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昌龄--出塞完美版
初赛唐王昌龄的古诗
初赛唐王昌龄的古诗
王昌龄的出塞古诗如下:
《出塞·其一》
【作者】王昌龄【朝代】唐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核空
翻译:
依旧是秦汉时期的明月和边关,守边御敌鏖战万里征人未回还。
倘若龙城的飞将李广如今还在,绝不许匈奴南下牧马度过阴山。
王昌龄简介:
王昌龄(698—757),字少伯,汉族,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又一说京兆长安人猛塌(今西安)人。
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
王昌龄早年贫苦,主要依靠农耕维持生活,30岁左右进士及第。
初任秘书省校书郎,而后又担任博学宏辞、汜水尉,因事被贬岭南。
王昌龄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人交往深厚。
开元末返长安,改授江宁丞。
被谤谪龙标尉。
安史乱起,被刺史闾丘晓所杀。
其诗以七改知瞎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
王昌龄诗绪密而思清,与高适、王之涣齐名,时谓王江宁。
有文集六卷,今编诗四卷。
代表作有《从军行七首》《出塞》《闺怨》等。
出塞 王昌龄全诗赏析
出塞王昌龄全诗赏析以下是作者收集整理的出塞王昌龄全诗赏析(共含8篇),仅供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1:王昌龄出塞全诗赏析王昌龄出塞全诗赏析《出塞》由王昌龄创作,全诗表现了诗人希望起任良将,早日平息边塞战事,使人民过着安定的生活。
《出塞》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渡阴山。
【注解】1.出塞:是唐代诗人写边塞生活的诗经常用的题目。
塞(sài):边关2.秦时明月汉时关:即秦汉时的明月,汉朝时的关塞。
意思是说,在漫长的边防线上,一直没有停止过战争。
3.但使:只要。
4.龙城飞将:“龙城”:地名,是匈奴圣地,汉朝大将军卫青曾奇袭龙城,后与匈奴作战七战七胜。
而“飞将”则指威名赫赫的“汉之飞将军”李广。
“龙城飞将”并不指一人,实指卫李,更是借代众多汉朝抗匈名将。
5.胡马:指敌方的战马。
胡,古人对西北少数民族的称呼。
6.阴山:山名,指阴山山脉,在今内蒙古境内,汉时匈奴常常从这里南下侵扰中原地区,也是卫青坟冢的模样。
7. 不教:不叫,不让。
教,让。
8. 度:越过【作者介绍】王昌龄(698-757),字少伯,长安(今属西安市)人。
开元十五年中进士,历任汜水尉、校书郎,天宝元年贬江宁丞,天宝七年又贬为龙标尉,世称王江宁或王龙标。
安史之乱起,他避乱回乡,被刺史闾丘晓所杀。
王昌龄的边塞诗或抒发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充满了杀敌卫国的热情;或描写长期征战怀乡思亲的“边愁”,流露出对统治阶级的不满。
一部分描写妇女生活的诗也很有名。
他的诗意境开阔,精神昂扬,语言流畅,言简意深,当时就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称。
著有《王昌龄集》。
【韵译】依旧是秦时的明月汉时的边关,征战长久延续万里征夫不回还。
倘若龙城的飞将李广而今健在,绝不许匈奴南下牧马度过阴山。
【译文】仍然是秦汉时的明月和边关,可是去万里之外打仗的战士还未回来。
倘若攻袭龙城的卫青和英勇善战的李将军现在依旧健在,绝不会让匈奴南下牧马度过阴山。
出塞的全诗解释
出塞的全诗解释《出塞》唐/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文译:秦汉时的明月照着秦汉时的边关,出征万里长的人马尚未回归。
假使龙城飞将在的话,不会让外族的军马度过阴山。
欣赏:首联,互文起句,技巧非凡,时间从秦到汉到唐,空间拈出明月照边关近景景象,时空一路延伸,雄浑里含凄清,百感交集,令人浮想联翩。
次句拓写,万里,极言其遥远;长征,极言征途凶残险恶;人,包含将士全体;未还,极言其旷日持久,虽说未,实际上很多人是没还,不得还,不能还,没法还,战死在沙场。
明月边关自秦未变,含物是人非之意。
尾联,利用假设句,提出愿望,有一威武英勇的飞将镇守边关,就能实现理想,外族就不敢侵犯,不仅不用长征,人也能还,那时的明月边关,就是一幅和平的安居乐业景象了。
细释:本诗题在唐《才调集》为《塞上行》,宋初《文苑英华》为《塞上曲》,洪迈《万首唐人绝句》为《从军行》,王安石《唐百家诗选》为《出塞》,明郭茂倩《乐府诗集》为《出塞》,又作杂曲歌辞盖罗缝。
唐宋没有王昌龄集,直到明代才出现其诗歌的几本专辑,才逐渐定名为《出塞》。
本诗为完全正宗的七绝格律诗,但在唐乐府里其音调题为盖罗缝,详见集评《升庵诗话》,难怪《唐诗三百首》将本诗纳到七言绝句后的乐府。
明月、关,乐府《横吹曲辞》里有《关山月》,《乐府解题》:关山月,伤离别也。
征人思乡思家,思妇怀人怀远,都是仰望明月,浮现边关景象。
也有人把首句翻译为秦时明月秦时关,汉时明月汉时关。
类似的诗句还有:云想衣裳花想容、烟笼寒水月笼沙、秦家御史汉家郎等。
龙城,一解是当年匈奴祭拜祖先处,位于今蒙古国境内;二是指卢龙城,汉右北平郡所在地,在现河北省境内。
