶两边用力挤压是不是水就流出来了?这不就很轻松说明了相同表面积的圆柱比长方体体积大.那有些同学会问怎么不把水桶设计成球型呢?这是因为球型的水桶放不稳.让学生用自己的手绢回家装大米,看看
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作者:周玉梅
来源:《神州·中旬刊》2018年第05期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让学生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数学应用意识是培养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前提,是学生运用数学知识,主动解决现实问题的一种心理倾向。教师在正确理解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基础上,才能更好的估计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是否得到了发展,应用能力是否得到了提高,才能在教学中有目的的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一、利用生活实际导入教学,创设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生活中充满着数学,作为数学教师,我们更要善于从学生的生活中抽象出数学问题,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认清数学知识的实用性,从而产生学习兴趣。创设教学情景是模拟生活,使课堂教学更接近现实生活,使学生身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加强感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激发思维。如:在低年级教学“元角分”时,认识了元角分是人民币单位和它们之间的关系后,根据书本要求,老师创设了一个游戏:模拟了一个商店,请一名小朋友当售货员,其他小朋友是顾客,用复印的人民币来买东西。在轻松活泼的教学氛围里,学生愉快的巩固了知识,进一步认识了“元角分”三者之间的数量关系,并在情景中提高了应用数学的能力。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数学实践活动、强化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数学实践活动不仅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认识活动和实践过程,也是培养学生数学观念、科学态度、合作精神的过程。通过“学”与“做”的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和兴趣,培养学生的注意力,意志力和认真求实、追求完美、讲求效率,联系实际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数学来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数学应用与实践活动是密不可分的,应在“实践——创新——再实践”循环往复的过程中体现数学应用的价值,提高应用数学技能。实践对于知识的理解、掌握和熟练运用起着重要的作用,只有亲身体验过的知识才会有更深刻的理解和熟练的运用。美国数学家彼得.克莱恩说:“学习的三大要素是接触、综合分析、实际参与。”可见培养学生应用意识的最有效的办法应该是让学生有机会亲身实践。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就要让学生参与一定的含有数学问题的实践活动,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探索中应用数学,切实提高数学素质。
如何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如何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摘录时间:2009年4月18日
题目:如何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专题三)
摘自:《小学数学教学案例专题研究》(斯苗儿主编)
内容摘要:
公民数学素养的高低,其核心在于能否运用数学观念去观察,分析日常生活现象,并以数学的思考方式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应该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2、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
3、面对新的数学知识时,能主动地寻找其实际背景,并探索其应用价值。
感想:数学知识也许会随着时间流逝消失在我们的脑海中,但我们应该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并能有意识地把这种应用变为自己的一种生活的能力。
第一学段的计算教学如何突破传统的为让学生学会计算而教计算,为让学生掌握法则而教法则的枯燥局面?有效的手段是向学生提供较为真实的现实背景,让学生感受到要研究的计算问题来自于实际的需要,让学生明确数学计算源于自身的生活,因而这是一个有效的问题情境,因为它融数学应用于其中。
感想:学生感到自己是在解决一个需要他们解决的问题,他们因而会充满积极性,他们本来就很乐于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如果能解决这个问题,又能学到数学知识,他们会觉得原来数学是这么有用,是为我们的生活服务的,对数学学习更加充满兴趣。
一、问题情境——从真实中感受数学学习的价值
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首先需要我们教师认真组织、处理和开发教学资源,向学生呈现与生活相联系,具有较为真实的现实背景的教学内容,以此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维,让学生感受数学源于生活,数学知识以客观现实为支点,形成正确的数学价值观。
新课程下学生“应用数学”意识的培养
一、注重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
它应包含: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用数学的知识去说明;用数学的方式去分析;用数学的思想去处理这四个方面的意识。
