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经济与区域技术效率跨省随机前沿分析
基于随机前沿模型的我国省际技术效率评价及财政影响因素分析
果 显示 , 政府在教 育、 医疗卫生 、 基 础设施和研发 方面的财政 支 出可 以显 著提 高中 国省 际技 术效 率, 中国政 府推 出 的 4万亿元投 资经济刺激计划对提 高各省市的技 术效率起 到 了积极作 用。
对 于中国工业技术 效率 的提升有 积极 的效果 】 6 ‘ : Z h e n g e t 1 a . ( 2 0 0 3 ) 通过 对 6 0 0家 国有企 业 的抽样 分析 , 认 为企业
没有学者从财政支 出的角度分析 中国技 术效率 的影 响 因素。
然而 , 在内生经济增 长模 型 中, 财政 支 出是政府 干预 经济 和 实施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 , 对 区域 经济增长起 着举足轻重 的
V0 1 . 3 7 No . 6 No v . , 2 01 3
基 于 随机 前 沿模 型 的我 国省 际技 术 效 率评 价 及 财 政 影 响 因素 分 析 。
姬广科 , 贾瑞跃2 , 黄
( 1 . 湘潭大学 公共管理学 院 , 湖南 湘潭 4 1 1 1 0 5 ; 2 . 徽商银行
全、 基础设施 以及研 发 等领 域 的投入 对 我 国技术 效 率 的影
我国 2 8 个地 区 的技术效 率进行 了测算 , 并认 为技术效 率在 区域差异 中的贡献高 达 3 5 %t s l s 2 - 6 t 。胡 晓珍等 ( 2 0 1 0 ) 分析
了制度环境与地 区间技术 效率水平之间的关 系 , 认 为所 有制
改革 、 对外 开放、 财税 体 制改革 等制 度变迁 有利 于技术 效率 的改善 , 而城 镇化 、 科 技 体制改革 对技 术效率 的影 响并不 显 著【 6 l 7 9 一; 陶长 琪等 ( 2 0 1 1 ) 基 于三 阶段 D E A与 B o o t s t r a p— D E A方法对 2 0 0 1 -2 0 0 8 年 中国省 际技 术效 率进 行解析 , 认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_随机前沿分析(sfa)_基金支持热词逐年推荐_【万方软件创新助手】_20140806
科研热词 推荐指数 技术效率 4 影响因素 3 随机前沿模型 2 随机前沿分析 2 随机前沿生产函数 1 随机前沿分析方法(sfa) 1 随机前沿函数模型 1 随机前沿函数 1 进入退出 1 航空航天产业 1 自然因素 1 联立方程组模型 1 粮食生产技术效率 1 生产率促进型投资 1 生产效率 1 物流业 1 灌溉用水效率 1 滞后效应 1 湖北省 1 渠道 1 支出扩张 1 技术前沿 1 批发市场 1 工业效率 1 区域差异 1 创新效率 1 分位数回归分解 1 农地城市流转效率 1 农产品 1 农业技术 1 全要素生产率 1 三阶段dea模型 1 sfa 1
科研热词 技术效率 随机前沿方法 随机前沿分析 随机前沿函数模型 高科技产业 面板门槛回归 随机前沿分析法(sfa) 间接溢出效应 金融安全 贸易 经验分析 经营绩效 直接溢出效应 生产性服务业 海外扩张 服务业 效率 战略引资 外溢效应 外商直接投资 制造业 利润效率 创新效率 创新 创业板 出口 中国信托业 中国上市公司 三阶段dea sfa ipo抑价
2012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科研热词 技术效率 随机前沿分析 sfa 非参数方法 随机前沿分析方法 随机前沿分析(sfa) 陶瓷产业集群 营业税 经营绩效 管理效率(me) 空间过滤 空间计量 税收征管效率 环境因素 测土配方施肥技术 本土技术转移 教育投入产出 技术效率损失模型 技术创新 工业 国际技术转移 区域差异 创新效率 全要素生产率 主成分分析 σ 收敛 β 收敛 tobit模型 mc-sfa模型
推荐指数 3 2 2 2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我国区域经济增长技术效率变迁特征及其要素产出弹性研究——基于超越对数的随机前沿生产数的研究分析方法
以来 经 济 增 长 质 量 不 高 提 供 理 论 依 据 ; ( 2 ) 本
文 还将 讨 论 劳 动 资 本 投 入产 出弹 性 的 变 化趋 势 及 其 差 异 , 并分 析 造 成 这种 差 异可 能 存 在 的 原 因 ,从 而 为 未来 调 整 要 素投 入 结构 提 供 理 论 依 据; ( 3 ) 本 文还 将 重点 探讨 东 中西 部 的经济 增 长
跌 至2 0 l 2 年 的7 . 8 % 。
2 0 0 0 年 ̄2 0 0 9 年 以来经 济 增 长 的技 术 效 率 进 行 测 度 ,并 从 区域 层 面 的经 济 增 长 的技 术 效 率 进
行 横 纵 向 比较 分析 ,找 出其 差 异性 , 同 时对 资 本 与 劳 动 的 要 素投 入 产 出弹 性进 行 测 算 ,并 对
如图l 所 示 ,进 入新世 纪之 后 ,在 财政政 策 与 货 币政 策 的 驱动 下 ,我 国经济 进 入 了快 速 增 长 的阶 段 ,2 0 0 7 年 达 到增 长 的 顶 峰 , 受世 界 金 融 危机 的 影 响 ,此 后经 济 一直 处 于 下 降趋 势 。
基 于超 越 对 数 生 产 函 数 的劳 动 资 本 产 出 弹性 ,
技 术 效 率 及 劳动 资本 产 出弹 性 差异 ,从 而 为解
释 东 中西增 长 的差异 提供 理 论依据 。
如何不 断提高我 国经济 增长 的质 量 ,切实增 强总 体的竞 争 力与综 合 国力 ,以应对经 济全球 化和 日
济 增 长 的奇 迹 。为 了探 寻产 生这 一 奇 迹 般 增 长 的 原 因 , 国 内外 诸 多 的 经济 学 者 再 次 将 注 意 力
中国各省份产能利用率测度——基于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法的分析
产能过剩不仅会导致资源浪费、企业恶性竞争、公司生产经营困难甚至破产倒闭,还会大幅度扰乱社会秩序,增加国际贸易摩擦风险。
