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诺贝尔奖谈创新思维第一部分
诺贝尔奖获得者的科学研究方法与思路
诺贝尔奖获得者的科学研究方法与思路科学研究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引擎,而诺贝尔奖则是科学界的最高荣誉。
诺贝尔奖获得者们以其杰出的贡献和创新性研究方法在各自的领域取得了成功。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一些诺贝尔奖获得者常用的科学研究方法和思路。
一、坚持创新思维诺贝尔奖获得者们的研究方法中最显著的一个特点就是坚持创新思维。
无论是在医学、物理还是化学领域,他们都试图找到以往未被发现或未被充分研究的问题,并提出全新的解决方案。
他们敢于挑战传统观念,冒险尝试新的理论和实验,从而推动了学科的进步。
二、跨领域合作诺贝尔奖获得者们通常倾向于与其他领域的科学家合作,以达到更深层次的研究成果。
他们深刻理解到,只有与不同专业的科学家合作,才能将多个学科的知识融合在一起,从而攻克更为复杂的问题。
通过跨领域合作,他们打破了学科间的壁垒,开创了新的研究方向。
三、注重基础研究诺贝尔奖获得者们在科学研究中注重基础研究的重要性。
他们深刻理解到,只有对基础科学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才能够有更广泛的应用和更具有创造性的发现。
他们从最基础的原理出发,通过不断的实验和观察,逐渐解开了自然界的奥秘。
四、长期坚持诺贝尔奖获得者们通常是长期坚持在某个领域进行研究的。
他们对自己所从事的领域有着深厚的兴趣和执着的热爱,经过多年的努力和探索,才能有所突破。
他们的研究耗时费力,但正是这份坚持使他们能够创造出震撼世界的发现。
五、强调实验验证诺贝尔奖获得者们非常重视实验验证的结果。
他们通过实验数据来支撑自己的理论,通过实验结果来验证自己的科学研究成果。
他们严谨而细致的实验态度,使得他们的研究成果更加可靠和有说服力。
六、认真分析数据诺贝尔奖获得者们对实验数据的分析非常认真。
他们深入研究和理解实验结果的背后含义,通过对数据的分析,推断出新的科学规律和信息。
他们的严谨态度使得他们的研究更加全面和深入。
七、不畏失败诺贝尔奖获得者们在科学研究中也经历了一系列的失败和挫折。
然而,他们并不因此而气馁,反而从失败中吸取经验教训,并不断改进自己的研究方法。
创新能力ppt课件
创新思维
就是不受现成的常规的思路的约 束,寻求对问题的全新的独特性的 解答和方法的思维过程。
•想象力与创新思维
27
这是什么?
O
28
有好事者搞了个别开生面的测试——用粉笔在黑板上 画了一个圆圈,请被测试者回答这是什么。结果,当问到 机关干部时,他们一个个面面相觑,都用求救的眼光看着 在场的领导。领导沉默许久,说道:“没经过研究,我怎 么能随便回答你的问题呢?”当问到大学中文系学生时, 他们哄堂大笑,拒绝回答这个只有傻瓜才回答的问题。当 问到初中生时,一位尖子学生回答:“是零”,一位差生 喊道:“是英文字母O”,他却遭到了班主任的批评。最后, 当问到小学一年级的学生时,他们异常活跃地回答:“句 号”、“月亮”、“烧饼”、“乒乓球”、“老师生气时 的眼睛”、“我家门上的猫眼”………。
带来 能说 马, 上这 知种 道皮 自带 己太 的管
8
[360度可旋转插座]
9
[ 双 人雨 伞 ]
10
[长 臂 照 相 机]
了了拥情 。这抱侣
种或们 相接一 机吻定 ,时会 情照很 侣相喜 们总欢 就是这 不相种 怕当相 照困机 不难。 到的当 自,两 己有人
11
创新与创造
• 一般意义上来讲创造追求的结果是“首创”,即发明,而创新更关注 经济、社会性影响结果。创造强调结果的新颖性和独特性,创新则强 调将创造结果的价值在社会更大范围的实现。
40
创新要突破思维定势
思维定势:由过去一系列的心理活动所形成 的一种思维准备状态。思维定势使人们习惯 于从固定的角度来观察事物,以固定的方式 来接受事物。
41
消极思维定势:人们在解决新问题或拓展 新领域时,受到原有思考问题成功的局限 而处于停顿的心理状态。
什么是创造性思维的四阶段论
什么是创造性思维的四阶段论创造性思维,是一种具有开创意义的思维活动,即开拓人类认识新领域、开创人类认识新成果的思维活动。
什么是创造性思维的四阶段论呢?下面是的创造性思维的四阶段论资料,欢迎阅读。
什么是创造性思维的四阶段论美国心理学家G.华莱士研究了各种类型的思想活跃的人的经验谈,发表了如下的形成思想概念的四阶段论:第一阶段——准备期掌握问题、搜集各种材料、动脑筋的过程,即自觉的努、力时期。
第二阶段——酝酿期虽然开动脑筋也出不来好主意,因而感到憋闽、想半途而废,停止自觉努力的时期。
然而,在此阶段中,潜意识在本人也不曾觉察的情况下进行着有力的活动。
第三阶段——启发期解决问题的启示突然出现。
这种“突然出现”是指人处于不工作情况下所得到的答案,并且大多出现于疲劳后的小憩时?或者在为其他事物疲于奔命时。
另外,“突然出现”的倾向是视觉形象多于语言形象。
第四阶段——验证期推敲突然出现的启示,并且予以具体化的过程。
G.华莱士调查了各种人的经验,提出上述的创造性思维四阶段论,这同笔者及其他一些人的经验也很相符,譬如,想搞发明、制订新的研究计划,或者设计类似本书内容的出版物结构等时,开始阶段总是有意识地从各方面加以努力,然而却难以理出头绪。
时而连续几天地冥思苦想,却无论如何也归纳不出可行的办法。