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包括变换观察、有序观察等。如数学中数“线段条数”的问题。
用数学的知识去说明,主要指用数学知识去说明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如屋顶人字架做成三角形、汽车保护拦形成平行四边形、车轮成圆形等等。这其中固有物理属性等原因,另一方面,也有数学原因,诸如用到三角形的稳定性、平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圆的旋转不变性,还有打台球的角度用到对称、聚光镜用到焦点等等。
三、创设生活情境,养成自觉运用数学知识的习惯
能从生活中抽象出数学问题,这表明已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研究问题了。但研究的最终目的还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所以教师还应通过动手操作来解决实际问题Baidu Nhomakorabea真正做到联系生活实际,为生活服务。通过从日常生活中寻找、发现数学问题,设计生活中的数学,为学生自觉运用数学知识于现实生活之中,为学生展示自己的聪明才智搭设一个舞台,不仅有效地培养了学生自觉运用数学知识的习惯,提高应用能力,更重要的是把数学知识与其他学科、生活情境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让数学教学焕发出应有的生命活力。
培养生活中的数学应用意识
培养生活中的数学应用意识
《数学课程标准》十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在教学要求中增加了“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不仅要求选材必须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而且要求“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趣味数学,体会到数学的魅力。
生活问题引向课堂对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起到相当大的作用,如何有效的利用生活问题培养学生应用数学意识我想可以从以下几点来处理:
1数学再现生活,培养观察能力
数学教学要紧紧把握这样的理念:“对数学实现再创造,使数学顺应人类学习的需要,走向生活、走向大众,以开放的体系再现数学的基本过程;再现数学与大自然和人类千丝万缕的联系”。大自然是数学教学的最好课堂。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教学内容,带领孩子到大自然中去观察自然、学习数学,增长见识。如结合“百分数利率的问题”的课堂教学,教师可带领孩子到社会中去进行调查感受收集,自己去储蓄所存、取,计算一下利息。体现数学的应用意识和孩子活动化意识,让孩子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价值,及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知识不是枯燥无味的,身边时时刻刻都有数学陪伴。
另外,数学教育是要学生获得作为一个公民所必须的基本学知识和技能,为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打好基础,把生活中的鲜活题材引入学习数学的大课堂。然而,现行教材中,往往出现题目老化;数据过时,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较为遥远的情况,如:加工零件、修路等方面的知识,与信息技术发展迅猛的令天相比,现用的教材显然不能适应新形式的要求。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联系生活实际,吸收并引进与现代生活,科技等密切相关的具有时代性的数学信息资料来处理教材,整理教材;重组教材内容。例如:我在讲解求长方体表面积复习课时,针对学生不了解教室围墙涂成绿漆是怎么回事的情况,而把教科书上题目改编成计算教室瓷片围墙的表面积。不需过多讲解,学生就很明白,并且还很感兴趣,因为他们可以用求表面积的方法来解决身边的生活问题,我就趁热打铁,让他们求贴教室的围墙要用多少块瓷砖?看到学生拿着米尺和格尺去量教室的长、宽和围墙的高以及瓷砖的长、宽,我明白学生开始用数学思想来看待实际问题了。在学生测量和计算过程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就慢慢的锻炼出来了。这样把教材中缺少生活气息的题材改编成了学生感兴趣的、活生生的题目,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生活中,让学生发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从而提高学生用数学思想来看待实际问题的能力。让数学课堂充满生命活力、生机。
浅谈学生应用数学意识与能力的培养
浅谈学生应用数学意识与能力的培养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数学已经成为人类追求真理和探索宇宙的必备工具之一。因此,意识到数学的重要性并具有一定的数学能力已经成为现代人必需的一项综合素质。在教育中,学生应用数学意识和能力的培养被广泛地关注和研究。因此,本文将浅谈学生应用数学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一、数学思维的培养
首先,学生必须具备良好的数学思维,才能在学习数学课程和解决实际问题中取得好的成绩。培养数学思维,需要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获得足够的学习经验和知识储备,注重数学的实用性和美感。
1. 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
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是培养数学思维的基础。数学思维方法包括结构思维、综合思维、逻辑思维、创新思维等多种类型。在教学中,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让学生学会通过学习和思考来解决问题。比如,教师可以与学生探讨数学题目的解题方法,引导学生运用这些方法解决问题,并从学生的答案中发掘其思维特点,引导学生逐步形成自己的思维方式。
