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行为主义学派的人格理论(代表人物和相关研究话题)

合集下载

第五章行为主义和社会学习人格理论

第五章行为主义和社会学习人格理论

第五章行为主义和社会学习人格理论学习论范型(learning paradigm)强调个体的外部力量而忽视个体的内部力量,认为个体行为的差异来自或主要来自个体在成长过程中所面临的学习经验的差异,其研究的主要问题是行为是如何习得的。

采用的研究方法是严格的实验法,强调提出可验证型的假设,操纵实验变量,控制无关变量,以测量行为反应的变化。

本章主要问题:1. 斯金纳的行为主义人格理论2. 多得拉和米勒的刺激反应理论3. 罗特的社会学习理论第一节斯金纳的行为主义理论一、斯金纳其人斯金纳1904年出生于宾夕法尼亚洲的一个小镇上,父亲是一个律师。

童年时父母很少对他体罚,自幼起创造性很强,自制多种玩具和用具,对机械发明和应用有浓厚的兴趣。

他先学习文学,大学毕业后,他想成为一名作家。

他到了欧洲,但很快发现自己不可能在文学上有所成就,因为他觉得自己没有什么重要的东西要说。

他于是放弃了成为作家的愿望,但他并没有失去对人类行为的兴趣。

加上他在欧洲徘徊之际,接触了巴甫洛夫和华生的许多著作,因而他回到美国之后就进了哈佛大学攻读心理学。

斯金纳终于在心理学领域中找到了自己的合适位置。

他为自编制定了严格的学习计划,发奋攻读心理学,功夫不负有心人,他在三年内获得博士学位(1931年)。

斯金纳是操作条件反射的创始人,新行为主义的主要代表。

斯金纳一生殊荣不断,于1900年8月去世。

主要著作:《有机体的行为》(1938年)《沃尔登第二》(1948年)《科学和人类行为》(1953年)《强化的程序》(1957年)《超越自由与尊严》(1971年)《关于行为主义》(1974年)二、操作条件反射与人类行为的学习运用斯金纳箱对动物进行研究,提出了他的操作条件反射的学习定义。

斯金纳认为学习即行为反应概率的变化。

斯金纳认为一切行为都是由反射构成的,而反射的基本要素是刺激和反应比行为学习理论所面临的任务,就是指出引起行为反应概率变化的条件,并提出一种分析各种环境刺激的功能的方法,以决定和预测有机体的行为如何习得、如何改变、如何消退。