于是便焦躁不安,或陷入悲观情绪之中,以致打算半途而废。
不知是出于怎样的机运,在这样情况下有时会突然地闪现出好主意来。
出思想与酿酒一样需要发酵期。
经过第一阶段的有意识的努力后获得的是稍高于一般常识但并不是成熟了的概念。
经过下一段的酝酿期,才象酿得名酒一般使概念超于成熟。
然而,一般人闯不过酝酿期,也不相信酝酿期的存在,所以在第一阶段徘徊不前。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了解G.华莱士四阶段论的准备、酝酿、“突然出现”的机制,人们既能再加一把劲进入酝酿期,又能在自我训练方法上采用新手段。
如何培养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是人类的高级心理活动。
创造性思维是政治家、教育家、科学家、艺术家等各种出类拔萃的人才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
创新性思维
创新性思维及思维障碍▪有位警察到森林打猎,他在野兽经常出没的地方隐蔽起来。
忽然,一只鹿跑了出来,这位警察立即跳过灌木丛,朝天开一枪,并大喊“站住,我是警察!”▪如果给你看两张照片,一张照片上的人英俊、文雅;另一张照片上的人丑陋、粗俗。
然后对你说,这两个人中有一个是全国通缉的罪犯,要你指出谁是罪犯,你大概不会犹豫吧!▪美国科普作家阿西莫夫曾经讲过一个关于自己的故事。
阿西莫夫智商160左右,属于“天赋极高者”之列,他一直为此而洋洋得意。
有一次,他遇到一位汽车修理工,是他的老熟人。
修理工出一道思考题。
▪▪有一位既聋又哑的人,想买几根钉子,来到五金商店,对售货员做了这样一个手势:左手两个指头立在柜台上,右手所致拳头做出敲击状的样子。
售货员见状,先给他拿来一把锤子;聋哑人摇摇头,指了指立着的那两根指头。
于是售货员就明白了,聋哑人想买的是钉子。
聋哑人买好钉子,刚走出商店,接着进来一位盲人。
这位盲人想买一把剪刀,请问:盲人将会看样做?”▪阿西莫夫顺口答道:“盲人肯定会这样。
”说着,伸出食指和中指,做出剪刀的形状。
▪汽车修理工一听笑了:“哈哈,你答错了吧!盲人想买剪刀,只需要开口说”我买剪刀“就行了,他干吗要做手势呀?”▪汽车修理工人用教训的口吻说:“在考你之前,我就料定你肯定你要答错,因为,你所受的教育太多了,不可能很聪明。
”▪“和尚爬山”——解决问题需要创造性▪让我们先来到某个“创造训练班”,看一个有趣的问题——“和尚爬山”:清晨,旭日东升,一个和尚开始爬山,走的是一条盘山羊肠小道。
他以变化的速度爬山,并且不时地停下来休息或吃饭。
日落西山,他上了山顶。
山顶上有一座庙宇,他留在那里坐禅多日。
然后,在太阳升起时,他沿着同一小道开始下山,再次以变化的速度行走,虽然下山的平均速度要比上山的平均速度稍快一些。
▪请说明,小道士是否存在这样一个地点,恰好是他上下山时在同一时刻路▪过的。
▪一般回答这个问题的人,往往断定这位和尚在上下山的日子中,同一时刻在同一地点是十分的不可能。
诺贝尔奖获得者的科研能力与创新意识
诺贝尔奖获得者的科研能力与创新意识诺贝尔奖是全球科学界最高荣誉,每年颁发给对人类做出杰出贡献的科学家和研究者。
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们通常具备卓越的科研能力和独特的创新意识。
本文将就诺贝尔奖获得者的科研能力和创新意识展开讨论。
一、卓越的科研能力诺贝尔奖获得者在科研方面展现出了卓越的能力。
首先,他们具备广博的学识和深入的专业知识。
作为一项顶级的科学奖项,诺贝尔奖往往颁发给对特定领域做出重大贡献的科学家。
因此,获奖者必须在自己的领域内具备扎实的知识储备,并能在学科中把握住前沿发展趋势。
其次,他们善于寻找问题和解决问题。
科学界的发展离不开不断探索未知领域和思考新的科研问题。
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们往往在某个关键问题上有独到的见解,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创新思维解决了该问题,从而取得了突破性的成果。
他们勇于挑战科学的边界,不畏困难,坚持不懈地进行科研工作。
此外,诺贝尔奖获得者们还注重合作与交流。
现代科学已呈多学科交叉发展的趋势,研究问题需要集思广益,吸纳多领域的知识和专业意见。
因此,获奖者常常与其他科学家和研究机构合作,共同攻克难题,实现科学的跨学科融合。
他们在团队合作中展现出良好的沟通和协作能力,使整个团队能够协同工作,共同追求科学的进步。
二、独特的创新意识诺贝尔奖获得者不仅具备卓越的科研能力,还展现出独特的创新意识。
首先,他们勇于质疑现有理论和观念。
科学的进步需要不断挑战和突破既有的学术思想和传统观念。
获奖者们勇于怀疑,并运用自己的知识和见解提出新的理论和观点,从而推动了学科的发展。
其次,他们善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之间的联系。
创新意识意味着能够发现问题背后的深层次联系,从而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获奖者在科研工作中常常能够发现问题的本质,并通过创新的方法和思路解决难题。
他们对问题的敏锐洞察力和独特思维方式为科学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此外,诺贝尔奖获得者们还具备坚持不懈追求卓越的品质。
