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全国卷热考微专题(15)酸碱中和滴定原理的拓展应用学案
酸碱中和滴定 新高考化学 考点详细分析 深入讲解 提升解题能力 化学高考必看 最新版
VA 偏大 偏小 偏大 不变
cB 偏高 偏低 偏高 无影响
必备知识通关
必备知识通关
高考链接 [2015广东,12]准确移取20.00 mL某待测HCl溶液于锥形瓶中,用0.100 0
mol·L-1 NaOH溶液滴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滴定管用蒸馏水洗涤后,装入NaOH溶液进行滴定 B.随着NaOH溶液滴入,锥形瓶中溶液pH由小变大 C.用酚酞作指示剂,当锥形瓶中溶液由红色变无色时停止滴定 D.滴定达终点时,发现滴定管尖嘴部分有悬滴,则测定结果偏小 答案 B
变化曲线如图所示,其中b点为反应终点。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解题能力提升
A.混合溶液的导电能力与离子浓度和种类有关 B.Na+与A2-的导电能力之和大于HA-的 C.b点的混合溶液pH=7
D.c点的混合溶液中,c(Na+)>c(K+)>c(OH-)
解析 滴定至终点时发生反应:2NaOH+2KHA K2A+Na2A+2H2O。 溶液导电能力与溶液中离子浓度、离子种类有关,离子浓度越大、所带电 荷越多,其导电能力越强,A项正确。题图中纵轴表示“相对导电能力”,随
2c(Na+)=c(HB)+c(B-)知,c(Na+)介于c(B-)、c(HB)之间,B项正确。每种 溶液中均存在电荷守恒:c(Na+)+c(H+)=c(X-)+c(OH-),X-代表A-、B-、 D-,在pH=7时,c(H+)=c(OH-),c(Na+) =c(X-),而pH=7时,三种酸所消耗 的NaOH的物质的量不相等,故三种溶液中c(Na+)不相等,则c(X-)也不相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全程跟踪检测47专题研究酸碱中和滴定及其拓展应用含解析
专题研究——酸碱中和滴定及其拓展应用
1.准确移取20.00 mL某待测HCl溶液于锥形瓶中,用0.100 0 mol·L-1NaOH溶液滴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滴定管用蒸馏水洗涤后,装入NaOH溶液进行滴定
B.随着NaOH溶液滴入,锥形瓶中溶液pH由小变大
C.用酚酞作指示剂,当锥形瓶中溶液由红色变无色时停止滴定
D.滴定达终点时,发现滴定管尖嘴部分有悬滴,则测定结果偏小
解析:选B A项,滴定管用水洗涤后,还要用待装溶液润洗,否则将要引起误差,错误;B项,在用NaOH溶液滴定盐酸的过程中,锥形瓶内溶液由酸性逐渐变为中性,溶液的pH由小变大,正确;C项,用酚酞作指示剂,锥形瓶中溶液应由无色变为粉红色,且半分钟内不恢复原色时才能停止滴定,错误;D项,滴定达终点时,发现滴定管尖嘴部分有悬滴,则碱液的体积偏大,测定结果偏大,错误。
2.H2S2O3是一种弱酸,实验室欲用0.01 mol·L-1的Na2S2O3溶液滴定
I2溶液,发生的反应为I2+2Na2S2O3===2NaI+Na2S4O6,下列说法合理的是
( )
A.该滴定可用甲基橙作指示剂
B.Na2S2O3是该反应的还原剂
C.该滴定可选用如图所示装置
D.该反应中每消耗2 mol Na2S2O3,电子转移数为4 mol
解析:选B 溶液中有单质碘,应加入淀粉溶液作指示剂,碘与硫代硫酸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当反应终点时,单质碘消失,蓝色褪去,故A错误;Na2S2O3中S元素化合价升高被氧化,作还原剂,故B正确;Na2S2O3溶液显碱性,应该用碱式滴定管,故C错误;反应中每消耗2 mol Na2S2O3,电子转移数为2 mol,故D错误。
滴定原理在高考化学计算中运用
微专题 例析滴定原理在高考化学计算中运用
专题微突破
近几年来,由酸碱中和滴定实验的基本原理延伸而来的氧化还原滴定、沉淀滴定、配位滴的考查在江苏高考中每年必考,考查方式涉及滴定实验基本操作、滴定终点的判断、误差分析、化学计算等。本文例析滴定原理中守恒法、列关系式法在化学计算中运用,以期能提高解题准确率。
一、运用氧化还原滴定,计算某物质的纯度
