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1教师
人教版(2024新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七单元 课题1《燃料的燃烧》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2024新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七单元课题1《燃料的燃烧》教案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课是初中化学中关于能源利用与开发的重要章节,通过燃料的燃烧引入,使学生理解燃烧的基本概念和原理,认识不同燃料的燃烧特性及其对环境的影响,为后续学习能源的合理利用与开发奠定基础。
本课内容既是对前面所学化学知识的应用,也是培养学生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的重要载体。
二、学情分析九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如物质的组成、性质、变化等,对燃烧现象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和感性认识。
但他们对燃烧的本质、燃烧的条件、燃烧过程中的能量转化以及不同燃料燃烧对环境的影响等深层次问题还缺乏系统地理解和科学地认识。
此外,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实验探究能力和环保意识还需进一步提升。
三、设计思路针对“燃料的燃烧”这一章节的教学设计,我主要采用了以下思路:首先,通过展示燃烧现象的视频或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其次,通过对比实验和探究活动,引导学生探究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然后,结合生活实际和案例分析,加深学生对燃烧和灭火知识的理解;最后,通过总结和反思,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并引导他们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四、教学目标【化学观念】学生能够理解燃烧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科学思维】学生能够掌握不同类型燃料(如固体、液体、气体燃料)的燃烧特性及其在工程中的应用。
【科学探究与实践】学生能够了解燃烧过程中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原理,以及燃烧对环境的影响。
【科学态度与责任】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培养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的意识,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五、教学重点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的探究六、教学难点通过燃烧条件推理灭火的原理和方法,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知识迁移能力的培养。
七、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设计意图新课导入导入新课(约5分钟)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燃烧现象(如燃气灶点火、汽车尾气排放等),引导学生思激发学生兴趣,引出本课主题。
课题1 常见的酸和碱 优秀教案
第十单元酸和碱课题1 常见的酸和碱课时1 酸、碱与指示剂作用【教材分析】本课是九年级化学第十单元课题1《常见的酸和碱》第1课时。
本节内容是下册课程的学习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是在学习了氧气、碳及其化合物、金属等简单物质的性质和用途的基础上,更高层次的学习。
本节课的内容与日常生活、生产有着密切的联系,体现了新教材的特点,通过实验探究的方法获得感性认识,代替了枯燥的概念性文字,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创新能力,对学生今后参加社会实践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教学理念】1.理论联系实际,梳理知识要点的同时,重点突出生活应用。
化学从生活中来,又走向生活中去,学会用化学知识分析和解决与生活有关的一些常见的实际问题2.教师主导,学生主体,为学生创造问题情境,启发学生思考,激活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能力【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初步了解生活中常见酸和碱(2)通过实验了解酸碱指示剂及其变色规律(3)了解酸碱指示剂发现过程,学会自制指示剂。
(4)用指示剂判断溶液的酸碱性,并会其原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2、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能力。
(2)学会运用指示剂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真假的鉴别紫米、变绿的鸡蛋、不同水中黑枸杞等)3、情感态度价值观(1)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的科学精神。
(2)注重培养学生关注和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点】(1)掌握酸碱指示剂及其变色规律。
(2)能够利用酸碱指示剂来检验常见物质酸碱性。
【教学难点】(1)利用酸碱指示剂的变色原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课前准备】将学生分成九组,组内进行明确的分工合作。
实验仪器:试管8支、试管架、胶头滴管8支、六孔井穴板4个实验药品:石蕊溶液、酚酞溶液、醋酸溶液、石灰水溶液、氢氧化钠溶液、盐酸溶液、自来水学生课前准备:1、查阅资料自制指示剂方法,每小组至少自制两种指示剂2、从家里带来肥皂水、洗洁精、洁厕灵、橘子水、洗发水等各种液体。
《第一单元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定义,能够区分物质发生的变化;理解物质的性质,能够描述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分析比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物质变化和性质可逆的观念,认识化学变化的奇异,培养学生对化学的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分,物质的性质的描述。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变化原因,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教学准备1. 准备实验器械:试管、水、酚酞溶液、氢氧化钠溶液、二氧化碳气体等。
2. 准备教学素材:PPT课件、相关图片、视频等。
3. 安排学生预习相关内容,提前阅读教材,了解基本观点。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展示一些物质变化的图片或视频,如铁生锈、火柴燃烧、水加热变成水蒸气等,让学生观察并描述他们的变化。