在科学研究中,成功往往需要长时间的坚持和不懈的努力。
诺贝尔寻纹记的设计理念
诺贝尔寻纹记的设计理念
诺贝尔寻纹记(Nobel Grid)是一种独特的设计理念,它将传统的网格系统与
现代的创新思维相结合,为空间设计带来了全新的可能性。
这种设计理念注重细节和个性化,以及对环境和社会的尊重,体现了诺贝尔奖的精神和价值观。
首先,诺贝尔寻纹记的设计理念强调细节和个性化。
在这种设计理念下,每一
个空间都被视为一个独特的个体,需要根据其特点和需求来进行设计。
这意味着设计师需要深入了解空间的使用者和环境,为其量身定制最合适的设计方案。
这种个性化的设计理念不仅可以提升空间的舒适度和实用性,还可以为使用者带来更加个性化的体验。
其次,诺贝尔寻纹记的设计理念注重对环境和社会的尊重。
在设计过程中,设
计师会考虑如何最大程度地减少对环境的影响,以及如何创造一个更加和谐的社会环境。
这意味着设计师会选择可持续发展的材料和技术,以及尊重当地文化和传统,从而在设计中体现出对环境和社会的尊重。
最后,诺贝尔寻纹记的设计理念将传统的网格系统与现代的创新思维相结合。
传统的网格系统是一种规则的、有序的设计方式,而现代的创新思维则强调创造性和突破性。
诺贝尔寻纹记的设计理念将这两种方式相结合,创造出了既有秩序又有创新的设计风格,为空间设计带来了全新的可能性。
总的来说,诺贝尔寻纹记的设计理念以其注重细节和个性化、对环境和社会的
尊重,以及将传统的网格系统与现代的创新思维相结合而闻名。
这种设计理念不仅可以提升空间的舒适度和实用性,还可以为环境和社会带来积极的影响。
希望更多的设计师能够借鉴诺贝尔寻纹记的设计理念,为我们的生活环境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诺贝尔奖NobelPrize的创新思维
诺贝尔奖Nobel Prize 的创新思维诺贝尔奖Nobel Prize 包括自然界的三大科学奖:物理学奖、化学奖、生理学或医学奖。
我们举基因研究获奖为例,探讨科学研究中的创新思维。
宗所周知因研究基因而获得诺贝尔奖的多达50多人,(gene) 概念最早由W. L. Johannsen 于1909 年提出,是DNA 分子中能够表达和产生基因产物的区段,其本质是核酸。
Kossel 是最早研究核酸而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因在确定核酸的化学特性和化学组成等方面做出重大贡献而获1910 年诺贝尔生理学奖。
1953 年Watson 和Crick 在Nature 发表关于DNA 双螺旋结构模型,标志着现代分子生物学的诞生。
自此因研究基因而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明显增多。
分析这些科学家的成功因素,我们可以从中得到一些有益的启示。
一.研究载体很重要:科学研究材料的选择是十分重要的因素.从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来看,选择的实验材料是十分重要的因素。
果蝇具有一些不同于其他生物的优点:生活周期短,繁殖快,一年可以繁殖30 代,雌性与雄性个体区分比较明显,并且每个细胞中只含有4 对染色体,这些优点使果蝇适合于做遗传学研究,先后有5 位科学家以果蝇为实验材料而获诺贝尔奖。
链孢霉是一种丝状真菌,菌丝体为单倍体。
Beadle 等最初也是以果蝇为实验材料进行遗传学方面的研究,但后来意识到果蝇对于研究基因与代谢途径并不是一个好的模型,于是就和Tatum 合作,选择了链孢霉作为实验材料。
Syd2ney Brenner 决定从分子生物学转而研究神经系统的发育时,同样面临模式动物的选择的问题。
他当时已经有了明确的标准:周期短,可以在短时间得到大量的突变体;繁殖方式简单,以便利遗传操作;个体足够小,使得可以在显微镜下对每一个细胞进行观察。
于是他找到了线虫,并用EMS 突变的方法分离了一部分的突变体,主要是形态异常和运动不协调的突变体。
在所有多细胞模式动物中,线虫最大的优势是可以很方便的观察到每一个细胞的分裂及其命运、神经细胞之间的连接。
创新思维
发散思维:
常规思维与创造思维
常规思维:
按现成的方案和程序直接解决问题。 是重新组织已有的知识经验,提出新的方案或程序, 并创造新的思维成果
创造思维:
四.思维的三大阶段
1、摄取阶段 这个阶段有的学者又称准备阶段。主要指有用的信息通过 感觉器官和传导系统传入大脑,并在大脑皮层着床,使这 个区域的神经细胞产生兴奋。特点是:长期性;广泛性; 选择性 。 2、加工阶段 对获取的大量而杂乱无章的信息进行分类、比较、筛选和 创新过程,有学者认为这一阶段统称为分析。
【解析】两个内部的圆大小完全一样。当一个 圆被几个较大的同心圆包围时,它看起来要比 那个被一些圆点包围的圆小一些。
“长度与透视”—观察视角定位
眼见并不一定为实
为什么企业内总有许多 专门做表面工夫的”能 人”;
按照习惯性观察视角: 目前人力资源招聘过程 中存在隐性错误定位;
长度与透视:线AB和线CD长度完全相等, 虽然它们看起来相差很大。
“托兰斯肯弯曲幻觉”—观察视角的不同 定位
同一事物上,如果不同的观察视角定 位,所产生的结果完全不同.
举例:日本推理小说江湖川乱步的< 明智小五郎系列>:两个大学生透过 门缝,从不同的视觉角度,看到杀人 嫌疑犯所穿的衣服,分别是白色与黑 色.
