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草立体栽培食用菌技术

合集下载

食用菌的种植方法

食用菌的种植方法

食用菌的种植方法
食用菌是一种营养丰富、口感鲜美的食材,深受人们喜爱。

种植食用菌不仅可
以满足人们的日常需求,还可以成为一项有利可图的生意。

那么,如何种植食用菌呢?接下来,我们就来介绍一下食用菌的种植方法。

首先,选择种植基地。

食用菌的种植基地选择非常重要,一般来说,选择通风
良好、阳光充足、水土条件适宜的地方。

可以选择在山地、丘陵、甚至是地下室等地方进行种植。

其次,准备种植材料。

食用菌的种植材料一般包括木屑、稻草、玉米秸秆等。

这些材料要经过蒸煮、晾晒等处理,以保证杂质的清除和杀菌消毒的效果。

然后,进行菌种接种。

选择优质的食用菌菌种,进行均匀的接种,可以采用撒
播或者插条的方式进行。

接种后要及时覆土,保持适当的温湿度,促进菌丝生长。

接着,进行适当的管理。

食用菌的生长需要适宜的温度、湿度和通风条件。


种植过程中,要定期给予适量的水分,保持基质的湿润度,同时要注意通风,防止病虫害的发生。

最后,进行采收和加工。

食用菌一般在生长后期进行采收,要选择成熟度适宜
的食用菌进行采摘。

采摘后的食用菌可以进行清洗、晾晒、加工等处理,以便于保存和销售。

总的来说,种植食用菌需要选择合适的基地,准备好适宜的种植材料,进行科
学的菌种接种,适当进行管理和保养,最终进行采收和加工。

只有做好每一个环节,才能种植出优质的食用菌,为人们的生活带来健康和美味。

希望以上内容对您有所帮助,祝您种植食用菌顺利成功!。

粮菇立体共生栽培技术

粮菇立体共生栽培技术

粮菇立体共生栽培技术粮菇立体共生栽培技术主要是指:玉米封垄后,利用玉米田遮阴、潮湿的有利条件和农村丰富的秸秆资源,在玉米田的垄沟内栽培平菇,从而实现玉米和平菇立体共生,粮菇双收的栽培方式。

一、技术原理粮菇立体共生栽培技术,有效地运用了生态系统中各生物物种间充分利用空间和资源的生物群落共生原理,以及多种成分协调和促进的原理,是农业生态工程技术中农业生物立体共生技术的实际应用。

粮菇立体共生栽培技术优势显著。

一是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在玉米田垄沟内栽培平菇,节约用地;二是充分利用空间,玉米与平菇立体共生,互为有利;三是充分利用农田小气候的环境优势,7、8月份是北方雨季,空气湿度大,特别是玉米封垄后遮阴,潮湿为平菇生育提供了有利条件;四是充分利用农村闲置资源,该技术既可有效利用农村大量闲置的秸秆,又可为剩余劳动力提供就业机会。

二、技术要点1.原材料准备(1)菌种:以美味侧耳539为主栽品种,栽培1平方米平菇需三级菌种12个罐头瓶。

(2)培养料制备:种菇培养料以玉米轴、玉米秸等农作物秸秆为主,用前粉碎成直径不大于0.5厘米的颗粒状。

玉米轴与玉米秸混合比例以8:2为佳,其重量占总用料的90%;麦麸子占8%;过磷酸钙占1.5%;生石灰占0.5%;再加入占料重0.2%的多菌灵。

种1平方米平菇需15公斤~17公斤培养料。

(3)种菇玉米地选择:应选择地势平坦,交通便利,易排易灌,且易看护的玉米地块。

2.培养料处理培养料需经发酵灭菌,方能接种。

发酵时首先将粉碎好的原料按比例混拌均匀,并把多菌灵兑水均匀拌入料中,再加适量清水,使培养料水分达65%左右。

然后将料堆成高1米~1.3米,宽1.5~1.7米,长度随料多少而定的长方形堆,用塑料膜覆盖升温。

当料堆的40厘米深处温度达60℃时,计时24小时~28小时后进行翻堆,使料堆1层与4层,2层与3层互换。

当新堆40厘米深处温度升至56℃时,再计时24小时后翻堆,方法同前。

大约需7天左右,经3次~4次翻堆后,培养料为茶褐色,并有一种发酵香味,即为发酵适度,将料堆摊开降温24小时,重新调节湿度为65%待用。

长稻草立体栽培食用菌技术

长稻草立体栽培食用菌技术

长稻草立体栽培食用菌技术一种长稻草立体栽培食用菌新技术,其特征是它包括以下工艺步骤:(1)稻草的预处理:将无霉变的稻草放入水池,用0.8%的石灰水浸泡半小时,将预湿后的稻草建堆,发酵2-3天,待用;(2)制模:用杉木板钉制宽25cm,高20cm,长130cm 的长方形无底盖框架模具;(3)撒种打包:置模具于平地面上,在模具上放三道包扎绳,放一张薄膜在绳子上面,用手将薄膜按至模具底部,然后将处理过的长稻草和栽培菌种放入,按一层稻草一层菌种的顺序,放上若干层稻草和菌种,然后用力压紧料面,将薄膜折叠盖上,用塑料绳子打成活结,菌包做好;(4)扎包:菌包做好后,用钉满铁钉的板在菌包上扎一排孔,然后将菌包从模具里提出,送入培养室培养;(5)培菌:菌包送入培养室培养,按“井”字形堆放,堆高为5层,间距为8-10cm,菌包里的温度控制在22-26℃,发菌7-10天后翻堆一次,将上层放到下层,中间放在上层,底层放在中间,培养期间,注意防雨防晒,在菌堆上用薄膜覆盖,当菌丝全部发满菌料种,将菌包解开,除去农膜,将菌包送入室外做成菌墙进行覆土栽培,控制不能有水进入;(6)覆土栽培:室温在22-26℃之间培养20天,垒墙出菇,室温在15-22℃之间培养25天垒墙,室温在5-15℃之间,培养30天垒墙,垒墙方法如下:将捆绑菌包的绳子解掉,解开薄膜,将两捆脱膜的菌包平行排放,在上面放上两道绳,菌面覆盖一层泥土,覆土要湿润,含水量不要过高,再在上面继续放菌包,用这两道绳把上面菌包捆紧,再在上面覆土,放上菌包,菌包与菌包之间用泥浆抠缝抹平,再用薄膜盖好,菌墙保持通风增氧、散热,菌墙与菌墙间隔为50cm;(7)采摘:当菌墙面有三分之一现蕾后,揭开菌膜,哪个部位出了菇就揭开哪个部位,现蕾后四天内,每天通风三次,通风时间为早上、中午、晚上,每次通风30分钟,通风要开南北对流窗,四天后菌盖逐渐展开,每天要喷雾三次,当菇蕾长至3cm以上喷水,菌盖直径在3cm以上时开始采收,采收到最后时,清理菌墙,把死菇、烂菇、干菇都要摘掉,方便第二次出菇管理,让其露天干燥两天后,用竹片削尖一头,每隔3-4寸在菌墙出菇面刺个小洞,再大量泼清水于菌墙的每个角落上,同时在水漕上加满水,让其渗入菌墙内增加料内水分,再用薄膜盖住菌墙,使之形成湿润的小环境,养菌5-7天后,即会出第二潮菇,出菇管理同第一潮菇。

