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套练习 七年级数学上册2.4线段的和与差同步训练新版冀教版1

合集下载

七年级上册数学冀教版【课堂练】2.4 线段的和与差

七年级上册数学冀教版【课堂练】2.4  线段的和与差

B. 3 cm D. 6 cm
当堂训练
3.已知线段AB=10cm,点C是直线AB上一点,BC=4cm,若
M是AC的中点,N是BC的中点,则线段MN的长度是( D )
A. 7cm
B. 3cm
C. 7cm或cm
D. 5cm
回顾反思
1. 本节课探究了哪些问题? 2. 在观察生活中的物体或运动变价的过程中,
课堂小结
当堂训练 1. 下列AC+CD=AB-BD C. AB-CD=AC+BD
B. AB-CB=AD-BC D. AD-AC=CB-DB
当堂训练
2.如图,C是线段AB上的一点,M是线段AC的中点,
若AB=8 cm,BC=2 cm,则MC的长是( B )
A. 2 cm C. 4 cm
巩固练习
2.解:画法: (1)画射线PO, (2)在射线PO上顺次截取PP1=a,P1P2=a,P2N=a, (3)在射线PO上截取PM=b, 则线段MN就是所要画的线段. 如图所示,线段MN=3a - b.
巩固练习
例2 如图,如果AB=CD,试说明线段AC和BD有怎样的关系?
例2
解: 因为 AB=CD. 所以 AB+BC=CD+BC. 所以 AC=BD .
第二章 几何图形的初步认识
2.4 线段的和与差
学习目标
1.理解两条线段的和与差,会作出两条线段的和与差. 2.理解线段的中点,会用数量关系表示中点及进行计算. 初步发展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的能力.
学习重难点
学习重点:线段中的和差倍分运算. 学习难点:用符号语言进行规范的演绎推理.
探究新知
学生活动一 【线段的和与差】 先自己画图,猜想线段之间的关系,再小组讨论得结论

冀教版2024新版七年级数学上册习题练课件:2.4 线段的和与差

冀教版2024新版七年级数学上册习题练课件:2.4 线段的和与差

所以 AC = AB + BC = BC + CD . 故选项A,B,D正确,选项C不正确.
2. (2023·保定满城区期末)如果线段 AB =5 cm,线段 BC =4 cm,那么
A , C 两点之间的距离是(
D )
A. 9 cm
B. 1 cm
C. 1 cm或9 cm
D. 以上答案都不对
【解析】当 A , B , C 三点在一条直线上时,分点 B 在 A , C 两点之间
9 cm.
当 A , B , C 三点不在一条直线上时, A , C 两点之间的距离大于1 cm
或小于9 cm,有多种可能.
方法点拨
此题考查了两点间的距离,关键是根据两条线段的位置进行分
类讨论.
3. 已知三角形 ABC 和三角形 DEF ,用尺规作图,比较两个三角形的周
长(保留作图痕迹).
解:如图1,作射线B'P,在射线B'P上依次截取B'C'= BC ,C'A'=
CA ,A'M= AB ,则B'M的长度即为三角形 ABC 的周长;
如图2,作射线E'Q,在射线E'Q上依次截取E'F'= EF ,F'D'= FD ,
D'N= DE ,则E'N的长度即为三角形 DEF 的周长;
如图3,作射线 GH ,在射线 GH 上依次截取GM'=B'M,GN'=E'N,
GN'<GM',所以三角形 ABC 的周长大于三角形 DEF 的周长.
7. (2023·衡水景县期末)已知线段 AB , C 是直线 AB 上的一点, AB =

冀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2.4 线段的和与差 同步课时练测试卷练习题

冀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2.4 线段的和与差 同步课时练测试卷练习题

冀教版初中数学
相信自己,就能走向成功的第一步 教师不光要传授知识,还要告诉学生学会生活。数学思维可以让他们
更理性地看待人生
TB:小初高题库
__________.
能力提升 NENGLI TISHENG
7.已知两条线段的和是 28,且它们的长度之比是 4∶3,则较短的线段的长为( )
A.16 或 12 B.16
C.12
D.21
8.在直线 PQ 上找一点 C,使 PC=2CQ,则点 C 不能在( )
A.点 P,Q 之间
B.点 P 的左边
6.-7 或 5 点拨:点 B 可能在点 A 的左侧,也有可能在点 A 的右侧.如果点 B 在点 A 的左侧,则点 B 表示的数比点 A 表示的数小 6,此时点 B 表示的数为-7;如果点 B 在 点 A 的右侧,点 B 表示的数比点 A 表 示的数大 6,此时点 B 表示的数为 5.
7.C 点拨:设两条线段的长分别为 4x,3x,由题意可得:4x+3x=28,解得 x=4,则较短的线段的长 度为 3x=3×4=12.
2 能说明 C 是线段 AB 中点的有( )
A.1 个
B.2 个
C.3 个
D.4 个
2.如图,AB=CD,则 AC 与 BD 的大小关系是( )
A.AC>BD B.AC=BD
C.AC<BD D.无法确定
3.如图,C 是 AB 的中点,D 是 BC 的中点,AB=16cm,则 AD 的长是( )
(1)若他们分别乘出租车去上班,公司应支付车费多少元? (2)如果你是公司经理,你对他们有没有什么建议? TB:小初高题库
冀教版初中数学 TB:小初高题库
参考答案
冀教版初中数学
1.C 点拨:④式中 AC+CB=AB 只能说明 C 在 AB 上,无法说明 C 为线段 AB 的中点,①②③式符合 线段中点的定义.

[k12精品]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二章几何图形的初步认识2.4线段的和与差同步训练新版冀教版

[k12精品]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二章几何图形的初步认识2.4线段的和与差同步训练新版冀教版

2.4 线段的和与差知识点 1 线段和与差的表示 1.根据图2-4-1填空:图2-4-1(1)AC =________+________; (2)CD =BD -________; (3)BC =________-AB ; (4)CD =AB +BD -________.2.如图2-4-2所示,P ,Q 是线段AB 上的两点,且PQ =QB ,则AQ =________+PQ =AP +12________.图2-4-23.如图2-4-3,下列关系式中与图不符的是( )图2-4-3A .AD -CD =ACB .AB +BC =AC C .BD -BC =AB +BC D .AD -BD =AC -BC4.已知线段AB =3 cm ,延长线段BA 到点C ,使BC =2AB ,求AC 的长.知识点 2 线段和与差的作图5.教材例1变式已知线段a ,b ,小雪作出了如图2-4-4所示的图形,其中AD 是所求线段,则线段AD =________(用含a ,b 的式子表示).图2-4-46.如图2-4-5,已知线段a ,b (a >b ),画线段AB ,使AB =2a -2b .(不写作图过程,仅保留作图痕迹)图2-4-5知识点 3 线段的中点7.如图2-4-6,若C 是线段AB 的中点,则________=________=12________;或______=2________=2________.图2-4-68.如图2-4-7,C ,D 是线段AB 上的两点,D 是线段AC 的中点.若AB =10 cm ,BC =4 cm ,则AD 的长为( )A .2 cmB .3 cmC .4 cmD .6 cm2-4-72-4-89.如图2-4-8,C 是线段AB 上一点,M 是AC 的中点,N 是BC 的中点,如果MC 比NC 长2 cm ,那么AC 比BC 长( )A .2 cmB .4 cmC .1 cmD .6 cm10.如图2-4-9,已知C 是线段AB 的中点,D 是线段CB 的中点,BD =2 cm ,求AD 的长.图2-4-911.点M 在线段AB 上,下面给出的四个式子中,不能判定M 是线段AB 的中点的是( ) A .AB =2AM B .BM =12ABC .AM =BMD .AM +BM =AB12.点A ,B ,C 在同一条数轴上,其中点A ,B 表示的数分别是-3,1.若BC =2,则AC 等于( )A .3B .2C .3或5D .2或613.如图2-4-10,把一根绳子对折成线段AB ,从点P 处把绳子剪断,已知AP =23PB .若剪断后的各段绳子中最长的一段为60 cm ,则绳子的原长为( )图2-4-10A .60 cmB .100 cmC .150 cmD .100 cm 或150 cm14.有两根木条,一根长60 cm ,另一根长100 cm ,将它们的一端重合,放在同一条直线上,此时两根木条的中点之间的距离是____________.15.如图2-4-11,已知线段AB=80 cm,M为AB的中点,点P在MB上,N是PB的中点,且NB=14 cm,求MP的长.图2-4-1116.画线段MN=3 cm,在线段MN上取一点Q,使MQ=NQ,延长线段MN至点A,使AN=1MN;延长线段NM至点B,使BN=3BM,根据所画图形解答下列各题:2(1)求线段BM的长度;(2)求线段AN的长度;(3)Q是哪些线段的中点?图中共有多少条线段?17.如图2-4-12,延长线段AB到点C,使BC=2AB,取线段AC的中点D.已知BD=2,求线段AC的长.图2-4-1218.(1)如图2-4-13,线段AB=4,O是线段AB上一点,C,D分别是线段OA,OB的中点,小明据此很轻松地求得CD=2.你知道小明是怎样求出来的吗?(2)小明在反思过程中突发奇想:若点O运动到线段AB的延长线上,其他条件不变,原有的结论“CD=2”是否仍然成立?请你帮小明画出图形,并说明理由.图2-4-13【详解详析】1.(1)AB BC (2)BC (3)AC (4)AC2.AP PB [解析] 因为AQ =AP +PQ ,PQ =QB ,所以PQ =12PB ,所以AQ =AP +12PB .3.C4.解:如图所示.因为BC =2AB ,AB =3 cm , 所以BC =6 cm ,所以AC =BC -AB =6-3=3(cm).5.2a -b 6.略7.AC BC AB AB AC BC8.B [解析] 因为D 是线段AC 的中点,所以AC =2AD .因为AC =AB -BC =10-4=6(cm),所以AD =3 cm.9.B [解析] 因为M 是AC 的中点,N 是BC 的中点,所以AC =2MC ,BC =2NC ,所以AC -BC =(MC -NC )×2=2×2=4(cm),即AC 比BC 长4 cm.10.解:因为D 是线段CB 的中点,BD =2 cm , 所以CB =2BD =4 cm ,CD =BD =2 cm. 因为C 是线段AB 的中点, 所以AC =CB =4 cm ,所以AD =AC +CD =4+2=6(cm). 11.D 12.D. 13.D14.80 cm 或20 cm[解析] 把两根木条分别看成两条线段AB ,BC ,设BC =60 cm ,AB =100 cm ,AB 的中点是M ,BC 的中点是N .如图①,当点C 在线段AB 的延长线上时,MN =BM +BN =12AB +12BC =50+30=80(cm).如图②,当点C 在线段AB 上时,MN =BM -BN =12AB -12BC =50-30=20(cm).15.解:因为N 是PB 的中点,所以PB =2NB =2×14=28(cm). 又因为M 是AB 的中点,所以AM =MB =12AB =12×80=40(cm),所以MP =MB -PB =40-28=12(cm). 16.解:根据题意画出图形,如图所示.(1)因为MN =3 cm ,MQ =NQ ,所以MQ =NQ =1.5 cm. 又因为BM =13BN ,所以BM =MQ =NQ =1.5 cm.(2)因为AN =12MN ,MN =3 cm ,所以AN =1.5 cm.(3)由题意,知BM =MQ =QN =NA ,所以Q 既是线段MN 的中点,也是线段AB 的中点.图中共有10条线段,它们分别是线段BM ,BQ ,BN ,BA ,MQ ,MN ,MA ,QN ,QA ,NA . 17.解:因为BC =2AB ,所以AC =3AB .因为D 是AC 的中点,所以AD =12AC =32AB .因为BD=AD -AB ,所以2=32AB -AB ,解得AB =4,所以AC =3×4=12.18.解:(1)当点O 是线段AB 上的一点时, 因为C ,D 分别是线段OA ,OB 的中点, 所以OC =12OA ,OD =12OB ,所以CD =OC +OD =12OA +12OB =12(OA +OB ).因为OA +OB =AB =4, 所以CD =12AB =12×4=2.(2)当点O 运动到线段AB 的延长线上时,原有的结论“CD =2”仍然成立,如图所示.理由:因为C ,D 分别是线段OA ,OB 的中点, 所以OC =12OA ,OD =12OB .因为CD =OC -OD ,所以CD =12OA -12OB =12(OA -OB ).因为OA -OB =AB ,AB =4, 所以CD =12AB =12×4=2.。

