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 复习课优质课公开课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第3节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复习课优秀教学案例
5.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本节课不仅注重知识的传授,更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如自主学习能力、数学建模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帮助学生形成扎实的物理素养。
6.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实事求是的精神,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就感和自信心,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7.反思与评价: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和评价,培养学生的自我监控和自我调整能力,同时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和评价,给予鼓励和指导,促进学生的持续发展。
8.课后作业的布置:教师布置具有实际意义的作业,让学生在课后进行思考和探究,不断提高自己的物理素养,同时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作业成果,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学习。
五、案例亮点
1.生活实例导入:通过生活中常见的凸透镜成像实例,如投影仪、照相机等,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新知识。
2.问题导向:本节课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主动回顾凸透镜成像的基本原理和规律,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欲望,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3.小组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实验,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想法和解决方案,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第3节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复习课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本节课是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第3节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复习课。在之前的教学中,学生已经学习了凸透镜成像的基本原理和规律,但部分学生对成像规律的应用和实际问题的解决仍存在困难。为了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我设计了一份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复习课教学设计
5.介绍透镜在生活中的应用,如照相机、摄像机、投影仪等,让学生认识到物理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分配一个透镜实验装置,让学生观察并讨论透镜成像的特点。
2.各小组汇报观察结果,分享对透镜成像规律的理解。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复习课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掌握透镜的基本概念,包括凸透镜、凹透镜的定义及其光学性质,理解并区分不同类型的透镜对光线的作用。
2.使学生了解透镜的成像规律,包括凸透镜的成像特点及其应用,如照相机、摄像机、投影仪等,并能运用这些知识解释生活中的透镜现象。
2.自主探究:鼓励学生自主阅读教材,预习新课内容,并在课堂上通过小组合作,共同探讨透镜成像的规律。
3.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透镜实验,如制作简易的凸透镜和凹透镜,观察成像特点,使学生在实践中加深对透镜知识的理解。
4.分层教学: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难易程度不同的教学活动。对基础薄弱的学生,重点辅导基础知识;对成绩较好的学生,适当提高要求,培养其创新能力。
3.光路图的分析和绘制是学生普遍感到困难的部分,需要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设想:利用模型教具和多媒体辅助教学,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理解光线的传播路径,逐步学会绘制光路图。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通过引入生活中的透镜应用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受到物理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4.针对学生在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方面的不足,采用比较法、归纳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逐步形成系统的透镜知识体系。
5.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对学习困难的学生给予更多关注和指导,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自主学习能力。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优秀教学案例
2.实验现象导入:通过展示一系列透镜成像实验,如凸透镜成实像、成虚像等,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3.问题导入:提出与透镜相关的问题,如“为什么眼镜能矫正视力?”、“凸透镜和凹透镜有何不同?”等,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2.同伴评价:学生之间相互评价,给予同伴在实验操作、思考问题等方面的反馈,促进共同进步。
3.教师评价: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评价,关注学生在知识掌握、能力培养、情感态度等方面的表现,充分发挥评价的诊断、反馈和激励作用。通过评价,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提高学习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4.凸透镜的应用:介绍凸透镜在生活中的应用,如相机、投影仪等,引导学生理解凸透镜的实际意义。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讨论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场景,如相机、眼镜等。