2. 获得足够的学习经验和知识储备。
在教学中,学生利用课后时间做大量的练习题,进行足够的数
学练习,以便更好地理解并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另外,学生还需要充分了解和应用数学基础知识,才能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和技能。常见的数学基础知识有几何、代数、常微分方程等,不仅是学习数学的基础,而且是掌握数学思维的必需。
3. 注重实用性和美感。
在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将抽象概念转化为具体运用,使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数学知识的实用性,从而培养他们的运用数学的实际能力。同时,教学中还要注意注重美感,让学生在解决问题时感受到数学的美感,从而增强他们对数学的热爱。
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应用意识的策略
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应用意识的策略
《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为了适应时代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要,数学课程要特别注重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那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浅谈几点策略。
1 创设生活情境,培养应用意识
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带着生活问题走进数学课堂,使学生觉得所学习的内容是来自于现实生活的,是和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的。这样不但能使学生明确数学源于生活的本质,体会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培养学生数学源于生活的意识。
如在教学“圆的面积”时,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先出示一块边长8米的正方形草地,接着在正方形草地正中间出现一根木桩,一只小羊用一根4米长的绳子拴在木桩上。教师提出问题:“小羊能把正方形草地里的草都吃完吗?为什么?这时,求圆的面积成了学生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这一贴近生活的教学情境,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生活中到处有数学,数学与生活同在,诱发了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培养了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2 寻找数学原型,培养应用意识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在呈现作为知识与技能的数学结果的同时,重视学生已有的经验,使学生体验从实际背景中抽象出数学问题、建构数学模型、寻求结果、解决问题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要从生活中寻找数学原型,让学生从数学的角度进行描述,找到与数学有关的因素,从而在探求其中的规律或寻求数学的解决方法的过程中树立数学应用意识。例如学习了“圆柱的表面积”以后,鼓励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叙述做一个铁皮水桶的用料与数学有关的问题,如底面积与侧面积的个数的确定,计算时所需的数据。又如学习“可能性的大小”时,让学生通过摸球活动理解可能性的大小与数量有关后,引导学生用概率的思想分析生活中的一些摸奖活动、购买彩票中奖率等现象,感受数学的作用。实践证明,寻找生活中的数学原型,可以沟通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数学应用意识。
基于应用意识培养的小学数学教学分析
基于应用意识培养的小学数学教学分析
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行,现代数学教育的理念不断深入,数学教学的重点和方向逐渐转移到对学生实践能力以及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上。实践是数学知识最主要的来源,更是数学知识最终的应用目标。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必须更新意识,摒弃传统理念中的不足之处,充分认识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并将其引入课堂教学之中,从而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促进学生数学成绩的提高。
对现阶段小学数学教学进行研究分析发现,学生们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比较浓厚,学习积极性较高,在课业完成方面也很优秀,数学计算能力较为突出。但是,也存在着一定问题,如学生们的应用意识和能力较差,对于问题的理解比较表面。探其原因,发现在实际的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老师对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重视程度明显不足,因此,需要小学的数学老师及时的调整教学方案,重视对学生应用意识的培养,在提升学生成绩的同时,增强学生的能力。
一、激发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积极性
首先,教师需要对现代的教学理念有一个具体而清晰的认识,将应用意识的教学方法融于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从
