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秋新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12 唐诗五首 《野望》阅读练习

合集下载

(新)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2唐诗五首练习新人教版(含答案)

(新)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2唐诗五首练习新人教版(含答案)

12 唐诗五首野望黄鹤楼使至塞上1.请在下列横线上填写古诗文名句。

(1)王绩《野望》中描写秋意正浓的山野景色的诗句是: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2)崔颢《黄鹤楼》中既描绘了在黄鹤楼所见的远景,又表达了诗人对岁月悠悠、世事茫茫的感慨的诗句是: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诗中直抒胸臆,抒发游子悲苦的思乡之情的诗句是: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3)王维《使至塞上》中以比喻表达诗人惆怅、抑郁心情的诗句是: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抓住典型景物,描写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被誉为“千古壮观”的名句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2.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东皋.(gāo) 薄.暮(bó) xǐ(徙)倚落huī(晖) 驱dú(犊) 采wēi(薇)崔颢.(hào) 千载.(zǎi) 燕.然(yān)征蓬.(péng)3.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东皋薄.暮望薄:接近(2)徙倚..欲何依徙倚:徘徊(3)白云千载空悠悠..悠悠:飘飘荡荡的样子(4)晴川历历...汉阳树川:平川,原野历历:分明的样子(5)芳草萋萋..鹦鹉洲萋萋:草木茂盛的样子(6)使.至塞上使:出使(7)单车欲问.边问:慰问(8)长河..落日圆长河:指黄河4.文学常识填空。

(1)《野望》的作者王绩,字无功,唐代诗人。

贞观初,以疾罢归河渚间,躬耕东皋,故自号“东皋子”。

(2)《黄鹤楼》的作者崔颢,汴州(今河南开封)人,唐代诗人。

李白对此诗曾有“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的感叹。

(3)《使至塞上》的作者王维,字摩诘,号摩诘居士,唐朝诗人,尤善五言,多咏山水田园,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有“诗佛”之称。

书画特臻其妙,后人推其为南宗山水画之祖。

苏轼评价其诗画:“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一)阅读《野望》,回答问题。

5.请赏析诗的颔联和颈联。

颔联总写秋色,是静景、远景。

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野望》阅读练习题 附加答案

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野望》阅读练习题 附加答案

《野望》阅读练习阅读下面这首诗, 然后回答问题。

(8分)野望王绩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倚。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注】王绩,唐诗人,字无功,自号东皋子,时称“斗酒学士”,后弃官归隐而终。

(1)结合首联和尾联,说说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4分)答:(2)简析颔联和颈联在写景方面的特点。

(4分)答:答案:(1)首联点明躬耕归隐身份,表现了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2分)尾联表明在现实中难觅知音,孤苦无依,只好追怀古代的隐士,和伯夷、叔齐那样的人交朋友了。

(2分)(2)两联运用动静结合(或“远近相映”、“光色相融”)的表现手法,颔联写作者举目四望,山、树一片秋色,在夕阳余辉中越发显得萧瑟;(2分)颈联表现牧歌式的田园气氛,牧人与猎马的出现,使静谧的画面活动了起来。

这四句宛如一幅山林秋晚图,在闲逸的基调中,透露出几分忧郁和苦闷。

(2分)(共8分,意思对即可)【初中语文】初中语文知识学习方法指导语文的学习,很多人说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我认为高中之前,其实也是有捷径可走。

那就是把语文的知识点细化,各个击破。

中考语文的考点分析下来可以看到有几块:一、字词部分(包括成语)大概是6分左右。

二、古诗文默写部分,大纲要求初中生必背古诗文50篇。

三、名著阅读部分,十部名著。

四、新闻部分,一般是要求给新闻拟标题。

五、修改病句部分,我总结的有八种病句类型。

六、句子排序部分,只要注意上下文衔接,其实也挺简单的。

七、现代文阅读部分,总结了历年的中考题,也就十种题型,把这十种题型练熟了,知道怎么去下手做题,问题也就容易解决了。

八、说明文或议论文阅读,掌握题型很重要。

九、古文阅读,课内文(包含在50篇初中生必背古诗文内)、课外文各一篇。

十、诗歌鉴赏。

十一、作文。

一、字词部分:一定要让孩子养成查字典的好习惯,我最喜欢用的就是商务印书馆的《新华字典》。

很多家长很怕孩子查这种小字典不够,于是就给孩子买了很多大部头的字典,殊不知最权威的字典就是《新华字典》,携带方便,又容易查阅。

(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唐诗五首》同步习题(含答案)

(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唐诗五首》同步习题(含答案)

《唐诗五首》 《野望》同步练习一、 1.试分析首联在全诗中的作用。

2.请从动静和写景顺序的角度赏析中间两联。

3.请从“景”与“情”关系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

4.结合全诗内容,简析诗人“长歌怀采薇”的原因。

5.第一、二句描绘了怎样的画面?6.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7.颔联和颈联运用何种手法,描绘了怎样一幅景象?8.诗人在诗中流露了怎样的感情?二、 1.“薄暮”在诗中的意思是什么?2.第一句“东皋薄暮望”,说明了试题。