食用菌种植步骤

食用菌种植步骤

食用菌种植步骤食用菌种植是一项重要的农业生产活动,它是指通过合理的操作和管理,利用适宜的环境和培养基条件,促进食用菌菌丝的生长和子实体的形成,实现食用菌的高效产量和质量。

下面是食用菌种植的一般步骤:1. 选取菌种:选择优质的食用菌菌种是种植成功的基础。

常见的食用菌包括香菇、蘑菇、平菇等,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适宜的菌种。

2. 制作菌种培养基:菌种培养基是供食用菌菌丝生长和繁殖的基质,可以使用稻草、麦麸、玉米秸秆等材料制作。

制作菌种培养基的方法一般包括原料的消毒处理、混合搅拌、装入菌种瓶中等步骤。

3. 菌种接种:将培养好的菌种接种到培养基中。

接种时需要注意无菌操作,尽量避免细菌和其他菌种的污染。

4. 菌丝生长:菌种接种后,放置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促进菌丝的生长。

温度和湿度的控制是非常重要的,对不同的食用菌种类有不同的要求。

5. 菌种繁殖:菌丝生长到一定程度后,可以进行菌种的繁殖。

常见的方法有剥离菌种、涂抹菌种等。

6. 制作菌棒或菌袋:菌种繁殖后,将菌丝接种到菌棒或菌袋中。

菌棒通常是用锯末、秸秆等有机材料制成,菌袋则是用塑料薄膜制成。

7. 培养环境的控制:将接种好的菌棒或菌袋放置在特定的环境中,控制温度、湿度和光线等条件,促进食用菌子实体的生长和发育。

8. 及时采摘:食用菌子实体生长到一定大小时,应及时采摘,避免过度生长导致质量下降。

9. 清洁消毒:采摘后,要及时进行场地的清洁和菌棒或菌袋的消毒,以防止病虫害和其他菌种的侵入。

10. 循环使用:在一定周期后,可将已经收获的菌棒或菌袋重新接种繁殖,循环利用。

以上是食用菌种植的一般步骤。

需要注意的是,种植食用菌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术,并且要细心耐心地进行操作和管理。

同时,不同的食用菌种类可能有所差异,因此在具体种植时要根据不同的菌种有针对性地进行操作。

食用菌高效栽培技术优质高效栽培技术

食用菌高效栽培技术优质高效栽培技术

食用菌高效栽培技术优质高效栽培技术食用菌高效栽培技术——优质高效栽培技术食用菌是一种营养丰富、具有多种功能的食材,在现代饮食中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

为了满足市场需求,提高产量和质量,高效栽培技术变得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优质高效的食用菌栽培技术,以满足市场的需求。

一、环境调控技术1.温度调控:食用菌对温度要求较高,通常在20-30摄氏度之间为宜。

对不同的食用菌种类,控制合适的温度是提高菌体生长的关键。

可以通过调节温室、大棚等栽培环境,利用复杂的控温设备来实现温度的调节。

2.湿度调控:食用菌对湿度的要求也较高,保持合适的湿度对菌体生长和发育至关重要。

在菌床培养时,保持湿度在70%左右是最理想的。

可以通过喷水、雾化器等设备来调节湿度,也可以通过控制通风量来保持湿度的稳定。

3.光照调控:食用菌对光照要求不高,大部分食用菌在暗处生长更好。

因此,在栽培中,应尽量避免光照过强的环境。

可以选择光照较弱的室内栽培或者选择树荫下的地方进行栽培。

二、床料选择与预处理技术1.床料选择:床料是食用菌栽培的基础,也是决定产量和质量的关键因素。

不同的食用菌有不同的床料要求,一般来说,玉米秸秆、稻草等含有丰富纤维的床料适合栽培多种食用菌。

在选择床料时要注意是否经过消毒处理,以防止杂菌的污染。

2.床料预处理:为了提高床料的适宜性,可以对床料进行一些预处理。

如浸泡、煮沸、蒸汽消毒等方法,可以杀灭床料中的细菌、真菌等有害微生物,提高床料的质量和菌体的生长环境。

三、接种技术1.孢子接种:将食用菌的孢子直接接种在床料上,让其发芽生长。

这种接种方法操作简单,适用于一些难以扦插的食用菌。

在接种时要求接种量均匀,避免结团和浓度差异。

2.扦插接种:将食用菌已经发芽的菌丝体插入到床料中,促使其扩散生长。

这种接种方法可以使菌丝快速繁殖,提高产量。

扦插接种时要注意插入的深度和均匀分布。

四、管理与养护技术1.通风管理:在食用菌的生长过程中,保持合适的通风是非常重要的。

食用菌栽培方式

食用菌栽培方式

食用菌栽培方式
食用菌栽培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 室内栽培:这是一种在室内环境下进行的菌栽培方式,通常使用培养箱或培养室进行控制温度、湿度和光照等条件。