而提升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能力。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应充分研究有关应用意识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借鉴转化到课堂教学之中,让应用教学与实践教学相互促进。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形成应用意识,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让小学数学的教学活动更加高效、有序的进行。其次,在课堂教学和课后作业布置过程中,要有重点的进行分配,加强培养学生对重点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养成主动应用数学知识的习惯。此外,在讲课过程中,老师应着重对重点知识实际运用的讲解,并结合有关事例,通过具体事例的介绍,引导学生主观主动的将知识转化为能力和方法,而并非仅仅学习课本知识。最后,老师再将数学教学活动和数学知识进行联合训练,从而强化学生的应用意识,促进学生应用能力的提高。
小学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小学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小学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刘彦
从数学的早期发展来看,数学起源于人类实际生活的需要。数学本身是人为的。人是数学的主人,数学教育的目的是使学生学会运用数学,为我所用,解决实际问题。然而不幸的是由于教育竞争的压力,由于应试教育的扭曲在我们的数学教育中,数学成了封闭系统,成了固定的逻辑联系,不是数学成为人的工具,而是使人成了数学的工具。目前,大部分学生动手能力差,应用意识弱。大多数学生都是为应试而学数学。长此以往,必将学而无用,适应不了社会发展的需要。
新课程标准强调培养数学的应用意识,要让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面对新的数学知识时,能主动地寻找其实际背景,并探索其应用价值。因此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数学教育中尤为重要。
作为一名教师在教学中应关注学生数学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的培
养,让学生感到数学有趣、数学合理、数学有用。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一、结合生活实际创设问题,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
当前我国数学教材中的问题和考题多半是脱离了实际背景的纯数学问题,或者是看不见背景的应用数学问题。这样的训练,久而久之,使学生解现成数学题的能力很强,而把实际问题抽象化为数学问题的能力却很弱。而数学是以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作为研究对象的,它的许多概念、定理和方法都从现实中来。但它有更多结论去为生产和社会各行各业服务。因此,教师可在遵循教学要求的前提下,精心编制一些与生活、科学有关的问题,可以使学生感到自己的周围处处有数学,从而使其萌发学好数学去解决实际问题的愿望,把学和用结合起来,达到提高学生应用能力的效果。
高中数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高中数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高中数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是高中学数学教学的迫切要求,数学课堂上始终都应注重学生应用意识的培养。那么,究竟如何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是值得每位高中数学老师深入研究的课题。根据实践经验,我简单谈谈自己的看法。下面是店铺帮大家整理的高中数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高中数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篇1
一、数学应用意识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迫切性和重要性。
1.数学在众多学科中的广泛渗透与应用,要求学生具备良好的数学应用意识。
当今社会,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极大的促进了数学的广泛应用,数学几乎渗透到了每一个学科领域以及人们的生活方方面面。物理、化学、生物、经济、医学、军事等自然科学发展越来越依赖于数学。而社会科学、人文科学也越来越多借助于数学知识和思想方法,现在,许多大学的这些学科已经或将要开设数学课程。马克斯说:“一种科学只有在成功地运用了数学时,才算达到了真正完善的地步。”华罗庚对数学的应用也有这样精彩的描述: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生物之谜,日用之繁,数学无处不在。数学作为推动科学向前发展的工具,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学习数学,不能仅仅停留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层次上,而必须学以致用,只有如此,数学才富有生命力,才能真正实现数学的价值。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
2. 中学数学课程的改革,明确要求数学教育必须加强学生数学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培养学生数学应用意识
培养学生数学应用意识
小学阶段的数学知识是简单易学的,许多人也想学、乐学、有些人甚至无师自。社会上的许多人是文盲,但搞经营、理生活,算账目,却头头是道,就充分说明了这一问题。那么在现实的小学数学教学中,为什么有许多孩子们却厌烦数学学习呢?这是我们每一个数学老师应该探索、寻求、质疑、讨论的问题。想使孩子们想学、乐学、最后达到学会就必须还数学以本来面目,让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应用性使学生对数学感到有趣有用。说说培养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几个方面。