托兰斯肯弯曲幻觉:哪条线的曲线半径最大? 【解析】这三个圆弧看起来弯曲度差别很大, 但实际它们完全一样,只是下面两个比上面那 个短一些。视觉神经末稍最开始只是按照短线 段解释世界。当线段的相关位置在一个更大的 空间范围延伸概括后,弯曲才被感知到。所以 如果给定的是一条曲线的一小部分,你的视觉 系统往往不能察觉它是曲线。
从诺贝尔奖看联想思维引导创新
【 关键词 】 联想思维
【 中图分类号 】 4 G2
【 文献标i f 】 D ̄ ,_ A J
【 文章编号 】10 —9 8 2 1 )1 — 09一 1 06 62( 0 0 1 0 8 o
【 src ]s c t ehnig mb d sh a cclnt te te sadteeavt i t jcv ol.rm a ieta AbtatA s ii ikn o i e i et au i o h h mes n l ii e bet e r Fo d l i l o av t e et d l i y f o h r t ynh o i w d a cc
【 y o d 】 sc t e h kn I o ao s Ke rs As i i i ig n vt n w o av tn i
从哲 学 范畴讲 ,唯物 辨 证观 认 为 :世界 上 的事 物 , 方 面彼 一 此千 差万 别 , 一方 面 又存 在 千丝 万缕 的 相互 关联 。 因 此 ,联 另 …
个 样 品筒放 在铅 盒 子 中进行 ,因为铅 能 对放 射线 起 到屏 蔽作 用 。
奇迹 发生 了 : 的人 工 放射 性 被放 大 了一百 倍 ! 喜 之余 ,大家 银 惊 都 陷入疑 惑 : 因何 在 ?这 到底 只是 偶然 的个 别 现象 呢 , 原 还是 其 中 隐含着 规律 性 ? 当时 的所有 理论 都 无法 给 出答案 。 当天 ,费米 无法 像 往 常那样 进行 午 休 , 情难 以平 静 , 绪 心 思 万千 ,不停琢磨上午进行的那个实验。费米想 :中子在达到银筒 之前 ,先要 穿过 石蜡 ;石 蜡 的特点 是 含有 大量 的氢 元 素 ,中子 肯 定 会 同石 蜡 中 的氢 核 发生 碰撞 ; 氢核 是具 有 与 中子 同样质 量 的粒 子 — — 于是 , 米联 想到 台球 :玩家 打 出的 台球撞 上 另一个 质 量 费 相 同的 台球 时 ,其速 度就 会慢 下来 ,而且 再 次或者 多 次撞 上其 它 台球 的机 会也 多 ,因而其 速 度会 变得 更 慢 。费 米 由此推 测 : 中 从 子 源 发射 出来 的 中子 ,在 通过 石蜡 过 程 中变 成 了 “ 中子 ” 慢 。接 着, 费米 又联 想 到打 高尔 夫球 : 快行 进 的球 是极 难进 入球 洞 的 , 飞 而 慢 慢滚 动 的球进 入 球洞 的机 会非 常 大 。因此 ,费米 推 测 : 石 从 蜡 出来 的 “ 中子 ”更容 易被 银筒 中的银 原子 核 “ 获 ”而发 生 慢 俘 碰 撞 。费米进 而 推 断 :如果 这 种理 由成 立 的话 , 么 就得 到一种 那 规 律 : 何含 氢成 份 大 的其它 物质 ,都该像 石 蜡具 有使 中子 慢化 任 的效 果 ,从而 使银 筒 的人 工放 射性 变 强 。费米 想 到水是 氢 和氧 的 化 合 物 ,氢含 量 很大 ,何不 用水 代 替石 蜡试 一试 ,来验 证 自己联
自-中国与诺贝尔奖讨论笔记1
中国与诺贝尔奖讨论笔记(1)诺贝尔的获奖者是自由成长、自由追求而来的,不是造奖机器上锻造出来的。
获奖是个人的事业。
获奖是个人追求的副产品,而不是主业。
有创见的科学家不同于常人的思维方式,有关怀的作家不同于常人的视角。
对各种人物的制度性宽容程度与产生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可能性呈正比。
一个谔谔之士没有立锥之地的地方,不会有诺贝尔奖获得者的身影。
平心而论,人人都要食人间烟火,也都有七情六欲,包括科学家和作家。
那么,对于各种荣誉和奖励,完全不想不现实,想得太多也没有意义。
最好是介于想与不想之间,偶尔想一想,以激励自己,但绝不想得入迷,甚至走火入魔。
这样,成功和荣誉往往就在你“没想到”或不甚在意的时候,悄悄光临,给你一个意外的惊喜。
我看,需要媒体和舆论的鼓与呼。
新中国的教育没有培养出一位诺贝尔自然科学类奖的获得者。
哪怕是在中国读过小学、中学、大学,然后跑到外国去发展的,也都一个没有。
这是什么原因呢?道理很简单,现在国内的小学、中学、大学都是培养脑残的基地,一批批的脑残都是他们培养出来的。
科学研究,是依赖于创新能力,而不是死记硬背能力。
而60年来新中国的教育,从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都是培养死记硬背,记住唯一标准答案的应试教育。
应试教育只需要你背诵惟一的答案,不需要你知道得出这个答案的证据;只需要你在考试中一字不差地默写出答案,不需要你去思考答案背后的逻辑。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不仅要达到专业的最高水平,而且其理论还须经受住时间的考验。
只有理论预言的事件发生或者不发生时,人们才会对理论的真伪有可靠的判断。
依据理论所作预言必须包含事件发生的确切时间与地点。
好理论终于得到了承认。
以这两篇文章为主要代表的成果被近5年之后发生的两件大事所验证:一件是爆发于2008年的金融危机;另一件是2010的中国经济超日。
诺贝尔奖的风向标来鼓励一种正确的思想走向。
诺贝尔科学奖看重的是某位科学家对这一领域长期的、有革命意义的贡献,它所奖励的是原始性创新科技,是对人类整个文明、社会进步都有重大作用的基础科学研究。
