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感知机和多分类

合集下载

多层感知机多分类 公式推导

多层感知机多分类 公式推导

多层感知机多分类公式推导多层感知机(MLP)是一种在深度学习中广泛使用的神经网络模型。

在多分类问题中,MLP也是一种常见的分类器。

本文将对MLP多分类的公式进行推导。

首先,假设有N个样本,每个样本有M个特征,要将它们分类到K个类别中。

MLP模型的基本结构是由多个全连接层和激活函数组成的,其中每个全连接层都有若干个神经元,每个神经元都有一个权重向量和一个偏置量。

对于第i层的第j个神经元,假设其输入为$x_{i,j}$,权重为$w_{i,j}$,偏置为$b_{i,j}$,输出为$y_{i,j}$,激活函数为$f_i$,则有:$$y_{i,j}=f_i(sum_{k=1}^{n_{i-1}}w_{i,j,k}y_{i-1,k}+b_{i,j} )$$其中,$n_{i-1}$是第i-1层神经元的数量,当i=1时,$n_{i-1}=M$。

由于是多分类问题,最后一层输出的是K个类别的概率值,因此最后一层的激活函数通常使用softmax函数,其公式为:$$y_{L,i}=frac{e^{z_{L,i}}}{sum_{j=1}^Ke^{z_{L,j}}}$$ 其中,$z_{L,i}$表示第L层第i个神经元的输出值,即:$$z_{L,i}=sum_{k=1}^{n_{L-1}}w_{L,i,k}y_{L-1,k}+b_{L,i}$$ 假设样本的真实标签为$y_{true}$,则我们的目标是最小化损失函数,常见的损失函数有交叉熵损失函数,其公式为:$$L=-frac{1}{N}sum_{i=1}^Nsum_{k=1}^Ky_{true,k}log(y_{L,k}) $$其中,$y_{L,k}$表示第L层第k个神经元的输出值。

为了最小化损失函数,我们需要对每个参数进行梯度下降,即对于第i层第j个神经元的权重和偏置,其梯度计算公式为:$$frac{partial L}{partialw_{i,j,k}}=frac{1}{N}sum_{l=1}^N(y_{L,k}^{(l)}-y_{true,k}^{ (l)})y_{i-1,j}^{(l)}$$$$frac{partial L}{partialb_{i,j}}=frac{1}{N}sum_{l=1}^N(y_{L,k}^{(l)}-y_{true,k}^{(l )})$$其中,$y_{L,k}^{(l)}$表示第l个样本经过前向传播后第L层第k个神经元的输出值,$y_{true,k}^{(l)}$表示第l个样本的真实标签中第k个类别的值,$y_{i-1,j}^{(l)}$表示第l个样本经过前向传播后第i-1层第j个神经元的输出值。

数据库系统原理课程设计 感知机

数据库系统原理课程设计 感知机

数据库系统原理课程设计感知机感知机(Perceptron)是一种二分类的线性分类模型,是神经网络的一种简单形式。

它由Hebb在1949年所引入,是机器学习领域中的重要算法之一、感知机的基本思想是构建一个由多个神经元组成的网络,每个神经元接收一定数量的输入量,然后根据一定的规则进行处理并将输出传递给下一层神经元。

感知机的学习过程是通过对多个样例的输入和输出进行学习,不断调整神经元之间的连接权重,从而得到最终的分类器。

感知机的结构由三部分组成:输入层(Input Layer)、中间层(Hidden Layer)、输出层(Output Layer)。

其中输入层是模型的输入,中间层和输出层都是由多个神经元构成的。

中间层通常被称为隐藏层,因为它们的输入和输出都与用户不可见,而是由神经元之间的连接和权重来决定的。

在输出层中,通过对中间层神经元的加权和激活函数的作用,可以计算出模型对给定输入的输出。

感知机的学习算法又称为感知机算法。

在这个过程中,首先随机初始化模型的连接权重,然后对于每个训练样本,使用当前的模型对其进行预测,并计算出模型产生的误差。

接下来,根据误差的大小对模型的权重进行调整,使得误差最小化。

如此重复不断,直到模型的预测结果达到满意的精度为止。

在理论上,感知机模型只对线性可分的数据集有效,即只适用于能被一条直线划分为两类的数据集。

但在实际中,通过构造多层的神经网络和使用非线性激活函数等技术,可以使得感知机模型适用于更加复杂的数据集。

总体来看,感知机算法是一种具有良好性能和强大分类能力的机器学习算法,对于纯粹的线性可分数据集有效,也为神经网络时代的到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6.什么是感知机

36.什么是感知机

什么是多层感知机(MLP)
多层感知机(Multilayer Perceptron,简称MLP)是一种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模型结构,常用于解决各种机器学习问题,特别是在深度学习领域中广泛应用。