1准确称取0.1710gMnSO4·H2O样品置于锥形瓶中,加入适量H2PO4和NH4NO3溶液,加热使Mn2 +全部氧化成Mn3+,用c(Fe2+)=0.0500mol·L-1的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滴定过程中Mn3+被还原为Mn2 +),消耗Fe2+溶液20.00mL。计算MnSO4·H2O样品的纯度(请给出计算过程)
【解析】:根据氧化还原反应中得失电子守恒:n(Mn3+)×1=n(Fe2+)×1=20.00×10-3×0.0500mol
=1.00×10-3mol,根据Mn元素守恒,m(MnSO4·H2O)=1.00×10-3×169g=0.169g,纯度是:
0.169/0.1710×100%=98.8%。
【解题指导】:对于氧化还原滴定中由还原剂(氧化剂)的量来确定某氧化剂(还原剂)的量,得失电子守恒是建立它们之间数量关系的核心思想,同时结合元素守恒、电荷守恒来进行相关的计算。
二、运用氧化还原滴定,计算某离子的浓度
2磷酸铁(FePO4·2H2O,难溶于水的米白色固体)可用于生产药物、食品添加剂和锂离子电池的正极材料。实验室可通过下列实验制备磷酸铁。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高考热考题型攻关十五含解析201905092207.doc
表格评价型实验题
在近几年的高考全国卷中,考查实验的题目新颖灵活,变化多端,其中表格评价型实验题出现频率较高。该类题目常常与元素化合物知识相结合,并以拼盘形式出现,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命题,信息容量大、综合性强。
1.(2018·全国卷Ⅱ)下列实验过程可以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能被维生素C
还原,溶液发生颜色变化,B 项正确;H 2最后通过KMnO 4溶液,H 2中含有水蒸气,C 项错误;NaHSO 3与双氧水反应,无明显现象,无法判断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D 项错误。
答案:B
2.(2017·全国卷Ⅱ)由下列实验及现象不能推出相应结论的是( )
3
变色,可证明还原性:Fe>Fe 2+
,A 项正确;燃着的金属钠能在装有CO 2的集气瓶中反应生成Na 2CO 3和C ,说明CO 2具有氧化性,B 项正确;NH 4HCO 3受热分解生成的NH 3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只能说明NH 3为碱性气体,不能确定NH 4HCO 3的酸碱性,C 项错误;根据题中描述可知黄色沉淀为AgI ,另一支试管中无明显现象,说明没有AgCl 析出,可证明
K sp (AgI)<K sp (AgCl),D 项正确。
答案:C
(1)明确题干信息。
①明确关键要求,如“正确的是”等; ②把握关键字词,如“分离”“提纯”等。 (2)逐项分析选项。
①“分离”“提纯”要明确原理,切记不能引入新杂质; ②“操作问题”要避免遗漏,养成有序思维的习惯;
③“制备问题”要从教材类比迁移,明确是考查原理,还是考查操作或仪器。 (3)对比验证。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易错知识点(十五) 酸碱中和滴定及应用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易错知识点(十五)
酸碱中和滴定及应用
【易错分析】
酸碱中和滴定是高中化学最重要的定量实验之一,在科学实验中占重要地位,它的原理和操作方法可以扩展到氧化还原滴定和沉淀滴定,中和滴定原理是熟悉的酸碱中和反应,由于酸碱中和反应与日常生活及实验室工作联系非常密切应用性强,所以常以酸碱中和反应原理为切入点,考查水解平衡和电离平衡理论的运用,其实验操作、仪器使用、指示剂选择、滴定终点判断、误差分析、定量计算等知识既是学习的重点,也是学习的难点。
【错题纠正】
例题1、下面是关于酸碱中和滴定实验操作的叙述:①取一锥形瓶,用待测NaOH溶液润洗两次;②在一锥形瓶中加入25.00 mL待测NaOH溶液;③加入几滴石蕊试剂作指示剂;
④取一支酸式滴定管,洗涤干净;⑤直接往酸式滴定管中注入标准酸溶液,进行滴定;⑧左手旋转滴定管的玻璃活塞,右手不停摇动锥形瓶;⑦两眼注视着滴定管内盐酸液面变化,直至滴
定终点。其中叙述错误
..的是()
A.④⑥⑦
B.①⑤⑥⑦
C.③⑤⑦
D.①③⑤⑦