人格心理学流派代表人物观点分析

人格心理学流派代表人物观点分析

人格心理学流派代表人物观点分析人格心理学流派要说人格心理学流派,我们首先得说人格心理学,而要理解什么是人格心理学我们就得先知道什么是人格。

书中把人格定义为源于个体自身的稳定的行为方式和内部过程。

这里我们可以看到有两个部分。

第一个部分是稳定的行为方式。

人格心理学的研究者通常认为它们指的是个体差异,但我觉得我们要强调的一个点在于,人格是稳定的。

我们可以跨时间和跨情景地审查这些稳定的行为方式。

当然,这也不等于说人是一成不变的。

但是只要人格是存在的,并且行为不仅仅是对我们所处的情境的反应的话,我们就可以预期,在人们的行为方式中有某种稳定性。

定义的第二个部分关注的是内部过程,内部过程和发生在人与人之间的人际过程不同,它是在人的内心发生的,影响着人怎样行动,怎样感觉的所有情绪,动机和认知过程。

还有一点很重要,根据这个定义,这些稳定的行为方式和内部心理过程都是在个体身上发生的。

这并不等于说外部环境对人格没有影响。

父母教养孩子的方式自然影响着孩子将来成为什么样类型的人。

那么,稳定的行为方式和内部心理过程的产生根源是什么?我觉得这是人格理论家和研究者提出的基本问题。

人格心理学家从不同的角度对这个问题做出了回答。

书中将人格心理学分为了六个流派,它们分别是精神分析流派,特质流派,生物学流派,人本主义流派,行为主义/社会学习流派以及认知流派。

每个流派都查明并验证了人格的一个重要方面。

精神分析流派的心理学家声称人的无意识对他们的行为差异影响很大,特质流派的心理学家确信,人是处在各种各样的人格特征的连续体的某个位置上的。

生物学流派的心理学家用遗传因素和生理过程来解释人格的个体差异。

人本主义流派认为,人的责任感和自我接纳感是造成人格差异的主要原因。

行为主义/社会学习流派的心理学家把稳定的行为方式说成是条件发射和期望的结果。

认知流派则用人们加工信息的方式来解释行为的差异。

每个人对人格的问题的理解不同,他们会根据自己对每个流派的接受程度而把自己归类到某一个流派中去。

行为主义人格理论

行为主义人格理论
行为主义人格理论
目录
• 行为主义人格理论概述 • 行为主义人格理论的主要观点 • 行为主义人格理论的应用
目录
• 行为主义人格理论的批评与反思 • 行为主义人格理论的未来发展
01
行为主义人格理论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行为主义人格理论是一种心理学理论 ,强调个体行为的习得和环境刺激对 人格发展的影响。
行为主义人格理论的发展历程
起源
行为主义人格理论起源于20世纪 初期,由美国心理学家约翰·B·华 生等人创立。
发展
随着时间的推移,该理论不断发 展,逐渐形成了不同的分支和学 派,如操作条件反射和模仿学习 等。
应用
行为主义人格理论在教育、治疗 和组织管理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 用,帮助人们理解和改变行为模 式,促进个人和社会的进步。
行为主义人格理论的跨文化应用
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个体行为的差异,有助于更好地理 解和预测个体的行为。例如,在跨文化交流和跨文化管 理中,可以根据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个体行为特点,制定 更加有效的策略和措施。
THANKS
感谢观看
对学习理论的批评
忽视情感和动机
学习理论过于关注行为和学习的结果, 忽视了情感和动机在行为形成中的作 用。
缺乏对内在机制的解释
学习理论未能深入解释行为改变的内 在机制,如认知过程和心理动力。
对刺激-反应理论的批评
简单化人类行为
刺激-反应理论将复杂的人类行为简化为 简单的因果关系,无法全面解释人的复 杂行为和心理活动。
特点
该理论认为人格特质是行为的习得结 果,强调环境刺激和个体行为之间的 相互作用,主张通过改变环境刺激来 塑造个体行为和人格特质。
行为主义人格理论与心理学
关联

第五章 行为主义学派的人格理论(代表人物和相关研究话题)PPT课件

第五章  行为主义学派的人格理论(代表人物和相关研究话题)PPT课件
❖操作性条件反射又称工具性条件反射, 是通过个体自己的某种活动,某种操作 才能得到强化而形成的条件反射。
10
一、操作条件反射与人类行为的学习
❖学习即行为反应概率的变化 ❖一切行为都是由反射构成的,而反射的
基本要素是刺激和反应比 ❖行为学习理论所面临的任务,就是指出
引起行为反应概率变化的条件,并提出 一种分析各种环境刺激的功能的方法, 以决定和预测有机体的行为如何习得、 如何改变、如何消退。
❖ 乐乐哭闹行为
❖ 妈妈的安慰出现
❖ 乐乐之后哭闹行为增加
❖ 负强化(从妈妈角度) ❖ 妈妈安慰乐乐的行为是
由于乐乐停止哭闹(消 极刺激的消失)的结果 ,乐乐停止哭闹是惩罚 物 ❖ 妈妈安慰乐乐的行为 ❖ 乐乐停止哭闹 ❖ 妈妈安慰乐乐的行为之 后增加
20
日常生活中的运用
❖例子二 ❖当小明在语文课上专心听讲,语文老师
11
有机体能以自己的某种操作行为主动地作用 于环境以达到对环境的有效适应
应答性反应 有





操作性反应
刺激-反应 反应-强化
人类的绝大多数有意义的行为都是操作性的
12
❖人格仅仅是通过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强化 而形成的一种惯常性的行为方式。
❖如果我们能认识、操纵、预测人的行为, 那么也就没有什么人格问题是不能解释 和解决的。
3
第一节 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反射
❖无条件反射:生来的反射或种族反射。 人与动物出生后 不需要学习就具有对某 些刺激作出反应的能力。与生俱来,不学 而会的“本领”。(新生儿具备70多种)
❖吸吮反射 ❖抓握反射 ❖游泳反射
4
经典性条件反射
❖100年前,俄国生理学家巴甫洛夫发现: 当一盘肉摆在狗面前时,狗就会流口水 ,这时的流口水叫做无条件反射。

人格心理学各理论学派

人格心理学各理论学派

人格心理学各理论学派第一编:人给格心理学导论第一章:绪论1.人格研究的主题:人性哲学人格结构人格动力人格发展人格成因人格改变人格测量第二章:人格理论的学习要领:第三章:人格的界定:1.人格:(阿尔波特)人格是一个人的内在心理生理系统的动态组织,他决定了此人对其他环境的独特适应。

(人格是个性与共性的结合。

)个性:是一个人区别取他人的稳定的、独特的整体特征。

反映了个体差异性与共性的对应。

气质:一个人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指向性等方面的动力特征。

性格:一个人对现实的、稳定态度及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

2.人格的基本性质的四个方面:独特性稳定性统合性功能性3.人格的基本性质:独特性稳定性综合性系统性4.人格的科学体系:理论研究,实验研究和应用研究相结合。

第四章:人格成因:1.人格是怎么形成的:1)遗传与生理因素:①遗传是人格不可缺少的影响因素;②遗传因素对人格的作用程度因人格特征的不同而异;③人格发展过程是遗传与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

2)家庭与早期经验:①家庭是社会文化的媒介,他对人格具有强大的塑造力;②父母的教养方式的恰当性会直接决定孩子良好人格的形成;③父母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表现出了自己的人格,并有意无意的影响和塑造着孩子的人格,形成“社会遗传性”3)学校与社会文化:①社会文化对人格具有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后天形成的一些人格特征;②社会文化因素决定了人格的共同特征,它使同一社会的人在人格上具有一定程度的相似性4)遗传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人格是遗传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遗传决定了人格发展的可能性,环境决定了人格发展的现实性。

第五章:人格心理学发展趋势第二编:经典精神分析学派;第一章:弗洛伊德的经典分析理论第一节:生平事略:第二节:理论观点:1.人性观:1)具有决定论的论调,人的行为受控于生物本能因素或非理性因素2)弗洛伊德将人视为一个能量系统3)弗洛伊德认为人性本恶2.人格界定:潜意识深度心理学=潜意识的心理学3.个人结构:1)地形学模型:人格结构由意识和潜意识两个部分构成。

行为主义理论——华生、斯金纳、班杜拉(整理笔记)

行为主义理论——华生、斯金纳、班杜拉(整理笔记)