也有说与卫青、李陵有关。
飞将,《史记》:(李)广居右北平,匈奴闻之,号曰汉之飞将军,避之数岁,不敢入右北平。
《魏志吕布传》:(吕布)号为飞将。
也聊记一笔。
龙城、飞将、阴山,《史记匈奴列传》:自马邑军后五年之秋,汉使四将军各万骑击胡关市下。
出塞二首的原文注释及赏析
出塞二首的原文注释及赏析原文:王昌龄出塞二首(其一)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山。
注释:1.出塞:是唐代诗人写边塞生活的诗经常用的题目。
塞(sài):边关,边塞2.秦时明月汉时关:运用互文修辞,意思是,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
3.但使:只要。
4.龙城飞将:“龙城”:地名,是古代匈奴圣地。
汉朝大将*卫青曾奇袭击龙城,最后与匈奴作战七战七胜。
而“飞将”则指威名赫赫的“汉之飞将*”李广。
“龙城飞将”并不指一人,实指李卫,更是借代众多汉朝抗匈名将。
5.胡马:指胡人的战马。
胡,古人对西北少数民族的称呼。
6.*山:山名,指*山山脉,在今内蒙古境内,汉时匈奴时常从这里开始南下骚扰侵占中原地区,也是卫青坟冢的模样。
7.不教:不叫,不让。
教,让。
8.度:越过。
译文在漫长的边防线上,战争一直没有停止过,可是去边防线打仗的战士还没有回来。
要是飞将*李广和大将*卫青今天还依然健在,绝不会让敌人的*队翻过*山。
韵译依旧是秦时的明月汉时的边关,征战长久延续万里征夫不回还。
倘若龙城的飞将李广而今健在,绝不许匈奴南下牧马度过*山。
赏析:“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山”,这两句诗意思是说:只要有卫青李广这样英勇善战、忠心为国的统帅来镇守边庭,外敌就不敢轻举妄动。
这两句,融抒情与议论为一体,直接抒发戍边战士巩固边防的愿望和保卫国家的壮志,洋溢着爱国*和民族自豪感。
同时,这两句又语带讽刺,表现了诗人对朝廷用人不当和将帅*无能的不满。
有弦外之音,使人寻味无穷。
本诗被人们称为:“唐朝七绝之首”。
这首诗里,有一句最美最耐人寻味的诗句,即开头第一句:“秦时明月汉时关”。
这句诗有什么妙处呢?得从诗题说起。
此诗题名《出塞》,一望而知是一首乐府诗。
乐府诗是要谱成乐章、广泛传唱的,为入谱传唱的需要,诗中就往往有一些常见习用的词语。
王昌龄这首诗也不例外。
你看这开头一句中的“明月”和“关”两个词,正是有关边塞的乐府诗里很常见的词语。
出塞王昌龄的古诗
出塞王昌龄的古诗《chūsāi》《出塞》zuòzhě:wánɡchānɡlínɡ作者:王昌龄qínshímínɡyuèhànshíɡuān,wànlǐchánɡzhēnɡrénwèihái。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dànshǐlónɡchénɡfēijiānɡzài,bùjiàohúmǎdùyīnshān。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渡阴山。
【注释】① 但使: 只要。
② 龙城: 龙城就是匈奴祭天集会的地方。
③ 飞将: 指汉朝名将李广而言,匈奴畏惧他的神勇,特称他为“飞将军”。
④ 阴山: 昆仑山的北支,起至自河套西北,纵贯绥远、察哈尔及热河北部,就是我国北方的屏障。
【译文】依旧就是秦时的明月汉时的边关,征战长久延续万里征夫不回还。
倘若龙城的飞将李广而今在世,绝不许匈奴南下牧马度过阴山。
【表明】《出塞》,汉代《横吹曲》曲名。
关塞并不都在边疆,内地某些军事重地也叫“塞”。
唐代诗人写我国东北、西北和北方地区的生活、战斗,常用《出塞》、《入塞》、《塞上》、《塞下》、《前出塞》、《后出塞》等汉唐乐府民歌的`名称作诗题。
《出塞》共两首,这里选的是第一首。
唐玄宗后期沉醉于酒色的生活,政治较暗,内有权奸李林甫、杨国忠弄权,外存有安禄山等藩镇得宠。
安禄山兼范阳、平卢等节度使,在与契丹、回纥(hé禾)和奚的贵族统治者的斗争中常常失利,给将士和人民增添悲惨的灾难。
这首诗感慨死守将懦弱,大约就是针对这种现实的。
王昌龄《出塞》鉴赏及赏析
王昌龄《出塞》鉴赏及赏析《出塞》唐代: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出塞》译文依旧是秦汉时期的明月和边关,守边御敌鏖战万里征夫未回还。
倘若龙城的飞将李广如今还在,一定不会让敌人的铁蹄踏过阴山。
《出塞》注释但使:只要。
龙城飞将:汉朝名将李广。
这里泛指英勇善战的将领。
也有说是指卫青。
《汉书·卫青霍去病传》载,元光六年(前129年),卫青为车骑将军,出上谷,至笼城,斩首虏数百。
笼城,颜师古注曰:“笼”与“龙”同。
龙城飞将指的是卫青奇袭龙城的事情。
教:令,使。
胡马:指侵扰内地的外族骑兵。
度:越过。
阴山:位于今内蒙古中部及河北北部。
《出塞》赏析这是一首著名的边塞诗,表达了诗人希望起任良将,早日平息边塞战事,使人民过上安定的生活的愿望。
诗人从描写景物景入手,首句勾勒出一幅冷月照边关的苍凉景象。
“秦时明月汉时关”不能理解为秦时的明月汉代的关。
这里是秦、汉、关、月四字交错使用,在修辞上叫“互文见义”,意思是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
诗人暗示,这里的战事自秦汉以来一直未间歇过,突出了时间的久远。
次句“万里长征人未还”,“万里”指边塞和内地相距万里,虽属虚指,却突出了空间辽阔。
“人未还”使人联想到战争给人带来的灾难,表达了诗人悲愤的情感。