2. 引导学生思考物质变化有哪些类型,如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二)讲授新课1. 物质的变化(1)观点:物质的变化包括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2)物理变化:物质的状态、形状、大小等发生改变,但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3)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4)举例:铁生锈、火柴燃烧、酸碱中和等。
2. 物质的性质(1)观点:物质的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硬度、溶解性等。
(3)化学性质:需要通过发生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等。
3. 物质变化的判断引导学生了解如何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并通过一些实例进行练习。
(三)学生实验1. 实验名称:观察物质的变化实验目标: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加深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理解。
实验材料:一些常见的物质变化现象,如水、食盐、小苏打、白醋等。
实验步骤:让学生观察这些物质的变化现象,并描述他们的变化。
教师研究课题策划方案
教师研究课题策划方案一、引言当今社会,教师研究已成为促进教育发展的重要途径。
因此,制定一个合理的研究课题策划方案对教师来说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教师研究课题策划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二、确定目标教师研究课题策划的第一步是确定目标。
教师应该明确自己的研究目的和预期结果。
例如,研究某一教学方法的有效性,或者探索学生学习动机的影响因素。
三、选择研究领域在确定目标后,教师应该选择一个具体的研究领域。
这可能包括教育技术、教学法、课程设计等。
根据自己的专业背景和兴趣,选择一个与教育实践密切相关的研究领域。
四、背景调查在开始研究前,教师应该进行背景调查。
这包括收集相关文献、统计数据和案例研究。
通过深入了解已有研究和实践经验,教师可以更好地理解当前问题的背景和现状。
五、问题陈述在背景调查的基础上,教师应该明确自己的研究问题。
问题陈述应该具体明确,以便研究过程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
例如,研究问题可以是:“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技巧?”六、研究方法选择合适的研究方法是教师研究课题策划的关键一步。
研究方法可以包括实验研究、问卷调查、观察研究等。
根据研究目标和问题,选择适合的方法并制定详细的研究方案。
七、数据收集进行实际研究前,教师需要确定数据收集的方法和工具。
这可能包括访谈、观察记录、问卷调查等。
教师应该确保数据收集的过程规范和可靠,以便后续的数据分析和解释。
八、数据分析在数据收集完成后,教师需要进行数据分析。
这可以通过统计分析软件或手工计算来完成。
数据分析的目的是得出对研究问题有意义的结论和发现。
九、结果解释数据分析完成后,教师需要解释和解读研究结果。
这包括对数据进行解读、结论的推断以及对结果的意义进行进一步讨论。
教师应该注意结果的客观性和科学性。
十、撰写报告在研究过程中,教师应该记录和整理研究过程和结果。
撰写一份详细的报告是必要的,这将有助于教师向他人传达自己的研究成果和体会。
报告应该具有逻辑结构,清晰明了。
十一、反思与改进研究完成后,教师应该对自己的研究进行反思和评估。
教师课题研究计划
教师课题研究计划一、选题背景与意义教育是人类社会进步与发展的基石。
作为从事教育事业的教师,我们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
因此,我的教师课题研究计划选题为“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二、现状分析当前,课堂教学仍然以教师为中心,学生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精神。
在各类考试的压力下,学生只注重满足要求和得高分,而忽视了培养创新思维的重要性。
这对于学生未来发展来说是非常不利的。
三、研究目标本研究旨在探索有效地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方法和策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成长潜力。
四、研究内容和方法4.1 研究内容本研究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 创新思维的定义与内涵- 已有的培养创新思维方法与策略的分析与总结- 在实际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路径和方法- 学生创新思维培养情况的调查与分析4.2 研究方法本研究将采用文献综述、问卷调查、教学实践等方法进行研究。
通过对已有研究成果和经验的总结和分析,进一步完善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方法和策略。
五、研究预期成果本研究的预期成果有:- 对创新思维的定义与内涵有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 梳理出已有的培养创新思维方法与策略- 提出适用于实际教学的创新思维培养路径和方法- 调查分析学生创新思维培养的现状和问题六、研究计划6.1 文献综述阶段:对创新思维的定义、内涵和培养方法进行全面的梳理和总结。
6.2 调查研究阶段:通过设计问卷和访谈,了解学生创新思维培养的现状和问题。
6.3 实践验证阶段:选取一些学校和班级进行实验,尝试创新思维培养的方法,记录并分析结果。
七、研究的局限性与难点7.1 研究局限性本研究可能受到时间和资源的限制,无法全面考察所有的创新思维培养方法。
7.2 研究难点因为学生创新思维具有主观性和多元性,所以在调查和分析中可能存在主观性和误差性。
八、预期使用和推广价值本研究的成果可以为教师提供有关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实用指导和策略。
并且通过实验验证,可以证明相关方法的可行性,为教育教学改革提供借鉴和参考。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 第三单元 课题1 分子和原子 教案
---中国”图片,加强学生对“物质是由微观粒子 思考、想象
构成的”的认识,让学生感受分子是真实存在的。
(ppt)展示轻松小练习: 一滴水中含有 1.67×1021 个水分子,假设每人每 天吃 5000 粒米,1.67×1021 粒可供全世界人吃
计算、回答
年?这个假设与课本上的事例能够说明分子具有
什么样的特点?
教学 准备
ppt 实验器材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新 “微粒构 成物质” 的认识
知
探 分子是很 微小的
究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情境)ppt 展示“生活中一些变化的现象”:酒 观看、思考、
精蒸发、闻到花香、糖块溶解消失、湿衣服晾干。 解释
引导学生用在物理课中已经学过的分子知识加以
解释。
(导入)根据学生的回答,导入开始对“第三单
添加修改
1
(小结)得出“分子是很微小的”观点。 新
知 分子是不 断的运动
探
究 分子间存 在间隔
同种分子 性质相同 不同种分 子性质不 同
混合物与 纯净物微 观区别
新课小结
当堂检测 布置作业
1.(问题与思考)ppt 展示:
(1)微小的分子还有哪些不同于宏观物体的特点 观 看 思 考 题
呢?