一、理论背景(一)社会背景:产生于20世纪初期美国,现代化生产对人的行为的要求越来越高。

科学管理、行为控制直到通过行为技术的社会控制,作为一种革新的思想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

(二)哲学上的实证主义:实证主义开始明确地提出科学的首要任务是收集可供简单概括的确实的观察材料。

孔德认为应该用更客观的方法研究人。

马赫认为科学只不过是人的经验的更完备的数学整理,只有客观的资料、经验才是可以接受的。

它为行为主义者提出科学实践的本质,乃是对看得见的行为的客观观察的启示。

(三)行为主义是对构造主义和机能主义的反叛构造主义:领袖人物是铁钦纳。

心理学的主题是意识经验。

由于意识经验只有经验着的人才能意识到,因此只有采用内省法才能研究人的心理。

所谓心理学就是以内省法对意识的研究。

内省法是一种高度专业化的自我观察的形式,其目的是观察意识的内容,解答经验的“什么”what、“如何”how、和“为什么”why三部分的内容。

关于“什么”,是由心理过程的系统内省分析出那些心理元素来解答的。

关于“如何”是说明通过内省分析出来的心理元素如何联结成复合物的。

至于“为什么”,是用一个与心理过程相对应的神经过程来解释心理过程。

铁钦纳一方面认为每一个意识都有相应的神经过程,一方面又不承认神经活动时心理过程的原因,因此他在身心问题上是个二元论者,称之为身心平行论。

要内省自己主观的感觉,而不是刺激物本身。

机能主义心理学:作为构造主义的对立面出现的,可以追溯到达尔文的进化论和詹姆士的实用主义哲学。

心理活动是一个连续的整体;人的活动与社会也是一个整体;反对把心里分析为各个元素或部分;心理学不能脱离社会进行研究;心理学要研究动作的机能,而机能表现为协调,协调实际上是适应活动。

研究方法上提倡主观观察即内省和客观观察相结合,更注重客观观察。

华生认为构造主义和机能主义都是心灵主义的,创立了行为主义心理学,斯金纳、班杜拉为新行为主义者。

二、华生的经典行为主义(一)行为主义的界定:华生把有机体应付环境的一切活动称之为行为,行为的基本成分是反应,反应分为习得的反应(包括我们一切复杂习惯和我们的一切条件反射)和非习得的反应(指我们在条件反射和习惯方式形成之前婴儿期所作的一切反应)。

人格心理学各流派的基本观点是什么

人格心理学各流派的基本观点是什么

人格心理学各流派的基本观点是什么1、精神分析学派;2、特质学流派;3、生物学流派;4、人本主义流派;5、行为主义和社会学习理论流派;6、认知学流派第一章精神分析人格理论第一节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一、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1、脑解剖模型(意识、前意识、无意识)2、结构模型(伊底、自我、超我)3、本能和紧张的缓解4、防御机制压抑、升华、替代、拒绝、反应生成、理论智化、投射5、发展的心理性欲阶段6、了解无意识的东西梦、投射测验、自由联想、催眠、象征行为等。

二、弗洛伊德人格理论的应用弗洛伊德是精神分析理论之父,他第一个提出用于治疗心理障碍的精神治疗体系,即精神分析。

三、人格评价——投射测验1、投射测验的含义2、投射测验的类型3、对投射测验的评价四、弗洛伊德理论的贡献与批判1、贡献2、批判第二节弗洛伊德理论的相关研究一、梦的解释二、恋母情结三、幽默四、催眠第二章新精神分析人格的理论第一节新精神分析的人格理论一、新精神分析理论的代表人及其观点1、阿尔弗雷德。

阿德勒(个体心理学)人物及主要观点介绍1)寻求优越;2)父母对人格发展的影响;3)出生顺序。

2、卡尔?荣格(人物及主要观点介绍)1)集体无意识;2)一些重要的原始意象3、埃里克?埃里克森1)埃里克森的自我概念2)整个生命周期中的人格发展八阶段基本信任对不信任自主性对羞愧和怀疑主动性对内疚勤奋对自卑自我认同感对角色混乱亲密对孤独繁殖对停滞自我完善对绝望4、凯伦?霍尼(人物及主要观点的介绍)在她的研究中,强调文化和社会对人格发展的影响,体现在她对精神分析方法中的两方面贡献是:1)神经病;2)女性心理学。

5、哈里?斯塔克?沙利文1)人格意象;2)发展时期6、艾里克?弗洛姆(人物简介,主要观点)1)逃避的手段;2)积极的自由二、新精神分析理论的应用新精神分析理论与宗教三、人格评价——测量类型1、荣格的心理类型说2、心理类型的测量:迈尔勘斯—布里格斯类型指标四、新精神分析理论的贡献与批判第二节新精神分析人格理论的相关研究一、焦虑与应对策略二、挫折和攻击三、依恋类型和成人的人际关系第三章特质流派的人格理论第一节特质流派的人格理论一、特质流派1、做为特质维度的人格2、特质流派的主要特征二、重要的特点理论家1、高尔顿?奥尔波特(Gordon Allport)2、亨利?莫雷(Henry Murray)3、雷蒙德?卡特尔(Raymond.B.Cattell)卡特尔的十六个根源特质;大巨人格因素分析三、特质理论的应用工作岗位上的人格因素分析四、人格评价——自陈式调查表1、明尼蒙达多项人格调查表。