冀教版初一数学上册同步练习:线段的和与差

冀教版初一数学上册同步练习:线段的和与差

冀教版初一数学上册同步练习:2知识点 1 线段和与差的表示1.依照图2-4-1填空:图2-4-1(1)AC =________+________;(2)CD =BD -________;(3)BC =________-AB ;(4)CD =AB +BD -________.2.如图2-4-2所示,P ,Q 是线段AB 上的两点,且PQ =QB ,则A Q =________+ PQ =AP +12________.图2-4-23.如图2-4-3,下列关系式中与图不符的是( )图2-4-3A .AD -CD =ACB .AB +BC =ACC .BD -BC =AB +BC D .AD -BD =AC -BC4.已知线段AB =3 cm ,延长线段BA 到点C ,使BC =2AB ,求AC 的长.知识点 2 线段和与差的作图5.教材例1变式已知线段a ,b ,小雪作出了如图2-4-4所示的图形,其中AD 是所求线段,则线段AD =________(用含a ,b 的式子表示). 图2-4-46.如图2-4-5,已知线段a ,b(a>b),画线段AB ,使AB =2a -2b.(不写作图过程,仅保留作图痕迹)图2-4-5知识点 3 线段的中点7.如图2-4-6,若C 是线段AB 的中点,则________=________=12________;或______=2________=2________.图2-4-68.如图2-4-7,C ,D 是线段AB 上的两点,D 是线段AC 的中点.若AB =10 cm ,BC =4 cm ,则AD 的长为( )A .2 cmB .3 cmC .4 cmD .6 cm 2-4-72-4-89.如图2-4-8,C 是线段AB 上一点,M 是AC 的中点,N 是BC 的中点,假如MC 比NC 长2 cm ,那么AC 比BC 长( )A .2 cmB .4 cmC .1 cmD .6 cm10.如图2-4-9,已知C 是线段AB 的中点,D 是线段CB 的中点,BD =2 cm ,求AD 的长.图2-4-911.点M 在线段AB 上,下面给出的四个式子中,不能判定M 是线段AB 的中点的是( ) A .AB =2AM B .BM =12ABC .AM =BMD .AM +BM =AB12.点A ,B ,C 在同一条数轴上,其中点A ,B 表示的数分别是-3,1.若BC =2,则AC 等于( )A .3B .2C .3或5D .2或613.如图2-4-10,把一根绳子对折成线段AB ,从点P 处把绳子剪断,已知AP =23PB.若剪断后的各段绳子中最长的一段为60 cm ,则绳子的原长为( )图2-4-10A .60 cmB .100 cmC .150 cmD .100 cm 或150 cm14.有两根木条,一根长60 cm ,另一根长100 cm ,将它们的一端重合,放在同一条直线上,现在两根木条的中点之间的距离是____________.15.如图2-4-11,已知线段AB =80 cm ,M 为AB 的中点,点P 在MB 上,N 是PB 的中点,且NB =14 cm ,求MP 的长.图2-4-1116.画线段MN =3 cm ,在线段MN 上取一点Q ,使MQ =NQ ,延长线段MN 至点A ,使AN =12MN ;延长线段NM 至点B ,使BN =3BM ,依照所画图形解答下列各题:(1)求线段BM 的长度;(2)求线段AN 的长度;(3)Q 是哪些线段的中点?图中共有多少条线段?17.如图2-4-12,延长线段AB 到点C ,使BC =2AB ,取线段AC 的中点D.已知BD =2,求线段AC 的长.图2-4-1218.(1)如图2-4-13,线段AB =4,O 是线段AB 上一点,C ,D 分别是线段OA ,OB 的中点,小明据此专门轻松地求得CD =2.你明白小明是如何样求出来的吗?(2)小明在反思过程中突发奇想:若点O 运动到线段AB 的延长线上,其他条件不变,原有的结论“CD =2”是否仍旧成立?请你帮小明画出图形,并说明理由.图2-4-13【详解详析】1.(1)AB BC (2)BC (3)AC (4)AC 2.AP PB [解析] 因为AQ =AP +PQ ,PQ =QB ,因此PQ =12PB , 因此AQ =AP +12PB.3.C4.解:如图所示.因为BC =2AB ,AB =3 cm ,因此BC =6 cm ,因此AC =BC -AB =6-3=3(cm).5.2a -b 6.略7.AC BC AB AB AC BC8.B [解析] 因为D 是线段AC 的中点,因此AC =2AD.因为AC =A B -BC =10-4=6(cm),因此AD =3 cm.9.B [解析] 因为M 是AC 的中点,N 是BC 的中点,因此AC =2M C ,BC =2NC ,因此AC -BC =(MC -NC)×2=2×2=4(cm),即AC 比B C 长4 cm.10.解:因为D 是线段CB 的中点,BD =2 cm ,因此CB =2BD =4 cm ,CD =BD =2 cm.因为C 是线段AB 的中点,因此AC =CB =4 cm ,因此AD =AC +CD =4+2=6(cm).11.D12.D.13.D14.80 cm 或20 cm[解析] 把两根木条分别看成两条线段AB ,BC ,设BC =60 cm ,AB =100 cm ,AB 的中点是M ,BC 的中点是N.如图①,当点C 在线段AB 的延长线上时,MN =BM +BN =12AB +12BC =50+30=80(cm). 如图②,当点C 在线段AB 上时,MN =BM -BN =12AB -12BC =50-30=20(cm).15.解:因为N 是PB 的中点,因此PB =2NB =2×14=28(cm). 又因为M 是AB 的中点,因此AM =MB =12AB =12×80=40(cm),因此MP =MB -PB =40-28=12(cm).16.解:依照题意画出图形,如图所示.(1)因为MN =3 cm ,MQ =NQ ,因此MQ =NQ =1.5 cm. 又因为BM =13BN ,因此BM =MQ =NQ =1.5 cm. (2)因为AN =12MN ,MN =3 cm ,因此AN =1.5 cm.(3)由题意,知BM =MQ =QN =NA ,因此Q 既是线段MN 的中点,也是线段AB 的中点.图中共有10条线段,它们分别是线段BM ,BQ ,BN ,BA ,MQ ,MN ,MA ,QN ,QA ,NA.17.解:因为BC =2AB ,因此AC =3AB.因为D 是AC 的中点,因此AD =12AC =32AB.因为BD =AD -AB ,因此2=32AB -AB ,解得AB =4,因此AC =3×4=12.18.解:(1)当点O 是线段AB 上的一点时,因为C ,D 分别是线段OA ,OB 的中点,因此OC =12OA ,OD =12OB , 因此CD =OC +OD =12OA +12OB =12(OA +OB).因为OA +OB =AB =4,因此CD =12AB =12×4=2.(2)当点O 运动到线段AB 的延长线上时,原有的结论“CD =2”仍旧成立,如图所示.理由:因为C ,D 分别是线段OA ,OB 的中点,因此OC =12OA ,OD =12OB.因为CD =OC -OD ,因此CD =12OA -12OB =12(OA -OB).因为OA -OB =AB ,AB =4,因此CD =12AB =12×4=2.。

冀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同步测试附答案2.4 线段的和与差

冀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同步测试附答案2.4 线段的和与差

2.4 线段的和与差同步测试一.选择题(共4小题)1.如图所示,某公司有三个住宅区,A、B、C各区分别住有职工30人,15人,10人,且这三点在一条大道上(A,B,C三点共线),已知AB=100米,BC=200米.为了方便职工上下班,该公司的接送车打算在此间只设一个停靠点,为使所有的人步行到停靠点的路程之和最小,那么该停靠点的位置应设在()(第1题图)A.点A B.点B C.A,B之间D.B,C之间2.线段AB=5厘米,BC=4厘米,那么A,C两点的距离是()A.1厘米B.9厘米C.1厘米或9厘米D.无法确定3.如图,C、D是线段AB上的两点,且D是线段AC的中点.若AB=10cm,BC=4cm,则AD的长为()(第3题图)A.2cm B.3cm C.4cm D.6cm4.A,B,C三点在同一直线上,线段AB=5cm,BC=4cm,那么A,C两点的距离是()A.1cm B.9cmC.1cm或9cm D.以上答案都不对二.填空题(共1小题)5.如图,C、D、E、F为线段AB上顺次排列的4个动点(不与A、B重合),图中共有条线段.若AB=8.6 cm,DE=1 cm,图中所有线段的长度之和为56 cm,则线段CF的长为cm.(第5题图)三.解答题(共9小题)6.如图,线段AB=12,动点P从点A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的速度沿射线AB运动,M为AP的中点.(1)出发多少秒后,PB=2AM?(2)当点P在线段AB上运动时,试说明2BM﹣BP为定值.(3)当点P在AB延长线上运动时,N为BP的中点,下列两个结论:①MN的长度不变;②MA+PN的值不变,选择一个正确的结论,并求出其值.(第6题图)7.A、B、C、D、E 5个车站的位置如图所示,分别求出D、E两站和A、E两站的距离(单位:km).(第7题图)8.已知线段AB=10cm,回答下列问题(1)是否存在点P,使它到A、B两点的距离之和小于10 cm?为什么?(2)当点P到A,B两点的距离之和大于10 cm时,点P一定在直线AB外吗?点P有几种存在方式?。

初中数学冀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章 几何图形的初步认识2.4 线段的和与差-章节测试习题(2)

初中数学冀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章 几何图形的初步认识2.4 线段的和与差-章节测试习题(2)