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学术思想与方法论
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学术思想与方法论诺贝尔奖是全球范围内最负盛名的学术奖项之一。
获得诺贝尔奖的学者和科学家们以其卓越的学术思想和独特的方法论为世人所景仰。
本文将从不同学科领域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入手,探讨他们的学术思想和方法论的特点与贡献。
一、物理学1.1 玛丽·居里(Marie Curie)玛丽·居里是历史上第一个获得两次诺贝尔奖的人,她在物理学领域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她的学术思想主要集中在放射性研究上,提出了许多独创性的理论。
她的方法论主要是通过实验验证自己的假设,不断探索和发现新的现象。
1.2 琼·费曼(Richard Feynman)琼·费曼是一位杰出的理论物理学家,他对量子力学的研究贡献巨大。
费曼的学术思想注重于理论创新和数学推导,他提出了费曼图这一重要概念,为粒子物理学的发展做出了突破性的贡献。
二、化学2.1 林奈斯·鲍林(Linus Pauling)林奈斯·鲍林是化学领域的杰出科学家,他获得过化学和和平两个诺贝尔奖。
鲍林对化学结构和化学键的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的学术思想主要体现在创新性的化学理论上,通过实验和分析揭示了许多重要的化学现象。
2.2 林仙混(Robert Burns Woodward)林仙混是有机化合物合成的奠基人之一,他获得过化学诺贝尔奖。
林仙混的学术思想主要集中在有机合成的方法论上,他通过独特的合成策略和创新的合成方法,成功合成了许多天然产物和重要的有机化合物。
三、生理学或医学3.1 阿尔贝特·西奥多·瓦尔夫(Albert Theodore Wohlfarth)瓦尔夫是一位在生理学和医学领域有着重要影响的科学家,他通过对人体基因的研究,揭示了许多与遗传相关的机制。
瓦尔夫的学术思想主要体现在对人类基因组的解读上,他提倡多学科交叉研究,将分子生物学、遗传学和生物化学等学科融合,为人类健康领域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诺贝尔奖与创新精神的关系是什么
诺贝尔奖与创新精神的关系是什么诺贝尔奖,作为世界范围内最具影响力的奖项之一,一直以来都备受瞩目。
而创新精神,作为推动人类社会不断进步的核心力量,也在各个领域发挥着关键作用。
那么,诺贝尔奖与创新精神之间究竟有着怎样的关系呢?首先,我们需要明确诺贝尔奖的设立宗旨和评选标准。
诺贝尔奖旨在表彰那些在物理学、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以及和平领域做出杰出贡献的人。
这些贡献往往是开创性的、具有深远影响力的,并且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人们对世界的认识和理解。
而创新精神,正是促使这些获奖者能够取得如此成就的内在动力。
从物理学领域来看,众多诺贝尔奖得主凭借着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勇于探索的精神,推动了物理学的巨大发展。
例如,爱因斯坦提出的相对论,彻底改变了人们对时间和空间的传统认知。
他不拘泥于当时的主流观点,大胆地提出了全新的理论框架,展现出了非凡的创新精神。
这种创新精神不仅使他获得了诺贝尔奖的殊荣,更为现代物理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化学领域,创新精神同样不可或缺。
那些获得诺贝尔奖的化学家们,常常能够突破传统的研究思路,发现新的化学反应、合成新的物质或者提出全新的化学理论。
他们的创新成果不仅在学术上具有重要意义,还为工业生产、环境保护等实际应用领域带来了巨大的变革。
生理学或医学领域的诺贝尔奖得主们,往往也是创新精神的践行者。
他们通过对生命现象的深入研究,提出新的治疗方法、发现新的疾病机制或者研发出新型药物。
这些创新成果拯救了无数生命,提高了人类的健康水平。
文学领域的诺贝尔奖,虽然不像科学领域那样直接体现为技术或理论的创新,但同样离不开创新精神。
优秀的文学家们以独特的视角、新颖的表现手法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展现出文学创作的无限可能性。
他们突破传统的文学形式和主题,为读者带来全新的阅读体验和思考。
和平领域的诺贝尔奖,则更多地表彰那些为推动世界和平、解决国际冲突、促进人类和谐共处而展现出创新思维和行动的个人或组织。
他们以非传统的方式解决争端,倡导和平理念,为世界的和平与稳定做出了杰出贡献。
创新思维的过程有哪些阶段
创新思维的过程有哪些阶段创新思维是一种由此及彼、由表及里、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的思维的连贯性和发散性.下面小编为你整理关于创新思维的过程,希望能帮到你。
创新思维的过程(一)准备阶段这是创造性思维活动的第一阶段。
这一阶段主要是收集和整理资料,储存必要的知识和经验,准备必要的技术、设备及其它有关条件等。
对于任何领域的创造,都必须首先对前人在这个领域内所积累的知识和经验有比较完全的了解,必须对必要的塞础和专业知识进行深入学习(例如,爱迪生为发明电灯,所收集的有关资料据说竟写了200本笔记,总计达4万页之多),因此,就创造性思维的整个过程而言,准备阶段是它起点的第一步。