怎样才能解脱人民的困苦呢?诗人寄希望于有才能的将军。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倘若攻袭龙城的卫青和飞将军李广而今健在,绝不许让胡人的骑兵跨越过阴山。
“龙城”指奇袭匈奴圣地龙城的名将卫青,而“飞将”则指威名赫赫的飞将军李广。
“龙城飞将”并不只一人,实指李卫,更是借代众多汉朝抗匈名将。
“不教”,不允许,“教”字读平声;“胡马”,这里指代外族入侵的骑兵。
“度阴山”,跨过阴山。
阴山是北方东西走向的大山脉,是汉代北方边防的天然屏障。
后两句写得含蓄、巧妙,让人们在对往事的对比中,得出必要的结论。
这首诗虽然只有短短四行,但是通过对边疆景物和征人心理的描绘,表现的内容是复杂的。
王昌龄《出塞》注释及翻译
王昌龄《出塞》注释及翻译《出塞》是唐朝诗人王昌龄的作品,是一首慨叹边战不断,国无良将的边塞诗。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编辑的王昌龄《出塞》注释及翻译,一起来看看吧!王昌龄《出塞》注释及翻译出塞作者:王昌龄年代:唐体裁:乐府类别:边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作者小传】:王昌龄字少伯,京兆人。
登开元十五年进士第,补秘书省校书郎。
二十二年,中宏词科,调汜水尉,迁江宁丞。
晚节不护细行,贬龙标尉卒。
昌龄诗绪密而思清,与高適、王之涣齐名,时谓王江宁。
集六卷,今编诗四卷。
【注释】:1、但使:只要。
2、龙城:龙城是匈奴祭天集会的地方。
3、飞将:指汉朝名将李广而言,匈奴畏惧他的神勇,特称他为“飞将军”。
4、阴山:昆仑山的北支,起自河套西北,横贯绥远、察哈尔及热河北部,是我国北方的屏障。
【韵译】:依旧是秦时的明月汉时的边关,征战长久延续万里征夫不回还。
倘若龙城的飞将李广而今健在,绝不许匈奴南下牧马度过阴山。
【评析】:这是一首慨叹边战不断,国无良将的边塞诗。
诗的首句最耐人寻味。
说的是此地汉关,明月秦时,大有历史变换,征战未断的感叹。
二句写征人未还,多少儿男战死沙场,留下多少悲剧。
三、四句写出千百年来人民的共同意愿,冀望有“龙城飞将”出现,平息胡乱,安定边防。
全诗以平凡的语言,唱出雄浑豁达的主旨,气势流畅,一气呵成,吟之莫不叫绝。
明人李攀龙曾推奖它是唐代七绝压卷之作,实不过分。
这是一首名作,明代诗人李攀龙曾经推奖它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
清沈德潜《说诗ㄧ语》说:“‘秦时明月’一章,前人推奖之而未言其妙,盖言师劳力竭,而功不成,由将非其人之故;得飞将军备边,边烽自熄,即高常侍《燕歌行》归重’至今人说李将军’也。
防边筑城,起于秦汉,明月属秦,关属汉,诗中互文。
”他这段话批评李攀龙只知推奖此诗而未言其妙,可是他自己也只是说明了全诗的主旨,并没有点出作者的匠心。
沈氏归纳的全诗的主旨基本是对的,但这个主旨的思想是很平凡的。
【经典诗句】“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王昌龄《出塞》翻译赏析
【经典诗句】“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王昌龄《出塞》翻译赏析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译文] 秦汉时的明月依然高悬,关塞依然留存,万里长征的将士啊,永远也别想返回家园。
出塞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诗文解释】在漫长的边防线上,战争一直没有停止过,可是去边防线打仗的战士还没有回来。
要是飞将军李广和大将军卫青今天还依然健在,绝不会让敌人的军队翻过阴山。
译文2:秦汉以来,明月还是那样照着关塞,离家万里远征,将士至今没有回还。
如果攻袭龙城的卫青和飞将军李广还在,就不会让敌人军队越过阴山。
译文3:还是秦朝的明月和汉朝的边关,到如今多少战士万里出征不见回还。
如果英勇善战的将军们依然健在,绝不会让匈奴的兵马越过阴山。
韵译依旧是秦时的明月汉时的边关,征战长久延续万里征夫不回还。
倘若龙城的飞将李广而今健在,绝不许匈奴南下牧马度过阴山。
[注释]1.出塞:是唐代诗人写边塞生活的诗常用的题目。
2.秦时明月汉时关:即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塞。
意思是说,在漫长的边防线上,一直没有停止过战争。
3.但使:只要。
4.龙城飞将:指汉朝名将李广。
南侵的匈奴惧怕他,称他为“飞将军”。
这里泛指英勇善战的将领。
5.胡马:指侵扰内地的外族骑兵。
6.阴山: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古代常凭借它来抵御匈奴的南侵。
7. 不教:不叫,不让。
教,让。
8. 度:越过。
[简析]王昌龄(约698-756),字少伯,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市)人。
唐代诗人。
这是一首著名的边塞诗,表现了诗人希望起任良将,早日平息边塞战事,使人民过着安定的生活。
“秦时明月汉时关”一句使整首诗都活了起来,而“万里长征人未还”一句,是千百年来的事实,这是历史和现实的双重悲剧。
后两句写到了汉代飞将军李广,采用以古讽今的手法,借古代李广来讽刺当今边将的无能,盼望出现良将,驱逐敌人,保住边疆。