行为主义人格理论

行为主义人格理论


怎样训练一只老鼠跳舞


开始可以将食物与一个“卡搭”声配对,使这种声 音成为一种次级强化物。当老鼠动来动去时,卡搭 声比食物较容易执行。 当老鼠向上看时,用卡搭声给予酬赏(强化)。 只有当它确实向上伸展它的头时才给卡搭声强化。 只当它用两只后脚站立时才给强化。 你奖励它向右踏步,再奖励它向左踏步。 完成了上述步骤后,你就有了一只会跳舞的老鼠了。
一、行为主义人格理论的特点
1.强调情境对于行为的决定作用。 2.共同看法 行为的习得是许多刺激—反应联结的建立; 不同类型强化对行为产生不同影响 环境是决定行为的唯一重要因素。 3.人格是人体独特行为方式的组合,人格研 究是考察学习经验,发现行为和强化之间的 独特联系。 4.很少强调结构,而是强调情境的特殊性。 (反应)

四个阶段:




注意过程,只有注意到榜样的行为,辨别出其重点并认识到 其特征时,才能通过观察来学习。 保存过程,看到某个榜样的次数并不多,为了再现榜样的行 为,必须记住它。我们是以“心象表征系统”(imaginal representational system)和“言语表征系统”(verbal representational system)两种方式在记忆中来将榜样行为的 重要线索进行编码的。 动作再现过程,将先前编码的心象和言语线索转化为动作的 再现。 动机过程,虽然没有强化也可以发生观察学习,但对榜样的 注意是会受到动机的影响,而且我们是否作出所观察的,也 会受到动机的影响。
1.观察学习



观察学习是指人通过观看他人(榜样)而习得复杂行 为的过程。包括观察“示范者”的行为,和观察“示 范者”所受到的强化。又称替代学习、榜样学习、模 仿学习。 由于看到他人行为被强化,而代替了自己行为的强化, 所以观察者也能学习到示范者的行为。 观察学习的好处: 效率高、错误率低 间接学习,不必亲身经历,即可明白该怎么做

行为主义心理学派及其理论介绍

行为主义心理学派及其理论介绍

行为主义心理学派学术背景:行为主义心理学是作为传统心理学的叛逆,在机械唯物主义和实证主义的哲学基础上,在动物心理学和机能主义心理学的影响下,产生的现代心理学派别。

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实质是将意识和行为绝对地对立起来。

理论上的先行者:迪卡儿:动物仅是占有空间的机械,它的动作只是机械作用;人也是机器,只不过在身体之外又加上了有意识的灵魂。

1913—1930年是早期行为主义时期,由美国心理学家华生在巴甫洛夫条件反射学说的基础上创立的,他主张心理学应该屏弃意识、意象等太多主观的东西,只研究所观察到的并能客观地加以测量的刺激和反应。

毋须理会其中的中间环节,华生称之为“黑箱作业”。

他认为人类的行为都是后天习得的,环境决定了一个人的行为模式,无论是正常的行为还是病态的行为都是经过学习而获得的,也可以通过学习而更改、增加或消除,认为查明了环境刺激与行为反应之间的规律性关系,就能根据刺激预知反应,或根据反应推断刺激,达到预测并控制动物和人的行为的目的。

他认为,行为就是有机体用以适应环境刺激的各种躯体反应的组合,有的表现在外表,有的隐藏在内部,在他眼里人和动物没什么差异,都遵循同样的规律。

1930年起出现了新行为主义理论,以托尔曼为代表的新行为主义者修正了华生的极端观点。

他们指出在个体所受刺激与行为反应之间存在着中间变量,这个中间变量是指个体当时的生理和心理状态,它们是行为的实际决定因子,它们包括需求变量和认知变量。

需求变量本质上就是动机,它们包括性,饥饿以及面临危险时对安全的要求。

认知变量就是能力,它们包括对象知觉、运动技能等等。

在新行为主义中另有一种激进的行为主义分支,它以斯金纳为代表,斯金纳在巴甫洛夫经典条件反射基础上提出了操作性条件反射,他自制了一个“斯金纳箱”,在箱内装一特殊装置,压一次杠杆就会出现食物,他将一只饿鼠放入箱内,它会在里面乱跑乱碰,自由探索,偶然一次压杠杆就得到食物,此后老鼠压杠杆的频率越来越多,即学会了通过压杠杆来得到食物的方法,斯金纳将其命名为操作性条件反射或工具性条件作用,食物即是强化物,运用强化物来增加某种反应(即行为)频率的过程叫做强化。

行为主义的人格理论

行为主义的人格理论

给我十来个健康的婴儿,形 体良好,并在我自己独特的 世界里让他们成大,我担保 随便从中挑选一个,就可以 把他训练成我可能选择的任 何类型的专家——医生、律 师、艺术家、商场巨贾和甚 至乞丐、大盗,而不管他的 天才、倾向、能力、职业和 他祖辈的种族是什么。
--《行为主义》(1925年)
华生的心理学之路
第五章 行为主义的人格理论
主要内容
巴甫洛夫----经典条件反射研究 华生----行为主义的诞生 斯金纳----操作性条件发射理论 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
巴甫洛夫生平
俄国实验生理学家 职业生涯的前半部分进行的是
消化研究 ;职业生涯的下半 部分用于他叫做“条件反射” 的研究 胃反射研究使其获得1904年的 诺贝尔医学奖 1907年,他成为俄国科学院院 士,到达了俄国科学声望的顶 峰
1878年出生在南卡罗莱那州的格林维尔市,是位 名声极差、性情暴躁的小农场主和一位正直虔诚 的浸信会女教友的儿子。
小学很偷懒, 不怎么听话,从来没有哪一门课及 过格。
长大后,成为一个特别漂亮的年轻人,棱角分明, 下巴坚挺,一头飘扬的黑发,以后就开始了终生 不辍的情场生涯。他对理想一类的事情还是很严 肃的,学习认真,成绩也不错。他还特别喜欢哲 学系的教程,因为里面包括一些心理学课程。
条件反射的发现
1897至1900之间,在他的胃反射研究 的中途,巴甫洛夫注意到了一种奇怪 而令人烦心的现象:狗在不是喂食的 时候也会分泌出一些胃液和唾液。 1902年,他开始研究这种并非与腺体 反应有固有联系的刺激是在什么时候 和以怎样的方式引起这种反应。
这套设备由一只橡皮管把腺囊与收集容器和记录 筒连着。狗面对着一扇带窗户的墙,面对它们的 地方,有一只喂食桶,可以通过机械装置把食物 倒进这只桶里。