【解析】锥形瓶不用待测液润洗,①错误;石蕊变色不明显,不易观察颜色,在酸碱中和滴定时不用石蕊作指示剂,③错误;滴定管使用前要用标准酸溶液润洗,⑤错误;滴定过程中眼睛应观察锥形瓶中溶液颜色变化,⑦错误。
【答案】D
例题2、实验室中有一未知浓度的稀盐酸,某学生测定盐酸的浓度在实验室中进行实验。请完成下列填空:
(1)配制100 mL 0.10 mol/L NaOH标准溶液。
①主要操作步骤:计算→称量→溶解→________(冷却后)→洗涤(并将洗涤液移入容量瓶)→________→________→将配制好的溶液倒入试剂瓶中,贴上标签。
高中化学复习知识点:酸碱中和滴定的综合考查
高中化学复习知识点:酸碱中和滴定的综合考查
一、单选题
1.某化学小组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数字化实验装置,研究常温下,向1L0.1mol/LH2A 溶液中逐滴加入等浓度NaOH溶液时的pH变化情况,并绘制出溶液中含A元素的粒子的物质的量分数与溶液pH的关系如图乙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pH=4.0时,图中n(HA-)约为0.0091mol
B.0.1mol/LNaHA溶液中存在c(A2-)+c(HA-)+c(H2A)=0.1mol/L
C.该实验应将左边的酸式滴定管换成右边碱式滴定管并加酚酞作指示剂
D.常温下,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aHA与Na2A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pH=3.0
2.室温下用等浓度的NaOH溶液滴定25.00mL0.1000mol·L-1H2C2O4溶液至终点。滴定过程得到的下列溶液中微粒的物质的量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已知:①K a1(H2C2O4)=5.4×10-2K a2(H2C2O4)=5.4×10-5
②设H2C2O4溶液中c(总)=c(H2C2O4)+c(HC2O4-)+c(C2O42-)
A.滴入NaOH溶液体积为25.00mL时:c(Na+)>c(H2C2O4)>c(C2O42-)>c(H+)
B.pH=7的溶液:c(Na+)=c(C2O42-)+c(HC2O4-)
C.当c(Na+)=2c(总)时:c(OH-)=c(H+)+c((HC2O4-)+c(H2C2O4)
D.0.1000mol·L-1H2C2O4溶液:c(H+)=0.1000mol·L-1+c(C2O42-)+c(OH-)-c(H2C2O4) 3.NaOH溶液滴定邻苯二甲酸氢钾(邻苯二甲酸H2A的K a1=1.1×10−3 ,K a2=3.9×10−6)溶液,混合溶液的相对导电能力变化曲线如图所示,其中b点为反应终点。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2019年高考化学 实验全突破 专题15 酸碱中和滴定及应用教案
专题15 酸碱中和滴定及应用
一.实验原理
1. 用已知浓度的酸(或碱)滴定未知浓度的碱(或酸)的浓度。
2. 利用酸碱指示剂明显的颜色变化表示反应已完全,即反应到达终点。
指示剂变色范围的pH
石蕊<5.0红色 5.0~8.0紫色>8.0蓝色
甲基橙<3.1红色 3.1~4.4橙色>4.4黄色
酚酞<8.2无色8.2~10.0粉红色>10.0红色
二. 实验用品
1. 仪器:酸式滴定管 (如图A)、碱式滴定管(如图B)、滴定管夹、铁架台、锥形瓶。
滴定管的结构特点及使用方法
三.实验操作(以标准盐酸滴定待测NaOH溶液为例)
(1) 滴定前的准备
①滴定管:查漏→洗涤→润洗→装液→调液面→记录。
②锥形瓶:注碱液→记读数→加指示剂。
(2) 滴定
(3) 终点判断:等到滴入最后一滴标准液,指示剂变色,且在半分钟内不恢复原来的颜色,视为滴定终点并记录标准液的体积。
四.数据处理
按上述操作重复二至三次,求出用去标准盐酸体积的平均值,再根据c(NaOH)=c(HCl)×V(HCl)
计算。
V(NaOH)
例1用滴定法测定Na2CO3(含NaCl杂质)的质量分数,下列操作会引起测定值偏高的是()A.试样中加入酚酞作指示剂,用标准酸液进行滴定
B.滴定管用蒸馏水洗涤后,直接注入标准酸液进行滴定
C.锥形瓶用蒸馏水洗涤后,直接加入待测溶液进行滴定
D.滴定管用蒸馏水洗涤后,直接注入待测液,取20.00 mL进行滴定