地点:_____,时间:_____。

事情_____。

3.颔联写薄暮中的“秋夜静景”,山对树、____对____,____对______。

4.第三联描写眺望到的景象,那是怎样的景象?三、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首联借陶渊明“登东皋以舒啸”的诗句,暗含诗人归隐之后,尝耕东皋之意。

B .颔联和颈联运用工笔细描的表现手法,精细地描画出了农村生活的真实场景。

C .颔联和颈联运用动静结合的表现手法,使诗歌充满画面感,突出了乡村气息。

D .尾联表明了诗人在现实当中难觅知音,孤苦无依,只好追怀古代的高士贤人。

2.请从“景”与“情”关系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

3.诗人在傍晚野望时,描绘出了怎样的景色用了什么手法?四、赏析诗歌《野望》,回答下列问题。

1.诗的首联化用了哪两位诗人的什么诗句?有何作用?请简要赏析。

2.“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3.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参考答案一、 1.(1)第一句的“东皋”点明地点,“薄暮”点明时间,“望”字领起中间两联的写景。

第二句呼应起尾联,表现出哀伤的情感,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

(2)表现了在现实中找不到知音、得不到赏识的苦闷、怅惘的心情。

2.颔联写总写秋色,是静景、远景,颈联写牧人与猎马,是动景、近景。

这四句诗宛如一幅山家秋晚图,光与色,远景与近景,静态与动态,搭配得恰到好处。

人教部编版八上语文《唐诗五首》译文赏析及练习(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八上语文《唐诗五首》译文赏析及练习(含答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唐诗五首》阅读赏析及达标练习《野望》王绩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译文傍晚时分站在东皋纵目远望,我徘徊不定不知该归依何方,层层树林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岭披覆着落日的余光。

牧人驱赶着那牛群返还家园,猎人带着猎物驰过我的身旁。

大家相对无言彼此互不相识,我长啸高歌真想隐居在山冈!赏析主题:描写山野秋景,在萧瑟恬静的景色中流露出诗人孤独抑郁的心情,抒发了诗人惆怅孤寂的情怀。

1. 试分析首联在全诗中的作用。

答:第一句的“东皋”点明地点,“薄暮”点明时间,“望”字领起中间两联的写景。

第二句呼应起尾联,表现出哀伤的情感,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

表现了在现实中找不到知音、得不到赏识的苦闷、怅惘的心情。

2. 请从动静和写景顺序的角度赏析中间两联。

答:颔联写总写秋色,是静景、远景,颈联写牧人与猎马,是动景、近景。

这四句诗宛如一幅山家秋晚图,光与色,远景与近景,静态与动态,搭配得恰到好处。

3. 请从“景”与“情”关系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

4. 答:诗歌颔联妙在融情于景。

诗中描写了漫山遍野树叶枯黄,更兼残阳尽染的萧瑟衰败的景象,景中寄寓了诗人孤独、落寞的情怀。

4. 结合全诗内容,简析诗人“长歌怀采薇”的原因。

答:诗人在现实生活中辗转漂泊,彷徨苦闷,找不到精神归宿,又没有真正的知己,所以只得放声高歌,追怀伯夷、叔齐那样的隐逸高士,引为神交密友。

黄鹤楼》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译文: 过去的仙人已经驾着黄鹤飞走了,这里只留下一座空荡荡的黄鹤楼。

黄鹤一去再也没有回来,千百年来只看见悠悠的白云。

阳光照耀下的汉阳树木清晰可见,鹦鹉洲上有一片碧绿的芳草覆盖。

天色已晚,眺望远方,故乡在哪儿呢?眼前只见一片雾霭笼罩江面,给人带来深深的愁绪。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唐诗五首》课时练习题 附加答案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唐诗五首》课时练习题 附加答案

唐诗五首第一课时课时训练阅读《野望》,完成1、2题。

1.请从“景”与“情”关系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

2.结合全诗内容,简析诗人“长歌怀采薇”的原因。

阅读《黄鹤楼》,完成3、4题。

3.下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开头四句以传说落笔,巧借今昔变化,气势雄浑,感情真挚。

B.后四句想象天晴时登楼眺望,由渺不可知的感受转到晴川草树的景象。

C.尾联用烟波浩渺的长江烘托作者的思绪,与开头意境相应,情融景中。

D.此诗起、承、转、合,出神入化,文思如行云,富于变化,历来被推崇为题黄鹤楼的绝唱。

4.诗歌的首联、颔联和尾联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阅读《使至塞上》,完成5—7题。

5.这首诗作于王维被排挤出朝廷,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出塞赴边途中。

诗题《使至塞上》中的“使”是的意思,“征蓬出汉塞”一句中的“征蓬”是的意思。

6.“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一句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感情?7.用自己的话,描绘“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展示的画面。