行为主义的人格理论研究

行为主义的人格理论研究

行为主义的人格理论研究作者:锁小红来源:《青年时代》2019年第30期摘要:人格理论是对人的本性的基本看法和观点。

本文首先对人格进行了界定,其次分析了行为主义人格理论取向的主要观点、代表人物,最后分析了行为主义取向人格理论的优缺点及治疗方法。

关键词:行为主义;人格理论;治疗一、引言我们的行为是由什么决定?这是心理学界长期争议的问题之一。

近年来,心理学家们心理学家将争议的焦点转向情境如何影响行为,以及行为如何反映个人特征等问题。

行为主义作为20世纪心理学影响最广的流派之一,在人格理论及治疗方面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本文试图从行为主义人格理论上一探究竟。

二、人格的定义关于人格的定义,心理学家们意见分岐。

有些人强调潜意识机制,有些人主张应检视学习史,还有人探讨人们如何整理自己的想法。

尽管缺乏共识让人沮丧,但是不同观点提供了人格的丰富架构,有利于探讨人格的复杂性。

中文中的“人格”一词来源于英文“Personality”,有个性和品格之义。

而Personality一词来源于拉丁文persona,意为“面具”或伪装的外表。

古代西方人在演戏时,不同的角色戴不同的面具。

因此戴特定面具的人一出场,观众就能够知道这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面具是剧中人人所共知的行为方式和性格特征的标志。

这体现了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外在特征(面具人格),二是内在特征(自我人格)。

人格的内在特征多受自身标准制约,通过个人的言行彰显出来,人格的内在特征决定了人格本身。

因此,人格(Personality)可以界定为一致性的行为模式与源自个人内部的内在历程。

定义的第一部分强调一致性的行为模式,又称为个别差异。

重点在一致性,我们可以找出跨越不同时间或情境的一致性行为模式;第二部分强调个人内在历程。

个人内在历程包括影响我们行为的所有情绪、动机及认知历程。

在经历了这些内外历程后,即会显现出个人的独特特征。

人格理论共有6种理论取向:精神分析取向、特质取向、生物取向、人本取向、行为/社会学习取向与认知取向。

第五章 人格的社会学习理论

第五章 人格的社会学习理论

第二节 人格与学习
• 一、行为主义向社会学习理论的转变 • 二、多拉德与米勒的理论 • 三、罗特的社会学习理论
一、行为主义向社会学习理论的转变
• 提出质疑: 提出质疑: 人类的所有学习都是经典或操作性条件反射的结 果吗? 果吗? • 条件反射只是一种低效的学习方式,人的大量行 条件反射只是一种低效的学习方式, 为都是通过观察、模仿获得的。 为都是通过观察、模仿获得的。
二、多拉德与米勒的理论
(一)多拉德与米勒的简介
• 多拉德(John Dollard,1905~1980) 多拉德( , ) 米勒( 米勒(Neal Miller,1909~2002 )耶 , 鲁学派的主要成员,接受赫尔的思想 鲁学派的主要成员, 影响, 影响,又结合精神分析理论与社会科 学思想, 学思想,两人合作共同建立了与古典 行为主义有所区别的特殊结构的理论 体系。 体系。米勒晚年研究生物反馈有重要 贡献,曾任美国心理学会主席。 贡献,曾任美国心理学会主席。
三、罗特的社会学习理论
(二)行为预测理论
1、关注一个有着自己的行为经验的人在面临一 种特殊的社会情境时,将会如何进行行为选择。 种特殊的社会情境时,将会如何进行行为选择。 一种行为被选择的可能性, 2、一种行为被选择的可能性,取决于行为者认 为它所能够带来的回报的多少, 为它所能够带来的回报的多少,以及他认为他实 施该行为能带来该回报的可能性。 施该行为能带来该回报的可能性。用下面的行为 预测公式来表达这个观点: 行为潜势=预期× 预测公式来表达这个观点: 行为潜势=预期×强 化效价
一、华生的行为主义理论
(二)华生的基本主张
1、研究主题:个体行为而非意识。 、研究主题:个体行为而非意识。 2、研究方法:客观观察与测量; 、研究方法:客观观察与测量; 3、研究目的:预测与控制行为; 、研究目的:预测与控制行为; 4、环境是影响行为的主要因素,控制环境因素 是影响行为的主要因素, 、环境是影响行为的主要因素 就可以改造人的行为; 就可以改造人的行为; 5、由动物行为研究所获得的原理原则可用于解 、 动物行为研究所获得的原理原则可用于解 释人类的行为。 释人类的行为。