(二)酝酿阶段这一阶段主要对前一阶段所获得的各种资料、知识进行消化和吸收,从而明确问题的关键所在,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各种假设与方案。
在这个阶段中,有些问题虽然经过反复思考。
酝酿,但仍未获得完满解决,思维常常出现“中断”、想不下去的现象。
这些问题仍会不时地出现在人们头脑中,甚至转化为潜意识,这样,就为第三步(顿悟阶段)打下基础。
不少创造者在这一阶段往往表现为狂热或如痴如醉状态。
我们所非常熟悉的牛顿煮手表、安培不认识自己的家门以及黑格尔一次思考问题竟在同一地方站了一天一夜等故事,都充分说明了处于这一思维阶段中的人,常常被认为是“某种程度上的狂人”。
(三)顿悟阶段有人曾把这一阶段称为狭义的创造阶段或“真正的创近阶段”。
由于经过前一阶段的充分酝酿,在长时间的思考后,思维常常会进入“豁然开朗”的境地,从而使问题得到突然解决。
这种现象心理学上称为“顿悟”或“灵感”。
灵感的出现无疑对问题的解决十分有利,然而,灵感是在上一阶段的长期思考或过量思考的基础上才会产生的,没有苦苦的“过量思考”,灵感是决不会到来的。
(四)验证阶段这一阶段又叫做表现阶段,也就是把前面所提出的假设、方案;通过理论推导或者实际操状来格验它们的正确性、合理性和可靠、可行件,从而付诸十实践,通过检验,很可能会把原来的假设方案全部否定,也有可能做部分地修改或补充。
诺贝尔奖得者与科学思维《免疫学》课程思政案例
【课程思政以案说教】——诺贝尔奖得者与科学思维——《免疫学》课程思政案例课程名称:免疫学学时:32学分:2课程类别:专业授课对象:三年级生物技术专业本科生1.案例主题通过免疫学课程的学习培养科学精神2.结合章节第四章抗体3.案例意义通过诺贝尔奖获奖者体液免疫的创始人保罗·埃利希的故事,深刻认识创新精神和想象力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在当时抗体结构还不知道的情况下提出抗体形成的侧链学说,后来的科学家评价他是天才的免疫学家:在现有理论和实验基础上发挥想象力,提出假说,然后通过实验进行验证。
通过本案例说明推动科技发展想象力是非常重要的,对启发学生在科学研究中发挥想象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4.案例描述(1)过人的想象力:19 世纪科学技术发展的限制,人们对抗体的结构还一无所知,但是保罗·埃利希发挥丰富的想象力,认为抗原进入机体前,免疫细胞表面就表达一种侧链物质,能够与抗原特异结合。
该假说后来被证实是正确的。
在当时抗体结构还不知道的情况下提出这个理论,后来的科学家评价他是天才的免疫学家:在现有理论和实验基础上发挥想象力,提出假说,然后通过实验进行验证。
(2)以身试药——诺贝尔奖获得者拉尔夫·斯坦曼对癌症免疫治疗的最后探索。
2011 年,斯坦曼因发现树突细胞及其在获得性免疫中的作用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同时,他也用自己研发的树突细胞疗法治疗自己的恶性胰腺癌。
树突细胞——因其形似树枝状的突起而得名——通过编程其他细胞来指挥和调动人体免疫系统识别和摧毁入侵者。
在纽约洛克菲勒大学任职的生理学家斯坦曼,试图用基于树突细胞的疫苗预防慢性感染,如HIV、结核以及癌症治疗。
因此当他在 2007 年 3 月份被诊断出患胰腺癌晚期时,他很自然地寄希望于他穷尽毕生精力研究的树突细胞上。
通过与全世界科学家的合作,他基于树突细胞设计了一系列癌症治疗方案,将生命由预期的数月延长到四年。
(3)以身试药——屠呦呦为了保证患者青蒿素用药安全。
创造性思维与创新方法 第一章 导论
(1) 创造与发现
从新的科学规律和理论的发现看,哥白尼的“日心说”,达尔文的“进 化论”,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均属于这类发现。
Tuesday, November 19, 2013
2626
2. 创造的类型(按创造的过程分类)
(3)艺术创作 • 在艺术领域中,作家和艺术家依据丰富的生活经验,需要用创造性思维构思
作品,揭示人生的哲理和美的规律,从而丰富人的精神生活。艺术领域的创 造也称创作或塑造艺术形象。(社科院)
• 如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就是最具代表性的艺术创作之一。 • 艺术创作是人类为自身审美需要而进行的精神生产活动,是一种独立的、纯
Tuesday, November 19, 2013
2121
概括地认为:创造就是首创或改进的形形色色的事物。
所谓事物是指客观存在的一切物体和现象。自然界的一切物体及其变化的现 象和人类社会的一切活动现象及其发展变化的状况都可称为事物。
首创或改进的事物就是创造,例如星云的收缩创造了星球,地壳的运动创造 了山脉湖泊……这些属于自然的创造。
Tuesday, November 19, 2013
1919
思考:“钱学森之问”?
钱老生前在各种场合不止一次提出的问题:为什么我们 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
缺乏创新型人才是问题所在!!
• 钱学森认为:中国没有完全发展起来,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一所大 学能按照培养科技发明创新人才的模式去办学,没有自己独特的创 新的东西,老是冒不出杰出人才。
1010
困惑二
为什么中国学生却缺乏创造力?
我们学的知识 不够多吗??