语意含蓄,情感深沉。
诗中充满关心国家安危的爱国激情。
王昌龄《出塞》注释及翻译
王昌龄《出塞》注释及翻译《出塞》是唐朝诗人王昌龄的作品,是一首慨叹边战不断,国无良将的边塞诗。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编辑的王昌龄《出塞》注释及翻译,一起来看看吧!王昌龄《出塞》注释及翻译出塞作者:王昌龄年代:唐体裁:乐府类别:边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作者小传】:王昌龄字少伯,京兆人。
登开元十五年进士第,补秘书省校书郎。
二十二年,中宏词科,调汜水尉,迁江宁丞。
晚节不护细行,贬龙标尉卒。
昌龄诗绪密而思清,与高適、王之涣齐名,时谓王江宁。
集六卷,今编诗四卷。
【注释】:1、但使:只要。
2、龙城:龙城是匈奴祭天集会的地方。
3、飞将:指汉朝名将李广而言,匈奴畏惧他的神勇,特称他为“飞将军”。
4、阴山:昆仑山的北支,起自河套西北,横贯绥远、察哈尔及热河北部,是我国北方的屏障。
【韵译】:依旧是秦时的明月汉时的边关,征战长久延续万里征夫不回还。
倘若龙城的飞将李广而今健在,绝不许匈奴南下牧马度过阴山。
【评析】:这是一首慨叹边战不断,国无良将的边塞诗。
诗的首句最耐人寻味。
说的是此地汉关,明月秦时,大有历史变换,征战未断的感叹。
二句写征人未还,多少儿男战死沙场,留下多少悲剧。
三、四句写出千百年来人民的共同意愿,冀望有“龙城飞将”出现,平息胡乱,安定边防。
全诗以平凡的语言,唱出雄浑豁达的主旨,气势流畅,一气呵成,吟之莫不叫绝。
明人李攀龙曾推奖它是唐代七绝压卷之作,实不过分。
这是一首名作,明代诗人李攀龙曾经推奖它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
清沈德潜《说诗ㄧ语》说:“‘秦时明月’一章,前人推奖之而未言其妙,盖言师劳力竭,而功不成,由将非其人之故;得飞将军备边,边烽自熄,即高常侍《燕歌行》归重’至今人说李将军’也。
防边筑城,起于秦汉,明月属秦,关属汉,诗中互文。
”他这段话批评李攀龙只知推奖此诗而未言其妙,可是他自己也只是说明了全诗的主旨,并没有点出作者的匠心。
沈氏归纳的全诗的主旨基本是对的,但这个主旨的思想是很平凡的。
王昌龄出塞
王昌龄出塞篇一:王昌龄出塞拼音版《chū sài》《出塞》zuò zhě:wánɡ chānɡ línɡ作者:王昌龄qín shí mínɡ yuè hàn shí ɡuān,wàn lǐ chánɡ zhēnɡ rén wèi huán。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dàn shǐ lónɡ chénɡ fēi jiàng zài,bù jiào hú mǎ dù yīnshān。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渡阴山。
篇二:王昌龄《出塞》赏析王昌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意境雄浑苍茫、感情丰厚深广,强烈的现实感和深远的历史感,被称为唐人七绝之压卷之作。
王昌龄的边塞诗基本上选用乐府旧题来抒写战士爱国立功和思念家乡的心情。
他善于捕捉典型的惨状,有着高度的简述和丰富的有著想象力。
意境深远,境界阔大,感情悲壮,含蕴丰富。
王昌龄的边塞诗充分体现了他的,英雄主义精神,另外还深深蕴含了感恩诗人对下层人民的人文关怀,体现了诗人阔大的视野和博大的胸怀。
盛唐边塞诗通过写苦中作乐,表现出健康、开朗的情绪,弥漫着现代主义乐观主义的风采和浪漫主义的精神。
这是第一首慨叹边战不断,国无良将的边塞诗。
诗的首句最耐人寻味。
说的是此地汉关,明月秦时,大有历史变换,征战未断的感叹。
二句写征人未还,多少儿男战死沙场,留下多少悲剧。
三、四句详述千百年来人民的共同意愿,冀望有“龙城飞将”出现,平息胡乱,安定边防。
全诗以平凡的语言,唱出雄浑平和的主旨,气势流畅,一气呵成,吟之莫不叫绝。
篇幅虽小,而容量特大.诗人以雄劲的诗意,对当时的边塞战争生活作了高度的艺术概括。
《出塞》古诗原文赏析
《出塞》古诗原文赏析这首诗被称为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
悲壮而不凄凉,慷慨而不浅露,王昌龄诗《出塞》两首,本诗是第一首。
《出塞》应当是王昌龄早年赴西域时所做,《出塞》是乐府旧题。
王昌龄所处的时代,正值盛唐,这一时期,唐在对外战争中屡屡取胜,全民族的自信心极强,故边塞诗人的作品中,多能体现一种慷慨激昂的向上精神,和克敌制胜的强烈自信。
同时,频繁的边塞战争,也使人民不堪重负,渴望和平,《出塞》正是反映了人民的这种和平愿望。
同时期杜甫的《兵车行》可以作为参考。
边塞诗是时代的产物,也是最能体现国运盛衰的作品。
诗评家常称赞“盛唐之音”,边塞诗正是构成“盛唐之音”内容的一个基本方面。
边塞诗题材的兴起,是与诗人们的生活范围有所扩展紧密关联的。
从边塞诗中,我们看到诗人的眼界开阔了,诗歌的意境拓展了,诗歌的内容更显得异彩纷呈。
有对建功立业的渴望:“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杨炯);有报效国家的激情:“誓欲成名报国,羞将开口论勋”(张说)。