《行为主义的人格理论及相关主题的心理学研究毕业论文》

《行为主义的人格理论及相关主题的心理学研究毕业论文》

行为主义的人格理论及相关主题的心理学研究摘要:行为主义人格发展理论(Behaviorist Theory on Psychological Development)又称学习理论。

这种理论认为人的发展是一个学习过程。

学习是由于强化练习而形成的行为潜力的相对永久性的变化。

行为主义,当一个人学习时,他获得了一种新的行为方式,即增加了他的行为储备,而且所增加的行为内容还将保留在个体中。

学校是学生个体社会化的重要场所,学校教育是制约学生人格发展的重要环境条件,学校教育影响时间跨度大,贯穿个体人格发展的重要时期,通过对行为主义人格发展理论的研究,如何在学校教育情景中,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是本文的目的所在.关键词:行为主义人格发展学校教育学生人格培养一引言以斯金纳为代表的行为主义人格理论认为,人格是个体的独特行为方式或这些行为方式的组合,对人格的研究应该是对个体特殊学习经历和独特遗传背景的系统考察,发现有机体的行为和行为的强化之间的独特联系.学校是学生个体社会化的重要场所,学校教育是制约学生人格发展的重要环境条件,学校教育影响时间跨度大,贯穿个体人格发展的重要时期。

在当今提倡素质教育的前提下,行为主义人格发展理论对于学校教育,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具有怎样的积极意义呢?二行为主义和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行为主义是美国现代心理学的主要流派之一,也是对西方心理学影响最大的流派之一。

行为主义的发展可以被区分为早期行为主义,新行为主义和新的新行为主义。

早期行为主义的代表人物以华生为首,新行为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则为斯金纳等,新的新行为主义则以班杜拉为代表。

行为主义的主要观点是认为心理学不应该研究意识,只应该研究行为,把行为与意识完全对立起来。

在研究方法上,行为主义主张采用客观的实验方法,而不使用内省法。

主要观点可以概括如下:(1)机械唯物主义决定论;(2)认为心理学是一门自然科学,是研究人的活动和行为的一个部门,要求心理学必须放弃与意识的一切关系,提出两点要求:第一、心理学与其他自然科学的差异只是一些分工上的差异;第二、必须放弃心理学中那些不能被科学普遍术语加以说明的概念,如意识、心理状态、心理、意志、意象等等;(3)极力要求用行为主义的客观法去反对和代替内省法,认为客观方法有四种:第一、不借助仪器的自然观察法和借助于仪器的实验观察法;第二、口头报告法;第三、条件反射法;第四、测验法。

行为主义人格理论

行为主义人格理论

斯金纳Skinner 操作性条件反射
班杜拉Bandura 社会学习论
第一节
巴甫洛夫经典条件反射
俄国实验生理学家 职业生涯的前半部分进行的是 消化研究 ;职业生涯的下半 部分用于他叫做“条件反射” 的研究 为反射研究使其获得1904年的 诺贝尔医学奖
1907年,我国科学院院士,到 达俄国科学声望的顶峰
1948年哈佛大学教授
1958年获APA杰出贡献奖
1968年获代表国家最高荣誉的国家科学奖
1971年获美国心理学基金会金质奖章
1990年获终生贡献奖
(一)斯金纳箱实验——起源于迷笼实验
(二)人格理论
1.人性观
人性是“中性”的,无善恶好坏之分,善或恶
乃是行为的结果。
2.人格概念
第二节
华生、斯金纳人格理论
一、华生的行为主义人格心理学思想
1913年发表论文《行为主义者眼中的心理学》,被 称作“行为主义者宣言”,正式揭开了心理学史上 行为主义时代的序幕。 1915年,当选为美国心理学会主席;1916年,受巴 甫洛夫学说影响,华生开始研究婴儿的条件反射。 1919年—1920年,小阿尔波特的情绪恐惧反射实验。
儿童在发展的过程中,建立了条件反应,随
之给以强化则能维持该行为。
斯金纳不重视儿童人格发展的阶段性,认为
强化就能说明人格发展的全部过程。
5.人格异常
异常的行为是习得的
异常行为的可能原因
他们的适当行为没有被强化,甚至反被惩罚
他们的不适当行为被强化 习得了一套不适宜的反应。例如,强迫性行为
(三)理论应用—行为矫正
要因素。
行为的改变与治疗 焦点在于自我效能感的改变,而使用的方法, 是示范和指导下的参与,进行的程序是先由榜样就