我们的学生学的知识很多,太多了。
1111
美国教授认为东方学生的创造性差(招收博士为例) 一方面,当代一系列重大的科学发现和发明,如汽车、轮船、飞机、
诺贝尔奖对教育的启示是什么
诺贝尔奖对教育的启示是什么诺贝尔奖,作为全球最具影响力的奖项之一,其表彰的不仅仅是在各个领域取得杰出成就的个人,更反映了人类对知识、创新和进步的不懈追求。
当我们深入思考诺贝尔奖时,不禁会问,它对教育究竟有着怎样的启示?首先,诺贝尔奖强调了创新思维的重要性。
那些获得诺贝尔奖的研究成果,往往都是突破传统、颠覆既有认知的创新之作。
例如,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打破了牛顿力学的绝对时空观,为现代物理学开辟了新的道路。
这启示我们在教育中,不能仅仅满足于传授已有的知识,更要鼓励学生敢于质疑、敢于提出新的想法。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需要为他们营造一个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允许他们犯错和尝试。
教师不应只是知识的灌输者,而应是引导者和启发者,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其次,诺贝尔奖凸显了跨学科研究的价值。
许多获奖成果都跨越了传统学科的边界,融合了多个领域的知识和方法。
比如,生物化学、物理化学等交叉学科的发展,为解决复杂的科学问题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手段。
这就提醒我们的教育体系,不能过于条块分割,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跨学科能力。
在课程设置上,可以增加一些综合性的课程,鼓励学生选修不同学科的课程。
同时,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从不同学科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培养他们的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再者,诺贝尔奖的获得者通常都具有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对科学的热爱。
他们在研究过程中,往往会遭遇无数的困难和挫折,但凭借着坚定的信念和对真理的执着追求,最终取得了成功。
这告诉我们,在教育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意志力和耐挫力。
让学生明白,成功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长期的努力和坚持。
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和技能,更是塑造学生的品格和价值观。
另外,诺贝尔奖也反映了国际合作的重要性。
当今许多重大的科学研究成果都是由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科学家共同合作完成的。
这意味着在教育中,我们要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合作精神。
学校可以组织国际交流活动,鼓励学生参与国际合作项目,让他们在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交流合作中,提升自己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创新不一定要昂贵的设备
——发现石墨烯(2010年诺贝尔奖) 它柔软却比钻石更坚硬,超导电又如玻璃透明。
可用作触摸屏,超强、超轻复合材料。
它是P.R.Wallace 1940s 理论上预言过的二维晶体 材料。
实验物理学不一定必须复杂设备,但要有创新思 维。
石墨烯
创造能力与年龄无关
获奖 时间
第一次世界大战,潜艇技术的推动,俄国要求 向英国购买透镜玻璃制造中关键专利。经过盟国政 府间交涉,耗费了重金,购得专利说明书仅一句话: “在反应过程中不停地搅拌,气泡即可除尽。”
某杂志杜撰的笑话:美国航天局用十年的时间, 数十亿美元开发了一种在无重力条件下不漏水的记 录用笔,以后发现俄国一直用的是铅笔。
环境代价下追求最大经济效率与效益。
科罗廖夫[俄] N-1火箭 1000万磅推力,32个喷咀 (冯布朗[美]土星五号登月火箭150万磅推力,4-6喷咀)
认知过程和思维方式的三次变革
亚里士多德的演绎法:从形式逻辑“三段论法”演绎,给 知识以普遍的理论基础。 如:大前提(金属导电)、小前提(铁是金属)、结 论(铁能导电)
高斯19岁完成了两千年前的难题,用规、尺作面,成正17 边形。为纪念他这一成果,他让人把正17边形刻在他的墓 碑上。
9岁时用1+100=101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2+99=101
. . .
算出1+2+3+…+100=5050
可能都源于直觉悟性
认知和思维模式还有
黑格尔的辩证法思维: 1.一切皆流,一切皆变。 2.从量变到质变。 3.一分为二,合二为一。 4.否定的否定。
培根的归纳法:科学研究从观察和实践出发逐级登攀,从 特殊事例上升到较低公理,多级归纳,最后上升至普遍公 理。
爱因斯坦的直觉法:“从特殊到一般,是直觉性的;从一 般到特殊是逻辑性的”。“单纯推演发现不了重大科学原 理。
演绎、归纳、直觉的综合运用,实现原创性科学发现。
直觉悟性是一种非理性逻辑思辨,非归纳方式,从瞬间感 悟到领悟“跳跃”到事物未知部分的那种能力。
创造性想象:“无”中生“有” 如可降解塑料的制造 采用在普通塑料(PP.PE)成型时,大量加入淀粉、
木屑等,使生成可解体材料,废弃后即分解成小 块。 采用发酵法,生产乳酸,再用化学法聚合为乳酸 塑料 采用在细胞内合成聚羟基丁酸酯(PHB)塑料, 用于人造器官。(以单细胞作反应器)
想象力——构造性想象
第一次工业革命:蒸汽机的发明与产业化
第二次工业革命:电力运用
第三次工业革命:信息技术—新能源(核、光伏 …)技术结合推动导致产业集群,个性化技术, 分布式技术,绿色技术。
杰里米·里夫金《第三次工业革命》 (Jeremy ·Rifkin)2012年
第三次产业革命
绿色制造 可再生能源 资源的循环利用 全生命周期清洁
《全国竞争力报告2014-2015》(世界经济论坛 )144个经济体居28位。
《世界竞争力年度报告2015》(洛桑国际管理 学院),61个经济体中居22位
《全球创新指数2014》(世界产权组织)143个 经济体中居29位。
中国2007年科学论文数目世界第二位。
2007年论文及引用数排世界第三位,2007年专 利数量世界排名第六位。
柯达曾经占有数码相机专利1000项,希望通过专 利保护,封存、垄断数码相机。
2012年1月柯达申请破产。
工程教育要培养
创新思维,想象力和思辨力 抓住精髓,不纠缠枝节的能力 恰到好处的精度,朴素原理 科学双刃剑特性,最终体现于工程要有道德修养 经济学视角,在优化资源配置最低资源、能源、
人口增长了多少倍?
粮食增长多少倍?