并思考、回答
论及氢气与氯气反应的模型图。
思考、讨论与交流
引导学生讨论:在化学变化中,发生变化
的是分子,还是原子?
听讲、记录、领悟
(小结)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区别:在化学
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是不可分的,只 阅读与思考、
是发生重新组合。
2.(提出问题)分子和原子都称为最小的粒 讨论与交流
课题1 溶液的形成(第一课时) 优秀教学设计
本课时主要是以实验探究形式来完成教学任务,通过实验组织学生仔细观察、分析、小组总结从而得出结论,教师只是引导、组织好学生,以学生为主体来进行教学活动。
教学过程
点评
情境创设
教师展示已经配制好了的五种溶液:氯化钠、硫酸铜、氯化铜、高锰酸钾、氯化铁,让学生观察,并设疑:你想到了什么?
教师引入:同学们回答得很好,这些都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溶液,同学们想不想知道这些溶液是怎样形成的?(教师板书课题1:溶液的形成)
教师点评:同学们做实验很认真,观察得也很仔细,总结结论:不同溶质在同一溶剂里的溶解性不同,同种溶质在不同溶剂里的溶解性也不同。
设疑:把一种溶液放入到另一种溶液中能形成溶液吗?
请同学们做活动与探究(三)
药品:酒精、水、红墨水
仪器:试管一支、胶头滴管
溶剂
溶质
振荡前现象
振荡后现象
静置后现象
结论
水
乙醇
教师:请一个小组来汇报实验情况。
①不同溶质在同一溶剂里的溶解性不同,同种溶质在不同溶剂里的溶解性也不同;
②溶质可以为:固体、液体和气体;
③液体与液体互溶时:多者为溶剂,少者为溶质,一般情况下水是溶剂。
学生观察仔细,能将所学知识与生活中的实例相结合并能准确回答。
教师活动:下面请同学们做:
“活动与探究(一)几种固体物质溶解于水”
药品:食盐、糖、硫酸铜晶体、水
仪器:玻璃棒、100 mL烧杯三个、药匙
展示不同颜色的溶液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
食盐
糖
硫酸铜晶体
现象
结论
培养学生集体合作意识和动手能力;认识溶液、溶质、溶剂。
学生们分组实验,教师巡视,个别加以辅导。等同学们大部分完成后,请一个小组的代表谈谈本小组的实验情况:
人教版(2024新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六单元 课题1《碳单质的多样性》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2024新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六单元课题1《碳单质的多样性》教案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九年级学生学习化学后接触的第一个元素及其化合物相关知识的单元,主要研究碳单质及其化合物的有关性质和用途,其内容特点有“四多”物质种类多、物质性质用途多、化学实验多、化学方程式多,且各物质的性质有诸多异同点,物质间的转化关系较复杂。
本单元将引导学生从单一物质的学习向一类物质的学习迈进,关键在于打通物质之间的联系,将知识结构化。
从内容来看,本单元既是体验宏观辨识、微观探析、证据推理、科学探究的良好平台,又是培育创新意识和社会责任的优质载体。
二、学情分析1.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相关知识:在开始本节课之前,学生应该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化学知识,如元素周期表、化学键的概念,以及一些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
他们可能已经了解了一些碳的简单性质,如碳的化学反应和碳的氧化态。
2.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九年级的学生对化学实验通常比较感兴趣,特别是那些能够直观展示化学现象的实验。
在这个年龄阶段,学生通常具备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喜欢通过实验和实践活动来学习。
他们的学习风格通常偏向于动手操作和实践经验。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在本节课的学习中,学生可能会对碳单质的结构和性质之间的关联感到困惑。
他们可能难以理解金刚石和石墨的结构差异,以及这些差异如何导致它们性质的不同。
此外,学生可能对C60这种特殊的碳单质感到陌生,难以想象和理解其结构和工作原理。
因此,教师需要通过生动的图像、模型和实验来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这些概念,并引导学生进行深入地思考和讨论。
三、设计思路在教学中要设计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通过多种途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使他们在课堂中始终保持旺盛的学习热情。
例如创设有效的情境、借助先进的教学手段、通过有效的积极地生生、师生合作。
四、教学目标【化学观念】学生能够理解并识别碳单质的多样性,包括金刚石、石墨、C60等。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课题1金刚石、石墨和c60教案(A+B)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单元说明本单元包括三个课题。
课题1主要介绍了碳的几种单质(金刚石、石墨和C60等)和单质碳的化学性质。
课题2引导学生探究在实验室中如何制取二氧化碳。
课题3介绍了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主要性质和用途。
本单元教科书的内容具有以下特点:1. 注意采用探究的呈现方式。
2. 紧密联系生活实际。
3. 既充分体现科技的发展,又紧密联系社会热点问题。
4. 呈现方式图文并茂。
教学重点1. 碳及碳的氧化物的性质。
2. 实验室里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和装置。
3.以碳的单质为例,引导学生认识物质的多样性,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和环境的责任感。
教学难点探究实验室里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
课时安排课题1 金刚石、石墨和C602课时课题2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1~2课时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2课时课题1 金刚石、石墨和C60教学目标1. 了解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和主要用途。
2. 知道碳单质的化学性质。
3. 知道不同的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同一种元素也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
4.以碳的单质为载体,引导学生形成“物理的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物质的用途”以及“科学发展是无止境的”的观念。
教学重点1. 解金刚石、石墨、活性炭、木炭的性质和用途。