常见的室内栽培方法有瓶培法、槽培法、袋培法等。

2. 室外栽培:在露天环境下进行的一种菌栽培方式,通常在栽培基质上种植菌种,利用自然光照和气候条件进行生长。

常见的室外栽培方法有堆栽法、堆肥圈法、床栽法等。

3. 栽培基质培养:栽培基质培养是利用适宜的培养基来培养食用菌,常用的基质有木屑、秸秆、锯末、稻草等。

这种方式主要用于木耳、香菇等菌种的栽培。

4. 磨菌法:将菌种培养于磨菌内,培养基质为脱氧琼脂,利用液态培养基进行栽培。

这种方法适用于栽培大部分无柄菇类,如蘑菇、鸡腿菇等。

总之,栽培食用菌的方式取决于不同的菌种和环境条件,选择合适的栽培方法能够提高产量和质量。

“稻-菇”轮作模式大球盖菇栽培技术

“稻-菇”轮作模式大球盖菇栽培技术

“稻-菇”轮作模式大球盖菇栽培技术一、茬口安排水稻收获后立即整地,9月中下旬至10月上中旬进行大球盖菇播种准备。

二、菌种生产及质量要求菌种生产应符合NY/T528和NY/T1731的规定。

菌种质量应符合NY/T1742的规定。

三、原料配置主辅原料:以稻草为主要原料,辅料为玉米芯、稻谷壳、棉秆、碎木屑等。

主辅原料应符合NY5099的规定。

覆土材料:使用稻田起垄作畦和走道的壤土作为覆土材料。

原料配比:每亩(667平方米)备足洁净、无霉变的稻草4500公斤及玉米芯、稻谷壳、碎木屑等辅料2000公斤,原辅材料应符合NY5099的规定。

四、培养料预处理将稻草铺在田间,采用少量多次的喷淋方式使其充分吸收水分,确保培养料水分达到65%;辅料玉米芯、稻谷壳、碎木屑提前3天预湿,培养料水分同样需要达到65%。

辅料的配比中稻谷壳或其它小颗粒粉碎料应占比20%左右,以利于菌丝的生长。

辅料在铺料前混合备用。

五、菌田准备选择符合NY/T391规定的有清洁水源、排灌方便的稻田区域作为生产场地。

稻田彻底排水后,深耕20-40厘米,撒施克霉灵、辛硫磷等广谱高效低毒杀菌杀虫剂控制病原微生物和害虫,暴晒后撒生石灰粉末至土壤偏碱性(pH值8—8.5),生石灰用量为每亩30—50公斤。

旋耕起垄作畦,畦面修整为中间略高的龟背型,畦间留40—50厘米的走道,畦宽100—120厘米。

六、人工播种每亩播种大球盖菇菌种250—300公斤,采用3层料2层菌种的播种方式,即底层和面层为稻草,中间层为辅料。

菌种播种完成后,从畦田走道铲取少量碎土作为覆土材料,覆盖到稻草上,覆土厚度2—3厘米。

七、田间管理发菌期间温度控制在22℃—27℃,培养料含水量65%—70%,不需光照。

播种覆土后3天内菌丝开始萌发,料温持续上升。

如堆温过高,应掀掉覆盖物,在畦面中部打孔并加强遮阴。

播种后20天内一般不喷水或少喷水,待菌丝正常生长后遇天气干燥时可适当喷水,喷水时畦床侧面多喷,中间部位少喷,遇雨天要注意排涝。

稻麦秸秆培育食用菌技术

稻麦秸秆培育食用菌技术

稻麦秸秆培育食用菌技术利用稻麦秸秆粉碎发酵后培育平菇、木耳、香菇、草菇、姬菇、金针菇、姬松茸等食用菌,既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其培养基使用后还可用作优质的有机肥还田。

一、技术内容1、稻麦秸秆处理:将稻麦秸秆粉碎,喷水拌湿后,堆成直径1-1.8米的圆堆压紧实,盖上薄膜发酵3-5天。

发酵后的稻麦草粉要保持其含水量为70%左右,Ph在8左右。

2、选地栽培:室内外均可,在室外需搭棚遮荫,以免阳光直射。

接种前制作一个70厘米×20厘米×35厘米的木制模框,先在框内铺一层发酵好的稻麦草粉,踩实后,四周撒一圈食用菌菌种和麸皮;然后,再铺一层草粉,再撒菌种和麸皮。

如此一共铺4层稻麦草粉,撒3层菌种和麸皮,最后一层草粉铺得薄一些,要保证透气。

一般每块培养基用5-7.5公斤稻麦草粉,0.25-0.38公斤食用菌菌种和麸皮,最后盖上一层塑料薄膜。

3、发菌培养:菌丝生长期间要满足温度、湿度和透气的要求。

温度要控制在35℃左右,夏季气温上升快,加上稻麦草粉发热,易导致培养基升温超过40℃,此时要揭膜降温。

培养基含水量宜控制在70%,一般不需要喷水,以免引起杂菌污染。

4、采后处理:幼菇的子实体充分长大后即可采收。

一般可采3-4茬食用菌,此后的培养基可作为优质的有机肥施回农田。

二、操作要点。

用于基料准备的稻麦秸秆在堆积存放中,要注意防止雨淋霉变。

发酵好的稻麦草粉手握有弹性、无霉味,注意保持温度在20-40℃之间。

基料长出菌丝后要注意透气。

菌丝长满后,要早、中、晚各通风1次。

生长出菇期间的温度应保持在25-28℃。

可向菌砖四周喷洒水,保证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85-95%,幼菇长出后,如菌砖湿度小,可喷洒温度为25℃左右的水,切忌喷凉水,防止温差太大;适当增加光照,以促进子实体健壮生长。

三、适宜条件。

培育食用菌,南北方春、夏、秋室内外均可,冬季须在室内保证温度的前提下进行。

食用菌栽培技术大全

食用菌栽培技术大全

食用菌栽培技术大全1.蘑菇的栽培技术蘑菇是一种常见的食用菌,其栽培技术相对较为简单。

首先需要获得蘑菇种子或菇菇菌种,然后准备好栽培基质,可以是蘑菇菌包或者是废弃物质,如秸秆、麸皮等。

将栽培基质装入塑料袋或容器中,然后加入种子或菌种,将其放置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下进行培养,经过一段时间后就可以收获成熟的蘑菇。

2.干贝参茸的栽培技术干贝参茸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的食用菌,其栽培技术略微复杂。

首先,需要准备好适宜的培养基,可以是米糠、豆饼等。

将培养基装入培养袋中,添加适量的水分和保温材料,使其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

然后将菌种均匀地撒在培养基上,并用保鲜膜封口,放置在适宜的光照环境中,经过一段时间后,就可以收获成熟的干贝参茸。

3.香菇的栽培技术香菇是一种营养丰富的食用菌,其栽培技术相对简单。

首先需要准备好秸秆、麸皮、花生壳等废弃物质作为栽培基质,将其装入塑料袋或容器中。

然后添加适量的水分使其湿润,加入适量的菌种,并将其放置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下进行培养。