1认清数学知识的实用性。数学是现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生活所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知识,它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大至飞船卫星的设计与使用,国民经济的规划与落实,小到家庭生活的方方面面,都离不开数学知识。一位名家曾指出:“一门科学只有成功地应用了数学时,才算真正达到了完善的地步。”生活中充满着数学,数学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的生活中抽象出简单易学的数学问题,3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从而产生兴趣如:“小数的加减法”这一教学内容看似容易,学生计算起来正确率并不理想。在教学时,重组教材,创设了”超市购物”师:老师到超市去购物,记下这些超市信息。出示:洗手液12.80瓶。牙膏8.72支洗发水28.38瓶。师:从这些信息中你想知道什么?生:我想知道前两样商品共多少钱?生2:“我想知道三样物品共多少钱?”生3:“我可以知道牙膏比洗发水便宜多少钱”……学生迫不及待地想知道很多问题,接下去学生急于
用“小数加减法”来解决他们尝试着,争论着,最后终于发现小数加减法德计算方法。购物这一熟悉生活情境,使学生产生了兴趣,数学法则不再是令人生畏的抽象概念,数学知识就在孩子们熟悉的生活中,孩子们亲身经历了数学知识的形式过程,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了数学的应用价值。
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提高教学效果
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提高教学效果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形成用数学的意识,这是把数学教育转到提高公民素质教育轨道的一个重要措施。
标签:应用意识数学思想
数学是现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思想方法向一切领域渗透,数学的应用越来越被社会所重视。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形成用数学的意识,这是把数学教育转到提高公民素质教育轨道的一个重要措施。但是,现在很多小学生动手能力差,应用意识弱。长此以往,学生就会产生数学知识学习是否有用的困惑,进而产生不了学习数学的兴趣。所以,小学数学课堂应加强应用性,如何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下面谈谈我的教学体会。
一、创设教学情景,培养数学应用意识
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的角色不应是信息的传递者、讲授者,而应成为挖掘资源的向导者、寻求真理的组织者、学生学习的指导者。教学中教师应结合课程的实际创设与生活联系的丰富教学情境,善于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从生活中发现数学信息,感受数学的应用,激发学生应用数学的动机和学习兴趣。鼓励学生从数学角度去提出问题,运用数学知识方法去解决实际问题。
再比如教第九册“三角形的认识”一课,我就从学生生活中熟悉的红领巾、自行车车架、电线杆架、桥架等引出三角形,再让学生通过推拉等实践活动认识三角形的稳定性,并运用它来解决一些实际生活问题,如修补摇晃的椅子,学生会马上想到应用刚学过的“三角形稳定性”,给椅子加上木档子形成三角形,从而使椅子稳当起来。这样使学生学得容易且印象深刻,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实际生活中,数、形随处可见,无处不有。教师应根据教学的实际,让学生把所学知识和周围的生活环境相联系,帮助他们在形成知识、技能的同时,感受数学应用范围的广泛。
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应用意识
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学习数学,不能仅停留在掌握知识的层面上,还必须学会应用,如此才能使所学数学富有生命力,才能真正实现数学的价值。这就要求我们从小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呢?
一、注重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
数学知识源于实践的需要和数学内部的需要。学生学习的大量知识均来源于生活实际,这就为我们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入手引入新知识提供了大量的背景材料。如:生活中存在大量的与和、差、平均有关系的等量关系和不等量关系等,这些都可以成为我们引入加、减、乘、除等教学的实际背景。从生活引入新知识有助于学生体会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为学生主动从数学的角度分析实际问题、解决问题提供示范。同时还应引导学生结合所学知识探索更多可以应用的、从数学角度解决的途径。
二、模拟现实数学情景,感受应用的作用。
所谓现实数学情景,是指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数学学习情境。我们身边的很多问题都可以从数学的角度来分析,并作出正确的判断。如果教学中能和学生的这些知识作类比,那么将非常受学生欢迎,一旦接受也会被牢牢地掌握。因此,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知识要点,模拟以学生生活为素材或具有生活背景的教学情景。
例如,有关利息。利润知识的教学,就可以借助实际生活中的素材创设出适于学生学习的现实数学情境。可以开展模拟银行存款的
活动,将班级分成几个小组,有的小组扮演银行角色,公布各档存款的利率;有的小组扮演储户或借贷户角色。储户向银行存款,借贷户向银行借款,并且提出相关的现实问题:向银行存或贷一定数量的款,并且知道存或贷多少时间,要银行计算每笔存款或贷款的利息。通过模拟现实生活中的情景,有利于学生加深对利息知识的掌握。