【答案】B
例2 Ⅰ.某学生用0.100 mol·L-1的 KOH 标准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盐酸,其操作可分解为如下几步:
2019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全国卷热考微专题(16)溶液中粒子浓度关系的判断学案
全国卷热考微专题(16)溶液中粒子浓度关系的判断
1.熟悉两大理论,构建思维基点
(1)电离平衡→建立电离过程是微弱的意识。
如H 2CO 3溶液中:c (H 2CO 3)>c (HCO -3)>c (CO 2-3)(多元弱酸分步电离逐级减弱)。
(2)水解平衡→建立水解过程是微弱的意识。如Na 2CO 3溶液中:c (CO 2-3)>c (HCO -3)>c (H 2CO 3)(多元弱酸根离子分步水解逐级减弱)。
2.把握两种守恒,明确等量关系
(1)电荷守恒→注重溶液呈电中性。
溶液中所有阳离子所带的正电荷总浓度等于所有阴离子所带的负电荷总浓度。 如NaHCO 3溶液中:c (Na +)+c (H +)=c (HCO -3)+2c (CO 2-3)+c (OH -)。
(2)物料守恒→注重溶液中某元素的原子守恒。
在电解质溶液中,某些微粒可能发生变化,但变化前后某种元素的原子个数守恒。 如0.1 mol·L -1 NaHCO 3溶液中:c (Na +)=c (HCO -3)+c (CO 2-3)+c (H 2CO 3)=0.1 mol·L -1。
3.明确三大题型,构建思维模式
(1)单一溶液中各离子浓度的比较。
①多元弱酸溶液→多元弱酸分步电离,逐级减弱。如H 3PO 4溶液中:c (H +)>c (H 2PO -4)>c (HPO 2-4)>c (PO 3-4)。
②多元弱酸的正盐溶液→多元弱酸的弱酸根离子分步水解,水解程度逐级减弱。如在Na 2CO 3溶液中:c (Na +)>c (CO 2-3)>c (OH -)>c (HCO -
2019年高考化学真题专题15---化学反应原理综合
专题15 化学反应原理综合
1.[2019新课标Ⅰ]水煤气变换[CO(g)+H 2O(g)=CO 2(g)+H 2(g)]是重要的化工过程,主要用于合成氨、制氢以及合成气加工等工业领域中。回答下列问题:
(1)Shibata 曾做过下列实验:①使纯H 2缓慢地通过处于721 ℃下的过量氧化钴CoO(s),氧化
钴部分被还原为金属钴Co(s),平衡后气体中H 2的物质的量分数为0.0250。
②在同一温度下用CO 还原CoO(s),平衡后气体中CO 的物质的量分数为0.0192。
根据上述实验结果判断,还原CoO(s)为Co(s)的倾向是CO_________H 2(填“大于”或“小于”)。
(2)721 ℃时,在密闭容器中将等物质的量的CO(g)和H 2O(g)混合,采用适当的催化剂进行反
应,则平衡时体系中H 2的物质的量分数为_________(填标号)。
A .<0.25
B .0.25
C .0.25~0.50
D .0.50
E .>0.50
(3)我国学者结合实验与计算机模拟结果,研究了在金催化剂表面上水煤气变换的反应历程,
如图所示,其中吸附在金催化剂表面上的物种用❉标注。
可知水煤气变换的ΔH ________0(填“大于”“等于”或“小于”),该历程中最大能垒(活化能)E 正=_________eV ,写出该步骤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Shoichi 研究了467 ℃、489 ℃时水煤气变换中CO 和H 2分压随时间变化关系(如下图所示),
催化剂为氧化铁,实验初始时体系中的2H O p 和CO p 相等、2CO p 和2H p 相等。
2019版高中化学一轮复习练习全国卷热考微专题(17)综合考查电解质 溶液知识的图象问题 Word版含解析
全国卷热考微专题(17)
综合考查电解质溶液知识的图象问题
电解质溶液知识的综合应用是全国卷必考的热点之一,近几年来,以图象问题分析考查电解质溶液的题目频频出现。考查知识主要涉及:电离平衡和水解平衡、酸碱混合液pH的变化,溶液中微粒浓度的大小比较等。侧重考查考生数形结合、提炼关键信息等综合分析能力,数据处理与计算能力、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顺利解答
该类试题要注重以下两点:1.“有序思维”破解弱(强)酸与强(弱)碱混合的若干问题
向弱酸(或强酸)溶液中逐滴滴入强碱(或弱碱)溶液,离子浓度、