2. 了解结构、性质、用途三者的关系。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实验设计的能力。
教具准备教师用具:金刚石、石墨、C60分子模型、玻璃刀、6B铅笔芯、干电池、石墨电极、投1 / 8影仪、电视媒体、防毒面具、导线、灯泡。
学生用具:小锥形瓶、试管(大小各一个)、铁架台、酒精灯、网罩、带导管的塞子;红墨水、烘烤过的木炭(活性炭)、木炭粉、CuO粉末、澄清石灰水。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教案A第1课时一、导入新课我们已经知道,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是由元素组成的。
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的,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不同的元素组成不同的物质。
那么,在物质世界里,有没有一种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呢?二、新课教学大家讨论。
课题1金属材料教案
课题1金属材料教案篇一:课题1 金属材料教案课题1 金属材料【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认识金属材料与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
2、了解常见金属的物理性质,能区分常见的金属和非金属。
3、知道生铁和钢等重要合金,以及合金比纯金属具有更广泛的用途。
4、了解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 1、由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对实物性质的讨论入手,让学生了解金属的物理性质,并学会区分金属和非金属。
2、通过对生活中常见的一些金属制品材料选择的讨论,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分析问题,并形成以下认识:物质的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物质的用途,但不是唯一的决定因素。
3、通过实验比较黄铜片和紫铜片、焊锡和锡及铅的多种性质,认识加入其他金属可以改良金属特性,以及合金具有更广泛的用途。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日常生活中广泛使用金属材料等具体事例,认识金属材料与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
2、在了解金属性质的基础上,了解材料选择要考虑的问题:如价格、资源、是否美观、是否便利以及废料是否易于回收等。
【教学重点】1、金属材料的物理性质。
2、物质性质与用途的关系。
【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运用探究方法得出相关结论的能力。
2、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方法】探索发现式创设情境→联系实际→活动探究→交流反馈→归纳总结→拓展视野→提高兴趣【教具准备】教师用具:投影仪、金属材料制品、金属制品的图片、铁架台、铁片、酒精灯、焊锡、铅、火柴等。
学生用具:大小形状相同的铁、铜、干电池、小灯泡、导线、酒精灯、火柴、黄铜、铜与钛有关的资料和新型合金的资料等。
【教学过程】创设情景:故事引入:1912年,英国斯科特探险队的船只,在去南极的途中,天气十分寒冷,可是用于取暖的煤油却漏光了,以致探险队员全部冻死在南极冰原。
原来装煤油的铁桶是用锡焊接的,而锡却莫名其妙地化为了灰尘。
1867年冬天,俄国彼得堡海军仓库的大批锡砖,一夜之间不翼而飞,留下了泥土一样的灰色粉末。
教师教育教学研究课题
教师教育教学研究课题教师教育教学研究课题探究一、背景介绍教师教育教学研究是当前教育领域的热点话题之一。
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需要更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来适应社会变革的需求。
教师教育教学研究课题旨在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优化教学方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教师培训与教师教育教学研究教师培训是教育系统中重要的一环,为教师提供系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
然而,传统的教师培训往往泛泛而谈,缺乏深入研究。
教师教育教学研究的课题则更加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为教师提供科学的研究方法和指导。
三、教师教育教学研究的重要性教师教育教学研究的重要性体现在多个方面。
首先,它能帮助教师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不断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其次,教师教育教学研究能够推动教育领域的发展,促进教育改革与创新。
最后,它对于教师培训和教师队伍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
四、教师教育教学研究课题的选择原则在选择教师教育教学研究课题时,应遵循一些原则。
首先,课题的选择应符合学科前沿和教育改革的方向。
其次,应注重实践应用,与教师实际工作相结合。
最后,学校和教师的需求也是选择课题的重要因素。
五、教师教育教学研究课题的实施方法教师教育教学研究课题的实施应结合实际情况,采用多种方法。
可以采用问卷调查、实地观察、访谈等方式收集数据,也可以进行教育实验、课堂观察等实证研究。
六、教师反思与自我提升教师反思是教师教育教学研究中的重要环节。
通过反思,教师能够深入分析自己的教学行为,发现问题和挑战,进而进行自我提升。
教师反思需要注重客观性和批判性,要善于从学生和同事的角度思考问题。
七、教师专业发展与教育政策教师教育教学研究不仅关注教师个体的发展,也与教育政策紧密相关。
教师的专业发展需要依托教育政策的支持和保障。
因此,教育部门应加大对教师教育教学研究的支持力度,制定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
八、教师教育教学研究的成果共享与交流教师教育教学研究的成果共享与交流是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重要手段。
教师如何做课题研究(一)
教师如何做课题研究(一)教师如何做课题研究课题研究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进行的系统的反思与探究,旨在提高教学质量,解决教育问题,促进教师本身专业发展。
下面,就教师如何做课题研究作探讨。
一、确定课题教师在确定课题时,首先要体现实际需求,即选择与自己所教的学科、年级、教学任务、教学情况、教育问题有关的课题,不能轻易地随意选择。
其次要体现科学性、探索性,能有一定的突破性,不能重复既有结论。
最后,要实践性,即本着问题导向、任务导向、结果导向的实践性。
二、制定研究计划制定研究计划是教师进行课题研究的重要环节。
在制定研究计划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明确目标。
研究目标应该明确具体,即要对哪些问题进行研究,得出什么结果。
2.确定研究内容。
研究内容应该是明确、具体的,不浮夸,不过度的。