通常需要进行覆盖,避免光照过强或过弱。

经过一段时间后,就可以收获成熟的香菇。

4.茶树菇的栽培技术茶树菇是一种耐寒、适应性强的食用菌,其栽培技术相对简单。

首先需要准备好废木材、稻草等作为栽培基质,将其装入塑料袋或容器中。

然后调节合适的湿度和温度,将菌种均匀地撒在基质上,并将其放置在适宜的光照环境下进行培养。

经过一段时间后,就可以收获成熟的茶树菇。

5.杏鲍菇的栽培技术杏鲍菇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的食用菌,其栽培技术相对简单。

首先需要准备好适宜的培养基,可以是秸秆、木屑等废弃物质。

将培养基装入塑料袋或容器中,加入适量的水分和菌种,并将其放置在适宜的光照、温度和湿度下进行培养。

经过一段时间后,就可以收获成熟的杏鲍菇。

总结食用菌的栽培技术因各种菌种而有所不同,但一般都需要准备合适的栽培基质、调节合适的温度、湿度和光照环境,并添加适量的水分和菌种。

从种植过程来看,食用菌的栽培相对简单,但需要严格控制环境条件,以保证菌种的生长和发育。

稻草平菇种植技术

稻草平菇种植技术

稻草平菇种植技术
稻草平菇是一种菇类,种植技术与其他菇类相似。

下面是稻草平菇的种植技术步骤:
1. 培地准备:使用稻草作为培养基。

将稻草切碎,浸泡在清水中24小时,然后煮沸30分钟,去除杂质和杀死微生物。

接下来,将稻草晾干备用。

2. 消毒处理:使用石灰或过氧化氢等消毒剂对培养环境进行处理,以杀死潜在的病原菌和竞争菌。

3. 培养袋准备:将晾干的稻草填入可透气的菇袋中,袋子的大小和形状可以根据需要调整。

4. 菌种接种:将稻草菇菌种均匀地撒在装满稻草的菇袋表面。

接种量的多少可以根据袋子的大小和菇种的要求进行调整。

5. 培养环境管理:将接种好的菇袋放置在适当的环境中,通常需要保持适宜的温度(在20-25℃之间)和湿度(在75-85%之间)。

保持适当的通风,以提供充足的氧气。

6. 菇体生长:在接种后的几天内,菇菌种会开始生长,通常需要2-3周左右才能完全生长成熟。

在菇体开始成熟之前,要保持适当的湿度,并使用喷雾器定期喷水。

7. 收获和保养:当菇体完全成熟后,可以进行收获。

使用剪刀将菇体剪下来,避免对培养袋造成损坏。

收获后,要及时清理
培养环境,以便下一轮的种植。

总体而言,稻草平菇的种植技术相对简单,但仍需要对温度、湿度和通风等环境因素进行控制,以获得良好的产量和质量。

食用菌生产工艺和技术要点

食用菌生产工艺和技术要点

食用菌生产工艺和技术要点食用菌生产机械化技术的主要内容是以树枝、修剪条、锯木屑和刨花、玉米芯、玉米秆、麦秸、稻草、花生壳、棉籽壳等为主要原料,经机械加工成碎屑状,添加一定的辅助材料,如麦麸、米糠、豆饼、花生饼、蔗糖、石膏、碳酸钙、硫酸镁等,经机械制种、制袋、灭菌、接种、栽培、采收、加工,形成一整套机械化生产和栽培的技术规范。

1、切片工艺。

所选木料以直径小于12厘米,长度不大于2.5米为宜。

为了便于菌类微生物的侵入,发酵以及供菌丝萌发生长的有机酸形成,菇木切成段后需经一定时间的自然干燥方可切片加工。

木片的最大断面尺寸(长×宽)为60毫米×20毫米,厚(4±2)毫米,含水率在20%以上为好。

切片场所最好选择在晒场上,以便及时就近摊晒切好的木片,减少搬运量。

2、粉碎工艺。

切好的木片经摊晒风干,含水率为15%左右时即可进行粉碎。

食用菌对培养料粗细度有一定的要求,若粉碎过细,不但粉碎的生产率低,而且作为培养料时透气性差,影响菌丝繁殖;若培养料过粗,则会刺破塑料袋,引起杂菌侵入感染,同时培养料也不易压实,栽培时容易丧失水分。

经试验,作为香菇培养料,粉碎机粉碎木片时筛孔直径以2.5-2.8毫米为好;粉碎秸秆、籽壳类培养料时,筛孔直径以5-7毫米为好。

3、搅拌工艺。

搅拌的均匀度直接影响食用菌的生长,具体方法是将物料按规定配方比例称好,搅拌时先将主料投入搅拌室,含量少的固体物料沿轴向均匀投入,能溶于水的物料先溶于水后再投入,还需加入一定量的水在搅拌机中搅拌均匀。

4、制袋工艺。

装袋一般适用于平菇、金针菇、黑木耳等的栽培,塑料袋的规格(底×高)一般为17厘米×35厘米,多选用厚度为0.04-0.05毫米,可常压灭菌的低压聚乙烯塑料袋或可高压灭菌的聚丙烯塑料袋。

制棒适用于香菇、银耳的栽培。

5、灭菌工艺。

灭菌工艺一般分高压灭菌和常压灭菌。

高压灭菌主要用于制作母种、原种、栽培种和带棉花塞的聚丙烯塑料袋的菌袋灭菌。

食用菌的主要栽培模式与栽培技术

食用菌的主要栽培模式与栽培技术

食用菌的主要栽培模式与栽培技术一、食用菌的主要栽培模式1、菌菜一体化双面棚栽培模式菌菜一体化双面棚(图1),也叫双屋面日光温室、阴阳棚等,其南北面棚共用1个墙体,即中隔墙(在距棚地面高2米处,每隔5米开一个30厘米×30厘米的通风口),实现菌菜气体、热量、湿度的内外循环互补,提升菌棚冬季保温和夏季降温的性能,促进菌渣资源化利用,达到“节地、节能”及多品种食用菌周年高效生产的目的。

图1菌菜一体化双面棚2、多功能控温拱棚周年化出菇模式多功能控温拱棚集成了高效节能出菇棚控温、通风、喷水及隧道二次发酵供料等自动化管控技术(图2),实现了草腐菌周年化低成本节能生产,达到一年4个生产周期,实现了空间利用率、生产效率和单产的大幅提高。