章节测试题1.【答题】如果线段AB=5 cm,BC=4 cm,且A、B、C三点在同一条直线上,则AC=______.【答案】1或9【分析】分类讨论:C在线段AB上,C在线段AB的延长线上,根据线段的和差,可得答案.【解答】解:当C在线段AB上时,得AC=AB﹣BC=5﹣4=1(cm);当C在线段AB的延长线上时,得AC=AB+BC=5+4=9(cm);故答案为:1cm或9cm.2.【答题】如图,已知线段,延长线段到,使,点是的中点.则的长为______.【答案】3【分析】因为BC=2AB,AB=6,可求出BC的长,从而求出AC的长,【解答】解:∵AB=6,延长线段AB到C,使BC=2AB,∴BC=12,AC=AB+BC=6+12=18,∵点D是AC的中点,∴CD=AC=9,BD=BC-CD=12-9=3.故答案为:3.3.【答题】已知点A、B、C在同一条直线上,AB=10cm,BC=4cm. 若点M、N分别是AB、BC的中点,则MN=______cm.【答案】3或7【分析】分类讨论.【解答】(1)当C在线段AB延长线上时,∵M、N分别为AB、BC的中点,∴BM=AB=5cm,BN=BC=2cm;∴MN=BM+BN=5cm+2cm=7cm.(2)当C在AB上时,同理可知BM=5cm,BN=2cm,∴MN=BM-BN=5cm-2cm=3cm;所以MN=7cm或3cm.故答案为:7或3.4.【答题】把一条弯曲的公路改成直道,可以缩短路程.用几何知识解释其道理是______.【答案】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分析】根据数学常识,连接两点的所有线中,线段最短,即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解答.【解答】解:把一条弯曲的公路改成直道,可以缩短路程.用几何知识解释其道理是: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故答案为:两点之间线段最短.5.【答题】已知线段AB=lOcm,点C在线段AB上,且AC=2cm,则线段BC的长为______.【答案】8【分析】根据线段的和差关系即可求解.【解答】解:BC=AB-AC=10-2=8(cm).故答案为:86.【答题】已知点A、B、C在同一条直线上,AB=10cm,BC=4cm. 若点M、N分别是AB、BC的中点,则MN=______cm.【答案】3或7【分析】分两种情况讨论:当C在线段AB延长线上时;和当C在AB上时.【解答】(1)当C在线段AB延长线上时,∵M、N分别为AB、BC的中点,∴BM=AB=5cm,BN=BC=2cm;∴MN=BM+BN=5cm+2cm=7cm.(2)当C在AB上时,同理可知BM=5cm,BN=2cm,∴MN=BM-BN=5cm-2cm=3cm;所以MN=7cm或3cm.故答案为:7或3.7.【题文】如图,B是线段AD上一动点,沿A→D→A以2c m/s的速度往返运动1次,C是线段BD的中点,AD=10cm,设点B运动时间为t秒(0≤t≤10).(1)当t=2时,①AB= ___ cm.②求线段CD的长度.(2)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运动过程中AB的长.(3)在运动过程中,若AB中点为E,则EC的长是否变化?若不变,求出EC的长;若发生变化,请说明理由.【答案】(1)①4;②3;(2)①当时,,②当时,;(3)在运动过程中EC的长保持不变,恒等于5.【分析】(1)①根据AB=2t即可得出结论;②先求出BD的长,再根据C是线段BD的中点即可得出CD的长;(2)根据AB=2t即可得出结论;(3)直接根据中点公式即可得出结论.【解答】解:(1)当t=2时,①AB= 4 cm.②解:∵又∵,∴∵点C是线段BD的中点∴(2)①当时,此时点B从A向D移动:②当时,此时点B从D向A移动:(3)①当时,此时点B从A向D移动:∵点E是AB的中点,∴∵,∴∵点C是BD的中点∴又∵∴②当时,此时点B从D向A移动:∵点E是AB的中点,∴∵,∴∵点C是BD的中点∴又∵∴综上所述:在运动过程中EC的长保持不变,恒等于5.方法总结:本题考查了两点间的距离,根据已知得出各线段之间的等量关系是解题关键.8.【题文】直线上有A,B,C三点,点M是线段AB的中点,点N是线段BC的一个三等分点,如果AB=6,BC=12,求线段MN的长度.【答案】1或5或7或11.【分析】分类讨论点C在AB的延长线上,点C在B的左边,根据线段的中点,三等分点的性质,可得BM、BN的长,根据线段的和差,可得答案.【解答】解:(1)点C在射线AB上,如:点M是线段AB的中点,点N是线段BC的三等分点,MB=AB=3,BN=CB=4,或BN′=BC=8,MN=BM+BN=3+4=7,或MN′=BM+BN′=3+8=11;(2)点C在射线BA上,如:点M是线段AB的中点,点N是线段BC三等分点,MB=AB=3,BN=CB=4,或BN′=BC=8,MN=BN﹣BM=4﹣3=1,或MN′=BN′﹣BM=8﹣3=5.方法总结:本题考查了两点间的距离,分类讨论是解题的关键,根据线段中点的性质,线段的和差,可得出答案.9.【题文】已知x=﹣3是关于x的方程(k+3)x+2=3x﹣2k的解.(1)求k的值;(2)在(1)的条件下,已知线段AB=6cm,点C是直线AB上一点,且BC=kAC,若点D是AC的中点,求线段CD的长.【答案】(1)k=2;(2)CD的长为1cm或3cm.【分析】(1)把x=-3代入方程进行求解即可得k的值;(2)由于点C的位置不能确定,故应分点C在线段AB上与点C在BA的延长线上两种情况进行讨论即可得.【解答】解:(1)把x=﹣3代入方程(k+3)x+2=3x﹣2k得:﹣3(k+3)+2=﹣9﹣2k,解得:k=2;(2)当k=2时,BC=2AC,AB=6cm,∴AC=2cm,BC=4cm,当C在线段AB上时,如图1,∵D为AC的中点,∴CD=AC=1cm;当C在BA的延长线时,如图2,∵BC=2AC,AB=6cm,∴AC=6cm,∵D为AC的中点,∴CD=AC=3cm,即CD的长为1cm或3cm.10.【题文】(1)如图,已知点C在线段AB上,且AC=6cm,BC=4cm,点M,N分别是AC,BC的中点,求线段MN的长度.(2)在(1)中,如果AC=acm,BC=bcm,其它条件不变,你能猜出MN的长度吗?请你用一句简洁的话表述你发现的规律.(3)对于(1)题,如果我们这样叙述它:“已知线段AC=6cm,BC=4cm,点C 在直线AB上,点M,N分别是AC,BC的中点,求MN的长度.”结果会有变化吗?如果有,求出结果.【答案】(1)5cm;(2)MN=,直线上相邻两线段中点间的距离为两线段长度和的一半;(3)有变化,会出现两种情况:①当点C在线段AB上时,MN==5cm;②当点C在AB或BA的延长线上时,MN=1cm.【分析】(1)(2)在一条直线或线段上的线段的加减运算和倍数运算,首先明确线段间的相互关系,最好准确画出几何图形,再根据题意进行计算;(3)会出现两种情况:①点C在线段AB上;②点C在AB或BA的延长线上.不要漏【解答】解:(1)∵AC=6cm,BC=4cm,点M,N分别是AC,BC的中点,(2)直线上相邻两线段中点间的距离为两线段长度和的一半;(3)如图,有变化,会出现两种情况:①当点C在线段AB上时,②当点C在AB或BA的延长线上时,11.【题文】如图,已知B、C两点把线段AD分成2:4:3的三部分,M是AD 的中点,若CD=6,求:(1)线段MC的长.(2)AB:BM的值.【答案】(1)3(2)4:5【分析】(1)AB:BC:CD=2:4:3,可得线段、线段的长,根据线段的和差,可得线段的长,根据线段中点的性质,可得的长,根据线段的和差,可得答案;(2)根据线段中点的性质,可得的长,根据线段的和差,可得的长,根据比的意义,可得答案.【解答】解:(1)由AB:BC:CD=2:4:3,CD=6,得AB=4,BC=8.由线段的和差,得AD=AB+BC+CD=4+8+6=18.由线段中点的性质,得由线段的和差,得MC=MD−CD=9−6=3;(2)由线段的和差,得BM=AM−AB=9−4=5.由比的意义,得AB:BM=4:5.12.【题文】如图,数轴上线段AB=2(单位长度),CD=4(单位长度),点A在数轴上表示的数是﹣4,点C在数轴上表示的数是4,若线段AB以3个单位长度/秒的速度向右匀速运动,同时线段CD以1个单位长度/秒的速度向左匀速运动.(1)问运动多少秒时BC=2(单位长度)?(2)线段AB与线段CD从开始相遇到完全离开共经过多长时间?(3)P是线段AB上一点,当B点运动到线段CD上,且点P不在线段CD上时,是否存在关系式BD﹣AP=3PC.若存在,求线段PD的长;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答案】(1)1或2;(2)1.5秒;(3)5或 3.5.【分析】(1)分点B在点C的左边和点B在点C的右边两种情况讨论;(2)所走路程为这两条线段的和,用路程,速度,时间之间的关系可求解;(3)随着点B的运动,分别讨论当点B和点C重合、点C在点A和B之间及点A与点C重合时的情况.【解答】解:(1)设运动t秒时,BC=2单位长度,①当点B在点C的左边时,由题意得:3t+2+t=6,解得:t=1;②当点B在点C的右边时,由题意得:3t﹣2+t=6,解得:t=2.(2)(2+4)÷(3+1)=1.5(秒).答:线段AB与线段CD从开始相遇到完全离开共经过1.5秒长时间.(3)存在关系式BD﹣AP=3PC.设运动时间为t秒,①当t=(4+2)÷(3+1)=1.5时,点B和点C重合,点P在线段AB上,0<PC≤2,且BD=CD=4,PA+3PC=AB+2PC=2+2PC,当PC=1时,BD=AP+3PC,即BD﹣AP=3PC;②当1.5<t<2.5时,点C在点A和点B之间,0<PC<2:当点P在线段BC上时,BD=CD﹣BC=4﹣BC,AP+3PC=AC+4PC=AB﹣BC+4PC=2﹣BC+4PC当PC=0.5时,有BD=AP+3PC,即 BD﹣AP=3PC,③当t=2.5时,点A与点C重合,0<PC≤2,BD=CD﹣AB=2,AP+3PC=4PC,当PC=0.5时,有BD=AP+3PC,即BD﹣AP=3PC,∵P在C点左侧或右侧,∴PD的长有2种可能,即5或3.5.13.【题文】已知线段AB=6cm,点P是线段AB的中点,E是线段AB延长线上的一点,BE=AB,求线段PE的长.【答案】5cm.【分析】根据线段的倍分关系与和差关系求解.【解答】解:∵点P是线段AB的中点,AB=6cm,∴PB=AB=3cm,∵EB=AB,∴EB=2cm,∴PE=PB+BE=5cm.14.【题文】如图,点C、D在线段AB上,且AC=CD=DB,点E是线段AC的中点,若ED=12cm,求AB的长度.【答案】24【分析】由E为AC的中点,可得AE=EC,又因为AC=CD=DB,根据等式的性质可得DB+AE=EC+CD,从而可求出AB的长度.【解答】解:因为C、D为线段AB的三等分点,所以AC=CD=DB,因为点E为AC的中点,则AE=EC,所以CD+EC=DB+AE,因为ED=EC+CD=12,所以DB+AE=EC+CD=ED=12,则AB=2ED=24.方法总结:本题主要考查两点间的距离,利用中点性质转化线段之间的倍分关系是解题的关键,在不同的情况下灵活选线段终点数量关系的不同表示方法,有利于解题的简洁性,同时,灵活运用线段的和、差、倍、分转化线段之间的数量关系也是十分关键的一点.15.【题文】如图,C为线段AD上一点,点B为CD的中点,且AD=8cm,BD=2cm,请问点C是线段AD的中点吗?请说明理由.【答案】点C是线段AD的中点.【分析】先根据点B为CD的中点,BD=2cm求出线段CD的长,再根据AC=AD -CD即可得出结论.【解答】解:∵点B为CD的中点.∴CD=2BD.∵BD=2cm,∴CD=4cm.∵AC=AD﹣CD且AD=8cm,CD=4cm,∴AC=4cm ,∴点C是线段AD的中点.方法总结:本题考查的是线段中点的相关计算,熟知各线段之间的和、差及倍数关系是解答此题的关键.16.【题文】已知A、B是数轴上的两个点,点A表示的数为13,点B表示的数为-5,动点P从点B出发,以每秒4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右匀速运动,设运动时间为秒.(1)BP= ,点P表示的数(分别用含的代数式表示);(2)点P运动多少秒时,PB=2PA?(3)若M为BP的中点,N为PA的中点,点P在运动的过程中,线段MN的长度是否发生变化?若变化,请说明理由;若不变,请求出线段MN的长.【答案】(1),;(2)3秒或9秒;(3)长度不发生变化,长度是9.【分析】(1)根据BP=速度×时间可表示出BP的长,点P表示的数为-5+4t;(2) 分点P在AB之间运动时和点P在运动到点A的右侧时两种情况列出方程求解即可;(3) 分点P在AB之间运动时和点P在运动到点A的右侧时两种情况,利用中点的定义和线段的和差求出MN的长即可.【解答】解:(1)由题意得,BP=4t,点P表示的数是-5+4t;(2)当点P在AB之间运动时,由题意得,PB=4t,PA=13-(-5+4t)=18-4 t,∵PB=2PA,∴4t=2(18-4 t),∴t=3;当点P在运动到点A的右侧时,由题意得,PB=4t,PA=-5+4t-13=4 t -18,∵PB=2PA,∴4t=2(4 t -18),∴t=9;综上可知,点P运动多3秒或9秒时,PB=2PA.(3)当点P在AB之间运动时,由题意得,PB=4t,PA=18-4 t,∵M为BP的中点,N为PA的中点,∴,,∴MN=MP+NP=2t+9-2t=9;当点P在运动到点A的右侧时,由题意得,PB=4t,PA=4 t -18,∵M为BP的中点,N为PA的中点,∴,,∴MN=MP-NP=2t-(2t-9)=9;综上可知,线段MN的长度不发生变化,长度是9.方法总结:本题考查了数轴和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用到的知识点是数轴上两点之间的距离,根据题意画出图形,分两种情况进行讨论是解答本题的关键.17.【题文】已知关于a的方程2(a+2)=a+4的解也是关于x的方程2(x﹣3)﹣b=7的解.(1)求a、b的值;(2)若线段AB=a,在直线AB上取一点P,恰好使=b,点Q为PB的中点,请画出图形并求出线段AQ的长.【答案】(1)a=8,b=3;(2)7或10.【分析】(1)根据同解方程,可得两个方程的解相同,根据第一个方程的解,可求出第二个方程中的b;(2)分类讨论,P在线段AB上,根据,可求出PB的长,根据Q是PB线段PB的中点,可得PQ的长,根据线段的和差,可得AQ;P在线段AB的延长线上,根据,可求出PB的长,根据Q是PB线段PB的中点,可得BQ的长,根据线段的和差,可得AQ.【解答】解:(1)2(a-2)=a+4,2a-4=a+4a=8,∵x=a=8,把x=8代入方程2(x-3)-b=7,∴2(8-3)-b=7,b=3;(2)①如图:点P在线段AB上,=3,AB=3PB,AB=AP+PB=3PB+PB=4PB=8,PB=2,Q是PB的中点,PQ=BQ=1,AQ=AB-BQ=8-1=7,②如图:点P在线段AB的延长线上,=3,PA=3PB,PA=AB+PB=3PB,AB=2PB=8,PB=4,Q是PB的中点,BQ=PQ=2,AQ=AB+BQ=8+2=10.所以线段AQ的长是7或10.18.【题文】如图,A、B、C、D是平面内四点.(1)按下列条件作图:连结线段AB、AC,画直线BC、射线BD.(2)在(1)所画图形中,点A到射线BD、直线BC的距离分别为3和5,如果点P是射线BD上的任意一点,点Q是直线BC上任意一点,则折线PA+PQ长度的最小值为,画出此时的图形.【答案】(1)详见解析;(2)最小值为5【分析】连结AB、AC,线段有两个端点,连接BC,向两方无限延伸,连接BD,向一方无限延伸.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解答】解:(1)如图:(2)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PA+PQ长度的最小值为5方法总结:两点之间,线段最短.19.【题文】如图,线段AC=20cm,BC=3AB,N线段BC的中点,M是线段BN上的一点,且BM:MN=2∶3.求线段MN的长度.【答案】4.5【分析】先求出的长度,根据N为线段BC的中点,求得的长度,根据即可求得线段MN的长度.【解答】解:∵N为BC的中点20.【题文】如图,点C、D是线段AB上两点,AC:CD=1:3,点D是线段CB 的中点,AD=12.(1)求线段AC的长;(2)求线段AB的长.【答案】(1)3;(2)21.【分析】(1)根据AC:CD=1:3和AD=12求出AC即可;(2)先求出BC长,再求出AB即可.【解答】解:(1)∵AC:CD=1:3,AD=12,∴AC=AD=×12=3;(2)∵AC=3,AD=12,∴CD=AD-AC=9,∵AD=12,D为BC的中点,∴BC=2CD=18,∴AB=AC+BC=3+18=21.。