3.确定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应该根据研究的具体内容和目的而选定,不可简单地复制他人的研究方法。
4.确定研究时间。
研究时间应该是合理的,不宜过短或过长。
5.确定研究进度安排。
研究进度应该是有条理,有规划,有分阶段的。
三、开展研究工作开展研究工作需要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1.选择信息来源。
可以通过图书、文献、网络、调查等手段进行信息采集。
2.设计问卷调查或教育实验。
可以根据研究的具体内容选择合适的调查方式或实验方法。
3.进行数据收集和分析。
数据收集和分析应该是有条理、有规范、系统化的。
4.撰写研究报告。
报告应该是做到数据真实、数据分析得出合理的结论,并有可行性建议。
四、总结经验总结经验应该是围绕着研究目标和实际效果展开,深层次剖析,一定阶段内的经验和教训。
总之,做好课题研究对于教师的专业水平的提高、教育教学改革的推进以及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提高等诸多方面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需要教师有够坚韧和刻苦,具备高度自我约束和自律意识。
教师小课题学习与研讨记录1
二、培养体育锻炼的兴趣.
三、坚持体育锻炼的毅力.
总之,锻炼习惯的形成,是一个自觉、自愿的教学过程.本着“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的思想,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关注终身健康为的目的的教学.因此,在工作中应积极思考,多动脑筋,努力促进学生锻炼习惯的养成.只有这样,我们的教学才能达到事半功倍,我们的学生才会终身受益.
学习和研讨给我的启示
通过这次研讨学习,让我了解了在体育教学中,小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养成的重要性。我们体育教师需要在工作中有更高的目标与要求。注重教学方法的改变.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激发他们的兴趣.让他们在体育锻炼中找到自己的优势,感受成功的快乐,享受成功的喜悦.
教师小课题学习与研讨记录
时间
2014.军
主讲人
官晓波
主题
在体育课中重视小学生体育习惯的养成
内容记录
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和提高学生体育与健康学习动机水平,培养学生终身体育能力,促进学生主动参与体育活动,形成体育锻炼习惯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应重视小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
2024秋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
3. 合成反应:
合成反应是指两种或多种物质反应生成一种新物质的反应,如氢气与氧气反应生成水。
4. 分解反应:
分解反应是指一种物质分解成两种或多种物质的反应,如水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
5. 置换反应:
置换反应是指一种元素取代另一种元素的化学反应,如锌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
4. 学生小组讨论(10分钟)
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与物质变化相关的主题进行深入讨论。
小组内讨论该主题的现状、挑战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准备向全班展示讨论成果。
5. 课堂展示与点评(15分钟)
目标: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加深全班对物质变化的认识和理解。
五、教学过程设计
1. 导入新课(5分钟)
目标:引起学生对物质变化和性质的兴趣,激发其探索欲望。
过程:
开场提问:“你们知道物质是如何变化的吗?这些变化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应用?”
展示一些关于物质变化的图片或视频片段,让学生初步感受物质变化的魅力。
简短介绍物质变化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课堂练习】(5分钟)
让学生完成课本上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案例分析】(5分钟)
分析一个生活中的化学变化案例,让学生了解化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总结】(5分钟)
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物质性质和变化的重要性。
【布置作业】(5分钟)
布置与课堂内容相关的作业,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课后反思】
2024秋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
高中教师课题
高中教师课题
一、高中生的学习动机激发
问题:如何有效地激发高中生的学习动机?
研究内容:分析高中生的心理特点和学习需求,探讨影响学习动机的因素,提出针对性的动机激发策略,例如设定挑战性的学习目标、增强学习内容的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信心等。
二、高效课堂的教学模式
问题:如何构建高效的高中课堂教学模式?
研究内容:研究高效课堂的理论基础,分析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不足,提出针对性的改进措施,例如采用互动式教学法、项目式学习、翻转课堂等,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三、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问题:如何在高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研究内容:明确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和要求,研究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途径和方法,例如加强学科实践、开展探究性学习、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等,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
四、分层教学与个性化教育
问题:如何实施分层教学和个性化教育,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研究内容:分析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学习需求,制定分层教学计划和个性化教育方案,例如开展差异化教学、提供个性化辅导、开展拓展性学习等,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自我实现。
五、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
问题: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未来发展的需要?