第一课时课时训练答案1.诗歌颔联妙在融情于景。

诗中描写了漫山遍野,树叶枯黄,更兼残阳尽染的萧瑟衰败景象,景中寄寓了诗人孤独、落寞的情怀。

2.诗人在现实生活中辗转漂泊,彷徨苦闷,找不到精神归宿,又没有真正的知己,所以只得“长歌怀采薇”,即放声高歌,追怀伯夷、叔齐那样的隐逸高士,引为神交密友。

3.B (后四句为实写之景)4.首联、颔联表达的是寂寞、惆怅,尾联表达的是思乡之情。

5.出使飘飞的蓬草6.诗人以“蓬”“雁”自比,透露出了内心的激愤和抑郁。

7.黄沙莽莽,无边无际,草木不见,行旅断绝。

极目远眺,一缕孤烟劲拔坚韧、刚直有力地升腾在天的尽头,俯首远瞰,黄河横贯沙漠,天空挂着一轮圆圆的落日。

12 唐诗五首第二课时课时训练1.下列加点的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徙倚..欲何依(迁徙)B.晴川历历..汉阳树(分明的样子)C.萧关逢.候骑(遇到)D.仍怜.故乡水(喜爱)2.下列诗句的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A.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人教版部编版初二语文八年级上册13《唐诗五首》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人教版部编版初二语文八年级上册13《唐诗五首》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13 《唐诗五首》课后习题参考答案一、《野望》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联系作者的生平,说说你对诗作思想感情的理解。

参考答案:《野望》一诗中间两联主要写景,描绘了诗人薄暮时分于东皋所见的田园风光。

夕阳余晖晕染下,每一棵树,每一座山,都呈现着浓浓的秋意;放牧的人赶着牛返回,猎人骑着马带着猎获的禽鸟归来。

诗歌首联“徙倚”二字,点明作者徘徊无依的孤独心境。

颔联和颈联写的都是恬淡自然的田园景物,但因作者心绪的原因,都染上了一层忧郁、孤独和清冷的色彩。

尾联抒发感情,田园生活的静谧和安闲冲淡不了诗人的忧郁,他感觉自己并不能融入这诗一般的田园山水,只好从先贤那里寻找慰藉。

诗人的彷徨、孤独和苦闷,可能是因为仕途的不得志,感觉前途渺茫,所以他三仕三隐,寄情于诗酒。

二、《黄鹤楼》一诗是怎样将神话传说与眼前景物融为一体的?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参考答案:《黄鹤楼》前两联,均是先写神话传说,再写眼前景物,虚中有实,抚今追昔,写出诗人对世事变化难以预料的感慨;以神话传说起笔,则增添了黄鹤楼的神异色彩,大大丰富了诗歌的内容。

首联从神话传说落笔,起笔高远,回到现实情境,又仿佛黄鹤从天而降一样,神秘莫测。

颔联先写黄鹤之杳然不见,在远望天际,寻觅黄鹤踪影之时,顺势转换为对天际白云的描绘,转换自然,毫无痕迹。

从句中两个“空”字,可以体会到诗人吊古伤今,无限怅惘的情感。

三、《使至塞上》的颈联被誉为“独绝千古”,清人黄培芳认为其妙处在于“‘直’‘圆’二字极锤炼,亦极自然”。

你怎么理解这一说法?你觉得这两句诗好在哪里?参考答案:这两句诗充分体现了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的特色,非常讲究景物的画面感。

首先,它有绘画一样的构图,空间阔大,层次丰富。

其次,它有绘画一样讲究的线条,一望无际的大漠上,纵的是烟,横的是河,圆的是落日,寥寥几笔,就用简约的线条勾勒出了景物的基本形态,概括性极强,仿佛抽象派的作品。

最后,这两句在色彩上也很鲜明,落日、大漠、黄河、烽烟,各有色彩,引人想象。

(部编)人教语文八年级上册《阅读 12 唐诗五首 野望》优质教案_1

(部编)人教语文八年级上册《阅读 12 唐诗五首 野望》优质教案_1

【阅读训练及答案】(1)“薄暮”在诗中的意思是什么?(太阳将要落山的时候。

)(2)第一句“东皋薄暮望”,说明了试题。

地点:_____,时间:_____。

事情_____。

(东皋薄暮望)(3)颔联写薄暮中的“秋夜静景”,山对树、____对____,____对______。

(皆、惟色、晖)(4)第三联描写眺望到的景象,那是怎样的景象?(牧人赶着牛羊,猎人骑着马带着很多狩猎所得,回家了。

)三:(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首联借陶渊明“登东皋以舒啸”的诗句,暗含诗人归隐之后,尝耕东皋之意。

B.颔联和颈联使用工笔细描的表现手法,精细地描画出了农村生活的真实场景。

C.颔联和颈联使用动静结合的表现手法,使诗歌充满画面感,突出了乡村气息。

D.尾联表明了诗人在现实当中难觅知音,孤苦无依,只好追怀古代的高士贤人。

(2)请从“景”与“情”关系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

(3分)参考答案(1)B(应是白描的手法,以质朴的语言描画。

)(2)诗歌颔联妙在融情于景。

(1分)诗中描写了漫山遍野,树叶枯黄,更兼残阳尽染的萧瑟衰败景象,(1分)景中寄寓了诗人孤独落寞的情怀。

(1分)3.诗人在傍晚野望时,描绘出了怎样的景色?用了什么手法?答:日暮时分,站于东皋极目远望,视野十分开阔。

秋的手掌抚过每一株树木,黄叶纷飞,层林尽染。

落日西沉,红霞映天,余晖铺洒在每一座山头上,天地被渲染得一派静穆和安详。

放牧的人赶着小牛走在回家的小路上,打猎的人牵着马,马上驮着猎物也回去了。

描写手法:白描的手法写景物,自然朴实;4."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答:(景与人)动静结合,活现一幅浓浓的秋暮晚归图。