不少诗人在塞外军营生活多年,如高适、岑参、李益等,他们的边塞诗中的内容几乎涉及到了边塞生活的各个方面:有写出征士兵的乡愁和家中妻子的.离恨;有表现塞外生活的艰辛和连年征战的残酷;有反映帝王黩武开边的不满和对将军贪功起衅的怨恨;有陈述久戍边关对家乡和亲人的怀念;有惊异于塞外绝域那种迥异于中原的风光……我们在阅读这些诗歌时,要能够区别每首诗作思想内容上的细微差别。
比如岑参的边塞诗,以慷慨报国的英雄气概和不畏艰苦的乐观精神为其基本特征,更多地描写边塞生活的丰富多彩。
他也写过一些在边塞怀土思亲的诗歌,如为后人传诵的《逢入京使》:“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事情虽小,情意深厚。
同时,我们还要体会到,跃动于边塞诗中的种种矛盾:慷慨从戎和久戍思乡的矛盾;卫国激情和艰苦生活的矛盾;痛恨庸将和献身精神的矛盾等等。
这首诗通过对历史的回顾和对汉代抗匈名将的怀念,指责了诗人所处时代守边将领的无能,盼望出现良将,驱逐敌人,保住边疆。
王昌龄——《出塞》
王昌龄——《出塞》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注释:
出塞:汉〈横吹曲〉名,汉武帝李廷年西域乐曲改制,内容写将士的边塞生活,声调悲壮。
秦、汉:互文对举,犹言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
龙城、飞将:本为两事。
龙城,车骑将卫青北伐匈奴时,曾至龙城;飞将,右北平太守李广英勇善战,匈奴称为“飞将军”。
《唐诗别裁》卷十九校记云:“此处‘龙城飞将’。
乃合卫青、李广事,指扬威敌境之名将,更不得拘泥地理方位,而诗中用‘龙城’字,亦有泛指边关要隘者”。
阴山:在内蒙古自治区中部,西起河套,东接兴安岭,长约一千二百公里,为北方天然屏障。
全诗意谓:秦时的明月照着秦时的关,到了汉时这轮明月依旧照着已属汉时的关;出征万里的将士有的战死沙场,有的年年征战未回还。
倘若有飞将军李广那样的名将来抵御,那么匈奴的铁蹄岂能践踏我阴山。
赏析:本诗为传世诗章,反映戍边将士连年苦战却无能为力,诗人企盼有汉代卫青、李广那样的名将来镇守边疆,也表达了人民的烈愿望。
明•李攀龙称这首意境深远、气势贯注的名诗为唐七绝中的“压卷之作”。
王昌龄《出塞二首·其一》原文译文鉴赏
王昌龄《出塞二首·其一》原文|译文|鉴赏《出塞二首》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一组边塞诗。
本文介绍的是当中的第一首,诗人以雄劲的笔触,对当时的边塞战争生活作了高度的艺术概括,把写景、叙事、抒情与议论紧密结合,在诗里熔铸了丰富复杂的思想感情,使诗的意境雄浑深远,既激动人心,又耐人寻味。
下面一起欣赏这首诗吧!《出塞二首·其一》原文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译文及注释译文依旧是秦汉时期的明月和边关,守边御敌鏖战万里征人未回还。
倘若龙城的飞将卫青如今还在,绝不许匈奴南下牧马度过阴山。
注释1.但使:只要。
2.龙城飞将:《汉书·卫青霍去病传》载,元光六年(前129年),卫青为车骑将军,出上谷,至笼城,斩首虏数百。
笼城,颜师古注曰:“笼”与“龙”同。
龙城飞将指的是卫青奇袭龙城的事情。
其中,有人认为龙城飞将中飞将指的是汉飞将军李广,龙城是唐代的卢龙城(卢龙城就是汉代的李广练兵之地,在今河北省喜峰口附近一带,为汉代右北平郡所在地),纵观李广一生主要的时间都在抗击匈奴,防止匈奴掠边,其中每次匈奴重点进攻的汉地天子几乎都是派遣李广为太守,所以这种说法也不无道理。
3.不教:不叫,不让。
教,让。
4.胡马:指侵扰内地的外族骑兵。
5.度:越过。
在漫长的边防线上,战争一直没有停止过,去边防线打仗的战士也还没有回来。
要是攻袭龙城的大将军卫青和飞将军李广今天还依然健在,绝不会让敌人的军队翻过阴山。
鉴赏这是一首著名的边塞诗,表达了诗人希望起任良将,早日平息边塞战事,使人民过上安定的生活的愿望。
诗人从描写景物景入手,首句勾勒出一幅冷月照边关的苍凉景象。
“秦时明月汉时关”不能理解为秦时的明月汉代的关。
这里是秦、汉、关、月四字交错使用,在修辞上叫“互文见义”,意思是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
诗人暗示,这里的战事自秦汉以来一直未间歇过,突出了时间的久远。
次句“万里长征人未还”,“万里”指边塞和内地相距万里,虽属虚指,却突出了空间辽阔。
出塞古诗译文及赏析
出塞古诗译文及赏析出塞古诗译文及赏析出塞古诗译文及赏析原文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注释1.出塞:是唐代诗人写边塞生活的诗常用的题目。
2.秦时明月汉时关:即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塞。
意思是说,在漫长的边防线上,一直没有停止过战争。
3.但使:只要。
4.龙城飞将:指汉朝名将李广。
南侵的匈奴惧怕他,称他为“飞将军”。
这里泛指英勇善战的将领。
5.胡马:指侵扰内地的外族骑兵。
6.阴山: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古代常凭借它来抵御匈奴的南侵。
古诗赏析王昌龄(约698-756),字少伯,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市)人。
唐代诗人。
这是一首著名的边塞诗,表现了诗人希望起任良将,早日平息边塞战事,使人民过着安定的生活。
诗人从写景入手,首句勾勒出一幅冷月照边关的苍凉景象。