MLP由多个层组成,包括输入层、多个隐藏层和输出层。

每个层都由多个神经元(或称为节点)组成,神经元之间通过连接权重进行信息传递。

在MLP中,每个神经元接收来自上一层神经元的输入信号,并通过激活函数进行非线性变换后输出。

随着信号从输入层传递到输出层,神经元逐渐提取和组合输入特征,最终得出模型对输入的预测或分类结果。

MLP的训练过程使用反向传播算法(Backpropagation)来自动调整连接权重,以最小化模型预测结果与真实结果之间的误差。

通过反复迭代训练,MLP能够逐渐优化权重,并学习到输入数据的复杂模式和关系。

MLP的优势在于它能够处理非线性模式和高维数据。

通过引入非线性激活函数和多个隐藏层,MLP能够学习到更复杂的特征和模式,从而提高模型的表达能力和预测性能。

此外,MLP还可以应用于各种机器学习任务,包括分类、回归、聚类等。

然而,MLP也存在一些挑战和限制。

其中一个挑战是模型的复杂性和训练过程中的计算开销。

当网络层数较多时,训练过程可能会变得更加困难和耗时。

此外,
MLP对于数据量的需求较高,需要足够的数据样本来进行训练,以避免过拟合等问题。

总的来说,多层感知机是一种基于神经网络的模型结构,通过多个神经元和隐藏层的组合,能够学习到输入数据的复杂模式和特征。

它在深度学习中是一种基础并且有效的模型,为各种机器学习任务提供了一个强大的工具。

动手实现感知机算法,多分类问题

动手实现感知机算法,多分类问题

动⼿实现感知机算法,多分类问题问题描述:具有9个特征值的数据三分类问题,每个特征值的取值集合为{-1,0,1}。

数据如下格式:设计感知机: 如何⾃⼰实现感知机的多分类,⽹上不调⽤库的资料⾮常少。

之前有上算法课的时候,⽼师讲过多分类的神经⽹络,相⽐较于回归问题,多分类的损失函数设计时使⽤的是交叉熵。

那么咱们按照这个思路从头推导下如何⼀步步迭代出权重值使得它们拟合出较好的效果来。

第⼀步:隐藏层设计,h = W*x + b(其中W为3*9矩阵,x为9维向量,b为3维向量) 第⼆步:激活函数设计,a = softmax(h)(其中h为3维向量) 第三步:损失函数设计,Loss = y1lna1+y2lna2+y3lna3(其中a1,a2,a3,y1,y2,y3为单个数值)权重值迭代: 如何迭代权重值,以拟合我们的分类器。

这⾥我们使⽤梯度下降算法,即W = W - lr*dLoss/dW,b = b - lr*dLoss/db,lr是超参,那么我们要求的就只有对W和b偏导。

代码实现:import pandas as pdimport numpy as np#数据集⽂件路径file = 'Dataset.xlsx'#获取训练集(原始训练集百分之⼋⼗)、验证集(原始训练集百分之⼆⼗)、测试集def getData(filepath):df_train = pd.read_excel(filepath, sheet_name='training')df_test = pd.read_excel(filepath, sheet_name='test')length = len(df_train.values)x_train = df_train.values[:int(0.8 * length), :-1]y_train = df_train.values[:int(0.8 * length), -1]x_val = df_train.values[int(0.8 * length):, :-1]y_val = df_train.values[int(0.8 * length):, -1]x_test = df_test.values[:, :-1]return x_train, y_train, x_val, y_val, x_testdef main():#学习率lr = 0.000001# 类别⼀维转三维classMap = {'-1': [1, 0, 0],'0': [0, 1, 0],'1': [0, 0, 1]}#类别映射class_map = [-1, 0, 1]x_train, y_train, x_val, y_val, x_test = getData(file)#随机初始化W、bW = np.random.randn(3, 9)b = np.random.randn(3)#训练6000次for i in range(6000):loss = 0#初始化偏导alpha1 = [0] * 9alpha2 = [0] * 9alpha3 = [0] * 9beta1 = 0beta2 = 0beta3 = 0for xi, yi in zip(x_train, y_train):ai = np.sum(np.multiply([xi] * 3, W), axis=1) + by_predicti = np.exp(ai) / sum(np.exp(ai))y_i = classMap[str(yi)]lossi = -sum(np.multiply(y_i, np.log(y_predicti)))loss += lossi# 每个训练数据偏导累加alpha1 += np.multiply(sum(np.multiply([0, 1, 1], y_i)), xi)alpha2 += np.multiply(sum(np.multiply([1, 0, 1], y_i)), xi)alpha3 += np.multiply(sum(np.multiply([1, 1, 0], y_i)), xi)beta1 += sum(np.multiply([0, 1, 1], y_i))beta2 += sum(np.multiply([1, 0, 1], y_i))beta3 += sum(np.multiply([1, 1, 0], y_i))#W、b更新值W[0] -= alpha1 * lrW[1] -= alpha2 * lrW[2] -= alpha3 * lrb[0] -= beta1 * lrb[1] -= beta2 * lrb[2] -= beta3 * lrloss = loss/len(x_train)recall = 0#验证for xi, yi in zip(x_val, y_val):ai = np.sum(np.multiply([xi] * 3, W), axis=1) + by_predicti = np.exp(ai) / sum(np.exp(ai))y_predicti = [class_map[idx] for idx, i in enumerate(y_predicti) if i == max(y_predicti)][0] recall += 1 if int(y_predicti) == yi else 0print('验证集总条数:', len(x_val), '预测正确数:', recall)fp = open('perception.csv', 'w')#测试for xi in x_test:ai = np.sum(np.multiply([xi] * 3, W), axis=1) + by_predicti = np.exp(ai) / sum(np.exp(ai))y_predicti = [class_map[idx] for idx, i in enumerate(y_predicti) if i == max(y_predicti)][0] fp.write(str(y_predicti)+'\n')fp.close()if __name__ == '__main__': print('⽅法三:感知机') main()。

基于感知机

基于感知机

基于感知机
摘要:
1.感知机的定义与原理
2.感知机的应用领域
3.感知机的优缺点
4.我国在感知机领域的发展
正文:
1.感知机的定义与原理
感知机是一种二分类的线性分类模型,其基于输入数据和输出结果之间的线性关系进行分类。

感知机原理可以简单概括为:当输入数据的类别为正例时,输出结果为1;当输入数据的类别为负例时,输出结果为-1。

感知机在处理线性可分的数据集时,具有很好的分类性能。

2.感知机的应用领域
感知机广泛应用于各种领域,如计算机视觉、语音识别、文本分类等。

在计算机视觉领域,感知机可以用于图像识别和物体检测;在语音识别领域,感知机可以用于将语音信号转换成文本;在文本分类领域,感知机可以用于对文章进行情感分析、主题分类等。