2.分享与交流:小组成员相互分享自己的观点和发现,进行讨论和交流,促进知识的共享和互补。
3.问题解决:小组合作解决教师提出的问题,如“如何判断凸透镜成像的性质?”等,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认识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关注生活、学以致用的价值观。通过分析生活中常见的透镜实例,使学生认识到物理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服务社会的意识。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生活情境:以学生生活中常见的透镜实例为切入点,如眼镜、相机、投影仪等,引导学生关注透镜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帮助学生梳理思路,形成知识体系。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复习教学设计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在学习透镜及其应用这一章节前,已经具备了基础的物理知识和实验操作能力。他们对光学现象有一定的好奇心,但在理解透镜成像规律方面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关注以下几点:
注意事项:
1.作业要求书写规范,字迹清楚,确保整洁美观。
2.完成作业时,要注意思考和分析,尽量独立完成,遇到问题可请教同学或老师。
3.实验作业需注重团队合作,明确分工,认真观察,准确记录实验数据。
4.拓展作业要注重资料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提高自己的信息筛选和整理能力。
5.请同学们按时完成作业,教师将定期检查并给予反馈,帮助大家不断提高。
1.学生对透镜基本概念的理解程度,特别是实像与虚像的区别,需加强讲解和实例演示。
2.学生在运用透镜公式解决问题时,可能会出现计算错误,需要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和训练。
3.学生在实验探究过程中,观察和数据分析能力有待提高,教师应适时引导和鼓励。
4.部分学生对物理学科兴趣不足,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学习动力。
4.通过课堂小结、课后作业等形式,巩固所学知识,形成知识体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索光学现象的欲望,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学习。
2.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使他们学会倾听、尊重他人意见,共同解决问题。
3.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鼓励他们敢于质疑、勇于探索,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复习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掌握透镜的基本概念,包括凸透镜、凹透镜的定义及其光学性质,理解并区分实像和虚像的形成原理。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复习课优秀教学案例
(二)问题导向
1.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如“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是什么?”“凹透镜成像的规律是什么?”等。
2.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等途径,自主探究问题,如“凸透镜成像实验中,物距和像距的关系是什么?”等。
3.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和探究精神,如“为什么眼睛的晶状体相当于一个凸透镜?”等。
问题导向的教学策略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和探究精神。同时,通过问题导向,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三)小组合作
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思考,如讨论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近视眼和远视眼的矫正方法等。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复习课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在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背景下,八年级物理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提高其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是本学期的重点内容,涉及透镜的种类、性质以及凸透镜成像规律等。在复习课中,我作为特级教师,结合课程标准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了一份优秀教学案例,以提高学生的复习效果和学科素养。
2.学生完成作业后,教师对作业进行批改和评价,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3.针对作业中出现的问题,教师进行针对性的讲解和辅导,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
作业小结是巩固所学知识的重要环节,通过作业的完成和评价,教师能够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五、案例亮点
(四)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如透镜的分类、性质、成像规律以及应用等。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5章《透镜及其应用》复习课教案设计(含答案)
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单元复习课【复习目标】1.认识凸透镜和凹透镜的结构特点,并能将二者区分。
2.知道凸透镜和凹透镜的焦点和焦距。
3.认识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会完成光路图。
4.理解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并会用此规律解决问题。
5.了解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6.知道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与矫正方法。