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二章 线段的和与差》同步练习题含答案(冀教版)

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二章 线段的和与差》同步练习题含答案(冀教版)

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二章 线段的和与差》同步练习题含答案(冀教版)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1.点A ,B ,C 在同一条数轴上,其中点A ,B 表示的数分别为-3,1,若BC =2,则AC 等于( )A.3B.2C.3或5D.2或62.如图,点B 、C 在直线AD 上,且AB =3,BC =1,AD =7,则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AC =AB +BC =3+1=4B.BD =AD ﹣AB =7﹣3=4C.CD =AD ﹣AB ﹣BC =7﹣3﹣1=3D.CD =AB +BC =3+1=43.如图,已知点C ,D 在线段AB 上.嘉嘉:若AD >BC ,则AC >BD;淇淇:若AC >BD ,则AD >BC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两人均正确B.两人均不正确C.只有嘉嘉正确D.只有淇淇正确4.如果线段AB =5 cm ,BC =3 cm ,那么A ,C 两点间的距离是( )A.8 cmB.2 cmC.4 cmD.不能确定5.在直线l 上顺次取A 、B 、C 三点,使得AB =5 cm ,BC =3 cm ,如果O 是线段AC 的中点,那么线段OB 的长度是( )A.0.5 cmB.1 cmC.1.5 cmD.2 cm6.如图,AB =8,点M 是AB 的中点,点N 在BM 上,且MN =3BN ,则AN 的长为( )A.7B.6C.5D.47.如图,点C 在线段AB 上,点D 是AC 的中点,如果CB =32CD ,AB =7cm ,那么BC 的长为( )A.3cmB.3.5cmC.4cmD.4.5cm8.已知线段AB =4,在直线AB 上作线段BC ,使得BC =2,若D 是线段AC 的中点,则线段AD 的长为( )A.1B.3C.1或3D.2或3二、填空题9.已知线段a,b,嘉琪作出了如图所示的图形,其中AD是所求线段,则线段AD=(用含a,b的式子表示).10.已知线段AB=6cm,AB所在直线上有一点C,若AC=2BC,则线段AC的长为cm.11.如图,点D是线段AB的中点,点C是线段AD的中点,若CD=1,则AB= .12.如图,已知线段AB=6,延长线段AB到C,使BC=2AB,点D是AC的中点,则BD=.13.如图,已知A,B,C三点在一条直线上.(1)若点D在线段AB上,则DB+BC=AC﹣ ;(2)已知AB=5,BC=2,若点D在直线AB上,且BD=1,则CD=.14.如图,点C是线段AB上一点,点D、E分别是线段AC、BC的中点.如果AB=a,AD=b,其中a>2b,那么CE=.三、作图题15.如图,已知线段a,b,画一条线段,使它等于3a﹣b(用直尺和圆规画图,不要求写画法).四、解答题16.如图,已知B,C在线段AD上.(1)图中共有条线段;(2)若AB=CD.①比较线段的长短:AC BD(填“>”“=”或“<”);②若AD=20,BC=12,M是AB的中点,N是CD的中点,求MN的长度.17.如图,已知线段AB 和CD 的公共部分BD =13AB =14CD ,线段AB 、CD 的中点E 、F 之间的距离是10 cm ,求AB 、CD 的长.18.如图,M 、N 为线段AB 上两点,且AM ∶MB =1∶3,AN ∶NB =5∶7.若MN =2,求AB 的长.19.如图所示,已知点A ,B ,C 在同一条直线上,点M ,N 分别是AC ,BC 的中点.(1)若AB =20,BC =8,求MN 的长;(2)若AB =a ,BC =8,求MN 的长;(3)若AB =a ,BC =b ,求MN 的长;(4)从(1)(2)(3)的结果中你能得到什么结论?20.如图,数轴上有三个点A 、B 、C ,它们可以沿着数轴左右移动,请回答:(1)将点B 向左移动三个单位长度后,三个点所表示的数中,谁最小?最小数是多少?(2)怎样移动A 、B 、C 中的一个点,才能使其中一点为连接另外两点之间的线段的中点?请写出所有的移动方法.(3)若A 、B 、C 三个点移动后得到三个互不相等的有理数,既可以表示为1,a ,a+b 的形式,又可以表示为0,b ,b a 的形式,试求a ,b 的值.答案1.D2.D.3.A.4.D.5.B.6.A7.A.8.C.9.答案为:2a ﹣b.10.答案为:4或12.11.答案为:4.12.答案为:3.13.答案为:AD ;1或3.14.答案为:12(a-2b).15.解:如图,AE =3a ﹣b.16.解:(1)∵B ,C 在线段AD 上∴题图中的线段有AB ,AC ,AD ,BC ,BD ,CD ,共6条.故答案为6.(2)①∵AB =CD∴AB +BC =CD +BC ,即AC =BD.故答案为=.②∵AD =20,BC =12∴AB +CD =AD ﹣BC =8∵M 是AB 的中点,N 是CD 的中点∴BM =12AB,CN =12CD ∴BM +CN =4∴MN =BM +CN +BC =4+12=16.17.解:设BD =x cm ,则AB =3x cm ,CD =4x cm∴AC =6x cm.∵点E 、点F 分别为AB 、CD 的中点∴AE =12AB =1.5x cm ,CF =12CD =2x cm. ∴EF =AC ﹣AE ﹣CF =6x ﹣1.5x ﹣2x =2.5x(cm).∵EF =10 cm∴2.5x =10,解得x =4.∴AB =12 cm ,CD =16 cm.18.解:∵AM ∶MB =1∶3,AN ∶NB =5∶7 ∴,即MB =AB∴MN =MB ﹣NB =16AB∴AB =6MN =6×2=12故AB 的长为12.19.解:(1)因为AB =20,BC =8所以AC =AB +BC =28因为点A ,B ,C 在同一条直线上,点M ,N 分别是AC ,BC 的中点所以MC =12AC =14,NC =12BC =4 所以MN =MC ﹣NC =14﹣4=10.(2)因为AB =a ,BC =8所以NC =12BC =4,AC =a +8 所以MC =12AC =12a +4 所以MN =MC ﹣NC =12a +4﹣4=12a. (3)因为AB =a ,BC =b所以NC =12BC =12b ,AC =a +b 所以MC =12AC =12a +12b 所以MN =MC ﹣NC =12a +12b ﹣12b =12a. (4)从(1)(2)(3)的结果中能得到线段MN 的长始终等于线段AB 长的一半.20.解:(1)B 最小,最小数是﹣5;(2)方法一:将点A 向右移4.5个单位长度;方法二:将点B 向右移1.5个单位长度;方法三:将点C 向左移6个单位长度;(3)由b a可知a ≠0,由“A 、B 、C 三个点移动后得到三个互不相等的有理数”可知a+b =0 则a 、b 互为相反数,所以b a= ﹣1 因此,b =1,则a = ﹣1.。