图2多功能控温拱棚3、简易大棚层架立体种植模式利用简易大棚,采取垂直吊袋方式进行木耳出耳管理(图3),提高空间利用率,通风好,光线足,易喷灌,出耳时间提早或延迟;利用安装湿帘、风机的温室大棚,设置层架和配套微喷管道系统,立体栽培香菇(图4),品质好,产量高,也利于出菇管理。

图3简易大棚中木耳垂直吊袋栽培图4温室大棚中香菇层架栽培4、新型专用控温菇房反季节栽培模式该菇房通过保温材料与钢架结构的牢固结合,形成内外保温层,做到了建筑节能一体化(图5),反季节栽培香菇、双孢菇等食用菌的效果显著。

利用该模式可适度发展大宗优质品种如纯白平菇、姬菇、秀珍菇、黄金针菇、草菇、毛木耳、滑子蘑、白灵菇、猴头菇、鲍鱼菇、榆黄菇、花香菇、灰树花、褐色蘑菇和姬松茸等,逐步形成立体种植和四季高效栽培出菇模式。

图5新型专用控温菇房5、光伏食用菌高效设施栽培模式光伏发电和日光温室结合具备许多优势。

一是光伏发电,不占用地面,不改变土地使用性质,能够节约土地资源。

二是在大棚上架设太阳能电池板与需要遮光种植的食用菌,实现了彼此的光能需求互补(图6)。

三是棚内可实现反季节或周年栽培食用菌,效益可观。

图6光伏大棚(光伏日光温室)6、黑木耳春秋两季高效栽培在低温季节大规模集中接种培养黑木耳菌袋(图7),污染率低,菌丝生长健壮,生活力强,也可利用冷藏库分批保藏发满菌的菌袋。

食用菌室内种植方法

食用菌室内种植方法

食用菌室内种植方法
室内食用菌种植的方法:
1. 准备种植基质:选择适合食用菌生长的基质,如稻草、锯末、木屑等。

确保基质无污染且含水量适宜。

2. 消毒处理:将基质进行蒸煮或烘烤处理,杀死潜在的有害微生物,以防感染食用菌。

3. 接种菌种:将食用菌菌种混入基质中,确保均匀分布。

4. 调节湿度和温度:保持种植环境的湿度和温度适宜,以促进食用菌生长。

一般来说,湿度保持在80%左右,温度保持在
20-25摄氏度。

5. 光照条件:大多数食用菌不需要强光直射,可选择适度的光线照射,如间接自然光或人工补充光源。

6. 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有利于食用菌的生长和防止病虫害。

7. 定期浇水:保持基质湿润,但不要过湿,防止发霉。

8. 防治病虫害:定期检查室内植株,发现病虫害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9. 采摘成熟的食用菌:根据各类食用菌的生长周期和外观特征,
确定最佳采摘时间,采摘成熟的食用菌,避免过度生长。

10. 清洁和消毒:每次采摘结束后,清理室内环境,对盆栽容器和工具进行消毒,以防传染病菌残留。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食用菌的生长条件有所差异,因此在种植之前需要了解具体的种植要求和方法。

此外,室内种植食用菌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和经验,初学者可以先从简单的菇种开始尝试。

食用菌栽培的一般过程和技术要点

食用菌栽培的一般过程和技术要点

食用菌栽培的一般过程和技术要点一、食用菌栽培的一般过程1. 选择基材:食用菌的栽培基材通常选择有机物质,如木屑、稻草、麸皮等。

基材的选择要考虑其营养成分和适宜性。

2. 混合配比:将所选基材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均匀,以获得适宜的生长环境。

不同种类的食用菌对基材的要求有所区别,所以混合配比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3. 煮沸消毒:将混合好的基材进行煮沸消毒,以杀灭其中的有害微生物。

煮沸时间和温度要根据基材的性质和种类进行控制,通常在80-100摄氏度下煮沸1-2小时。

4. 冷却降温:将消毒的基材取出,放置在通风处进行冷却降温。

降温后的基材应达到适宜的温度,通常在25-30摄氏度。

5. 接种菌种:将培养好的菌种加入到冷却后的基材中。

接种量要适量,以免造成竞争性菌株的过度繁殖。

接种时要注意无菌操作,以防止污染。

6. 培养发酵:将接种好的基材放入培养环境中进行发酵。

发酵的环境要控制好温度、湿度和通风等因素,以促进菌丝的生长和繁殖。

7. 菌丝生长:经过一段时间的发酵,菌丝会逐渐覆盖整个基材表面,形成白色的菌丝床。

此时要注意保持适宜的湿度和通风,以促进菌丝的生长。

8. 结实体形成:当菌丝床完全覆盖基材表面后,会开始形成结实体。

结实体的形成需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并可能需要一定的光照条件。

9. 收获和储存:当结实体成熟后,可以进行收获。

收获时要注意采用无菌操作,以避免污染。

收获的食用菌可以直接食用,也可以进行储存,延长其保鲜期。

二、食用菌栽培的技术要点1. 基材选择:根据不同食用菌种类的要求,选择适宜的基材,保证其营养成分和适宜性。

2. 混合配比控制:混合配比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保证基材的营养均衡和适宜性。

3. 消毒控制:煮沸消毒的时间和温度要根据基材的性质和种类进行控制,以杀灭有害微生物,保证无菌环境。

4. 温湿度控制:菌丝生长和结实体形成的过程中,要保持适宜的温湿度条件,促进菌丝的生长和结实体的发育。

5. 通风控制:菌丝生长和结实体形成的过程中,要保持适宜的通风条件,保证氧气供应和二氧化碳排出。

就“秸秆立体栽培食用菌”答读者

就“秸秆立体栽培食用菌”答读者
元 , 去成本可 获纯利80 。 除 0 0元
l 小 时 以 上 即 可 , 但 是 采 用 纯 秸 秆 栽 0 菇 , 为 了 使 秸 秆 料 达 到 食 用 菌 所 需 的 碳 氮 比 , 必 须 采 用 粮 食 ( 米 、稻 谷 、 玉 小 麦 ) 为 培 养 基 制 的 菌 种 , 而 采 用 粮 食 制 种 最 大 的难 点 就 是 灭 菌 不 彻 底 , 污 染 率 高 ( 菌 要 在 有 效 时 间 l 小 时 灭 8 以 上 ,还 不 一 定 能 成 功 ) 梁 仁 俊 食 用 。 菌 培 训 中 心 的 技 术 特 点 是 采 用 诱 发 灭 菌 技 术 处 理 培 养 料 ,其 原 理 为 :诱 使
芽 。
3 侧 柏 叶剂 :将 侧 柏 叶捣 碎 ,加 .
等 量 水 挤 汁 ,对 2 水 喷 洒 , 可 防 治 棉 倍 蚜 和 螟 虫 。按 侧 柏 叶 的 1 倍 水 浸 液 , 0 对 防治 小麦锈 病效 果显 著 。
1 桃 叶剂 :桃 叶1 . 公斤 加 水6 斤 , 公
很大 的发 展潜 力和推 广 意义 。
本 制 种 技 术 与 传 统 袋 栽 技术 有 哪些 不 同?