工业、制造业作为支持国家发展的基础性产业,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然而,人们对当前经济表现所知甚少,因此本文将从产能利用率的角度出发,对当前中国各个省份的产能利用情况进行测度,并运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对产能利用率进行估计分析。
一、文献综述从定义上来讲,产能利用率是指观察到的实际产出y 与潜在产出Y 的比值,潜在产出是指在给定要素投入、技术水平,且要素被充分利用的情况下,企业/行业所能够达到的最大产出水平。
所以,CU=y/Y。
在现实社会中,由于企业在生产的时候经常需要考虑市场需求、资源限制、设备磨损等多方面因素,不能实现投入要素的充分利用,所以往往会出现实际产出小于潜在产出,既CU<1。
目前国内关于测量产能利用率的研究工作尚处于起步阶段,所采用的方法也主要是借鉴国外的相关研究。
国内外学者测算产能利用率的方法大致分为以下几种:1.峰值法:在20世纪60年代,美国学者Klein 就开展了对企业产能利用率的测量,其提出的“峰值法”可谓是开创了经济分析法的先河。
Klein 将产能定义为企业在一段时间内所达到的产出水平的峰值,即在一个经济周期中企业实际产出的最大值作为潜在产出。
峰值法的最大缺陷在于我们无法确定企业在产出峰值是否实现了产能的完全利用。
2.函数法:由于峰值法限制较多,后续学者开始从产出的微观经济定义出发对产能利用率进行研究。
根据现有要素的投入情况,构建相应的生产函数、成本函数或者利润函数,将产能定义为企业利润最大化或者成本最小化情况下的产出水平,将实际产出水平与计算得到的最佳产出水平的比值作为衡量产能利用率的标准。
相对而言,函数法以微观经济基础作为理论支撑,但是对函数形式设定要求严格,一旦函数形式设定错误,所测算的产能利用率可信度也随之降低。
3.协整法:Shaikh and Moudud (2004)认为产出受到企业固定资本存量的影响,两者之间具有稳定的长期关系,所以提出了协整法测量产能利用率。
随机前沿分析(新)PPT课件
采用线性规划方法计算前沿面, 确定性前沿生产函数把 影响最优产出和平均产出的全部误差统归入单侧的一 个误差项ε中, 并将其称为生产非效率. 随机前沿生产函数( Stochastic Frontier Production Function)在确定性生产函数的基础上提出了具有复合 扰动项的随机边界模型。其主要思想为随机扰动项ε应 由v 和u 组成, 其中v 是随机误差项, 是企业不能控制的 影响因素, 具有随机性, 用以计算系统非效率; u是技术 损失误差项, 是企业可以控制的影响因素, 可用来计算技 术非效率。 参数型随机前沿生产函数体现了样本的统计特性, 也反 映了样本计算的真实性。
.
生产率和效率的度量涉及到生产函数。DEA方法 的特点是将有效的生产单位连接起来,用分段超平 面的组合也就是生产前沿面来紧紧包络全部观测点, 是一种确定性前沿方法,没有考虑随机因素对生产 率和效率的影响。随机前沿生产函数则解决了这个 问题。
.
前沿生产函数(Frontier Prodution Function)反映 了在具体的技术条件和给定生产要素的组合下, 企业各投 入组合与最大产出量之间的函数关系。通过比较各企业实 际产出与理想最优产出之间的差距可以反映出企业的综合 效率。
但非参数方法存在的最大局限是: 该方法主要 运用线性规划方法进行计算, 而不像参数方法有统 计检验数作为样本拟合度和统计性质的参考; 另外, 非参数方法对观测数有一定的限制, 有时不得不舍 弃一些样本值, 这样就影响了观测结果的稳定性。 因此, 我们在这里选择参数方法进行前沿生产函数 的计算。
在参数型前沿生产函数的研究中, 围绕误差项的 确立, 又分为随机性和确定性两种方法。首先, 确 定性前沿生产函数不考虑随机因素的影响, 直接
stata随机前沿模型sfa方法
stata随机前沿模型sfa方法随机前沿模型(Stochastic Frontier Analysis,简称SFA)是一种经济学方法,用于评估生产或效率的前沿水平和技术效率。
本文将介绍SFA方法的基本原理和应用领域,并探讨其在实际研究中的价值和局限性。
SFA方法最初由Aigner、Lovell和Schmidt在1977年提出,旨在解决生产要素利用效率评估中的随机误差和不可观测因素的问题。
该方法将生产函数分为两个部分:前沿函数和误差项。
前沿函数描述了理论上的最大产出水平,而误差项则捕捉了技术效率的偏差。
通过估计前沿函数和技术效率,SFA方法可以提供对生产效率的准确评估。
SFA方法的应用领域广泛,包括农业、制造业、金融业等。
在农业领域,SFA方法可以评估农民的生产效率,帮助政府制定农业政策和资源配置。
在制造业领域,SFA方法可以评估企业的生产效率,发现潜在的改进空间。
在金融业领域,SFA方法可以评估银行的效率和绩效,指导银行经营和监管。
然而,SFA方法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首先,SFA方法基于对生产函数的假设,需要满足一定的假定条件。
如果这些假定条件不成立,SFA 方法的结果可能失真。
其次,SFA方法对数据的要求较高,需要大样本和高质量的数据。
如果数据质量差或样本量小,SFA方法的结果可能不可靠。
此外,SFA方法对模型的选择和参数的估计也存在一定的主观性和不确定性。
为了提高SFA方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研究者可以采取一些改进措施。
首先,可以使用更加灵活的模型来捕捉生产函数的非线性关系和异方差性。
其次,可以使用面板数据模型,以提高数据的效率和可靠性。
此外,还可以引入其他变量或控制变量,以更全面地评估生产效率。
SFA方法是一种评估生产效率的重要工具。
通过估计前沿函数和技术效率,SFA方法可以帮助研究者和决策者更好地理解和改进生产过程。
然而,使用SFA方法时需要注意其局限性,并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以提高评估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_随机前沿分析(sfa)_基金支持热词逐年推荐_【万方软件创新助手】_20140801