初中数学冀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章 几何图形的初步认识2.4 线段的和与差-章节测试习题(1)

初中数学冀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章 几何图形的初步认识2.4 线段的和与差-章节测试习题(1)

章节测试题1.【答题】已知点O是线段AB上的一点,且AB=12cm,点M、N分别是线段AO、线段BO的中点,那么线段MN的长度是( )A. 6cmB. 5cmC. 4cmD. 无法确定【答案】A【分析】根据线段中点的性质,可得OM,ON,根据线段的和差,可得答案.【解答】∵点O是线段AB上一点,∴AO+BO=AB=12.∵点M、N分别是线段AO、线段BO的中点,∴MO=AO,NO=BO.∴MN=MO+NO=(AO+BO)=6(cm).选A.2.【答题】下列关系中,与图示不符合的式子是( )A. AD-CD=AB+BCB. AC-BC=AD-DBC. AC-BC=AC+BDD. AD-AC=BD-BC【答案】C【分析】根据线段之间的和差关系依次进行判断即可得出正确答案.【解答】解: A. AD-CD=AC=AB+BC,正确;B. AC-BC=AD-DB=AB,正确;C. AC-BC=AC+BD,错误;D. AD-AC=BD-BC=CD,正确.选C.3.【答题】为比较两条线段AB与CD的大小,小明将点A与点C重合使两条线段在一条直线上,点B在CD的延长线上,则( )A. AB<CDB. AB>CDC. AB=CDD. 以上都有可能【答案】B【分析】根据线段的比较,点A与点C重合使两条线段在一条直线上,点B在CD的延长线上,可得答案.【解答】解:由点A与点C重合使两条线段在一条直线上,点B在CD的延长线上,得AB>CD.选B.4.【答题】线段AB=2 cm,延长AB到C,使BC=AB,再延长BA到D,使BD =2AB,则线段DC的长为( )A. 4 cmB. 5 cmC. 6 cmD. 2 cm【答案】C【分析】由已知条件可知,BD=2AB,直接代入求值即可.【解答】解:∵BD=2AB,AB=2cm,∴BD=4cm,DC=DB+BC=4+2=6cm.选C.方法总结:在未画图类问题中,正确画图很重要.所以能画图的一定要画图这样才直观形象,便于思维.5.【答题】已知线段AB=1 cm,BC=3 cm,则点A到点C的距离为( )A. 4 cmB. 2 cmC. 2 cm或4 cmD. 无法确定【答案】D【分析】没有明确A、B、C三点是否在同一直线上,故点A到点C的距离无法确定.【解答】选D.6.【答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两点之间直线最短B. 画出A,B两点间的距离C. 连接点A与点B的线段,叫A,B两点间的距离D. 两点之间的距离是一个数,不是指线段本身【答案】D【分析】根据线段的性质,两点间的距离的定义对各选项分析判断利用排除法求解.【解答】解: A.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故A错误;B. 量出A,B两点间的距离,故B错误;C. 连接点A与点B的线段的长,叫A,B两点间的距离,故C错误;D. 两点之间的距离是一个数,不是指线段本身,正确.选D.7.【答题】如图,C,D是线段AB上的两个点,CD=3 cm,M是AC的中点,N 是DB的中点,AB=7.8 cm,那么线段MN的长等于( )A. 5.4 cmB. 5.6 cmC. 5.8 cmD. 6 cm【答案】A【分析】由已知根据线段的和差和中点的性质可求得MC+DN的长度,再根据MN=MC+CD+DN不难求解.【解答】解:∵M是AC的中点,N是DB的中点,CD=3cm,AB=7.8cm,∴MC+DN=(AB-CD)=2.4cm,∴MN=MC+DN+CD=2.4+3=5..4cm.选A.8.【答题】如图,AB=CD,那么AC与BD的大小关系是( )A. AC=BDB. AC<BDC. AC>BDD. 不能确定【答案】A【分析】由题意已知AB=CD,根据等式的基本性质,两边都减去BC,等式仍然成立.【解答】方法总结根据AB=CD可得:AC+BC=BD+BC,则AC=BD,故选择A.9.【答题】下列错误的判断是( )A. 任何一条线段都能度量长度B. 因为线段有长度,所以它们之间能比较大小C. 利用圆规配合尺子,也能比较线段的大小D. 两条直线也能进行度量和比较大小【答案】D【分析】根据直线、线段的性质:直线不可以度量,无法比较长短;线段可以度量,能比较长短,逐项判定即可.【解答】方法总结直线和射线的长度是无法度量的,则两条直线不能比较大小.10.【答题】如图,量一量线段AB,BC,CA的长度,就能得到结论( )A. AB=BC+CAB. AB<BC+CAC. AB <D. AB=【答案】B【分析】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即可得出答案.【解答】方法总结分别量出各线段的长度,然后得出正确答案,故选择B.11.【答题】把两条线段AB和CD放在同一条直线上比较长短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如果线段AB的两个端点均落在线段CD的内部,那么AB<CDB. 如果A,C重合,B落在线段CD的内部,那么AB<CDC. 如果线段AB的一个端点在线段CD的内部,另一个端点在线段CD的外部,那么AB〉CDD. 如果B,D重合,A,C位于点B的同侧,且落在线段CD的外部,则AB〉CD【答案】C【分析】可以根据选项所述,进行实际操作,即可得出答案.【解答】方法总结A选项如图1所示,则AB<CD,正确;B选项如图2所示,则AB<CD,正确;C选项如图3所示,则AB<CD,错误;D选项如图4所示,则AB>CD,正确;故选择C.12.【答题】如图,点为线段上一点,若线段,,、两点分别为、的中点,则的长为______cm.【答案】4【分析】根据可得CB的长,根据线段的和差,可得AB的长,根据线段中点的性质,可得AD、AE的长,再根据线段的和差,可得答案.【解答】解:由,,得,由线段和差得,由、两点分别为、的中点,得,,,由线段和差得.13.【答题】已知线段AB,在AB的延长线上取一点C,使AC=2BC,在AB的反向延长线上取一点D,使DA=2AB,那么线段AC:DB=______.【答案】2:3【分析】由条件可求得AC=2BC,DB=3BC,计算即可.【解答】∵AC=AB+BC=2BC,∴AB=BC,∵DA=2AB,∴DA=2BC,∴DB=DA+AB=3AB=3BC,∴AC:DB=2BC:3BC=2:3,故答案为:2:3.【方法总结】本题考查求解线段长度的知识,关键是根据题意画出图形,然后得出长度之间的关系.14.【答题】已知线段AB,在AB的延长线上取一点C,使AC=3BC,在AB的反向延长线上取一点D,使DA=AB,那么线段AC是线段DB的______倍.【答案】【分析】设AB=x,根据线段间的关系可得出BC=x、DA=AB,结合AC=AB+BC、DB=DA+AB即可求出AC、DB的长度,二者相比后即可得出结论.【解答】如图,设AB=x,则BC=x,DA=AB,∴AC=x+x=x,DB=x+x=x,∴.方法总结:本题考查求解线段长度的知识,难度不大,关键是根据题意画出图形,然后得出长度之间的关系.15.【答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直接按顺序填写数字,如13)①两点确定一条直线;②两点之间,线段最短;③连接两点间的线段,叫做这两点的距离.【答案】12【分析】根据直线的性质: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线段的性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连接两点间的线段的长度叫两点间的距离进行分析即可.【解答】①两点确定一条直线,说法正确;②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说法正确;③连接两点的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点间的距离,原来的说法错误;故说法正确的有①②.故答案为:①②.16.【答题】如图,C、D是线段AB上两点,若CB=4,DB=7,且D是AC中点,则AC的长等于______.【答案】6【分析】先根据CB=4,DB=7求出CD的长,再根据D是AC的中点求出AC的长即可.【解答】∵DB=7,CB=4,∴CD=BC-BC=7-4=3,∵D为AC中点,∴AC=2CD=6,故答案为:617.【答题】如图,C、D是线段AB上两点,D是AC的中点,若CB=3,DB=7,则AC的长为______.【答案】8【分析】根据线段的和差,可得DC的长,根据线段中点的性质,可得答案.【解答】解:∵CB=3,DB=7,∴DC=DB-BC=7-3=4,∵D是AC的中点,∴AC=2DC=8,故答案为:8.18.【答题】如图,C是线段AB上的一点,M是线段AC的中点,N是线段BC的中点,且MN=3cm,则AB的长为______cm.【答案】6【分析】根据线段中点的性质,可得AC+CB=2MN的长,依此可得AB的长.【解答】∵M是线段AC的中点,∴CM=AC,∵N是线段BC的中点,∴CN=BC,∴MN=CM+CN=AC+BC= (AC+BC)=AB=3cm,∴AB=6cm.故答案为6。