7.了解显微镜和望远镜中物镜和目镜的作用。
【复习重点和难点】重点:①掌握两种透镜对光线的作用;②会用实验的方法掌握凸透镜成像规律及这些规律在生活中的应用;③知道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与矫正方法。
难点:①学会作光路图;②会用凸透镜成像规律解决问题。
【学具准备】凸透镜、凹透镜、光具座、光屏、蜡烛、火柴、薄膜充水后制成水透镜、邮票、直尺、手电筒等及多媒体课件和学生导学稿。
【前置准备】准备多媒体课件和学生导学稿(课前2min下发)。
用多媒体投出思维导图,让学生认识本章的知识体系。
(提示学生2min内翻书和查阅笔记温故对应的知识点)【复习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复习教师拿出凸透镜、凹透镜、光具座、蜡烛、光屏等器材。
提出问题:利用这些器材我们可以完成哪些实验?引导学生思考、设计、回答,从而引出复习的内容:《透镜及其应用》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动手设计实验,在实验设计中,认识本章的知识体系,回顾透镜这一单元的几个重要知识点,为下一步基础知识掌握做好铺垫。
后面的复习就是依照体系按专题展开的,这样容易理清学生的思维,激发了学生的热情。
二、专题复习【专题一】透镜专题一知识点聚焦:1.凸透镜与凹透镜:中间,边缘的透镜称为凸透镜;中间,边缘的透镜称为凹透镜。
2.基本概念:(1)主光轴:通过透镜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
(2)光心:透镜主光轴上有个特殊的点,凡是通过该点的光,其传播方向,这个点叫光心。
(3)焦点:①凸透镜焦点:于主光轴的光通过凸透镜后会聚在主光轴上的点叫凸透镜的焦点(实焦点)。
②凹透镜焦点: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在主光轴上的点叫凹透镜的焦点(虚焦点)。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五章第5节显微镜和望远镜优秀教学案例
3.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思考显微镜和望远镜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问题导向
1.设计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工作原理、构造及应用。
2.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和独立思考能力。
1.理解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工作原理,掌握其光学系统和主要结构。
2.能够正确使用显微镜和望远镜,进行简单的观察和实验。
3.了解显微镜和望远镜在科学研究和生活中的应用,认识其在科学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
4.能够分析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现象,运用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原理进行解释。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途径,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科学思维。
3.小组合作的教学模式:本节课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和合作实验,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使学生在互动中学习,提高了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
4.反思与评价的环节:本节课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进行反思与评价,让学生总结自己在知识掌握和技能提高方面的优点和不足,培养了他们的评价能力和自我认知能力,提高了他们的学习效果。
在小组合作环节,我将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实验,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通过小组竞赛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
在反思与评价环节,我将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总结自己在知识掌握和技能提高方面的优点和不足。同时,组织学生进行互评、自评,培养他们的评价能力和自我认知能力。最后,我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性评价,全面评估学生的知识掌握和技能水平。通过这些教学策略的运用,我将为每位学生提供一个全面、有效的学习平台,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显微镜和望远镜的相关知识,提高他们的物理素养。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复习课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复习课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掌握凸透镜的成像规律,能够利用透镜成像规律解决相关问题;2.理解凹透镜的成像规律,并能够应用到实际问题中;3.了解透镜在光学仪器中的应用,并能够分析透镜对光线的折射和成像特性。
二、教学内容1.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及相关问题;2.凹透镜的成像规律及相关问题;3.透镜的应用:显微镜、望远镜等。
三、教学准备1.PowerPoint课件;2.教学板书工具;3.带有透镜的物体和屏幕。
四、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1.利用一张凸透镜的图示,让学生回忆并复习凸透镜的基本概念;2.激发学生对透镜的兴趣,引入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知识讲解及示范(25分钟)1.讲解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成像规律,重点讲解透镜成像的步骤和方法;2.结合物体、透镜和屏幕的实物示范,让学生亲自操作,并观察和记录透镜成像的情况。
讨论总结(15分钟)1.针对学生观察和实验结果,引导学生自主总结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成像规律;2.引导学生思考透镜成像规律背后的原理和规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拓展应用(20分钟)1.结合生活实例和科技应用,讲解透镜在显微镜、望远镜等光学仪器中的应用;2.分析透镜在光学仪器中的折射和成像特性,并结合实例解释其应用原理。
练习与巩固(15分钟)1.利用教材中的例题或者自编的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相关练习;2.引导学生分析、解决问题,并及时给予指导和批改。