“秦时明月汉时关”不能理解为秦时的明月汉代的关。
这里是秦、汉、关、月四字交错使用,在修辞上叫“互文见义”,意思是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
诗人暗示,这里的战事自秦汉以来一直未间歇过,突出了时间的久远。
次句“万里长征人未还”,“万里”指边塞和内地相距万里,虽属虚指,却突出了空间辽阔。
“人未还”使人联想到战争给人带来的灾难,表达了诗人悲愤的情感。
怎样才能解脱人民的困苦呢?诗人寄希望于有才能的将军。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只要镇守龙城的飞将军李广还活着,就不会让胡人的骑兵跨越过阴山。
“龙城飞将”是指汉武帝的镇守卢龙城的名将李广,他英勇善战,多次把匈奴打败。
“不教”,不允许,“教”字读平声;“胡马”,这里指代外族入侵的骑兵。
“度阴山”,跨过阴山。
阴山是北方东西走向的大山脉,是汉代北方边防的天然屏障。
后两句写得含蓄、巧妙,让人们在对往事的对比中,得出必要的结论。
这首诗被称为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
悲壮而不凄凉,慷慨而不浅露,王诗《出塞》两首,本诗是第一首。
本文中基本包含了古诗的大体内容,在准备考试时,可以做复习材料看看,有助于语文考试诗词类题。
《出塞》王昌龄译文
《出塞》王昌龄译文
【原文】
出塞
王昌龄〔唐代〕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注释】
但使:只要。
龙城飞将:汉朝名将李广,龙城是唐代的卢龙城(卢龙城就是汉代的李广练兵之地,在今河北省喜峰口附近一带,为汉代右北平郡所在地),纵观李广一生主要的时间都在抗击匈奴,防止匈奴掠边。
这里指英勇善战的将领。
令有说法,龙城飞将指的是卫青奇袭龙城的事情。
《汉书·卫青霍去病传》载,元光六年(前129年),卫青为车骑将军,出上谷,至笼城,斩首虏数百。
笼城,颜师古注曰:“笼”与“龙”同。
教:令,使。
胡马:指侵扰内地的外族骑兵。
度:越过。
阴山:位于今内蒙古中部及河北北部。
【译文】
依旧是秦汉时期的明月和边关,守边御敌鏖战万里征夫未回还。
只要龙城的飞将李广如今还在,一定不会让敌人的铁蹄踏过阴山。
王昌龄出塞原文及赏析
王昌龄出塞原文及赏析《出塞二首》是唐代诗人王昌龄创作的一组边塞诗。
第一首诗以雄劲的笔触,对当时的边塞战争生活作了高度的艺术概括,慨叹边战不断以及国无良将,反映出人民要求平息边患享受安定生活的美好愿望。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王昌龄出塞原文及赏析,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王昌龄出塞原文及赏析篇1【作品介绍】《出塞二首》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一组边塞诗。
第一首诗以平凡的语言,唱出雄浑豁达的主旨,气势流畅,一气呵成。
诗人以雄劲的笔触,对当时的边塞战争生活作了高度的艺术概括,把写景、叙事、抒情与议论紧密结合,在诗里熔铸了丰富复杂的思想感情,使诗的意境雄浑深远,既激动人心,又耐人寻味。
对《出塞》的评价历来很高。
明代诗人李攀龙甚至推奖它是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杨慎编选唐人绝句,也列它为第一。
第二首诗描写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战斗刚刚结束时的情景,寥寥数笔,生动地描绘了将士们的英雄气概,胜利者的骄傲神态。
全诗意境雄浑,格调昂扬,语言凝炼明快。
【原文】出塞其一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1龙城飞将2在,不教3胡马4度5阴山6。
【注释】但使:只要。
龙城飞将:《汉书·卫青霍去病传》载,元光六年(前129年),卫青为车骑将军,出上谷,至笼城,斩首虏数百。
笼城,颜师古注曰:“笼”与“龙”同。
龙城飞将指的是卫青奇袭龙城的事情。
其中,有人认为龙城飞将中飞将指的是汉飞将军李广,龙城是唐代的卢龙城(卢龙城就是汉代的李广练兵之地,在今河北省喜峰口附近一带,为汉代右北平郡所在地),纵观李广一生主要的时间都在抗击匈奴,防止匈奴掠边,其中每次匈奴重点进攻的汉地天子几乎都是派遣李广为太守,所以这种说法也不无道理。
不教:不叫,不让。
教,让。
胡马:指侵扰内地的外族骑兵。
度:越过。
在漫长的边防线上,战争一直没有停止过,去边防线打仗的战士也还没有回来。
要是攻袭龙城的大将军卫青和飞将军李广今天还依然健在,绝不会让敌人的军队翻过阴山。
古诗三首出塞-王昌龄-唐诗
• 今译: 依然是秦汉时的明月和边关, 万里出征的将士可仍未归还。 只要汉代的飞将军李广还在, 决不会让敌人军队越过阴山。
《出塞》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通过对边疆景物和征人心理 的描绘,既表达了对久戍士卒的深厚同 情和结束这种边防不稳局面的愿望;又 流露出对朝廷不能选贤任能的不满;同 时又认识到战争的正义性,个人利益服 从国家利益,因而发出了“不教胡马度 阴山”的誓言,洋溢着爱国热情。
填一填
1.秦时明月 万里长征 但使龙城 不教胡马 2. 明月 长征 龙城 胡马 , 。 , 。 , 。 , 。
你能理解吗?