《2.4 线段的和与差》数学 七年级 上册 冀教版课后练习

《2.4 线段的和与差》数学  七年级  上册  冀教版课后练习

《2.4 线段的和与差》数学七年级上册冀教版课后练习1.已知线段AB=3厘米,延长BA到C使BC=5厘米,则AC的长是()A.2厘米B.8厘米C.3厘米D.11厘米2.如图,点C是线段AB上的点,点D是线段BC的中点,AB=10,AC=6,则线段CD的长是()A.4 B.3 C.2 D.13.如图,已知线段AB=6,延长线段AB到C,使BC=2AB,点D是AC的中点.则BD等于()A.2 B.3 C.4 D.54.如图,已知线段AB=10cm,点N在AB上,NB=2cm,M是AB中点,那么线段MN的长为()A.5cm B.4cm C.3cm D.2cm5.如图所示,C是线段AB的中点,D是线段BC的中点,下列等式不正确的是()A.CD=AD﹣BC B.CD=C.CD=AB﹣BD D.CD=AC﹣BD 6.如图,已知CB=4,DB=7,D是AC的中点,那么AC=.7.如图,已知线段a、b、c(a>c),用圆规和直尺作一条线段,使它等于a+2b﹣c.8.如图,已知点C是线段AB的中点,点D是线段AC的中点,点E是线段BC 的中点.(1)若线段DE=11cm,求线段AB的长.(2)若线段CE=4cm,求线段DB的长.1.A2.C3.B4.C5.B6.67.略8.解:如图:(1)因为点D是线段AC的中点,点E是线段BC的中点,所以AC=2CD,BC=2CE,所以AB=AC+BC=2(DC+CE)=2DE=22cm;(2)因为点E是线段BC的中点,所以BC=2CE=8cm.因为点C是线段AB的中点,点D是线段AC的中点,所以DC=AC=BC=4cm,所以DB=DC+CB=4+8=12cm.。

配套练习七年级数学上册2.4线段的和与差同步训练新版冀教版1

配套练习七年级数学上册2.4线段的和与差同步训练新版冀教版1

一棵大树经过一场雨以后倒了下来,本来是基础短浅。

我们做任何事要打好基础,才能牢固不倒。

——方海权线段的和与差知识点 1线段和与差的表示1.依据图2- 4- 1 填空:图 2- 4-1(1) = ________+ ________;AC(2) =- ________;CD BD(3) = ________-;BC AB(4) CD= AB+ BD-________.2.如图 2- 4- 2 所示,P,Q是线段AB上的两点,且PQ= QB,则 AQ=________+=1+ ________.PQ AP 2图 2- 4-23.如图 2- 4- 3,以下关系式中与图不符的是()图 2- 4-3A.AD-CD=AC B .AB+BC=ACC.BD-BC=AB+BC D .AD-BD=AC-BC4.已知线段AB=3 cm,延伸线段BA到点 C,使 BC=2AB,求 AC的长.权知识点 2线段和与差的作图5.教材例 1 变式已知线段a,b,小雪作出了如图2- 4- 4 所示的图形,此中AD是所求线段,则线段AD=________(用含 a, b 的式子表示).图 2- 4-46.如图 2- 4- 5,已知线段a,b( a>b),画线段 AB,使 AB=2a-2b.(不写作图过程,仅保存作图印迹)图2-4-5知识点 3线段的中点17.如图 2-4- 6,若C是线段AB的中点,则 ________= ________=2________;或 ______ =2________= 2________.图 2- 4-68.如图 2- 4- 7,C,D是线段AB上的两点,D是线段AC的中点.若AB=10 cm,BC=4 cm,则 AD的长为()A. 2 cm B . 3 cm C . 4 cm D . 6 cm图 2- 4-7图 2- 4-89.如图 2- 4- 8,C是线段AB上一点,M是AC的中点,N是BC的中点,假如MC比 NC 长 2 cm,那么AC比BC长 ()A . 2 cmB . 4 cmC . 1 cmD . 6 cm10.如图 2- 4- 9,已知 C 是线段 AB 的中点, D 是线段 CB 的中点, BD = 2 cm ,求 AD 的长.图 2- 4-911.点 M 在线段 AB 上,下边给出的四个式子中, 不可以判断 M 是线段AB 的中点的是 ( )1A . AB = 2AM B . BM = 2ABC . AM = BMD . AM +BM = AB12.点 A ,B , C 在同一条数轴上,此中点A ,B 表示的数分别是- 3,1. 若 BC =2,则 AC等于()A .3 B. 2C .3或5D .2或613.如图 2- 4- 10,把一根绳索对折成线段,从点P 处把绳索剪断,已知= 2 .ABAP 3PB若剪断后的各段绳索中最长的一段为 60 cm ,则绳索的原长为 ()图 2-4-10A . 60 cmB . 100 cmC . 150 cmD . 100 cm 或 150 cm线上,此时两根木条的中点之间的距离是____________.15.如图 2- 4- 11,已知线段AB= 80 cm,M为AB的中点,点P在MB上,N是PB的中点,且 NB=14 cm,求 MP的长.图 2-4-1116.画线段MN=3 cm,在线段 MN上取一点 Q,使 MQ= NQ,延伸线段MN至点 A,使 AN=1MN;延伸线段NM至点 B,使 BN=3BM,依据所绘图形解答以下各题:2(1)求线段 BM的长度;(2)求线段 AN的长度;(3)Q是哪些线段的中点?图中共有多少条线段?17.如图 2- 4- 12,延伸线段AB到点 C,使 BC=2AB,取线段 AC的中点 D.已知BD=2,求线段 AC的长.图 2-4-1218. (1) 如图 2- 4- 13,线段=4,是线段上一点,,D分别是线段,的中AB O AB C OA OB点,小明据此很轻松地求得= 2. 你知道小明是如何求出来的吗?CD(2)小明在反省过程中突发奇想:若点 O运动到线段 AB的延伸线上,其余条件不变,原有的结论“ CD=2”能否仍旧建立?请你帮小明画出图形,并说明原因.图 2-4-13古之立大事者,不唯有超世之材,亦必有坚毅不拨之志。

初中数学冀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章 几何图形的初步认识2.4 线段的和与差-章节测试习题

初中数学冀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章 几何图形的初步认识2.4 线段的和与差-章节测试习题

章节测试题1.【答题】如图,直线AB、CD相交于点O,在这两条直线上,与点O的距离为3cm的点有( )A. 2个B. 3个C. 4个D. 5个【答案】C【分析】【解答】解:如图,以点O为圆心,以4为半径作圆,该圆与两直线有4个交点,则满足条件的点有4个.选C.2.【答题】线段AB=10cm,C为直线AB上的点,且BC=2cm,M、N分别是AB、BC的中点,则MN的长度是( )A.6cmB.5cm或6cmC.4cmD.4cm或6cm【答案】B【分析】分两种情况计算.【解答】解:∵M、N分别是AB、BC的中点,∴BM=AB=5,BN=BC=1,∴MN=BM+BN=5+1=6(cm);∵M、N分别是AB、BC的中点,∴CM=AC,CN=BC∴MN=CM+CN=(AC+BC)=AB=×10=5(cm).综上所述,MN的长为5cm或6cm.选B.3.【答题】如图,M是线段AB的中点,点N在AB上,若AB=20,NB=4,那么线段MN的长为( )A. 10B. 8C. 6D. 4【答案】C【分析】由AB=20、M是线段AB的中点得MB=AB=10,再根据MN=MB-NB 可得答案.【解答】∵AB=20、M是线段AB的中点,∴MB=AB=10,∵BN=4,∴MN=MB﹣NB=10﹣4=6,选C.4.【答题】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过一点有且仅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B. 若AC=BC,则点C是线段AB的中点C. 相等的角是对顶角D. 两点之间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答案】D【分析】根据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可判断A的正误;根据中点的性质判断B的正误;根据对顶角的性质判断C的正误;根据线段的性质判断D的正误.【解答】解:A、过直线外一点有且仅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故此选项错误;B、若,则点C是线段AB的中点,说法错误,C、相等的角是对顶角,说法错误,应是对顶角相等,故此选项错误;D、两点之间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说法正确,故此选项正确;选D.5.【答题】如图,点C, D在线段AB上,若AC=DB, 则( )A. AC=CDB. CD=DBC. AD=2DBD. AD=CB【答案】D【分析】根据已知和等式的性质逐个判断即可.【解答】根据题意,由AC=DB,可知AC+CD=DB+CD,即AD=BC,而其余选项均无法判断.选D.6.【答题】已知线段AB,在AB的延长线上取一点C,使BC=2AB,若AC=9cm,则线段AB的长度为( )A. 4.5cmB. 4cmC. 3cmD. 2cm【答案】C【分析】根据题意画出图形,由BC=2AB、AC=9cm知AB=AC=3cm.【解答】因为BC=2AB,AC=9cm,所以AB=AC=3cm,选C.7.【答题】如果A、B、C在同一条直线上,线段AB=6cm,BC=2cm,则A、C两点间的距离是( )A. 8cmB. 4cmC. 8cm或4cmD. 无法确定【答案】C【分析】分点B在A、C之间和点C在A、B之间两种情况讨论.【解答】(1)点B在A、C之间时,AC=AB+BC=6+2=8cm;(2)点C在A、B之间时,AC=AB﹣BC=6﹣2=4cm.所以A、C两点间的距离是8cm或4cm.选C.8.【答题】如图,BC= AB,D为AC的中点,若DC=3,则AB的长是( )A. 3B. 4C. 5D. 6【答案】B【分析】根据线段中点的定义,求出线段AC的长度,再根据BC=AB,可得AB=AC,进而求出AB的长.【解答】解:∵D为AC的中点,选B.9.【答题】如图所示:C.D是线段AB上两点,若AB=10cm,BC=7cm,C为AD中点,则BD=( )A. 3.5cmB. 6cmC. 4cmD. 3cm【答案】C【分析】由已知条件可知,AC=AB-BC,又因为C为AD中点,则AD=2AC,故BD=AB-AD可求.【解答】∵AB=10cm,BC=7cm,∴AC=3cm,又∵C为AD中点,∴AD=6cm,∴BD=10﹣6=4cm,选C.10.【答题】把弯曲的道路改直,能够缩短行程,其道理用数学知识解释应是( )A. 两点确定一条直线B. 垂线段最短C. 线段可以比较大小D.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答案】D【分析】根据线段的性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即可得出答案.【解答】根据两点的所有连线中,可以有无数种连法,如折线、曲线、线段等,这些所有的线中,线段最短可得:把弯曲的道路改直,能够缩短行程,其道理用数学知识解释应是:两点之间,线段最短.选D.11.【答题】线段,,则线段的长度是( ).A.B.C. 或D.不能确定【答案】C【分析】根据题意画出图形,由于点C与线段AB的位置不能确定,所以应分点C 在AB外和在AB之间两种情况进行讨论.【解答】解:①如图,点在线段的延长线上时,∵,,∴,②如图,点在线段上时,∵,,∴,综上所述,的长是或.故选.12.【答题】下列说法中:①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②两点之间线段最短;③在平面内有一点使得,那么,点就是线段的中点;④连接两点的线段叫两点之间的距离.其中正确的有( )A. 个B. 个C. 个D. 个【答案】B【分析】分别利用直线的性质以及两点之间距离和线段的性质分别判断得出即可.【解答】解:()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正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正确;()在平面内有一点使得,那么,点就是线段的中点,点可能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故此选项错误;()连接两点的线段的长叫两点的距离,故此选项错误;故选项.13.【答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两点之间的距离是两点间的线段B. 同一平面内,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C. 与同一条直线垂直的两条直线也垂直D. 同一平面内,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答案】D【分析】根据两点之间的距离,平行公理,垂直的定义,同一平面内,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的概念判断即可.【解答】解: A. 两点之间的距离是两点间的线段的长度,故此选项错误;B. 同一平面内,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故此选项错误;C. 与同一条直线垂直的两条直线平行,故此选项错误;D. 同一平面内,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故此选项正确.选D.14.【答题】如图,AB=8cm,AD=BC=5cm,则CD等于( )A. 1cmB. 2cmC. 3cmD. 4cm【答案】B【分析】首先根据已知条件求出线段DB的长度,再求出线段CD长度即可.【解答】解:∵AB=8cm,AD=5cm,∴BD=AB﹣AD=3cm,∵BC=5cm,∴CD=CB﹣BD=2cm,选B.15.【答题】线段AB=12cm,点C在AB上,且AC=BC,M为BC的中点,则AM的长为( )A.4.5cmB.6.5cmC.7.5cmD.8cm【答案】C【分析】可先作出简单的图形,进而依据图形分析求解.【解答】解:如图,∵点C在AB上,且AC=BC,∴AC=AB=3cm,∴BC=9cm,又M为BC的中点,∴CM=BC=4.5cm,∴AC+CM=7.5cm,选C.16.【答题】如果线段AB=5cm,BC=4cm,且A、B、C在同一条直线上,那么A、C两点的距离是( )A. 1cmB. 9cmC. 1cm或9cmD. 以上答案都不正确【答案】C【分析】本题没有给出图形,在画图时,应考虑到A、B、C三点之间的位置关系的多种可能,再根据正确画出的图形解题.当点C在AB之间时,AC=AB-BC;当点C在点B的右侧时,AC=AB+BC.【解答】解:如图所示,当点C在AB之间时,AC=AB−BC=5−4=1(cm);当点C在点B的右侧时,AC=AB+BC=5+4=9(cm).选C.17.【答题】如图,长度为18cm的线段AB的中点为M,点C是线段MB的一个三等分点,则线段AC的长为( )A. 3cmB. 6cmC. 9cmD. 12cm【答案】D【分析】先由中点的定义求出AM,BM的长,再根据MC:CB=1:2的关系,求MC的长,最后利用AC=AM+MC得其长度.【解答】∵M是线段AB的中点,∴BM=AB.又∵AB=18cm,∴BM=9cm,∵C是线段BM的三等分点,∴BC= BM=6cm,∴AC=AB-BC=12cm.选D.18.【答题】如图,线段AB=10cm,点C为线段A上一点,BC=3cm,点D,E 分别为AC和AB的中点,则线段DE的长为( )A. cmB. 1cmC. cmD. 2cm【答案】C【分析】根据线段的和差,可得AC的长,根据线段中点的性质,可得AD、AE 的长,根据线段的和差,可得DE的长.【解答】∵E是AB的中点,AB=10cm,∴AE=AB=5cm,∵BC=3cm,∴AC=AB-BC=7cm,∵D是AC的中点,∴AD= AC=cm,∴DE=AE-AD=cm,选C.19.【答题】已知点A,B,C在同一条直线上,若线段AB=3,BC=2,AC=1,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点A在线段BC上B. 点B在线段AC上C. 点C在线段AB上D. 点A在线段CB的延长线上【答案】C【分析】依据点A,B,C在同一条直线上,线段AB=3,BC=2,AC=1,即可得到点C在线段AB上.【解答】由题意可作图.选C.20.【答题】如图,O是线段AB的中点,点C在OB上,若AB=9,OC=2CB,则AC等于( )A. 5.5B. 6.5C. 7.5D. 8【答案】C【分析】首先根据AC=6,CB=3,求出AB的长度是多少;然后用它除以2,求出AO的长度是多少;最后用AC的长度减去AO的长度,求出OC的长等于多少即可.【解答】∵O是线段AB的中点,AB=9,∴AO=BO=AB÷2=9÷2=4.5.∵OC=2CB,∴OC=,∴AC=AO+OC=4.5+3=7.5.选C.。