2013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2014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协同 区域市场需求规模不确定性 创意经济 出口贸易 农户技术效率 农地城市流转效率 农业产业化 军民融合 公交线路 企业规模 人力资源效率 人力资本 产权类型 产业集聚 产业竞争力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 主成分分析 专利转化效率 不良贷款 三阶段dea模型 x效率 malmquist指数
2012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科研热词 推荐指数 技术效率 8 随机前沿分析 7 随机前沿方法 4 随机前沿模型 3 随机前沿分析(sfa) 3 效率 3 影响因素 3 商业银行 3 sfa 3 高校校办产业 2 能源效率 2 投资来源 2 战略性新兴产业 2 成本效率 2 成本函数 2 创新效率 2 全要素生产率 2 fdi 2 高校知识创新链 1 高校 1 面板单位根 1 随机效应回归 1 随机性收敛 1 随机前沿生产函数 1 随机前沿分析方法(sfa) 1 长三角 1 自然因素 1 绿色经济 1 绩效评价 1 统计分析 1 空间差异 1 科技环境 1 科技创新 1 碳排放 1 知识溢出 1 滞后效应 1 湖北省 1 水资源利用效率 1 数据包络分析 1 政产学研用 1 技术转移效率 1 房地产上市公司 1 成本一效益效率 1 成本-效益效率 1 当地政府支持 1 外部运营环境 1 外资r&d 1 地区差异 1 国际比较 1 国防科技工业 1 国民健康 1 参数法 1
区域经济学学科前沿研究报告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的区域经济发
绿色发展:面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挑战,绿色发展的研究为区域经济 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向。通过推动绿色产业、绿色技术和绿色金融的发展,实现经 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
人工智能与区域经济:人工智能的发展对区域经济产生深远影响。人工智能 的应用可以提高生产效率、优化资源配置,推动区域经济的智能化发展。
区域经济学学科前沿研究报告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的区域经
济发
读书笔记
01 思维导图
03 精彩摘录 05 目录分析
目录
02 内容摘要 04 阅读感受 06 作者简介
思维导图
本书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区域经济 学
方法
研究报告
发展
区域经济
问题
百年
未有
之大
研究 进行
前沿
百年
未来
学科
政策
全球
经济
挑战
内容摘要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这是《区域经济学学科前沿研究报告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的区域经济发》的读书笔记,暂无该书 作者的介绍。
感谢观看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面对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污染问题,区域经济发展 需要更多地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大数据的应用:利用大数据技术对区域经济现象进行深入挖掘和分析,为政 策制定提供更加科学的依据。
空间计量经济学:空间计量经济学的发展为解决复杂的区域经济问题提供了 新的思路和方法。它通过对空间因素的考虑,为政策评估和预测提供了更加准确 的结果。
这些研究不仅丰富了区域经济学的内容,也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和方法。
书中还涉及了一些关于全球经济治理和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内容。全球经济 治理是当前国际社会面临的重要议题之一,而我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区 域协调发展方面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书中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和探讨, 提出了一些具有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的建议和措施。这些内容不仅为我国经济发展 提供了参考和借鉴,也为全球经济治理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中国食品加工业的技术效率及变化趋势—跨省随机前沿分析
素对总产出的随机影响 , 其均值为 0 方差为 c 即 , r, 2
V N O ) 第二部分 u 表示在第 t i (, 。 ~ i 时期仅仅影 响第 i 生产单位 的随机 因素 ,为技术 非效 率因 个
的半 正态分
水平 。 然而 , 中国食 品加工 业增 长 的源泉 是要 素投入 型 , 是技 术推动 型 ? 还 哪些 因素 影响 了 中国食 品加工 业 的技 术效 率 ? 以及是 否表 现 出较大 地 区差异 ? 这些 都是我 们关 心的 重要 问题 。
式 () Y 表示生产单位 i t 1 中, 在 时期的产 出, x 表示生产单位 i t i 在 时期的投入数量。f i ( x) 表示 生产技术 。式 中的误差项由两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
中国科 技 论坛
(09 2月) 2期 20 年 第
布 , V N( Ou, 与 V 相互 独立 。 ; 表产 即 m ")且 2 u. 代
资 金作为 资本投 入 指标 。 中间投入 用食 品加工 业总 产值 减去食 品加工 业
增 加值得 到 。
出角度的技术无效率 , 衡量实际产出 Y 与最大产 出 fx 之 间的差距 , 术效 率 T Y ( : x (i ) 技 E 为 i X ) ep /f
Yi= t
.