• 秦时: 还: • 但使: 不教: 关: 还: …… 飞将: 度: 人未
帮你读
全诗意思: 秦时的明月照着秦时的关,到了汉时 这轮明月依旧照着已属汉时的关;出征万 里的将士有的战死沙场,有的年年征战不 能回。倘若有飞将军李广那样的名将来抵 御,那么匈奴的铁蹄岂能践踏我阴山。
帮你读
注释: 出塞:古代乐府中的一种军歌。塞,指边境上险要的地方。 关:关塞。 但使:只要。 龙城飞将:指汉代名将李广,勇敢善战,被匈奴人称为“飞将军”。 龙城,即卢龙城,是李广驻军的地方,在今河北省卢龙县。 不教:不让,不使。 胡马:胡人的兵马,这里指匈奴的军队。胡,古代汉民族对北方少数 民族的通称。 度:越过。 阴山:阴山山脉,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南部。汉时匈奴常由此入侵中原。
出
塞
(唐) 王昌龄
王昌龄简介
王昌龄(约 690~757 ),字少 伯,京兆万年(今西安)人,盛唐 时期著名诗人。其诗现存177首,其 中七绝 74 首,五绝 14 首,可见他对 绝句的偏爱。他是唐代诗人中七绝 圣手。有许多脍炙人口的作品。
出塞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注意:每斜线处为一小节,朗读时要有 停顿。
出塞 王昌龄
出塞【唐】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作者简介王昌龄,唐代诗人。
字少伯,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
一作太原(今属山西)人。
开元十五年(727年)进士及第,授汜水(今河南荥阳县境)尉,再迁江宁丞,故世称王江宁。
晚年贬龙标(今湖南黔阳)尉。
因安史乱后还乡,道出亳州,为刺史闾丘晓所杀。
其诗擅长七绝,边塞诗气势雄浑,格调高昂;也有愤慨时政及刻画宫怨之作。
注释但使:只要。
不教:不叫,不让。
教,让。
胡马:指侵扰内地的外族骑兵。
度:越过。
在漫长的边防线上,战争一直没有停止过,去边防线打仗的战士也还没有回来。
要是攻袭龙城的大将军卫青和飞将军李广今天还依然健在,绝不会让敌人的军队翻过阴山。
译文依旧是秦汉时期的明月和边关,守边御敌鏖战万里征人未回还。
倘若龙城的飞将李广如今还在,绝不让匈奴南下牧马度过阴山。
古诗赏析这是一首慨叹边战不断,国无良将的边塞。
诗从写景入手。
首句“秦时明月汉时关”七个字,即展现出一幅壮阔的图画:一轮明月,照耀着边疆关塞。
诗人只用大笔勾勒,不作细致描绘,却恰好显示了边疆的寥廓和景物的萧条,渲染出孤寂、苍凉的气氛。
尤为奇妙的是,诗人在“月”和“关”的前面,用“秦汉时”三字加以修饰,使这幅月临关塞图,变成了时间中的图画,给万里边关赋予了悠久的历史感。
这是诗人对长期的边塞战争作了深刻思考而产生的“神来之笔”。
面对这样的景象,边人触景生情,自然联想起秦汉以来无数献身边疆、至死未归的人们。
“万里长征人未还”,又从空间角度点明边塞的遥远。
这里的“人”,既是指已经战死的士卒,也指还在戍守不能回归的士卒。
“人未还”,一是说明边防不巩固,二是对士卒表示同情。
这本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前者是因,后者是果。
这是从秦到汉乃至于唐代,都没有解决的大问题。
于是在第三、四两句,诗人给出了回答。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两句,融抒情与议论为一体,直接杆发戍边战士巩固边防的愿望和保卫国家的壮志,洋溢着爱国激情和民族自豪感。
出塞诗其一
《出塞二首·其一》唐·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作者简介:王昌龄(698—756),字少伯,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
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
早年贫贱,困于农耕,年近不惑,始中进士。
初任秘书省校书郎,又中博学宏辞,授汜水尉,因事贬岭南。
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交厚。
开元末返长安,改授江宁丞。
被谤谪龙标尉。
安史乱起,为刺史闾丘所杀。
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亦有“诗家天子王江宁”的说法)。
译文:依旧是秦汉时期的明月和边关,守边御敌鏖战万里征人未回还。
倘若龙城的飞将卫青如今还在,绝不许匈奴南下牧马度过阴山。
注释:1.但使:只要。
2.龙城飞将:《汉书·卫青霍去病传》载,元光六年(前129年),卫青为车骑将军,出上谷,至笼城,斩首虏数百。
笼城,颜师古注曰:“笼”与“龙”同。
龙城飞将指的是卫青奇袭龙城的事情。
其中,有人认为龙城飞将中飞将指的是汉飞将军李广,龙城是唐代的卢龙城(卢龙城就是汉代的李广练兵之地,在今河北省喜峰口附近一带,为汉代右北平郡所在地),纵观李广一生主要的时间都在抗击匈奴,防止匈奴掠边,其中每次匈奴重点进攻的汉地天子几乎都是派遣李广为太守,所以这种说法也不无道理。
3.不教:不叫,不让。
教,让。
4.胡马:指侵扰内地的外族骑兵。
5.度:越过。
在漫长的边防线上,战争一直没有停止过,去边防线打仗的战士也还没有回来。
要是攻袭龙城的大将军卫青和飞将军李广今天还依然健在,绝不会让敌人的军队翻过阴山。
赏析:这是一首著名的边塞诗,全诗反映了作者对驻守边疆的将士们久征未归的同情,也表达了诗人希望朝廷起任良将,早日平息边塞战争,使国家得到安宁,人民过上安定生活的美好心愿的爱国之情。
诗人从描写景物景入手,首句勾勒出一幅冷月照边关的苍凉景象。
“秦时明月汉时关”不能理解为秦时的明月汉代的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秦 时 明 月 汉 时 关, 未回还。
万 里 长 征 人 未 还。 但 使 龙 城 飞 将 在, 不 教 胡 马 度 阴 山。
倘若龙城的飞将 李广如今还在, 绝不许匈奴南下 牧马度过阴山。
A
9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A
10
本意
诗人从描写景物景入手,首句勾勒出一 幅冷月照边关的苍凉景象。“秦时明月汉时 关”不能理解为秦时的明月,汉代的关。这里 是秦、汉、关、月四字交错使用,在修辞上 叫“互文见义”,那么这句的意思应该是: 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边关。诗人暗示, 这里的战事自秦汉以来一直未间歇过,突出 了时间的久远。
· ·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三、下面句子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1. 诗中借用“飞将军李广”的典故,表现了当时的 主将发扬李广精神,“不教胡A 马度阴山”的战斗决心。20
2.诗歌不仅反映远离家乡的将士抵御外族侵略守 边的艰苦生活,而且还表达了诗人对他们的同情和希 望朝廷起任良将,平息战争,让人民早日安居乐业的 美好愿望。 四、背诵并默写《出塞》。
想象:
久未回家的边关战士, 面对明月会想些什么?