冀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2.4线段的和与差练习题-精选文档

冀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2.4线段的和与差练习题-精选文档

2.4线段的和与差知识梳理清单1.如果线段_______的一点把线段分成两条___________的线段,则这点叫做线段的中点.2.由图形我们可以得出线段中点有如下性质:①因为C 为AB 中点,所以AC=_______;②因为C 为AB 中点,所以AC=_______=21_______; ③因为C 为AB 中点,所以AB=2_______AC=2_______.3.如图,AB=AM+_________,AM=AB -_________,BM=_______-_______.4.己知线段AB=6,若C 为AB 的中点,则AC=_______.5.如图,一个三角形纸片,不用任何工具,你能准确比较线段AB 与线段AC 的大小吗?试用你的方法分别确定线段AB 、AC 的中点.课堂反馈训练1.已知点P 是线段AB 的中点,则下列说法中:①PA+PB=AB ;②PA=PB ;③PA=21AB ;④PB=21AB.其中,正确的有( )A.1个B.2个C.3个D.4个2.如图,“回”字形的道路宽为1米,整个“回”字形的长为8米,宽为1米,一个人从入口点A 沿着道路中央走到中点B ,他共走了( )A .55米B .55.5米C .56米D .56.5米3.如图,已知C 是线段AB 的中点,D 是线段BC 的中点,E 是线段AD 的中点,F 是线段AE 的中点,那么线段AF 与线段AC 的比( ) A. 81 B. 41 C. 83 D 163 4.如图,点C 分AB 为2∶3,点D 分AB 为1∶4,若AB 为5 cm,则AC =_______cm, BD =_______cm, CD =_______cm.5.在一段笔直道路边有路灯杆6根,若相邻两根路灯杆之间的距离均为20m ,则这6根路灯杆之间的距离为______m.6. 如图,已知AD=5 cm ,B 是AC 的中点,CD=23AC .求AB 、BC 、CD 的长. 7.有两张纸条,一张长8cm ,另一张长12cm ,若不用刻度尺,你能找到它们的中点吗?将两张纸条一端对齐,重合放置,此时两张纸条中点间的距离是多少?8.如图所示,C 是线段AB 上的一点,D 是AC 的中点,E 是BC 的中点,如果AB=9cm ,AC=5cm.求:⑴AD 的长;⑵DE 的长.能力提升与重难点训练1.下列说法中:①若AP=12AB ,则P 是线段AB 的中点;②若AB=2PB ,则P 是线段AB 的中点;③若AC=CB=12AB ,则C 是线段AB 的中点;④若AM=MB ,则M 是线段AB 的中点.其中正确的有( )A.1个B.2个C. 3个D.4个2.A 、B 是直线l 上的两点,P 是直线l 上的任意一点,要使PA+PB 的值最小,那么点P 的位置应在( )A .线段AB 上B .线段AB 的延长线上C .线段AB 的反向延长线上D .直线l 上3.如图,C 是AB 的中点,D 是BC 的中点,则下列等式不成立的是( )A.CD =AD-ACB. CD =21AB -BD C.CD =41AB D. CD=31AB 4.如果线段AB =5cm ,BC =4cm ,且A 、B 、C 三点在一直线上,那么A 、C 两点间的距离是( )A .1cmB .9cmC .1cm 或9cmD .以上答案都不对5.已知点O 在直线AB 上,且线段OA 的长度为4cm ,线段OB 的长度为6cm ,E 、F 分别为线段OA 、OB 的中点,则线段EF 的长度为_________cm 。

七级数学上册2几何图形的初步认识2.4线段的和与差同步练习(新版)冀教版

七级数学上册2几何图形的初步认识2.4线段的和与差同步练习(新版)冀教版

2.4线段的和与差1.假如A、 B、C 在同向来线上,线段AB=6 cm , BC= 2 cm,则A、 C 两点间的距离是()A. 8 cm B.4 cm 2.如图,以下关系式与图形不切合的是C. 8 cm或4 cm(D.没法确立)A. AC- CD= AB- DB C. AB- CB= AD+ BC 3.如下图, C 为 AB 的中点,BDD 是. AC+ CB= AD+DB . AC+ BD= AB+ CD BC的中点,则以下说法错误的选项是()1A. CD= AC- BD B. CD= 2AB- BD2C. CD= 3BC D. AD=BC+ CD4.如图,点C是线段AB上一点,点M是线段AC的中点,点N是线段BC的中点.(1)若 AB= 20 cm, AM= 6 cm,则 NC= ________;(2)若 MN= 12 cm,则 AB= ________;(3)若 AC∶ CB=3∶2, NB= 5 cm,则 MN= ________.5.如下图,已知MP∶ PQ∶ QN=3∶2∶4, S、T 分别是 MP、QN的中点,且ST=11 cm,则 MN= ______cm.6.已知线段AD上有 B、 C 两点,且 AB∶BC∶CD=2∶3∶4,若 AB 的中点 M与 CD的中点N 的距离是 3 cm,求 AB、 BC和 CD的长.2. 4线段的和与差1. C 2.C 3.C4. (1)4 cm(2)24 cm (3)12.5 cm5. 186. AB= 1 cm BC= 1.5 cm CD=2 cm。