总结回顾(10分钟)1.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2.鼓励学生做好知识的整理和复习,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五、教学评价1.课堂练习的成绩;2.学生对凸透镜和凹透镜成像规律的理解程度;3.学生对透镜应用原理的掌握情况。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设计针对八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通过示范、实验和讨论等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然而,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更注重学生的参与度和互动性,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使学生更加积极地思考和解决问题。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第3节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复习课教学设计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通过思维碰撞,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设想五:技术融合,丰富教学手段
-利用多媒体演示凸透镜成像的动态过程,帮助学生形象理解。
-引入虚拟实验室,让学生在虚拟环境中进行实验操作,提高学习效率。
6.设想六:课后拓展,促进深度学习
2.学生分享学习收获,教师进行点评,强调凸透镜成像规律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你们说得很好。凸透镜成像规律不仅在物理学中有重要地位,而且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希望你们能够将这些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能力,学以致用。"
3.教师布置课后作业,鼓励学生进行拓展学习。
"课后,请同学们完成这些练习,进一步巩固凸透镜成像的知识。同时,我建议你们观察周围的事物,寻找凸透镜成像的实例,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中。"
-布置开放性作业,如研究凸透镜成像在光学仪器中的应用,撰写研究报告。
-开展课后辅导,针对学生的疑难问题进行个别指导,确保学习效果。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500字
1.教师通过展示一组日常生活中的凸透镜成像图片,如放大镜、照相机、摄像机等,引发学生对凸透镜成像的好奇心和兴趣。
"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见过这些设备吗?它们有什么共同点呢?它们都利用了一种我们学过的光学元件——凸透镜。今天我们将进一步学习凸透镜的成像规律,了解它们是如何工作的。"
"如果大家在做题过程中遇到困难,不要担心,我会及时给予指导。"
3.教师针对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集中讲解,确保学生掌握知识点。
"我注意到,有些同学在计算像距时出现了错误。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成像公式的使用方法。"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复习课教学设计
6.课堂小结,巩固反馈:通过课堂小结,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及时发现问题,进行针对性辅导。
7.教学重难点的突破设想:
(1)针对透镜成像实质的理解,采用实验演示和动画展示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光线经过透镜的折射现象,从而深入理解成像原理。
(2)对于成像特点及成像规律的区别,通过对比分析、图示总结等方法,帮助学生掌握规律,提高辨识能力。
(3)针对透镜实际应用的教学,结合生活实例,让学生了解透镜在科技、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8.课后作业,分层设计: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不同难度的课后作业,使学生在巩固基础知识的同时,提高知识运用能力。
4.讲解透镜在实际应用中的使用,如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等,让学生了解透镜在科技和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三)学生小组讨论,500字
1.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分配一个讨论题目,如:“透镜成像的规律及其应用”、“实像和虚像的区别”等。
2.学生在小组内展开讨论,共同探讨问题,进行思维碰撞。
3.教师巡回指导,关注学生的讨论过程,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解决问题。
4.拓展思考题:请同学们思考,除了课堂所学,透镜还有哪些其他应用?请举例说明,并简要分析其工作原理。
5.小组作业:分组讨论,设计一个利用透镜原理的简易光学仪器,如望远镜、显微镜等。要求:明确仪器的制作材料、制作步骤、工作原理,并绘制图纸。
6.结合网络资源,查找关于透镜发展历程的资料,了解透镜在科学技术发展中的作用,撰写一篇500字左右的小论文。
作业要求:
1.作业内容要结合课堂所学,确保知识的巩固和拓展。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复习课》导学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复习课》导学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为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的复习课,教材章节为《光的折射》。
复习内容主要包括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现象、光的折射现象以及光的反射现象。
通过复习,使学生对光的传播、折射和反射有更深入的理解和掌握。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原理及应用。
2. 掌握光的折射现象,能解释生活中常见的折射现象。
3. 掌握光的反射现象,了解反射定律,并能应用于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光的传播、折射和反射的基本原理及应用。
难点:光的折射现象的解释以及反射定律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光具座、激光笔、玻璃板、镜子等。
学具:学生手册、练习题、笔记本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激光笔照射光具座上的物体,引导学生观察光线的传播路径,引发学生对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思考。
