薪火相传,勇往直前(七一演讲稿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薪火相传,勇往直前
大家好,我是XXX。

今天,我的演讲题目是薪火相传、勇往直前。

我很喜欢“薪火相传”这四个字。

它出自于《庄子养生主》,指穷于为薪,火传也,不知其尽也。

"原意柴烧尽,火种仍可留传。

薪火相传,传的是什么?是火种。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火种是一种精神。

我们党从红船开始,有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等等,很多。

但是,我今天要讲的是诞生于西藏高原的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两不怕”精神。

我一直从事内勤工作,经常要写新闻简报,最爱用就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是特别好的政治动员口号。

特别简练,特别有力量。

但,这简简单单的八个字,确是用鲜血铸成的。

新中国成立之初,西藏是没有公路的。

1951年,康藏公路正式开工。

康藏公路经过的雀儿山,又高又险,有首歌谣这样描述:“登上雀儿山,伸手能摸天,一步三喘气,头晕加目眩。

”筑路官兵住在海拔5000米的高度,睡在斜坡30度的地面,三五天吃不到油盐、蔬菜,“火攻”冻土层、悬空打炮眼,3000多名烈士长眠在雪域高原,“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口号,开始在西藏中流传起来。

1962年中印自卫反击战,第155团1营2连6班,攻克了27个印军地堡,很厉害,但是一个班8人牺牲了7人,包括班长阳廷安。

张国华得知情况后说道:“那个6班了不
起,太勇敢了!”战后,6班被国防部命名为“阳廷安班”。

第二阶段总攻,有一个副班长,叫庞国兴。

为追歼溃逃印军,与连队失去了联系,他和其他单位的两名失散战士组成临时战斗小组,深入印军纵深地区15公里,作战5次,攻占2个炮兵阵地,击毙7个印军士兵,缴获7门火炮和2台汽车。

战后,庞国兴介绍经验时说,印军不如国民党二流部队。

当时,解放军就有这种压人一头的气魄。

中印战争结束后,张国华在中南海怀向毛主席汇报,我们战胜敌人的法宝,靠的就是我们的战士‘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

毛泽东当即给予肯定:“我赞成这样的口号。


毛主席语录:
成千成万的先烈,为着人民的利益,在我们的前头英勇地牺牲了,让我们高举他们的旗帜,踏着他们的血迹,前进吧!
“两不怕”精神,过去是、现在是、将来永远是我们的精神财富。

薪火相传的火种,也是我们要传承的红色血脉。

我的演讲完毕。

谢谢大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