5.“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答:举目四望,树林和山峦一片秋色,在夕阳的余晖中越发显得萧瑟。

整个画面萧瑟恬静。

6.“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抒发了孤独抑郁的心情和避世退隐的愿望。

新人教部编版初二八年级语文上册《12唐诗五首》第一课时课后练习有答案 - 中学语文试卷测试题1124

新人教部编版初二八年级语文上册《12唐诗五首》第一课时课后练习有答案 - 中学语文试卷测试题1124

新人教部编版初二八年级语文上册《12唐诗五首》第一课时课后练习有答案- 中学语文试
卷测试题
12唐诗五首
第一课时
课时训练
阅读《野望》,完成1、2题。

1.请从“景”与“情”关系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

2.结合全诗内容,简析诗人“长歌怀采薇”的原因。

阅读《黄鹤楼》,完成3、4题。

3.下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开头四句以传说落笔,巧借今昔变化,气势雄浑,感情真挚。

B.后四句想象天晴时登楼眺望,由渺不可知的感受转到晴川草树的景象。

C.尾联用烟波浩渺的长江烘托作者的思绪,与开头意境相应,情融景中。

D.此诗起、承、转、合,出神入化,文思如行云,富于变化,历来被推崇为题黄鹤楼的绝唱。

4.诗歌的首联、颔联和尾联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2课《唐诗五首》赏析、习题及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2课《唐诗五首》赏析、习题及答案

12.《唐诗五首》赏析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内容:【原诗】【翻译】【作者】【背景】【主题思想】【赏析】题型:【理解性默写】【选择题】【简答题】12.唐诗五首1、野望/王绩2、黄鹤楼/崔颢3、使至塞上/王维4、渡荆门送别/李白5、钱塘湖春行/白居易1、野望/王绩【原诗】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译文】黄昏的时候伫立在东皋村头怅望,徘徊不定不知该归依何方。

每棵树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岭都披覆着落日的余光。

放牧的人驱赶着牛群回家,猎人骑着马带着猎物各自随愿而归。

大家相对无言彼此互不相识,我长啸高歌真想隐居在山冈!【作者】王绩,字无功,号东皋子,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

唐初诗人。

王绩是隋末大儒王通的弟弟。

除一度作过六合县丞、太乐丞等卑职外,一生大部分时间隐居乡里。

生平不拘礼教,豪放纵酒,自比嵇康、阮籍和陶渊明。

作品多以山水田园为题材,有避世的思想。

【背景】东皋是王绩隐居乡里时的游玩之地。

诗写秋天傍晚景象,由于诗人独自置身于东皋野外,所以诗中充溢着诗人孤独落寞的感受。

【主旨】全诗写的是秋色中的山野,诗人在闲适的情趣中流露出彷徨无依的莫名苦闷。

【名句赏析】《野望》写的是山野秋景,在闲逸的情调中,带几分彷徨和苦闷,是王绩的代表作。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皋是水边地。

东皋,指他家乡绛州龙门的一个地方。

他归隐后常游北山、东皋,自号“东皋子”。

“徙倚”是徘徊的意思。

“欲何依”,表现了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

下面四句写薄暮中所见景物:“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举目四望,到处是一片秋色,在夕阳的余晖中越发显得萧瑟。

在这静谧的背景之上,牧人与猎马的特写,带着牧歌式的田园气氛,使整个画面活动了起来。

这四句诗宛如一幅山家秋晚图,光与色,远景与近景,静态与动态,搭配得恰到好处。

【习题及答案】一、理解性默写:1、点明时间地点和事件,并表现诗人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的句子:2、《野望》中运用对偶手法描写傍晚时分,遥望山野,满目浓浓秋意的对偶句(写景句):3、以动写静,衬托出秋日晚景的安详与宁静,也写出了放牧和打猎的人各自随愿而归的句子是:4、王绩在《野望》中引用典故,追古怀伤,在萧瑟恬静的景色描写中表现诗人身处乱世,前途无望,孤独抑郁心情的句子是:二、选择题:1.对《野望》这首诗歌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首联“望”字点题,交代时间(薄暮时分)、地点(东皋),以及人物心情。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2课《 唐诗五首》练习案(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2课《 唐诗五首》练习案(含答案)

12 唐诗五首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东皋.(gāo)薄.暮(bó) xǐ(徙)倚驱dú(犊)采wēi(薇)崔颢.(hào)千载.(zǎi)燕.然(yān)征蓬.(péng)2.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东皋薄.暮望(接近)(2)徙倚..欲何依(徘徊)(3)长歌怀采薇..(比喻隐居不仕)(4)使.至塞上(出使)(5)单车欲问.边(慰问)(6)长河..落日圆(指黄河)(7)仍怜.故乡水(喜爱)(8)几处早莺争暖树..(向阳的树)3.文学常识填空。

(1)王绩,字无功,唐代诗人。

贞观初,以疾罢归河渚间,躬耕东皋,自号“东皋子”。

(2)王维,唐朝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

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有“诗佛”之称。

(3)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诗人之一,与杜甫并称“李杜”,对后代的诗歌创作产生过深远的影响。