三 、周 年 生 产 如 何 安 排 。设 备 投
答 :食 用 菌 的 制 种 ,常 采 用 棉 子
壳装 袋 、高 压灭 菌 l ] 。 b时 或 常 压 灭 菌 5
资需 多少 ? 答 :每 年 的8 l 月 份可 大量 进 行 ~0
能 培 养 基 , 但 棉 壳 价 高 , 食 用 菌 价 格 略 有 波 动 ,就 会 严 重 影 响经 济 效 益 , 有 时 甚 至 亏 本 。 利 用 稻 草 大 田 阳 畦 栽 培 ,成 本 低 , 每 投 料 5 0 公 斤 草 ,仅 00 需 数 百 元 , 但 由 于 覆 土 带 泥 ,影 响 了

食用菌栽培技术(全).

食用菌栽培技术(全).

食用菌栽培技术(全).食用菌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营养丰富的食品,一直受到人们的喜爱。

而食用菌栽培技术的发展,为大众提供了更加优质、安全、健康的食用菌产品。

本文将从食用菌的栽培方式、菌棒制作、培养基的制备、环境调节以及病虫害的预防等方面详细介绍食用菌栽培技术。

一、食用菌的栽培方式1. 菌种培养法菌种培养法是指将选好的食用菌菌种在试管或各种培养瓶中培养、增殖,然后通过接种固体或液体基质进行培养。

2. 菌粒种培养法菌粒种培养法是将菌种接种到菌粒中,使其在稻壳、麦麸等物质上生长,达到大量繁殖的目的。

3. 菌棒种植法菌棒种植法是将菌株培养好后,包裹在纸屑或木屑中,制成压缩成型的菌棒,再将菌棒悬挂在菌房内进行培养。

二、菌棒制作菌棒制作是掌握食用菌栽培技术的重要环节。

以野生银耳为例,采取木芹皮、沙土、水洒、砖头、石灰等基质材料,经过高温蒸煮、喷水、冷却,制成菌棒。

其中,木芹皮以其不易被打垮、有机质适宜等特点被广泛应用。

在制作木芹皮菌棒时,首先将木芹皮手工粉碎成一定大小的茎节,在专用菌棒成型机上逐层压缩,制成直径为6cm,长度为65cm,重量为750g的木芹皮菌棒。

最后将菌棒用真菌接种液接种后,悬挂于菌房内进行培养。

三、培养基的制备菌种的培养需要一定的基质,基质的配比受到地区、季节、食用菌种类和诸多因素的影响。

精细、科学的配方是菌棒成长的重要保证。

一般采用玉米粉、黑豆粉、黄豆粉、大豆饼粉等碳源和硝酸钾、磷酸氢二钾、硫酸铵等氮、磷、钾肥来配制基质。

基质配比得当,可提高菌棒成长速度,并产生丰富的香味和口感。

四、环境调节环境调节是栽培食用菌的重要保障,主要包括调节温度、湿度、光照等方面。

1. 调节温度食用菌生长的温度范围因菌种不同而异。

以金针菇为例,其适宜温度为20-28℃,白灵菇适宜温度为5-20℃,香菇适宜温度为15-25℃。

在紫菇的栽培过程中,需要按照孟诚和张芳树所提出的温度调控法,将温度从最初的15-18℃逐步升至22-25℃,使菌棒在不同生长阶段得到不同的温度和湿度状态。

食用菌种植方法

食用菌种植方法

食用菌种植方法食用菌种植是一项古老而又现代的农业产业,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的追求,食用菌的市场需求也越来越大。

如何科学种植食用菌,成为了许多农民和爱好者关心的问题。

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些常见的食用菌种植方法,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首先,我们来谈谈木耳的种植方法。

木耳是一种食用菌,其种植方法相对简单。

首先,要准备好木耳菌种和适宜的培养基质,通常可以选择玉米秸秆、稻草等作为培养基质。

其次,将木耳菌种均匀撒播在培养基质上,并保持适宜的温湿度,通常在25-28摄氏度的温度下,保持适当的湿度,木耳就可以顺利生长。

最后,要注意定期通风和消毒,以保持培养环境的清洁和卫生。

接下来,我们来讨论一下香菇的种植方法。

香菇是一种常见的食用菌,其种植方法也较为简单。

首先,准备好香菇菌种和适宜的培养基质,通常可以选择玉米秸秆、麦秸等作为培养基质。

其次,将香菇菌种均匀撒播在培养基质上,并保持适宜的温湿度,通常在12-25摄氏度的温度下,保持适当的湿度,香菇就可以顺利生长。

最后,要注意控制光照和通风,以保持培养环境的稳定和适宜。

最后,我们来介绍一下平菇的种植方法。

平菇是一种口感鲜美的食用菌,其种植方法也相对简单。

首先,准备好平菇菌种和适宜的培养基质,通常可以选择玉米秸秆、麦秸等作为培养基质。

其次,将平菇菌种均匀撒播在培养基质上,并保持适宜的温湿度,通常在18-25摄氏度的温度下,保持适当的湿度,平菇就可以顺利生长。

最后,要注意控制光照和通风,以保持培养环境的稳定和适宜。

总的来说,食用菌的种植方法并不复杂,但是需要注意的细节也很多。

希望以上的介绍能够对大家在食用菌种植方面有所帮助,祝大家种植顺利,收获丰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稻草立体栽培食用菌技术稻草在我国广大农村随处可见,农民朋友往往把它当柴烧,相当一部分稻草则被随意抛弃,任凭风吹雨淋直至最后烂掉,既造成了资源浪费,又严重污染了我们周围的环境。

如今,广大科技工作者通过长期的生产实践,成功地把稻草用在了食用菌栽培生产上,不但充分利用了丰富的稻草资源,使稻草变废为宝,增加了稻草的经济附加值,而且为广大农民朋友找到了一条致富新门路。