3.感知机的优缺点
感知机的优点在于模型简单、易于实现、计算效率高。

感知机通过权值调整,可以自动学习输入数据的特征,从而实现分类。

然而,感知机也存在一些缺点,如对线性不可分的数据集无法进行分类,容易出现过拟合现象等。

4.我国在感知机领域的发展
我国在感知机领域取得了显著的发展。

在计算机视觉方面,我国已经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如在ImageNet 图像识别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

在语音识别方面,我国相关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智能手机、智能家居等领域。

在文本分类方面,我国研究者提出了许多改进的感知机模型,提高了模型的分类性能。

总之,感知机作为一种简单的线性分类模型,在各个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感知机的实例

感知机的实例

感知机的实例标题:感知机:我与智能的邂逅第一部分:初识感知机在我生活的这个数字化时代,人工智能已经渗透到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作为一名普通人,我对人工智能的认识也仅限于日常应用,直到有一天,我偶然听说了一个神秘的算法——感知机。

第二部分:追寻感知机的足迹好奇心驱使着我,我开始了解感知机的原理和应用。

感知机是一种二分类算法,其灵感来源于人类神经元的工作方式。

它通过学习不同样本的特征,来进行分类预测。

这种算法的简洁性和高效性引起了我的兴趣。

第三部分:与感知机的邂逅终于,我有机会亲身体验感知机的魅力。

在一个人工智能工作坊上,我遇到了一位专家,他向我们展示了感知机的工作原理和训练过程。

通过一系列的示范和实验,我深入了解了感知机是如何通过不断调整权重和偏置,逐步优化分类结果的。

第四部分:感知机的应用感知机不仅仅是一个理论模型,它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图像识别、垃圾邮件过滤、金融风控等领域,感知机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它的高效性和准确性使得它成为人工智能领域的重要工具。

第五部分:感知机的局限性然而,感知机也有其局限性。

由于其线性分类的特性,感知机无法处理非线性可分的问题。

此外,感知机对噪声和异常值也比较敏感。

这使得在实际应用中,我们需要结合其他算法和技术来弥补感知机的不足。

第六部分:感知机的意义尽管感知机有其局限性,但它作为人工智能的基础算法,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

它帮助我们理解了人类神经系统的工作原理,为后续的算法研究奠定了基础。

同时,感知机的简洁性也使得它成为普及人工智能知识的重要教学工具。

结语通过与感知机的邂逅,我对人工智能的认识又进了一步。

感知机的应用将人工智能融入到了我们的生活中,让我们的世界变得更加智能化。

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感知机将继续发展壮大,为我们带来更多惊喜和便利。

数学建模中的多分类模型

数学建模中的多分类模型

数学建模中的多分类模型是一种用于解决多类别分类问题的算法。

在多分类问题中,输入变量x 对应着多个输出变量y,其中每个输出变量表示一个类别。

多分类模型的目标是根据输入变量x 的取值,预测其对应的输出变量y 的类别。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多分类模型:1. 感知机(Perceptron):感知机是一种二分类模型,它可以扩展到多分类问题。

在多分类问题中,感知机需要训练多个模型,每个模型对应一个类别。

训练过程中,感知机通过调整权重和阈值来实现分类。

2. 决策树(Decision Tree):决策树是一种基于树结构的分类模型,它可以根据输入变量的取值将数据划分为不同的类别。

在多分类问题中,决策树通常采用树状结构,每个叶子节点对应一个类别。

3. 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支持向量机是一种基于最大间隔原则的二分类模型,它可以扩展到多分类问题。

在多分类问题中,SVM 通常采用“一对一”(one-vs-one)或“一对多”(one-vs-all)策略。

4. 贝叶斯分类器(Bayesian Classifier):贝叶斯分类器基于贝叶斯定理,通过计算输入变量x 属于每个类别的概率来确定其类别。

在多分类问题中,贝叶斯分类器可以采用多项式分布或高斯分布等概率模型。

5. 神经网络(Neural Network):神经网络是一种模拟人脑神经元结构的计算模型,它可以用于多分类问题。

神经网络通过多层神经元组成,每层神经元根据前一层的输入进行计算,最终输出类别。

常见的神经网络有多层感知机(MLP)和深度神经网络(DNN)等。

6. 集成学习(Ensemble Learning):集成学习是一种组合多个弱分类器的方法,以提高分类性能。

常见的集成学习方法有Bagging(Bootstrap Aggregating,引导随机森林)、Boosting(如Adaboost)等。

7. 聚类算法(Clustering Algorithm):聚类算法可以将无标签的数据划分为多个类别。

第四章 深度学习精品文档

第四章 深度学习精品文档
包含其内,即一个系统(或理论)无论多复杂,都可以分解、
分解、再分解,直到能够还原到逻辑原点。
在意象上,还原主义就是“1+1=2”,也就是说,一个复杂
的系统,都可以由简单的系统简单叠加而成(可以理解为线性
系统),如果各个简单系统的问题解决了,那么整体的问题也
就得以解决。比如说,很多的经典力学问题,不论形式有多复
假设向量(x1,x2)和(y1,y2)之间的夹角为θ,那么cosθ可由内积表示如图:
1 1 +2 2
cosθ =
2
2
2
2
1 +2 · 1 +2
通过习题证明,上述cosθ的定义与中学里学习的公式是一致的
cosθ =
2 +2 − 2
2
(2)向量卷积运算
(3)矩阵卷积运算过程
(x1,x2)·(y1,y2)= x1 y1 +x2y2
显然,可用内积表示向量(x1,x2)的长度 1 2 + 2 2 :
(x1,x2)·(x1,x2)= 1 2 + 2 2
也可用内积表示向量(y1,y2)的长度 1 2 + 2 2 :
(y1,y2)·(y1,y2)= 1 2 + 2 2
少智能”。
因此,你可以看到,在这个世界上,存在着一个“麻烦
守恒定律”:麻烦不会减少,只会转移。
再后来,网络进一步加深,出现了多层次的“表示学
习”,它把学习的性能提升到另一个高度。这种学习的层次
多了,其实也就是套路“深了”。于是,人们就给它取了个
特别的名称——Deep Learning(深度学习)。
杂,通过不断的分解和还原,最后都可以通过牛顿的三大定律
得以解决。