(4)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又称香山居士,唐代大诗人。

有“诗魔”之称。

代表作有《卖炭翁》《长恨歌》《琵琶行》等。

4.根据提示默写诗句。

(1)王绩在《野望》中引用典故,表现诗人身处乱世,前途无望,孤独抑郁心情的句子是: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2)崔颢在《黄鹤楼》一诗中情景交融,抒发了游子悲苦的思乡之情的诗句是: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3)王维的《使至塞上》中,抓住沙漠中典型的景物,进行了刻画,写出了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它被誉为“千古壮观”的名句,这个名句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4)《渡荆门送别》中以游动的视角写出了渡过荆门进入楚地的壮阔景象的句子是: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5)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抓住早春特点从俯视角度描写花草的优美的诗句是: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5.(汉川一模)综合性学习。

材料一:《中国诗词大会》徽标(右)材料二:《中国诗词大会》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为主旨,通过演播室比赛的形式,重温经典诗词。

部编版八年级上《唐诗五首》练习题[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上《唐诗五首》练习题[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上《唐诗五首》练习题[答案]阅读下面这首诗, 然后回答问题。

(8分)野望王绩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倚。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注】王绩,唐诗人,字无功,自号东皋子,时称“斗酒学士”,后弃官归隐而终。

(1)“薄暮”在诗中的意思是什么?(太阳将要落山的时候。

)(2)第一句“东皋薄暮望”,说明了试题。

地点:_____,时间:_____。

事情_____。

(东皋薄暮望)(3)颔联写薄暮中的“秋夜静景”,山对树、____对____,____对______。

(皆、惟色、晖)(4)第三联描写眺望到的景象,那是怎样的景象?(牧人赶着牛羊,猎人骑着马带着许多狩猎所得,回家了。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首联借陶渊明“登东皋以舒啸”的诗句,暗含诗人归隐之后,尝耕东皋之意。

B.颔联和颈联运用工笔细描的表现手法,精细地描画出了农村生活的真实场景。

C.颔联和颈联运用动静结合的表现手法,使诗歌充满画面感,突出了乡村气息。

D.尾联表明了诗人在现实当中难觅知音,孤苦无依,只好追怀古代的高士贤人。

(2)请从“景”与“情”关系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

(3分)(1)B(应是白描的手法,以质朴的语言描画。

)(2)诗歌颔联妙在融情于景。

(1分)诗中描写了漫山遍野,树叶枯黄,更兼残阳尽染的萧瑟衰败景象,(1分)景中寄寓了诗人孤独落寞的情怀。

(1分)4."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答:(景与人)动静结合,活现一幅浓浓的秋暮晚归图。

5.“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答:举目四望,树林和山峦一片秋色,在夕阳的余晖中越发显得萧瑟。

整个画面萧瑟恬静。

6.“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抒发了孤独抑郁的心情和避世退隐的愿望。

7、首联“望”字意蕴丰富,请简析它的双重意蕴。

(3分)答:“望”既写诗人眺望之意,(1分),又暗指诗人内心的期望,(1分)希望觅得知音,得到理解、赏识和重用。

八年级野望练习题

八年级野望练习题

八年级野望练习题《野望》是唐代诗人王绩的诗作,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天日暮时分的山野秋景图,抒发了诗人孤独、惆怅的心情。

对于八年级的同学来说,理解和掌握这首诗是很有必要的,下面我们就通过一些练习题来加深对这首诗的理解。

一、诗歌原文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二、字词解释1、东皋:诗人隐居的地方。

2、薄暮:傍晚。

薄,接近。

3、徙倚:徘徊,彷徨。

4、依:归依。

5、落晖:落日的余光。

6、犊:小牛。

7、禽:鸟兽,这里指猎物。

8、采薇:薇,是一种植物。

相传周武王灭商后,伯夷、叔齐不愿做周的臣子,在首阳山上采薇而食,最后饿死。

古时“采薇”代指隐居生活。

三、诗句理解1、“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这句诗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答:这句诗描绘了诗人在傍晚时分站在东皋纵目远望,徘徊不定不知归依何方的画面。

“徙倚”二字,将诗人孤独无依的徘徊之态生动地表现了出来,也透露出他内心的苦闷和彷徨。

2、“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这两句诗描绘了怎样的景象?有什么作用?答:这两句诗描绘了层层树林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岭披覆着落日的余光的景象。

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宁静、开阔而又略带忧伤的氛围,衬托出他孤独、落寞的心境。

3、“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这句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从写景角度来看,与前两句有何不同?答:这句诗描绘了牧人驱赶着牛群回家,猎人骑着马带着猎物归来的画面。

与前两句相比,前两句是静态的写景,着重描绘了山林的秋色和余晖;而这一句则是动态的描写,展现了乡村生活的动态场景,使整个画面更加生动鲜活。

4、“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诗人为什么“长歌怀采薇”?答:诗人在现实中看到周围的人都不相识,感到孤独寂寞,所以想起了古代的隐士伯夷、叔齐采薇而食的故事,借此表达自己想要隐居的愿望,抒发了他对现实的不满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四、诗歌主题这首诗通过描绘山野秋景,在萧瑟怡静的景色描写中流露出诗人孤独抑郁的心情,抒发了诗人惆怅、孤寂的情怀以及隐逸的愿望。