今天的节目中,我们将向大家介绍长稻草立体栽培食用菌技术,这项技术通过对未经粉碎的长稻草进行预处理,利用特制模具将长稻草打成菌包,接种发菌后,将多层菌包叠放,垒制成菌墙,进行食用菌的立体栽培,具有成本投入低、生产周期短、栽培管理简便、单位面积产量高,经济效益显著等优点,深受广大栽培户的欢迎。

在准备采用长稻草立体栽培食用菌之前,我们要确定好栽培季节和所要栽培的食用菌品种,同时提前搭建好菇棚。

栽培季节与栽培品种(一级)用长稻草立体栽培食用菌一年四季都可以栽培。

可以采用长稻草来进行立体栽培的食用菌品种很多,像平菇、姬菇、凤尾菇、鸡腿菇、双孢菇、草菇、金福菇、姬松茸等。

整个栽培周期为2~3个月。

农民朋友可以根据当地的市场需求特点,选择适销对路的食用菌品种,灵活安排栽培季节。

搭建菇棚(一级)这菇棚可不是随便拣一块空地就可以搭建的,一定要选择地势平坦高燥、接近水源、排水良好、远离厕所、垃圾场和养殖场等污染源的地点建棚。

一般选用竹木材料搭建就可以,为增加菇棚的稳固性,棚内要求设置立柱。

菇棚最好建成东西走向,坐北朝南,要求旁边没有高大建筑物,这样有利于棚内通风和保证菇棚能接受更多的阳光照射。

菇棚规格一般为宽4~6米,高2.5米,长度可以根据场地的大小来决定。

菇棚外面要加盖塑料薄膜和草帘,以便达到良好的保温和遮光效果。

菇棚四周要挖好排水沟。

下面,我们以长稻草立体栽培平菇为例,一起来了解一下长稻草立体栽培食用菌技术。

稻草的选择(一级)也许有的朋友会问,所有的长稻草都可以用于食用菌的立体栽培吗?当然不是,用于立体栽培食用菌的长稻草可是有讲究的。

首先最好是人工收割的稻草,如果是机械收割的稻草,则必须是用半喂入式联合收割机收割的;其次,所用的长稻草一定要晒干,并且要求选用新鲜、不霉变的稻草,腐烂、霉变的稻草绝对不能用作栽培食用菌的原料,如果用这样的稻草栽培食用菌,影响产量不说,严重的还会污染杂菌,最终导致栽培失败。

准备好符合要求的长稻草以后,我们首先要对长稻草进行必要的预处理。

稻草的预处理(一级)长稻草预处理的好坏是栽培能否成功的关键,预处理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堆置发酵,一种是用生石灰水浸泡消毒。

我们先来看看堆置发酵的方法。

堆置发酵(二级)在堆置发酵之前,先要对长稻草进行预湿处理,然后在地面洒上一层生石灰,将长稻草逐层码放,每码两三层,在稻草上面洒上一层生石灰,码放过程中,要向稻草堆上喷水,总之,要使稻草完全湿润。

一般堆置发酵一周左右就可以,如果气温低,堆置时间最长能达到半个月。

当稻草变得疏松,呈咖啡色,并且散发清香味的时候,说明发酵好了。

现在我们来看看浸泡消毒的方法。

浸泡消毒(二级)浸泡在水泥池中进行。

水泥池要求建在栽培场所附近,离稻草堆比较近,并且有排水沟。

一般建成长3米、宽1.5米、高0.6米,一次能够浸泡150~200千克的长稻草。

在浸泡长稻草之前,先要把水泥池冲刷干净,排出冲刷污水以后,把池底部的排水口堵起来。

接着,准备好生石灰,用量为浸泡稻草量的1%~2%,分两次加入。

将生石灰装进塑料编织袋里,用水直接对着袋内的生石灰冲。

溶解的石灰水通过编织袋的缝隙流入池中,当池中有5厘米左右深的生石灰水时,往池中码放长稻草。

长稻草最好打成捆,逐层整齐码放在池中。

当码放高度接近水泥池口时,停止向池中添加稻草。

稻草要用脚踩实,然后上面盖上木板,再用石头压上。

为避免上层稻草消毒不到位,我们还应当向池中冲入余下的生石灰溶液。

浸泡消毒要求保证池中的长稻草全部浸入在水中,不能有稻草露出水面,这样才能保证消毒彻底。

浸泡处理不仅可以清除稻草上的蜡质,起到软化秸秆的作用,而且还可以有效杀灭长稻草上面附着的病菌。

稻草堆置一天后,把压在上面的石块和木板移开,进行翻堆,把上层的稻草移到底层,把底层的稻草移到上层。

一般来说,秋季浸泡两天,冬季浸泡3~4天就可以。

长稻草的预处理方式不同,下面的栽培程序也会有所不同。

堆置发酵的长稻草,在气温低于25摄氏度的情况下,不需要灭菌,直接边打菌包边接种就可以。

而浸泡处理的长稻草则需要打上菌包后,进行常压灭菌。

无论是哪种程序,我们都需要提前做好打菌包的相关准备工作。

打菌包前的准备工作(一级)先准备好菌包模具。

制作长稻草菌包的模具结构比较简单,用木板钉制而成,为长方形、无底盖框架,规格为,长120厘米,高20厘米,宽在25~30厘米之间为好。

要根据栽培规模的大小和工作人员数量,提前制作出足够数量的模具。

模具准备好了,还要准备好打菌包用的塑料薄膜和塑料绳。

薄膜没有什么特殊要求,选择普通地膜就可以。

薄膜规格一般为长200厘米,宽133厘米。

纵向捆扎的绳断成340厘米左右,横向捆扎的绳断成130厘米左右。

那么,堆置发酵的长稻草是如何打菌包接种的呢。

边打菌包边接种(一级)农户栽培所用的栽培种直接从菌种生产单位购买。

打菌包接种前,先用高锰酸钾水溶液对手和菌种袋进行清洗消毒。

然后,剥去菌种两端的老化菌皮,再将菌种捏碎。

将模具放在平地上,我们先在模具上纵向放上一根长绳,再横向等距离放上三根短绳,然后在绳上面铺放上准备好的薄膜,用手按薄膜,使薄膜紧贴在模具底部和周边。

接下来,往模具内上草料。

按照一层草料、一层菌种的方式,分层添加,每个菌包的用种量为1000克。

第一层草料厚度大约在4.5厘米左右,用手轻轻压实。

然后将捏碎的菌种均匀地撒播在上面,播种量为300克。

菌种撒播要均匀、周到,撒播完第一层菌种后再装第二层草料,第二层草料的厚度大约在7.5厘米左右,同样用手轻轻压实,然后再撒播菌种,菌种用量与第一层相同,撒完第二层的菌种以后,再添第三层草料,草料厚度大约在10厘米左右,草料装好压实,撒播菌种,用种量为400克。