多层感知机多分类 公式推导

多层感知机多分类 公式推导

多层感知机多分类公式推导多层感知机(Multilayer Perceptron, MLP)是一种常用的神经网络模型,用于解决多分类问题。

它是由多个神经元按层次排列而成的网络结构,具有较强的非线性拟合能力。

本文将介绍多层感知机的多分类问题,并推导其数学模型。

一、多分类问题在机器学习中,分类问题是指将输入数据划分到不同的类别中。

例如,对于一个手写数字识别的问题,我们希望将输入的手写数字图像分别识别为0~9中的某个数字。

多分类问题是分类问题的一种特殊情况,即将输入数据分为多个互不重叠的类别。

二、多层感知机的原理多层感知机模型由输入层、隐藏层和输出层构成。

输入层接收原始数据,并将其传递给隐藏层。

隐藏层对输入数据进行一系列非线性变换,提取出更高级别的特征信息。

最后,输出层根据隐藏层的特征表示,将输入数据分为不同的类别。

三、多层感知机的数学模型假设我们有一个包含N个样本的训练集,每个样本有D个特征。

我们的目标是将输入数据分为K个类别。

多层感知机的数学模型可以表示为:h1 = φ(W1 * x + b1)h2 = φ(W2 * h1 + b2)...hk-1 = φ(Wk-1 * hk-2 + bk-1)ok = softmax(Wk * hk-1 + bk)其中,x是输入数据(D维向量),W和b分别是权重和偏置,φ是激活函数,h是隐藏层的输出,o是输出层的输出。

softmax函数将输出层的原始得分转化为概率分布,使得每个类别的概率之和为1。

四、激活函数和损失函数在多层感知机中,常用的激活函数有sigmoid、ReLU和tanh等。

激活函数的作用是引入非线性,增强网络的表达能力。

在多分类问题中,常用的损失函数是交叉熵损失函数(Cross Entropy Loss)。

交叉熵损失函数可以衡量模型输出的概率分布与真实标签之间的差异,使得模型能够朝着正确的方向进行优化。

五、优化算法为了最小化损失函数,我们需要选择合适的优化算法。

感知机的实例

感知机的实例

感知机的实例
感知机是一种二类分类的线性分类模型,其输入为实例的特征向量,输出为实例的类别,+1代表正类,-1代表负类。

感知机接收多个输入信号,输出一个信号,只有当这个总和超过了某个界限值时,才会输出1。

以一个典型的二分类问题为例:银行卡申请问题,对于顾客,决定是否给予信用卡。

对于一个顾客的信息(年龄、薪资、当前债务等等),可以用一个向量表示。

然后每个信息条目(维度)均对是否给他信用卡有着正面或者负面的影响,决定是否给他信用卡。

把这些维度加权叠加计算出来,结果若大于某个阈值就给,否则就不给。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需更多信息,建议查阅感知机相关书籍或咨询计算机专业人士。

第四章 感知机和多分类

第四章 感知机和多分类

y y k
y
感知准则函数利用梯度下降算法求增广权向量的做法,可简 单叙述为: 任意给定一向量初始值 a (1) ,第k+1次迭代时的 权向量 a(k 1) 等于第k次的权向量加上被 a(k ) 错分类的所有
样本之和与 k 的乘积。
§4.3.2 感知准则函数
迭代修正过程:
a(k 1) a(k ) k
akTy
+ + 0 0 + 0 + + + + + + + +
修正式
a1 a1 a1+y3 a2+y4 a3+y1 a4 a4+y3 a5 a5 a5+y2 a6 a6 a6 a6 a6 a6
修正后的权值ak+1
1 1 1 1 1 1 1 1 0 0 1 0 0 –1 1 -1 1 –1 2 0 1 –1 2 0 0 –2 2 –1 0 –2 2 -1 0 –2 2 –1 0 –1 3 0 0 –1 3 0 0 –1 3 0 0 –1 3 0 0 –1 3 0 0 –1 3 0 0 –1 3 0
§4.3.2 感知准则函数
梯度下降算法求增广权向量
J P (a)
y y T J P (a) ( a y ) k J P (a)
a
y y k
( y )
梯度下降算法的迭代公式为: a(k 1) a (k ) J k
a(k 1) a(k ) k
y, 如果y 1 y' y, 如果y 2
也就是说不管样本原来的类别标识,只要找到一个对 全部样本都满足 aT yi ' 0, i 1,2, N 的权向量 a 即可。