pH有一定的变化规律。现以向CH3COOH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为例进行分析,以能够对该类题有一个整体把握。
上图一目了然,可以很清楚地得出不同情况下溶液中的pH、离
子浓度的关系。
2.掌握电解质溶液中微粒浓度大小判断的方法思路
1.(2017·全国卷Ⅱ)改变0.1
mol·L-1二元弱酸H2A溶液的pH,溶液中H2A、HA-、A2-的物质的
量分数δ(X)随pH的变化如图所示已知δ(X)=
c(X)
c(H2A)+c(HA-)+c(A2-)。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pH=1.2时,c(H2A)=c(HA-)
B.lg[K2(H2A)]=-4.2
C.pH=2.7时,c(HA-)>c(H2A)=c(A2-)
D.pH=4.2时,c(HA-)=c(A2-)=c(H+)
解析:根据题给图象,pH=1.2时,δ(H2A)=δ(HA-),则c(H2A)
=c(HA-),A项正确;根据HA-H++A2-,可确定K 2(H2A)=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讲义—酸碱中和滴定及拓展应用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讲义—酸碱中和滴定及拓展应用
[复习目标]
1.了解酸碱中和滴定的原理和滴定终点的判断方法,知道指示剂选择的方法。
2.掌握酸碱中和滴定的操作和数据处理误差分析的方法。
3.掌握滴定法在定量测定中的应用。
考点一酸碱中和滴定的原理与操作
1.原理
利用酸碱中和反应,用已知浓度的酸(或碱)来测定未知浓度的碱(或酸)的实验方法。以标准HCl溶液滴定待测的NaOH溶液,待测的Na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c(NaOH)=c HCl·V HCl
V NaOH。
2.实验操作与仪器的选择
(1)主要仪器
(2)滴定前准备
滴定管:查漏→洗涤→润洗→装液→排气泡调液面→记录。
锥形瓶:洗涤→装待测液→加指示剂。
(3)滴定操作
(4)滴定终点
滴入最后半滴标准液,指示剂变色,且在半分钟内不恢复原来的颜色,停止滴定,并记录标准溶液的体积。
(5)数据处理
按上述操作重复2~3次,根据每次所用标准液的体积计算待测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最后求出待测液的物质的量浓度的平均值。
3.关键
(1)准确测定参加反应的酸、碱溶液的体积。
(2)选取适当的指示剂,准确判断滴定终点。
熟记:常见酸碱指示剂的变色范围
指示剂变色范围和pH
石蕊
甲基橙
酚酞
4.滴定曲线
以0.1000mol·L-1NaOH溶液滴定20.00mL0.1000mol·L-1盐酸为例
5.误差分析
分析依据:c B=c A·V A
V B
(V B表示准确量取的待测液的体积、c A表示标准溶液的浓度)。
若V A偏大⇒c B偏大;若V A偏小⇒c B偏小。
1.将液面在0mL处的25mL的酸式滴定管中的液体全部放出,液体的体积为25mL() 2.滴定终点就是酸碱恰好中和的点()
高考化学总复习《酸碱中和滴定及曲线》专项复习
高考化学总复习《酸碱中和滴定及曲线》专项复习
1.(2020·全国高考真题)以酚酞为指示剂,用0.1000 mol·L −1的NaOH 溶液滴定20.00 mL 未知浓度的二元
酸H 2A 溶液。溶液中,pH 、分布系数δ随滴加NaOH 溶液体积V NaOH 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比如A 2−的分布系数:δ(A 2-)=c(A 2-)
c(H 2A)+c(HA -)+c(A 2-)]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曲线①代表δ(H 2A),曲线②代表δ(HA -)
B .H 2A 溶液的浓度为0.2000 mol·L −1
C .HA −的电离常数K a =1.0×10−2
D .滴定终点时,溶液中c (Na +)<2c (A 2-)+c (HA -)
2.(2020·浙江高考真题)室温下,向120.00mL 0.1000mol L -⋅盐酸中滴加10.1000mol L NaOH -⋅溶液,