研究内容:研究自主学习的理论和实践,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和方法,例如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鼓励学生开展自主学习等,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
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分段计价问题(教师)
课题1:分段计价问题例1:某市出租汽车3千米起步价10元,行驶3千米以后,每千米收费2元(不足1千米按1千米计算)。
王明和李鸿要到离学校15千米的博物馆为同学们联系参观适宜。
为了尽快到达博物馆,他们想乘坐出租汽车。
如果他们只有30元,那么他们乘坐的出租汽车能到达博物馆吗?(不计等候时间)(一)分析:1、“出租汽车3千米起步价10元”是什么意思?2、当乘坐出租车走了2千米时,应付元;当乘坐出租车走了5.2千米时,应付元。
(x≤3)3、当乘坐出租车走了x千米时,应付费用= (x>3)(用含x的代数式填空)4.自主完成解答:(二)列方程解决问题:(请尝试用两种方法解题)例2:出租汽车4千米起价10元,行驶4千米以后,每千米收费1.2元(不足1千米按1千米计算)。
李红乘坐出租车下车时付给司机16元(不计等候时间)。
问李红乘坐出租车最多行驶了多少千米?变式:李红乘坐出租车的行驶里程在什么范围内?例3:某城市按以下规定收取每月的煤气费:用煤气如果不超过60立方米,按每立方米0.8元收费,如果超过60立方米,超过部分按每立方米1.2元收费,已知某用户4月份的煤气费平均每立方米0.88元,求该用户4月份应交的煤气费。
(一)分析:1、若用燃气50立方米,需交费元,平均每立方米元,若用燃气70立方米,需交费元,平均每立方米元。
x≤60 )(用含x的代数式填空)2、若用燃气x立方米,应付费用x>60)(用含x的代数式填空)3、某用户4月份的煤气费平均每立方米0.88元,说明什么呢?4、若设该用户4月份用了x立方米燃气,则需交费多少元?(1)用含0.88的式子表示为元(用含x的式子填空);(2)用分段收费的方法表示为元(用含x的式子填空)。
5、若设该用户4月份的煤气费为x元,则该用户4月份用了多少立方米燃气?请用两种方法表示(1)立方米;(2)立方米。
(二)列方程解决问题:(请尝试用两种方法解题)法1:法2:例4:我市为鼓励节约用水,对自来水的收费标准作如下规定:每月用水不超过10吨部分按4.5元/吨收费,超过10吨而不超过20吨部分按8元/吨收费,超过20吨部分按10元/吨,某月甲用户比乙用户多交水费37.5元,已知乙用户交水费31.5元。
【课题申报】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与教育课题1
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与教育课题1《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与教育课题1》一、课题背景与意义当今全球化时代,英语已成为一种国际交流与商务沟通的重要语言。
因此,对于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教育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课题旨在探讨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问题,并提供相关的教育训练和发展路径,以提高英语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
二、研究内容和目标1.研究内容本课题主要研究以下内容:(1)英语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的发展和提升;(2)英语教师的教育背景和教学经验对专业发展的影响;(3)英语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育技术的应用;(4)英语教师的自我评估和继续教育。
2.研究目标本课题旨在达到以下目标:(1)了解英语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2)探讨英语教师的教育背景和教学经验对专业发展的影响;(3)研究有效的英语教学方法和教育技术的应用;(4)提出针对英语教师的自我评估和继续教育方案。
三、研究方法和途径为达到上述目标,本课题将采用以下研究方法和途径:1.文献综述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查阅和综合分析,了解国内外关于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现状和成果,为本课题提供理论支撑和研究依据。
2.问卷调查通过设计适当的问卷,对广大英语教师进行调查,收集和分析他们的专业知识、教学技能、教育背景和教学经验,以及他们对于教育训练和发展路径的需求和期望。
3.访谈和观察通过对英语教师的访谈和课堂观察,了解他们在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和困惑,分析其原因,并提出改进和发展的建议。
四、预期成果1.理论贡献本课题将通过对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对英语教师的教育训练和发展路径提出新的理论观点和方法,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启示。
2.实践意义本课题的研究成果将为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指导和参考,帮助教师提高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提供更优质的英语教育服务。
五、研究计划1.课题时间安排本课题拟在2022年9月至2023年8月的时间段内进行研究。
具体时间安排如下:(1)2022年9月-2022年12月:文献综述和问卷设计;(2)2023年1月-2023年4月:问卷调查和数据分析;(3)2023年5月-2023年8月:访谈和观察,研究报告撰写。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课题1 分子和原子(教案)
第三单元课题2 分子和原子教案执教:湖北省荆门市象山中学伍艳萍指导:湖北省荆门市教研室孟庆宏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课的内容是继前面两个单元学习某些物质的性质和变化后,从宏观的物质世界跨进微观的物质世界的第一课,对于学生认识宏观物质的微观组成具有重要的作用。
同时,为进一步学习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奠定基础。
因此,本节教材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2.教学目标分析(1)知识目标:认识分子、原子的存在,了解其性质,理解其概念。
(2)能力目标:运用分子的知识解释某些日常现象,区分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以及通过对物质及其变化的宏观现象与微观本质之间相互联系的分析推理,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对物质世界是运动的和分子的可分性与不可分性的认识,培养学生用辩证统一的观点思考问题的思想方法。
3.重点、难点分析(1)重点:分子、原子概念的建立。
(2)难点:分子、原子行为的微观表象的形成。
二、教法分析分子、原子对于初三的学生来说,并不完全是陌生的,在小学自然、初中生物、物理课中都接触到分子和原子。
但是,分子、原子究竟是什么样的粒子,他们缺乏准确的内部表象。
由于分子、原子既看不见也摸不着,所以,学生要真正建立明晰的分子、原子概念是较为困难的。
针对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主要采取情境激学,联想推理,实验与多媒体辅助教学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探究式教学。