感知机名词解释

感知机名词解释

感知机名词解释1. 引言感知机(Perceptron)是一种最简单的人工神经网络模型,也是一种二元分类器。

由于其简洁性和效率,感知机在机器学习领域中具有重要地位。

本文将对感知机进行详细解释,并介绍其核心概念、原理、训练算法以及应用场景。

2. 感知机的核心概念2.1 神经元感知机的基本单元是神经元(Neuron),也称为感知机模型。

神经元接收多个输入信号,通过加权求和和激活函数的处理产生输出信号。

2.2 激活函数激活函数是神经元中非线性转换的关键部分。

常用的激活函数有阶跃函数、Sigmoid函数和ReLU函数等。

在感知机中,通常使用阶跃函数作为激活函数。

2.3 权重和偏置感知机中,每个输入信号都有一个对应的权重(Weight),用于调节该信号对输出结果的影响程度。

此外,还引入了一个偏置(Bias)项,用于调整神经元的易激活性。

2.4 分类决策感知机的输出结果是根据输入信号的加权和经过激活函数处理后得到的。

对于二分类问题,通过设置阈值,可以将输出结果划分为两类。

3. 感知机的原理感知机的原理可以简单描述为:给定一组输入向量和对应的标签,通过调整权重和偏置等参数,使得感知机能够正确地分类输入向量。

具体而言,感知机通过以下步骤实现:3.1 初始化参数初始化权重和偏置项为随机值或者0。

3.2 计算输出将输入向量与对应的权重进行加权求和,并加上偏置项。

然后使用激活函数处理得到神经元的输出。

3.3 更新参数根据实际输出与期望输出之间的误差,调整权重和偏置项。

常用的更新规则是使用梯度下降法进行参数优化。

3.4 迭代训练重复执行步骤3.2和步骤3.3,直到达到预设条件(如达到最大迭代次数或误差小于阈值)为止。

4. 感知机的训练算法感知机的训练算法主要有两种:原始形式(Original Form)和对偶形式(Dual Form)。

4.1 原始形式原始形式的感知机算法是最早提出的一种训练方法。

它通过迭代地调整权重和偏置项,使得分类误差最小化。

感知机和多分类课件

感知机和多分类课件
速度
感知机在多分类问题中的速度取决于所使用的算法和硬件资 源。一般来说,感知机的训练速度较快,尤其是在大规模数 据集上。但是,对于大规模的测试集,感知机的预测速度可 能会较慢。
感知机在多分类问题中的优化策略
特征选择
选择与目标类别相关的特征可以 提高感知机的性能。常用的特征 选择方法包括过滤式、包裹式和
案例三:使用感知机解决文本分类问题
• 总结词:成功应用、效果良好 • 详细描述:除了解决传统的机器学习问题,感知机算法还可以用于文本分类。
通过将文本转换为特征向量,再利用感知机算法进行分类,可以得到准确的文 本分类结果。 • 算法流程:首先,将文本数据转换为特征向量,这可以通过词袋模型或TFIDF等方法实现;然后,利用感知机算法对这些特征向量进行训练,得到一个 分类模型;最后,使用该模型对新的文本数据进行分类。 • 优缺点分析:感知机算法对于文本分类问题能够得到准确的结果,但是其仍然 只能处理二类分类问题。如果需要解决多类分类问题,还需要结合其他的算法 。同时,文本数据的预处理也是一项比较复杂的工作,需要经过分词、去除停 用词等步骤。
总结词
成功应用、简单直观
算法流程
首先,收集鸢尾花的相关数据,包括花的形状、 颜色、大小等特征;然后,利用感知机算法对这 些数据进行训练,得到一个分类模型;最后,使 用该模型对新的鸢尾花数据进行分类。
详细描述
感知机是一种二类分类器,可以用于解决像鸢尾 花分类这样的问题。通过简单的感知机算法,可 以训练出一个能够准确对鸢尾花进行分类的模型 。
组合多个感知机
另一种方法是使用一个组合的感知机来解决多分类问题。这种方法将多个感知机组合在一起,每个感 知机只解决一个类别的分类问题。组合的感知机可以是串联、并联或混合结构,取决于具体应用场景 和需求。

机器学习算法系列(9):感知机

机器学习算法系列(9):感知机

一一、 感知机模型
1.1 感知机模型
感知机是一一种线性分类器器,属于判别模型。 假设我们的输入入空间(特征空间)是χ ⊆ R n,输出空间是y = { + 1, − 1}。输入入x ∈ χ表示实例例的 特征向量量,对应于输入入空间(特征空间)的点;输出y ∈ y表示实例例的类别。由输入入空间到输出空 间的函数 f(x) = sign(w · x + b) 其中,w ∈ R n为权值或权值向量量,b ∈ R n叫做偏置,sign是符号函数,即 sign(x) =
3.2 对偶形式
对偶形式的基本想法是,将w和b表示为实例例x i和标记y i的线性组合的形式,通过求解其系数而而求 得w和b,我们假设初始值w 0和b 0均为0。对误分类点(x i,y i)通过 w ← w + ηy i x i b ← b + ηy i 逐步修改w, b,设修改n次,则最后学习到的w, b可以分别表示为
1.2 感知机的几几何解释
线性方方程w · x + b = 0对应于特征空间R n中的一一个超平面面S,其中w是超平面面的法向量量,b是超平面面 的截距,超平面面将特征空间划分为两个部分。两部分的特征向量量被分为正、负两类,超平面面S也 称为分离超平面面。
二二、感知机学习策略略
2.1 数据集的线性可分性
给定一一个数据集 T= 若存在某个超平面面S w·x+b=0 能够将数据集的正实例例点和负实例例点完全正确的划分到超平面面的两侧,即对所有的y i = + 1的实 例例,有w · x + b > 0;对所有的y i = − 1的实例例,有w · x + b < 0。则数据集T为线性可分数据集;
{(x1, y1 ), (x2, y2 ), · · · , (xN, yN )}

神经网络中的感知器与多层感知器

神经网络中的感知器与多层感知器

神经网络中的感知器与多层感知器神经网络是一种模仿人类神经系统的信息处理系统,能够通过学习和自我适应来完成任务。

神经网络在图像识别、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其中,感知器和多层感知器是神经网络中最基本的结构,本文将分别介绍它们的原理、应用和局限性。