溶液的pH 随NaOH 溶液体积的变化如图。已知lg50.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NaOH 与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时,pH 7=
B .选择变色范围在pH 突变范围内的指示剂,可减小实验误差
C .选择甲基红指示反应终点,误差比甲基橙的大
D .V(NaOH)30.00mL =时,pH 12.3=
3.(2020·山东高考真题)25℃时,某混合溶液中()()
133CH COOH CH COO 0.1mol L c c --+=⋅,1gc( CH 3COOH)、1gc(CH 3COO -)、lgc(H +)和1gc(OH -)随pH 变化的关系如下图所示。K a 为CH 3COOH 的电离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2019年全国统一高考化学试卷以及答案解析(全国1卷)
绝密★启用前
2019年高考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1卷)
化学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
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
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满分4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6分)陶瓷是火与土的结晶,是中华文明的象征之一,其形成、性质与化学有着密切的关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雨过天晴云破处”所描述的瓷器青色,来自氧化铁
B.闻名世界的秦兵马俑是陶制品,由黏土经高温烧结而成
C.陶瓷是应用较早的人造材料,主要化学成分是硅酸盐
D.陶瓷化学性质稳定,具有耐酸碱侵蚀、抗氧化等优点
2.(6分)关于化合物2﹣苯基丙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不能使稀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B.可以发生加成聚合反应
C.分子中所有原子共平面
D.易溶于水及甲苯
3.(6分)实验室制备溴苯的反应装置如图所示,关于实验操作或叙述错误的是()
A.向圆底烧瓶中滴加苯和溴的混合液前需先打开K
B.实验中装置b中的液体逐渐变为浅红色
C.装置c中碳酸钠溶液的作用是吸收溴化氢
D.反应后的混合液经稀碱溶液洗涤、结晶,得到溴苯
4.(6分)固体界面上强酸的吸附和离解是多相化学在环境、催化、材料科学等领域研究的重要课题。如图为少量HCl气体分子在253K冰表面吸附和溶解过程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2017-2019)高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专题15化学反应原理综合(教师版)
专题15 化学反应原理综合
1.[2019新课标Ⅰ]水煤气变换[CO(g)+H 2O(g)=CO 2(g)+H 2(g)]是重要的化工过程,主要用于合成氨、制氢以及合成气加工等工业领域中。回答下列问题:
(1)Shibata 曾做过下列实验:①使纯H 2缓慢地通过处于721 ℃下的过量氧化钴CoO(s),氧化钴部分被还原为金属钴Co(s),平衡后气体中H 2的物质的量分数为0.0250。
②在同一温度下用CO 还原CoO(s),平衡后气体中CO 的物质的量分数为0.0192。
根据上述实验结果判断,还原CoO(s)为Co(s)的倾向是CO_________H 2(填“大于”或“小于”)。
(2)721 ℃时,在密闭容器中将等物质的量的CO(g)和H 2O(g)混合,采用适当的催化剂进行反应,则平衡时体系中H 2的物质的量分数为_________(填标号)。
A .<0.25
B .0.25
C .0.25~0.50
D .0.50
E .>0.50
(3)我国学者结合实验与计算机模拟结果,研究了在金催化剂表面上水煤气变换的反应历程,如图所示,其中吸附在金催化剂表面上的物种用❉标注。