怎样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怎样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怎样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数学是现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思想方法向一切领域渗透,数学的应用越来越被社会所重视。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具备应用数学的能力,这是把数学教育转到提高公民素质教育轨道的一项重要措施。
目前,大部分学生动手能力差,应用意识弱。长此以往,必将学而无用,适应不了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数学教育中尤为重要。
一、培养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重要性
时代的发展需要更多的高素质人才,他们除了要学好丰富的理论知识之外,还必须学以致用,这样才能推动时代的发展,我们学数学的目的是为了应用它去解决实际问题。因此,增强数学应用意识,培养学生数学应用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数学教学的任务之一,因此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刻不容缓。
二、培养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基本途径
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更多的强调定义的解释,定理的证明和命题的推导,却忽略了从经验去理解数学的需要,因而学生对数学的作用产生疑惑也就不难理解。事实上,我们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和修养,恐怕不能单单地强调“数学是思维的体操”,而应该从更广阔的范围上去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我觉得应该从以下几点来做:
1. 在生活中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数学知识的应用是广泛的,大至宏观的天体运动,小至微观的质子、中子的研究,都离不开数学知识,甚至某些学科的生命力也取决于对数学知识的应用程度。马克思曾指出:“一门科学只有成功地应用了数学时,才算真正达到了完善的地步。”生活中充满着数学,人们的吃、穿、住、行都与数学有关。例如,通过人们吃的糕点可认识到丰富的几何图形;在商场买衣买鞋时经常会遇到打折的问题;住房转让和新房购买时的收入和支出;行程中的路程、速度和时间的关系
如何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与能力
如何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与能力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既要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要加强学生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的培养。这就要求教师要教会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带有实际意义的数学问题,形成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
一、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其自主探索和应用意识
兴趣是成功的内在的动力源泉,数学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的生活中抽象出数学问题,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我们离不开数学,逐步培养其学习、应用数学的兴趣。比如,学习了“概率”知识,可以让学生就目前社会上发行的各种彩票问题引发讨论,并运用所学知识计算其各类中奖机会,知识应用的同时,使学生明确“彩票”是向社会奉献爱心的一种方式,要用平常心去对待;学习了“比例”知识后,可让学生了解自己身上的许多有趣的比;体重与血液之比大约为3:1,身高与脚长之比大约为7:1,知道这些有趣的比有什么用途呢?如果要知道自己血液的重量,只要称一称自身的体重,马上就可以算出来;如果你当了公安人员,凭借坏人的脚印就可以估计到坏人的身高。自然世界还存在许多奇妙的比----黄金分割,从动物的有趣表现到植物的奇特结构,从自然奇观到科学之谜,等等,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同时,使他们树立远大的科学理想----为改造自然、改造社会、发展科学而努力学习。
二、拓宽对数学的认识,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学生能否对数学产生兴趣,主要依赖于我们的教学实践,与我们
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选择和应用密切相关。首先,教师必须在教法和学法上多下功夫,狠下功夫,从数学应用的角度处理数学、阐释数学、呈现数学,以提高学生的数学理论知识和操作水平,加强数学的应用实践环节,注重用数学解决学生身边的问题,注重用学生容易接受的方式展开数学教学,注重学生的亲身实践,重视在应用数学中传授数学思想和方法,把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作为教学内容的主线,通过“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与应用”的基本体系,多角度、多层次地编排数学应用的内容,以使自己的教学艺术达到引人入胜,至臻完善的境地,才能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课堂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功能。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精心组织、科学安排,把抽象的概念、深奥的原理,拓展为生动、有趣的典故、发现史,或适当、合理地运用图片、模型、多媒体教学等手段,促进理论与实际的有机结合,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只有当学生有了学习兴趣,思维达到“兴奋点”(即“临界点”),才可能带着愉悦、激昂的情绪去面对和克服一切困难,执着地去比较、分析、探索认识对象的发展规律,展现自己的智能和才干。这无疑是让学生体验成功的重要举措,这无疑是提高学生数学兴趣的有效途径。当学生应用数学知识去解决了一个一个的实际问题时,他们的学习兴趣必将被更进一步地激发起来,成为进一步学习的内驱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