一、感知器(Perceptron)感知器是神经网络的最基本单元,它基于线性分类模型,能够将输入数据进行分类。

感知器的构成由输入层、权值、偏移量、激活函数和输出层组成。

1、输入层:输入层是感知器的数据源,同时也是神经元的接收器,输入层的节点数决定了输入数据的维度。

2、权值:输入信号与感知器之间的连接是用权值来表示的,权值决定了输入节点的重要程度。

权值的调整也是感知器训练的核心。

3、偏移量:偏移量是一个常数,它与权值结合起来作为阈值判断的依据。

4、激活函数:激活函数是连接多个神经元之间的唯一方式,也是用于处理输入数据的函数,它将输入的信号进行处理后输出到输出层。

5、输出层:输出层的节点数决定了对数据进行分类的结果。

可以是二分类或多分类。

感知器的训练过程就是通过上面的结构来不停地调整每个输入节点的权值,从而不停地改进分类结果。

感知器的应用:感知器广泛应用于二元分类的问题中,例如数字识别和人脸识别。

感知器的局限性:但是,感知器有很大的局限性,例如无法处理非线性分类问题,只能进行两类问题的分类。

因此,需要使用多层感知器来解决这些问题。

二、多层感知器(Multi-Layer Perceptron, MLP)多层感知器是感知器的扩展,通过添加多个隐藏层使其可以处理非线性分类问题。

隐藏层的加入使得神经网络学习到了更加复杂的特征,并且可以解决分类问题。

多层感知器的结构与感知器相似,只是中间加入了隐藏层,隐藏层将原数据进行转换和处理,以得到更好的输入数据。

隐层和输出之间的连接仍然可以使用任何激活函数,例如Sigmoid函数。

多层感知器的训练过程和感知器类似,也是不断地调整权重来训练,但多层感知器的训练相较于单层感知器显得更加复杂,因为它需要在每个隐藏层之间做权值传导和梯度求导。

深度学习基础——感知机

深度学习基础——感知机

深度学习基础——感知机转载⾃:神经⽹络如下图所⽰:上图中每个圆圈都是⼀个神经元,每条线表⽰神经元之间的连接。

我们可以看到,上⾯的神经元被分成了多层,层与层之间的神经元有连接,⽽层内之间的神经元没有连接。

最左边的层叫做输⼊层,这层负责接收输⼊数据;最右边的层叫输出层,我们可以从这层获取神经⽹络输出数据。

输⼊层和输出层之间的层叫做隐藏层。

感知器——神经⽹络的组成单元⼀个感知器有如下组成部分:举例:⽤感知器实现and函数我们设计⼀个感知器,让它来实现and运算。

程序员都知道,and是⼀个⼆元函数(带有两个参数x1和x2),下⾯是它的真值表:为了计算⽅便,我们⽤0表⽰false,⽤1表⽰true。

我们令w1=0.5,w2=0.5,b=-0.8,⽽激活函数就是前⾯写出来的阶跃函数,这时,感知器就相当于and函数。

输⼊真值表第⼀⾏,即x1=x2=0,则输出为:即当x1=x2=0时,y=0,这是真值表的第⼀⾏。

举例2:⽤感知器实现or函数同样,我们也可以⽤感知器来实现or运算。

仅仅需要把偏置项的值设置为-0.3就可以了。

我们验算⼀下,下⾯是or运算的真值表:我们来验算第⼆⾏,这时的输⼊是x1=0,x2=1,带⼊公式(1):也就是当时x1=0,x2=1为1,即or真值表第⼆⾏。

感知器的其他功能事实上,感知器不仅仅能实现简单的布尔运算。

它可以拟合任何的线性函数,任何线性分类或线性回归问题都可以⽤感知器来解决。

前⾯的布尔运算可以看作是⼆分类问题,即给定⼀个输⼊,输出0(属于分类0)或1(属于分类1)。

如下⾯所⽰,and运算是⼀个线性分类问题,即可以⽤⼀条直线把分类0(false,红叉表⽰)和分类1(true,绿点表⽰)分开。

然⽽,感知器却不能实现异或运算,如下图所⽰,异或运算不是线性的,你⽆法⽤⼀条直线把分类0和分类1分开。

感知器训练感知器训练算法:将权重项和偏置项初始化为0,然后,利⽤下⾯的感知器规则迭代的修改w i和b,直到训练完成。

神经网络——感知机-50页文档资料

神经网络——感知机-50页文档资料
3
我们不可能对生物学上的 神经网络作完全的了解,只可 能在某种成度上描述我们所了 解的情况。同样,人工神经网 络也只可能是在某种程度上对 真实的神经网络的一种模拟和 逼近。
4
神经元模型
a) 生物神经元模型 神经元neuron,neural cell也就是神经细 胞。人脑就是由大量神经元组合而成的。 神经元由 细胞体、树突和轴突组成。
输入矢量P,输出矢量Y,目标矢量为 T的感知器网络,其学习规则为:
如果第i个神经元的输出是正确的, 即有:yi=ti,那么与第i个神经元 联接的权值wij和偏差值bi保持不变;
17
如果第i个神经元的输出是0,但 期望输出为1,即有yi=0,而ti =1,此时权值修正算法为:新 的权值wij为旧的权值wij加上输 入矢量pj;类似的,新的偏差bi 为旧偏差bi加上它的输入1;
1)设w1=0;w2=0; θ=0; 2 ) 输入x={x1,x2}
输出y 样本:x1=0 0 1 1
x2=0 1 0 1 y=0 0 0 1
要求:确定此感知器中的3个参数“w x
1 2

0 0 1 1 u10,u2, 1,u30,u41,
人工神经网络模型
——感知机
1
大脑是由生物神经元构成 的巨型网络,它在本质上不同 于计算机,是一种大规模的并 行处理系统,它具有学习、联 想记忆、综合等能力,并有巧 妙的信息处理方法。
人工神经网络是模拟人脑思维方式 的数学模型,从微观结构和功能上对 人脑进行抽象和简化,模拟人类智能。 人工神经网络(简称神经网络)也是由 大量的、功能比较简单的形式神经元 互相连接而构成的复杂网络系统,用 它可以模拟大脑的许多基本功能和简 单的思维方式。
时 y1=0, y2=0, y3=0, y4=1;

感知机的基本原理

感知机的基本原理

感知机的基本原理感知机是一种二分类的线性分类模型,它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寻找一个超平面来将不同类别的样本分开。

感知机的原理可以分为两个主要部分:激活函数和权重更新。

1. 激活函数激活函数是感知机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决定了模型对输入样本的响应方式。