撒播完第三层的菌种,将两侧的薄膜折叠,覆盖在草包上面,分别从横向、纵向两个方向将菌包系上活扣,捆扎紧实。

一般每个菌包的长稻草用量大约为10千克。

菌包捆扎好后,用钉满6厘米长铁钉的木板在菌包上压一下,打上透气孔。

这样做的目的是使空气进入菌包内,菌包内的菌种就能够进行有氧呼吸,有利于发菌出菇。

带钉木板要事先用高锰酸钾溶液消毒。

打上透气孔以后,撤下模具。

到这里,已经撒播了平菇栽培菌种的菌包就制作好了。

接种打包好的菌包及时运送到菇棚发菌。

对于浸泡处理的长稻草,我们要采取先打菌包,后灭菌,再接种的方法了。

打菌包的方法与上述方法相同,只是打菌包时不往里面撒菌种,这里我们不再重复。

打好的菌包要进行常压灭菌。

常压灭菌(一级)我们采用简易灭菌炉常压灭菌。

在砌好的锅灶上面安放上由旧油桶改造成的灭菌锅,油桶上面分别设有注水口和出气口,出气口接出3米长的出气管,直接通入堆放菌包的竹排下面。

竹排与地面之间留有一块平砖的空间。

将打好的菌包整齐码放在竹排上面,盖上3~4层薄膜,四周用沙袋压实,防止漏气。

桶内注满水,先进行猛火强攻,使料堆内的温度迅速升到100摄氏度。

当薄膜鼓起,用手按不下去,说明料堆内的温度已经达到100摄氏度了。

中间不要停火,持续保持这样的状态6~8小时,灭菌工作就结束了。

为防止烧干,一般在烧火2小时左右,要往桶内加水。

灭菌结束后,揭去料堆上面覆盖的薄膜,趁热将菌包运往接种棚,冷却接种,当菌包温度冷却到25摄氏度时,开始接种。

接种(一级)接种前要对接种室时进行消毒处理,一般用气雾消毒剂消毒,用量为每立方米2~3克,消毒后关上棚门,密闭半个小时再接种。

用同样的方法对手和菌种袋进行消毒,将菌种捏碎。

解开菌包,分三层将菌种均匀地撒在稻草上,要求菌种撒放均匀,一般每个菌包内的菌种投入量为1000克左右。

接种结束,将菌包重新打好,及时运送到菇棚发菌。

发菌管理(一级)发菌管理是长稻草立体栽培食用菌技术中最关键的环节,稍有疏忽,将会直接导致栽培失败。

菇棚地面事先洒上生石灰消毒。

菌包按“井”字型叠放,气温高,叠放3-4层就可以,气温低则可以放上5~6层。

温度控制是发菌管理中的重中之重。

在整个发菌期间,每天都要注意菌包的温度,菌包内的温度最好保持在22摄氏度~26摄氏度。

如果菌包内温度超过30摄氏度时,要打开通风道,及时通风降温,降低菌包叠放的层数,或将菌包散开,散热。

在发菌过程中,还要注意检查有没有杂菌污染的菌包,如果发现有污染严重的菌包,要及时把被污染的菌包清除出菇棚,防止扩散污染。

发菌5~7天,应当翻一次堆,也就是要把里面的菌包翻出来,把上层的菌包翻到下层,下层的菌包翻到下层,使发菌温度均匀一致。

在温度适宜的情况下,一般20~25天,平菇的菌丝就可以长满菌包,发菌工作也就结束了。

到这里,也许您会问了,这立体栽培到底体现在哪里呢?别急,咱们接着往下看,您自然就明白了。

垒制菌墙(一级)垒制菌墙是长稻草立体栽培食用菌的重要特征。

发好菌的菌包要叠放成堆,垒制成菌墙。

在垒制菌墙之前,先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

垒制菌墙前的准备(二级)为了满足平菇的营养需求,要配置好营养土。

选择保水性好,质地疏松、无杂虫卵的深层土,加入0.1﹪尿素,1﹪磷肥,1.5﹪石灰,0.1﹪的多菌灵,然后喷上适量水,使营养土的含水量为45%左右。

然后再按照说明书用量喷施适量杀虫单溶液,营养土配好后,用薄膜覆盖好,堆闷2~3天;另外,我们还要准备好垒菌墙用的泥浆和固定菌包的木桩。

一般使用无污染的塘泥或者河泥来调制泥浆,木桩没有什么特殊要求,比菌包的总高度高出10厘米左右。

准备工作做好后,我们就可以来垒制菌墙了。

垒制菌墙(二级)我们将捆扎菌包的绳子解开,除去外包薄膜,将菌包平行排放。

先在准备垒菌墙的位置铺一层营养土,厚度大约为1厘米左右,放上第一层菌包,接着在第一层菌包上面再铺一层1厘米左右厚的营养土,然后放上第二层菌包,如此一层营养土,一层菌包地堆叠。

根据气温的高低灵活掌握菌墙的高度,气温高,堆3层,气温低,可以堆4~5层。

菌墙垒好后,在菌墙两侧各打上两根木桩,然后用绳子把对称的两根木桩捆扎好,使菌墙稳固。

接下来我们来抹泥浆。

在菌墙表面抹泥浆,能起到保温保湿的作用。

在抹泥浆时,要注意,泥浆不要抹得太厚,但是一定要抹平,太厚会影响出菇,一般抹2厘米厚,不露菌包就可以了。

顶层菌包上面用营养土覆盖就可以,厚度大约在1.5厘米左右。

泥浆抹平后,用薄膜盖好菌墙。

注意薄膜不要紧贴菌墙,否则会影响菌墙的通风、增氧和散热。

为方便管理,相邻两个菌墙之间的间距为60厘米,这样方便采菇管理。

出菇管理(一级)菌墙垒好后,在16摄氏度~25摄氏度的温度条件下,大约7~10天,菌墙上就会出现平菇原基了,这时需要在走道上空和地面上喷水雾增湿,把棚内空气湿度控制在80﹪~90﹪,同时增加菇棚内的光照,加大通风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