数学是现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思想方法向一切领域渗透,它的应用也越来越被社会所重视。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形成用数学的意识,这是数学教育转到素质教育轨道的一个重要措施。目前大部分学生动手能力差、应用意识薄弱,长此以往,必将学而无用,适应不了社会发展的需要。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下面谈谈我的一些教学体会。
一、使学生认清数学知识的实用性
数学知识的应用是广泛的,大至宏观的天体运动,小至微观的质子、中子的研究,都离不开数学知识,甚至某些学科的生命力也取决于对数学知识的应用程度。马克思曾指出:“一门学科只有成功地应用了数学时,才真正达到了完善的地步”。生活中充满着数学,作为数学教师,我们更要善于从学生的生活中抽象出数学问题,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认清数学知识的实用性,从而产生兴趣。
比如教第九册“三角形的认识”一课,我就从学生生活中熟悉的红领巾、自行车车架、电线杆架、桥架等引出三角形,再让学生通过推拉等实践活动认识三角形的稳定性,并运用它来解决一些实际生活问题,如修补摇晃的椅子,学生会马上想到应用刚学过的“三角形稳定性”,给椅子加上木档子形成三角形,从而使椅子稳当起来。这样使学生学得容易且印象深刻,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又如第十一册“比的意义”讲完之后,可让学生了解自己身上的
许多有趣的比,如体重与血液之比约13∶1;身高与脚长之比约7∶1。“知道这些有趣的比,可用来干什么?”我提出这一问题让学生思考,学生的思维立刻活跃起来,有的说“只要称一称自身的体重,马上就可以算出自己血液的重量”。有的说“公安人员就可以凭借坏人的脚印估计出坏人的身高”。这样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引导学生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
从知识的掌握到知识的应用不是一件简单、自然而然就能实现的事情,没有充分的、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是不会形成的。教学中应该注重从具体的事物提炼数学问题,引导学生用数学知识来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有助于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形成。例如在讲第九册“实际测量”一课时,我就这样引导学生,如果地面上两地相距比较近,可以用卷尺或测绳直接量出两地距离。如果地面上两地相距很远,超过卷尺或测绳的长度,怎么测量呢?学生立即展开了热烈的讨论。这时老师拿出标杆提示学生,马上就有学生想出利用标杆插在两地,再在中间多插几根标杆,使它们连成一条直线,再分别测出每相邻两根标杆之间的距离,最后把测得的结果加起来,就是较远的两地距离;接着组织学生到操场上实际测量,说明这一方法是行得通的。然后再结合课本的讲述,进一步证明了这一点。从而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参与性、主动性和学习的兴趣。课上到这,我并不满足,又提出问题:在没有测量工具或不要求测量结果十分精确时怎么办?引起学生的再思考。有的想到用“手掌”
来测量;有的想到用伸开的“手臂”来测量;有的想到用“眼睛”目测或用“脚步”步测。进一步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创设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机会
要创设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机会,最好的办法是开展数学知识应用竞赛。数学知识应用竞赛实质上是由“知识型人才”向“智能型人才”过渡的教育策略的实际运用。
竞赛的内容可以联系教学实际开展一些实地测量、计算实际问题、画画(与平行、垂直、对称、比例等数学知识有关的)竞赛。比如,在教学《现代小学数学》第九册“垂直和平行”时,我就设计出一道“画画”比赛题:
下面是两条平行线,请你在这两条平行线之间画垂线段,比一比谁画的垂线段最多。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发现在这两条平行线之间可以画无数条垂线段,再通过测量发现这些垂线段的长度都相等,从而得出结论:“平行线之间的距离处处相等”。这样的竞赛既提高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又提高了抽象概括能力。
此类竞赛,由于形式新颖、内容丰富、实际操作性强、应用知识灵活,可以吸引很多学生来参加,能有效地促进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也得到很好的培养。
四、深化学生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
加强课外实践是深化学生数学知识应用意识的最好方法。实践对于知识的理解、掌握和熟练运用起着重要作用,因为听到的终会忘掉、看到的才能记住、亲身体验的才会理解和运用。比如在教学中,
学完了“垂线段最短”这一性质,可组织学生进行跳远比赛,自己测出自己的跳远成绩;学完了“等分圆周”,可让学生制作五角星图案;学完了“统计初步知识”,可让学生自己制作学习成绩波动情况图等。这样做,学生既理解了知识,又学会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实践证明,经常让学生去实践,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就会逐渐形成。这也是课堂教学转变教育观念、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