(战士对战争的怨恨, 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对 和平的期待。)
这两句诗句反映了作 者对守卫边疆的将士们久 征未能回家的无比哀叹和 同情。
A
13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渡阴山。
A
14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直接 抒发了边防士卒巩固边防的愿望和保卫国家的壮 志:倘若攻袭龙城的卫青和飞将军李广而今健在 ,绝不许让胡人的骑兵跨越过阴山。“龙城”指 奇袭匈奴圣地龙城的名将卫青,而“飞将”则指 威名赫赫的飞将军李广。“龙城飞将”并不只一 人,实指李卫,更是借代众多汉朝抗匈名将。
他和李白的七言绝句是这一诗歌体裁的最高水平。
A
5
朗读指导
A
6
出塞 [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A
7
重点词语
出
塞
【唐】王昌龄
出塞:乐府旧题。 塞,边塞。出塞, 就是到边防线上
去戍守边疆。
秦:秦朝
汉:汉朝
出塞,就是到边防线去守卫边疆。
A
3
出塞
(CH唐U)S王AI昌龄
A
4
王昌龄简介:
王昌龄(698-756)字少伯,京兆
(今陕西省西安市)人。一作太原
(今属山西)人。唐代诗人,开元
进士。他在当世就以诗著名,被称
为“诗家夫子”。其诗尤以七绝见长,多写当时
边塞军旅生活,气势雄浑,格调高昂。其中《从
军行》(七首)《出塞》(二首),特别有名。
拓展:另外写一首与边塞有关诗歌。
A
21
拓展延伸
《从军行》 (其一)
【唐】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A
22
拓展延伸
凉州词 【唐】 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羌笛何须怨杨柳, 一片孤城万仞山。春风不度玉门关。
将的怀念,指责了诗人所处时代守边将领
的无能,盼望出现良将,驱逐敌人,保住
边疆。首句从秦汉时的月色和关塞写起,
点名月色、关塞依旧,但时光流逝,朝代
变迁,长期边防战争给人民和将士带来无
限灾难与痛苦。在描写景物中,给予了深
厚的感情。后两句采用以古讽今的手法,
借古代名将来讽刺当今边将的无能,语意
含蓄,情感深沉。诗中充满关心国家安危
阴山是北方东西走向的大山脉,是汉代北方边防
的天然屏障。后两句写得含蓄、巧妙,让人们在
对往事的对比中,得出必要的结论。这两句言外
之意是说:由于朝廷用人不当,使将帅不得其人
,才造成了烽火长燃、征人不还的局面。
A
15
主旨
• 作者把秦汉以来直至唐代千百年
修筑边关所进行的战争都概括了
起来,反映出对驻守边疆的将士
们久征未归的无比哀叹之情,表
达了希望朝廷起任良将、早日平
息边塞战争,使国家得到安宁、
人民过上安定生活的美好心愿。
A
16
十五从军征 (汉)《乐府诗集》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A
11
“万里长征人未还”,”,“万里”指边 塞和内地相距万里,虽属虚指,却突出了 空间辽阔。又从空间角度点明边塞的遥远 。 “人未还”使人联想到战争给人带来的 灾难,表达了诗人悲愤的情感。这里的“ 人”,既是指已经战死的士卒,也指还在 戍守不能回归的士卒。“人未还”,一是 说明边防不巩固,二是对士卒表示同情。 这本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前者是因, 后者是果。这是从秦到汉乃至于唐代,都 没有解决的大问题,怎样来解决这个问题 呢?第三、四两句就A是诗人的回答。 12
的爱国激情。
A
18
从军行 ——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A
19
课后练习
一、按要求填空:
这首诗出自 代的 ,诗歌从
了
。
诗歌中表现战争时间之长的诗句是
的角度,表现 。
表现诗人渴望朝廷起任良将,平息战争,让人民安
居乐业的诗句是
。
二、解释诗句中带点的字并说说整句诗的意思。
关:边关
但使:只 要,要是
不教:不让
秦 时 明 月 汉 时 关,未还:没有回家
万 里 长 征 人 未 还。
但
使
龙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城
飞
将
在, 飞将:西汉名 将李广。英勇
善战,百发百
不 教 胡 马 度 阴 山。中,威震边疆, 被誉为“飞将
军”。
胡马:外族入
度:越过
侵的骑兵
A
8
诗句意思
出塞
依旧是秦汉时期的
【唐】王昌龄
明月和边关,守边 御敌鏖战万里征人
自古以来,几乎每一个朝代都有战争 相随,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有关战争的诗 《出塞》
A
1
出塞
CHUSAI
A
2
出塞,是古代乐府中的一种军歌,主要用来 反映边塞军旅生活的。
边塞诗是唐代的诗歌流派之一,王昌龄的诗 有很多是反映边塞生活的,这首是他的代表作。 边塞诗的代表诗人有 高适、王之涣、王昌龄等。
出塞:乐府旧题。塞,边塞。
这首诗是从一个退伍士
兵的角度,以老兵的见闻、
感受为内容,表达了对封建
兵役制度的怨恨。
A
出塞 _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这首诗选取了守边将
士的生活角度,表现了诗
人对他们的同情和希望朝
廷起任良将,早日平息战
争的愿望。
17
这首诗通过对历史的回顾和对汉代抗匈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