近年来中国食品工业呈现 出快速发展的势头 , 并 成为 国 民经 济发 展 中增长 最快 、最 具活 力的 产业
之 一 。据 统 计 , 06年 中国食 品工业 企业 实现 总产 20 值 2 34 8 元 , 20 增长 9 . % , 均增 长 0 4. 亿 比 00年 72 年 1.% 。 中 , 品加工业 是 食 品工 业 的主要 组成 部 94 其 食
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配置效率变化的引入基于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法的实证分析
结果与讨论
通过实证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1、全要素生产率(TFP)在过去几十年中呈现出增长趋势,但近年来增长速 度有所减缓。这可能是由于资源环境压力增大和经济结构调整等因素的影响。
2、资本、劳动力和土地等投入要素对农业产值的贡献较大。其中,资本的 贡献率最高,其次是劳动力,土地的贡献率最低。这表明在农业生产中,资本的 投入对农业产值增加的作用最为显著。
3、配置效率总体上呈现出波动下降的趋势。这可能是由于农业生产中资源 配置不够优化,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下降。另外,农业政策的调整也会对配置效率 产生影响。例如,近年来国家对农业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可能促进了农业资源 配置的优化,从而提高了配置效率。
参考内容
一、引言
全要素生产率(TFP)的增长是现代经济增长的核心。在中国农业中,TFP的 增长也是决定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然而,对于TFP增长的来源,学界存在着不 同的看法。一些学者强调技术进步的重要性,认为技术进步是中国农业TFP增长 的主要驱动力。另一些学者则强调效率提升的作用,认为效率提升是中国农业 TFP增长的主要推动力。本次演示试图通过基于随机前沿生产函数的行业比较研 究,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四、结论与启示
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技术推进和效率驱动在中国农业各主要行业的TFP增 长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然而,不同行业的主要推动力存在着差异。对于种植业 和渔业,技术进步是主要的推动力,而对于林业和畜牧业,效率提升则更为重要。 因此,提高中国农业的全要素生产率,需要同时注重技术进步和效率提升,并根 据不同行业的特性,采取针对性的政策措施。
本次演示的研究只是一个初步的尝试,我们期待未来有更多的学者能继续深 入研究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问题,以期为推动中国农业的发展提供更多 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经济外向度对我国区域技术效率的影响
际的共 同影响 ,尤其是 中国加入WT 以后 ,经济 O
的外 向程 度 对经 济 的影 响更 不容 忽视 。 国际贸 易理
技术效率是指在给定的投入下 ,一个经济单元
的实 际产 出 与该 投 入 量 所 能 达 到 的 最 大 产 出量 之
论认为 ,正常状态下 出口的增长能够推动经济的增 长 ,外 贸有利 于 提高 国内 的资源 配制 效 率 和技术 效 率。大量文献就经济外向度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 了理论与经验的分析。但对于外商投资 、对外 贸易 与生产效率 ( 尤其是技术效率 ) 关系相应 的经验研
T i x 一I ) E=e p( 1 t i I
() 1
() 2
( 3 )
mt 80 61( D / D + 82 I +E ) i + F I G P) = (M [ X/
G P D】
u=ep 一-( Tl i  ̄{ [ qt )u x - } ^=o ( v 2 y r 盯2+ u )
2 0 年 5月 09
经 济 论 坛
Ec n mi Fo u oo c r m
Ma .2 0 y 0 9
总第 4 8 5期
第 l 期 0
Ge . 5 No 1 n4 8 .0
经济外向度对我国区域技术效率的影响
文/ 罗莉 丽 徐 琼
【 摘 要 】中国经济虽然持 续高速 增长 ,但 是各 区域 间的经济发展却极 不平衡 。对其原 因的探 寻是近年来
号 ;t ,2 =1 ,… ,T;T 9 为 度 的 实 际产 出 ,本 1 式 省 年
人 四川省 。
文 以国内生产总值G P D 代表 ; 为i 省区第t 年度 的 劳动力投人 ,文中以年均从业人员数量表示 ;K。 j 为 i 区第t 省 年度的资本投入 ,文中以年均固定资本存 量表示 。B为截距项 ,p、p 为待估计 的参数 ,B 。 。 , 代表劳动力对技术效率的影响程度 ,也即劳动力产 出弹性 ;8考察资本对技术效率的影响程度 ,也即 资本产出弹性 。其 中误差项 8 由两部分组成 ,第
基于SFA模型的我国区域技术创新效率的实证研究
基于SFA模型的我国区域技术创新效率的实证研究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利用随机前沿分析(Stochastic Frontier Analysis,简称SFA)模型,对我国区域技术创新效率进行深入的实证研究。
技术创新是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而区域技术创新效率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我国各地区的经济增长质量和速度。
因此,全面、准确地评估我国区域技术创新效率,对于优化创新资源配置、提升创新体系效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本文将简要介绍SFA模型的基本原理及其在技术创新效率研究中的应用。
随后,通过对我国各区域技术创新活动的数据收集与整理,运用SFA模型对区域技术创新效率进行量化分析。
研究将涵盖技术创新投入、产出以及环境因素等多个方面,以全面反映我国各区域技术创新效率的实际状况。
在实证研究中,本文将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我国各区域技术创新效率的总体水平及差异;二是影响区域技术创新效率的关键因素;三是如何优化创新资源配置,提升区域技术创新效率。