可知水煤气变换的ΔH ________0(填“大于”“等于”或“小于”),该历程中最大能垒(活化能)E 正=_________eV ,写出该步骤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Shoichi 研究了467 ℃、489 ℃时水煤气变换中CO 和H 2分压随时间变化关系(如下图所示),催化剂为氧化铁,实验初始时体系中的2H O p 和CO p 相等、2CO p 和2H p 相等。
2019年全国统一高考化学试卷以及答案解析(全国1卷)
绝密★启用前
2019 年高考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
1 卷)
化学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共7 小题,每小题 6 分,满分42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6 分)陶瓷是火与土的结晶,是中华文明的象征之一,其形成、性质与化学有着密切的关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雨过天晴云破处”所描述的瓷器青色,来自氧化铁
B.闻名世界的秦兵马俑是陶制品,由黏土经高温烧结而成
C.陶瓷是应用较早的人造材料,主要化学成分是硅酸盐
D.陶瓷化学性质稳定,具有耐酸碱侵蚀、抗氧化等优点
2.(6 分)关于化合物2﹣苯基丙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不能使稀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B.可以发生加成聚合反应
C.分子中所有原子共平面
D.易溶于水及甲苯
3.(6 分)实验室制备溴苯的反应装置如图所示,关于实验操作或叙述错误的是()
A .向圆底烧瓶中滴加苯和溴的混合液前需先打开K
B .实验中装置 b 中的液体逐渐变为浅红色
C.装置 c 中碳酸钠溶液的作用是吸收溴化氢D.反应后的混合液经稀碱溶液洗涤、结晶,得到溴苯
4.(6 分)固体界面上强酸的吸附和离解是多相化学在环境、催化、材料科学等领域研究的重要课题。如图为少量HCl 气体分子在253K 冰表面吸附和溶解过程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高考化学《微专题 小练习》统考版 专练 15
专练15 金属及其化合物的制备流程
1.[全国甲卷]硫酸锌(ZnSO4)是制备各种含锌材料的原料,在防腐、电镀、医学上有诸多应用。硫酸锌可由菱锌矿制备,菱锌矿的主要成分为ZnCO3,杂质为SiO2以及Ca、Mg、Fe、Cu等的化合物。其制备流程如下:本题中所涉及离子的氢氧化物溶度积常数如下表:
离子Fe3+Zn2+Cu2+Fe2+Mg2+
K sp 4.0×10-
38
6.7×10-
17
2.2×10-
20
8.0×10-
16
1.8×10-
11
回答下列问题:
(1)菱锌矿焙烧生成氧化锌的化学方程式为
。
(2)为了提高锌的浸取效果,可采取的措施有
、。
(3)加入物质X调溶液pH=5,最适宜使用的X是
(填标号)。
A.NH3·H2O B.Ca(OH)2C.NaOH
滤渣①的主要成分是、、
。
(4)向80~90℃的滤液①中分批加入适量KMnO4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滤渣②中有MnO2,该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5)滤液②中加入锌粉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2
2
4
全国卷热考微专题(15)酸碱中和滴定原理的拓展应用
中和滴定实验是中学阶段的重要定量实验之一,近几年全国卷侧重考查了该实验的原理及其拓展应用,问题设置主要集中在实验仪器的使用、滴定终点判断、误差的分析、数据的处理计算等方面。熟练掌握中和滴定的实验操作,并能将相关知识进行灵活迁移应用是解决此类实验问题的关键。高考命题中,中和滴定原理的拓展应用主要涉及以下两个方面:1.氧化还原滴定法
(1)原理:以氧化剂或还原剂为滴定剂,直接滴定一些具有还原性或氧化性的物质。
(2)实例。
①酸性KMnO
4
溶液滴定H
2
C
2
O
4
溶液。
原理:2MnO-+6H++5H
2
C
2
O
4
===10CO↑+2Mn2++8H
2
O
指示剂:酸性KMnO
4
溶液本身呈紫色,不用另外选择指示剂,当滴入一滴酸性KMnO