行为主义和社会学习人格理论

行为主义和社会学习人格理论

另一些研究者考察了5个月到25个月孩 子的玩具和衣服。发现,女孩比男孩更喜 欢娃娃和过家家玩具。男孩更喜欢运动器 械、工具和汽车。女孩更喜欢粉红色衣服, 男孩更喜欢蓝色衣服。 显然,从很小时候起,男孩、女孩就 被区别对待了。(Pomerleau,et al, 1990)
在性别角色形成过程中,父母和同伴 对儿童抱有性别角色期望,孩子周围的人 也会奖励他们表现出与性别相符的行为, 惩罚那些不符合性别角色的行为。
二、 自我效能感理论 对自己在特定的情境中是否有能力操 作行为的预期。 结果预期:对某种行为导致某种结果 的个人预期。 效能预期:个人对自己能否顺利进行 某种行为以产生一定结果的预期。
被感知到的自我效能结果即自我效能感。 自我效能从本质上是自我生成能力。 影响自我效能的因素有:行为的成败经 验、替代性强化、言语劝说、情绪唤醒、情 境条件。
一、 观察学习理论 观察学习是指人们仅仅通过观察别人 (榜样)的行为就能学会某种行为,又称 替代学习、模仿学习。 首先,观察学习效率高、错误率低; 其次,观察学习是一种间接的学习。
观察学习的类型: 直接的观察学习 抽象性观察学习 创造性观察学习
观察学习的心理过程包括: 注意过程即对榜样的知觉; 保持过程即示范信息的贮存; 动作复现过程即记忆向行为的转变; 动机过程即从观察到行为。
?迫使有机体学习的任何一种的刺激?是人格的能量源泉?迫使有机体学习的任何一种的刺激?是人格的能量源泉索诱发?用以降低或消索诱发?用以降低或消为或心理活动?即内驱力降低?即内驱力降低?指导有机体选择行为的方向的刺激?决定有机体何时何地做出何种行为反应?指导有机体选择行为的方向的刺激?决定有机体何时何地做出何种行为反应反应反应线索线索强化强化人格的发展人格发展的本质是通过驱力降低机制习得的刺激反应联结不断增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1930年以来发表了百余篇论文和12本 专著 《有机体的行为》(1938)、《科学和人类 行为》(1953)、《言语行为》(1957)、 《强化程序》(1957)、《教学技术》 (1968)、《关于行为主义》(1974) 小说《沃尔登第二》以及《自由与人类 的控制》《超越自由与尊严》
操作性条件反射
冲突:适应不良的重要特征
同时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不相容的反 应趋向相互竞争时,冲突出现 接近-接近冲突:母亲妻子同时落水 回避-回避冲突:吃药挨打针 接近-回避冲突:卖假药赚钱违法 双重接近-回避冲突:两个工作职位
三、人格适应和挫折-攻击理论
神经质的行为是个体寻求冲突或降低冲突的方 法,然而这些冲突大多数是潜意识的。被压抑 的思想之所以不能进入意识领域,是由于它不 能与语言相关联之故。 挫折-攻击理论的基本思想是:攻击以挫折为 前提,挫折必导致某种形式的攻击。这种攻击 行为因挫折的强度、范围、以前受挫折的频度、 可能受到的惩罚的程度而不同。 对挫折的反应有两种,一是情绪性反应,包括 攻击、冷漠、退化、幻想、自杀等;另一类是 理智性反应,包括继续努力、改换目标。
代币疗法举例
一个不愿意好好说话的女孩子,四岁,她能听 懂所有的语言,却不愿意模仿着表达。说话时 语音也含混不清 首先,当她好好说话时,父母就给她的小盒子 里放一个围棋子,并告诉她,如果盒子里有了 五个围棋子,她可以得到一个梦想的礼物。 孩子很快喜欢上这个游戏,主动说话越来越多, 构音也越来越清晰。 两个月以后,父母要求她保持小手干净来获得 奖赏,不到两周,小花猫似的脸和小黑手从此 变得洁净。
第五章 行为主义和社会学习人格理论 (代表人物和相关研究话题)
主要观点提示:
学习论范型(learning paradigm)强调个 体的外部力量而忽视个体的内部力量,认为个 体行为或人格的差异来自或主要来自个体在成 长过程中所面临的学习经验的差异 研究的主要问题是行为是如何习得的。采 用的研究方法是严格的实验法,强调提出可验 证性的假设,操纵实验变量,控制无关变量, 以测量行为反应的变化。
第四节 罗特的社会学习理论
朱利安· 罗特( 1916 -) 生于美国 上中学时就开始涉猎弗洛依德、阿德勒等人的 心理学著作 大学主修化学 1941年他从印第安纳大学获得博士学位 1946年与凯利一起成立了一个临床心理学训练 计划 1963年前往康涅狄克大学到退休
一、 行为预测理论
斯金纳、多拉德与米勒:行为是如何学习的 罗特更加关注一个有着自己的行为经验的人在 面临一种特殊的社会情景时,将会如何进行行 为选择。 一种行为被选择的可能性,取决于行为者认为 它所能够带来的回报(强化)的多少,以及他 认为他实施该行为能带来该回报的可能性(即 有多大的成功率)。
经典性条件反射
100年前,俄国生理学家巴甫洛夫发现: 当一盘肉摆在狗面前时,狗就会流口水, 这时的流口水叫做无条件反射。 当这盘肉出现在狗面前时,同时响起铃 声,经多次反复后,只要一有铃声,即 使没有肉出现,狗也会流口水,这时的 流口水,就是条件反射。
华生——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
John.Broadus.Watson 1878-1958 爱攻击(流血),有建 设性(12岁的木匠,盖 别墅) 1900年入芝加哥大学研 究哲学与心理学,求学 于杜威、安吉尔 1908-1920霍普金斯大学 1913《行为主义者心目 中的心理学》 1930年以后成功的广告 商
二、强化与操作性条件反射
如果某一结果性的刺激使这一操作行为 发生的概率增加,那么这一刺激就是这 一操作行为的强化物(或称强化刺激) 利用强化物诱使某一操作行为的概率增 加的过程叫强化。 强化是针对行为反应的,而不是对人 (“这是奖给你的!”) 强化物并不一定是令人愉快的刺激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斯金纳的人格观点
课程提纲
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反射 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 多拉德和米勒的刺激反应理论 罗特的社会学习理论 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 相关研究话题:习得性无助