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深入探讨,本文旨在为我国区域技术创新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将对实证研究结果进行总结,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通过提高区域技术创新效率,促进我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为实现创新型国家的战略目标贡献力量。
二、理论框架与模型构建技术创新效率是衡量一个区域技术创新能力和资源利用效果的重要指标。
在当前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背景下,技术创新已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
基于随机前沿分析(SFA)模型,本研究旨在深入探究我国各区域技术创新效率的差异及其影响因素,为政策制定者提供决策参考。
SFA模型起源于经济学中的生产前沿理论,它假设每个生产单位都存在一个潜在的最大产出,而实际产出则受到各种非效率因素的影响,如技术无效、管理不善等。
通过估计生产单位的随机误差项和技术无效项,SFA模型能够准确地量化技术效率,并进一步分析影响技术效率的因素。
本研究采用SFA模型对我国各区域的技术创新效率进行实证研究。
世界各区域技术效率差异——基于共同前沿方法的测度
O .5 2 7 2 2 7 3 1 0 .9 2 5 1 6 3 1 .㈣ 5 0 3 2 8
0 .5 6 4 5 9 4 6 3 5 0 .9 6 6 5 8 6 6 8 0. 4 3 7 7 5 4 1 1 6 0. 4 8 2 1 6 2 6 9 1 0 .8 9 1 5 0 5 4 4 1 0 .6 7 2 1 2 8 9 8 4 O .5 6 O 9 4 6 3 8 4 0 .5 7 O 2 7 3 6 6 1 0 .7 9 9 9 8 2 O 6 4 0 .6 3 3 9 9 8 9 5 8
0. 2 1 1 4 3 0 3 6 0. 2 2 4 5 6 5 2 8 0 .2 1 4 2 6 4 5 9 0 .2 o 3 5 3 6 3 3 l 0 .9 9 1 3 7 6 2 4 0 .2 7 7 5 0 0 3 8 O. 2 2 2 4 0 9 7 7 O. 2 3 2 2 9 7 6 3 0. 5 9 9 8 1 1 7 1 0. 1 7 l 9 3 6 4 1 O. 2 O 6 5 1 5 7 8 0 .5 6 0 1 3 5 4
世 界 各 区域 技 术效 率 差 异
— —
基于共 同前沿方法 的测度
蒋青青
技术效率的测度一般分为参数估计法和非参数估计 法 ,前者包 括计 量经济学法和随机前沿法 ( S F A:s t o c h a s t i c f r o n t i e r a n a l y s i s ) 等 ,后者主 要包 括数据包络 法 ( D E A:d a t a e n v e l o p m e n t a n a l y s i s ) 和指 数 法等 。由 于S F A 、D E A方法能够很方便地分析地区间技术效率的差异性 ,近 年来 越来 越普遍 地被人们所采用 。但是 这些传 统的 D E A和 S F A方 法均将 全 球以及 全国各区域视为同类型的决策单元 ,没有考虑不 同国家 、地 区间 存在 着经济水平 、技术水平 以及制度差异等情况 ,事实上世 界上各个 区 域的国家发 展是不平衡的 ,各 区域经 济的发展 长期受 到经 济基础积 淀 、 资源 禀赋特点 、国家政策导 向、人力资源获取等多方面 的影响 ,使得这 些区域在经 济发展上的技术环境客观上存在着较大的 落差 ,忽略这 种重 要 的前 提条件 ,平面化地 比较各个 国家间技术效率 的高低 ,有可能使这 种分 析流于表面化和简单化 。 基于上述考虑 ,本文从世界 各 国经 济发展 不平衡 的客观 现实 出发 , 尝试 采用共同前沿 函数法 ( M e t a f r o n t i e r F u n c t i o n A p p r o a c h )来 进行 世界 各国技术效率的 比较研究 。该方法于 1 9 7 1 年H a y a m i 和R u t t n 首先 提出 a 概 念框架 ,他们将共 同前沿 函数视为新古典经济学生产 函数 的包络线 , 用以说明产业投入——产 出关系 的潜在生产力 ,这意 味着所有具有 不同 技术 环境的群组 ( 国家、地区等 ) ,其生产者都 有获得 共 同技 术 的潜在 可能性 。虽然共同前沿法提 出的时 日 不长 、文献不多 ,但 已经有学 者将 这种 方法应用于 中国实践 , 他 们 一般 将我 国 的省级 地 区分为 东部 、中 部、西部和东北部 四大区域 ,从农业 、区域创新体系 、全要 素能源 效率 和物 流业成 本效率等角度 ,研究和 比较样本相对于 区域 随机 前沿 面和共 同前 沿面技术效率的不同波动特点和变动趋势 ,并通过 比较不 同区域的 技术差 距比证实了我 国东 中西部 地 区的经济发 展程度存 在 显著 的不 同。 在对 我国工业效率进行研究 时 ,学者 们一般 都采用传 统 的前 沿分析 法 , 忽视 了东中西部地区之间明显的二元结构特征 ,把所有 的样 本置于 同一 个包 络面 ,构造的前沿面不太科学和准确 。本文在考虑 到世 界不 同区域 的经济存在 显著差异的条件下 ,构造共 同前沿 函数模型 ,该 模型能够更 加合 理的比较不同发展程度的地区经济效率 。它在将研究对 象科学分 组 的前提 下 ,可以考 察相似技术环境的组 内生产效率差异 ;另 一方面还 可 以考察 可能的共同技 术环 境的整 体生 产效 率差 异 ,增 加 了研 究 的层 次 感 ,从 而可获得相 对更为丰富的结论。
随机前沿分析(穆瑜秀11.27)
SFA
参数方法 是 存在无效率
技术效率、规模效
率、配置效率 投入产出的数量 截面数据 面板数据
技术效率、规模效率、配置
效率、技术进步、TFP的变化 投入产出的数量 截面数据 面板数据
所需要变量
所需要数据
随机前沿分析(SFA)与数据包络分析(DEA)的比较
SFA与DEA的优缺点比较
SFA
有统计特性; 有无统计特性 对参数进行t检验; 对模型本身进行LR检验 随机前沿面; 固定前沿面; 无统计特性
动的产出弹性); Translog 函数优点: 考虑了资本和劳动相互作用对于产出的影响,克服了C—D 函数 替代弹性固定为1的缺点。 如何选择使用哪种生产函数: 首先选择Translog函数,在参数估计后做β 3=β 4=β 5=0是否为0
的似然比检验(LR检验)。若不能拒绝β 3=β 4=β 5=0的原假设,
又分为随机性和确定性两种方法。
确定性前沿生产函数
是否考虑随 机因素影响 不考虑
随机前沿生产函数(SFA)
考虑
随机扰动项ε 应由v和u 组
把影响最优产出和平均 成; 误差项 产出的全部误差归入单 v是随机误差项/噪声(不可 侧的一个误差项,称为 控),计算系统非效率; 生产非效率。 计算技术非效率。