4
溶液后,溶液恰好由无色变为浅紫色,且半分钟内不恢复原色,说明达到滴定终点。
②Na
2
S
2
O
3
溶液滴定碘液。
原理:2Na
2
S
2
O
3
+I
2
===Na S
4
O
6
+2NaI。
指示剂:用淀粉作指示剂,当滴入一滴Na
2
S
2
O
3
溶液后,溶液的蓝色褪去,且半分钟内不恢复原色,说明达到滴定终点。
2.沉淀滴定法
(1)概念:沉淀滴定法是利用沉淀反应进行滴定、测量分析的方法。生成沉淀的反应很多,但符合条件的却很少,实际上应用最多的是银量法,即利用Ag+与卤素离子的反应来测定Cl-、Br-、I-浓度。
(2)原理:沉淀滴定所用的指示剂本身就是一种沉淀剂,滴定剂与被滴定物反应的生成物的溶解度要比滴定剂与指示剂反应的生成物的溶解度小,否则不能用这种指示剂。如用
AgNO
3
溶液滴定溶液中的Cl-的含量时常以CrO2-为指示剂,这是因为AgCl比Ag
2
CrO
4
更难溶的缘故。
(2017·全国卷Ⅱ)水中的溶解氧是水生生物生存不可缺少的条件。某课外小组采用碘量法测定学校周边河水中的溶解氧。实验步骤及测定原理如下:
Ⅰ.取样、氧的固定。
用溶解氧瓶采集水样。记录大气压及水体温度。将水样与Mn(OH)
2
碱性悬浊液(含有KI)
混合,反应生成MnO(OH)
2
,实现氧的固定。
Ⅱ.酸化、滴定。
将固氧后的水样酸化,MnO(OH)
2
被I-还原为Mn2+,在暗处静置5min,然后用标准Na
2
S
2
O
3
ab×10-3mol,可求出100.00mL水样中溶解氧的质量为ab×10-3mol×32g·mol-1=8ab
36
。
溶液滴定生成的I
2
(2S
2
O2-+I
2
===2I-+S
4
O2-)。
回答下列问题:
(1)取水样时应尽量避免扰动水体表面,这样操作的主要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氧的固定”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Na
2
S
2
O
3
溶液不稳定,使用前需标定。配制该溶液时需要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试剂瓶和________;蒸馏水必须经过煮沸,冷却后才能使用,其目的是杀菌、除________及二氧化碳。
(4)取100.00mL水样经固氧、酸化后,用a mol·L-1Na
2
S
2
O
3
溶液滴定,以淀粉溶液作
指示剂,终点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若消耗Na
2
S
2
O
3
溶液的体积为b mL,则水样中溶解氧的含量为________mg·L-1。
(5)上述滴定完成时,若滴定管尖嘴处留有气泡会导致测定结果偏________(填“高”或“低”)。
解析:(1)取水样时避免扰动水体表面,这样能保证所取水样中溶解氧量与水体中实际
溶解氧量基本相同,以减小实验误差。(2)根据水样与Mn(OH)
2
碱性悬浊液反应生成MnO(OH)
2
,
可写出固氧的反应为O
2
+2Mn(OH)
2
===2MnO(OH)(3)由于Na
2
S
2
O
3
溶液不稳定,使用前需标定,
配制该溶液时无需用容量瓶,只需粗略配制,故配制Na
2
S
2
O
3
溶液时,还需要用到的玻璃仪
器为量筒;所用蒸馏水必须经过煮沸、冷却后才能使用,这样能除去水中溶解的氧气和CO
2
,
且能杀菌。(4)根据Ⅱ可知MnO(OH)
2
能将水样中的I-氧化为I
2
,滴定过程中用淀粉溶液作指
示剂,在滴定终点前I
2
遇淀粉变蓝,达到滴定终点时,I
2
完全被消耗,溶液蓝色刚好褪去。
根据关系式O
2
~2MnO(OH)
2
~2I
2
~4Na
2
S
2
O
3
,结合消耗n(Na
2
S
2
O
3
)=a mol·L-1×b×10-3L=
1
4
×10-3g=8ab mg,则该水样中溶解氧的含量为8ab mg÷0.10000L=80ab mg·L-1。(5)
滴定完成时,滴定管尖嘴处留有气泡,会导致读取的Na
2
S
2
O
3
标准液体积偏小,根据关系式
O
2
~4Na
2
S
2
O
3
,可知测定的溶解氧的含量偏低。
答案:(1)使测定值与水体中的实际值保持一致,避免产生误差
(2)O
2
+2Mn(OH)
2
===2MnO(OH)
(3)量筒氧气(4)蓝色刚好褪去80ab(5)低
1.利用I
2
的氧化性可测定钢铁中硫的含量。做法是将钢样中的硫转化成H
2
SO
3
,然后用