三、教学程序创设情景,导入新课人们常说:八月桂花遍地香,桂花飘香人团圆。
现在正是农历八月,金秋送爽,丹桂飘香的季节,同学们有没有想过,桂花为什么会“飘香”?这一问题与我们今天要学的内容有关。
现在,我就和同学们一起学习第三单元,课题2,分子和原子。
第三单元课题2 分子和原子桂花花香粒子运动的微观过程。
物质都是由我们肉眼看不见的微小粒子——分子、原子构成的。
苯分子图像,以及移走硅原子构成的最小的汉字图像“中国”。
进入情景,思考桂花“飘香”是什么原因?猜想:……边观看、边思考,感知分子和原子的真实存在,初步形成微观粒子的行为表象。
课题1 分子和原子 初中八年级全一册化学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反思人教版
版本:人民教育出版社九年级上册年级:初三年级教学内容: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1《分子和原子》教师姓名:陈会娟单位:黑龙江省大庆市第十四中学一、课件整体设计说明课件内容是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的第三单元课题1 《分子和原子》。
课件主要应用Promethean普罗米修斯电子白板交互平台软件制作,整合了各类常见的教学资源,如Ppt和Flash等,课件重于电子白板的互动优势,利于增强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课件主要由上课课件和说课课件两部分组成,在课件的首页提供了①整体说明②说课入口③授课入口。
(一)整体说明在课件整体说明中定义及解释了,课件中具体操作的各类图标及内容,如下一页教学环节跳转,使用说明,环节说明等。
(二)授课部分在上课课件部分,设计为:通过教学环节的跳转,实施整个教学,体现教学的完整性和严谨性。
各环节中每页右上方均提供本页面的设计意图利于使用者的理解。
二、技术名称、设计理念及操作指南(一)教学流程图我设计了四个环节来完成教学,分别是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启发诱导,探索新知;练习反馈,归纳小结;分层作业,巩固新知。
(二)教学环节设计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教师活动】建立物质结构模型演示实验:1、将海绵和玻璃砖上分别放上水,让学生观察两者的差异2、教师擦黑板,前排同学通过光线能够看到,空气中有无数粉笔的粉尘思考:颗粒在运动,我们是用肉眼看到了微粒吗?【板书】一、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学生活动】思考:为什么海绵可以吸水,而玻璃砖不能?进入情景,进行猜想,讨论并交流。
边观看、边思考,感知分子和原子的真实存在,初步形成微观粒子的行为表象疑惑,【设计意图】以日常生活经验为基础,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引出物质的构成,引导学生进入微观世界。
将自然界中司空见惯的一些变化和现象与知识点的教学串联起来,引导学生分析推理,顺理成章地建构知识,形成概念。
2. 启发诱导,探索新知【教师活动】【展示】一个男孩与他的原子微电影播放【板书】二、分子的基本性质1、分子、原子都很小【学生活动】边听、边思考,从具体的数字中感知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从猜一猜的问题中引发探求新知的欲望【设计意图】通过观察分析与科学事实的呈现,让学生感知分子、原子的真实存在。
学前教育课题研究题目关于老师
学前教育课题研究题目关于老师1. 引言学前教育在培养幼儿全面发展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而教师作为学前教育的核心力量,对于幼儿的发展和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对于学前教育中的教师问题的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围绕学前教育中的教师问题进行研究,旨在探讨教师在学前教育中的角色、职责,以及如何提高教师的教育水平、教育能力等方面展开论述。
2. 教师在学前教育中的角色和职责教师在学前教育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他们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者,更是幼儿成长和发展的引领者。
教师的职责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2.1 教学指导教师承担着对幼儿进行系统教学指导的重任。
他们需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需求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并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进行教学活动。
教师需要关注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因材施教,提供有针对性的教育和帮助。
2.2 情感陪伴学前阶段的幼儿正处于情感发展的关键时期,教师的情感陪伴对幼儿的情感健康和社交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
教师应当关注幼儿的情感需求,给予他们足够的关爱和理解,并积极引导他们建立正面的人际关系和情感表达能力。
2.3 健康管理教师需要负责幼儿的身体健康管理工作。
他们应当制定健康管理计划,监测幼儿的身体状况,并积极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此外,教师还需负责幼儿的日常保健工作,确保幼儿安全、健康地成长。
3. 提高教师的教育水平和教育能力提高教师的教育水平和教育能力是学前教育的重要任务。
只有教师具备了高质量的教育水平和教育能力,才能更好地推动幼儿的全面发展。
3.1 继续教育和培训机制学前教育机构应该建立完善的教师继续教育和培训机制,为教师提供持续的学习和发展机会。
通过专业的培训,帮助教师不断提升教育思想、教学方法和教育技能,使其教学水平得到不断提高。
3.2 优化工作环境和待遇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待遇对于教师的职业发展非常重要。
学前教育机构应该提供良好的工作条件和职业发展空间,同时合理调整教师的工资待遇,激励教师持续投入到学前教育事业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1.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区别,并能运用概念判断一些易分辨的典型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2.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是化学性质,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稳定性等;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是物理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熔点、硬度、密度、溶解性、挥发性等;能区分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
1.在化学变化过程中常伴随着发光、发热、变色、生成沉淀或气体等现象,但有此现象的不一定就是化学变化。
2.物质的性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是物质本身所固有的;变化是一个过程,是性质的具体体现。
描述物质的性质常用“易”“能”“会”“可以”等,如酒精能燃烧,表明酒精具有可燃性;描述变化时常用“在”等,如酒精在燃烧等。