u是技术损失误差项(可控),
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
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 在确定性生产函数的基础上提出了具有复合扰动项的随机前 沿模型。Aigner,Lovell和Schmidt(1977)以及Meeusen和 Broeck(1977)都分别提出了如下形式的随机前沿面生产函数:
式中, 代表第i家公司的产出; 是包含投入对数的K*1向
2 u
式1表明 是独立同分布的正态随机变量,服从期望为0,
基于随机前沿引力模型的省际技术转移效率及影响因素研究
第22卷第8期2022年8月创新科技Innov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Vol.22No.8 Aug.2022基于随机前沿引力模型的省际技术转移效率及影响因素研究李德强1,2,彭灿1,奚雷3(1.南京财经大学红山学院,江苏南京210000;2.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江苏南京211106;3.安徽科技学院管理学院,安徽蚌埠233100)摘要:省际技术转移日益成为缩小地区间技术鸿沟的措施之一。
借鉴相关文献研究成果并结合技术转移特征,梳理了影响省际技术转移效率的14个因素,利用新近发展的Lasso(Least absolute shrinkage and selection operator)回归模型筛选出重要变量,然后采用SFA(随机前沿分析)结合引力模型、随机前沿非效率模型考察了省际技术转移效率的主要影响因素及非效率项,并对各省(区、市)的技术转移效率进行了测度。
结果表明:①技术输出和输入地区的有效专利数、两者间的技术距离显著影响省际技术转移效率,而省际地理距离对该效率无显著影响;②技术输入地区的技术市场化及知识产权保护度等非效率项是影响技术转移非效率的原因,提高技术市场化程度及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均能够缓解技术转移的政策约束,从而对技术转移非效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③我国各省(区、市)的技术转移效率均值在0.4~0.5水平上波动,东部地区的技术转移效率明显高于中部、西部及东北地区。
关键词:Lasso模型;随机前沿引力模型;技术转移;非技术效率中图分类号:F062.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1-0037(2022)8-1-14DOI:10.19345/j.cxkj.1671-0037.2022.8.001“胡焕庸线”揭示了我国人口、地理和生态的东西分布差异,在某种程度上也成为城镇化水平、经济发展水平的分割线。
许多学者利用各种实证研究方法力图证实“胡焕庸线”两侧地区发展的差异。
《2024年我国科技资源配置的实证分析与效率评价》范文
《我国科技资源配置的实证分析与效率评价》篇一一、引言科技资源配置是一个国家科技发展的重要基石,它直接关系到国家创新能力的提升和科技进步的速度。
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科技资源配置的优化与效率提升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旨在通过实证分析,探讨我国科技资源配置的现状,并对其效率进行评价。
二、我国科技资源配置的实证分析1. 科技资源配置的现状我国科技资源配置的现状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
一方面,我国在科研设施、科研人员、科研经费等方面投入巨大,科技资源配置的总量在全球范围内位居前列。
另一方面,我国科技资源配置的地域分布、行业分布和机构分布存在一定差异,表现出显著的区域性、行业性和机构性特点。
2. 科技资源配置的优化方向在实证分析过程中,我们发现我国科技资源配置仍存在一些不足,如资源分配不均、利用效率不高等问题。
因此,我国科技资源配置的优化方向应着重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优化科技资源的分配机制,使资源更加公平地分配到各个地区、行业和机构;二是提高科技资源的利用效率,加强科技资源的共享和协同创新;三是加强科技资源的创新能力,提高我国科技创新的核心竞争力。
三、我国科技资源配置的效率评价1. 评价方法本文采用数据包络分析(DEA)和随机前沿分析(SFA)两种方法,对我国科技资源配置的效率进行评价。
DEA方法主要用于评价科技资源配置的技术效率,而SFA方法则用于评价科技资源配置的经济效率。
2. 评价结果(1)技术效率评价:通过DEA方法,我们发现我国科技资源配置的技术效率整体上呈现出上升趋势,但在某些地区、行业和机构仍存在技术效率较低的情况。
这表明我国在科技资源配置过程中,仍需加强技术创新和资源利用的精细化管理。
(2)经济效率评价:通过SFA方法,我们发现我国科技资源配置的经济效率在不断提高,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一定差距。
这主要是由于我国在科技创新过程中的资源投入与产出比仍有待提高,以及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和应用能力有待加强。
生产率与效率分析lecture8-随机前沿效率1
in i-th firm
14
Problem (cont.)
ln yi = xi - ui
u assumed to measure only extent of inefficiency BUT . . .
u can also capture measurement error in y & other noise
2 = v2 + u2 = (u2 / 2 ) [0,1]
19
y
yJ yi
xi
deterministic production function y=exp(x)
xJ
x
20
frontier output i
exp(xi+vi), if vi>0 y
deterministic production function y=exp(x)
yJ
yi observed output i exp(xi+vi-ui)
xi
xJ
x
21
y
frontier output i exp(xi+vi), if vi>0
deterministic production function y=exp(x)
frontier output j
yJ
exp(xJ+erved output j
yi
exp(xJ+vJ-uJ)
18
Stochastic Frontier (cont.)