2. 知识讲解:回顾光的传播、折射和反射的基本原理,通过示例和图片,讲解光的传播路径、折射现象和反射现象。
3. 例题讲解:选取生活中的实例,如水中的鱼看起来比实际位置浅、镜中的反射等,引导学生运用光的传播、折射和反射原理进行分析。
4. 随堂练习:发放练习题,让学生运用光的传播、折射和反射原理解决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生活中遇到的其他光的传播、折射和反射现象,分享讨论成果,拓宽视野。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光的传播、折射和反射的原理及应用,具体如下:光的传播: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光的折射:光线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光的反射:光线撞击界面时,发生反射现象七、作业设计1. 请解释生活中一个光的折射现象,并画出示意图。
2. 一束光线从空气进入水中,入射角为45°,求折射角。
答案:根据折射定律,求得折射角(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复习光的传播、折射和反射,使学生对光的现象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掌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复习课
【复习目标】
1.了解什么是凸透镜,什么是凹透镜,了解透镜的焦点、焦距。
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的作用。
2.了解凸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应用。
3.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并会应用凸透镜的成像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4.了解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及矫正方法。
预防近视眼和远视眼。
5.了解显微镜、望远镜的基本结构。
行为提示:
1.认真阅读学习目标,将行为动词用双色笔画上记号。
2.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学生自主完成学生用书中的知识梳理,并要求熟记基础知识。
方法指导:判断透镜对光线起会聚作用还是发散作用,不是看光束是会聚光束还是发散光束,而是看光束在原来的基础上是会聚了,还是发散了。
规律总结:凸透镜成像规律:
(1)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越小,像距越大,像也越大。
即物体在焦点以外移动
时,像也随之沿同方向移动;
(2)凸透镜所成的实像必倒立,且物与像分居透镜两侧;凸透镜所成的虚像必正
立,且物与像位于透镜同侧。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对照复习目标,回顾本章知识要点,想想自己对哪些知识的掌握还不够熟练?(自主梳理知识,构建本章知识结构图)
自学互研生成能力
知识板块一透镜对光线的作用
1.如图所示,根据透镜对光的作用,画出图甲、乙中入射光线经过薄透镜后的折射光线,请在图丙中填上合适的透镜。
知识板块二凸透镜的应用和成像规律
2.下列光学器材不是应用凸透镜成像的是( C )
3.某班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记录并绘制了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u跟像到凸透镜的距离v之间关系的图象,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D )
A.该凸透镜的焦距是20cm
B.当u=15cm时,在光屏上能得到一个缩小的像
C.当u=25cm时成放大的像,投影仪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
D.把物体从距凸透镜10cm处移动到30cm处的过程中,像逐渐变小
归纳总结:
1.近视眼和远视眼最显著的区别:
(1)近视眼晶状体太厚,远处的物体的像会成在视网膜的前方;
(2)远视眼晶状体太薄,近处的物体的像会成在视网膜的后方。
2.近视眼和远视眼的矫正:
(1)近视眼对光的偏折(会聚)能力太强,所以要用发散透镜(凹透镜)来矫正;
(2)远视眼对光的偏折(会聚)能力太弱,所以要用会聚透镜(凸透镜)来矫正。
独立完成知识板块一、二、三,教师巡视,根据完成情况挑选3组同学带领大家分别学习知识板块一、二、三。
其他同学补充或纠错,教师点评。
组织好方案一、二的探究活动,各组学生回顾并思考,小组长汇总讨论结果,教师巡视各小组讨论情况,选择较好的两组在全班进行展示,师生共同评估,得出一致性的结论。
对照复习目标思考:
1.今天我学到了些什么知识?
2.我掌握了哪些研究方法?
3.我还存在的疑惑是什么?
4.如图所示是某物理实验小组用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在光具座上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
(1)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摆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后,发现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找不到烛焰的像,其原因可能是( ABD )
A.光屏、凸透镜和烛焰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
B.物距小于透镜的一倍焦距
C.蜡烛在透镜的二倍焦距处
D.蜡烛在透镜的焦点上
(2)如果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当透镜到蜡烛的距离为15cm时,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可得到倒立、放大的实像。
(3)当光屏上出现烛焰清晰的像时,如果用遮光板挡住透镜的上半部分,我们观察光屏时,将会在光屏上看到( C )
A.烛焰像的下半部分B.烛焰像的上半部分
C.烛焰完整的像,像的亮度变暗 D.烛焰完整的像,像的亮度不变
知识板块三眼睛及视力矫正
5.人的眼睛就像一架照相机,晶状体和角膜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视网膜相当于照相机内的胶片。
若来自远处某点的光经过眼睛折射后的情况如图所示,这个人的眼睛属于远视眼(选填“近视眼”或“远视眼”),这个人应该配戴由凸透镜(选填
“凸透镜”或“凹透镜”)制成的眼镜。
对学:分享独学1~5题:(1)对子之间检查独学成果,用红笔互相给出评定等级。
(2)对子之间针对独学的内容相互解疑,并标注出对子之间不能解疑的内容。
群学:小组研讨:(1)小组长先统计本组经对学后仍然存在的疑难问题,并解疑。
(2)针对将要展示的方案内容进行小组内的交流讨论,共同解决组内疑难。
交流展示生成新知
方案一回顾本章重要的实验有哪些?其具体内容是什么?
方案二总结本章重要的研究方法有哪些?
当堂演练达成目标
见学生用书。
课后反思查漏补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