《野望》阅读练习附答案

《野望》阅读练习附答案

《野望》阅读练习附答案1.第一、二句描绘了怎样的画面?(2分)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答案】1.描绘了一幅满天秋色(江天寥阔、山清水秀,水波清冷)、峰峦叠嶂的富有诗意的山水画。

(2分,符全诗意即可)1.试题分析:抓住诗句中描写的景物及其特点,用描述的语言表达出来,即说明诗人写了哪些景物,什么样的景物。

不需要详细品析。

2.抒发了悠然(闲适)惊喜(喜悦、宠爱大自然)之情。

(2分,意思基本对也给分)2.试题分析:诗人的情感要从其描写的景物及特点来分析,有的还可以抓住诗句中诗人表达感慨的关键字词来直接体会。

本诗所写景物冷晴湾青山,景色明朗,尤其要留意的是诗人用了一个闲字,将这些结合起来理解,即可了解诗人心镜。

【解释】①一天:.指满天②晴湾:太阳照射的水边③野水:郊外的水【译文】无边秋色,森森寒意透露在晴日照射着的水湾;远远近近,映入眼中的是很多层叠起伏的峰峦。

我闲来登上山顶想好好欣赏一下山下的湖水,却没想到,低头一看,又在水底观察了青山。

【鉴赏】一天秋色冷晴湾,诗意颇可咀嚼。

秋色是无处不在的,而以一天形容之,更可见其漫无边际。

但是秋色本是虚无的,着一冷字,即令无形的秋色变得实在:晴日中的水湾已带上了寒意,那岂不是秋色溶入了水中?诗人凭借着丰富的想象,将无形的秋色与实在的晴湾结合起来,运用通感的手法,将视觉的秋色转换成感觉。

很多峰峦远近间,运用了白描手法,写秋色中远近凹凸的山峦重迭,始终伸到天涯。

前两句诗的境界比较开阔,一写水,一写山,引起下文,因此之后两句就从山和水生发开去,空来妙趣横生。

三、四两句的诗意很简洁:诗人登山是为了看水,而在水里却观察了青山的.影子。

但诗人很懂得诗贵有曲折的道理。

如这两句直接写水中见到青山之影,也就只是一般的写景状物。

而诗人却先以止山看水作铺垫,顺理成章地想,下一句应是写水,水之悠远、清亮,水上之草,水边之树都可以成为诗人描写的对象,但诗人却偏偏没有写水,还是回到写山上来,实在出乎读者之意料之外。

2017秋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12《唐诗五首》野望练习 新人教版

2017秋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12《唐诗五首》野望练习 新人教版

《野望》同步练习一、 1.试分析首联在全诗中的作用。

2.请从动静和写景顺序的角度赏析中间两联。

3.请从“景”与“情”关系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

四、赏析诗歌《野望》,回答下列问题。

1.诗的首联化用了哪两位诗人的什么诗句?有何作用?请简要赏析。

2.“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3.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参考答案一、 1.(1)第一句的“东皋”点明地点,“薄暮”点明时间,“望”字领起中间两联的写景。

第二句呼应起尾联,表现出哀伤的情感,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

(2)表现了在现实中找不到知音、得不到赏识的苦闷、怅惘的心情。

2.颔联写总写秋色,是静景、远景,颈联写牧人与猎马,是动景、近景。

这四句诗宛如一幅山家秋晚图,光与色,远景与近景,静态与动态,搭配得恰到好处。

3.诗歌颔联妙在融情于景。

诗中描写了漫山遍野,树叶枯黄,更兼残阳尽染的萧瑟衰败景象,景中寄寓了诗人孤独、落寞的情怀。

4.诗人在现实生活中辗转漂泊,彷徨苦闷,找不到精神归宿,又没有真正的知己,所以只得“长歌怀采薇”,即放声高歌,追怀伯夷、叔齐那样的隐逸高士,引为神交密友。

5.描绘了一幅满天秋色(江天寥阔、山清水秀,水波清冷)、峰峦叠嶂的富有诗意的山水画。

6.抒发了作者悠闲(闲适)惊喜(喜悦、喜爱大自然)之情。

7.四句写薄暮中所见景物。

举目四望,到处是一片秋色,山川笼罩在夕阳的余晖中,越发显得萧瑟。

静谧的背景之上,牧人驱犊归家,猎人满载而回,似乎兴致盎然。

牧人与猎马的特写,带着牧歌式的田园气氛,使整个画面活动了起来。

这四句诗宛如一幅山家秋晚图,光与色,远景与近景,静态与动态,搭配得恰到好处。

8.首尾两联抒情言事,中间两联写景,借景抒情,表现了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和在现实中孤独无依、只好追怀古人的落寞心绪。

二、 1.太阳将要落山的时候。

2.东皋薄暮望3.皆、惟色、晖4.牧人赶着牛羊,猎人骑着马带着许多狩猎所得,回家了。

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12 《野望》阅读练习

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12 《野望》阅读练习

新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
八年级
内容精选
学知识要点,背诵课文,基础知识很重要!
人教版初中语文和你一起共同进步学业有成!
12《野望》阅读练习
阅读下面这首诗, 然后回答问题。