初中数学冀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章2.4线段的和与差练习题

初中数学冀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章2.4线段的和与差练习题

初中数学冀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章2.4线段的和与差练习题一、选择题1.有下列生活,生产现象:①用两个钉子就可以把木条固定在墙上;②把弯曲的公路改直,就能缩短路程;③植树时,只要确定两棵树的位置,就能确定同一行树所在的直线;④从A地到B地架设电线,总是尽可能沿着线段AB架设.其中能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来解释的现象有()A. ①②B. ①③C. ②④D. ③④2.如图,点C是线段AB上的点,点M、N分别是AC、BC的中点,若AC=6cm,MN=5cm,则线段MB的长度是()A. 6cmB. 7cmC. 8cmD. 10cm3.如图,已知线段AB=6cm,在线段AB的延长线上有一点C,且BC=4cm,若点M为AB中点,那么MC的长度为()A. 5cmB. 6cmC. 7cmD. 无法确定4.某公共汽车运营线路AD段上有A,B,C,D四个汽车站,如图所示,现在要在AD段上修建一个加油站M(加油站不在汽车站内),为了使加油站选址合理,要求A,B,C,D四个车站到加油站M的路程总和最小,则加油站M应建在()A. A,B之间B. B,C之间C. C,D之间D. A,D之间任意位置5.如果A、B、C三点在同一直线上,且线段AB=8cm,BC=6cm,若M、N分别为AB、BC的中点,那么M、N两点之间的距离为()A. 7cmB. 1cmC. 7cm或1cmD. 无法确定6.如图,已知线段AB=12cm,M是AB中点,点N在AB上,NB=2cm,那么线段MN的长为()A. 2cmB. 3cmC. 4cmD. 5cm7.如图,线段AB=BC=CD=DE=1cm,图中所有线段的长度之和为()A. 25cmB. 20cmC. 15cmD. 10cm8.下列两个生产生活中的现象:①植树时,只要定出两棵树的位置,就能确定同一行树所在的直线;②把弯曲的公路改直,就能缩短路程.其中可用公理“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来解释的现象有()A. 只有①B. 只有②C. ①②D. 无9.如图,M是线段AB的中点,NB为MB的四分之一,MN=a,则AB表示为()A. 83a B. 43a C. 2a D. 1.5a10.下列说法①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②两点之间线段最短;③到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叫线段的中点;④线段的中点到线段的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其中正确的有__个。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4 线段的和与差知识点 1 线段和与差的表示 1.根据图2-4-1填空:图2-4-1(1)AC =________+________; (2)CD =BD -________; (3)BC =________-AB ; (4)CD =AB +BD -________.2.如图2-4-2所示,P ,Q 是线段AB 上的两点,且PQ =QB ,则AQ =________+PQ =AP +12________.图2-4-23.如图2-4-3,下列关系式中与图不符的是( )图2-4-3A .AD -CD =ACB .AB +BC =AC C .BD -BC =AB +BC D .AD -BD =AC -BC4.已知线段AB =3 cm ,延长线段BA 到点C ,使BC =2AB ,求AC 的长.知识点 2 线段和与差的作图5.教材例1变式已知线段a ,b ,小雪作出了如图2-4-4所示的图形,其中AD 是所求线段,则线段AD =________(用含a ,b 的式子表示).图2-4-46.如图2-4-5,已知线段a ,b (a >b ),画线段AB ,使AB =2a -2b .(不写作图过程,仅保留作图痕迹)图2-4-5知识点 3 线段的中点7.如图2-4-6,若C 是线段AB 的中点,则________=________=12________;或______=2________=2________.图2-4-68.如图2-4-7,C ,D 是线段AB 上的两点,D 是线段AC 的中点.若AB =10 cm ,BC =4 cm ,则AD 的长为( )A .2 cmB .3 cmC .4 cmD .6 cm2-4-72-4-89.如图2-4-8,C 是线段AB 上一点,M 是AC 的中点,N 是BC 的中点,如果MC 比NC 长2 cm ,那么AC 比BC 长( )A .2 cmB .4 cmC .1 cmD .6 cm10.如图2-4-9,已知C 是线段AB 的中点,D 是线段CB 的中点,BD =2 cm ,求AD 的长.图2-4-911.点M 在线段AB 上,下面给出的四个式子中,不能判定M 是线段AB 的中点的是( ) A .AB =2AM B .BM =12ABC .AM =BMD .AM +BM =AB12.点A ,B ,C 在同一条数轴上,其中点A ,B 表示的数分别是-3,1.若BC =2,则AC 等于( )A .3B .2C .3或5D .2或613.如图2-4-10,把一根绳子对折成线段AB ,从点P 处把绳子剪断,已知AP =23PB .若剪断后的各段绳子中最长的一段为60 cm ,则绳子的原长为( )图2-4-10A .60 cmB .100 cmC .150 cmD .100 cm 或150 cm14.有两根木条,一根长60 cm ,另一根长100 cm ,将它们的一端重合,放在同一条直线上,此时两根木条的中点之间的距离是____________.15.如图2-4-11,已知线段AB=80 cm,M为AB的中点,点P在MB上,N是PB的中点,且NB=14 cm,求MP的长.图2-4-1116.画线段MN=3 cm,在线段MN上取一点Q,使MQ=NQ,延长线段MN至点A,使AN=1MN;延长线段NM至点B,使BN=3BM,根据所画图形解答下列各题:2(1)求线段BM的长度;(2)求线段AN的长度;(3)Q是哪些线段的中点?图中共有多少条线段?17.如图2-4-12,延长线段AB到点C,使BC=2AB,取线段AC的中点D.已知BD=2,求线段AC的长.图2-4-1218.(1)如图2-4-13,线段AB=4,O是线段AB上一点,C,D分别是线段OA,OB的中点,小明据此很轻松地求得CD=2.你知道小明是怎样求出来的吗?(2)小明在反思过程中突发奇想:若点O运动到线段AB的延长线上,其他条件不变,原有的结论“CD=2”是否仍然成立?请你帮小明画出图形,并说明理由.图2-4-13【详解详析】1.(1)AB BC (2)BC (3)AC (4)AC2.AP PB [解析] 因为AQ =AP +PQ ,PQ =QB ,所以PQ =12PB ,所以AQ =AP +12PB .3.C4.解:如图所示.因为BC =2AB ,AB =3 cm , 所以BC =6 cm ,所以AC =BC -AB =6-3=3(cm).5.2a -b 6.略7.AC BC AB AB AC BC8.B [解析] 因为D 是线段AC 的中点,所以AC =2AD .因为AC =AB -BC =10-4=6(cm),所以AD =3 cm.9.B [解析] 因为M 是AC 的中点,N 是BC 的中点,所以AC =2MC ,BC =2NC ,所以AC -BC =(MC -NC )×2=2×2=4(cm),即AC 比BC 长4 cm.10.解:因为D 是线段CB 的中点,BD =2 cm , 所以CB =2BD =4 cm ,CD =BD =2 cm. 因为C 是线段AB 的中点, 所以AC =CB =4 cm ,所以AD =AC +CD =4+2=6(cm). 11.D 12.D. 13.D14.80 cm 或20 cm[解析] 把两根木条分别看成两条线段AB ,BC ,设BC =60 cm ,AB =100 cm ,AB 的中点是M ,BC 的中点是N .如图①,当点C 在线段AB 的延长线上时,MN =BM +BN =12AB +12BC =50+30=80(cm).如图②,当点C 在线段AB 上时,MN =BM -BN =12AB -12BC =50-30=20(cm).15.解:因为N 是PB 的中点,所以PB =2NB =2×14=28(cm). 又因为M 是AB 的中点,所以AM =MB =12AB =12×80=40(cm),所以MP =MB -PB =40-28=12(cm). 16.解:根据题意画出图形,如图所示.(1)因为MN =3 cm ,MQ =NQ ,所以MQ =NQ =1.5 cm. 又因为BM =13BN ,所以BM =MQ =NQ =1.5 cm.(2)因为AN =12MN ,MN =3 cm ,所以AN =1.5 cm.(3)由题意,知BM =MQ =QN =NA ,所以Q 既是线段MN 的中点,也是线段AB 的中点.图中共有10条线段,它们分别是线段BM ,BQ ,BN ,BA ,MQ ,MN ,MA ,QN ,QA ,NA . 17.解:因为BC =2AB ,所以AC =3AB .因为D 是AC 的中点,所以AD =12AC =32AB .因为BD=AD -AB ,所以2=32AB -AB ,解得AB =4,所以AC =3×4=12.18.解:(1)当点O 是线段AB 上的一点时, 因为C ,D 分别是线段OA ,OB 的中点, 所以OC =12OA ,OD =12OB ,所以CD =OC +OD =12OA +12OB =12(OA +OB ).因为OA +OB =AB =4, 所以CD =12AB =12×4=2.(2)当点O 运动到线段AB 的延长线上时,原有的结论“CD =2”仍然成立,如图所示.理由:因为C ,D 分别是线段OA ,OB 的中点, 所以OC =12OA ,OD =12OB .因为CD =OC -OD ,所以CD =12OA -12OB =12(OA -OB ).因为OA -OB =AB ,AB =4, 所以CD =12AB =12×4=2.2.1从生活中认识几何图形1.如图1-1-1中,上面是一些具体的物体,下面是一些立体图形,试找出与下面立体图形相类似的实物.A .B .C .D .图1-1-1 2.下面图形中为圆柱的是( )3.图1-1-2所示立体图形中,(1)球体有____;(2)柱体有____;(3)锥体有____.4.将以下物体与相应的几何体用线连接起来.篮球 魔方 铅笔盒 沙堆 易拉罐 圆柱 圆锥球正方体长方体5.下面几种图形,其中属于立体图形的是( ) ①三角形 ②长方形 ③正方体 ④圆 ⑤圆锥 ⑥圆柱 A .③⑤⑥B .①②③C .③⑥D .④⑤6.下列各组图形中都是平面图形的是( )A.三角形、圆、球、圆锥B.点、线、面、体C.角、三角形、正方形、圆D.点、相交线、线段、长方体7.棱柱的底面是()A.三角形B.四边形C.矩形D.多边形8.如图1-1-3所示的立体图形中,不是柱体的是()9.用51根火柴摆成7个正方体,如图1-1-4.试问,至少取走几根火柴,才能使图中只出现1个正方体?与同伴交流你的思路与体会.图1-1-410.一位父亲有一块正方形的土地,他把其中的14留给自己,其余的平均分给他的四个儿子,如图1-1-5所示,他想使每个儿子获得的土地面积相等,形状相同,这位父亲应该怎么分?试画出示意图,并加以说明.(考查4)图1-1-51.答案 : 埃及金字塔——三棱锥;西瓜——球:北京天坛——圆柱;房屋——长方体.点拨:只有观察出能反映物体形状主要的轮廓特征.才能够抽象出具体的立体几何图形,像大小、颜色、装饰品等属性.可忽略不予考虑,同时像北京天坛的顶部、房屋顶部都是次要结构,也可排除不看.那么,实物是什么几何形体,就不难抽象出来了.判断一个几何体的形状,主要通过观察它的各个面和面所在的线(棱)的形状特征来抽象归纳.2. B 点拨:圆柱的形状及特征为:上下两底是互相平行的两个等圆,侧面是曲面.A中是圆柱截去一部分后的剩余部分;C中是长方体;D中是圆台;只有B中是圆柱,所以选B.3. (1)⑦(2)①③⑤(3)②④⑥点拨:(1)球体最好识别,故先找出球体⑦;(2)有两个底面形状、大小一样且互相平行的是柱体,①③⑤;(3)有一个“尖”和一个底面的是锥体,②④⑥注意⑤是横向放置的柱体,而不是锥体,此类题只要按照某种标准进行合理的分类即可.4.点拨:篮球是球体,魔方是正方体,铅笔盒是长方体,沙堆是圆锥体,易拉罐是圆柱.本题主要应用抽象思维能力.通过对现实生活中立体图形的观察认识,结合所学几何体的特征,抽象出几何图形,能够培养空间观念.5. A 点拨:几何图形包括立体图形(几何体)和平面图形,像正方体、长方体、棱柱、圆柱、圆锥、球等都是立体图形;像线段、直线、三角形、长方形、梯形、六边形、圆等都是平面图形.6. C7. D 点拨:三棱柱的底面是三角形,四棱柱的底面是四边形,五棱柱的底面是五边形…,总之棱柱的底面一定是多边形.8. D 点拨:柱体的两个底面大小相同,而D中无论将哪两个面看成底面,大小均不相同,故选D.9. 答案:如答图1-1-1,这是一种取法,至少取走3根火柴,答图1-1-1点拨: 1个正方体有6个面,8个顶点,每个顶点都有3条棱,只有这些条件都具备,才是一个完整的正方体.本题要求通过取走3根火柴,而把7个正方体变成1个,则取走的火柴必须是“关键部位”——即与几个正方体有联系处的火柴.同学们不妨几个人一组,一起动手制作这个模型,看是否有其他的取法.这样多动手,多思考,多交流,不仅可帮助我们很好地认识立体图形,而且能使我们养成勤动手、善动脑的习惯,达到取人之长,补已不足的目的.观察图形结构,分析图形特征,找出图形的“共性”与“个性”,是解决图形问题的一大窍门.10.答图1-1-2如答图1-1-2 父亲和四个儿子分割一个正方形,父亲留14,•则所剩三个小正方形每一个再分割为四个小正方形,并且让出一个,土地面积就会相等.•所让的三个小正方形必有一条棱重合才能为一体,故如图所分就会形状相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