化学性质与化学变化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性质是物质的属性,是变化的内因,性质决定变化;而变化是性质的具体体现,在化学变化中能显出化学性质来。
例如,酒精具有可燃性,所以点燃酒精,就能发生燃烧的化学变化;而酒精的可燃性(化学性质)是通过无数次酒精燃烧现象得出的结论。
知识点一物质的变化
1.物理变化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化学变化是指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知识点二物质的性质
3.物理性质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例如: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4.化学性质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例如: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014•十堰)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钢铁生锈B.冰雪融化C.轮胎爆裂D.灯泡打碎
2.(2013·岳阳)日常生活中的下列变化,其中一种变化与其余三种变化类型不同的是( )
A.酒精挥发
B.铁棒磨成针
C.食品腐烂
D.花香四溢
3. (2014•聊城)下列物质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颜色 B.密度 C.溶解性D.可燃性
4. 下列关于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几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物理变化过程中一定有化学变化
B.在化学变化过程中一定会同时发生物理变化
C.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不会同时发生
D.不加热就发生的变化一定是物理变化,需要加热发生的变化才是化学变化
5. (2014•呼和浩特)下列是对氯气性质的描述:①黄绿色;②有刺激性气味;③能与水发生反应;④常温下是一种气体;⑤能与强碱溶液发生反应;⑥能与金属发生反应。
其中属于物理性质的是①②④(用序号回答)。
6.(2014•河南)下列变化过程中,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A.蒸馏
B.升华
C.爆炸
D.燃烧
7.2014年9月,新加坡科学家合成了具有高倍率超长循环寿命的储能材料超长二氧化钛纳米管。
二氧化钛是一种白色粉末状物质,俗称钛白粉,多用于光触媒、化妆品,可由钛铁矿用酸分解提取,或由四氯化钛分解得到。
上述有关对二氧化钛的描述中,没有涉及的是()
A.物理性质B.制法C.用途D.化学性质
8.(2014荆州)下列过程不是化学变化的是()
A.糯米酿酒B.纸张燃烧C.石蜡熔化D.食物腐烂
9.(2013·张掖)诗词是民族灿烂文化的瑰宝。
下列著名诗句中只含有物理变化的是( )
A.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B.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C.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D.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10. (2014•连云港)成语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
以下成语所描述的变化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滴水成冰
B.木已成舟
C.聚沙成塔
D.百炼成钢
11.下列叙述中,前者属于物质发生的化学变化,后者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是()
A.铁丝在氧气中燃烧;铜在潮湿的空气中生成铜绿
B.镁在空气中燃烧;食物在夏天易变质
C.碱式碳酸铜受热易分解;汽油燃烧
D.石灰石可以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蜡烛能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12.下列哪些性质可以鉴别以下各种物质?请将有关的序号填在横线上:
①颜色②状态③气味④味道⑤硬度
糖水和盐水____________;氧气和水______________;铜和铝_____________;铁丝和保险丝______________。
13.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会伴随发光、放热、变色、放出气体或出现沉淀等现象,这些现象可以帮助我们判断有没有发生化学变化。
下表有五位同学的错误观点,请你用熟悉的日常事例来否定其错误观点。
14.取一块木炭做了如下实验:
①观察木炭是灰黑色固体;
②另取一块体积相仿的煤块,比较后发现煤的质量比木炭大;
③点燃木炭,木炭燃烧,经检验其生成物为二氧化碳;
④把木炭砸碎。
上述各项发生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_______________(填序号),理由:__________________;属于化学变化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
由此可知木炭的物理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化学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 如图所示是探究有关物质变化的实验,回答以下问题。
(1)装置A中的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装置A和B中都有气泡,其本质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将一块大理石用锤子凿成小块,放入试管中,再向试管中倒入少量盐酸,可观察到大理石表面有气泡冒出,并逐渐减少,烧杯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上述实验过程中:物理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化学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课前预习
1.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生成了其他物质的变化
2.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3.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颜色、气味、密度等
4.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铁在潮湿的空气中生锈,碳在空气中燃烧等
当堂训练
1.A
2.C
3.D
4.B
5.①②④
课后作业
6.D
7.D
8.C
9.C 10.D 11.B 12.④②①⑤13.灯泡发光摩擦生热把红糖放入水中溶解水的沸腾浑浊的泥水静置一会儿14.④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其他物质生成③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生成灰黑色固体、密度比煤小、硬度较小、质脆可燃性15.(1)水沸腾,生成水蒸气,在玻璃片上凝成水珠(2)浅前者发生的是物理变化,后者发生的是化学变化(3)大理石用锤子凿成小块大理石与盐酸的反应,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