(8分)
野望
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倚。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注】王绩,唐诗人,字无功,自号东皋子,时称“斗酒学士”,后弃官归隐而终。

(1)结合首联和尾联,说说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4分)
答:
(2)简析颔联和颈联在写景方面的特点。

(4分)
答:
答案:
(1)首联点明躬耕归隐身份,表现了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2分)尾联表明在现实中难觅知音,孤苦无依,只好追怀古代的隐士,和伯夷、叔齐那样的人交朋友了。

(2分)
(2)两联运用动静结合(或“远近相映”、“光色相融”)的表现手法,颔联写作者举目四望,山、树一片秋色,在夕阳余辉中越发显得萧瑟;(2分)颈联表现牧歌式的田园气氛,牧人与猎马的出现,使静谧的画面活动了起来。

这四句宛如一幅山林秋晚图,在闲逸的基调中,透露出几分忧郁和苦闷。

(2分)(共8分,意思对即可)
相信自己,就能走向成功的第一步
教师不光要传授知识,还要告诉学生学会生活。

数学思维可以
让他们更理性地看待人生。

《野望》阅读答案

《野望》阅读答案

《野望》阅读答案《野望》阅读答案从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乃至工作,我们都要用到阅读答案,阅读答案是教师进行阅卷打分时的参考,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你所见过的阅读答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野望》阅读答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野望》阅读答案1【甲】野望王绩【乙】南乡子李殉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烟漠漠,雨凄凄,岸花零落鹧鸪啼。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远客扁舟临野渡,思乡处,潮退水平春色幕。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1)简析两诗中写景的作用。

(2分)答:2)两诗一写秋景,一写春景,都带着牧歌式的田园气氛,但诗歌表达的感情却不样,请简要分析两诗表达的情感。

(3分)答:答案:13.(1)两诗的写景均有点明时令的作用;两诗都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一幅凄凉孤寂的画面,烘托了人物心情。

(2)《野望》抒发了向伯夷、叔齐两位隐士看齐的惆怅、孤寂的情怀;《南乡子》抒发了诗人遥居异乡的思乡之愁。

《野望》阅读答案2【原文】:野望王绩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阅读训练】一、1.试分析首联在全诗中的作用。

(4分)2.请从动静和写景顺序的角度赏析中间两联。

(4分)3.请从“景”与“情”关系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

(4分)4.结合全诗内容,简析诗人“长歌怀采薇”的原因。

(4分)5.第一、二句描绘了怎样的画面?(2分)6.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7.颔联和颈联运用何种手法,描绘了怎样一幅景象?(4分)8.诗人在诗中流露了怎样的感情?(2分)二、1、“薄暮”在诗中的意思是什么?2、第一句“东皋薄暮望”,说明了试题。

地点:_____,时间:_____。

事情_____。

3、颔联写薄暮中的“秋夜静景”,山对树、____对____,____对______。

4、第三联描写眺望到的景象,那是怎样的景象?三: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首联借陶渊明“登东皋以舒啸”的诗句,暗含诗人归隐之后,尝耕东皋之意。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野望阅读练习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野望阅读练习

12..《野望》阅读练习........阅读下面这首诗........8.分)........., .然后回答问题。

(野.望.王绩..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倚。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注】王绩,唐诗人,字无功,自号东皋子,时称“斗酒学士”,后弃官归隐而终。

.....................................(.1.)结合首联和尾联,说说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4.分)答:..(.2.)简析颔联和颈联在写景方面的特点。

(....................4.分)答:..答案:...(.1.)首联点明躬耕归隐身份,表现了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2.分)尾联表明在现实中难觅知.............音,孤苦无依,只好追怀古代的隐士,和伯夷、叔齐那样的人交朋友了。

(...................................2.分)(.2.)两联运用动静结合(或“远近相映”、“光色相融”)的表现手法,颔联写作者举目四望,山、...........................................树一片秋色,在夕阳余辉中越发显得萧瑟;.........................................(.2.分)颈联表现牧歌式的田园气氛,牧人与猎马的出现,使静谧的画面活动了起来。

这四句宛如一幅山林秋晚图,在闲逸的基调中,透露出几分忧郁和...........................................苦闷。

(............8.分,意思对即可)....2.分)(共研读课标....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先生有一个习惯....................,.贴在..................,.总是把课程标准中各学段的教学目标复印下来备课本的首页上...............,.当看到要“指导.......,.作为“教学指南”。

《野望》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野望》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野望》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野望》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野望 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唯落晖。

牧⼈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相识,长歌怀采薇。

【注】①王绩(584-664):字⽆功,绛州龙门(今⼭西河津)⼈。

尝居东皋,号东皋⼦。

仕隋为秘书省正字,唐初以原官待诏门下省,后弃官还乡。

为⼈放荡不羁。

②徙倚:徘徊。

③采薇:《史记·伯夷列传》记载:“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伯夷、叔齐耻之,义不⾷周粟,隐于⾸阳⼭,采薇⽽⾷之。