第一节 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反射 无条件反射:生来的反射或种族反射。 人与动物出生后 不需要学习就具有对某 些刺激作出反应的能力。与生俱来,不学 而会的“本领”。(新生儿具备70多种) 吸吮反射 抓握反射 游泳反射
无论是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理论还是华 生的S-R理论都不能解释人类习得的所 有行为,它们都只能解释其中的一部分。 操作性条件反射又称工具性条件反射, 是通过个体自己的某种活动,某种操作 才能得到强化而形成的条件反射。
斯金纳箱
一、操作条件反射与人类行为的学习 学习即行为反应概率的变化 一切行为都是由反射构成的,而反射的 基本要素是刺激和反应比 行为学习理论所面临的任务,就是指出 引起行为反应概率变化的条件,并提出 一种分析各种环境刺激的功能的方法, 以决定和预测有机体的行为如何习得、 如何改变、如何消退。
1931年起,哈佛大学研究员 1936—1944任明尼苏达大学讲师、副教授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曾参与美军秘密作战计划, 采用操作性条件反射的方法训练鸽子,用以控 制飞弹与鱼雷 1945年出任印第安纳大学心理学系主任 1948年重返哈佛大学,担任心理学终生教授 1968年荣获美国国家科学奖章,这是美国最高 级别的科学奖励 1990年8月10日美国心理学会授予 “心理学毕 生贡献奖”荣誉证书。 8天后,即8月18日斯金纳去世
1920年,华生,阿伯特,11个月
"Give me a dozen healthy infants, well-formed, and my own special world to bring them up in and I'll guarantee to take any one at random and train him to become any type of specialist I might select- doctor, lawyer, artist merchant-chief and, yes, even beggar-man and thief, regardless of his talents, penchants, tendencies, abilities, vocations, and race of his ancestors "(Watson, 1924)
五、正常与异常人格的发展
按斯金纳的观点,“正常的”和“异常 的”行为个体,他们在本质上无差别, 没有必要用不同的强化原则解释他们的 行为,同样的强化原则适用于所有个体 的行为。 更强调环境因素决定行为而不是内部因 素决定行为。
六、人格理论的应用
行为矫正:提高愚鲁者的社会生活技能; 减少青少年犯罪者的过失行为;改善学 生的学习习惯;减肥、减少吸烟量或戒 烟;矫正口吃;控制精神病患者的不良 行为等。 代币制 厌恶疗法 程序教学法
行为潜能(BP,behavior potential)表示对于 某一个体而言,某种行为在一个特定的社会情 境下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 预期(E,expectancy)表示一个人认为在某 种特定情境下如果选择了某种行为,它就能够 带来某种相应的强化的可能性,也就是它对自 己在该情境下做出该行为会得到该结果有多大 信心,多少把握。特殊的预期VS.类化的预期 强化的效价(RV, reinforcement value)指行 为者认为某种行为所带来的强化结果或强相对 价值的大小。 心理情境:罗特特别强调对某一行为的发生率 的预测一定要与特定的心理情境密切联系。
人格可以看作是个体的独特行为方式或这些方 式的组合。 不接受那些决定和指导行为的人格或自我概念。 人格研究就是去发现有机体的行为和行为的强 化之间的独特联系。当然,做这种分析时,不 要违背有机体对环境作出反应的遗传能力;并 且,人格研究只有建立了科学的判断标准才是 合理的。
四、人格研究途径
斯金纳选择从个人所处环境的强化程序来考察 人格的发展与改变。 反对成熟理论,因为他们没有考虑事件的控制 或操纵,而后者正是行为科学的关键所在。 科学的最基本目的是事件的控制和预测,而阶 段理论却是描述性的。 因此,斯金纳更乐于从学习角度研究人格。
二、两种人格特质:人际信任 和控制点
人际信任是指人们对别人的行为是否可 以信赖的类化预期。其形成取决于父母、 教师、同伴和新闻媒体对诺言是应该信 守还是违背的看法和做法。由于人际信 任不同,人们的期待不同,故采取的行 为不同。
控制点(观)也称强化的内外控,是指 个人日常生活中对自己与周围世界关系 的看法。内控者相信凡事操之于己,将 成功归因于自己的努力或能力,把失败 归因于自己的疏忽或能力不足。外控者 将行为结果视为运气、命运或其他力量 的产物。因此内控者面临问题时更倾向 于主动解决,而外控者则更可能听天由 命。
线索是一种指导有机体选择行为的方向 的刺激。也就是斯金纳所说的诱因、辨 别性刺激。 线索决定有机体在内驱力的驱动下于何 时、何地,做出何种行为反应。 线索可以是内在的,如对上一次去某餐 馆的路线的记忆;也可以是外在的,如 前面的交通指示灯的颜色。
反应是有内驱力和线索诱发出来的用以降低或 消除内驱力的行为或心理活动。 比如,一个饥饿(内驱力)的人,看见一个餐 馆(线索),就会发动前去就餐(反应)的行 为,这个行为的目的是为了消除饥饿(吃饱) 或降低饥饿的程度(充饥)。 反应既可能是外显的动作或行为,也可能是内 部的心理活动,如思维、计划和推理
第三节 多拉德和米勒的刺激反应理论 约翰· 多拉德 [John Dollard
1900.08.29-1980.10.08], 1931年获芝加哥大学社会学博 士
尼尔· 米勒 [Neal Elgar
Miller 1909.08.03-2002.03.23], 1935年获耶鲁大学心理学博士
两位耶鲁大学的心理 学教授
《挫折和攻击》(1939) 《社会学习和模仿》(1941) 《人格和心理治疗——关于学习、思维、 文化的分析》(195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