常用的激活函数有阶跃函数和符号函数。

阶跃函数是一种分段函数,当输入大于等于0时返回1,小于0时返回0;符号函数也是一种分段函数,当输入大于等于0时返回1,小于0时返回-1。

激活函数的作用是将输入样本映射到不同的类别,从而进行分类。

2. 权重更新感知机的权重更新是通过迭代的方式不断调整模型的参数,使模型能够更好地分类样本。

权重更新的过程可以理解为找到一个超平面,使得同一类别的样本尽可能靠近超平面的一侧,不同类别的样本尽可能分开。

具体的权重更新规则如下:- 当模型将一个正样本错误地分类为负样本时,需要增加正样本的权重,减小负样本的权重;- 当模型将一个负样本错误地分类为正样本时,需要增加负样本的权重,减小正样本的权重。

通过不断迭代调整权重,感知机可以逐渐找到一个最优的超平面,使得分类效果最好。

感知机的优点是简单易懂、计算效率高,对于线性可分的样本具有较好的分类效果。

然而,感知机也有一些限制。

首先,感知机只能处理线性可分的样本,对于线性不可分的样本无法进行准确的分类。

其次,感知机对噪声和异常点比较敏感,容易产生误分类。

最后,感知机只能解决二分类问题,对于多分类问题需要进行拓展。

为了解决感知机的限制,人们提出了许多改进的算法,如多层感知机、支持向量机等。

多层感知机通过引入隐藏层和非线性激活函数,可以解决线性不可分的问题。

支持向量机通过引入核函数和软间隔等技术,可以提高对噪声和异常点的鲁棒性,同时也可以解决多分类问题。

感知机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线性分类模型,它通过迭代的方式不断调整权重,找到一个最优的超平面,实现对输入样本的分类。

虽然感知机有一些限制,但它为后续的分类算法提供了重要的基础和启发,对于理解机器学习的基本原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感知机分词器的工作原理

感知机分词器的工作原理

感知机分词器的工作原理感知机分词器是一种常见的中文分词算法,其工作原理是基于感知机模型和特征提取。

感知机模型是由Rosenblatt于1958年提出的一种二分类线性模型,它可以在训练过程中逐渐调整权重,找到一个最佳的分类超平面。

在感知机分词器中,我们将每个字符视为一个特征,用来判断该字符是否属于一个词语的一部分。

模型通过学习一组权重来判断每个字符的分类。

感知机分词器可以通过迭代学习的方式不断更新权重,以提高分词的准确性。

特征提取是感知机分词器的关键步骤。

在中文分词中,常用的特征有:1. 单个字特征:以每个字为单位,将其转化为一个特征。

例如,对于句子“我爱中国”,特征可以是:我、爱、中、国。

2. 边界特征:以每个字的左右边界为特征。

例如,对于句子“我爱中国”,特征可以是:^我、我爱、爱中、中国。

3. 词典特征:将分词结果放入一个词典中,将存在于词典中的词作为特征。

例如,对于句子“我爱中国”,如果词典中包含“我爱”和“中国”这两个词,那么这两个词就作为特征。

4. 词性标注特征:将每个字的词性作为特征。

例如,对于句子“我爱中国”,特征可以是:我/nr、爱/v、中国/ns。

在特征提取之后,感知机分词器会将提取到的特征与预先设置的权重进行计算。

计算的结果越接近于0,表示该字符越可能是一个词的一部分;计算的结果越大于0,表示该字符越可能不是一个词的一部分。

通过计算,感知机分词器可以判断每个字符是否是一个词语的组成部分,进而实现分词的任务。

感知机分词器在训练过程中采用的是在线学习的方法。

在线学习是一种逐步调整权重的方式,具体步骤如下:1. 初始化权重:将所有特征的权重初始化为0。

2. 遍历训练数据:对于每个训练样本,根据模型的输出和标签计算误差。

3. 更新权重:根据误差更新权重系数。

如果模型正确分类样本,则权重保持不变;如果模型错误分类样本,则更新权重,使预测结果更接近正确结果。

4. 重复上述步骤:重复以上步骤,直到达到预设的迭代次数或者满足停止条件。

感知机分类(perceptronclassification)

感知机分类(perceptronclassification)

感知机分类(perceptronclassification)概述在机器学习中,感知机(perceptron)是⼆分类的线性分类模型,属于监督学习算法。

输⼊为实例的特征向量,输出为实例的类别(取+1和-1)。

感知机对应于输⼊空间中将实例划分为两类的分离超平⾯。

感知机旨在求出该超平⾯,为求得超平⾯导⼊了基于误分类的损失函数,利⽤梯度下降法对损失函数进⾏最优化(最优化)。

感知机的学习算法具有简单⽽易于实现的优点,分为原始形式和对偶形式。

感知机预测是⽤学习得到的感知机模型对新的实例进⾏预测的,因此属于判别模型。

感知机由Rosenblatt于1957年提出的,是神经⽹络和⽀持向量机的基础。

定义假设输⼊空间(特征向量)为,输出空间为。

输⼊表⽰实例的特征向量,对应于输⼊空间的点;输出表⽰⽰例的类别。

由输⼊空间到输出空间的函数为称为感知机。

其中,参数w叫做权值向量(weight),b称为偏置(bias)。

表⽰w和x的点积sign为符号函数,即感知机算法就是要找到⼀个超平⾯将我们的数据分为两部分。

超平⾯就是维度⽐我们当前维度空间⼩⼀个维度的空间,例如:我们当前的维度是⼆维的空间(由数据维度确定,x有多少列就有多⼤的维度),那么超平⾯就是⼀维的,即⼀条直线。

如下图算法步骤数据集:其中:我们现在就是要找到⼀个超平⾯:将数据集划分为正负两部分:如果能得到这样⼀个超平⾯,则称我们的数据集T是线性可分的,否则称数据集T是线性不可分的损失函数感知机的损失函数是误分类点到超平⾯S的总距离对于误分类的点:假设误分类点的集合为M,所有误分类点到超平⾯S的距离:所以感知机的损失函数为:我们的问题就是要找到最优的w, b,使得损失函数最⼩。