” 1.东皋:⼭西省河津县的东皋村,诗⼈隐居的地⽅。

2. 薄暮,⽇将落之时。

3. 徙倚:指徘徊、彷徨。

4.薇,⽺齿类草本植物,其嫩叶可⾷。

5.徙倚[⾳“席⼄”]:徘徊彷徨。

6.落晖:落⽇的余光。

7.犊:⼩⽜。

采薇:《诗经.召南.草⾍》有:“徙彼南⼭,⾔菜其薇。

未见君⼦,我⼼伤悲。

”⼜《诗经.⼩雅.采薇》有:“采薇采薇,薇亦作⽌。

⽈归⽈归,岁亦莫⽌,靡市靡家,猃狁之故;不遑启居,猃狁之故”,此处暗⽤⼆诗的句意,借以抒发⾃⼰的苦闷。

阅读练习 ⑴试分析⾸联在全诗中的作⽤。

(4分) ⑵请从动静和写景顺序的⾓度赏析中间两联。

(4分) 3)请从“景”与“情”关系的⾓度,赏析本诗的颔联。

(4分) 4)结合全诗内容,简析诗⼈“长歌怀采薇”的原因。

(4分) 5.第⼀、⼆句描绘了怎样的画⾯?(2分) 6.这⾸诗抒发了诗⼈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7.颔联和颈联运⽤何种⼿法,描绘了怎样⼀幅景象?(4分) 8.诗⼈在诗中流露了怎样的感情?(2分) 【参考答案】 ⑴①第⼀句的“东皋”点明地点,“薄暮”点明时间,“望”字领起中间两联的写景。

第⼆句呼应起尾联,表现出哀伤的情感,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

②表现了在现实中找不到知⾳、得不到赏识的苦闷、怅惘的⼼情。

⑵颔联写总写秋⾊,是静景、远景,颈联写牧⼈与猎马,是动景、近景。

这四句诗宛如⼀幅⼭家秋晚图,光与⾊,远景与近景,静态与动态,搭配得恰到好处。

《野望》阅读答案

《野望》阅读答案

《野望》阅读答案《野望》阅读答案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许多人都需要跟阅读答案打交道,借助阅读答案我们可以更好的领会题意和知识点,有助于个人提升。

那么一般好的阅读答案都具备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野望》阅读答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野望》阅读答案1洞庭微雨后,凉气入纶巾。

水底归云乱,芦丛返照新。

遥汀横薄暮,独鸟度长津。

兵曱无归日,江湖送老身。

悠悠只倚杖,悄悄自伤神。

天意苍茫里,村醪亦醉人。

19. “兵甲无归日”一句中“兵甲”指______,“江湖送老身”体现了诗人____________(情感)。

20. 陈与义在北宋灭亡后转学杜甫,此诗被清代纪晓岚评价为“入之杜集,殆不可辨”,请从意象、情感两个角度赏析本诗的风格。

【答案】19. (1). 战争/战事 (2). 晚年漂泊流落的感伤20. 全诗沉郁顿挫。

①意象真实、清冷、密集,如“微雨”“凉气”“乱云”“遥汀”“薄暮”“独鸟”等,契合诗人深沉的心境。

②情感沉痛、厚重而不消沉,诗人既有自身的羁旅之愁、衰老之叹,又有亡国之痛,个人的命运与国家联系在一起,结尾不以悲语收束,而已宽解之语作结,使全诗情感深沉而不颓唐。

《野望》阅读答案2新晴野望王维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注。

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

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注:氛垢:尘埃。

1、从“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

”可以看出雨后新晴的乡村景色有什么特点?2、第三联上下两句中最精练传神的分别是哪一个字?请作简要分析。

3、诗人在具体描写时,远近相称,动静结合,给我们展示了一幅天然绝妙、充满生机的画面,请你发挥想象,把这幅画面描绘出来。

(50字左右)4、尾联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这样写有什么好处?5、诗歌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参考答案:1、空气特别明净清新;原野显得格外空旷开阔。

也可用原文中的“原野旷”、“无氛垢”回答。

2、分别是“明”和“出”。

诗人在这里用了“明”和“出”,充分显示出雨后的“新晴”,诗人极目“野望”所见的景色:田野外河水上涨,在阳光照射下“白水”波光粼粼,比平时更加明亮夺目;雨水冲洗后的群山,在太阳照耀下“碧峰”秀出,更加富有层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野望》阅读练习
阅读下面这首诗, 然后回答问题。

(8分)
野望
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倚。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注】王绩,唐诗人,字无功,自号东皋子,时称“斗酒学士”,后弃官归隐而终。

(1)结合首联和尾联,说说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4分)
答:
(2)简析颔联和颈联在写景方面的特点。

(4分)
答:
答案:
(1)首联点明躬耕归隐身份,表现了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2分)尾联表明在现实中难觅知音,孤苦无依,只好追怀古代的隐士,和伯夷、叔齐那样的人交朋友了。

(2分)
(2)两联运用动静结合(或“远近相映”、“光色相融”)的表现手法,颔联写作者举目四望,山、树一片秋色,在夕阳余辉中越发显得萧瑟;(2分)颈联表现牧歌式的田园气氛,牧人与猎马的出现,使静谧的画面活动了起来。

这四句宛如一幅山林秋晚图,在闲逸的基调中,透露出几分忧郁和苦闷。

(2分)(共8分,意思对即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