70亿 20亿
5亿吨
20亿吨
2
从诺贝尔奖看化工造福人类
• 多马科(G.Domagk)发现抗菌药磺胺,开创 合成药物时代,获1939年诺贝尔奖
• 弗莱明(A.Fleming)发现青霉素可灭葡萄球 菌(1929年); 弗莱里(H.W. Florry)、钱恩 (E.E.Chai)提取出青霉素获1946年诺贝尔奖
佛家、道家的思维: 1.中道法。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2.遮诠法。不战不和、不统不独、不亲不疏。 薛丁格猫的思维。 3.缘起论。一切随缘,缘就是机遇。 量子力学对概率的应用。
创造力(Creativity)的定义
创造的能力是艺术的、智力的发明才能 创造力是根据一定目的、任务,在脑中创造出新技
橡胶60%由人工合成, 8万吨年产量的合成橡胶相当于145万亩橡胶园
4
科研创新能力是未来国际竞争 主要体现
经济实力、国防实力、民族凝聚力、综合国力的 竞争,最终决定于: 科技水平、人才素质,创新能力的竞争
科技进步是社会发展的内生要素,技术转移会遇 到多种扼制。
30年来经济高速发展,粗放型模式已经走到尽头 科学发展观在于科技拉动经济
构造性想象:构造型综合创新
复合材料的制造:
金属纤维 玻璃纤维
碳纤维 纳米碳管
高强度 需再成形
有机合成材料 塑料 橡胶
不生锈
有弹性、 塑性、易加 工
子午轮胎
隐形材料
导电布
想象力是种抽象思维能力
理论物理的弦论: 基本粒子(电子、光子、中微子、夸克等)的
作用力都是极小的弦的不同振动激发态。
工程科学创新
驿站
新发明
原有技术
破坏性、替代性的结果
电报
电话
电子邮件
艺术创新
寻找个性释放、流派探求
媚俗 华丽排场
高雅 恬淡 淳朴
矫情 奇特 怪异
病态 金鱼、猩猩派画家
毁灭性工程创新
照相胶片风靡一时,柯达、富士、乐凯主宰全球 影像。甚至帮助了抽象派画家崛起,写实派画家 受到置疑。
数码成像技术兴起 ——柯达2005认为投一美元在胶片可产生70美元利
2008年惠普(HP)忆阻器作为内存时,潜在容量 惊人,而且它是有记忆功能的非线性电阻器(S. Williams)
氧原子空穴
忆阻器(Memristor)的想象
开辟了分子生物学领域和生物制造产业的无限前景
3
从诺贝尔奖看化工造福人类
• 施陶丁格(H.Slaudinger)、齐格勒(K.Ziegler)、纳塔 (G. Natta) 建立终合催化体系理论和配位聚合催化剂,1963 年获诺贝尔奖,成就了石油化工中规整性高聚物(如聚乙 烯、聚丙烯、顺式聚丁二烯…)形成千万吨级产业
想象力(Imagination)
“想象比知识更重要。” ——爱因斯坦 臆测性想象:指未曾实际经历,根据片断资料,
推断而创造构想。 创造性想象:根据确定目标,“无”中生“有”。 构造性想象:根据多要素如用途、机能、效率、
精密程度综合而成。 替代性想象:欲改良已有事物地不合理,不方便
责任心、 勇气与自信。
一般“天才”、“高能力”通常表现为
数学(定量的)的分析能力 空间判断想象能力 逻辑的分析和语言能力
等的基础素质。而非指创造能力。创造能力也许不是 “天才”都自然而然具备的。
创造行为特征
创造发明不等同于高知识,高智力,是多因素的综 合,可能发端于微末之处。最简单的可能是最好的。 光学玻璃透镜制造专利
之处。
想象力(Imagination)
——臆测性想象
臆测性想象:全新臆推
地球直径的测算:公元前三世纪,亚历山大
图书馆长埃拉托色尼,利
用在阿斯旺小镇日光直
射地面的同一时间,测亚历山大
α
市阳光倾角,计算 出地球直径
L
L
360 D
R=6378千米 α =7º
α
L=779千米
想象力——创造性想象
只有依靠自主创新,才是唯一科学发展模式。
资源、生存空间竞争
市场竞争
科技竞争
文化竞争
创新不一定要昂贵的设备
——发现石墨烯(2010年诺贝尔奖)
安·海姆,康·诺沃肖洛夫,2004年曼彻斯特大学 教授。
用胶带从石墨上粘剥出薄片,再用胶带反复粘贴 ,剥离20~30层。
在氮化硅基板上,用原子力显微镜观察看到,单 层石墨薄片的完美六边形单层网格。厚度300万分 之一毫米。
姓名
1915年
Lawreuce Bragg 1890-1971
1929年 R. D. Broglie (1892-1987)
1961年
R. L. Mossbawer 1929—~)
1972年 1973年
J. R. Schrieffer 1931-~)
B.D. Josephson (1940~~)
获奖时年龄或发表 论文时年龄
弦需在十维度中振动,除了三维空间、一维时 间外,另外六维隐于极小的“致密空间”尚不 能被感知。
由卡拉比-丘(成桐)通过几何学给予了证明。
忆阻器(Memristor)的想象
1971年加州伯克利分校蔡少棠教授推断, 在电阻、电容、电感器之外,应有另种组件反应 电荷与磁通量之间关系。只在数学模型上它应存 在。这一超前想象沉寂了37年。
术、新产品……形象,并使之实现的过程。 心理学家雷夫达尔:“创造力是人产生任何一种形
式的思维结果的能力,这些结果是新颖的,是产生 它们的人事先所未能预料的。”
创造的P4要素
创作者(Person)较着重创作者的人格特质。 创造历程(Process)着重创作者的心理历程。 创造产品(Product)着重创作者的作品。 创造环境推动(Press)着重个人与环境的交互作用。
创造者(Person)的人格特质
创造力人人皆有,“创造性”行为却并非人人都具备。 创造力须有充实得知识与经验背景,但知识不等同于创造。 创造需要天才,但智力最高不等于有创造力。 善于创造的人之人格素质:想象力、联想力、观察力、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