Basic features of stochastic frontier (SF) illustrated in Fig. 1
inputs on horizontal axis outputs on vertical axis assuming diminishing returns to scale apply observed inputs and outputs for two firms, i&j
基于随机前沿的中国勘察设计行业效率影响因素分析
基于随机前沿的中国勘察设计行业效率影响因素分析李飞鹏【摘要】对中国31个省级行政区2006—2011年工程勘察设计行业投入产出面板数据,采用随机前沿分析方法测定各地区的行业生产效率及其变化,并对影响行业非技术效率的因素进行定量计算和回归分析。
结果表明:产出函数的技术非效率项对产出具有显著的影响,市场化程度、执业注册人数占比和规模经济同技术非效率项之间存在负向关联,而科研投入和中高级职称人数占比则对技术非效率项具有正向影响;该行业劳动力投入产出弹性(0.6721)远大于资本投入的产出弹性(0.4403)。
%In this article the panel data of input -output of engineering survey and design industry in 31 provinces of China from 2006 -2011 were analyzed by SFA and the technical efficiency and its variation of the industry of each province was e-valuated.And non -technical factors that affect the efficiency of the industry were studied by quantitative calculation and regression analysis.The results showed that:technical inefficiency outputs function has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output,and the introduction of technical inefficiency term is very necessary.There is a nega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technical ineffi-ciency term and the variables representing the degree of market (Z1),certified enrollment proportion (Z3)and scale.【期刊名称】《科技管理研究》【年(卷),期】2015(000)017【总页数】6页(P53-58)【关键词】勘察设计;随机前沿分析;效率;影响因素【作者】李飞鹏【作者单位】天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天津300072; 天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天津 30007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404.3勘察设计行业作为重要的生产性服务业,是影响固定资产投资质量十分重要的因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资源经济与区域技术效率跨省随机前沿分析[摘要]本文在省际数据的基础上,运用随机前沿分析技术实证分析了资源流动与资源丰裕程度对中国区域技术效率差异的影响。
研究结果显示:资源生产大省和资源流出大省的资源效率低主要是由资源配置效率低、人力资本积累弱和市场发展滞后所导致的,更深层次而言,是由我国的资源管理体制和资源经济发展的特点共同决定的。
从整体上看,中国目前资源经济的发展方式不利于地区技术效率的提高,要从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加大人力资本积累和加速市场化等方面入手,提升我国资源经济的发展水平。
[关键词]随机前沿分析;技术效率;资源经济;资源诅咒[中图分类号]F2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5024(2010)01-0014―04[基金项目]沈阳工业大学博士启动基金项目“企业合作创新的外部奖励机制研究”(批准号:007143);辽宁省教育厅项目“基于技术效率的辽宁省城市竞争力提升”(批准号:20082168);辽宁省社科基金项目“辽宁省经济增长、技术效率与竞争力关系研究”(批准号:L09DJY058)[作者简介]王强,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生,研究方向为劳动价值论;(北京100872)侯强,沈阳工业大学管理学院讲师,博士,研究方向为区域经济。
(辽宁沈阳110023)一、引言从逻辑直觉的角度看,丰富的自然资源是地区经济增长的动力之一;但从现实来看,国家层面和中国的省级层面基本呈现出与这一直觉逻辑相悖的现象。
经济学家将这一现象称作为资源经济现象或资源诅咒。
从国家层面而言,典型的如20世纪的非洲和瑞士以及开本形成明显的差异,盛产石油的印度尼西亚、委内瑞拉等国与资源贫瘠的泰国、韩国和新加坡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从中国省级层面而言,自然资源禀赋相对丰裕的中西部地区,其经济发展水平和增长速度却远不如资源匮乏的东部地区。
技术效率是经济增长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对传导机制研究的结果表明,资源经济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对技术效率的影响而导致的。
目前关于资源经济对技术效率影响的文献相对较少,因此,综述主要从资源经济与区域经济增长的角度分析。
国外的研究多是基于国家层面,GeL(1988)研究表明石油资源丰裕与经济增长呈负相关关系。
Matsuyama(1992)通过经济模型分析得出了制造业向采掘业转移的经济调整降低经济增长率。
Sachs,Warner(1995)在Matsuyama的模型基础上构建了动态的“荷兰病”模型,并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显示自然资源与经济增长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Sachs,Warner(1997)研究了95个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发现以自然资源为基础的国家其出口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明显的负相关。
Papyrakis,Gerlagh(2004)的实证研究也支持资源丰裕与经济增长的负向关系假说。
国内的研究有国家和省际两个层面。
对于国家层面而言,徐康宁和邵军(2006)以1970―2000年世界各国的经济增长为研究对象,得出了自然资源的丰裕度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即资源经济现象地区存在;张复明和景普秋(2006)对资源经济现象进行了综述,将传导机制概括为寻租与资源配置效率损失,人力资本的挤出与物质资本的流失,资源流动作用与消费作用机制和均衡结构的变动,专业化形成的锁定效应与沉淀成本;张举钢,周吉光(2005)对发展中国家陷入资源经济现象进行了分析。