梯度下降算法我们采⽤梯度下降算法:梯度下降法就是利⽤导数,然后沿着导数的⽅向下降, 最后得到最优的解,如图:⾸先选择w0, b0,⼀般初始化为0.然后分别对w, b求导:选择合适的步长, 我们称为学习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3.1 几个基本概念
1. 线性可分性 设样本d维特征空间中描述,则两类别问题中线性决策面的一般 形式可表示成: g ( x) = wT x+w0
x1 x 其中 x 2 xd
w1 x1 x a w w 作特殊映射 y 1 x w d 0 d w 0 1
3.解向量和解区 T a 在线性可分的情况下,满足 yi 0 , i=1,2,…,N的权向量 * 称为解向量,记为 a 。 由满足上述条件的解向量组成的区域,就称作解区。 * a 一般来说,对解区要加以限制,目的是使解向量 更可靠, 越靠近解区中间的解向量,越能对新的样本正确分类。 T * a 引入余量b>0,并寻找满足 yi b 的解向量 a ,显然满 T * 足a yi b 0 ,a 位于原解区之中。
增广样本向量y与增广权向量a

线性判别函数的齐次简化: g ( x) wT x+w0 = aT y
线性判别函数的齐次简化使特征空间增加了一维,但保持 了样本间的欧氏距离不变,对于分类效果也与原决策面相同, 只是在Y空间中决策面是通过坐标原点的。
线性可分性
广义线性判别函数
思考一下,如果在两维空间存在一条不过原点的直线, ax1+bx2+c=0 (A),采用增广向量形式:
J P (a)
y y k
T ( a y)
能将该样本集正确分类的增广权向量 a ,使 J (a ) 达到极小 值 J P (a) 0 。因此确定向量的问题变为对 J (a) 求极小 值的问题,这个准则函数就是感知准则函数。
§4.3.2 感知准则函数
准则函数的极小值:梯度下降算法 求准则函数的极小值问题,可以采用迭代法进行。 一个常用的方法是梯度下降算法,即对第k次迭代值,求其 梯度向量,并令迭代向量沿此负梯度向量方向修正,可以以 较快的速度到达准则函数的极小值。
解:
W 55, 68, 32,16, 26 X x1 , x2 , x3 , x4 , x5
T
T
a 55, 68, 32,16, 26,10 Y x1 , x2 , x3 , x4 , x5 ,1
T
T
线性可分性

线性判别函数的齐次简y
那么,它在增加一维的三维空间中,aTY=0表示的是什么呢? 答:一个过原点的平面,方程为ay1+by2+cy3=0 (B)。 (A)式与(B)式形式上略有不同,但当y3=1时两者就一样了。 也就是说(B)式表示的平面与y3=1子空间(一平面)的交线就是 (A)式中表示的直线。
线性可分性
练习:设五维空间的线性方程为 试求出其权向量与样本向量点积的表达式 中的W,X以及增广权向量与增广样本向量形式 中的a与Y。
函数J (a)在某点ak的梯度J (ak )是一个向量, 其方向是J (a)增长最快的方向。 其反方向-J (ak )是J (a)减少最快的方向。 极大点:沿梯度方向走a(k 1) a(k )+k J 极小点:沿负梯度方向走a(k 1) a(k )-k J
k 为步长。
4.3.2感知准则函数
感知准则函数方法是一种利用错分类对现决策权向量进行 修正直至收敛的方法。这种方法只对线性可分情况适用。 在给定一个规范化增广样本集 y1 , y2 ,, y N 的条件下,对 于任何一个增广权向量 a ,可以计算 aT y 。 如果该向量是一个能将此样本集正确分类的增广权向量, 则应有 aT yi 0, i 1, 2, N 而对可导致错分类的增广权向量,则必有若干个yi ,使 aT yi 0 ,令被错分类的规范化增广样本组成的集合用yk表 示,错分时 aT yi 0 ,所以定义一准则函数 J p (a)
y, 如果y 1 y' y, 如果y 2
也就是说不管样本原来的类别标识,只要找到一个对 全部样本都满足 aT yi ' 0, i 1,2, N 的权向量 a 即可。
yi ' 叫做规范化增广样本向量。 上述过程称为样本的规范化, 在后面我们仍用y来表示。
§4.3.1 几个基本概念
§4.3.2 感知准则函数
梯度下降算法求增广权向量
J P (a)
y y T J P (a) ( a y ) k J P (a)
§4.3.1 几个基本概念
2.样本的规范化 根据线性可分的定义,如果样本集 y1 , y2 ,, y N 是线性可分 的,则必存在某个或某些权向量 a ,使得 T 0, 对于一切x 1 g ( x) a y 0, 对于一切x 2 如果将第二类样本都取其反向向量,则有
>0, 则决策x 1 判别准则是: T g(x)=a y <0, 则决策x 2 =0, 可将其任意分类或拒绝
反过来说,如果存在一个权向量 a ,使得对于任何 y 1 T T 都有 a y 0 ,而对任何 y 2 ,都有 a y 0 , 则称这组样本集为线性可分的;否则称样本集为线性不可分的。
回顾:
Fisher准则的基本原理,就是要找到一个最合适的 投影轴,使两类样本在该轴上投影的交迭部分最少, 从而使分类效果为最佳。
Sb w Sb w J F (w) T S1 S2 w Sw w
w Sw (m1 m2 )
* 1
T
§4.3 感知准则函数

感知准则函数是五十年代由Rosenblatt提出的一种自学习 判别函数生成方法,由于Rosenblatt企图将其用于脑模型 感知器,因此被称为感知准则函数。其特点是随意确定的 判别函数初始值,在对样本分类训练过程中逐步修正直至 最终确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