对于省际层面而言,徐康宁和韩剑(2005)通过构建资源丰裕度指数,研究了不同省份之间资源禀赋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得出了资源丰裕地区慢于资源贫瘠地区;徐康宁和王剑(2006)以中国的省际面板数据为样本,验证了资源诅咒假说在中国的省际层面仍然成立。
经济的增长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技术进步,二是技术效率的提升,而在目前的经济环境中技术效率的提升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采用随机前沿分析,以中国省际数据为基础,分析资源经济对区域技术效率提升的影响,检验资源经济是否真的限制了地区技术效率的提升及其对技术效率提升的影响程度。
二、随机前沿分析模型应用在Battese&Coeni(1995)模型基础上,运用生产函数的随机前沿分析技术(sFA),采用省际层面数据,建立资源经济发展对技术效率的影响及其力度模型如下:ln(Ya)=β0+β1ln(Lit)+β2ln(Kit)+εitεit=vit-μit(1)TEit=exp(-μit)(2)mit=δ0+(δitECPI)+(δ2CGBZ)(3)γ=σμ2,(o≤γ≤1),令σ2=σμ2+σμ2(4)i=1,2…,N,代表各个城市t=1,2…,T,代表年份式(1)中,Yit表示i省第t年度的产出,本文采用GDP表示;Kit为i省第t年度的资本投入,本文采用固定资本存量表示;lit为i省第t年度的劳动力投入,本文采用年平均从业人员数量表示;β0为截距项,β1,考察资本对技术效率的影响程度,即资本产出弹性,β2代表劳动力对技术效率的影响程度,即劳动力产出弹性;其中误差项εit由两部分组成,且两部分相互独立,νit假定服从对称的正态分布N(O,σ2),其代表经济系统的外部影响因素和数据统计误差;μit假定服从正半部的正态分布N(mit,σμ2),其代表i省在第t年度的技术非效率水平。
式(2)中,TEit表示样本中第i省在第t年度的技术效率情况。
当μit=O时,TEit=1,即此时该省处于技术有效状态,表明该省的生产点位于生产前沿上;而当μit>0,则TEit的值就介于O-1之间,也就是处于技术非效率状态。
式(3)中,mit为技术非效率的程度,δ为一组待估计的参数;ECPI反映资源的流动,CGBZ反映资源经济的比重,本文首先将分别分析资源流动和资源经济比重对技术效率的影响,然后将二者均纳人方程来测算资源经济对技术效率的影响,依次记为模型(1)、模型(2)和模型(3)。
式(4)中,γ是待估参数,表示随机扰动项中技术无效率所占的比例。
当γ接近于1时,表明误差主要来源于μit,此时生产单元的实际产出与前沿产出之间的差距主要来源于技术非效率。
在统计检验中,如果γ=0这一原假设被接受,即说明所有测算的生产单元的生产点都位于生产前沿曲线上,则无须使用SFA技术来分析,直接运用OLS法即可。
如果这一假设不被接受,则建议使用最大似然法。
实际应用时,还需要采用极大似然统计检验得到统计量:LR对模型进行假设检验,尤其是对γ=0这一假设使用似然比检验,即用来验证生产单元的生产是否受到技术非效率的影响。
三、模型数据来源及说明指标选择的核心是对资源经济的度量,在对资源经济现象进行测度时,资源丰裕程度的度量没有统一的标准,例如:Sachs,Warner(1997)采用的是初级产品出口,徐康宁,韩剑(2005)采用的是资源丰裕指数,徐康宁,王剑(2006)采用采掘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和从业人员比重对资源经济进行度量。
总体来看:基于国家层面的研究,采用资源出口为指标,注重资源的流动;基于省际层面的研究多是采用资源产业的投入或占GDP的比重,注重资源的生产。
本文认为资源经济现象的出现是由于资源流动引发的,因此,本文在构建资源流动的指标的同时考虑结合资源丰裕程度来分析资源经济对技术效率的影响。
考虑到资源间的不可共度性,本文以矿产能源为例进行研究。
这是由于:一方面,如徐康宁,韩剑(2005)所述,虽然煤炭、石油、天然气三种矿产资源不足以完全反映一个地区自然资源的丰裕程度,但限于资料的可得性以及资源相互之间的不可共度性等因素,国际上没有一种方法能够完全精确地度量自然资源的丰裕程度,只能用一些尽可能接近实际的方法和指标来代表自然资源的丰裕程度;另一方面,能源是最重要的自然资源,且是中国最大的流动资源,而资源经济现象是由资源的流动引起的。
基于以上两点,本文认为可以将能源的生产与流动近似地看作为资源的生产与流动。
为考虑资源流动,构造一个能源生产消费指数ECPI(ECPI=能源生产/能源消费)来分析资源的流动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由于能源中主要的矿产资源是煤炭、石油、天然气,鉴于其单位不统一,将其换算成标准煤。
转化的公式如下:标煤量(吨)=煤炭量(吨)★O.7143(吨/吨)+石油量(吨)★1.4286(吨/吨)+天然气量(立方米)★12.143(吨/立方米),据此可以计算各省的能源生产消费指数。
为考虑资源生产,同时与上一个指标统一,构造一个采掘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的替代指标。
采用煤炭产量对应的价格指数除以GDP来代替采掘业的增加值比重,表示为CGBZ。
考虑到数据的获取性和口径的统一性,本文选择中国内地除重庆(将其并入四川计算)、西藏外共29个省、自治区以及直辖市作为研究样本。
有关的基础数据均来自于《中国统计年鉴》(2001~2005)、《中国能源统计年鉴》(2000~2004)和中经网统计数据库。
具体如下:Yit为各省的GDP,为便于比较和统一,本文将各省历年的GI)P全部按照1978年的价格基准进行折算。
lit为各地区的各年平均从业人员。
本年年均从业人员=(上年年末数+本年年末数)/2。
Kit.为资本存量。
但由于既有的统计资料和数据中只有各年固定资产投资的数量即流量,因此需要从流量到存量的换算,换算的方法有很多,典型的如张军、吴挂英、张吉鹏(2004),叶裕民(2002)。
本文采用张军、吴桂英、张吉鹏(2004)计算及后期补充的数据,各省市历年的年均资本存量按照1978年的价格基准进行折算。
四、实证结果及分析模型的估计分三个步骤:第一步,对模型进行普通最小二乘(OLS)估计,得到无偏的产出弹性系数α,B,但截距项并非无偏,需要调整。
第二步,利用二阶段各点搜索,通过修正的最小二乘法(COLS)估计截距项和δ2,并进行调整。
第三步,采用上述估计调整值作为起始值,利用DFPQ法进行迭代计算,最后得出参数的极大似然估计值。
利用上述随机前沿生产模型及相关数据采用Colli编写的程序Frontier(Version4.1)对模型(1)至(3)的模型进行了估计,具体结果参见下表。
首先,从γ的值和显著程度可以看出,γ均大于O 8,且t检验值和LR检验均显著,由此可以判断,式(1)中的误差项有着十分明显的复合结构,因此,对这些跨省的面板数据使用SFA技术是很有必要的。
其次,从β1和β2的系数可以看出,劳动力的弹性在0.24左右,资本的弹性在0.81左右,可见这期间投入的产出弹性是较高的,这说明这一时期的经济处于规模报酬递增阶段。
而且从系数的大小来看,资本投入在经济增长中占据不可替代的位置,这与这一时期高投入高增长相对应的实际相吻合。
最后,由于三个模型中均有δ1>0,δ20,表明从总体上,资源经济对技术效率的提升具有负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